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校长观

2024-05-18

英雄校长观(精选三篇)

英雄校长观 篇1

一、校长观

作为校长, 定位要准确, 将心安放, 终身从教, 建真学校, 办真教育, 做真校长, 全心全意做校长, 让教育回归本真。坚守教育信仰和敬畏教育规律是校长的职业操守、职业使命、职业追求。就目前的办学形势看, 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在坚守与微创之间, 改革或许是改多一点, 革慎重一点。只有微创, 微小创建, 创新, 改变教育一点点, 让学校行走在破与立之间, 寻求动态中的平衡。我们在实践中既建立执行制度文化, 又实施个性化管理。就校长个人而言, 如校长要有“三不三要三做到”精神, 即不自以为是, 不偏听偏信, 不独断专行;要务实, 勿遥控指挥, 要多思, 防患于未然, 要进取, 须天天向上;三个做到即耐得住寂寞, 经得起诱惑, 受得了挫折, 并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 要与教师和学生在一起, 听其言, 观其行, 才能决其策, 收其效。

在工作中深感三点很重要。一是公生明, 廉生威。校长处理校务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只有清廉才能使人不为权势左右, 使教师真正信服校长。阳光始终是防腐剂, 做到“一上一下”, 即把敏感和紧要的事物摆到桌面上, 放到阳光下。二是校长人格魅力的塑造。这或许是催化剂, 是给予校长岗位的增值部分, 自身的举手投足恰到好处, 自身的特长的发挥, 自身的良好形象的展示, 自身的亲和力感召力幽默感, 都会使校长工作开展变得顺畅。三是校长要有办学的理想和追求。带领教师确定远期和近期的目标, 有了目标犹如大海中航行有了方向和舵手, 建立共同的愿景。

二、教师观

教师的本真是培养人, 促进人的发展, 让孩子具有理性的智慧, 人性的光辉。育分与育人要结合, 教师更要本色做人, 卓越做事。

我们的育人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特质生命气象的儿童, 教师要关注儿童, 尊重儿童, 跟随儿童, 悦纳儿童。教师要立足课堂, 坚守课堂, 赢在课堂, 幸福在课堂。说到人的幸福感, 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 我们在职业领域里寻求自己的价值和幸福很重要。

一个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 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入湖里, 再让弟子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痛苦的是盐, 它的咸淡取决于盛他的容器, 你愿意做一杯淡水还是一片湖水?幸福是一种感觉, 财富是一种拥有。就看你如何接纳和看待周围发生的事了。

学生心中有两个老师, 一是现实的学科教师 (传道, 授业, 解惑) , 一个是影子教师 (学生心里的老师, 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你看不到, 听不到, 但她却能判断和体悟你在孩子中的位置) 。

三、学生观

学生, 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人, 就有自己思想和个性, 就不同于其他物种。其次, 学生是在变化的, 发展的, 成长的,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 成为好学生, 多一种评价方式和标准, 就会多一批成功的学生。从现实切入, 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 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幸福成长和发展是育人的本源。要树立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观念。学生的才能如空气, 可以压缩于斗室, 亦可以放飞于天地间。让我们的孩子既能仰望星空, 又能脚踏实地。

反过来说, 教育, 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 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 我们的童年快乐吗?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 “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不少作业, 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 有时候还被老师“揍罚”两下。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 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而有格, 宽而有度, 宽严相济, 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 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 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学者了。只要有目标地去学, 学习中逐步感受成功与喜悦, 学习的快乐和收获或许就自然流淌出来了。

我的英雄观 篇2

——读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播火记》

“大时代,小人物,真英雄”

假如生命是一块铁,那么英雄会跳入最炽热的火海中,将自己锻炼成最具锋芒的剑;假如生命是一面旗,那么英雄会站在呼号的北风中,让自己痛快而自由地舒展;假如生命是一块礁石,那么英雄会挺立在海岸,祈求咆哮的巨浪将他割得棱角分明而又峭拔无比。因此,我觉得,英雄,不能终生碌碌无为、一心为己、懦弱胆怯,而应勇往直前。英雄,都拥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和一份高远的志向。

梁斌的《播火记》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特别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一出版,即博得广泛的赞誉。小说以朱老忠、严志和等人同冯老兰一家两代的斗争历史为主线,描绘了锁井镇上的农民在以贾湘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生活与斗争。然而在耀眼的朱老忠英雄形象下,并没有掩盖看似小人物但却是真英雄—张嘉庆,虽然只在仅仅几章中提及到他,但在“高蠡暴动”中的作用却是无人能够替代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道路的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张嘉庆出生在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中,“他家十亩园子百顷地,住的是青堂瓦舍,穿的是绫罗锻匹”生活美满、滋润,实属当时的“富二代”,而他并不是选择庸庸碌碌的享受生活,却选择的是走上革命的道路,国难当头,他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跟随共产党,带领农民争取赢得革命的最终胜利,让人们都过上美好、幸福、太平的日子,他的志向在与“众乐乐”而非“独乐乐”。

英雄是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如此单纯怎不叫人疼爱? 在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并行交叉且日益尖锐的情况下,“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张飞—张嘉庆登场了。在“二师**”中受伤后,他就一直在李豹家养伤,在朱老忠的分配下,二贵带着重要的任务来找他,在得知贾湘农派他去白洋淀团结改造一股武装力量,他欣然接受,既感新鲜,又知其沉重;然而让他兴奋的是,二贵带来了他日益盼望着的家伙—枪,“张嘉庆立时放下碗筷,跳起来捺住二贵的腰,把枪抽出来,举过头顶,大笑一声说:‘哈哈!张飞把伤养好了,枪也来了。’手里有了枪,病也没有了。他见了枪,饭也忘了吃,扳得机头咯咯地响,伸出胳膊就要响枪”放、捺、抽、笑等一系列动词,形象生动真切的描绘出当时张嘉庆的心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此时的张嘉庆如孩子般单纯与可爱,使我们对他充满怜爱与希望。

两次神奇,尽显英雄本色;英雄精神、英雄骨气、英雄傲气,让人肃然起敬。

去朱老虎家途中,我们领略到了张嘉庆的第一次神奇—在遇到一个彪形大汉向他索要钱财时,他的冷静、智慧与勇猛不得不让人为之敬仰,他借口说身上没带钱,让大汉留下地址,缺多少给寄去,却被黑大汉断然拒绝。于是他引开大汉注意力,掏出手枪,吓跑了他,张嘉庆并没有撂倒,因为他知道像这行的人也不是好过的,如此宽阔的胸襟不正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引领着、激励着人们向前奋进,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照亮他人,不正是英雄所为吗?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属张嘉庆的枪法,在跟随李霜泗来到府上后,第二次神奇又上演了—看见李霜泗女儿在练习打枪,认为她得打法并不“科学”,于是自己亲自试了一把,结果让所有人为之惊叹,百发百中,简直就是个神枪手。抽、举、动等,极力表现出他技艺之高超,手法之成熟;他不仅站着打得准,而且当他们在点将台上比试时,张嘉庆所展现的依然是如此般的潇洒,“只听得前面马铃叮咚乱响,蓦地天上飞过一只水鸟,张嘉庆‘砰’的一枪,打下那只鸟儿,扑啦啦落在苇坨上”。正因如此,李霜泗看到他的能力和真诚后,内心发生了细微的转变,开始怀疑冯贵堂一伙人,加之,老山头的到来,以及赤裸裸的表达出想法和威胁,更使李霜泗对他们深恶痛绝,情感上更倾向于共产党,直到后来他彻底打消与张福奎为伍,而接受共产党,这一系列事情的发展,张嘉庆功不可没,最后李霜泗带着芝儿去刺杀张福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给予敌方重大的打击,革命斗争渐渐变得开朗起来。真诚待人、美好心灵、健全人格,亦是英雄赠予我们的精神支柱。

英雄的伟大在于他们拥有理想,并为之不懈的追求。张嘉庆心知李霜泗这支队伍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性,因此,在劝谏他加入共产党的方法、手段上亦为人所称道。在李霜泗的脑海里,所谓的共产主义就是“杀富济贫,扶危救困,有钱大家花,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所有世界上的人,大家都享福,都自由,谁也管不着谁,一律平等”,借此机会,张嘉庆向他宣传“只有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时候,广大人民才能有了真正自由,有了解放”的思想,虽然这次宣传没有显著地成效,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思想与李霜泗原先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他会重新审视共产党,也为最终接受奠定基础、做好铺垫。随即,张嘉庆采用了迂回战术,转移目标,通过芝儿了解了她的家人,所谓“知己知彼”才是取胜的关键,在向芝儿透露自己的心声后,张嘉庆说:“我想请你爸爸和妈妈出山,跟我们一起去抗日”芝儿内心也受到触动,表示愿意试试。善于把握机会,突显选择的智慧,当李霜泗得知老山头跑后,雷霆大怒,张嘉庆把真相告诉于他,更增加了对老山头的愤恨,让李霜泗认识到他们的为人,看到旧社会的黑暗;趁热打铁,他邀请李霜泗跟共产党走,保证把这个黑暗的旧社会打个粉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坚持终于打动了李霜泗,他放弃跟随张福奎,而选择跟随共产党,“走!说走就走!一不做二不休,扳倒葫芦洒了油!”连续使用感叹号,也表明了他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二、虽玉有瑕疵,莫能掩其美

一旦被人们视为英雄后,往往就很容易被神圣化、传奇化、虚构化;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英雄也是人,我们不能只是“平面”的去看待,而应学会“立体”的去了解、去分析,这样会使人物显得更鲜明、饱满、生动,更具生命力。

张嘉庆并非完美之人,也正因此,我认为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真正的时代英雄,而并非让人望尘莫及、遥不可攀。

张嘉庆因为性格有点暴腾,人称“张飞同志”,但张飞的粗中有细、勇猛,在他得身上也有所体现,张嘉庆对革命的忠诚与坚持,是值得歌颂的。

普通人的心理,英雄般的选择,史诗性的赞美。

在与朱老虎的谈话中,他了解到李霜泗是个杀富济贫的土匪,并且一直徘徊于是否被收编当“肃反”总队长时,“张嘉庆一听,心上直觉不安,他一生来,还没有和这行人打过交道,一时心上七上八下,嘴上可没说出来”从他内心的纠结与犹豫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并非没有思想和感情,他也懂得什么叫害怕;然而英雄所体现出的高贵精神就在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张嘉庆想到李霜泗对于革命的重要性,他选择了前进。一系列的心理、语言、神情描写,他已活生生的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所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钦佩的人。

张嘉庆的枪法之神奇,已深深捕获了李霜泗父女俩的心,从芝儿看到他得第一眼,“听得背后有换息的声音,回过头来,仄起脸瞅了他一眼,见是个穿学生装的青年人,不觉绯红了脸颊”到展示出色才能,以至于“芝姑娘心上象开了一朵花,今天的客人,年轻又漂亮,她就老是笑眯眯儿的,象不知道什么是愁闷了,一声声赞不绝口:‘叔叔!好枪法!’霜泗说:‘看叔叔好吗?我们就不叫他走了,永远住在咱们家里做客,也为我们李家门里增增光!’他又上下左右瞧了瞧张嘉庆,心里实在高兴。芝姑娘说:‘是吗?巴不得!”由此可以看出芝儿内心对’他的肯定与喜爱,以及李霜泗对他发自内心的称赞,推断出芝儿已爱上了这个青年才俊,并且李霜泗有想他作为自己的女婿的打算,英雄配美女,自古都如此,因此读者对他们充满期待,然而文笔一转,张嘉庆转移话题,没能让他们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有人就觉得遗憾和惋惜,它并没有表现出英雄的全貌,没有正确处理感情,但当我们考虑到他此行的目的,是劝他们入党参加革命的;在战争年代,能够得到和平、温饱,哪怕只是暂时的,亦是件奢侈的事,但他并没有沉浸在享受中,他没有忘记自身的任务,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自己去做,所以我们不得不赞叹他这种不计儿女私情、有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精神品质。

三、琢也,磨也,但为美甚哉

瞬间发生的,正是英雄的生命乐章中的最强音!

在贾湘农与反动派军队斗争陷入苦境时,是张嘉庆带领着李霜泗一行人,冲破敌人的封锁,挽救了党,挽救了人民,为革命火种的存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应有的牺牲,他仅是革命中得一个小战士,然而他却无法被取代,虽然他只是星空中一颗并不耀眼星星,但他确确实实寻在,并贡献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对革命永远保持着一颗火热的心。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不是被创造的成功,而是因为希望学会的感动。

观《烈火英雄》有感 篇3

听到火情,消防官兵们火速出勤,正在拍婚纱照的战士也决然地暂停这温馨的一刻,赶赴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了危险,他们迎难而上。明知海港火大,执意去灭火。火势越大,消防官兵的灭火态度越执着。

听到火灾情况扩大,可能会危及全市人民的安全,市民们慌了,纷纷准备逃离。市委市政府听到消息,立马往火灾现场赶去。消防官兵听到消息,依然不顾一切地在救火第一线奋力。面对困难,指挥官们沉着冷静。给战士们指挥,给他们大气。言语中充满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火和百姓之间,只有我们,顶不住也要定。”在火灾面前,除了英勇灭火,别无退缩可言。

特勤中队为了阻挡火势的蔓延,队长带领着战士们扛着水袋向前灭火。不料熊熊的大火将他们团团围住。关键时期特勤中队一个快要退伍的战士郑志面对火灾,不顾自身安危,为其他消防战士打开了一条生命的通道,自己却永远的葬身在了火海之中。可以说他记得了国家,记得了人民,记得了使命,记得了战友,却毁燃烧了自己的生命。

五年级 向孩子们讲授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与孩子们共同学习了父亲在灾难面前,坚信孩子活着,努力营救的伟大。今天《烈火英雄》也同样向我讲授了在火龙的吞吐下消防官兵的浴火奋战。

上一篇:S7-300下一篇:直接固体进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