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接头

2024-06-05

T型接头(精选五篇)

T型接头 篇1

1 T型及角接接头的种类及探伤方法

1.1 建筑钢结构常见T型和角接接头型式

(1) 腹板不开坡口的角焊缝; (2) 腹板开坡口的部分熔透组合焊缝; (3) 腹板开双面坡口全熔透组合焊缝; (4) 腹板开单面坡口带垫板的全熔透; (5) 腹板开单面坡口带垫板的全熔透; (6) 腹板开单面坡口 (或不开坡口) 单面焊。

1.2 全熔透T型及角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

全熔透T型及角接接头焊接特点及焊接缺陷分析如下。

(1) 全熔透T型及角接接头的构件中, 其腹板与翼板垂直或接近垂直布置, 故一般只能在腹板侧开坡口, 为了减小焊接变形及减少熔敷金属填充量, 经常开双面坡口再施焊另一面。

(2) 全熔透T型及角接接头焊接焊接缺陷主要有: (1) 焊缝内, 对接或角接接头处的气孔或夹渣。 (2) T型及角接接头根部未焊透。 (3) 剖口边缘的未熔合, 特别是翼板侧直边剖口的未熔合。 (4) 缝裂纹及翼板的层状撕裂。

1.3 J G/T

203-2 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T型及角接接头检验级别探讨

按照工件的材质、结构、焊接方法, 使用条件及承受载荷的不同, 合理的选用检验级别。GB50205-2001规定一般选用B级检验。B级检验采用一种角度探头在焊缝的单面双侧进行检验, 母材厚度大于100mm时双面双侧检测。条件允许应作横向缺陷的检测。由于该标准综合了太多方面的内容, 就注定它在某些区域存在不太完善的地方。这一点在检验等级上我们就可见一斑了, 它省略了GB11345中:受几何条件的限制, 可在焊缝的双面单侧采用两种角度探头进行探伤。而我们这里所讲的T型及角接接头, 由于结构的限制, 就只能按照GB11345-89进行扫查依B级检验的要求, 必须使用两种不同K值的探头, 例如有些箱型梁 (柱) 的T型或角接接头, 无法在腹板的两侧扫查, 只能在腹板单面扫查A级, 此时如想达到B级, 可以增加在翼板侧的扫查面。另外如上所述这类接头在翼板处容易产生层状撕裂, 要在翼板侧辅以直探头扫查。但是这种扫查在该标准中没有用“应该”或“必须”来描述, 也就是说他不是强制性的要求, 对我们操作者来讲, 能省的也就省了。同时对于横向裂纹的检测, 应该对斜平行做强制性规定, 直接用“条件允许时”来描述, 较为含糊, 值得商榷。

1.4 超声波探伤工艺的实施

(1) 探伤仪器及探头的选择。

如上所述, T型接头或角接接头的扫查就斜探头而言, 往往需要两种甚至两种以上不同K值的探头, 还要用到直探头, 尽管本标准中对两种不同K值的探头中不同K值没有明确规定, 但是在很多其他探伤标准规定, 两种不同K值的斜探头的角度应相差10°以上。这样的强制性规定的合理的, 如果斜探头的角度过分接近就没有选用两种角度探头的必要了。

(2) 探测面的选择。

由于这类接头的结构的特殊性, 如前所述, 务必尽可能多的选择切合实际的探测面, 以使声束形成互相或接近垂直的两个方向通过检测区域, 对于T型或角接接头, 应在腹板的单侧两面检测, 且用两种不同角度的探头;对于确实只能在单面单侧检测的, 也应该用两种不同角度的探头扫查。

(3) 典型波形分析。

在选择了合适的斜探头的折射角及调整好扫描比例之后, 按规定尽可能多地选择探伤面扫查, 尽量多地运用直射波检测, 并认真分析出现的每一个波形。

对于接头形式 (c) 的全熔透T型接头, 无论是对接区域还是角缝区域的焊接缺陷, 如钝边处的未焊透, 剖口边缘的未熔合, 焊道内的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不难判别, 探伤前应充分了解焊前及焊后的接头的截面结构, 通过缺陷波的位置, 结合波形的动、静态特征来估判缺陷的性质。出现在焊缝中间钝边处的缺陷波, 有一定的指示长度, 探头作转动扫查时, 波高很快消失, 缺陷当量较高, 基本在Ⅱ区及以上区域, 那么缺陷多为中间未焊透, 如果缺陷出现在腹板的剖口边缘或翼板直边剖口 (不包括钝边) , 其他波形特征如未焊透波形, 探头作转动时波形消失快, 那么多为未熔合波形;如果缺陷波出现在焊缝中间, 有一定的指示长度, 缺陷波的当量较高, 探头作转动时波高此起彼伏不消失, 那么缺陷很可能是裂纹。至于气孔和夹渣的估判和对接焊缝没有太大的区别。用直探头在翼板侧的扫查对于查钝边处的未熔合和翼板的层状撕裂非常有效, 波形特征也十分明显。

对于接头 (b) , 检查钝边处未焊透的深度用大角度的斜探头在腹板侧扫查, 一般能找出未焊透的上、下两端点的波形, 两端点的距离既为未焊透的深度;另外用聚焦直探头在翼板侧扫查也能较准确测试未焊透的深度, 检测其他缺陷和接头 (c) 类似, 但应特别注意在腹板侧扫查尽量用一次波 (直射法) 因为用二次波, 由于有中间未焊透的存, 在钝边处和焊角处都可能产生波形转换而反射波变得非常复杂, 所以这类接头不提倡用超声波检测。本标准表15的规定, 其现场检测的执行难度很大, 尤其对我们这种经常检测轻钢结构的超声波, 很难操控。

2 实践中存在问题

(1) JG/T 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标准中的DAC曲线都是用φ3孔调节的, 而实际我们检测T型或角接接头时, 检测出的缺陷波往往不高, 有很多在评定线 (EL) 以下, 很容易漏检比较严重的缺陷。在TB 10212-19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中明确规定T型或角接接头检测时用φ1×2孔调节DAC曲线是很有道理的, 这一点值得本标准借鉴。

(2) 对于腹板比翼板厚的T型焊缝:如腹板20mm、翼板14mm这样的组合T型焊缝, 往往会出现深度H在一次波范围, 而水平X不在范围的很明显的反射波, 很容易引起误判 (此类缺陷经笔者多方验证, 不是翼板层状撕裂)

3 结语

JG/T 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标准中的关于T型及角接接头检测, 虽然对检测结果适当的放松, 但是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 却对我们无损检测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超声波探伤时应该严格探伤工艺, 尽可能多的合理地运用扫查面, 要加强理论分析和实际研究,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缺陷的漏检。

摘要:本文详细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就其中的T型接头、搭接角接接头等焊接接头, 结合国家标准局培训讲义及工作实践做深入的分析, 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合理利用该标准。

关键词:T型接头,搭接角接接头,无损检测,超声波,探头

参考文献

[1]JG/T 203-2007,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S].

[2]GB/T 11345-1989, 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S].

T接头初始破坏位置研究 篇2

通过试验和模拟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T接头在拉脱载荷作用下,其初始破坏可能出现的位置,并对影响其初始破坏位置的主要因素即蒙皮与突缘厚度度比和蒙皮与突缘宽度比进行分析.

作 者:胡孝才 戴棣 姚学锋 嫣亚东 齐建勋 作者单位:胡孝才,戴棣(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姚学锋,嫣亚东(清华大学)

齐建勋(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T型接头 篇3

从目前超声波探伤所能覆盖的钢板厚度来说, 多数超声波探伤都是对8~25 mm的钢板有效。在针对T型接头的对接焊缝进行探伤的过程中, 只有钢板厚度在该范围内才能保证达到超声探伤的基本要求。目前T型接头对接焊缝在探伤方式选择中多以超声波探伤为主。在利用超声波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进行探伤的过程中, 主要包含了对焊缝质量的基本检测、热影响区缺陷的测定以及其他缺陷位置的测定。在使用超声波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探伤完毕后, 需要形成完善准确的探伤报告, 并存放留存保证超声波探伤数据能够成为产品质量信息档案中的重要内容。

2 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主要引用的标准

在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中, 主要引用了以下几项标准。

GB 1134 5-8 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

JB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ZBJ0400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这几项标准中的GB11345-89为国家强制标准, 是必须遵守的, 所有的钢焊缝探伤都要遵守此规定, 这项标准也是编制超声波探伤工艺的重要依据。JB4730-2005是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主要标准, 超声波探伤工艺在编制过程中必须要满足其要求。对于压力容器而言, T型接头焊缝由于接口型式特殊, 为了防止焊缝质量不达标造成安全事故, 超声波探伤显得尤为重要。

3 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对操作人员的具体要求

虽然超声波探伤比较容易操作, 但是超声波探伤和其他探伤操作一样, 对操作人员都是有具体要求的。目前超声波探伤的具体标准是操作人员必须具有UT二级及以上资格的才能从事超声探伤。考虑到T型接头对接焊缝对于压力容器的重要性我们在编制探伤工艺的时候, 必须要对操作人员资质方面有明确的要求, 保证超声波探伤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除了要具有二级以上资格外, 操作人员还要具有T型接头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的经验, 只有满足了这两项标准, 才能保证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取得预期效果。

4 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对探伤仪的具体要求

在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过程中, 探伤仪是重要的执行设备, 对探伤仪的要求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探伤仪型号最好为数字探伤仪, 数字探伤仪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探伤仪的选择应保证水平误差低于2%垂直误差低于5%。

(2) 探伤仪的探头盲区应低于5 mm。

(3) 探伤仪的灵敏度余量应以大于评定标准10d B为宜。

(4) 探伤仪的远扬分辨力, 斜探头应保证在6d B以上, 直探头应保证在30d B。

(5) 探伤仪、探头及系统性能校验周期和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JB4730-2005和GB11345标准的规定。

所以, 为了保证超声波探伤取得预期效果, 我们应保证探伤仪满足以上要求。

5 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对试块和耦合剂的要求

在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之前, 需要利用试块对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基本性能测试, 从目前经验来看, 超声波探伤仪的试块我们应选择JB4730-2005标准中的CSK-IA试块, 这种试块的特性是可以实现对探头和系统性能进行综合测试。

从超声波探伤仪的实际应用来看, 在具体超声波探伤中, 为了达到超声波穿透工件的目的, 通常会用到耦合剂作为重要的介质, 在超声波探伤仪的耦合剂选择中, 目前主要采用稀释的浆糊、甘油或机油做耦合剂, 仪器调节和产品检验应采用相同的耦合剂。只有正确选择了超声波探伤仪的试块及耦合剂, 才能保证超声波探伤仪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6 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对探伤面和探测方式的要求

在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中, 我们应采用翼板面斜探头单面双侧直射法探伤, 并辅以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垂直法探伤。腹板面两种K值斜探头单面单侧一次反射法探伤, 同时辅以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垂直法探伤。斜探头在翼板作单面双侧扫查时, 探头移动区P1应满足:

式中:K为斜探头K值;

T为翼板厚度mm;

δ为焊缝宽度mm;

t为腹板厚度mm。

斜探头在腹板两面作单侧扫查时, 探头移动区P2应满足P2≥2Kt+δ, 直探头与双晶直探头在翼板面扫描时, 探头移动区为为焊缝轮廓之间的区域。

7 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对最终检验的具体要求210

在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中, 对最终检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距离波幅曲线灵敏度要求 (如表1) 。

(2) 缺陷的检测量与评定。

(1) 将探头置于出现缺陷最大反射波的位置, 检测缺陷波幅所在DAC曲线区域。

(2) 缺陷反射波幅位于评定线及以上时, 均应予以评定。评定的内容为估判的缺陷性质, 曲线的波幅和指示长度。

8 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 在针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中, 必须要有完善准确的探伤工艺作为支撑。以上的分析讨论了超声波探伤的重点, 我们只有遵守以上工艺要点, 才能取得超声波探伤的预期效果。所以, 我们要对T型接头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工艺有全面的认识, 保证该工艺得到贯彻和执行。

参考文献

[1]金隼, 来新民, 陈关龙, 等.在线监测技术在车身焊装生产中的应用[J].汽车技术, 2000, 2.

[2]杨军.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结构焊接检测方法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 2007, 6.

T型接头 篇4

一、制造中存在的问题

焊制承压设备中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 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 内封头与筒体的搭接接头, 均属C类接头;人孔、检查孔、手孔、接管、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 均属D类接头。

在焊制承压设备制造过程中, C、D类焊接接头一般存在以下质量问题:

1、坡口加工质量差。D类接头的坡口加工多采用氧—乙炔

切割, 开孔精度、坡口角度、钝边尺寸和坡口表面质量都难以保证, 切割后又不能认真修磨清除氧化层, 多数对切割面不进行表面无损检测。C类接头的坡口虽是机械加工, 但坡口角度、钝边大小、坡口表面质量等多有不符合要求项目, 有的单位对坡口加工质量检验是抽查, 甚至不检查, 大部分没有检验记录。

2、接头组对质量差。由于轻视C、

D类焊接接头, 坡口加工质量差, 作业人员、检验人员不能按工艺文件要求组对, 在整条焊缝中坡口角度、钝边尺寸、间隙均不一致, 有的过大, 有的过小, 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3、焊接工艺可操作性差, 制造单

位从事焊接工程技术人员对JB4708理解不足。依据型式试验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指导书编制的C、D类焊接接头通用的焊接工艺规程 (即焊接作业指导书) , 用于指导C、D类接头的焊接作业, 忽略了以下问题:一是忽略了型式试验只解决未焊透问题, 而不解决焊接变形、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接头外形尺寸及未焊透以外的其他焊接缺陷问题。二是忽略了型式试验重新评定的条件: (1) 坡口形状与尺寸发生下列之一变化时, 应重新评定:a.坡口角度减小:b.根部间隙减小;c.钝边高度增加。 (2) 打底焊用焊接规范发生如下变化时, 应重新评定:a.焊条 (焊丝) 直径增加 (当焊接电流不随之增加时) ;b.焊接电流值减小。三是忽略了每台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制作条件和工艺过程。

因此应当根据每台产品的特点、制作条件和工艺过程编制焊接操作细则性作业文件, 其中包括焊接材料选择与处理、焊接工艺评定、焊工、焊前准备、焊接、后热、焊后热处理和焊接检验等。所以一劳永逸的通用焊接工艺是不合适的。

4、由于焊接工艺可操作性不强,

焊工操作技能水平差, 施焊时不能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进行施焊, 极易在C、D类接头中产生焊接缺陷。施焊时焊工不能及时认真填写施焊记录, 记录内容不全, 甚至无施焊记录, 无法实现焊接操作的再现。

5、检验人员对C、D类焊接接头不

按规定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不全, 有漏检错检, 检验记录填写不规范, 不能真实反映C、D类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 致使产品中有超标缺陷存在。

6、在我国现行规范、标准中, 对C、

D类焊接接头不要求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检测, 个别产品只作表面无损检测要求, 大部分C、D类焊接接头只作外观检查。

二、C、D类焊接接头中的焊接缺陷及其危害

承压设备C、D类焊接接头中常见缺陷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咬边、焊脚尺寸不符合要求及表面质量差等。

焊接接头中存焊接缺陷将产生如下危害:

1、焊缝的咬边、未焊透、未熔合、

气孔、夹渣、裂纹等不仅削弱焊缝截面积, 降低接头强度, 更严重的是形成缺口, 缺口处产生应力集中且形成三维应力, 三维应力不利于材料的塑性变形。C、D类接头处都是几何形状突变部位, 一般都有较大的应力集中。两种应力共同作用, 极易引发裂纹, 导致脆性破坏。特别是低合金高强度钢、低温钢制作的设备及承受疲劳载荷的设备危险性更大。

2、位于材料表面和靠近表面的缺

陷比深埋在内部的缺陷危害性更大。据有关资料介绍, 如气孔缺陷在引起截面积减少量为10%时, 可使疲劳极限下降50%。

3、焊接缺陷使焊缝金属不连续、不致密, 甚至造成泄漏。

4、金属在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

用下发生应力腐蚀, 应力越大, 则材料断裂所需时间越短, 断裂所需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C、D类接头在存有焊接缺陷情况下, 应力集中程度远大于A、B类接头, 因此C、D类接头应力腐蚀危险性远大于A、B类接头应力腐蚀危险性。近几年来我市发生的几起设备事故证明了这一点。

三、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认为承压设备制造单位必须重视C、D类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 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就此提出如下建议:

1、在技术标准中对承压设备C、D

类焊接接头提出内部、表面无损检测要求, 使焊接缺陷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制造单位应配备相应坡口加工设备, 确保坡口加工质量。

3、制造单位应编制C、D类焊接接头专用焊接工艺, 提高焊接工艺可操作性。

4、加强焊工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5、质量体系文件中应有C、D类焊

T型接头 篇5

1电缆“T”型接头“日益增高”的故障率

1) 启动电流“惹的祸”。以往站场照明系统多采用白炽灯, 而且功率较低, 所以电缆相对较细, 电缆“T”型头制作难度较小, 但由于“T”型接头的“先天缺陷”, 即接头处只能采取手工绕接的方式, 所以在运行一段时间后, 电缆绕接处铜与铜接触部分出现氧化层, 但因需要通过电流较小, 所以尽管因电流通过氧化层产生热, 但由于热量较小基本不会造成不良后果。白炽灯的工作原理是:当白炽灯接入电路中, 电流流过灯丝, 电流的热效应, 使白炽灯发出连续的可见光和红外线, 工作时的灯丝温度很高, 大部分的能量以红外辐射的形式浪费掉了, 由于灯丝温度很高, 蒸发也很快, 所以寿命也大大缩短了, 大约在1 000 h。因其有效照明寿命较短, 运营中更换十分频繁, 所以在站场照明系统中逐渐取消了。新型站场照明灯具考虑节能、高效, 大规模开始使用高压钠灯进行站场照明, 而且使用升降式高杆灯形制, 既扩大了照明范围, 又兼顾了区域性防雷。随之而来, 单个高杆灯即配装12组~18组高压钠灯灯具, 单个灯具一般300 W左右, 而一个室外照明干线回路往往串接5个~8个高杆灯, 最重要的是高压钠灯采取镇流、触发点灯方式, 所以在灯具启动时电流能够达到正常运行的1.5倍。综上所述, 在一个室外照明回路启动运行时, 电缆“T”型头绕接处发热现象较之前采取其他类型灯具时大大加强, 导致绝缘包裹层烧坏, 出现相间短路的故障发生。2) 接驳方式的“先天不足”。按照电力教科书的“T”型头接驳, 各个导线的绕接点必须间隔一定的距离, 用以避免相间短路发生, 这样绕接完成后, 整体封包特别困难, 尤其在采取干包制作时, 封包效果很差。在间隔一段时间后, 封包内很容易受潮, 尤其在南方一些多雨地区。受潮电缆通电运行后, 绕接处发热, 达到一定温度时出现水蒸汽, 达到了相间短路的高危阶段。所以接驳方式, 造成了“T”型接头的先天不足。

2电缆“T”型接头维护困难

在“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现在, 为了避免扬尘、提高站内场地利用率, 各种站场内硬化区域有扩大的趋势, 有些站场更是除去绿化带全场地进行硬化, 电缆“T”头埋于地下, 一旦出现故障, 无法在视线内感知“T”型接头是否出现故障, 所以必须采取“排除法”确认后, 方可破坏硬化地面进行维修。如若为避免破坏硬化地面, 采取为电缆“T”头专门设置电缆检修井的方式, 则电缆井成本较高, 成本与功效无法成比, 所以此方案势必无法接受。

所以西安铁路局供电段的一线运营维护同志发出了“电缆‘T’型接头故障率高, 维护困难”的感慨。

在调研完成后, 我们感觉电缆“T”型接头, 作为一种电力施工形制, 确实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同时对于我们请运营单位提前介入感到非常庆幸, 我们作为施工单位苦苦追求的“百年工程”不就是在运营单位维护管理中运行“百年”的, 所以我们请运营单位在施工阶段介入才是“百年工程”的“王道”。我们翻阅了有关专业书籍、资料, 国内替代电缆“T”型接头主要有两种方式:

1) 定长电缆。定长电缆可以理解为“订做”电缆, 即提前确定电缆主干与分支的长度, 由电缆厂家在厂内进行制作主干、分支电缆, 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制作电缆“T”型接头。

但其局限性较强, 由于需要在现场测量定长各种数据, 加之定长电缆较一般电缆生产周期长, 所以施工工期大大加长, 而且如果电缆径路在施工中出现某些“意外”, 如发现地下管线及电缆径路与其他专业管线、电缆冲突需要避让的话, 定长电缆就无用武之地了。

最重要的一点, 定长电缆由于生产流程繁琐导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如果大规模使用, 不利于控制施工成本。

2) 穿刺线夹。穿刺线夹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 而且线夹还有专用的橡胶外护套进行保护, 所以在隧道照明施工中, 用于灯具电源线与主干照明电缆接驳十分适合。但因其机械强度较差, 不适合直埋于地下, 所以一般主要在隧道内及在能够进行悬挂场所使用。

综上所述, 以上方式均不适合铁路站场内的照明系统施工使用, 所以我们在相关技术人员中征求建议, 历经多次实物验证, 确定在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室外照明工程中主要采取“接线盒规避”、分接箱两种方式进行照明系统的电缆施工, 效果很好, 至今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室外照明系统使用已经近一年, 从未发生任何电缆故障, 效果良好, 得到了西安铁路供电段一线运营维护人员的一致好评。详情如下:

1) “接线盒规避”。将每个升降式高杆灯的配电箱视为“接线盒”, 电缆一进、一出, 规避了“T”型头的使用, 这样即使出现故障, 在查找故障点时, 易发故障点均处于“可视”状态, 非常直观、易于维护。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专用的线鼻子, 导致电源端子螺栓需要加长。

但从工程成本的角度考虑, 在电缆分支径路上为双电缆, 浪费了一部分材料, 不利于工程成本控制, 此种方法利于在受电分支末端靠近主干电缆径路的情况下使用。

但如果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考虑此种施工方式, 电缆的型号可以随着主干电缆由头至尾渐次减小, 因为电缆的型号是考虑全部用电负荷后确定的, 渐次减小电缆截面积既可以满足供电需求, 又可以节约工程投资成本。

2) 分接箱。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采取了综合管沟的形式, 部分室外照明的主干电缆放置于综合管沟内, 我们在每个分支电缆处设置了低压分支箱 (端子排形式) , 这样同样便于视线内检修及故障后的排查。

但在没有设置综合管沟的站场, 无法采用分接箱。

以上即我们在进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照明系统施工中解决电缆“T”型头故障率高、维护困难的一点心得。

综上所述, 既有的电力电缆“T”型头接驳方式确实由于其局限性不能适应铁路建设及运营的需求, 我们应该根据各类站场的现场实际情况, 集思广益、勇于创新、灵活施工。

目前有些铁路设计单位, 在设计阶段往往流于形式, 套用图纸、套用框架的情况屡见不鲜, 设计施工环节脱节情况严重。如果在设计阶段和我们一样结合施工环节, 将有利于铁路电力技术大跨越发展的实现。

由此可见, 对于路内电力专业施工, 我们应该确立科学、严谨的建筑领域发展思路, 对于既有的施工工艺结合运营单位的经验进行论证, 针对于不同站场的不同问题区别对待, 侧重于维护、运营, 灵活机动的进行施工, 确保安全、质量、实用性, 以铸造传世经典建筑。

参考文献

[1]李正吾.新电工手册[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上一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尝试下一篇:生物技术与农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