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安全管理

2024-06-04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精选十篇)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 篇1

1 电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一些电力企业虽然在实践中制定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 但仍然有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 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稳定、发展、业绩的关系, 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一是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只停留在开会讲话, 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二是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 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 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三是主管部门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 既不认真分析, 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 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 安全运行管理不严, 习惯性违章严重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 由于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 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 “两票”执行情况不理想, “五防”装置不规范, 现场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改, 应急预案不健全。设备的正常周期维护不及时, 缺陷处理不当, 导致长期带病工作。电网的稳定性差, 留有安全隐患, 使安全管理没有落实到实处。一些企业有规定但没执行, 如断电后放电不充分、未放电、放电不充分、未验电、误操作、误送电、意外送电、监护失职、违章带电作业、非专业人员操作、误触临近带电体、未定期检测、未做三相短路保护接地、未使用防护用品等一系列习惯性违章行为。

1.3 忽视基层管理工作, 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电力企业领导没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重生产轻安全, 在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方针时, 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 轻视日常管理。从近几年发生的事故来看, 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有的是对工作情况不清楚而没法抓;有的是出了事故才认真抓, 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是对司空见惯的“小”事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而不去抓。同时, 在检查监督方面, 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帮助和监督。对事故处理不严, 往往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使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电力生产中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 尤其是一些供电所的登高作业器具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 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 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 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2 加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领导应正确树立起“抓生产从安全入手, 抓安全从生产入手”的工作指导思想, 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方法, 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一是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 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二是加强脱产培训和现场实践, 为作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要克服以往培训内容大众化的弊病, 根据各专业、各工种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培训。三是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 事故是血的教训, 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举一反三, 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同时, 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 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 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 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包括党、政、工各类人员, 部门包括行政科室、党群部门、生产单位 (工区、分场) 和一线班组, 任何时候都必须保证每个领导、每个职能部门、每个生产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 做到各尽其职, 各负其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

2.2 细化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

电力安全生产是个综合指标, 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管理, 细化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方可受到预期效果。首先, 加强企业外部和内部相结合;党政工相结合;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相结合,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创造良好的电力安全生产环境。其次, 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 必须实行“规划、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环节, 均要严格规范, 以电力安全为主线, 明确安全职责, 做到未雨绸缪。最后, 电力生产企业要采取和运用各种手段, 把防范事故的重点放在预先发现、鉴别、判断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和控制防范措施上。根据电力生产实际情况, 完善“两票” (工作票、操作票) 、“三规” (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安全规程) 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并落实到位。同时,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 规范现场作业程序, 实现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 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2.3 全面抓好安全基层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基层班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 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电力生产管理需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 掌握基层安全生产的真实情况, 倾听一线职工的意见, 归纳总结基层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 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 安全管理的思路和工作方法要随着基层班组的构成变化而调整, 以达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工作有效。另外,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一方面, 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 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另一方面, 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 需要的材料, 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做到有据可查, 责任落实。

3 结语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 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安全运行管理制度, 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并全面抓好安全基层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良楼, 徐凤.浅议做好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1 (2) .

水利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论文 篇2

摘要:试从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则、完善安全战略决策机制、优化安全资源配置、整合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建构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观点,改善安全管理状况,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关键词:水力电站;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不仅是人们在日常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国家长期坚持贯彻的不懈方针,然而与其它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相比,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特殊性。作为国家经济的一根重要命脉,电力生产在影响电力企业自身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合体。保证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1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1电力安全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电力安全生产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壁垒以及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电力供应是保证工业、农业、国防、通信、日常生活等正常运转的保护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电力的需求与依赖日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生产如果一旦发生事故,那么对社会造成的灾难就不可估量。在国外大规模电力生产事故的灾难性后果已有很多事例,比如8月14日,美国和加拿大发生联合电网的停电事故,致使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100多所发电厂跳闸,仅此就造成电力损失负荷6 180万KW,也对美国6个州以及加拿大2个省的电力供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5 000万居民无电可用,城市的地铁、机场、电信等设施和公共交通基本陷入瘫痪,损失惨重。

1.2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保障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切实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这是党和国家赋予电力企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是实现电力企业优质服务的坚实基础。如果安全生产没有保证,供电企业就没有可靠性,企业的形象、生存、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切实抓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维护企业职工切身利益和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不仅是对电力企业提出了强烈的物质文明要求,也是电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缩影。

1.3电力生产自身的特殊性

电力生产具有自身一定的特殊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日益进步,我国现代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了以“大机组、高参数、大电网、高电压、高智能”为主要特点的崭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互联的大电网逐步形成,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由发、输、变、配而构成的复杂的电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过程之间互相牵连、互相制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意外,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导致不可预知的灾难性事故。

1.4电力劳动作业的复杂性

电力生产的劳动作业环境高低压电气设备多、特种设备多、带电、高压、压接等特种作业多,而各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施工,工作环境复杂,生产作业潜伏着许多危险因素,稍有不慎,危险因素随时会转化事故,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证电力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电力生产就知道其意义的重要性。

2保障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2.1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产过程中要牢固的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下,认为管理要坚持把人作为第一因素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地位不动摇。通过安全培训来加强领导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坚持从思想层面上加强认识和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考察在生产实践中安全管理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和落实,关键在于一个企业的安全意识的建构是否完善和到位。

在平时的生产管理者各级管理者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倡导安全意识。各单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的研讨、讲座、交流等活动,切实加强员工对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在整个企业中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良好氛围,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2.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制度建设是执行力的有力保障,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没有制度保障的执行力是不能持久的,也是不规范的。首先在严格执行国家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来进一步的完善管理,实现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譬如《交接班制度》《培训制度》《设备检修制度》《设备巡检制度》《典型应急预案》《消防制度》等,在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和制度出台之前,要深入基层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征求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进而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宣传和教育,进一步优化、细化业务流程,根据职能定位,增强可操作性,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传递至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中的每个人,使员工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内容心中有数,使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使部门领导对部门的工作具有可控性,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实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2.3坚持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企业的安全管理要居安思危、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要积极地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减少电力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易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的一些场合要事先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把各种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而企业生产的安全监督是保证制度实施的灵魂,实施监督果断和严谨能及时地发现安全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有利于责任者采取行动来处理,防患于未然。而有效地监督机制,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监督方式。对每个岗位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在合适的时间去跟踪检查,对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不适当和薄弱环节要及时地督促责任人进行改进。对安全工作成绩突出者予以一定的奖励,完善对管理执行者的考核机制,使企业的安全氛围不断地强化,而对安全失责和违章行为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严惩不贷,并把员工的利益与岗位安全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员工切实地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制度,进而使各项安全规程、措施在实施中得到有效落实。

2.4加强安全培训

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素质的高低,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与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培训、持续改善人的行为。因此,一定要加大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进行严格、系统的安全培训,可以使员工各负其责,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安全作业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做到培训有章,考核有据。重视安全技术培训,增强职工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组织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来企业讲座或组织员工到现场学习,取经充电,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消除盲目和无知带来的不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执行能力。

如每年进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考试以及部门的月度考核,加大“以老带新”的培训力度,在专业技术、岗位业务、安全知识等方面加强对新进员工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新员工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

2.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制度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责任明确,落实到每一个人。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计划会议”以及每周的“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实施MIS信息平台,每日对“两票三制”与缺陷管理进行网上检查、统计与考核,并把审查结果在每月的安全生产计划会议上进行通报。

2.6加强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浅析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 篇3

[关键词]电力生产;薄弱环节;安全管理;建议

一、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1.高速发展的电力需求对安全生产构成巨大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生产能力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随着电能供应局面的缓解,很多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进一步上升,这加大了我国电网改造的力度与步伐。我国电网改造工程在在建设过程当中一旦存在问题,就有可能为日后的电能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安全管理存在缺陷。很多电力企业将主要的管理重点放在一些较大的作业上,而对于日常的一些规模较小的作业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职工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3.责任意识淡薄。当前我国的电力生产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制定的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没有认真的执行,这就导致电力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并未认真地开展和动员员工,自身责任意识淡薄。从电力专业人员方面看,有的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没有掌握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制度。例如,有的工作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对问题的原因没有根本性的掌握,导致出现错误的情报等情况出现,所以这样的专业人员不能充分指导基层工作。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也没有人承担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电力生产的不安全形势。

4.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存在问题。一些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器具配备不到位、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有的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对于器具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没有做到及时淘汰过期的工具。以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这些器具不能够及时投入使用,导致微小的事故引发大的灾难。

二、加强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创新机制,与时俱进地进行制度革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制度都推陈出新进行了革新,当然在电力安全生产上也不例外,也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首先在理论上要进行革新,要适应市场经营体制和现代的管理理念;其次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企业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第三,机制上创新,企业内部要进行深化改革,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管理知识要相应的提高,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体系,从而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 2.2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不仅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源--消除隐患,还表明了抓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预防为主,更指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强化责任。消除隐患是根本,加强防范是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只有在管理制度上要严格落实,不放过每个小细节,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项目部、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加强电力安全工具的监管与维护。由于安全工具质量的好坏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安全工具的质量存在缺陷也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以后的的生产生活中需提高安全工具的质量,规范安全生产条件。选用质量优良的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并且从设备的设计选型、采购监造、基建调试、运行巡视直至退役报废的等各个环节都要监管好,对报废的工具已损坏的和不合格的产品要强制报废,不允许这些次品进入市场,在制造环节上应进行安全监督,一经查出须追究法律责任 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定时查收记录验收,把责任落到实处。从生产角度看,设备管理的重点是运行维护。将设备缺陷率降到最低。缺陷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无论设备有多好,检测手段有多先进,缺陷管理都不能放松。

3.加强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和监管事故的发生。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走马观花看现场,拿着记录抓落实。因此,要反复强调:抓落实要在基层、在现场、在作业面、在职工群众中。这是抓安全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针对危险源,我们制定了具体措施,就要把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相关人,进行监督執行,真正把问题展开进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施工的顺利开展。

4.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电力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5.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给员工提供安全培训。在培训或生产过程中,都要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工作中,最终强调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把管理当作自己的责任,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制定的章程去办事,积极完善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布局。培训要以现场讲解和现场操作为主,以课堂理论传授为铺。比如对新工人的培训,可以先在教室对其讲解必要的生产现场安全要求,然后带他们到生产现场进行形象直观的实地讲解,接着授之实际操作,使他们熟练掌握工种的安全操作技能,最后又回到课堂上进行理论培训,这样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示进行形象直观教育,定能收到事半功倍。通过事故现场或事故模拟演示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形象直观教育,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零距离感觉,从而受到震撼人心的深刻教育。同时安全宣传要多人情味,给职工以温情提醒,如组织职工、家属召开"亲情规劝"座谈会;在工区、车间开辟全家福专栏并配有亲人安全赠言;从地面到井下,从主运巷到采场,以"一条龙"的有人情味的横幅标语提示职工时刻注意安全;开辟事故案例展厅并组织职工经常参观等等,都是不错的做法。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艺表演、安全大家谈、设置曝光台等等,使安全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6.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为更好的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必须依据相关考核奖惩规定制定企业内部的考核和奖惩制度。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给中国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致使电力企业不得不对自身内部管理的高效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等在内的综合业绩予以极大的关注,良好的业绩管理体系可直接支持电力企业通过改善运营效率迅速提高经济效益,帮助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三、结语

以上是对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的一点理解与认识。当前电力供需仍然存在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威胁始终存在、设备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尚不完善等,这都将对电力安全构成威胁,就需要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加强对事故的分析预测,提高事前预防,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切实做到安全工作真抓实干,用"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筑起企业的安全长城,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同时,要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安全監督力度,对严重违章的一定要追究法律责任,不断深化完善机制体制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中的科学管理水平,避免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安全推动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保证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 篇4

一、电力企业的激励理论概述

1. 激励理论的内涵

所谓激励, 指的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合的奖励和工作环境, 通过信息沟通, 从而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一种行为。激励理论就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中, 根据企业制定的相关奖惩制度, 对企业员工实行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物质奖惩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以通过此种方式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稳定企业发展环境, 最终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目标[1]。实际上, 激励理论不仅可用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对于类似电力行业公司, 其还能增强管理者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2. 电力企业的激励方式

(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基础保障部分, 员工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以工资、津贴、奖金等劳动报酬而突出。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物质激励不仅用于提高管理者及生产线员工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而且还应运用于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意识。通过设置奖励制度的形式, 将奖励与员工的安全生产联系到一起, 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 让安全生产意识根植在员工心中。

(2) 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员工工作的动力, 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保障之下, 员工同样也需要高层次情感、荣誉和自我实现方面的追求和享受。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树立榜样, 对于一些工作出色的员工应在众员工面前当面表彰和嘉奖, 以满足其工作上的荣誉感, 同时也增加员工的责任感, 对企业产生更多的依赖。这在电力企业中显得尤其重要, 电力企业的生产除了要保障质量和效率之外, 还要保障生产的安全性, 这除了用物质激励之外, 还要辅以精神激励, 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3)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指的是企业通过为员工设置合理的目标, 以此激发员工完成目标的欲望, 形成期望激励, 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电力企业的工作重点, 所以我国电力部早在1994年就颁布了《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 对电力安全生产目标作出规定, 要求每个电力企业都要切实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并依照安全目标制定切合企业的可行措施, 将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个部门及岗位上, 并根据安全目标实行严格考核, 以保障安全目标的实现[2]。

(4) 期望激励

期望激励指的是管理者为被管理者下发其所能达成的任务, 利用被管理者对目标的期望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一种行为。期望激励是近几年来受到重视的一种激励机制, 其能激发员工完成目标的渴望与战胜欲, 这与电力企业的目标激励相辅相成, 一般是同时实施。

二、激励理论用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 电力安全要求高, 激励手段少

社会对用电质量和不断电的期望不断增强, 同时国家法规的要求也不断严格。2011年颁布的国务院599号令《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等进行规定, 事故迟报、漏报或者瞒报、谎报、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等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在法律法规对电力生产的高要求之下, 并没有促使电力企业采取激励手段提高员工积极性。

此外, 企业内的安全指标越来越严, 一线员工作业面临人身触电的风险, 以及出事故后处罚多, 做得好时奖励少,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员工积极性变差, 甚至电力安全生产领域的部分员工, 宁愿降级也要从生产领域调到其它领域工作。

2. 习惯性违章现象常见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 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或生产制度[3]。这样的现象在电力企业生产中常发生, 且多发生在一些老员工, 由于在企业中已经有一定的资历或者在企业中已经谋得一个相对基层生产线人员更高的职位, 这类员工反而对生产工作懈怠, 为节省时间等简化工作步骤, 忽视作业中的某些风险, 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问题。而在其违章指挥之下, 新员工、基层员工也会效仿其行为而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生产制度, 导致生产一条线习惯性违章现象未能杜绝。

3.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安全职责需要领导和管理者从上而下进行传达和培养, 但由于电力企业有的领导及管理者还未形成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 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和认识不到位, 因而难以在实际行动中始终将安全职责落实到位, 导致电力生产员工未能真正将电力安全生产植入心中, 更没有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 无法很好指导基层员工的工作, 安全问题也就难以得到保障了。

三、基于激励理论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优化建议

1. 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要长期保持员工长球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摒除基层班组及管理者的习惯性违章问题, 那么电力企业就很有必要在内部制定激励性薪酬制度, 即让薪酬与员工的安全生产绩效捆在一起, 以工资或者物质奖励的高低之分作为全体员工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绩效大小的评判标准, 以此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又增强了安全生产理念, 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与责任心。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并非传统上所言的薪酬体系, 而是需要借助科学方法, 对薪酬加入科学有效的激励性政策。制定安全生产正向激励措施, 从资金、政策、制度上支持和鼓励实施例如“完成安全生产目标”、“安全风险抵押金”、“百日安全无事故”、“千次操作无差错”、“安全隐患发现”等专项奖励政策。将安全生产情况作为评优或晋升的重要依据, 对连续几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事件的, 同等条件下优先评优或提拔等。

有研究发现, 对于员工而言, 其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要明显高于对薪酬水平的关注, 故而科学薪酬制度的制定, 应该在公平激励条件下实行, 公平激励应公平, 要求电力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公平参与职位竞争和获得晋升的机会, 并依照员工的贡献及安全生产绩效来确定薪酬的多少, 且职位晋升应与安全生产7贡献情况相关。

2. 制定合理化和可行性的目标激励

尽管多数电力企业中为达成安全目标, 也针对考核结果制定奖惩机制。但是安全目标的制定需要切合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 结合企业目标及工作实际中员工能达到的目标进行制定, 目标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合适, 因而, 电力企业采取目标激励需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1) 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

企业采取目标激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能够在既定的目标里完成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任务, 以期望激励调动员工完成安全目标的欲望, 因而, 员工的目标需要与企业的目标一致, 两者之间不应该有冲突。尤其不应将生产考核类企业指标分解到超出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的单一个人承受。

(2) 目标需合理且具体可行

采取目标激励最怕的是目标太大或者太小, 目标太大将给员工造成巨大的压力, 员工自身感受到无法完成目标, 因而将产生消极心理;目标过小将使得员工产生骄傲感, 认为项目一定可以依照计划如期完成, 因而工作也只要符合进度, 可以放松进行, 这就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让员工产生惰性。因而目标激励一定要合理, 同时也要具体可行。比如电力企业要求员工每个月要做到零违章、零安全事件记录和无差错设备安全管理记录, 这个目标应是建立在员工可完成的基础上, 如此员工才有动力, 若是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那么员工也将失去工作的积极性, 从而懈怠工作。

3. 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协调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应相辅相成, 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才能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员工切实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所以, 一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应用奖金、奖品或者组织出游等物质激励方式, 通过满足员工物质需求以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 电力企业的领导及管理者甚至班组长都应高度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 对基层班组员工给予尊重和重视, 以在基层班组中形成更强大且持久的安全生产意识。

四、结论

总而言之, 电力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者、基层班组员工等的安全生产意识、技能和效率, 那么就需要在企业内部根植激励理论, 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合理化和可行性的目标激励、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协调, 如此才能让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在实际安全生产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 将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摘要:激励理论在企业多方面中都有所应用, 以合适的激励形式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是电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措施。概述激励理论的涵义和方式, 分析激励理论用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最终基于激励理论提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激励理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优化

参考文献

[1]戴灵慧.激励理论应用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分析[J].城乡建设, 2012, (35) :53-57.

[2]黄寅生.激励理论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1, (7) :247-248.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篇5

最近一两年,在安全管理部门,一直在摸索学习,不敢奢望对安全管理工作全部精通掌握,因为任何事物一直在发展改进,包括安全生产,但是或多或少也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安全——人人需要,生存是人们的第一要求,安全则是生存的第一所需。当回想起电力生产那些人身伤亡事故时,那带血的一幕幕,背后留下了多少痛苦和眼泪,可是在血的教训中,还是有人心存侥幸,图省事,在起吊的重物下干活,也有人怕麻烦,不去办理工作票,也有人怕影响发型,怕热不戴安全帽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性违章等,都成为安全管理的难点,其中有些在工作过程中很明显易发现,可以制止;有的则有很大的隐蔽性,不易发现,特别是习惯性违章。因此我想谈的是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要注重细节、重在预防。

那么现实工作中,如果安全管理者每天不走进现场,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态度,长时间忽视细节,“千里之堤”必将“毁于蚁穴”。“责任重于泰山”。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以人为本”体现在,安全就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生产管理就要尊重科学按规程制度办事,就是要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知道电力生产中许多的责任事故,究其根源都是由于个别员工平时不注重细节,不把某些细小环节当回事,称之为“习惯性违章”。例如: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不验

电、不穿防护设备服等,甚至操作前不检查安全用具是否合格等等。有些细小的违章行为从表面看去微不足道,但实质上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当错误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这个错误在自己的心目中就变成了正确,长此以往必将酿成大祸。安全生产无小事。一丝的马虎、一丝的大意都可能造成我们永久的遗憾。以历史事故为教材,认真学习总结教训,在安全管理监督控制的周围查找类似现象,逐步消除存在的麻痹心理、侥幸心理、习惯心理,久而久之提高自觉抵制各种习惯性违章意识,彻底杜绝各种人为的责任事故。及时掌握人员安全行为动态,分析设备当时的状态,检查环境方面不安全因素,进了现场要能发现问题,能及时制止违章和习惯性违章。从细节抓起,细节就在每项工作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大到关系国家的资产,小到牵涉个人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全无小事,“任何违章都是可以制止的,任何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抓好每一个细节,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微之处去升华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就是重在预防,多年来电力行业总结了多少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整台套预控办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决不能等到“吃一堑”后才“长一智”。首先,我认为重在一个“防”字,安全工作,重在预防。有了这个“防”,才会有“安”。其次,要抓好两个“全”字即“全员”和“全过程”。着力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防

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组织者、计划者和控制者。因此真正落实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安全意识。第三,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安全的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效益;处理好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偶然的堆积就是必然。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同时大多数又有其必然性。善于从偶然中寻求必然,及早提出防范措施,把握避免事故发生的主动权。这样才有可能减少事故;还有安全生产必须从严管理,对违章行为严厉制止,严肃批评教育;对于事故教训深刻反省;对于事故责任认定一定要严格到位;防范措施必须严格落实。预防为主,就是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职工学好技术本领、树立起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学会如何做、怎样做,才会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预防氛围。

浅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篇6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增长,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转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最好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从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本文主要是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减少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电力企业的有序运转。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电力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变得非常重要。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責任不会减弱。目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对安全生产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下文将对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电力安全生产总体来讲是比较好的,比较规范,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方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认真对待。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下所示:

1.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低。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

2.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主要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3.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些电力企业中注重大型作业的管理,而忽视日常管理,因此,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大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现阶段,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由于某些原因,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安全有效的运行,因此,要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二)完善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同时,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2.加强现场作业的管理,杜绝习惯性违章

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可以从操作层面,建立所有操作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生产活动的流程化,把各类文字流程图表化、现场化。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排查措施,量化操作参数,界定操作步骤,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巡检、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资料、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交接班、标准化讲解、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3.树立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各级领导要树立安全意识,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并且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此外,还需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电力作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要做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促进电力企业的有序开展。

4.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

电力企业为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电力生产建设的需要。

5.严把安全工器具的质量关

严把安全工器具的质量关,第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已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第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第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需求量的日益增大,电力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电力企业不断壮大。然而,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不断出现,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营,因此要针对安全问题采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电网安全和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维廉:《电力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问答》,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2]韦仲康:《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安全与稳定》[J],《电力安全技术》,2006年第5期。

[3]田雨平、周凤鸣:《电力企业现代安全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版。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 篇7

关键词: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基建安全,管理方法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问题的控制是电力生产的安全保障, 而基建安全管理是整个电力生产和电力传输的保障, 做好这两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工作, 能够保障电力市场平稳发展, 更能帮助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为人们日常生活做好保障工作。

1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

1.1 电力设备的维护

电力设备是电力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实施电力设备的维护能够很好地保障电力设备的使用安全。电力设备的维护过程可分为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电力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通常是在电力设备停止工作之后进行, 先检查电力设备是否出现故障, 再对其进行清扫、修补、补充, 最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完成维修工作;南疆地区电网跨度较大, 且日照较为猛烈, 对于电力设施如电缆、变压器、变电站室外设施等产生的磨损和老化较为明显, 因此在对其维护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对电力设施做好防风沙保护等措施。

1.2 电力运行的维护

电力运行的维护是整个电力生产安全控制的重点环节[1],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 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2) 若发现电力设备运行故障, 应立即对其进行处理, 避免电力设备出现损坏;3) 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 应密切关注电压器、互感器等设备的状态,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设备运行问题;4) 安排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日常巡检, 确保电力设备是在正确的参数下运行。

1.3 电力系统的维护

电力系统的维护工作较为简单, 首先应做好电力运行数据传输、收集、处理等过程, 其次要利用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的往来消息, 完成电力设备运行参数的监测工作, 最后要使电力系统保持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并定期对其进行维护, 完成维护工作之后才能继续使用。

1.4 风险控制的策略

1) 消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 一旦发现地沟盖板、洞、孔等现象出现, 应立即作出相应的参数监测跟踪,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消除措施。

2) 代替。在电力生产过程中, 采用代替法能够很好地完成对电力生产风险问题的控制, 采用故障率较低的设备代替故障率高的设备, 能够有效地避免电力生产安全问题的发生。

2 电力基建安全管理方法

2.1 强化安全责任制度

为了加强电力基建的安全管理, 首先要强化电力基站的安全责任制度, 要为每一位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岗位的相关培训, 保证每一位电力工作人员, 尤其是电力管理人员都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管理意识, 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 严格按照安责任制度对电力基建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另外,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电力基建安全管理工作, 可以实施层级负责的制度, 如国家电网公司——网省 (自治区) 电力公司——建设管理单位——业主项目部——监理单位、施工项目、施工单位[2]。

2.2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对于电力基建安全管理人员来说, 一些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只要电力基建安全管理人员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 那么就能有效的杜绝一些电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提高电力基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 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为其普及电力基建安全操作基本知识, 或是以电力基建安全事故为例, 让其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3], 有效的避免电力基建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开展基建分包管理

一般来说, 电力基建工程是由分包单位直接完成的, 所以分包单位的施工质量往往能够直接影响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 由此可见, 在选择分包单位时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尤其是要确定分包单位是否有正规的分包制度、分包工程施工人员等, 并且及时加强其对《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分包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 要求其必须掌握分包施工流程等内容, 并且定期对其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4]。

2.4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电力基建安全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是为了确保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直接、有效的开展管理工作, 也便于施工人员及时将电力基建施工信息上报于电力企业管理人员, 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多方面交流。这样一来, 既能及时、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 也能实现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安全生产全面管理的目标。

2.5 正确处理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是每一个电力企业都不想发生的, 一旦发生就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及时找出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加以改善, 吸取教训之后要立即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安全事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安全管理是电力生产和电力基建工程的重点, 每一位电力工作人员都应有极高的安全意识去开展电力生产和基建工程管理工作, 尤其是在新疆电网的复杂作业环境下, 电力工作者需要克服各类自然难题, 从而确保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 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发扬实干精神, 为祖国边疆电力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衡.加强电力生产安全风险控制和基建安全管理水平[J].今日科苑, 2014, (12) :65-67.

[2]张密生.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4, (35) :178-179.

[3]尹喜梅.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5, (21) :86.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优化研究 篇8

2013年11月, 成都某电力企业出现火灾, 导致所管辖的片区停电长达一周, 事后分析发现根源就在于安全管理不到位所致。在实际生产中, 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 因此安全管理必须要将工作做细做透彻。同时还必须要采用优化措施, 提升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 构建出科学的管理防范体系, 确保稳定供电。

1 做好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生产的安全管理, 是由电力生产特征所决定。因现在电能还不能够大规模的储存, 因此电力生产、销售以及输送就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具备连续性与可靠性, 一旦某个关键点出现事故, 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轻则损坏设备、大面积停电, 重则危及到人身安全, 导致整个电网崩溃。

而且电力属于人们生活生存的重要能源, 一旦发生电力事故就可能造成难以估计损失, 乃至造成灾难, 这种实例屡屡出现。而且电力的安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力企业自身, 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影响电力生产, 影响电力销售, 还会损害电力企业的自身形象, 同时还可能威胁到工作人员生命。所以, 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对人们生命、财产有巨大影响, 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 加强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2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

2.1 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 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较多;在电力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很多人存在侥幸心态, 操作中只图便利而常常出现习惯性的违章操作, 尤其是施工和检修中, 许多人员根本不落实技术要求与安全措施, 违规操作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一些需停电作业, 但是不停电就开始操作。

(2) 管理工作比较落后, 管理动态运行上存在问题;在许多电力企业中都比较重视大型的作业安全管理, 反而轻视日常安全工作, 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许多安全宣传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书面的通知上。尤其是一些较小事故根本不追究, 也不查找根源。比如设备的检修记录以及试验报告不全。有一些操作人员也不有针对性分析存在缺陷的设备, 不重视重复出现的设备, 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3) 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管理上较为混乱;许多电力企业中都制定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 但是仅仅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 根本不具备真正的约束作用, 很多职工图一时方便而违章操作, 或者凭感觉判断有无问题, 侥幸心理严重。虽然有规章制度, 但是真正按照这个执行的人并不多, 几乎成为一纸空文。

2.2 优化生产的安全管理措施

从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现状来看, 还存在各种不足之处, 因此还需要有针对性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才能够确保电力生产安全。

(1) 健全生产安全管理的体制;要做好电力生产的安全工作, 其一就需要依据生产自身特点指定出合理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必须要满足管理电力生产的特殊性。拥有了一套贴切、完善的管理制度, 同时把该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员工以及每一个环节上, 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与功效。还应该从一定高度出发, 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把安全隐患孽杀在孕育之中。在生产中, 一定要将所有的职权责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 还要结合实况不断对作业方式与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其二要和考核挂钩, 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作用, 让员工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考核制度不能够是空中楼阁, 必须要具备操作性与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起到监督与激励作用。

(2) 加强管理工作设备中的安全;在电力生产中, 设备安全性非常重要, 一定要注重管理生产及作业设备中的安全;其一要保证所投入设备能够达到实际运作中所需;其二尽量将优质生产设备投入使用, 极大影响到了电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还降低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几率, 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其三对生产中所投入的设备要及时进行维修及维护, 确保设备在作业中的完整性。

(3) 加强生产现场的检查;在电力生产现场中进行安全管理, 重点就是要加强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 事实上必须要全面、细致检查施工现场。如果施工现场中存在安全问题, 造成事故的后果虽然各不相同, 可是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落实到安全管理。检查施工现象并非走走过程, 必须要对施工细节进行细致检查, 要检查施工中各种设备是否合格, 有效监督现场施工过程,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之处就必须要查找原因, 还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要把所采用措施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让员工懂得安全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将安全放置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并要加强监督施工现场, 保证现场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正常运行。

(4) 加强培训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其一电力企业要制定出合理的、全面的培训安全生产计划, 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的培训;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安检计划, 必须要加强考核每一个人及每一个环节, 要将预防为主作为教育方针, 考核的成绩要和奖惩挂钩;其二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水平, 还要针对不同性格及不同能力人员学习各种活动, 相关人员必须要思考如何培养求知欲, 提升自身学习兴趣, 不能够不懂装懂, 在学习中一定要学会融会贯通, 通过学习来增加自身的工作责任心。事实上, 无论多么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 均是由人为操作与执行的, 所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着安全管理的真正效率。

3 结束语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做好电力的安全生产管理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所以一定要加强安全管理, 预防为主。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企业中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要采取岗位责任制, 加强建设企业的队伍, 对工作方式进行改进, 规范使用电力设备的行为, 同时加强监督力度, 有效控制好电力生产, 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参考文献

[1]于金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民营科技, 2008 (9) .

[2]陈玉坤.关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6) .

[3]吕荣富, 辛全忠.电力生产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4) .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 篇9

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得安全成了永恒的话题,而电力行业充满更多危险的工作,生产班组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和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国家电网公司通报的事故调查结果看,多数事故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安全制度执行不力有关,实质就是企业管理能力低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情况直接反映了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主要在于提升电力生产班组的安全管理能力。

1 影响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的三要素

1.1 人的因素

“人”是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由于人因失误或人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伤亡发生率就占70%以上。人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生产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他们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同时,由于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环境失控,他们可能成为受害者,不仅造成设备损坏,更是给自己带来身体、经济和精神损失。

1.2 设备因素

“机”是指机器,广泛来说,可以指跟人有关的工器具、设备设施,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根据对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分析,由于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制度不仅约束人的行为,更多的在于人员行为的指南,明确规定“做什么”和“怎么做”。制度引起的不安全因素虽然是间接不安全因素,却直接影响到人、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

1.3 环境因素

“环境”既指人员工作的环境,也指“机”存在的外部条件,包括噪声、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因素。作为供电企业,气温、照明、风雨雷电等环境因素对供电设备和人员作业有着较大的影响。从广泛意义上说,环境除包括天气等自然环境外,还应包含人文因素。安全文化作为外部环境,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技能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1.4 生产过程管理

在以往的安全管理研究中,多是单独从外部环境治理、安全管理模式、安全评价、安全文化等角度进行,很少把安全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在生产班组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实际就是系统论。研究安全管理,必须从系统的总体高度研究人、机、环境这三个要素,将它们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因此,对三要素的交互活动进行管理,实现对电力生产过程的把控,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唯一途径。

2 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2.1 成熟度模型的建立

安全管理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的系统,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实质就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管理能力,推进人、机、环境三大要素更加和谐统一,实现生产安全。需要说明的是,新制度的建立、新工艺的运用、新设备的投入对电力生产安全与否并无必然联系。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有助于建立一个有规律、成熟的生产过程,改进的过程将会更好保障人员、设备的安全,避免在电力生产施工中出现不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生产过程包括人、机(包括用于电力生产的设备、工具、制度)、环境(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生产过程管理实际包括了电力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生产技术的改进是必然,也是普遍的,而管理能力的提高、生产过程的改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因此,充分考虑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增量方式逐步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认为,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定义5个不同的“成熟度”等级,一个组织可按一系列小的改良性步骤向更高的成熟度等级前进,见图1。

2.2 成熟度等级1:初始级

(1)人

人员松散管理,对于各岗位工作没有明确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安全职责规定。

(2)机

设备验收投运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设备运行维护职责不明确,未建立隐患排查制度,不能及时把控设备运行风险,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采取事后补救的措施。未建立应急抢险制度,无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基本上没有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针对每项作业制定特殊作业方案。

(3)环境

基本上没有安全文化氛围。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没有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

初始级在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处于最低级,没有健全的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没有人员素质要求和安全文化,基本上忽视风险存在,事后处置,疲于应付各项电力生产作业。但是,如果一项特定的作业认为碰巧由一个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和一个优秀的作业团队来做,则这项工作可能是成功的。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大多数的行动只是应付危机,而非事先计划好的任务。处于成熟度等级1的电力生产班组,由于作业过程完全取决于当前的人员配备,具有不可预测性,人员变化了,过程也跟着变化。结果,要事先做好风险把控、保证安全措施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2.3 成熟度等级2:可重复级

(1)人

针对班组各岗位制定了最低的岗位技能要求。如新进及转岗员工,必须首先通过《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考试,生产一线员工每年进行身体检查、通过《安规》考试,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许可人、专责监护人、工作班成员满足《安规》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一般作业人员可能单纯处于“要我安全”的状态,在工作中,可能出现为赶工作进度而忽视安全的情况。

(2)机

设备首次验收投运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但对类似情况形成一定的规范,类似工作可以充分吸取首次工作的经验。根据上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情况,制定了类似的应急预案。设备首次出现故障不可控制,但根据事故隐患成因、发展,以及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把握隐患规律,杜绝类似隐患转变成事故。具有通用的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针对基本的作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规范。

(3)环境

电力生产班组感受到定期组织安全学习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吸取类似工作的安全经验应用到本次工作。对于类似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

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处于可重复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对员工岗位技能等有明确的要求,有些基本的施工作业的管理行为、作业方案等是基于相似电力生产作业中的经验。在这一级采取了一定措施,这些措施是实现一个完备过程所必不可缺少的第一步。不像在初始级那样,疲于应付各种危机状态,管理人员在类似问题出现时便可发现,并立即采取修正行动,以防它们变成危机;能够及时发现基本的隐患,并及时治理,避免隐患演变成事故。通过这些措施,使得能够在类似问题变得无法收拾前及时发现并且处理。

2.4 成熟度等级3:已定义级

(1)人

作业人员技术技能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了班组各岗位安全职责。人员满足岗位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能够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在工作中,基本上是“我要安全”,不会简省安全措施,能够确保自身安全。

(2)机

对于设备验收投运、运行维护、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规定,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和制度,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涵盖全面,在电力生产作业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是,能够把电力生产作业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相应的制度对过程进行跟踪和评审,能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

(3)环境

电力生产班组能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安全学习制度,能够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安全学习,班组成员知晓安全管理工作相关规定,基本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

处于已定义级的班组,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对电力生产各项工作均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制度要求做好落实;能够通过对过程控制的相关规定,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评审,以保证电力生产过程可控,同时保证施工作业质量。

2.5 成熟度等级4:已管理级

(1)人

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清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在工作中,基本做到“我能安全”和“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能够主动、认真地分析和总结电力生产各项工作中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并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机

形成完善的设备验收投运、运行维护、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制度规定,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完善,涵盖全面,相对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是电力生产作业实践的行为指南。通过制度对电力生产作业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进行管理,设定合适的评审周期和指标,落实过程管理负责人职责,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和评审,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及时修正。

(3)环境

电力生产班组能够自觉开展安全学习,常态化开展对事故案例的学习,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总结教训、吸取经验,能够主动分析、举一反三列出工作中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及其对设备、作业的影响,能够根据历年数据和统计学规律,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

处于已管理级的班组,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能对各项电力生产工作设定安全目标和生产质量目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将实际情况与目标进行比对,及时纠正过程与目标的偏离情况。

2.6 成熟度等级5:改进优化级

(1)人

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清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能结合自身实际,对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班组所有成员经常就各自分析和总结的电力生产各项工作中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交流,主动吸取事故案例教训,班组人员安全素质进一步提升。

(2)机

对风险能够及时预控,及时发现和治理隐患,基本保证一般隐患不恶化、不出现重大隐患。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涵盖全面,在电力生产作业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3)环境

班组成员能够自觉开展安全学习,对事故安全学习情况,以及工作、生活中的安全经验能够与班组成员一起进行分享和交流,相互促进,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电力生产作业中,人员相互督促、相互提高,杜绝发生不安全行为,确保各项施工作业中安全措施到位。基于历年数据和统计学规律,能够结合当前设备状况、气候条件及其他外部环境,前期做好风险把控,合理安排隐患治理等电力生产工作,确保人员健康、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达到上述要求,即该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改进优化级。在这一级,班组开始连续的改进电力生产过程,使用过程控制方法,从各方面获得的知识将被运用在以后的电力生产工作中,从而使电力生产过程融入正反馈循环,使安全管理能力及工作质量得到稳步的改进。

3 结束语

电力生产工作充满危险,班组所处生产一线,安全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电力生产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系统理论观点,将电力生产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人、机、环境三要素入手,以增量方式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5级模型。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处于低一级的生产班组,将重点放在人、机、环境三方面的不断改进上,主动采取措施提高三要素所处的成熟度等级只有三要素均达到上一级的要素要求,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才能够上一个等级。在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的进程中,班组将会把重点放在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采取主动的措施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

但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第5级改进优化级的电力生产班组,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等各有关过程的有效性资料,预测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及时把控,并提出对过程进行修改的建议。达到该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可自发的不断改进,防止同类缺陷二次出现。

摘要:根据事故案例及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提升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是提高电力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维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途径。将系统理论引入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研究,将电力生产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把握住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以增量方式逐步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起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5级模型: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改进优化级。只有达到上一级人、机、环境所要求的指标,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可达上一级,电力生产班组可按一系列小的改良性步骤向更高的成熟度等级前进。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改进优化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可自发的不断改进,防止同类缺陷二次出现。

关键词: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演化模型

参考文献

[1]刘铁忠.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6LIU Tie-zhong.Bas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iesof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D].Beijing:Beiji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6

[2]衣冠勇,陈立文.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结构分析[J].煤矿安全,2008,(2):105-107YI Guan-yong,CHEN Li-wen.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cident caused by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structureanalysis[J].Coal Mine Safety,2008,(2):105-107

[3]张宏,刘敦义.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4):661-664ZHANG Hong,LIU Dun-yi.The power of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WuhanUniversity of Technology(Information Engineering),2008,30(4):661-664

[4]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沈立.安全评价单元及其划分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2):130-134SHEN Li.Safety evaluation unit and the division of theeffectiveness analysi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6,16(12):130-134

[6]张力,王以群,黄曙东.人因事故纵深防御系统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2(1):34-37ZHANG Li,WANG Yi-qun,HUANG Shu-dong.Weredue to an accident defense in depth system model[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2,12(1):34-37

[7]李鹏程,肖东生,陈国华,等.高风险系统组织因素分类与绩效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140-147LI Peng-cheng,XIAO Dong-sheng,CHEN Guo-hua,etal.High-risk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J].China Safety ScienceJournal,2009,19(2):140-147.

[8]李鹏程,王以群,张力.人误原因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3):131-134LI Peng-cheng,WANG Yi-qun,ZHANG Li.Tensionhuman error causal factors of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J].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2006,26(3):131-134

[9]Leveson N.A new accidentmodel for engineering safersystems[J].Safety Science,2004,42(4):237-270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篇10

1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没有将责任落到实处

如今, 所有电力生产单位都已经设置了很多的生产制度, 而且也明确了彼此的权责, 不过很多机构对于其生产责任没有落到实处, 只是一种表层化的活动。那些负责开展管理工作的人员只是关注一些事务性的活动, 未认真的分析, 一般不会涉及安全相关的内容, 或者是想到了但是没有设置合理的应对方法。对于问题的通报不明确, 未认真的论述问题的成因和责任;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 不但不积极的论述, 也不提出一些预防的方法。专业的工作者对于安全活动不是很清楚, 不了解设定的规章, 无法积极的指引活动的落实。

1.2 习惯性违章

它是说安全活动中时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违规活动, 违规指挥等等。一些暂时性的活动, 尤其是配电的修理活动经常性的会出现没有票据的情况。比如一些配电的修理工作者, 在未填写相关票据的时候就去修理, 此时导致了很多悲剧现象的发生。一些要停电而开展的活动, 在未停电的时候, 就进行工作, 此时就导致了很多的伤亡问题。

1.3 没有做好安全设备的管控工作

很多使用时期的安全设备品质太差。特别是很多农村的供电区域登高活动的设备和小规模的起重设备品质太差。而且, 对于安全设备的定期检测思想太差, 报废管控只是一种单纯的形式化的工作, 很多已经不能使用的设备还继续使用。

1.4 没有做好管控工作

很多电力单位关注大规模活动的管控, 对于那些平时的管控就不是很在意。最近几年出现的问题, 很多都是在小规模的活动时期出现的。导致这种问题的缘由非常多, 主要是因为一些负责人还是喜欢按照高运动的体系来开展工作, 关注单位的管控, 忽略了存在的规律性的内容, 不关注规章体系, 不通过前期管控来防止问题的出现。而且, 问题的检测记载和备档等也很慢。

2 强化管控力度的方法

2.1 切实的形成安全至上, 预控为主的意识, 强化安全思想

所有的负责人都应该将责任时刻牢记心中。要切实的遵循有关的规章体系, 落实好安全网络的建设工作。在平时的管控活动中, 要积极地分析所有工作者的思想意识以及其情绪等, 不但要关心他们, 还要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该项活动本身非常的枯燥, 要积极的分析问题, 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力。而且, 还应该对所有的工作者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切实的提升其自保思想。

2.2 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 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 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 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 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 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 加强现场管理,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 必须从严要求, 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 必须高度重视, 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 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 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 抱着侥幸心理, 或者是自以为是, 盲目自信, 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 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 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 提高改进办法, 并形成规定和制度, 治理薄弱环节。例如, 可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 应尽量简明详尽, 操作性强, 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此外, 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 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 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举一反三, 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又如, 可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 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 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2.4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1) 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 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 (租) 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 (2) 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 (3) 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 需要的材料, 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做到有据可查, 责任落实。

2.5 积极的开展安全性的评价活动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过去的安管措施在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预见性方面都不是很好。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其经由体系工程的措施, 对平时的安全活动的安全性分析, 明确出现问题的几率等, 进而指出应对方法, 实现控制问题的意义。进行该项测评活动是对目前的安全活动积极的分析, 确保心中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还是提升总体意义的关键方法。

积极的进行安全测评活动。对所有的工作者开展综合化的, 有意义的安全教育工作, 积极的提升其业务培训的力度。所有的工作者在开展该项活动的时候, 要积极的分析相关的规章体系, 进而提升他们的安全思想, 了解相关的法规条例。特别是要经由安全培训, 提升其应对问题的水平。

总体上讲, 必须切实的提升安监力度, 落实有关的惩治体系, 提升管控的能力, 才可以保证安全工作落实好。

参考文献

[1]任国明, 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5) .[1]任国明, 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5) .

上一篇:转化后进生的有效策略下一篇:建设工程监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