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媒体:广电记者

2024-05-28

县级媒体:广电记者(精选四篇)

县级媒体:广电记者 篇1

一、练好内功, 做复合型记者

记者行业对知识水平和政策法规的把握要求较高, 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性, 取得记者从业资格证对于做好记者工作而言只是一个开始, 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积极主动深入群众的工作生活中, 与群众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与当地群众融为一体。否则一个门外汉永远不可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群众也不可能与记者交心, 也就不可能做好新闻工作。如果一个记者的报道知识导向错误, 再好的内容也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记者。尤其对于县级广电记者来说, 记者采编专业化程度不高, 往往一个人既要负担社会新闻, 也要负责民生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等多方面的内容, 必须是一个多面手, 这就要求基层广电记者要全方面地学习, 把基层人民群众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出高水平的基层新闻报道。一个职业化的新闻记者要把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严肃认真地考虑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

二、基层新闻工作既要高屋建瓴, 又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我国新闻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基层广电记者才能把握好基层新闻报道工作的纲领, 才能不走弯路。新闻工作对于人民群众认识我们的党、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旦放任自由就可能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消极作用。历史经验表明, 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 就很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同时, 基层新闻事业来源于基层, 又必须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现实生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如果新闻工作脱离真实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也会对我们的政府失去信任感, 甚至于影响国家的人民民主专政。因此县级广电记者既要领会党的各项政策, 一切以党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核心, 同时必须贴近人民群众, 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 这样才能在政治上做好一个县级广电记者。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能, 用于批评和揭露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消极腐败现象和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风气, 弘扬社会正气, 捍卫社会公正,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县级广电记者要立足基层、服务基层

广播电视工作既要考虑到其工作内容的普遍性, 又要考虑其特殊性。基层记者更要注重新闻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一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另一方面, 县级广播电视记者立足于县级基层, 主要是为了反映基层群众的生活内容, 服务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 最终能够丰富群众的基层生活的同时, 又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一些实用的、服务于社会生产的内容, 这是县级广电记者应当注意的。基层广电记者的工作一定要深入到基层最普通的群体当中, 站在他们角度思考问题, 反映问题, 注意和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 抓住事情的本质, 一针见血地反应新闻事实。下基层采访不仅要反映基层, 更需要服务基层。基层记者的工作内容要注重服务性, 围绕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好新闻报道和节目。如开办生产致富类的节目, 教授给群众一些实用技能, 进而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帮助群众生产致富。县级广电记者要坚持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立足事实, 忠于事实, 做好服务基层的新闻工作。

四、县级广电记者要在本地区形成可信的品牌, 赢得民心

以往的新闻报道中, 县级以下的新闻虽然数量多, 但却很少能够真正地在新闻报道中反映, 这说明在以往的新闻概念中过于偏重于城区内的新闻报道, 而对基层群众缺乏真正的关注。县级广电记者是报道基层实际的主力军, 县级广电记者必须深入群众, 倾听群众内心倾诉, 把他们的心声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新闻报道的传播, 一方面能够把基层群众凝聚在党的事业周围, 鼓励群众主动的通过新闻报道反映问题, 使县级广电工作在基层群众中赢得民心。另一方面, 也要通过县级广电记者的努力, 使得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够在舆论的监督下得到良好的解决。这样才能使得县级广电记者的工作能够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支持, 才能为我国的新闻事业更好地服务。

摘要: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新闻工作要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 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 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在新形势下, 县级广电记者作为与一线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群体, 在发挥记者本色的同时更要扮演知情达意的角色, 做人民群众心声的传声筒, 做政府体察民情的放大镜。作为一个县级广电记者,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如何下基层, 如何做群众可亲可信可敬的记者。

关键词:县级媒体:广电记者,下基层

参考文献

[1]王培忠:《县级台试行频道制改革的思考》, 《视听纵横》2012年第1期。

县级媒体:广电记者 篇2

“并不是说发了一个iPhone4S你就是全媒体记者,我们要求记者从接触一个新闻事件时就开始考虑,给电视发是什么口吻,给网络发要把什么元素拎出来,怎样用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传播出去。”江苏网络电视台总监何可一向《综艺》表示,目前新闻联动平台每天至少有六七十条新闻上传,多的时候上百条,审核通过后会对二三十条进行推荐,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真正实现了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新旧媒体资源的全方位整合,以及资讯多渠道分层次发布、多手段互动、素材的全面打通。

“全媒体”记者队伍

搭建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需要组建一支具备突破传媒界限的思维与能力、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全媒體记者队伍。初期由传统广电记者完成本职工作兼顾网络发布,之后逐步过渡到网络与广播电视同步编发和网络等新媒体首发。

据了解,江苏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招聘启示一经发布后,即有四五百人报名,甚至连电视购物品牌好享购公司都有人报名。首批招募的120名全媒体记者遍布江苏总台新闻中心、江苏卫视、城市频道、综艺频道、体育频道、江苏交广网、江苏新闻广播、江苏网络电视台等多个业务版块,涵盖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手机等等各种媒体终端。在日常采访中,他们的足迹遍及新闻、民生、娱乐、消费、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些全媒体记者在奔赴新闻现场的同时,可以使用iPhone4S、3G连线等手段,借助中国电信天翼·3G提供的网络传输支持,随时随地将最新的消息、资讯用图文、视频、实时现场直播等手段上传发布到江苏广电总台全媒体平台上,供江苏总台包括《江苏新时空》《新闻眼》《零距离》《有一说一》、新闻937频率、江苏网络电视台等在内的各播出平台选用,并第一时间上传至江苏网络电视台“I拍拍新闻”专题页上。

每月每位记者向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发稿量规定:电视版块记者视频新闻5条(其中江苏网络电视台首页或者除本人所属部门外的其他广电平台、IPTV采用不少于2条,网络台其他页面采用不少于3条),图文新闻不少于10条(与视频新闻可选题重复)。广播板块记者要求被采用的新闻不少于15条,视频、图文、音频均可。全媒体记者每季度还要向全媒体平台提交一个原创的全媒体报道策划方案或建议。

提供给联动平台的内容可与本职采访选题相同,但不能简单重复,要形成不同发布渠道之间的差异。如遇独家策划、重大调查类报道或者网络点击转发数超过20万的情况,采用条数可酌情放宽。

何可一表示,目前为止,江苏最新发生的事情都能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台。第一阶段已经吸纳了很多各地的通讯员,接下来会动员江苏的各地市级台记者,并向全民辐射,把专业记者与拍客结合起来,打造全民记者队伍,向各个平台供稿。

“全媒体记者第一阶段以新闻采编为主,120名首批记者有50个左右来自新闻中心,以后新闻中心会要求记者只要外出采访都要变成全媒体记者,在路上看到新闻就拍,第一时间上传,不管在哪个平台播出。”江苏广电新闻中心新媒体新闻部副主任李轩说。

资源整合及机制保障

从去年下半年起,江苏广电总台就开始筹备搭建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包括客户端的开发,网站平台设计,平台管理员各种权限的设计,以及如何打通台内各部门资源等等,并将其作为江苏广电总台2012年的重点项目。

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的推出最初是希望传统媒体的采编力量支持新媒体,但运作一段时间后江苏广电总台发现,得益者不仅仅是新媒体,传统广电的节目内容也得到提升。

据介绍,全媒体记者、编辑们有一个专门的QQ群,拿到一个线索后,哪些用在广电的节目中,哪些在网络进行深入报道,大家会一起讨论,放大其新闻价值。

李轩表示,现在江苏台还没有一个全天候的新闻频道,很多记者白天拍的片子到晚上才能播出,有了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后,一些突发的或比较热点的事件可以先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或者是一小段视频,或者是一个新闻点,既抢了时效,也对晚上即将播出的节目做了一个预告,与传统电视节目形成互动。

何可一表示,“I拍拍新闻”客户端里有非常方便的拍摄流程,目前已经提交到安卓市场和App Store(App Store里叫“拍拍新闻”),一旦通过后将准备大量推广使用。

新型的传媒队伍形成后,将运用各种新型技术、手段采集传播新闻,还可以动员全民的力量“为我所用”,这是江苏广电总台对媒体之间联动共享、资源整合的一次尝试。

“网络台的内容原来很多都是电视播出后再放在网上,是滞后的,现在有了全媒体平台,很多消息都是第一手的,时效性比以前有很大进步,而且有些新闻适合在网络台首先发布,比如对一些热点事件的持续追踪,网友的点击率非常高。”李轩说。

为此,江苏广电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除了给全媒体记者配备手机,提供额外的稿费,还会与年底考核、评奖连在一起。“JSBC的各种评奖会设专门的奖项,十佳记者、十佳制片人可能会从中优先产生,各种培训也可能优先考虑全媒体记者。”何可一说。

县级广电媒体的融合与创新 篇3

在中央、省、市媒体影响力日渐增强、新兴媒体不断涌现的形势下, 融合成为提升县级广播电视竞争力、扩大新闻宣传影响力的有效举措, 而现行的县级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又使这一融合成为可能。但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特点、运行方式、受众群各不相同, 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如果出现偏差, 就可能带来新闻宣传内容、形式同质化倾向, 甚至出现重电视、轻广播等弊端。笔者现就县级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一状态下开展新闻宣传谈一点浅见。

一、有机融合, 创新县级媒体新闻宣传形态

县级广播电视作为基层的新闻媒体, 受经济实力、新闻资源等所限, 存在人才、设备短缺, 表现手法滞后等诸多不足, 有着不同于省市级媒体的运行模式。因此, 融合是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创新表现形态、实现共赢的理想选择。笔者通过互联网对长三角地区100多家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作了调查, 广播、电视 (有的包括报纸、网络) 大多融合在广播电视台一个屋檐下, 原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成为一个部门。

由于受众群体互不交叉, 即使在同一时段, 收听广播和看电视、读报纸的人往往是不同的。县级广播、电视等媒体融合后, 打破固有的边界, 相互渗透, 逐渐融合, 内容资源在各个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多次发布, 复合使用, 优势互补, 从而实现新闻信息内容的立体交叉覆盖, 进而提升新闻宣传的价值。

如东县广播电视台整合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资源, 新闻宣传做到线索共享、策划互动、采访同行、车辆并用。较过去的广播、电视单一媒体, 无论是内部运行还是外部形式, 都发生了变化。宣传形态由原来的单独运行, 转变为各类资源共享、信息多平台传播, 以有限的人员、能力、水平,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 创造出比原有单一媒体更强大的传播效果。

二、彰显个性, 让县级媒体融合更趋完美

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新闻宣传, 而不是简单的合二为一, 媒体集聚。每个媒体都是融合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运用其他媒体资源的同时, 依然保持其独有的传播形式, 这是各媒体有机融合的前提。只有尊重传播规律, 媒体的个性才能充分彰显, 反之, 则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彰显媒体个性, 需要解决新闻内容、形态的同质化倾向。媒体融合后, 选题策划、线索获取、采访编辑上, 都与单一媒体不同。少数记者图省事, 相互拿对方的文稿也不鲜见, 于是, 广播、电视、报纸新闻雷同现象频出。

彰显媒体个性, 需要克服重电视轻广播的倾向。有的广播、电视融合后, 主要采编力量到了电视, 广播人多转化为电视人。广播新闻翻版电视新闻, 其余转播上级台节目, 以维持本地电台的有声播出, 其后果是广播更加弱化。

如东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新闻宣传融合后, 新闻策划、媒体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得到加强, 但各媒体人员、设备、运行流程仍然相对独立,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传播内容同质化、重电视轻广播等问题, 各类媒体都得到同步发展。广播新闻宣传的提升带动了广告创收, 连续多年广告创收在南通六县 (市) 中名列前茅。

三、建立机制, 让媒体融合效果更佳

融合的目的是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但融合涉及到各媒体运作机制、报道思维习惯、信息资源共享、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转变, 配套机制必须有效落实。

一是策划机制。健全的策划机制能有效带动日常新闻宣传质量的提升。建立起包括台分管领导、总编室、媒体部门负责人、骨干记者在内的策划班子,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 及时策划制定相应的新闻宣传总体方案以及媒体实施方案。建立每月、每周策划例会制度, 根据事先掌握的线索, 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分析, 选出重点新闻报道课题进行策划。重大报道努力做到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资源, 这样既能抓住新闻宣传重点, 又能兼顾到媒体的运行特点, 使主题报道通过媒体融合形成合力, 成倍放大宣传效应。

二是联动机制。包括采编队伍、采访安排、重要宣传、社会活动的联动。在媒体联动上, 总编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一项重要职责是负责日常会议、活动的安排, 以及协调各媒体新闻宣传。在采编队伍的联动上, 要将有限的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优化组合, 联合使用。当然, 这也要求记者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 能适应不同媒体的需要。今年初, 如东广播电视台从广播、电视、报纸抽调了三位记者, 组成跨媒体的时政报道组, 一些常规性的会议、活动, 一个记者采访, 同时向三家媒体发稿发片。此举有效地解决了记者主要围绕会议、活动转, 自主采访人力不足的矛盾, 让更多的记者有精力采访重点报道。我们还尝试了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宣传内容的联动, 相互之间预告节目, 受众在接受一个媒体信息的同时, 快速了解其他媒体的相关内容, 创造出单一媒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浅谈县级广电媒体生存困境和出路 篇4

由于电视技术的普及, 电子产品技术更新和价格大幅下降, 县级广播电视台走过了一段快速发展的历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 电脑、手机已成为人们的必备工具, 从网站、手机传播获取信息, 已成为常态,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生存困境凸显。

一、收视率大幅下降

据北京电视台的调查, 2008年收视率为85%, 而2012年收视率仅为65%, 且观众多为45岁以上的人群。电视观众不仅大量流失, 而且呈现出老龄化趋势。

二、广告份额大幅下降

2013年7月4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广电数字蓝皮书) 显示, 2012年网络视频市场广告收入规模预计达到67.2亿元, 比2008年的5.7亿元增长1078.95%;2012年电视广告收入1046.29亿元, 比2008年的609.16亿元增长了71.76%, 同期网络视频广告收入的增速远超过电视广告收入。这一数据主要显示的是中省电视台广告业绩, 而对于市县两级电视台来说, 由于国家明令规范和停播药品广告, 近两年, 广告业绩均呈大幅下降态势, 降幅达30%—50%。对于一些靠广告收入供养人员的市县电视台来说已面临生存挑战。

据统计, 截止2012年底, 我国已有5.91亿网民, 4.2亿智能手机用户, 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已是信息生产和发布的主要趋势。在信息时代, 县级广播电视台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升级是突破生存困境, 赢取未来的大趋势。路径如下:

三、拥抱新媒体, 加速台网融合, 向全媒体发展

办好电视台网站, 还可以将自办节目通过政府信息网和地方贴吧发布。推进媒介融合, 实现多平台传播, 满足人们对文字、图像、视频等各类信息的综合需求。同时, 要及时跟踪微博微信等新型信息传播交流渠道的发展趋势, 利用这些新的技术, 尝试连线报道和“现场直播”, 以弥补传统采编播模式流程复杂、节奏缓慢、时效性差的问题。

四、坚持内容为王,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话题转瞬即逝的时代, 有固定节目播出时间, 且以录播为主要形式的县级广电媒体如果与新媒体抢时效、拼突发, 无异于拿胳膊扛大腿。我们要向报纸学习, 在挖掘新闻“新闻背景”, 深入开展“新闻调查”和“新闻分析”上狠下工夫, 才会真正树立权威形象, 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地位。因为在这样一个获取新闻趋于免费的时代, 客观呈现并解释新闻的来龙去脉会越来越昂贵。“内容为王”永远是传统主流媒体的金字招牌。

五、向中省电视媒体学习, 多开设对象性专栏节目, 实现分众化传播

2013年7月4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 (广电数字蓝皮书) 指出, 当前中国广播影视内容产品的供求呈现双高的特点:内容产品的产量高, 受众对内容产品的需求高。然而, 观众收视的随意性在增强, 抽样调查显示有七成观众收视导向不明确。这从侧面印证了庞大的供给和需求背后, 隐藏着严峻的结构性过剩问题, 广电内容产品的供求匹配度较低, 供给和需求无法对接, 由此引发资源错位与浪费。报告对广播电视产品产量高与需求高这一尖锐矛盾的剖析入木三分, 这种矛盾在县级电视台更为尖锐, 节目对象性不强, 就是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生产与需求相脱节, 收视率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向中省媒体学习, 多开设满足不同收视群体的专栏节目, 实现分众传播,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收视率。

六、走情感路, 打特色牌

“离你最近, 与你最亲———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请看《南郑新闻》”, 这是南郑电视台新闻节目开栏语。类似这样的开栏语全国各地的县级电视台都在使用。在与中省市媒体的竞争中, 走情感路是县级电视台的制胜法宝。县级电视台装备差, 视野较狭窄, 但县域内如若发生突发事件, 县级电视台的记者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地熟人亲情感深, 带着深厚情感采写的新闻, 最“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也最感人。今年, 在“走转改”活动中, 我们南郑电视台在《南郑新闻》节目中开办了《美丽南郑———我身边的凡人故事》专栏节目, 记者蹲点采访身边的“小人物”, 热情讴歌推动南郑发展的实干家们的丰功伟绩, 弘扬普通百姓在平凡生活中生存的正气。实践证明, 挖掘小人物, 树立典型, 是形成特色的重要途径。“小人物”并不“小”, 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让我们看到了人间大义, 感受到了社会正气, 他们将社会的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转型期, 县级电视台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视野, 在“小人物”上做文章, 才能感动身边的人, 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摘要: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生存困境:收视率大幅下降、广告份额大幅下降。出路:拥抱新媒体, 加速台网融合, 向全媒体发展;坚持内容为王, 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向中省电视媒体学习, 多开设对象性专栏节目, 实现分众化传播;走情感路, 打特色牌。

上一篇: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下一篇:高效完美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