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试题 备战中考

2024-06-30

赏析试题 备战中考(精选四篇)

赏析试题 备战中考 篇1

例1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 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 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 (1) 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 (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 (2) 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 装入试管, 加入_____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 Fe3O4和Fe2O3的分解沮度、铁的熔点见附表;

(2) 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根据实验现象, 并结合附表中数据, 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 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 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产生的是Fe3O4。

[拓展延伸] (1) 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 必须______; (2) 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 若粉末的颜色______,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 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解析:本题可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来分析, [问题1]中的[实验探究]要证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出此题的意图就是考查铁的性质, 理应利用铁的化学性质并写化学方程式来完成: (1) 铁与稀硫酸、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而铁的氧化物没有此现象; (2)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本小题的得分情况:平均得分1.24, 其中0分 (23.72%) 、1分 (28.61%) 、2分 (47.6%) 。

[问题2]中的[理论探讨]则需要分析附表中的数据, Fe2O3在温度达到1400℃就分解了, 所以1535℃~1538℃之间铁燃烧熔化, 残留物中不会有Fe2O3的。本小题的得分情况:平均得分0.4, 其中0分 (80.06%) 、2分 (19.94%) 。

[拓展延伸] (1) 为保护集气瓶防止炸裂, 必须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或铺上一层细沙) ;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目提示, 分解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只能是氧气, 故方程式为:; (3) 前面括号内有提示: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所以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变成红棕色, 则说明进气了。本小题的得分情况:平均得分2.06, 其中0分 (20.68%) 、1分 (19.83%) 、2分 (17.79%) 、3分 (12.26%) 、4分 (25.44%) 。

本题得分情况:共8分, 平均得分3.7分。

一道好题应该不是所有考生都难以“下咽”的苦果, 恰好相反, 应该是所有考生“品尝”时感觉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一道“菜肴”。本题正好体现了这一点。也正因如此, 该试题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 兼顾知识覆盖面, 考察主干知识

不难看出试题源于教材, 但不拘泥于教材, 将铁的化学性质 (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物、操作注意事项, 铁与酸、盐置换反应的现象) 、金属活动性顺序、铁的氧化物的性质 (颜色、与酸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推测气体) 等核心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知识的交汇处设置试题, 使试题具有综合性, 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主干, 重视基础。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既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 也是中考答题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仍要立足教材、抓好双基、夯实基础, 在具体情境中设计习题巩固理解双基;注重整合前后知识使之系统化;精心编制综合性较强的习题, 以巩固基础并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重视对课本的拓展与挖掘。只有一点一滴长期积累, 才能厚积薄发。

2. 依托科学探究, 考查学习能力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 问题的设置突出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考查, 从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理论探讨、探究与证明、拓展与延伸, 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到一些一般性的化学学习方法, 展示了一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注重考查对两份信息材料的分析及应用, 体现考查阅读、检索信息的自学能力、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启示我们平时的教学, 在每学习一些主干知识后, 就找准知识衔接点, 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未知的信息材料, 给出结合新旧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接收新信息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避免出现第二问得分率仅19.94%的悲剧, 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3. 创设问题情境, 激励科学探究

“铁在氧气里燃烧”是一个重要实验, 大多数教师都会重视实验的现象、产物、操作注意事项, 强调生成物的种类, 很少人去注意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 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即使有人想到, 去查阅资料追究原因的也少之甚少。看到试题后, 大家都觉得此题有创意、新颖, 后悔没有去探究, 失去了一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契机。我认为这是此题最鲜亮之处, 深刻体会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多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条件, 特别是对实验现象, 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 开放性答案, 考查思维能力

根据铁的性质鉴别之, 选择溶液可以是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既考查了主干知识的掌握, 又考查学生的思维, 体现了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启示我们在教学时要适时设置一些灵活开放、有利于拓展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发展学生的个性。

本题新、巧、活, 但不玄、怪、偏。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考试说明》精神, 注重过程和方法, 重视联系实际的拓展延伸、物理化学之间的渗透, 题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 给学生留下施展的空间。对于中学化学教学具有值得赞许的导向作用。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篇2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答案:(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4分)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2分)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答案:15.(共2分)逐移

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答案: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四)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5.补充点评。(2分)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16.完成随感。(2分)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答案:15.(2分)依恋(不舍、挽留)

16.(2分)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 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 四年级试题及答案

★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 课外阅读试题及其答案

★ 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会计试题及答案

★ 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 外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函数型问题赏析 篇3

一、典型试题分析与研究

2012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 就函数试题而言, 总体来说, 函数试题所占比重较大, 考查范围涉及函数的方方面面, 覆盖面很广, 难度层次也很多.中考对函数知识的要求是很高的, 大都是函数表达式、图像和性质之间的综合考查, 其中综合考查函数实际应用的试题最多, 而最难的往往是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结合, 其中还涉及参变量, 解答中少不了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

1. 对函数的表示方法, 有效地考查学生敏锐的观察思维和辨别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 元认知监控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求解过程中, 若能有意识地与题干、选项进行比对, 观察分析并及时调整求解的方法或方向, 则可以顺利求解.

例1 (2012·湖南长沙) 小明骑自行车上学, 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 但行至中途时, 自行车出了故障, 只好停下来修车, 车修好后, 因怕耽误上课, 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速度继续匀速行驶, 下面是行驶路程s (m) 关于时间t (min) 的函数图象, 那么符合小明行驶情况的大致图象是 () .

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表示方法, 需要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完成解答.

研究:阅读文字会发现小明上学的行程为3段, 其中有一段时间在修车, 所以该时间段路程不变, 即可获得答案.

解答:小明骑自行车上学, 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 说明路程s逐步变大;但行至中途时, 自行车出了故障, 只好停下来修车, 在修车的时间段内, 行驶路程s是不变的;车修好后, 因怕耽误上课, 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速度继续匀速行驶, 行驶路程又开始变大, 共计分为3段, 所以本题选项为C.

【评析】本题考查函数图象的选择.函数图象能直观的反映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对于函数图象的选择, 命题者关注的重点并非放在精确绘制函数图象上, 而是提供一个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 关注同学们对图象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命题者关注的侧重点出发分析问题,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有效地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超常的联系能力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超常的联系能力体现在将基本知识综合, 构造新的问题,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灵活求解, 并综合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2 (2012·江苏徐州) 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该函数,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

(1) 函数图象是轴对称图形;

(2) 函数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3) 当x>0时, 函数有最小值;

(4) 点 (1, 4) 在函数图象上;

(5) 当x<1或x>3时, y>4.

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 以复合函数为载体考查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函数与图像、函数与不等式等有关问题, 要求学生对各知识点有较好的理解.

研究: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关键是看能否找到对称轴, 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看能否找到对称中心, 把点 (1, 4) 直接代入解析式, 看是否成立, 就能知是否在图象上, 当x>0时从图象上看有最低点, 所以有最小值, 当x=1时函数值为4, 所以当04, 同理当x>3时y>4.

解答:仔细观察图象容易得出函数图象不是轴对称图形, 但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为原点, 把点 (1, 4) 直接代入解析式y=1+3=4, 所以点 (1, 4) 在图象上, x>0时图象在第一象限, 有最低点, 所以有最小值, 结合图象进一步得当03时y>4.所以本题结论正确的是: (2) (3) (4) .

【评析】读图题, 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 对函数的应用, 有效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形结合问题的能力

例3 (2012·山东莱芜) 下列四幅图象近似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请按图象顺序将下面四种情景与之对应排序 () .

(1)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使 (汽车行使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

(2) 向锥形瓶中匀速注水 (水面的高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 ;

(3) 将常温下的温度计插入一杯热水中 (温度计的读数与时间的关系) ;

(4) 一杯越来越凉的水 (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

(A) (1) (2) (4) (3) (B) (3) (4) (2) (1)

(C) (1) (4) (2) (3) (D) (3) (2) (4) (1)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具体情境理解函数图象.

研究:思路1、从图象反映的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对应具体情境选择.思路2、从具体情境的语言叙述, 考查两个变量的变化, 对应图象选择.

解答: (1) 是匀速行驶图象是第4个; (2) 表示y随x的变化先较慢后较快属第2个图象; (3) 温度计读数随时间逐惭升高图象是第1个; (4) 的图象应是第3个, 故选D

【评析】把具体情境的变量的变化关系, 和图象上的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 两相对照, 找到符合条件的对应项.解决它需要一定的数学能力.思路 (1) 体现了函数构造、画图、数形转换等能力;思路 (2) 就体现了较强的数学直观能力, 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4. 对函数变换, 有效地考查学生获得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如例4所示的题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概念新颖, 但考查的依然是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这新与旧之间的桥梁就是化归思想.学生通过转化将新颖的问题转为熟悉的问题,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4 (2012·广西钦州)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 (x, y) , 若规定以下两种变换:

(1) f (x, y) = (y, x) , 如f (2, 3) = (3, 2) ;

(2) g (x, y) = (-x, -y) , 如g (2, 3) = (-2, -3) .

按照以上变换有:f (g (2, 3) ) =f (-2, -3) = (-3, -2) , 那么g (f (-6, 7) ) 等于 () .

(A) (7, 6) (B) (7, -6)

(C) (-7, 6) (D) (-7, -6)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种新型的运算法则, 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类题的难点是判断先进行哪个运算, 关键是明白两种运算改变了哪个坐标的符号.

研究:由题意应先进行f方式的运算, 再进行g方式的运算, 注意运算顺序及坐标的符号变化.

解答:因为f (-6, 7) = (7, -6) ,

所以g (f (-6, 7) ) =g (7, -6) = (-7, 6) , 故选C.

【评析】本题是阅读理解题,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 理清题目中运算和坐标的对应关系和运算规则, 然后套用题目提供的对应关系解决问题, 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5. 对函数思想, 有效地考查学生解决函数型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5 (2012·江苏盐城)

知识迁移:

直接应用:

已知函数y1=x (x>0) 与函数, 则当x=____时, y1+y2取得最小值为_______.

变形应用:

已知函数y1=x+1 (x>-1) 与函数y2= (x+1) 2+4 (x>-1) , 求的最小值, 并指出取得该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值.

实际应用:

已知某汽车的依次运输成本包含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固定费用, 共360元;二是燃油费, 每千米1.6元;三是折旧费, 它与路程的平方成正比, 比例系数为0.001, 设汽车一次运输路程为x千米, 求当x为多少时, 该汽车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最低?最低是多少元?

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等知识.掌握和理解阅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研究: (1) 通过阅读发现 (当时取等号) .然后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2) 构造, 运用结论解决;

(3) 解决实际问题.

解答:直接应用

1, 2.

变形应用:

所以有最小值为, 当, 即x=1时取得该最小值.

实际应用:

解:设该汽车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为y元, 则y=

所以当时, 该汽车平均每千米的运输成本y最低, 最低成本为元.

【评析】数学的建模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 能体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特别是运用函数来确定最大 (小) 值时, 要运用配方法得到函数的最小值.

二、函数思想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就数学教学而言, 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有着内在的联系, 函数性质的研究依赖于不等式及方程的知识, 如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实质上就是解不等式 (组) , 函数增减性的分析归根到底就是不等式的证明等等;另一方面方程、不等式等内容都可统一到函数思想下进行研究, 如解方程就是求函数y的值为零时, 自变量x的取值, 也就是y的零点值, 解不等式y>0, 或y<0就是求函数y的正、负值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应该说, 函数图像是函数、方程、不等式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实现数形完美结合的载体.因此, 在函数图象教学中, 把图象作为一种语言去学习, 引导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函数图象的概念, 并着意给他们提供看图象、读图象、说图象的机会.在观察图象时具体指明观察的目的、层次、范围, 分析说明时尽量做到寓数于形、以形见数, 以深化学生的数形结合观.

因此, 函数思想的教学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 方程中的字母x、y等代表具体的未知的常数, 即未知数, 这是代数思想和方程思想的基础.

2. 正、反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函数关系式中的字母x、y等代表的是变化的量, 即变量, 而且这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 一个量变化, 另一个量会随之变化, 这是函数思想的基础.要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区别.

3. 结合具体情境,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来理解等量关系, 并

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再通过解方程解决问题, 从而认识方程的作用.

4. 结合问题情境,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建立函数关系式, 再通过解解方程解决问题.

5. 能根据给出的关系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画图, 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6. 能灵活利用几何基本图形的性质, 借助方程模型解决函数的综合应用问题.

布鲁纳说:“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使得数学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记忆, 更重要的是, 领会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因此, 解题过程中, 教师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体会、提炼其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启迪, 这样, 才能把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罗增儒.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8.

备战中考:中考对待错题的方法 篇4

对于学习中的错误,我有一个心得,绝不能一错再错!我把错题记下来后,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对待错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时随手翻看试卷,这种方法看上去节省时间,但是我觉得拿着一大沓试卷翻看错误,注意力会被分散,复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把犯过的错误写在本子上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一方面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另一方面便于翻看。把错题集中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同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由于每一科学习的好坏程度不一样,所犯的错误肯定不同,这一点在我的错题集上也会有所反映,记载下来的错误越多,说明我对这一科的掌握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初三复习物理时,由于我底子不厚实,而物理的概念和公式又比较多,所以在我的错题集里记录下来的错题比别的学科要多一些。通过错题集,我及时调整了复习计划,加大了复习物理的力度,使中考物理成绩有了很明显的提高。临近中考的时候,我把我的几个错题本集中在一起看,每个学科的错误都被我重新集中扫视了一遍,每一次错误都被我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以最佳状态做好了防范。

做错题集之初,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坚持防范错误,一边记忆,一边翻阅课本,找准出错的原因,规避从前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对真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不让错误陪我过夜

对于错题,我是一个绝对的急性子,如果知道有什么错误,我不会把它放到第二天再去解决。在及时改错的时候,我注意做到:一是不绕过,二是不拖拉,三是分析总结。不绕过,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讳疾忌医,不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搞不懂的知识就勇敢承认自己的缺陷,绝不不懂装懂,害羞胆怯地自欺欺人。不拖拉,意思是遇到错题,当场解决,不要隔一段时间再去解决,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很可能造成遗忘,让你想不起自己当初是怎样犯的错。因此及时改错很有必要。分析总结,就是对于每一个错题都要经过认认真真的分析,研究出错的原因,找准致错的症结,同时及时进行改错,避免再次犯错。

进入初三上学期,也就是考完期中考试后的11月份,我才开始建错题本。错题本的最大好处就是暴露了你的弱点,看完之后觉得很充实,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觉得自己不害怕了。

在错题中淘“金”

中考除了考基本知识点外,还考察考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通过平时的学习,我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就是在错题中淘“金”。每当遇到自己做错的题,我会马上去找寻错因,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选,为什么对正确的答案没有感应。

一些同学认为选择题是就是考一个个知识点,错了是因为没有记牢。其实错了后要学会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结果。我明白这一点之后,在平时复习中,就更重视答题时系统的分析,更注重答题的针对性。

对于做错的客观题和回答不完整、不理想的主观题,我会认真整理,认真反刍,加深对每个专题不同的切入角度以及它与其他专题之间联系的了解,进一步明确该专题的不同层次需应用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同时,还要检查在提取有效信息及答题规范化方面的欠缺,以提高解题能力。

上一篇: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下一篇:施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