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权的有关理论

2024-05-07

相邻权的有关理论(精选九篇)

相邻权的有关理论 篇1

琳达·凯伊恩(Linda Keane,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建筑,室内建筑与设计对象系教授,以下简称琳):在西方关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始于伦敦。伦敦的设计理论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史论的研究体系。对设计的研究和思考,必须建立在对设计史论了解的基础上。虽然设计理论可能抽象、枯燥、空洞,但是每一个领域和每一种研究都有它的作用。只有了解设计史和设计理论,才能去研究设计批评。

张:设计批评的兴起,对于设计理论界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琳:是的,设计批评确实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学科。有人认为,作为纯学术性的设计批评已经死亡,理由是如今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各种载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很多批评者的观点可能并不完全专业,但这些都说明了社会对于设计的关注。所以我认为研究设计理论非常有价值,而设计理论研究中最具有价值的是设计批评与设计审美。我经常为自己设置一些问题来思考,如设计是什么?设计到底是在做什么?通过交流和讲座的形式,来思考和发现设计审美的价值所在。

关于设计批评,我也将多进行这方面的思考。

张:美国设计理论界有没有关于设计批评的体系或框架?

琳:据我所知还没有。美国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欧洲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美国偏重于听取和理解,注意产生出的效果对他人的影响,注意为人们创造设计的环境,为人服务。不过,我认为的确应该建立一种设计批评的研究框架,如同文艺批评那样。我将对设计理论的研究分为五种类型:

1.描绘(Descriptive)。一种最基本的类型,只是对现实的或时间的反映,仅陈述一个事实,向你传达一些对象实际具有的信息,如书的封面、书名等。

2.分析(Analytical)。这是一种针对现实的分析,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如这本书是关于城市状况的,维特鲁威的著作是关于古罗马时期建筑的。如果你对占罗马的历史不了解,那肯定不能对其进行分析。

3.阐释(Explicative)。这一类型意味着对实际细节的更多阐释,具有了更多的信息,而且,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4.隐喻(Metaphorical)。一种类比,有寓言式的,隐喻、象征的含义。

5.评价(Evaluative)。各种微小的元素,如极为短暂的时刻或细小的部分、材料、纤维、质地等,如同服装上的口袋,都具有各自的价值。

张:“隐喻”是以某种形式表达另一种含义,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有些类似,请您展开谈一谈。

琳:如一座城市里含有很多种因素,我们可以将可见的事实如大厦、公园、绿地、湖泊等各种元素混合在一起,混合之后的每种因素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就有可能产生出一种新的特征,即新的寓意或象征。如同你我之间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或其他方式来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将会成为你我各自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对我们以后的研究起作用。批评不是一种实际可见的东西,但它却具有实际的价值,承载和承担了各种价值观念。理论是为批评服务的,提出一种想法,又发现这种想法与现实吻合,那所产生的作用和价值就会非常有趣。这本著作是一种思考的开始,它展现了一个演进的过程。

张:对建筑的批评是进行设计批评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我认为,设计批评不能仅仅是建筑批评,它应该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琳:当然!每件东西都与设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如同一个三角形,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以艺术为中心,三角形的三个点分别为世界、观众、艺术家,三个因素围绕着艺术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家与世界,世界与观众,世界和观众与艺术家,我想你应该能理解。其实这种三角形关系早已形成,其中还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术观点的影响。最基本的价值就是二元的,即好与坏,但在二者之间,好与坏是交叉的。我认为设计艺术的优点应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模仿(Mimetic)。对自然的模仿是艺术起源至关重要的因素,很多艺术史中的作品被保存至今是因为价值。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可以称其为叙事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故事。它包括了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感情,如爱情、悲剧等。

2.形象(Iconic)。艺术创作是对世界的一种反射或反映。很多艺术的作品,在被欣赏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很多鉴别善恶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的含义。形象具有美好的与不好的含义,我们因此可以对艺术进行限定。米开朗基罗、卡拉瓦乔、贝尼尼等都创作过各种形象的作品,为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第三个步骤就是艺术。

3.艺术(Art)。艺术的概念我们了解,它主要是由艺术家们创造产生的。但对其表现和内容如何被保存,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比如分类法。

4.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分类的方法。正常的分类是从开始——中间—结束,需要有条理,而且你必须了解它的语义。

批评也是一样,也必须有一种结构和体系的分类,才会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如果一个故事是好的,它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结果,每个人都会喜欢。另一种方式是倒叙式,比如描写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可以先从中间描述,再到他的幼年,最后到老年,直至死亡,虽然时间的正常规律发生了变化,但效果有时却更好。

张:是的,这种手法也非常普遍。

琳:这种方法在设计批评中也同样可以运用。结构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形式,我们要进行批评,必须要了解其结构。设计批评依赖于设计的各种方法和它们的用途,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结构来研究它。每个时期不同的风格,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和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使其结构发生了变化。很多艺术可能只局限于某一方面,但设计的平台很广,如公共空间设计,如何与公众发生联系,如何与之产生互动,这就需要思考。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互动性非常重要。

张:目前,中国国内的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互动性特征还比较欠缺。

关于不动产相邻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篇2

1、《消防法》

2、《物权法》

3、《民法通则》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相邻权:相邻权是指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处理相邻关系时所享有的权利,相邻权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限制和延伸。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当以不损害其他相邻人的合法权益为原则。如果因权利的行使,给相邻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危害的,相邻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和赔偿损失。在处理相邻关系时,相邻各方应该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民法通则》 第83条: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邻方造成妨碍或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101条: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也可以另开通道。

《物权法》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十四条 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第八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第八十七条 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八条 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条 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第九十条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第九十一条 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消防法》:

第十六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第十八条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五十六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安全检查,做到公正、严格、文明、高效。

第五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停止施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单位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

(二)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设计的;

(三)建筑施工企业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

(四)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 的。

第六十条 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有关词块理论的文献综述 篇3

一词块的定义和分类

1. 词块的定义

“词块”一词最早来源于语言学中的“语块”概念。所谓语块, 是指相对零碎信息, 人类对含有一定意义的内容的记忆能够维持得更为长久, 语言学家将这一记忆的属性称为“语块”。

以下是几种不同研究者的定义。

国内关于词块的研究晚于国外, 但是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如濮建忠将词块定义为具有一定的结构, 表达一定的意义, 频繁使用的, 预制的多词单位。常晨光认为语言包含各种预制或半预制语块, 其具有公式性特征, 提出公式性语言的概念。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词块的定义不同, 但对词块的基本认识却是基本相同的:词块是具有一定意义、适合某个特定情境的固定或半固定的多词单位。它具有一定的语义、句法和语用特征。

2. 词块的分类

由于对词块的定义不同, 因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词块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国外学者Nattinger、De Carrico、Michal Lewis以及国内研究者毛澄怡、张建琴均对词块进行了分类。

根据Nattinger和De Carrico, 从结构上词块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 聚词词语, 即由一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固定短语。 (2) 习俗语语块, 此类词块主要是谚语或约定俗成的社交用语。 (3) 短语架构语块, 使用者可以根据其需要进行部分替换。 (4) 句子架构语块, 指那些为整个句子提供框架语或引语的词汇组合。

与Nattinger和De Carrico有所不同, Michal Lewis根据词块内部的语义联系和句法功能方面, 将词块分为四类: (1) 单词和多词词汇。即在字典中能直接找到的单词和固定组合。 (2) 习惯搭配。 (3) 惯用句型。指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组。 (4) 句子框架和引语, 它通常作为篇章首段的句式。

国外关于词块的分类方式趋向多样化, 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出发, 借鉴利用国外相关分类方式发展自己研究的分类方式。

毛澄怡结合语言形式和功能, 将词块分为四类: (1) 句子层面带空词块。 (2) 句子层面固定词块。 (3) 短语层面带空词块。 (4) 短语层面固定词块。张建琴参照Nattinger和Decarrico的分类, 按功能将词汇分为五类: (1) 与题目相关的具体短语。 (2) 与主题相关的一般短语。 (3) 语篇构造短语。 (4) 交际短语。 (5) 其他一般短语。

不同的研究者对词块进行了分类, 而Michael Lewis对词块的划分更通俗易懂, 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怎样进行整体性的记忆、储存和提取, 对教学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二词块教学法

词块教学法是1993年Michael Lewis在其出版的The Lexical Approach中提出的具有开创意义的教学新方法。其核心理论为:词汇是语言学习的核心, 而语法结构应从属于词汇。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法认为句子的生成是靠语法把单词组织起来;词汇法则认为“词”的概念应该扩展到词块和固定组合形式。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体系是由各种词块构成的语库, 而不是语法规则加上一堆单词。但词汇法并不否认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而是反对语法占主导地位、忽视词汇教学的做法。

三词块教学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词块教学法的研究是在对词块理论的研究之后。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 对英语词块教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2002年之前有关词块教学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 从2002年至今, 该方面的研究不断丰富。绝大部分的研究属于思辨性的理论探讨和经验介绍。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强调词块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方面。2005年之后, 相关研究大量出现, 迅猛发展。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以及研究视角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李玲、宋佑娇、赵明、谢力、彭霞媚的文章对词块教学法的优势进行分析, 认为词块教学法对于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玲认为英语教学中引入词块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流利性, 增强学习者信心。然而这些研究只是单一的理论描述, 并未从词块教学对英语产生的影响这一方面进行实证研究。

蒋宇红对词块教学的产出性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把词块教学与学习纳入课堂教学中, 可以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词块意识, 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009年, 李欧、孙若红通过实验法验证听力教学中采用词块法的实际效果, 结果表明, 听力词块教学法与学生的听力成绩呈极其显著正相关。2011年, 董晓光、许萌在探讨了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弊端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良的方案——以动词词块为中心的英语语法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使词块教学研究更完善。

国内研究都证明了词块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它有助于学习者提高使用英语的流利性和准确程度, 避免语用方面的错误。

四基于词块理论的实际教学策略

既然词块理论的重要性已为诸多研究者所证明, 那么英语教师和学习者为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应从不同方面运用词汇教学法策略。李玲考虑到词汇教学法使用时的关键语境, 她指出, 词块应当成词汇的最小单位来教与学, 并且词汇的教与学应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 给学生创造机会来运用词块。赵明、谢力指出, 作为教师, 首先应强化学生对词块的理解, 培养学生词块敏感性;其次强化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词块的应用, 使其加深理解并实现语言的输出。彭霞媚也指出, 大学老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调词块的重要性, 其次在语篇教学中强调词块的重要性。

由于词块教学法本身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和步骤方面并无固定模式。岳靖凡针对精读课、听说课、写作课, 较为细致地阐述了词块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五结束语

词块教学方式的提出可以给教师提供新思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词块作为整体来记忆、储存和提取运用, 提高词汇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董晓光、许萌.以动词词块为中心的英语语法教学[J].海外英语, 2011 (10)

[2]黄国君.论词块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3]蒋宇红.词块教学促进英语学习者口语交际的实证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8 (3)

[4]李岭.词汇教学法与我国英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8)

[5]彭霞媚.词块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2)

[6]岳靖凡.词块理论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2011 (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理论 篇4

1、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1)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3)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什么是技术: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达到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像三个基本要素。(1)技术不仅是进行生产劳动的手段,而且是科学的手段、文化娱乐的手段,技术已渗透到了现代人类活动中的各个方面。(2)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现代技术的先导;现代技术已经不是经验的产物,而是这物化的结果。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科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认识自然的、社会的及思维的规律,成果是科学知识。技术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高计和制造用于生产、运输和通讯、战争、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学、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车等有力学。技

术产生科学,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射电天文学;科学也产生技术。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建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而认识自然则是改造自然。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科学与技术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而相互增强。

4、科学技术的功能有哪些:(1)科学技术的认识功能(2)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5、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6、其特点有哪些:第一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学习科学提供了有利基础。第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客观存在的,很多都可以直接观察到。第三,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按一定的规律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幼儿难以直接观察和发现这些变化和发展。

7、请结合实例说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向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无论从

社会的需要来看,响。周围环境美的还是从学前儿童的姿态,可以为培养个体发展来看,都幼儿的积极情感提是至关重要的。

一、供有利的因素。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围环境是促进幼儿与社会发展。随着健康成长的源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

(二)从幼儿年龄展,人类社会进入阶段的特点来分了现代科技时代;析,通过科学教育,现代国际间的竞能满足这种好奇争,关键是科学技心,使幼儿对学习术的竞争;劳动是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度,还能对幼儿成主导作用的最积长后正确对待周围极、最活跃的因素。事物、对待生活产劳动能力不仅决于生良好的影响。幼体力的大小,更取儿从出生起就不断决于智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接触。科学知识更新的周科学教育可以为幼期不断缩短,而育儿创设丰富的环人的周期却不断延境,扩大、丰富幼长。现在的幼儿是儿的科学知识,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使其知识趋于系统人才资源。终身教化、条理化,逐步育的研究表明,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命的最初几年对于律和关系。科学教往后教育过程的成育能以客观事物为功是非常重要的,媒介,促进幼儿智它是智力发展最为力、语言的发展。迅速的时期,或者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可以说是一个决定幼儿个性的良好发性的时期。

二、学展。

(三)从幼儿园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的各项活动来分个体发展。学前儿析,学前儿童科学童科学教育把幼儿教育,可为幼儿园探究自身和周围世各项活动,特别是界的自发需要纳入教育活动提供具体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丰富的内容,即教育程序中,评测科学活动是进行其保证了幼儿认知、他各项活动的基情感、态度、有关础。

技能的协调发展,8、人类早期科学教它是全面发展教育育的特点是什么: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一是自然科学教育部分。(一)从周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围环境的特点来分合,成人在劳动中析,周围环境是丰传授有关自然的知富多彩的物质世识,儿童在跟随成界,是幼儿获得感人劳动的过程中接性经验的源泉。周受教育;二是在原围环境是互相联始社会,科学还很系、运动变化发展不发达,人类对许着的物质世界,对多自然现象无法解发展幼儿的思维有释,于是将自然现着重要促进作用。象神化,这样的“误周围环境是可以被解”就阻碍了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对于自然法则的认物质世界,对培养识,因此,自然科幼儿的求知探索精学教育也就带有愚神有着积极的影

昧的神灵色彩。

9、我国古代自然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1)重视生产知识的传授,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也是一种首创。(2)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3)统治者并不重视科学教育,我国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的传授逐渐地从学校教育内容中被排除出去。

10、我国近代建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体系的标志是什么:1924年,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一文中指出:“孩了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的时间太多。”并指出:“我们的主张,幼稚园之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据此,他的暂行课程中设有儿歌、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从此,“自然”就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

11、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施对我们有何启示:美国,科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学习科学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学校的科学要反映作业当代科学实践之特点的理性传统与文化传统;改进科学教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重视让学前儿童获得亲身的体验,否定了让幼儿掌握远离自己生活的知识和技

能的教育;通过环境进行科学教育。法国,法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手做”项目。各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都有其不同的特色,但总的趋势相同。从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来看,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幼儿的完整人格;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来看,是以现代生活为背景构建幼儿的探索领域;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来看,强调以探究为主要的方法,更加重视儿童主体活动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

12、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1)科学游戏(2)诱导的教学法(3)实验的教学法(4)解决问题的教学法(5)探讨的教学法(6)发现学习教学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关

理论

1、分别阐述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理论的主要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他最早提出了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孤立的行为模式的总和;每一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标志这一阶段的行为特征;阶段之间不是量的差异;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或称融合)到下一个阶段,每一行为模式渊源于前一阶段的结构,由前面结构引出后面结

构,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并为后者所取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交叉重叠。认知发展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各人智慧程度、动机、练习和教育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可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则保持不变,不能前后互换。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不同水平的阶段,即感知一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从11-12岁开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当我们在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时,不能超越儿童本身成熟的条件,对儿童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

二、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展是一种个人在环境中为解决认知冲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以达到平衡状态的内在自我调整的过程。“同化”是指个人体把客体纳入到主体的图式中,引起图式量的变化。

三、知识分类理论:人类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活跃的过程,要理解事物,就必须将实物纳入转化系统来考虑,同时要获得知识也涉及转换实物以理解某一种状态是如何产生的。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操作实物时会产生两种经验:物理经验与逻辑—数量经验,由这两种经验又分别形成了物理知识和数量逻

辑知识。

维果茨基的观点:维果茨基是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念。维果茨基对儿童概念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他认为,日常概念是由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出发,逐渐概括起来年概念,也称自发概念。科学概念则是指在概念体系的演绎中不断延伸的概念。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系统性,而后者缺乏系统性。

2、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的有关理论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何启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当我们在对儿童科学教育时,不能超越儿童本身成熟的条件,对儿童年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我们应提倡儿童的“主动学习”。对于科学教育来说,就必须注意让儿童多动手、多动脑,两者缺一不要。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不是被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教师就更要爱护幼儿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幼儿以身体和五官接触外界事物,丰富了经验,也发展了他们的认识能力。儿童的认知结构和道德结构与成人不同,因而新教育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年的认知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

段,将要教的材料地掌握和作出必要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的调整。

童的形式进行教

4、分别阐述三个年学。教育工作者要龄阶段幼儿学科学针对儿童实际,分的主要特点:3-4岁析各年龄阶段的认儿童年学习科学院知结构,按照教材的特点,(一)认识的不同水平,适当处于不分化的混沌提前组织教材,进状态;

(二)认识带行教学业,这就有有模仿性,缺乏有可能提前使儿童学意性;

(三)认识带会某些基本概念。有明显的拟人化倾维果茨基的启示:和;

(四)认识带有我们应十分注意丰表面性和片面性。富儿童的生活,鼓4-5岁儿童学习科励儿童在不同环境学的特点:

(一)好中积极活动,为他奇好问;

(二)初步们提供多种分析综理解科学现象中表合的材料以及获得面的和简单的因果材料的机会。关系;

(三)开始根布鲁纳的启示:让据事物的表面属儿童体验科学家从性、功用和情境进发现过程中所获得行概括分类。5-6岁的情感,从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特儿童学习的动,而点:

(一)有积极的且儿童可以通过求知欲望;(二)初步“发现”的过程了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解科学的性质、形较内在的、隐蔽的成科学的知识。因果关系;

(三)能

3、幼儿学科学的年初步根据事物的本龄特点对我们进行质属性进行概括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类。

提供了什么依据: 第三章学前儿

(一)有积极的求童科学教育的目标

知欲望;

(二)初步及内容 理解科学现象中比

1、按科学素质的较内在的、隐蔽的不同领域来划分,因果关系;

(三)能可将学前儿童科学初步根据事物的本教育目标划分为哪质属性进行概括分几个领域:

(一)学类。我们应怎样运前儿童科学教育目用:第一,幼儿学标的层次结构;习科学不仅是可能

(二)学前儿童科的,同时也是幼儿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的兴趣和需要。幼结构。

儿通过学习科学,2、学前儿童科学能获得各方面的发教育的总目标是什展。第二,应根据么:是科学教育总科学教育的总目的任务要求,它原标,制定符合幼儿则性地指出在学前认知水平的科学教阶段进行科学教育育年龄目标,选择的范围和方向,是内容,确定教法。科学教育所期望的并遵循由近及远、最终结果,具有较由浅入深、由具体强的特殊性和相对到抽象的原则,逐的独立性。步加深和提高要

3、什么是幼儿的求。同时,教师应科学经验:包括幼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儿对事物形状的认结合实际情况灵活

识对科学现象的理

解等。幼儿通过不断与周围环境接触,在他们的脑中就储存了丰富的信息,留下了生动的表象。这些有关周围物质世界的信息和表象,就是幼儿获取的初始科学经验。

4、什么是幼儿初级的科学概念:初级的科学概念是指幼儿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它是由符号代表的,具有共同关键属性的一类物体、现象、情境或性质,而不是直接的经验或具体事实。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有哪些主要方面:

(一)科学情感与态度方面;

(二)科学知识方面;

(三)科学方法、能力方面。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是什么:(1)科学性与启蒙怀原则;(2)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3)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4)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7、学前儿童年科学教育常用的内容选编方法有哪几种:(1)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2)采用单元式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3)以五大领域为选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1、什么是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基

本的科学方法。观察是人的感官在脑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于感官进行直接观察,另一种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

2、有哪几种常用的观察类型:

(一)个别物体的观察;

(二)长期系统性观察;

(三)比较性观察;

(四)间或性观察;

(五)室内观察与室外观察。如何进行观察活动的指导:

(一)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三)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

(四)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在幼儿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3、什么是实验:是指在人工控制现象发生的条御下,对现象进行感知和测量的方法,客观存在是科学实践的重要形式,是获取信息和检验理论的基本手段。

如何进行实验活动的指导:

(一)幼儿操作实验的指导,(1)为幼儿的操作实验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2)指导幼儿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3)给予幼儿充分的实验时间;(4)交代实验规则并保证幼儿安全。

(二)教师演示实验的注意事项,(1)要做预备性实验;(2)要使每个幼儿看清演示过程;(3)演示与讲解、提问紧密配合。

(三)实验内容指

引,(1)物理实验(2)化学实验;(3)植物实验;(4)动物实验。

4、什么是种植:种植则是栽培植物。什么是饲养:饲养是指饲养动物。适合幼儿园种植和饲养的内容有哪些:应该选择种植的植物时,应选择一些易生长、易照顾的、对种植的地质肥料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的植物。对于小班幼儿,比较适宜的植物是较大粒的种子。中、大班幼儿除了较大粒的种子以外,也可以种植一些颗粒相对小的种子。在选择动物时,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对饲料要求不高、不易死亡,而且对幼儿没有伤害的,包括不会传染病菌的小动物。

5、什么是分类: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分类的类型有哪几种:

(一)挑选分类;

(二)二元分类;

(三)多元分类。分类活动的指导要点:

(一)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

(二)帮助幼儿学习不同的分类活动类型;

(三)指导幼儿学习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四)帮助幼儿明确分类标准或鼓励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

6、测量的涵义:测量是指用量具或仪器来测定物体的尺寸、角度、几何形状或表面相互位置的过程的总称,也包括用仪表来测定各种物理量的过程。

观察测量:是指通过眼晴、手等感官的观察来测量物体。

非正式量具测量:指不采用通用、标准的量具,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如木棍、积木、绳子、手指、手臂、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正式量具测量: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适合幼儿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尺、天平、温度计、钟表、秤等。

7、信息交流中的非语言方式包括:图象记录、手势、动作、表情等。

8、早期科学阅读的类型:

(一)科学诗

(二)科学童话

(三)科学故事

(四)谜语

(五)科普画册

(六)录像与CD—Roms

9、早期科学阅读的选择与指导:

(一)选择适合的早期科学阅读材料。在选择早期科学阅读材料时,考虑其内容的针对性。

(二)结合运用早期科学阅读的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中可以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进行早期科学阅读。

(三)师生共同阅读。早期科学阅读中虽有幼儿自由阅读的部分,但是师生共同阅读也是很重要的。

第五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与指导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

利用周围环境,为的一种活动。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三者之间的关系:会,使幼儿通过自三者是密不可分身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三种活动形式世界、获取信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发现问题、寻找答中,彼此联系、相案的一种活动。首互补充,又可以相先这种活动是有目互转换。选择性科的、有计划的教育学教育活动是预定过程,并不是幼儿性科学教育活动的随意自发的的活前期导入活动,也动,应当在教师的可以是预定性科学组织和指导之下,教育活动的扩展延以幼儿为主体,有伸;在选择性科学目的、有计划地进教育活动、偶发性行。其次,这种活科学教育活动中,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幼儿感兴趣的、有活动的过程,没有教育价值的活动内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容也可引入有计划与,教育目标是不的预定性科学教育可能达到的。其三,活动中去。三种活科学教育活动是多动有机地结合,既种形式的教育过能发挥各自的特殊程,包括专门的科作用,又可共同促学教育活动,渗透进幼儿的智力技能的科学教育活动和情感、态度等方等。

面的发展。

2、预定性科学教育

3、举例说明幼儿园活动:预定性科学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教育活动也称正规的特点:

(一)幼儿性科学教育活动。园科学教育活动过它是指由教师根据程是师生双方活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幼儿园科的目标和任务,有学教育活动过程,计划、有目的地选包括教师的“教”择课题,决定学习和幼儿的“学”。教的内容、学习的方师的“教”只是外法和技能,并提供因,但通过教师的相应的材料,以达“教”可引起幼儿到教育目标的形的“学”。作为教师,式,是在教师指导应相信幼儿的能力下开展的科学教育和潜力,通过教师活动。的“教”对幼儿的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学”进行指导,动:选择性科学教教师在科学教育中育活动又称非正规起了主导作用。教性科学教育活动。师的“导”就是要它是指幼儿在科学导出幼儿的积极活动室、自然角或性、主动性来。

(二)活动室的区角等设幼儿园科学教育活施内进行的科学教动过程是幼儿重演育活动。

科学家科学活动的偶发性科学教育活过程。

动:偶发性科学教

4、幼儿园科学教育育活动是指由外界活动的设计有哪些情景诱发引起,并要求:

(一)发展性,围绕着偶然发生的发展性要求应包含科学现象展开的一两层含义:一是所种科学探索活动,设计的科学教育活是科学教育中特有

动应适应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不可任意提高,也不可盲目滞后,所提出的教育要求和内容应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度为基础;二是科学教育活动应能体现早期教育的特征,促进学前儿童尽可能的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趣味性,趣味性要求是指设计与指导科学教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能激发学前儿童学科学的兴趣。趣味性要求包含水量两层涵义:一是设计院的科学教育活动能考虑幼儿兴趣所在。二是通过所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引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开放性,开放性要求是相对于封闭式的教育活动而言的。开放性要求是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科学教育活动应为幼儿创设操作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研究;给予幼儿探索的线索,但不是直接指定探索的方向;鼓励幼儿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允许他们得出不同的结论。开放性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情境,给幼儿创造一个开放的探索环境,提出能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的问题。开放性要求体现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要沟通名种途径的科学教育活动。

(四)活动性,活动性要求是指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

(五)整合性,活动目标的整合;活动内容的整合;活动形式的整合;你是怎样理解的:活动目标的设计是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初始环节,它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院教育总目标,该年龄阶段的目标、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班级幼儿的实际水平,并结合本次活动内容的具体特点,对幼儿提出的全面、恰当的要求。

5、如何设计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二)确定合适的目标(1)活动目标应着眼于幼儿的发展(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阶段目标、终期目标相一致(3)活动目标的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个方面。(4)活动目标的表述应明确具体。

二、活动内容的设计

(一)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的科学经验、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内容。

(二)容量合适的内容。

三、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

(一)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设计

(二)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环境的设计。

四、活动过程的设计。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对教育内容的具体展开,以及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是整个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整个设计中的关键。

6、如何指导幼儿的预定性科学教育活

动:

(一)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入活2.了解一些比姓

名科学教育有哪些方

式方法:1、利用年龄相符。内容的适应性是指预先考照料的动物;

3、气象角。

较有特色的树叶。班级

动;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

(三)教师应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

(五)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7、如何指导幼儿的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应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三)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要求幼儿遵守活动规则。

8、“各种各样的树叶”活动方案:(仅供参考)目标预设:1.能细心地观察树叶的特征,并积极用语言描述。2.感知树叶的多样性,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进行多次分类。3.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幼儿喜爱秋天的情感。重点:根据树叶的不同特征进行多次分类。难点:记录分类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1.请幼儿说一说认识的树叶及它们的形状、颜色。教师:前几天,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啊?(捡落叶、做了树叶调查表)那我们认识了哪些树叶宝宝呀?(幼儿介绍和家长一起收集的作品,梧桐叶、银杏叶、枫叶、香樟叶-----)

教师:小朋友认识了那么多树叶宝宝,那 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看,出示梧桐树叶:这是什么树叶宝宝呀?像什么?(梧桐树叶像小手)(银杏树叶像扇子、枫叶像金鱼的尾巴、香樟树叶像鸡蛋)

(二)讨论并尝试多种分类的方法。1.幼儿讨论。教师:这么多好看的树叶堆在一起多乱呀,怎样将这些树叶放得整齐些呢?

2.幼儿尝试分类。教师:请小朋友按自己想的方法和同伴们一起试试。3.交流分类方法。教师:这样一分类,变整齐了许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怎么样分的?

(三)讨论并尝试记录分类方法。1.讨论记录方法。教师:小朋友有好几种分类的方法,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大小分等,怎样将这些方法记录下来,让别人一看就

清楚呢?(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2.幼儿记录。教师:请小朋友也

来试试,把刚才分类的方法与结果记录下来,再数一数每一类的树叶有多少,并用数字记录下来。

(四)幼儿再次尝试分类记录。

教师:想一想除了刚刚的方法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方法分类,并把你的方法记下来。我找到的树叶

画一画 树叶的形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状现;2、家园联系想一想 树叶像什手册;3、家庭志么

愿者。

说一说 它叫什么

4、学前儿童科学名字

教育社会设施有哪看一看 是在哪里些意义:

(一)能弥找到的补幼儿园、家庭科第六章家庭与学教育的不足;社会的不前儿童科

(二)有助于社会学教育 交往能力的发展;1、家庭学前儿童总之学前儿童科学科学教育有哪些特教育的社会设施为点:

(一)家庭科学

全社会所有的儿童教育的潜移默化提供了学习科学的性:幼儿在家庭中帮助,幼儿园、家所受到的科学教育庭都可以,也应该不是专门化的,而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是与生活实际相联设施,培养幼儿的系的综合影响,家科学素在。庭中科学教育的内5、学前儿童科学容与家庭日常生活教育社会设施建立紧密联系,反映了的原则是什么:家庭生活的各个方

(一)为全社会儿面。

(二)家庭科学童服务;

(二)提供的个别性、随机性、多层次的材料和设灵活性。个别性的备;

(三)提供能直特点:家庭科学教接接触的材料和设育是由孩子最近的备;

(四)以个别的人,一般是父母,分散的自由活动为也可能是祖父母或主。

其他家长进行。灵6、如何选择与利活性和随机性的特用学前儿童科学教点:由于家庭科学育的社会设施:教育的内容与家庭

(一)学前儿童科生活紧密联系,而学教育社会设施的且,家庭科学教育类型;从其内容或的教师就是孩子的对象来看,主要有家长,家庭科学教两类。第一类是对育没有一定的计象比较单一的,专划、目的和要求,门为学前儿童建立不受地点和时间限的科学教育社会设制,往往是由孩子施。第二类是综合的兴趣、需要或家性科学教育设施。庭生活环境、事件

(二)学前儿童科的不同所诱发。学教育社会设施的2、如何对待幼儿选择与利用。要充的好奇好问:对于分地考察 这些场幼儿的这些问题始所的适应性:年龄终应该持鼓励、支的适应性、内容的持的态度,具体可适应性、空间的适采用以下方法:1、应性、路线的适应直接回答;2、引性。年龄的适应性导思考、鼓励探索;是要求幼儿园在带3、指导阅读;4、领幼儿外出活动启发联想;5、留前,预先考虑所要、下期待。

参观、活动的场所3、家园互动开展

内容是否与幼儿的虑所要参观、活动的场所的内容是否和幼儿园正在进行的主题内容相适应。空间的适应性是指要考虑所要参观、活动的场所的空间的大小,这上点是和内容的适应性相关的。第七章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

1、什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是指“整个社会用于教育领域中培养不同熟练程度后备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人力和物力的总和”

2、什么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是指幼儿所在地区或邻近地敬,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它包括哪些方面:

1、人力资源;

2、物力资源;

3、自然资源;

4、组织资源。

3、怎样选择与组织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

一、能达到科学教育目标;

二、能体现自然科学特点;

三、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

四、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五、适合幼儿园本身的设备条件。

4、怎样理管幼儿园园地:

1、种植园地,种植地应根据季节、幼儿观察的需要等条件的变化而变换。;

2、饲养角,饲养角最重要的还是饲养的动物,在饲养动物时,应考虑到各年龄幼儿的特点,还可以结合课程、主题的需要,尽量选择一些活泼可爱、管理方便、幼儿能亲自

5、如何创设自然角:可以根据各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自然角的管理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应按幼儿的认识水平,采用合适的内容、材料。自然角中物品的安放应整洁、美观、安全。自然角中所陈设的物品不应仅是一种摆设,而应让幼儿通过对这些物品的感知去认识事物。根据科学教育的计划、季节变换内容。可安排幼儿把自然角中的动植物带回家去照料。让幼儿参与自然的管理,设立兴趣小组、值日生制度。

6、什么是科学发现室:科学发现室是指在幼儿园建立的,专供幼儿进行选择科学活动的场所,它往往是一间专用的活动室。科学发现室(科学桌)应怎样进行管理:

(一)科学发现室的建立;

(二)科学发现室的内容安排,应尽可能归类,而不是任意乱放,有秩序地放置材料以显示出材料的结构特点。要按预定计划、儿童需要、主题变换,或者生活中的特殊事件更换内容。科学发现室所用的材料应经常清洗、修复。

7、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选择与创设的要求是什么:

一、能达到科学教育目标;

二、能体现自然科学特点;

三、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

四、保证学前儿童的安全与健康;

五、适合幼儿

本身的设备条件。第八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1、什么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一)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二)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三)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2、如何对学前儿童发展进行评价:

(一)幼儿科学知识、经验的评价,主要评价幼儿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是否获得了相应的科学经验,是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初级的科学概念。其一,是否具有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动物有关系的具体经验或初级的科学概念;其二,是否具有关于周围环境及相互关系的具体经验或初级的科学概念;其三,是否具有与幼儿自己生活有关的科技产品及其对人类有影响的具体知识;

(二)幼儿科学方法的评价(智力技能与方法),主要评价幼儿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智力技能与方法的发展水平;

(三)幼儿科学情感和态度的评价,主要评价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

趣,以及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3、什么是口试法:口试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什么是问题测试: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什么是情境问题测试:情境问题测试是指先由评价者设计一个需要思考的情境,然后要求幼儿根据他们已熟悉的科学经验、事实,或科学概念来解释这个情境中出现的新现象。

4、笔试法有哪几种具体类型:

(一)是非测试;

(二)选择测试;

(三)匹配测试;

5、什么是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是评价者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进行观察及评价的方式。什么是情境观察法:是事先创设一种情境,以此引发评价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从而来测试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什么是行为核对法: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地,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自然观察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间隔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工,便可随事件或行为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经济有效地利用时间和精力。自然观察由于是在幼儿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和评价,所以幼儿基本不受干

相邻权的有关理论 篇5

现在,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 尤其是资源和能源, 影响力大大增加, 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人们借助于经济增长获得了物质财富的暴增, 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资源的枯竭, 污染的加重, 都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进而加重社会矛盾。基于此,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尝试开展“绿色”商业, 这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放眼国际, 这也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 “绿色发展”成为新世纪商业发展的亮点。

二、我国绿色商业体制构建理论思考

具体到我国, 受到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机会主义等等的影响, “绿色商业”管理难言满意, 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操作性指导, 不管是理论方面的, 还是实际操作方面的。总体来看, 相关的管理者受到环境复杂性的影响, 加之其掌握的信息难以满足需求, 导致其相关决策和行为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 部分投机主义者总是蓄势待发, 一旦出现超高的回报给予, 道德规范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进而造成为了追逐利益而置环境于不顾, 带来环境的危害。也就是说, 如果“绿色商业管理”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 而投机主义者的行为却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的时候, 决策者可能会做出更有益于自己的决策, 从而导致“绿色商业”被抛弃。由此可见, 在具体的环境中, 如果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并且非常多, 往往会受到机会主义亲自巨大利益的影响, 进而导致人们做出不利于“绿色商业”的决策, 从而给“绿色商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综合这些具体情况, 我们在推动我国“绿色商业”相关体制和制度完善的道路上, 应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具体如下: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前瞻性的发展战略, 既能够让当代人获得发展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在发展方面造成困扰和阻碍, 符合发展潮流。因此,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共识, 那就是在资源方面, 我们现在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一个底限和原则, 那就是要对后代人的环境和资源需求负责, 不对他们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要想达到这个目标, 就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环保工作, 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同理, 在商业管理活动中, 也适用这一原则, 毕竟商业管理活动也存在和资源的消耗, 也会或多或少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因此, 更好地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 找到商业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点, 从而推动商业活动发展, 也确保环境保护的成效, 实现双赢。企业要想做到这一点, 必须重视“绿色”理念, 确保其贯穿企业活动的始终, 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制定发展战略, 从而将企业发展置于环境保护大前提下, 只有这样, 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同时获得很好的环境效应。

(二) 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 其重点在于关注再生产过程, 对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探讨, 从而为生态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持。具体到商业, 其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其必定会对经济和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两大生态系统之间连接的纽带,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商业活动。现在, 我们传统的商业管理忽视了两大系统的平衡关系, 更多的是追求经济, 而忽视环境, 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综合来看, 这两者之间是一个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也是一个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相比于传统商业, “绿色商业”能够更好地平衡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 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更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绿色商业”关注生态学发展, 并以其为基础, 结合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仅为调整商业活动, 更好地平衡各个环节, 更有助于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商业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必须借助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并且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 进而激发出员工的工作效能, 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因此, 企业要想实行“绿色商业”, 仅仅在管理方面做出努力还是不够的, 更要营造一种“绿色”的环境系统, 这样才能够使得工作、生活, 以及思想和理念都符合“绿色商业”的发展要求, 所有企业都这么做的话, 整个商业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绿色”系统, 只有这样, “绿色商业”才更有发展的基础和前景。

(三) 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是基于生态经济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其作用是为了引发人们对我们现在的商业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的重视, 进而通过反思意识到错误行为的危害, 从而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修正错误行为, 确保生态平衡, 为人类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绿色商业”的理念其实是深受生态伦理学的影响的, 并且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论支持。通过引发企业的重视, 促使企业在决策和战略制定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环境问题, 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更多地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 进而通过更多的投入来发展绿色生产技术, 不断推动企业生产力的“绿色”化, 进而通过企业行为的全过程“绿色”化来践行“绿色商业”, 为环保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我国推进绿色商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具体到我国, 受到相关政策不完善的影响, 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比较科学的绿色商业管理体系, 因此, 单凭市场的作用是不行的, 必须在市场主导的前提下, 强化国家宏观调控, 借助国家的力量, 引导绿色商业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在这方面, 我国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不单单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甚至很多的企业根本连“绿色商业”的概念都搞不清楚, 根本不知道其本质和内涵, 那就更无从谈起以此为企业发展的指导和战略了。鉴于绿色商业管理的巨大作用, 尤其是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巨大的影响, 应该在国家引导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宣传, 引发更多企业的重视, 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整体发展框架, 推动“绿色商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 充分认识商品流通领域环保形势的严峻性, 确立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

现在,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了环保理念, 然而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环保理念却非常稀少, 因此, 通过具体的流通领域环保政策的制定, 不断推动商业环境政策体系的完善, 借助科学的管理, 使得政府的绿色商业管理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就显得尤为重要。流通领域中, 运输车辆占据重要位置, 因此, 在这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 对于车辆的排放量等等进行具体的规定, 更有助于环境保护。

(二) 增强商家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要是更好地推动绿色流通理念的发展, 开辟新的治污思路, 鉴于现在的企业还难以自觉形成和自发践行, 政府的引导和宣传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 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 就要首先对企业进行教育和引导, 不断强化企业重视“绿色企业”形象,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需要企业员工有足够的重视, 使员工重视“绿色员工”形象, 关注企业及其自身的商业行为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基于此, 企业管理人员在不断提升自身环保意识的同时, 一定要以身作则, 做好榜样, 进而通过教育, 不断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 使得“绿色理念”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这样可以深刻地影响到员工, 从而真正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三) 加快商业社会化建设, 建立整体绿色商业服务体系, 实施绿色商业管理措施

这其中, 包装方面可以更加环保, 使其更符合节约资源的要求, 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此外, 还可以在管理和流通方面强化“绿色”理念, 重视废弃物的处理。

摘要:资源能源、生态坏境已经是当今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在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背景下尤为明显。绿色商业发展模式的核心通过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回报, 我国在改革进程中正在大力推举这个模式的实行。本文就我国绿色商业体制构建的理论进行了思考, 并对我国绿色商业模式的试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商业,体制实行,理论思考

参考文献

[1]新凯广场:体验式绿色商业新模式——探索商业景观升级之路[J].房地产导刊, 2015, 06:74-77.

[2]高品, 霍凯.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商业包装中的运用[J].设计, 2014, 11:93-94.

[3]王军, 朱垒, 许冬晓.绿色商业制约因素的内部机理及发展对策探析[J].河南科学, 2013, 10:1774-1778.

相邻权的有关理论 篇6

关键词:退役军人,经济补偿,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制度自建军以来就有,但军人退役大都以岗位补偿为主、经济补偿为辅,而且退役军人经济补偿大都是具体的规定和办法,理论研究不够,对退役军人的经济补偿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退役军人经济补偿机制。在当前背景下,研究军人退役经济补偿的有关理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内涵和实质

1、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内涵

退役军人的经济补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在军人退役时,对其服役期间的贡献和因退役而导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活造成的影响在经济上给予补偿。经济补偿主要包括发给转业军人的安家补助、生活补助、自主择业补助、月退役金、差旅费;发给复员军人的基本复员费、生活补助、医药生活补助、回乡生产补助、差旅费;发给退休人员的退休生活费;发给退伍士兵的退伍补助费等等。另外还包括给予就业、培训、税收、贷款、医疗、住房、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

2、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实质

经济学上认为,补偿的直接经济解释是受损害者恢复到与其未受损害前本应享有的相同效用曲线或利润曲线。按照标准经济学的无差异概念:当受损害者对受到损害并得到损害补偿与未受损害但也得不到补偿不加区分时,补偿就是完全的。从这个解释出发,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颁发实行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安置”的实质就是“补偿”,补偿退役军人利用其军事人力资本为军队建设、国防事业做出的特殊牺牲和贡献以及因退役而造成的机会成本损失和未来收益损失等。只不过建国以来,受计划经济思潮和体制的影响,我国对退役军人的补偿方式一直是以“岗位补偿”为主。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的“岗位补偿”方式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计划安置难的矛盾迫切要求改革补偿方式,变以“岗位补偿”为主为以“经济补偿”为主。

因此,就其实质来看,退役军人的经济补偿是有中国特色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军事劳动力价格的转化形式,是军队干部工资的延伸和补充,是我国退役军人福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理论依据

1、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性质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补偿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法国《劳动法典》称为“辞退补偿金”,俄罗斯《劳动法典》则称为“解职金”。我国劳动法、1994 年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等规定了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该按照一定标准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金。

目前,国内外对退役军人经济补偿性质的看法,大致有三种主要的学说。

(1)劳动贡献补偿说

这种观点认为,经济补偿是对退役军人服役期间为军队建设、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积累给予的物质补偿,是对退役军人已作贡献的积累给予的物质补偿,是对退役军人(从事“国防安全”生产的军事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肯定,因此经济补偿的数额应当与其军事劳动期间的军龄、职级、获得奖励、服役地区与岗位的艰苦程度等挂钩。

(2)法定违约金说

有的学者将经济补偿定性为一种法定违约金,认为军人和国家之间“签订”的是一种军事劳动合同关系,国家对退役军人的经济补偿是国家为保障军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强行干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契约的结果。这种学说认为军人只要不是因过错或军人本身要求而退出现役,而是受军队编制体制限制等非军人本身原因才退出现役的,国家应给予经济补偿。

(3)社会保障说

一些学者则把社会保障的理论应用于退役军人,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对退役军人进行经济补偿的根本属性。这种学说认为,军人退出现役后,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或生活来源、医疗费用无着落的状态。基于宪法、劳动法对公民生存权保护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国家才出台给予劳动者一定经济补偿的政策法规,以保障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经济补偿的本质是军人退出现役以后、寻找新的工作之前的其基本生活开支的必要保障,或者继续治疗疾病有必要的费用。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同时都存在一些不足。劳动贡献补偿说把国家对退役军人的经济补偿与其服役期间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做出的贡献大小挂钩,有利于激励广大军队现役干部安心服役,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但这一理论忽略了经济补偿还包括补偿退役军人因职业转换风险带来的未来收益损失等。法定违约金说则混淆了违约金与经济补偿的概念。违约金是指劳资双方的任意一方因没有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而承担的经济责任,经济补偿却并非如此。军人的退出现役大都并非是国家或退役军人本人违反了“合同”,我国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兵役法》、《现役军官法》中均没有任何规定说明或承认军队干部服役所取劳动报酬是一种合同报酬,也没有说军人退出现役是“合同”到期了,更没有将军人的退出现役归因于国家(军队)没有忠实履行“合同”的结果。而社会保障说的内容相对狭窄了一些,忽视了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的特殊牺牲和奉献等因素,不利于激励广大军人到边远、艰苦地区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是缺乏公平与效率的。经济补偿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但并不等于其性质就是社会保障。可见,对退役军人经济补偿的性质很难归类,只有将其作为独立的新类型来看待才比较合理。

2、国家对退役军人进行经济补偿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国家对退役军人进行经济补偿是军队报酬制度和中国特色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之所以对退役军人进行经济补偿,是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的。

(1)军事人力资本的职业转换成本应予以补偿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一种资本存在形式,是指凝结和蕴藏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因素的总和,它是投资的产物。军事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在军事劳动领域的延伸和发展,可以把军事人力资本定义为军人入伍前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训练和保健等途径实施的人力投资而形成的体现于军人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体能存量的总和。它是一切军事活动的基础,其最终价值是生产国防安全。

作为人力资本的一个类型,军事人力资本自然就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共性,与此同时它也具有多方面的特殊性。由于军事职业与地方经济工作之间的差异,军人在从军期间掌握的技能很少能在地方工作中直接运用,因此必须放弃原来熟悉的工作和技术,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学习新知识并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职业转换成本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实际上就是由政府承担了他们职业转换的成本。如果政府不再提供就业岗位,这一成本就必须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给他们以经济上的补偿。

(2)军事人力资本投入成本的特殊性

约翰斯通最早在1984 年提出了“谁受益谁付款”的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理论,按照受益付费原则,国家应给予较高的经济补偿。与一般民用人力资本参与生产过程相比,军人生产出来的是公共产品———战斗力和国家安全,军事人力资本参与“国家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成本有其特殊性,包含着军事人力资本所有者更高的机会成本、生理成本、心理成本、流动成本和风险成本,为军队建设、国防事业做出了特殊牺牲和贡献。

(3)军事人力资本收益的特殊性

舒尔茨(Schultz)1960 年就认为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也能改善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1986 年和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迈尔(Romer)把技术进步内主化,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同时,还能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而递增的收益则能够保证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可以生产函数公式来表述:

式中,Yi为产出水平;Ki为生产某种产品的专业化知识;K为生产单位可使用的一般知识;Xi为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总和。

罗迈尔的收益递增模型指出,知识的再生产决定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原有的知识的积累,积累的知识越多,用于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率越高。

军事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一样,也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但其收益递增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军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即军人要一直在部队服役。一旦军人退出现役,军事人力资本的收益不一定递增。军事人力资本包括军民通用性人力资本和军事专用人力资本两类。

军民通用性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军人身上的既可用于军事,又可用于民用的人力资本,它既包括一般性人力资本,又包括军事专业性人力资本中的军民通用部分。比如,军事飞行员所掌握的飞行技术,既可军用,又可民用,是军民通用性人力资本。这类人力资本在军队和民用部门都能带来经济收益。

军事专用性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凝结在军人身上只能用于军事用途的专业性军事人力资本,比如军事指挥军官和军事专业技术军官身上所凝结的大部分专业性人力资本。这类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专用性,若脱离武器装备、军事活动或军事组织,就必然大幅贬值。若国家不给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和职务,军人退出现役后,其军事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军事专用人力资本的含量越高,退役的损失越大。这与一般民用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效用”的特点是不同的。军人退役后的利益回报一般不会超过一直工作在民用部门的人的收益。特别是在通过市场竞争就业的方式下,许多退役军人在地方经济建设中难以发挥其原有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因而必须在军队报酬制度中得到国家相应的补偿。

参考文献

相邻权的有关理论 篇7

1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并针对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具体情况, 制定本课程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企业网络安全的基础防护;使用防火墙进行企业网络高级防护;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企业网络高级防护的能力。该课程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 将内容分成七个方面:

第一部分,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架构, 企业网络的三层防护模型, 常见的攻击方法等。

第二部分, 网络安全基础防护。主要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安全管理方法, 掌握WINDOWS系统的安全设置, LINUX系统的安全设置, WINDOWS下实现Web服务于数据库安全的基本方法等。

第三部分, 防火墙介绍及安装ISA Server。主要包括3种防火墙的基本工作原理, 防火墙体系结构, ISA Server主要功能, ISA Server在域环境下的安装方法等。

第四部分, 确保Internet连接的安全性。主要内容有ISA Server策略元素, ISA Server访问策略的设置等。

第五部分, ISA Server缓存和服务器发布。ISA Server是如何加快的Internet访问, ISA Server缓存的管理与设置, Web、Mail、Ftp服务器的发布方法等。

第六部分, ISA Server系统维护。该部分主要有ISA Server系统备份和恢复办法, 仪表盘的组成及作用, ISA Server日志管理, ISA Server报告的创建和察看, ISA Server的警报配置等。

第七部分, IDS基本原理, IDS, 网络IDS的功能和作用, 利用Sort在企业网中部署入侵检测系统等。

根据学生应用能力目标的需要将课程内容分成以下:网络安全的基础防护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使用防火墙进行企业网络高级防护 (第三部分-第六部分)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企业网络高级防护 (第七部分) 。

2 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为实现上述的学生应用能力目标, 在网络安全的基础防护环节中, 通过对经典企业网络结构的分析, 从三个层面上了解企业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这三个层面又形成了三个安全边界, 针对这三个层次, 提出了一个安全解决方案, 将从整个上来看一下该方案所能起到的安全防护作用, 并进一步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安全管理。掌握Windows和Linux系统的安全设置, 掌握应用系统Web服务和数据库服务的常用安全措施;在使用防火墙进行企业网络高级防护环节中, 重点讲解如何利用防火墙来隔离企业外网和内网, 有效保护内部网络的服务器和用户。实现防火墙的安装、配置和管理。通过防火墙安全策略的设置提供对内网的安全保障。为了既保证内网中各种服务器自身的安全, 又保证其能对外提供正常服务, 本环节实现这些服务器的发布;在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实现企业网络高级防护环节中, 为了让学生知道入侵检测承担防火墙不能承担的作用, 将能够在已经部署防火墙的企业环境中, 利用snort系统检测防火墙不能防范的攻击、同时做出合理的处理决策。

3 教学过程的设计

以“确保Internet连接的安全性”中的防火墙基本概念为例, 第一步, 回顾上一部分的内容,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对三种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以及ISA Server组件的作用, 这部分的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第二步, 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 掌握ISA Server策略元素, 理解ISA Server访问策略的作用, 掌握ISA Server访问策略的设置方法, 这部分时间在5分钟左右。第三步, 讲清楚本章结构, 让学生明确本部分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在讲述过程中的阶段总结与本章结构的划分是一致的, 这部分时间在2分钟左右。第四步, 讲解网络结构的内容, 由于上一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知道了防火墙最简单的体系结构是双宿主机。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ISA提供最常见的网络结构, 理解了这些最常见的网络结构, 对于我们后面学习策略设置非常有帮助, 这部分时间在10分钟左右。第五步, 讲解网络模板的内容, ISA Server在防火墙配置和提供到Internet的安全访问上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里介绍最常用的边缘防火墙模板。举例:宽带拨号, 把ISA Server作为网关, 讲解模板, 在正确的配置网络接口后, 就可以使用这个模板, 这部分时间在5分钟左右。第六步, 讲解策略元素的内容, 说明策略元素的定义, 以及各种与规则的关系。各种元素的访问规则等, 这部分时间在20分钟左右。第七步, 布置实验, 先讲解完成实验的基本条件和完成标准, 然后, 教师给出操作步骤, 最后给出思考问题。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操作后, 独立完成实验, 这部分时间在35分钟左右。第九步, 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练习, 这部分时间在10分钟左右。

4 结语

由于网络安全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课程, 教学内容会随着知识的更新而出现新应用问题, 如何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安全理论, 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是我们后续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

摘要:本文是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结合本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 对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组织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课后实验, 拓展学习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 并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针对一堂课, 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关键词:网络安全,教学设计,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于学斗.以CDIO为指导进行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改革[J].计算机时代, 2010 (5) :60-62.

相邻权的有关理论 篇8

理论误区:环节与流通效率

人们普遍认为, 流通环节多, 则必然导致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提高, 进而造成商品零售价格的提升;因此只要减少流通环节, 就能降低流通成本, 从而使商品价格回归正常水平。认为“农超对接”模式可以解决当前问题的观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姑且不论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农产品流通实际, 仅从理论分析的角度, 这种对流通环节的看法也是似是而非的。

流通环节与流通效率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条件下, 流通环节少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但某些情况下, 与常识恰恰相反, 流通成本的降低和流通效率的提高是通过流通环节的增加而非减少来实现的。假设市场上有4个生产商, 10个零售商, 在没有批发环节的情况下, 双方直接交易, 交易次数为40次;若此时市场存在一个批发商, 则总交易次数为14次。在环节增加的情况下, 交易次数非但没有增加, 反而大幅减少, 流通成本孰高孰低, 一目了然。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 是因为流通环节的多少是以能否解决商品集散矛盾为依据的。对于那些需求面广, 流通量大, 需以不同程度的集散为条件方能顺利进入消费领域的商品来说, 环节过少就难以完成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事实上,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 市场范围的扩大, 地方性产品日益卷入全国商品流通, 流通环节的增加几乎是必然的。同时, 环节的多少, 还取决于批量交易规模。如果生产、消费都处于较为集中的状况, 批量交易规模大, 则尽管流通半径大, 但环节不会增加;若生产、消费都处于分散状况, 批量交易规模很小, 则即使地产地销, 环节也不会减少。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恰恰是生产和消费高度分散, 而市场范围广大, 因此, 寄希望通过流通环节的减少来降低流通成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若人为地减少环节, 则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实践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农超对接”模式试点以来,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其发展未能达到预期, 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短期之内恐难解决, 从而使“农超对接”模式的推广面临巨大挑战。

1. 生产规模狭小, 难以形成批量化采购

要进入超市的农户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比如蔬菜、水果基地总面积在100亩以上, 其中最小连片面积应在200亩以上;猪养殖场年出栏1万头以上;牛养殖场年出栏5000头以上, 农场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检验公司检查, 才能成为合作农场等。而且超市在与农户产品对接中, 不仅有量的标准, 还有质的要求。比如在购进的蔬菜中, 不允许添加或超量使用某些农药, 保证进超市的产品属于绿色食品等。而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普遍狭小, 即使是农村合作社规模也十分有限, 且基本都是传统小农生产方式, 产量少, 档次低, 很难与超市的批量化采购形成对接。

2. 生产品种单一, 制约多样化采购

消费的特点是多样化, 而生产则相反, 呈现单一化的特征, 这个矛盾在农超对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满足消费需求的角度, 超市采购往往具有类多量少的特点, 即品种繁多, 而每类单品数量则相对较少。如大型超市农产品采购的品种少则四十余种, 多则上百种。而我国农产品生产则相对品种单一, 每个农户只生产一种或至多几种农产品, 无法满足超市多样化采购的要求。

3.生产标准化程度低, 无法达到超市要求

采购标准化是由超市连锁经营的特点所决定的, 同时这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而我国农产品生产由于规模狭小, 技术水平不高, 市场化程度偏低等问题, 很难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这就使超市采购的品种、数量都受到极大限制, 无法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实际原因的误判

“农超对接”模式之所以引起各方普遍关注, 是因为人们相信通过这种模式可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 并进而有效降低流通成本, 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但通过仔细分析, 人们就会发现, 这几年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因素确实不少, 但与流通环节基本无关。

1.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农产品生产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形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的分散的农业生产格局, 这种生产方式直至今天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但毋庸讳言, 这种本质上属于小农的生产方式强化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民一家一户地参与市场流通, 一方面增加了流通和交易成本, 造成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 由于组织规模狭小, 单个农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搜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差, 增强了自身生产、交易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同时, 分散的农户作为交易一方, 其讨价还价的能力弱, 无力保护自身利益。现实中有关“农超对接”模式中的制约因素, 可以说都与小农经济相关。这种经济模式的大量存在, 意味着“农超对接”模式既缺乏生存的土壤, 又没有发展的空间, 不大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交易效率低下的批发环节

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 因此, 批发环节在农产品流通系统中就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 承担批发职能的载体主要是各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截至2010年3月, 我国批发市场已达4500多家, 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 其中城市蔬菜的交易量更高达90%。

但另一方面, 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比如定位错误造成批发交易成本提升。与国际上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作为公益事业对待的惯例相反, 我国大部分的批发市场采取了企业经营的模式。这种情况下, 有关经营者必然会将批发市场作为营利的工具, 因此各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层出不穷, 极大的提升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 导致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价格暴涨, 农民和消费者都深受其害。

其次就是缺乏规划, 布局散乱。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宏观管理上, 由于对市场经济调控功能的认识不足, 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规划, 导致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盲目兴建, 重复建设严重, 布局极不合理, 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最后, 市场交易主体组织化程度不足。目前,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绝大部分入场商户是个体商贩, 组织化程度低。这些市场交易主体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过度竞争现象十分严重, 导致农产品批发市场始终摆脱不了低水平、低档次的经营现状。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交易效率, 是农产品价格发生不正常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投机资本的涌入

前文所分析的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都是长期客观存在, 但以往农产品价格却并未出现暴涨暴跌的波动态势。尤其是价格的暴跌, 用“环节论”很难解释。因此, 不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即投机资本大量涌入, 人为炒作, 也是这次蔬菜价格波动的重要诱因。

所谓投机资本, 也即游资, 是指专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金融市场与实体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本。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及倾向性明显的特征。由于政府对经济领域, 尤其是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使得一些私人资本不可避免地从实体经济领域退出, 转而成为游资, 寻找新的获利场所, 而农产品确实是一个适合投机资本炒作的领域。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需求刚性, 价格弹性较小。另外, 我国很多农产品的生产地域性极强, 即某一产地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 (如大蒜主要集中在山东) , 而这些产地同时也是批发交易集中的地方, 容易被投机资本联手炒作, 资金雄厚的投机资本完全有可能控制部分货源和供货信息, 进而抬高农产品价格。

有关房地产资本化率的理论探讨 篇9

一、概念研究的混淆

纵观现有的关于收益还原法及其要素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运用收益还原法进行房地产评估,就是将购买收益性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其投资额就是待估房地产的市场价值,而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净收益,也就是资金的回收额要超过投资额,希望投资能有一个理想的收益率。其应用的原理公式如下:

式中:V——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收益价格;n——房地产的收益期限,是自估价试点起至未来可以获得收益的时间,通常为收益年限;

A1,A2,……,An——分别为房地产相对于估价时点而言的未来第1期,第2期,……,第n期末的净收益;

Y1,Y2,……,Yn——分别为房地产相对于估价时点而言的未来第1期,第2期,……,第n期的资本化率。

在西方房地产估价和投资金融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Capitalization rate,有关的房地产辞典将其解释为资本化率,因此本文用资本化率来代表应用收益还原法时用到的Y。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在对上述Y进行相关研究时,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叫法。主要有报酬率、直接资本化率、折现率、还原利率、资本化率、贴现率、收益率等。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消除概念上的混乱给准确理解收益还原法评估原理带来的障碍,有利于深刻理解各种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便于根据评估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柴强认为根据将未来预期收益转换为价值的方式不同,即资本化的方式不同,收益还原法分为直接资本化法和报酬资本化法,从而将Y分为资本化率和报酬率进行分别研究。此处的报酬资本化法也称为现金流量折现法,报酬率相当于折现率。资本化率和报酬率都是将房地产的未来预期收益转换成价值的比率,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资本化率是在直接资本化法中采用的,是一步就将房地产的未来预期收益转换为价值的比率;报酬率是在报酬资本化法中采用的,是通过折现的方式将房地产的未来预期收益转换为价值的比率。资本化率是房地产的某种年收益与其价格的比率(通常用未来第一年的净收益除以价格来计算),仅仅表示从收益到价值的比率,并不明确表示获利能力;报酬率则是用来除一连串的未来各期净收益,以求得未来各期净收益现值的比率。报酬率与净收益本身的变化,与获得净收益期限的长短等无直接关系;而资本化率与净收益本身的变化,与获得净收益期限的长短等有直接关系。

崔裴、关涛认为资本化率是用来将房地产的净收益资本化的一种比率。在收益资本化时,需要用到的资本化率主要有两大类即收益率和产出率。具体分类见表1。

周寅康认为房地产资本化率是获取估价对象所产生的纯收益具有相同风险的资本投资收益率。从估价实务上来说,资本化率不同于利率,但与利率有关。利率是投入资本的回报率,这一术语是报酬率以及贴现率的同义词。它不包括投资资本的回收,这一比率可以是年利率、月利率或季利率。资本化率仅表示某地区某类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相对变动。利率代表了全部行业及全社会的一种回报率,相对稳定。

王景升、王来福认为收益还原法中最为常用的两种应用方法是直接资本化法和收益折现法,因此他们将Y分为直接资本化率和折现率来进行研究。实际上他们的观点和柴强的观点一致,此处直接资本化率就相当于上文柴强提到的资本化率,折现率就是报酬率。他们认为折现率与直接资本化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数量关系取决于同一资产收益在未来短期和长期(或永续)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一般情况下长期的资产收益风险高于短期。直接资本化率和折现率在特定情况下还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当收益永远不变时,直接资本化率等于折现率,当收益以某一比率增长时,直接资本化率等于折现率与增长率之间的差值。对应不同的收益情况,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也是不同的,且当收入随时间变化时,直接资本化率并等同于折现率。现有的研究当中,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是折现率的另一种称谓,当然此处的资本化率有别于前面所提到的直接资本化率。也有资料将折现率叫做贴现率,一般来说贴现率主要用于票据贴现领域,在房地产领域有更适合它的称呼,可以不必将这个称呼借鉴过来,这样也有利于资本化率研究的系统性。

综上所述,资本化率即折现率,是与利率、内部收益率同类性质的比率。它实质上是一种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又被称为还原利率、贴现率等。收益率是资本化率的一个分类。由此可以看出,资本化率是收益还原法中Y最通用的一个概念,它的概念内涵涵盖了相关类似的概念。至于出现如此多的相关概念,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程有关,国内的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比较晚,收益性物业的大量出现也不过是近20年的事情,理论界对房地产资本化率的研究也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滞后。由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完善,关于房地产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或其他经济领域的相关原理,因此出现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叫法。这种情况对于单个研究来说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它不利于对资本化率的整体性或系统性研究,比如后继学者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就会出现文献收集上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如此多的概念进行整理,统一内涵相同的概念,比如取缔还原利率、贴现率、折现率等叫法,保留资本化率的说法;建立完整的资本化率概念体系,在不同应用情况下细分资本化率,比如将资本化率细分为直接资本化率、综合资本化率、复合资本化率等。

二、房地产资本化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存在的不足

柴强认为资本化率=无风险报酬率+投资风险补偿+管理负担补偿+缺乏流动性补偿-投资带来的优惠。这个公式从理论上来说是相对较完善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存在有些变量难以具体量化的问题。其他对资本化率直接量化的方法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补偿法)实质上跟柴强提到的累加法是相似的,区别在于它对风险补偿率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求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资本化率的求取公式为:

式中:Rj为j项房地产的收益还原率;

Rf为无风险利润率;

Rm为一个地区内房地产的平均利润率,即一般市场风险下的房地产投资收益率;

βj是衡量一种房地产投资的期望收益率对一个地区内房地产的平均市场收益率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标准,它反映出系统性风险的程度;

Xj为j项(类)房地产实际收益率在一年中的变化幅度%;

Xm为房地产平均收益率在一年中的变化幅度%。

我国目前房地产信息业还不是很发达,使得各种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想精确确定某年的市场平均投资收益率有一定的困难。同时βj值是根据某类房地产和市场过去的收益计算的,因此以过去的βj来对未来的风险作预测,也未必可靠。

综上所述,在国内房地产评估行业中,基本上没有使用相对完善的定量分析工具和比较全面的房地产市场资料对房地产资本化率进行定量分析。资本化率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可直接量化因素和不可直接量化因素(属性因素),不可直接量化因素例如房屋的类别、建筑地段、建筑时间以及租约性质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本化率,社会、行政、经济等因素也影响资本化率的确定,在确定资本化率时应该综合考虑,考虑到其数据的可得性,现有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其对于资本化率取值的影响。

本文认为可以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计量经济模型引入虚拟变量来表达属性因素对于模型结果的影响。根据属性类型,构造只取“0”或“1”的人工变量,称为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通常记为D。例如:

含有虚拟变量的模型称为虚拟变量模型。虚拟变量在模型中可以作解释变量,也可以作被解释变量。一般是作解释变量。虚拟变量的引入有两种基本方式:加法方式和乘法方式。

本文作如下假设:

第一,以加法方式引入变量后的情况如图1所示。增加的一个截距b2可认为是虚拟变量带来的影响。假设虚拟变量模型为公式(4):

受属性因素影响情况:

不受属性因素影响情况:

Y=b0+b1*X+u公式(6)

第二,以乘法方式引入变量后的情况如图2所示。斜率发生了变化,可认为是虚拟变量带来的影响。假设虚拟变量模型为公式(7):

Y=b0+b1*X+b11*D*X+u公式(7)

受属性因素影响情况:

Y=b0+(b1+b11)*X+u公式(8)

不受属性因素影响情况:

Y=b0+b1*X+u公式(9)

第三,以加法乘法并用方式引入虚拟变量的情况如图3所示。截距和斜率均发生变化,可认为是虚拟变量带来的影响。

假设虚拟变量模型为公式(10):

Y=b0+b01*D+b1*X+b11*D*X公式(11)

受属性因素影响情况:

不受属性因素影响情况: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改良现有的方法和引进新理论新方法来提高资本化率的测算精度,忽略了从根本上对资本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这也是导致在建立模型即确定资本化率时出现误差的一个原因。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现象,要求算出资本化率的精确值,必须要系统性的掌握资本化率的影响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专业机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各类房地产投资者(如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和相关专业机构(如房地产咨询机构、金融咨询机构)对各类房地产投资完全资本化率和贴现率的预期,定期发布各类收益性房地产的完全资本化率和贴现率参考数据。房地产估价人员可查阅这类报告来帮助确定对象房地产的资本化率。本文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符合国情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资本化率影响因素体系,随后在相关领域收集相关的资料定期公布。

目前对于资本化率影响因素体系的研究还很不完善。总体来说,资本化率是使用年限、使用用途、租约关系、宏观经济周期等影响因素的函数,其本身是动态变化的。赵燕军在他的文章中比较详细的提到了在同一区域内影响相同用途的房地产资本化率的主要因素有:房地产的微观区位(包括地质条件、小区的环境质量、区域政策前景、居住群体等)、房地产的权利状况(是否设有抵押权,是否有租赁和使用权状况等)、房地产的规划限制、房地产的类型(房地产的档次、成新度、工业用途房地产是否是标准厂房等)、房地产的剩余使用年限等。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资本化率的影响因素是多且杂的,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在具体研究时需要分层次对其研究说明,本文认为资本化率影响因素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有待学者专家深入研究的方向。

三、现实估价实务采用的资本化率值偏低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估价师发现,资本化率的取值必须足够小,估价结果才能符合市场价格水平。在进行讨论之前,先来看一组有关厦门市房地产评估实务中采用的资本化率数据:2005年为4.00%~5.00%;2006年为3.20%~5.00%;2007年为3.20%~4.80%;2008年为3.90%~4.80%。本文查阅了中国农业银行国债利率表得出2005年~2008年的5年期国债利率均值分别为3.73%、3.62%、4.81%、6.27%。2008年杨国诚等人认为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角度看,10年期的国债利率约为4.44%,股票市场年收益率可达30%~50%,理财基金年收益为10%~40%,而房地产的投资报酬率至少在10%~20%。由前文已知,将房地产当作一种投资,其资本化率应该等同于具有同等风险的投资的收益率。因为房地产的投资风险高于国债,因此,即便是低风险的工业用房,其资本化率也应高于国债的年利率。因此,对比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资本化率的数值确实存在偏低的情况。从现状市场情况看,为什么这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这么火热,房价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投资投机性需求,大量的资本流动到房地产市场说明了房地产市场的收益较其他投资丰厚,因此现有的估价实务采用的资本化率显然是偏低的。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近年房租增长的幅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应用收益还原法求取评估价格时,纯收益主要取决于租金的大小,因此估价师为了得到一个与市场价格相当的评估价格就只能降低资本化率的取值。这一现象说明了目前房地产的收益明显的低于它的价格,房价偏高。这一现象也导致了许多学者质疑应用收益还原法求取评估价格的适用性。从理论上来说收益还原法是可行完善的,但是实际应用时确实存在问题,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体现的不仅仅是实体经济的一面,作为虚拟经济的一面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现有的研究都只是将房地产当作实体经济来研究,往往都忽略了它的虚拟经济的性质。从传统的观念上来看,房价和房租的变动应该是一致的,这种两者变动出现相分离的趋势,正是房地产虚拟资产的性质的体现。

四、结论

资本化率存在许多相似的概念名称,需要区分识别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统一内涵相同的概念,本文认为需要建立一套属于评估业务专用的概念体系,这样有利于完善资本化率的理论体系。

目前国内对于资本化率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认为需要对资本化率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能精确反映现实状况的模型,将属性因素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引入模型。

现实估价实务中资本化率取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因在于收益还原法在应用时存在理论和现实的矛盾。本文认为在进行房地产相关的研究时要将房地产虚拟资产的性质考虑进来。

摘要:收益还原法是对收益性物业进行估价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应用收益还原法进行房地产估价时,资本化率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资本化率是估价师及学者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比较晚,因此,目前国内对于资本化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通过对现状研究的梳理,指出目前研究存在不足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资本化率,概念,影响因素,收益还原法

参考文献

[1].柴强.房地产估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

[2].崔裴关涛.房地产价格评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3].周寅康.房地产估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4].王景升王来福.房地产评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4

[5].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编.估价专业的地方化与全球化——国际估价论坛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杜葵高平.风险补偿法确定房地产还原利率的定量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3.4

上一篇:传播视角下音乐教学下一篇:静脉麻醉复合骶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