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指挥系统

2024-05-25

救援指挥系统(精选九篇)

救援指挥系统 篇1

国内矿山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主要发展趋势:① 能够穿越复杂的深部矿井灾害环境,建立有线覆盖距离大于10km[1]、无线覆盖距离大于2km网络,能长距离、快速、准确、可靠地实现对灾害事故指挥和专家辅助决策;② 建立井下可靠通信网络,传输灾区全方位信息数据(语音、视频、环境监测参数、人员生命体征参数)[2],采用有线、无线、卫星等通信方式,实现天、地、井一体化快速组网[3];③ 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层次化[4,5,6]、单元化和标准化[7],各种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之间以及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与井下生产调度、地面办公系统应兼容[8];④ 符合应急救援反复性、持久性的特点,救援设备能够多次、长时间工作;⑤ 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自供电[9],即井下电网遭到破坏或需停电处理时,有电池或其他方式供电;⑥ 提高应急指挥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传递性[10,11]。本文以上述发展趋势为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结合有线SHDSL、无线WiFi和卫星通信技术的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综合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1 三级指挥信息传输模型

事故救援时,必须保证抢险指挥部与地面基地、井下基地,井下基地与灾区救护队,救护队队员之间通信正常[12],因此,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综合通信系统宜采用三级指挥。三级指挥信息传输模型如图1所示。指挥信息在井下指挥基地、井上指挥中心和远程指挥中心之间双向传输;现场信息单向传输到井下指挥基地、井上指挥中心和远程指挥中心;井下指挥基地根据现场信息指挥事故现场的救护队队员进行救援工作。

2 系统组成及功能

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综合通信系统分为有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有线通信系统由地面基地主机、地面基站、有线耳机、有线摄像头、避雷器、井下基站和有线SHDSL终端组成,可以传输语音、视频、环境监测参数、人员生命体征参数等数据,有线通信方式可解决无线覆盖距离短、带宽衰减快、可靠性低的问题。无线通信系统分为地面卫星通信系统和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两部分:地面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动中通卫星站(移动指挥部)、静中通便携式卫星站(地面指挥中心)、远程卫星中心站(国家(省)救援指挥中心)组成;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WiFi基站、WiFi中继器、WiFi手机、WiFi摄像头、WiFi环境侦测器和WiFi人员监测器组成。无线通信可实现作业范围的高带宽覆盖,克服有线通信移动性差、作业困难的缺点。井下设备采用可更换备用电源,具有休眠唤醒功能,满足应急救援多次、长时间工作的需求。有线通信系统、地面卫星通信系统和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之间采用TCP/IP传输协议实现高带宽配接,可兼容工业以太网、办公局域网和互联网,充分发挥有线SHDSL、无线WiFi和卫星通信的优点。

3 系统测试

在地面和矿井模拟巷道(巷道长约700m,具有常用矿用设备和照明电网)对矿山应急救援指挥综合通信系统进行测试。

3.1 有线SHDSL通信

采用线缆串接的方式(线缆参数:线芯直径为0.8mm(铜芯),直流电阻≤90Ω/km,分布电容≤0.06μF/km,固有衰减≤1.10dB/km),在假设误码率较小的情况下,用统计软件测试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当井下基站与WiFi基站、地面基站或有线SHDSL终端的距离为4~6km时,地面基站与井下无线覆盖区域的有线通信距离可达到8~12km,传输速率稳定在1.5Mbit/s,能够可靠传输2~5路视频数据,8~10路语音、环境监测或人员生命体征数据,满足有线通信长距离、高速率、高可靠性数据传输需求。

3.2 无线WiFi通信

采用10个无线中继节点串接的方式[13](节点之间信号强度相等,节点相距150~200 m,节点1以尽可能大的速率向节点10发送数据,中间节点转发数据),测试中继节点数与端到端吞吐量的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中继节点的增加,端到端吞吐量逐渐降低,到第10个节点时,无线传输距离达到1.5km,端到端吞吐量降低至6.7 Mbit/s,能可靠传输2~3路视频数据,4~6路语音、环境监测或人员生命体征数据,满足无线通信多级中继高速率传输数据的要求。

3.3 卫星通信

采用2个BGAN探险者E700和卫星组成卫星通信测试网,数据通信终端采用近端计算机和远端计算机来模拟,数据通信终端与卫星通信测试网之间采用TCP/IP接口,近端计算机通过卫星通信测试网访问远端计算机,如图4所示。经测试,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地面全方位网络覆盖,传输速率稳定在512kbit/s,能基本满足1路视频数据,2~4路语音、环境监测或人员生命体征数据传输需求。

4 结语

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 篇2

技术说明书

1、概述

人与虚拟环境的交互是当前智能交互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智能感知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我国将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列出,期望“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能推动多项领域的创新。近年来,在军事领域,人与作战环境的虚拟并自然的交互技术和集成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真实作战训练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如费用过高、受环境限制等,已经开始受到各国军方的重视。

军事电子沙盘是现代化信息显示手段,是当前指挥高度自动化、快速反应、展示空间立体战争态势的需求。其核心的设计是人与作战环境的虚拟交互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设备,如计算机生成模拟的作战环境,通过多通道的输入,使得人进入虚拟作战环境,极大的提高指挥辅助决策的能力和响应速度。目前,利用大屏幕显示器、多点触摸屏和高性能计算机组成的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代替传统图纸作业和沙盘模型有了可能。

采用智能交互式电子沙盘系统进行战场指挥方案规划,能够依据任务要求直观的进行系统的布局,并同时对规划中的指定参数进行计算,对规划效果做出辅助评估,为方案规划提供实时的智能化的辅助支持。并且在规划完成后,能够对规划任务进行推演展示,显示推演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对所做规划进行约束验证和参数优化提供支持。

2、解决方案组成

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设计以“多方共享,多点触控,可视化交流”为典型交互及显示特性的军事可视化交互平台,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由电子沙盘硬件子系统和电子沙盘软件子系统组成,主要包括可选配的多点交互、大屏幕显示、动作捕获、图像(融合)控制器、图形工作站网络等硬件设备和客户端版本、服务器版本软件。系统通过各种接口实现与现有地理信息数据及军事相关数据库连接,整个集成系统将战前地理环境处理成数字化地图,做成数字战场,添加模拟作战单位如:战车、单兵、飞机、战船等,通过可视化及交互协同功能,优化指挥控制,提高部队的交互、协同指挥能力。

大屏幕投影/信号导播分系统动作捕捉仪2路DVI信号1路DVI信号桌面沙盘主机电子沙盘客户端版本电子沙盘分系统2路DVI信号指挥中心以太网多点触摸沙盘一体机(电子沙盘软件服务器版本)融合机2路DVI信号桌面交互电子沙盘投影机图3-1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物理结构

3、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平台

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基于自主研发的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构建,面向作战指挥、沙盘推演、装备试验及教学讲评等应用,采用多点触摸、虚拟现实、视景增强、三维数字地球等技术,提供了现实更丰富、交互更先进的可视化应用平台,代替并提升了传统沙盘。下面分别介绍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的基础平台─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及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1电子沙盘软件基础平台(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3.1.1平台组成

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可视化应用资源、核心组件和工具集、可视化应用程序架构。

图3-1-1 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

3.1.2平台功能

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是面向军事指挥、战术训练、武器装备研制等应用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视景仿真、可视化等技术的数据可视化开发平台。可为各种专业可视化应用系统提供完整的可视化系统构建、运行系统管理、运行支持。用户可方便的创建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用于指挥、训练、武器装备试验等。

3-1-2平台功能

3.1.3平台特性

1)提供电子地图、虚拟仪表、图形、表单等多种数据表达形式,能方便地构建可视化应用软件。

2)支持多种通用矢量、栅格、影像、电子地图格式,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计算功能。

3)提供军用标绘符号库,并可方便扩展用户符号库。可方便完成战术图标绘专业。

4)逼真的三维场景表现能力,可真实再现大规模地形地貌、高精度模型、气候特性等。

5)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易用的开发接口,便于扩展和二次开发。6)能高效显示三维场景,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低。

7)支持多种遥测、机载数据接入方式,支持GPS和北斗定位信息。8)具有综合数据库管理功能,可提供常用武器装备模型。3.1.4平台优势

 更加符合行业规范  更加方便行业专家  更加贴近行业应用  大量工程案例验证 3.1.5 Sim3D视景仿真引擎

Sim3D视景仿真引擎是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核心部件。主要面向虚拟现实、数据可视化等领域的应用。以高度仿真、专业性强的三维场景为基础,实现仿真数据和实时数据可视化展现的一套具有完整功能的三维引擎。

Sim3D视景仿真引擎功能及特性: 1)支持逼真的三维视景效果。2)支持物理引擎,具有碰撞检测功能。

3)支持立体云、雾、雨、雪、海水等自然环境仿真效果。4)支持火焰、爆炸、烟雾、红外等战场仿真效果。5)提供常用的多精度三维模型。6)支持实时多通道和立体显示。

7)支持头盔、姿态传感器等虚拟现实外设。3.1.6SimGIS地理信息引擎

是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核心部件。主要面向军事、可视化仿真等领域的应用。以实时性、专业性强的态势电子地图为目标,实现的一套具有完整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军用电子地图软件。

SimGIS地理信息引擎功能及特性:

1)支持通用地理信息数据格式,同时支持国军标格式电子地图。2)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算法实现。

3)采用标准的地图数据组织方式,分层、封类管理电子地图资料。4)提供整套地理信息管理工具、开发工具包、运行时支持库。5)提供符号库以及符号库编辑管理工具,可方便扩展自定义符号。6)支持三维地球显示,具有精细的纹理贴图,支持多种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高程。

7)采用多细节层次技术(LOD)实现超大规模地形实时生成和高效显示。

4、系统组成

电子沙盘软件子系统包括服务器版本、客户端版本两个部分。服务器版本、客户端版本均基于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构建。服务器、客户端版本可双向互动,将要展示的图片、文档、影像等内容通过网络抛掷给对方,进行批示和修改后回传进行展示。

4.1软件功能

4.1.1 基础地理信息

1.地理信息功能

1)支持多精度地形。2)支持多精度地貌影像。

3)数字地球。以多种精度的高程、影像数据为基础实现数字地球显示。

4)空间数据分层。将要表达的空间数据抽象为不同类型属性的数据层来表示。如地貌层、注记层、三维建筑模型层、其他面层等。5)可进行多点坐标值、距离、地形高度、方位角、通视、面积测绘量算。

6)可通过多点触摸手势(服务器版本)实现三维地形的漫游、缩放、视角改变。

4.1.2 态势显示

在三维电子地图上表现重要的作战信息,主要包括单兵、车辆的位置、状态,任务相关目标,以及重要的军事民用设施等信息。

4.1.3 兵力部署

1.兼容《兵力部署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将该数据库导入软件后,可以调用数据库中各中队至总队等各部队的基本情况、人员实力、固定目标、执勤点、执勤哨位等信息在多点触摸地理信息系统的电子地图中显示。

2.可在三维电子地图上部署(拖放、移动、删除、保存)作战车辆、单兵、队伍等各类三维模型,可设置目标的相关属性信息(服务器版本)。

4.1.4 军标标绘(服务器版本)

通过多点触控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绘制军标、矢量标号信息。

4.1.5 地图标注(服务器版本)

在地图上标注带有位置坐标的信息点。

4.1.6 兵要地志信息查询(服务器版本)

可以根据需求建立、编辑、查询各个兵要地志信息点的资料内容,包括实时视频、预案管理、通讯、图片、360度全景、人员管理等。

4.1.7 视频监控功能

多路远程现场视频接入,实时掌控现场情况,便于远程指挥调度。

4.1.8 GPS、北斗目标监控功能 接收数据中心下传的GPS、北斗目标类型、位置、速度、方向、报警等信息,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生成目标模型并实时更新其状态,同时可通过上传命令至数据中心与GPS、北斗目标通信。

4.1.9 热点功能

可对地图上的目标输入名称,标注为关注热点,点击热点名称时,快速定位至地图的相应区域。

4.1.10 沙盘互动

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多点触摸沙盘可双向互动,将要展示的图片、文档、影像等内容通过网络抛掷给对方,进行批示和修改后回传进行展示。

4.1.11 最佳路径搜索

指定起点和终点位置后,可以在地图上标注出最短的路径。

4.1.12 联动报警

通过网络接收报警系统发出的报警信号,地图自动迅速切换到报警哨位。

4.1.13 电子白板

1. 屏幕标绘。绘制点、线、线段、多边形、填充区,徒手写字等。绘制的图元屏幕位置固定,不随三维场景移动。

2. 地理标绘。绘制点、线、线段、多边形、填充区、军标符号,徒手写字等。绘制的图元关联具体的地理信息,跟随场景移动。

4.1.14 地图输出

地图输出为位图文件,可以存储为.bmp和.jpg两种格式(服务器版本)。

4.1.15 语音通讯(服务器版本)

利用视频服务器或其他系统的对讲口或者语音输入口,语音输出口,通过电子沙盘的语音通讯模块,实现指挥大厅和作战车辆、单兵的语音对讲,具备点对点、点对多点、分组呼叫等对讲功能。

4.1.16 指挥控制(定制开发)

可根据部队的具体需求,就指挥中心通过网络通信手段对作战车辆、单兵进行实时指挥调度的功能进行定制开发。

4.1.17 局部热点三维模块(定制开发)

将三维场景中的局部三维模型输出至大屏进行全屏显示。

4.2硬件子系统组成

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多点触摸电子沙盘两个部分。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

桌面交互式电子沙盘由专业融合机、投影机、投影屏、桌面互动动作捕捉仪、图形工作站等主要设备组成,形成一套完整的多通道投影互动显示解决方案,可直接运行各类二三维软件及播放视频等。

与传统触摸屏不同的是,桌面互动投影具有小体积、大面积的独特优势,经多通道无缝融合投影形成的画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宏,配合基于华图自主研发的SimVIZ可视化仿真软件平台构建的应急抢险救援三维地理指挥演练系统(客户端版本),可展现逼真、高沉浸感的三维场景,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图像工作站的两路显示信号通过矩阵任意切换输出至融合机,融合机将信号进行拼接处理,并使拼接的图像实现图像自动几何校正、色彩校正及无缝拼接,然后将2路处理好的信号输出到2台投影机,实现单屏单画,多屏多画,任意开窗口,窗口任意放大缩小,移动的最终显示功能。

投影机在物理上通过光路调节产生一个光学上的叠加带,这就是图像校正融合机的融合带,融合机将其做出光学上和信号上的处理,使其降低亮带的亮度在屏幕上显的柔滑、对两个投影机的投射出来的画面作几何校正,使画面叠加在一起,使其融入整个屏幕画面中,形成一个无缝、连续的完整画面。

多点触摸电子沙盘

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0 引言

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 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 因此, 急需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指挥水平[1]。目前, 中国煤矿应急救援指挥存在的问题[2-4]:① 缺乏统一的矿井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应急救援信息系统, 制约了重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② 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技术手段来实现各种救援力量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难以快速地进行联动和信息共享, 尤其是应急资源的共享。鉴此, 本文设计了一种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实现了视频协商、生产运行监控、应急救援指挥的统一集成。

1 系统网络拓扑

信息传输网络是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基础设施[5-6], 是各个矿和集团公司之间通信的桥梁, 它负责把各个矿重要的第一手数据及时、可靠地传输给集团公司指挥中心, 作为应急救援指挥的重要依据。由于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个矿相对分散, 矿与矿之间的距离也较远, 所以骨干环网传输平台的骨干传输光纤采取租用运营商裸光纤的方式, 并且组成环, 不仅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网络建设成本, 也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信息传输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以山南总部、新集和刘庄为核心建设了SDH (Synchronous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体系) 2.5GHz骨干环网传输平台, 将各矿的信息网络系统、自动化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程控交换系统和网真会议系统数据通过2.5GHz骨干网络传输到山南总部, 并且汇总到总部数据中心机房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 从基础架构上确保了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2 系统软件设计

通过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软件, 可及时了解发生事故矿井的基本信息, 应急人员、设备、物资、车辆等救援资源的分布情况, 及时查看矿井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煤流运输系统、瓦斯抽放系统、采掘等系统工程图, 进行事发地点的快速定位, 查看事发场所事故的基本情况, 及时启动相应救援预案。通过救援车辆远程调度系统, 可对救援车辆实时GPS定位, 掌握车辆行进动态, 并可以和车辆中的救援指战人员进行语音通话, 通过3G无线视频设备实时回传救援现场视频。

(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 GIS) 的应急救援信息管理模块。GIS提供了一个基于地图操作的展示界面。通过应急救援信息管理模块, 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煤矿在地理上的分布、煤矿的基本信息、煤矿的各类专业工程图纸、报警时的地理位置指示等图形、图像及文本资料信息。

(2) 矿山与救援资源信息模块。该模块包含以下信息:矿山信息、救援机构、救援物资、救援文件、救援预案、救护指战员基本情况、值班人员信息、车辆动态信息、综合信息、安全法规库、安全标准库及救援训练信息, 每个信息具有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

(3) 事故应急救援模块。通过该模块可以快速启动应急救援平台。应急救援平台中有各种矿井图纸, 如矿井通风系统图和供电、供水系统图等。这些CAD格式图所包含的信息量大, 便于对图层进行放大浏览。在应急救援时, 打开应急救援指挥预案文本, 可以按照预案立即开展有针对性地救援指挥;打开救援人员模块可及时进行救援人员调配。

(4) 瓦斯监测模块。瓦斯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显示煤矿井下瓦斯涌出量、瓦斯抽放量等模拟量, 风门开关、风筒状态、烟雾等开关量以及分站、电源等故障监测及断电控制信息, 并对瓦斯超限等关键信息进行报警, 在煤矿瓦斯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将瓦斯监测系统集成到系统软件中, 在启动应急救援平台时, 可实时直观了解事故地点的瓦斯状况, 便于启动相应救援预案, 采取有效救援措施。

(5) 人员定位模块。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显示井下各类人员状况和分布情况, 并能动态实时显示井下人员的当班活动模拟轨迹。在应急救援时, 通过人员定位系统可及时准确掌握事发地点人员分布及具体人员信息情况, 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救援措施。

(6) 矿井自动化模块。自动化控制平台可实现对矿井采煤工作面、供电、运输、提升、排水、通风、压风、注氮、制冷、瓦斯抽放、选煤厂监控等24类60余个生产子系统的远程监视和远程控制。在应急救援时, 通过矿井自动化系统可及时准确掌握事发矿井及事发地点相关系统设备运行状况。

(7)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信息管理模块。在应急救援时, 通过ERP系统的机电设备管理和物资供应管理系统可及时准确掌握救援所需设备物资库存分布情况, 便于合理调配、及时补充救援设备物资。

(8) 工业视频监控模块。在应急救援时, 通过工业视频管理系统可监控事发现场实时视频, 及时掌控事态发展。另外通过查询事发现场历史视频, 可以了解事发时的状况, 协助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9) 其他功能模块。系统软件还具有救援车辆动态管理、3G视频及车辆GPS监控、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

3 结语

介绍了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信息传输网络拓扑和软件功能模块设计。该系统通过将矿井自动化、ERP、瓦斯监测、井下人员定位、工业视频监控、GIS等系统集成到软件平台之中, 实现已有系统和数据的共享、整合, 并将全矿区的环境监控、生产监控和管理信息在GIS服务平台上展示, 方便决策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环节关键信息的准确把握和管控, 为决策者在应急指挥过程中提供“一站式”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J].工矿自动化, 2013, 39 (3) :1-5.

[2]朱哲君, 孙继平.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特点[J].工矿自动化, 2010, 36 (7) :33-35.

[3]王志东, 范公勤.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研究[J].中国矿业, 2008, 17 (7) :16-18.

[4]赵志刚, 张瑞新.煤矿灾害事故预案演练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开采, 2007, 12 (2) :78-79.

[5]孙彦景, 钱建生, 李世银, 等.煤矿物联网络系统理论与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2) :69-72.

救援指挥系统 篇4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兵员成分的变化,目前,部队

基层官兵参加训练的动力不足,被动、应付式参加训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智能、体能、技能训练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将较好的技能训练和正确的救援组织指挥有效的结合,才能保障抢险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灭火救援技术训练

消防技术训练是消防队员为熟悉掌握运用各种器材装备而进行的基本技术训练。其任务是:使受训者能够熟练掌握训练项目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操作要求,以提高消防员操作水平和防护能力,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适应灭火救援战斗的需要。

(一)、技术训练的特点。技术训练作为消防部队业务训练内容之一,与其他业务训练相比。有许多显著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1、规范性强。开展技术训练要有一定的场地、设施、器材等,实施时消防员要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操作要求、操作方法开展训练。不同的训练科目,有不同的操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所以它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2、技术性强。技术训练科目繁多,训练方法有多种多样,同一训练科目又有多种操作方法,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摸索出最佳的训练方法和基本技术。因此,科学掌握操作中的技术性显得尤为重要。

3、组训方法多样化。目前技术训练一般采取单个练习、分组练习、班集体练习和协同练习等。因此,多种组训方法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消防部队技术训练必由之路。

(二)、技术训练的要求。

1、坚持全面训练。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消防训练项目越来越多,消防员要根据大纲和本地实际,本着实战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科目,有什么装备就设置什么内容的原则,全面施训,防止漏训、误训、偏训、不训的现象发生。

2、突出重点训练。技术训练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要选择一些科目进行重点训练,如技术性强、操作复杂,实战急需的项目,新装备训练项目,通过重点训练,使消防员进一步熟练掌握那些高难度训练项目的操作技术,以便在灭火救援中灵活运用。

3、坚持经常训练。技术训练必须保持经常,持之以恒,在反复练习上多下工夫,使已经掌握的业务技术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性强而切复杂的科目必须坚持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4、注重应用训练。单兵、班(组)熟悉掌握消防器材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技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打牢这个基础,才能发挥消防技术装备应有的效能,以适应灭火救援需要。技术训练必须遵循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要突出技术应用训练,开展技术协同综合训练,将单一技术训练通过各种组训方式与实践结合起来,缩短操场训练与火场应用之间的距离,为灭火救援战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技术训练的步骤技术训练通常以班、中队为单位,由中队长组织实施,一般按照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两个步骤进行。

1、理论学习。理论学习通常在操作前进行,是技术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理论讲授,达到对技术训练项目的基本情况、操作程序、操作要求和灭火抢险救援现场运用等方面了解和认识的目的,以指导操作练习。理论学习应针对士兵文化基础和训练保障的特点,采取讲解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理论学习一般可按照理论备课、宣布课目、阅读教材、理论讲授,作业考核的程序进行。

2、操作练习。操作练习是受训者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操作要领的过程,是受训者掌握战斗技能的基本途径,是训练的基本环节。目的是通过练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一般程序是按照操作准备、操作实施、操作讲评进行。

二、抢险救援组织指挥

(一)、抢险救援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条令》(试行)都明确规定:消防部队除承担灭火任务外,在发生建筑物倒塌、化学危险品泄露等各种灾害时,要实施抢险救援。消防部队既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专业化队伍,同时,也是紧急处置其他灾害事故、实施抢险救援的一支突击队。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人员和技术装备的作用,积极营救亟待救助的人员,尽力消除险情和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抢险救援的特点。

1、快速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无法准确预测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性质,又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对组织指挥抢险救援从时间上提出了要求。只有快速准确的判明灾情,领会上级意图,快速正确地下定决心,及时的组织指挥实施,才能控制消灭灾害,把损失减少到最少程度。

2、多样性。指行动方案多样、指挥方式多样、指挥手段多样。应针对灾害的多种表现及所能遂行的任务,预先建立多种行动方案,还要力求全面、突出重点

。部队参加抢险救援,承担的任务险重、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指挥方式。

3、协调性。抢险救援是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公安消防部队积极参加。消防部队在完成受领任务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与各方面协调,妥善处理抢险救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协调一致,发挥整体威力,战胜险情。

(三)、抢险救援的主要

任务抢险救援作为火灾扑救以外的一项特殊任务,涉及的灾害范围和救助对象更加广泛,抢险救援的场所更为复杂和危险,完成任务的饿难度更大。抢险救援在国外消防部门已是一项主要任务和经常性的工作,每年参加抢险救援活动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火灾扑救。救援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是各种灾害无所不包,如台风、地震、洪涝、雷暴、龙卷风、雪崩、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潮汐、医疗急救、陆上交通事故、海上救生、空难、有毒气体泄露、放射性物质污染、水上污染、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等。

(四)、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系统抢险救援涉及的灾害范围广,现场情况复杂危险,为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涉及的部门较多。为了在抢险救援中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应成立抢险救援总指挥部。抢险救援总指挥部,任务是负责整个现场的抢险救援工作。在各种事故的抢险救援时,应根据灾害类型、规模和需要,与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五)、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

1、充分准备。准备工作是夺取抢险救援胜利的前提,因此首先要有思想上的准备。通过教育,充分认识自然灾害和意外灾难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掌握抢险救援的一般常识,强化救灾意识,而且还应有方案的准备。公安消防部队要针对本地区可能出现的灾情及一般常见灾害事故,应预作方案、反复论证,尽可能使预案适应本地区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抢险救援中,后勤物资保障困难大,尤其对抢险救援所急需的作业装备、材料、救生器等更是物资准备的重点。

2、掌握灾情。准确的掌握情况是抢险救援的客观依据。要准确掌握灾情或者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上级以及党政机关对抢险救援任务的具体规定,还要掌握有关地形、水利、气象、天候、民情及灾害事故的特征、性质等等。要善于从有关部门及时准确获取所需情报,必要时也可现场侦察,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3、正确决策。抢险救援中的指挥,其核心内容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抢险救援中需要决策的内容是:执行救援任务所要到达的目的、明确重点地段、重点任务、抢险救援兵力的划分及应采取的手段等等。为了保证决策正确,首先是深入研究情况,对掌握的情况资料,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客观分析,并吸取其他地区的经验,进行广泛借鉴,群策群力,动员广大官兵献计献策,综合吸收合理部分,进行正确决策。

4、灵活控制。控制是保证决策实现的基本手段,抢险救援中,消防总队(支队)对执行任务的基层部队实施灵活控制,是指挥的一项基本任务。灵活控制,一是根据灾区条件艰苦、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复杂、抢险救援任务艰巨等特点,因地制宜,灵活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控制。二是控制目的灵活,在灾区情况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控制一线部队坚决贯彻执行指示;当发生严重危急情况,上级又未及时调整时,允许部队临机处置,随机调整自己的任务和力量使用。

(六)、抢险救援组织指挥的要求。

1、在规模大、损失大、影响大、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力量较多的情况下,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救援工作,到场的最高指挥员应当参加现场指挥机构。

2、在参加抗洪、抗震等救灾斗争及核电站应急救援时,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在当地政府已有的抗洪、抗震及核救援等指挥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救援工作,到场的最高指挥员应当参加抢险救援现场指挥机构。

3、在主要由公安消防部队进行抢险救援工作时,到场的最高指挥员应当负责统一指挥,并且及时向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领导请示汇报。

(七)、跨区域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恶性火灾及事故发生,本地区灭火力量不足,已经不利于顺利遂行灭火作战任务,需要进行更广泛的动员,甚至跨省、跨地区、跨“兵种”调集力量,联合作战。跨地区抢险救援,在纷繁复杂的灾害现场,实施灭火战斗,涉及面广,而且,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欲迅速把握灭火抢险主动权,在灭火作战指挥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独立指挥系统,避免令出多头。为了便于迅速调集力量,统一组织指挥抢险救援战斗,需要迅速建立火场总指挥部、战斗区段指挥部、前沿指挥部,实行纵向逐级指挥。总指挥部由到场的最高党、政、军和消防部队主要领导组成,负责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整个抢险救援战斗;灭火指挥部对参战的公安消防部队、企业专职消防队、防毒抢险专勤力量、参战各协同力量实行纵向逐级指挥。

2、必须坚持集中统一指挥。大型复杂的抢险救援战斗,消防指挥员不仅是指挥参战的公安消防、企业消防等灭火力量,还要同其他部门、其他警种、军队协同作战,如火场警戒、疏散、防毒排烟、工程保障等等,必须由灭火指挥部集中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使整个灭火抢险战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各地参战消防力量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人员物资、装备共享;充分做好准备,被调集力量必须在短时间内集结精干人员、优良装备向火场集结,以其高效快速,保证集中统一指挥顺利进行。

3、拟定好作战方案,坚持计划指挥。跨区域灭火抢险作战,参战力量多,开进路线长,作战区域环境不熟悉,灭火战斗突发性强,准备时间短,灭火指挥部应根据火灾现场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及时为火场总指挥部提出相应灭火预案(指挥系统组成、灭火抢险步骤和方法、战术技术措施、灭火剂补给、各参战力量受领具体任务及协同方式、安全保障、通信保障等),坚持计划指挥。

4、在指挥上应坚持“属地指挥”或“授权指挥”。跨地区调集力量,灭火抢险作战,灭火作战指挥。应根据灾害现场具体情况,在灭火指挥部、指挥员授权上坚持“属地指挥”或根据火场实际实施“授权指挥”。

三、有机的将灭火救援技术训练和灭火救援指挥相结合(一)灭火救援技术训练是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前提。

1、为了保证灭火救援的效果,应当在加强现有科目训练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建设模拟训练设施。未来灾害事故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从事救援工作的消防队伍来说提出了一个新的训练课程,要实现对未来复杂灾害事故处置方法和手段由理性上升到感性认识的飞跃,这就需要加快对模拟训练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训练设施模拟化。在模拟训练设施的建设上,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有预见性的建设以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工业、交通事故、化学品泄露为主的模拟训练设施或基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创造或提供仿真训练的环境和条件。

2、开展科技练兵,全面提高消防部队战斗力。特种灾害事故处置、救援与常规灭火不同,其技术性强、危险性大、涉及范围广,参战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个人防护能力。要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交流经验,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深入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在训练内容上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处置灾害事故和`抢险救援的有益经验,既要注重训练手段的科学性,又要注重训练内容的科学性,防止华而不实的倾向。要针对官兵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因材施训,从根本上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使其既能掌握手中技术装备,又具有尽快熟悉可能使用的高技术装备的能力。要针对各种灾害事故处置和救援,探索以现有装备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的方法,同时积极改革创新,挖掘现有装备潜力,增加高技术含量,突出实效,研究最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和最可能采用的处置和救援战法,通过模拟训练,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抢险救援作战中的难题和新问题。

(二)抢险救援组织指挥是圆满完成抢险救援工作任务的保证。消防部队应有一个运作有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来实施对抢险救援的指挥。

1、建立以119为中心的自动化指挥系统目前,我国受理社会抢险救援的主要有119、110、120(交通报警)以及急救中心的120等。这些接警中心都是根据各自职责,实行24小时值班,负责接警与救援调度。但119由于建立时间长,具有相对接警迅速,反应快捷,覆盖范围广及指挥、调度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为了实现救援信息的快速传递,力量的合理调度,指挥决策的科学合理,可建立以119为中心的联动其他部门的社会抢险救援指挥体系。

2、建立完善的救援指挥机构。根据消防部队在抢险救援中指挥权限大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建指挥机构:(1)直接指挥的抢险救援活动的指挥机构。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由公安消防部门直接组建,并实施指挥权。(2)参与指挥抢险救援的活动的指挥机构。一般由社会救援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并实施指挥权;重大社会救援由各级政府负责组建,并实施指挥权,公安消防部队根据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领导授权参与组织指挥。(3)各级指挥机构人员组成视灾害事故的种类和现场情况由负责组建指挥部的单位领导确定。对与大型抢险救援活动,应根据需要建立分指挥部和专门小组。

(三)加强演练,将技术训练和组织指挥有机结合首先,应根据各类抢险救援方案,由当地政府组织抢险救援专业队伍和相关社会救援单位开展合成训练和演练,这样的活动可视情况没半年举行一次。其次,由各消防总队组织跨地区的消防部队开展救援联合演习,这一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第三,还应加强安全防护训练。

救援指挥系统 篇5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完善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应对新河矿业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事件或灾难,防止灾情和事态进一步扩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如果我们煤矿的各级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的初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但可以避免某些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极大地降低事故损失。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加强我矿应急救援预案的实地演练工作,可以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让各有关部门熟悉各自的职责,让每一名职工熟悉避灾路线和自救互助的方法,保证应急预案启动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演习,能够起到检验预案、宣传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的作用。

三是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实地演练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我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通过演练,使我矿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得到加强。

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是国家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包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用科技教育引领支撑安全生产;依靠人民群众,形成广泛的参与和监督机制等六个要点。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为补充,近百部行政法规以及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支撑,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三是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包括安全规划等考核、企业主体责任、事故责任追究、社会监督参与、安全监管及应急体制等12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是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四是集团公司以及新河矿业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控制考核指标体系。集团公司以及新河矿业公司年度1号文及各类专项活动对事故起数、人身伤亡情况的控制考核指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强化了责任意识。

以上四个体系的形成,无论从国家的安全大环境出发,还是从我们淄矿集团新河矿业公司内部,都标志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已经奠定,法律法规日臻严密,政策措施渐趋完善,目标指标更加明确,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4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认真研究了新河矿业公司的具体实际,编制了《新河矿业公司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了应急救援体系,制定了新河矿业公司的应急工作原则,使新河矿业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有章可依,有原则可遵守。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支持保障预案三大部分。

4.1 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是新河矿业公司总体、全面的预案,主要阐述新河矿业公司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作为新河矿业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底线”和总纲,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定的应急指导作用。

4.2 专项预案

主要针对某种特有或具体的事故、事件或灾难风险出现紧急情况,应急而制定的救援预案。

新河矿业公司制定的专项预案共计26项:

(1) 重特大顶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 重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 重大井下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4) 重大瓦斯、煤尘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5) 雨季“三防”应急预案;

(6) 35KV变电站站内故障引起全矿停电应急处理预案;

(7) 35KV变电站站外故障引起全矿停电应急预案;

(8) 井下供电系统异常引起区域性停电应急处置预案;

(9) 矿井通风系统异常应急处理预案;

(10) 矿井主排水系统异常应急处理预案;

11主井提升系统异常应急预案;

12副井提升系统异常应急预案;

13人身触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4特种设备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5主运输皮带异常应急预案;

16重大运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7矸石山跑车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8井下爆破材料库爆炸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19地面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0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21急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2交通车辆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5化学药品中毒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6工伤应急处理预案。

4.3 支持保障预案

为保障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或抢救方案的实现,在抢救队伍、物资设备、医疗救护、通讯联络等方面预先制定的支持性保障措施。

新河矿业公司制定的支持性保障预案共计有7项:

(1) 重特大事故矿山救护抢险救灾预案;

(2) 重特大事故消防抢险应急救灾预案;

(3) 重特大事故应急抢险队伍保障预案;

(4) 重特大事故应急物资保障预案;

(5) 重特大事故应急设备保障措施;

(6) 重特大事故应急通信保障措施;

(7) 重特大事故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5 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实践

5.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工作分矿级各专业口和基层单位两级分别进行,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领导小组。

5.2 矿各专业口《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每年组织一次,基层各单位要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

5.3 演练前,各专业口、各基层单位要详细制定好演练计划,制定好演练的安全技术措施,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参加演练人员要严守演练现场规则,确保演练人员安全。

5.4 演练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针对演练活动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由组长组织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写出书面演习报告,必要时对“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建设以来取得的主要效果

6.1 应急管理法制和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新河矿业公司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以来,进一步完善了矿、基层单位两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网络,增强应对重特大和比较复杂的事故灾难的能力。同时,矿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急机构建立了各类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救助机制,能够及时地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6.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建立。

新河矿业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后,各小组的应急协调机制已经建立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做到了纵横协调一致。

6.3 各行业领域应急救援体系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我矿各专业口及各基层单位均安排了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总人数150多人,其中矿山救护10余人,消防和治安保卫20多人,雨季三防专业队伍20余人,另外,电力抢险、抢修人员达20多人。各基层单位也根据本单位建立了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队伍,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和应急能力。按照“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原则,积极组织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检查和隐患排查,对防范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6.4 事故救援取得较好的成效。

救援指挥系统 篇6

1系统分析与设计

1.1系统组成

从功能上, 煤矿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信息系统覆盖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和后勤等环节。经调查分析, 结合耿村煤矿的实际情况, 系统设计了包括如图1所示的5个运作中心。

其中, 应急管理与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应急资源的日常管理, 协调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各大中心的运作, 统筹安排整个应急救援行动;事故现场指挥中心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 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支持保障中心负责应急的后方力量, 提供应急物资资源和人员支持、技术支持和医疗支持;媒体中心负责与新闻媒体接触以及对外信息的发布;信息处理中心负责系统信息管理, 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1.2系统结构

耿村煤矿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基于B/S模式开发架构, 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等各种技术的合理集成。各子系统按照功能分属基础功能模块、应急管理功能模块、预案演练和救援指挥功能模块, 从而完成整体设计目标。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1.3工作流程分析

耿村煤矿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是依据应急救援指挥流程, 在对应急资源有效的日常管理下, 实现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矿属各级各部门的联动配合机制, 实现应急救援过程与救援指挥、实施、落实、处置等信息的互动、共享, 使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更加清晰、有效地控制应急救援过程。应急管理与救援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系统总体业务包括日常应急管理、预案演练与救灾指挥2大部分。图4反映的是系统的日常应急管理与救援系统总体关系, 以及应急救援指令和应急资源之间的关系。

2系统开发环境及运行实例

系统整体设计采用的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充分考虑了软件系统的追加升级, 且在设计子模块系统时也充分考虑到与原软件系统的架构的统一。其中包括系统模块的分层及各个模块之间接口风格都要与原系统保持一致。系统开发平台选用的是Microsoft.NET开发平台, 包含了运行数据库的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及其他的一些系统, 所选用的组件如图5所示。

耿村煤矿应急救援指挥辅助决策系统于2009年开发完成后, 通过了河南省软件评测中心测评, 并被河南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在全矿范围使用过程中, 系统很好地做到了日常应急管理的信息化, 应急演练中的应急报警、应急响应、各部门联动, 系统平台表现优异而稳定, 实现了耿村煤矿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无纸化和信息化, 大幅度提升了耿村煤矿应急管理水平, 降低了应急演练成本。

3结语

救援指挥系统 篇7

黑龙江省武警消防总队 (以下简称总队) 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 , 包含矢量图与卫星遥感图, 在全省辖区范围内, 城区GIS的参考比例在1:2000 (在市中心部分可望达到的参考比例是1:500) , 郊县GIS的参考比例是1:5000, 并具有完备的消防专业图层与丰富的系统应用程序接口。建设综合的消防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从而满足总队在灭火救援时钟与日常演练中对此业务系统的需求。

1 系统功能定义与特点

总队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一套统一的消防综合警用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和相应的数据维护管理平台, 形成一套完善的数据采集、更新、管理机制。开发面向消防灭火救援实战, 并具有集应急事件接警受理、重大事件指挥调度、城市应急联动、消防车辆管理、消防接处警管理、案事件分析、业务关联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决策支持系统, 重点是在灭火救援实战中, 实现紧急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接警处置、警情态势动态分析、社会联动单位配合协同力量部署等基本应用。

在系统建设的同时, 指导消防专业图层的数据采集, 包括消防水源、警力部署与辖区覆盖、重点单位与社会联动单位信息等应用管理的地理信息;同时, 结合公安部消防局、总队、辖区各地市支队等各部门的有关要求, 开发消防专业的地理信息应用, 作为业务部门平战应用的GIS业务支撑平台。

上述特点可归纳为:

1) 全省GIS系统的两级部署, 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和C/S (客户端/服务器) 两种架构模式;

2) 实现水源、重点单位等数据的中队采集上报, 大队、支队审核, 总队汇总, 全省共享;

3) 实现全省GPS车辆在地图上的定位、指挥调度和状态管理等功能;

4) 具备灾情评估、防护隔离、态势标绘、图形化指挥调度等功能。

2 系统的功能特色

总队建设的GIS平台, 是为了实现与消防接处警软件系统融合, 并形成消防综合GIS平台的应用方式与特色。其中包括:

2.1 一个门户

消防综合GIS平台在建设时, 已纳入消防整体信息化的规范当中, 引入SOA技术架构以及IT工业标准, 以满足系统在融入消防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要求, 通过门户建设, 用户通过“一站式”登录, 即可使用根据其权限所配置的所有应用系统, 为用户提供人性化的应用界面和用户界面整体布局, 用户包括了消防专业处置单位比如消防警力 (含所辖支队、大/中队) 、业务协同单位比如环保部门、卫生部门等。

2.2 一个框架

是指“一体化应用开发与集成框架”的建设:综合警用GIS平台完整解决方案需要OA/MIS、GIS等各种IT技术的支持。在系统建设时, 首先要面向消防的灭火救援实战。此外对PGIS所面向的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管理社会的应用要求也注意融合。整合IT主流技术, 形成面向警用地理信息的一体化应用集成框架。

2.3 一个中心

指的是消防地理信息数据中心的建设:其核心是统一的消防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 其中包含来自不同信息源, 不同类型的数据, 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综合警用公共地理信息数据、综合警用业务专用地理信息数据、其他外部接入数据等涉及的各类数据。综合警用地理信息数据中心实现这些不同信息的相互关联、集中管理、集中访问, 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更新、共享、发布保障机制 (标准规范、流程、制度等) 。

2.4 多个应用

消防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是在应用支撑平台层面基础上构建的多个消防业务服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综合指挥调度GIS系统”、“重点单位应急处置GIS系统”、“警力资源管理GIS系统”、“警情态势分析GIS系统”、“情报研判GIS系统”、“信息维护平台”等综合应用服务系统。

总队地理信息系统部署在总队或辖区支队的GIS服务器上。通过消防指挥调度网, 公安内部网, 下属的支队或大 (中) 队等基层组织都可以实现直接进行访问。除消防信息网外, 还可提供脱机版的信息系统供PDA、便携式电脑等现场实现数据交互、更新以及系统运行使用。

3 系统逻辑结构

从系统架构的逻辑层次上, 将一个产品/项目的体系架构分成: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和持久层, 共5个层次结构。

3.1 表现层

由于主要开发的是B/S的应用系统, 所以产品/项目中的人机交互界面是浏览器, 相关的人机交互涵盖在表现层中;系统设计的目标应该是能够跨越相关主流的浏览器平台, 比如:Ms Internet Explorer/Firefox/……。在此层次中, 主要的需求是使用网际的描述语言和程序代码将产品/项目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浏览器平台中进行展现和控制。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平台的发展, Mobile的应用也将成为不可回避的事情, 而在表现层上以后也会考虑适用于Mobile的应用, 其中, net和Arc GIS也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 这里不再展开描述。

3.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是我们开发产品/项目的主要层次, 相关的业务逻辑和业务子系统均在此层次中进行设计和实现, 包括对外部的各种接口也在此层次中进行提供。可以认为, 业务逻辑层次是后台业务系统跟前台系统业务交互的窗口。因此, 此层次的所有操作均需要进行事务的控制, 以保证每个业务操作的原子性、完整性和统一性;所有的外部系统和前台 (包括控制层) 均通过访问的此层次中的业务门面接口, 以实现完整的业务分离要求。

3.3 服务/组件层

服务层也可以是组件层, 为整个系统、商业逻辑层提供内部的服务, 也可以是一系列的服务组合成为的组件;比如:GIS数据访问服务、通用数据访问服务、配置服务、日志服务、安全控制服务、通讯服务等等。

3.4 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是整个系统进行数据底层访问的主要层次, 这个层次最终将使用ODBC和Arc GIS SDE相应的数据引擎或者使用直接IO跟文件系统或者网络进行数据的持久化交互。

3.5 持久层

业务数据的持久化层, 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 也不排除其他的持久化方式, 比如:其他的系统、文件系统等等。系统架构设计对于数据库平台而言, 设计目标是尽量做到跨数据库平台, 对于设计和实现时确定不能跨数据库平台的部分, 需要进行单独识别和处理, 以保证未来能够快速定位和维护。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我国武警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战勤工作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采用信息化手段, 提升部队指战员的作战能力。带来的直接效益是为迅速及时地控制, 直至扑灭各种火灾或将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所探讨的是如何根据武警消防部队在战勤工作中的需求, 定义与建设满足实战应用要求的地理信息系统。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GIS) ,灭火救援,指挥调度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信息化工作文件.武警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2009, 8

[2]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 2009

[3]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01, 2007

[4]郭秋英.当前GIS发展的几个特点, 2007.12;

[5]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1.2

救援指挥系统 篇8

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已经成为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还会给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生活、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传统的应对应急的机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紧急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统一协调指挥,是提高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有效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消防一体化是进一步提高社会防控火灾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的关键因素,是适应推进消防事业现代化和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效能的重要手段。充分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科技强警战略,加快推进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战斗力、创新力和工作效率,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和消防监督管理能力,提升社会公众服务水平,实现消防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本文在此领域加以尝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消防一体化的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1 云南省消防建设现状和需求

云南省消防总队2009年10月完成指挥中心建设,于2011年12月底完成总队跨区域指挥调度子系统和灭火救援业务管理子系统安装部署。目前,全省16个州(市)支队中,昆明、玉溪、楚雄支队有119接处警软件。曲靖、大理、红河、西双版纳、德宏、文山、怒江、迪庆、昭通、普洱、保山、丽江、临沧13个支队没有119接处警软件。

在当前形势下,云南省消防信息化建设需求主要有:

一是业务工作对信息化的需求。目前,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除综合业务平台、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完成部署应用外,其他子系统还未完成部署工作,消防各业务部门急需针对本部门业务的相关信息系统。同时,省公安厅警用综合业务平台、“三台合一”等系统急需与消防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对接、资源共享。

二是应急救援工作对信息化的需求。我省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山区多,道路情况复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在省内呈现出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的特点,部队应急救援任务十分繁重,作战指挥通信保障工作凸显重要。各支队在灾害初期独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以及在跨区域、远距离、大范围协同作战中对卫星、短波、现场音视频传输系统等应急通信装备的配备需求越来越多,对进一步完善通信指挥中心、移动指挥中心建设和开展系统综合集成工作有着迫切需求。

三是社会公众对消防信息化的需求。随着消防工作社会化的不断推进,公众对消防工作的服务,特别是消防监督执法公正、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以消防信息化建设为先导,推进现代消防工作社会化,提升消防管理服务质量,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消防信息查询、网上审批、消防公告等公共消防服务。

2 云南消防一体化建设内容

根据云南总队的实际情况,坚持“先进、实用、稳定、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建设原则,按照基础先行、示范牵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推广应用灭火救援指挥系统和综合集成。遵循坚持先进实用原则、稳定可靠原则、可扩展原则和易维护原则等四项原则。

软件一体化集成框架如下:(1)支队的城市119接处警系统为可以独立运行、自成体系的完整软硬件系统,业务数据自行维护。现有支队接处警系统本级和下辖大中队的集中接处警模式都要进行改造,并且增加发起跨区域增援请求和接收总队跨区域增援指令功能。(2)完成支队接处警系统按照一体化标准数据交换接口与支队级业务协同服务进行业务数据交换和指令传输。(3)一体化灭火救援软件在支队提供一系列数据代码标准、业务数据同步以及后台应用服务,可以根据本地需要选择性集成到支队接处警系统中。

在云南消防总队外围系统中,手机定位、报警三字段、短信网关以及GPS系统都涉及外部网络,要实现这些业务功能,必然会涉及到内外网隔离的问题。为了节约硬件投资并保障系统的稳定性,这四部分系统统一在总队建设,由总队统一入口,采用网闸方式来实现内网和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各支队设置通信网关服务器负责本地业务系统与总队统一入口的数据交换。

云南省下属所有州市(含市区和县市)119报警电话统一接入支队调度机。数据统一存储在支队指挥中心,支队配备服务器设备,县市大队根据需要可配置远程接警席位。支队到大队之间语音、数据通信利用指挥调度网络实现。支队119指挥中心和州市本级及各县市110指挥中心之间,利用公安网进行数据通信。城市119系统与消防一体化系统之间采用部局定义的标准接口进行连接,实现与消防一体化系统的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城市119系统与外围集成系统之间的接口也遵循部局标准化接口规范,完成对外围集成系统的接口改造,实现与城市119系统的信息接入。

3 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

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业务复杂、网络庞大、技术面广且设备分立,然而“快速、准确和科学”的应急处置要求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高度集成并且高度集中的有机体。

系统按照“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软件平台为核心,以系统集成为手段”思想进行设计。系统以软件平台为基础,通过软件平台的中间件实现对子系统的系统集成,并严格按照综合应急救援中心的业务流程需要开发应用软件,最终将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建设成一个“五个统一”技术系统为支撑,将多个政府部门纳入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以事件传递、处理为核心,以资源共享和计算机辅助决策为载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平台。

3.1“五个一”之一张图建设

通过对综合应急救援的需求分析以及目前GIS应用技术的发展,一体化GIS的应用模式正是目前综合应急救援的需要。

通过SOA架构搭建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能够使得部门业务系统使用者以平台提供的GIS服务为基础并专注于其他关键业务系统,可以提升这些系统的精度、效率和生产力。GIS服务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事故涉及人员的住址,计算这些人员到达事故地点的时间,以便于更合理地分配资源,同时避开事故地点下风向有潜在危险的区域。提供更加及时和有效应急反应,而用户却并不需要将精力放在较为复杂的GIS服务层面上。

这样,GIS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一些常见服务包括二维地图服务(基础交通、人口、地理环境、资产地图/三维地球模型、污染源分布)、定位服务(地理编码和地名)、地理处理服务(选址模型、传播/汇聚模型、网络分析、栅格分析、图像处理等)以及数据管理服务(复制、数据输入/输出、空间提取、转换和加载、目录服务等)。通过对这些地理信息系统服务的提供,可以增值各部门和相关企业已有的业务系统(例如工作秩序、资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支持企业范围内的协同计算。

3.2“五个一”之通信网建设

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报警接警与处置,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联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时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传送需要。为了保证应急指挥体系满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求,需要建设以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为核心,以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枢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通信系统,以支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时话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传输需要。

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将充分利用已建的公众与专用通信网络、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实现与各级应急平台以及与突发公共时间现场间的信息传送,确保应急处置时通信联络的安全、可靠、畅通。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信网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通信网络系统构成,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急通信网络系统主要由数据通信子系统、有线通信子系统、无线通信子系统、多路传真子系统、短信子系统、卫星通信子系统、统一通信平台等组成。

3.3“五个一”之监控网建设

3.3.1 系统组成

视频监控图像接入系统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汇集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各地的监控资源,负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管理、认证授权、信令控制和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为管理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决策、指挥调度、取证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控和报警信息,实现统一的监控管理和资源共享。视频监控图像接入系统主要由中心管理服务模块、接入服务模块、分发服务模块3个服务模块和客户端组成,各个服务模块相对独立,任意服务模块升级更新都不会导致其他服务模块服务中断,且每个服务模块的服务进程都采用双进程保护以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

3.3.2 中心管理服务模块

中心管理服务模块采用Java EE架构,负责完成设备管理、用户管理、权限认证、报警信息管理、信息查询、业务管理、日志管理等事务性处理功能,是业务系统的核心。中心管理服务模块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1)强大的设备管理;(2)方便的企业管理;(3)强大的查询功能;(4)智能故障提示;(5)日志管理;(6)视频服务器远程管理;(7)灵活的授权机制;(8)具有排序、分组和过滤功能;(9)强大的报表输出;(10)灵活的视频分发策略;(11)管理/操作客户端自动升级;(12)统计信息的功能。

3.3.3 接入服务模块

接入服务模块是系统的中心通信枢纽,连接所有的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主要起到注册和定位的作用。所有的终端设备在接入服务模块注册,成为在线设备,在线设备之间在接入服务模块的协助下进行通讯。接入服务模块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1)设备注册和定位服务;(2)消息转发服务。

3.3.4 分发服务模块

分发服务模块主要是针对热点视频被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时,减少视频传输带宽瓶颈点的并发访问量,节约瓶颈点的网络带宽。客户端访问的合法图像,可以直接来自于前端视频服务器,以便保证现场图像的实时性。但是在大量用户同时访问某个热点前端图像的情况下,前端服务器压力非常大,网络带宽也有一定限制,这样可能无法保证所有用户的正常连接、观看图像。分发服务模块事先设定启动触发条件,如前端的并发连接个数,当触发条件满足时,分发服务模块从前端接收视频图像并转发给用户,满足大量用户并发访问前端图像的需求,缓解网络带宽压力。

3.3.5 客户端

客户端程序使用不同类型的接口与中心服务平台相联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安装,包括业务管理客户端、操作管理客户端,客户端软件可以实现在线自动从中心平台升级及补丁更新。

(1)业务管理客户端:业务管理客户端主要由业务管理、设备运维人员使用,具有业务开通、设备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

(2)操作管理客户端:操作管理客户端是视频监控系统的操作界面,具有图像操作功能、远程控制功能、报警处理功能,用户通过操作管理客户端实现系统管理和图像管理,可以完成用户管理、数字显示终端控制、实时图像显示、历史图像播放、远程云台镜头控制。

3.4“五个一”之数据中心建设

总体架构符合调度指挥总体技术框架,包括信息基础平台层、数据资源层、信息资源目录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层、应用系统层和门户层等多个层次,以及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两大保障体系,总体框架由交换前置机系统、数据交换器、数据中心系统、安全支撑服务等几部分组成。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交换前置机系统:从业务系统的数据抓取、数据转换、数据封装和从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消息监听、消息处理等功能,分别部署于业务部门,构成分布式的服务组件运行环境,并提供事件管理功能;通过Web Services及其它适配器构件实现系统接入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实现软件的复用,将独立组织与系统接入的成本降到最低。

共享交换平台:处于系统核心位置,通过配置标准化的适配器为每个数据交换节点(需要进行数据交换的交换前置机系统、数据中心)提供服务。每个数据交换节点只需要与数据交换器通过数据交换适配器进行交互,并通过XML进行数据转换,而不需要相互直接连接访问就可以获取到所需要的数据。

数据中心:作为数据整合平台对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进行全局、统一、高效的访问和管理,通过交换器采集各节点的基础性应急信息资源,并进行比对整合形成的数据中心。为应急协同和决策支持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基础。

3.5“五个一”之门户建设

应急门户解决方案可将应急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提供应急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统一入口,提供统一的业务界面和结构更清晰、内容可定制的信息服务,实现各级应急主管部门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和政务公开,提高应急信息化整体水平,统一实施的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构筑统一的应急管理协同基础平台,建立统一的应急信息门户、统一的官方发布渠道。

应急门户按照结构分层的原则分为接入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资源层、基础设施层5个层次进行建设。整个架构的设计思想为:以基础设施层,资源层为依托,以应用层和应用支撑层为核心,通过接入层,对原有系统以及信息进行整合,全面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图4是门户建设各层次的概要说明。

(1)接入层:用户登录应急门户,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机制进行身份认证,确定应用层的访问内容,实现个性化定制。

(2)应用层:应用层是整个业务逻辑结构的核心之一,是应急专网内所有应用系统(包括应急联动工作系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专业指挥系统等)。该层通过调用应用支撑层中间件的资源构建应用逻辑群。

(3)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通用构件,使得应用开发者能够比较快速地建立和修改上层的专项应用。应用支撑平台为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统一的基础构件,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统一的信息交换、数据访问、搜索引擎等。这些构件不是最终的应用系统,但它们提供了实现最终应用所需要的一些通用功能。

(4)资源层:资源层包括基础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及目录服务。

(5)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为各类应用提供基础的支撑环境。包括支撑各类应用运行网络设备,基础硬件设备等。

4 结束语

为了满足全省应急快速救援的需要,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效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本文根据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职能要求和平台定位,依据现有云南省消防一体化建设情况,按照“五个统一”总体架构来建设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建设云南省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应充分考虑常态与非常态结合、预防与应急结合,全面覆盖从预防准备、预测预警、应急响应、事发应对、善后处理到信息发布的所有环节。在充分发挥云南省现有云南省消防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对现有接处警模式和流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原有的指挥中心的职能进行了分析和重新定位。这样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不但可以提高应急事故的响应速度和救援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省救援时间,减少因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有效整合了各部门、各专业信息系统,从而可以实现多元应急静动态信息的共享,简化操作流程,节约系统开发成本。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2006

[3]刘茂.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中国发展.2003,4

[4]王波魏克俊费树岷.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信息平台研究,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2:33-36

[5]蔡菲崔健丁宁蔡!.基于GIS和GPS的地震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4(27):83-86

[6]曹先密杨金玲黄声享陈阳.基于WebGIS的城市交通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设计与实现,测绘工程,2011.2(20):46-48

[7]王艳辉孙倩肖雪梅张晨琛.基于信息系统互操作的铁路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实现方法,中国铁道科学,2010.4(31):118-124

[8]任钢曾伟民罗宾,基于分布式数据集成企业门户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4(6-9,5)

[9]姜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设计,农业网络信息,2011.9:27-29,36

[10]陈鼎榕.无线局网域技术在地铁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应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6(2):119-121

救援指挥系统 篇9

1 在消防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通过4G通讯技术实时连线

一般而言, 火灾发生多表现出一定的“隐秘性”和难以预测性, 特别是消防战士进入现场前, 消防指挥中心一般很难准确判断火灾现场实况, 需以身试险, 进入一线, 全面把握火灾现场情况。传统模式下, 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采用无线电与指挥中心联系时, 连接中断现象非常的普遍, 以致于指挥中心无法及时准确的全面把握现场, 预判以及现场指挥工作难度非常大。消防战士进入现场后, 需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受灾群众解救出来, 在此过程中若连接突然中断, 则必然会延误救援最佳时机, 如果消防人员不能第一时间找到和救出受灾者, 则后者遭遇不测的风险就会更高。然而, 4G通讯技术的应用, 可以实现高速通讯, 而且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确保通讯连续性。指挥中心以及火灾发生现场与救援人员之间, 可以采用4G技术建立无线连接网络,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以确保彼此之间的通讯连续, 指挥中心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消防灭火和救援部署。

2 基于4G通讯技术传输与获取现场图像

每一名消防战士进入火灾现场参加救援活动前, 均需全面了解火灾现场以及周围的结构和布局情况, 为后续救援做准备。然而, 有时因时间非常的紧迫, 消防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先去了解火灾现场的整个情况, 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以后, 指挥中心也应当全面、准确掌握现象基本情况, 并将相应的指令及时传给消防战士。随着科技的发展, 4G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信息数据的传输效率, 而且可以实时传输目标图像, 消防灭火指挥中心基于4G技术将资料传输给消防战士, 使他们能够结合现场情况, 综合把握火灾及其影响程度, 然后再将现场图像第一时间“告知”指挥中心, 并基于远程监控技术和设施的应用, 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从实际应用效果看, 4G通讯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灭火救援指挥调度工作的正确性, 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错误指挥, 大大降低了火灾危险系数。以某公共场所为例, 如果发生了火灾事故, 则经常会因人员过度密集或者慌乱而出现踩踏事故, 因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要远远超过火灾本身的危害。指挥中心则可利用现代4G技术将火灾现场的情况, 比如建筑结构和内部构造图等信息传给消防战士, 以此来帮助他们掌握受灾地区结构布局情况, 有利于及时解救受困群众。

3 利用4G通讯技术对消防车和设施性能进行实时监控

4G通讯技术的应用, 既可对火灾现场加强监控, 又可以对出警的消防车及配套设施进行实时监控。作为消防灭火的重要工具, 消防车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防战士、被救人员的生命和财务安全。对于指挥中心而言, 应当确保消防车快速抵达火灾现场, 为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为此, 消防中心接警以后, 必须尽快安排和指挥消防车出动并赶赴火灾现场, 指挥中心既要重视消防车行驶状况, 又要注意沿途交通状况, 如果遇到堵车火灾突发情况, 必须确保指导工作“提前亮”, 想办法绕开堵塞道路。同时, 指挥中心还可利用4G通讯技术, 把握好消防车上的驾驶员情况, 提醒他们一定要安全驾驶;指挥中心记录消防车自出动到现场的用时、路线以及救援过程和结果, 全过程都要保留案例, 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形成经验, 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而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4G通讯技术应用基础之上。

4 利用4G通讯技术对火灾高危区进行实时监控

对于消防灭火救援工作而言, 并非只是一次性的救援, 更重要的是对火灾高危区进行防患于未然, 对此处加强重点防火防灾, 以免再次发生危险事故。辖区内的高危单位一般是地域分散、人群集中的地方, 如果多处地方同时发生火灾, 那么有限的消防力量势必会被分散, 将大大降低消防灭火救援效率。针对易发生火灾险情地区、单位以及企业, 应当进行实时监控, 并且利用4G通讯技术实现远程图像拍摄和监控, 并且实时记录数据信息。如果危险系数较高, 则对责任主体责令整改, 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火灾安全隐患无时无刻不在, 尤其是现代社会, 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压力更大。4G通讯技术在当前消防灭火救援指挥过程中的应用, 有利于促进灭火救援工作的全面开展。

摘要:4G通讯技术手段和方法, 通信性速度非常的快, 而且传输质量和效率也非常的高, 有效地满足了火灾救援指挥需求, 实践中我们应当将4G通信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之中, 以此来提高消防指挥效率。本文主要对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中的4G移动通讯技术加强及其在实战中的应用, 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认知。

关键词: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4G通讯技术,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唐晓庆.移动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04) .

[2]蒋建安.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应用4G移动通讯技术的分析[J]科技传播, 2016 (05) .

上一篇:群集系统下一篇:创新工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