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务计算机管理

2024-06-22

高校教务计算机管理(精选十篇)

高校教务计算机管理 篇1

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体现了高校成教教务管理现代化

1.1 减少成教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减轻工作压力

高校各二级学院几乎没有专职的成教教务管理人员, 相应的工作基本上是由负责普教的教务员来兼管的, 由于教务员的工作任务重, 精力有限 (有的还要兼顾其他的行政工作) , 所以用在成教教务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基本资源、学员学籍信息和成绩数据管理, 就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提高成教管理的效率, 能将有限的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

因此成教网络管理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系统具有相应的管理流程及管理模块, 具有独特的功能性、实用性及操作性, 满足本部门以及所有二级学院、教学站点的管理需要, 提升了各单位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信息化水平, 极大减轻了工作量, 提高了管理效率。

1.2 加强了校本部和各教学站点管理数据的联系

采用计算机技术, 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与各教学单位、成教学员零距离管理通道, 及时向学员了解相关单位的教学情况, 加强对院系及教学站点在教学计划执行、开课计划安排、成绩管理等方面进行实时监督, 并及时督促未按要求做好教务管理的单位及工作人员及时整改, 便于校本部和各教学站点成教系统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传递与共享, 如学员信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调配、成绩数据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向各有关部门传递实时情况, 有利于各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 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1.3 有利于教学资料存贮和数据的分析统计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为观测教学状态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保证。各种数据输入计算机后, 大量的教学资料数据源的存贮得到了保证, 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捷与计算结果的精确, 还能减少数据计算的失误、资料的丢失, 确保了数据的完整和可重复利用。还可以刻录成数据光盘, 配上清晰的目录, 方便数据的永久性保存。如有的资料今后需要重新修改, 那只要调出原来的数据进行加工就可以。

2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高校成教教务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2.1 提高了成教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成教教务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学员的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登记、课程安排、考试安排、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 其次还要面对学员对教学方面的各种咨询, 各个学员的素质、修养各不相同, 学习形式又分为:业余、函授、脱产等不同形式, 成教教务管理人员整天都忙于事务性工作。如果把这些资料都导入到成教网络管理系统中, 那么成教教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学员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下载自己所需的信息, 这样就很大程度减少了成教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2.2 有助于提高成教教务管理人员的的管理水平

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在于快捷、方便, 数据容量大。特别是学籍管理, 过去从做人工统计名册到学籍变动、学员毕业记录等都要靠手工操作来完成, 很容易出现统计错误、遗漏、更改、查找麻烦等情况。建立成教网络管理系统后,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上述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2.3 有利于成教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

在成教教学方面, 由于和普教学生的不同特点,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更大的精力, 可以将教学内容、各种教学资料制作成课件,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使课堂变得生动、直观, 提高成教学员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成教教务管理人员要针对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对有关教学信息和资料进行科学管理。

3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高校成教教务管理网络化水平提高

3.1 能起到投入少、收效大的效果

成教教务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成教教务管理人员要努力学习, 适应时代发展,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摸索、创新, 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践技能。

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的开放性、创新性开发的成教网络管理系统,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成教学员来自各个层面, 其参于学习的目的、态度、方式等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建立一种集成教教务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的网络系统, 采用安全、可靠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技术, 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可靠的采集和传输。为成教学员提供一个快捷的网络信息平台, 能及时掌握有关成教的各种信息。

3.2 教务管理效率提高

以往传统的学籍管理流程, 有大量繁琐的抄、写、校对、发送的程序,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出错率又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共享性进行成教学生的学籍管理, 可以减少许多重复劳动。而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开发的成教网络管理系统, 只需要录入一次, 准确性较高, 不容易丢失。这既省去了以往手工操作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节省了办公成本。成教学员想查询自己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 只要在成教网络管理系统中输入学员学号和查询密码就可以查询到相关信息, 任课教师要录入学生的各门功课的成绩, 在办公室或者家中都可以完成。

3.3 功能齐全、快捷方便

成教教务管理有自身的具体要求和特点, 涉及到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多。根据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的需求及职能划分, 可将系统分为:学籍管理、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管理、教材管理、课程设置管理) 考试管理、毕业管理及证书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等模块功能。每个模块都具备相应的信息输入、查找、删除、修改、打印等功能。成教网络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化的特点, 简化了管理程序, 操作起来起来简便、快捷,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校成教教务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 研发先进的成教网络管理系统

建立成教网络管理系统, 研发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在高校网站上要单独建立成教子网站, 并通过该子网站与学校二级学院相互链接。在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用户登录方面, 不但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网络浏览、查询, 而且可以在除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 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这样可以使成教教务管理的效率提高, 同时方便学生能及时查询相关的成教信息。

4.2 创造优良的计算机硬件环境

成教教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优良的计算机硬件环境, 高校成教部门应加大硬件投入。首先, 每人应配备2G内存的电脑, 能快捷的进行数据处理, 同时应配备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等;其次要加强高校信息网络的建设, 加强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和备份, 建立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的网络体系, 在网络中实行资源数据共享。

4.3 提高成教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实现成教教务管理的现代化, 提高管理水平, 则要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且富有创新意识的成教教务管理队伍。因此, 必须加强成教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采取积极选派年轻同志短期培训、进修深造, 或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等方式, 拓展成教教务管理人员的知识面, 不断创新成教教务管理新模式。

5 计算机技术在我校成教教务管理中的探讨和应用

5.1 优化管理模式, 加强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

2011年继教院教务科为了保持教务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状态, 进一步加强成教的二级管理模式, 科室对学籍、考试组织、成绩、毕业档案等教学具体环节的管理内容及方式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成教网络管理系统, 做到数据资源共享, 各管理环节无缝对接。并对原有的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及管理模块做了大量的优化及升级改造, 使其功能性、实用性及操作性大大提高, 满足了本部门以及所有学院、教学站点的管理需要, 提升了各单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极大的减轻了工作量, 提高了管理效率。

5.2 加强成教教学过程管理, 提高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的质量监控水平

通过成教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与各教学单位、成教学员零距离管理通道, 及时向成教学员了解相关单位的教学情况, 加强对学院及教学站点在教学计划、开课计划安排、成绩管理等方面的实时监督, 并及时督促未按要求做好教务管理的单位及工作人员及时作出整改。注重加强考试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从考试报名、准考证打印基本实现了网络化, 并将成人招生考试的照片信息打印在准考证上, 保证了报名信息的准确性, 杜绝了考生从报名环节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提高了考试管理的严肃性。

5.3 加强成教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为了加强成教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继教院教务科专门举办提高成教网络管理系统水平的培训班, 二级学院及教学站点的教务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班的学习, 认真学习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操作规范, 并对成教网络管理系统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达成共识, 提高成教教务管理队伍教务管理的水平, 提高了他们管理工作的效率, 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

5.4 计算机技术在成教经费管理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Excel表格功能强大的运算与分析能力, 灵活地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汇总、查询、分析等处理, 快速提高成教经费核算的效率, 取得了良好效果。

VFP (Visual Fox Pro) 6.0数据库功不可没, 在财务系统成教收费信息方面, 采用VFP (Visual Fox Pro) 6.0数据库进行对应信息字段的对接, 接入收费明细记载表, 省去手工记录需逐条录入的大量繁琐工作, 而且一次成功, 准确无误。在毕业生缴费清查工作, 采用VFP (Visual Fox Pro) 6.0数据库公式进行筛选, 省去了人工核对的繁琐过程。

6 结束语

总之, 随着计算机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成教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将给不断发展的高校成教事业带来美好的明天。我们还应该完善成教网络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 掌握和灵活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 升级和研发新的成教网络管理系统, 推动高校成教教务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大强, 严壮锋.论计算机应用与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7) .

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篇2

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发展,本文从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务管理的职能、常规工作及组成结构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浅谈对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 者:巫盈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继续教育,公开,学院,广东,广州,51042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   重要性   职能   常规管理机构   素质  

创新高校教务管理初探 篇3

【关键词】教务管理 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技术保障 创新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增多,因此对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创新教务管理模式,动态管理加人性化设计

教务管理的创新,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教务管理效率问题的首要方面。

1. 堅持导师制,对学生整体施教,引入竞争机制。把导师制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学生在导师的积极教育和指导下: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个人素质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识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同时进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有条件的选择导师,密切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的适应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教。

2. 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量化指标,数据说话。每学年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归总计算,作为毕业资格审定、学位授予、评优选秀、申请辅修的重要依据,激励学生们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训练,避免年终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局面。同时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分,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就业,设计更加人性化。

3. 基础学识与专业素养培养相结合,为就业做好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当前企业对于专门人才的需求并不急迫,而是复合型人才受到更大的欢迎,一专精、多专灵是职场就业的大趋势。根据市场的调研,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各自特点,允许学生在圆满地完成主修专业后,可以自由的选修其他专业课程,鼓励学生考取本专业实用的从业资格证书,并可以计入选修课的学分,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二、创新教务管理运行机制,变点面管理为无缝链接

现代化高校下沉式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快速、准确、高效,这和以往延续下来的以教务部门为中心、集中一点、向下的辐射的模式有着极大的区别。尤其是两者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实行下沉式管理,适应改革的需要

从管理模式上看,一个是浮在上面,下面没有专门的管理设置,处于上面指示我执行、需要汇报我应付的局面,责任不清,制度不明,上下不通,问题多多。而下沉式管理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弊端,为教务管理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二)运行机制滞后,必须予以创新

高校教务工作旧有机制表现出来的就是,整天忙于事物,工作杂乱,传递速度缓慢,中间环节阻止,下沉不到位,上下脱节。表现在工作效率上,工作目标模糊,主动性不强,数据缺乏,或者严重失真;表现在管理考核上,责任追溯不清,主责在上负担过重,对下执行无责可担。

(三)横向交互呼应,纵向无缝链接,实现两级管理

首先,以教务部为中心点,协同其他平行管理部门,形成交互管理的上层,主导重要决策的研究和制定,解决学院方向性、政策性、前瞻性的问题。

其次,通过院、系(部)分级管理,化解上下沟通的不畅的瓶颈,达到有效可行的无缝链接。系(部)相对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主体,责权利清晰明确,更能深化教务管理的针对性,有效的处理各种事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三,明确责任,处理好上下层之间的所属关系。制定相应的各级管理制度,明确各自管理权限、工作内容、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下层接受上层的管理、指导和考核,下层对上层负责,并使工作重心下沉到系和班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三、利用现代化手段,搭建运行平台,做实技术保障

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离不开现代化的网络运行平台,运行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可以对教务管理实行全程监控,有效的保障新机制的正常运行。

(一)构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教学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成几何数字增加,参与选修课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可供选择的科目也是越来越多。学籍、成绩、重修(选修)管理工作繁复,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以及毕业审核等等难度加大,对两级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几个人,单纯的手工运作难度可想而知,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教学计划、学籍管理、考试与成绩管理、报表统计等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规范的完成。

(二)构建教学信息发布平台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建立教务信息发布系统来满足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信息和近段时间内对教务工作者的统筹规划与工作安排的及时发布,全面提高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教务信息发布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办公飞信群、QQ群和手机短信平台,加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学院、系(部)教务管理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使学院能够将教务管理相关文件、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有关事宜付诸于实践,同时,教务工作者也可通过飞信群或QQ群将在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务管理部门的系统中,实现工作的主动性交流。

(三)构建移动教务信息系统

随着移动手机在高校人群中的普及与应用,以及高校无线网络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务信息系统的移动化。通过手机用户与无线网络可以为校园内的学生建立一个便捷获取教学信息的方法,并将其补充到当前的教务管理系统中来,从而实现校园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蔡先金,宋尚桂等.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宇主编,广西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浅析高校教务信息系统的云计算应用 篇4

1 高校教务信息系统的特点

一般高校内常见的教务信息系统, 其主要功能都相对一致, 即管理着全校的各类教学资源与信息数据。总体来看, 一般会具有以下几类特点。

1.1 周期性

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往往具有明显的周期特点, 尤其是在学年制高校中, 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学校通常在学期初与学期末面临业务需求高峰, 例如课表编排、学生选课、期末考试与成绩记载等。由于这些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时限性, 因此这类教学信息数据的增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1.2 数据量大

高校教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过程数据。例如, 每个学期都会生成大量的课表数据, 而一旦开始学生选课, 选课数据将在课表数据的基础上, 以指数方式递增, 再加上学期末产生的考务数据、成绩数据, 这一数据量非常惊人。以武汉市某市属综合性高校为例, 从2007年开始引入某通用版本的教务管理系统, 当时一年的数据库大小不超过500M, 而截止到2013年12月, 其运行数据库容量已经超过了30G, 平均年增长率达到79%。

1.3 负载不均衡

由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周期性特点, 使得在几个大数据量业务的处理周期内, 网络流量需求与服务器硬件的负载非常不均衡。例如选课、排课、排考时, 网络流量与服务器压力巨大, 如果维护不当, 服务停止或当机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而在其他时间, 普通业务的数据处理量, 往往导致硬件资源过于空闲。

2 云计算的优点

云计算是近几年在IT领域的新兴热点技术, 狭义来讲, 人们往往理解为云存储和分布式计算。但如果从云计算的发展来看, 实际上其概念的范畴要大得多:云存储的前身是数据仓库, 分布式计算又与网格计算密不可分, 再加上云计算发展的几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 S) 、平台即服务 (Paa S) 和软件即服务 (Saa S) , 云计算家族可谓是枝繁叶茂。而由于云计算技术是建立在高速的网络发展基础之上, 因此其功能特点也具有显著的网络特性。

2.1 分布性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 分布式网络 (或称为网状网络) 的出现, 最初是以解决网络负载均衡问题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为目标, 目前已成为了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基础技术之一。

2.2 透明性

云计算的服务实现是建立在分散的网络之上, 因此云计算技术通过建立虚拟机或中间层平台等虚拟化手段来满足对客户的应用需求。这一过程对于客户而言完全透明, 换言之, 客户并不清楚也不需要知道云计算平台的物理位置与分布架构, 只需要获取许可即可获得服务。

2.3 易扩展性

云计算技术是将海量的资源予以分配, 因此理论上可以瞬间实现客户突然增加的业务需求。仍以武汉市某市属综合性高校为例, 该校教务管理网站平时的访问量不足100次/小时, 但在选课季时, 其访问量可能会增加千倍, 学校虽然事先通过临时调配服务器和网络负载设备来满足激增的访问需求, 但维护工作量巨大, 而且在该选课结束后, 还要将临时增加的硬件设备移除, 维护人员苦不堪言。但如果该网站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上, 那么事情就简单得多, 用户仅需要事先租用所需的硬件和网络资源, 就可以立即实现该网站负载性能的扩展。而使用完毕, 只需结束租期即可完成硬件资源的释放。

2.4 易维护性

云计算的硬件架构与用户无关, 因此对于网络、硬件和软件配置方面, 用户完全不需要参与。维护人员所有的维护工作仅限于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层面, 因此维护工作量相比传统配置而言非常少, 甚至对维护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幅降低。

2.5 经济性

由于云计算技术的易扩展性, 因此对其租用费用的计算更加灵活, 其经济性也非常明显。仍以上述的高校为例, 当该校进入学生选课季时, 3台服务器满负载运行仍无法满足性能需求, 但一旦选课结束, 服务器的性能又明显过剩。因此, 如果租用云计算服务, 在忙时只需要租用更多的计算服务, 在闲时则租用较少的计算服务即可。这可以通过下面的简单算式来反映实际使用费用的区别, 假设:

为了满足忙时 (选课季) 激增千倍的性能需求, 需要10台服务器和1台负载均衡设备, 而闲时 (非选课季) 仅需要1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的价格为1万元, 负载均衡设备的价格为10万元, 使用年限为5年;租用1台服务器的月租金为285元 (按2014年2月百度推广中的某云计算提供商的租金计算, 租用平台的配置为:CPU:2Core, 内存:2G, 磁盘:100G, 链路:4线BGP, 带宽:5M) 。

(1) 传统的硬件配置方案, 其5年的使用费用为硬件采购的全部费用, 即1万元*10台+10万元=20万元。

(2) 假设忙时在全年占据6个月时间, 闲时在全年占据6个月时间, 那么在忙时租用10台服务器服务, 闲时租用1台服务器服务, 则租用云计算应用5年的费用为: (0.028 5万元*10台*6月+0.028 5万元*6月) *5年=9.4万元, 比传统配置下的费用下降53%。

(3) 实际上, 高校的忙时业务需求, 除掉约占2个月的选课季外, 再加上课表编排、考试安排与成绩记载等业务, 在全年一般只占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 所以上式可以稍加修改为: (0.028 5*10*4+0.028 5*8) *5=6.84万元。此时, 租用云计算应用的费用比2.5.2下降27%, 且只占到传统配置下费用的34%, 经济性显得非常惊人。

3 高校教务信息系统采用云计算应用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高校教务信息系统采用云计算应用时, 仍有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云计算应用虽然解决了物理存储与服务器管理的难题, 但是由于其存储物理位置的分散性, 使得云计算服务的可靠性与数据安全成为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3.1 服务的可靠性

由于数据的存储转移到了云计算空间, 因此云计算服务商的实力与可靠性成为了制约数据库性能的首要因素之一, 例如2013年3月, 著名的谷歌云服务Google Drive就曾出现了17小时的故障, 从18日开始, 很多用户在试图访问其Drive文档和文件时, 出现加载缓慢或者超时的情况, 这大约持续了约三小时。一天后, 第二次Google Drive中断让一些用户在约两小时内无法访问该服务。这两天后, Google Drive再次停机12小时。实际上, 关于云计算服务的故障案例, 甚至可以追溯到2009年。

因此, 必须要考虑对云计算服务商进行必要的评估和选择, 另外应建立基本的备用方案。

3.2 数据的安全

云计算服务商通过硬件或软件来实现物理磁盘的逻辑化, 虽然对用户而言, 其物理存储的地址及其维护是透明的, 无需用户关注。但也因此, 用户无法知道自己的数据到底储存在什么地方, 其安全性无法得到评估。如果同一物理介质出现了故障, 那么在其上建立的逻辑磁盘显然难以独善其身, 另外还有由于系统漏洞导致的安全问题等, 这些情况所造成的破坏影响, 就已经超出了客户所能控制的范围。

3.3 网络开销的影响

由于所有的数据和服务都将由异地的云计算服务商提供那么必然导致所有的访问都将产生出口流量。这对于普通个体用户而言, 似乎无关紧要, 但对于业务高度集中的高校管理部门而言, 这种访问都必须经过高校网络出口的路由转换。而出口带宽往往由于租用费用的原因, 显得非常的珍贵, 所以网络开销也将成为云计算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

4 结语

由此可见, 如果高校的办学规模不大, 应用功能相对简单业务负载压力较轻, 那么选择传统的硬件配置更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其维护管理压力也不大。但如果高校面临诸如从学分制向学年制转轨等重大变革时, 那么选择云计算应用, 相比传统硬件配置架构会更加灵活和方便, 资源的利用率也更高。所以, 从总体的趋势来看, 选择云计算应用至少在当前具有相当诱人的优势, 而随着云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 相信后续的云计算服务也会更加合理和可靠。

摘要:高校教务信息系统是高校实现教育技术化、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 是计算机手段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但由于教务管理工作自身的显著特点, 普通的信息化手段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新兴的云计算技术, 或许可以为高校教务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云计算

参考文献

[1][英]Viktor Mayer-Schonberger、Kenneth Cukier, 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2][美]Martin Klubeck, 吴海星译.量化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3]吴鹏, 杨丽.“大数据”背景下的分布式数据仓库探讨[J].互联网天地, 2013, 6.

[4]张春辉, 马笑峰, 曾志嵘, 文民刚.高校教务管理系统设计新理念[J].大学教育, 2013, 6.

[5]李兴.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问题与改进对策[J].福建电脑, 2012, 12.

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详解 篇5

in 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

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JWGL)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 / 服务器(B/S),客户端 / 服务器(C/S)混合的应用体系结构来建设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使高校教务管理 真正实现远程办公、异地办公。满足各类高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系统简介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发展,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自主地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程的选修机制、实验预约、成绩审核、学分制等管理方式的改革向传统的管理软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这种广泛的需求。在充分综合各高校特点的前提下,在多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整套能够适应新的教学体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高校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涉及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开课 / 排课、选课、成绩管理、实验管理、毕业设计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多个环节。“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包括系统工具、教学资源、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开课管理、智能排课、选课、考务、成绩管理、毕业设计、开放性试验室、毕业资格审查,毕业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材管理等十余个子系统,适用于综合性大学、学院、专科、中专及职业学校,能够完成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管理。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院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方式已经很难跟上现代化管理的步伐,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JWGL)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 / 服务器(B/S),客户端 / 服务器(C/S)混合的应用体系结构来建设高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使高校教务管理 真正实现远程办公、异地办公。满足各类高校现在和将来对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组织、管理和利用的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为各级决策管理部门提出准确、及时的相关信息和快捷、方便、科学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为信息交流、教务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电子化手段;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各院系、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目的。适用范围:◆大学、学院、大专、中专学校

·系统特点

本系统是一个全面、实用、方便、开放性和适用性强的网络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各个环节都有许多独特优秀的设计。系统工具

 两种不同的权限分配方法     发布通知,教务公告 数据导入.导出 数据备份和还原 网上升级

基础数据

    规范数据字典 隐藏数据功能

专业、课程介绍内容在 web 端发布 合班管理

学籍管理 成绩管理

       成绩提交、审核机制 成绩录入分权管理 过级成绩管理 单个学生成绩录入 绩点管理

成绩提交、录入控制 各种成绩报表、分析表

教学计划、开课管理

        教学计划格式按标准教学计划显示

全院选修课、专业方向课能方便在教学计划中体现 进程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中的学时学分约束可以同选修、毕业处理关联 教学计划复制编辑方便快速 开课数据从教学计划中自动产生 方便快速的合班、拆班、分组操作 开课对象概念(教学班、行政班分开)

排课管理 选课管理 实验 / 实践管理

      对设备和材料进行统一管理

安排各实验题目的预约,并可根据设备数量和实验室容纳人数自动控制预约的数量 根据学生课表自动判断预约冲突

根据教师空闲时间自由设定允许的预约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空闲时间来预约实验 实践教学计划、进程计划管理

毕业设计 web 端选题,并且根据优先级别自动 / 手动分配毕业设计题目  校外毕业设计管理

教师管理

       教师基本资料管理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

教师介绍在 web 端学生选课中体现

评估支持(学生 / 同行 / 领导 / 专家)四种评估方式 评估可以根据不同学校设定指标体系 为了增加评估力度,可以设定同成绩查询关联 根据课程类别设定不同类别课程、不同指标体系

三、学籍管理子系统

五、开课 /排课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开课管理是由教学计划导入学期教学任务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微调生成学期实际开课。

◆排课是教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最复杂、烦琐的工作。尤其在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实现从手工排课到计算机自动排课是教务管理工作的迫切要求。“排课管理子系统”就是为此而开发的。系统特点: ◆根据开课实现自动排课,排课结果可以进行手工调整;

◆对于初装系统的用户,如果已经到了期末需要安排下学期课程,但来不及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通过手工录入开课数据。

◆教师、教室时间可以设定优先级,指定:必须排、不可排、尽量排、尽量不排;排课时参照设置进行自动排课。

◆处理各种复杂的课时安排情况:单双周课程,穿插或接续课程,三四节连排课程,单节排课等。连排式:一堂课需要3-4学时,安排在同一个上午或同一个下午,为老师提供时间上的便利;、单节排课:例如英语听力等课程,自动排课时将单节课程尽量排在一起,便于课程相关资源的安排;穿插或接续课程:对于上几周理论在做几周实验的课程,在此课程空余的周次里,系统自动安排其他课程,节省教室资源。◆加入了课程进度控制。一般来说,一个老师带几个班的同一门课程是平常事。同一授课内容老师希望只备一次课,这要求排课时考虑各个班级的课时安排进度。比如张老师同时带一班和二班的高等数学,两个班级每周各2次课。他希望排课的顺序是一班、二班、一班、二班,或者是二班、一班、二班,一班,而不是一班、一班、二班、二班,这样老师在教学时就不需要再备第二次课了;

◆输出五种类型课表:教师课表、教室课表、时间课表、课程课表(某门课的课表)、学生个人课表 ◆排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对于不同类型课程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自行设定排课优先级,例如: ◇公共课排在下午或晚上; ◇体育课不占用前两节; ◇专业必修课排在上午;

课程周学时超过较多时,如果未设置连排,则课程排在尽可能合理的时间上 例如:

◇一门课周学时为6,可安排周一1、2节,周三3、4节,周五1、2节;

此课程安排合理性的数据来自于本项目组尽二十年通过对各种类型院校时间安排的经验采集整理的30多万条经验数据获得。◆避免各种冲突: ◇教室不冲突,同一教室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

◇学生不冲突,同一班级学生不能在同一时间上二门或二门以上课程; ◇老师不冲突,同一教师不能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上课; ◇课程不冲突,同一班级同一课程不能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上课; ◇教室容量不冲突,即班级人数不能超过教室容量。◆特殊约定条件,可按指定条件排课: ◇按指定地点排课;

◇按指定时间排课(可指定节次或上、下午); ◇按合班上课; ◇3或4课时课程连排;

◇学时为单数课程按单双周排课; ◇一门课程多人上课不冲突;

◇要求两名或两名以上教师上课互不冲突;

◆分布式排课,推荐由教务处排公共类课程,各学院排自己的专业课的模式。

◆高成功率、高效率的排课。一次排课成功率为95%以上,12000人学校一次排课时间为1.5小时~2小时 ◆方便易用的手工调整功能:将课表的冲突在同一界面中进行显示,用户可直接通过在界面中进行拖拽的操作进行课表调整,调整200门课,不超过2小时。

七、考务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 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要在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文化课考试。教务管理部门要在考试前进行大量的严谨的准备工作即考务工作,包括考场安排、监考人员安排等,以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考务管理子系统”是把考务工作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系统,实现了考试计划管理和考场的自动安排。系统特点: ◆同时支持课程考试和 报名考试(如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两种方式

◆考试计划管理以根据开课情况向各教学承担院系发出的考试调查为准,便于协调考试和教学的时间。◆支持重修缓考补考的需要;

◆能根据考试计划管理自动完成考场安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工调整; ◆考试时间以场次作为安排的单位; ◆考场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A、同一门课的考试要安排到同一时间

B、人数多的课程先安排—便于安排人多地考试,也便于安排阅卷任务(人数多则阅卷时间长)。C、同一班级的学生尽量安排到几个集中的考室 D、靠相同课程的考场安排在相邻的考场 E、人数与考场容纳人数尽量匹配

F、同一考场中尽量/必须不要多个学院的学生 G、每个学生尽量每天只考一门

H、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考试时间尽量安排到整个考试周中(不要让不同专业介绍考试的日期相差太院)I、监考教师的工作量尽量均匀 ◆报表输出:

◇考试安排表,包括全校所有课程考试的时间、地点、课程、考试人数、监考人员等; ◇班级考试安排表:包括某一班级考试的时间、地点、课程、考试人数、监考人员等信息。◇个人准考证:可以配置在准考证上打印个人的考试安排包括时间、地点、课程等信息。

八、成绩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 考试成绩是检验老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度量,也是审查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学生的成绩管理准确、安全。“成绩管理子系统”就是为教务人员管理学生成绩而设计。系统特点: ◆ 任课教师或系秘书可以通过IE浏览器录入成绩,但成绩数据一经提交不能更改。如果录入有误,必须到教务处更正;

◆除了能管理有学籍学生的成绩,还可管理无学籍学生的成绩和双学位成绩; ◆三种方式录入成绩:按课程录入、按班级录入和按学生录入,方便操作;

◆提供丰富的成绩报表,按班级、年级和专业进行成绩排名,为奖学金的分配提供良好支持;

九、教师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角,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教学考核是高校职称评定、津贴定级、课时津贴发放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计算两个方面。其中,定量计算涉及到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学时、教师职称/岗位/身份/主讲或辅导、上课班级学生人数等;

◆教师管理子系统就是以教师为管理对象,对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教学考勤、教师异动、教师进修及教学工作量进行管理和计算。系统特点: ◆可以自定义工作量计算公式,从而满足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时期对教学工作量计算的不同要求。; ◆提供各种信息查询和统计报表。

十、教材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参考,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选取、预定、配备以及教材的评价都是教材管理的工作内容。“教材管理子系统”为实施科学的教材管理而设计。系统特点: ◆入库管理包括自编教材和外购教材; ◆能够完成教材的预定、补定工作; ◆具有入库教材的验收、统计功能;

◆教材评价:通过教材配备率、教材使用率以及调查表的统计来实施基本的教材评价;

◆为解决教材预定和学期开课时间上不协调的问题。系统提供多种教材预定计划来源方案,包括学期开课、招生计划、教学计划、上年预定计划等多个来源。◆输出各种报表,包括: ◇积压报废教材一览表 ◇库存盘点结果一览表 ◇选用各特征教材统计明细表 ◇教材配备率 ◇优秀教材使用率 ◇课前到书率

十一、教学质量监控子系统

系统用途: ◆面向教学单位,用于学生对老师、同行对教师、领导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系统特点: ◆指标体系管理:通过本系统能够自行建立一套评价体系;并可针对不同的学科门类使用不同的评价体系。◆ 用于评价体系的指标分为三个级别;

◆ 量表可以是等级量表,也可以是数字量表;量表可以是不完全量表,如只给出A等级或C等级,而介于A和C之间的B等级和D等级没有给出;量表可以只有一二级指标或只有一个层次的指标; ◆量表转换为实际分数时还可以根据情况设置转换体系。如规定D不是0分而是-1分等。◆网上通过浏览器收集评价数据,并自动进行评价统计;

◆系统可控制未参与评估学生限制其功能,如不可查询成绩等。以便于督促学生参与评估,提高参评率。◆输出各种评价报表。

十二、开放性实验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随着学分制的推进和实验教学管理的发展,开放性实验室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同一个班级学生上课时间因为选课而越来越不相同,传统的将实验课做为一门课程的方式来统一安排的方式逐渐成为学分制改革的瓶颈。通过实验预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空闲时间自由选择参加的实验课程。同时根据实验设备管理提供同一实验室不同的实验项目同时进行,将学生空闲时间和实验室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该子系统就是为管理学校的开放性实验室,由学生在WEB端根据教学进度预约实验提供支持。系统特点: u 对设备和耗材进行统一管理

提供对实验室的设备和耗材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设备报废,设备维修,设备新增。在实验预约过程可预约人数同设备数量相关联 u 安排实验项目的预约

u 根据学生课表自动判断预约冲突

提供学生的实验预约与其本人的课表冲突判断,以减少因为时间冲突而造成教学计划的不能实施。u 根据课堂进度设定预约时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除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以外,实验项目的开设同理论课堂的进度有密切的关系,预约控制端提供根据理论课堂进度安排相应的实验预约时间。

十三、毕业设计管理子系统 系统用途: 学生可以在网页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的题目。系统根据学生题目选择的优先级别自动分配。同时支持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题目管理。系统特点: u 系统提供按题目和按教师两种自动分配方式

u 学生一次可填入多个志愿,自动分配时按志愿优先级依次录取 u 可手工调整分配结果

u 指导教师可全程跟踪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包括中期检查 u 毕业设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录入毕业设计成绩。

十四、门户管理 系统用途 : ◆完全 B/S 结构设计,把教务工作的各种信息发布给不同层次的用户,使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随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动态。系统特点 : ◆对学生用户:凭学号和密码选课、查询本学期课程表、个人学籍记录、奖惩情况、累计获得学分和学业成绩;

◆对教师用户:凭教师号和密码,网上为学生录入所授课程考试成绩,查询个人教学任务书和课程表,查询所任班级学生的学籍资料;

◆校领导用户:凭用户名和密码,查询各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查询全校各班级、各课程的课程表,查询全校各系部学生的注册情况、学籍资料和学业成绩。

◆各教学系部:可网上为学生注册,审核和确认教师录入的学生成绩;查询系部各班级学生的学籍资料、学业成绩和注册情况;查询课程表及本系部教师的教学任务;查询本系部教师的注册信息; ◆另外,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子系统发布通知和公告。

十五、网络考试子系统 系统功能:

1、B/S模式和C/S模式的组合,易用性和稳定性的结合

更安全高效的C/S模式:管理员对考生、题库和试卷的管理模块采用传统的C/S模式构建。由于管理员较少,所以安装客户端不会带来不便,而会更加性能稳定且效率高

2、考试、作业、练习三大功能模块

考试:用于正规考试和认证,要求比较严格,可以设定答卷时间、答卷自动存档、记录所有成绩和答题信息、不允许重复考试(可选项)、多种防止舞弊设计(如打乱出卷顺序)等。考生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正确答案(可选项),领导和管理员可以查询所有的成绩,并可以进行成绩分析和知识点分析,对于有主观题的试卷还可以手工评卷。

作业:类似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适用于企业以培训为目的的测验或考试,作业不计时、可通过续存进度功能分阶段多次完成,允许查看正确答案、领导和管理员可以查看作业成绩,并可通过“查看缺席考生”查找未为完成作业的考生。

练习:练习模式每做一道题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可供学员培训和考前训练。

3、全新的界面设计,内容丰富实效

双层菜单:最流行的双层浮动菜单系统,结构更清晰。

4、重新设计的第四代考试引擎,高效、安全、稳定。(考试性能的具体描述请参见“常见问题”)容错的XML交卷技术:系统中最关键的考试交卷功能采用XML技术设计,让试卷在客户端生成XML数据上传服务器,能够保证在服务器和网络出现任何故障时,保留并锁定交卷前的现场(不允许继续答题),等待故障处理后继续交卷。可以说,考生交卷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只要客户端计算机不重启,等网络和服务器故障修复后,都能够继续交卷成功。

5、最全面的防舞弊技术。

随机取题技术:允许管理员定义从题库中随机取题组卷,每个考生的考题都不同,都是依照预定的知识点难度等策略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让考生无法。

6、各种成绩查询、统计及分析功能

个人成绩查询:考生允许查看自己的成绩和答卷,答卷中包含正确答案和答案要点说明,重要考试也可以不允许查看正确答案。考生也可以查看答卷的知识点正确率分布,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

7、根据试卷题型进行自动判分或手工评卷

自动判分:如果试卷没有问答题和填空题,系统将自动判分,考试结束即可获得成绩。

8、最佳的出卷系统,多种出卷模式、灵活的题库取题组卷策略

管理员预先定义试卷:管理员可以预先定义考试试卷和各种选项,满足各种考试、测验、练习和作业,试卷设置周到全面,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目的的考试,一定让用户能够定义一份满意的试卷。

9、“查看试卷内容”,强大的试卷管理功能、Word试卷输出

对试卷题目的再次修改:即使出卷完成后,管理员也可以查看试卷的题目内容,对题库中随机取出的试题不满意还可以手工或自动换题,甚至直接新增或修改试题。

10、通过“考试控制台”管理考试

管理考试:管理员可以在“考试控制台”对一场考试、竞赛或作业进行全面管理,如查询考场综合情况、删除考生不正常的答卷、延长答题时间、查看缺席考生、手工评卷等

11、开放式题库设计、题型完整、快速输入

题型完整:拥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名词解释、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九种题型。

12、完整的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更安全的访问控制:所有页面都采用权限控制,关键页面作了数据库效验,有效防止黑客攻击系统和技术舞弊的行为。

13、安全、稳定、易用

界面和风格符合微软标准,简单易用。·系统优势

先进的管理思想 我公司作为国内最早涉足高校综合教务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公司,系统融合了多所大学多年来教务管理及教务改革的经验 , 将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所有数据统一管理,纳入到本系统当中,改变了以往教务模块分散,不全面的弊端。教务数据集中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数据的共享,从而避免管理漏洞的产生,同时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支持提供详尽的数据。它为促进学校教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采用 Visual Studio.net平台开发,该平台作为的微软公司全面代替 Visual Studio 6、Asp 等技术的主推平台,其先进性业界领先。同时系统整体架构采用应用服务器技术,将安全性、可维护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分析设计过程全面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对象的重用性带来了开发效率的大幅提高。对数据的封装、设计的模块化、减少类之间的依赖性和类的聚合性等,增强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测试先行的开发理念保证了软件的品质。

先进的技术 , 模块化的软件结构 系统运行于 Internet 上,采用 C/S 结构与 B/S 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既满足教务管理用户集中、大量处理数据的要求,又满足学生最大范围地使用该系统。各子系统即可独立运行,也可联合运行,实现数据共享。

系统操作的友好性 本教务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系统具有易用性,容易实施。从而更易为使用者所接受,降低推广难度,减少培训的工作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非专业人员轻松上手。其中的每个模块都采用统一的数据记录定位操作和数据编辑操作。学会了对一个模块的数据操作后即可操作系统所有的模块,让教务管理人员真正的将精力花在教务管理上,而不是简单和繁重的信息处理上。

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提供全面的安全策略 教务管理流程复杂,安全要求较高。为此,我们在系统中提供了用户管理系统。每个用户在使用系统之前,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其身份与角色配置相应的控制、访问权限。同时内嵌了加密模块,对传输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并且用户可根据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为了进一步跟踪入侵者,在用户进行任何相关的操作同时,系统将会自动留下日志,这为系统的恢复和现场的跟踪提供可靠的依据。权限控制可细到记录、字段级,例如可控制用户是否可看某些数据显示窗口中的字段列以及不同系的教务人员只能修改本系的数据。权限最大可设到模块,即是否可对某一模块有操作权限。通过集中的用户权限管理可使不同的教务能以最安全的模式协调工作。配合多种数据备份策略,保障教务数据的安全性。

基于多层架构的系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面向 Intranet/Internet,易于使用且不受地域限制,能够通过该系统轻松的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提高办公效率。学生选课采用 WEB平台和数据库结合的技术,实现了网上选课,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网上进行选课。教师也可通过网上系统在任何地方录入学生成绩。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59-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日渐增多,专业方向更细分,使得教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随着师生需求的逐渐增多,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逐步落后,尤其是学生成绩审核、自主选课、学生毕业资格审查及在系统进行等级考试报名工作已向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日渐繁杂,为适应新的变化,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工作以及满足师生需求,教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化的教务管理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仍是以文件形式为主、电子化形式为辅的模式完成教务管理工作。尽管电子化形式能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实际并没有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没有满足师生的需求,教学管理工作的繁琐性并没有得到解决,离教务管理信息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务管理信息化仍没有得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急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等优势。

(一)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以老带新传授工作经验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量大,准确率低,从而降低教学管理效果。而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及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的数据不断庞大,而且数据之间紧密结合,传统手工模式已逐渐落后。而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原始数据输入,使得数据格式统一,分类明确,查询方便,同时可以实现各系、行政部门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实现信息资源的高速共享,可以促进各系级、教务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电子文档、无纸化、信息化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

教务管理工作由许多模块组成,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级考试、课程考试、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施教者、受教者、教学硬件等。通过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把这些模块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这就可以把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转化为师资管理、学生管理等模块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二)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从信息资源处理角度来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信息资源也是相对单独的,教学数据、信息的交换、处理需要繁琐的人工传递过程,教学数据、信息的传达性不高,准确率也不高。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使得教学数据信息有效地、及时地进行交换、共享,解决了各部门对教学数据、信息的共享需求。

从信息资源共享角度来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教学管理人员是师生间教学信息交流的纽带,他们必须要及时获取及下达教学活动的信息,如及时做好师生调停课的传达工作;在师生间进行教学意见的收集及反馈,以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保证了师生间教学活动信息的高速传达性,同时师生间可以也通过网络的及时性、灵活性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准确性,还可以加快工作进度。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合理、其他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

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与本校教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力求方便,服务师生。而目前许多高校基本都采取委托某个软件公司进行研发,或是直接购买现有教务系统,由于软件公司缺乏教学管理经验,难以在教学管理立场上考虑实际情况,同时没有本校相关管理人员直接参与研发,使得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大打折扣,系统某些功能开发不够完善。虽然某些功能可显示却只能搁置在系统中,或者是有些功能没有被研发,仍旧是需要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去完成。

另外,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赖于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持,尤其是网络服务器的支持,这才能确保教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在自主选课时、等级考试报名时,由于服务器负荷过大,导致系统瘫痪的事情常有发生,甚至教务管理人员也时常碰到系统突然故障的现象。另外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学校只能支持校内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如在校外使用则需要繁琐的过程,这种不完善的配套设施最终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二)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观念不强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只有训练有素的教学管理人员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目前,普遍高校认为教学管理只是日常的常务性工作,技术含量不大,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即可胜任此工作,同时具有高校教学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学管理人员比例较少,这就导致教学管理人员整体能力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管理需要。

就目前而言,高校仍是较多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还是学生,仍习惯于这种管理模式,尤其是年长的教师,还不太能接受信息化这种新颖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无纸化、电子文档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师生而言还处于朦胧时期,不能从根本上接受及推广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三、高校有效利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合理设计教务系统、完善教学硬件配套设施

首先,高校必须合理地设计与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符的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对教务管理系统有一定的重视,对系统的研发、维护与更新都需参与其中。在研发教学管理系统前,应向服务于教学管理一线的人员征集建议,或者直接派教学管理一线人员参与到系统研发当中,其次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块设置需合理,尽可能将日常教学所涉及的模块规划在系统中,方便日后进行教学管理。同时,高校必须不断地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与更新,将信息化管理实现最大化。

其次,配套设备是基础条件。为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应加大教务管理硬件配套措施的投入,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功能。这样,才能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快速应用于教务管理中来,使教务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信息化观念

作为教务管理系统的一线使用者,作为学校各系部、各行政部门间的纽带,作为师生教学活动信息交流的纽带,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教学管理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一套好的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教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设计一套功能全面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只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最终将其运用到教务工作中并且决定该系统功效的还是广大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此,学校应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可以自如运用系统处理繁杂的教务工作,将科学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而教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到全校师生,也只有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为此,全校师生应改变传统观念,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加强自身计算机基础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使用中提出更好的建议,使教务管理信息化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四、小结

在高校办学规模日渐扩大的情况下,我们逐渐意识到,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只有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才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明确性。有助于增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减少矛盾。

参考文献:

[1]李花.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112-114.

[2]董明伟.高校教务管理的二级优化与实務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1

论高校教务档案管理 篇7

一、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之所以被重视,根本原因是,教务档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特殊资源,具有特定的价值和功能。

1. 高校教务档案具有特定的信息参考价值。

领导在作出科学的决策之前,需要了解上级部门有关的文件,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状况、学校教学管理历史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和效果,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都要参考过去的档案记载;教务管理人员起草有关材料,处理有关问题,也需要参考有关的记载;教师要了解历年任课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事教学研究等,同样需要查阅有关教务档案;学生要了解自己的考试成绩,在毕业择业时要提供有关学籍材料,也要查阅教务档案。

2. 高校教务档案具有学习借鉴功能。

教务管理人员要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科学性,必须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而高校教务档案则集中体现了以往的历史管理经验。如教务管理人员要更加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更加科学地安排课表,更加全面地安排较大规模的考试等,都需要学习借鉴教务档案中相关的材料,在总结以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作出更加科学的安排。另外,对于教务处新进的或者转岗进来的教务管理人员,要想更快地熟悉工作,也必须学习借鉴相关的教务档案材料。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教务档案具有知识传递的作用,具有学习借鉴的功能。

3. 高校教务档案具有检查、评估功能。

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的方式有多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即是对高校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在教学检查、评估验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查阅历年的教务档案,教务档案是历年来教学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学校教学运行机制是否良好,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务档案中都能真实地得以体现,通过对教务档案中的考试安排、考卷试题、学生的学籍档案、课程设置等的分析,可以与其他同等高校进行比较,从而客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进行检查、评估验收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高校教务档案管理的范畴

1. 教务部门建设与职能档案。

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学校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类信息及统计材料,教务部门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教务部门的管理职能等。

2. 教务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

主要包括:教务工作者人事材料,教务工作者发表的论文材料,教务工作者考核晋级与职务职称的聘任和奖惩材料,教务工作者岗位培训和进修计划与实施状况材料等。

3. 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大纲计划,开课计划安排、校历表,每学期教学计划内各专业课程安排表,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安排表,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计划安排表和成绩表,各专业学生实习计划安排表等;每学期教学质量检查数据材料,教师教学质量反馈材料,学生学风状况调查材料等。

4. 学籍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全校每学期学生注册登记表、选课登记表、成绩登记表、奖惩登记表,学生升、留、休、复、转、退学的管理标准与处理意见材料,毕业证书、肄业证书、结业证书、学位证书的统计、审核、颁发和证书遗失的补证登记材料及电子注册材料等。

5. 教材统计、预订、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教材管理实施文件,教材订购计划,学校各专业各门课程的学生人数统计表,教师用书登记表,预订教材数据材料,预订教材依据《教材用书汇编》、《自编教材征订目录》等,编印教材登记表,教材领发登记表,师生使用教材信息反馈材料等。

6. 教学设备采购、管理档案。

主要包括:学校现有教学设备登记汇总材料,教学设备历史采购材料,教学设备使用部门登记表,教学设备折旧、维修记录,教学设备预购申请材料,教学设备管理细则,教学设备使用频率统计材料,使用性能反馈材料等。

三、高校教务档案管理的过程

1. 及时全面收集教务档案。

首先,教务工作有一定计划性,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档案要预先布置,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确保教务档案收集的及时性;其次,教务工作头绪繁多,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收集档案要仔细认真,确保教务档案收集的全面性。

2. 科学整理教务档案。

教务档案收集后,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教务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鉴定分类,统计编目和系统排列,以实现教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为开发利用教务档案资源做好准备。

3. 开发利用教务档案。

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为教学科研等工作提供便利。我们在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检索方法落后、检索工具不全、借阅手续繁琐等问题;二是档案整理中的不统一、不规范,给先进技术的应用造成很大的障碍。

四、如何做好高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

1. 以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制订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以档案学理论为指导,认真学习和研究档案学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校应该以此为依据,制订严格的档案管理细则,明文确定档案管理范畴、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等,从而使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 努力提高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增强服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首先,学校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一要使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自觉地意识到所从事工作的重大责任,将做好档案工作看成自己应尽的义务,这种意识不仅是一种自身感受到的情感,而且表现为对工作的成效承担实际的责任;二要使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甘为人梯的牺牲精神,档案管理人员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他们虽不直接从事教学、科研,但在大量繁锁的档案工作中,默默无闻,为他人铺路,工作既劳累又辛苦,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不为名利,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其次,教务档案管理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第一,档案管理人员要有求实的工作作风,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根本。第二,档案管理人员要养成档案有序处理的工作作风。教务档案的形成在时间上有连贯性和阶段性,文件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使其前后衔接有序排列非常有必要。第三,档案管理人员要坚持档案规范化处理的工作作风。教务档案的规范化处理主要是指教务档案处理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制度,也就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都要符合一定的顺序和线索,档案文件的文体格式、行文规则和语言规则也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化标准,不得随心所欲。

(2)进行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充分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再教育,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学习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相关的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提高人员管理水平。学校还要积极制定相关措施,创造环境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在理论、技术和管理上不断创新,提高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以实现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对事物正确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原则、思维方式、管理手段的统一,包括研究对象、手段、思维形式和管理方法、理论工具。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总体来说,也就是要坚持四个“化”。一是档案收集超前化,也就是对教务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进行事先布置,实行超前控制,确保教务档案材料的齐全和完整。二是档案分类合理化,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教育档案分类法》的分类标准,结合实际合理分类,并严格按类立卷,以便查找。三是档案处理规范化,管理人员在档案收集、立卷、整理、归档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制度,做到档案处理规范化。四是档案管理现代化,学校应建立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档案体系,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使档案能够快速检索、整理和编目,使得档案的价值得以充分的利用。

总之,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兆祦.档案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0.

[2]赵秀英.高校教务档案处理的规范化[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2000, (1) .

高校教务管理问题浅析 篇8

1. 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高校管理机制仍为行政权力主导化, 严重缺乏人本性。

一位西方管理大师说过, 管理功能的精髓则在于知人善任、激励优秀人才。管理中,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 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一切活动都要围绕人来开展。而目前高校的管理机制呆板僵化, 基本上还是沿袭计划经济下的机制———行政权力主导化, 严重缺乏人本性。高校的党政组织对高校拥有合法的行政管理权力,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首先, 没有真正科学的人才任用机制, 行政权力决定着人才的衡量标尺;其次, 教学、管理人员成了执行行政权力意志的工具, 丧失了独立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具体细化到教务管理方面来看, 目前在这种管理机制下, 高校不重视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重使用轻培养, 教务管理人员任务重、待遇低, 对未来发展充满迷茫, 工作缺乏积极和创新的动力, 教务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总之, 行政权力主导化的管理机制最终导致高校丧失了发展的活力和有效的驱动力, 严重遏制了高校的发展。

1.2 教务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管理模式一成不变, 缺乏创新性。

21世纪是充满高度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 这一时代要求人们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样才能在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同样,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也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不断探索新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 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但是, 从目前高校教务管理队伍来看, 有喜有忧, 喜的是, 教务管理岗位上有一大批管理人员在勤勤恳恳地工作, 无私奉献, 形成了一套适合学校特点的规范的管理模式;忧的是, 一些勤恳的管理人员过分强调工作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成天埋头于大量的繁琐工作之中, 上级怎么安排就怎么做,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致使教务管理工作停留在传统型、事务型的管理水平上, 管理模式一成不变、周而复始, 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得不到提高。要消除这种弊端, 只有不断地创新, 寻求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

1.3 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工作中各自为政、沟通不足, 缺乏协调性。

教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多环节的系统工程, 既牵涉到学生方面的工作, 又牵涉到教师方面的工作;既要与其他部门, 以及院 (系) 相互配合, 内部各环节之间也需相互配合。教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对外处理好与其他部门及院 (系) 的工作关系, 对内处理好与其他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但是目前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时只知道依上级指令办事, 各自为政, 出现问题互相踢皮球, 缺乏协调性。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现行管理机制原因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和协调意识。管理上缺乏协调导致在某些具体工作上出现无人问津, 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也使得某些工作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重叠、密集, 出现乱的现象, 使得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时疲于应付, 影响工作质量。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时应坚持协调合作在先, 把高质量、高效率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

2. 高校教务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科学应用人本性理论, 不断优化教务管理机制。

人本性理论强调以人为本, 中央党校的庞元正教授把以人为本的内涵概括为四句话:必须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 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 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高校教务管理机制应充分体现人本性, 而不是依靠上下级的行政命令强迫被动地运行。要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真正体现人本性, 必须形成以下几个机制。

2.1.1 人才任用机制

人才任用机制关系到教务管理人员积极性的调动, 关系到教务管理功能的最佳发挥, 建立科学的人才任用机制是优化教务管理机制的关键。一是把不同教务管理岗位的性质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相结合, 把不同素质和能力的人安排到与其相适应的岗位上, 做到大胆提拔、量才任用, 发挥每一个管理人员的才能, 从而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二是对不同的教务管理岗位赋以不同的职权和责任、给予不同的利益, 权、责、利要具体且易操作, 使权、责、利相一致起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出他们最大的能量。三是在岗位要求发生变动时适时地调整, 做到人才任用, 既要保持岗位对应又要充满活力。

2.1.2 奖惩激励机制

任何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得到尊重、信任和关心, 教务管理人员也不例外。教务组织的领导要从调动积极性上着手, 经常和下属交流,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 而不能重使用轻关心。一是物质激励。由工资制度转向薪酬制度。工资制度只有职务等级、工龄的区别, 缺乏激励张力;薪酬制度如岗位工资, 它是劳动的报酬, 真正体现了优劳优酬, 多劳多酬的分配原则。另外, 对于工作出色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等。二是精神激励, 如职称、职务、荣誉等, 使他们在精神上有一种事业成就感, 从而在工作中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当然, 采用激励机制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制约机制, 如将全年工资中某一部分的发放与全年工作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相挂钩, 对工作极不负责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2.1.3 职业发展机制

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理想, 教务管理人员同样如此。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上不重视, 教务管理人员的职称、职务晋升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教务管理队伍不稳定, 管理人员不断外流。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机制。首先, 学校要在职位类别上做科学划分, 建立职位结构划分体系, 明晰高、中、基层教务管理职位的名称和数量;其次, 应建立完善的教务管理人员轮岗与升迁制度;最后, 还应研究开辟多种职业发展通道, 如行政管理系列、技术职务系列等, 使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可以有多个方向可以选择。这样既可以达到学校人力资源需求与教务管理人员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 又能营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氛围。

2.2 注重建立学习型组织, 努力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美国系统动力学圣吉博士等经研究认为, 必须运用系统思考的技术培育健康的组织机体, 建立新型组织, 即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里, 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强烈的学习动力, 在学习中不断得到创造力, 形成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的良性循环。高校是知识运用的集中地, 更应该注重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教务组织的领导要想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必须致力于把教务管理组织建立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要建立学习型组织, 首先, 以宣传为先导。举办专题讲座, 帮助大家分清形势, 倡导大家主动学习;进行有关学习型组织方面的专题探讨活动, 组织全员学习。以此掀起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使大家认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 组织学习培训。创造条件, 选送教务管理人员脱产或半脱产系统地学习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举办短期培训班, 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机会让他们走出校门, 到其他兄弟院校去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最后, 建立自觉学习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自觉学习相关技能和科学管理知识;鼓励他们在工作中自觉地探索、创新、总结经验, 进行教育革新的研究。这一系列的举措, 能促使管理人员不断学习, 自觉地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从而把教务管理组织培育成科学的学习型组织。

2.3 充分应用电脑和网络, 科学提升教务管理质态。

电脑和网络已经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普遍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我国各高校在工作中也已经普遍应用了电脑和网络, 但应用化程度并不高。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教务管理中不能仅仅把电脑和网络用于材料的统计、存储, 以及信息发布, 而应该充分应用于各个工作环节中, 如在学籍管理中运用教务管理系统集中管理学生的入学信息、在学信息、异动信息、毕业信息、学生成绩等工作;在课程管理中运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课表编排, 以及平时的调停课管理和教室借用管理, 等等;在考试管理中应用教务管理系统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学生补考, 还可进行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各项考试的报名;还可以运用网络建立信息反馈电子信箱来进行学校教学质量监督。电脑和网络在教务管理中的充分使用, 将使得管理更加科学、更加便捷, 以此提升教务管理质态, 这样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要求。

3. 结语

在现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 教务管理部门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优化教务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高校的办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摘要: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管理机制行政权力主导化, 缺乏人本性;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缺乏创新性;部分人员各自为政, 缺乏协调性。本文提出优化策略:应用人本性理论, 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应用电脑和网络, 提升教务管理质态。

关键词:教务管理,人本性,学习型组织,管理质态

参考文献

[1]刘烨, 李跃, 王占乐.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教务工作的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6, (4) .

[2]秦杰.论高校教务工作管理创新[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教务管理中计算机的作用管窥 篇9

1 教务管理的内容

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有教学计划的管理、教学例行管理、教学档案管理、考试管理、教材管理等, 它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虽然繁杂, 但在学校工作进程中不能有任何差错。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及时有效地引入计算机管理, 可以使教务管理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 负责学员及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归档及相关教学服务工作;

(2) 与学籍管理人员、考务管理人员密切配合, 及时通过网络收集、上报、下载教务、考务管理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3) 及时准确做好学生注册、课程注册、科目报考等工作;

(4) 按时下载学号、准考证号、考试成绩、考场编排、分发到各工作站、教学点、教学班;

(5) 做好期末考试成绩、补考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践性考核成绩登录、下载、上报工作;

(6) 及时统计各工作站、教学点、教学班学生学籍异动情况, 按时上报有关材料;

(7) 传达招生、教务、考务、学籍、毕业办证有关信息, 负责招生网上录取及教务部门网上信息传递工作;

(8) 注意教务管理软件及学籍档案保密工作, 做到专人管理、专人使用,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 防止发生故障, 丢失存储内容。

2 计算机介入教务管理

为了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各个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为学校的动态管理和分析决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经历了几代的发展, 功能也日趋完善。第一代是主要以DOS作为操作系统平台, 使用简单程序和小型数据库系统, 用以完成单一教务管理功能的管理系统, 后期发展到借助Novell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第二代是以Windows 32/98作为操作系统平台, 使用小型数据库系统借助内部局域网, 实现了几个功能模块的集成和部分数据共享用户界面也更为友好, 但数据交换仅限于内部, 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不高。目前正在开发的是第三代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一代是在Windows 2000/XP或LINUX平台上建立的, 使用中型数据库系统进行开发, 网络交换协议以TCP/IP为主, 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及数据交换的速度, 用户接口也更多。这一代系统的结构将更为合理, 功能更为全面, 用户界面更为友好, 信息交换更为安全和便捷。

3 计算机介入教务管理的目标

(1) 采用先进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 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规范性;

(2) 按照教务部门的管理体制分层进行数据管理, 为不同层级的管理教师设置相应的使用权限, 保障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3) 以校园网为平台, 实现学校教学职能部门与各教学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通信, 及时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提供准确数据;

(4) 面向普通师生的数据查询子系统将采用Web方式进行信息发布, 查询的内容将涵盖教学信息的各主要方面, 包括成绩、学籍信息、教学计划以及统计分析报表等, 查询内容能够向不同层级用户开放。

4 计算机介入教务管理的软件开发

计算机介入教务管理, 要完成以下内容:实现在校学生基本信息的管理以及维护, 各种查询、统计;对系统中的学生基本信息数据进行批量或个别维护。

同教育部全国统一的高考录取系统无缝链接, 直接将高考录取信息导入系统中, 减少录入工作量;学生基本信息字段响应招标文件要求, 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添加的其他字段将通过系统版本更新的方式自动升级;按教育部上报要求和学校工作需要生成相关统计表、明细表;学生的信息可以通过权限分配开放给学生在网页上维护。具体如下:

数据层:采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平台, 支持目前大多数数据库系统 (SQLServer 2000, Sybase, Oracle 9i) , 允许异构环境下的数据共享, 采用XML技术进行数据交换与呈现 (考虑数据量、并发性、安全性、价格、维护成本等多种因素推荐学校使用或未来版本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

逻辑层: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Net技术架构开发的应用服务器的可靠性, 针对性, 执行效率更好。由于采用三层架构, 对表现客户端和网页端将数据层屏蔽的安全性更高。

表示层:采用.Net技术架构开发的客户端/服务器 (C/S) 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 (B/S) 模式混合方式, 通过统一的逻辑层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访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相关C/S端和B/S端中的功能进行相互调整。

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部分:为教务处或二级管理单位服务。采用.Net技术架构C# (微软最新设计语言) 设计。利用了客户机/服务器 (C/S) 模式的如下优点:

(1) 技术成熟, 稳定性好, 安全性高。

(2) 具有强大的事务处理能力, 能够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控制 (如排课、排考、毕业审核等) 。

(3) 操作界面美观、形式丰富多样, 可以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4) 由于充分考虑到客户机/服务器 (C/S) 模式的升级问题, 在系统中固化版本控制服务器, 能够在任意客户端中升级整个系统版本, 同时强制升级全部客户端和网页端, 做到一点升级全网升级。

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部分:为学生、教师服务。采用.Net技术架构, C#, C++ (由于网页选课并发量较大, C++开发的程序执行效率较高) Web开发语言, 使用.Net集成开发环境设计并实现, 支持常用浏览器 (含InternetExplorer5.0、Mozilla5.0及以上版本) 。利用浏览器/服务器 (B/S) 模式的如下优点:

(1) 处理集中在服务器上, 便于功能扩展与日常维护。

(2) 利用浏览器上网, 可以远程提交数据、浏览信息。

高校教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 篇10

一、高校教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对教务管理人才缺乏应有的重视。人是任何管理中都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务管理机制也应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然而现在很多高校教务管理机制不灵活, 行政权力主导一切, 严重忽视人的本性, 在这种模式下教务管理人员只是行政权力意志体现的工具, 缺乏自主决定的机会。教务管理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认为高校教务工作是常规的事务性工作, 无过就是功。因此, 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引下, 学校缺乏通过鼓励教师进修、攻读更高的学位、出国留学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务管理人员水平的政策措施, 在培训和进修问题上给予教务管理人员过分的限制。不注重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 再加上教务工作的繁琐、待遇的问题, 使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 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热情也逐步降低。

2.教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目前, 很多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为本科学历, 甚至有些是研究生学历, 其中很多人员都非常出色, 对工作也比较认真, 但不可否认由于大学扩招, 大学生素质已与以往有了一些差距。由于工作量较大、任务繁重, 一些教务管理人员在心态上比较浮躁, 办事也心不在焉, 影响了教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并且一些教务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低, 业务能力不扎实, 对自身的要求也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将是未来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的关键。

3.教务管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性有待加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与其他高校工作相比最大的特征在于不仅要与学院其他部门配合, 系部与系部之间教务管理需要配合, 而且系部教务管理部门还要与系部有关部门、与教师之间进行合理配合。因此充分处理好与其他部门、同事的合作将是教务管理人员做好工作的首要问题。而目前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工作时只知道做自己的事情, 各自为政, 彼此之间或与其他部门之间沟通呈现一定问题, 协调性有待提高, 这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一定的障碍。

4.教务管理人员缺乏教育管理专业知识背景。在高校从事基层教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中, 具有教育管理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学历的人才凤毛麟角, 大多是毕业于非专业的本科生。这部分人员缺乏系统的有关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热点不甚了解, 对教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认识不清, 使得教务管理队伍整体的业务能力严重滞后于普通高校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导致管理水平差, 管理效益低。

二、新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发展趋势

1.教务管理创新趋势。时代变化, 需求也在变化。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同样也需要加快创新的步伐。目前, 一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务管理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 为教务管理工作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令人担忧的是, 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按规章制度办事, 注重工作的规范和秩序, 办事风格一成不变, 教务管理水平始终如一, 停滞不前, 缺乏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 这也使得教学的管理秩序和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改善, 延缓了高校竞争力的提升, 已成为高校进步的桎梏。而创新必将成为高校教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也是高校教务管理未来必然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务管理创新是高校急需加强的一个领域。

2.教务管理信息化趋势。高校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院系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也需要信息化、网络化的大力支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高教教务管理工作只有适应这个形势, 对传统的教务管理手段进行大胆革新, 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去改善教务管理, 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高校管理人员和教务工作者需要面临的难题。

3.教务管理与国际接轨趋势。现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 高校也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实现办学的国际化, 国际化的合作和竞争逐渐增多, 这就要求高校的各个部门都应有国际化的视野。教务管理要服务于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也要求教学国际化。教学的国际化, 如招聘外籍教师、招收国外留学生等, 都要求高校教务管理也应基于国际化视野而展开, 这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应加强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拓展教务管理工作的方式, 与国际接轨。

三、高校教务管理改进的建议及对策

1.改革原有教务管理模式。为最大程度合理发挥高校的教务管理作用, 高校教务管理机制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体现教务工作者的价值, 高校需要对原有传统型的教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减少上级的行政干预, 为教务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良好的空间。同时为教务管理人员建立多种职业发展通道, 在职务聘用、职称晋升上给教务管理人员更多的机会, 完善教务管理人员的升迁与轮岗制度, 营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争创引人、育人和留人的优良氛围, 不断优化教务管理机制, 激发教务管理活力。

2.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训。良好的素质是教务管理人员有力开展工作的前提, 针对当前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 需要强化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系统地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 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大力度培训教务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基本技能, 使教务管理人员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日常事务。鼓励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学习, 善于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 勇于创新。督促教务管理人员熟悉教务管理的各项规章, 此外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讲座, 派遣教务管理人员到国外或兄弟院校学习等, 以此通过多途径的努力, 促进教务管理人员更好地完成教务管理工作。

3.增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教务管理工作需要涉及很多部门, 为更好、顺畅地开展教务管理工作, 教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协调工作:首先是与学院教务处的协调工作;其次是与有课程共享的其他系部教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再其次是与本系部有关部门、教研室之间的沟通工作。此外系部教务管理人员还需做本部门之间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通过上述协调与沟通, 明确各自的责任, 使较为繁琐、复杂的教务工作简单化, 更有利于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是教务管理发展的趋势之一。信息化时代, 高校需要深化教务管理体制与手段的革新, 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全方位武装教务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化和推进:首先, 构建高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实现教务管理完全信息化, 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务管理软件进行课程的安排、学籍管理、教材以及教室管理、教学计划制定等;其次, 加强校园网络平台的完善, 通过校园资源和信息共享, 在运用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手段的帮助下, 逐步实现教务管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最终提高教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为科学化的教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还可以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 以便其能够进一步的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提高对教务管理活动的理解, 促进教务管理水平良性提升。

5.优化教务管理队伍结构。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 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促进教务管理人员的合理竞争。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大教务管理人员的选聘, 优先选择学历高、专业素养强的教师和社会人员加入到教务管理队伍中, 提升教务管理队伍活力, 同时在教务管理人员的使用上, 要根据每个教务管理人员的特长, 将其配备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此外要加大对年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对责任心强、肯吃苦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务管理人员要重点培养, 使其能够成为未来教务管理的专家, 提升未来教务管理的水平。

6.增强教务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既是管理性的, 也是服务性的, 教务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服务于教学, 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优良的后勤保障, 为学生的学习安排优良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提升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使教务管理人员意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地承担起服务的本职, 全身心地把工作做的扎实、有序, 维护教学秩序, 对教师反映的有关教务管理问题要及时解决, 从而为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法下一篇:配电网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