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2024-06-11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精选十篇)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1

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后,农业产业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农业的出路、活力、动力和潜力都将来自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1〕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4.7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7∶1 (《中国统计年鉴 (2012)》)。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完全取代传统种养业,成为我国农业的主体。根据国际经验和经济学规律可以断言,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和现代农业成败的关键将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虽然已经超过美国,但是其加工深度、劳动生产率以及能耗强度仍然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仍属于粗放式发展,〔2〕产业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同时,经济增速放缓、“钱荒”、资金空转等使中国实体经济受创,中小企业出现大量倒闭,中小企业占绝对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资金问题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不发达的金融市场限制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股权和债券融资,财政支持投入力度较小、资金来源分散,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支持,〔3〕银行贷款、商业信用与民间借贷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成本高、不稳定,银行贷款就成了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制约瓶颈的焦点。

已有的关于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多集中于制度环境〔4〕和企业经济实力。〔5〕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剧了企业信贷融资难度,〔6〕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7〕因此,本文研究社会资本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可以丰富已有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的被其他组织或个人信任、并能够利用这种信任关系带来收益的能力。〔8〕对企业信贷融资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资本主要是企业的政治关系、银企关系和管理者素质。

1.企业政治资本对信贷融资的影响

Potts (1995)认为,社会资本给拥有 者带来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拥有者在社会网络中的影响力和对稀缺资源的控制力,而影响力和控制力由社会地位决定。Tsui (1998)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强网络社会关系,那些与政府能够建立良好关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包括获得稀缺的信贷资源。我国政府控制了社会上绝大部分资源,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依赖于政府的关系,企业为了能够与政府建立关系,会倾向聘请有政治背景的人到公司任职。〔9〕之所以政府对企业债务融资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具有政府关系的企业能够通过政府影响力对银行施加压力进而促进银行贷款的获得,另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者的政治背景能够向外界折射出自己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管理者的政治背景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在向银行进行债务融资时的劣势处境。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政治关系资本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银行债务融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银企关系资本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

Petersen& Rajan (1994)实证研究发现,银行和企业建立密切关系有助于信贷可得性的增加,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具有价值。银企关系对于企业的融资行为来说是强有力的社会资本,最典型的是关系型借贷。〔10〕不仅良好的银企关系能够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企业的银行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对贷款抵押物和担保物的要求。〔11〕中国银行业仍然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为了减少风险损失而乐意向大型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则慎之又慎。中小企业只有通过与银行强化关系网络来弱化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困境。本文据此提出假设2:

假设2:银企关系资本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银行债务融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管理者素质资本对信贷融资的影响

LinNanetal.(1982,1999) 认为,管理者素质越高,其个人魅力就越大,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就越高,资源整合能力就越强。毛曼昕 (2005)研究发现,企业家的个人特征,诸如年龄、从业经历、受教育程度、个人信誉以及信贷的历史记录会对企业的信用评级和贷款的申请产生重要的影响。管理者素质越高,有效利用资源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或稳定。同时,高素质的管理者意味着诚信度也越高,有利于降低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银行信贷风险也就越低。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管理者素质资本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银行债务融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1.模型构建

本文构建如下模型对3个假设进行检验: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企业银行债务融资能力的衡量指标,它等于当期银行借款占负债融资总额的比例。由于银行借款分为短期借款和长 期借款,沈艺峰 (2009)、潘洪波 (2008)等研究表明两者受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也将分别从短期借款能力 (Y1) 和长期借款能力 (Y2)两个角度考核。Y1等于短期借款除以负债总额,Y2等于长期借款除以负债总额。解释变量X代表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它可以细分为政治关系资本、银企关系资本和管理者素质资本三个维 度。X1为企业的 政治关系 资本,一般用虚拟变量测度;石军伟 (2007) 和杜兴强(2009)等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去的政治身份和现在的政治身 份均对企 业贷款有 影响,Faccio(2006)发现如果股东是国有企业也将有利于企业贷款;如果企业管理者曾在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任职,或兼任两会代表,赋值1,否则为0;股东之一为国有企业的赋值为1,否则为0。X2为企业的银企关系资本,余明桂等 (2009)衡量银企关系选用企 业是否具 有银行背 景指标,BrianUzzi (1999)用贷款总额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度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合作程度;本文对管理者有着银行工作背景的赋值1,否则为0,同时借鉴BrianUzzi度量方法。X3为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资本,已有研究主要选择管理者从业经历、受教育水平和职称衡量管理者素质;从业经历一般用从业年限替代,为管理者第一次任职到2013年的从业时间长度;鉴于社会对学校声誉的认可度远高于对学历高低的认可度,本文选用管理者毕业院校级别替代其受教育的水平,对那些在211或是985院校毕业的管理者赋值1,其他赋值0;实践中比较看重管理者是否有职称,而不管其高低,对于具有职称的管理者赋值1,没有的赋值0。将影响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其他因素作为回归模型的控制变量Z。Z1为企业资产担保价值,用存货与不动产的总和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来计量。Z2为企业的规模指标,取值为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企业规模越大表明其控制资源越多,抗风险能 力越强。Z3为利润率,等于净利润除以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Z4为总资产周转率,等于营业收入除以总资产平均值,用以衡量企业资产营运能力。ξ是随机变量。

2.样本选择

本文以在中小板上市的所有农产品类加工企业为初始样本,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共86家。剔除在样本中政治关系与银企关系披露不明确的公司共8家,最终选定78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本文的相关数 据主要来 自CSMAR数据库,个别缺失数据系作者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经手工整理获得。

3.描述性统计

表1报告了描述性统计。短期借款占企业负债总额的比例均值42%,表明我国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外部债务资金的来源主要集中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占企业负债总额的比例均值3%,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的长期负债融资能力还比较弱。

政治关系资本的均值5.23,说明样本企业有过半数具有政治关系,或表现为国企是企业的股东之一或管理者曾在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国企工作过,或是企业管理者兼任了两会代表。银企关系资本的均值4.85,接近一半,证明样本企业比较注重与银行之 间关系。管 理者自身 素质的均 值为2.7,相比其他两个指标来说显得比较弱,从另一个层面说明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管理者整体素质其实并不高。在对公司的资产总额取对数后,企业规模的最大值为5.02,说明所选的样本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而利润率与总资产周转率的最大值与 最小值分 别为0.62、0.86和0.07、0.14,说明样本中各企业的经营成果有较大差异。

各变量之间的Person系数 (限于篇幅未报告)并不显著,说明变量之间独立性较好,变量不存在共线性或是自相关问题。

四、回归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上文作出的3个假设,本文首先分别研究企业政治关系资本、银企关系资本和管理者素质资本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然后研究这3个变量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相互影响作用。在对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时选择OLS进行回归分析,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存在,本文采用White (1980)的异方差矫正方法。

1.社会资本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整体影响

表2报告了回归分析结果。社会资本对企业短期负债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X1(企业政治关系资本)和X2(银企关系资本)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1.509和1.033,这两个因子对企业的短期负债能力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促进关系,X3(管理者素质资本)的标准化系数为0.01,该因子对企业短期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效果没有前两个因子显著,与被解释变量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文章的假设1、假设2得到很好的证明,而对假设3的证据支持度不是很高。社会资本各因子对企业长期负债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X1的标准化系数为负值,X2、X3的标准化系数都比较小,说明社会资本对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的银行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对企业长期债务融通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模型的回归结果仅支持了社会资本对企业短期银行债务的促进作用。

注:*、 * *、 * * * 分 别 表 示 双 尾 检 测 在 10%、5%、1%的水平,括号内的数字是标准化后的系数。

模型1中F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的取值为2.577,且调整后的R2值为0.803;模型2中F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取值为1.412,调整后的R2值为0.653,说明模型的回归程度和拟合程度都比较好。同时,nR2的值为4.392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可以排除模型中有异方差的存在。

2.社会资本各因子的交互作用

通过对表2的分析,社会资本各因子对企业银行长期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表3主要分析社会资本各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企业银行短期债务融资能力的作用。在表3中,模型3将X1和X2 交互作用,X1、X2的标准化系数都明显提高,其中X1 的标准化系数由原来的1.509提高到4.68,X2的标准系数由原来的1.033提高到3.62,由此可见加入X1、X2之间的交互作用后,二者对企业短期银行债务的影响效果显著增强;模型4研究了X1 和X3的交互作用,虽然X3对企业的债务融资影响作用不是很显著,但在交互作用后,显然是促进了X1的影响力,X3的这种影响效果在模型5中也得到了体现,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管理者素质对企业短期债务呈现弱相关关系,但因为它的存在却可以增加其他因子的影响力,表明管理者素质这一变量对其他变量起到了辅助作用,由此本文做出的假设1和假设2在证据上具有强支持性,对假设3的支持属于弱支持。

注:*、 * *、 * * * 分 别 表 示 双 尾 检 测 在 10%、5%、1%的水平,括号内的数字是标准化后的系数。

五、结论与启示

我国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向银行借贷来获得自身发展的外部资金,而银行借款的获得除了依靠过硬的企业实力外,企业的各种社会资本也是促成银行借款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社会资本有利于短期银行贷款的获得,对银行长期借款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可能由于长期贷款的期限长,银行很难控制贷款期间的不确定因素,即便是有政府关系的庇佑。因此,现实中银行比较倾向于向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2企业政治关系资本对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显著影响与我国现实背景是分不开的。我国政府掌握了社会绝大部分资源,企业发展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有政府的参与,对于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来说,能够利用的政治资源越多,那么这个企业也就更有优势。3银企关系资本在企业银行债务融资中的显著作用在于强化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减弱放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所以银行更愿意贷款给这些企业。4管理者素质明显增强了政治关系和银企关系的影响力。优秀的管理者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力量,企业家社会资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的启示在于:1加强管理者能力的培养。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死,而管理者素质对其个人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高素质管理者有较好的知识体系,能不断学习各方面的新知识并尝试接受新的观点,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银行债务融资依赖度高,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助于银行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使得该企业比那些不具有此关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3注重管理层人员的选拔。不管是建立企业与政府之间还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和银企资本,企业在选拔管理层人员时需要考虑应聘者的外部社会关系,在银行或政府等相关部门工作过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

摘要:本文运用中小板农产品加工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社会资本有利于短期银行贷款的获得;政治关系资本借助政府力量促进贷款增长;银企关系资本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而增加贷款成功率;管理者素质资本明显增强了政治关系和银企关系的影响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银行资金支持,应该加强管理者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和注重管理层人员的选拔。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2

土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3班潘泓智05030031

5众所周知,"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乡镇企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竹、木、茶、果、菜、粮食、笋、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加工带动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增收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于是,我将本市乡镇企业定为本次调查的主体。因为恰逢春节,工作人员大都不在岗,所以,我以查阅文件为主。主要的参考文件有:《南平市企业总录》、《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

概况——南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农副产品出售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农副产品是乡镇企业加工的重要原料,乡镇企业通过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有效解决了农副产品难卖的问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企业发展,保持财政增收。同时,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安置了大批国企下岗职工,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小城镇成为周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一、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业概况

南平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现有耕地328亩,产粮216万吨,林木蓄积量

1.15亿立方米(省1/3),竹林面积476万亩(省2/5),辖区建瓯市,顺昌县被誉为“中国十大竹子之乡”。南平市所辖地域自古享有“茶都”美誉,现有茶叶种植面积45万亩,所产武夷岩茶、建瓯北苑闻名天下。辖区内盛产水果,种植面积达80万亩,其中柑桔42万亩、梨2.5万亩、桃4万亩、奈13万亩、杨梅5万亩等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和引导下,乳牛业、食用菌业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长富、大乘是国家学生奶重点企业。目前全市已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共34个,绿色食品生产企业29家,占全省总数的20%。近几年来,南平市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现有一定规模的乡镇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900多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1081家,年产值300万元以上388家,500万元以上151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安置就业人员16万人以上,年产值超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占工业总产值的18%,农民收入30%来自农副产品加工。

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按加工原料划分为五大类。

一类是笋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270多家,年产值约4.2亿元。主要产品有无味笋片、笋块、调味金丝笋、腌制笋、小径竹笋等。产品90%出口。年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有13家,完成产值1.1亿元,占笋加工企业产值的26%,大的企业有建瓯颖食物产公司、邵武和健食品公司、建瓯明良食品公司、松溪亚达食品公司等。

二类是木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木类加工企业1300多家,年产值8亿元。主要产品有胶合板系列、装饰板、细木工板、纤维板、脱脂松木产品、木工艺品、家俱、精细化工、活性炭等。年产值上500万元企业有35家,完成产值2.8亿元,占木加工企业产值的35%,大的企业有南平大展集团公司、南平松鹤板业公司、建瓯万木林木业集团等。

三类是竹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竹加工企业1500多家,年产值约10亿元。主要产品有竹凉席、竹地板、竹工艺品、竹筷等。年产值上500万元的企业有22家,完成产值2.1亿元,占竹加工企业产值的21%,大企业有南平延发竹木公司、建阳三禾木业工艺厂等。四类是茶业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茶业加工企业360多家,年产值约5亿元,主要产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武夷岩茶、白茶、珠茶、功夫茶、茉莉花茶等。年产值上500

万元企业16家,完成产值1.2亿元,占茶叶加工企业产值的24%,大的企业有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永生岩茶厂、建瓯市茗苑茶叶公司等。

五类是粮食、菜、食用菌、乳制品、烤鳗等加工企业。年产值上500万元企业有55家,完成产值6.8亿元,占该类企业产值的56%。大的企业有长富集团、南平红曲厂、南平昌宝丰冷冻食品公司等。

三、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1、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区域特色初步形成。2004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形成区域特色的生产布局,各地涌现出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专业乡、专业村,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由众多农副产品加工业组成的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建瓯的茶业加工、笋竹制品、锥粟加工,延平的养猪业、奶业,邵武的烟业,光泽的肉鸡加工,武夷山的旅游业,浦城的米业,建阳的鸭业和药业,顺昌的果业,政和、松溪的菌菜业等,都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特别是乡镇企业植根于农村,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正在成为乡镇企业的优势产品,并成为乡镇企业产业调整的方向和新的增长点。

2、规模企业大批涌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反过来又刺激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规模上有了进一步的壮大。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据统计,全市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共3900家,年产值上百万元的就有1081家,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有151家,就业人员达16万人,年实现产值约40亿元,利润1.4亿元,上交税金1.3亿元。长富集团、圣农实业、万木林木业、一春畜牧等优势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支生力军。农副产品加工出口还带来了大量外汇收入。2003年出口产值约7万元。如政和白茶占领香港市场80%以上,清小笋罐头90%以上出口。

3、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许多地方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通过公司(企业)+农户,契约+服务,服务+农户,科工贸一体化等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衔接起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长富集团采用“公司+牧场+农户”模式,带动闽北地区奶牛业的大发展,侦办仅五年,就形成了总资产7.2亿元,奶牛存栏33626头,日产乳制品270万吨的规模。同时,长富集团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乳品加工,奶牛饲养、牧草种植、产品运输、销售业的共同发展,解决或带动城镇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力15000多人就业,带动100多农户建设现代牧场34个,安置劳动力2050人,年人均收入12000元;带动种植牧草农户4500个,户均年增收6000多元;带动销售网点6000多个,安排就业人员8000多人,此处还带动了饲料加工、包装材料、运输业的同步发展。

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较快,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副产品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有些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加工总量不足,精深加工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企业规模较小;利益机制欠完善,产销脱节;管理体制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不足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有:

1、一方面农民农副产品卖难,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优秀专用“原”材料短缺。

2、因主要使用农村工人,造成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低下,农民组织化程度弱,造成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3、企业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急需更新和提高。一方面长期以来,存在重田间生产轻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的问题;另一方面原始积累资金甚少,造成加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4、标准化水平低影响海外

市场的开拓。

5、流通环节不灵活。

6、品牌意识薄弱。这些都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思路和设想

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竞争力 篇3

关键词:质量竞争力;水产品加工;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竞争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473-03

收稿日期:2013-10-21

基金项目:辽宁省大连市社会科学项目(编号:2012dlskyb227)。

作者简介:慕光宇(1982—),女,辽宁朝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E-mail:muguangyu@dlou.edu.cn。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不仅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和产量,更取决于企业能否生产出适应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用户所需要的高质量的服务。为了使企业进一步发展,质量竞争力的理论和模型被提出并得到了应用。Black等运用要素分析方法找到对质量管理成功起决定作用的10个因素[1];唐晓芬提出了WTO环境下我国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模型[2];蒋家东讨论了质量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质量竞争力指数(QCI)[3];温德成等将产品质量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为根源要素、支持要素和表现要素[4-5]。这些都为各行业质量竞争力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大连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之一,水产品加工业规模、档次、管理水平在全国均居前列。2010年,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700余家[6],但与国际水平的大规模水产加工企业相比,多数企业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食品安全和质量认证体系以及产品标准化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该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实力并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之中,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1大连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大连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主要考虑了加工原料来源、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与生产能力、企业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等。

1.1.1加工原料来源与采购加工水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原料的品质。大连拥有丰富、高品质的水产品养殖和培育基地,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取新鲜货源,是水产加工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黄海地区的刺参是最著名的海参之一,同时也是众多大连海参加工企业发展生产的基础。

1.1.2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指产品符合市场要求的程度,具体体现在消费者对产品各种竞争力要素的考虑和要求上,如品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种。近年来,大连水产品加工业愈来愈重视品牌、明星企业的建设,出現了如“獐子岛”“棒棰岛”“晓芹”等一系列品牌产品企业。通过品牌企业来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1.3企业技术创新与生产能力随着时代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已经从原来的粗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细加工发展,对于水产品加工工序、时间的控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获得更好、更具营养价值的产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以更短的时间、更少的原料获得更好的产品,是衡量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1.4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如何保障企业员工的数量与质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作、发展的基础。同时企业对风险的认识、控制及防范,以及内外部信息能否及时有效的沟通成为水产品加工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其质量竞争力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

1.1.5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连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在国内相对发达,但是同国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与世界水产品加工市场的接轨,对其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努力贯彻国际质量标准,通过国际体系认证,有效提高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国际地位,使产品在国际水产品市场上占有更广的空间。

1.2质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当前,多数大连水产品加工企业仍然无法与国际接轨,在质量、市场竞争力方面处于停滞不前的状况。因此,建立大连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企业的质量竞争力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提高质量竞争力的有价值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立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时,最重要的就是确定评价要素。在分析影响大连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之上,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一级指标 5个、二级指标 13 个、三级指标34个,具体见表1。

4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大连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因素,结合行业现状,构建出三级34个指标的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应用AHP-Fuzzy综合评判方法,实现了大连某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状况的综合评价,提出提升水产品加工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建议。本研究建立的质量竞争力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我国沿海城市的水产品加工企业进行竞争力分析研究以及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均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Black S A,Porter L J. Identification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TQM[J]. Decision Sciences,1996,27(1):1-21.

[2]唐晓芬. 质量竞争力研究[J]. 上海质量,2002(10):12-16.

[3]蒋家东. 质量竞争力指数(QCI)研究分析[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4(1):13-17.

[4]温德成. 产品质量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研究[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6):4-8.

[5]许前,王雪梅,万薇.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6(7):145-146.

[6]张新民,秦秀芳,徐鑫. “十二五”大连市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12,30(4):24-31.

[7]齐宝库,刘霞,王欢.AHP-FUZZY综合评判方法在绿色供应链评价中的应用[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955-960.

[8]Liu C F,Hu B M,Li Z. Evaluation of 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FAHP[J]. Progress in Measurement and Testing,2010,108(1):421-425.

[9]齐二石,王玲,李钢,等. 企业管理竞争力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3-36.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4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低等问题的关键举措, 也是循环农业体系中农业生产链延长的必经途径。

在我国, 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薄弱加工转化率还很低, 一般在2 0%~3 0%, 8 0%的食品转化率为3 0%, 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 0%~9 5% (见表) 。再者,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 环保意识很薄弱, 企业自身没有建立自己完善的清洁生产过程。由于资源的利用、生产模式、技术设备、环境污染等等, 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也大大污染了环境。

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在我们积极建设循环农业的同时, 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评述

1. 农业+企业的生态园区模式

从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的观点来看, 经济系统中是存在着工业生态群落的, 工业生态群落的不同种群即各行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业代谢”关系, 建立生态园区是实现企业群落“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的最主要的方式 (见图1) 。

农业+企业的生态模式其实就是企业群落间的中循环, 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中的“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循环途径, 实现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朱玉林认为在这种模式下系统组成越复杂, 调节能力就越强, 对废弃物的消化也就越完善, 它能很好地将企业生产的负外部性内在化。

王兆华、武春友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 分析了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共生并存。他们认为有形资产的专用性、地理位置上的专用性、享受优惠政策上的专有性、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交易频率, 促使了有交易动机的企业们形成一个经济活动中心, 空间上的集聚和企业间共生的密切交易群落——生态园区的发展正是这种动机的产物。具有副产品交易意向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生态工业园, 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 最终达到无废弃物的零排放状态。

学者们都在大力提倡农业的产业化, “农户+企业园区的循环模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我国这种模式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黄敬华和初丽霞都曾指出:我国生态园区发展速度很快, 但与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存在于环境保护技术落后;我国生态工业的市场机制反应不是很灵敏, 这不仅使我国开发生态工业园缺乏行动纲领, 而且还表现出各企业在入园时积极性不是很高;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 造成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原料来源、数量、性质, 能源的种类和消耗量以及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一定的隐瞒, 使整个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我国对生态工业的宣传和认识不充分, 部分企业在入园时, 对整个园区的运行机制和方式表示怀疑。所以园区的完善, 需要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整体设计, 企业自身素质提高和政策导向等方面入手。

2.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循环模式

我国工农业园区的规划是近几年开始的, 许多企业由于空间、购地费用等因素的制约, 不可能形成我们前面所述的现有园区, 它只能形成一种虚拟型的园区, 通过信息与外界进行物料和能量相互循环利用。这类企业实行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是通过自身工艺的改造规划, 实现企业自身的循环, 减少企业自身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 绿化企业环境, 为企业周边市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这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一般循环模式为: (见图2)

朱玉林提出的乡镇工业的清洁生产模式, 也就是企业的自身循环模式, 他认为这种模式在实践中, 将减量化原则常被放在首位, 从废弃的产生源头来采取措施, 企业自身充当分解者角色, 打造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 进一步减少企业所产生的废弃物。

但是黄贤金认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企业家的环保意识薄弱、大多数企业家还是着眼于眼前的经济利益, 利润型企业还是比比皆是。农业资源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 企业考虑到处置成本和技术的相对匮乏, 这部分的资源常常被浪费, 也就是说, 这类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工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绝大多数属于原来农产品的组成部分, 仍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 相对开发价值高, 开发成本低。通过对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资源的处理成本和技术设备的费用超过了重新购置新资源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利润型企业就很难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在此政府可以充当利润性企业转变过程中的催化剂, 促进企业转型、为企业转型创造良好的规划空间。

3. 农业+企业+产业生态园区模式

这种模式下, 我国常见的就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生态旅游农业的大力发展。它结合现代科技, 通过合理布局规划, 使其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观光、体验娱乐和环境教育等综合功能, 且其发展能够使当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郑昭佩、刘作新指出, 这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 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满足了人们远离喧嚣的工作环境“重返大自然”的欲望;另一方面以旅游经营为重点, 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规划, 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 同时旅游活动体现了对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也履行环境教育的功能;再者它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 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 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 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人的下降, 在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节能环保设施建设等环节均可吸引游客参与、参观, 既降低劳动力投入, 宣扬环保意识, 又提高旅游业收入, 农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肖玲提出的“绿岛模式”就是就是集农业、企业和旅游也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他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有赖于一系列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发展, 循环企业就是其中的一种, 绿岛模式很有效的推动了资源节约型农业企业的建设, 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 要以企业为纽带, 带动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相互联系,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 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为农民带了收入, 还保护了环境, 它必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丁卫建提出“种养加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开放复合模式”, 他指出该模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 大力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副业生产, 积极扶持第三产业, 使种、养、加、贮、运、销、服务相配套, 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形成以工补农、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以农牧发展推进工业生产的生态经济大循环和开放复合式的结构。

纵观模式的发展, 章家恩, 江金波认为此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营分散且规模小, 资源相对不足, 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融吃、住、行、游和购、娱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产业;二是重仿造、轻研发, 许多项目形式单一;三是急功近利, 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园区经济往往以最大限度获得利润为重, 而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使原本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的农业生产、加工基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失去了农业生产和观光学习的意义;四是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因而农业部门、当地政府、旅游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发展该项活动尤为重要。

三、小结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模式的文献收集, 我们得出结论: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循环发展模式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薄弱, 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虽然我国学者对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研究比较多, 但是对农产品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专项研究还是比较少, 讨论研究还多处于个案的研究调查, 如何使个案模式走向理论化模式, 再将理论模式普遍化, 还是我们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的。

我们要把环境保护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技术和认识的不断提高, 加大农产品的转化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率, 通过政府支持导向和企业完善发展, 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赢。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 向企业提出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意识, 建立现代化的生产工艺, 而且要坚持利用品种标准化、质量标准化的原料农产品, 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 彻底贯彻清洁生产, 积极投资环保设施的建立;不断致力于产品研发, 仔细分析生产环节中产生农产品废弃物, 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摘要: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朝阳产业, 也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更是建立循环型农业不可缺少的末端处理。本文将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从大的农业循环系统中独立出来, 探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循环模式, 重点论述了农业+企业生态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循环和农业+企业+产业生态园区三种模式的发展现状。

如何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 篇5

X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总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5%,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玉米、土豆、甜菜、动物毛皮、鲜奶等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X县农产品的加工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成为当地经济税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该行业在农产品收购上点多面广、灵活多变,再加上一些企业纳税意识不强,交易的真实性难以掌握,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难以控管,行业整体税负明显偏低,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难题。为此,我局从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管理入手,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全面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查找问题,剖析根源,积极寻找管理弱点

2010年初,我们对9户较大的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作了重点分析,由计划征收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联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收入、农产品收购金额、税负进行分析比对,在分析比对中寻找税收管理薄弱环节和突破口。这9户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总额为10785万元,而收购农产品原材料成本就高达11544万元,农产品进项税占企业全部进项税的91.71%,实现的税收只有88万元,税负仅为0.8%,其中有3户企业全年零负申报, 长期进项留抵。由此不难看出:该行业税负明显偏低的核心问题是进项税额较大。缘何形成这种反常现象?

为了进一步找准问题的症结,我们将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征管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并召集有关人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作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大家认为: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对象庞杂,在收购环节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金额、数量和对象的真实性难以掌握。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收购发票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也就是由收购企业自行填开并进行抵扣,这样就为企业利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无进虚开等手段虚增进项税额提供了可能;按照规定,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对象仅限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初级农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农产品销售者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有农户,也有农产品经销单位、农产品销售中间人等,对一些不符合收购发票使用规定的对象,企业往往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使其开票行为合法化,达到多抵扣进项税额的目的。二是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农产品在收购、储备、生产环节上因管理不善易发生霉变,极易形成非正常损失,按财务制度相关规定,企业应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但部分企业依仗农产品难以盘点的特点而对这一部分损失不按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从而多抵扣进项税额。三是物耗水平难以掌握。农产品由于产地不同,成分含量有所区别,其投入产出比也就不同,企业往往会以有效成分含量低为借口,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数量;还有部分企业以农产品中掺杂泥沙、水份等杂物影响投入产出比为借口,人为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数量。

二、健全制度,严格把关,着力破解管理难点

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弱点,为了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偷税行为,堵塞管理漏洞,我们在综合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先后出台了《X县国家税务局农产品收购管理办法》、《X县国家税务局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管理。

1.严把原材料购进关,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加强收购发票的管理是把握原材料购进是否真实的关键环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我们对纳税人开具的每一笔业务都要进行认真的审核,对单份收购发票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收购业务由税收管理员按收购发票上填开的销售人、地址、身份证号等内容进行实地核实,并作相应记录。经检查属实的,在收购发票第三联审核联上加盖“检查属实”戳记;经查不实的,加盖“核查不属实”戳记。对单份填开金额在2000元以下的收购业务实行抽查,并分别加盖“抽查属实”或“抽查不属实”戳记。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有汇总填开的,重点核对该纳税人是否报主管国税部门批准,经批准的,在收购发票第三联加盖“汇总填开已批准”戳记,未经批准的,加盖“汇总填开未经批准”戳记。针对部分农产品如皮张、玉米、甜菜、玉米芯等采购季节性、集中性较强的特点,都是在特定季节集中收购。在收购收购期间,我们专门派税收管理员在收购季节驻厂办公,掌握其收购农产品的品种、出售人、收购价格、日收购数量、运输方式、入库、货款结算、收购凭证开具等12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核实其交易数量、金额和对象的真实性,并制作核查报告,报计划征收部门作为企业申报时的进项比对信息。通过对收购发票的严格审核,有效地遏制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无进虚开等现象的发生。

2.严把原材料损耗关,确保进项税额转出的准确性。针对农产品体积庞大,多数露天存放,极易霉变,部分企业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问题,我们要求企业收购农产品时两库存放,设立新料存放地,尽量做到整体堆集规则存放。企业用料时从旧库出,收购的新料进新库。对新料存放地收购数量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验证和监管,出具验证和监管报告,以上程序实施无误后由管理部门在收购发票抵扣联加盖准予抵扣章,方可抵扣进项税额。对在用料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损失,由税收管理员丈量其体积,估算其价值,督促企业作进项税额转出,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虚增原材料库存数量的问题。2010年上半年,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发现7户纳税人非正常损失未作进项转出,调减进项税额76万元。3.严把投入产出关,确保物耗水平的合理性。把好投入产出关是预防和制止农产品加工企业随意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数量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此,我们建立了预约定耗制度。即纳税人向税源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报送《农产品预约定耗申报表》。税源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实地调查核实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工艺流程,掌握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采集企业三个月以上加工产品的数量与农产品原材料的投入数量,计算出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正常的投入产出比,确保农产品预约定耗准确,并参照同行业国家标准和本地区同类行业近几年相关指标平均值,提出该企业农产品投入产出比或损耗率的初步意见,报县局评审,评审通过后将《农产品预约定耗申报表》送达企业。若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提出的农产品投入产出比无异议,签署反馈意见后,双方把它作为约定的农产品投入产出比。约定的农产品投入产出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预约定耗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销售收入不入账和虚开收购发票等问题的发生。

三、建立模型,科学评估,紧紧抓住管理重点

纳税评估工作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省国税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设置了税收负担率、销售额变动率、进项税额抵扣变动率等8项纳税评估指标及预警值。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按照一般程序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增值税的基本原理,特别突出“农产品进项税额”管理这一关键环节,紧紧抓住收购量这个“七寸”,经过反复研究测算,在企业的应纳税额与

收购量之间建立了科学的线性关系,为实施有效评估提供了依据。一是严格控制和科学测算投入产出比、销售单价、收购单价、法定扣除率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指标,即对投入产出比按照预约定耗确定,销售单价为企业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价,收购单价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收购单价并经税收管理员充分调查后确定;二是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进行测算(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收购数量×投入产出比×销售单价×适用税率,进项税额=收购数量×收购单价×法定扣除率)。我们将进销项中的共同项“收购数量”提取出来,然后将投入产出比、销售单价、适用税率、收购单价、法定扣除率等指标综合为一个常数K,K即为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经过对我县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进行测算:糠醛为每吨6.84元,制糖为每吨26.16元,玉米淀粉为每吨29.93元,皮革为每平方尺0.88元,乳品为每吨37.4元。三是通过推导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额与收购数量的一个线性方程式,即应纳税额﹦收购数量×K,由税收管理员根据企业实际收购数量、单位原材料应纳税额和取得的非农产品抵扣进项票(主要是生产用电及辅料采购)数额,计算确定该企业的预警税额,并以此为依据审核评估该纳税人申报税款的真实性。今年上半年,我们通过纳税评估,发现有15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进项税额方面存在36个问题,企业主动申报补缴税款125万元;通过对2户评估异常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稽查,共查出虚增收购金额156万元,多抵扣进项税20万元,依法对其作出补税罚款共计30万元的处理。

通过近一年来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上半年,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开具收购发票7518份,比上年同期增加2867份,增长61.64%;二是税负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税负由2005年的0.8%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2.02%,提高了1.22个百分点;三是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明显提高。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6

关键词:博弈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议

0.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高度上。如何能够发现并利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博弈论的不断发展为此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从博弈论的角度入手,分析农产品加工业主体之间发展的博弈现象,能够科学合理地提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有效对策。

1.文献综述

由于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农产品加工业更备受人们的关注,这在学术界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新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但就其研究方法来讲大多数都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性的论证,然后就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建议,很少有人从挖掘深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去作系统的理论研究。而博弈论的发展为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行为中多个理性人在互动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优决策提供了一个契机。

2.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一门研究斗争现象或竞争性质的学科。其中一个基本的假设是研究的人或者主体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是指在具体选择时能够选择策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一般的博弈中,参与斗争或竞争的双方代表不同的目标或利益,双方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都必须考虑对方有可能的所有方案,并从中力求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或最合理的方案。博弈一般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但往往都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决策人:在博弈中率先做出决策的一方,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感受、经验和表面状态优先采取一种有利于己方的行动;

(2) 局中人:参加博弈的直接当事人,即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准则的理性决策主体;

(3) 策略:指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方法、做法等;

(4) 得失:博弈的结果称为得失。局中人在每一局博弈中的得失,不仅仅取决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而且还与全局中人所有取得的一组策略有关。

3.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学行为分析

3.1 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学现状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的创建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产品加工业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实际中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在利益与道德之间博弈,有些甚至超出了道德的底线,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但是从总体来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1]:(1)中小企业为增加出口恶意竞争,体现为促销、价格战等;(2)为了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企业开始偷税、掺假、售假、以次充好、压缩工序等。具有代表性的为三聚氰胺、地沟油事件等,虽然他们暂时满足了利益的需要,但是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和声誉。(3)新市场开发无力,导致企业之间在原本空间内恶性循环竞争,使得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不断恶化,成为发展我国农产品工业的最大瓶颈。

3.2 农产品加工企业偷税与税务查税博弈

下面拿典型的“小偷与守卫”博弈模型来分析企业违法行为的内在机理。

对于以利益为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虽然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但是企业往往还是铤而走险为获取更大利益。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前提下,企业偷税漏税的事件也会频频发生。

“小偷与守卫”博弈中,假设有一小偷欲偷窃,有一守卫看守仓库,如果小偷偷窃时守卫在睡觉,则小偷得手,如果守卫没有睡觉,则小偷被抓。因此,小偷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选择偷或不偷,同样守卫也在权衡利与弊,选择睡或不睡[2]。这里很形象地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偷税看作小偷偷窃,将税务机关查税看作守卫看守仓库。现假设税务机关监管到位的效用为C,则农产品加工企业按时缴税的效用就为-C,如果加工企业偷税成功则得到正效用A,相反,如果被税务机关查到则要处罚金得负效用-F。同理,税务机关监管不力而企业缴税时的正效用为A,若监管不力而企业逃税成功则得到负效用-A。综上可填写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税收机关的博弈支付矩阵,见表1所示。

表1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税收机关博弈的支付矩阵

税收机关农产品加工企业

逃 税不逃税

检查

不检查A-C+F,-A-F

0,0A-C,-A

A,-A

假设P1为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P2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逃税的概率。

(1) 在给定税务机关检查概率P1的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应地选择逃税或不逃税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P1,1)=(-A-F)P1+0(1-P1)=-(A+F)P1(1)

E(P1,0)=-AP1+(-A)(1-P1)=-A (2)

其中,E(P1,0)——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不逃税时的期望收益;

E(P1,1)——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逃税时的期望收益。

令E(P1,1)=E(P1,0),得P1=A/(A+F),即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角度来看,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小于P1,在此种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选择逃税,否则缴税。

(2) 在给定农产品加工企业逃税的概率P2的情况下,税务机关选择检查与否的期望收益为:

E(1,P2) =(A-C+F)P2 +(A-C)(1-P2) =P2F+A-C (3)

E(0,P2) =0P2 +A(1-P2) =A(1-P2)(4)

其中,E(0,P2)——税务机关不检查情况下的期望收益;

E(1,P2)——税务机关检查情况下的期望收益。

令E(1,P2)=E(0,P2)得:P2=C/(A+F),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去判断,农产品加工企业逃税的概率小于P2,因此税务机关的决策是不检查,否则相反。

在实际中双方经过这样的多次博弈后,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在不被检查的前提下逃税,其收益也会逐渐增大,而税务机关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在企业偷税的前提下去突袭检查,逐渐发展为农产品加工选择逃税的概率趋于P2,而税务机关选择检查的概率也会趋于P1,最终达到纳什均衡。

就眼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两个加工企业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农产品加工企业、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这几个主体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决定的。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企业竞相降价可以看作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企业的违法行为可以看做典型的“小偷与守卫”博弈模型,而农产品新市场开发可以看做是典型的“智猪博弈”模型等等[3],这些都可以通过博弈的思想来寻找其中的内在规律。

4.结论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风向标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竞争与合作为背景,以人的理性为基本假定,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将“小偷与守卫”的经典博弈模型应用到农产品加工业偷税与税务机关查税的案例上,通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将博弈论的思想应用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济学行为分析上,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博弈,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参与下,一定能够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朝着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为此提出几点今后关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议以供参考[4]:

(1) 坚持政策引导和科学规划,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加大对农户的收入补贴、加大对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加大对农业资源的保护等各种形式的政策来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 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我国应注重开发新产品的开发、新材料和新装备应用、普及农产品加工的成熟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储藏运输水平。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同时还应重视对同行业专业人才和专家的培养;

(3) 坚持龙头带动和实施名牌战略。通过智猪博弈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想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非龙头企业莫属。另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这势必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 孟宪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16-18.

[2] 王志刚,王珊,祝倩宜,陈文君.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行为的博弈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6,(24):140-143.

[3] 倪国红.浅析市场经济中的博弈[J].铜陵学院学报,2004,(3):49-50.

[4] 梁静.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科学,2013,(5):63-64.

作者简介:侯云合(1984 -),男,河南邓州人,硕士,主要从事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7

1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主要采用职位薪酬制,即将管理人员的薪酬与其在企业所担任的职位挂钩,职位高低是决定薪酬水平的基本依据。职位薪酬制度下,首先将企业的管理岗位从高到低划分为若干等级,再确定每一个等级的薪酬水平,职位晋升是管理人员涨薪的主要途径。结合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现状,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薪酬总体水平较低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行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与其管理人员积极进取、勤奋工作是分不开的。企业管理人员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农产品加工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竞争较为激烈,开拓市场和扩大生产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较低,因此企业的总体薪酬水平偏低。其管理人员薪酬水平与一些新兴行业相比,尤其是与一些国有大型垄断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薪酬水平与其劳动投入不相匹配,使其薪酬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也影响了其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部分企业甚至出现管理人员思想不稳、流失率较高的现象。

1.2 薪酬结构不完善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薪酬结构较为单一。薪酬水平主要与职务挂钩,固定收入所占比重较高。管理人员要增加薪酬,主要依赖职务的晋升。那些年轻的、资历较浅的管理人员,职务较低,其薪酬水平往往缺乏吸引力。而一些高端职务的人员,由于其再升职的可能性变小,对工作也就失去了动力。二是薪酬结构没有体现管理岗位的复杂程度。职位等级相同的人员,由于其所处的管理部门不一样,其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不一样,但薪酬水平并无差异,使得一些关键性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大的岗位失去吸引力。三是薪酬结构没有体现管理人员的绩效。许多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对管理人员绩效的考评机制,同一岗位的管理人员,不论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其薪酬基本没有区别。

1.3 薪酬制度不健全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薪酬标准缺乏科学性。一些企业薪酬标准的制定,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外部调研,也没有对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行科学的评估,而是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人为确定,随意性较大。二是薪酬没有体现公司的效益水平。管理人员的薪酬取决于其所在的岗位,并不与公司效益直接挂钩,因此,管理人员关心其自身职务的升迁胜过关心公司的效益和发展。三是薪酬制度缺乏对引进新的人才、提高现有人才素质的导向作用。新引进人才往往学历较高、发展潜力大,但由于没有较高职务,因此难以获得较高的薪酬。现有人才更看重的是职务的晋升,而不愿意持续地学习,也影响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2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设计的目标

2.1 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在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设计的总体策略上,应做到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利润水平和薪酬支付能力、企业的历史和管理文化相匹配,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2.2 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农产品加工行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经营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亟待引进优秀的人才加盟,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因此,在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设计中,要考虑薪酬的市场竞争力,为外部人才的加盟创造条件。

2.3 稳定现有管理人才队伍

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行业特色也较鲜明,管理人员的经验十分重要。因此,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应有利于稳定现有管理人才队伍,避免优秀管理人才的流失。

2.4 促进管理人才成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发挥激励作用,促进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努力进取,快速成长。

3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3.1 内部公平性原则

内部公平性是薪酬制度设计的首要原则。一要注意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薪酬的公平性。企业人才队伍包括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型人才队伍,薪酬制度要有利于各支队伍的协调发展。二要注意不同管理岗位之间的公平性。包括纵向不同等级管理人员之间和横向不同部门管理人员之间的公平性。

3.2 外部竞争性原则

坚持外部竞争性原则,是实现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和留住现有优秀管理人才目标的必然要求。企业在进行薪酬制度设计时,应充分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特别是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薪酬状况,使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和水平具有市场竞争能力。

3.3 激励性原则

坚持激励性原则,是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要将管理人员薪酬与其经营业绩挂钩,做到奖勤罚懒,促进企业管理效益的提升。二要根据管理人员的需求灵活地设置薪酬结构,并给予其一定的薪酬结构选择权,提高其薪酬满意度。三要注意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既要照顾管理人员的当前利益,也要关心管理人员的长期利益和效用。

3.4 战略性原则

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设计,要以企业战略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一要发挥战略的引导作用。通过薪酬制度设计,让管理人员知道当前战略条件下对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引导管理人员积极更新知识,努力掌握新的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二要有一定的动态性。企业战略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要保持一定的动态性,以利于企业战略的及时转换和调整。

4 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措施

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管理人员的劳动付出和贡献;管理人员的风险责任和机会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一般应包括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福利津贴、非物质报酬。

4.1 合理确定基本薪酬

管理人员的基本薪酬是其劳动付出所获得的基本报酬,也是其相对固定的劳动收入,对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起着基本保障作用。按照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观点,此部分收入不会对管理人员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但会影响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基本薪酬如果设计不好,管理人员的满意度会下降,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甚至导致管理人员离职。

在基本薪酬的设计中,一要体现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管理人员往往学历较高,受教育年限长,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相对普通员工来讲,其人力资本价值相对较高,其基本薪酬也应高于普通员工。二要与企业的规模和管理难度相适应。企业规模越大,面临的环境越复杂,业务的创新性越强,其管理难度就越大,管理人员的付出也就越多,其基本薪酬就应越高。三要对不同管理岗位加以区别对待。对企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管理岗位的职责、工作强度、管理的复杂程度进行科学的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合理确定各管理岗位的基本薪酬。四要合理确定基本薪酬占管理人员总薪酬的比例,一般来讲,管理人员级别越低,基本薪酬占其总薪酬的比例应越高。

4.2 完善绩效薪酬

管理人员绩效薪酬的设计既要考虑管理人员的个人工作绩效,也要考虑企业总体效益水平。绩效薪酬设计的关键是要为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激励,解决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问题。既要提供短期激励(年度激励),也要提供长期激励,实现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的有效结合。

短期激励的常用方式是实行年薪制。在管理人员年薪的设计中,一要与企业年度经营绩效挂钩主要包括投资回报率、利润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及增长率、新产品销售情况、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应主要依据企业年度经营绩效确定。二要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管理人员的个人工作绩效考评具有较大的难度,要引人360度考评等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设立完善的考核指标。既注重管理人员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也注重管理人员所承担管理风险的考核。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应主要依据其个人工作绩效确定。

长期激励的有效方式是实行虚拟股票期权。虚拟股票期权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股票虚拟给企业管理人员,当企业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时,虚拟股票持有人可以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获得一定数量的现金、等值的股票或现金与等值股票的组合。虚拟股票期权具有长期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功能,引导管理人员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有利于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3 优化福利津贴

管理人员的福利津贴一般包括公共福利和选择性福利。公共福利是企业所有员工都享有的福利项目,一般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设置,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选择性福利是管理人员在一定的额度内可自主选择的福利项目,如健康计划、企业年金、奖学金计划、长期护理保险、国外交流项目等。选择性福利可以设置一定的弹性,规定其选择幅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挂钩。由于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条件的管理人员,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和生存压力不同,其需求具有差异性,选择性福利可以更好地体现这种差异性,从而增强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4.4 丰富非物质报酬

管理人员一般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在满足其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应丰富非物质报酬,进一步激发其工作潜能。首先,给予管理人员充分的信任,实施参与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管理工作中,多给他们授权,做到用人不疑。其次,注重塑造良好的管理团队,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管理效能。再次,从心理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生活、个人成长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其归属感。最后,做好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帮其明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成长路径,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

摘要:设计具有激励性的管理人员薪酬制度,对建设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现有薪酬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薪酬制度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从合理确定基本薪酬、完善绩效薪酬、优化福利津贴、丰富非物质报酬等方面,探讨了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倩玮,张向前.高级人才战略薪酬体系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3).

[2]翟娈.公司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研究[J].华章,2012(27).

[3]冯丹丹.浅谈以员工需求为导向的薪酬体系——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J].科技创业月刊,2007(8).

[4]祖智渡.完善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机制[J].企业家天地,2009(9).

[5]李海亮.我国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设计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0.

[6]张昱蕾.我国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组合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8

产品的价格, 一方面以产品的价值为基础, 另一方面又受到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 往往变化较大。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 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 获取利润, 这就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用户对产品的接受能力, 从而企业的定价策略具有双向决策的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策略, 不但要求企业对成本核算, 分析、控制和预测, 而且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 市场供求, 用户心里价位以及竞争对手等因素作出正确判断与选择。产品价格、成本决定价格策略, 正确的定价策略能获得用户的信任, 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定价策略与方法

所谓定价策略, 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中不同的变化因素, 对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 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 制定出适合市场变化的产品价格, 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企业经营战术。目前企业定价策略及方法有很多, 但, 对于单件、小批多品种企业的产品, 较为适应的方法有:

1、成本加成定价策略及方法。

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耗费, 客观上要求通过产品的销售而得到补偿, 并且要获得大于支出的收入, 超出部分表现为企业利润。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把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 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费用, 再按一定的目标利率来决定产品价格。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总成本* (1-目标利润率)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合理的目标利润率是一个关键问题, 而目标利润率的确定, 必须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等多种因素。某一行业的某一产品在特定市场以相同的价格出售时, 成本低的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并且在进行价格竞争时可以拥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2、根据用户需求逆向定价法。

这种根据用户需求逆向定价法, 是企业依据用户提出的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 把成本补偿放在次要位置, 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定价出发点, 反向计算出产品的成本和利润, 目的是争取得到订单。由于这种定价是以用户能够接受的价格确定的报价, 反向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而这个成本可能低于企业实际成本, 盈利水平低于预期甚至可能产生亏损, 对于可能亏损的产品, 这就需要企业对用户的合作关系, 以及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进行合作。如果企业经过综合考虑和企业长远利益考虑, 签订了这类合同, 企业就要对这类产品从生产制造到出厂全过程进行成本跟踪, 力争把成本降到最低, 争取利润最大化。

3、折扣定价法。

大多数企业通常都酌情调整其基本价格, 以鼓励用户及早付清货款、大量购买或增加淡季购买。这种价格调整叫做价格折扣和折让。

(1) 现金折扣。是对及时付清帐款的购买者的一种价格折扣。例如“3/10净30”, 表示付款期是30天, 如果在成交后10天内付款, 给予3%的现金折扣。许多行业习惯采用此法以加速资金周转, 减少收帐费用和坏帐。

(2) 数量折扣。是企业给那些大量购买某种产品的用户的一种折扣, 以鼓励用户购买更多的货物。大量购买能使企业降低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成本费用。

(3) 职能折扣, 也叫贸易折扣。是制造商给予中间商的一种额外折扣, 使中间商可以获得低于目录价格的价格。

(4) 季节折扣。是企业鼓励用户淡季购买的一种减让, 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一年四季能保持相对稳定。

三、结论

1、产品定价既要考虑企业成本等基本要求, 又要充分考

虑用户的接受心里和竞争对手等因素, 其实, 价格既是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屏障, 同时又是二者之间的一道桥梁, 企业应在深入研究用户的心里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充分运用价格策略去影响市场, 获取市场竞争的胜利。

2、定价策略的手段方法有很多, 除以上的方法外, 如;

企业推出新产品时, 可采用撇脂定价法或渗透定价法;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 可采取随行就市定价法或产品差别定价法。无论采取那种方法, 企业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合全面找准自己所需要的, 能够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总之, 运用好价格武器, 可以成就一个企业, 反之, 可能毁灭一个企业。

摘要:机械加工企业, 特别是冶金、矿山、有色金属机械加工制造企业, 是一个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 由于产品不定型, 生产加工周期长, 产品多以单件小批、多品种为主, 企业的产量以订单多少来决定。在完全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要保持获利能力, 维持其生存与发展, 产品价格的高低, 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的份额和盈利水平, 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出, 适合自身发展的价格策略。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产品,定价策略

参考文献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9

关键词:义齿加工企业,生产管理特点,成本对象,成本核算体系

随着患者对口腔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口腔义齿加工企业繁荣发展,也推动了口腔医疗修复技术迅速进步。但大多数义齿企业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成本管理混乱的现状,对企业持续发展极为不利。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完善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管理,已势在必行。笔者以所在企业为例,对建立该行业的成本核算体系,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一、义齿加工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成本核算目标

成本在经济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1)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3)经营决策的依据;(4)考核经营成果、评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数据。义齿企业成本核算不仅要满足会计核算需求,更要满足成本管理控制、制定产品价格与销售策略的需求。因此,义齿企业需要建立核算各类别、各品种、各工序的产品成本和各成本明细构成的成本体系,实现产品盈利能力判断,改进销售策略,压缩不合理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二)生产管理特点与成本核算假设

相对于标准化产品生产企业,义齿加工属于连续式多步骤生产,具有规模较小、手工制作度高、产品个性化强、流水线较短等生产特点,存在管理人员较少、管理垂直化与跨度小等经营管理特点。义齿加工企业应分析实际情况,选择相对简化、满足管理需求的核算方法,建立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因素与假设:(1)产品个性化强,工序、原材料组合性强,需合理确定成本对象;(2)非标准化生产下,不同质产品的可比性转化,需合理确定同质化折算标准、分摊标准;(3)不同类产品差异较大,需合理确定成本在全部成本对象之间分配的基数、方法;(4)在定制化的生产特点下,半成品无实际经济意义,故不对其进行成本核算;(5)流水线与生产周期较短,在产品所占比例小,且估算结果精确度低,故将其数量假设为0;(6)生产规模较小、管理机构少且垂直化,期间费用较少,故选择产品制造成本模式,而非全成本模式。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综合分析义齿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宜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核算,其适用于不需提供半成品成本的多步骤复杂生产企业。其特点为:以最终完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各工序归集本工序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并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该方法计算时间较短,有助于提高成本核算效率。

二、义齿加工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成本对象的确定

义齿产品,分为固定、活动两大类;固定义齿病人不可卸带,计量单位为颗;活动义齿病人需每日卸带义齿,计量单位为件。义齿产品没有标准产成品,无法以实际的义齿产成品为成本对象,只能以产成品组合部分为成本对象,并使用对应计量单位。义齿企业会按照病人需求生产特殊产品,应根据该类产品的数量、重要性,确定是否将其纳入成本对象;同时,应根据产品变化调整成本对象,见表1。

(二)明确生产工序与成本对象的对应关系

分析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明确工序与成本对象对应关系,确保成本准确分配。实例企业对应关系如表2、表3所示。

(三)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

1. 统计产品数量,将其转化为成本对象数量。

成本对象数量,一般由义齿产品数量直接确定;但塑料基托有其特殊性,如以其产品件数为分配基数,既无法反映产品大小之间的差异,也无法反映金属支架产品耗费的塑料基托成本,因此选择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均需使用的树脂牙数为塑料基托的分配基数。以实例企业某期数据为例,转换方法如表4所示。

2. 成本分配过程。

(1)按照以下顺序将成本归集分配至对应的成本对象。各成本对象原料成本→各生产工序辅料成本(1)→各生产工序人工成本→各生产工序折旧费、维修费等制造费用(2)→辅助生产工序的制造费用

①项数值,全口产品计量单位与同类产品不同,汇总时需要折算转化,其数值=全口数值2+胶托数值+半口数值☆项数值直接选取树脂牙总量、计量单位即可

注意要点:(1)氧化锆高值专用辅料,在分配时将其成本计入氧化锆产品。(2)单一产品专用高值生产设备,其折旧、维修费归集到对应成本对象。

(2)辅助生产工序制造费用的分配说明。义齿企业辅助生产工序的材料、人工、折旧等成本均列入制造费用,按照费用分类,分别在所有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固定义齿、活动义齿之间差异巨大,加工特点、计价方式均不相同,活动义齿中的金属支架、树脂基托不能独立成为产品,须与树脂牙组合为产成品,因此这两大类产品可比性差,在该分配环节需进行相应的修正处理。现以实例数据进行说明。

某期,企业生产固定义齿总量4005颗,活动义齿总量1765件(含金属支架1025件、胶托450件、弹性义齿290件),树脂牙8810颗,辅助生产工序材料费6000元、人工费36000元、折旧费0元、其他7000元,成本分配计算过程如下:

a.将固定义齿产品颗数与活动义齿件数之和作为分配基数,计算费用分配率

b.根据产品信息计算金属支架、树脂基托单件产品的平均排牙数,计算费用修正分配率

c.各类产品的辅助成本分配:固定义齿、弹性义齿以分配率进行分配,树脂牙以修正分配率进行分配,金属支架、塑料基托不分配

注:固定义齿并非成本对象,此处只为简化说明该分配过程。实际成本核算中,以各成本对象为分配对象,按费用明细类别分别分配。

3. 成本核算结果

至此,义齿加工企业基于制造成本模式的成本核算体系已完整建立,利用核算结果可对各成本对象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也可计算每件义齿的产品成本,见表5。

三、义齿加工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实际意义

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实现管理目标。笔者所在企业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后,深入分析核算结果,发现异常成本消耗和利润空间较大产品,对降低成本、制定合理销售政策、提高企业利润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

(一)降低成本

笔者通过比较成本核算结果发现,镍铬金属冠辅料成本为其原料成本的1.5倍,远超过同类产品;经深入分析发现,该产品在生产中存在单件产品随机包埋,导致包埋材料浪费,后调整为多批次合并包埋,辅料成本下降50%,每年至少节约成本10万元。

(二)制定合理销售政策

笔者所在企业的成本核算结果显示,国产氧化锆产品毛利率比进口氧化锆高出15个百分点,因此建议将以进口氧化锆为推广重点的销售策略,调整为以进口氧化锆为宣传突破口、重点推广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氧化锆,用以替代传统产品。当年国产氧化锆订单增长70%,企业利润增长超过40%。

综上所述,口腔义齿加工企业应在准确分析企业特点、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建立完整、合理、适用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深入分析核算结果,发现成本管理中的不足,降低企业成本、改进销售政策,增加企业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2]徐政旦,石人瑾,林宝環,管一民.成本会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篇10

一、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原料采购季节性、筹资渠道狭窄、产品销售受到市场影响较大、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大等特点, 因此, 企业面对某些风险时具有一定特殊性。

(一) 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 占用企业资金, 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对于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 面对存货管理风险, 主要关注原料购进具有季节性的特殊性, 给企业存货管理带来了困难, 同时这些企业承担着额外的风险。

(二) 筹资结构风险

企业筹集的资金, 由于来源、方式、期限或成本的不同, 其筹资风险也不同。企业全部资金来源通常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 只有前者大于后者, 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 实现财务杠杆收益;根据组合风险分散理论, 多元化筹资可以有效地分散企业的筹资风险, 单一化筹资是不现实的, 也可能是非常危险的或成本很高的。筹资结构的确定就是要使筹资组合中各筹资方式所占比例, 能将筹资风险最小化同时又使加权资金成本最小化。

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依靠当地资源优势, 自有资金先天不足, 内部融资能力有限, 银行贷款门槛高, 企业筹资甚至需要依靠社会筹资和民间信贷, 导致这些企业在筹资中面对的风险较特殊, 资金来源面较窄, 融资渠道不畅通。

(三) 价格变动风险

价格变动风险是指一种物品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风险。企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加工产品的价格和生产原料的价格, 对于垦区加工企业来说, 一方面, 价格波动的风险较大, 有时甚至是极端风险;另一方面, 这些企业缺乏完善多样的风险规避方法和体系, 因此大部分企业暴露于市场风险之中, 需要企业承担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 风险较高。

二、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国外学者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研究主要使用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 国内的研究较晚, 主要借鉴国外的方法, 并对国内数据进行估计和检验。一方面模型的实用性较差, 另一方面, 有些企业有些风险的特殊性没有考虑进来, 会影响财务风险预警的效果。结合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点, 在使用已有模型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时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 缺乏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很多企业经历几年甚至几个月就消失了, 归根到底是普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缺乏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通常当企业面临财务危机前, 欣欣向荣, 产品供不应求, 但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 缺乏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的企业就很难及时发现财务危机, 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二)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不能较好满足企业需要

现有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主要是依据财务比率建立不同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但已有的体系中主要考虑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缺乏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独特风险的考虑, 因此, 建立的模型实用性下降。财务分析指标种类繁多, 在体系建立时往往存在很强的主观因素, 有些学者认为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保障率有效, 有些学者认为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有效。使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对于垦区的存货管理风险, 筹资结构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的这些特殊性, 原有模型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 在使用已有模型进行预警就会存在不适用等问题。

(三)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缺乏动态性

大多数文献对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分类都是默认不变的, 然而, 整个指标体系的分类是预警指标具有层次性和相关性的前提和基础, 也就是说, 指标体系如果没有站在企业风险防范的各种环节和角度来进行合理划分的话, 那么预警指标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 企业预警也就不可能做到动态分析。几乎所有关于预警指标研究的文献都是按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来划分预警指标体系。这种划分标准是站在静态的角度对企业进行横截面式的预警, 无法有效地防范风险。

三、完善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措施

(一)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面对自己风险的特殊性, 应该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 在建立过程中, 应当注重成本效益原则, 做到规模适当。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进行专项分工, 加强内部控制, 规模较小的企业应该定期分析, 可由财务主管负责完成, 保证企业在有效的监控下经营运转。

(二) 构建适合垦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应对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 需要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改进, 提高模型的适应性。现有模型主要有以财务比率为基础的单因素模型和近几年产生的多元回归模型, logistic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适应垦区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可以把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分为指标设计、预警区间、表达方式和风险应对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构成企业风险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指标设计模块通过量化的指标反映企业面临的核心财务风险;预警区间模块通过从不同数据源取数, 利用分行业和差异化的方法科学的确定企业财务指标落在不同区间时的预警模式;表达方式模块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财务指标实际值的自动抓取和及时发布;风险应对模块根据预警信息调用事先设定的风险应对手段。

(三) 进行动态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监测不仅具有预测未来的价值, 而且要具有分析趋势的作用。它要求预警监测必须把过去和未来连接在一起, 把企业的经营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即财务预警监测应是一种动态的分析监测, 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反映。动态分析监测还可以反映企业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从监测时间跨度上看, 监测的时间越长, 越能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动态性还体现在这个财务预警监测系统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风险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补充监测的内容, 确保财务预警监测系统的先进性。同时,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并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衔接进行动态监控。

通过对垦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风险进行分析, 得到了企业中存货管理风险、筹资结构风险和价格变动风险等独特的特殊性;找出了已有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应用在这些企业中存在制度缺乏, 模型不适用和忽略动态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形成适合垦区加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和进行动态财务风险预警等措施。

参考文献

[1]腾达.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水平的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 2012 (5) :102-103

[2]王丹.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1) :91-92

[3]薛凤宝.论玉米加工业的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 2012 (3) :46-47

[4]周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几点建议及应用[J].时代金融, 2010 (9) :108-109

[5]曹睿兆, 尹万民.浅谈财务风险预警[J].财经界, 2010 (8) :157-158

上一篇:中职文字录入教学下一篇:公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