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与实施

2024-06-16

制定计划与实施(精选十篇)

制定计划与实施 篇1

一个训练计划, 不论制定得多么完美, 最后都要通过一个个训练小周期的实践来实现目标。可以说, 小周期是制定训练计划最重要、最有用的内容, 它的结构和内容决定着训练过程的质量。训练小周期通常是以一周为单位, 也有短至3~4 d、长至10~14 d的小周期, 最短的小周期是由两次训练课构成的。在训练小周期内, 将一系列训练课组织在一起, 以解决某些训练任务。训练小周期的制定有其特定规律, 下面就制定训练小周期时需要考虑的几个常见问题予以探讨。

1 制定训练小周期负荷时的生理学依据

由于训练的对象是人, 所以一切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遵循人体自身的客观规律;制定小周期负荷的主要生理依据有3点:一是“强度法则”。由于人体有反应和适应的基本生理特性, 作为刺激人体的训练内容安排, 只有保证负荷强度的不断增加, 才能促使机体机能最高水平地发挥。单纯地增加训练负荷量不具备引起机体最大兴奋的条件, 也不符合专项训练要求。二是“痕迹效应”。在一定范围内, 机体接受的刺激越大, 其反应也越大, 受到的影响就越深刻, 为训练改进机体技能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基础。三是“超量恢复”。在进行训练后, 其有机体的机能水平和能源物质含量会暂时下降和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 机体通过自身的代偿机制和固有的生理反应, 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含量和机能水平等方面都会回到并超过训练前的水平, 称为超量恢复。

另外, 在进行负荷安排时还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要符合人体生理上的基本特性:刺激—反应—适应—再刺激—再反应—再适应依次不断循环的过程。而且, 从生理上来说, 引起组织兴奋地刺激 (运动负荷就是一种刺激) 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缺一不可。就强度来说, 它存在一个基强度, 即刺激的强度小到一定的时候就不能再小, 如果刺激的强度小于基强度, 哪怕时间再长, 也引起不了组织的兴奋, 而训练的目的就是引起组织的兴奋和变化。如果在训练中不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运动负荷的安排相对于运动员来说刺激过大, 就会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 如过度疲劳、运动损伤和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相反, 刺激过小, 引起机体的反应也小, 致使训练对机体结构、机能产生的影响也小, 同样达不到训练效果。

2 训练小周期的构成原理

小周期构成的基本原理就是有机体不同机能系统的“恢复异时性”规律。小周期的合理构成应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系统、不间断的训练使有机体的机能得到不断增强;另一方面, 在训练过程中不产生过度疲劳。研究已证实: (1) 有机体的各个机能系统在进行大负荷训练后完全恢复所用的时间不同, 即存在恢复过程的异时性。具体来说, 大负荷训练后磷酸肌酸功能系统恢复最快, 整个无氧代谢能力次之, 恢复最慢的是有氧代谢能力。 (2) 疲劳的产生取决于练习的性质。疲劳发展的主要环节是直接参与运动的某种器官和保障这些器官完成某种练习的相关系统。例如, 在进行旨在提高速度能力的训练课后, 磷酸肌酸的功能体系消耗最大, 恢复最慢, 而对有氧代谢和乳酸的功能体系影响不大。因而, 从理论上可以推断, 一旦某一机能系统已经恢复或者超量恢复, 则可安排此系统继续训练, 而不必考虑其他的机能系统;某一机能系统处于疲劳状态, 可以控制其他机能系统进行工作, 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会影响该机能系统的恢复过程 (这时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相互影响不大, 甚至还有利于恢复, 但是对整个无氧代谢过程和磷酸肌酸功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要想使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最好是在超量恢复过程中安排下一次训练。各种运动结束后的恢复过程并非直线性的, 而是一条曲线:在恢复过程总时间的前1/3时间段内, 有机体的机能水平及能源物质含量可迅速恢复70%, 中间1/3时间段内恢复20%, 最后1/3时间段内恢复10%。而且, 在进行不同性质的大负荷训练后, 身体各机能系统恢复的具体时间是不相同的。以旨在提高速度能力性质的大负荷训练课后, 速度能力本身恢复得最慢, 需48 h左右, 而无氧能力约需24 h, 有氧能力需6~12 h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旨在提高无氧能力性质的大负荷训练课后, 无氧能力需48~72 h超量恢复, 而有氧能力约需6~12 h, 速度能力在24 h左右;以旨在提高有氧能力性质的大负荷训练课后, 有氧能力需72 h左右达到超量恢复, 速度能力约需6~12 h, 无氧能力约需24~48 h;如果由上述3类性质大负荷训练课各自量的40%~45%组成一次综合性的大负荷课 (综合性训练课的总量比他们各自的1/3的和还大) , 则速度能力和无氧能力要在48 h左右达到超量恢复水平, 有氧能力需72 h左右才能达到超量恢复水平, 这与它们本身做主要练习时的大负荷课后的恢复时间相同。

因此, 在制定训练小周期的训练课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 要了解运动员在进行各类性质大负荷训练课后的具体恢复时间; (2) 一般来说, 在身体某一机能能力达到超量恢复时才可以重新安排此类性质的训练课; (3) 不同性质的大负荷训练课应交替安排, 这样可较好地避免因过度疲劳而对运动员造成的不良影响; (4) 必要时可在恢复不足的状态下连续安排同一性质的训练课, 以加深对有机体的刺激, 促使这类机能能力产生较大的超量恢复。

3 运动训练与营养

中国运动训练有句古话“三分练七分补”, 这也说明了运动员的训练与营养吸收同样重要, 甚至科学的营养吸收超过运动员的刻苦训练。有大量的临床资料研究表明, 运动员的训练会消耗水分和维生素等各方面的能量, 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摄入营养并吸收, 不仅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反而会因为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 致使运动员身体机能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由于一些运动项目的特殊性对运动员的体重有很严格的限制, 而使运动员不能合理地进食, 缺乏营养, 身体机能不平衡, 如举重、摔跤等项目。教练员为了金牌、冠军不惜缩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这严重违背了体育运动的目的。

运动训练可以增加机体对许多营养素的需要, 而这些增加的营养素通常是通过增加食物来满足的。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 教练员的团队在制定和实施周期训练的计划时, 需要充分考虑到运动员的膳食平衡, 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许多运动员训练后, 教练会督促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或者摄入大量的低能量糖类, 蛋白质等。这样不仅会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适得其反, 导致成绩下降,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4 个体的差异

通过负荷量度的增加, 会引起机体更加明显的生物适应, 从而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的运动训练界, 这早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了。当前将运动员负荷的度量与对手相比, 并力求超过自己的竞争者也不是教练员们最为关注的目标。他们考虑的问题也不是要不要增加, 而是如何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去确定适宜的负荷。去掌握负荷的增加和变化。这种负荷量度个体化的特征越来越多地在不同项目、不同国家的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中表现出来。

在制定和实施运动训练计划的过程中, 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 (包括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形态特点、机能水平、机体恢复能力、运动素质、技术和战术情况、心理品质及承受负荷的能力等) 。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任务, 选择训练方法、手段和安排训练负荷, 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和分析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符合运动员个体特点的训练计划, 已经是现代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5 多种恢复手段的运用

只有当运动员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从负荷造成的疲劳中恢复过来之后, 训练负荷对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变化的影响才能清楚地表现出来。如果说没有负荷, 就不能称为训练, 那么没有恢复, 也就不可能有提高。运动性疲劳出现后, 如果采用一些恢复手段, 则可加速身体机能的恢复, 尽快消除疲劳, 提高锻炼效果。现代运动训练的一个重大发展, 就是高度重视恢复过程的实施, 采取多种手段加速恢复时间, 将恢复的实施列入训练计划。

常见的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 (1) 运动后休息, 它包括静止性休息和积极性休息两种形式。静止性休息是指运动员运动后保持机体的相对不运动状态, 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尽快消除疲劳, 它更适合由于全身运动导致的整体性疲劳症状的消除。积极性休息是指运动员运动后采用一些轻微的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它更适合由于少量肌肉参与工作导致局部疲劳或运动强度较大而导致的快速疲劳。 (2) 合理的营养。运动训练过程中, 能源物质大量消耗, 为机体运动提供能量, 所以运动后应及时补充营养, 还应根据不同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时间有针对性地补充不同的营养物质, 以利于疲劳的消除, 提高训练效果。 (3) 物理手段。包括按摩、牵拉、水疗 (包括芬兰式蒸汽浴、热水浴和桑拿浴等多种形式) 和电疗等手段。

参考文献

[1]邓运龙.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关键问题[J].四川体育科学, 2009 (2) :58-64.

[2]周爱国.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4) :55-57.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4]陈晓英.对训练周期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再审视[J].体育学刊, 2008 (11) :88-91.

区域经理:商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篇2

两类商业计划最终都要落实到目标体系书中,即:明确针对各岗位的责、权、利考核标准,使得每个岗位知道自己在何时、和谁、做什么事、做到什么标准。各项工作还将分解到具体的工作日,体现关键步骤的绩效标准,至此,商业计划体系书才算是在形式上得到了完整。

区域经理在制定商业计划时,实用是第一位的。除了要给公司领导一些面子文章,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完成日常的工作和销售指标。

制定商业计划的根本就是要制定工作目标。所谓目标就是要把一个期望中的结果写下来,然后给予一个期限。如全年度商业计划,则是涉及当年度1~12月,这样就成为了计划,

有了计划,我们必须遵循二十四字方针中的后十六个字原则:“明确目标、细化方案、强化执行和严格考核”。

对区域经理而言,目标是什么呢?是与公司共同确定的销售数字,还是市场占有份额或是客户开发量?这些都可能是企业对你的考核指标,但对区域经理来说,工作的目标就是具体的终端单位和终端单位具体实施销售的人。

明确了这个目标,我们的工作就找到了核心,所以商业计划才真正意义上找到了落地点。我为区域经理制定商业计划的流程是这样的。

1、 区域市场调研

(1) 了解我产品可能涉及到的销售渠道,并对该渠道潜在同类产品销售容量进行测算;

(2) 对未进入的销售渠道,根据类产品的销售量、客户的资信程度、店面积、品类、奖金实力、规格和同行口碑等综合评定其可能分级,制定开发和上量工作计划,并在商业计划中为其匹配相应的分解任务;

(3) 对已进入的销售渠道,根据所调研结果,确定我产品在该店的份额比例,并匹配相应的分解任务;

(4) 对所辖区域的销售终端,进行A、B、C、D分级,并通过波士顿从终端贡献率和潜在容量两项指标进行分析,明晰区域经理未来工作重点;

(5) 以第四条为依据,匹配相应的营销资源,来支撑商业计划所分解任务指标的完成。

制定计划与实施 篇3

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据悉,北京市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今年,北京将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三年内推出500所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3月5日)

上海:学科德育引爆课堂革命

自2005年以来,上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开始从课外转向课堂,融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回归本源”的理念指导下,上海根据中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54个学段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学科德育”在上海的中小学课堂引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注重“以情育人”“以史育人”;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注重“以理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注重“以美育人”,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被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头。老师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海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学科综合教研的机制,教师共同研究和开发教案。

(来源:新华网2012年2月28日)

中山:启动“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

2月13日,中山市教育局在石岐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动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在全市各镇区教办,市直属学校还各设立了1个分会场。

会上,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强调,全市50万中小学生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做到:一要与时俱进,与全民修身行动紧密结合。去年开始,中山市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全民修身行动,教育系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各中小学要以此为契机,把学雷锋活动与文明修身行动紧密结合。二要创新载体形式,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不能脱离学校的常规工作,要与爱校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有机结合,要与学校常规管理、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要在师生身边树立先进的典型,要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设计更多有利于吸引老师同学们广泛参与而又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新载体和新形式,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三要贴近实际,融入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把雷锋精神融入本职工作和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刻苦钻研、积极上进的进取精神,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钉子精神,永远保持雷锋精神对于全体师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来源:中山市教育局德体艺科2012年2月15日)

制定计划与实施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目标,课程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 以提升企业绩效和管理水平为目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包涵两个要素:一是核心理念是否正确、清晰与卓越;二是这种理念是否能够宣传贯彻, 让每个员工获得文化认同并将这种认同贯注于实践中。笔者培训项目所在的企业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动漫影视作品制作、衍生商品研发销售以及演艺演出事业的综合性文化企业, 十多年来, 公司始终致力于“文化、科技、创意”的相互融合, 通过市场化运作, 实施科普推广、旅游发展与动漫文化相结合, 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可以说, 公司企业文化正确、清晰、卓越, 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 有着独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并矢志不渝地以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把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经历的员工凝聚起来, 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长远的眼光和卓越的作为。基于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 在制定和实施公司培训计划时, 笔者力求既贴近营运目标需要又考虑到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 始终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

清晰的需求, 为进一步明确培训目的打下基础。培训目标是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 它一般包括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熟悉企业的各种通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为此, 笔者在制定培训目标时, 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追求理想, 规划职涯;快乐工作, 和谐创业;强化责任, 发挥潜能;共尊共荣, 业缘升华, 以及经营理念与远景——打造东方的侏罗纪, 演绎世界恐龙王国, 成为“世界性的恐龙文化体验基地”这些一一与员工共享, 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定位, 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如此明确的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也彰显了公司“以人为本”的理念, 同时也是对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承诺。例如, 在第一天破冰之旅中, 主要设置三项内容:中华恐龙园简介、景区公园简介、参观园区 (应知应会介绍) , 使员工从一开始就对公司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再以调查问卷、座谈的形式, 汇总员工的需求, 在培训中予以解答和明确, 如此做法, 使得员工能尽快地融入公司, 获得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创新培训内容, 开发培训课程

为避免新入职员工在日后工作中的随意性与茫然性, 笔者设置了《罗蒙公司新兵训练营培训课程表》 (详见表1) , 课程内容丰富, 课程层次清晰, 整个培训过程可以说是由“硬”到“软”的, 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绝不追求火星式的培训方式, 而是脚踏实地的实施可以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内容。

由以上表可以看到, 笔者在制定培训内容时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素质或态度培训三个层面为抓手, 立足公司企业文化, 以“乐在其中”、“我们的约定”、“安全卫士”等板块展开, 促使新员工在进入企业的那一刻起, 就成为企业文化载体的组成部分。为此, 还为中华恐龙园起草编写了国家标准的《主题公园服务规范》, 更好地完善培训内容。当然, 一份科学完善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很多其它要素:培训原则、培训时间、培训对象等, 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坚持和努力, 已经在逐步形成着相对成熟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 不仅使员工培训在提高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还使企业文化和精神得到良好地渗透与传承,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提高了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为团队建设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便利平台。

三、开发特色课程、讲究课程的生动性

笔者在实施培训计划时, 着力在课程开发、培训形式和培训信息反馈方面作出了努力, 以“创新”为特色, 将企业文化渗透进培训项目中。

企业规范化岗位培训的课程至今仍是相当欠缺的, 其需求是大量而且紧迫的。课程的开发有五个基本步骤:

在深入理解五个步骤的基础上, 分析需求、选准课题, 不仅看到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的现实需求, 也看到它的潜在需求。

在实践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 企业里的培训与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有显著不同, 一方面在于作为成年人, 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兴趣度很低, 吸收困难;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培训讲求投资回报率, 即必须能够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对企业业绩有贡献。企业文化培训也不例外, 传统的讲授式的培训方式效果很不理想, 没有针对成年入学习的特点, 也没有针对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和经营特色, 因此, 往往让人觉得企业文化培训不能立竿见影。笔者认为, 采用各种硬性的规章制度可以让企业管理严谨, 但只能达到“不落后”, 要成为“卓越”的企业, 就必须靠文化来进行管理, 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遵从和维护企业的制度和文化, 这就需要员工的感悟。感悟是一种境界, 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法, 包括讲授式、案例学习式、研讨会、游戏、拓展训练、团队训练等, 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 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对象来选择, 比如讲授式一般适合针对高层的理论课程。而活动、游戏式的培训方式则适合需要感悟和体验的课程, 研讨式更适合需要员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并形成共识的课程。笔者在实施培训中, 为了让新入职员工体会到团队的力量, 我带领大家一起做了一个名为“抬单杠”的游戏, 游戏结束后, 大家感悟颇深, 反响很大。另外, 笔者认为互动式培训可以使对象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方式。这类教学活动的形式较为灵活,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强。所以在培训中特别设置了“日常运营细节50例”、“现场规范解释20例”等案例课程。案例研究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能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 向新入职员工展示真实性背景, 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 由他们依据背景材料来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员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除此之外还通过头脑风暴法、小组法、模拟训练法等提升培训效果。

结合以上实践, 笔者深刻认识到, 从员工入职之始贯彻执行良好的企业文化, 重视培训计划的制定, 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 明确培训目的, 切实实施并开发特色课程等, 这有利于促使新入职员工了解企业, 尽快融人企业胜任工作, 产生绩效, 加速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协同发展, 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美·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姜伟.基于控制理论的新员工培训[J].山东煤炭科技, 2008, (3) :189-190.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才易于实施 篇5

正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在于晨。为了你学习成绩的提高,在新学期初,就要制定好这个学期的学习计划。那么该怎么制定学习计划才易于实施呢?下面给你几个建议:

1.学习计划主要是计划对空余时间的.利用。这个时间一般规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

2.列出具体任务,然后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周、每一天去,再计算一下,每天可以有多少学习时间,每项内容大致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计划中一定要安排严格的、足够数量的基本功训练,力戒好高骛远。

3.检查效果,及时调整:每个计划执行到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内容是: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计划任务是否完成?学习效果如何?没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安排太紧?哪些环节安排轻松?等等。通过检查后,再修订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4.不要贪心,要注意留出空余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计划制定时,也要考虑吃饭、睡觉、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活动时间。

5.灵活调整学习计划:确定计划后,就应该严格执行,但在学习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不可过于拘泥。注意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及时充实调整学习计划。

幼儿园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篇6

一、区角活动的规则制定

区角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又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指定区角活动规则的主体应是教师和幼儿,所以,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师幼共同制定活动规则的三种方法。

1.在活动矛盾中自主商议和制定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影响该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幼儿无法解决的,如,在角色游戏“烧烤吧”中,幼儿看到很多逼真的投放材料时,蜂拥而上发生争抢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幼儿就此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清楚地明白活动正常开展需要共同商定活动规则,如“烧烤吧”中必须有专门的烤串师傅、服务员、收银员、钱币。服务员是专门招呼客人入座、点菜、收拾桌椅的,烤串师傅是负责为客人烤出香喷喷的烤串的,收银员是负责收取客人吃烤串费用的等。由于采用幼儿自己商议的活动规则和要求,而且这些规则和要求都是孩子们切实需要的,因此,幼儿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2.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探索和完善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准则加以规范,所以,活动规则往往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完善的。而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应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应该引导幼儿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主张让幼儿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编织拖鞋区域活动中,幼儿玩得非常尽兴,但却没有像样的作品呈现,为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得到的答案多种多样:“只顾着编忘了老师的要求”“编完又拆了”“别人给我拉开了”……那怎样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经过幼儿的反复实践、总结自主得出:活动中要牢记活动要求,做事要有耐心,要爱护其他幼儿劳动成果等,这不仅使幼儿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前,教师参与制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地提出来。比如,一些社会行为准则,约定俗成的规则。又如,使用学具的卫生常规、安全问题、收拾整理等;进入安静区应保持安静;与同伴合作要友好;投放材料要归类整理等。

二、区角活动规则的实施

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觉遵守,自觉实施游戏规则是保证区域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虽然有了规则但幼儿毕竟是小孩子,他们自控能力较差,需借助一些外在因素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我得出以下几种方法可有效引导幼儿。

1.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角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中,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如,“编辫区”只创设四个活动位置。为防止拥挤现象,我就在每个活动位置上画一双小脚,提示幼儿,每个活动位置只能有一个幼儿,位置占满就不能强行进入;在班级区角同时开展时,我们可用插牌来提醒幼儿某区角参与人数,使幼儿看插牌就知道能否进入区角活动;我们还可利用“小脚丫”提醒幼儿进入区域要有序地摆放鞋子,在绘画区我们也可创设彩笔宝宝穿衣服,引导幼儿归纳物品等。

2.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也可通过图画、文字的方法提示幼儿,如,在“逛超市”“开医院”中我们还可利用箭头图标指示幼儿游戏方向、顺序等;“开医院”中,我们可以用醒目的“安静”(配有图片说明)提醒幼儿走路轻轻、说话轻轻等。图示法还特别适合提醒幼儿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规则。如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这样不用老师说,幼儿自然明白应按颜色分或形状分,还是按大小分等。通过图示法的引导,不仅提高了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提醒法

幼儿常常在活动中会忘记规则,所以,我们老师采用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提醒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伴,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提醒。比如,在游戏过程中,某一幼儿无意干扰了其他幼儿活动时,老师可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站在这,医生怎么给病人看病啊!你的位置再空着,就被别人占了”“娃娃家的妈妈不见了,如果娃娃被人抢了怎么办?能不能离开啊?”等等。这种“介入”方式既纠正了孩子不当行为,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总之,在不同情况下教师应灵活运用,只有我们在游戏活动中,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摸索出更有效的区角活动开展方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幼儿园)

浅谈企业专利战略制定与实施 篇7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总是能发现疑似侵权的产品, 专利权人可以专利诉讼进行威胁, 进而实际提出诉讼, 除了选择不应诉接受判罚和选择庭外调解缴纳权利金的被告, 也有积极应诉的, 而专利权人提出诉讼者并不是总能大获全胜, 因为上到法庭, 被告会对专利权提出各种挑战。

在被诉侵权和即使拥有专利权仍有可能败诉的风险之下, 企业应该如何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

1 创新、研发与专利风险管控

自主创新研发之技术是获得专利权的基础, 准确地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有效地投资于研发和创新自主核心技术, 是企业获得成功的不二道路。

一般获得专利权的前提是通过向专利局提交专利说明书以向公众披露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因而各国专利局专利检索系统均可检索到一个企业的所有专利说明书。因而在创新研发阶段, 企业的专利工程师应从产品之研发阶段开始, 全程与产品、技术研发工程师密切合作, 通过专利检索向研发人员提供专利情报, 可使研发人员了解现有产品技术, 为研发提供灵感和借鉴, 提高研发起点, 缩短研发时间, 节约研发经费;另外也要避免落入他人专利权范围, 做好专利风险管控。企业研发之技术在投入应用或提出专利申请之前, 应对相关技术进行透彻的专利检索, 查看是否已有前人研发、使用并申请为专利, 在进行侵权分析之后, 若可能侵犯他人权利, 应做回避设计。成功的回避设计基本要做到, 在专利侵权判定中不会被判侵权, 另外回避设计的结果必须满足原本的技术需求, 使其具有商业竞争力。

但是, 一件专利是否容易被回避设计是评估该专利价值的重要元素。一般专利运营得比较好的企业不会留下回避设计的空间, 核心专利就更不可能。可以被回避设计的专利, 等于为竞争者、追随者提供了技术提示, 被竞争者反制了市场。因此, 如果这项技术是行业内最基础的技术, 无论如何无法回避, 那么可以选择向对方缴纳权利金以获得对方授权;也可以选择回避竞争对手的市场, 或者选择在专利制度建设或实施还不够成熟的市场。

2 专利布局

企业自主研发之技术, 必须将其转化为优质之专利, 对于专利的广泛申请和布局需花费不菲之人力与财力, 但是从最终可以达到之市场自主的目标来看, 对于注重创新及研发的的企业来说, 对于生产一项产品所需的技术进行专利布局战无疑是一项有价值之投资, 通过专利布局形成强势的专利组合是市场竞争中一项可攻可防可获巨大收益之强大武器。

专利是否优质, 是否占据优势, 其价值取决于其技术的专业品质, 然而专利要发挥其攻防收益之作用, 专利权利的价值大小受相关发明的价值影响, 另一方面, 在很多情况下, 单个发明的价值很难判断, 发明价值更多体现为一系列发明所申请的专利权构成的专利组合的价值, 体现为这些专利组合在诉讼、和解、联合防御的价值。在专利布局战略指导下, 获得专利的方式主要有将自主创新研发之技术通过专利申请转化为优质专利, 对于非自主创新之技术, 则需通过受让、购买、企业并购等方式获取。

1) 申请专利策略

(1) 自主创新技术的专利转化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创新点, 不管将来是否使用在产品上, 都将其转化为专利。对于比较基础、核心、原创性较强的技术, 应从专利组合和从反制回避设计的的角度, 专利人员于技术人员在进行专利挖掘、专利撰写和专利布局时, 应进行连续、一系列的专利申请, 以实现对该技术的严密布局保护, 避免为竞争者提供技术提示, 轻易被竞争对手回避设计。

(2) 申请时间

竞争对手时刻关注企业的专利申请, 专利一旦提出申请, 均可以通过官方专利检索系统查到, 出于保密的目的, 不宜在产品发布之前提出专利申请, 并且对于使用及不使用的, 核心及非核心的专利一并提出申请, 竞争对手将无法探测到企业研究方向。

(3) 申请国家

在企业产品销售的国家或将来要进入的国家进行专利申请。

2) 专利受让、购买、企业并购

对于一个产品市场的新进入者, 一个产品涉及的技术方方面面, 一个公司可能无法靠内部的研发取得所有产品涉及的专利技术, 要整合产品各方面的专利技术, 形成专利组合, 唯有通过其他专利权人的许可和转让, 或通过购买甚至并购企业而获得对方的专利。

3 专利维持与调整

企业在获得在专利权后, 若要维持专利权有效, 专利权人需要按年度缴纳年费。对于技术更新较快的行业, 有些非基础性、核心性的技术可能在行业技术当中是遭到淘汰的, 对于这样的专利, 企业停止缴纳年费予以放弃;而对于基础的核心专利, 甚至围绕该核心专利的外围专利均必须按时缴纳年费维持专利权有效。因此企业需要对于自身所拥有的专利定期进行价值评估。企业正确认识所拥有专利的重要性, 可以更有效地制定专利实施战略, 可对企业拥有之专利进行作价投资、融资担保、买卖、技术标准、技术平台、资产运营与货币化等提供参考, 实现专利资本化和市场化。

4 专利的实施策略

在企业对自身的专利进行评估之后, 可以根据专利和专利组合的价值制定专利实施战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独占经营, 把竞争对手踢出市场

一个专利的价值, 取决于该专利技术的价值, 如果该专利技术是属于核心技术, 能够获得市场的, 基于专利权给予专利权人的独占权利, 专利权人可以选择独占经营, 那么这种独占权能够为专利劝人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2) 达成许可协议

如果他人必须采用专利技术才能进入市场, 那么专利权人可以在FRAND (Fair (公平) 、Reasonable (合理) 、and Non-Discriminatory (非歧视) ) 原则下, 与需要使用专利技术的公司达成许可协议, 收取一定的权利金, , 或在许可他人使用本企业专利的同时, 将自己的产品强加于对方, 提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战略。。从另一方面讲, 对于专利权人来说, 他所拥有的专利技术并不一定是自己所使用的, 有些专利权人甚至是NPEs (Nonpracticing entities) , 这种公司自己并不进行制造、销售、贩卖有形产品, 他们通过将内部的或从外部购买的研发成果专利化, 或直接从外部购买专利后, 通过授权来进行营利。专利经营公司 (Non-practicing?Entities, 简称为NPEs) 泛指一些并不进行生产制造或产品销售, 但经独立研发或专利转让取得专利权, 以授权谈判及专利诉讼为主要手段, 向从事生产或制造公司收取权利金或赔偿金为营利目标的公司。

3) 达成交叉许可协议

如果市场中竞争双方各自拥有双方必须使用的专利技术, 那么双方可以达成交叉许可协议。

4) 专利转让

在自己众多技术领域取得的专利权中, 对自己并不实施的专利技术, 可转让予其他企业。

5 结语

专利战略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重要的战略部署, 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我国企业忽视专利战略, 导致企业发展遇到障碍, 无法走出中国, 我国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战略经验, 结合我国企业的专利工作实际状况, 形成自己独特的专利战略, 让我国企业走出世界。

摘要:现代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 需要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种种便利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 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总体性谋划, 本文主要通过企业的创新研发与专利风险管控、专利布局、维持与调整, 和实施策略来探讨企业专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关键词:企业,专利,策略

参考文献

[1]黄颖.企业专利诉讼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黄剑林.手机行业专利权滥用及法律规制[D].复旦大学, 2012.

[3]孔爱红.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电通信技术专利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 2013.

[4]郭仲.专利诉前临时禁令的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9

幼儿园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与实施 篇8

一、区角活动的规则制定

区角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 又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 指定区角活动规则的主体应是教师和幼儿, 所以, 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师幼共同制定活动规则的三种方法。

1.在活动矛盾中自主商议和制定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影响该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 而这些 “问题”又是幼儿无法解决的, 如, 在角色游戏“烧烤吧”中, 幼儿看到很多逼真的投放材料时, 蜂拥而上发生争抢现象……这时, 教师可以及时地组织幼儿就此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 让幼儿清楚地明白活动正常开展需要共同商定活动规则, 如“烧烤吧” 中必须有专门的烤串师傅、服务员、收银员、钱币。服务员是专门招呼客人入座、点菜、收拾桌椅的, 烤串师傅是负责为客人烤出香喷喷的烤串的, 收银员是负责收取客人吃烤串费用的等。由于采用幼儿自己商议的活动规则和要求, 而且这些规则和要求都是孩子们切实需要的, 因此, 幼儿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2.在活动过程中尝试、探索和完善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准则加以规范, 所以, 活动规则往往不是一步到位, 而是逐步完善的。而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师不应急于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 而是应该引导幼儿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主张让幼儿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 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 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同时, 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编织拖鞋区域活动中, 幼儿玩得非常尽兴, 但却没有像样的作品呈现, , 为什么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 得到的答案多种多样:“只顾着编忘了老师的要求”“编完又拆了”“别人给我拉开了”……那怎样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经过幼儿的反复实践、总结自主得出:活动中要牢记活动要求, 做事要有耐心, 要爱护其他幼儿劳动成果等, 这不仅使幼儿自觉地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前, 教师参与制定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遵守, 对于这类规则, 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地提出来。比如, 一些社会行为准则, 约定俗成的规则。又如, 使用学具的卫生常规、安全问题、收拾整理等;进入安静区应保持安静;与同伴合作要友好;投放材料要归类整理等。

二、区角活动规则的实施

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 自觉遵守, 自觉实施游戏规则是保证区域活动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 虽然有了规则但幼儿毕竟是小孩子, 他们自控能力较差, 需借助一些外在因素引导他们, 通过实践, 我得出以下几种方法可有效引导幼儿。

1.暗示法

所谓暗示法, 是指将区角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中, 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如, “编辫区”只创设四个活动位置。为防止拥挤现象, 我就在每个活动位置上画一双小脚, 提示幼儿, 每个活动位置只能有一个幼儿, 位置占满就不能强行进入;在班级区角同时开展时, 我们可用插牌来提醒幼儿某区角参与人数, 使幼儿看插牌就知道能否进入区角活动;我们还可利用“小脚丫”提醒幼儿进入区域要有序地摆放鞋子, 在绘画区我们也可创设彩笔宝宝穿衣服, 引导幼儿归纳物品等。

2.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 有些规则也可通过图画、文字的方法提示幼儿, 如, 在“逛超市”“开医院”中我们还可利用箭头图标指示幼儿游戏方向、顺序等;“开医院”中, 我们可以用醒目的“安静” (配有图片说明) 提醒幼儿走路轻轻、说话轻轻等。 图示法还特别适合提醒幼儿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规则。如我们在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标记, 这样不用老师说, 幼儿自然明白应按颜色分或形状分, 还是按大小分等。通过图示法的引导, 不仅提高了幼儿自主参与的意识, 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提醒法

幼儿常常在活动中会忘记规则, 所以, 我们老师采用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提醒可以是老师, 也可以是同伴, 提醒的方法可以是语言, 也可以是动作提醒。比如, 在游戏过程中, 某一幼儿无意干扰了其他幼儿活动时, 老师可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站在这, 医生怎么给病人看病啊!你的位置再空着, 就被别人占了”“娃娃家的妈妈不见了, 如果娃娃被人抢了怎么办?能不能离开啊?”等等。这种 “介入”方式既纠正了孩子不当行为, 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高校信息化数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篇9

1.1 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标准问题

目前,许多高等学校投以巨资建立起来的校园网,其功能局限于展示学校主页和提供一些信息查询,而教学、科研、生产和后勤等领域的大量信息服务工作并没得到其有力支持,计算机应用系统仍然处于分散开发、自建自用状态,“信息孤岛”丛生,信息不能共享。

比如,在校园网建设之前分散开发的工资管理、人事管理和医疗健康管理等系统,以及在校园网建成之后继续独立开发运行的与教职员工相关的系统,都是“信息孤岛”。教职员工经常被要求在一些报表中重复地填写姓名、年龄、职称等信息;而从不同的应用系统中查到的同一个人的信息,又往往是不一致的。

通过各种接口将这些“孤岛”式的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工作量计较大。如,4个应用系统要想通过接口实现系统集成,至少需要12个接口。又如,高校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般都会有十几个,如果靠接口实现相互连接,就需要做上百个接口。因此,靠接口是无法实现系统集成的,而需要在校园内制定出各个业务系统统一遵循的标准规范及格式数据,以实现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统一基础数据并进行管理。

1.2 制定校园网数据标准的目的

校园网数据标准的制定,能够满足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使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得以统一、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各业务系统(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解决校内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能够应用统一的标准数据满足校际间数据及应用软件的交换共享;满足上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信息统计和查询需求。

2 制定数据标准应遵循的原则

2.1 总体原则

国外对数据标准制定问题的研究比国内早,比如威廉·德雷尔(William Durell)在1985年出版的专著《数据管理——成功的数据管理实践指南》(DATA ADMINISTRATION:A Practical Guide to Successful Data Management)中就总结了数据管理标准化方面的经验。

为了有效地制定和实施数据标准,威廉提出了以下原则:

(1)数据标准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共同看法为基础;

(2)数据标准要简明易懂,切实可行;

(3)标准必须加以宣传推广,而不是靠强迫命令实施;

(4)管理部门保障标准的执行,且有纠正违背标准的办法;

(5)标准应该逐步制定出来,不要企图把所有的数据标准一次搞完。

数据管理最重要的标准是一致性标准,即实现数据命名、数据属性、数据设计和数据使用的一致性。

2.2 数据元素标准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s)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一类数据的总称。信息系统中的“职工姓名”“员工姓名”“职员姓名”等,如不加以统一,在用汉语拼音表示其标识时就有ZGXM、YGXM、ZYXM等;而其英文标识就可能是EMP-NAME、NAMFJ-OF-EMPLOYEE、EMPLOYEE-NM、EMP-NM等。如果统一采用“职工姓名”,其标识为ZGXM或EMP-NM,这就是少数的“标准化”数据元素;开发人员都统一执行这个标准,可大幅度减少信息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元素总数,并可大大简化其结构。数据元素的质量是建立坚实数据结构的基础。在数据元素的创建和命名上要作整体的考虑,借鉴对化学元素的研究,从而把握信息系统中有限数目的“核心”数据元素,为此需要建立数据元素标准一一数据元素命名、标识标准和一致性标准。

2.2.1 命名规则

数据元素命名的规则是用一个简明的词组来描述一个数据元素的意义和用途。这个词组的一般结构是:类别词+基本词+修饰词。下面以“社会保险号码”(SOCIAL-SECURI-TY-NUMBER)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类别词(class word)是指能对数据对象作一般性分类的词,例如“时间”“编号”等;基本词(prime word)是指能对数据对象作进一步分类的词.例如“设备”“保险”等;修饰词(modifying word)一般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或副词。类别词是数据元素命名中一个最重要的名词,用来识别和描述数据元素的一般用途或功能,不具有行业特征,条目比较少。基本词是对一大类数据对象作进一步分类(反映一小类数据对象),一般具有行业特征,条目比较多。把握类别词与基本词的定义和数目,就能控制数据元素的定义准确性和总体数目。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元素作为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其命名词组要说明抽象数据的逻辑属性,而不包括物理属性,即不得包括时间、空间和人员单位等属性。以“授课人数”这一数据元素为例,某天的授课人数、某教室的授课人数、某教授的授课人数等,都不再是数据元素。

2.2.2 标识规则

数据元素标识即数据元素的编码,是计算机和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标识。数据元素标识用限定长度的大写字母字符串表达,字母字符可按数据元素名称的汉语拼音抽取首音字母,也可按英文词首字母或缩写规则得出。

2.2.3 一致性规则

数据元素命名和数据元素标识要在全组织中保持一致,或者说不允许有“同名异义”的数据元素,也不允许有“同义异名”的数据元素。这里的“名”是指数据元素的标识,“义”是指数据元素的命名或定义。

不遵循数据元素标识规则,用2个字符来标识数据元素会造成“同名异义”的结果。坚持汉语拼音或英文缩略的数据元素标识规则,可消除“同名异义”现象。数据元素的“同义异名”的例子,如“职工姓名”和“员工姓名”的标识分别是ZGXM和YGXM,还有“单位编码”和“单位号码”的标识分别是DWBM和DWHM等,实际上是对同一个数据元素用了不同的标识。

建立高校的数据元素标准,是指按上述规则识别定义出所有的数据元素(一般在2000多个左右),由所有应用系统共同使用。

3 统一数据标准的实施

3.1 实施数据标准的主要工作

以教育部及清华大学研究最新发布执行的数据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和代码标准集《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为参照蓝本建设本单位的信息标准规范。以系部及各职能部门为单位,各单位调查各自已有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及逻辑关系。

各单位参加讨论,共同制定需要规范为标准格式的数据内容,并列出需要确定为标准的信息项。建立基础标准数据的行政管理规范,限定各类别数据的权威管理职责部门。各单位参加讨论定义对数据标准的内容制定规范要求,如数据字段等,并由校方信息标准制定负责人对《信息标准集》进行审核并签章确认。

由校方信息标准制定负责人向学校各部门发布《信息标准集》。各个单位应用系统根据《信息标准集》修改不规范的数据,使得所有系统的相同类别数据统一。建立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公共数据共享,资源有效利用。

3.2 高校信息标准主要内容

依据高校的职能域和业务需求重点,高校信息标准建设主要内容可按如下划分:①XX——学校管理数据子集;②XS——学生管理数据子集(以学号为唯一关键字的);③JX——教学管理数据子集;④JG——教职工管理数据子集(以职工号为唯一关键字的);⑤KY——科研管理数据子集;⑥CW——财务管理数据子集;⑦ZC——资产/设备管理数据子集;⑧BG——办公管理数据子集。

高校信息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3.3 数据标准制定人员配置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集体行为。这一工作离不开校内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工作,只有各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协作、发展,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建设学校的整体数字化校园。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阶段,为能高效、快捷地实现每一步建设目标,首先需要各部门领导的直接参与及支持。各单位信息化分管领导工作职责如下:全面负责组织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管理;组织、选派合适的信息化专员负责具体工作;接受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任务分配;积极支持、全力配合并参加全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此外,数字化校园建设还需要各单位指定专职信息管理人员参加配合工作。信息专员工作要求如下:熟悉本单位各个环节工作的业务流程;熟悉本单位各方面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熟悉本单位数据信息管理情况及具体管理工作;熟悉计算机操作技术,如熟练使用本单位的应用系统、办公软件等;熟悉信息系统建设方法。信息专员主要工作内容:参与全校信息标准制定工作;建设本单位应用系统,指导校内其他相关人员使用本单位的应用系统;采集并整理本单位负责的数据内容。

4 结语

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信息化标准有利于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消除“信息孤岛”提供基础条件。信息化标准的制定需要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在校领导的统一协调下,各部门共同协作。信息标准的编制要从最基本的数据做起,逐步扩充、完善,并在制定过程中以国家和教育部已颁布的标准为基础。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数据标准问题,探讨了信息化建设中的数据标准,以及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和主要工作内容,提出了通过合理配置人员,各部门协同制定和实施信息化数据标准的实践建议,希望能对高校的信息化标准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孤岛,数据标准,信息专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1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新时期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篇10

一、现阶段人力资源计划所存在的问题

1. 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目前, 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一套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监督管理的办法, 但这些办法却并未带来预期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 许多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更多只是流于形式, 最多只能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而很少将具体的惩戒措施和管理条目落实到位[1]。一方面,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监督管理的重视不够, 不愿主动完成企业人力资源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建立, 缺乏约束员工行为的明确意识。另一方面, 企业对人力资源监督管理缺乏正确的定位, 不能看到其对企业整体效益的促进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 完善合理的人力资源监督管理能够形成不可或缺的人力优势,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强弱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或宣传的成功上, 经过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样也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企业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因此企业的老员工数量很多, 从正面意义上来讲, 有利于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升, 但从负面意义上看, 同样也应发现这一现象造成的新鲜动力的不足, 这些都给人力资源的良好规划带来了一定困难。

2.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监管人员观念落后

要想实现高校优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观念显得至关重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认识不到位, 甚至对其最基本的理论常识也缺乏必要的了解, 因此也就使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应有的作用无法发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这些人员往往不会有意识地去制定管理目标, 对管理工作所需的过程和环节的概念比较模糊。这导致了在对规章制度加以分析审定时, 缺乏对企业实际情况的重点针对, 而只制定一般意义上的人员管理方案, 同时又不能严格保障实施到位。只有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大力度做到得到切实优化, 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经营风险、降低人为失误, 最终达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2]。有些管理者在认知观念上的偏差甚至十分严重, 认为过多的人员管理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显然, 这种心态和观念无法达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二、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

1. 改革人力资源规划制度以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由于当前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 经济形势起伏不定。企业面临较为复杂多变的环境时, 就应努力适应环境的要求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应首先将重点放在薪酬方面, 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 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运用各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对目前的薪酬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在优化和升级的过程当中, 应注意要以当前的薪酬体系为基础, 同时做到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特征紧密相连, 并保证企业提供的薪酬总额稳定不变, 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具体可采用以下在原有薪酬基础上另加激励性薪酬的措施。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 应从整体大局来考虑。为使管理成本有所降低, 就需做好企业内部人员的稳定工作,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互相之间的凝聚力。

2. 借助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为实现企业经营业绩的稳步上升, 对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无疑是重点项目之一。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 需采用最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先进管理方式,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经营, 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应在管理力度和管理效果两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在管理力度上, 应力求将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留住, 使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 还不应忽视企业的内部培训, 使企业员工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 从而为企业储备更多人才。在管理效果上, 可考虑加强企业的内部考核与评估, 建立起完善的评估体系。应使企业员工能够自觉遵循企业的相关规定, 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 这才是最重要和关键的管理效果。

3. 引入柔性管理机制

在整个社会都在强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影响下,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重视人的独立性和平等性, 意即采取柔性的管理方式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在管理过程当中, 应时刻做到以人的利益为中心, 对员工的心理状态和相应的行为及工作态度进行了解和掌握, 将其作为柔性管理方案的基础。柔性管理的原则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和价值, 其根本宗旨在于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与传统的较为严格的管理方式相对比, 可以发现, 柔性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员工的懈怠或抵触等负面情绪,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3]。因此, 在企业中适当引进柔性管理机制, 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分析, 指出现代企业管理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是企业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这一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现阶段人力资源计划所存在的问题, 同时又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企业带来有益的借鉴。

摘要:首先, 本文对现阶段人力资源计划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目前的主要问题有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及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监管人员观念落后;接下来,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提, 包括改革人力资源规划制度以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借助人力资源规划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引入柔性管理机制这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人力资源,制定规划,方案实施

参考文献

[1]卢方卫, 王惠娟.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以江苏亚印集团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 12 (7) :165-166.

[2]张如学.民营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5 (6) :234-235.

上一篇:电网风险预控下一篇:数学构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