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现代化

2024-06-07

林业产业现代化(精选十篇)

林业产业现代化 篇1

1 当前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林权结构模式较为单一

权指的是以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作为基础, 以使用特定的森林资源并获取收益作为目的的他物权。大部分的森林资源都属于集体所有或国有, 这种林业产权结构严重阻碍了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健全

生态补偿机制是有偿使用自然资源的一种机制。在合法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的过程中, 应该支付资源所有人一定的费用, 或者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付出过代价、做出过努力的人员, 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 这一机制还不够健全, 仍然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

1.3 采育严重失衡

目前, 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及积蓄量都有所增加, 但是人均占有的比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某些地区甚至还存在着锐减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森林的年采伐量远远超过了其生长量, 并且没有在采伐之后及时的进行更新。另外, 采伐的木材不能够得到全面的使用, 并且在经过加工之后, 其出材率较低。

1.4 缺乏林业保护的监管力度

新疆地区在对林业产业的保护和管理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还在不断使森林资源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针对地方政府存在的毁林垦地、违法征地等行为, 相关部门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 这一措施在恢复森林植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地区性的监督管理部门而言, 其监管的力度不够, 还不能够严格的将各项管理及监督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林业规划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宣传教育

要想做好林业的保护与管理, 要首先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并做好年初的计划与目标, 年中的检查以及年底的总结工作。还要加强组织与领导, 督促林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并将其落实到位。一旦出现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检查, 一定不能够有所怠慢。另外, 还要进一步的开展与保护森林资源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各林业企业需要先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与林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相关的宣传教育, 使工作人员增强林业资源的保护意识, 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及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为做好林业管理打好坚定的思想基础。

2.2 强化林业管护与资源培育

要使林业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就必须进一步的加强林业的管护及资源的培育。对林业进行管护通常包括管理木材的流通、森林防火、防治有害生物、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等工作。首先要加强培训运输木材的管理人员, 进一步的对运输监督检查行为进行规范;其次, 要加强防治减灾、检测预警及检疫御灾等工作, 强化监测预警机制, 对林业灾害开展季节性的普查, 严格的按照植物检疫证对运输进行控制, 以有效的避免外来有害生物对林业造成危害;还要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 并使森林防火的建设与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管护野生动植物及建立的自然保护区。

2.3 加强监督管理, 完善管护制度

只有不断加强对林业的监督与管理, 进一步的对林业管护制度进行完善, 才能做好其管理工作。林业管理通常包括林业保护和林政资源管理两大部分, 林政资源管理由林木资源、林业的林权、法规、林地资源、木材经营及采伐等多种管理组成。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护机制, 不仅能够明确管护人员的权利与责任, 还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管护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林业管护的最终目的。监管森林资源还要对伐区的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全面落实, 采取采伐限额管理的方式, 对毁林开发、非法占用林地及超额采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避免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 实现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完善的管护制度能够保证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实施, 通过这一制度能够明确并落实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另外, 林业管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与林业管理的成败息息相关, 因此, 现代林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从而达到监督和管理林区的目的。

3 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主要包括三个产业结构:对于第一产业而言, 应该尽量加大培育短轮伐期的工业原料林的力度, 加大名特优新经济林、竹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建设。对于第二产业而言, 要加大开发新产品的力度, 加快低层次原料加工转变为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的步伐。第三产业要加快发展花卉业及森林旅游业。通过对林业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 促进林业产业之间的重组, 及时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使其产业结构达到合理的优化, 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 依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林业产业的经营与管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为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体现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健全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林木、林地流转及评估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等多项制度。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林业产业指明发展方向, 还能够与该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加快该地区的生态建设, 从而使林业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3 发展生态林业

林业产业现代化 篇2

建设生态环境

努力开创林业产业发展新局面

——在全市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2012年10月 日 中共 区委 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围绕“生态**”战略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突出林业发展,狠抓生态保护,致力兴林富民,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截止目前,全区林地总面积达64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人均公共绿地15.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8.3%。

林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3亿元,林农人均纯收入460元。一是产业特色初步形成。形成东部低山区以竹类、巨桉、泡桐为主的工业原料林,西部深丘区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中部浅丘区以香椿、香樟为主的珍贵用材林的产业发展格局。累计发展巨桉、泡桐等木质工业原料林8.5万亩,香椿、柏树等珍贵用材林2.5万亩,花椒、核桃、茶叶等特色经济林5万亩,一批特色品牌竞相发展。二是产业效益日益显现。全区建成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苗圃)84

个,上半年花卉苗木实现销售收入0.75亿元,林业食品、观光旅游实现收入0.9亿元。新建退耕还林经济林和生态林1.5万亩,提高森林覆盖率0.7个百分点。森林涵养作用和碳汇功能不断增强,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土壤侵蚀强度得到减弱,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山绿水清、环境和谐”的生态治理目标初步实现。三是产业龙头不断壮大。先后引进汇森、和诚、天瑞、达江等6家林业龙头企业和120余户林业业主,累计投入林业发展资金3.8亿元。培育市级林业龙头企业2户,成立林业产业专合组织17个,辐射带动农户3300户,上半年成片规模发展林业产业基地2.5万亩;引导业主进行退耕还林综合开发,上半年发展驯养繁殖陆生野生动物业主11家,林下种养大户52户。四是产业机制有效探索。出台《**区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对林业产业发展进行奖励扶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业主承包等模式发展林业产业,实施订单生产和土地入股分成,林农收入持续增长;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推行森林保险试点,全区森林保险面积达40.6万亩。

虽然我区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林地利用较低、综合开发不够、产业结构较弱、龙头带动不强等几个方面。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重点,硬化举措,努力推进我区现代林业产业大发展。

一、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着力壮大森林资源

深入实施城市森林、农村森林、通道森林、水系森林、种

苗基地“五大工程”建设,把“一区一江一库两路三园四主线三支线”森林工程建设作为今年创森工作的重点,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效开展。力争全年完成创森工程建设11.3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6000亩,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3.48万亩。

二、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目标,着力提高林业产出 创新丘陵地区林业发展模式,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全区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不断增加林农收入。加快基地建设。加快工业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四大基地建设,着力将乡镇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将乡镇建成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将乡镇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将乡镇建成花卉苗木基地。力争全年新增工业原料林规模5万亩、珍贵用材林1.5万亩、特色经济林1.5万亩、花卉苗木林基地0.2万亩。加大林地利用。坚持“以林木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并举”的林地利用方针,统筹规划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注重公益林地生态主体功能,多元化发展商品林地。引导农户和业主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生态旅游业,提高林业综合产出,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的功能与效益。力争全年新建林下土鸡、野猪等养殖基地40万平方米,种植林业食用菌培植200万袋,培育林业农家乐5家。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天瑞林业、汇森林业、和诚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现有林产企业,积极引进林特产品种植、深加工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引领农户扩大林业产业规模,推动林业经济产业化发展。强化林产品品牌创建,力争全年注册林业产品商标25个,创建3个无公害、绿色、有机林产品品牌。拉长产业链条。建设林木原材料供应基地,扶持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鼓励创办林产品销售经纪公司。加快等地林业资源开发,发展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林业与经济林业有机结合。

三、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着力集聚发展合力 区委、区政府将更加重视林业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充分保障,奋力推动全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健全现代林业产业工作管理机构,围绕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牵头作用,各乡镇主体作用,财政、金融部门支撑激励作用,宣传部门舆论引导作用,形成林业发展共识,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加大多元投入力度。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统筹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加大对林业发展金融支持,积极开展以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融资业务,健全林业产业发展风险保障机制,夯实林业发展基础,吸引集体、社会团体、个人等参与造林经营和森林城市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企业+农户+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股份合作等林业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承包、租赁、流转、互换、入股、抵押、利润返还等形式与林农建立更加紧密、更加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林业龙头企业、林业经营大户和一般林农的互利共赢。强化督察考核激励。将林业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成效显著、业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逗硬惩处,形成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林业、竟先发展林业的良好格局。

各位领导,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建设绿色生态**,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奋力开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新局面,努力开创**区林业产业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三次创业、加速**跨越腾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余县积极发展现代林业产业 篇3

在具体做法上,大余县结合县情,以引导群众开展租山造林、重点村镇推进造林和合作造林等模式吸纳民间资本,推进社会化造林。一是引导有经济实力的造林业主开展租山造林,通过每年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支付土地租金获得林地经营权开展林业经营。二是对于山林资源丰富的村组,推行重点村组造林模式,并由县林业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指导,村社组织专业合作社或农户个人栽植管理。三是对于缺乏资金、劳动力的林农,鼓励其采取林权或土地承包权经营入股,结合林业公司资金雄厚、技术过硬的优势,开展合作造林。目前,该县造林专业户达221户,2012年上半年完成17宗林地的林权抵押贷款,贷款额为2800多万元,全年林业产权交易额可达2000多万元。

大余县重点生态林面积现已达到34.12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76.6%,经济林面积达到5.67万亩,产值突破2.1亿元,山区农民每年人均林果收入超过1500元。

发展现代生态林业助推文化旅游产业 篇4

一、通渭林业发展概况

通渭县地处六盘山西部, 居陇中黄土高原之核心, 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山峦起伏, 沟谷纵横, 岭梁交错, 是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干旱地区。现有林地面积991288.5亩, 实施各类工程造林60多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13.97%, 活立林总蓄积653520立方米。全县设有国营苗圃2个, 国有林场2个, 林业站22个, 基本形成了建设、科研、服务为一体的林业科研推广体系和县、乡、村、组四级林业生态情报信息网络体系。近年来, 面对植被稀少、生态恶劣的严酷自然环境, 通渭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 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制定了打造“文旅名县”的奋斗目标, 在调整林业结构和发展林业产业的基础上, 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全县动员, 全民动手, 扎实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面山绿化等生态绿化工程, 逐步形成以重点公益林为主体, 各种林带相互交织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二、生态林业发展内涵

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 担负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对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就业、增加农村收入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㈠生态林业的含义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 是充分适当地利用自然资源来促进林业发展, 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 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

㈡生态林业的作用从生态方面看, 林业具有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等作用。以生长50年的一棵普通的树估算, 每年可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一吨氧气, 若每年有3个季度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则一棵普通的树每天平均产生的氧气约为3653克, 吸收二氧化碳约为5023克。从经济方面看, 林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 也是农业部门的一个重要分支, 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专家调查测试, 森林具有强大的蓄水作用:15亩林地与裸地相比, 至少可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个蓄水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如果森林被狂砍滥伐, 使其蓄水固土的作用遭受严重的破坏, 就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三、通渭生态林业发展的主要困境

近年来, 虽然通渭县在现代林业的发展上, 倡导绿色理念, 推动绿色工程, 发展绿色产业, 绘就生态旅游发展目标, 起到了一定的效应, 但是林业相关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通渭县生态林业建设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要求相隔甚远。一是对生态林业认识不够透彻。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业, 特别在广大的农村, 为了个人经济利益, 随意砍伐树木, 占用林地现象比较突出, 保护意识较差, 造林就是刨坑栽树, 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存在。二是森林覆盖率低, 覆盖质量不均, 林地生产力较低, 可采后备森林资源稀少, 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产品的需求。三是生态公益林少, 森林自然增长量远低于社会消耗。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林农或承包人在林业生态和公益性方面只注重经济利益, 忽视生态效益, 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上注重眼前利益, 缺乏长远森林管理发展的理念。林业属于自然生长的公益事业, 投资大回收慢, 基本靠天创收, 做的是“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的事。林地流转承包时间长, 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才能实现林地的有序流转, 林地分散经营的多, 不利于森林病害虫害和防火的统一高效管理, 从而影响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初衷和效果。

四、发展现代生态林业, 推动通渭经济发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渴望发展繁荣的通渭人民满怀“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山川秀美新通渭”的激情, 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然而, 严酷的自然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 赋予了通渭县人民艰巨的生态建设任务。

㈠强化生态观大力加强生态林业宣传教育, 树立“师法自然、敬天为民”的理念,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群众生态意识, 增强群众爱绿护绿意识, 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富、因林而美”的生态林业新愿景。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 阐明幸福生活应与自然和谐共存, 经济发展应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 社会更新应与青山绿水同在, 引导人民群众“生态就是文化, 青山就是财富, 绿水就是生存”, 为打造“文旅名县”注入绿色信念。

㈡实施生态工程建设从历史看,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通渭县在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过程中, 应围绕“大地增绿、农民增收”和建立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为目标, 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深入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面山绿化等生态绿化工程, 扩大森林资源增量, 为“文旅名县”铸造绿色活力。

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推动山林资源向林业资本转化, 生产要素向经营大户集中。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 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林业产业集聚, 规范林权交易场所, 搭建交流平台, 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 扩大财产担保, 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 创新林业生产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 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充分释放林改红利, 惠及农民和经营企业, 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壮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力量, 为“文旅名县”增添幸福色彩。

发展林业产业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篇5

发展林业产业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乌苏林场管护着天山中东部东西长150千米、南北宽10千米的`国有林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仅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而且职工年收入由的8 565元增加到目前的23 560元,企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走上了一条林兴民富的健康发展之路.

作 者:马景明  作者单位:乌苏林场 刊 名:新疆林业 英文刊名:FORESTRY OF XINJIANG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林业现代化 盛夏谋新篇 篇6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主持会议,局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副局长张永利、陈凤学、刘东生,武警森林指挥部司令员沈金伦,局党组成员彭有冬、谭光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局总工程师封加平出席会议。

张建龙说,2015年上半年,全国林业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总体安排,全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国务院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正式启动,目前已有12个省份制定了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了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分开试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定了30个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近16万家,经营林地2.4亿亩。累计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2项,完成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取消下放35项,并开展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上半年,全国共完成造林5437万亩,占全年计划的57%;完成森林抚育6301万亩,占全年计划的60%。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3.5%。开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共清理排查案件4.8万多起,涉及违法违规占用林地128.5万亩。成立了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和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全国新增湿地保护面积450万亩,恢复湿地22.5万亩。组织开展了“眼镜蛇三号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公开销毁了662公斤象牙及其制品。全国发生森林火灾2667起,受害森林面积16.3万亩,伤亡26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1%、39%和74%。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01亿亩,同比下降4.3%。全国共发生沙尘天气11次,次数和强度均低于近14年同期平均值。上半年,中央林业累计投入1071亿元,全国共完成林业投资1503亿元,安排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任务7.7万户和中央投资12亿元。全国林业系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启动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了“两转变、两服务”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巩固。

张建龙指出,下半年林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6号文件和12号文件精神,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一是全力推进林业改革,完成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省级实施方案编制审批,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全力推动国有林区改革,推进国有林区政企、政事、事企和管办“四分开”,创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开展监管机构垂直管理试点,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和经营,抓好全面停伐后的产业转型,妥善安置林区富余职工,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国有林场改革要按照功能定位,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强化森林资源监管,抓好定编定岗、经费保障、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等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规范林权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再取消下放一批审批事项。二是全面完成剩余的4000多万亩造林绿化任务,重点抓好雨季造林、秋冬季造林和补植补造,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加快退耕还林进度,完成10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三是着力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要以林业局为单位抓紧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完成《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编制工作,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四是严格保护林地等林业资源。完善并严格实施国家、省、县三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强化林地用途管制,严格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加强对临时占用林地的监管;加强对森林、湿地和沙区植被的保护和管理。五是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大对大熊猫、东北虎豹、亚洲象等重点物种保护力度,争取将更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纳入保护范围。六是扎实做好森林火灾等灾害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完善应急预案,提升防控能力,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七是加快发展林业产业,积极发展木本粮油、经济林、森林旅游、竹藤花卉、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八是大力加强林业法治建设,着力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印发实施《全面推进林业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九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林业投入不足问题。十是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张建龙强调,“十三五”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也是林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有着特殊意义。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林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认真研究林业重大问题,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要根据林业的新形势新任务,聚焦2020年林业发展目标,找准优势和潜力,合理规划布局,注重补齐“短板”,统筹解决林业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林业全面协调发展。要主动协调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将林业的重要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体现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紧紧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谋划一批关系林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科学指导和引领林业未来发展,确保如期实现2020年各项林业改革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国林业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吉林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林业厅、江西省林业厅、湖南省林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作典型发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市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国家林业局主会场参加会议。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在有关分会场参加会议。

浅议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 篇7

关键词:浅议,林业产业,发展,经济效益

1 引言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开展, 原以采伐为主的林业产业大大缩减, 林业经济下降, 林业收入减少。为了更好地在新形式下适应新发展战略及市场需求, 各地林业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林地的环境, 发展具有特色的林业产业, 搞活林业经济, 增加林业职工收入。通过加快发展林业产业, 拓宽林业职工就业增收渠道, 以提高地区区域经济实力、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

2 现代林业产业建设分析

2.1 建设特殊林木培育基地

加大特殊大径材、珍贵树种、经济林和能源林的培育力度, 推进商品林基地建设, 推动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加大林地梳理清查, 利用清查出的退耕地块, 推进特色大苗移植繁育建设。

2.1.1 建设绿化苗木培育基地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 对绿化建设的需求增加。为了更好的达到景观效果, 应使用具有一定规格的大苗, 才能与建筑成比例、相协调。充分利用林区的天然林地, 建设出具有本地特色树种的大苗繁育基地, 重点发展新颖的、适销的、经济价值高的、生长速度快的品种。通过精心组织技术力量, 注意培养方法, 建立标准体系, 从而培育出具有发达紧凑根系、完美树形、健壮的生长势、较大的树体, 为绿化用苗提供出适应栽植, 并能顺利存活和生长的树种。

2.1.2 建设药用苗木栽培基地

充分利用林区资源, 以野生药材保护和林冠下种植为主, 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推动药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林, 做好市场调研, 选择药用价值高且市场价格稳定, 易栽植、易管护的中药树木进行栽培。并做好采集加工及储藏保护工作。按照国家GAP生产管理规范, 大力发展丹参、连翘、五味子、板蓝根、黄芪、山茱萸等药材的栽培, 建立一批有一定规模、有一定技术支撑的种植基地。原料基地与商品基地相结合, 天然保护与人工培植相结合, 加快培育药材资源, 形成药材生产的特色场、精品园、经济带。

2.1.3 建设特色林果培育基地

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等自然条件, 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 结合市场需求, 发挥自身优势, 深化树种品种结构, 利用科技栽培技术, 通过提高林果科技管理水平, 采用嫁接改良、矮化密植、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等先进技术, 大规模发展特色林果培育基地。还可与当地农户建立合作社关系, 提高综合收益。

2.2 建设特色种苗花卉基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观赏性苗木的需求与日增多。可利用林区苗木花卉种质资源优势, 依托国有苗圃, 大力发展造林绿化、园林花卉、盆景观赏、切花切叶、珍稀名木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种苗花卉产业。因此, 加快发展种苗花卉产业, 培育大量高品质、高规格的苗木, 提高林产品质量, 增强林木抗性。加快发展林木良种和苗木产业, 做大做强种苗花卉产业, 是增加林业收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2.2.1 加强乡土树种培育

充分利用丰富的林木种质资源, 积极开展以当地乡土树种繁育为主, 大力发展常绿植物和经济药用植物产业, 从而达到让林农增收的目标。

2.2.2 引进外来树种

充分考虑地域气候等因素, 适量引进外来树种, 可通过建造温室大棚, 培育反季节花卉, 反地区花卉, 以供市场特殊需求。同时可利用特殊方法, 如调节气温、调节湿度, 通过改变土壤酸碱度等技术方法, 使南方树种在北方培育成活, 从而达到创收目标。

2.3 建设森林绿色产品生产基地

(1) 做好市场调研及可性行研究, 依托林区资源, 发挥林区天然绿色食品大基地的优势, 发展森林食品业, 推进森林食品的系列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快食用菌、山野菜、浆果、坚果等天然绿色有机产品的种植。建立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产销化一体的新型林业企业。

(2) 强化质量监管, 种植过程及生产过程定期进行化验检测, 定期发布绿色食品检测公告, 保证产品质量。可采用先进技术, 投入适当资金, 建立加工企业或以委托加工形式进行产品再加工。投入市场, 结合网络, 开展多渠道销售, 不断完善流通体系和营销网络, 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

(3) 申请具有地域特色的标识认证和产品品牌认证, 通过组织参加各类林产品推介会, 制作广告, 与大型超市形成产品销售对接等形式, 提高森林绿色产品市场知名度, 从而把市场拓展开。

2.4 建设特色种养业基地

重点发展以食用菌、山野菜为主的森林绿色食品种植业, 以林麝、马鹿、大鲵为主的特种养殖业, 以生太鸡、森林猪、土蜂为主的绿色肉蛋养殖业,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 与当地林业部门联系, 组织培训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技术, 通过实践, 总结经验, 从而获得养殖技术与理论知识。可在当地推行森林资源管护经营承包责任制, 大力发展集约化养殖, 支持农户发展养殖业, 并注重培养经营能力强, 产业项目有潜力的经营户, 通过龙头基地带动农户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5 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

依托林区独特资源, 以森林生太环境为主体, 以合理利用、确保森林景观资源安全为前提, 从保护入手, 因地制宜, 高起点规划, 准确定位, 多渠道筹资, 积极发挥资源优势, 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做大做强森林旅游产业。

2.5.1 以自然景色为主, 适当突出主题

天然的森林公园以水、石、植物等要素构成, 在经过亿年的变化后, 某些基本要素特别突出, 形成自然景观。如云南的石林, 以奇石为主;单一植物突出, 经过人工规划、布局、保护, 从而在季节上形成独特景观, 如北京香山, 秋季可赏红叶;位于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 70m高的水从悬崖绝壁上飞流直泻, 发出震天巨响, 如千人击鼓, 万马奔腾, 使游人惊心动魄。利用自然形成的景观, 经过人工适度开发, 建设出具有一定主体的森林公园。

2.5.2 结合地方特色, 推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 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贯彻生态意识, 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餐饮方面结合本地物产, 以地域产品特别是当地的绿色食品为主。住宿设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具有地方特色。景区内尽可能限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而以较原始的交通工具为主, 如步行, 马车, 自行车及利用自然能 (风力、水力等) 的交通工具, 既体现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特色, 又可以避免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购物方面提倡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的土特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 开发森林景观资源, 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 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 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 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3 结语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 林业产业要在新形势下积极的转换工作观念, 在保护森林的同时, 充分利用天然、优越自然资源, 向多元化方向发, 从而全面带动林业经济, 提高林业效益, 为林业职工创收、增收,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玖.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7.

[2]魏岩.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李俊清, 石金莲, 刘金海.生态旅游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现代化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关系 篇8

1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林业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 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维护生态安全中, 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和水污染、空气污染10大生态危机, 有8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 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 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果, 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 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 林业保护在林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 林业既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 同时也要当好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锋。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 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 在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中主要采取了5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大力加强生态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 主要有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态工程。三是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 改革林业生产方式, 体现在林业产业方面的发展。四是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五是大力推进法制建设, 不断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3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产和林业保护的最高境界

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也给林业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 是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过程, 是不断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过程, 更是从基本国情出发、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用现代林业科技全面支撑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建设和保护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 提高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发挥林业大工程的带动作用, 积极引导和发展林业生态产业, 构筑北方生态防线,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4 林业保护为现代林业生产提供切实的保障

首先, 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 通过立法、完善法规, 做到以法治林。其次,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 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 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 加强资源监测, 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 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 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 严格“三总量”控制。第四, 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 强化管理措施, 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 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 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 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 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第六,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 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 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 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 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5大体系建设。

摘要:在现代林业发展中, 要更好地协调林业的社会公益职能与私人生产的利益关系, 更多地通过利益诱导, 而不是利益限制, 实现保护和发展资源的目的。使森林培育业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 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解决经营林业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 把林业保护和林业生产密切结合起来。

关键词:现代林业,林业生产,林业保护

参考文献

[1]马艳平.林业生态发展战略中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 2012 (12)

[2] 周晓明.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产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4)

林业产业现代化 篇9

林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对林业的重要作用的认识逐步有了提高。不仅看到了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还看到了林业是一项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

1 林业的生态效益

1.1 森林能涵养水源

森林的林冠可以截留15%~40%的降水量;枯枝落叶层能机械阻挡并分散水流, 降低雨水径流速度;森林富含地被物以及有林木根系活动, 使森林土壤变得疏松多孔, 从而提高了土壤透水和蓄水性能。

1.2 森林能保持水土

林冠截留雨水, 减少了降雨对地面的直接打击, 削弱了雨滴对土壤的溅蚀和径流水对土壤的冲刷, 形成了保持水土的第1道防线。枯枝落叶层保护地表免遭雨滴的溅蚀和径流水的侵蚀, 吸收天空降水, 使天空降水渗入土壤中变成地下水, 形成了保持水土的第2道防线。

1.3 森林能调节气候

夏季的白天由于林冠层阻挡和吸收了光和热, 植物蒸腾消耗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林内湿度变大, 增温较慢, 使林内温度比林外低3.6~4.1℃左右。冬季的夜晚由于林冠的覆盖和林木的阻挡, 减缓了林内空气的对流和热量的扩散, 使林内温度高于无林地2~3℃左右。林内气温变幅比空旷地小, 这种影响可以扩展到林外一定范围, 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1.4 森林能净化空气

汽车开动排放的尾气和煤、石油燃烧放出的气体以及使用农药时喷射到空气中的雾滴, 含有氯、汞、铅等许多对人畜有毒成份, 另外, 人类活动和风等自然现象, 使空气中滞留大量灰尘。林木能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和灰尘, 像似天然的过滤器, 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如1km2柳杉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720kg;1hm2垂柳在生长季节每月可吸收二氧化硫10kg;1hm2刺槐可吸氯42kg;桑树、大叶黄杨等能吸收空气中的汞;悬铃木、榆树、石榴、女贞等能吸收铅蒸汽。悬铃木、紫薇、桧柏、雪松等许多树种的芽、叶、花、果分泌出的挥发性物质, 能杀死空气中许多有害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

1.5 森林能减轻温室效应危害

温度效应的产生, 主要是空气中的CO2过度积累造成的。据林学家测定, 营造1hm2森林每年能吸收CO210t, 若能新造10亿hm2森林, 就能将每年多余的100亿t CO2全部吸收。如果这样, 温室效应的产生就能避免, 狂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就能减轻,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就能减少。

1.6 森林能防风固沙

这主要表现在它能象一堵墙, 使风速降低, 不但阻挡沙尘向前推进, 将沙尘固定下来, 而且还能分散气流, 使林外一定范围内形成弱风区。依据这一原理, 大力营造农田林网, 就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风沙危害, 就可以避免大地荒漠化。

1.7 森林能保护野生动物

森林环境幽静清雅, 野果、野菜、野草丰富, 很适宜鸟类、兽类等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树招鸟来, 树光鸟飞, 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鸟类、兽类的粪便, 对肥沃森林土壤起着很大的作用。

2 林业的社会效益

林业的社会效益, 反应在社会许多方面:

1) 林业能不断生产出许多不同品种的木材。其中有些可供制作家具和建筑之用;有些能用作支撑矿井的矿柱;有些能用作建桥的材料;有些能用于国防事业, 如薄壳山核桃的木材坚韧有弹性、不翘不裂, 很适宜用来制作枪托。柳树韧性好, 耐水湿, 有弹性, 适合用作军舰舱板。林业能向木浆、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包装箱、火柴杆等加工工业提供原料。也能为造纸工业提供优质材料, 用竹材制造出来的纸张不易撕裂。

2) 许多林产品是名贵药材, 用这些药材为原料制造出来的药品, 对治疗疾病作用极大。用白果种仁制成的中成药或者保健饮料, 对心脏病、冠心病、支气管炎、妇科方面的疾病, 都有很好效果。

3) 林业能向人类提供品种繁多的水果、干果、木本油料、木本饮料、木本食料, 如苹果、桃、梨、柿、杏、核桃、板栗、橄榄油、茶籽油等。

4) 林业能将公路、铁路、机关、学校、城镇绿化, 美化, 香化, 为改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5) 林业能将农田林网化, 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发生, 使农业稳产高产, 丰产丰收。

3 林业的经济效益

林业的经济效益其实并不低。在集约经营管理条件下, 密度为3m×4m, 或4m×4m, 或4m×5m的意大利杨树林, 10a可产木材225m3左右, 经济效益可达120 000元左右 (不包括间作收入在内) , 年均达12 000元/hm2左右。1株果材两用银杏树, 年均立木增长一般可达0.04m3, 若50a砍伐, 能获银杏木材2m3, 经济收入达5 000元左右;嫁接后的银杏树, 3~5a开始结果, 结果后4~5a时间进入盛果期, 在盛果期间对银杏树采用人工授粉措施, 一般1株每年能产白果30~60kg, 经济价值可达900~1 800元以上。营建标准梨园, 一般当年栽植, 翌年见果, 第3a初投产, 第5a开始进入盛果期。在盛果期, 年均产梨14 000kg/hm2以上, 产值67 500元以上。对林木、果品进行深度加工, 其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幅度提高。

由上可知, 森林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在生态平衡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当今时代, 只有真抓实干植树造林, 大力培植森林资源, 才能使青山常在, 绿水常流, 蓝天常现;才能永葆社会繁荣, 人民康乐。

参考文献

[1]张岂凡, 蒋学良.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5.

林业生态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与影响 篇10

1 我国林业建设的现状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情况直接影响着林业产业的具体发展,而对于我国目前的林业建设来讲,虽然近几年来人们对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视,其林业的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就国际林业情况而言,我国还处于一种相对低下的状态,许多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限制了林业的发展,其具体说明主要如下。

1.1 我国森林资源相对短缺,供不应求

据统计,我国的均森林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其人均森林积蓄更是少之又少,众所周知,我国的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其森林的所占比例却是如此之少,其原因主要如下:首先,由于我国技术等因素的局限性,使得我国生产出的森林资源不是很高,进而使得真正投入生产的林木比率很小;其次,根据我国林木整体的分布趋势来看,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大多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地区的植被却是比较的缺乏,进而造成东西供应不平衡的现象,对于西部地区来讲其对林木的需求量往往会大于实际的供应量;最后,随着人们对林木需求的不断增加,那么大部分地区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就会通过建造人工林的方法来提高林木的增长率,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经营水平不是很高,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现象,因此对缓解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的情况没有起到实质上的作用。

1.2 林业产业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近些年来,为实现人们的全面小康,国家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而对于林业生态建设所投入的资金大部分都是国债,真正来自于我国财政资金的投入是少之又少,由于林业生态建设的短缺,这就会造成我国的林业建设仅仅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框架,却没有真正建立生态工程建设保障体系。

1.3 林业产业体制问题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限制,现阶段,我国所重视的是国家的经济建设,然而对林业建设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相对我国的一些其它建设来讲,对林业体制的改革是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林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林业的发展。

2 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既存在一定的矛盾,进行相互的制约,但是在另一种程度上又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在进行林业的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起到统筹兼顾的目的。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具有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对于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来讲,二者之间共同的主体都是森林资源,如果林业产业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其前提就是有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而对于林业生态建设来讲,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森林中植被的绿化的覆盖范围,因此两者之间最终的目的可以说是大致相同的,相互依存的。除此之外,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发展之间又是起着相互促进的目的的,首先如果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到破环,那么就会随之引来各种问题和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进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那么由于森林的减少,就会使林业的发展失去其发展的基础,进而给林业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那么,如果人类在进行林业产业的开发时能够树立林业生态建设的意识,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防护和补偿,在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也会为林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其次,林业的发展对林业生态建设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林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如果林业资源发展得较好,那么就证明了其相应的植被保护得很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林业生态的建设。

2.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对于林业产业来讲,其更加注重的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生态保护并没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对于林业生态建设来讲,其主要是基于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绿色植被为主要目的,主要强调的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对于森林资源来讲,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所各自追求的目的是相互矛盾的,如果想追求经济效益,那么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态破坏,而如果想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会要求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降低到最小,那么就不会满足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两者之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获取利益的主体上来看。林业产业中,所获得的利益是直接的、可见的,由相关的劳动者可以直接获得其经济效益,而对于林业生态建设来讲,其本身是一个十分长久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其所带来的利益是很长远的和潜在的,因此其相关的劳动者是不能够直接获得与感觉出来的。

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及相互依存的作用,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那么对于现今的发展来讲,应该将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进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统筹兼顾的目的。

摘要:我国目前林业的实际状况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下的发展阶段,而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森林资源的成长是十分缓慢的,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对于林业来讲,其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环境的作用,还为社会的一些建设提供了基础材料。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林业的现状,阐述了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林业产业,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史小娟.试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林业科技情报,2012(01):30-31.

上一篇: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下一篇:静止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