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契机

2024-06-19

抓住教育契机(精选十篇)

抓住教育契机 篇1

所谓“蛮横”女生训斥“乖巧”男生的现象, 我早就听说过多起, 亲眼所见, 今天真是第一次。训斥人的女孩并没有因为发泄完了而快乐, 而被训斥的男孩显然也难受。诸如此类发生在校园、在班级、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 显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其原因《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虽然大多都有合理的阐释, 但无法一一穷尽。不过, 我想, 只要认真看过、读过、思考过斯宾塞快乐教育的人, 都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斯宾塞在快乐教育全书中的第三章说, 把不快乐的小虫找出来, 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别让不快乐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对孩子的不幸表示同情, 找出孩子不快乐的原因, 让学校和班级这个“大家庭”传递给孩子快乐的力量……

抓住教育时机, 实践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 应该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但鉴于当时年轻班主任的未作为, 我不得不暂时先越俎代庖。

听完那个满脸愤懑的女生的话, 我走进教室, 拦住了正要走下讲台的她, 然后环视整个教室。在我的注视下, 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并表情复杂地看着我。我站在女孩面前, 微笑着轻声问她:“你刚才这话是说谁呀?”顺着她手指的方向, 一个满脸无辜的男孩正看着我。我又问她:“他做了什么令你如此生气?”她满脸通红, 鼓起勇气说对我说:“他给我起难听的外号。”我说:“这事儿让你很不舒服吧?”她眼圈一红, 忍住已经到了眼角的泪水, 肯定地点点头。我环视全班, 显然大家都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原先满脸无辜的男生此时也低下头来开始思考, 班主任亦充满期待地看着我, 显然是在等待我的示范引领。我扶住女生的肩膀, 面对大家, 郑重地说:“因为一个不友好的外号, 她心里很不舒服, 但她非常勇敢地表达了她的真实想法。为她的勇敢, 大家能给予掌声吗?”同学们并没有吝啬他们的掌声, 响亮、齐整的掌声在教室里响了起来。

接下来, 我用轻快的口气对孩子们说:“以后在这个大集体里, 如果有同学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可以向她学习, 勇敢地说出来。大家可以对老师说,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甚至可以像今天一样, 开一次班会, 说出我们心中的不快乐。”得到大家赞同的眼神后, 我转过头故作严肃地地询问女生:“他给你起外号, 你心里很不舒服, 你现在愿意把这个不舒服还给他, 也给他起个难听的外号吗?”女生错愕地抬起头, 看着我, 思考片刻后坚定地说:“我不做那样的事!”我欣慰地点点头, 然后, 我示意那个正忐忑着不知所措的男生来到讲台, 并轻声地问他:“你看到她难过的样子了?”男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又问:“看到她难过的样子你觉得快乐吗?”他的头低得更下了。我又接着问:“你听到她说她不愿意给你起外号了吗?”男生更加不知所措了。我再问:“你以后还会这样做吗?”男生扭捏地小声说:“不会了。”听到他的回答, 女生的脸色舒缓了下来。我转而轻问女生:“你可以原谅他吗?”女生肯定地点点头:“可以。”我拉起两个学生的手, 高兴地说:“那你们就互相握握手吧。从现在起, 大家就做好朋友, 不再互相伤害, 而要互相尊重, 互相爱护。”

全班学生和年轻的班主任对我的处理结果不约而同地用掌声表达了敬佩和赞许的心情。我牵着两个孩子的手, 语重心长地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 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大家庭, 大家互不了解之前, 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 会有一些小误会, 也可能会在不经意之间伤害了同学。我希望以后一旦发生这样的事, 大家能像刚才那两位同学一样, 开诚布公, 勇于表达。感觉到了被伤害, 首先一定要勇敢地表达出来;表达了, 还要平心静气地沟通, 有沟通才能有机会消除误会和伤害。大家要记住, 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 即使是无意之举的错误和伤害, 我们也要勇敢地承担, 勇于改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家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珍惜在南中同窗学习的缘分, 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加深同学友情而努力。大家能做到吗?”“能!”学生给我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一致肯定。

走出教室, 我仍在思索, 其实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 不正是我们教育的极好契机吗?作为班主任, 不应该错失这个好机会, 而应善于抓住问题发生的契机, 进行教育和引导。锻炼同学的能力固然是重要, 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问题, 班主任也要把握好这些教育契机, 引导并帮助学生学会化解矛盾, 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我希望刚才暂时越俎代庖处理事件的良苦用心, 我们的年轻班主任能真正地体悟到。

斯宾塞在第十九章里写道:给孩子快乐的情感教育, 要唤醒孩子身上爱的情感, 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让孩子远离仇恨, 传播爱……

教育笔记-教育也要抓住契机 篇2

为了保证活动课《巨人的脚步》能顺利进行,我特意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下午,每人带两个鞋盒,鞋盒上挖两个洞,带到幼儿园来。孩子们听到要用鞋盒做游戏,高兴的兴奋不已。

下午入园时,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心仪的鞋盒。只听涛涛说:“丫丫,你的鞋盒这么小啊!”“看!我的鞋盒这—么—大!我穿50号的鞋呢!”涛涛一边指着自己的鞋盒一边自豪地说。“我穿30号的鞋!”哇!你的鞋是方的呀?”丫丫笑嘻嘻的说。“才不是呢?我的鞋是长的!”听到他们的对话,我禁不住笑了。

很显然,孩子们对鞋号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对鞋的形状也比较好奇。我见机,也参与到了他们的对话中。“我知道谁的鞋是方的!”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都好奇的看着我。“谁的脚是方的呀?”孩子们正纳闷呢,我说:“是巨人的大脚呗!”“巨人?那巨人怎么走路呀?”咱们不是有方方的鞋盒吗,穿上试试不就知道了?”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都把鞋盒穿到了自己脚上,走起路来。

“老师!我的.鞋盒太大了,不好走!”“老师!我的脚穿上鞋盒走不快!”“老师!穿上鞋盒走路容易摔倒!”孩子们把他们遇到的问题都反映了过来。“对呀,巨人的脚就是很大,所以走路的时速度很慢!大家在练习时注意别摔倒!”在我的要求下孩子们又开始了练习。就这样,本次活动课的目标轻而易举的达到了。而且,在孩子们活动的间歇,我们还一起探讨了关于鞋号的问题。了解了一些关于鞋号的知识。

抓住教育契机 篇3

曾看到过这么一则故事:在一次学段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说:“我借。”结果,再后一次段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老师抓住了学生的需要,善于利用契机教育激励学生。那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老师的"资助",得到了老师的关爱,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满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 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不会很重视,不会很信任,老师心里很想把学生教好,但有时因为没有抓住教育学生的合适的机会,结果学生被耽误,甚至可能学生的潜力一直不会被发现。

我有一个女学生,父母有这个女儿的时候年龄比较大了,非常宠爱她,这样就导致该生在某些方面接受的教育不是很好,孩子很有个性,在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在课堂上和老师争吵,到了高中课堂也不例外,我就撞在了她的枪口上,开学之初,有一次我提问她,她毫无表情、甚至带有自信地用家乡话说了一句“不会”,我初登讲台,听到学生这样的公然抗议,心里觉得很是委屈。第二天一早,我去找她谈话,无论我说什么,她就像是什么都听不进去,根本不理会你,结果可想而知。即使这样,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耐心等待时机。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得知该学生有两科由C层次升到了B层次,心里在思索:这个学生在进步,但是化学没有进步,是不是上一次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我借此机会再次找到了她,谈话内容如下:首先祝贺她在其他科目中所取得的进步,然后借用刚做过的试卷分析它的问题所在,告诉她有能力在化学上取得同样好的成绩,我耐心给她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科特点来把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循序渐进,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反应,向同学请教。第二次的谈话她听进去了,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接受能力很强,我讲的东西她理解的很快,是个聪明的学生,我为我的发现而高兴。现在她上课时会和其他学生一起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再像以前那样自己低头不语。第二次的谈话之所以能见效我认为契机是个很重要的原因,由于一学期以来班主任不断关心她,给她做思想工作,与她交流,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开始信任老师,逐渐的开始和老师、同学沟通,不再像以前那样,“满身是刺、见谁扎谁”。所以现在老师说的话她能听进去,并且按照要求去做。

利用教育契机来教育学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事半功倍。但是,发现教育契机,并抓住它将其加以利用,对于老师来讲,是一种能力的体现。那么如何提高老师的这种“发现契机”的能力呢?简单总结如下:1、了解学生。熟悉每一位学生,尽可能的去把握学生的动态,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你就会把握良机,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就会发现合适的方法去引导他。2、注意观察、注意请教。观察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这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询问中不断成长。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和老教师共同分析、共同讨论。3、多读书。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正如温总理所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爱心意识 篇4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感受爱的存在。要让孩子学会爱, 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 孩子一天中在园时间较长, 和老师接触也较多, 感受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晨间接待时在门口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 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休息时, 找孩子谈谈心, 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午睡时, 轻轻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 帮女孩梳漂亮的小辫;离园时, 和孩子说再见等等, 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爱。

2.学着付出爱。当孩子感受到爱后, 就要学着付出。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 抓住教育契机, 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朋友, 帮别人卷衣袖、系鞋带等, 看到后都及时给予表扬, 给幼儿发五角星, 并教育其它小朋友向他们学习, 看到别人有困难, 主动去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 要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 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的培养, 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 爱心也一点点地渗入孩子幼小的心灵。

1.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 用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接受, 而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像童话剧《小熊请客》、故事《七色花》和《三只蝴蝶》、歌曲《小乌鸦爱妈妈》、中华美德故事《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好情操的主题, 给人以爱的思考, 给人以快乐。如故事《七色花》的小女孩珍妮在得到神奇的七色花后,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将六片花瓣一一扔出去, 却没得到快乐。而最后扔出的花瓣使不能站立的维嘉奔跑着和她玩起来, 她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哪一片花瓣用得好?”“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会用来做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萌发了他们关心别人, 帮助别人的情感。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心”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 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 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 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我们可以请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 让他们感受一下去照顾别人是多么的不容易, 或者通过在家中让父母与孩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3.把大自然作为活教材。幼儿的天性喜爱大自然, 大自然给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 孩子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 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 我带孩子们来到郊外, 看看花, 看看草, 感受阵阵春的温馨。秋天, 我们来到田野, 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 体验着“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冬天, 一场大雪之后, 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 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孩子们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 但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逐步迁移, 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三.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 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 更要以身作则, 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 营造爱的氛围, 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 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 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 比如“你辛苦了, 先歇一会儿”“别急, 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 等等;在长辈面前, 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 比如给老人泡杯茶, 让个座, 说句体贴的话, 送个礼物, 等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 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 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抓住教育契机 篇5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爱是人类的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是中国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让中华美德代代相承,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中华美德博大精深,其精华绵延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至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爱心教育就闪耀着中华美德中“孝”、“忠”、“仁”、“义”等内容的光辉,因为在这些传统美德中都蕴涵着一个“爱”字。爱父母、爱朋友、爱他人、爱家乡进而升华到爱祖国,这种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大多数幼儿久而久之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他们敬孩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缺乏,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妈妈拿了两只苹果,孩子一只,自己一只,可子偏偏要两只,无论怎样哄也不给妈妈吃;父母的溺爱便孩子缺乏爱心。 不少父母看上去很爱孩子,但他们的做法不是理智的爱,而是溺爱。据家教报登载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中溺爱成型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类型,父母宁愿把已经盛入自己碗里的菜再拣出来给孩子,也不忍心对孩子讲:“你已经吃得很多了,这最后一块应该给干活最辛苦的爸爸吃。”妈妈病愈刚回到家,对吵着要妈妈抱的孩子也不曾说一声:“妈妈很累, 你能把椅子移过来让妈妈靠一靠好吗?”父母包办吃穿用玩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些家长害怕自己孩子摔着、碰着或被其他孩子欺负,平日不让他出门与小朋友玩,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孤独、易发脾气而又无能,只知享受和索取,不知付出和给于。在这些独生子女身上,不要说爱祖国、爱集体、爱同伴就连爱自己的父母感情也表现得很淡漠,他们不能理解父母为了他们而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深深的爱,为他们所作出的无可比拟的牺牲,面对爱的困惑,我们应惊醒、应反思、应探索、什么是爱心? 爱心其实就是知恩知得,能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都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们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作为老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把“爱心”行为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以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动植物及自己的物品,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本研究目的: 教师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日常生活中组织多种教育活动及游戏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

二、研究的方法、对象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为辅。

研究对象:XX幼儿园大一班幼儿

三、具体措施

1、日常生活观察幼儿爱心情况

通过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及了解幼儿游戏学习时对人、事、植物、动物的情感反应,较清楚了解幼儿爱心意识(观察内容见表一)

2、随机教育中渗透爱心教育

因为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时时有教育,因此随时渗透爱的教育无时不有、无所不在。

如:哪位小朋友摔倒了、哪位小朋友的鞋带开了、哪位小朋友抢了别人的玩具啦等等,遇到这些情况,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些渗透机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及时教育幼儿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创设环境增强幼儿的爱心意识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我们每班都创设了植物角和动物角,培养爱心从关爱动物关爱植物做起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热爱动植物,关爱生命的良好情感。

4、开展各种爱心教育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手段之一 ,也是促进幼儿发展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良好契机。

集体教育活动内容:为残疾儿童献爱心。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弟弟妹妹你别哭。  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

活动设计如下

5、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爱心”行为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游戏的特点(游戏是幼儿主愿的),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尝试“爱心”行为。例如:通过角色游戏《开公共汽车》这个游戏

6、利用节假日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的培养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我就利用各个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

教育活动内容:

三八妇女节 “夸妈妈”

教师节“我为老师献枝花”

重阳节“我为爷爷奶奶做什么”

国庆节“祖国的变化”

7、家园互动,言传身教

孔子曰:“己身正,不令则从,己身不正,令不从。”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必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爱心氛围,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家庭和幼儿园要经常沟通,教育上要保持一致,让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在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孩子要有爱心,首先自己要有爱心。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成人一点小小的善举都会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和言行上的模仿。因此,我们应将家园互动作为爱心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效果指标

1、幼儿爱心意识的测定标准

2、幼儿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3、幼儿能够理解尊重他人

4、幼儿能够主动示爱

5、幼儿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及自己的物品

五、收集资料的项目和方式

1、教育活动后的讨论评价记录

2、游戏活动中幼儿表现的观察记录

3、幼儿爱心意识的观察记录

4、用观察法收集效果指标

★ 抓住每个教育契机

★ 感恩教育随笔

★ 抓住绽放的每一个瞬间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 感恩教育演讲稿

★ 感恩教育观后感

★ 感恩教育演讲稿

★ 感恩教育的范文

★ 感恩教育观后感

★ 放假教育随笔

抓住教育契机 培养良好习惯 篇6

【关键词】 教育契机 良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98-01

0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会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作为班主任,我们因该肩负起这个重任,时刻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记得我刚接到这个班不久,就有学生来告状,说李莉在座位上写作业,作业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地上了,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同桌王强和别的同学说着话就从本上踩过去了。周围的同学说:“李莉,你的作业本掉在地上,被你同桌踩了。”李莉马上气嘟嘟地走到她同桌跟前,大声呵斥“你为什么踩我的本子还不告诉我?”,“谁叫你本子掉地上也不捡?”“那你踩完了为什么不给我捡起来?”,“你掉地上的本子为什么等我捡?”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起手来……好在当时被周围的同学拉开了。我听了以后,赶紧回到了班里,还好她们已经没再撕扯在一起了,但从他们一望见我的表情来看,好像一幅谁也不认输的样子,甚至都气鼓鼓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谁也不理谁。刚好下节课就是我的,我随手从课室电脑里找到一个名为“宝贝”的文件夹,那里面装的可全是经过我精挑细选的一些教育类的动画、短片和故事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马上给孩子们选放了一个“两只小羊”的动画,同学们都不解的看着我,心想:“这次老师居然没有批评刚才犯事的两个同学,难道不管他们了?还给我们看动画,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孩子们满脸疑惑的看着动画,美丽的河边风景秀丽,河中央有一座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走过的小桥。两只小羊分别从河的两边要经过这座桥,它们同时走,都走到桥的中央,怎么办?桥那么窄,只能容下一只羊经过。“你让我先过。”,“凭什么?你得让我先过。”,“好啊!那我就用角触你!”,“谁怕谁?我也触你!”两只小羊互不相让,用角顶了起来,只听“扑通”一声,两只小羊都掉到了河里……同学们看完动画片大笑了起来,笑小羊的“互不相让”。我也笑了,但一会儿变得很严肃,我问李莉:“通过看动画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李莉回答:“它们互不相让,最后都掉到了河里。”“那你怎么看待今天发生的事情呢,你觉得你的做法对吗?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那样处理吗?”,被我这么一问,李莉使劲地摇头,突然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之间每天在一起相处,难免有不小心犯错的时候,如果都互不相让,那肯定会产生矛盾,破坏同学之间的友情。如果我们都能互相谦让和宽容,那就什么事都没有,而且心情也会很舒畅。”李莉似乎突然醒悟,“老师您说得对,我应该原谅王强同学,我想他起初肯定也不是故意踩我作业本的,我不应该跟他大吵大闹的。”在当月学校的”小小镜子,促我成长“的”德育卡”中,我发现李莉在卡片上清晰的写着“我要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吵架,不打架,不骂人,养成文明的好习惯”作为自己的“改进点”。看来教育效果不错啊!

对待学生的错误,我没有大声地呵斥,也没有喋喋不休的责备和痛骂。但两个孩子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倔强和小气,那也许是这个独生子女的年代所固有的。我太了解他们了,因此我采取了一种他们都能接受的,对他们管用的方式去教育,结果果然奏效。现在,同学们每个月都会带回学校的“小小镜子,促我成长”的“德育卡”让家长依据他们在家的表现从文明、安全、学习和生活四个习惯方面来给他们作出客观地评分。也会在学校让同学和老师给他们评分。同学们每个月都能很好地确定三个自己学习的好榜样,并写明为何值得他们学习;总结自己的三个“闪光点”,也就是做得好的方面;另外树立三个“改进点”,也就是自己暂时未达到但想要达到的目标。在综合同学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学校老师三方(各三颗星)的评价后,多位同学竟然多次得到了九颗星满分的好成绩,因此,他们也多次被评为每月的“榜样之星”和最后的学期“榜样之星”,他们的照片也被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成为其它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每次经过“宣传栏”时,总会拥来一大堆同学驻足观看和羡慕,甭提他们有多自豪了。就这样,经过了一学年的坚持与努力,我们班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期中和期末多次获得“读书先进班”,“文明安全星级班”,“英语先进班”,“卫生模范班”,“葫芦丝先进班”等荣誉称号。同学们从最初只想得到“榜样之星”的称号,到现在他们在文明、安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这完全归功于我们学校举办的“小小镜子,促我成长”的德育活动啊。

孩子的个性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注定了教育不能简单重复复制,教育无处不在,教育需要见缝插针,适时进行教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班主任工作是个痛并快乐着的工作,它是门艺术,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这是基础,做学生的好朋友,好老师,用心灵与他们沟通,处处以身作则,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信最终他们必能长成棵棵参天大树!

[ 参 考 文 献 ]

[1]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

[2]班华,高谦民主编.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抓住改革契机,开辟教育新天地 篇7

2009年2月6日, 教育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工作小组办公室将就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各级各类教育中突出问题和保证教育投入与健康发展四大方面。这些问题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中层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体系, 涉及到长期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教育发展的各种表层和深层矛盾, 如:城乡教育的统筹问题;对考试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高中文理分科造成的学生素质偏差;落实高等院校的自主办学权;城市择校问题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革新等。作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第一个教育规划, 它将成为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不但关系到几代人的人生发展和价值观建设, 同时也担负着为未来国家建设者和各领域核心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的重任。可谓意义重大。

值得注意的是, 党中央、国务院不但对本次教改工作表现了高度的重视, 而且要求在改革《规划纲领》的制定过程中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自这一教育改革规划于今年1月7日正式启动以来, 收到了社会各界大量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体制走向民主、开放的大势所趋。尊重作为教育实施主体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和智慧, 尊重作为教育受众的广大学生的个性要求, 听取普通公民对教育的期望和感受, 已经成为教育创新和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传媒网络等公共言论空间中对本次教改话题进行讨论的热烈氛围来看, 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还存在着很多意见, 对此次改革寄予着热切的期盼。这种来自社会的热情关注对教育的从事者和管理者而言, 无疑意味着很大的压力。如何正确、积极地应对这种压力, 将之转化为使教育体制突破桎梏、激发教育主体智慧与创新精神的发展动力, 正是对教育工作者各方面素质所提出的一次全面考验。

作为一本教育理论类刊物, 我们一直关注着教育工作者对自身实践的总结和在理论思考方面的孜孜求索。而长期以来, 在相当一部分作者为我们提供的文章中, 不但体现了教育界不同时期对各个热点问题的集中关注, 也表现出作者个人对于解决这些课题的探索性尝试。更有很多作者联系自己在工作中的切身感受和实际观察, 就遇到的种种现象进行归纳和阐发, 为同行业的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始终相信, 教育发展的潜力就蕴藏在每一位普通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者身上。本次教育改革应当被那些不甘囿于现状、时刻保持着思想和创新活力的教育从业者视为一次表达个人智慧、展现个人才能的机遇, 不但敢于对如何解决现实的教育困局提出自己的意见, 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准备应对改革后可能出现的新局面、新形势。我们尤其期待着更多年轻教师和刚刚开始学术生涯的理论研究者能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展示出青春的活力和自信, 勇于创新、大胆突破, 为自己的事业道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开端。

抓住教育契机 篇8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始终保持心情“愉悦”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学生觉醒, 让学生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所以说,赏识引导成功。

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究其原因是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更谈不上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成为教师课堂的附和者和追随者,学生的个体思维、情感、心理和灵性得到毁灭。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勤劳的隐士,经常把台阶上的野草清理干净。隐士外出时叫了一位朋友帮他看守庭院。与他相反, 这位朋友很懒惰,从不修剪台阶上的野草,任其自由疯长。暮夏时,一株野草开了非常漂亮的花。这位朋友怀疑它是兰花的一种, 便去请教花卉专家。专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确定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蝴蝶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教师的勤劳和负责是件好事,但教师如果事事包办,不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就永远是棵“杂草”。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转变角色,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真诚地做学生的引路人,了解学生主体生命的内心需求,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更多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 激发学习动机,发现闪光点

袁振国博士认为: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像一面“放大镜”,充分彰显学生的闪光点,又要像一面“显微镜”,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更要像一面“反光镜”,明晰可辨地反射学生的不足。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欣赏和尊重的氛围中明辨是非、树立正气、热爱学习。例如,笔者班里曾有一名学困生,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 该学生不但经常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而且自觉擦黑板。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他日复一日地为他人服务。于是,笔者在评选“环保小卫士”时,重点表扬了这名学生,并提议让他连续两周获得“环保小卫士”的称号。该学生自从获得表扬后,听课明显比从前认真了,也知道做课前预习了,家庭作业的质量也提高了。

笔者从中得到的启发是: 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 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教师应该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株尚未开花的蝴蝶兰, 即便此时看来与杂草无异,但只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教育的契机,精心呵护引导,耐心地等待,他就能长成名贵的蝴蝶兰。

三、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 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如果不弄清赏识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加区分地采取同一模式,那么,教育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应当全面分析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笔者班中曾有名学生钱某,其贪玩至极,常常是课上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做作业。笔者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和他达成协议,只要他一周内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双休日就可以不做作业。约定达成后,他听课格外专心,作业也能按时做完。一次,笔者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表扬钱某的作业,笔者深情地说:“虽然他这次作业中还有失误, 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认真完成的, 也是他完成得最好的一份作业。”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事例更使笔者明白:“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可琢之玉。”教育需要艺术,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善于抓住并有效利用教育时机,才能创造奇迹。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 教师都要从他的需要入手, 给他时间,经常提醒,适时鼓励,帮助其约束自己。

抓住教育契机 篇9

“下雪了!下雪了!”孩子们兴奋地趴在玻璃窗前, 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向外望去, 外面果然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在成都的冬天很少见。我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时机, 赶紧对孩子们说:“我们出去玩雪花, 好吗?”

小朋友高兴地来到操场上, 有的追着飞舞的雪花奔跑, 有的用手接雪花, 小手、小脸冻得通红, 我问孩子们:“冷吗?”没想到他们全都高声回答:“不冷!”我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好样的!”

我让小朋友把两只手伸出来, 并将头仰起来, 小朋友兴奋极了。我问小朋友:“你看到什么了?”“飞舞的雪花。”“雪花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告诉老师雪花落在手上, 脸上是什么感觉?”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冰凉冰凉的。”“很冷。”“轻轻的。”我让孩子数一数雪花有几个小花瓣, 小朋友非常专心地数着, “一、二、三、四……, 咦, 雪花怎么不见了?”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他们的新发现。“你们再仔细看看, 雪花到哪里去了?”个别孩子发现了其中的小秘密, “老师, 雪花落在手上化成水了!”“哦, 真聪明, 你们知道雪花为什么会变成水吗?”小朋友一时回答不上来。我也不急于告诉答案, 让孩子自己去感觉、发现。

回到教室, 我和小朋友继续有关下雪的话题。有的孩子问道:“老师, 雪花是从哪里来的?”“雪花为什么会变成水?”趁着孩子兴趣盎然, 我赶紧拿出有关雨雪天气形成的图片, 让孩子观察、讨论, 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最后, 我让小朋友用一个好听的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下雪, 经过小朋友讨论和我的提示, 孩子们很快在真实的情景中记住了“纷纷扬扬的雪花”、“鹅毛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等优美的词句。

在接下来的延伸活动中, 我让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看电视节目, 在电脑上收集有关下雪的图片和资料带到幼儿园来, 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冰雪知识以及冰雪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培养孩子初步的环保意识。小朋友讨论得可起劲了, 这个说:“我在电视上看到, 地上有很厚很厚的雪, 小朋友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那个说:“我还看到冰雪把电线杆都压断了, 把树也压弯了, 动物、植物都冻死了, 好冷啊!”小朋友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有关下雪的知识。

抓住教育契机 篇10

其实, 通过体育教学实践, 我们会慢慢的体会到, 在体育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抓住有利时机, 选准突破口,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下面, 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就体育课教学中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 谈几点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教学常规是为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对师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严密的教学组织, 严格的教学常规和体育教师的模范作用, 对学生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较强的制约性, 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挖掘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材版本很多, 但各有各的特点。无论是教材的思想性, 还是教学的知识性, 以及各种竞赛、比赛活动的设计等, 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教学时, 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特有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 结合学生思想的实际,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3、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提高教育效果

在体育课教学中, 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充分考虑体育项目的难易程度,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搭配运动负荷, 使学生的体质适合体育项目的强度, 做到恰到好处。在体育活动中, 要坚持正面教育, 以鼓励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等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不积极、不认真和逃避锻炼的,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帮助学生查找出现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 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排除杂念, 并以积极的心态参加体育活动。 特别是对后进生, 要及时抓住其闪光点, 肯定成绩, 更能起到特有的教育效果。

4、在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体育工作的不断加强, 各种体育比赛活动项目层出不穷, 比赛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我们要抓住体育比赛活动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 不失时机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在各种球类比赛活动中, 开展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团结协作的教育、为集体争光的集体主义教育等。又如, 在体育比赛活动中, 是应该模范的遵守规章和纪律, 还是应该见机行事, 得过且过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在体育比赛活动中, 要善于观察, 因势利导, 对发现的不良行为要敢于批评, 不留情面;对不良习惯要及时指出并耐心教育, 及时疏导。教育学生在各项体育分组比赛中, 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遵规守纪、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5、利用集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很多体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集体, 无论是上体育课, 还是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 或是各种体育比赛活动, 都会显示出集体的强大力量。而在任何一个体育活动中, 都会有特定的规则和约束, 如排球对抗赛、篮球邀请赛等, 就连简单的拔河比赛也显示出强大的集体意识和观念。同时, 在活动中又有约定的规则和约束。如在某种体育活动中不能违反这样的约定或那样的规则, 更不能耍赖等。 这些规则和约定是所有成员必须认可和遵守的, 谁违反了约束和规则, 都要受到集体的制约, 也会受到大家的谴责。 像这样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作用来促使每一个同学都要以大局为重, 时时处处想到班集体, 这种用集体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同时, 通过这样的集体体育活动也会促使班集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 在集体的体育活动中, 批评和抵制各种不良倾向和行为慢慢的会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有利于集体主义观念意识的形成, 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 而且要育心。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力契机, 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凯敏.加强体育教学的几项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 2009, (4) .

[2]温卡华.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体育教学, 2010, (3) .

[3]马广福.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 而且要育心[J].北京体育学报, 2005, (2) .

[4]方云琴, 蔡春霞.广播体操的发展推动学校体育工作[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03) .

上一篇:同步分析下一篇:实现快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