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管理课

2024-07-01

青春管理课(精选十篇)

青春管理课 篇1

一、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厌学是青春期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之一。青春期中职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因此, 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对青春期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策略。当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 他们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对青春期中职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从学习中找到乐趣, 让他们从学习中体验成功。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向学生讲解学习的重要性, 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千方百计地激发青春期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加强心理教育, 让学生把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叛逆也是青春期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呈现出的主要问题之一。青春期中职学生叛逆除了是一种生理现象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或教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 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对青春期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策略。当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接受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后, 他们就会把各种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对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措并举,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 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班团活动课, 变一味的批评教育为暗示教育, 通过许许多多身边的人或名人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学科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教育……教师通过多措并举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顺其自然地把各种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引导为人处世, 让学生把各种关系协调得和睦融洽

早恋是青春期中职学生教育管理中呈现出的又一主要问题。青春期中职学生早恋除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或教师对他们的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引导不够。因此, 引导中职学生恰如其分地为人处世, 是教师对青春期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策略。当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学会了正确地与人交往, 合理地处理男女朋友关系之后, 他们就会把各种人际关系协调得和睦融洽。在对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时处处引导他们学会为人处世, 让他们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 把所有人际关系都处理得和睦融洽。例如, 教师要立足学科教学内容, 结合青春期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此同时, 学校或班级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余活动, 让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 让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为人处世的一些技巧……通过教师时时刻刻地引导学生学习为人处世,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把各种人际关系处理得和睦融洽。

综上所述, 教师在对青春期中职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要在相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青春期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找准问题的根源所在, 对症下药, 对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教师要以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根基, 以学生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保证, 让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为他们今后开启幸福的人生积蓄满满的正能量。

摘要:众所周知, 中职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青春期。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存在厌学、叛逆以及早恋等诸多“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为学校和教师对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进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在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青春期中职学生教育工作实际, 浅显论述中职学生青春期教育管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青春期教育,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宋燕芳.浅析中职学生青春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处理对策[J].教育, 2016 (3) .

[2]王燕.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J].学周刊, 2015 (21) .

青春管理课 篇2

——第1组、第4组班级管理小组教师心灵对白

刚开始说成立班级管理小组的时候,我很是迷惑犹豫了一阵。最后,我终于给自己定位在:做一个类似于“知心姐姐”的角色。我一直觉得你们处在八年级这个年龄段,充满了太多的疯癫与叛逆,有太多的自由与无所顾忌。脱离了六、七年级的幼稚,又没有九年级的目标与压力,你们的心里有着太多的迷茫,你们的身上存在了太多的浮躁。我不期待与你们成为朋友,朋友是太难得的一件事情,你们不会真的把我当朋友、我也不会真正毫无隔阂的走进你们之间,这点我很清楚。所以,我认为,我能做的,就是做一个“知心姐姐”,你略带羞涩的心事、你懵懵懂懂的迷惑、你心中无法承担的压力、你不愿人知的负担……年少的心稚嫩而柔软,所以伤害与温暖都会被深深铭记。如果,你愿意,来找我,希望我能伴你走出心灵的沼泽。

课上的走神、自习的捣乱……批评、惩罚,我想你听不进去吧?也反感抵触吧?那么,你到底想要什么?能干什么?将来要去干什么?我想与你共同理清楚这些问题,或许能让你那颗心安定下来。有了目标,充满力量,我想你一定能顺利的走过八年级这半年的时光,出色的走进下一段人生路。请你一定不要觉得我们做老师的说话罗嗦,我们与你的父母一样,责之切缘于爱之深,期望来自于一颗爱护你的心。那些你不耐烦的话说的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经过了历史的考验,时间的淘洗,有顽强的生命力。

千万不要说你是来玩的、来混时光的,我相信有人这么说你,你一定不愿意听。谁不想与众不同?谁不想出类拔萃?一个人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是看得出来的。如果真的想证明你自己,要的是临危不惧方显出身手不凡,要的是峥嵘岁月才衬得出风骨傲然,要的是强敌当前才得见以弱胜强,要的是棋逢敌手方见英雄本色。我相信,尽管前途迷茫,不代表胸中没有朝阳,你们看似顽皮的心里一定涌动着激情的热血!千万不要说你学不会、你不行、你做不到,人要输,也要输在能力上,不能输在懦弱上。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始的,一个人的激情是从感动起源的,而一个人的成功却是在行动中实现的。不计结果,酣畅淋漓的付出一场,才是青春的本色!我伸出热情的双手迎接你,等你带给我无数惊喜!

2013.3 小组老师签名:

管理创新让百年GE永葆青春 篇3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的首任总裁查尔斯·科芬(Charles Coffin)通过建立强有力的集权体系,有效完成了通用电气早年合并留下的整合难题;拉尔夫·科迪纳尔(Ralph Cordiner)在公司规模迅速膨胀时开始了分权经营的努力;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发明的“群策群力”(work-out),是大企业反官僚主义最有效的药方;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的“增长流程六要素”的理论让GE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获得好的利润……

通用电气的每一位继任者都会突破前任的做法,而每位领导人的责任之一就是挑选出那个能正确变革的继承人。正是依靠这种主动的新陈代谢,通用电气并未像其他公司一样困守于不合时宜的管理结构、企业文化和产品线,也避免了多数公司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科芬:集权奠定成长基础

1892年4月,爱迪生发明灯泡13年后,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Edison General Electric)和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Thomson-Houston Electric)合并成为通用电气,主导并购的是资本之手: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按照世俗之见,这家合并后拥有一万名员工及数千项专利的行业巨头,应由规模更大的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控制。但摩根看中了汤姆森-休斯顿电气公司高超的销售能力,并将其董事长查尔斯·科芬扶上前台。这一选择至少在某一方面决定了通用电气的命运:它明确了通用电气应是一家优秀商人而非天才发明家主导的企业。

科芬被人们评价为“天生的领导者”,他超越了当时大行其道的铁路公司子公司控制模式,实现中央集权,并细致规划了中层经理的权力和责任。这些被商业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Alfred Chandler)喻为“组织一家现代工业企业的标准方式”。

在1940年代之前,通用电气一直是一家高度集权的大型企业。与第二任总裁欧文·杨一起执政的公司的第三任总裁杰拉德·斯沃普(Gerard Swope)甚至在二战期间被形容为“普鲁士式的独裁者”,在他的专断之下,通用电气处于一种“悖论般成功的混乱”之中:一旦某人的创意得到斯沃普认可,他立即获得执行此事的授权,以及相应的头衔。虽然根本无法奢谈系统性管理,但通用电气在创新上仍保持了高度的活力,在大萧条的1930年代,它成功地将年销售额由2亿美元提升至近10亿美元。

但“悖论般成功的混乱”也带来了高成本和低效率。于是,当斯沃普于1943年任命拉尔夫·科迪纳尔任总裁助理时,后者被指派找出公司中管理及组织结构的问题。科迪纳尔用了3年时间上下考察,最终得出的结论:“除非我们能将决策的权责下放到离问题最近的人那里,否则公司很难与成百上千的小公司竞争。”

科迪纳尔:分权的威力

“未来对于经理人的要求有何?知性纬度、战略能力、社会敏感、政治世故、全球意识,凌驾这一切的,是在变革中保持平衡的能力。”通用电气第六任CEO雷金纳德·琼斯曾总结说。

关于“在变革中保持平衡的能力”,很少有人比通用电气第四任董事长拉尔夫·科迪纳尔(在他任期内,通用电气开始有CEO的头衔)做的更好。

1950年因朝鲜战争,公司董事长威尔逊前去组织美国防守动员办公室,科迪纳尔成为了公司总裁。这给科迪纳尔留下了一道难题:他应赶在威尔逊回来前完成分权计划,还是缓慢开展变革?他选择了前者。

一时间,2000多名经理的职位被创立或重新定义,职能部门被废弃,相关人员数目被极大削减。他让120个部门总经理各自负责一块业务,权力委任的原则是“(每个人负责的领域)不比他的臂展宽太多”。

随之确立的是八项考核指标:盈利能力、市场份额、产能、产品领先性、人力发展、雇员态度、社会责任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为了将分权思想发扬光大,科迪纳尔在纽约克劳顿韦尔(Crotonville)兴建了通用电气管理发展学院。多年后,这里被韦尔奇整饬一新,成为他传授理念与倾听下属声音的圣地。

分权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51年到1956年,通用电气的收入从20亿美元翻了一倍。当然,它也孕育了另一种官僚体制:让人们以为凡具有优秀适应能力的管理者可以负责任何工作。当通用电气于1960年代末收购一家法国的计算机厂商之后,当时的总裁弗雷德·博奇选择了一个既不懂计算机、又不会说法语的“通才”。他不仅使公司损失2亿美元,更令通用电气错过了电脑产业腾飞的时机,最后只能退出此领域。

韦尔奇:巨无霸的革命

1980年,韦尔奇出任通用电气CEO时,他所接掌的已是一家年销售收入达268亿元,拥有11项主营业务、稳健现金流和庞大管理体系的美国最受尊敬企业。

对通用电气的官僚化深表不满的韦尔奇上任伊始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便是琼斯给他的四字箴言:“大胆开拓”。

如果说科迪纳尔的分权为通用电气从中型公司成长为大型公司做好了准备,而琼斯让通用电气真正成为世界级大公司,那么韦尔奇的最伟大之处,就是他能让通用电气在成为巨无霸后,还能保持小型企业的灵活性。

上任之初,他做了一件让外界无法认同的事情:斥资几千万将公司1950年代在纽约克劳顿韦尔兴建的学校翻新。翻修克劳顿韦尔的目的,是将公司内最优秀的员工汇集于此,韦尔奇亲自来做培训,并倾听他们的声音。最关键的,是将通用电气新的价值观由此传播出去。

但韦尔奇并不满足:怎么将克劳顿韦尔的经验传播到全公司呢?这引发了他的另一个伟大的创举:群策群力。他组织了一批外部的咨询顾问,将他们分派到各个分公司,在各分公司总经理不在场的情况下,与各个阶层的员工形成平等交流。然后,将吸纳回来的意见和不满与各分公司经理交流,让其对每个不满做出解答。各个部门都由此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信息传递。

然后,是将各个分公司的信息相互传播。韦尔奇在沙滩上度假时突然想出“无边界”(Boundary-Less),以此鼓励内部相互学习。当某分公司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全公司各个部门都会有人前去效仿。

最后,韦尔奇终于和最底层员工间建立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连接机制:在克劳顿韦尔将最新的价值观和战略思想传达给整个公司的骨干,通过群策群力将其贯彻下去,以无边界将企业内的最优实践普及化,只有做的最好的员工才有机会获得期权和去克劳顿韦尔接受培训,这也意味着提升的机会。

伊梅尔特:超越韦尔奇

韦尔奇没有忘记自己最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挑选一个能够超越自己的接班人。为此,通用电气用时6年5个月零2天,董事们花了数千小时展开漫长而复杂的挑选。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最终胜出,他也得到了来自韦尔奇的忠告:“大胆开拓”。

韦尔奇退出了通用电气的董事会,他不愿因自己而限制伊梅尔特的作为。他颇为自豪的表示,其他公司和通用电气的差别在于“他们没有接班人选拔机制”。

作为GE的领军人物,伊梅尔特明白自己必须建立一套独一无二的管理理论。这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者所必备的能力,同时在GE,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现在,伊梅尔特已经做到了,那就是“增长流程六要素”的理论。这个流程可以让GE源源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获得好的利润,并向投资者保证这是一个可以被重复的过程。

早在2003年,伊梅尔特就确定了其中的几个步骤,然后又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整个流程的制定。这一流程的发明和推行让伊梅尔特产生了与韦尔奇惺惺相惜的感觉:“在这方面,杰克不愧为一位出色的导师。我想像得出他在推行六西格玛的头两年遇到了多大困难。人们会说:‘哇,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但这并未动摇他的信念。”

此时几乎已经可以确定:伊梅尔特已给通用电气打上了自己的标记,他的时代已经开始,超越韦尔奇,只是时间问题。

青春管理课 篇4

一、概念界定

最早提出“新生代知识员工”这一概念的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他认为“所谓知识型员工, 就是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 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之后, 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自己的观点, 提法虽有不同, 但核心都是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工作的员工。本文采用的“新生代员工”定义为:在1985年之后出生的, 接受过高等教育, 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成长的一代, 其行为模式不固定, 对传统的东西极为叛逆, 兴趣广泛, 思想和行动变化快的员工。

二、新生代知识员工的特点及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

(一) 新生代知识员工的特点

成长于中国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时期的新生代员工, 其心理状态、思想认识、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形成了特有的性格和思想, 表现出与以往职场人士不同的行为。社会对新生代的特性归纳分为鲜明的负面和正面两派。正面派认为, 新生代有激情, 有活力, 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他们走入了职场, 给企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 优秀的80后必将成为不远的企业未来发展运营的中流砥柱;新生代们富有创新精神, 视野开阔, 少有束缚, 崇尚效率和价值。负面派认为, 新生代具有独立价值观, 且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 他们大多数没有进行准确的自我职业定位和长远的职业规划设计, 工作选择比较随意, 强调个人本位, 以自我为中心;新生代员工团队合作精神不够, 各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新生代员工缺乏自制力, 自我管理能力不佳, 面对企业众多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严谨的工作要求时, 其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不强;新生代蔑视传统, 挑战权威, 他们更向往平等、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 而不是家族式、命令式的管理文化。

(二) 新生代知识员工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

新生代员工带着这些鲜明的个性特征, 给传统企业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1. 不愿意服从企业的管理

现在的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且对组织忠心耿耿, 要求员工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要求员工服从组织和领导的安排, 要求员工有积极的工作意愿, 要求员工成为适应组织发展的学习型员工, 要求员工善于沟通、心态良好和有团队合作精神……毫无疑问, 如果员工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的这些要求, 必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在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对员工提要求不仅仅只是为了企业好。但是, 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员工往往并不能或不愿意理解企业的这一“良苦用心”:一是企业往往是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上要求员工, 员工的利益只是隐含在其背后;二是员工满足企业的要求, 意味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即需要约束住自己, 这一点对于“新生代”来讲尤其困难。于是, 企业不愿意看到的种种新生代员工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出现了, 其直接表现就是工作意愿不强、自我中心主义和工作能力不足。

2. 不愿与企业一同成长

当一位新生代员工不愿意服从企业的管理时, 他和企业之间的信任链就濒临崩溃了, 于是新生代员工的主动离职率和被动离职率不断攀高。问题还在于, 员工的离职具有“传染”性:离职的人越多, 即将离职的人也就越多。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 已经离职的员工会倾向于把“老东家”说差, 把“新东家”说好;没有离职的员工会倾向于把现在的公司想差, 把未知的公司想好。

三、新生代员工管理对策

伴随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无论是在眼界、知识结构还是诉求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他们的诉求并根据诉求调整管理方式, 提升管理效能。以下几点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新生代员工的诉求并有的放矢地管理。

(一) 构建产权激励体系

当代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受教育程度高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新生代员工。因此, 应将知识人力资本视同物质资本一样享有企业的产权。现代股份制企业不仅要向人力资本所有者支付固定的报酬, 同时也应使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 让其收益与企业的未来经营业绩捆绑在一起, 分享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 激励知识员工人力资本供给的积极性, 如股票期权模式。股票期权是股份制企业与员工签订的一个契约, 规定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员工有权选择是否按事先确定的价格向企业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至少可以起到两个作用:第一, 引导人力资本所有者将隐性的人力资本价值转化为显性的人力资本价值, 因为股票的价值是预期股利的贴现值, 只有保持企业的长期成长, 人力资本所有者才能获利;第二, 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同时成为了企业的所有者, 能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待企业的发展。总之, 股票期权计划能够使人力资本所有者个人短期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相结合, 能够通过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促进企业绩效的优化。

(二) 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 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快乐工作

新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 也是娱乐至上的时代。追求个人的快乐成为新生代的主要诉求。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 为员工创造了快乐就是抓住了员工的心。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新生代员工快乐体系”。

1. 创造能为员工带来快乐的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的表层文化又称实体文化, 是指具体、直观、外在化、形式化的组织文化结构, 它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在企业里这个实体层包括的东西想要给员工带来快乐并不难, 关键在于老板有没有把员工放在心上, 有没有把员工的快乐当成很重要的事。例如, 在员工使用的工具上可以进行人性化的改变, 工作服可以生活化, 工作空间选择大家喜欢的布局和装饰等。在这方面, 走在世界前列的企业非谷歌莫属。据报道, 谷歌的办公区域楼上楼下设有滑梯, 还有滑杆, 若要往来于办公室之间, 员工可骑乘电动滑板或玩具车。办公室的名字也足够特立独行, 具有娱乐化色彩。

每个人身上都有些才艺。在工作内容单调、大家能力相近的情况下, 怎么来体现自我的独特魅力呢?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 既活跃了气氛, 又增加了自我满足感。这也是创造快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火爆的“中国达人秀”中那些平凡的年轻人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激情、才艺及追求属于自己的多彩生活的勇气给予管理者的启示在于:娱乐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用看似简单的娱乐精神来办事就可以成功, 快乐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把成功当作东方必然出现的朝阳, 这就是娱乐精神告诉我们的胜利法。因此, 应根据员工的特点, 定期组织DIY烧烤、自行车越野、扔纸飞机等看似娱乐, 实质激发斗志的趣味比赛;年终积极组织企业春晚, 给更多的员工提供在全体团队成员面前展示自我、获得满足感的机会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员工寻找快乐, 而快乐的企业文化营造有助于留住新生代员工的心。

2. 更新领导模式和沟通模式

如果说工作挑战性、发展前景是吸引新生代员工应聘的主要原因, 那么新生代员工与上司的关系通常是影响他们是否愿意继续留在企业工作的关键因素。新生代员工的价值观是选择喜欢的、推崇自由的、追求快乐的。因此, 指挥命令型的领导已越来越不得新生代员工的心, 取而代之的是教练和导师型的领导, 是更多地采取激励、领导的管理方式的有号召力的领导。此外, 新生代员工都渴望得到鼓励、肯定与提升。明智的管理人员应告诉下属员工, “当公司看到你的工作成绩卓有成效时, 就会帮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篇介绍新东方企业文化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拿老板俞敏洪开涮的内容被新东方老师做到了课件中, 这个课件不仅没有受到批评, 还因为大受学生欢迎而被广泛推广”。这不禁让人对新东方这位考拉型老板聚集人心的方式产生敬佩。这种自嘲, 没有损伤领导的威严, 恰恰体现了领导的自信和谦和, 也体现了一种娱乐精神。“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3. 远离格雷欣法则, 避免负能量

新生代员工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比老一辈的员工更容易出现因个体的惰性导致懈怠, 加之网络时代“自媒体”的特性, 个体的负能量很容易在群体中扩散。因此, 企业更要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格雷欣法则, 避免负能量在员工群体中的传播。首先是建立一套符合人才激励需求的体系, 晋级加薪等物质待遇是基础, 但并非根本的最终需求, 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和尊敬、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可让员工对公司目标趋于认同, 构建比较完美的价值链;其次是管理者自己不能成为“劣币”, 管理者的示范作用能带来乘数级的群体效应, 如果管理者自己成为“劣币”, 则给下面的“良币”员工活生生提供一个反方向的成长案例,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很难让自己的员工心服口服;最后是对待任何“劣币”要有清醒认知, 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系统, 即使不能将“劣币”清除出去, 也一定要限制其发展蔓延, 在制度层面上保证“良币”和“劣币”有所区别。

新生代员工也是正常社会人的一份子, 管理者多换位思考, 帮助他们走过职业生涯的“青春期”, 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才是正确的企业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2]师帅, 阴朋.如何实现对“80后”员工的有效管理[J].技术与市场, 2007 (05) .

[3]张望军, 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 2001 (06) .

[4]李国富.新生代员工差别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6) .

青春管理课 篇5

——记管理系“唱响青春 宿舍之歌”合唱比赛

回忆着秋的清爽,感受着冬的严凉,我们慢慢把自己包进厚厚的衣裳。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宿舍友谊,我管理系特此举办“唱响青春 宿舍之歌”合唱比赛,呈现给观众一场试听盛宴。

11月19日晚7点,随着各位评委嘉宾的到来,比赛在“痕迹”乐队劲爆的合奏中拉开帷幕,绚丽的舞台灯光,夹杂着欢呼呐喊声,同学们激情高涨。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神采飞扬的主持人宣布各组选手闪亮登场。

随后,各宿舍代表带来动感舞蹈《精舞门》,全场热情不断升温。最精彩的当然是我们的主角们,smile angle一曲《半糖主义》洋溢着满是活力的青春气息。凌云队的《精忠报国》彰显了男儿的沉稳豪迈,singer girl的《不想长大》唱出了我们对童年的无限留恋,SG带来的《恋爱ing》迸发爱情火花。穷开心组合可爱的四个男生带来的恶搞版《恭喜发财》诙谐幽默,场下欢呼声不绝入耳。Sunny girl的《桃花朵朵开》活力中闪出现代风采。依米组合带来的是静雅的《再见中国海》,乖巧的服装下,传出甜美的歌声。犀利630的《多啦A梦》带我们走进卡通世界,回到美好童年。琉璃之声的一首《我是明星》让我们看到了大家一起追逐梦想的欢欣,天炫军团带来的歌曲串烧让我们看到了不同风格的精彩转换。最激情的一定是爱在307带来的《霸王别姬》,豪迈的诗朗诵令人记忆犹新。Happy girls的《彩虹的微笑》处处饱含青春味道。本次活动还穿插了现场抽奖、现场提问等环节,在娱乐的同时丰富了大家对现代时事政治的了解。在比赛中还有几组串烧表演,古筝清纯的弦音,叶子灵动的哨音,二胡忧郁的调

子,一曲合奏的《青花瓷》博得观众阵阵掌声;令同学们生羡的机械舞,火辣动感的疯狂街舞也让同学们大饱眼福。

最为激动人心非最后的颁奖环节莫属,最佳舞台奖以及最佳创意奖都由穷开心组合获得,依迷组合、天玄军团、happy girls荣获季军,犀利630、爱在307荣获亚军,穷开心组合不负众望摘得桂冠。

比赛在所有参赛选手合唱的一曲《朋友》中落下帷幕。瑟瑟寒风,抵挡不了我们火一样的热情,抵挡不了我们青春的脚步。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似水流年,青春易逝,大声歌唱吧!唱响青春,唱响人生最华美的乐章,唱出一段永恒唯美难忘的记忆。美好的时光如此短暂,欢聚的日子让我们难以忘怀,今天我们欢歌笑语,我们唱响青春,让我们铭记今天,展望未来!

用《青春》记录青春岁月 篇6

删选文章的难题

《青春》是韩寒的一本杂文集,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来源于他的博客。韩寒的杂文确实好看,读后感觉畅陕淋漓,所以首先就是选文上的一个标准问题。所遵循的一个最大的原则就是,言之有物,引发共鸣。博客其实等于就是一本网上日记,所以有比较多的文章有时候可能是当时的一些感想,或者说发发牢骚,伤春悲秋一下。虽然韩寒作为公众人物,总是很认真地对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也不排除有一些“言之无物”的文章,因此我们在挑选文章的时候对每一篇文章都会谨慎细读。此次这本书的主打篇目“青春”就是这么来的。尽管如此,文章在审查的时候还是被删去不少。韩寒自己也是精益求精,在已经定稿的情况下,又删减了十几篇他认为不尽如人意的文章。这也是整个编辑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最令人惊喜的是,韩寒还主动提供了几篇从未发表过的文章,另外,我们也将韩寒的唯一的两次公开演讲的演讲稿也收录其中,这样整本杂文集在经历多次出片,推翻,重选重编之后,终于以最完整的面目得以面世。

杂文集也需要主题

在讨论《青春》的宣传文案时,说起之前韩寒的杂文集我们都没有很明确地给它寻找一个主题,所以这次《青春》希望有所突破。《青春》里收录的杂文有韩寒说生活的,谈写作的,评实事的,论古今的,还有他的赛车事业,确实是相当杂,要整体去把握确实很有难度,所以我们转变了思路,把眼光投向本书的主打篇目,同名杂文“青春”上。《青春》讲述了一个月薪1200块、生活在魔都上海郊区的年轻人的绝望,这篇文章在两岸三地华人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于是,我们的思路就从这篇文章开始延伸,书名为《青春》,青春其实指代的就是这一代的年轻人,但从“青春”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代年轻人的绝望,最终得出这样一个主题“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

细节决定成败

大多数情况下,杂文集的选编可能就是将杂文按一定顺序编排好,加目录,这样基本就成型了。并不是说这样的做法是错的,这是最安全最保险的做法,但是没什么创意。所以,这次在《青春》的内文编排上,我们采取了“提取报眼”的做法。也就是将每一篇文章最精彩的句子提出来,放在文章的最前方,让读者在看文章之前,先看到了精华的部分,这样就吸引他把文章看下去,而“提取报眼”的过程是整本书编辑过程中最辛苦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韩寒的文章无可厚非,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精彩语句让人拍案叫绝,但不是所有的都适用于“报眼”,要与这篇文章的主题契合,不会让读者看到这句话不知所云。因此,要对每篇文章的每句话都反复推敲,也需要编辑深入阅读每一篇文章,领悟其精髓,所以需要花费很大的心力。另外,在文章的编排上,打破原有的按时间排序的形式,以一种小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将主题相近的文章编排在一起,四篇文章为一个小单元,在目录里清楚体现出来。相信这些细节上的安排会让读者的阅读体验更舒适,我始终相信,细节决定成败。

封面设计的“攻坚战”

这次《青春》的封面非常简洁大气,事实上,这一稿封面是韩寒自己敲定的。在此之前,我们内部设计出了不下二十稿的封面,都在反复推敲中被——枪毙。最后定下一稿,编辑部内部意见统一,通过了,但是韩寒在看过我们这稿封面设计之后,又全盘否定,坚持他最初的提供给我们那个全白极简封面方案。封面对一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则上我们是反对纯白色封面的书,有两点考量,第一,网络书店销售的话,纯白色封面的书看上去不好看,难辨认;第二,白色不够突出,在书店摆放稍显逊色。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韩寒的书大气简洁是符合他的气质的,另外我们需要尊重作者的意见。所以,最终我们协商出的封面方案是,将书做成简精装,“护封+内封”的设计,内封采用—个比较鲜亮的颜色,整体走简洁主义的路线。

编辑与作者的同心同力

《青春》的整个编辑过程,我一直保持与韩寒的交流沟通。第三次出片后,在下厂开印之前,我又将文稿发给韩寒最后确认。结果,韩寒自己果然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亲自上门,与我一起商讨文章的删减增补。韩寒其实是个很好沟通的人,我们在整个过程中的交流一直很愉快,他尊重编辑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坚持。编辑跟作者其实是奔着同一个目标去的,所以随时沟通是有利于把书做得更好。所以,《青春》的最后面世也是编辑与作者同心同力的成果。

青春管理课 篇7

1.知识与能力

(1) 解读青春, 感悟青春。

(2) 收集、筛选、整理信息, 提升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3) 参与活动, 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 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 更好地完善自我。

(2) 分享青春的喜悦和困扰, 焕发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4.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研讨问题、口头交流。

(2) 难点:自己动手、合作互动, 展示观点、参与活动。

二、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组织、合作。

三、教学准备

(1) 搜集并整理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

(2) 搜集“青春”主题的名人名言, 成长故事等, 选出自己认为最喜欢的一条或几条书写在自制的卡片上。

(3) 自己撰写有关“青春”的精句妙语。

(4) 认真思考自己现在的理想或心愿。

(5) 学生预先布置黑板, 书写活动标题。

(步入青春———“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两侧饰以向日葵)

四、教学互动过程

播放背景音乐 (《青春啊, 青春》) , 学生课间、课堂、课后的照片。

(一) 营造气氛, 导入活动

多媒体出示, 生读:

(男) 我们是十四五岁的少年, 我们正值人生的花季, 我们正步入青春的殿堂。

(女) 青春的血液在奔流, 青春的心儿在跃动, 青春的脚步在延伸。

(男) 驻足青春的驿站, 我们回味昨天, 畅想明天。

(齐) 让我们一起乘坐青春列车, 让心儿驰骋在希望的原野上。

师:今天老师想要抓住青春的尾巴, 和大家一起放飞心灵, 解读青春, 颂扬青春, 感悟青春, 大家欢迎吗?

生:热烈欢迎!

(二) 第一站:“七嘴八舌”解读青春

师 (鼓掌) :非常感谢!此刻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青春的热浪。 (画外音:请同学们注意:青春的列车已驶入第一站:“七嘴八舌”解读青春。)

师:常言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青春的解读, 古往今来, 有许多人对青春有过不同的评论或概括, 大家都知道哪些呢?请同学们用好自己搜集的资料踊跃交流。

(提醒看屏幕)

示例:孟郊说:“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诗人直言劝勉青年人要趁着青春年少时有所作为, 因为光阴易逝, 人不可能总是青春不老的, 让我懂得了惜时的重要性。

师 (适时点评) :看来大家不仅积累的青春名言不少, 还与“名言”进行了亲密对话, 祝贺大家找到了学好语文的法宝。不过, 聆听了这么多青春名言, 我想大家更愿意了解你朝夕相处的同窗对青春的认识, 对吗? (抽学生展示)

师:老师明白了, 怀揣梦想, 朝气蓬勃, 勤学善思, 信念坚定, 惜时有为等均是青春的标签。听到此, 我已深深折服, 我也禁不住要“老妇聊发少年狂”:人生无再少, 劝君惜青春。

(三) 第二站:“激情飞扬”颂扬青春

青春如此绚烂多姿, 我们何不纵情一回, 释放出青春的活力, 唱出青春的颂歌。

生举手, 师抽生并适时点评 (积极向上、声情并茂、激情飞扬酣畅淋漓、真挚感人、绘声绘色等) 。

(四) 第三站:“集思广益”诊治青春

师:可是, 人生的花季不只有阳光、欢笑, 也会遭遇冰霜、风雪。此时不只需要激情飞扬, 更需要冷静思考, 积极面对。

下面, 请大家来当一次小医生, 用我们掌握的青春期知识为别人也为自己做一次青春会诊, 解决生活中困扰大家的难题, 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语文课代表组织学生抽出问题, 大声读出, 由该同学找一名同学支招。)

师:青春是人生交响乐的序曲, 即使有曲折, 有痛苦, 对我们来说, 也是有益的经历, 因为我们才是青春的主人。有同学在摇头, 看来有不同意见, 怎么办呢?

生:讨论, 辩论!

师:好的, 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抒己见。

(五) 第四站:“唇枪舌战”做主青春

师: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不忍心却又不得不叫停你们。

(六) 第五站:“豪言壮语”描绘青春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你们对明天充满了憧憬, 有请主人们拿起笔, 庄严地记录下此时的豪情壮志。

师巡视, 不时抽取学生的记录予以展示, 评价。提议学生踏上青春之路, 将自己所写粘贴在黑板上。

(七) 结束语

青春的列车已驶过五站, 同学们仍意犹未尽, 不舍也好, 眷恋也罢, 我们必须暂时停靠。但老师相信今天的活动会让大家在语文学习、信心的树立、完善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受益匪浅。祝愿大家当好“青春号”列车的司机, 徜徉美丽的语文之河, 书写壮丽的人生!齐诵誓言:

十四岁, 我们踏着青春的旋律, 翩翩起舞!

十四岁, 我们唱着快乐的音符, 姗姗而来!

十四岁, 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 意气风发!

十四岁, 我们眺望美好的未来, 跃跃欲试!

十四岁, 我们迈出青春的第一步, 用自信的微笑面对灿烂的明天!

(八) 作业布置

1. 荐读:《青春万岁》 (王蒙) 、《青春的门槛》 (刘心武) 。

2. 班级开展“歌颂青春”主题班会, 请你:

(1) 拟活动主题语;

(2) 策划活动步骤;

(3) 提出创新建议;

(4) 写出活动感受。

青春管理课 篇8

身体作为人类生命的基础, 它既是一种物性的存在, 又是一种符号化的肉身, 就像道格拉斯所言:“身体——我们吃什么、怎么穿戴和爱护身体的日常习惯——是文化的一种载体。”这种肉身化的符码, 铭刻着文化的印迹。因此, 我们视“身体是一种有力的象征形式。文化中的主要规则、等级制度甚至形而上学的信念都记录在这个表面, 并且通过身体的具体语言得到强化。”[1]而在整个人类的文化编码中, 身体本身又构成一种强劲的文化隐喻。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英国十七世纪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法国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露西·伊利格瑞等从不同视角反复提示:与身体形态学相关的想象为诊察和展望社会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幅蓝图。然而, 在当代的文化视点中, 身体的青春化征象尤为明显。大众传播媒介与商业广告到处充斥着“青春身体”的招魂幡;各种流行杂志更是大谈青春美体的秘诀与青春不老术。一场仪式化的身体魅惑术时时将目光投向青春美神。因此, 对于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文化视点的身体化热潮。

一、技术介入下“身体”的青春化塑形

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把身体称为“最美的消费品”, 他说:“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 有一种比其它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人们给它套上的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 时时萦绕心头的对青春、美貌、阳刚或阴柔之气的追求, 以及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身实践和包裹着它的快感神话——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在这一心理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它彻底取代了灵魂。”[2]身体成为当代人关注的重心。于是, 一种新的产业——身体工业应运而生, 并迅速发展, 它帮助人们维护、重塑自己的身体形象, 以便使身体能够承担更多的文化意义。而在身体工业众多的身体维护目标中, 保持身体的青春化状态是其最核心的一个。

在当代, 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向青春的回归, 于是, 身体工业便找到了市场, 它的作用就是研发各项技术, 改造人类的身体外形, 从而在技术的介入下再造“青春神话”。近几年整形美容业异军突起, 成为“身体工业”领域的主力军。各类整形外科医院及美容院在塑造美的身体的行动中, 都不遗余力地为抗衰老葆青春作着不懈地努力。如眼睑提升、超声波去皱、拉皮等, 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帮助千万女性恢复“青春的容颜”。据一些西方学者统计:“美容院的数目在1971—2001年间增加了五倍, 从两千三百家增加到了一万四千家;还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大量减少的美容外科手术, 如今每年要做数百万个。二十一世纪以来, 在法国每年甚至增加十二万个, 在美国增加近百万个。2000年仅吸脂一项就是1990年的十倍。”[3]“美容第一次变成了既多样化又普遍化的实践活动”[4]。国内学者潘知常也认为:“人类的文化、审美已经被技术武装到了牙齿。一个广告女模特儿在广告上洋洋得意地说:‘美是秘密吗?我不觉得。’确实, 美已经不是秘密, 而成为一道道工序:纹眉、纹眼线、睫毛加长、高分子合成双眼皮、无痛拉皮去皱、无疤痕去眼袋、激光祛斑、电子漂白、人工酒窝、软组织注射隆胸、超声乳化抽脂减肥, 等等。”他又说:“古代诗歌中歌颂什么的都有, 但是就是没有歌颂睫毛的, 这说明在古代还不存在睫毛的美化。然而在当代却由于技术的介入而发现了这一细微的美, 到处可见的睫毛夹、睫毛膏、假睫毛就是这一发现的例证。指甲的美也如此。修正涂磨指甲的审美时尚应该说是自古有之, 但是, 没有技术的极大普及, 20世纪指甲美的时尚就不会得到迅速发展。”[5]技术的进步在为身体美化的同时也为人们留住青春的容颜提供了可能, 比如说, 面部拉皮等手术, 就是要人为地通过生拉硬拽来使紧绷的皮肤驻足, 重返年轻时代;而纹眉、纹眼线、纹唇线等等则把青春的状态雕刻进了身体, 形成永不磨灭的青春痕迹。通过以上种种的美容整形方法对时间的线性发展进行阻隔, 从而使时间被浓缩在某一个人为设定的特殊基点上。在这个基点上, 时间从时间隧道里脱轨而出, 失去了既有的、规则的向度, 不再使人容颜衰老、姿色尽褪。可以说, 当前社会实现“青春梦”的一个特定的方式, 就是技术化的青春身体形象再造。

二、“身体青春化”的跨阶层、跨年龄性

在种种科学技术的作用下, 人很快就会陷入到时间的迷宫之中, 彻底改变自我生物钟的时间感。通过各种美容整形术来对时间已经留下的痕迹进行抹煞, 对时间将要留下的划痕进行预先的理想构造, 使岁月的刻画难以再作用于人的体貌。人们迷醉于潜意识中对青春梦与拒绝衰老的种种幻觉, 在弥漫着青春气息的文化氛围中, 制造出超越时间的青春神话。现在由于挽留了历史, 创造了未来而具有了神性, 现在的青春状态蕴含着种种个体青春期的可能性, 人们只需要把握住“此刻”, 就可以不受时间的牵绊, 以青春的身体形象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游历于青春乌托邦的王国。这破坏了时间的整体感, 拒绝了时间对人身体状态的改变, 使青春成为现在唯一的时间标准、也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现在成为了唯一存在的时间, 过去成为了可以戏拟的参照, 可以忽略的存在。美容或者整形的最终结果使得现在的现实和现在的历史直接性获得一种光彩美丽的海市蜃楼的魅力和距离。年轻时富有弹性的肌肤和轻盈的躯体在美容师和美容器械的作用下得以再现和延续, 通过延长自身的生理年龄, 来调试自己的心理年龄, 从而改变社会处境。对人们来说, 对容貌的焦虑和痛苦往往产生于对时间造就的形象的审视, 当在身体工业的加工下把一切挽留在现在的理想状态时, 人就无法再抽身反观时间的流逝, 也不太可能重返改变前的状态, 或者改变已经规划好的未来, 从而也就不会再产生对时光飞逝的种种恐惧和对人生易逝的伤感、青春不再的焦虑。

虽然, 美容业的普及与后工业时代文化工业的不断扩展, 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消除社会阶层之间的地位差异和文化上的年龄差别。但是, 它在社会审美风尚上, 却表现出了跨阶层、跨年龄的大众化趋向。

首先, 就跨阶层趋同来说。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在论及西方社会在19世纪末大百货商店对女性审美重构所起的作用时说:“大百货商店, 特别是‘廉价’百货商场‘在第三产业的打工者中间传播市民文化, 并把他们引向中产阶级的彼岸’”[6]。这句话对于我们分析“身体青春化”追求对社会各阶层审美风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社会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大型超市、广场、电影院、歌舞厅等都市化的消费、娱乐空间, 正是这些公共空间成为中国第一批大量涌入城市、感受城市生活、体验城市情调的打工者的重要课堂, 正是这些渴望城市、想像城市人一样生活的人把流行与时尚的概念传播到中间地带, 甚至偏远的山村角落。在这种先于经济、政治体制的中产阶级化审美情调在文化生活中蔓延的同时, 随之播撒的也有对“身体审美”的观念与风尚, 我们看到“美容方法向迄今为止尚未为人所知的阶层扩展。大众化使人的外表发生了巨大变化, 令显而易见的社会差距变得模糊:‘要找出一个从前那样的平民女子越来越难’。”[7]通过护肤、美容、美体追求, 身体的青春化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追求, 使社会大众在身体审美上表现出大众化或趋同性。

其次, “身体的青春化”也使得不同年龄的人群向这一审美风尚靠拢。只要我们稍作留意, 就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打扮都在向成熟而性感的青春身体审美靠拢。一方面, 就未成年人的服饰与化妆来看, 如今几乎接近成年人或准成年人, 甚至少年、童年也在分享着化妆品、外科整形手术、自我装扮和美容所带来的“青春魅力”。这使得十几岁的青少年提前进入准成人世界的消费领域。另一方面, 就中老年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情调来说, 他们对“青春的眷恋”、对生命激情与青春身体的渴望, 体现在“抗衰老革命”的行为中。“今天‘五十到七十岁’的人生活得‘几乎和他们的下一代一样’:各种各样的活动, 如驾车、度假、自我保养;寿命延长必然突出的平等感觉、卫生功效的扩大、生物学的更新。关于这些变化中的一种‘抗衰老’文化繁荣起来:‘今天五十岁左右的妇女’是‘如此富于变化’, 或者简单地说, ‘美丽不分年龄’已经确实无疑了。”[8]带着各种再生激素的补偿、化妆品的疗效、流行歌的节奏、交谊舞的旋律, 使老一代的人们似乎看到了青春到来的梦想。

因此, 在当代, 青春化的身体几乎成为全民关注的对象。每一个阶层、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对它投入了关注与渴望拥有的目光。

三、“青春形象”:视觉文化时代的欲望修辞

法国情景主义者居伊·德波认为, 在现当代社会中“最发达的商品形式是形象而非具体的物质产品”, “在二十世纪的后50年中, 形象将要取代铁路和汽车的地位, 成为美国经济的驱动力量”[9]。身处当下的中国文化环境中, 我们不得不感叹居伊·德波深邃的洞察力, 因为我们也已经处在一个被各种形象包围的世界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大众传媒技术的推广, 特别是计算机的运用, 图像日益成为我们阅读的主要文化文本, 在一定意义上,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 其突出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图片、影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电影、电视、广告、摄影、形象设计、体育运动的视觉表演、印刷物的插图化等等, 图像压倒了文字, 成为一种文化的‘主因’, 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为新一代的文化范式。”[10]而且, 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依赖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来认识、了解现实并根据这些经验来规范、指导自己的生活。在充斥于各种媒介的众多图像中, “青春身体”的图像与具有“青春意蕴”的画面比比皆是, 如各类影视作品里的俊男靓女, 杂志画报上美艳绝伦的明星面孔, 大型商厦、超市展示的巨幅广告画中青春靓丽的美女帅哥……, 那青春的脸庞、青春的体态、青春的笑容、青春的服饰尽情地展示着青春的魅力, 那优美的体型、光洁紧致的肌肤, 充沛的活力与激情, 处处透射着因青春而美丽的自信。可以说,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痴迷于青春、健康、和肉体之美的时代。电视、电影、占主导地位的可视媒体制造出大量坚持不懈地昭告人们要铭记在心, 优雅自然的身体和魅力四射的面庞上露出的带酒窝的微笑是开启幸福, 甚至是开启幸福实质的钥匙。”[11]

当代大众传媒制造着一个个“青春形象”, 并使对“青春形象的追求”成为大众的一种普世化的审美追求。首先体现为对理想身体模式——青春身体的塑造, 传媒强制性的规定“身体美的视觉标准, 比如女性的苗条、三维比、皮肤的精致;或男性的健壮、活力和力量。……这种模式是通过各种媒介来展示的:通过模特儿、演艺明星、体育明星、主持人、青春偶像等种种视觉形象来确立或形成普遍规范的;通过诸如选美、健美比赛、体育运动、广告形象、演艺节目、画册画报、偶像形象等媒介方式塑造的。”[12]电影在这一理想身体模式推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梦工厂著称的电影业制造了一批批的“青春形象”, 并将这种“青春形象”的审美风尚普及成一种“大众化的美丽”。同时, 电影还提高现有的美的标准。它“调动身体、光线、银幕、观众超越时空的感觉。电影用虚幻为真实服务, 把虚幻的影子想象成为‘美丽的使者’”[13]。此外, 每天反复播放或刊登在各种媒体之中的大量广告几乎也都采用年轻的演员, 并配以展现青春活力的画面, 制造出一组组“青春”的意象。有的广告宣传其产品有“永葆青春”的功效, 有的广告反复地向观众暗示着产品所具有的“青春”意蕴, 诉说着商品本身所代表的一种“青春化”的生活方式。也正如陶东风教授所说:“在消费社会中, 广告信息是使我们整个文化迷恋身体的主要教唆者。在这里各种模特儿以及影视明星常常充当了‘形象大使’、‘形象楷模’的角色。她们的身体成为使大众既自卑又羡慕的‘理想身体’。电影、电视、各种各样的广告图片是消费文化中标准的身体图像的生产者和供应者, 许多青年男女就是用这种标准来监管、打造自己的身体。”[14]这一切的影像制作模式最终就是将它所制造出的美丽产品——“青春的形象”, 传播给世界的每一方土地, 从而孕育出“青春形象”这一大众化的美丽。

我们知道, “修辞学就是运用语言来说服或影响他人的一门艺术, 它通过或隐或显的策略和方式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或认同某种价值观念。在这一过程中, 受众不但接受了这种修辞方式, 而且也在暗中改变了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 学会了用修辞策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生活。”[15]从这个意义上说, 当代大众传媒中的“青春形象”及其“青春”的符号化展现, 就是一种关于“青春”的欲望修辞。各类媒体上“青春身体”与“青春形象”的展演, 如青春偶像剧中的俊男靓女, 时尚杂志中的美人照、各种选美大赛中的美人体态, 各种美容整形宣传广告中的图片, 无不在讲述着青春=美丽=自信=幸福的当代神话, 它在释放当代人对“青春身体”、“青春形象”的欲望的同时, 也再一次激活和加深了人们对青春身体、青春形象的狂热迷恋, 并对青春=幸福的神话深信不疑。

四、结语

“青春化的身体”及各种媒介中的“青春形象”之所以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化景观, 就在于在当代文化中, 青春、年轻被赋予了肯定性的价值而不断地在宣传中得到大众的认同, 而衰老、死亡又被赋予了否定性的价值, 并在大众文化的商品消费中被歧视为低贱与卑微。正如费瑟斯通所言, “身体的‘自然’衰老与伴随衰老的种种征兆被人们理解为道德涣散的证明。皱纹、松垮的肉体、中年发福的迹象、秃顶等随衰老而出现的问题理应得到遏制——个体自身要进行积极的身体维护和保养, 可借助化妆品、美容、健身和各种消闲方式收到成效。”[16]于是, 抗拒衰老、保持青春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就被赋予类宗教式的道德命令。当代人渴望重新回到青春的状态, 抹去岁月对容颜的雕刻和时间对心灵的侵蚀, 带着渴望青春的梦想在过去、现在、未来中穿梭。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 “青春的身体”意味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性的吸引力与渴求、无限的希望与未来。“青春”, 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状态, 充溢着生命的气息, 它所依据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对当下现实的否定与批判的基础之上的。

注释

1[1][英]玛丽.道格拉斯.自然的象征 (Natural Symbols) [M].New York:Pantheon, 1982.95页

2[2][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139页

3[3][4][6][7][8][13][法]乔治.维加莱洛.人体美丽史[M].关虹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226页, 226页, 184页, 227页, 226页, 206页

4[5]潘知常, 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121页

5[9][英]史蒂文.康纳.后现代主义文化[M].严忠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72页

6[10][16]金元浦.消费美丽:时代的文化症候[J].粤海风, 2005 (04) :59页, 59页

7[11][12]汪民安, 陈勇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331页, 332页

8[14]陶东风.镜城突围:消费时代的视觉文化与身体焦虑[J].美苑, 2004 (05) :3页

青春期成长系列之四萌动青春 篇9

亲爱的同学,为什么那长期在山中修行的小和尚会觉得素未谋面的“吃人之虎最为可爱”呢?其实这就是异性相吸的自然定律在起作用。从故事中可以看出来,对异性的倾慕,和异性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纵观世界,异性相吸定律寓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正是由于异性间的相吸相融,才构成了完整和谐的大千世界。

步入青春期,贯穿其始终的最重大的变化就是性发育的启动和逐步完成。与此同时,青春期心理方面的最大变化,也同样是体现在性心理方面,呈现出青春期特有的性心理特点。

青春期,我们第一个迎来的是短暂的对异性的疏远阶段(大约在小学高年级),此阶段会持续1年左右。与年幼时的两小无猜,亲密无间相比,青春期性的发育,一方面使同学们对自身发育所带来的生理方面的剧变感到茫然与害羞,另一方面也会让同学们明显意识到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和关系,本能地产生对异性的排斥、疏远甚至反感。这直接导致了年幼时男女生之间那种无拘无束地嬉笑打闹时期的结束。这个时期男女同学在学习、活动中很少往来,甚至相互嫌弃。男同学多会嫌女同学娇气、胆小、气量窄;而女同学则讨厌男同学粗野、淘气、不懂事。亲爱的同学,想一想你是否在桌上画过三八线以示“井水不犯河水”?你是否曾经为异性同学不小心的越界发动过胳膊战争?一般来说,这个阶段同学会以疏远和敌对的态度来对待异性,任何主动地接近异性的行为,都会招来大家的讥讽或起哄。

短暂的疏远过后,很快就会迎来异性接近期。这个阶段我们对于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女孩认为男生刚毅、坚强、勇敢、有力量;男孩认为女生温柔、善良、细腻、有爱心。男女同学青春之情萌动,相互吸引,有了接近异性的需要。但此时更多的是无指向性的对于整个异性群体的倾慕,喜欢与异性同学一起游戏,一起做作业,一起结伴游玩,并特别期盼得到异性的注意和回应。女孩会为一点儿不起眼的小事对男生产生好感,男孩会因为女生在场而展劲儿逞能。爱幻想,喜欢看爱情小说,喜欢沉湎于各种情爱梦幻的想象是这个阶段的特征,男生喜欢在想象中成为勇士,女孩则在小说情节中完成自己的情感寄托。男女都特别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开始注重衣着打扮及发型,爱照镜子,并常常为自己缺乏魅力而苦恼。现在我们初中同学就正处于性心理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异性接近期。

哪个少年不怀春,哪个少女不钟情?其实青春期异性之间的吸引与向往,包括男女同学正常的接触与交往,既是同学们生理、心理自然的发展和需要,同时也是人生中很自然很美好的事情。所以应该在与同性同学交往的同时,也同样与异性同学广泛交往。要知道,这对人的发展和完善是有诸多好处的,如:女同学擅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男同学擅长抽象逻辑思维差异互补,有助于提高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男女同学之间单纯友谊的情感交流,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有利于个性上互相丰富。初中阶段的同学正处在思想的敏感期和活跃期,但其思想观念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并不利于自身的成熟和完善,而异性交往利于双方在信息传递、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方面取长补短,对于其思想的成熟和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避免异性交往中的社交恐惧。当然,“异性效应”也会有利于活动中的互相激励。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因为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

那么,怎样的异性交往才是恰当的、健康的、融洽的呢?这是许多同学都关心的问题。下面的小建议或许能够给你们一点启发和帮助。

1.注意交往方式。以集体交往为宜,要尽量避免与单个异性的密切交往。课堂上的讨论、课后的谈笑、课外的活动等,为同学们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免除了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满足了喜欢交际的同学与人交往的需要。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的各有所长的异性,这就使我们吸收了众人的优点,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

青春偶像歌舞剧《歌舞青春》之影评 篇10

一、内容概述

青春偶像歌舞剧《歌舞青春》有三部, 第一部简述了都同在一所高中两个毫无瓜葛的高中生在一次唱歌比赛中发现了彼此对音乐的热情。在假期结束之后发现了两个人在同一所高中就读, 于是两个人决定一起参加试音比赛并且希望能成为学校最新音乐剧的男女主角。但是, 来自于双方团队的人都不赞成这两个人的决定, 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团队的人, 都希望能占有这两个人从而达到获取个人利益的目的。尽管如此, 两个人依旧不放弃甚至更加积极的追求自身的梦想。最终, 两个人非常完美的取得了这次男女主角的机会, 成就了两人浪漫的爱情故事。并且, 在这部电影中涵盖了很多的音乐剧目, 彰显出了音乐的年轻活力、年轻人对音乐追逐的脚步和毅力, 不能放弃的精神, 对学生来说这既可以是一部锻炼人毅力的电影, 还是一部不放弃梦想的影片, 更是一部精彩的带有剧情的音乐剧, 将音乐融入到整个影片中, 让人不得的赞扬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完美和力量。

在第二部影片中, 两个人都经历了非常大的挫折, 并且被设计加入到了乐队当中, 最终因为阴谋得逞, 两个人不得不离开团队。在父亲的帮助下, 两个人最终和野猫团队和好, 在舞台上尽情的表演, 成为了整个影片中的一大热点。

在第三部影片中, 两个人马上就要面临着分别, 各自去往各自的大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情侣一样, 两个人不仅面临着感情上的考验并且也面临着分别的压力。女主人公为了能和男主人公在一起的时间更久, 甚至想要放弃去斯坦福大学的机会, 但是在男主人公的说服下最终女主人公去了大学, 两个人之间没有距离瞬间变成了1053公里的思念。并且女主人公最终并没有在毕业舞会上出现, 但是男主人却跨越了1053公里的距离, 在毕业舞会的当天到达了斯坦福大学, 以“若要在东方高校与谁最后共舞, 那么, 非你莫属”这句话为开场白, 跳动的音符和多彩的节拍随他们一起跳动, 男主人公最终也为了女主人公选择了一所能够让他获得篮球与音乐双学位的加州学校, 最后的歌舞也表达着他们年轻的激情与乐观。

二、影片赏析和评论

歌舞青春这部电影无论从歌曲、舞蹈、青春活力哪个角度都非常成功, 成为了超越历史赞赏的一部电影巨作。那么, 本小节就从三个方面针对其进行赏析。

首先, 从歌曲的角度进行分析。自从歌舞青春播放之后, 其音乐的销售程度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并且原声带在美国热销超过了400金, 所有歌曲都融合了歌舞剧的艺术魅力, 将歌曲的旋律融合在电影中。迄今为止, 还有很多首流行着, 从未被超越。

例如, 在电影中的第一首歌“start something new”, 这首歌以特别的形式出现, 一个打着篮球的男生, 一个只会读书并且被其他人称之为怪人的女生, 在一次party上发现了关于自己的一些新事情。歌曲准确的表达了男女主人公当时兴奋且胆怯的心情。

再比如说, “breaking free”在这部歌曲中, 为了能够和剧情的演变相同, 以柔和的曲调开始以激昂的曲调结束。女主人公刚开始因为不自信到后来因为男主人的鼓励而变得很大声的延长, 台下的人们也因为他们而被吸进, 不仅热情的开始跟着哼唱, 改变了最初安静、紧张、尴尬的局面, 使整个剧情达到高潮阶段。

强调了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不应该退缩要勇敢地前进证明自己。也说明从否定演变成赞成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需要突破自己挑战自己, 从而相信自己表现自己。

其次, 从舞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整个影片中舞蹈占据着一定的篇幅, 并且呈现出活力四射、欢快激扬的感觉, 尤其是热闹的集体舞更是让人佩服编导的独特创意和演员扎实的基本功, 每个动作都完全符合整个电影的风格和背景, 用完美一词形容恰好不过。

最后, 在整个电影当中大篇幅的出现关于青春的影子, 这是这部影片的亮点更是让人悲喜交加的一个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为怀念的就是我们的青春, 充满活力的青春和质朴的友情, 朦胧单纯的爱情。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恶作剧在未来却成为搞笑剧情的话柄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都被描述了出来。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禁回忆往昔, 想起自己的高中时光, 想起那些可爱的同学和老师, 那些欢快的日子和荒唐的过去。并且, 在这部影片中还将歌舞剧很好的融入了其中, 给我们的回忆增添了一抹颜色, 更容易将情感融入其中, 将自身的感受和影片融为一体。

上一篇:书评的监督机制下一篇:公司的职工参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