节能化发展

2024-05-17

节能化发展(精选九篇)

节能化发展 篇1

1 家居智能化、节能化概述

1.1 家居智能化的概念

家居智能化指的是住宅智能化, 即在家居系统设计之初, 融入系统集成的方法, 采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等智能科技手段重新构建全新的控制管理方式, 它为住户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科技服务。家居智能化可以为住户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 其根本理念是尊重自然, 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1.2 家居节能化的概念

节能降耗成为我国打造低碳社会环境的首要举措, 其贯彻整个社会发展。节能系统与智能系统相互依存, 既为用户节约能源与资金, 又利于创造低碳环保生活环境。也有学者认为家居节能化是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之一。家居节能分为三个方面:水耗节能、天然气耗节能、家用电节能。其中电能耗在家居能耗中所占比例最高。实现家居节能化建设, 降低家居能耗, 会大大促进低碳社会的建设。

2 当前中国家居智能化、节能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规划不完善, 不易维护

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家居智能化、节能化的发展基础。我国在相关产品标准与规格等方面, 面临杂乱、不统一的情况。不同生产厂家产品之间的兼容性差, 与国际品牌相比, 功能较为单一, 且不具备良好的信号传输能力, 导致产品使用期间经常发生多种故障。国内产品缺乏完善的整体规划, 缺乏统一标准, 导致国外诸多集成商与产品占据我国智能产品与节能产品市场。为此, 我们需要加快智能产品与节能产品的研发, 统一产品标准, 打破行业保护, 加强不同品牌产品的兼容性。

2.2 总承包商缺少经验和资质

智能家居的概念于1984年提出, 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我国于1998年前后引入家居智能化的概念, 直至最近几年, 才有较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居智能化与节能化。在许多智能化节能化小区中, 智能通信系统时常发生故障, 不能根据住户的需求引入操作界面更加便捷的智能、节能系统, 由此增加了住户的操作难度。应根据住宅小区住户人群的特点, 尊重用户的需求, 进行准确的信息技术定位, 引入更好的智能化、节能化服务技术。

2.3 物业人员缺少应有的素质

智能节能建筑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拥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智能建筑这一特点对住宅小区物业人员的基本操作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纵观我国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现状, 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缺乏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现象较为普遍, 导致一些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或者节能化系统处于瘫痪状态。物业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定期对物业人员进行考核, 激发物业人员的工作危机感与工作积极性, 强化从业人员对家居智能化、节能化的认知。

2.4 智能化住宅小区达不到标准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者在智能化设计之初, 未能全面考虑住户实际居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或者出于降低施工难度与施工成本考虑, 导致住宅小区智能系统不达标。

3 中国家居智能化、节能化发展的有效对策

3.1 家电智能控制

实现家电智能控制是家居智能化的首要目标, 同时也是家居智能化、节能化的基础, 其控制方式属于直接控制。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家庭内部用电规律与耗能大小, 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 从而判断相关能耗, 并可以根据系统参数设定及时关闭设备, 降低家居能耗。住户可以通过智能家居远程节能控制管理界面, 实时观察能耗数据, 通过信息网络开启或者关闭家中相关设备, 实现远程控制。

3.2 智能插座控制

智能插座的用途是增加电器设备的寿命, 降低设备电能损耗, 实现家居节能化目标。家居类电气设备种类不断推陈出新, 进入人们生活环境的电气设备种类越来越多, 造成家居能耗日益增加。许多电气设备在非工作期间, 仍处于通电状态, 导致设备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不仅不利于低碳环保, 还会缩短电气设备的寿命。建立智能插座系统, 可以实现对插座电源的分区域控制与管理。用户也可以根据出行需要, 通过智能操作界面进行电源切断, 或者智能插座系统根据电气设备运行时间, 在其低工况时自行切断电源, 进入白天时则自动恢复电气设备电源供电。

3.3 智能联动控制

家居节能化发展不应只从电气设备使用角度进行研究与考虑, 我们还需要合理利用能源, 全面促进家居节能化建设与发展。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太阳能应用方式之一, 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有效减少电能浪费、改变家居环境的温度与湿度, 甚至可以改变室内光照等环境参数。智能联动控制主要控制家居系统的照明系统、电动窗帘、温度控制等诸多系统。例如当光照强度较小时, 温度降低, 则室内照明系统便会启动。这样一来, 运用联动控制有效降低了能源损耗。

3.4 信息通信与远程服务

家居节能化与智能化建立在信息通信基础之上。远程服务主要包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尤其对于一些居住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的住宅小区, 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非常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通信网络, 帮助住户及时获得相关远程服务, 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管理与互动。

4 结语

我国家居智能化与节能化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需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 提高总承包商的相关资质, 建立完善的物业服务队伍, 只有这样方可促进家居智能化、节能化的发展, 实现其价值。通过实现家电智能化、插座智能化、智能联动控制, 建立完善的远程服务系统, 为住户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不断优化住户生活方式, 促进智能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威, 孙国玺, 刘晋胜.基于建筑节能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4.

[2]龙海.智能家居能耗管理的研究[J].科技风, 2014.

[3]刘岩.提高家居环保意识推广家居节能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012年我国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化 篇2

中国空调平台3月07日

【中国空调网】据悉,住建部目前已初步确定全国近40座城市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要求每个城市未来两年内完成改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委会计,目前全国既有建筑面积为43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占一半以上,节能达标率均不足10%。如果以每平方米建筑的改造成本2500元到3000元计算,公共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可达50万亿元左右。在住建部此次初步确定的近40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中,以每座重点城市未来两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面积400万平方米计算,市场规模可能在4000亿元左右。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方面有:改善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改福利供暖为按户计量收费、采暖热源节能改造、空调冷源节能改造、供暖管网节能改造、使用新热源。

随着中小型商用空调在高端住宅领域的迅速普及,未来商用空调的技术必定达到一个新高点。目前中国商用中央空调的使用率占用空调行业的45%,由此可见,我国商用空调依然保持着强劲势头,市场前景广阔,也是暖通市场中很有潜力的市场之一。纵观市场,中央空调的市场格局还是商用为主,全国目前有近5亿平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采用大型商用空调。预计到2015年末,建筑节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中央空调节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40亿元。

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进,别墅用中央空调是当前到2015年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的巨大力量。节能服务在建筑、交通、空调、注塑机等多个领域内市场空间巨大,建筑中仅中央空调系统就占到建筑能耗的40%左右。据了解,中央空调在我国公共建筑逐渐普及,如果从定位、设计、产品配置、项目施工到后期的服务、设计系统解决方案等全部环节做到有效结合,中央空调为人居、为公共环境提供节能舒适体验的同时,也必然跟随了建筑节能化的时代潮流。

“十二五”工业节能化压力为动力 篇3

一般认为, 工业能耗占全国能耗总量的60%至70%。工业部门相对于交通、建筑、消费部门, 被认为是完成“十二五”全国节能目标的“主战场”。2月27日, 工信部正式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提出了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的目标, 更首次明确了钢铁等九大高耗能行业的节能目标。

2012年2月27日, 工信部公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以下称《规划》) , 正式提出到2015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 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规划》还针对9大重点行业及20种主要产品能耗下降提出具体指标要求, 同时拟定9大节能重点工程, 预计9大重点节能工程投资需求总额达5 900亿元。

21%的目标下, 工业节能形势更加严峻

工信部在工业节能方面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在2010年底,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就曾提出:“初步确定, 力争2015年,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6%左右。”到了2011年3月底, 工信部提出, 到“十二五”末,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 比原目标调高2个百分点。如今的《规划》, 更将2010年底的原目标调高5个百分点, 达到21%。然而, 在保持工业增速8%的基础上, 实现工业能耗下降的目标似乎颇有难度。

数据显示, “十一五”期间, 我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4亿吨标准煤左右, 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0.9%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3%上升到2010年的77%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1.8%下降至2010年的40.2%,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2.7%下降至2010年的30.3%。

不难看出, 尽管“十一五”工业节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却出现了两个“不降反升”的现象:一是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不降反升;二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比重不降反升。另据工信部资料显示, 前三季度,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6%, 这与前三个季度要完成3.4%的规划目标相差较大。随着今年“工业稳增长”被放在突出位置, 工业节能形势将更加严峻。

5 900亿的投资, 支持九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规划》中提出了5 900亿元节能工程投资, 这5 900亿将使哪些行业受益最大?

根据《规划》, 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9大重点行业将成为“十二五”工业节能的重点。《规划》同时提出以投资总额达5 900亿元的9大工业节能重点工程为抓手推进工业节能“十二五”进程, 包括组织实施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内燃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工业副产煤气回收利用、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节能产业培育等九大重点节能工程。为推进九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 《规划》也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 节能装备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 高效燃烧及高效能源传输技术装备、节电技术装备、能源梯级利用技术装备、高效储能技术装备、节能监测和能源计量自动化装备等被列为节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重点。

有市场预期, 按照目前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的高低来划分, 9大重点工程中的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和余热余压回收利用三大工程将成为未来工业节能的主阵地, 并有望进入产业化快车道。按照《规划》, 这三大工程的具体实施目标分别为:2015年, 工业锅炉、窑炉运行效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5%和2%;电机系统节电率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余热余压发电装机2 000万千瓦。《规划》预计, 这三大领域投资需求分别达900亿元、600亿元和600亿元, 总计2 100亿元。

此外, 值得注意的是, 《规划》首次正式提出要扶持节能领域产业化发展目标, 要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所以节能产业培育工程也位列9大重点之中。在《规划》指出的我国工业节能仍存的五大突出问题中, 有两项涉及节能服务业, 分别是:市场化节能机制尚待完善, 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工业节能管理基础薄弱, 节能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发展不相适应。因此, 《规划》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 建立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体系, 培育1 000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 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节能项目融资担保等方式, 为九大节能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撑。据测算, 节能服务产业到2015年产值有望突破3 000亿元, 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有望达到1 500亿元。

在5 900亿元这个目标数字描绘出的“十二五”工业节能蓝图下, 《规划》也拟定了一系列财税支持措施, 以使工业节能领域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包”。《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 将加大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工业节能的支持力度, 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也将重点支持行业节能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的研发, 推动产业化应用;对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节能项目, 将免除进口关税。而在金融政策扶持方面, 《规划》除强调坚持市场化原则外, 着重提出将建立工业节能产业发展基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担保基金。在上述激励措施之外, 《规划》也提到将通过能源价格杠杆倒逼企业加快节能改造步伐;“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范围和力度, 将收缴的差别电费、惩罚性电费重点用于支持当地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修订加价范围、提高加价标准。

三管齐下话工业节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严峻。“十二五”期间, 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以及结构节能仍将三管齐下、三方并举, 从而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社会承受的良性互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尽管“十二五”期间, 部分高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 (简称“单耗”) 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龙头企业甚至已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单耗随技术进步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 但通过普及现有技术也能大幅节能。例如, 我国钢铁厂自发电率目前为30%, 最高水平达到70%, 而日本的比例更高。如果将全国自发电率都提高到70%, 就能多出40%的电, 按照全国7亿吨钢产量计算, 仅这一项就能产生500多亿元经济价值。当然, “十二五”期间, 工业技术节能在单项技术节能之外增加系统集成技术节能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对于节能任务繁重的“十二五”, 增加管理节能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需要在战略上有“四大转变”:一是从六大高耗能行业等重点企业扩展到包括轻工、烟草等工业全行业;二是从万吨规模以上企业扩展到中小企业;三是从工艺过程节能转变为产品全生命周期节能;四是从国内企业节能挖潜转变为与工业走出去结合, 推动相关产业向国外的梯队转移。

“十二五”工业节能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结构节能迫在眉睫。结构节能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端化学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工信部数据显示, “十一五”期间, 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 年均下降5.8%, 实现节能量7.5亿吨标准煤, 以年均6.98%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57%的工业增长。由此看来, 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显得非常重要。对此, 工信部也有所考虑。《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区域限批”的措施, 指出国家将建立并健全新上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 对于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地方, 其新上高耗能项目采取区域限批措施。

节能化发展 篇4

60、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交流材料

一、通过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工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投入产出率低等约束,节能减排仍是国家当前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我国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这一道路上,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方面都大有可为。在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技术改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工业领域中不乏各类中小企业,此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障就业、推进技术创新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此类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社会影响大,提高此类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此类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关注生产经营多,对节能环保重视不够。二是企业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装备水平落后等情况依然较为严重;三是企业数量多,较为分散,生产效率较低,资源消耗量及污染排放缺少控制,实施节能降耗措施及环境监管较为困难。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四是企业节能减排基础管理薄弱,普遍没有设臵负责节能减排的专门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节能减排基础数据缺失,情况不清;五是企业获取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渠道不畅,节能减排的高投入与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实力弱的矛盾十分突出,中小企业节能环保普遍存在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1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的主要障碍。

由此可见,随着工业经济持续回升,高耗能行业呈加快发展态势,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增速加快,为工业节能减排带来了新的困难。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尤其是重点用能行业,能够显著降低传统企业的单位能耗,并提升其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经济效益。因此,除了钢铁、建材等传统的重点用能行业,节能减排也在不断探索新领域和新技术。

层出不穷的信息化技术为企业节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最普遍的企业管理领域为例,通过企业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用信息技术重构过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资金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上海通用汽车就是在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经过历时两年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了库存时间平均比以前减少1至2天,财务运作效率提高,经销商至少可以节约2天的财务成本。

虽然企业信息化所能带来的节能效果已经显现,但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我国企业要实施信息化,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技术。

电子信息应用技术为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提供支撑,促进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能源系统的优化与合理利用,以及减少工业产品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节能减排新兴产业发展,达到节能减排和推动“两化融合”的目的。

二、推行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应用基础

1、公司简介

青岛高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始创于1990年,于1999年进行企业改制,是山东省第一批以高校科技产业为背景、由青岛科技大学(原青岛化工学院)校办企业改制成立的民营企业。公司作为青岛市唯一一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自成立以来便长期专注于科技节能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致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围绕节能减排、清洁技术和新能源业务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开展推广,以科技节能产品的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为发展主业,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工业产业升级,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和区域提供节能能源资源、降低成本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形成从规划、技术服务到投融资为一体的集成化服务。公司以“创新科技、服务社会”为己任,主要从事企业能源管理、城市能源管理、建筑节能、数字矿山、锅炉优化等节能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提供新能源领域相关软、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节能技术咨询、诊断和培训等,以打造节能管控领域首选品牌为企业发展目标,并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两化融合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产品研发团队、行业领先的电话服务中心和专业、高效的技术支持队伍。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多项国家专利,近十项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近百项产品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并先后被评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公布的“节能服务公司”“中国优秀管理软件百强企业”、“山东省十大优秀软件企业”、“山东省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IT产业最佳能源管理解决方案金奖”、“中国软件一站式运维服务十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已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武汉、济南、重庆、沈阳、西安、广州等地建立了分公司、办事处,形成了辐射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

公司现有员工243人,平均年龄29岁,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19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公司设有由行业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内部专业学科员工141名所组成的技术研发中心,突出企业背倚高校的技术优势,先后与国内知名院校、专业研究院所等联合组建技术创新工作站,并被青岛市人民政府获批为“青岛市信息与控制工程专家站”。多年的技术积累使公司拥有以下优势和保障:近十年对管控一体化和节能信息化的应用研究而提取出的独到的节能管理算法;先进的嵌入式开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作流技术、GIS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组件;基于SOA架构体系、自主研发的高信通用中间件应用平台;经验丰富的基于数据仓库的智能数据库开发应用技术;利用数字认证、VPN、网络传输加密等知识而提供的安全的互联网开发及应用技术。

2、能耗企业现状分析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不同企业已具备了可实施的基础条件,如:有些企业生产过程拥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模拟仪表控制,一些企业已实施了MES或PDM等系统。企业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PLC、DCS控制系统,并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常规仪表,许多生产工艺过程均实现了自动控制,为项目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项目承担单位为了推广该项目,已开发和设计了多种数据采集与数据传输中间件和相关产品。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缺少治理的代价越来越大,企业实施该项目的积极性和政府对该项目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3、知识产权与示范成果

本项目由我公司自主研发,拥有项目所有知识产权。目前,项目相关产品已取得国家专利2项,计算机著作权证书1项,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已在青岛等地区成功推广应用,应用企业百余家,涉及电力、化工、钢铁等具有代表性的多个高耗能行业,示范成效显著。

三、平台建设情况

1、总体目标

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是汇集政策与资讯传播、政策导向、视频教学、信息汇集的综合性节能服务平台。本平台可以实现用户在线进行企业节能产品、技术交易,而且采用多种数据模型为企业实现自我能效诊断、对标、评估,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企业能耗数据采集,动态展现企业各种指标数据。平台线下可为企业提供从能效咨询、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和资金渠道的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可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共建、租赁等方式进行建设,搭建企业、银行、服务机构桥梁实现网络融资,大程度减少用户应用新技术的风险和资金负担。

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定位于节能减排领域,汇集政策与资讯传播、节能检测与诊断、技术与产品交易等功能,并将能耗企业视为可服务对象,为企业量身定造全面系统的节能解决方案,为企业实现从能效咨询、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和资金渠道的全过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在企业中经常出现不能及时获取最新节能信息和政策,节能技术和案例共享少,节能诊断工具缺乏,资金不足等问题,造成虽然在不断地淘汰落后设备技术,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提高能源效率,但大量的低效能技术仍然广泛存在于各类企业当中。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很好的解决信息共享问题,本平台也聚合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应用技术,为广大的能耗用户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服务,实现多方共赢与长期发展。

2、平台构成

平台提供全面、丰富、专业的节能知识平台,节能产品买卖的交易平台,企业节能产品宣传推广的展示平台,各领域节能问题经验等的交流平台,企业用能诊断、评估平台,企业节能仿真模拟平台,企业耗能数据动态采集及监控平台,网上节能视频培训平台、节能项目实施。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对企业各种耗能与污染排放的重点设备与装臵进行实时监控,并可以通过已建模型对实际运行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建立降耗的运行参数和运行工况,实实在在地完成企业的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排放,为企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项目的运作模式灵活。

平台采用ASP.Net,数据库以Sqlserver为主,页面制作采用CSS+DIV,页面采用多元化的风格,同时融合web2.0、行业社区、视频技术与综合的B2B网站业务模式有所差别,实现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平台构成涵盖:

⑴、耗能数据动态采集及监控:可实现对企业重点设备、重点耗能工艺与生产车间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提供各种设备和数据采集接口可以实现企业能耗数据实时采集,企业实时能源成本曲线,安全和指标预警、报警。

⑵、生产工程建模与数据分析:建立围绕能源消耗为目标的数学模型,现有生产线基础上,完成在线离线的实时生产指标分析。

⑶、模拟与仿真:平台提供锅炉、电机等生产设备模拟现场,企业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输入生产数据,平台模拟生产运行计算在什么运行数据下最节能。

⑷、诊断评估平台:提供企业能耗指标对标(国际、国内、省市、行业标准对比),用能设备分析(是否属于国家淘汰目录、新设备最优选择、设备变频改造),提供企业在线对工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企业通过录入设备型号、单耗等信息平台出具节能报告和节能措施。

⑸、企业现场监测诊断:利用节能环保监测车对大型电厂,钢厂,石化厂,建材厂及电力的大型锅炉的燃烧效率及排放污染进行全面的检测并指导整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⑹、知识平台:为用户提供全面丰富专业的节能知识,主要包括:节能新闻、节能知识、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能源知识、节能技术、能源情报、成功案例,展会信息。

⑺、交易平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节能产品买卖的交易平台。主要包括:企业以及个人发布节能产品销售信息,企业或者个人求购节能产品信息,项目招商,招标信息等。

⑻、展示平台:为(网站注册)企业提供本企业节能产品展示的平台,让其他用户更好的了解本企业的状况。包括:企业信息简介、企业产品介绍,企业产品交易(此处可以和交易平台结合)等。

⑼、交流平台:提供节能知识交流的平台。主要包括:会员讨论区,专家答疑区,在线咨询区等等。

⑽、培训平台:提供节能知识,节能技术专业视频教学视频,方便企业节能管理员随时了解最新节能技术。

⑾、节能项目招标:平台为企业提供评估工具对企业节能潜力预测出具节能评估报告,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本企业节能技改项目招标,平台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投资、共建、租赁等方式业务指导,并为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融资方案。减少用户应用新技术的风险和资金负担,解决企业节能技术瓶颈、项目改造资金不足,帮助企业全面、长期、系统的实现能耗节约,大幅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四、平台实施成效

1、应用现状

2009年,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在青岛等地区成功推广应用。该平台构建了智能化的企业能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能源与节能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完善能源技术数据体系,创新能源管理模式。平台不仅支持能源与节能宏观决策,而且可以为企业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管控和改造依据及方案,可有效满足政府、企业对能源管理和控制的需要,促进能效应用水平的提高。该项目已成功应用于青岛91家综合耗能万吨以上企业,并被青岛市发改委、青岛市节能监察中心作为政府节能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为企业节能、政府管理方面凸显成效。企业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城市能源管理与企业自我控制的实时、动态管理。相关能耗数据及时、快速、准确;可实现科学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并通过门户网站、无线终端等手段为政府管理和企业自控提供了多方位、可视 7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化的数据支撑。通过应用比较,该项目综合效益显著。据近两年来的统计,已累计为企业降低综合能耗达2.73%,节约资金成本达到3.97%。随着国家对能耗和绿色经济的进一步高度重视;随着世界能源价格的日益攀升;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随着企业节能降耗类项目的日益成熟和投资回收率的提高,必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越来越重视节能降耗的关注和该类项目的实施。该类项目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2、成效分析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国际化意识将会不断增强,使企业不仅仅在业务上需要开拓国际市场,其品牌推广、资源配臵、管理及营销等也会逐步面向国际,获取更高的利润。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节能行业的贡献将远超过综合运营主体,本平台将更多承担节能领域的信息化提供商、咨询服务提供商、能源诊断评估提供商、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窗口、节能行业人员交流及聚集地、节能行业技术交流平台等工作,将会解决一系列在节能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的交流合作将更加紧密,为推动节能行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其存在的价值将会更多地获得行业协会、政府相关单位、企业高层的认可,并能替代原有期刊、商情、展会、会议等一些传统业务的大量市场。本项目的实施推广,将有效促进整体产业链与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是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区域或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企业节能公共服务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节能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加快企业节能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臵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五、实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经验体会

企业利用本平台实现对本企业能效诊断、设备单耗、工序单耗对标等,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可直接在平台上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发布、展示自己的节能产品、节能服务,实现“无国界”交易并迅速打开销售渠道,节省广告宣传开支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找到需要的节能减排信息。

企业节能服务平台通过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促进我国节能机制转换,扩大节能投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区和全球环境。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不仅突破和解决了节能改造的资金瓶颈,使合作的双方都达到共赢,而且能使企业在几乎不承担资金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节能改造的实施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客户赢得更大的产品市场和发展实力。通过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为新兴和潜在的EMCo提供技术援助,帮助他们建立和提高各方面的运营能力。

通过本平台可有效促进政府目标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从政府强化管理抓节能向政府优化服务促节能的机制创新。通过技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平稳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和环境资源统筹协调发展。为推动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为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形成了以企业节能服务平台为主题、以政府监管和政府服务为基础、以信息服务体系和融资体系为支撑、用能单位和服务机构良好互动、功能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搭建政府、用能方和服务方之间的桥梁,促进节能改造需求与产品技术和产业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机制。通过技术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平稳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和环境资源统筹协调发展。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国家支持、产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迫切的良好势头下,公司将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充分借鉴与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形成符合国内企业定位,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1、着力推广节能公共服务平台,突出行业应用,树立标杆示范项目 公司将以工业领域中小企业为重点,发挥已建平台优势,着力推广平台应用,突破中小企业能源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减排压力大的瓶颈,创新充实各类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公司将着重关注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造 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

纸、印染等重点行业企业,关注中小企业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程。通过举办节能减排技术、产品交流会等方式,推动高效节能减排技术、工艺及产品、设备在中小企业中的产生影响。

2、围绕合同能源管理,借势产业发展

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方式积极参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分享节能效益实现双赢。加强建立与政府、银行、担保等共同参与的企业节能减排融资机制,吸引金融机构探索多种形式的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贷款方式,缓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资金压力。创新探索企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创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险保障机制。利用各类投资资本与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吸引各方资金以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形式服务于两化融合的节能减排工作中。

3、构建专业化团队,提升整体水平

节能化发展 篇5

“绿色矿业,绿色发展”一直是江铜的战略目标。在江铜的管理层和员工看来,绿色发展不仅是为了降低环境负担,也能有效提高资源重复利用,提高技术规范,以及提升生产绩效,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取得长远发展。自2011年起,沃尔沃建筑设备秉承“燃油高效战略”,携手工信部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推出“掘战达人”活动,向全国逾百万名挖掘机操作手推广节油驾驶。基于往届3年的成功经验,2014年,沃尔沃建筑设备将活动覆盖人群从操作手扩大到整个行业从业者,推出本届“掘战达人”的一大亮点:“绿色节油大客户关爱活动”,通过精准的客户需求分析和实地情况考察,为矿山、港口、钢铁、能源、铁路、建设、装卸、物流等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设备,提供由“节油驾驶培训及考核”、“安全点检培训及考核”和“操作技能比赛”等不同模块所组成的定制化燃油高效解决方案。

规范一个动作,减少一份故障

在沃尔沃“掘战达人”大客户关怀活动中,“定制”是被反复提及、重点要求的关键词。为此,沃尔沃建筑设备铰卡技术专家和经销商武汉中南深入前线收集资料,与江西铜业城门山矿设备管理人员充分沟通,对客户具体需求、现场工况环境、设备常见问题及机手实际操作中常见问题等进行全方面的调研、案例采集和数据分析。

经过大量的前期沟通和调查,大客户关爱活动团队有针对性地为江铜的铰卡车操作手准备了丰富的培训资料,从理论、实践和成果3个方面规范机手的操作标准化。培训前,活动团队发现大部分操作手会有“多拉快跑就是好”的观念,为此,在培训和实地考核中,活动团队就如何根据实际工况和载重量合理控制油门、实现安全节约的驾驶做了强化,帮助操作手真正了解节油降耗的规范操作。

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武汉中南派驻在江西铜业的5名现场服务人员将继续负责设备日常巡检、故障诊断和维修。此外,沃尔沃建筑设备与经销商还会定期来到江西铜业,开展三方交流会,就最新技术、配件供需、库存管理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以提高设备出勤率,降低维修和开采运营成本。

节油降耗,降低运营成本

为践行“绿色矿业,绿色发展”的承诺,江西铜业创新采用了“全面预算管理”和“对标管理”两个先进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对企业各项成本进行全面细致的预算管理;一方面在行业中同类管理先进的企业中寻找标杆,鼓励公司在各项实际操作中向标杆靠拢。两者最终都指向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更为绿色经济的发展。而此次大客户关爱活动,无论是帮助提升机手操作理论知识的“节油驾驶培训及考核”,还是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出勤率的“安全点检考核”以及改进机手操作技能的比赛,也都旨在节油降耗,降低运营成本。

根据沃尔沃的综合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一位操作手通过节油操作降低5%燃油消耗,就能每人每年至少减少约3000L的燃油消耗,相当于减少11251元燃油费用和3.95t二氧化碳排放。

节能化发展 篇6

关键词:玻璃企业,两化融合,节能减排

1企业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基础情况

作为建材行业能耗大户, 玻璃企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玻璃熔窑使用重油、天然气、煤气等燃料。燃料在炉内燃烧释放热量, 其中玻璃液吸热占总热量35%~40%, 即燃料利用率只有35%~40%, 通过熔窑表面散热损失为20%~25%, 排烟损失为30%~40%。可见玻璃熔窑烟气带走了大量的热量, 因此烟气热量回收的潜力巨大, 高效利用玻璃生产中的余热成为目前降低玻璃综合生产综合能耗的有效途径。玻璃熔窑废气属中温废气余热, 温度约在450 ℃左右, 单条玻璃熔窑废气量不大, 但随着浮法玻璃的发展, 玻璃行业发展余热发电是必然的趋势。

随着我国浮法玻璃技术的推广以及玻璃产能的不断提高, 我国玻璃行业的废气余热资源越来越多。过去的热利用已不能满足余热利用最大化的要求。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 玻璃企业如何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已是众多玻璃企业能否摆脱困境、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国家倡导的能源政策、环保政策也要求玻璃企业必须走低能耗、低污染的道路, 因此, 玻璃行业发展余热发电和烟气脱硫除尘已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余热发电工艺过程不需要燃烧燃料 (煤、油和燃气) , 对大气环境不增加任何污染物 (TSP、SO2、NOx) 的排放, 与火力发电厂发出同等电量相比较, 还可节约能源, 减少CO2及污染物的排放, 降低排气温度, 减轻温室气体效应。玻璃企业建设余热发电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实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符合循环经济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是我国玻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重要途径。

玻璃熔窑排放的烟气中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及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一般在500~3 000 mg/m3, 其浓度取决于所用燃料的种类及其含硫量、原料中芒硝的用量及燃料燃烧时生成的烟气量。目前我国的平板玻璃工厂, 燃料一般采用重油, 重油的含硫量按来源不同而变化较大, 加上原料配料中芒硝的用量, 一般而言, 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高于现行国家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 玻璃熔窑烟气脱硫治理已刻不容缓。

在信息化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面, 中国建材针对玻璃行业生产的特点, 秉承“诚信、创新, To Be The Best”的理念, 整合了玻璃、水泥、建筑“三大主业”, 打造凯盛工程、凯盛机电、凯盛矿产、凯盛环保节能“四大品牌”, 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在设计总包的所有的玻璃企业应用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 浮法玻璃生产线全部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 (DCS) , 实现了计算机生产管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玻璃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

实施信息化推进战略以来,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不断创新, 工艺装备设计、产品结构、能源资源利用结构不断优化, 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信息化已成为推动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助推器, 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企业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的实际应用情况

2.1开发新技术, 努力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0年以来,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总结燃气联合循环、各种工业窑炉 (水泥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 余热发电系统和脱硫除尘技术及装备的经验基础上, 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 开发了适合玻璃熔窑烟气余热的特性的余热发电成套技术和烟气脱硫除尘专用技术和装备。

玻璃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系统由余热锅炉和汽轮发电机组及相应的辅机、除氧器、给水泵等设备组成, 工艺流程图见图1。

玻璃生产线的废气余热发电采用几台锅炉共用一套汽轮发电机组的配置方案, 即在每条玻璃生产线的端部各自配置一台余热锅炉。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通过蒸汽母管汇总在一起后进入抽凝式汽轮机做功, 带动发电机发电。系统能充分适应玻璃生产线的废气余热的低品位, 将废热资源转化成电能;设有调节装置, 对玻璃窑废气参数的波动性有较好的适应性, 可以保证余热发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系统随窑运转率高 (>95%) ;能最大程度回收利用玻璃生产线废气余热热能, 可降低排烟温度至160 ℃以下, 余热利用率高, 发电量高, 单位发电成本低, 整体经济性好;技术成熟可靠, 构成简单, 投资适中, 运行操作维护容易。

玻璃生产线烟气脱硫除尘专用技术和装备主要由脱硫装置、冷却系统和排放系统组成, 烟气在高效脱硫除尘装置内与来自洗涤液循环系统的碱性洗涤液接触, 在一系列复杂的化学、物理作用下, 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洗涤液吸收, 同时烟气中的烟尘凝集沉降而被洗涤液带走, 达到脱硫除尘的目的。经净化后的烟气, 在高效脱硫除尘装置内进行有效的脱水, 脱水后的烟气, 不会造成引风机的带水、积灰或腐蚀。通过排放系统进入烟囱外排。系统采用了先进实用双闭环的自动控制技术, 能够全自动、半自动、手动3种工作方式操作全套系统, 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工作, 可10年不用大修。

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2。

这2项技术的开发, 填补了中国浮法技术的空白, 并获得建材行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2.2提高装备控制精度, 为工艺创新化解风险

浮法玻璃生产中的熔制工段、成型工段、退火冷却工段和冷端的全部实现计算机软件控制, 浮法线三大热工设备各项工艺控制指标完全达到了要求, 生产线稳定生产出优质浮法玻璃, 其中成都南玻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为高级轿车玻璃的整车配套, 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浮法玻璃生产线各过程控制系统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效果

由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信义超薄玻璃 (东莞) 有限公司热、冷、电三联产纯余热电站和烟气脱硫除尘工程, 是国内首个玻璃工厂热冷电三联产EPC项目, 目前锅炉已运行近1年, 汽轮机已成功冲钻, 工程于2009年8月并网发电。

2008年, 由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与天壕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国内首个玻璃行业BOT项目——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450 t/d+2×600 t/d三炉一机/9 MW玻璃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签署实施。该项目已于2009年5月初并网发电, 目前运行情况良好, 实际发电量已超过设计指标。

沙河安全实业有限公司和武汉长利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的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均已进入安装阶段, 分别于2010年3月和7月并网发电。中国玻璃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方兴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龙昊玻璃生产线的烟气余热发电现目均处于设计阶段。

以上一些项目的主要情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表3。

说明: (1) 信义超薄玻璃 (东莞) 有限公司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仅考虑项目的余热发电部分。 (2) 节约标准煤按0.350 kg标准煤/kWh, CO2排放量按2.62 kg/kg标准煤折算。电价按企业当地平均外购电价。

如果为600 t/d燃用重油的玻璃窑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装置后, 则可以通过发电余热锅炉将排烟温度从400~500 ℃降低到160 ℃左右, 可回收的热量约5 580×104 kJ/h (1 330×104 kcal/h) (按68%计算) , 相当于1.91 t/h标煤, 小时发电量近3 100 kWh。按200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全国平均发电煤耗350 g/kWh计算, 该余热发电装置年可回收标煤约9 500 t (3 100×0.35×24×365) , 减排CO2约24 330 t。余热电站所发电力可直接用于玻璃生产各环节, 扣除余热电站的自用电后, 每小时的供电量约2 700 kWh, 此供电量相当于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平均小时耗电总量。由此可见, 玻璃窑余热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玻璃企业通过余热发电可以降低生产电耗、减少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 是玻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玻璃生产线采用余热发电技术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实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符合循环经济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是我国玻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重要途径。

1) 随着我国浮法玻璃技术的推广以及玻璃产能的不断提高, 我国玻璃行业的烟气余热资源越来越多。过去的热利用已不能满足余热利用最大化的要求。

2) 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 玻璃企业如何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已是众多玻璃企业能否摆脱困境、获得持续发展的关键。

3) 国家倡导的能源政策、环保政策也要求玻璃企业必须走低能耗、低污染的道路, 因此, 玻璃行业发展余热发电已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4) 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玻璃企业外购电量,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 我国有很多玻璃企业厂区内有2条以上的浮法玻璃生产线, 这为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 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约200余条, 玻璃行业建设余热发电项目的市场前景广阔。

采用脱硫除尘技术除去熔窑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含尘量技术工艺合理。对玻璃熔窑窑压几乎不产生波动, 不影响玻璃产品产量和质量。每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约减少SO2排放1 000~2 000 t/年, 减少粉尘排放500~700 t/年, 排放具有综合成本较低, 效率较高, 高效脱硫塔的结构设计合理, 塔体充分考虑了防腐措施。采用了先进实用的自动控制技术, 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工作。湿法脱硫除尘废水处理设施同时给予充分考虑, 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

上述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2亿元, 实现了降耗、节能、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等目标, 同时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4企业利用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经验和体会

1) 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广应用, 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着力把玻璃行业发展规律、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破解节能减排突出问题,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3) 深化信息技术推广, 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能力。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积极推动企业以提高应对经济全球化能力为目标, 以节能减排为核心, 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产品流通等方面能力, 建立适合信息化社会竞争特点体现未来竞争趋势的研发设计网络、生产体系网络、生产经营管理网络、产品流通网络, 更好优化内部资源, 利用好外部资源。

4) 实施节能减排, 应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降本增效工作紧密结合。不仅可使企业行防污减排之效, 友好环境, 造福社会, 还能得开源增效之利, 降低生产与运营成本, 促进技术与管理创新, 是社会和企业的双赢之举。

5)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 更是对传统观念、粗放管理模式的挑战。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效率, 需要找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结合点。

5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一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在时间和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精确控制, 减少资源消耗、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 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能够产生更强的关联和带动效应, 可使得企业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 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产生递增收益, 拓展增长源泉, 促进建材行业的持续发展。为此, 我们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产业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 切实提高信息化对建材行业科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更好的促进建材行业信息化。

节能化发展 篇7

运营商节能需求更高更全面

《通信世界周刊》:不断扩大的网络规模带来更多的能耗, 以运营商为代表的电信行业将节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那么就贵公司了解, 目前运营商在网络节能方面有哪些新的需求呢?

杨家虓:在成熟市场, 随着网络不断升级扩容和业务使用量的增加, 网络能源消耗总量增长迅猛, 能源消耗在运营商运营支出所占的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新兴市场, 如非洲、印度等, 许多农村地区基站供电主要依靠油电混合和纯油机的方式, 网络能源支出占到网络OPEX的30%左右。运营商们急需科学有效的能源供应管理和能源消耗管理解决方案。

邝伟健:目前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经得到爱立信在网络层面通过新功能应用进行节能减排的支持, 日后肯定会对设备供应商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节能减排方案要求, 爱立信已经提前有所准备, 不但在设备方面研发出更多的节电功能, 而且在网络建设和运维方面也已经推出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和解决方案。

上海贝尔何其锐:致力于减低网络能耗是目前整个业界的共同目标, 但就现在的网络技术而言, 要在迅速应对需求而不断扩展网络规模的同时, 实现网络整体能耗的降低并非易事。如何应对带宽需求急速增长与网络整体能耗随网络扩容而不断提高的矛盾, 是需要业界甚至跨产业合作, 通过变革性的创新技术来解决的问题。

郭熹号:运营商以前特别注重安全稳定, 不过随着节能环保的大势所趋, 现在运营商越来越重视节能指标高, 技术领先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绿色采购”是压力也是动力

《通信世界周刊》:运营商早已实施绿色采购, 实现滚动的节能指标。您认为目前运营商提出的滚动指标是否给设备商带来巨大的压力?

杨家虓:节能的滚动指标当前看来, 在端到端的能源供应和能源消耗管理模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对设备商是有压力的。但是从长远来看, 建立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 对于降低网络运行成本, 对网络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尤其是网络升级换代频繁的今天, 过高的能源消耗给设备商的网络设备运行也带来很大压力, 能耗的合理有效控制, 对于设备商和运营商来说, 是双赢的。

邝伟健:压力与机会并存, 我们将运营商提出滚动的节能指标视为爱立信的节能目标,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对节能设备和解决方案进行持续发展和改进。

为了能有效达到节能指标, 在网络现代化/软件实施/创新应用和专业服务等需要多管齐下, 爱立信的高能效解决方案不仅帮助运营商达到节能指标, 同时还可以大幅减少运营费用。

端到端节能是关键

《通信世界周刊》:您认为运营商应该重视端到端绿色的哪些环节, 以通过节能减排, 实现利润的增加?

杨家虓:移动通信能耗73%都集中在基站侧, 主要为基站设备、空调耗能。因此, 我们应该重点针对基站侧的主要能源消耗源, 从通信主设备到基站配套设备, 通过远程管理工具和专业的人员, 提供站点能源消耗的精细控制和优化服务, 实现节省能源消耗的目的。

邝伟健:运营商对网络端到端所有环节都必须重视, 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 实现利润增加的目的, 而且尤其需要重视基站、空调、电池、机房的改造, 爱立信目前从端到端每一个环节都已经具备了多种解决方案。

我们非常赞同客户在网络架构上做出一些创新, 使用高集成化小体积的室外型基站, 在网络扩容时采用Het Net的网络架构即在覆盖盲区或热点地区架设微型站或者中继站。

郭熹号:在网络绿色通信方面, 伊顿认为可靠性应该放在第一位, 各个环节都应该关注。以UPS为例, UPS的主要职责就是为负载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但UPS既是供电设备, 也是用电设备, UPS工作时本身也需要消耗电能。因此就要从多方面考量UPS的”成本”, 既要考虑购买成本, 又要考虑安装测试成本、后续运营成本及维护成本。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

各种创新技术“全面开花”

《通信世界周刊》:针对上述网络层面节能需求, 贵公司分别提供了哪些方案和措施?可否举出具体的成功案例?

杨家虓:针对能耗占比较高的基站设备, 中兴通讯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及各项目特点, 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条件, 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节能方法和节能技术, 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能源管理方案。目前, 中兴通讯已拥有多项节能技术, 包括智能通风、蓄电池恒温柜、蓄电池地埋技术、开关电源呼吸式改造、智能载频关断技术、高压直流供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应用等。在云南, 我们应用开关电源改造方案实现单站节能达到9%;在广东, 蓄电池恒温柜节能设备的应用, 使运营商单站能耗节约36%;此外, 在陕西、贵州、安徽以及海外的喀麦隆、埃塞俄比亚等地, 我们都有成功的应用。

邝伟健:爱立信在产品设计、服务、创新研究以及标准化等方面对节能都有充分的考虑。爱立信为解决网络节能需求, 专门推出了网络能源优化 (NEO) 服务以及高能效解决方案。通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专业技术, 我们利用爱立信创新的服务和产品帮助运营商从网络分析到方案实施, 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改进网络和基站侧能源损耗的服务与理念, 如与中国移动合作, 从2007年开始全面应用了爱立信BTS智能节电技术;二是专门为降低能耗研发新产品;如爱立信站点解决方案, 创新“爱立信管塔”。管塔将基站设备内置在管塔高端, 利用空气流动原理, 实现冷热空气自然交换, 从而避免在基站内部使用空调, 功耗比传统基站低40%。爱立信已经与中国移动合作, 在湖北开建全国首个管塔状一体化节能环保机房。另外, 爱立信在2011年巴塞罗那电信展上推出一款天线射频集成方案 (AIR) , 该方案采用把天线紧密集成到射频单元中的独特设计, 能够降低功放输出功率, 同时大大降低安装成本。三是研究和采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知识和经验, 我们推出的方案已经在全球多个地区得到成功应用。

何其锐:首先, 倡导构建产业联盟。2010年初, 由阿尔卡特朗讯贝尔实验室倡建, 包括中国移动、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在内的多个机构组织在伦敦成立了全球电信行业第一个绿色节能全球性产业联盟——“绿色沟通”联盟, 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千倍提升通信网络能效的宏伟目标。

今年2月, 绿色沟通联盟宣布, 其大规模无线天线系统概念验证首次取得了运行与演示的圆满成功。这是绿色沟通联盟首项被证明切实可行的技术。这一天线系统采用独特的无线传输技术, 能够显著降低系统能耗, 随着天线单元数量的增加, 辐射能耗将显著下降。例如, 在服务品质相同的情况下, 由100个单元组成的天线阵列所传输的能量仅为单一天线的1%。

其次, 推出颠覆性创新技术显著降低网络能耗。阿尔卡特朗讯联合Freescale与惠普在伦敦召开发布会, 推出了light Radio系统。该架构实现了对现有移动和宽带基础设施的突破, 彻底简化了移动网络架构并提高了网络效能。由贝尔实验室所开发的light Radi系统通过减少和简化网络中基站和大量基站塔的使用, 极大地降低了网络的运营成本、技术复杂性和能耗。

与现有无线接入网络设备相比, light Radio系统能够将移动网络的能耗降低50%。此外, light Radio系统可使移动网络的总体拥有成本 (TCO) 降低50%。2011年2月15日, 上海贝尔日前宣布已与中国移动签署谅解备忘录 (MOU) , 充分利用阿尔卡特朗讯最新推出的light Radio架构, 共同发展下一代无线接入网 (RAN) 。

郭熹号:伊顿作为多元化的工业产品制造商, 将目前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新型的UPS设计上, 向用户提供性能更加稳定、应用更加灵活、设备体积更小巧、重量更轻、运行效率更高、更省电、操作维护更简便的新型UPS系统。如伊顿9395系列UPS, 就是集高速CPU多任务处理、新型IGBT驱动控制、以及高速网络通讯等技术为一体的高可靠的、绿色环保的智能化UPS的代表。

《通信世界周刊》:设备商是节能的重要一环, 提供节能的基础设备和方案。您认为设备商该如何与运营商有效沟通, 以最适合的创新技术方案帮助运营商更好地实现绿色, 实现节能环保的真正初衷?

杨家虓:设备商应该积极参与到运营商能源供应管理和能源消耗管理的具体分析中, 针对不同运营商面临的不同能源管理需求, 制定适合的方案, 如前所述, 对于成熟市场的运营商来说, 能源消耗巨大, 如何有效控制能耗是关键。对于新兴市场, 能源供应缺乏的地区来说, 能源供应的管理, 如何解决昂贵的柴油燃料带来的成本压力, 同时又能保持能源的有效供给是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难题。

邝伟健:有效的沟通是基于对网络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爱立信将百年来对通信和网络的理解的历史积淀充分运用到与运营商的合作当中。例如, 运营商的网络容量都是以满足最高话务量需求来设计的, 大部分时间里网络容量是冗余的, 我们统计有90%的能耗花费在没有数据传输的时间间隙里。因此, 动态的根据需求来提供容量的网络设计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爱立信在几年前就率先推出GSM节能软件, 爱立信后续将有更多的适用于WCDMA和LTE的动态节能产品推出。

郭熹号:伊顿9395曾多次与江苏移动、北京联通等运营商合作。不久前, 伊顿又在江苏电信“数据方舟”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 为江苏电信三个五星级数据中心——苏州电信、南京电信、无锡电信提供了数十台高品质9395系列500k VA不间断电源, 为“数据方舟”的成功实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供电保护屏障。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升温

《通信世界周刊》:绿色投资巨大, 目前一种新的模式能源合同管理方式在电信行业流行, 对该模式贵公司是否了解?是否有参与?

杨家虓: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机制, 其实质是节能降耗, 降低运营商的OPEX, 同时以节约的能耗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节能服务模式, 实现运营商和厂家的双赢。在通信行业是全新的合作模式, 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 电信行业引入此种合用模式, 有利于电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降低运营商的风险, 加强运营商与厂家的合作。中兴通讯深刻理解此模式的重要性, 积极进行相关工作准备, 了解相关政策, 与各地运营商充分沟通, 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目前已在南美、巴基斯坦及中国等多地签订了此类合同。

邝伟健:能源合同管理作为新的模式一经出现, 作为ICT制造业减排的领军企业, 爱立信对此非常重视, 已经把这种模式作为爱立信能源管理服务的一部分。在爱立信在很多海外市场已经实现了众多案例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爱立信也希望把这些模式的经验和优秀的方案应用到中国的市场, 为中国的低碳环保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节能化发展 篇8

1 节能降耗形式的变化情况

虽然近年来我国年用电量与能源消耗趋势放缓, 单位GDP电耗与GDP能耗都不断下降, 但是, 在地方经济保护与传统重工业结构的影响下, 节能降耗压力却越来越大, 节能降耗形式依然非常的严峻, 为此,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1.1 提高门槛

为了充分发挥出各个单位的节能效益, 减低能耗,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对各类石化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优化能源资源的配置, 将各类石化企业中的产品与副产品充分利用起来, 降低生产能耗,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 提升了石化企业的入行门槛。

1.2 重视监管

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 国家与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政策, 对“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并将各个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果纳入到考核工作中,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3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即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应用在化工企业生产中, 减少污染物对人类环境造成的影响, 要实现清洁生产, 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将有毒的原材料逐步淘汰, 减少废弃物数量, 不仅要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还要减少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2 利用连续化实现促进精细化工节能降耗

2.1 采用精细管理模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化工企业对于循环水浓缩倍数有着严格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 可以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控制好循环水进出温差与循环水浓缩倍数, 提高水利用率, 减少各个装置在机泵中的循环水量, 做好循环水系统的管理工作, 推行在线查漏与整改技术, 及时发现物料中存在的泄露隐患。对于压减设备中的水, 要注重循环利用, 避免直接排空。

2.2 优化机组电力消耗降低用电成本

2.2.1 注重工艺控制

在管理过程中, 需要对大功率耗电设备运行进行合理的优化, 采用原料直输方式减小输送电力消耗, 针对季节温度特点即是停止供热或者空冷, 降低电力资源的消耗, 做好对装置换热设备的监控工作, 及时清理换热器, 调整好循环水泵的数量, 并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照明时间。

2.2.2 实施错峰用电

实施错峰用电可以有效减少电费, 因此, 化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避开用电高峰, 尽量安排在电费较低的低谷或者平段来用电, 达到优化电力成本的目的。

2.3 做好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工作

化工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 因此, 加强能源管理非常重要, 得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能源消耗量。在能源管理上, 可以从耗能较大的设备着手, 对这些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 对于陈旧设备, 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若发现设备存在问题, 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从源头上降低能源的消耗量。此外, 还要加大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度, 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定期测定热平衡, 提升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加强生产过程的能耗管理

作为化工企业, 需要将节能降耗放置在首要位置, 优化供热设备, 这不仅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还可以提升化工企业的生产率。要让节能降耗的管理措施真正的发挥出作用, 化工企业还需要及时更换传统的单一设备, 在引进设备时, 需要考虑到不同温度下温位热源特点, 对设备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 保障各类装置都可以联合在一起, 这既能够扩大冷热能源的转换范围, 让生产能量发挥出最理想的效用。此外, 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应用变频节能调速系统, 这也是有效降低能耗的重要措施, 在应用这一技术时, 可以将企业中的静态调节阀门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 为电机拖动提供必备的保障, 改善装置负荷率低的问题, 这便可以有效减少电能资源的浪费。

2.5 为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化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不断开发新技术, 降低能源消耗量, 积极采用物理溶剂技术、膜分离技术与分子筛变压技术, 及时淘汰旧的生产技术, 优化过程参数, 改善自身的能耗损益情况。此外, 化工行业高温、高耗能的生产特点决定了生产企业具有丰富的余热余压资源, 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化学反应热、可燃废气或废液、废汽废水余热、炉渣余热和废料余热等。这些余热余压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5%~65%, 可回收利用的余热余压资源约为余热余压总资源的60%。

3 结语

对精细化工生产进行连续化技术改造, 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投资, 增加设备的生产能力, 同时改善车间环境, 提高自动化程度来显著提高产品的收率, 减少能耗和水资源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这是增强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保证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宋玉春.日本精细化工:开发高级多元化产品[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 (04) .

[2]章文.化工节能减排应用工艺开发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 (05) .

[3]章文.化工节能减排应用工艺开发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 (06) .

[4]陈志新.化工过程中节能降耗工艺设计[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 (10) .

节能化发展 篇9

中煤黑龙江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化公司)是集煤炭、化工、城市燃气生产输送于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中煤集团控股的二级子公司。“十一五”期间,该公司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中心任务,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强化目标管理,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龙化公司废水处理项目获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了环保督办摘牌,同时该公司还获得了“哈尔滨市节能减排标兵单位”荣誉称号、“环保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十一五”期间,龙化公司节能减排指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7.08吨标准煤/万元降低到4.50吨标准煤/万元,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696.8t降低到1330.25t,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13533t降低到391.02t,超额完成了中煤集团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基础管理

1.1 扎实开展四个体系建设工作

1)完善组织体系。

组建了以龙化公司领导层为一级,下属企业负责人为二级,生产区、分厂单位负责人为三级的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对各层级组成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设有董事长、总经理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节能减排管理办公室。通过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出台污染物预防、控制、治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系列办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2)加强管控体系。

为完成与集团公司签订的节能目标,龙化公司层层分解任务,与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各所属单位全部根据分解到的指标,制定了考核办法,并进一步逐级分解任务指标,实现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

3)建立统计监测体系。

建立节能环保统计报表体系,每月向集团公司上报《节能环保信息统计报表》,每季度报送《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监测表》。同时根据污染源情况,确定监测控制点,完善监测计划、采样方案、原始记录,做到及时采集、收集、汇总和分析主要污染物数据信息,以此全面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4)严格落实考核体系。

根据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工作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公司节能、环保考核管理办法,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并作为各单位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1.2 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管理、节能计量器具和环保监测设备配备

1)环保设施运行管理。

龙化公司现拥有多套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主要包括367t/h废水生化处理系统、130t/h酚氨预处理系统、80t/h酚氨预处理系统、电厂锅炉烟气除尘装置,炉内喷钙脱硫设施和消石灰脱硫设施。该公司通过加强环保装置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强化日常维护工作,不断优化工艺操作,确保了环保设施长周期稳定运行。

2)节能计量器具配备。

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该公司投入350余万元,重点开展了能源计量仪表器具的配备工作。

3)环保监测设备。

在生产过程中,对水、气进行实时监测。环保化验中心设有环境监测班组,配备了42台检测仪器,对废水、废气排放口,噪声和工业卫生定期监测。同时根据环保部门的要求,安装了废水、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将监测数据上传到哈尔滨市环保局,为环保部门及企业提供可靠的监管数据。

2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科技创新

该公司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广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积极研究新规划、新方案、新措施,与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研发推广体系,突破煤化工发展面临的资源、安全、环境等瓶颈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科技经费达到1.63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承担中煤集团重点科技项目10项,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3项,获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1项,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1)科技创新项目“甲醇吹除气人工提取煤基天然气”与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是全国首套以甲醇吹除气提取煤基天然气装置,回收利用了甲醇池放气。2010年8月23日开始向哈尔滨市供应煤基天然气,该项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油页岩流态化干馏炼油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由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该中试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细颗粒油页岩快速干馏提油,并获得煤炭工业协会2010年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龙化公司非常重视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延伸了煤化工产业链条,使企业实现了多元发展,而且促进了煤化工企业的节能减排。公司以实施资源转换战略为指针,建设并形成了以“煤”为主、以“煤炭开采、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气、矿业公司土地复垦”等为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1)以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为源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该公司已建成综合利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60000万kW,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煤矸石利用率达到100%,矿井水重复利用率达到100%,洗煤水全部实现了闭路循环。

2)通过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化工深加工产业。

目前,原煤生产能力达到430万t,煤化工已形成甲醇30万t、各种煤制油品4.2万t,煤基天然气6000万m3。

4 组织申报国家财政奖励项目,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能源审计、节能诊断等工作

1)组织国家财政奖励申报。

龙化公司2009年组织上报了加压气化工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已经获得国家60%的财政奖励215万元。化工公司的废水综合治理项目和电厂烟气脱硫项目,于2010年得到国家拨付的1228万元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节能减排奖励资金。

2)能效水平对标活动。

该公司制定了能效水平对标方案,针对活动方案,制定了详细的对标实施细则,分别于2008年、2009年组织相关人员去平朔公司和河南义马气化厂进行能效水平对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使该公司对环保、节能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采取更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不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

3)节能诊断。

该公司委托大连理工大学指导能源管理工作,进行节能诊断,主要通过对存在用能不合理的高耗能系统、重点耗能部位或重点耗能设备的测试分析,诊断出用能的薄弱环节,查找出用能不合理的原因,由此提出节能技术改造的措施和实施方案。

4)能源审计。

为掌握公司的能源管理状况及用能水平,排查节能障碍和浪费环节,寻找节能机会与潜力,龙化公司委托北京煤炭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中煤综合利用公司、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每年都要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5 努力做好节能环保宣传培训

1)加大宣传。

龙化公司每年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节能、环保日开展节能环保教育宣传工作。以“全国节能宣传周”,“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通过板报、条幅、新闻节目等方式开展节能、环保宣传,使得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并且让职工树立节能环保意识,营造全员参与、齐心协力的节能减排氛围。该公司开展了主题为“人人关注、人人了解、人人行动”节能减排有奖征文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了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公司节能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了全体员工节能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重视培训。

针对该公司“十一五”节能管理薄弱,节能意识淡薄,为增强广大职工的节能意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该公司于2008年、2009年连续2年举办了节能减排管理培训班,邀请北京煤炭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中煤综合利用公司的节能环保专家前来授课,大大提高了公司整体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增强了职工节能环保意识,提高了节能减排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6 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十一五”期间,龙化公司节能减排投入资金3亿多元,节能减排项目20余项,节能总量十万余吨标准煤。

1)综合废水治理改造工程。

2007年7月7日开工建设,投入资金1.8亿元,工程新建废水生化处理装置分为A、B两套系统,日处理能力8800t,该装置A系列于2008年5月5日投入生物污泥接水调试运行。B系列于2008年7月15日投入生物污泥接水调试运行。A、B系列自试运行以来一直连续稳定运行,大幅度地降低了出水中污染物的含量。

2)造气分厂回收车间酚氨预处理80

t/h系统。2008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目前系统运行平稳,处理量可达到90t/h,并且该装置大大降低了废水中挥发酚及固定氨的含量,满足了生化进水要求。

3)电厂3#炉除尘器改造项目。

投资620万元,于2007年8月10日开工,将原水膜除尘器改为布袋除尘器,并更换空预器。工程已于2007年11月18日投入运行,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了除尘效率。

4)贮灰坝二期子坝工程。

2007年4月开工建设,总计完成投资2450万元,减少了贮灰坝排水带灰和贮灰坝扬尘现象。

5)硫化氢废气生产硫酸工程。

采用丹麦技术对煤气生产中产生的硫化氢废气进行处理生产浓硫酸,投资4843万元,已于2010年开车投产。

6)1#、2#锅炉烟气脱硫系统改造项目。

投资3515万元,将该公司原1#、2#煤粉锅炉水膜除尘器更换为布袋除尘器,采用半干法建设1套烟气脱硫设施。

7)气化炉煤锁气等放空气体回收改造项目。

总投资1000万元,煤锁气等低压放空气体回收年可节能10519.85吨标煤。

7 环境治理

龙化公司曾因废水不达标被国家环保部和监察部挂牌督办。该公司高度重视环保治理工作,将其作为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了废水生化处理和废水预处理两套环保装置,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攻关,突破了国内外尚无成功先例的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难题,使企业废水能够达标排放,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不断加快环保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环境管控体系,使环保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经省环保厅和国家环保部东北督察中心组织的多次检查,龙化化工公司废水处理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2010年10月12日解除了化工公司环保挂牌督办,龙化公司实现环保督办摘牌。

8 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能源消耗结构,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工艺

为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龙化公司积极推进甲醇吹除气人工提取煤基天然气项目,并于2010年6月28日一次试车成功,2010年累计销售煤基天然气1400万m3。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同时,还相继淘汰了落后生产工艺,并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了排查,结合公司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淘汰计划。

参考文献

[1]冯宵.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肯普(英).能量的有效利用、夹点分析与过程集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徐建国,魏光龙.用热分析法研究煤的热解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1999,5(2):66-70.

[4]袁金彪,华贲,李安学.流程产品结构优化[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3):31-37.

[5]许相波.梅钢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其完善探讨[J].节能,2010,(10):10-11.

上一篇:可溶性固形物下一篇:输入格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