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评价

2024-06-27

教育实习评价(精选十篇)

教育实习评价 篇1

关键词: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档案袋评价,教育实习,评价

美国的教师教育理念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持续动力, 也是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缺少教师参与的任何改革都将归于失败”[1]。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重要实践环节, 涵括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模拟实习、见习与实习等, 包括学习教师教育课程之前、教师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及实习时的教学体验[2], 是师范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实地演练, 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是塑造专业教师最重要的元素, 对职前教师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甚至是“一个教学职业准备中最有力的介入”。世界各国都充分肯定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将教育实习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模式。有效的教育实习将养成教师的专业能力, 使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理论, 促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实现从职前教师到专业教师的角色转换[3]。通过教育实习, 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培养锻炼了自身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还巩固了教育专业思想, 提高了奉献教育的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教育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未来教师的质量, 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但是, 当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十分薄弱, 亟待改进。在教育实习改革中, 最重要的就是改革教育实习评价, 因为教育实习评价对于检测实习生的实习成效, 促进实习生素质能力的提升, 加快其职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教育实习评价存在如下问题:评价内容片面, 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弱化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评价;评价方式简单, 重结果, 轻过程;评价主体单一, 突出教师尤其是带队教师的评价, 指导教师的评价只是形式, 漠视学生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评价状态, 评价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借鉴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档案袋评价模式, 注重全面详细的评价标准的建立, 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关注实习过程评价, 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价体系, 促进实习生的主动、持续发展。

一、教育实习评价的主要功能

教育实习评价, 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 依据教育实习标准对教育实习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 它是检测教学实践是否达标的有效途径[4]。传统教育观侧重实习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 目的是区分出不同的层次、等级, 评价的依据是实习生最终的实习成绩, 尤其是带队教师的分数。现代教育观则注重评价的反馈、矫正及调控功能, 其目的是促进和发展, 即通过评价现状, 以发现不足, 从而促进教育对象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最终实现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5]。教育实习评价是实习活动的总结, 更是实习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起点、向导和动力[6]。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教育实习评价的功能更多地应是为实习生指明方向, 促其发展, 激其进步等。

(一) 指明方向

由于实习生在教育实习前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认知水平都比较低, 以及进入实习后因学科或学校特点, 有的实习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对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都不明确。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的实践目标, 这势必会影响其实习效果, 从而影响从教信心。因而详细而具体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和指标可以为实习生指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使他们结合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 不断调节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加快提升的步伐。

(二) 促其发展

评价具有发展功能, 教育实习评价更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认为, 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 而在改进[7]。教育实习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的观念和行为做出简单的对错、优劣区分, 而应通过评价发现优点, 找出问题, 以促进其发展。实习生通过教师、同学以及自我评价, 不断审视、反思和修正, 实现自我的快速成长。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的要求, 规定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达标要求, 激发实习生的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实习生通过参与听课、教育教学或教研活动, 深切感受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现自己在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 从而产生压力感、危机意识以及内在发展的需要, 进而主动提高和发展。

(三) 激其进步

科学合理的评价应转化为激发被评价者前进的动力。教育实习过程中及时的评价, 可促使实习生为获得实习成果的肯定、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对实习产生高度的热情并全力以赴。同时, 当实习生通过他评和自评感受到自身实力, 以及与指导教师或其他实习生的巨大差距时, 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危机感, 激励实习生不断改进自身的观念和行为, 从而实现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这样, 刻板的评价标准就经由被评价者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转化为被评价者的实际行动, 从而推动教育实习预期目标的达成。1999年, 美国的斯坦因等人列出了代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新趋向的五个特征。其中有一个特征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环境, 即如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式的实习环境, 并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发展[8]。而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评价能为实习生营造充满激情和激励的良好实习氛围, 从而激发实习生的职业信心, 激励其专业成长和发展。

二、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新教师评价体系

美国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 持续的教师教育改革使美国中小学教师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步入21世纪后,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开始转向提高教师质量标准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康涅狄格州为顺应这一改革浪潮, 于1986年通过“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 强调将职前培养、入门指导培训、教师责任制及教师资格认定相结合。同年出台的“新教师支持与培训项目” (Beginning Educator Support and Training Program) 提出新教师“档案袋评价” (Portolio Assessment) , 它包含详细的符合本州教师特点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9]。

(一) 制定了详细的新教师档案袋评价标准

首先, 规定了“核心的教学基本技能与能力” (Founda-tional Skills and Copetencies of Connecticut’s Common Core of Teaching) ,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及教学反思等[10]。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掌握通用知识和所教学科知识以及教学方面的知识;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评价与教学反思等。虽然内容比较简要, 但为进一步制定更细致的学科教师评价标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其次, 制定了详细的学科教学标准, 包括所教学科内容、教学任务、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学论述与分析等。再次, 明确了教师帮助学生达到学习标准应具备的能力, 如给予学生较高的期望、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提供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合理使用教材、发挥评价的作用、与学科同行交流和沟通等。最后, 制定了详细的档案袋评价的标准。教师不仅要达到基本的教学技能水平, 而且要符合《学科教学专业标准》, 让学生达到《学习的共同要求》。基于此建立起来的评价标准对新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州教育厅提出两套标准:表现性标准与完成性标准, 前者用于衡量新教师是否达到临时教师资格水平;后者用来查看新教师是否完成评价所要求的基本内容, 即针对档案袋内容进行综合性、适宜性、适时性与合法性的检查[11]。

(二) 新教师档案袋评价的实施

档案袋评价是对参与“新教师支持与培训项目”的教师进行的基本教学技能的评价。在此过程中, 新教师需要证明自己掌握了教师必备的学科知识, 并形成了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有效教学和评价学生成绩等方面的基本教学能力。

1. 确定能全面反应新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过程的档案袋内容。

新教师提供的档案袋应包括下列材料:12-16页的教师反思记录、根据单元教学实践设计的5-8小时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材料、学生作业样本记及课堂录像带, 并根据档案袋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与其相对应的反思性问题。该州“新教师支持与培训项目”指南对以上教学档案袋的五个部分给出非常详细的说明, 有利于教师在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的同时做好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明确地告诉教师如何收集档案袋的资料, 怎样在档案袋中编排和放入材料, 有利于调动新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有利于新教师根据评价要求完善自己的教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科学的档案袋评价程序。

评价过程由同学科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熟练教师主持和实施, 每个评价者要提前参加50个小时的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综合培训, 每份档案袋至少由3名评价者检查, 以保证评价结果的质量。评价一份档案袋大约5小时, 分三个步骤:收集和记录证明材料;评价档案袋材料的质量;为档案袋评价结果提供数据材料。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作为评价结果的依据。

(三) 保障机制

为了确保新教师档案袋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州教育厅提供专业发展课程、召开新教师辅导与研讨会、组织系列在线研讨班和实地研讨班, 帮助新教师理解并通过档案袋评价。学区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承担对新教师开展培训的任务, 为新教师提供一切便利和支持, 并挑选熟练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指导教师, 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

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档案袋评价”的特点是:将教师培训与教师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 档案袋的内容全面而客观, 注重在评价中培养新教师的反思能力, 档案袋评价的可操作性强, 具有较强的自我指导性, 向被评价者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建立了有力的保障制度。

三、康涅狄格州新教师评价体系对我国教育实习评价的启示

随着康涅狄格州开发并实施教师档案袋评价范围的不断扩大, 涉及的学科领域逐渐增多, 该州新教师的水平不断提高, 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12]。该评价对于改革我国传统的教育实习评价方式, 提高教育实习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有积极意义。我国高校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环节的评价, 通常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式, 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等方面。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能力起到鉴定和督促作用, 但由于评价标准过于笼统、评价主体单一、忽视过程评价等影响了教育实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13]。借鉴美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档案袋评价的经验, 我国的教育实习评价应有所改进, 以确保评价功能的发挥。

(一) 建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详细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明确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要达到的要求和要完成的实习任务, 实习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即可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康涅狄格州新教师评价的档案袋内容为我们建立教育实习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模板, 除了传统的考查项目, 还应评价实习生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 是否具备教学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 是否具有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基本公民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关注实习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 确定教育实习评价的主要指标及权重。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研究实习等, 教学实习指标又包括听课、评课、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二级指标。为了强化实习生对教师专业素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评价指标的建立要将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融入其中。其次, 将实习指标具体化。将评价标准涉及的指标具体化、详细化, 体现较强的指导性。比如, 关于学生观的评价标准, 可以具体为在班级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尽量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性设计教学任务;不用过激的语言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关心学生等。最后, 尽可能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设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便于评价主体根据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建立应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无论是听课、教学准备, 还是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等教学实习环节, 评价都应体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笔者以听课和备课为例, 列出了地理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中的听课和备课的评价标准, 具体内容见表1、表2。

说明:听课环节的评价体现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促进学生调整。

(二) 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 促进学生反思内化提高, 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传统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和评价方式的单向性, 使得指导教师高高在上, 进而造成实习评价失真、失效。事实上, 完全可以在完善指导教师评价标准的情况下, 通过调整评价主体, 将实习生 (包括实习生本人和实习生群体) 以及听课的中学生都纳入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帕累托效应的最优化[14]。首先,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被评价者从多种渠道获取评价信息, 因而得到的评价会更全面、更有效, 也更客观、更真实。面对不同的评价标准, 各评价主体需要从不的角度, 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工作经验或亲身体验进行评价。这不仅有利于发挥评价者的积极性, 而且可以避免评价者草率地做出评价, 使评价更加切合实际。其次, 多样的评价方式强调在实习生自评的基础上, 采用教师评、同学互评和中学生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自评有利于实习生养成自我发展的意识, 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以及提高自我实践的自觉性。同学互评有利于增强实习生群体的主体意识, 调动其实习的积极性。中学生参与评价不仅能够拉近中学生与实习生之间的距离, 而且能够促使中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实习生开展工作。教师的评价意见能促进实习生及时修正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最后,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在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关系, 有利于评价活动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开展, 有利于鼓励实习生不断肯定自我、超越自我。事实上, 对于实习生而言, 价值上的被肯定和地位上的被尊重甚至要比成绩本身的高低更重要。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有利于促进实习生将其自觉的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推动自我发展的实现。

说明:实习生在备课时要随时主动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和征询意见, 并在教案的撰写中体现交流结果。

(三) 分阶段评价, 及时反馈信息,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是实习生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总结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因此, 教育实习评价要贯穿教育实习的始终。传统的教育实习评价大多是指导教师在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生的总结材料打分, 确定实习生的优劣, 忽视了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发展和进步, 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结合康涅狄格州新教师档案袋评价模式, 教育实习评价中过程应与结果并重, 重视实习生的每一个进步, 既要考查实习生原有的水平与基础, 又要考查实习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变化和发展, 并且要将实习生个人的日常表现及发展潜能都纳入评价, 以形成对实习生全面的认识。因此, 我国教育实习评价要一改过去的结果评价, 依据实习评价标准和实习任务分阶段评定实习生的表现, 并及时向实习生以纸质或口头交流的方式反馈信息, 实习生获得评价信息后, 可视情况及时巩固或调节自己的行为, 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分阶段对实习过程进行评价, 并及时反馈信息, 充分激发了实习生的主人翁意识, 使其不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从而实现评价的反馈、调节和促进作用, 实现在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情感等方面的锻炼, 使教育实习评价更加科学、全面。

(四) 建立教育实习评价档案袋, 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为了使教育实习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 可建立学生教育实习档案袋。档案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和查证的依据, 也可作为教育实习总结和经验交流的重要材料。目前, 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实习由于学校分散、实习带队教师任务重和经费缺乏等原因, 处于“一切靠自觉”的状态, 缺乏过程管理和评价, 其实习成绩也仅是实习结束后由院系实习负责教师结合实习教案等材料给出一个分数, 从而导致很多实习生“挂羊头卖狗肉”, 以考研等为名不参加实习或者缩短实习时间, 实习结束后通过材料造假, 获得实习成绩。实施档案袋评价可以对集中实习学生和分散实习生一视同仁, 严格过程材料的收集和准备, 用于实习结束后的统一检查和评定, 实现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教育实习档案袋可包括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以及教育教学研究实习三个子袋, 其中, 教学实习子袋应该包括听课、备课和课堂教学等三部分内容。比如, 地理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子袋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档案袋的内容包括系列地理课、具体的教学与反思等5个项目 (见表3) 。

(五) 完善评价的保障机制, 确保评价有效实施

有力的保证机制是全面、成功地开展教育实习评价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中小学积极与高校配合并共同培养新的师资;高校要通过多渠道、多模式建立与中小学长期合作的平台, 促进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实习指导和评价, 也要给教育实习带队教师提供各种支持条件, 包括时间、人力和物力保障, 确保教育实习档案袋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带队教师要与中小学指导教师积极协调与配合,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评价作用, 同时, 也要通过组建实习小组等形式发挥实习生的评价主体作用, 确保教育实习评价的实施科学和合理。

四、结语

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新教师评价关注新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注重其反思能力的培养;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自我指导性;注重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 以促使新教师能结合评价结果尽快调整和制订专业发展计划, 全方位提高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保障制度的建立, 使其可操作性更强, 确保评价的有效实施。我国教育实习评价要借鉴其新教师档案袋评价的经验, 建立明确而详细的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 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评价结合, 学生互评与自评结合, 促进学生反思内化提高, 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分阶段评价, 及时反馈信息,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教育实习评价档案袋, 确保评价客观公正;完善评价的保障机制, 确保评价有效地实施。

参考文献

[1][9][10][11][12]蔡敏.美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及典型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60, 60-61, 61, 62-65, 61.

[2]Kenneth Zeichner.Rethinking the Practicum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Partnership[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2 (4) :296-307.

[3]Jackie Walkington.Becoming a Teacher:Encouraging Development of Teacher Identity Through Reflective Practice[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5 (1) :53-64.

[4]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264.

[5]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23.

[6][7]薛桂琴.“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教育评价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3) :1-3.

[8]冯大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新进展[J].教育研究, 2008 (5) :93-100.

[13]周晓燕, 聂丽霞.国际教师教育评价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8) :41-43.

教育专业实习自我评价 篇2

一、纵观实习班级

1、老师。

俗话说得好,有了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小苗。小二班的班主任白秀红老师、教师罗越萍老师和保育员吕荷华老师,她们始终恪守给家长和社会的承诺:对待幼儿关心尊重,一视同仁。她们认真负责、科学教育,让小二班的小朋友沐浴在她们共筑的爱河里面。

2、幼儿。

小二班共有40个小朋友,最小的才有两岁半,但是在幼儿园里,小二班的全体小朋友共享着几位老师给她们的爱,快乐的游戏,快乐的探索,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渡过在幼儿园的每一天。

二、辛苦的实践

1、集中教育活动。

好动爱闹是幼儿的天性,集中教育活动时间不仅要有好的备课教案,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控制课堂纪律,否则就是含破喉咙也无济于事,所以能让小朋友在比亚时候安静的听讲,自己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第一个集中教育活动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很累。之后的每个集中教育活动我都认真备课:熟悉教学内容、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精心准备各式各样的教具,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让她们能快乐的学习知识。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我也穿插一些小游戏,以让达到幼儿在玩中学。

2、户外活动。

说到户外活动,就是让老师最揪心的事情了,每个幼儿都像是小精灵,活蹦乱跳的,教师真的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害怕漏看一个孩子而出意外,好在实习圆满结束,我能把小二班毫发无损的交还给原任老师。

三、发现不足

实习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许许多多不足,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1、表达能力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仍欠缺。

2、语速、语调掌握还不够好,语言不够童化。

3、专业技能不扎实。

4、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待提高。

5、与教师的交流显得有些少。

四、满载而归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这次真枪实弹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亲自尝到了在一线奋战的幼儿教师们的辛苦。

实习让我第一次置身于社会活动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让她们对你又爱又怕。所谓爱就是让小朋友都喜欢你,喜欢你组织的活动,怕呢,就是让小朋友听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动。这次我也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实习让我的思想逐渐成熟,行为收敛了许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这个月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做得更好。

教育专业实习自我评价【2】

一、教育见习

在实习开始的第一周,我们便进行了教育见习,主要是到各个班级去听老师的课。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听课,刚开始听课,也不知道怎么听课,不知道从什么方面着手,只是傻傻的把老师上课的内容给抄下来,就像回到了当初的高中时候的学习。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风格,不知道如何去评价。后来和老师交流,发现原来听课要这样听,要听老师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听老师上课的语言,要听老师的问题设置,也要看学生听课的一个状态以及老师的教态。课堂不是老师在上面的表演,而是学生和老师一种互动,一种知识火花的碰撞。

二、教学工作

我的第一节课是《锋与天气》,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准备还是很充分的,但是一开始上课,还是稍稍有点紧张的,就连叫上课都忘了,幸好,我私下问了问,学生都没发现我的紧张。这节课主要讲过敏反应和艾滋病,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中都有过一定的接触,这节课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也就是生命教育。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说说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学生都很能说,我当时就吓到了,发现文科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学生在语言表达,组织语言方面是相当的不错,同时,对如何看待艾滋病患者都有着别样的关怀。

这一节课是有评课的,建中老师给我这节课一定的评价和建议。老师说,总的来说,对第一次上讲台的我来说,这堂课还是相当成功的课堂。当时听了,很是开心。当然也是有很多不足的,老师说,给学生讲的还是太少了,要更放宽时间给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比如说在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主要藏在泪水,唾液,血液之中时,又给学生判断哪些途径是否会传染,此时,学生就对礼节性接吻产生了一定的疑问,可是对于这点,我没有利用好,本可以好好的拓展;也许第一次上课的内容试讲了很多了,所以很顺利的上了下来,便也显得上课有点随意;同学说,口头禅还是比较多,比如“那···”。

我的第二节课就是公开课,因为我的公开课时免疫复习课,后来我才发现复习课的公开课是很有难度的,不像新课的学习,复习课很担心会炒冷饭。复习课试讲了一遍又一遍,老师也给了很多建议。最初是说我选的艾滋病的这个材料比较难讲,如果讲甲流就会觉得很普通,没有新意,最后,纠结了半天,还是选择了用艾滋病这个材料,因为约翰逊患有艾滋病这个案例有一定的正面教育意义。敲定了艾滋病这个材料之后,就在明线和暗线这个问题上纠结,老师给的建议说,在讲艾滋病的同时,无形之中把免疫的知识点也复习了,到了课堂结束,学生还以为这是在讲约翰逊,所以在设计问题,贯穿方面想了很多。一开始,老师觉得我问的问题,就像在炒冷饭,我的材料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没有把材料贯穿进去,显得我的知识点和材料是分离的,也就是“皮肉不相连”。可是我可以理解这个意思,却不知道怎么去问这个问题,很烦恼。接着没几天就要上去讲课,内容思路都没有准备好,我很揪心丫。当时,又感冒了,人总是在生病的时候,特别的脆弱。毫无头绪,弄不出来,还病怏怏的身体,身边的朋友也是爱莫能助,我只能在那个角落揪心的思考,品尝属于自己的苦。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很多同学,都过来帮我想想,给给意见。

由于一些原因,我的公开课推迟了,不过终于在清明节之后的那一周的周三下午第二节课拉开了帷幕,之前的所有的努力,似乎都要在那节课上见分晓了。可惜,应了一句“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由于我上的是免疫复习课,这个课对于我们班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好悔当初怎么没好好分析学生情况,就一股脑认为我们班级学生会很給力。我觉得我很悲剧。一开始的课堂还是不错的,到了下半节课,不知道为什么课堂就这么压抑了,也许是我自己有想放弃的念头吧,我想想也是,我是一个受别人情绪影响很大的人,我是那么容易说放弃,又那么容易说要做什么的人,很讨厌发现原来自己就是这样的。不过其实也没我说的那么严重啦,老师和同学还是给予我一定的评价和建议。最欣慰的就是,这次公开课,我克服了我最大的障碍—语言问题,这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终究还是进步了,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想想,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挫折中成长起来,进步起来,所有的不快,会过去,所有的快乐,也会过去,还是珍惜当下每一个机会,活在当下,快乐一点。

教育专业实习自我评价【3】

时光飞速,实习的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过去了。回头看看这几个月,有开心、有难过、有辛酸,但最多的还是自己对于工作、对于社会的不同看法。20XX年12月1日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来到了紫薇臻品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这次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工作中有苦也有乐,但更多的是收获,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必躬行”。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教师逐步走向了解幼儿的教师。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年期间我明白了实习的目的。

1、初步获得组织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能力。在学校的四年里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一切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人可以在空中架起楼阁,楼阁必须有坚实的地基,而我的坚实地基则是教育实习所积累的经验。

2、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加深对幼儿园教育任务的理解。在学校上学的我们早已习惯学校的作息与被别人教育的角色,到幼儿园后,每天的流程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能很流畅的进行下去,而且,当我站在教育者、老师这一岗位上时,我知道我的责任更重大了,我要带给幼儿的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教会他书本上的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95%的习惯养成是在5岁之前,幼儿在幼儿园最重要的并不是他学会了多少本领,而是他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点对他今后的入学乃至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3、增强热爱幼教工作,热爱幼儿的思想情感,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幼儿园老师”,多少美丽的光环,但它很重,因为她必须要有爱心、耐心、细心、事业心、责任心,所以她必须付出加倍的爱,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一个普通的幼儿园,一个小型班也有十七八个幼儿,面对这么多的幼儿,要做到不落下每一个,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编写了“成长档案”,老师们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可以更加了解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每个月都可以看到他们的成长,也让老师和家长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

4、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地综合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巩固、提高、丰富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初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在学校老师只是问你件事应该放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合适,怎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但在幼儿园似乎并不怎么行得通,只有当你了解本班的幼儿,了解他们针对某件事情可能会做出的反映,才能定出合适的发展目标,把教育与实践较好的结合起来。

5、了解当前幼儿教改动态和社会对当前幼儿教育的要求。明确幼教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幼儿都,不仅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使幼儿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二、实习的内容与过程:

在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中班。在我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的过程,了解和他们相处一定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那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

1、不要以正规学校教育去要求幼儿,减少幼儿玩和睡的时间。

2、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的。

3、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活动设计过程。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成。

三、实习的收获及不足:

在这一年里,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实习生活带很多启发性的思维。在校时总会以为当一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来到这里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次上完一堂课我都有深的感触:想要当好一名好的幼师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看着带课老师给孩子门上课,我认真的学习她的上课方式和管理课堂纪律的方法。即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很多在校期间没有学过的,毕竟试教和正式的时候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听课了之后我开始讲课,孩子们还是如我想象中一样,乱成一团,根本不听我讲课,后来我用小组比赛来管他们的纪律,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还可以为课堂带来一些活力。慢慢发现,孩子们开始接受我喜欢我,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了。我才发现,原来对待孩子真的是要非常的用心,给他们多一点的关爱,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你。

虽然我在实习期间很忙碌,但感觉到很充实。同时也明白了一件事,要做个好老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要有其他课外知识,这样才可以让你的学生在和你闹在一起之外还能尊敬你。这个时候才知道,其实幼师还是很好当的,只要你用正心态去对待。就在这样忙碌的实习生活里,一年也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年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是见证我这样一个全新的成长。使我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就是这样无情,头也不回的流逝掉,是的,谁都不愿意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走一点一点的成长。而曾经的纯真也随着风雨的磨灭转变得成熟。也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每经历过一次,收获就多一些,成长也就又迈进一步。

教育实习评价 篇3

摘   要:教育实习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焦点,而如何对师范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也是各教师培养机构所关注的问题。美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思想深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形式化到系统化的发展历程。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作为斯坦福大学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项目,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与监管机制。其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评价标准详细具体,注重对师范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大学督导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相互配合,注重对师范生实习问题的探讨与反馈;评价途径多样而客观,季度评价与总结评价并重,能全面地展现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与成果。

关键词:美国;教师职前教育;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实习评价

教育实习是当今世界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焦点。作为教学技能培养的关键步骤之一,对师范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也是各教师培养机构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从整体来看,教育实习评价对师范生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美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思想的深化等因素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形式化到系统化的发展历程。现在的美国教师职前培养机构的教育实习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具备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与监管机制。笔者通过探讨美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评价的历程、体系和特点,为我国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评价的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的教师教育专业组织就开始关注实习评价系统的设置问题。1945年,美国教师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Colleges)下属的标准和调查委员会(Standard and Inquiry Commission)建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教育实习评估问题的小组,并开发出了较为系统的教育实习标准,首次提出以标准化的评价体系评定师范生的实习成绩与表现。但是,由于部分标准的设置过于宽松或过于严苛,存在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施等缺陷。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课程-学时评价体系”(Curriculum-hours Evaluation System)规定,小学教师职前培养项目中教育专业课程须修满16~30学时,中学须修满12~29学时,其中均包含了2~8学分的教育实习[1],达到学分要求即可获得教师资格。然而,这种以学术取向定位的评估并不能体现师范生对教学法的掌握程度,因此难以保证师范生具备合格的课堂教学能力。

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教师能力本位”(Competence-based Teacher Education)运动推出了能力本位的评价体系,即以教育科学为基础,注重教师行为的改变。该评价体系将能力分为5个维度,即认知、表现、结果、情感与探究,并对这5个维度分别做了详细的层次划分。该评价体系同时采用社会科学独特的“技术-测试”模式(Technology-test Mode),以量化的形式衡量师范生对不同能力的掌握情况。然而,能力标准的界定与达标存在太多的主观和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20世纪80年代,受教师专业化理念的影响,突破传统观念的“反思性实践本位的教师教育”(Reflective Practice-based Teacher Education)运动兴起。该运动提出,反思能力也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之一,也应融入到教师资格标准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NBPTS)、州际初任教师评价与支持联盟(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Support Consortium,INTASC)与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NCATE)三者的联盟使美国初步建立了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终身一体的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美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师管理从此进入了标准本位的教师教育改革阶段。这一标准本位的教师职前培养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不仅扩展了师范生的实习活动内涵,还加强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力度,为师范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指导,获得更客观有效的评价。

二、评价体系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教师专业化思想的深化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专业取向的教师教育观居于主导地位、力量不断壮大的时期。80年代中期主要以学科教学法为培养重点,关注师范生如何运用教学法授课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才是最易被接受的;90年代提出“反思性教学”概念,将反思思维看作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之一,也是评定教师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传统的以应用科学为基础,依据标准化与格式化的教师教育模式被打破,反思性教学实践需要培养能够对实际教学问题做出更有逻辑、更加理性的判断的教师。反思性教学要在教育实习的设置中融入反思性教学思想,这就拓宽了教师专业知识领域;而从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吸取教育智慧,又赋予了教师作为教学知识构建者的地位,这是专业实践者所独有的,也是作为专业人员获得专业自主性的体现[2]。当然,这种理念必然会成为评价师范生实习效果的重要指导思想。

(二)主要教育政策的调整及其引领作用

二战后,虽然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但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联邦政府逐渐将改革重点放在对教师质量的提升上。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Carnegie Forum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霍姆斯小组(Holmes Group)等组织都发布了有关教师教育改革的相关报告,针对教师职前培养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建议,倡导标准本位的教师教育观,即通过制定多维度的培养标准与实习标准来评定实习的有效性。

进入21世纪后,美国联邦政府对教师职前培养计划的制定更加完善。2002年,联邦政府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首次提出了“高质量教师”的定义。在教育实习方面,该法要求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并要求各培养机构制定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估标准,即以师范生的教学行为及实习表现为依据,评估其对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及教学法的掌握情况,判断其是否能够对突发的课堂教学情况做出适当的反应[3],这也影响着未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中是否能够提出理性而可行的建议。

再者,由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10年3月颁布的《改革蓝图:重新修订初等和中等教育法》(A Blueprint for Reform:The Reauthorization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中提出了“有效教师”的定义,并采用更人性化的标准来评定教师的教学表现,向未达标的教师提供辅导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该法要求必须依据教师培养标准来编写实习手册;在职教师对师范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与评估;加大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力度,对合作学校的教学条件及中小学教师的辅导资格进行评定。[4]

(三)相关教育机构的支持与认可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步入了一个标准化时代。1987年成立的INTASC通过开发初任教师评价标准推动了标准化的教师教育改革进程。1995年,INTASC与NBPTS、NCATE结成联盟,促进了教师教育标准、教师执照标准与教师高级资格证书标准的相互协调和匹配,构建了教师培养与发展的连续统一体,成为保证教师质量的三大支柱。

进入21世纪后,NCATE在认证标准中对教育实习的设置与管理做出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即强调活动的制定、实施与评价要顾及所有师范生,实行多元化的实习模式;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力度,鼓励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到实习计划的设计中;将反思理念融入其中,培养未来教师成为具备反思能力与自治能力的专业教学工作者。[5]

美国教师教育组织通过不断开发与改进教师的选拔、培养、评价、任用、在职发展等方面的专业标准,共同推进了美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教育实习规范化的进程。

三、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实习评价体系

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Stanford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TEP)是斯坦福大学独具特色的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其在教育实习体制的设置与管理方面都融入了严谨的态度与专业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内涵与研究价值。

斯坦福教师教育项目设置了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多主体、多途径的评价体系。该项目根据《加州教学专业标准》(California Professional for Teaching Standards)编写了《教育实习手册》,安排“教师小组”(teachers group)对师范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即时性与定期性的指导和评估,并利用“档案袋”(graduation portfolio)收集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关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材料。

(一)教师小组评价

教师小组由大学督导教师(university supervisors)和中小学合作教师(cooperating teachers),辅助师范生实习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组成。教师小组不仅要对师范生的实习情况展开跟踪指导,还要召开三方会谈(大学督导教师、中小学合作教师、师范生),对师范生的教学态度与各方面能力表现等开展季度评价与总结评价。

大学督导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制定实习框架,并根据框架安排具体任务;负责三方会议的组织与召开,加强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关于实习情况与需求信息的交流,共同讨论、评估及设定目标;保证至少9次的正式考查,且每季度完成一次考查录像;完成季度评价与总结评价。中小学合作教师的任务主要包括:帮助师范生融入学校与班级环境,与分配给自己的师范生分享教学任务,与师范生共同讨论学生信息,如学生考试成绩、家庭情况等;指导师范生所有的实习活动,并定期进行随堂指导与评估;完成季度评价与总结评价。[6]

大学督导教师对师范生实习情况的考查主要包括5个方面:课程计划(Lesson Plan)、会议计划(Planning Conference)、观察(Observation)、会议汇报(Debrief Conference)、反思(Reflection)(见表1)。

教师小组根据《加州教师表现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California Teachers,PACT)的6个标准对师范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季度评价与总结评价。这6个评价标准涉及:学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参与程度、对优质的学习环境的构建及保持、课程主题的设计、教学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8]

教师小组根据以上6个标准对师范生的实习表现进行季度评价与总结评价,每个标准的满分都为4分,2分以上及格。季度评价要求师范生举出3~5个自己在本季度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1~2个需要改进之处[9]。总结评价是由教师小组与STEP教学主任、合作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评估小组,共同对师范生的实习表现与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最终评估结果会装入档案袋,成为该师范生在STEP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证明。此外,总结评价以季度评价为基础,对教师小组与师范生共同填写的“专业发展计划”“中期项目回顾”“春季学期对夏季学期的回顾”三项材料进行最终评估。[10]

(二)实习手册评价

STEP依据《加州教学专业标准》,从学术课程、实习工作、观察工具、实习学校、所需表格、一般信息6个方面制定了实习手册,全面而具体地提出了相关规定与要求。实习手册对教师教育的理念、开展实习的意义、具体的任务、实施方式及评价标准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实习手册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官方网站上能够随时下载,便于师范生与教师小组提前了解STEP教育实习的所有详细信息,为教育实习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包括实习材料、毕业文件夹、教学计划、反思报告等。实习材料主要包括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制定的教学计划,学生作业样本、测试卷样本及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价,实习班级的学生个案分析,反思日志,3~5课时的教学录像等[11]。毕业文件夹由求职信、班级活动、核心任务与项目、单元的教学计划、总结反思5个部分构成,旨在多途径收集材料,反映师范生的教育态度、教学立场、教学技能与发展目标[12]。教学计划主要包括:需要运用的教学思想,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采用的相关材料、具体的课堂活动与教学策略等。反思报告是指师范生对教育理论与实习关系的认识,要求师范生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并制定未来教学发展目标。

四、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对实习活动的开展具有监督、管理的作用,对师范生实习表现的评价更为客观、准确。我国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从而导致部分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活动流于形式。我国需要加大对教育实习的监管力度,使教育实习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第一,加强教师培养机构与中小学的合作,构建完善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鉴于我国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安排一位大学教师与一位中小学教师合作,负责数名师范生职前教育实习的指导与评估工作,如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针对某一议题或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以使相关各方对实习的开展情况有即时性的认识;鼓励师范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在增强师范生的专业适应性的同时,促进教师职前培养项目的不断完善;增加督导教师对师范生现场指导的次数,同时鼓励中小学在职教师到大学进修并开展学术交流。

第二,在实习过程中,融入对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反思性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我国师范院校应加强师范生对其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强调反思作为评价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增加反思总结在实习任务中的比重;督导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加强沟通,鼓励师范生构建自己的教育教学框架,对课程的开展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与教师小组针对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充分的交流,适当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洪明.美国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历史演进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49.

[2]杨民,姜丽华.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8:23.

[3]Linda Darling Hammond, Ruth Chung. Variation in Teacher Preparation: How Well Do Different Pathways Prepare Teachers to Teach?[J].On-Line Edition Published with Permission of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02(53):29.

[4]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 Blueprint for Reform: The Reauthorization of the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EB/OL].http://www2.ed.gov/policy/elsec/leg/blueprint/index.html, 2013-01-12.

[5]NCATE Unit Standards[EB/OL].http://www.ncate.org/Standards/NCATEUnit Standards/tabid/123/Default.aspx, 2013-02-10.

[6]Buil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Candidate and Cooperating Teacher[EB/OL].http://gse-step.stanford.edu/academics/secondary/handbook, 2013-02-18.

[7]STEP Observation Cycle[EB/OL].http://gse-step.stanford.edu/academics/secondary/Handbook, 2012-12-18.

[8]California Standards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2010[EB/OL]. http://gse-step.stanford.edu/academics/secondary/handbook, 2013-02-18.

[9]STEP Teacher Candidate Quality Assessment[EB/OL].http://gse-step.stanford.edu/academics/elementary/handbook, 2012-12-19.

[10]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California Teachers-STEP Secondary 2012-2013[EB/OL].http://gse-step.stanford.edu/academics/secondary/handbook,2013-02-18.

[11]Elementary Clinical Work Agreement 2012-2013[EB/OL].http://gse-step.stanford.edu/ academics/elementary/handbook, 2013-02-15.

[12]The STEP Elementary Graduation Portfolio 2012-2013[EB/OL].http://gse-step.stanford.edu/academics/elementary/handbook, 2012-12-28.

教育实习评价 篇4

1 目前高职教育中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质量评价的方式及弊端

现有的评价方式主要有2种: (1) 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习结束时, 由学校组织闭卷考试, 考察学生实习中获得知识的多寡, 或者利用实验室设备 (如仿真模拟人) 让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以此评价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2) 以医院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由医院带教医师书写实习鉴定, 对学生进行行为评价, 作为实习成绩。

一直以来, 这2种评价体系各自相对独立, 很少交叉合作, 其弊端渐露。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和平时在校理论课考核方式大同小异, 不能很好体现出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多以“知识”概括“能力”, 内容过于依附教材, 命题过于标准化, 评价过程一次性, 时间过于集中, 评价体系单薄, 评价方式片面, 显示不出学生在实习后到底能否真正胜任临床工作。以医院为主体的评价体系, 多充斥主观感受, 容易掺入个人喜好、印象或情感, 随意性大, 评价结果难免偏颇, 甚至个别带教医师为抬高个人带教质量故意美化, 或是忙于工作应付了事, 使得实习鉴定多空话套话, 模糊评价, 不能反映实习生真实情况。

2 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能力是以人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 在认识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 (IIME) 于2002年发表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MER) 提出七大方面的能力:医学职业价值、态度、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与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2]。医学生的能力不是单一形式所能衡量的, 必须建立综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基于上述内容, 同时结合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 我们提出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2.1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2.1.1 导向性

评价体系必须与社会需要、学校教学密切联系[3]。以社会需要为依据制定评价方向和具体内容, 以评价方向和具体内容调整学校教学, 以学校教学满足社会需要, 依次环环相适应, 科学发展, 培养出基层真正用得上的健全的技能型临床医学人才。

2.1.2 客观性

评价体系必须能客观反应实习生质量。圈定评价对象, 根据学制层次制定评价内容;严格要求评价主体, 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科学制定评价组成, 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平衡权重, 不偏不倚;评价过程结合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避免片面和一次性评价。

2.1.3 多元性

评价体系必须由多元素组成。无论评价主体、组成、内容、方法, 都要由多方参与、多面表现, 否则无法保证对实习生有客观的、综合的评价。

2.1.4 可操作性

评价体系必须是可操作的, 可实现的。既要考虑到评价体系的全面和完整, 又要考虑到实际实施的各方面障碍, 例如床旁考试有可能得不到患者的配合, 此时就应选择病情稳定、性格开朗、热情的患者, 或事先培训标准化病人, 进行真实现场模拟, 以此满足评价需要。

2.2 评价对象

评价体系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实习生, 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时应紧紧围绕“为基层、农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医疗卫生专门人才”这一基调, 不可妄高, 也不可过低。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包括普通大专、对口升学、两年制升段班, 各学制实习生层次不同, 基础不同, 教学大纲也不同, 所以应制定出因人而异的评价内容和标准。

2.3 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主要有两大块:学校和医院。学校组织教学专家, 对实习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终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医院主要依靠带教医师和实习生管理部门, 对实习生平时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

2.4 评价体系组成

2.4.1 静态评价

所谓静态评价是指在实习结束时, 对实习生进行一次性考核, 以此反映其质量。包括定性和定量2方面:定性—评价实习生对实习的认识、实习时的态度、职业道德、价值观、与患者交流能力、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能力、学习和运用医疗知识及技能的能力等方面, 此类评价多采用对实习生问卷调查、带教医师出具鉴定、与实习生周围人座谈的形式;定量—评价实习生出勤率、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寡、基本技能能否熟练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分析的结果、解决的方案、病历书写规范与否等方面, 此类评价多采用记录统计、闭卷考试、现场演示、多站式病例分析、批改实习生书写的病历等方式。

2.4.2 动态评价

所谓动态评价, 即过程评价, 是相对于静态评价来说的, 指贯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并非一次性的评价。任何客观、科学的评价, 都不可能是一次性完成的, 应当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 进行综合的、完整的评价[4], 这样可避免静态评价“一考定终身”的片面化, 同时也是对实习生日常实习的督促和激励。可采取的评价方式有:实习生一入医院即建立实习档案、记录日常实习活动、统计医疗任务完成量、观察实习查房时回答问题的情况和遇到具体病患时的表现、实习前摸底考核、实习中阶段考核、实习后自我总结。通过这些动态的评价形式, 我们会对实习生各个侧面都有所了解, 能给以较客观的评价。另外, 动态评价也包括随社会和时代发展而及时调整评价内容, 例如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时节, 加入关于甲流的预防、诊断、治疗的相关知识, 以考察学生在面对新的医疗情况时的反应、接受和再学习能力。

2.4.3 医院评价

医院评价是基于医院这个环境而进行的评价活动。评价的主体除带教医师和实习生管理部门外, 还可以涵盖护士、病人、家属、一起实习的同学等第三者, 通过问卷、座谈, 对实习生进行定性评价。另外, 借助医院现场对实习生临床医疗思维、问诊、体格检查、实际疾病处理能力进行考核, 在这些方面均可作出定量评价。

2.4.4 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是基于学校资源而进行的评价活动。学校成立专家组, 编写题库, 组织闭卷考试, 培训标准化病人,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考试软件, 模拟真实医疗活动, 来对实习生基本知识素质和应用能力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多为定量评价。

2.5 外部机构参与评价

一套好的评价体系不是关起门造出来的。高校要面向市场, 评价体系要与社会需求接轨[5], 这样才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如今用人单位不仅需要知识理论扎实的学生, 更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好、思想心理素质好、沟通合作能力好的能适应基层工作的学生。因此我们要听取基层医院的建议, 邀请基层医院参与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 将基层医院的能动作用发挥出来。只有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适合社会的人才。

3 结语

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能改变以往呆板、片面的评价活动, 真正把实习生的质量考察出来、展现出来, 使优者自信、劣者自省, 今后还要本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不断验证、完善这一体系, 并及时调适自身教学思路, 为社会尤其是基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摘要:实习是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体验过程, 实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而通过对实习生质量的评价能反映出实习效果。切合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思想, 现提出以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以能力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临床医学,实习生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贺宪春, 杨翠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8 (77) :24.

[2]胡爱萍, 夏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及其推广的相关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2 (8) :67.

[3]李迅.让教育评价发挥导向作用[J].政协天地, 2009, 5:39.

[4]罗贵明, 蔡水清.国外动态测验的理论与应用及其对我国考试评价改革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 2008, 11 (69) :43.

教育实习一个月的自我评价 篇5

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

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这一个半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在这短暂的日子里,作为实习班主任兼音乐实习老师,不仅积累了初步的班级管理和音乐教学经验,还深刻地体会到强烈的班级凝聚力和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性。

教育无处不在,在讲台上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讲台下更要注意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我坚持早读、晚自习上班提前十分钟到达班级,把课桌上的椅子拿下来摆好,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坐上摆好了的椅子并让整个班级保持良好的纪律。在教学与日常管理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严谨治学与做人,真正履行了一名实习教师的职责。

教育实习评价 篇6

【关键词】顶岗实习 质量 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经环节,是学生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最好形式之一和有效途径。如何针对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现状,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规范顶岗实习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推进效果不好。部分高职院校把学生顶岗实习当做一种形式, 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采取放散羊式的实习方式, 也没有安排专门人员从事考核工作,根本无法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二)缺少必要制度,难以规范考核。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等制度,但缺少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方面的制度, 如校企合作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标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

(三)考核主体单一,难以多元评价。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的主体为学校指导教师,缺乏企业、社会和自我评价,难以真实反映顶岗实习效果。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并且应该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 适当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以保证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考核内容简单,缺乏全面考核。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内容为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而对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等项目没有规定明确的质量标准,且缺少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工作胜任能力、主动工作和团队协作精神、服从指挥与安全防范等考核, 难以全面考核评价顶岗实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简单,缺少量化评价。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由学校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提交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及实习单位鉴定进行考核的方式评价顶岗实习成绩,成绩多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没有相应的指标体系,也无法进行量化评价,难以准确评价顶岗实习质量。

(六)缺少软件平台,信息沟通不畅。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信息沟通采取了传统的表格式管理,且信息主要集中在系部,缺乏相应的软件平台,学校难以全面掌控, 既存在信息沟通迟缓、不畅问题,也存在顶岗实习监管难以到位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规范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为此,在设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把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要全面、多层次考核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合作、效果等因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就业需求、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等实际,全面反映顶岗实习质量。

(二)多元性原则。对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要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评价自我实习效果和学校与企业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效果;学校评价侧重考核学生实习表现、顶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实习效果;企业评价侧重考核学生职业素养、团结协作精神、专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三)科学性原则。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主观随意性,使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

(四)實效性原则。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实效性,指标设计既要能够客观反映学校对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工作质量,也要反映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培养与管理工作质量,还要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所达到的真实效果。

(五)可行性原则。考核评价指标要简便、易行,具有操作性,指标数量适中,内涵清晰,方法明晰,数据易于获取,便于统计。

三、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顶岗实习的外部政策环境。建议国家在《职业教育法》及《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法规和条例中明确规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享受减免税收优惠,对实习耗损和现场指导教师给予适当的补贴等,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指导与考核评价的积极性。

(二)建立顶岗实习质量考核机构。学校要与诸多合作单位建立顶岗实习管理组织,在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下设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由学院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工作;院系和实习车间、班组共建考核工作小组,具体考核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现场指导承担。

(三)校企共同完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应文件。学校和企业要针对顶岗实习各环节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指标内涵, 明晰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的相应记载, 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四)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顶岗实习管理流程, 科学考核评价顶岗实习质量。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准员工,采用相应的标准,严格管理,统一考核,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加快角色转变过程。

(五)学校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系统,对顶岗实习实行动态管理。学校要加大投入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相应的网站, 动态管理顶岗实习。该系统具有信息服务、岗位信息发布、网络选定审核实习岗位、实习过程监管、实习成绩评价、实习交流等功能,满足学校从实习资格审察、实习岗位分配、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效果评价、实习文件提交等要求。

(六)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档案。学校要建立包括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动员、实习资格审核、实习企业遴选、实习教师聘请、实习过程记录、实习评价与考核、实习鉴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工作经历证书等材料在内的系列档案,加强顶岗实习质量监管。

参考文献:

中职生顶岗实习的评价 篇7

一、校企共评, 效果更佳

要全面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实行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双方评级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总的来说, 就是要让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评价与学校专业指导教师评价相互结合, 并充分依靠这些评价主体的力量, 尤其是企业的力量, 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既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工作, 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以尽快满足企业实际岗位的要求, 又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完成学校要求的各项实习任务, 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

二、百分考核, 规范统一

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中考落榜或是没有参加中考的学生,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 就可以采用评分法, 量化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可以采用定量评价中最常用的百分法, 即将顶岗实习效果考核的总分定为100分, 其中包含两部分:学校专业指导教师的评定成绩占40 分, 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评定成绩占60 分。学校与企业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 分别设定不同的考核分值, 60 分以下判定为不合格。所有考核者要统一考核的标准、要求, 考核的结果要保证规范统一, 以便于横向比较, 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定量为主, 定性补充

为了使顶岗实习的效果评价更加完美, 可以将定性评价中的等级法作为有力的补充, 即对顶岗实习中有以下行为之一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严重违反实习单位规定被实习单位辞退、事假病假累计超过顶岗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擅自终止顶岗实习、因违反有关规定给学校和实习单位带来严重影响等。对于有该种情况的学生, 其考核成绩则按照不合格处理。对于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 则企业可以直接与学校沟通, 让学生不必经过考核就可以留在企业继续工作。这样的评价方法既全面考虑了学生的整体情况, 又具有一定的人性化, 刚柔并济, 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又有利于学校与企业文化的传承。

四、措施有力, 奖罚分明

对于考核结果的处理, 要尽量做到奖罚分明。以60分为标准线, 综合评分为60 分以下者判为不合格, 60分以上者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校可以推荐其就业。并且要择优推荐, 即按照考核分数的高低, 优先推荐高分者。顶岗实习成绩不合格者, 既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也不得推荐就业, 而要参加下一届学生的顶岗实习, 继续学习。这样奖罚分明的措施, 可以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严于律己, 成为适应企业、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由于中职生所学的专业种类较多, 其顶岗实习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方方面面都有, 而且有些专业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性质也各不相同, 这就给学生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难以保证公平。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能再辅以一定有针对性的专业考核, 则效果一定会更好。

总之, 要发挥顶岗实习的作用, 需要企业、学校与学生个人的全面合作、共同参与, 切实保证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增长见识、提高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 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他们敢于面对挑战, 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也积极实践探索教学改革, “2.5+0.5”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办学的主流。这种模式是让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 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最后半年到与专业相对口的指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这种模式的开展, 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关键词:中职生,顶岗实习,评价

参考文献

教育实习评价 篇8

一、自建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平台

2009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软件公司合作在学校教务管理平台上开发顶岗实习管理模块, 并投入试运行;2010年,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开始在全校推广, 应用于所有毕业生的顶岗实习管理, 以信息化手段切实提升了顶岗实习管理效率。平台具有系统管理、选课模块、作业模块、成绩系统、定位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 不同用户能够具有不同权限, 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和学生指导。2013年, 根据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的要求, 学校自主开发了“顶岗实习企业评教评学调查系统”, 由企业对在本单位顶岗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实现了评价数据的远程输入、数据整合和智能查询, 增加深度挖掘系统的趋势分析等功能, 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宝贵的一线资料。

二、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的实施

1. 抓住关键点实施过程化管理, 建立“三三制”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针对顶岗实习管理出现的问题, 经过不断地总结,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规定》, 并于2007年以来, 积极探索和实践“三三制”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即三个过程管理, 三个关键点控制。三个过程管理是双导师制、顶岗实习工作日志、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管理;三个关键点控制是完整的岗位技能项目要求、顶岗实习答辩和校企双方共同签订的工作经历证书。

2. 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 创新管理手段

为了实施有效管理, 学校与公司合作在学校教务管理平台上开发顶岗实习管理模块, 创新了顶岗实习管理手段, 该平台具有系统管理、选课模块、作业模块、成绩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模块, 不同用户具有不同权限, 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和学生指导 (如图1、图2、图3所示) 。

3. 依托“三三制”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管理有序展开

自2009年以来, 我校连续四年在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学生中, 依托“三三制”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实施了基于网络的顶岗实习管理。操作过程如下:

(1) 用户权限分配。顶岗实习平台包括学校、系 (院) 、企业、学生、校内指导老师、校外指导老师、教务员、辅导员等用户, 各级用户都可以登陆到平台并在自己权限下进行相关操作, 如学校用户可以查看全校顶岗实习的运行情况并打印报表, 学生用户可以维护本人信息、提交周志和报告、通过邮件系统与校内指导老师互动等。

(2) 专业学生分组。校内指导老师按专业把实习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顶岗实习管理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

(3) 学生实习周志的提交与批阅。分组实施后,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填写纸质的日志以外, 必须在网络上填写顶岗实习周志, 是对一周实习情况的回顾和总结。校内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批阅学生周志, 及时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最新情况和收获, 并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给学生下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4) 通过邮件系统实现小组内多用户互动。在顶岗实习小组内, 多用户在线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邮件系统进行互动, 可以展开小组内讨论, 指导老师进行答疑。如果单用户在线, 可以通过延时发送的方式发送信息, 等到接收用户上线后可以进行接受和回复。

(5) 量化考评指标的设置。针对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内涵、特征、内容构成, 根据专业特点, 考评指标大致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岗位技能指标以及顶岗实习答辩情况等。依靠多用户, 包括校外指导老师、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各自帐号登陆系统参与学生的考评。

(6) 动态的信息管理。考虑到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可变性, 即一个学生可能因各种原因中途更换单位,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自动记忆学生的工作经历, 及时更新学生的最新信息, 保证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7) 数据统计和查询。学校、系 (院) 等用户可以通过登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 通过自己的管理权限及时查询到全校或本部门学生的顶岗实习信息。

三顶岗实习管理的成效

1. 突出了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实施全面监控

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并行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和指导, 避免了学生进入企业以后放任自流, 逃避管理, 且双导师的配置, 使学生及时解决了实习中遇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在实习中得到历练和能力方面的提升。顶岗实习日志制度用来记录学生实习期间每日的工作内容、问题、感悟及工作思路等, 是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促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专业知识、总结工作方法、提升自身技能。

2. 提炼岗位核心技能, 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完整的岗位技能项目要求是顶岗实习实施初针对不同岗位设定的, 它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促使学生在实习中将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 并在实习期间学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不断完善自己, 并最终达到岗位要求, 从而使自己从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变, 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顶岗实习答辩是学生顶岗实习考核的一部分, 顶岗实习答辩环节的设置, 促进了学生不断加强对整个岗位分析、学习、总结和表达能力, 提炼岗位核心能力, 并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3. 实施严格考核, 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生经历了半年的顶岗实习, 经过校企双方考核, 考核包括是否达到顶岗实习岗位技能项目要求, 是否完成完整的顶岗实习日志和周志, 是否具备工作岗位职业道德和素养, 是否完成顶岗实习报告和通过答辩, 考核合格后, 由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工作经历证书。工作经历证书是体现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后, 是否真正地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 等级包括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最终评价。在企业参与下发放的工作经历证书, 学生拥有合格以上等次的, 是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工作的肯定和褒奖, 对学生在其它企业就业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优势, 是其它企业独具慧眼、发现人才的一个重要证明, 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资质证明, 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 实现了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和评价

顶岗实习意味着学生要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深入到企业, 从事一线岗位的工作。企业和岗位性质的不同以及企业容纳学生能力的不同, 直接导致顶岗实习学生遍布全省甚至全国, 工作单位分散, 该系统实现了有效的管理和评价过程。

(1) 明确布置学习任务, 强化顶岗实习教学功能。为保障顶岗实习与专业学习的相关度, 校内指导老师按专业把实习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顶岗实习管理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在顶岗实习的1~2周内, 实习指导老师通过管理平台向学生布置顶岗实习工作任务, 使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和目标参加实习, 并通过阅读学生实习周志和互动交流进行指导, 保障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2) 提交批阅实习周志, 加大顶岗实习指导力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填写纸质的日志以外, 学生还需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在网络上填写顶岗实习周志, 是对一周实习情况的回顾和总结。校内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批阅学生周志, 及时了解到学生顶岗实习的最新情况和收获, 并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给学生下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学生教师互动交流, 提升顶岗实习管理效果。系统还实现了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在线互动交流、实习学生小组内互动交流和校内指导与校外指导教师的互动交流, 及时解决问题, 加强了指导力度。通过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实施的实习周志和互动交流较好地适应了当代学生学习和沟通交流方式的转变, 提升了顶岗实习管理效果。

(4) 多元参与过程考评, 增加了考核的可信度。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提供了多角色评价功能, 由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另外, 根据不同专业和岗位性质, 设置了量化的考核点, 如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岗位技能等, 由校外指导老师评价, 实习日志 (周志) 、顶岗实习报告及答辩等由校内指导老师评价, 通过加权相加, 得出学生最终考评成绩。

(5) 全面数据统计分析, 为教学制度改进提供支撑。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有效集成了顶岗实习数据, 不同权限用户可以查询学生顶岗实习率、实习区域、专业对口率、工资情况、顶岗实习任务书、实习周志、实习报告及各项汇集情况, 随时掌握实习学生状态。学院可以掌握每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合作企业接收学生情况, 及时地改进现有教学制度。

(6) 实时的GPS定位和视频功能, 有效监控学生实习场景。考虑到能够监控到学生所在区域及工作场景片段, 增加了实时的GPS定位和视频功能。结合管理成本, 与中国电信合作开发了“翼岗通”3G技术顶岗实习管理平台, 在监理专业学生中实施, 与学校顶岗实习平台并行管理。通过该平台, 校内指导老师可以实时查询学生所在区域, 并以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利用视频功能, 可以远距离看到学生真实的工作场景, 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问题解答。时机成熟时, “翼岗通”3G技术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接口技术与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连接起来, 向全校专业推广。

四、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平台的示范作用

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在我校已经稳定使用三年, 近2万学生、校内外教师与管理人员使用了该平台, 反映很好。据正方软件公司统计, 新版的教务管理系统 (含顶岗实习管理平台) 得到各院校认同, 管理软件已经销售到13个省 (直辖市) 44个院校, 使用师生40.4万人, 软件销售总额320万元。

自主开发的“顶岗实习企业评教评学调查系统”, 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在2013年的“企业评教评学研讨会”上, 我校对该系统的使用和三大特色做了详细介绍。

全国高职高专网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三点一线’制度, 加强顶岗实习关键点控制和过程管理”为题, 作了新闻报道。广东省教育厅在《广东教育.职教》 (2011年9期) 《广东部分职业院校实习管理工作典型案例》一文中,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信息化平台实施顶岗实习三三制管理模式”为题给予推介, 同时列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成果系列 (八) 在广东省教育厅网站上进行报道, 南方教育网等进行了转载和相应报道。在国家示范校验收会上, 各位专家对《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和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 陈解放教授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秘书长) 称“这是顶岗实习管理最成功的案例”, 推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五、结语

实践证明, 我校以“三三制”为核心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实施, 对顶岗实习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手段上都是一个创新, 多方位在线监控学生的实习过程与工作现状, 实现顶岗实习全程管理, 科学地对学生实施量化考评, 是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有效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华丽转身。

摘要:顶岗实习的管理和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难点, 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点, 学校利用信息化平台探索了多样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 并通过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工作做细、做实, 为其他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培训效果评价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整群抽取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专业学生160人, 所有入选者均参加了临床实习前培训, 并最终考核合格。

1.2 调查方法

采用我团队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采用无记名方式,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组织被调查者自填, 问卷统一发放并当场回收, 请相关教师回避。

1.3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8.0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假设检验水平为α=0.01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60份, 回收160份, 有效回收率100%。在被调查的160名学生中, 女生86人, 男生74人, 其中, 临床医学专业126人, 医学影像学专业34人。

2.2 医学生临床实习前培训效果评价

2.2.1 培训前后调查结果分析 (见表1)

表1显示, 培训前后医学生在掌握基本护理技能 (χ2=36.891, P<0.01) , 了解手术室门禁管理制度 (χ2=33.169, P<0.01) , 掌握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 (χ2=52.651, P<0.01) , 了解职业暴露与防护 (χ2=20.284, P<0.01) , 了解医疗安全知识 (χ2=43.527, P<0.01) , 掌握急救知识 (χ2=54.801, P<0.01) , 医患沟通能力 (χ2=56.058, P<0.01) , 开具处方, 化验单, 检查单 (χ2=29.927, P<0.01) , 了解医生面对的医疗风险 (χ2=24.042, P<0.01) , 掌握医生的责任、权利、义务 (χ2=30.521, P<0.01) 10个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2.2.2 不同专业医学生培训前后调查结果分析 (见表2)

表2显示, 培训前后,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上述10个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仅在了解医疗安全知识 (χ2=20.862, P<0.01) 和掌握急救知识 (χ2=21.483, P<0.01) 两方面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步入医疗职业生涯的一座桥梁。而实习前的培训是临床实习的基础, 只有打好这块基石, 实习工作才能顺利进行[2]。本研究结果显示, 培训前后, 医学生在基本护理技能, 医生的责任、权利、义务, 医生面对的医疗风险, 手术室门禁管理制度和医疗安全知识, 病历书写的格式与内容和开具处方、化验单、检查单, 职业暴露与防护, 急救知识, 医患沟通能力共10个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 未经培训的医学生在实习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技能, 重理论、轻实践, 重笔试、轻实际操作的现象[3,4,5], 通过培训, 医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医院的基本规章制度, 掌握了实用的医患沟通技巧、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 提高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 临床实习前培训使医学生从内心深处将自己看作为临床队伍中的一员, 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研究还显示,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训前后在上述10个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仅在医疗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急救知识的掌握两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 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同。相比之下, 临床病例的书写、处方、化验单、检查单的开具, 手术室门禁管理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 医患沟通能力, 医生面对的医疗风险, 医生的责任、权利、义务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关系较为密切。也可能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人数较多, 在培训过程中, 老师培训内容的更加侧重于临床医学, 医学影像学同学对此次培训内容的关注度不高。两个专业的学生培训前后在了解医疗安全知识和掌握急救知识两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因为, 医学科学复杂, 医疗风险高且后果严重[6], 医疗工作者都希望掌握医疗安全知识。急救知识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对不同专业的同学要求无明显差异。

总之, 对医学生进行实习前培训使医学生了解了医院的规章制度, 掌握了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和临床技能, 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这有利于减少实习生因缺乏医患沟通技巧、书写病历质量差引起的医疗纠纷[7], 可以提高实习质量。基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培训效果存在差异, 今后的培训应分专业对医学生实施有专业侧重点的实习前培训, 使他们更好地完成临床实习。如何进一步提高岗前培训的效果, 培养出高水平的医学毕业生,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于泉, 张淑萍, 刘星云, 等.加强医学生岗前培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17) :165-166.

[2]于泉, 张淑萍, 刘显云, 等.医学实习生岗前基础培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3) :200-201.

[3]邓声莉, 梁莉, 胡卫锋.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8) :724-425.

[4]陈自强, 徐迪雄.浅谈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 2005, 15 (2) :195-197.

[5]朱锡光.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7 (2) :47-50.

[6]戴正庆, 周庆, 袁芳.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模块化岗前培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15 (9) :113-114.

教育实习评价 篇10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1. 评价主体和对象较为单一

目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评价主体主要以学校教师为主, 企业指导教师较少参与。由于缺乏企业人员的有效参与, 顶岗实习评价主体缺失了一个重要方面, 其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必然难以保证。另外, 很多高职院校只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进行评价。而顶岗实习是一个涵盖教、学、做的动态过程, 教学质量的评价既应包括学生, 还应包括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及顶岗实习教学标准及实施过程等。

2. 评价内容和方式显得呆板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出勤情况、实习总结报告进行评价, 这些评价内容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效果, 对学生的责任感、忠诚度、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更是无从考核。另外, 不少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以简单的总结报告进行评价的方式, 偏重总结性评价, 轻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降低了评价的信效度。

3. 评价反馈和运用不到位

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在对顶岗实习评价结果的分析、反馈和运用等方面做得不够。较多关注平时考勤记录和考核分数统计, 而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教师教学改革、实习计划安排、实习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则较少进行系统分析、信息反馈和结果运用, 使整个评价局限于对学生单方面的考核, 对整个实习教学体系的诊断、改进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 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缺乏系统研究, 对其内涵与特征、地位与作用、组织与实施、监控与评价等方面的认识不够到位, 没有真正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评价理念, 在顶岗实习评价中存在着主观随意、简单粗放等现象。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建设的对策

1. 将评价贯穿于顶岗实习管理全过程

由于顶岗实习过程时间长, 管理难度大, 单靠高职院校很难实施到位。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激励和导向功能, 高职院校应联合相关合作企业, 共同组织实施对顶岗实习的管理, 并将评价贯穿于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 实现评价考核与管理流程的紧密结合 (如图1) 。

在图1所示的顶岗实习管理与评价流程中, 学校与企业在顶岗实习工作中主要发挥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等职能, 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则重点履行微观管理、检查指导等职能, 他们都共同参与评教评学、信息反馈等工作。整个顶岗实习管理与评价流程分为实习准备、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三个阶段。

2. 建立标准化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应坚持评教和评学并举, 从评教、评学两个维度, 分别构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在设计“顶岗实习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时, 建议以学生顶岗实习的纵向发展阶段为主线, 分别设计实习准备、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等3个一级指标;并根据每个实习阶段的特点和要求, 将一级指标分解为若干二、三级指标。所有评价指标的分数、权重应做到明确具体 (见表1) 。

在设计“顶岗实习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表”时, 建议以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实习成果为维度分设3个一级指标, 并根据各一级指标的内涵要求, 设立道德品质、实习态度、有效沟通、6S管理等12个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为各评价要点的具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企业兼师评价和学校教师评价等四个方面, 其中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分数权重各占10%, 企业教师评价和学校教师评价分数权重各占40% (见表2) 。

3. 综合运用多样化的顶岗实习评价方式与手段

一是推进评价方法多样化。要摒弃传统的以实习报告考核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 积极推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实习岗位的实际情况, 灵活采用笔试、口试、访谈、观测、实操、调研等多种评价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实习作品为导向的顶岗实习评价制度, 学生实习作品呈现的载体可以是毕业设计、操作方案、工件产品、实习报告等, 呈现的形式可以是纸质作品、电子作品或实物作品等。

二是推进评价手段现代化。要改变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评价方式, 广泛采用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评价手段, 不断提高、优化顶岗实习评价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要尽可能减少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主观臆断, 要根据客观情况, 广泛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 记录评价过程, 分析评价结果, 以此充分反映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

4. 加强顶岗实习评价信息反馈和结果运用

学校应加强对顶岗实习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 并做到及时反馈。要制定顶岗实习工作意见反馈表,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及时收集企业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从而不断促进校企之间、师生之间、教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持续改进。同时, 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 努力做到将评价结果与系部、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挂钩。评价结果应成为教学系部、专业教研室和教师的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 成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

摘要:顶岗实习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及主要对策进行了专题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张雁平, 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5) .

上一篇:青春年少下一篇:农业招标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