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2024-06-04

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精选十篇)

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篇1

当今社会科技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台柱, 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络已成为科技人员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工作者迫切需要有高效的知识服务平台的有力支撑。

自1995年中国科技信息网 (STINET) 开通以来, 各省、市地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为了能更快、更方便地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 开始加强自身网站的建设。本文调查了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省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站, 通过调查, 一方面对这些网站建设现状进行总体评价, 另一方面探析网站发挥服务功能的功效, 总结网站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为科技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及对策。

2 调查对象、内容、时间

科技信息服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与咨询、科技计划、科技统计等管理工作的发布与咨询;二是情报研究、决策支持等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知识服务。目前有关科技管理工作由各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及其下属单位负责, 信息咨询以及知识服务主要由科技情报研究所 (院) 承担, 此外一些新兴的信息咨询公司也分担了一部分咨询工作。基于此, 本文调查对象确立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网站、省级科技情报研究所 (院) 网站以及省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站, 并从网站的管理模式、网站资源建设以及服务方式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对科技信息服务网站进行评价。本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的调研时间为:2008年10月10日至2008年11月2日。

3 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管理模式受制于行政职能, 网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通过调查, 我们看到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的建设及管理体系大体上也是基于职能上的划分而建立的, 网站管理模式受制于行政职能, 使得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存在着体制、运行机制上的问题。科技管理部门没有对这些网站进行全面统筹, 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和管理办法, 这样科技信息组织都处在分散管理状态, 不同的信息组织产生不同的数据形式, 加大了信息收集、整理转储的复杂程度[1], 既不利于科研人员检索查询科技信息, 也不利于科技信息服务的开展。

3.1.1 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纷杂, 缺乏简洁统一的整合登录界面

在调查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 除西藏自治区外, 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以及科技情报研究所 (院) 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部门网站, 此外, 各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的其他下属部门大多数也建立了自己的部门网站。如此一来科, 技信息服务网站建设呈现纷杂的态势, 缺乏简洁统一的整合登录界面, 想要获取科技管理方面的信息和进行信息咨询服务需要分别登录这些部门的网站。在调查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站中, 只有安徽、福建、宁夏将本省的科技信息网站登录入口集成到一个界面上 (如图1所示安徽科技信息网站界面) 。这样一方面用户可以从简洁的整合界面就能很直观明了地掌握本地区科技信息服务的所有相关网站;另一方面可根据自身需求, 便捷地选择登录所需服务网站。

3.1.2 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命名没有统一的标准

除上海、陕西、辽宁以外, 所调查的31个省级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网站基本上均以单位名称命名, 其中西藏科技厅及四川科技厅网页不能打开, 其余网站均能顺利登录。上海、陕西、辽宁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网站名称及网址见表1所示, 其余地区省级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网站基本上均以单位名称命名。

同样, 各省级科技情报研究所 (院) 网站大部分以单位名称命名, 如:山西、甘肃、江苏、江西、安徽、青海以“××省科技信息网”命名, 海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名称为“海南科技在线”, 云南科技情报研究所网站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昆明镜像站网页”。

此外, 目前有20个省市情报机构与图书馆联合建立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站, 这些网站有的以共建单位名称命名 (如上海) , 有的命名为“科技文献服务平台” (如天津、吉林) , 有的命名为“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如河南、辽宁) , 有的叫“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还有的叫“文献资源平台”、“数字科技文献中心”、“文献资源共享联盟”, 等等。

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的名称看似大同小异, 但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目前缺乏简洁统一的整合登录界面情况下, 会给科技信息用户在搜寻这些网站时带来一定的困难。

3.1.3 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内容缺乏统一规划设计

网站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方便性原则, 即应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使用[2]。尤其是对于服务性很强、科研工作者急需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站更应注重网站使用的便捷性,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建立资源组织的规范和标准, 在主页各栏目的设置、栏目名称的设定、资源的组织、网站结构的设计上遵循一定的标准, 便于用户浏览查找, 从而易于用户利用。而网站自身风格可通过log设计、颜色搭配等方式来体现。

3.2 科技信息服务网站虚拟咨询服务有待开发

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的目的是要利用网络便捷的优势为科技创新人员提供服务, 因此网站建设就要特别体现这一宗旨。从目前调研的31个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网站、省级科技情报研究所 (院) 网站以及省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站来看, 其中省级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站由于是图情共建网站, 借助于图书馆网站多年建设经验, 更注重网站的虚拟咨询服务项目的开发;省市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或科技厅网站、省级科技情报研究所 (院) 网站多是从本单位的职能角度出发, 更侧重于介绍本单位概况、单位新闻通告、基本服务内容介绍, 提供咨询服务方式单一, 网站的服务功能与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另外这些网站普遍存在内容更新慢, 维护力度不够的情况, 一些科技信息服务网站除了信息公告一栏的内容时有更新外, 其他栏目更新特别缓慢, 特别是一些站外链接不能及时检查更新, 造成许多空链接。

3.3 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有待提高

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于1995年10月合并, 成为国内第一个省 (市) 级图书情报联合体。在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 资源共享共建一直是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截止目前, 全国有20个省市情报机构与图书馆界联合建立了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站。然而由于思想上的认识不足, 缺乏统一规划以及技术支持, 一些共享共建工程推进缓慢, “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平台”还没有真正发挥出其最佳功效。

4 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建立新型的科技信息服务管理体系, 制定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建设的标准规范

如前所述, 对科技信息服务网站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设计迫在眉睫。新形势下我们应从战略眼光和长远利益出发, 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对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条块分割, 建立新型的管理体系, 包括对信息的管理以及信息资源有关的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资源的管理;同时制定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的标准规范, 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网站, 用规范指导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建设, 使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为科技创新人员提供便捷的、井然有序的、高效的数字化信息服务。

4.2 加强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的宣传工作

为了让科技信息服务网站能够更好地为科技创新人员提供服务, 就必须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具体可以通过链接一些相关访问量比较高的网站来进行[3], 如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政府网站上设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的链接, 人们通过浏览这些网站就会增加利用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的概率, 从而提高网站的利用率。此外定期举办网站功能介绍和数据库检索技巧等方面的讲座, 利用座谈、问卷等形式定期开展用户调研, 加强与用户间的沟通和联络也是宣传网站、完善网站的好办法。

4.3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开发网站虚拟咨询服务

网上虚拟咨询服务在未来科技信息服务中一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网络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资源, 而且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交互的平台[4]。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应充分利用这样一个便利的沟通途径, 深入开发网上虚拟咨询服务功能, 认真考察学习国内外开展网上咨询服务的有益经验, 不断改善服务手段, 深化服务内容。

目前虚拟参考咨询主要方式有: (1) 电子邮件咨询:通过电子邮件向网站提问并得到答复; (2) 实时问答咨询:利用音频、视频、文字聊天等形式在线实时提问和回答; (3) 常见问题解答 (FAQ) :读者提问过的、具有代表性问题的知识库; (4) 留言板或留言簿:用户在线留言, 管理员在规定时间内给予答复; (5) web表单咨询:读者通过Web表单提出问题, 系统会根据读者的问题在已有的答案资源中找到相关结果并显示给读者; (6) 在线参考工具:网上的参考工具链接; (7) 网络用户培训:建设网络课堂, 对科技信息服务网站用户进行网站功能利用、数据库检索等方面的教育。

4.4 拓宽科技信息资源共建领域, 完善资源共享体系

建立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是科技信息服务的重中之重。目前资源共建单位从最初的情报部门与公共图书馆联合, 发展到情报部门、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大学图书馆多元联合共建的局面, 科技信息资源共建的思路打开了, 共建的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完善与运营是接下来我们需要攻克的另一难关。我们应遵循“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 依托各成员单位, 借助信息技术, 围绕科技发展需要, 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战略重组, 盘活存量科技文献资源, 优化增量科技文献资源,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 组织文献深加工, 以满足创新需求为导向, 建设一个以电子物理网络为基础、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4.5 人才队伍建设保障

科技政策的宣传与报道、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的主体是科技信息服务人员, 他们的政治素质、信息素养对政策的顺利实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以及信息服务质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的专业化队伍是至关重要的。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应重视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政治素养和信息素质的培养, 规范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应遵守的道德和法规, 提高他们对科技信息资源价值的认识, 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他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分析、重组的能力, 提高信息咨询以及知识服务的水平。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创设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环境。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迅猛发展, 网络已成为科技人员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科技工作者迫切需要有高效的知识服务平台做支撑。通过调查国内31个省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站, 总结网站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 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科技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科技信息服务,网站

参考文献

[1]李凤云, 杜娟娟, 宁玮, 等.对内蒙古科技信息网站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16) :187-188.

[2]马先皇.对我国20所高校图书馆网站内容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 (1) :90-96.

[3]梁红, 王守宁.合作数字咨询网站建设现状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 (3) :263-265.

家政信息服务平台协议 篇2

甲方:968938福建省海峡家政信息服务平台

乙方:

为了搞好市民家政服务工作,更好地方便市民生活,发展家政服务企业,经双方友好协商,特约定如下协议:

(一)甲方通过热线电话(968938)、网站及其他媒体把乙方提供的服务项目的基本信息免费向市民发布。

(二)乙方必须具有营业执照,应具有一定的服务资质,须向甲方提交营业执照证书及企业基本信息和服务项目资料。所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有效。否则视为违约,甲方有权解除本协议。

(三)甲方应及时、快捷地将市民的需求信息反馈给乙方,以方便乙方安排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服务。

(四)乙方对甲方提供的市民需求信息应认真对待,向市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合理收费。乙方对其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后果负全部责任。

1、服务时间:服务企业在接受甲方的服务指令后,应及时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2、服务规范:服务企业的工作人员应注重服务形象,使用礼貌用语,尊重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如上门服务过程中还应保持市民房间的清洁,不准乱动市民其它用品,工作完毕协助清理好现场的卫生。

3、服务收费:企业应先与求助者谈妥服务价格,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开始服务,事后不得随意提价,特殊情况须征得求助者同意。服务企业不另收取上门费。

4、家政服务类企业必须为其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意外险

5、法律责任:乙方必须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乙方在为市民、法人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乙方工作人员过错或发生意外使被服务对象造成损失和伤害,乙方应对被服务对象依法承担民

事以及(或)刑事责任。

(五)市民对乙方的投诉,经调查属实,视情节轻重,甲方向乙方提出警告或解除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自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年内)乙方被警告三次的,本合同自动解除。乙方如希望重新加盟,则需经一年后,才能提出申请,并经甲方审核认可,方可重新签约。

(六)甲方有权在甲方选定的媒体上发布对乙方的表扬、批评或警告信息。

(七)乙方如需使用甲方的名称、标志、网址、电话号码等,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征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使用。否则,视作侵权,并赔偿甲方的经济损失。

(八)甲方向乙方承诺:本着实事求是、不偏不倚的原则向市民推荐服务企业。乙方不得向甲方工作人员使用小恩小惠手段,否则视作违约,情节严重作行贿论处。

(九)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如双方合作愉快则本协议自动顺延到下一,无需另签协议。

(十)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平等协商解决。本协议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模式变革 篇3

摘 要:信息技术的革命,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空间缩小。人们通过因特网,以超文本链接方式航行于两维临境之中,从一个结点跳到另一个结点,从一个信息源跳到另一信息源。由此带来的所谓“全球脑”、“全球意识”,使人类认知方式具有新的特点。改变着我们获取客观世界信息的方式,改变我们重构客观世界模式的方式,引导人们重新审查传统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诸多概念。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71-02

随着技术应用和传播介质的变化,图书馆工作研究已经从文献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流,跨越到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精确搜索、信息互动、信息价值激发,信息管理和内容服务、商务模式的变革。由此产生的数字化、信息化生存的意识,成为时代主旋律。

1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体系

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是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全文数据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全文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通道,将信息传递给用户。它涉及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加工、存储、检索、传递、利用与挖掘等全过程。

1.1 信息资源体系类型

目前,国内科技情报及高等教育领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实践活动大致有三种类型。

1.1.1 资源服务型

这种类型一般是通过对某类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或对现有数字资源进行归并整理,采用实用的Web和数据库技术构建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大多有一个通用的关系——全文型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持,完成对资源的管理和检索。不同于普通网站,这些信息资源大多经过更为精细的加工和标引。

1.1.2 服务研究型

这种类型的实践往往是兼有研究和提供服务的双重目的,一般集中在科研机构中。其特征是以图书馆的某些特定类型资源的数字化服务为目的,以数字图书馆的理念来组织资源和选择技术,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1.1.3 联合建设型

与前两种类型不同,联合建设类型的特征是多个机构合作,共同争取经费支持,统一标准规范,强调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共享。通过合作的方式,实行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资金和人力资源。

2 信息服务类型

2.1 信息“拉取”

网络信息“拉取”技术,指用户有目的地在网络上主动查询信息,用户从浏览器给Web发出请求,由Web获取所需信息。随着因特网资源的日趋丰富,面对拥有海量信息的因特网环境,为了能快速、高效地寻找到有用信息,搜索引擎应运而生。搜索引擎是通往浩瀚信息海洋的捷径,因而也有人将其称为“网络之门”。实践证明,搜索引擎是有效的网络信息拉取(查询)的辅助工具。

2.2 信息“推送”

网络信息不仅可以“拉”,还能“推”。如果说用户“拉”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那么将实用信息“推”给感兴趣的用户,使用户可以坐等信息到来则可以称得上是“以逸待劳”。信息资源的推送服务带来了信息获取方式的一次革新。

2.3 信息“推-拉”

新兴的“推送”技术正在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新闻提交技术,同时还可以将音频、视频和公司数据库中的数据等丰富的多媒体信息推送到人们面前,使得网络逐步成为人们今后获取最新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面对海量信息,要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取实用信息,将“推送”和“拉取”相结合的智能信息“推-拉”技术将是网上信息获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3.1 “先推后拉”

先及时地推送最新信息(更新的动态信息),后有针对性地拉取所需的信息。这样,便于用户浏览信息变化的新情况和趋势,从而动态地选取需要深入了解的信息。例如:软件公司通常每年都要在软件产品的维护和新产品的分发上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运用“推送”技术则可以将新的软件直接送到每一个客户的计算机中,并且用一段小程序就可以完成在用户计算机中的自动安装或系统的修复工作。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司软件产品的推广效率;同时,也为用户快速得到最新产品提供了方便。

2.3.2 “拉中有推”

在用户拉取信息的搜索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的查询信息,信源主动推送相关信息和最新信息。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当商家发布供货信息后,信源将该信息存入供货数据库,供其他需求用户检索;将需求信息存入需求数据库,对供需信息进行匹配,把经过排序和过滤的信息再推送给用户。交易的匹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分类、价格,还要考虑产地、运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这就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用户最终得到一组符合条件的信息。

3 推拉服务

智能信息推拉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网络及数据库的智能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推送”和“拉取”技术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3.1 个性化服务

为用户创立和管理自己的信息或兴趣群组,并提供应用服务,以帮助用户管理这些信息,这就是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传统的因特网中,信息的传输是按“拉取”的模式进行的,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是被动的。采用推拉方式,服务器不仅要把信息推给客户,而且还能够按照客户预先设定的触发事件和发送要求,在条件满足时自动向客户发送消息。真正的个性化应该是动态而主动的,在最初的规则制定好之后,系统能够自动跟踪用户的使用倾向。因此,使用者在初次设定之后,他想要的信息系统已经自然而然地预先想到了。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不再仅仅停留于大众化的娱乐性或专业性资讯信息的提供,而是把用户的许多个人业务处理加入了服务的范畴。这种新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成为一种深入到用户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层面的辅助性工具。

3.2 电子商务

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因特网上的商业机会。然而网上的商品越多,在网上寻找商品就越成为买方的一大负担。同时,卖方商品的推销也有一个对客户实行因人而异的主动服务的问题。因此,采用智能服务系统,代表买方去网上查看“广告牌”、逛“商店”,寻找商品,代表卖方分析不同用户的消费倾向、购买习惯和消费能力,并据此向特定的潜在用户群主动推销特定的某一类商品,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3.3 WAP手机

WAP手机是集移动电话与移动电脑功能于一身的新型通信工具,它不仅具有普通手机的功能,而且还有收发电子邮件、传真、浏览新闻、查看股市行情等功能。WAP手机上网和普通的电脑上网有很大的差别。由于WAP手机内存不大、屏幕小及无线频带窄,因此目前WAP手机所显示的网页内容主要是文字(有一些较小的图片)。因此,向用户提供高查准率和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信息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无线内容提供商必须针对每一个用户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供更加专门化的服务。用户也希望随时随地的掌握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般会对用户的决策起决定性的作用。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可以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为用户提供经过筛选、整合、优化之后的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WAP手机的应用,使我们看到了个人无线终端信息获取的前景。

3.4 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解、演示、练习、实验、考试等。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可以作为远程的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出现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人性化色彩,改善教学效果。

3.5 娱乐

网络娱乐中,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可以使娱乐效果得到加强,如进行个性化的节目点播、在游戏和虚拟现实中更加人性化的机器角色的设计、决策的智能化等。当然,智能信息服务系统在诸如远程医疗、智能化小区及智能化中介服务等行业中均有其用武之地。

计算机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与现代网络技术的连接,屏幕式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的进步,造就了一种综合展示信息时代,丰富内涵的崭新的人类生活和交往空间—电脑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多维信息空间,改变了信息的产生和存在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接受、处理和发送信息的方式,拓展了人类交往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怀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研究[M].陕西:西安出版社,2005.

[2]彭岩等.网络信息“推送”技术.计算机世界报,2006,(46).

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篇4

关键词: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社区公共管理要求,社区业务处理系统

0 引言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出发点, 将部门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政府服务模式, 打破条块分割, 促进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将零散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 改善传统的工作模式, 从而提高对内和对外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1 社区服务现状

目前社区信息化程度低, 社区的基层工作尚无业务系统, 大量的信息收集都是靠手工整理, 如计生、综治、民政、劳保各部门之间, 往往都是需要同样的人员基本信息数据, 可是在收集的过程中却又是各自为阵, 这就形成了信息孤岛, 使得社区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往往存在大量数据的重复收集, 在汇总统计的时候非常麻烦, 同时也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因此, 他们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平台能够将其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4]。

2 社区服务管理系统方案

2.1 总体构架

“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建设, 该系统平台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平台管理层、社区服务域、社区管理域、家庭信息终端。系统采用层次化设计, 结构清晰, 其中IVR语音平台、短消息平台、社区商家“家家e”终端, 都直接采用电信运营商的现有平台与终端[1], 如图一所示。

由图一可知, 社区信息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平台自身的管理;支撑整合了社区管理的信息化、社区服务的信息化;社区居民通过“家庭一键通终端”, 主动发出社区服务申请, 通过“家庭智能告警终端”, 被动发出社区服务申请;社区商家通过电信提供的“家家e”终端, 以短消息形式, 接收平台转发的社区居民提交的社区商业服务申请;社区管理服务中心通过联网PC终端, 进行社区日常事务管理、发布社区通告通知、接受平台转发的居民提交的社区行政服务申请。

2.2 应用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要求

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作为社区业务处理和与居民互动的平台, 在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行政成本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整合和共享资源、为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为核心, 实现了“资源随需而动, 服务无处不在”, 将服务与管理无缝的接合在一起。

2.3 全部基础信息采集实行网上录入

全部基础信息采集实行网上录入是第一步, 首先要对相关社区专干进行操作培训, 熟悉系统操作方式, 进而能够快速的将采集到的基础信息录入系统。一部分数据可采取从已有系统导入和通过数据交换接口和其他委办局交换数据方式, 减轻社区工作量。当系统中的基础信息较完全后, 可以实现基础信息管理、相关日常业务办理、提供服务便捷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并且这些数据经过一次采集录入, 能多次重复应用, 为各个职能部门提供数据资源, 并逐步形成各种基础资源数据库。

2.4 实行日常业务及办公全程网上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 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社区日常业务处理和办公事项当前处在双轨运行、网在先纸在后、无纸化办理哪个阶段, 优化业务、办公工作流程, 为区、街道、社区分配各级登录帐号, 对工作人员集中培训系统操作方法, 最终实行日常业务及办公的全程网上处理。

2.5 实行网上办证审批

通过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动, 与区PSM系统对接, 将办证审批服务扩展到区、街道、社区, 社区能够代理申报人办理相关审批事项, 为社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2.6 及时维护、更新社区网站信息

实时更新社区网站新闻、概况等信息, 完善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信息栏目等, 方便社区居民随时随地了解本社区信息, 查询相关服务和资料信息。

3 社区业务的处理系统

3.1 社区业务处理及办公系统

目前, 社区的基层工作尚无业务系统, 大量的信息收集都是靠传统的手工整理, 在汇总统计的时候非常麻烦, 加之日常业务又十分繁琐, 以致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当大。社区迫切需要一套能高效处理日常业务和办公的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 运用该系统可改善社区传统工作模式, 提高办事效率, 节约工作成本, 减轻社区工作负担, 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便民服务[2]。

3.2 百姓与政府间的沟通平台

在传统模式下, 百姓遇到问题只能先反映到社区再由社区逐级向上反映, 或者通过信访来与政府沟通。逐级反映时效性太差, 容易遗漏, 更拉开了百姓与政府间的距离, 而信访也因政府接待能力有限等等因素不能及时的沟通, 对百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时间精力上的浪费。作为服务型的政府非常需要一套社区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 既能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通过网络及时快速地受理百姓的难题, 又能主动面对百姓宣传政策法规, 使政府与百姓很好的实现互动和交流。

3.3 社区基础信息共享

社区可能存在多个专有系统, 各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 不仅造成社区工作人员对数据重复采集, 工作量加大, 还会影响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 导致办事效率低。建立全面的社区基础数据库, 社区通过系统的应用后, 可做到数据一次采集录入, 多次重复应用, 为各个职能部门提供数据资源, 并逐步形成各种基础资源数据库, 消除信息孤岛, 这样不仅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和服务的水平, 而且保障了各职能部门对社区基础数据的充分应用。

3.4 社区网站建设

包括首页、信息公开、组织中心、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 (商业服务) 等栏目。展示社区风貌, 倡导服务型社会, 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友好的服务信息平台, 社区居民通过社区网站, 可以清晰的了解社区最新动态, 轻松地获取所需的服务信息, 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4 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4.1 事务受理中心

事务受理中心按街道、社区用户级别不同, 分为街道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受理社区居民各种公共服务请求, 街道事务受理中心统一处理社区办事人员提交上来的事务, 及时办结和反馈, 同时对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各项事务的办理进行督办, 系统提供给街道详细的事务办理查询页面, 街道管理人员可以详细看到各事务的受理、办理进度情况, 及事务每个办理步骤的办理人和办理状态, 系统自动根据办理时限对办事人员事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级, 同时提供办结事项、事务受理统计报表。系统自动对各级部门的待办事宜进行智能提醒, 按照工作完成情况, 系统自动对办事人员给出“红”、“黄”、“绿”级别的预警显示, 提醒办事人员处理未完成的事务[3]。

事务受理中心可受理就业事务、低保事务、医保事务、计生事务、治安事务、救助事务以及其他事务。

4.2 社区行政办公

提供一站式、开放式、交互式、一网式的办公环境, 突破了时间、空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制约, 解决了传统政府服务时间有限、地域分布广泛和面对面工作量大的问题。可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内部等多渠道交流, 更有效的利用了政府信息资源, 使之能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 使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 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 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 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4.3 社区台帐

社区台账指社区用于管理、统计日常工作的各种文本、文件、资料的统称, 实际上就是明细纪录表。PSM社区台账功能主要应用于社区日常的重要工作业务, 合理使用系统已有的数据, 依照社区工作的需要, 生成电子台账, 并提供台账数据下载功能。

4.4 数据的统计查询

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分析数据, 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并满足政府、业界和公众对社区信息的需求, 促进政策的完善、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公众的理解,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依照中国相关法律, 全面收集、分析社区统计信息, 内容涵盖人口、社保、计生、党建、卫生等, 已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束语

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整合社区资源, 优化社区职能, 提高社区工作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提升社区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社区为民便民服务, 构建和谐社区。本文只是对社区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初步构想, 具体的细节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

参考文献

[1]费鹏, 等.上海市社区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07) :49-50.

[2]纪江明, 胡伟.和谐社会语境下上海社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J].电子政务, 2013, (06) :65-73.

[3]郑杭生.社会三大部门协调与和谐社会建设——一种社会学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 (01) :27-29.

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篇5

档案信息网络远程服务的基本要求

摘要:电子政务能拓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服务领域,增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服务能力.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中明确提出: “进一步提高档案部门远程服务的能力.……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远程服务的.能力,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作 者:胡清让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期 刊:档案管理 PKU Journal:ARCHIVES MANAGEMENT年,卷(期):,“”(5)分类号:

论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 篇6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体制创新;服务创新

21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将是以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方式,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信息现代化的变化、文献信息收集、整理、保存、传递图书馆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同时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朝着建立“知识管理服务创新的目标发展转变思想观念,在网络信息运用新的管理方法,改变原来工作模式。服务观念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环境技术手段对策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网络信息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化必须走信息服务创新之路。创造优良的信息查询,利用,传递的网络环境及数字图书馆的影响,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网络信息环境服务理念创新

图书馆理念反映特定的价值取向,对图书馆方方面面的工作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理念包涵经营哲学、观念、宗旨、目标追求,策略方针等广泛内容。网络信息,这些看起来很抽象的东西,实际上决定了图书馆最本质的特征,是其谋生之路的精华。图书馆理念有一定稳定性,但也必须随网络环境社会 条件的变化而推陈出新,对传统思维观念有所扬弃。

树立网络信息化的服务理念。为了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更新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正促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深刻变化。作为文献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正在改变其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馆与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个体高校图书馆将告别过去封闭独立的状态,进入一个开放的、广阔的网络环境,成为全球图书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网络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快速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形象和改变现代高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因此,只有树立市场为导向的信息服务理念,才能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网络信息环境服务模式创新

图书馆知识服务就是要挖掘馆员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充分利用信息知识资源,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对各类信息知识进行搜集、加工整理,适合读者的创新价值的知识产品,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解决读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服务模式:①信息转播,即出于某种安全原因不能与Internet连同的局域网,可通过采集和转播来实现对Internet上的有选择的方向。②知识的检索具有体现搜索站点的机器人专业化、检索机制语音化和查询界面自然语言化。③个性化主动服务。个性化即针对每一个用户独特信息需求进行针对性服务,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分流”。主动性,即将“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④准电子商务。中国开展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是缺乏用户基础,主要原因有三,通讯费用问题,上网设备价位问题和网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通过实行现代付费、信息和货币分流,降低了在网上直接付费的风险,可称为一种“准”电子商务的方案。第二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服务有三张创新模式:①以新闻媒体为主的服务,如中国经济电讯网络等。②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如以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为主题的各部委的信息中心。③商业协会及公司创立的服务机构,如联网的网络、纪元完用信息网络等。第三种观点认为网络信息服务有三种模式:①以图书馆馆藏为基础的电子文件传递服务。②以商业为主要运作模式的电子信息传递。③以专业数据位基础的电子信息传递。“网络信息加知识”服务是文献情报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文献情报机构创新的重要战略。

三、网络信息服务体制创新

网络信息服务创新需要以组织创新为依托,通过科学组织体制,通过领导组织的决策,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调整和优化图书馆系统资源配置。创新的要求是建立效益高、服务好、应用能力强的组织结构,配备职位明确,人尽其才的人才队伍。一是改革工作机构。组织创新是由技术的应用和服务需求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以前需要多部门人工完成的工作,现在有一至几台计算机就可以代替,光盘、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打破原有的传统式的机构部门模式,充分体现读者第一的思想,强化现代化信息的功能,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和当今读者服务的需要。二是改革管理体制。图书馆管理重心下移到部门一级、二级管理,各岗位在馆内全员范围内公开竞争,制定各岗位详细的工作准则和奖罚制度。一方面要建立图书馆领导接待日制度,为教职工和读者提供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机会,逐步形成民主管理风尚,为人才辈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要提倡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以工作成效为唯一评价标准,奖优罚劣,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断改进服务策略,更好的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四、网络信息环境服务的创新

良好的环境是图书馆创新的根本保证,实现教学环境和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是图书馆知识全方位地创新服务体系,要求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手段上不断创新,营造促进知识交流的环境。首先要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软件环境。如进行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连接和集成的web的服务技术,向读者发送有关知识和信息的推送技术,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知识网络和协同工作,加强网络信息服务业的宏观控制,就是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创新,普及网络信息知识,组建全国性的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中国教育科研网络建设。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创新,公共图书馆作一个地区的知识资源中心,不仅仅要提供借阅服务,还要培养读者的道德情操,提高读者的素质,从而赢得社会效益。

创新:网络信息服务的灵魂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

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务, 它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应用发展而产生、普及和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工作是传统信息服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 其优越性在于信息用户不必再亲临图书馆, 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 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 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服务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 各类型图书馆开展的网络信息服务有许多突破性发展, 呈现出服务形式多样化和服务层次纵深化的趋势。

网络信息服务的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网络具有的开放性、公开性和自由性特点, 使得信息资源也变得复杂和多样化。大量的信息资源处于无序状态, 变化速度快;许多网络信息粗制滥造、内容重复, 精品信息较少;网络信息地址、内容、链接处于经常变动之中。这些都需要信息服务来解决。

网络信息服务用户的变化性与层次性通过网络, 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的价值, 对信息与知识的渴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人们无意识地成为了信息服务的用户。正是用户的职业、专业、受教育程度、个体的认知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同, 导致信息需求的方向、角度、范围、要求各不相同, 呈现出变化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网络信息服务检索功能的有限性Internet在其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搜索引擎, 如Yahoo、Google、百度等, 对一次信息的自动分类、整合的良好功能, 使它们成为网络上点击频率颇高的检索工具。但是, 信息的无序重复、专业学科查准率不够等问题, 只有靠信息服务才能解决。

网络信息服务创新探讨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是基于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而开展的服务, 其实质是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与利用。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充分认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牢固树立创新服务的理念, 构建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理念与原则创新传统的服务理念, 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 将资源按照图书馆人的专业理解放在图书馆网站上, 并没有更多地为读者考虑, 没有很好地兼顾读者查找和使用的方便性、快捷性。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下, 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必须转变, 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变, 把深化信息服务工作作为第一要务, 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拓宽服务领域, 以读者满意为终极目标。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选择性原则。要了解读者、关心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 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 重新整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 形成一个以服务为导向、互相协同、能够适应读者需求变化的服务体系。

服务内容与技术创新理念决定内容, 技术决定服务。目前, 大多数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基本上是WWW服务, FTP服务也仅限于馆内局域网, 服务对象也局限于本校范围内的读者。今后, 要进一步加大自建数据库, 提供更多的数字化资源。提供站点内部检索的功能, 并且可采用多种检索方式, 如关键词、字顺列表检索、单独网页内部检索等。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开发技术并灵活地应用技术, 创造出一系列新颖、便利而又人性化的服务方式。如提供网页内容定制服务、互动式信息服务、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电子出版服务等灵活多样的个性化、主动式服务, 加强服务合作与资源共享。

服务模式与人员培训创新应一切以读者需求为动机, 一切以读者满意为中心。要设置丰富多彩的与读者交流的渠道, 分析读者的阅读层次及心理, 对读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须提供面向读者的参考咨询服务, 帮助读者解决利用图书馆和查检文献信息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导读者独立地查找、评价和利用文献信息, 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

图书馆馆员要积极转变角色,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努力使自己在未来的信息服务中承担起诸如“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导航员”、“知识导航员”、“主题专家”等角色。

我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研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四大校区, 校园总面积168万平方米。目前, 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员工1308人, 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540人, 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5720人, 港澳台学生及外国留学生134人。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40317平方米 (包括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华侨城等四大校区图书馆) , 168万册纸质中外文图书、104万册电子文献、360台多媒体电脑、40台检索电脑、近4000个阅览座位。其中, 丰富的电子资源是我馆的一大特色, 拥有8万多件多媒体音像资料、17万种“书生之家”电子图书、87万册“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期刊网 (CNKI) 1994-2011年的全部数据、维普科技期刊1989-2011年的全部数据、美国EBSCO外文数据库、德国Springer集团出版公司的期刊全文数据库、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等。图书馆向全校读者提供全面服务, 既是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与学术活动中心, 也是广大学生读者的第二课堂。

(一)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之一———传统服务网络化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信息服务, 是传统信息服务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 其优越性在于信息用户不必再亲临图书馆, 只要有计算机和网络, 就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获取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 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服务范围广等优点。

每天面对两万多读者的庞大信息需求, 我馆积极转变思路,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实行推送服务模式, 将常规化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向读者推送。 (1) 网络化的流通阅览服务:如常用中外文馆藏资源联机公共查询 (OPAC服务) , 读者自助式个人借阅信息查询, 网上预约与续借, 电子邮件 (E-mail) 提前预告读者还书期限及超期提醒服务, 每天更新“影音速递”, 每周更新“新书掠影”、“好书点评”等; (2) 网络化的采访服务;如Web表单式的图书荐购及Excel式的教学参考书选购服务等; (3) 网络化的参考咨询服务:第一时间方便读者查找事实、数据和背景资料, 解答读者通过E-mail邮件、表单、在线、实时等各种形式提出的咨询,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4) 网络化的读者教育与培训服务:通过落实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对学生读者开展《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辅导教学, 提供教材、教学视频、PPT课件等的下载学习, 各相关数据库使用指南在线使用、下载等服务, 对读者进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教育。

(二)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之二———学科服务特色化

资源建设的终极目的是提供信息服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紧紧围绕着学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样化、主题鲜明、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专业服务馆员制度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 建立通畅的“需求”与“保障”渠道, 帮助教师、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2006年开始建立“专业服务馆员制度”, 这是针对我校办学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规模、特定的读者群等因素制定的一项工作制度, 也是我校大图书馆概念下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的必然产物, 它涵盖图书馆服务的重点,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知识导航系统导航员的作用。专业服务馆员主动为各专业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服务, 其主要职责包括: (1) 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 熟悉该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 (2) 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 提供参考意见, 推动对口院系与图书馆合作订购资源; (3) 开办相关图书馆讲座, 解答深度课题咨询, 逐步提高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 (4) 深入院系征求读者意见及信息需求; (5) 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 包括学科服务网页、资源使用指南等; (6)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 使读者更加关心图书馆建设; (7) 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 (8) 为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提供文献层面的特别帮助, 与对口院系学术带头人建立联系。为此, 各专业服务馆员在图书馆网页的二级页面下分别建立了各自对口学院的“专业馆员服务网”, 提供本学院 (专业) 的最新资源、专业图书、专业期刊、专业网站、精品课程、代检代查以及特色资源服务。图1为人文学院专业馆员服务网。五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一制度的实行与推广, 为适应我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和变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服务, 促进了我馆虚拟馆藏、实体馆藏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图书馆服务创新和提高馆员素质产生了重大影响。

特色资源库建设特色数字资源开发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又一实践, 目前已建成的特色数据库有: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库、医学护理视频库、深圳市高新企业数据库、留学指南专题特色资源库、看电影学外语、旅游行业研究报告、信息荟萃、影音资料馆、畅想之星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等。图2为留学指南专题特色资源库。“看电影学外语”是为了提高广大学生读者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而建设的电影资源库, 收录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经典英语、法语、俄语、德语、日语、韩语等影片, 目前共收录约100部影片 (不断补充更新中) , 分别提供外语发音、中外双语种字幕的形式, 广大读者既可在线观看, 亦可校内登录后下载播放。除了这种自助方式看电影外,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自去年6月开始在东、西校区图书馆专门设置了“高清视听播放室”, 各配置一台高清投影机和一套环绕立体声音响, 以外语发音、中外文字幕的形式每天播放一部经典电影 (各两场, 循环播映) , 让学生读者真正做到寓学于乐, 反响很好。

(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特色之三———资源服务共享化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始终是有限的, 而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始终是无限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更好地满足用户无限的需求是图书馆人面临的课题。资源共享的手段是馆际合作, 通过馆际互借、网上文献传递、原文复制和联合咨询等资源共建的方式达到资源共知、共享, 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深圳文献港成员馆“深圳文献港”是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深圳图书馆、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深圳市科技图书馆) 、深圳大学图书馆创建, 并联合深圳市各类型图书馆共同建设的数字文献中心, 是深圳科技、教育、情报及参考咨询的网络资源平台。其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 可对6亿页中文图书进行全文检索, 包括280万种图书 (占国内已出版中文图书的95%以上) , 可检索1.5亿条中外文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题录信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其成员馆之一。

广东省高职院校文献信息共享联盟网成员馆“广东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共同发展联盟体实验网” (简称“联盟网”) 是由广东省高等院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分委会组织与策划, 以资源整合为核心, 建立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 充分利用广东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现有资源, 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 实现资源共知共享, 更好地为广东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科研服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作为主任委员馆, 于2009年开始牵头组建联盟网, 现已有35所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入。其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 可对9亿页的中文图书进行全文检索, 包括310万种中文图书 (占国内已出版中文图书的95%以上) , 2.7亿条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等元数据, 免费为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

CALIS成员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ALIS) , 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 把国家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 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 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 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

结语

信息需求永无止境, 信息服务亦无止境。图书馆需要创新服务, 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才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 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和观念, 变看门守摊式的被动服务为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主动服务。应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服务, 构建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把深化信息服务工作作为第一要务, 在立足主业的同时, 将自己的信息产品推向市场,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主动为社会服务, 占领信息市场。

参考文献

[1]任似娅.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管理创新原则思考[J].现代情报, 2004 (9) :107-108.

[2]杜春光, 李锦秋.深职院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实施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 (2) :47-49.

[3]谢小兰.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设想[J].南方论刊, 2010 (12) :100-101.

[4]冯向春.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杂志, 2006 (10) :144-145.

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篇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十一五”广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科技文献信息共享网络和服务系统。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和跨单位,并链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资源信息共享网络;建立广西科技文献虚拟服务中心和以其为核心的科技文献业务协作合作服务联盟,在科技系统形成面向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

自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简称文献平台)开通运行以来,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完善,按照“统一标识,一站式服务”要求,在14个市和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起服务节点,一个面向广西科研机构系统的共建共享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和面向社会开展公共服务的科技文献服务体系已建成,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文献平台服务体系联盟成员的市级服务站,如何借助平台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物理网络优势、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增强科技信息对本市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现就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市级服务站整体服务效能的提升方面作一些探讨。

科技文献作为前人科技研究和科技经验的传媒,作为科技信息资源承载者,在当今社会已上升为一种战略资源,它不仅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信息支撑,还是科技管理和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随着梧州市“两城市一基地”发展战略定位和“富民强梧”发展规划的实施,新一轮产业升级对科技信息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梧州服务站抓住建设机遇,不断创新科技信息应用服务体系模式,加大文献平台的应用宣传,创新服务方法,强化科技信息对梧州市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树立平台服务品牌。

1 加大文献平台宣传力度,增强平台服务效应

自文献平台运行以来,梧州市共发展了35个单位会员和310个个人会员,为部分企业开通了应用专线,平台应用得到了大部分科研人员的认可,但还存在社会各界对文献平台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企业对文献平台的作用理解不深的现象,致使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利用率有限,知名度还不高,品牌效应还不够明显。加强文献平台的应用宣传力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传统服务为知识服务,在机关、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树立起平台应用典型,形成良好口碑,以带动文献平台在梧州市的应用。利用到企业和工业园区服务、科技项目培训、查新和科技科普活动,对大家遇到的文献收集利用中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操作和解答,通过帮助梧州市创新创业人才提高信息素养,提升有效地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统合能力,扩大文献平台的影响。在梧州电视台、《梧州日报》等媒体进行连续宣传报道,由科研人员畅谈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运用文献平台的体会。文献平台建设的服务应用效果,应该体现在既增强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又大大提高梧州服务站的服务能力。

2 培养平台应用服务综合型人才,提升服务效果

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和服务方法发生了改变,科研环境数字化直接促使信息资源的检索获取成为普遍、方便和基于用户的网络行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点和瓶颈正从文献获取转变为知识发现,用户所要求的专业信息服务不再是简单地检索和物理地获取文献,而是帮助将知识内容从众多信息对象中挖掘出来,根据其内在特征和价值进行鉴别、关联、重组,帮助识别和创造新的知识[1]。另外,科技创新主体对创新需求也随着创新任务和目标的改变不断改变。所以培养掌握网络应用知识,懂科技情报分析,具有先进服务理念的科技文献平台应用服务综合型人才是提高梧州服务站水平和服务效果的重要保障。尽管近几年来,梧州服务站在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派职工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进修培训,到市科技局、自治区科技厅跟班学习,2011年送外培训人员达23人次,是近10年来送外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除了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和牢固的专业知识培养,相关学科知识的培养也很迫切,如: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技能及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组织、控制和提供利用的技能;要提高英语水平,了解最新的国际信息动态;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包括著作权法、版权法等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要掌握一定的公关礼仪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只有完善人才培训和服务体系,为开展特色增值服务,为产业发展进行人力资源储备,才能在振兴地方优势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建立地方特色数据信息库,开展信息增值服务

目前,梧州市服务站的建设各项软硬件配备基本完备,但还存在科技文献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和利用仍有限,对外服务广度、深度仍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梧州市服务站根据平台建设思路:开展以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文献资源为基础,围绕千亿元产业发展目标,联合行业协会、行业专家、金融服务机构等相关机构建立起以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为核心的1+N产业服务平台[2],在信息资源库建设方面进一步突出地方产业特色,围绕梧州市的林产林化、制药、再生资源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开展共性难题技术攻关、产业竞争情报、项目策划包装、投融资等增值服务。

梧州市林产资源丰富,全国六大产脂县梧州市占了3个,松香产量占广西总产量的1/3,以林产林化行业服务作为突破口,广西梧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组织力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收集整理大量的资料、科技信息,向自治区上报并实施了“松脂行业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建设”“广西林产化工星火产业带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2个项目,为林产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使产供销、产学研做到生产有目标、科研有方向、开发有成效,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松脂产业化提供有效的服务。我们采用以点(示范企业)带面(林产林化行业)的措施进行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以广西梧州日成林产化工有限公司为示范企业,提供以下主要服务:①组织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松脂深加工专家服务队为企业诊断,提出产品开发方案。②协助策划包装“液体松香树脂新工艺”“水基松香树脂乳液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争取上级拨款562万元。③协助该公司原料种植县引进丰脂增收新技术,推广化学增脂、低温采脂、高效采脂刀、采割新方法、塑料受脂杯等技术,使松脂增产17%~35%,脂农增产增收。④通过组织参加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输出松香节能高效生产技术。通过服务,该公司产品从单一松香品种发展到三大类40多个新品种,深加工比重达到90%。目前,该公司主要产品氢化松香及浅色松香树脂产量在国内排位第一。年松香深加工能力25 000 t以上,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处国内领先地位,成为我国林产化工龙头企业,带动梧州市林产化工及松香深加工产品开发13项。

文献平台梧州服务站在建立和完善《林产行业专业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突出特色、示范带动,还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六堡茶产业拓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提供持续支撑。结合文献平台建设再生资源产业资源数据库,2011年8月我们精心组织申报了2012年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拟利用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整合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方信息,以服务再生资源加工企业为宗旨,建成一个为进口再生铜、铝拆解加工企业提供先进处理技术和设备支持的应用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协助政府在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建设中,加强融资、技术、商贸、物流、信息等支撑平台的规划建设,降低企业的运营交易成本,增强园区的服务优势。

4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创新主体实际需求为根本

4.1 以用户需求为焦点,公益化与市场化融合的信息资源体系创新

竞争情报已成为企业继资本、技术、人才之后的重要资源,是“第四核心竞争力”,极大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倍加重视依赖于公开信息源的情报工作。正视我国经济粗放式增长的特点,所取得经济增长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为代价的,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就要把能源、材料、信息三者综合起来应用,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高倍增性、高带动性、高创新性,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实现对能源、材料等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形成新的商业价值模式[3]。信息需求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为之服务的信息服务体系也应该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迎合不同用户的需求。

(1)建议政府加大梧州服务站科技文献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建设投入,更有效地整合和共享公益平台,以低费用或免费的方式提供给各类创业创新人才。同时也可完善梧州市高层次专业人才配套服务政策,为高层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科研文献信息支撑,提供一定金额的经费资助,高层次人才可获取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国家科学图书馆(CSDL)、国家图书馆等文献信息资源,同时梧州服务站亦能充分利用科技信息资源,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发展战略、长远规划及科技攻关等提供综合性、预测性研究报告。通过提供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调研报告及各种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源,积极推动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提供个性化的、深度开发的科技文献,探索信息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如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梧州市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和循环经济迎来重大机遇。梧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再生资源作为梧州市产业集群“雁行阵势”中的第一梯次,加快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文献平台梧州服务站结合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方向,对产业园用户进行不同形式的调查并分析、确定用户的数量、类别、层次、结构,以及它们需解决的现实与潜在的问题,面向企业提供分析报告,开发专题研发资源。密切注视世界最新科技动向,综合分析最新文献信息,研究加工特色科技信息资源。联合广西再生资源产业研究院等高水平的专家队伍,重点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为企业定制式研发各类文献、专利、标准等数据,为创新创业提供腾飞“跳板”。同样还可在制药产业、六堡茶产业拓展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提供持续支撑和服务。

4.2 用户参与过程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创新

除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还要让用户参与到信息服务的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创新产业链从国内逐步延伸到国外,创新型国家的信息服务体系必须面向各创新主体,以创新需求为导向,贯穿知识创新价值实现的全过程[3]。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简称亚华公司)的做法给我们很多启发。该公司是我国印刷包装机械主要制造企业之一,在开发送箔烫金机时,发现其核心技术——全息烫印的六辊烫金送箔系统中已有瑞士某公司的专利,而亚华公司本身有许多欧洲客户。亚华公司通过上海行业服务情报网,运用“专利服务”中的“防止侵权检索”服务对该核心技术的专利进行了分析,重新确定了规避方案:公司采用不同于瑞士公司的送箔辊排列形式,同时可以烫印瑞士公司专利产品所不能的大幅面烫金箔,并在情报人员的指导下对新设计进行专利申请,有效地规避了竞争对手的专利,大大增强了新产品的海外推广力度,从而在经济利益与企业声誉取得了双赢的局面[4]。专利情报在产品研发和实施中为新技术提供了保险,使申请了专利的新技术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使企业规避“专利潜水艇”的袭击。

贯穿整个创新过程的用户参与过程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要加强与企业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过程的沟通与交流,有效提高创新成功率,必要时还需要加强与企业外部组织的联系,包括与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和用户(消费者),以及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专利情报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三方面功能的重要情报,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技术信息,而且还能为企业经营与创新过程提供法律和经济方面的信息,在企业集成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科学研究阶段还需要结合相关的科学论文,商业化阶段还需要结合市场竞争情报。信息服务机构通过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企业技术集成;帮助用户识别竞争对手和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构成及其实力,辅助组织制定创新产品的商业化;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发现重要客户或供应商形成产业联盟等措施,达到用户的集成目标。

市级服务站在借助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提升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的实践过程中,一是要进行文献资源检索,提供基础性服务,并着力开发科技信息增值服务,开发衍生资源,开拓延伸服务,开发专题服务系统,提高社会利用信息获得效益的能力;二是始终要抓住如何使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应用服务体系优势在地方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着力点,加强建立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科技信息数据库,引进和培养一批平台应用服务的综合型人才,开展以平台为核心的1+N产业服务业务;三是以客户需求为焦点,按照“公益为主,兼顾市场”的原则,不断探索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创新主体提供个性化、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信息增值服务方式方法,不断满足地方科研人员和科技创新主体开展科研的需要,以及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科研环境对信息服务的挑战[J].中国信息导报,2003 (9):18-22.

[2]谭钢,粱宏霞.省、自治区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区域特色建设[J].图书馆界,2010(6):47-49.

[3]苏君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J].现代情报, 2011(4):68-69.

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篇9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需求特点

加强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石。网络时代, 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图书馆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 才能积极迎合、引导、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 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服务。

1.1 信息需求用户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人们的信息意识日益增强,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使用己成为日常行为的必需, 社会上每一位成员都将是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者, 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己成为人们自觉努力的方向和习惯, 这使得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也有了全新的变化, 从有条件限制地为本地区用户服务, 转变成无条件地向全社会用户服务, 因此用户群迅速庞大起来。

1.2 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概念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户除了需要学术研究方面的文献外, 还需要其它一些全方位的综合性信息, 内容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 而且, 图书馆信息用户的多元化也加剧了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1.3 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量的激增, 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强,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动态的, 也有回溯的;既有国内的, 也有社会娱乐方面的;既有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方面的, 又有社会娱乐方面的。在网络环境下, 这种需求更加突出, 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而且由于信息用户的职业、专业不同, 受教育的程度不同, 用户个体的知识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同, 也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将越来越突出。

1.4 信息需求的知识性

信息时代, 人类社会生活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 从事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 人们再也不满足直接提供文献信息的初级信息提供方式, 而是更需求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的、注重知识内容的针对性极强的深层次服务。这使得图书馆不再满足于为信息用户提供一般性服务, 而要通过知识信息分析、综合、整序, 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

1.5 信息需求的经济性

在信息时代,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除图书馆外, 互联网、新闻媒体、其它信息机构等也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读者在获取信息时, 其方便程度、信息成本等成为读者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1.6 信息需求的系统性

过去, 用户的信息需求只能在一个图书馆或一定范围内得到满足, 所以用户需求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是相当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 读者需求己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信息发展, 希望能一次性地获取有关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照片、图像、声音等全面系统的信息。

1.7 用户信息需求的精确性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的信息能力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污染, 大量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缺乏。重复的低水平的网上资源占用了大量的上网时间却找不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用户在要求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时, 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 而更注重信息获取的精确性。

1.8 信息需求的新颖及时性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 知识在不断更新, 及时新颖的信息是抓住机遇, 正确决策的生命;同时它又是启迪创新思维, 激发创造智慧的火花。因此, 用户对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显得越来越注重。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 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虚拟化, 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将要朝着电子化、虚拟化方向发展, 图书馆将为用户提供主动的、全天候的交互式的信息服务。

2.1 服务方式虚拟化

因特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设立自己的网站, 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 以求在网络上收集资源与相关网址链接形成虚拟馆藏。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自己的主页上设立了“网海导航”栏目, 链接全国的大学、学院、在线图书馆、搜索引擎、大众媒体等, 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重组, 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 为用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图书馆从单纯的以馆藏为基础的文献服务方式, 转向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将成为现实。

2.2 服务系统网络化

网络所具备的点对点、点对面的实时和双向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与分布功能, 在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方面, 图书馆可在网上发布信息、提供信息服务, 把其服务半径从本地扩展到整个网络空间, 而成为网上虚拟图书馆。另一方面, 读者利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网络技术向图书馆提出服务需求, 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而不必考虑时间、空间的因素, 由此成为图书馆的“虚拟读者”。

2.3 服务模式动态化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系统, 可实现1对N、N对1和N对N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静态式、被动式、直接式、实物交互式的服务模式, 以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和超前意识向读者提供多维的、动态的信息服务, 这包括对网络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的分析和深加工, 不断激活静态信息并挖掘其潜在价值, 为信息主动寻找最合适的读者, 以提供增值信息服务等。

2.4 服务内容多元化

尽管网络上的虚拟图书馆有着信息量大、便于查阅的优点, 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 因为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的选择、收集、加工文献信息, 虚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相反, 如果没有虚拟图书馆提供新的信息环境, 传统图书馆也不可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 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 传统图书馆与网络图书馆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 图书馆要继续做好传统的信息服务。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一改传统信息服务系统中收集、处理、存贮和流通物质形态的文献信息产品的单一局面, 为读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纵深化的服务, 如二、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数据库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专题咨询、定题服务、用户能力培训等, 以此满足网络环境下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方位信息需求。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专业、研究领域和信息需求等情况, 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 主动、持续、系统地向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服务, 并不断调整检索策略, 把经过筛选、分析后的检索结果定期、及时地传递给用户。

结束语

网络, 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使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工作的便利, 以及信息服务的周到。网络也离不开图书馆, 网络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事业, 为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 将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创更美好的前景。

摘要:阐述了网络时代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图书馆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需求,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论坛, 2002 (1) .

[2]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 2002 (1) .

[3]金业阳.网络环境下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1) .

[4]马燕.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的新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2 (1) .

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篇10

该业务从2011年4月起在四川巴中、眉山两地市试点推广, 设计“综合版”、“市场版”、“政务版”三种类别, 制作短信、彩信两种版本, 截至目前已为56万农户送上了贴心实用的免费“三农”信息服务, 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

据悉, 在信息来源方面, 由当地政府牵头组建了“新农通”信息员队伍, 各级涉农单位、部门、每个乡镇均选派政治合格、写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信息员, 创新信息生产加工方式, 建立村、镇、县、市四级信息采集与互动体系, 有效破解了农村信息化“最初一公里”的难题。统计数据显示, 近三个月来发布的上百条“新农通”信息中, 有67%源于基层信息员, 由于他们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 对于当地农民的具体需求有更深的了解和更准确的判断, 其采写的信息更能贴近群众的需求。

上一篇:高炉自动化控制研究下一篇: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