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研究

2024-06-17

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研究(精选六篇)

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研究 篇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例句

一、例句

例句是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法解释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尽量多演示语法,而不是过多地讲解语法。例句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语法解释,又能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的用法,帮助对外汉语教师顺利地进行语言教学。 例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作用有时超过抽象的释义。对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汉语学习者,例句都十分重要。中高级阶段,虚词用法复杂,例句可以更全面地展示语用特征。初级阶段,学习者语言水平低,理解语法解释有困难,具体的例证能帮助学生体会语法解释,又能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的用法。在国外学习汉语,缺乏语言环境,接受到的目的语输入十分有限,教材中的例句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材料。

1.例句的重要性

通过对214位外国留学生和43位平均教龄24年的汉语教师进行调查。94.72%的学生常常看教材中的例句,97.2%的学生认为例句重要,98.6%学生认为例句对汉语学习有帮助。所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都认为:例句在语言教学中是重要的。其中91.3%的教师认为例句是很重要的。在“例”和“释”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88.64%的教师肯定了教学实践中“例”的重要作用。讲解语法点时76.74%的教师会先给例句,让学生从中体会意义和用法。93.03%的教师备课时会使用教材中的例句。综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设计例句这是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问题。

2.例句研究的必要性

例句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例句是否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呢,调查中,43位教师对教材中例句不满意的占58.14%,比较满意的占39.53%,很满意的只有2.33%,44.19%的教师很少使用教材中的例句,6.98%的教师从不使用教材中的例句。这就说明,教材中存在着一些教师认为不可用的例句,现有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例句还需要改进。

二、研究方法

1.选用的教材

本文从1995年以后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中选取了五套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见表一),对其中的例句进行考察。

第一套、第二套教材是本科教育课本,第三套教材是短期汉语课本,第四、五套教材是专项技能课教材。这几套教材并不是研究的对象,而只是研究对象(例句)的出处,是研究范围。

2.调查对象

共110名初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参加了A卷的调查。被试的构成:男性53人,女性57人。韩国58人,印尼8人,美国、泰国各6人,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各3人,加拿大、土耳其、菲律宾各2人,越南、意大利各1人。

共有104名中高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参加了B卷的调查。其中男性37人,女性67人,韩国60人,日本21人,泰国7人,印尼、新加坡各2人,马来西亚、加拿大、巴西各1人。

共43人参加了C卷的调查,被试均为对外汉语教师,平均教龄24年。

A、B问卷中被试的男女比例和国籍构成基本上与汉语学习者的实际分布情况一致。A卷中,被试来源比较单纯,汉语水平基本一致。B卷中,被试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高级班学生、国外汉语学习者,学生成分复杂,因此分析数据前先进行了方差分析,目的是检验参加B卷的被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是不是来源于统一整体的样本,汉语水平是否接近。

将方差分析数据作表如下:(表二)

统计结果显示,组间均方小于组内均方,不同分组之间差异不大。可以认为参加B卷的学生虽然来自不同的教学单位,但其汉语水平无显著差异。

3.测量工具

A、B卷的第一部分请学生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国籍、性别、所在班级、学习汉语的时间),并使用区别量表考察HSK成绩或自我评估汉语水平、例句的使用情况。

A卷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在备选例句中选择清楚的、易于理解的例句。

B卷第二部分的调查方式是要求学生选择例句中他们认为最难的部分,备选部分设计成A、B、C、D四个选项,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考察学生觉得困难的部分是不是教材例句想要凸显的部分。

C问卷的第一部分请教师填写基本情况(包括教龄、教授的主要课型),选择教材例句的使用情况、满意度等选项。第二部分请教师对备选例句的规范性做出判断。第三部分选择例句中最难的部分。

A、B问卷的前两部分和C问卷的第一部分都是限制性的,被调查者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做出判断或者选择。问卷的最后一部分设计了开放性的调查,有一定的自由性,这对发现学生和教师的真实想法是很有帮助的。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更容易收集到真实的意见,也更有启发性。

A、B卷有中文、英文、韩文三个版本。

4.统计方法

文章中使用了卡方检验的统计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计数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是否接近,属于配合度检验,即检验无差假说。目的是检验A、B、C、D各项的实际计数之间的差异。

5.调查过程

本研究以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这些计数数据加以整理和分析。在正式的问卷调查之前先对十位留学生进行了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和修改。

三、结果分析

1.例句的规范性

清晰建立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准确和规范是清晰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例句起示范作用,因此判断例句是否规范的标准应该是严密的。也就是说,例句应该是本族人(母语为汉语)语感可以接受的,在交际中真实、自然、可用的句子。例句使用的语言应该符合普通话的标准。

在C问卷(教师问卷)中,由43位经验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师判断句子是否规范。认为“规范”的人数与答题总人数的比率为该句子的可接受度。18个被选句中,16个句子的接受度低于40%,另外两个句子的接受度也并不高,分别是56.52%和60.87%。

教材的编写者一般都是资深的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材出版前也经过了多次校对。编者和编审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不规范、不正确的句子作为例句呢?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教材为了要在例句中使用某个语法点,就忽略了例句语言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为了说明语法点,有时甚至舍弃了句子的正确性。

2.例句语境的自明性

语境自明性(Autonomy)是指脱离上下文,其语义自动可理解的程度。这里所说的语境包括句内语境,即上下文,也包括句外语境,即言语交际中涉及到的社会文化知识背景等。如果例句语境不独立,语义不清晰,学习者又不具备联想和补全语境的能力,如果例句语义模糊就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所以,清晰的例句应具有语境自明的特点。

为了练习用法而设计的例句应该安排相应的语境,对上下文进行交待和铺垫。如这个句子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为什么说,谁说的,对谁说的,以及说这个句子的时候情况怎样。但由于例句具有先天的不足:一个句子能够负载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例句很难存在于充分的语境当中。所以优秀的例句就是对上下文依赖度低,语境相对自足的句子。

在A问卷第三部分,请学生判断所给句子的清晰程度,在清晰的、易于理解的句子前划圈,不清楚的、难懂的句子前划叉。选择“不清晰”的人数越多,语境自明性就越差。学生认为最清晰的十个句子中七个是比较句,这是因为比较句中比较的对象、内容、结果清晰,对语境的依赖性低。学生认为不清楚的句子,如“怎么没录上?”“他见我不好意思就笑开了。”

3.例句的凸显性

凸显性是语言接受者的心理显著性。例句要体现的语法点是最重要的信息,清晰的例句应该凸显要展示的语法点,控制其他部分的难度,从而避免过多的语义干扰,进一步突出句法线索。如果例句中其他部分比要展示的语法点更难理解,就会转移使用者的注意力,不能凸显要展示的语法点。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把例句分成几个部分,标上A、B、C、D作为备选项,让学生和教师选择最难理解的部分。

用卡方检验分析数据,如果A、B、C、D各项实计数之间差异显著,就可以按实际观察次数排序,看次数最多的那一项是不是例句要凸显的部分。调查结果显示,19个例句中,6个例句要凸显的部分与学生认为最难的部分一致。12个例句其他选项的难度高于例句要凸显的选项,要展示的语法部分被掩盖了,这些例句的设计是不妥当的。另外1个例句中ABCD各选项差异不显著,并且各项都有较多学生认为难,这种例句的设计应该说是不成功的,不但没有凸显难点,一个例句中还出现了多个难点。

对比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可以很快地把握例句要体现的语法项目。教师问卷中教师认为最难的选项几乎都是例句要凸显的语法点。而对于参加调查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只有能够清晰地凸显目标语法项目的例句才能帮助他们快速把握重点,否则就会转移学习者对目标语法的注意力,增加例句理解的负担。

四、对例句的意见和建议

1.关于例句数量

限制性意见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认为例句数量太少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3.18%,认为例句数量太少的教师占总56.52%。自由填写的意见中希望增加更多例句的占12%。由此可见,例句数量不足是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师生共用一本教材,限制了例句设计的数量、深度和广度。那么要不要对例句提出量的要求?能不能对例句提出量的要求?答案是肯定的。例句丰富对教师和学习者都是福音,对自学者也尤其重要,但是鉴于教材的容量有限,在量的问题上只能尽力而为。在教师手册中增加例句数量,设计适用于不同语境的例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

2.关于例句的翻译

限制性调查中,留学生认为例句需要翻译的占24.77%(其中A问卷中占33.64%,B问卷中占15.38%),这说明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和初中级水平的留学生都对例句翻译有需求。B卷中要求翻译的比例低于A问卷说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留学生对翻译的依赖程度降低。教师认为例句需要翻译的占总人数的21.74%。自由填写的意见中,希望例句有翻译的占30%。例句需要翻译的理由是:自学例句需要翻译帮助学习者确认自己对例句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用法比较复杂的语言点,若给例句配以翻译,对学生准确理解要展示的语法功能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五套教材的例句都没有翻译,这样做的原因是:教材要让学生在目的语中学习语言,以减少学习者对母语的依赖,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关于例句的翻译问题,既要考虑到编者的编写意图,又不能忽视使用者的需要,具体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3.关于例句的排序

C问卷中78.26%的教师认为例句编排随意。教材例解部分常将课文中的句子作为第一个例句,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处理语法点可能是在课文讲练的过程当中,学习新的语法项目就是要为课文讲解扫清障碍。首先把摘自课文的例句(“障碍”)介绍给学生,学生要明白这个例句,又必须回到课文去寻找语境。这样的做法不是由易到难,而是由难到易。

4.例句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希望例句形象、生动、多样。一个较为理想的例句,应该既能说明问题,又便于现实使用,信息量足,与现实生活有关。生动有趣的句子,既能讲活语法,又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目前的情况是,尽管在这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提高仍然有限。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编者对学生了解不够。学生希望例句场景不完全局限在课堂和日常生活的小范围内,能用学过的汉语进行一些思辨性表达。什么样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只有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五、教学建议

通过对例句的调查,可以发现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例句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在设计教材,编写例句的时候更多地考虑教材使用者的需要。以往的例句编写一般遵循以下原则:例句要为说明课文中的语法点服务,由易到难,例句中不能有生词。例句一般由教材语法部分的编写者凭教学经验或个人语感编写。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可以在旧有的编写模式和编写原则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的编写原则。

第一,应该保证例句语言正确、规范、自然。随着语料库建设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在大量真实的语料中搜索目标语法,把使用该语法点的句子整理到一起,从中筛选出语境自足、指代清晰的句子作为例句。这样就可以保证例句语言自然、规范和正确,同时也将会克服生造例句带来的问题。第二,编写例句要对学习者进行调查了解。例句应该清晰地凸显要展示的语言点,回避其他可能会增加难度的语法点和词语,尽量做到难度适中,易于接受。第三,尽管例句能负载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很难存在于充分的语境中,但是优秀的例句应该语义清晰明确,语境自明。第四,尽可能地增加例句的数量。第五,细化对词语搭配语义选择限制的说明。只有解释科学了,编者清楚了语言现象的本质,才能编出科学的例句。鉴于现有的汉语本体研究成果的限制,很难对某些“释”做根本性的改进,因此可以通过“例”尽可能全面展示那些语法解释没能充分、全面说明的语法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例句弥补解释的疏漏,可能会使教材中的例句更加高效。

如果编教者在采撷、选择和编写例句时能注意到这几个方面,教材例句的编写质量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六、结语

例句是对外汉语教师讲练语言技能的必要手段。在汉语教学过程中,选取、设计和安排例句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更有效地发挥例句的作用,就必须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影响例句质量的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的不足之处,并就例句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能对日后的例句编写、设计有所帮助。

总之,例句在语言教学中并非“举个例子”那么简单。实际上,教材所用的每个例句都应该用心筛选、精心设计。期望本文能引起教材编写者对例句的思考和重视,尽量避免编写的随意性,从而改进教材的质量,促进例句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使例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3).

[2]李绍山.易读性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3]刘源甫.英语例句提升信息含量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3).

[4]黄洁华,莫雷.文章结构清晰度对修改的影响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4).

[5]吕中舌.可读性理论与英语教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研究 篇2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材 中国女性 形象研究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与学所依据的材料,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对外汉语教材既不同于一般大众阅读文本,也不同于一般著作,其受众通常是以第二语言学习为目标、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教材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内容决定了其特殊性,因此教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会直接影响留学生的“中国印象”,如何塑造出客观反映中国现实同时符合和满足留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需求的人物形象也是时代和社会对对外汉语学科教材编写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初步梳理、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本文以近十几年来广泛使用的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中的中国女性角色设计进行考察探析,结合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总结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女性角色设计的原则及意义,从而为教材编写者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为对外汉语教材课文部分的编写与研究增加特色与亮点,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的基本情况如下:

二、统计结果

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中出现的中国女性形象及基本情况汇总如下:

三、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设计特点及相关问题——以八套对外汉语初级综合教材为例

在统计基础上,以形象特点要素为基础,归纳研究点、判定因子,制定调查表,以福建医科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综合调查问卷、座谈讨论及作业考察等方式就留学生眼中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及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一)特点

1.人物角色处理

通过统计发现,八套教材中都有中国女性角色的塑造和安排设计。有的塑造得生动丰满,贯穿教材始终,角色系统性较强,在教材开篇就将人物基本情况和性格特点介绍给学习者,如《长城汉语》开篇的“主要人物介绍”和《当代中文》的“List of Characters”等,方便学习者熟悉教材人物;有的教材的中国女性角色作为符号意义上的人物角色,直接出现在课文对话或语段中,以使对话完整,如《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

2.出现频次、所占权重

八套教材中国女性形象比重不同,但中国女性角色出现频次明显低于外国男女性甚至中国男性,这点在《跟我学汉语·综合课本》中表现尤为突出,教材中的主要人物设计均未涉及中国女性,其间出现的中国女性形象也均属次要人物,人物形象模糊。通过调查,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表示希望教材中能出现一些生动活泼的、和学生生活关系紧密的中国女性形象,通过这些中国女性形象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

3.命名的语言教学价值

人物形象的命名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抓住角色的性格特点,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八套教材中作为主要形象出现的中国女性形象大部分都有名字,所选姓氏为常见姓氏,所选姓名用字为女性姓名常用字,符合中国社会的审美需求,寄予着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的美好期待。此外,人物角色命名还应考虑一定的语言教学价值。在语音方面,应适当考虑选用留学生发音较常出现困难的音素和音节,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进行语音难点练习;在汉字方面,应尽量选择常用字,避开生僻字,增加常用字的出现频率。

4.性格内涵

“我国心理学家倾向于把性格定义为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明确了对外汉语教材中人物形象性格设计的原则应当“性格多样、积极向上、贴近生活”,同时也提出“课文中的人物虽然不必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那样,讲究典型性,但也不应该是死板板的一副面孔。课文中的人物总的来说精神面貌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在此前提下,应充分注意人物性格多样化和人物形象贴近学生生活。课文中的人物只有爱学生之所爱,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才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2]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性格塑造应丰富多样,只注重女性形象某一方面特质是不符合实际的,不能让学生看到立体鲜活的女性形象,更不能理解女性形象多元化的特质。同时人物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流露出教材的人文关怀。此外,不妨突显出一些中国女性传统的优良特质,不忘新时代女性的新特质,完善教材中女性形象的性格,这样女性形象才能更有立体感,避免陷入时代感不强和形象性格刻画刻板的僵局中。

5.角色内涵

“角色是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3]对女性形象来说,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性更加明显,两者应当并重。八套教材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以学生和教师居多,其他职业形象的比重较小。有的教材塑造的人物形象职业较为多样化,如《长城汉语》等;有的教材人物形象职业较单一。调查显示,学生和教师对多样化职业的人物形象塑造更支持,因其能丰富人物形象和教材内容,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家庭角色方面,八套教材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家庭的状况,从中也可观察到中国女性的家庭角色,与当今中国社会实际情况较匹配。

(二)相关问题

刘珣曾提出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是:针对性,要适合不同母语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特点;实用性,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习者需求;科学性,反映语言规律及语言学习规律;趣味性,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吸引学习者;系统性,教学内容各个方面平衡协调,前后照应。[4]人物角色设计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应遵循上述原则。

当前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形象数量偏少,定位不清,角色呈现方式较单一,在人物形象职业分工、行为方式和性格刻画方面刻板化等现象较突出,这要求我们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丰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女性角色:

1.角色设计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教材的人物角色设计是基于需求分析的。需求分析充分,人物角色设计就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人物角色设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使得课文内容更符合学习者的需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产生亲切感,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5]

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指的是这些角色是否能比较充分地覆盖学习者学习、生活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主要人物类型。由于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在校的外国留学生,因此教材中的中国女性教师形象出现较频繁,此外还有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中国女性形象,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教材职业覆盖面尚不够广泛的问题。

2.角色性格的明确性与鲜明性

鲜明的人物角色性格是课文内容语境的一部分,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语段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课文语段的印象,愿意反复诵读课文,提高学习兴趣。对这些角色年龄、职业、性格等方面描述的具体程度一般与人物形象所处的主次地位有关,也与教材使用者的定位有关,教材对使用者的定位越明确,人物角色的细节设计也越明确;教材使用者的范围越广,人物角色设计多采取模糊化策略,以便适应更广泛使用者的需求。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女性角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都是其人物性格鲜明性的表现。在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中国女性形象时,还应注意考虑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只有设计合理恰当才能保证教材的可接受性。

3.角色设计的稳定性与系统性

人物角色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教材编写中人物角色的变动有以下三种做法:一是确定有限人物角色,保持不变,课文内容围绕这些有限人物角色展开;二是根据课文内容需要,人物角色随进随出,不强调稳定性与联系性;三是主要人物角色保持稳定,次要人物角色随进随出,既保证教材人物系统性,又满足课文场景设计需要。其中第三种方法是近几年对外汉语教材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人物角色关联性不强会影响人物角色稳定,主要人物角色的关联性高于次要角色,当角色在某个场景出现时,教材编写者可考虑安排相关人物登场,关联多的人物角色出场机会多,稳定性就高。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调整中国女性形象的稳定性和系统性,可使教材人物形象设计更丰满形象,有利于教材整体形象的完整塑造。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中,科学而巧妙地对中国女性人物角色进行设计处理,对学习者、教师及教材编写者都是十分必要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福建医科大学妇女理论研究课题计划“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中国家庭与女性形象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黄庭希:《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65页。

[2]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78页。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2页。

[5]王彬:《对外汉语教材人物角色设计问题探析》,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研究 篇3

目前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 中高级汉语教材的选用主要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居多。在韩国, 很多开设汉语课程的院校使用的也是这套教材, 也有部分院校使用的是韩版的汉语教材。王擎擎在《韩版汉语教材的调查分析》一文中, 对韩国大学生所使用的汉语入门阶段及初、中级阶段的汉语教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并且在调查中选用了不同编写者所编写的教材。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中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编写的教材, 也有韩国的汉语教师所编写的教材。通过对这些汉语教材的调查发现, 教材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汉语拼音讲解时, 对拼音的注音问题;二是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注音问题。

钱学烈在《关于中级汉语教材中的语言规范问题》一文中对一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汉语教材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大学等重点院校编写的教材进行了分析。初级汉语教材基本上能满足需要, 高级汉语教材需要量有限, 而中级汉语教材最迫切需要, 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中级汉语教材的深浅程度伸缩性大, 涉及一些现代汉语研究中尚未完全解决或正待解决的问题, 很多方面缺乏应有的标准和规范, 难于掌握尺度, 更增加了编写的困难。而一部教材编写的好坏, 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 还关系到语言规范化、标准化问题。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中级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钱学烈根据自己在国内外教学的经验和体会, 对使用过的某些中级汉语教材的不规范现象提出了建议。

范银华《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教学研究》对中级汉语口语任务型文化因素教学实例分析, 做出文化因素教学的任务评价。康晓宇《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文研究》中级口语课文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从课文的编排、话题选择、功能项目和文化项目进行分析研究。高洁《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练习研究》对六部口语教材练习题分别从语音、词语、句子、对话和语段练习题型进行对比分析, 对中级汉语口语教材练习的编写、题量、编排, 以及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提出建议。梁贞爱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的成段表达练习题考查》一文中对口语教材成段表达练习题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练习题类型设计问题、题目控制的问题、练习题编排顺序的问题、语段功能安排的问题。

二、韩国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现状相关研究

刘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技能培养》对口语交际微技能进行论说。武荣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白桂珍《中级汉语口语教材分析研究》对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 提出了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中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发展方向。王丽在《试论汉语口语的特点》一文中描述了一个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口语研究的历史。从语汇、语法和表达上全面地分析了汉语口语的特点。提出了汉语口语应走规范化的道路。张黎认为中级口语教学的内容应着重于:语音音素、音调的初级知识训练转入以语气、语调为主的超音位训练;词语则以口语的惯用表达式和词汇教授为主, 无论是表示实在意义还是只起连接作用的惯用语都包含其中;语言的组织要尽量跳出句法结构和孤立的单句范畴, 着重训练学生将单句连接起来组成一段能清晰表达意思的话语。陈思琪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手段的心理学研究树型教学法》一文中对学习者听说过程进行分析, 对现有中级口语课有效教学手段的心理学分析, 做出中级口语课学生关于现有教学手段有效性的意见调查报告, 用实例证实了“树型”口语教学法的优势。以上的文章虽然对口语教学的阐述角度不同, 但观点大致相同:就是适当运用交际策略, 重点训练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在练习成段表达时, 注重附着在语音上的语用现象, 并能了解各种文化风俗习惯及其特定场合中的语言表达习惯。

目前主要针对韩国口语教学的研究主要有:刘炎《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交际策略研究》一文中对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口语交际策略使用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查;徐海玉在《基于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时间连接问题研究》一文中对留学生具体语篇时间连接成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孙彩霞在《汉语口语课中改善韩国学生语言焦虑的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的方式, 经过多次实验报告对韩国学生语言焦虑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志平, 江丽莉.1998-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8, 5.

[2]韩容洙.韩国汉语教学概观[J].汉语学习, 2004, 4.

[3]张黎.语言文化教学论文集[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5, 1.

[4]金基石.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J].东疆学刊, 2004, 1.

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研究 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针对性;实用性;科學性;趣味性;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07-01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教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总是总体设计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同时教材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一句。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材起着纽带作用。

下面就针对教材的五大特点来评价教材的编写情况:

首先,教材具有针对性。《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下)》(下文简称《新阶梯》)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针对进修型学生进行教学。(1)针对学习这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新阶梯》并没有注明适合使用的学习对象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年龄阶层;再者,内容上对于词汇的解释也统一使用英语,所以在国别针对上,应该是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使用国家而编写的教材,但是在书中也未曾在前言或者其他部分注明,只是按照默认式地将其理解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员而编写的。在文化程度上,并没有明确注明学员的文化层次,这对教师选用教材有一定阻碍作用。以第二单元为例,每个单元分为四课,第5课《“傻子”经营法》、第6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第7课《精神的力量》、第8课《有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在内容上看,应该不是儿童的教材,但是具体的级别划分并没有明显标注出来。(2)学习者学习目的的不同。《新阶梯》应该是针对专业正规学习,为汉语学习打下杂事基本功的学员编写的。作为中级教材,学员对语音部分应该有所掌握,所以《新阶梯》以语法学习为主要学习目的。加之以虚词、同义词的辨析成为辅助学习的工具。(3)学习者的起点。《新阶梯》教材系列将对外汉语教材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很好地将学习者的学习程度折射出来,为教师选用教材提供便利。(4)学习的时限。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在书中并没有作详细解读参考,也是教材的一个小弊病(注:《新阶梯》并没有用教师参考书来作辅助)

其次,针对教材内容的实用性。(1)教材内容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是学习者进行交际活动所必须的,是在生活中马上应用的。以《新阶梯》第六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为例,内容讲述了计算机诞生的重大意义,但是其中出现了过多的不必要词汇,如“埃尼阿克”“费城”等音译词和专有名词,如“继电器”“史料”等。交际活动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在这并没有过多体现,词汇的学习中也是围绕现实生活必须的交际环节而展开的,这些“书面词汇”还是应当相应减少。(2)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新阶梯》中的第五课《“傻子”经营法》就针对现实生活,取材于身边现实,使得教学活动贴切真实,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环境情景。(3)具有可操纵性,重视机能训练,练习充分。《新阶梯》总共有4个人单元,每个单元4课内容。第二单元为例,第5课《“傻子”经营法》、第6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第7课《精神的力量》、第8课《有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阅读技能上的确得到锻炼,并且在每课的最后都添加一篇相关阅读,为学员的阅读提供多项材料。(4)内容具有一定工具性,易于检索。《新阶梯》在课本的末尾加上词汇学习的正序版描写,并且注明了词汇的出处。为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便利。(5)提供大量练习。a.要求明确。b.足够充分。c.形式多样。d.编排合理。《新阶梯》的练习环节,有目的地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如“由于……的缘故,……”“每……就……”“固然……但是/可是/却”

《新阶梯》给予每个知识点充分的联系,但是在聚合组合关系的使用上仍有可以发展的空间。练习的设计首先从课文本身入手:

一、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先人们的快乐》这篇文章写课一个什么故事?

(2)作者是什么时候看到那篇文章的?作者当时是什么感觉?

……

二、 把括号中词语放到合适的位置

(1)为了准备A下午的报告,他已经站B在那儿对C镜子练D了半天了。(着)

(2)他A有一个坏习惯,B说C一句话就D点一下头。 (每)

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首先对课文内容有所把握,能正确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语法知识。课后的选择联系是客观选项,可以对目的语的具体情形使用有大致把握。

科学性。(1)《新阶梯》使用语言科学规范,语言具有典型性,逻辑性,使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标准注音。并且用英语作为解释。(2)缺点则是在内容的组织上并没有体现出教学的逻辑关系,如第二单元,第5课《“傻子”经营法》、第6课《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第7课《精神的力量》、第8课《有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内容上没有太大联系,如果按照“礼仪篇”“吃饭篇”“买卖篇”等分法更具有典型性。(3)使用英语的注释方法,如喉咙 throat,叹气 sigh等名词解释的对应性使用得当,但是在某些虚词、连词的解释上则无法达到合理准确。如以至于 to such an extent as to。

趣味性。《新阶梯》应该是针对成年留学生编写的,内容比较有趣,如《“傻子”经营法》等,题目引人入胜,内容生动活泼,还是很不错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某些课文中,则出现像《奥运会发展史》这样索然无味的课程,所以仍然是具有相应的改善空间。其次,插图的选用上偏少,大多以文字形式出现,纸张是黑白纸张,没有色彩明亮的插图,在趣味性上应有所改善。

系统性。语言发展的系统要平衡,各个内容之间要有一定衔接。但是在《新阶梯》中,每个单元独立存在,各个课文没有相应的主题链接,为学习者系统学习汉语有诸多不便。

参考文献:

[1]苑良珍,张艳华主编,新阶梯——中级汉语教程(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北京:教育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

对外汉语教材例句研究 篇5

一、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及通行大纲的惯用语选取

这里我们综合采用马国凡和高歌东先生合著的《惯用语》一书中对惯用语的界定原则及孙维张先生和温端政先生的部分观点, 将惯用语界定为口语中一种结构基本固定、语义具有整体性和描述性的熟语。根据上述标准我们穷极式地搜集整理了《汉语教程 (修订本) 》、《博雅汉语》、《发展汉语》三套通行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HSK词汇大纲》、《汉语水平考试大纲 (高等)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 (词汇·语法) 》四套通行大纲中的惯用语, 共147个。具体如下表:

二、所选惯用语的性质分析

在上文惯用语的界定标准中我们提到了惯用语是口语中一种结构基本固定、语义具有整体性和描述性的熟语。下文将从惯用语的音节特点、内部语法结构、语义表达描述性和分解性、语用特征四个方面具体论述惯用语特征, 分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特点。

1. 所选惯用语的音节特点

惯用语的组成音节个数并无一定的标准, 从两个到十几个不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三音节惯用语, 如“穿小鞋”、“白日梦”、“夜猫子”。多音节惯用语有“打退堂鼓”、“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巴掌拍不响”等。

惯用语的音节结构比较松散, 不似成语那样成“二二相承”对称停顿, 以奇数结构为主, 尤其是四音节的惯用语在音节停顿上是“一三式”, 如“打/退堂鼓”。

对外汉语惯用语的音节特点具体如下图:

根据图1我们发现在所选的惯用语中, 主体组成部分是三音节惯用语, 其次是四音节惯用语, 其他多音节惯用语选择很少, 这种选择符合惯用语音节的总体特征, 体现了惯用语音节以三音节为主的典型特征。

2. 所选惯用语的内部语法结构

惯用语的内部语法结构比较复杂, 高歌东在《惯用语再探》中将惯用语语法结构划分为主谓结构、谓宾结构和偏正结构, 再将主谓结构细分为:主谓型如“龙虎斗”、主谓宾型如“鬼画符”;将谓宾结构细分为:动宾型如“穿小鞋”、状谓宾型如“天上掉馅饼”、谓补宾型如“打成一片”和动定宾型如“出难题”。我们参考高歌东先生的观点, 将惯用语分为七大类, 大类里按语法结构分出几小类, 具体如下表:

所选惯用语内部语法结构划分情况, 如下表:

分析表3, 我们发现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总体来说内部语法结构种类丰富多样, 除了联动结构没有涉及以外, 各类结构都有, 其中动宾结构大类的惯用语最多, 占所选惯用语总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偏正结构的惯用语, 占所选惯用语总量的29.94%;联合结构和中补结构的惯用语选择很少, 一共只有“马大哈、半斤八两、开门红、站 (不) 住脚”等10个。在动宾结构这一大类中, 动宾这一小类的惯用语最多, 其次是动宾补结构的惯用语。在偏正结构这一大类中, 定中结构的惯用最多。通过以上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虽然动宾结构的惯用语所占比例最大, 但定中结构的惯用语也有相当的数量。这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材的选取中, 要重视动宾结构惯用语和定中结构惯用语的选取, 同时, 不能忽视其他结构的惯用语, 在实用和便于理解的基础上平衡各个结构惯用语的选取。

3. 所选惯用语的语义描述性

惯用语一大特点就是其语义具有描述性, 这里我们从惯用语描述对象的角度将教材中的惯用语分成三大类, 描述人、事物两大类各以性质和状态分两小类, 描述动作以动作方式、动作程度、动作导致的结果、动作性质、动作状态、动作分为六小类, 共十小类, 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注!:"“#落E汤CCL鸡#”F既GH可I以JK用L于描述人的+, 状态-.又/可!以"#用0于1描述A事’物:K的LE状10态00, M我 (N们100通0 M过) 考察CCL语料8库和BCC5.4语1%料库, 发现B“’落:K汤L鸡E”10用0 M于O描P 1述000人M的OQ状 (N态10最0 M多) , 所73以归于4描9.3述2%人的状态C一’类:K。LE 10 MOP 100 MOQ (N 10 M) 5939.86%

根据表4, 我们发现选入的惯用语以描述动作的为主, 共有80个, 占总数的54.42%, 其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描述动作的惯用语。描述人和描述事物的惯用语数量大致相同, 其中绝大部分是描述人的性质和事物性质的惯用语。这说明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更多侧重于描述人、物、事件和动作本身, 让学习者对概念类的惯用语有基本的理解, 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习者不产生认知障碍, 学会运用惯用语描述这些人、事、物和行为, 极少涉及更精确程度的使用。D’:KLE 10 MOQ 8 5.41%./!"#E BCC#FGHIJKL+, -./!"#01A’:KLE 1000 MOP (N 1000 M) 43 29.05%B’:KLE 100 MOP 1000MOQ (N 100 M) 8960.14%C’:KLE 10 MOP 100 MOQ (N 10 M) 138.78%D’:KLE 10 MOQ32.03%!"#’ (+, 2+-./!"#01

4.所选惯用语的感情色彩

惯用语HR语K用!"方#面的一A大B特3征2是7具3有鲜4明9.3的2%感情色彩, 褒贬鲜明, 相对于褒义惯用BCBB语在4641感情色彩上更偏向贬义, 正如崔希亮在H《S汉K!语"熟#语与中CC国人10文世56界》中提37.到84的%惯用语是丑恶社会现象的众生相。CD3

用于对S外K!汉"语#教学的DD惯用3语在6感情色4彩.1%上的分布如下图:CA3

根据图2惯用语感情色彩的统计, 我们发现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惯用语总体上比较丰富, 褒义、贬义和中性惯用语都涵盖。其中中性惯用语最多, 占总数的47.62%。在感情色彩明显的惯用语中, 贬义惯用语所占比例最大, 占总数的44.22%, 其总量大大超过褒义惯用语。虽说惯用语在情感表达上褒贬分明, 更偏向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 但作为对外汉语的惯用语, 过多选取贬义惯用语不利于中国文化正面形象的传播。在对外汉语惯用语的选取上, 我们以中性、褒义惯用语为主, 选取适当的贬义惯用语, 对于“二百五、二流子、戴绿帽子”等类似不典雅的惯用语, 不建议选用。

三、所选惯用语使用频度分析

我们将所选的惯用语放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和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中进行频度分析, 剔除非惯用语用法, 计算出所选惯用语语的频度, 以考察所选惯用语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接轨, 是否适合外国学习者学习。我们将频度在1000次 (含1000次) 的惯用语划为A类, 在100次以上1000次以下 (含100次) 的惯用语划为B类, 在10次以上100次以下 (含10次) 的惯用语划为C类, 频度在10次以下的惯用语划为D类, 具体数目如下:%&3478 9 6.12%%&9:%&9:56 20 13.61%%&9:478 14 9.52%34 23.13%%&;<%&;<4=>10.69%%&;<4?@42.72%%&;<AB4CD74.76%%&;<478 9 6.12%%&;<456 5 3.4%%&;<54 36.73%80 54.42%%&3%&34562416.33%%&3478 9 6.12%3322.45%%&9:%&9:56 20 13.61%%&9:478 14 9.52%34 23.13%%&;<%&;<4=>1 0.69%%&;<4?@42.72%%&;<AB4CD74.76%%&;<47896.12%%&;<456 5 3.4%80 54.42%

通过考HS察K每!"条#惯用语BB的CC频44度66, 5我6们发现37.每84个%惯用语都有频度显示H, S这K!说"明#它们都CCCC是符1010合社56会应用3实7.际84%的。但惯用语的使用频SK率!相"#差很大, CC如DD“打33交道6”在CCL4.中1%的频度高达2752次, 在BSCKC!中"#DD364高达8705DCAD次, 而33“丁是丁, 卯是.1%卯”在CCL中频度只显TT示UU为KK5@@次!!, ""在##BCC中BCDA频度23只有558次;不33仅..3434如%%此, 同一惯用语在不同的语料库中所BD显示2的频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如“二百五”在CCL语料库中的显示频度为52次, 在BCC语料库中却高达1787次, 这种频度的差别是由于两大语料库在语料的数量、收集方向等方面不同造成的, BCC语料库搜集的语料相对CCL语料库更口语化。我们对惯用语的频度分析只限定在各语料库内部纵向对比, 以及横向对比惯用语所在的频度段, 不横向对比具体数据。

从表5和表6综合来看, B类惯用语在两个语料库中所占比例都最大, 且惯用语的主体部分大多在B类惯用, 我们以B类惯用语为中间分界, 将频率为B即频率在100次以上1000次以下 (含100次) 的惯用语作为中度频率的分界线, 综合两个语料库频度把惯用语的综合频度进行一个整体划分, 将AA.类/!惯"用#E语B划CC为#F高G频H惯IJ用K语L, 将AB类+、B, B类-.惯/用!"语#划01分为中A高’频:K惯LE用10语00, M O将PB (CN类10、00C CM) 类惯用语划43分为中2低9.0频5%惯用语, 将BC’D、:KDLDE类10惯0 M用O语P 1划000为M低OQ频 (N惯10用0 M语) , 将89CA类、6D0.B 14类%惯用语

通过表7, 我们清楚地看到综合两大语料库中跨越两个频度段 (即其他频度) 的惯用语最少, 这说明所选的惯用语在总体上都是普遍使用且社会都认同的。其次, 中高频惯用语 (包括高频和中高频惯用语) 占所选惯用语一半以上, 中低频惯用语大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不常用的低频惯用语所占比最小, 由此看见, 在对外汉语惯用语的选择上, 要以中高频惯用语为主, 适量选取中低频惯用语作为补充, 对于低频惯用语的选择需谨慎。对所选惯用语进行具体分析后, 我们发现一些如“大锅饭、土政策、摘帽子、扣帽子、下海”等具有很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或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特色, 现阶段很少使用, 但这类词在两大语料库中频率较高, 其中“下海、大锅饭”就是少数高频词之一。反映当代经济生活特征的“月光族、房奴”却属于中低频词。对于已经很少使用的带有强烈时代特色的但在近现代文化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惯用语在选择时要考虑在当代社会是否经常使用, 汉语学习者是否需要掌握, 要根据使用现实谨慎选择, 对于能反映符合当代时代特征的且母语者经常使用的惯用语应多选择。

四、影响惯用语理解的因素

上文我们在语言学领域探讨了所选惯用语的特征, 接下来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影响惯用语理解的因素。

西方关于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不可构造的观点, 认为惯用语在心理词典中是以整词形式表征的, 惯用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是一个提取过程。第二类观点是构造的观点, 认为惯用语在心理词典中是分解存储的, 惯用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这两类观点进行激烈的讨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界越来越关注惯用语理解的过程中影响因素的重要性, 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惯用语的熟悉度、预测性、透明度、语义分解性、习语语境效应。这里我们重点讨论对综合课教材惯用语选取有影响的两个因素, 即所选惯用语的预测性和透明度的分布情况。

1. 预测性

预测性 (predictability) 是指习语的部分单词对习语整体意义的激活程度 (Cacciari&Tabossi, 1988) 。即当我们看到惯用语的部分组成成分 (通常是前面的部分) 时, 对惯用语比喻意义的预见程度。如果看到部分成分 (通常是前面的部分) 就能知道惯用语的比喻意义, 这说明这个惯用语是预测性高的惯用语, 反之, 如果看到惯用语的部分成分, 无法预测惯用语的比喻类型, 需要看到整个惯用语才能知道比喻意义, 这样的惯用语则是预测性低的惯用语。例如:惯用语“打交道”, 当出现“打交”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交”预测出“交往”“交流”等意义, 配合动词“打”, 自然而然地预测出整个惯用语“打交道”, 同样的, 出现“吹牛”我们可以激活出“吹牛皮”, 这些惯用语就是预测性高的惯用语。如“不像话”只出现“不像”, 我们无法激活“不像话”的意义, 这类惯用语就是预测性低的惯用语。

我们将所选的惯用语大致均分成四个测评卷, 发放给42名武汉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评, 每份测评卷20个人测评。具体测评方式是:每个惯用语以填空形式出现, 两音节惯用语和三音节惯用语给出前一个或两个字, 空出第三个字;三音节以上惯用语以词为划分单位空出最后一个词, 测评者根据给出的惯用语前半部分完成后半部分, 如果无法预测出惯用语就可选择跳过。我们将所有测评卷进行分析, 得出所选惯用语平均成功预测率 (一个惯用语成功被预测的次数占参与测评该惯用语的人数的比例) 为88.50%, 其中成功测评率为100%的惯用语有80个, 占所选惯用语总数的54.42%。我们将高于平均成功预测率的惯用语定为高预测性惯用语, 将低于平均成功预测率的惯用语定为低预测性的惯用语, 具体分布如下图:

由图3明显可以看出, 所选的惯用语近乎四分之三以上都是高预测性的, Cacciari&Tabossi等学者研究表明, 预测性是惯用语理解的重要因素, 预测性不同的惯用语有不同的理解机制, 高预测性的惯用语更容易理解 (Cacciari&Tabossi, 1988;Titone, Connine, 1994) 。由此可见, 对外汉语综合课本惯用语要选择预测性高的惯用语。

2. 透明度

透明度 (transparency) 一般认为是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 Keysar和Bly扩展了透明度的概念, 他们认为透明度是指惯用语的字面意义或者成分的字面意义与其比喻意义联系的紧密程度 (Keysar&Bly, 1995) 。如果惯用语的字面意义或其成分的字面意义与其比喻意义之间存在着意义联系, 则这个惯用语就是透明的惯用语, 例如:“滚雪球”字面意义就是在雪地滚雪球, 越滚越大。其比喻意义就是积少成多, 优势越积越大。其比喻意义就是其字面意义的引申用法。相反, 不透明的惯用语就是其字面意义或其成分的字面意义与其比喻意义不存在联系, 如“炒鱿鱼”与“解雇”之间不存在联系。

我们将所选的惯用语进行透明度评定, 被试是武汉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生10名, 用五分量表评定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单个词义和其比喻意义练习的密切程度。“1”表示联系不密切, “2”表示联系不太密切, “3”表示联系一般密切, “4”表示联系比较密切, “5”表示联系非常密切。

分析问卷我们发现所选惯用语的平均透明度为3.473, 最小值为1.9, 最大值为4.4。从平均透明度我们可以看出:所选的惯用语总体来说透明度较高, 平均透明度高于数值3, 即被试认为所选惯用语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关系比较密切或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将高于数值3的惯用语定为透明惯用语, 低于数值3的惯用语定为不透明惯用语, 具体数据如下图:

根据图4, 我们发现所选的惯用语绝大多数是透明的惯用语, 占总数的81.63%, 研究发现, 透明度是影响惯用语理解的重要因素, 透明的惯用语比不透明的惯用语更容易理解 (Gbbs, 1987;Burt, 1992) 。由此可见, 对外汉语综合教材在惯用语的选择上要多选择透明的惯用语。

五、关于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惯用语选用策略

通过上文对所选惯用语性质的考察, 发现用于对外汉语综合课本的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惯用语音节特点上, 以三音节惯用语为主。2.在惯用语内部语法结构上, 以动宾结构惯用语为主, 定中结构惯用语为辅。其他各类结构都有涉及。3.在惯用语语义特点上, 以描述动作惯用语为主, 其中单纯描述动作的最多, 在描述人和事物的惯用语中, 以描述人和事物性质的惯用语最多。4.在惯用语感情色彩上, 以中性惯用语最多, 贬义惯用语其次, 褒义惯用语明显少于前两种。贬义惯用语占感情色彩明显惯用语的84.4%。这种选择虽符合惯用语感情色彩的总体特征, 但对汉语综合课教材来说, 过多选用贬义惯用语不利于中国文化正面形象的传播。

结合对三套教材所选惯用语的使用频度考察, 我们发现所选的惯用语都有频度显示, 其中以高频、中高频惯用语为主, 中低频惯用语为辅。总体来说, 惯用语的选择符合社会运用的实际。

在影响惯用语理解的几大因素中, 我们着重对涉及对外汉语惯用语选取的两大因素———预测性和透明度进行考察, 发现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所选的惯用语大都是预测性高和透明的惯用语, 这种惯用语更容易理解, 也更适合外国人学习。

综上, 我们建议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在惯用语的选取和大纲的制定上参考以下几点:

1. 针对性, 所选惯用语要针对外国学习者, 综合之前对对外汉语大纲和综合课本所选的惯用语性质和影响惯用语理解因素的分析, 我们建议综合课教材收录要以三音节动宾结构和定中结构惯用语为主, 以描述人、事物性质及动作为主, 以预测性高、透明的惯用语为主, 适量搭配其他类型惯用语。

2. 频率参照和可理解性相结合, 即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本惯用语收录是不能只依靠频率的高低进行收录, 还要考虑惯用语的可理解性。以频率为基础, 选择中低频以上的惯用语, 然后分析所选惯用语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 剔除预测性低、不透明的惯用语, 将中低频、可预测性高、透明的惯用语作为对外汉语惯用语教材的重点词汇。

3. 慎选取过时的惯用语。定期更新修改。

4. 传播正能量, 使用典雅汉语, 即在惯用语的收录上要以选择褒义或中性为主, 适量选择贬义但不粗俗的惯用语, 类似“二百五”“戴绿帽子”“二流子”这类惯用语不应出现在教材中。

对外汉语初级写作教材对比与分析 篇6

【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写作教材      泰国        对比

写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公认的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授者与学习者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养成,都要凭借教材来得以完成”,因此教材编写的水平高低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直接而深刻。笔者自2014年8月起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任教,承担了汉语专业大三学生两个学期的写作课教学任务。第一学期学校提供的教材是《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以下简称《实用》),第二学期则是《汉语综合写作教程》(以下简称《综合》)。这两本教材都出版于2009年,编排可谓各有所长。文章主要从二者的教学对象、编写理念、教材体例、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及学生反馈情况,尝试提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初级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以期为今后在泰的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实用》与《综合》两本教材的情况对比

1.教学对象

《实用》适合母语非汉语的、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学习。《综合》的教学对象是达到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可作为汉语言专业本科二年级写作课主干教材,也可供其他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或作为HSK写作训练教材。泰国清迈皇家大学汉语专业从大三才开设写作课程,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多处于中级,因而这两本教材都比较适用。由于写作教学的非母语性以及写作自身的复杂性,在中级阶段开始进行写作教学是合理的。就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实用》的例文普遍偏难,学生表示生词太多,仅看懂例文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模仿例文进行写作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之下,学生认为《综合》的难度比较适宜,也便于他们进行模仿写作。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这是对一部合格教材的起码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难度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2.编写理念

《实用》贯彻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一步一步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多层次、多种类的训练项目,最终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标。为了符合实际和适于应用,《实用》基本涵盖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能遇到的文体,尤其是应用文部分,从最为常见的请假条、启事、书信,到申请书、邀请信等,内容可谓丰富而全面。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这些“以意义为中心、贴近真实生活”的任务,使之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体现了过程教学法的理念,遵循认知语言学的规律,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结构入手引导学习者熟练掌握构思技巧,培养合理构建文章的能力。《综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每课都配有思路图,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文章的主体结构,归纳出文章的结构框架。思路图是写作准备阶段的重要步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思路图完成文章构思,最后学生的写作成果普遍较好,可见《综合》对于锻炼学习者的写作思维能力还是大有裨益的。

3.教材体例

《实用》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汉语写作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应用文,第三部分为记叙文,第四部分为说明文,第五部分议论文。第二到第五部分介绍具体文体的写作,每个部分都包含“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两个板块。在“写作训练”中设置了写作指导、例文、小词典、常用词句链接以及形式多样的练习。此外,每部分后还专门安排了“汉语词语知识”板块,介绍近义词与反义词、汉语中的谐音等专门的语言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写作知识”和“汉语词语知识”两部分较难,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前者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后者则作为课外学习的材料,供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由十五篇课文组成,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第一课专门介绍写作格式与标点符号。每篇课文也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写作要点、范文展示、思路图、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在部分课文的思路图后,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范文中的常用词语和句式(配有例句),供学生写作时参考。这与《实用》中的“常用词句链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两本教材都注重提高学习者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而这与泰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相符的。与文章的结构相比,泰国学生往往更关注词语、语法使用的正确性。此外,《综合》还配有一张CD-ROM光盘,包含课文朗读录音、课前思考及思路图的动画等,一来方便教师备课,二来便于学生自学。与《实用》相比,《综合》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与立体化。

4.练习设计

《实用》的练习安排在“写作训练”板块中,例文后都设有相应的练习,形式主要包括缩写、扩写、看图写、听后写、观后写、读后写等语篇层面的练习。因为应用文格式比较固定,所以这部分还专门设计了修改错误一类的练习。另外还有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等练习形式,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用》中的练习数量较多,可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练习。

《综合》的练习集中安排在“写作训练室”和“写作修改室”两个板块。“写作训练室”的练习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主要分为限制性表达训练和自由表达训练两大类,具体表现为选词填空、连词成句、根据所给词语完成句子等句子、语段层面的练习。“写作修改室”则提供两篇保留了學生常见偏误的习作,通过修改文中的错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词语和语法知识。与《实用》中的练习相比,《综合》更注重提高学生对句子、语段层面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这与大三学生的汉语水平更为相符。

二、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写作教材的编写建议

基于以上对《实用》和《综合》两本教材相关情况的对比分析,结合在泰国清迈皇家大学的写作课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泰国汉语专业大学生的初级写作课程,在编写教材时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应当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相符。泰国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从大三开始学习写作课,属于写作教学的初级阶段。根据他们的实际汉语水平,教学内容过难会使之畏难情绪更大。因此,笔者认为,初级写作教材应用简明浅显的语言简要地介绍汉语写作基本知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汉语词语知识等内容是较大的学习负担,在初级教材中可不介绍。此外,例文中的生词不宜过多,语法也不宜过难,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由于泰语书面语中不使用标点,而标点符号是汉语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教学之初向泰国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相关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在教材中穿插修改标点符号等练习,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

第二,教材体例不必拘泥于体裁的限制,更应当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在写作教學初期,学生对于具体的写作技能和过程还不熟悉,此时若要求他们学习并区分不同的文体,无疑是难上加难。《实用》明确区分了不同的文体,并在“写作知识板块”介绍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而《综合》则不同,以课文为中心,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其编排方式值得借鉴,但缺少实用性强的应用文,略显不足。应用文涉及请假条、启事、书信等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格式较为固定,比较易于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学有所用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写作学习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在初级写作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例文,简要介绍相应的应用文格式和要求是有必要的。

第三,练习设计应当注重句子、语段层面的训练。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不同于母语写作教学,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汉字的正确书写、语句的准确连接、组句成段的方法以及汉语书面表达的一般格式等等。尤其是在写作教学初级阶段,这些内容应该作为练习的重点,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词语、语法使用的准确性,二来也可为高级阶段语篇层面的训练做准备。

口头表达交流活动,对于提高学习者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也是有帮助的。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泰国学生乐于参与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之类的活动,初级教材中可适量安排相关练习。教材注重学习者的表达和参与,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金舒年.留学生实用汉语写作教程(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汛.汉语综合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陈作宏.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与写作教材建设刍议——兼论《体验汉语写作教程》的编写思想及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2010(5).

上一篇: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下一篇:沼气发酵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