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游泳学生

2024-05-28

初学游泳学生(精选九篇)

初学游泳学生 篇1

1 大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表现

游泳是在水上靠自力漂浮,借自身肢体的动作在水中运动前进,将人们惯常的陆地运动转到水上,场地的性状、动作要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游泳初学者在学习游泳时,普遍存在诸如不敢下水、寻求依托等,这些都归为恐惧心理的表现。

1 . 1 不敢下水

到游泳池边时,精神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及注意事项,窃窃私语,眼睛看着池水不知所措或以身体不舒服等理由拒绝下水。

1 . 2 下水后不敢行走

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下水,但下水后只是扶住池壁在原地站立,不敢自己在水中行走。

1. 3 找依靠

下水后,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人或找扶手、池壁、水线等紧紧抓牢,再也不移动脚步,让水始终保持在腰部以下,面部表情过分紧张、呼吸加速。

1 . 4 不敢入水

脸刚刚接触到水面,口紧闭、马上抬起头来,不敢将头潜入水中。即使有学生把头伸入水中,也不敢在水中呼气,害怕喝水或耳朵进水。一堂游泳课下来,个别学生的头发都是干的,始终不敢入水。

1 . 5 过度紧张

由于过度害怕,手、肩、髋、脚之间的配合不默契,造成动作不协调,不舒展。

1. 6 立游

脚不敢离开池底,头不敢潜入水中,只是手在水面上划水,游泳就像在水中行走一样,其它动作只是辅助行走。

1 . 7 水中不呼气

一个完整的呼吸动作,是一吸一呼,即在水面上吸气,在水中完成呼气,但因为怕喝水或呛水,总是口紧闭,无法完成吸气和呼气的循环交替,只凭一口气练习。

2 大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游泳初学者之所以产生恐惧感,主要原因如下。

2 . 1 运动场地的变化

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运动项目,与陆地上的运动项目有明显的区别。游泳时要在水中仰卧或俯卧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与人类在陆地上的动作习惯大相径庭,由于水自身的压力、浮力与重力的集合效应及波动,会使游泳者感到晃晃悠悠,很难维持身体平衡,使初学游泳者总感觉到不习惯,给学生的身体、心理带来各种不适应,在练习中还会出现喝水、呛水、呼吸困难及肌肉紧张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 . 2 身体姿势的变化

游泳需要练习者俯卧或仰卧在水中完成动作,这就改变了在陆地上人体头上脚下的运动状态,使游泳练习者不习惯。在水中练习时,无论是仰卧还是俯卧都是在水中呈漂浮的状态,打乱了正常的平衡感觉,造成肌肉紧张,使身体平衡难以掌握,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 . 3 呼吸的变化

人的呼吸在平时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动作,通常用鼻进行呼吸,而在水中游泳时,呼吸就和陆地上截然不同了。在水中,呼吸是有节奏的,在水面上,不能用鼻吸气而是用口吸气,然后在水下用鼻子和口呼气,在头露出水面吸气和进入水面的一瞬间要有憋气的动作,加上手、脚动作的配合,完成一个完整动作,但这样一个完整动作使初学者不自然、不习惯,必然会引起初学者心理、生理的不适,从而会导致呛水,引发恐惧心理。

2 . 4 压力的变化

在水中,由于水压的原因,使学生感到行走、呼吸都十分困难,不像在陆地上那样随意,由于水的压力,造成了呼吸困难,出于本能和反应,总是把嘴闭得紧紧的,用鼻子来呼吸,这就犯了游泳的大忌,这样很容易把水吸入气管,造成呛水,使学生害怕入水或害怕进行一呼一吸练习,因此也会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

2 . 5 基础薄弱

游泳的启蒙最佳年龄是5~6岁之间,大学生年龄普遍18岁以上,之前有很高比例从未受过正规的游泳训练,甚至没有过水里“狗刨”、“自由泳”的经历,学习游泳的适应性与可塑性不强。

3 消除大学生初学游泳心理障碍的对策

基于以上5条原因,要彻底根除大学生初学游泳者的心理障碍,困难非常的大,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消减其恐惧程度成为研究的重点。

3 . 1 引入多媒体教学, 培养对游泳运动的感性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游泳也是这样。我们在游泳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幻灯片或观看游泳教学录像来进行游泳运动的动作分解、理论阐释呈现游泳的价值。结合往届学生训练及上课实景录像、游泳比赛教学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游泳这项运动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游泳的热情,逐步消减其恐惧心理,使其爱上这项运动并感受游泳之美。

3 . 2 提供接触水、熟悉水性的机会

在我们的大一新生中,大部分同学没有过和水亲密接触及进行水中运动的经历。因此,我们注重培养他们对水的感性认识,在开学第一个月,提供每周两次,每次2个课时与水接触的机会以熟悉水性,了解学院游泳中心的水质、水温、水深、池边及水底情况。引导学生体会在水中行走、呼吸、憋气等,通过身体多种感觉器官,对水的浮力、压力、阻力等特性有一个适应过程。培养学生适应水的环境及对水中运动的兴趣,削减其对水中运动的恐惧。

3 . 3 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游泳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理论及高超的游泳水平,以此来获取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坚信跟着你能学到游泳的真本领而不至于有这样那样的危险。教学过程中,边讲授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针对同学们普遍存在的不足予以现场矫正、示范,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充足的实践机会再加上及时的指点,学生的恐惧心理会得到较大的消减。

3 . 4 因人因材施教

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洞悉其心理特点,根据学习时间安排、年龄、性别、体力等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运用示范法、诱导法、游戏法、鼓励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心理放松了、不害怕水了,才能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游泳技能。

3 . 5 安全感的构建是消减恐惧心理的关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呛水的事情时有发生,就会使其自身及其他同学产生不同程度的怕水心理。所以,在教学中应避免发生一些学生呛水、溺水等现象。教师要做到时刻在学生身边,让学生有安全感,老师的帮助、保护的正确运用,是让学生减轻和克服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技巧是必要的。

4 结语

“惧水”心理是游泳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严重的破坏学习游泳的乐趣及学习进度,只有让学生尽可能消减恐惧心理才能提高学习与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可以有效的消减恐惧心理,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游泳之美,产生乐于参与该项运动的愿望,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摘要:游泳教学中,如何帮助初学者消除恐惧心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大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普遍性存在,在多年的游泳教学过程中,找出了学生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摸索出了行之有效地消减大学生游泳初学者恐惧心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消减了恐惧心理,激发了大学生游泳初学者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有效提高了学生游泳技能的掌握速度并提高了游泳教学的质量。

小学生趣味作文:初学游泳 篇2

到了游泳馆,我是又激动又害怕,激动是第一次游泳还不知道学游泳是什么样的,害怕是水深不深,如果深,学游泳失败被淹死怎么办?我就这样胡思乱想着,都不知道哥哥已经换好了泳衣来到了我身边。“傻妹妹,你在干什么?我都站在这儿好久了,你都没发现,快去换衣服准备下水吧!”

我换好衣服出来了,只见哥哥纵身往水里一跳,如同活泼、灵活的海豚跳到了水里,水面突然溅起巨大的浪花。哥哥的头从水里探出头来。这时我的心中出现了两个小人儿,一个白一个黑好像一对兄妹。小白人说:“勇敢地去吧!水一点儿也不深,你看你的哥哥在冰凉冰凉的水里多快活呀!他第一次游泳肯定也害怕,但是你看他今天像怕的样子吗?”小黑人说:“不要下去,水很深,会把你淹死。”我把小黑人打败,下了水,好舒服呀!

初学游泳学生 篇3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西南科技大学360名在校学生,其中男女各180人,其中所有调查对象是不分种族、精神正常、四肢健全、无重大疾病的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选择西南科技大学的部分在校学生并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25%,并通过筛选分别筛选出180名男、女学生的调查问卷,有效利用率为94.49%。

1.2.2、数据统计分析法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系统的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析为定量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在360名调查对象中只有8.33%的人是不喜欢游泳运动项目的,有53.33%的人对游泳既喜欢又害怕,有38.34%对游泳既喜欢又不害怕。有87.5%的人认为游泳运动是重要的。有61.67%的学生存在对游泳的恐惧心理,男生中存在恐惧心理的比例为38.33%,女生中存在恐惧心理的比例为85%。此数据结果表明了:在校学生中的游泳初学者存在对游泳的恐惧心理。

2.1、游泳恐惧心理的表现

2.1.1、感知觉障碍

感知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学生感知觉迟钝、肌肉感觉能力下降、对动作的时机把握不准、各种动作的不协调等表现。

2.1.2、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

2.1.3、情绪急躁

情绪急躁表现为情绪过分激动紧张、脸色苍白、肌肉僵硬、神情焦灼、呼吸困难。

2.2、游泳恐惧心理的形成原因

2.2.1、游泳初学者自身因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在游泳课程中我发现,在如今的教育现状下,很多学生的运动智能并不高,各个身体素质比较薄弱,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完成技术动作的基本条件。

2.2.2、周围环境的改变

人们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由于地心引力可以感到双脚附着在地面的塌实感。但是在水中,人是漂浮在水里,四周缺少可以着力的支撑点,忽沉忽浮的上下漂动,身体无法安定下来,人自然会产生无依无靠的恐惧心理。

2.2.3、运动体位的改变

游泳时要求学生要俯卧或仰卧在水中做动作,而一般人在陆地上是头上脚下直立运动的。特别是由于水的浮力、压力和水的波动,刺激人体的平衡感觉,更加使游泳者感到身体一直在漂浮,无法维持身体的平衡,造成中枢神经产生防御性反射,直接出现心理上的紧张。

2.2.4、呼吸方式的改变

在陆地上时,人们的呼吸是较习惯地自由式,而在水中游泳时,呼吸与陆地截然不同,要求必须有节奏地规律性地呼吸,具体方式是用口在水面上吸气,用鼻和嘴在水下呼气。这种呼吸并不是单纯地完成换气,还必须实现呼吸与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使人在换气过程中不影响在水中前行,保持身体漂浮的姿势。

2.2.5、教学进度和难度安排过快

在教学中,由于游泳课程受季节以及天气的限制和影响,教学时数受到限制,另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2.5%的调查对象认为游泳课程的教学进度过快教学,66.67%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学效果一般。

2.2.6、游泳教学环境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43.65%的人认为学校游泳池的水温较低,有61.26%的调查对象认为游泳池的水不清澈,并有31.98%的人对游泳池的水比较反感。

3、结论与建议

3.1、从学生的游泳学习态度结构上看,在总体上在行为态度及行为认知上还是对学习游泳都持有认同肯定的观点。都具有积极参与游泳教学中来的行为意向。大部分都是渴望学会游泳的。

3.2、游泳初学者中存在怕水心理,但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女生占有率明显要高于男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都容易造成游泳恐惧心理。

3.3、熟悉水性的教学练习对游泳初学者掌握游泳技术动作至关重要。

3.4、游泳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支持。

3.5、建议以熟悉水性和换气练习为教学重点

3.6、建议优化教学环境和氛围

3.7、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初学游泳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篇4

游泳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冷水的刺激通过热量游泳调节作用与新陈代谢能促进血液循环;此外游泳时水的压力和阻力还对心脏和血液的循环起到特殊的作用,在水面游泳时,身体所承受的水压就已达到每平方厘米0.02―0.05kg,潜水时随着深度的加大,物理条件的变化,压力还会增大。

游泳速度的加快也会加大压力负荷,心房和心室的肌肉组织能得到加强,心腔的容量也能逐渐有所加大,心脏的跳动次数减少,这样心脏的活动就能节省化,整个血液循环系统却能得到改善。

另外,水是十分柔软的液体,而由于水波浪的作用,不断对人体表皮进行摩擦,从而是皮肤得到更好的放松和休息,所以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都有一身光滑洁白、柔软的皮肤。

少体校游泳苗子的选材与初学 篇5

—、对游泳苗子选材的看法

1. 身体形态方面选材。体型是人的身体形态的外在特征,与个人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运动员选材时,人们都很重视形态因素。

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总体要求:身材高,肢体长,窄臂、宽肩、关节柔韧性和瘦长的体型。身高臂展指数能反映上肢的长度,它直接影响划水路线的幅度、划水效果和触壁动作的速度。要了解运动员父母的身高和自身的潜力,并了解有无家族病史。在初选中我们尽可能选留个子较高的孩子。中等身材的要参照父母的身高。身高体重指标主要是指:身体匀称程度。匀称程度的好坏决定身体表面积的大小,能直接反映水中摩擦阻力的大小,从而影响游程中前进速度的快慢。当然,具备以上条件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和支持。两者缺一不可。

2.“水感”方面选材。“水感”是先天成分占有较大优势的一种遗传因素。它可视为游泳选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运动员“水感”通常用“轻、浮、粘、漂”衡量,在少儿游泳教学训练实践中发现,水感具有“轻、粘”的孩子更有培养潜力,亦可能称之为“水感”好,因为体轻能粘住水,而只有粘住水,才能达到良好的划水效果。然而具备“浮和漂”的孩子,在训练初期虽然看似很轻,在水中活动也比较自如,但经过一个阶段训练就会发现,这样类型的孩子划水效果差,往往只是轻飘飘地浮在水上,却抓不住水,也就游不出速度。这种类型的孩子常常被有些教练员误认为“水感”好,但经过较长时间3—4年训练后,就可以发现他们与具备“轻、粘”类型运动员有明显差异,这些孩子的运动水平提高较慢,甚至到一定程度后停滞不前。具备此类型的孩童脂肪较多,在水中表现得浮力大、漂浮好,但他们肌肉较松懈,缺乏强性和力量。因此,他们只能称之为浮力好。在选材中,则往往使训练成材率低。在选材中,教练员应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比较,在同等条件下,尽量将“水感”好的孩子筛选入队,确保运动训练成材率,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 心理方面选材。心理在运动中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作用,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因此,选材时应重视心理测试与考察。运动员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神经类型。通常,属于“稳定型”神经类型的运动员大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有很高的自觉性、自强性、灵活性。在训练中,注意力集中,能领会教练意图,并努力做好训练中所规定的练习内容。能做到与教练密切配合,实现拟定的训练目标。然而,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即使具有较好的外形和身体机能,但由于他们在训练中不努力,不配合,不用心,尽管教练员花费再大的心血与代价,也不会取得优异成绩,训练成功。因此选材时应尽量将神经类型灵活性高、视——动作反应快,空间本体感觉好,协调放松能力强和有强烈进取心的儿童少年选拔出来,以便提高训练成材率。

二、游泳苗子的初学策略

1.克服心理障碍。少儿心理特点是从幼稚逐渐向成熟迈进,对感知的事物目的不明确,模仿性强,兴趣不稳定。鉴于少儿心理生理特点,教练员开始不应过早地采取大强度负荷,也不能过分进行高强度训练,拔苗助长,应慢慢培养少儿运动员的兴趣,科学实行间歇训练,适应水上运动。学生初学游泳易产生恐惧心理,加上水中呼吸和体位与人在陆上不同,所以最初几次下水,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怕水心理,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本身。通过水上游戏等消除怕水心理,教学效果明显。

2.“玩水”中学习游泳。对于少年、儿童不是单一地学习技术,而且要利用其爱玩耍的心理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诱导性的学习。抓住少年儿童学员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减少分解练习内容,多采取完整教学法,如睁眼练习,水中捡石头,等等。

3.基础素质训练。基础素质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前提,专项身体训练是基础素质训练的补充,相互结合,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中,根据学生的一般身体训练水平、浮力、游泳技术判断每个运动员有无“天赋”和成绩,进一步验证是否是“好苗子”。同时,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及时了解生理、心理特点,小年龄段学生的神经系统处于快速的发育状态,新陈代谢较旺盛,在训练中凭自我兴趣错误动作频频出现,自觉性差,教练员必须制订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为下一步训练收集信息。在训练中教练发现队员的错误情况,要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动作,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批评与表扬相结合,调动其训练的积极性。在训练过程中要把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教与学才能得到更好的结合。通过十周适应性训练,淘汰那些协调性差、柔韧性不好、无爆发力、血乳酸测试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

试析不同年龄人群初学游泳时的心理 篇6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寒暑假招收的儿童、少年、青年、中老年初学游泳学员及在校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和从事了多年游泳教学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然后将其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对各个年龄段的初学者实施研究探讨。

1.2.2 文献资料法

对已有的记录资料进行详细的查阅,掌握现今最先进的教学方法。

2 不同年龄学习者各方面的差异

初学者年龄的差异会使其学习能力和心理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心理状态、兴趣性、学习目的、身体状况、技术掌握能力等方面。

2 . 1 心理上存在的差异

年龄较小的儿童学习游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玩耍,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也会有家长陪同,自身没有多大的积极性,常常产生害怕的心理。少年时期的情况则明显较好,其目的性、学习积极性等都较高,学习过程中也具有较大的主动性,也不容易害怕。

青年初学游泳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学习一种运动技能,是锻炼、娱乐、交际、健身的需要,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较少。中老年学员学习游泳心理最具主动性,他们对游泳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技术,而是想把游泳作为自己锻炼身体、娱乐活动、人际交往、终身锻炼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这一学习群体学习主动性高,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认真的表现。

2.2 学习能力分析

儿童学习游泳期间往往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也无法很快接受并且掌握动作要领。但是,少年时期却正是运动细胞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年龄段学习者的动作掌握能力强,在学习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知识能够迅速、准确的掌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生理等都发展的相对成熟。青年阶段是比较成熟的阶段,其理解能力、接受教育的水平都很高,但这一年龄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已过,其本体感觉、运动技能模仿能力、运动表象的形成等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特别是女同学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区别,其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下降得更大。中老年学习者的身体机能、感觉能力、新事物接受能力都是比较差的,所教授的动作等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掌握,所以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并最好使用分解教学方法。

2 . 3 性别不同学习游泳技能的差异

初学游泳的人员自身所存在的差异不仅是由于年龄的不同造成的,也是由于性别的不同所引起的,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在儿童和少年时期性别差异对学习能力的影响还不是太大,但到青年和中老年时期这种差异造成的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经分析发现,在青年和中老年学员中造成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心理、自身生理条件、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日常运动等方面的不同。女性一般不常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在青年时期以后参加体育运动所花费的时间更少,这使得她们的运动能力很差,直接导致其在学习游泳过程中掌握技术的能力很差,这也变相的增加了女性学习的难度。

3 对不同年龄学员初学游泳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 . 1 儿童阶段初学游泳的教学

教师在教授游泳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制定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案。实现,使用游戏引导和心理激励法。儿童的体型比较小,一旦入水会和地面情况产生很大的反差,如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加加剧了儿童的恐惧感,所以要将消除儿童的恐惧感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儿童游泳教学的一开始,就要防止发生呛水现象,并掌握好儿童好动的天性,将学习融入游戏中,要注意不能选择难度太大的游戏,以此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其从内心深处发现游泳有较大的趣味性。其次,等儿童消除对水的恐惧,可以在水里随意漂浮、站立时,就要利用物质激励法、口头奖励法等提高教学效果,持续激发其学习热情。最后,为将危险的产生降到最低并且防止学员出现爱玩不爱学的现象,必须在教法上进行改进,并使用鼓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还应注意到儿童在学习期间的心理变化是很大的,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阶段来设立差异性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政策。

儿童学习游泳技能需要的课时在30~40学时,按30学时15次课(连续授课)为例安排学习蛙泳各部分学习时数。

3 . 2 少年阶段初学游泳的教学

少年时期的学员一般都比较淘气、管理难度大,但是接受新事物的时间短、掌握动作要领快,所以要针对此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教学时要对其严格管理,防止因好玩而造成的事故。还要制定高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结合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在这阶段一般常常使用完整教学法,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速度和教学质量,不过仍要根据各个学员的自身特点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这一年龄段的90%以上的学生可以在10次课20学时熟练掌握蛙泳配合技术。

3 . 3 青年阶段初学游泳的教学

学员的心理状况可能会因其是否在高校中学习过体育课而有所差异,因为这两者的学习目的是有区别的,所以学员的心理状态等各方面也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高校中的游泳学习一般都会与学习成绩的考核挂钩,这就会使得一些同学可能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被迫学习,但非高校的学习是完全不受成绩影响的。并且高校的学习一般是间断式教学,而自己报的游泳班通常都为连续性教学,针对这些教学方式和学习态度的不同肯定需要制定适宜性较强的学习方案和对策。

青年时期的学员具有易于管理、调度端正、学习目的性强、思维开阔等优点,但他们的动作模仿能力、运动表象形成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通常比不上少年时期学员,这点在女学员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一般使用下列教学方案:要充分发挥青年学员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易懂、具有启发性;示范正确清晰,正误示范及雷同错误范例对比纠正法;按技能分组教学与互助分组教学相结合;分解法与完整法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对学校授课的学生采取课上教学一安排课余练习任务一课上监督、检查的策略,加强督促严格要求。青年学员初学蛙泳,以30学时15次课(连续授课)为例安排练习进度。

3 . 4 中老年阶段初学游泳的教学方法

中老年学员的特点是好管理、学习动机高、学习认真,但模仿能力、运动表象的形成、本体感觉、学习进步幅度慢。

所以中老年学员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案与青年阶段基本一致,但对他们开展教学时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切莫过分追求速度。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都有所下降,可能无法承受太大的运动量。

4 结论建议

(1)不同年龄学习游泳的心理和能力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

(2)对于儿童不单是学习技术,而且要利用其爱玩耍的心理特点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诱导性的学习。

(3)要善于利用少年学员学习能力强的优点,避免使用分解教学法而尽可能的使用完整教学法。但也要考虑到他们好动、淘气的劣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以预防安全问题发生。

(4)对于青年和中老年学员要抓住学习的主动性在教法和手段上要灵活多变。但对高校学生的教学要加强课内外监督,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练习的连续性。

(5)要考虑到学员年龄的不同而在体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并针对此适宜的安排学时,领悟能力较好的学员要尽量使其在短期内掌握各种泳姿,这样可以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学习其他技术。总之要根据学员实际情况来适当的安排学时。

(6)要根据青年和老年学员性别的差异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案和管理策略,因为这些时期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游泳作为一项娱乐性较高的运动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游泳教学的难度是比较高的,个人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期间一定要因人制宜。游泳教学中各年龄段的学员都有,其心理和生理都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如果能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不同年龄段学员的心理、生理特点,就能够根据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游泳教学程中增加练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分析了不同年龄层学习游泳者的心理和学习时存在的不同,以便促进该运动更好的发展。

浅谈游泳教学中对初学者的训练方法 篇7

1、加强心理训练, 消除恐惧心理

1.1、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在游泳的初学阶段, 学习者进入水中往往会感觉没有着力点。这是由于水的浮力作用, 初学者会有一种“飘”在水里的感觉。在身体在水中移动的过程中, 水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阻力, 这是和在陆地上走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同时, 在走到深水区, 或者水没过胸部的时候, 水压会对胸腔产生巨大的压力, 初学者往往会感到呼吸非常吃力。所以, 这几种在水里的感觉都会引起初学者的恐惧心理, 影响他们下水游泳的信心, 造成很大的压力, 不利于游泳的学习。现阶段, 现在大学生大多缺乏坚强的锻炼意志, 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家长们为了儿女们的生命安全, 在平时也杜绝他们进入水中游泳。另外, 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在下降, 体力不支也是影响他们心理的重要因素。由于游泳是一项很耗费体力的运动, 在教学过程中, 初学者在水中感觉到没有支撑力, 胡乱做动作, 这样就很容易引起疲劳。所以, 初学者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意志力, 才能完成他们学习游泳的第一步。

1.2、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

恐惧心理的存在并不可怕, 在正确的引导训练下是可以控制并消除的。在游泳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针对每个初学者出现的不同问题, 找出不同的原因并采用分别对待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练习者学习兴趣为主进行教学。要想消除初学者的恐惧心理, 首先最终要的是要给其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所以,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初学者明白游泳运动在平时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游泳带给我们的价值所在, 才能激发出他们内心的兴趣, 调出他们内心的隐藏需求。只有立足于游泳教学本身固有的特点, 然后进行有计划的、逐步的阶段性训练, 引导出他们内心与恐惧作斗争的信心。

2、加强对水感的培养

2.1、加强对水的认识

要想培养初学者在水中的感觉,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水中出现的状况都是正常现象, 让他们明白水的特质。由于我们身体里是存在一些空气的, 总体密度要比水小一点, 我们在水中肯定会产生浮力, 给我们带来无法支撑、飘忽不定的感觉。另外, 我们在水中走动, 必然会于水产生摩擦, 给我们带来阻力, 所以在水中行动不便也是正常现象。最后, 由于水压影响, 当我们呼吸的时候谁会对肺部产生挤压, 造成呼吸不顺畅的现象, 这也是必然现象。

2.2、加强水感的培养

谁敢是人体对水中存在的阻力、浮力、压力以及水温的综合感受, 是游泳技术训练前必须培养的, 这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初学者来说, 这种水感就是他们能在水里能正确对待其中存在的阻力、浮力、压力, 而对温度对初学者来说就相对影响较小了。水中培养感觉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让初学者多在水中做动作, 从浅水区开始逐步加深。其次是要初学者掌握在水中如何呼吸, 然后进行水中的浮力感受和平衡感的训练。联系方法可以采用在水中做各种陆地上的动作, 并逐步加强难度。在练习过程中, 始终要强调的是在水中进行吐纳气息时要保持节奏, 感受身体各个部位在于水接触过程中的反应, 做到能逐步在水中自由滑行, 最后达到熟悉水性的感觉。通过水感的增强, 同时也会把他们对水的恐惧消除, 甚至可以让他们喜欢上在水里的感觉。

3、引导游泳技术训练

当在水中有了良好的感觉之后, 就可以开始进行正式游泳技术训练了, 具体方法有以下两个:

3.1、高位漂浮换气训练

人在水中漂浮的时候, 由于人体各个部位密度不同, 胸腹部受到的浮力会大于四肢, 身体会出现前高后低的状态。为了克服这种倾斜的状态, 就必须做到使身体尽量往水面贴近, 延长头不在水上的时间, 同时也为在水上换气提供前提。这种方法是, 屏住呼吸, 腹部朝下停于水中, 全身保持放松状态。随后, 收缩腰部和臀部肌肉, 使身体保持平衡。那在这个过程中, 身体前端会有一个上翘的过程, 嘴部有一个与离开水面两厘米的时间差, 利用这个时间正好可以用来换气。之后身体继续前后翘动, 进而进行下一个换气循环。

3.2、在高位漂浮换气基础上进行动作训练

在初学者把高位漂浮换气学会之后, 就可以学习具体的游泳技术了。比如在学习蛙泳的过程中, 双手从后往前划水至胸前时, 身体正处于前倾状态, 借助于这个状态顺势仰头, 头部会出现在水面以上, 完成换气动作。当头部又进入水中的时候, 两腿也完成了外翻蹬水的动作, 在这样周期循环过程中完成蛙泳。在训练中, 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青蛙的状态, 保持全面放松。

4、小结

游泳运动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以做到, 初学者只要在克服心理恐惧焦躁心理后, 经常在水中适应水的压力、阻力和浮力, 在水中找好感觉后, 就可以进入正式的游泳动作的学习了。在训练过程中切忌急躁, 要按步骤来, 保持身体放松, 手脚协调好, 很容易就会学会了。

参考文献

[1]王鸿飞.游泳教学呼吸练习法[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5) .

初学游泳学生 篇8

一、游泳初级学者惧水的原因

水具有一定的压力、阻力和浮力, 且具有粘滞性、难压缩性和流动性的特点。由于初学者未完全掌握水的物性, 容易对水产生恐惧感, 害怕出现呛水、淹水等情况。许多初学者还未下水便出现哆嗦、发抖等害怕情况, 难以正常的接受游泳教学, 不利于教学的正常进行。初学者怕水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不肯入水和屏气, 入水后马上起身, 入水后不敢张嘴, 在水中习惯性的采用鼻子呼吸, 导致气管内呛入水, 造成心理负担。初学者入水后发生呛水和喝水的主要原因为其自身缺乏对水特性和环境的认识, 这也是初学者对水产生恐惧感的主要因素。

二、游泳初级学者惧水的克服对策

初学者在学习游泳之前需对水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充分了解水环境和水物性, 便于日后游泳的学习。当人处于静止的水中时, 会受到阻力、压力和浮力这三种力, 其中人在运动时会受到阻力, 而人体与水的排开体积决定了水对人体的浮力。由于人与水的比重大致相似, 因此机体在完全沉入水中时可自行漂浮于水面。但当机体头部直接露出水面时, 身体的重力和水面的浮力失去平衡, 因此人体会沉入水中, 且人体露出水面的部位越多, 则水面对身体的浮力也就越小。当机体在水中运动时, 水会对人体产生反作用力,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阻力。人运动时产生的力和水产生的阻力是共同产生的, 因此游泳学习者需克服水中的阻力, 并且利用阻力实现运动的推动力。

1. 水中行走练习

初学者在齐腰的水深中进行水中行走可以发现, 在双手维持平衡的情况下腿部会感觉迈步困难, 并且随着水深的增加, 腿部所感受到的阻力也在不断增加。游泳初学者在学习初期可采用集中练习行走的方式, 通过结伴而行、扶岸循环行走等方式进行练习, 以适应水环境。初学者在水中行走时, 需在身体完全站稳后再开始行走, 腿部向前或后蹬时都需用力, 身体上半部分可稍微前倾, 使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 并用双手维持身体的平衡。在掌握手中行走技巧后, 可逐步进行转身、下沉、跃起、快走等训练。

2. 呼吸练习

呼吸练习是整个游泳教学中的关键, 初学者只有克服内心的心理恐惧, 才能掌握水中呼吸技巧。在游泳过程中需用口吸气, 呼气可采用口鼻齐呼的方法,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 在水面上用口吸气后慢慢沉入水面, 整个身体和头部都在水中, 然后心中默数时间, 感觉坚持不了的时候再将头探出水面, 用口鼻一同呼气, 如此循环练习。 (2) 头置于水中一段时间后用鼻子慢慢呼气, 呼尽后再浮出水面用口吸气, 如此循环练习。

3. 浮体与站立练习

初学者应该了解并体会水面具有的浮力的特性, 克服自身心理障碍学会浮体并站立, 进而消除对水的恐惧感,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 自然漂浮后站立:将双手伸出抓住池边或水线, 深吸气后自然伸出四肢, 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并略微收腹, 在水中憋气20~60s后慢慢用鼻子呼气, 收腹和收膝, 用双臂下按水后抬头并站立。 (2) 抱膝浮体后站立:在水面上进行深呼吸后, 在水中缓慢下蹲并低头抱膝, 前脚用力蹬离地面, 保持低头抱膝团身的姿势可自然漂浮于水面, 需要站立时可前伸双臂并向下压水, 双腿伸直并触于池底。

游泳总共结合了日光浴、空气浴和水浴, 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了该项运动的特殊性。人们通过坚持的游泳锻炼, 可有效改善自身血液循环、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进呢过, 并且提高机体耐力、速度、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促使身体协调发展。心理因素是影响游泳初学者学习游泳的关键, 因此进行游泳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解决初学者的心理障碍, 通过相应的改进措施, 促使初学者能够更好地掌握游泳技巧, 进而达到强身健体的运动宗旨。

参考文献

浅谈青少年游泳初学者教学方法研究 篇9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以游泳为途径, 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的目的。针对这一发展趋势, 各地游泳场所在假期间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游泳培训班, 各高校乃至初高中开设了游泳课, 各类形式的游泳培训推动了游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但游泳运动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是复杂的, 安全问题、师资力量、卫生条件等方面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其中教学方法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群体的青少年游泳初学者学习并掌握游泳技术的能力有很大差异, 因为不同群体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掌握技能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所以针对不同群体的青少年游泳初学者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策略等方面要区别对待, 根据多次教学经验及分析不同群体的学习能力、心理, 浅谈在游泳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1 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游泳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游泳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分解教学法, 另一种是完整教学法。国内游泳教学中普遍采用分解教学法, 而完整教学法主要是国外一些教师所主张的。从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 两种叫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分解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将整个游泳动作技术结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便于初学者学习。其缺点是于完整动作技术结构脱节, 使学习过程有所加长。完整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将游泳动作技术各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而不是将各环节单独的学习, 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的时间。其缺点是在学习一开始就进行完整的动作技术练习, 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要同时注意手、腿、呼吸三个环节的协调配合, 这对初学者学习游泳动作技术上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 克服青少年游泳初学者的惧水心理要从熟悉水性开始

2.1 青少年初学游泳者惧水心理的形成原因

惧水心理是一种防御性心理状态, 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游泳教学中一般有以下原因。

2.1.1 运动环境的改变

游泳时要仰卧或者俯卧在水中做动作, 完全改变了平时陆上所习惯的直立姿势, 其运动轴、运动面及运动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人在水中活动时, 由于水的浮力使得初学者失去了陆地上的固定支撑, 加上水的波动, 会使初学者感到晃晃悠悠, 很难维持身体平衡。

2.1.2 水质和水温的变化

浑浊的池水和过低的水温会造成初学者的不适心理, 同时, 过低的水温和气温会造成人体体表温度下降, 是人在水中活动出现肌肉僵硬、痉挛、头疼、力不从心等现象, 使初学者产生惧水心理。

2.2 进行熟悉水性的教学

熟悉水性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认真地、严密地、有组织地、有计划地, 有安全措施保证的前提下进行的, 经过1-3次课时, 能使初学者基本摸索到水的规律、特性, 让初学者在水中取得自由活动的能力, 为学好游泳打下基础。

2.2.1 浮体法

(1) 抱膝浮体练习:原地站立, 深吸气后, 下蹲低头抱膝, 两膝尽量靠近胸部, 脚掌蹬离池底, 呈低头抱膝团身姿势, 自然飘浮于水中; (2) 展体浮体练习:两脚开立, 两臂放松向前伸出, 深吸气后身体前倒并低头, 两脚蹬离池底, 呈俯卧姿势漂浮于水中, 两臂两腿自然伸直。

2.2.2 滑行法

(1) 蹬边滑行练习:深吸气后低头浸入水中, 上体呈俯卧姿势, 两腿收紧, 两臂在头部两侧前伸并拢, 同时两脚用力蹬离池壁, 呈流线型向前滑行; (2) 蹬底滑行练习:深吸气后下蹲于水中, 当头、肩浸入水中是两脚用力蹬离池底, 随后两腿伸直并拢, 两臂夹头呈流线型向前上方滑行。

3 游泳动作技术的教学

游泳动作技术各环节的教学方法:

(1) 换气的教学。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运动, 其呼吸方式与陆上显著不同。换气是初学者必须首先掌握的技能, 合理的呼吸、合适的换气时机有利于在游进过程中节省体力, 控制动作节奏。各种泳姿的换气技术是不一样的, 有蛙泳与蝶泳的抬头换气、有自由泳的侧面转头换气以及仰泳的仰卧水面换气, 但所有换气动作都应要求初学者用嘴在水上吸气, 嘴和鼻在水中呼气。但单纯的水中静止换气与游进过程中的换气不同, 因为游泳时身体失去支撑点, 呼吸会感到不顺畅甚至呼吸困难, 所以, 在配合臂部与腿部动作时, 要协调配换气动作才能保证初学者能进行长距离游进。

(2) 腿部动作的教学。腿部动作在游泳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是平衡和推动游泳者躯体, 尤其是蛙泳, 是主要的推进力。因为腿部的关节没有臂部灵活, 而且重力较大, 容易下沉, 掌握好腿部动作有利于保持俯卧状态平衡, 所以在开始练习时就要强调腿部动作的重要性和加强其环节的练习。

(3) 手臂动作的教学。手臂动作在游泳时起到推进身体前进、保持平衡与协助换气作用, 初学者在练习过程中要着重注意手臂动作与换气的配合。

在陆上做手臂动作模仿练习时, 应上体前屈、两臂伸平, 并注重动作的节奏性, 由慢至快逐渐加快动作节奏;在浅水区身体前屈做手臂动作模仿练习, 先分解动作练习, 再做连贯动作, 先原地练习, 再边走边做, 练习过程中应要求初学者注重于换气动作的配合。

(4) 各环节动作协调配合的教学。在初学者基本掌握以上三个环节动作后, 其相互协调配合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配合同样是一个需要学习与练习的过程, 要尽快让初学者熟练掌握三个环节的正确动作技术, 然后配合巩固与提高。

4 结束语

青少年阶段初学游泳者形象思维活跃, 对具体的形象动作容易理解, 而且形象记忆也强。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从听觉、视觉、知觉等方面同时进行活动, 使所授内容表象和语言联系在一起, 在初学者心里尽快形成雏形, 便于日后的动作技术完善的开展。

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一般初学者受到水的压力、浮力等刺激, 会导致心里紧张, 在练习时就会失败或者产生挫折, 这样就会影响初学者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给予安慰鼓励, 引导初学者自我调节, 让其克服自身心理障碍, 提高其对有用的兴趣。

摘要:游泳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教学与学习的过程, 不同年龄的游泳初学者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技能能力存在差异, 在教学中应针对差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本文将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游泳初学者心理特点与学习技能能力的差异, 浅谈游泳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游泳,年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梅雪雄.游泳 (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1-212.

[2]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32-133.

[3]张志胜.对游泳初学者的教学方法的探讨[J].游泳, 1997, 5:32.

[4]高连春.如何克服初学游泳时的恐惧心理[J].游泳, 2001, 4:27-28.

[5]邓庆银.初学游泳要注意什么[J].游泳, 2002, 3:41.

[6]徐文英.游泳教学顺序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宜宾科技, 2009 (2) .

上一篇:新生力量下一篇:证券业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