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的转型之路

2024-06-27

焦作的转型之路(精选四篇)

焦作的转型之路 篇1

一、焦煤集团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作主要工作

焦煤集团百年开采史, 为企业带来了骄傲, 也遗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一是矿井衰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上世纪末, 先后有8座矿井由于可采资源枯竭被迫关闭, 致使煤炭产量急剧下降, 原煤产量由原来最高年产700万吨减少到300万吨。二是企业富余人员多, 离退休人员多, 历史包袱沉重。有离退休人员3万余人。三是产业规模小, 科技水平低, 经济基础薄弱。重重困难造成焦作煤矿的经济落后, 企业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压力, 是全国36家困难煤矿中的8家特困煤矿之一, 曾一度濒临整体破产。“十五”以来, 焦煤集团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煤电主业, 改造提升非煤辅业, 调整和优化了产业产品结构, 实现了经济的全面振兴和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 以煤为本, 通过加快新井建设和老矿井改造,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强力推进煤炭产业发展壮大,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新建三个生产矿井 (其中一个矿井已于2009年正式投产) , 先后整合了焦作及周边地区的5个生产矿井, 使焦煤集团步入了千万吨煤炭企业的行列。2010年又整合了省内外10个地方煤矿, 煤炭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其次, 立足煤炭资源优势, 厂网并举, 发展电力产业。现有3座电厂6台发电机组, 装机容量220MW, 并已建成内部电网, 实现3座电厂联网运行, 覆盖焦煤集团所有企业, 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还利用煤层气发电, 建设了总装机容量10MW的瓦斯电站;利用水泥厂余热, 建设了9MW余热发电机组。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同时, 为企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 以电力产业为龙头, 积极发展相关非煤产业,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起了“煤-电-化工”、“煤-电-建材”等产业链, 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化工产业具有年产300吨多晶硅、2000吨气相白炭黑和2.7万吨烧碱的能力, 现已开工建设年产1500吨多晶硅、3000吨气相白炭黑和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建材产业建成了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年产10万立方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和4亿块煤矸砖、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 现正在建设二期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1亿块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这些产业与煤电主业相互依托, 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能力, 为构造和谐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1. 后备资源不足。

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基础。焦作煤田现有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0多亿吨, 其中生产矿井及在建矿井约12亿吨, 除此之外, 其余资源多被占压、或由于埋藏深、或由于勘探程度低, 焦煤集团短期内已没有可供新开发的煤炭资源, 影响了企业的接续发展。

2. 煤炭产业整体技术装备落后。

受地质条件、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 焦煤集团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偏低。目前, 除新建投产的赵固一矿和部分矿井的个别工作面采用了综采工艺, 多数矿井还是采用炮采工艺, 采煤机械化程度远低于国内先进水平, 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焦煤集团由于前期矿井产量低、效益差, 员工收入与国内同行业先进单位比、与其他行业同类职业比, 差距达几倍甚至十几倍, 造成人才特别是高中级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虽然企业近年来加大了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培养, 但随着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和资源整合工作的推进,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在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

4. 安全性问题的制约。

安全性问题是制约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焦作矿区水大、瓦斯大, 地质条件复杂。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深, 水灾和瓦斯突出更为严重, 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 焦煤集团通过不断完善安全装备、健全安全制度, 并对全体员工加强安全“零”理念教育, 在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才能实现“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的安全生产目标。

5. 行业特点的障碍。

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突出问题是破坏土地 (塌陷、挖损) 和工业“三废”排放污染环境、破坏地表植被和占用土地, 使矿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

6. 非煤产业市场竞争力弱。

焦煤集团非煤产业发展起步较早, 但受资金、技术所限, 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 一些产业由于技术进步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面临关闭或淘汰,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三、可持续发展思路

1. 加强资源利用和储备, 增强发展后劲

煤炭行业是资源型行业, 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珍惜现有资源, 储备后备资源,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好现有资源开发, 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 增强矿区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资源整合与矿业权的获取上, 积极储备后备资源,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同时要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

2. 科技兴企, 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煤矿发展需要科技和人才来支撑。一是进行科技创新和改造。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和改造矿井生产能力,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 使煤炭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二是加大科技投入, 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三是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煤炭生产, 安全为天。要从根本上解决的安全生产问题, 真正把煤矿安全工作长期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一是加强安全理念教育。“从零开始、向零奋斗”, 让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一种共识;二是走机械化道路。多上装备少上人, 提高工效并减少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概率;三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安全管理程序, 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4.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优化生产技术结构, 抓好煤炭生产和基本建设, 并按照关联度高、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要求, 发展煤-电、煤-电-化工、煤-电-建材等优势产业, 延伸产业链, 推进产业升级。一要加大生产投入, 加强生产准备和设备更新, 努力实现均衡生产和技术进步。二要积极发展煤炭洗选和深加工, 优化产品结构, 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三要围绕煤炭产业延伸产业链,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逐步形成煤与非煤协调发展产业格局, 推进结构优化和升级。

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率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开展资源的循环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 把煤炭产业“负效应”降到最低, 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构造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相协调的人居环境。

6. 加强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企业

云南松茸的转型升级之路 篇2

松茸是一种珍稀天然药用菌,是中国唯一在国际上具备影响力的天然滋补品。以往松茸更多地被海外消费者所喜爱,每年大量的优质松茸出口到欧洲和日本,被制成深加工产品。而具有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的云南香格里拉县是野生松茸的主要产地,年产2000多吨,占全国产量的60%~70%左右。其中,香格里拉松茸占出口日本的90%。而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云南松茸出口量和创汇额均大幅下降,11家出口企业全部亏损。

一直以来松茸的消费市场主要在欧洲和日本,但当产自云南香格里拉原始森林的松茸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国内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松茸的营养价值,素有天然滋补品美誉的松茸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热浪。为应对松茸出口跌价,企业开始加大扩展内销市场。

加强自主开发精深加工的松茸产品,把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都抓起来,建立标准,紧抓食品安全,打造品牌形象,重塑松茸的价值,成为松茸产业升级转型的发展之路。

云南茂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松茸深加工方面走在了业界前沿。“我们不能再停留在没有附加值的简单搬运阶段,”云南茂胧松茸董事长黄晓戈认为,“我们应该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好吃、好用的深加工产品,打造松茸知名品牌,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松茸一般在新鲜状态食用,鲜松茸肉质肥厚、香气浓郁、风味独特。但鲜松茸却娇嫩得很,过了保质期的松茸不仅口感不好,活性营养成分也会流失,哪怕冷藏保存,期限也只有几天。云南茂昽目前拥有中国西南地区最先进的液氮喷淋速冻、减压气调保鲜生产线,并率先建立了从原产地收购、运输、深加工到出口的一条龙冷链体系,运用世界领先的低温冷冻干燥技术(FD),100%保证了松茸细胞完整性,保持了鲜野生松茸原有的风味与营养成分,将松茸的保存时长延长了3倍,达到了直接食用级、直接泡饮级。

依托技术升级,云南茂昽将松茸打造为美味、安全、放心的高端植物养生食品,出击国内高端餐饮和礼品市场,成为国内知名航空公司的机供专品,通过在国内各大城市开设专卖店,获得广泛好评。今年6月,茂昽松茸在昆明金格设专柜,将松茸带入高档商圈。7月,在云南松茸出口屡屡受创之际,云南茂昽又宣布试水电子商务,通过中国松茸交易网入驻中国网库单品网交易平台,将松茸全面推向全国市场。

中国松茸交易网集全国新鲜松茸及加工产品的批发、分销、大宗采购及零售服务于一体。平台主要以茂胧为主导,充分利用其行业资源与经验,由中国网库提供平台数据、运营维护和推广支持,依托中国网库丰富的品类数据库,并通过平台的产业聚合特性引入松茸整个产业链的N个上下游企业,确保平台产生活跃和大量交易。企业在充分利用平台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网上零售、采购、分销批发和客户定制等多种网上交易模式开展业务,大大促进产业链上的交易机会,并能通过平台在松茸领域内凸显自身的竞争优势,挖掘新市场、新商机,推动产业链发展。

焦作的转型之路 篇3

一、焦作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4年“焦作现象”出现以来, 焦作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形势出现明显好转, 尤其对焦作市经济的影响更大。其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社会就业;改善了环境;提升了经济地位, 优化了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等。虽然整体上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缓解了环境压力, 但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问题制约焦作市的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 (1) 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 第三产业有待提高比重, 第一产业同时也需要调优。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第一、三产业的比较劳动力较低, 特别是第三产业问题较突出;初加工工业以及以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仍较多, 工业的附加值较低;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远低于全国24.9%的平均水平;四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较低等。 (2) 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制约。焦作市目前仍靠传统模式的工业增加值仍占工业增加值的9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万元GDP能耗高于全国及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仍以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 重开发轻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难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导致环境受到影响, 再加上焦作市本身依托矿藏资源立市,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都严重威胁着环境;同时在发展旅游业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也不够。 (4) 人口结构不合理。以前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少, 在城市转型后缺乏培养可持续发展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 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缺乏对口人才, 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5) 财政困难, 社会压力大。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焦作市财政收入29.4亿元, 支出52.4亿元, 收支严重不平衡, 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承载的压力很大: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来帮助焦作市实现生态转型;另一方面又需要安置转型过程中的大量失业人员。

二、焦作市转型路径的选择及具体措施

尽管焦作市资源枯竭, 但相对与我国人均资源贫乏的国情来说, 焦作市能源矿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仍比较突出, 未来焦作高能耗产业的比重仍较大, 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生态化道路应当成为焦作市发展的主旋律。“焦作现象”的出现, 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焦作市走生态城市的道路, 为生态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条道路上焦作市政府也无形中做了指引,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走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城市, 但一直积极致力于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制定制度、下发文件、规划城市等措施来促进焦作市的生态发展。另外, 通过近五年 (2008-2012) 的统计研究, 焦作市也逐渐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等生态产业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 城市生态化的发展道路, 塑造生态城市最终适合焦作未来的发展。为了保证焦作市在生态化道路上更好、更快的发展, 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政府方面。

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地区政府的管理机制、职能、方式和效率, 是决定其经济竞争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的确,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我国政府已经从传统的管理思维转向现代化管理思维, 从增长型理念转向协调型, 这样可以指引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政府的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在促进地区经济生态发展方面政府的经济、文化、社会保障职能尤为重要。具体在促进焦作市生态化发展, 打造生态城市中政府可以作出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 经济职能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 设立奖励制度, 鼓励创新,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对以旅游资源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投入, 给予政策倾斜;发挥宏观调控政策, 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支出, 科学分配人员要素;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环境治理和改善的投入。 (2) 文化职能方面。政府的文化职能体现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倡导者以及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公共政策的制订者。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公众媒体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 普及和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 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对生态经济的影响。定期开展关于生态建设的活动来更好的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和生态城市的建设。 (3) 社会保障职能方面。社会保障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尤其在基本保障方面, 关乎民生, 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社会保障对生态化建设的影响的角度来看,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 尤其是经济、生态立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 在进行生态化建设方面要重视法律的约束作用。进行科学、生态立法, 从法律的角度来约束破坏生态的行为, 同时也应给予对生态化作出贡献的公民一定的鼓励措施。 (2) 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以增强环境治理透明度,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来促进生态经济的良好发展。政府应让公众及时了解生态化转型的进度, 以适时调整策略。 (3) 科学合理安置失业人员, 保障充分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为生态建设做贡献。在焦作市转型过程中失业成为一大问题, 失业问题关乎到整个的社会安定, 只有合理解决失业这一问题才能谈经济建设, 才能更进一步谈生态建设。所以, 合理安排失业问题迫在眉睫, 在此过程中政府可以借机调整劳动人口的结构, 使之更好的促进生态化的发展。。

2. 产业方面。

在以上研究焦作市产业状况中表明产业的有效转型升级转型对工业的成功转型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因此为了使焦作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符合生态发展的长远要求, 在产业方面需做出以下的调整: (1) 调整产业结构比例。目前焦作市的产业结构比例还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标准, 应该尽力调优第一产业, 调整第二产业, 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2) 拓展产业链条。焦作市目前还是以主要的能源原材料为主, 很少进行深加工, 很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产品比较单一, 因此需要拓宽产业链条来全面增加经济值, 更好的适应生态经济的发展。 (3) 以科技为主导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主要是依赖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来改善原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入的模式, 从而以最低的投入, 最低的或者零污染来获取更高的产出。因此, 在发展生态化城市的道路上科技的主导力量不可忽视。

3. 企业方面。

企业一直以来是创新的主体, 因此在焦作市迈向生态发展的路上离不开企业方面做出的努力。企业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来促进焦作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具体如下: (1) 加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创新大范围来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企业中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必然因素, 因此企业应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的水平。在经济发展中注入新的要素, 积极推进生态高效发展的技术。 (2) 改变单一的生产方式, 拓展其经营范围。企业如果固守成规、一味的单一生产、不努力开拓市场、拓展渠道的话很难长久维持下去, 对生态发展更无带动作用。企业应依据自身的优劣势来客观地作出调整, 这样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进而影响的城市的良好发展。 (3) 与时俱进, 不断进行内部调整, 以优化整体结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需要, 企业应着力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 进行兼并、重组等合适的选择, 以此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结构调整也要重点重视高新技术对生态建设的影响方面。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篇4

北京时间7月25日上午消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今日发布《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的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互联网正在从根本上重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一场数字革命正在中国风起云涌。2013年,中国的活跃智能设备总量从3.8亿台增至7亿台。同年11月11日“光棍节”当天,线上购物平台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62亿元人民币(约合60亿美元)。此外,百度的网络搜索量每天高达50亿次,上亿的中国人使用腾讯的社交应用软件“微信”。目前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32亿,且在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数字化的代表正在从根本上重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互联网正是数字化发展一个核心产品和平台。

数字化的虚与实 大家敲着键盘,玩着互联网,都感觉到电脑与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而,互联网、数字化却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革命,它改变了整个人类的进程,这场革命还只刚刚开始,随着这场革命的深入,使得这个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远远地超出了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

中国人只想到了它的实用,却没有想到它正在改变着人类及人类社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任何轻视它的行为与思想必会受其惩罚。这可不是我吓你,它正在发生,只是你看不到而已。数字化与互联网,这内面有二个关键的字:一个是“化”,一个是“网”。中国字很神奇,每个字都很玄妙。“所谓的“化”,就是它有能力把空间之物全部数字“化”。所谓的“网”,它把数字化的东西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状结构。你可以想象一下,它形成了什么?它已形成了我们不熟悉的一个佰生的世界。网上的人喜欢把它叫“虚拟世界”。然而,虚拟世界并不能代表它的全部,随着“化”的深入,整个物质世界可以全部数字化,它就把我们的物质世界纳入了它的范畴,所谓的“虚”已经包含了“实”。

所谓的虚拟经济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是一种陈旧的观念。全球数字化互联网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它的走向就是人类未来的走向。人类经济的脱空间化,走向数字的时间化已在所难免。这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它已无法回头。这股潮流改变了人类的观念,它要求人类的实体经济必须为虚拟经济,也就是数字经济服务。空间经济必须为时间经济服务。历史不会倒退,一切都是人类的进步使然。

中国经济是否能脱体而出,关键就在于是否走入数字化,互联化,是否能把空间经济转变成时间经济。说更浅显一点,是否能把实体经济转化成虚拟经济。

我们的企业家正在这条路上狂奔,他们推出一个个崭新的理念,推出一个个崭新经营模式,而我们的经济学家,则死抱教条,拖着中国经济的后腿不放。咬紧牙关,认一个死理,一定要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只需列举一个例子,就能把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顶到墙角根上去。那就是物流公司的出现。这些例子比比皆是。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出现,直接推动“三通一达”等大型快递公司的出现和壮大,而相应的,已经在垄断物流行业几十年的中国邮政市场份额快速下降,第一的龙头宝座已被顺丰抢走,现在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与民营快递公司展开竞争。这一切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市场环境和百姓生活已经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深深地改变。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数字化和互联网对于这个世界的改变是巨大的、无处不在的,传统媒体当然也不能例外。前文说到数字化与互联网的两个关键字“化”和“网”。对于媒体来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避免把“数字化”的概念片面的理解成把内容转变成数字化的表现形式,避免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理解成只是一个新的传播媒介。

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和新媒体探索不仅仅是创办一个网站、开发一个APP手机客户端这么简单。就像现代化不是住在现代化的房子里,买几个现代化的电器就能称为现代化一样。数字化和互联网浪潮中,传统媒体人必须首先从思想上“数字化”“互联网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思维”。

上一篇:解决完善下一篇: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