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会计

2024-06-04

学习会计(精选十篇)

学习会计 篇1

例1.某企业2007年3月份分别发现2007年、2006年、2005年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少提折旧100元, 假设不重要。

会计处理借:管理费用300

贷:累计折旧300

例2.某企业2007年3月份分别发现2007年、2006年、2005年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少提折旧100 000元。假设达到重要性水平, 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由于上述事项在2005、2006年度分别确认了25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 假定所得税申报表中扣除了该项折旧, 该公司按照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假定不是日后期间发现)

首先分析对于2007年差错, 本期发现本期差错无论重大与否, 都直接调整本期, 则账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100 000

贷:累计折旧100 000

对于2006年会计差错和2005年会计差错, 由于是前期重大会计差错, 所以要采用追溯重述法:

1.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 000

贷:累计折旧200 000

2.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借:递延所得税负债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0 000

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50000

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数字借:盈余公积1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5000

调整报表时, 应调整2007年利润表当中的上年数:管理费用增加100 000元, 利润总额减少100 000元, 所得税费用减少25000元, 净利润减少75 000元。由于利润表当中仅涉及2006年, 不涉及2005年.而2007年资产负债表年初栏调整:累计折旧增加200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调减50000元, 盈余公积调减15000元, 未分配利润调减135000元。

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前期和报告期间重大差错和非重大差错, 一律在报告年度中调整;对于报告期间重大差错, 则在报告年度中处理, 而对于以前期间重大差错, 则调整报告年度的年初数和利润表当中的上年数。

例3.某企业2007年2月1日发现2006年、2005年、2004年每年行政管理部门少提折旧100元, 由于该差错达不到重要性要求, 所以对于该差错统一调整在2006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为简化处理, 本题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为4月30日, 所得税税率为25%, 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不再作其他分配, 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 均假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

贷:累计折旧3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7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25

借:盈余公积2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2.5

例4.某企业2006年财务会计报告于2007年4月30日经董事会批准对外报出, 假定2007年3月1日发现2006年、2005年、2004年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少提折旧10万, 从而导致会计与税法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分别确认了25 000元递延所得税负债。

分析:对于2006年少提折旧直接调整在报告年度, 而对于2005年、2004年少提折旧, 则应当调整2006年资产负债表年初数, 利润表调整2006年、2006年利润表当中的上年数, 而不调整2004年利润表, 因为2006年利润表仅包含2005年利润表, 而不包含2004年利润表少提折旧费用, 账务处理同例3。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会计学习 篇2

《管理会计体系与信息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2.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外会计的是()。A.管理会计 B.财务会计

C.成本会计 D.责任会计

A

B

C

D

2.2.下列选项中,企业会计角色在基于“做事”的角度下,是管理会计师与()的统一。A.成本分析师 B.预算会计师

C.税务会计师 D.数据科学家

A

B

C

D

3.2.从更为广阔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发展来解释管理会计历史发展的原因的研究方法是()A.叙事式研究方法 B.编年史学派的研究方法

C.后结构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 D.以上都不是

A

B

C

D

4.2.美国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的解释思路包括基于知识的解释和基于契约的解释,下列选项中属于基于契约的解释的是()。A.企业生产系统的转变 B.企业协调管理系统的变化 C.企业经营管理契约的变化 D.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的变化

A

B

C

D

5.2.下列选项中,关于生产系统、协调管理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系统向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生产成本信息 B.管理会计系统向协调管理系统目标差距信息 C.协调管理系统向生产系统发出计划控制指令 D.三者平行运行,各自独立运作

A

B

C

D

6.1.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的学问。A.数据挖掘 B.数据分析

C.数据分类 D.数据记录

A

B

C

D

7.2.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演变过程的最新的阶段是()。A.MRP B.闭环MRP C.MRPⅡ D.ERP

A

B

C

D

8.2.90年代的“模拟市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成本管理模式兴起于()。A.首钢 B.武钢

C.宝钢 D.邯钢

A

B

C

D

9.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而实施的工作是组织结构设计和()。A.建立股东大会制度 B.完善中小股东保护制度 C.业务流程梳理 D.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A

B

C

D

10.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的表现是()。A.许多企业领导观念陈旧 B.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算账工作 C.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报账工作

D.许多企业积极推进模拟市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先进管理会计理念的实施

A

B

C

D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判断企业管理会计何时产生的标准的是()。A.管理会计教科书的出版

B.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在企业发展中何时得到履行 C.管理会计术语的出现 D.管理会计学科的出现

A

B

C

D

12.1.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导致的后果之一是提供了错误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这个后果的具体原因是()。A.间接成本一律按工时分配 B.不再区分各个生产费用的成本动因

C.所有间接费用统一集中于制造费用单个科目核算 D.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计入相应产品的成本

A

B

C

D

13.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处理问题方式从回顾性转向()。A.明晰性 B.预见性

C.无限性 D.有限性

A

B

C

D

14.2.下列各项中关于综合型管理会计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B.以产品为导向

C.主要面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

D.提供实时的、定制的、个性化的、多种信息类型的管理会计信息

A

B

C

D

15.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管理会计体系的要素是()。A.战略评价 B.战略决策 C.战略执行 D.细节管理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1.下列选项中,属于计算机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A.人与计算机的交互 B.算法 C.架构 D.智能化

A

B

C

D

E

2.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边界不能作为划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本质特征的标志的理由包括()。A.企业边界的概念不清晰 B.企业边界是不断变化的 C.企业边界不是会计的内在属性 D.边界论在逻辑上难以自洽

A

B

C

D

E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邯钢经验”的内容是()。A.改革企业内部价格体系 B.从市场价格倒推目标成本 C.成本指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到人 D.严格的成本考核,实行成本否决

A

B

C

D

E

4.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导致的后果的是()。A.丧失相关性的管理会计给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提供了错误的引导目标 B.没能提供准确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

C.分散了管理者对生产效率因素的注意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D.追求短期企业利润

A

B

C

D

E

5.1.下列各项中,属于综合型管理会计的特征的是()。A.以企业价值可持续增值为目标 B.以顾客为导向

C.面向企业战略管理

D.以基于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价值链分析为工具

A

B

C

D

E

6.1.从契约论的角度上讲,企业是一个契约的集合体,包括()。A.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契约 B.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契约 C.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

D.企业与供应商、采购商之间的契约

A B

C

D

E

7.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有关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A.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 B.加大科研投入

C.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

D.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

A

B

C

D

E

8.1.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衍生的四个阶段是()。A.会计数据手工处理阶段 B.会计数据机械处理阶段 C.会计数据电子计算机处理阶段 D.会计信息网络化处理阶段

A

B

C

D

E

9.1. 对知识的需求是管理会计发展动因的解释思路之一,下列各项中,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需求不断增长的因素包括()。A.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B.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C.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D.现代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A

B

C

D

E

10.1.下列选项中,属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角色的种类是()。A.数据分析师 B.财务会计师

C.税务会计师 D.数据科学家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1.从本质上说,程序是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沉淀。()

2.2.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信息经济下企业知识管理的需要。()

3.2.管理型会计师是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

4.2.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处理问题方式从预见性转向回顾性。()

5.1.丧失相关性的管理会计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对 错

6.2.数据库就是一些单证和这些单证之间的勾稽关系的逻辑体现。()

7.1.核算型管理会计是以事后反映、向外报告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

8.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

9.2.管理会计以公允价值来确认、计量,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

10.1.财务会计是面向未来的会计。()

11.1.传统成本会计并不是为了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描述每一产品消耗资源的情况,而是为财务报告目的,对存货进行计量。()

12.2.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价值。()

13.2.管理会计是面向过去的会计。()

14.2.管理会计发展动因是指管理会计发展的知识动因和行为规范动因。()

15.1.企业管理者应该拥有企业资源最优配置与充分利用的知识和能力。()

《管理会计体系与信息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2.下列选项中,关于生产系统、协调管理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系统向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生产成本信息 B.管理会计系统向协调管理系统目标差距信息 C.协调管理系统向生产系统发出计划控制指令 D.三者平行运行,各自独立运作

A

B

C

D

2.1.企业资源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的信号机制是()。A.管理会计 B.税收贡献

C.财务指标 D.成本水平

A

B

C

D

3.2.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是()。A.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

B.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 C.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CMA考试科目与CPA考试科目的互相承认制度 D.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

A

B

C

D

4.2.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演变过程的最新的阶段是()。A.MRP B.闭环MRP C.MRPⅡ D.ERP

A

B

C

D

5.2.美国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的解释思路包括基于知识的解释和基于契约的解释,下列选项中属于基于契约的解释的是(A.企业生产系统的转变 B.企业协调管理系统的变化 C.企业经营管理契约的变化 D.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的变化

A

B

C

D

6.1.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属于对企业中某一经济事件的会计表达的是()。A.会计分录 B.会计信息元 C.会计要素 D.会计属性

A

B

C

D

7.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的表现是()。A.许多企业领导观念陈旧 B.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算账工作 C.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报账工作

D.许多企业积极推进模拟市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先进管理会计理念的实施

A

B

C

D

8.2.下列选项中,企业为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和()。)。A.公司治理 B.激励机制

C.风险控制 D.组织机构设计

A

B

C

D

9.2.下列选项中关于财务会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清算价值而不是企业价值 B.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的影响 C.财务会计是面向未来的

D.财务会计可以衡量和管理无形资产,提高其所创造的价值

A

B

C

D

10.2.社会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的信号机制是()。A.就业率 B.通货膨胀水平

C.国内生产总值 D.价格信息

A

B

C

D

1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管理会计体系的要素是(A.战略评价 B.战略决策

C.战略执行 D.细节管理

A

B

C

D

12.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处理问题方式从回顾性转向()。A.明晰性 B.预见性

C.无限性 D.有限性

A

B

C

D

13.1.划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边界论”观点所基于的维度是()。A.空间维度 B.时间维度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A

B

C

D

14.1.提示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系统是()。A.管理会计 B.成本会计)。

C.人力资源会计 D.财务会计

A

B

C

D

15.2.下列各项中关于综合型管理会计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B.以产品为导向

C.主要面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

D.提供实时的、定制的、个性化的、多种信息类型的管理会计信息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1.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衍生的四个阶段是()。A.会计数据手工处理阶段 B.会计数据机械处理阶段 C.会计数据电子计算机处理阶段 D.会计信息网络化处理阶段

A B

C

D

E

2.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有关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A.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 B.加大科研投入

C.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

D.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 A

B

C

D

E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导致的后果的是()。A.丧失相关性的管理会计给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提供了错误的引导目标 B.没能提供准确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

C.分散了管理者对生产效率因素的注意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D.追求短期企业利润 A

B

C

D

E

4.1.下列选项中,属于“邯钢经验”的内容是()。A.改革企业内部价格体系 B.从市场价格倒推目标成本 C.成本指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到人 D.严格的成本考核,实行成本否决 A

B

C

D

E

5.1. 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的表现是()。A.许多企业领导观念陈旧 B.许多企业领导思想落后 C.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算账工作 D.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报账工作

A B

C

D

E

6.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边界不能作为划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本质特征的标志的理由包括()。A.企业边界的概念不清晰 B.企业边界是不断变化的 C.企业边界不是会计的内在属性 D.边界论在逻辑上难以自洽 A

B

C

D

E

7.1.管理会计发展的过程及原因的理论解析中,模型解析有四个模型分别是()。A.管理会计发展的层次模型 B.管理会计发展制度框架的模型 C.分析管理会计创新模型 D.管理会计发展的数学模型 A

B

C

D

E

8.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体系的组成要素是()。A.公司治理 B.风险管控 C.约束机制 D.激励机制 E.组织结构设计 F.业务流程梳理 A

B

C

D

E

9.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要发展必须做好的两件事为()。A.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B.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 C.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D.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A B

C

D

E

10.1.从契约论的角度上讲,企业是一个契约的集合体,包括()。A.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契约 B.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契约 C.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

D.企业与供应商、采购商之间的契约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1.丧失相关性的管理会计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

2.1.企业成立后就要进行经营,就需要企业管理会计为之提供决策信息。()

3.2.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信息经济下企业知识管理的需要。()

4.2.从管理会计的发展上看,企业会计人员应从从属于企业的成本费用中心转向企业的收入中心。()

5.1.企业管理者应该拥有企业资源最优配置与充分利用的知识和能力。()

6.2.管理会计以公允价值来确认、计量,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

7.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解决问题方式从无限性转向有限性。()

8.2.管理会计发展动因是指管理会计发展的知识动因和行为规范动因。()

9.1.传统成本会计并不是为了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描述每一产品消耗资源的情况,而是为财务报告目的,对存货进行计量。()

10.2. 1978年至今,我国处于核算型和基于财务数据的决策相结合的管理会计阶段。()

11.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

12.1.从本质上说,程序是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沉淀。()

13.2.管理会计是面向过去的会计。()

14.2.在信息对称条件下,企业资源可发挥最大作用。()

15.1.财务会计是面向未来的会计。()

限时考试

《管理会计体系与信息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生产系统、协调管理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系统向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生产成本信息 B.管理会计系统向协调管理系统目标差距信息 C.协调管理系统向生产系统发出计划控制指令 D.三者平行运行,各自独立运作

A

B

C

D

2.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的表现是()。A.许多企业领导观念陈旧 B.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算账工作 C.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报账工作

D.许多企业积极推进模拟市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先进管理会计理念的实施

A

B

C

D

3.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处理问题方式从回顾性转向()。A.明晰性 B.预见性

C.无限性 D.有限性

A

B

C

D

4.1.从叙事“伟人”和“重大事件”来记录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的研究方法是()。A.叙事式研究方法 B.编年史学派的研究方法

C.后结构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 D.以上都不是

A

B

C

D

5.2.下列各项中关于综合型管理会计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B.以产品为导向

C.主要面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

D.提供实时的、定制的、个性化的、多种信息类型的管理会计信息

A

B

C

D

6.2.社会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的信号机制是()。A.就业率 B.通货膨胀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 D.价格信息

A

B

C

D

7.2.90年代的“模拟市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成本管理模式兴起于()。A.首钢 B.武钢

C.宝钢 D.邯钢

A

B

C

D

8.2.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演变过程的最新的阶段是()。A.MRP B.闭环MRP C.MRPⅡ D.ERP

A

B

C

D

9.1.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关于()的学问。A.数据挖掘 B.数据分析

C.数据分类 D.数据记录

A

B

C

D

10.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管理会计体系的要素是()。A.战略评价 B.战略决策

C.战略执行 D.细节管理

A

B

C

D

11.2.改革企业内部价格体系、从市场价格倒推目标成本、成本指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和严格的成本考核,实行成本否决被称为()。A.邯钢经验 B.首钢经验

C.武钢经验 D.宝钢经验

A

B

C

D

12.1.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属于对企业中某一经济事件的会计表达的是()。A.会计分录 B.会计信息元 C.会计要素 D.会计属性

A

B

C

D

13.2.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外会计的是()。A.管理会计 B.财务会计

C.成本会计 D.责任会计

A

B

C

D

14.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而实施的工作是组织结构设计和()。A.建立股东大会制度 B.完善中小股东保护制度 C.业务流程梳理 D.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A

B

C

D

15.1.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导致的后果之一是提供了错误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这个后果的具体原因是()。A.间接成本一律按工时分配 B.不再区分各个生产费用的成本动因

C.所有间接费用统一集中于制造费用单个科目核算 D.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计入相应产品的成本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综合型管理会计的特征的是()。A.以企业价值可持续增值为目标 B.以顾客为导向

C.面向企业战略管理

D.以基于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价值链分析为工具

A

B

C

D

E

2.1.管理会计发展的过程及原因的理论解析中,模型解析有四个模型分别是()。A.管理会计发展的层次模型 B.管理会计发展制度框架的模型 C.分析管理会计创新模型 D.管理会计发展的数学模型

A

B

C

D

E

3.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要发展必须做好的两件事为()。A.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B.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 C.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D.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A

B

C

D

E

4.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导致的后果的是()。A.丧失相关性的管理会计给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提供了错误的引导目标 B.没能提供准确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

C.分散了管理者对生产效率因素的注意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D.追求短期企业利润

A

B

C

D

E

5.1.下列选项中,属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会计人员角色的种类是()。A.数据分析师 B.财务会计师

C.税务会计师 D.数据科学家

A

B

C

D

E

6.1. 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的表现是()。A.许多企业领导观念陈旧 B.许多企业领导思想落后

C.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算账工作 D.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报账工作

A

B

C

D

E

7.1.下列选项中,属于计算机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A.人与计算机的交互 B.算法 C.架构 D.智能化

A

B

C

D

E

8.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体系的组成要素是()。A.公司治理 B.风险管控 C.约束机制 D.激励机制 E.组织结构设计 F.业务流程梳理

A

B

C

D

E

9.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有关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

A.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 B.加大科研投入

C.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

D.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

A

B

C

D

E

10.1. 对知识的需求是管理会计发展动因的解释思路之一,下列各项中,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需求不断增长的因素包括()。A.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B.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C.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D.现代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2. 1978年至今,我国处于核算型和基于财务数据的决策相结合的管理会计阶段。()

2.2.数据库就是一些单证和这些单证之间的勾稽关系的逻辑体现。()

3.1.企业成立后就要进行经营,就需要企业管理会计为之提供决策信息。()

4.2.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属于财务会计的目标。()

5.1.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管理会计进行研究。()

6.2.从管理会计的发展上看,企业会计人员应从从属于企业的成本费用中心转向企业的收入中心。()

7.2.管理会计是面向过去的会计。()

8.1.核算型管理会计是以事后反映、向外报告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对 错

9.2.管理会计发展动因是指管理会计发展的知识动因和行为规范动因。()

10.1.成功的管理模式来自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11.2.管理型会计师是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战略伙伴。()

12.1.传统成本会计并不是为了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描述每一产品消耗资源的情况,而是为财务报告目的,对存货进行计量。()

13.1.从本质上说,程序是先进的管理模式的沉淀。()

14.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解决问题方式从无限性转向有限性。()

15.1.目前管理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要比财务会计核算软件更加普及。()

《管理会计体系与信息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2.从更为广阔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发展来解释管理会计历史发展的原因的研究方法是()A.叙事式研究方法 B.编年史学派的研究方法

C.后结构主义学派的研究方法 D.以上都不是

A

B

C

D

2.1.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属于对企业中某一经济事件的会计表达的是()。A.会计分录 B.会计信息元 C.会计要素 D.会计属性

A

B

C

D

3.1.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导致的后果之一是提供了错误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这个后果的具体原因是()。A.间接成本一律按工时分配 B.不再区分各个生产费用的成本动因

C.所有间接费用统一集中于制造费用单个科目核算 D.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计入相应产品的成本

A

B

C

D

4.1.契约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契约的集合体,下列属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是()。A.劳动合同 B.购货合同

C.租赁协议 D.投资协议

A

B

C

D

5.2.下列选项中,企业会计角色在基于“做事”的角度下,是管理会计师与()的统一。A.成本分析师 B.预算会计师

C.税务会计师 D.数据科学家

A

B

C

D

6.1.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的目的是(A.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 B.组织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

C.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D.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之间的人才流动

A

B

C

D

7.2.下列选项中,关于生产系统、协调管理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系统向管理会计系统提供生产成本信息 B.管理会计系统向协调管理系统目标差距信息 C.协调管理系统向生产系统发出计划控制指令 D.三者平行运行,各自独立运作

A

B

C

D

8.2.下列选项中关于财务会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清算价值而不是企业价值 B.财务会计受会计准则等会计规范的影响 C.财务会计是面向未来的

D.财务会计可以衡量和管理无形资产,提高其所创造的价值

A

B

C

D

9.2.下列选项中,企业为了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和()。A.公司治理 B.激励机制)。C.风险控制 D.组织机构设计

A

B

C

D

10.2.下列各项中关于综合型管理会计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A.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B.以产品为导向

C.主要面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

D.提供实时的、定制的、个性化的、多种信息类型的管理会计信息

A

B

C

D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判断企业管理会计何时产生的标准的是()。A.管理会计教科书的出版

B.企业管理会计的功能在企业发展中何时得到履行 C.管理会计术语的出现 D.管理会计学科的出现

A

B

C

D

12.2.改革企业内部价格体系、从市场价格倒推目标成本、成本指标的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和严格的成本考核,实行成本否决被称为()。A.邯钢经验 B.首钢经验

C.武钢经验 D.宝钢经验

A

B

C

D

13.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处理问题方式从回顾性转向()。A.明晰性 B.预见性

C.无限性 D.有限性

A

B

C

D

14.2.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数据电子计算机处理阶段使用的是()。A.穿孔机 B.分类机

C.PC电子计算机 D.算盘

A

B

C

D

15.1.提示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系统是()。A.管理会计 B.成本会计

C.人力资源会计 D.财务会计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选项。)1.1.下列各项中,属于综合型管理会计的特征的是()。A.以企业价值可持续增值为目标 B.以顾客为导向

C.面向企业战略管理

D.以基于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价值链分析为工具

A

B

C

D

E

2.1.下列选项中,属于计算机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A.人与计算机的交互 B.算法 C.架构 D.智能化 A

B

C

D

E

3.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会计丧失相关性导致的后果的是()。A.丧失相关性的管理会计给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提供了错误的引导目标 B.没能提供准确的企业产品成本资料

C.分散了管理者对生产效率因素的注意力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D.追求短期企业利润 A

B

C

D

E

4.1. 对知识的需求是管理会计发展动因的解释思路之一,下列各项中,促使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需求不断增长的因素包括(A.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B.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C.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D.现代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A

B

C

D

E

5.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要发展必须做好的两件事为()。A.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B.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 C.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 D.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A

B

C

D

E

6.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边界不能作为划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本质特征的标志的理由包括()。A.企业边界的概念不清晰 B.企业边界是不断变化的 C.企业边界不是会计的内在属性 D.边界论在逻辑上难以自洽)。

A

B

C

D

E

7.1.管理会计发展的过程及原因的理论解析中,模型解析有四个模型分别是()。A.管理会计发展的层次模型 B.管理会计发展制度框架的模型 C.分析管理会计创新模型 D.管理会计发展的数学模型 A

B

C

D

E

8.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体系的组成要素是()。A.公司治理 B.风险管控 C.约束机制 D.激励机制 E.组织结构设计 F.业务流程梳理

A B

C

D

E

9.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有关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措施包括()。A.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 B.加大科研投入

C.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

D.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 A

B

C

D

E

10.1. 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的表现是()。A.许多企业领导观念陈旧 B.许多企业领导思想落后

C.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算账工作 D.许多企业领导只重视事后报账工作 A

B

C

D

E

三、判断题(本类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判断每小题的表述是否正确,认为表述正确的请选择“对”,认为表述错误的,请选择“错”。)

1.1.丧失相关性的管理会计可能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

2.1.财务会计是面向未来的会计。()

3.2.数据库就是一些单证和这些单证之间的勾稽关系的逻辑体现。()

4.1.目前管理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要比财务会计核算软件更加普及。()

5.1.企业管理者应该拥有企业资源最优配置与充分利用的知识和能力。()

6.2.在信息对称条件下,企业资源可发挥最大作用。()

7.1.传统成本会计并不是为了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描述每一产品消耗资源的情况,而是为财务报告目的,对存货进行计量。()

8.1.传统会计模式考虑到了资金成本。()

9.2.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价值。()

10.2. 1978年至今,我国处于核算型和基于财务数据的决策相结合的管理会计阶段。()

11.2.基于计算机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信息经济下企业知识管理的需要。()

12.2.管理会计向成本会计的发展导致管理会计丧失管理决策的相关性。()

13.1.企业成立后就要进行经营,就需要企业管理会计为之提供决策信息。()

14.2.管理会计发展动因是指管理会计发展的知识动因和行为规范动因。()

15.1.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观念的转变中,解决问题方式从无限性转向有限性。()

试析会计专业学习计算机教学 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 人才; 计算机; 教育教学; 观念; 思路; 硬件设备

一、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一些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已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应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常用财务软件操作等,但由于这些课程理论性过强,不易被学生消化吸收,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无法被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达不到社会的需求的能力标准,计算机就成了一种无用的工具。而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的普及,会计工作的重点也将从会计记账和会计核算转向了高级财务会计、决策分析、财务管理等,从而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的技能,以及在会计核算软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二)教育理念和思路的老化

当前的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大多仍然沿着老化的教育理念和思路,使其已经难以完成培育现代化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任务。在众多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专业计算机课程也普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混淆。不重视区分大学生在专业应用计算机水平方面的差异,这样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当做硬性教学任务去完成,片面注重向学生灌输技术性、程序性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意识的培育,未对提升学生自身能力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教学教材和内容陈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变迁速度极快,而很多院校对于计算机技术变迁的敏感度较低,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与内容陈旧老化,这导致计算机教学成了一种固化模式,难以通过及时调整来适应信息社会的迅疾变化。

(四)教学资源匮乏

有的条件差点的学校,硬件设备不足,限制了学生的研习;有的学校则设备老化,或损坏问题严重,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和修缮方面,又缺乏人员或资金投入,这些问题都使得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面临根本性的物质资源障碍。而对于另外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较为充足的学校而言,又同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势必要求老师相关知识储备与社会发展水平尽量贴近。但是计算机教学在师资更新方面的投入受限制,导致师资力量跟不上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要求。使计算机教学陷入了被动状态。

二、改善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途径

现如今,计算机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日益紧密,唯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努力改进计算机教学的现况,树立新的教育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专业优秀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改进教育理念和思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将能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动力,是维持学习行动的支柱力量。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就会被看成是苦差使,专业学习也必定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为老师重点工作之一。老师需要作多方面的尝试。

(二)克服困难,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计算机教学得以强化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与硬件技术条件相匹配,那么计算机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需要学校投入资金进行专项培育,增设硬件设施,开设会计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如实用性强的“Excel应用”课程,它对于电子报表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以及与会计的紧密结合,可以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另外,学校还要加强计算机设备的养护工作,定期送老师接受培训,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更加科学、实用。

三、总结

会计专业的教育担负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的重任。为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应将会计专业计算机教学落到实处,不仅传授他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利用计算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使之真正成为能够服务于社会的会计人才。

浅谈《基础会计》的学习 篇4

一、认识课程的地位, 从思想上重视它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入门课程, 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无论是财务会计的学习, 还是其他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 《基础会计》都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基础打得牢不牢直接关系到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所以《基础会计》的学习要以知识的扎实为主。《基础会计》既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又是国家从业资格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 还是初级会计职称统一考试的重要内容。国家相关会计法规明确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各单位不得任用 (聘用) 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还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以考代评”。所以, 《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基础会计》的重要性, 所以从思想上应该重视它, 认真学好它。

二、要了解教材的总体结构, 理解基本概念

我们采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朱小平教授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初级会计学》, 从总论、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运用, 会计凭证、会计账薄、成本计算、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工作组织11个方面界定了会计学原理的框架。该教材在介绍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等基础上, 对记账方法、“证—账—表”的会计处理程序, 成本计算进行了详细讲解, 并对会计工作的组织进行介绍, 也包括了会计处理程序的讲解, 并在各章之后编写了“案例与思考”的内容, 加深了学生对各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有关的概念、理论很多, 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认真理解其含义, 不要死记硬背, 可以采取理解性记忆。例如资产, 普通人所理解的资产一般就是一个企业有多少房产可办公设备, 银行里有多少存款。没错, 这些都属于企业的资产范围, 但都不是全部, 比如说一些外债, 也就是应收账款, 也属于资产的范围, 其他的还有存货、在建工程等项目。又如负债, 就是企业欠的债, 负债的一个特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债务, 如某企业在一年前向银行借款100万元, 这就是属于过去的交易形成的负债。如果说该企业与银行达成了3个月后借入100万元的借款意向书, 那么该笔交易就不属于负债。

三、抓住课程的重点、难点

《基础会计》讲授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方法, 在要求大家全面掌握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能够从中总结出重点和难点内容, 只有掌握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才能高效率地学好这门课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课程学习, 笔者认为本门课重点内容是制造业的资金进入企业、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和经营成果等基本业务核算;难点内容是试算平衡、会计处理程序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 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生涩的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构建学习能力, 明确会计核算, 形成会计观念。其次, 可以通过循序渐近的项目训练, 既熟练掌握各种核算方法, 又能从总体上把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运用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1.联系生活实际, 掌握基本理论。

《基础会计》中很多基本理论和生活中的事务息息相关, 如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发生时, 能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举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 很多人在饭店吃饭的时候, 都会觉得饭菜是暴利, 很简单, 我们知道, 大米2元1斤, 可以煮5碗米饭, 也就是说, 每碗米饭消耗的原材料成本是0.4元, 有人简单一算, 暴利!可这里看到的只是这碗米饭的直接成本, 事实上, 还应分析加进去的成本, 包括饭店人工费、房租摊销、水电费摊销, 厨房设备的折旧费等, 偶尔还得加上停水停电带来的营业损失, 这些都属于间接成本, 不能忽略, 否则单看人家一碗米饭赚出百分之几百的暴利, 自己眼红跟着去做, 就有可能赔本。因此, 对于相关理论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

2.加强实训环节的练习。

会计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因此, 会计实训是会计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要掌握以下几项基本技能:一是填制原始凭证, 主要是会自制原始凭证。二是原始凭证的审核, 即对反映经济业务的各种原始凭证都能依据现行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相关经济法规进行认真审核, 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时行相应处理。三是编制记账凭证, 即能够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和和原始凭证汇总表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四是登记账薄, 即能够依据无误的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日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分类账。五是会计报表的编制, 即能够论据审核无误的账薄资料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除了课后作业之外, 自己还要找些练习题加强练习, 通过练习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练习时应针对某项内容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练习, 而不盲目乱做习题;要及时练习, 使每一基本技能及时巩固;可以结合使用一些模拟的凭证、账簿及报表进行练习, 这样做对增强感性识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朱小平.初级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6.25.

[2]张耀中.如何学好《基础会计》[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2.3.

学习会计 篇5

1.会计政策的概念: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在理解会计政策时,要注意:会计政策包括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处理方法(新准则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变小)。

2.可以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下列两种情况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例如,财政部有关法规规定,从1月1日起,上市公司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3.下列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比如,以前租入固定资产属于经营租赁,本次租入固定资产属于融资租赁,两者有本质差别,分别差异不同方法进行处理,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交易,比如企业本期新增了期货交易业务,应按相应办法进行处理,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对不重要的交易,比如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由五五摊销法改为一次摊销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会计政策变更一般情况下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如果对不重要的交易也采取追溯调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明确规定不重要的交易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就不用进行追溯调整了。

4.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思路

(1)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比如,在201月1日上市公司将由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转变为执行新准则,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财政部已作了相关规定,即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通俗地说,就是可追溯的要进行追溯;不能追溯的就不追溯,采取未来适用法。

5.追溯调整法的运用

(1)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

(2)追溯调整法在会计处理时有四个步骤:

①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留存收益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的调整。

(注:1月1日起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取消了提取法定公益金的规定)②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即将累计影响数及相关项目记录到变更年度中。③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企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年初留存收益,以及利润表上年数栏有关项目。④附注说明【例1】甲公司从年1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率为33%。20末,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800万元,计税基础为9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万元,计税基础为2200万元;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计税基础为0。假定甲公司按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照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1)计算累计影响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①应收账款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00—800=1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33%=33(万元)②固定资产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200—2000=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33%=66(万元)③预计负债项目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00×33%=99(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合计=33+66+99=198(万元)(2)2007年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①调整累计影响数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9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98  ②由于净利润的增加调增的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9.8            贷:盈余公积 (198×10%) 19.8(3)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利润表(部分项目)编制单位:甲公司                           单位:万元项目上年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利润总额(略) (略)(略)减:所得税 -198 净利润 198                       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资产年初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年初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    盈余公积(略) 19.8(略)递延所得税资产(略)198(略)未分配利润(略)178.2(略) (4)编写会计报表附注: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①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②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彩缤纷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或会计政策变更可能对未来期间产生影响的除③  ③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略)。  二、会计估计变更1.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需要进行会计估计的项目通常有:坏账;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等等。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的情形(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例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原预计为30年,后因发生地震,导致建筑物的结构受到一定影响,应将使用年限缩短为25年。(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例如,对甲公司原按10%计提坏账准备,新的信息表明,甲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恶化,计提比例改为20%。3.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如果无法分清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也应按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予以确认;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的,其影响数应当在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予以确认。4.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估计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2)会计估计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3)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确定的,披露这一事实和原因。【例2】甲公司年12月购入一台管理用电子设备,原价为32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购入时,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1月1日起,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净残值由2万元改为1万元,折旧年限由5年改为4年。要求对20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假设甲公司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可在所得税前抵扣,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为33%。(1)会计估计变更前年折旧额=(32万-2万)/5=6(万元)(2)会计估计变更后2008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尚可使用年限/年数总和=(32万-6万-1万)×3/6=25×3/6=12.5(万元) (3)会计估计变更对净利润的影响数=(6-12.5)×67%=-4.355(万元),即由于估计变更,使2008年净利润减少了4.355万元。[注:2008年末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3.5万元(32-6-12.5),计税基础为20万元(32-6-6),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6.5万元(20-13.5),故在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2.145万元(6.5×33%) 同时,减少所得税费用2.145万元](4)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原因、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略)。三、会计差错更正1.会计差错的类型(1)会计差错分为本期差错和前期差错。本期差错直接更正当期相关项目,更正后才编制会计报表,不存在“重述”报表问题。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①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②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2)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应特别注意的是,存货和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差错进行更正,改变了原会计制度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的做法。例如,6月购入一台设备,价值100万元,货款未付;2006年末财产清查时,盘盈设备一台,应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同时补提折旧。这种做法,比原制度将盘盈结果100万元转入营业外收入要合理得多。2.前期差错的处理办法(1)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①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比如,年年报中的收入为1100万元,在2006年10月发现多计收入100万元;在编制2006年年报时,应重编2005年年报,视同该差错在2005年没有发生过,即2005年的年收入应改为正确的1000万元。

②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这里应注意:a.在发现前期重要差错时,才需要采用“追溯重述法”;如果不是重要差错,可以直接调整当期损益等相关项目。b.在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比如,2006年12月发现2005年少提折旧500万元,则在编制2006年年报时,调整2006年利润表中作为比较基础的2005年利润表中的相关数据;调整2006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③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前期差错的性质;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④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2)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对于前期重要差错,本应追溯重述,但因无法取得数据等原因无法重述,则不重述。【例3】甲公司2007年财务报告在2008年4月30日批准报出,报告年度为20。甲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33%,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07年度所得税申报在2008年3月15日完成;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1)如果2007年12月5日,发现2007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则在2007年12月补提折旧:借:管理费用  3000000贷:累计折旧  3000000(注:当年发现当年的差错,直接调整相关项目) (2)如果2007年12月5日,发现2006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属于重大会计差错),则在2007年12月会计处理如下:①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0000贷:累计折旧                    3000000 ②将调减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0(注:按税法规定,当年应提折旧在当年提取可以在税前抵扣,2006年所得税申报后补提2006年折旧不得在税前抵扣;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一致,没有暂时性差异) ③调减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3000000×10%) 3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④在2007年年报中调整比较数据  对于2007年利润表,应调增上年度(2006年)管理费用3000000元;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整2007年年报的年初数,调增累计折旧3000000元,调减盈余公积300000元,调减未分配利润2700000元(3000000×90%);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应在本年金额栏中前期差错更正部分分别调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00000元和2700000元。见下表:利润表(部分项目)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万元项目上年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管理费用(略)300(略)。。。。。。   利润总额 -300 减:所得税费用 0 净利润 -300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资产年初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年初数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调整前调整数调整后。。。。。。       累计折旧 300 盈余公积  -30     未分配利润  -270 资产合计 -3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 -300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部分项目)     编制单位:甲公司            2007年度               单位:万元项目           本年金额            上年金额。。。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一、上年年末数        加:会计政策变更        前期差错更正 3000002700000     二、本年年初余额        。。。                   ⑤对于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还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性质、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的金额(略)。  (3)2007年12月5日,发现2005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属于重要差错),则在2007年12月会计处理如下:①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  3000000贷:累计折旧                    3000000 ②将调减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0③调减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3000000×10%) 3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00000④在2007年年报中调整比较数据  对于2007年利润表,因只有2006年和2007年发生额,故不做调整;对于资产负债表,应调整2007年年报的年初数,调增累计折旧300万元,调减盈余公积30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270万元;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应在上年金额栏中前期差错更正部分分别调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00000元和2700000元。  见下表:                        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

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会计实训;合作学习;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要求会计教学必须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培养学生成为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为此,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加快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结合多年的一线会计教学经验,我认为会计实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当前“验证型”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

会计专业教学离不开专业实训。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训普遍采用的是“验证型”的实训教学模式,即在学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的过程中或学完后,采用仿真的做法,模拟一个企业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由学生按照书本所学知识,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和方法,要求每位学生从头到尾把整套资料做一遍,包括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记账凭证、稽核、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编制财务报告等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训,学生确实熟悉也基本掌握了全套业务。但是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人的数据资料都一样,难免有些同学相互抄袭。同时每个学生做的工作都一样,学生对企业的会计岗位该如何设置,核算流程该如何安排及凭证该如何传递,只能根据所给的题目、资料生搬硬套,学生无法轮岗,只能简单地重复操作,思想禁锢在指定的方法与程序上,谈不上理解,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真正提高。毕业走向社会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创新能力而变得无所适从。同时由于工作量大,学生普遍反映会计工作太烦琐、太枯燥,从而失去从事会计工作的兴趣和信心。

二、合作学习在会计模拟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面对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缺失的状况,

改革传统的会计实训教学方法,探索适合学生的教法、学法显得尤为必要,其中“分组合作,协助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2人小组、4人小组、6人小组等。主要的内容有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等。有时教师提问,小组内讨论,组内选代表来发言,组员补充。组员间相互鼓励,组间比赛,课外也可用小组协作活动,因为一些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课外的合作。下面以“3+证书”的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五粮酒厂的业务为例,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一组为一个会计科,每组8人,选出一个专业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同学任会计主管,负责稽核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

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其他人分别担任出纳、总账会计、销售及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商品库存核算、档案保管。除此之外,还设有银行、税务、采购、销售、仓储等业务部门。分组和人员确定后,每个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待命工作。

第二步,对相应的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别进行培训,在不同组的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同学可相互切磋,直到对这一岗位的业务相当熟悉,成为本岗位上的“专家和行家里手”,然后分别回到各组当中,正式开展业务。

第三步,每一组的会计主管负责协调本组成员间以及与其他部门间的关系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业务问题。每个成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业务,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整个实习的任务。

第四步,实习一遍后,各组中的会计人员相互换岗位,最终达到每个人对全部业务都熟悉。

三、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重要性

1.开展合作学习,符合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风格是有差异

的。教育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智力特征和认知风格,因材施教。而合作学习则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在会计模拟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协助精神

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可以取长补短,取得个人学习难以达到的效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培养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喜悦感。

3.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会计实践活动“习得”的,因而会计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上教师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好靠铺天盖地的各种作业来体现。到头来,学生被做不完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疲于被动地应付,根本无心去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这种做法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合作学习则不然,它强调师生互动,充分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好比是一部戏的导演,而学生则是演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不再是传统教学里的“跑龙套的配角”。

4.开展合作学习,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最终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小组形成“同舟共济”的学习情景。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大于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在一个班级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是独立的竞争主体,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每个竞争主体的成员必然会增强竞争意识,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及与各部门间相互协作的意识。更重要的是,班级学习气氛变浓了,相互探讨问题的现象多了,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合作意识及集体凝聚力加强了。

参考文献:

[1]杜怡萍.中职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中国职业教育,2001(8).

[2]连佩仪.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有益尝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会计学习方法调查研究 篇7

关键词:会计,学习方法,调查研究

会计是一门具有极强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学科,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整个会计行业正处于国际趋同的格局, 因此, 学习会计学的大学生必须要研究更有效率、更适合于当今大学生进行会计学习的方法。通过对现如今会计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及总结, 为其具体应用做出科学的判断, 也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问卷的样本设计、发放与回收

在项目初期, 我们大量的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走访等方式取得统计资料, 着重从青岛市各大高校的学生、企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三个方向进行了问卷的发放 (其中学生方向发放150份, 回收143份, 回收率为95.3%;企事业方向发放13份, 回收10份, 回收率为76.9%;会计师事务所方向发放40份, 回收25份, 回收率为62.5%) 。在学生方向问卷主要以探究会计学学生会计学习情况及自主学习情况为目的进行问卷设计;在企事业及事务所方向主要以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经历为基, 从外在方面提供对校内学子有关学习方法的建议为目的进行设计, 以期取得会计学习情况的反馈数据。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学生方向

本题旨在观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通过调查来看, 除了自习之外, 只有约4%的同学经常在图书馆等处翻阅会计的相关文献以求获取更多的知识, 而有60%的人却从来不会这样做。我们也随即采访了部分同学, 大家都表示顶多只是上上自习巩固一下老师上课所讲, 也并不想去参考更多的教材和资料。从这一点我们看出大家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 这样老师上课没有讲到的地方或是讲的不全的地方大家就涉及不全, 从而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

通过本题我们旨在了解大家目前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客观情况, 约有55%的同学有过“很少”的经历, 而在143份有效问卷中, 只有19人曾短暂接触过现实公司或企业的会计实务并且反响并不是太好, 究其原因还是理论知识未能很好的与实际应用接轨, 平时实践机会少, 因而一到社会中就很难适应。

2.2 企业方向

根据您的经验, 您认为会计系毕业生的最大不足以及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张图表反映的是会计系毕业生的最大不足, 以及造成这种不足的原因。从图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 经验匮乏与动手能力不足是我们将来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关于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图表4可以得到, 有四人 (40%) 认为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合理, 有两人 (20%) 认为是社会提供的实践环境不理想, 还有四人 (40%) 认为是学生自身主动学习能力不足。我们应当意识到图表中反映出的问题所在和问题产生的根源, 以期寻找尽量避免其发生的办法。

2.3 事务所方向

请问您觉得现在的工作环境需要怎样的毕业生[多选]

图表5的结果表明扎实的基础知识、有效的业务能力是优秀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并且职业道德、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在会计行业中作用也非常重要。与此同时, 此调查再次表明职业证书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当然, 会计行业是一个随时更新、变动的行业, 再学习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成为对于每一名会计从业人员重要的素质。

在对青岛本地的会计教育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 我们可以再参见一下美国的会计教育模式。我们认为,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之所以见效迅速, 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 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 即会计人才的供给与社会需求存在紧密的联系:职业界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教育界当中, 教育界把职业界的需求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 并取得了职业界的支持。会计职业团体不定期地对会计教育状况进行评估, 以改进会计教育, 使会计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从这一点出发,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美国的会计教材写得生动, 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富有趣味性。因为不这样做, 就达不到教学目标, 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能为社会所接受, 那么就没有人申请会计专业, 最终结果可能是会计专业的“死亡”。

然而反观国内的会计教育, 会计人才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联系则弱的多, 虽然近几年来市场机制在会计人才的供求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使教学质量高、学生素质好的会计专业受到欢迎, 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会计教育部门很大程度上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决定怎样教育学生。于是就出现了会计专业一哄而上, 课程设置五花八门, 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等诸多问题。因此, 在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人才的需求方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使学校的培养目标符合实际需要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因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探究实践式会计学习方法”以及会计“联想法”的建立, 让学生可以在校得到在传统会计学习中无法得到的模拟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将已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 还能及时从中发现问题, 以便在后期学习中修正。

3 结论与建议

3.1 会计学习方法总结

3.1.1 探究实践式会计学习方法

(1)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

情境探索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有两点:① 教师可以为不同类型学习者设置适合于他们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特定情境,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 并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选择适当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② 通过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 学习者不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索学习。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指导者”。

例如, 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中举办的“模拟企业”等活动进行会计学习, 这将有利于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及工作方法, 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有助于学生在就业时更快速地融入工作单位, 并且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 不至于在政策变化频繁的会计领域, 落后于世界同一时期的进展水平。当然, 我们也注意到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是一方面, 而作为另一方面的教师评价环节为此学习方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重要性更加不容小觑, 其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出的知识的理解正确与否, 进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实践活动。

(2) 指导组织探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相结合, 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应包括态度、情感、技能、能力以及结果等几个方面。诸如善于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会计学习活动, 是否有责任感;是否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勤于记录等。通过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考察学生在一项探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当然, 探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 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甚至是一块展板, 但总而言之, 学习结果的评价指标宜宽不宜窄, 宜粗不宜细, 宜简不宜繁。

在此之后, 当人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或者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 进行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因而通过对《学习学》理论的研究和抽象概括总结, 我们认为在进行进一步的会计学习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如下阐述的第二种方法:联想法。

3.1.2 联想法

目前我们的会计教育有很多个层次, 中专开始学会计, 中间还有大专、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 再往上到博士等。我们有这么多层次的会计教育, 但有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的会计思维档次并没有随着学历的提高而相应得到提升。会计思维档次没有提高, 这是造成会计地位不高的一个原因。

因而我们要学会精心构思, 把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包括在“探究实践性学习方法”中引导探究过程时, 也应针对探究的每一过程, 对思维品质的不同层面进行针对性培养。狠抓“发现问题”环节, 突出思维的敏锐性。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个人知识积淀有关, 更取决于思维的敏锐性。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除创设引入问题的情境外, 还可以利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反复实验查证, 不失时机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 使学生接受到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与此同时, 也要强调运用思维的概括性去总结规律。教师应尽量提供不同的业务材料让学生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地总结规律。诸如对于利润表应该反映什么?运用联想法我们应该至少从利润表中得到这些信息:本企业的利润是如何构成的?是由主营业务带来的还是其他业务?主营业务利润中, 又主要靠什么产品?是新产品还是老产品?各产品的毛利率如何?各产品的成本构成如何?为什么这个产品销量上不去?为什么那个产品去年销售很好?是由于促销得当、还是质量符合市场或是其他原因?各产品目前及未来的市场情况如何?等等这些信息。这是我们判断企业未来利润稳定性必须具备的信息, 也是企业决策的根本依据。

3.2 会计学习方法的运用举例

3.2.1 《基础会计》

作为会计领域的入门基础课程,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真实情境与基础理论结合的方法让学习者从真实生活中的会计业务处理入手进而踏入会计学习领域, 寓教于学。

3.2.2 《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此时学习者已对会计学习形成了头脑中的基本理论框架, 完全可以通过会计联想法再加之与老师交流反馈的结果去探索会计领域更为深奥的知识。

3.3 建议

3.3.1 学生方面

主动性是做出改变的前提, 因而若要实践新的探究性的会计学习方法, 首先要学会激励自己的主动性。多找寻机会去亲身经历与体验将知识主动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而非完全由授课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所引导;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 或者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 可以选用会计联想法进行进一步的会计思考。

3.3.2 教师方面

也可以多增加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新的模式于会计教学中进行尝试, 争取让学生更多的亲身参与探究, 诸如借助于多媒体和互联网等方式让学生自我了解企业会计做账流程、会计管理思路, 在学校即激发起他们对未来工作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阎达五, 刘汝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财会月刊, 1998, (1) .

[2]百度百科“探究性学习”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25209.htm.

[3]吴沁.学习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会计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探析 篇8

在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过于强调理论课程的现象,理论课程授课时长甚至占比达到总课时的70%,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极易造成对学生实际会计技能培训的轻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当前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1]。采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的传统会计教学方法,或许可快速帮助学生掌握会计报表编制相关知识,但却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会计业务问题所需的实践技能。

因而,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解决实际会计业务问题的能力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所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模拟完成实际企业会计业务的“手工帐”,逐步进行会计业务实操训练,最终做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账。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实际会计业务所需的会计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实际业务解决能力也有重要意义,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同样存在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由于会计知识过于枯燥,极易让学生失去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这要求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与实践,掌握正确的业务解决方法,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二、会计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

1. 学校学习氛围

根据调查结果与分析发现,认为学校选用的会计教材有趣程度较高的学生占比不足10%,觉得选用的会计教材内容很普通的学生占40%左右,其它超一半的学生均认为所选用的会计教材很无聊。会计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有教师、教材内容、教学设备以及学生个体,影响比例分别为60%、25%、11%及4%。此外,除在学校接触会计知识之外,认为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到专业会计知识的学生占比10%左右,接近80%的学生认为只能够在学校里面掌握会计知识,不足5%的学生认为能够在家里掌握专业会计知识,5%左右的学生认为能够通过校外专业培训机构学习专业会计知识。

根据相关研究,当前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如一些热门专业,硬件设施也较为薄弱,专门为会计专业设置的信息技术教师也相对较少,通常只有在会计专业公开课的时候才会利用多媒体教室[2]。大多学生认为学校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滞后,这与当前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有较大关系。此外,学生普遍觉得学校选用的教材趣味性较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会计业务关联程度低。

2. 社会观念

在社会观念方面,接近30%的社会群众认为会计是当前社会所有行业都需要的岗位,40%的社会群众认为会计是工作经验越丰富越受欢迎的岗位,20%左右的社会群对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了解,1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会计只是帮公司管理资金而已。

社会对会计专业的看法对学生选择会计专业是一项非常关键的舆论导向,超70%的学生在选择会计专业之前,对会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34%的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未来就业面相对较广,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会计工作人员;近36%的学生则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有较为完善的规划,在选择会计专业之前就已经做好先学习理论知识后考取专业证书的打算。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如果自己有较为清晰的职业目标则会产生较为浓厚的会计专业学习兴趣。

3. 考核评价方式

根据调查,30%的学生对会计专业教师采取的评价考核方式非常看重,而40%左右的学生在意程度相对较高,20%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方式较不关注,10%的学生认为自己从来都不关注教师会采取何种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方式。

由此可知,接近七成的学生会关注教师采取何种会计专业考核评价方式,这会对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对会计专业学习兴趣的高低也会有较大影响[3]。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地采取唯分数论的传统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关重要,不能仅通过一张考卷就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不利于激发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潜能。

(二)自身因素

1. 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学习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时,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10%,对实际训练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占比高达50%,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大约为30%,对会计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为10%。

通常而言,好奇心、求知欲与兴趣是先后的发展关系,三者又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强化的关系。当前部分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时,通常会带着较强的好奇心去了解会计专业的特定问题或具体业务场景,部分学生会在长时间带着问题学习会计知识后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训类教学内容是当前会计专业最受欢迎的培训课程内容,这说明学生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

2. 意志力

认为会计专业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较为重要、重要程度不高、不重要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0%、25%、35%与20%。对会计专业兴趣浓度较高、兴趣程度一般、兴趣程度较低、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0%、15%、45%与30%。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不太愿意投入较多时间、不愿意投入时间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40%与15%。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通常体现出某种稳定性较高的心理倾向,可以从学生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关注程度、个人情绪状况与意志力高低等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4]。通常而言,学生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态度是否端正决定了学生是否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于激发学生会计专业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

3. 注意力

不足20%的学生特别愿意在课外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在会计专业学习上,而愿意、不太愿意、不愿意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5%、40%及15%。与教师、其他学生讨论会计专业问题并且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较为频繁的学生比例近20%、而频率一般的学生比例为30%、几乎没有和从来没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与5%。此外,在会计教学中,提问频率较高学生比例近20%、经常回答的学生比例为35%,很少回答及从不回答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5%与10%。

4. 自身努力情况

以某个教学班级为例,会计专业成绩优秀、良好、中等及差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0%、30%、55%与5%。对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充满信心、比较有信心、有点信心以及信心严重不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5%、35%、45%与5%。此外,在学习兴趣与会计专业学习效果的关系方面,认为关系较大、关系一般、几乎无影响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0%、30%与10%。认为会计专业知识学习能够带来乐趣、有苦有乐、只是痛苦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55%与40%。

由此可知,学生希望通过学习会计知识得到较多学习兴趣的比例相对较高。由于当前会计专业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比例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成绩属于中等偏下,这与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自信心有较大关系。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表扬与肯定,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会计专业学习兴趣。

三、提升会计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会计知识学习兴趣较弱,关键因素在于认为会计专业教学过于理论化,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会计业务结合起来,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性认识较差,学习效率不高,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质量不高[5]。

若将会计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可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知识,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时,可结合实际班级管理问题讲解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概念,学生能轻松理解概念内容,掌握这一会计核算原则,不会觉得枯燥、抽象。因而,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在将基本概念讲解清楚的基础上,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会计兴趣的目的。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在当前企事业单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会计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会计知识转换为直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会计教学活动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更为形象地展现会计工作流程,让学生明确未来工作对技能的要求。同时,借助形象的会计实物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可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展现会计工作中所需的各种工具,包括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此外,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够让会计概念具体化,解决概念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6]。如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实际的会计实务区分存货与固定资产间的概念差异,也可以向学生展现成品成本核算流程,包括记账、过账及结账等。

第二,会计教学通过板书和教师讲解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思维,掌握学生的问题反馈,但却极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部分较为空洞、枯燥的词汇或者会计核算公式以生动形象的图文演示出来,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学习效果[7]。在当前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协助教师把握教学“度”。应用信息技术集图像、文字与声音为一体,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易于接受会计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还能够帮助会计专业教师更好地把控教学难度,避免学生由于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过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而,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会计专业教学时,务必把握好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度,力争做到恰到好处,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刚开始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时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工具,并且用更为生动、更具感染力的语言,引入经典会计实务案例以及社会经济热点,突出会计专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能够体现会计专业的独特魅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会计知识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会计教学,培养实践技能型合格人才,激发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关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对于激发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言是可行的实现渠道,因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应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会计实务问题解决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更为直观的知识讲解,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参考文献

[1]周建荣,姚建峰.浅谈支持大众创业的金融体系建设[J].商业经济研究,2016(8):180-181.

[2]梁维.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17-19.

[3]熊艺蓉.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4(18):136-137.

[4]黄丽.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学习兴趣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4(4):44-45.

[5]焦健.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J].现代交际,2014(1):192.

[6]张爱瑞.浅谈学生基础会计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206.

会计专业英语学习三点法 篇9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以后,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对于涉外会计工作者而言, 能够熟练运用会计专业英语登记会计账薄、阅读和编写英文财务报表等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长期的会计专业英语学习和实践中, 总结出“会计专业英语学习三点法, 希望能对涉外会计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一、从学习会计专业英语的术语、缩略词、专业词汇的特殊用法入手

1. 术语特征。

会计专业英语的术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单一性。术语的单一性, 是指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内, 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例如:Accounting Entity (会计主体) , Going Concern (持续经营) , Statement of Cash Flows (现金流量表) 等, 由于这些词汇都是固定的, 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2) 相反性。术语的相反性, 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和相反的关系。例如:Revenue/Expense (收入/费用) , Accounts receivable/Accounts payable (应收账款/应付账款) , Inflation/Deflation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等。

(3) 时代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 在会计领域, 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术语, 例如:Electronic commerce (电子商务) , antidumping (反倾销政策的) 等。

2. 会计专业英语的缩略词。

我们在阅读英文会计资料时, 会发现文中有很多意义准确、使用简洁方便的缩略词。如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注册会计师) , FIFO:fist-in, first out (先进先出法) 。

3. 会计英语的专业词汇。

在会计英语中, 有许多普通英语词汇, 但却是专业词汇的意义, 例如:“Share”特指“参股”, 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分享”;“Interest”特指“利息”, 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兴趣”。

二、要不断扩大对会计专业英语单词、词组的识别能力和运用能力

学习会计专业英语的财会人员, 由于受到汉语表达法的干扰, 常常喜欢“对号入座”, 即逐字理解英语, 这是最常见的弊病之一。

英语单词和词组, 非常复杂, 有的根本没有被动语态, 却有被动内涵;有的不以人做主语等等。例如:他想起一件事, 要把财务报表锁起来。这句话在英语表达习惯上不用“he”, 而是说“It occurred to him to hav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locked up.”

在英语中, 单词和词组始终起着光彩夺目的构词作用, 因为这里面包括许多习惯表达法, 使人阅读时一目了然。谁的单词和词组量大, 谁的表达就富于习惯性, 语言也简洁、准确。例如:

1.It is not easy to keep out of debt when prices are rising so fast. (物价上涨得这么快, 要避免背债是困难的。) 其中“keep out of”是“避免”的意思。

2.After confidence-shattering moves like banning short-sellers, market players fled Malaysia in greater numbers and the Kuala Lumpur stock market dived 21 percent in 10days. (禁止卖空等措施使投资者信心遭到严重破坏, 市场参与者大量逃离马来西亚, 吉隆坡股市在10天内猛跌211%。) 其中, “short-seller”, 指在市场短缺时抛出存货以求暴利的人, 转义“卖空”;“market players”, 参与市场活动的人, 包括生产者、流通商、投资商等等。

三、从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型结构入手

有些财会人员认为自己不需要掌握多少英语语法知识和英语背景知识, 只要掌握几十个英语单词和短语, 就可以初步了解英文会计报表的内容, 就可以初步分析西方同行企业资产、负债、权益变化, 收入、费用、利润增减和现金流量情况,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单词和词组的堆垒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英语不是单词和词组的简单组合。

马克思曾说:“当一个人学习外语时, 不要老是把什么都译成本族语言, 如果他总这样做, 就表明他并没有掌握这种语言。”这也就是说“学英语要用英语去思考”, 就是要用英语的习惯表达法, 要用英语的句型去思考, 而不能逐字逐句用英语来配汉语。例如:

One may as well not know a thing at all than know it but imperfectly.此句中的“than”就是中国学生常常受母语的影响而写错, “than”应更正为“as”, 本句意思是:与其一知半解, 不如全然不知。

句子是表达语义的基本单位, 如果对句子的语法结构, 尤其是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搞不太清, 就很难完整地理解全句的含义。中国学生阅读最大的障碍在于对英语长句、复杂句的感觉和把握。文章读不懂, 其实就是难的句子没读懂。只有熟悉语法, 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例如:

When special journals are used, only those transactions that do not occur often enough to warrant entry in a special journal are recorded in the general journal. (当使用特种日记账时, 只有那些发生得不够经常因而不值得使用特种日记账来记录的交易, 才登记在普通日记账中。)

(1) 全句包含一个用连词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2) 定语从句that do not occur…journal修饰主句主语those transactions.关系代词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3) 定语从句内, often enough to warrant…修饰从句的谓语动词do not occur。句子内带有enough这样的副词时, 常接用不定式作其状语。

《成本会计》探究性学习运用探讨 篇10

一、创设科学探究情境, 让学生全体参与

探究性学习应创设科学探究情境, 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 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等外部的实践活动, 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 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在《成本会计》课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设计不同的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 最有利于设计情境、让学生参与学习的知识点是“品种法”。由于讲解该教学内容前介绍费用分配时均以产品的品种为分配对象, 实际上就是品种法的分解讲解过程, 所以学习品种法时, 教师不必再重复介绍理论知识, 而是要创设情境, 以具体某个企业的品种法成本核算为背景,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进一步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此外, “分批法”的成本核算对象和“品种法”不同, 核算程序和“品种法”区别不大, 也可以设计情境,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企业实际情况的核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介绍企业情况, 创造情境。介绍所创设企业的概况, 如生产车间、主要产品等, 介绍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责任, 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程序, 要求学生站在企业成本核算岗位的角度去核算该企业某月份的各项与成本有关的业务。 (2) 实践内容介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本次实践的内容, 向学生介绍该企业材料、人工、基本生产车间的其他耗费、辅助生产车间耗费等情况, 展示企业实际使用的领料单、退料单、工资单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 并讲解填写方法。 (3) 学生分组。把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及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成一组,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 (4) 学生进入角色, 完成任务。要求各小组的学生根据品种法的账务处理程序以及该企业某月份发生的业务, 先填制各种原始凭证, 然后编制要素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等, 再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账簿, 最后完成整个品种法的核算过程。在实验过程中, 小组成员也可以互相分配角色, 分工协作。小组间互相考评, 最后投票选出完成情况最优小组。教师引导其他组的学生找出与最优组的差距, 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难点、注意事项等。整个实验完成后, 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除了“品种法”、“分批法”等这些具有体系的方法可以设计情境, 让学生进行实验外, 教师也可以设计日常的情境, 使学生体验企业的实际情况, 如对于例题, 在多媒体课件上尽量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展示, 并使用真实的记账凭证的图片编制分录;平时做练习题时, 要求学生用真实记账凭证编写凭证, 顺序编号, 分配费用时, 编制费用分配表, 粘贴在记账凭证后面, 并把学生分成小组, 定期对其他小组的凭证进行检查。这些企业实际情境的设计, 不但可以引起学生感观上的兴趣, 也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 不断增强实践能力, 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运用“动手做”模式,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动手做”是一种实施科学教育的模式, 其特点是教师通过设置适当的活动和任务, 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环境中, 在亲自动手操作、亲自观察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活动进行学习, 并为理解和总结实践结果进行讨论, 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归纳总结并且表达出来, 不仅锻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积极的探索精神, 也培养学生将知识由实践升华为理论的能力。“动手做”模式和创设情境一样, 都要求学生全体参与, 但不同的是创设情境里的情境是创造设计的, 让学生在一个假设的环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某项实验。“动手做”则要求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亲身经历某项活动或实验, 或以观察者的身份对某项活动进行观察并记录, 最后不但要得出结论, 还要能对结论进行陈述, 所以“动手做”模式使学生接触了社会环境、企业的实际情况, 比情境设计更有实效性。

在《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中, 介绍企业生产特点前, 可以运用“动手做”模式, 要求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先将学生分成小组, 分派对不同生产特点企业进行考察的任务。在考察过程中, 学生要进行观察记录, 录制视频, 考察后由不同组选举代表讲解企业的不同生产特点, 并依据考察数据分析实际情况中企业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 而在理论上又会选择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 两者进行比较, 用实际去认证理论, 用实际去检验理论的不足, 反过来, 用理论去指导实际, 纠正实际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学生在比较中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也了解了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三、尽可能构建问题, 提升学生思维素质

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非常重要, 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关键, 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最基本的思维素质, 不能思考, 就不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科学的发展源于怀疑的态度, 没有思维的批判性, 就不会有创新。在培养学生思维素质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发现问题”环节, 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个人知识积淀有关, 更取决于思维的敏锐性。为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教师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设引入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听课之前进行思考, 跟着教师的问题去探究, 对要讲解的内容有初步的思考结果。在教师讲解完相关内容后, 要求学生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 发现不同, 也可以再就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学生会在“为什么书本上这样讲, 我会这么想”的思考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素质。还可以利用探究过程中涉及的内容, 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 使学生思维敏锐性得到培养。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能力随时随地提出问题, 如在介绍成本的经济实质时, 在给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成本公式W=C+V+m后, 提出问题:哪部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学生解决问题后, 接着提出问题:理念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否有区别?然后在介绍支出、费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时, 提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别?生产费用和生产成本的联系和区别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对旧知识进行回顾, 师生互动性强, 课堂气氛活跃, 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下面被动学习的弊端。教师提问后, 如果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学生学习情绪较高, 可以由学生讨论后集体回答;如果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则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这样可以给每位学生以压力, 迫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有不同意见时, 还可以针对性进行探究, 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四、思路引导多种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根据企业不同的实际情况, 同一种费用在理论上有很多种分配方法, 如成本会计核算中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这就要求在讲解某种费用的不同分配方法之前, 先给学生一个大体的思路, 以思路去引导方法, 先从共性到个性, 再对个性进行细化, 这样做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也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一直是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难点, 在讲解五种分配方法之前, 先提出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关键点是单位成本的计算, 然后给出单位成本计算的大体思路:单位成本=费用÷数量, 这里的分子分母在不同方法里可能会发生变化, 根据不同方法的名称来记忆分子分母如何变化。直接分配法中的“直接”则表示分母里的数量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劳务量。顺序分配法因为有分配的“顺序”所以在按顺序分配费用时, 分子要一次次的加上前面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过来的费用, 分母要减去可以忽略不计的前面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劳务量。交互分配法则要进行两次分配, 第一次“交互”分配时单位成本就是用总费用除以总数量, 第二次“对外”分配时分子要加上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转入的费用减去转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 分母则和直接分配法单位成本计算时的分母相同。代数分配法的“代数”则表示要利用数学中的方程组解出单位成本, 在介绍方程的确立时, 也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总思路, 即方程的等式关系取决于某个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总费用, 有两种计算方式:总费用=该车间总数量×该车间的单位成本, 或:总费用=该车间发生的费用+从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转来的费用, 有了总费用的计算思路, 学生会很容易记住方程左右两边所使用的指标, 从而建立等式求出单位成本。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计划成本”表示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不需要每个月计算单位成本, 使用年初制订的计划单位成本, 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入“管理费用”。在统一思路的引导下, 共性的知识学生可以一次性理解与记忆, 个性的知识再分别记忆, 知识掌握得比较牢靠;而且也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总结个性知识时, 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生活案例引出理论知识, 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方法中, 案例的使用是最常见的也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以案例为基础, 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对案例提供的客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见解或做出判断, 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经常深入到企业中去调研学习, 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形成案例, 这种案例要求教师讲授完相关理论知识后才能完成, 并且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 在《成本会计》课堂中, 可以大量使用生活案例去引导理论知识, 从学生耳熟能详的身边事出发设计案例, 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前, 作为引导案例。以生活案例引导出成本会计核算中的相关内容, 可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也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能够对《成本会计》内容起到启发作用的生活案例都可以使用, 如在介绍成本的概念时, 可以先将成本解释成耗费, 然后让学生举身边有关“耗费”的例子, 如暑假出去的旅游耗费、完成大学学业的耗费、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耗费等, 然后把这些耗费和企业产品生产耗费相联系, 启发学生思考, 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 由身边熟悉的事物到企业的实践进行循序渐进地学习。再如教师讲授要素费用的分配时, 就可以设计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引导, 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学校会给学生分月饼, 案例可要求学生把50块月饼分给A、B两个宿舍, 并给出不同的分配标准:身高、体重、宿舍人数等。然后请学生进行分配, 学生分月饼时首先要选择分配标准, 然后计算每个人应得的月饼, 最后把50块月饼分给两个宿舍。教师在学生分配完毕后可以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提升, 从而得出要素费用分配的程序以及通用公式, 这是学生亲身实践得出的结论, 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学生不但深有体会, 也很容易理解, 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活案例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在解答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 而且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基础例题加扩展练习, 开拓学生思维

《成本会计》课程中的计算方法较多, 教师在介绍完理论知识后, 尽量通过例题对理论进行运用, 例题可以与所介绍的理论大体一致, 以起到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并且符合学习进程的循序渐进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方法, 例题不需要沿用教师讲解的传统方法, 可以与学生一起完成, 也可以单独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于重点难点内容, 在完成例题讲解之后, 教师应增加练习题,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究理论方法的运用。课堂练习在难度上不能与例题一致, 要在例题基础上扩展加深, 要更加接近企业实际情况, 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如“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知识点的学习,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标准以及分配方法都比较容易理解, 教师可以仅就用于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进行例题考察, 如将生产A、B两种产品所耗用的电费在二者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内容简单, 所以例题可以由全部学生或个别学生完成, 而练习题则要进行拓展, 要以整个企业所使用的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为研究对象, 各部门所耗用的动力费都要进行分配, 并要求学生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此时能全做对的学生一般不到50%, 因为仅对外购动力费用在产品之间分配的理论进行知识介绍和例题讲解, 使学生的思维局限于看到费用就会分配给不同种类的产品, 而对于行政管理部门、销售部门等使用的动力费用不会单独处理, 所以内容进行扩展的练习题会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并且能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2]蒋红:《〈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法探讨》, 《教育财会研究》2010年第11期。

上一篇:主动柔性防护下一篇:细胞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