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因素

2024-06-19

投资风险因素(精选十篇)

投资风险因素 篇1

一、风险投资的特点

1、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非上市的中小企业, 并主要以股权的方式参与投资, 但并不取得新企业的控股权, 通常投资额占公司股份的15%~20%。

2、风险投资通常是10年以上的长期投资, 以待所投资的事业发挥潜力和股权增值后将股权转让, 实现投资利益。

3、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属于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创新事业或风险投资计划。

4、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是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通常一家处于创业期的公司要得到风险投资的投资, 必须首先向风险投资家递交业务计划书, 介绍本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计划, 以此进行初步接触, 如果风险投资家对业务计划感兴趣, 双方就可以进行进一步协商, 一旦达成协议, 创业公司可以向风险投资家出售部分股权, 从而获得发展资金。

5、创业家和投资家必须充分合作和信任, 以保证计划顺利进行。

二、企业可能会遇到的科技风险分析

1关于对科技风险的认识。科技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

(1)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内外经济趋势不稳定、科技进步速度加快、政策与法律变动、市场需求变动与进口冲击、竞争对手出现与技术替代, 等等。

(2) 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如项目在技术上过于超前, 以致存在大量的技术难点和尚需解决的技术关键;项目所需人力、资金投入、时间投入过多, 以及需要极为先进的实验检测设备;项目进入市场的难度很大, 需要花费巨大精力进行市场启动;项目在组织协调与管理上存在难度与复杂性。

(3) 科研开发者能力的有限性。包括:科研开发者在人才资源、人才结构、人才群体素质以及人才群体的知识量上的有限性;科研开发者在资金实力上的有限性, 以及在技术储备、生产基础、市场通道诸方面的有限性。

二、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承担

科技风险投资在其实施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即: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泄密风险等。本文主要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方面加以分析。

1、技术风险。

一是开发技术所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精力尚沉淀在技术成果中, 其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收、增值, 还需根据成果转让或转化、产业化来决定, 因而投入——产出的效益, 尽管可预期, 但毕竟是不确定、是具有风险的;二是技术开发的风险具有时滞影响, 即技术风险将影响到市场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比如, 由于技术风险而导致的技术成果缺陷, 有可能转移到生成阶段和市场阶段, 造成质量低下、次品率高、生成成本增加, 进而构成新产品的销售障碍与市场抵制;三是实践证明, 技术开发在技术阶段、生成阶段、市场阶段的投入是增加的, 投入的递增意味着风险的递增。由于积累投入的递增, 因而失败的时间越后, 开发者所面临的风险越大。因此, 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的潜在性引起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难以确定市场的接受能力。科技风险投资产品都是市场上全新的产品, 顾客难以及时了解其性能, 对新产品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过程, 因而对市场容量难以做出准确的估计;二是难以确定市场接受的时间。高技术产品的推出时间与诱导出需求的时间有一个时滞过程, 这一时滞将导致企业开发产品的资金难以收回。三是难以预测创新产品扩散的速度。四是难以确定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品常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果产品的成本过高将影响其竞争力;生成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往往是小企业, 缺乏强大的销售系统, 在竞争中能否占领市场, 能占领多大份额, 在事先是难以确定的。

3、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指由于不可预测的因素或其他原因如自然灾祸、车祸、疾病等而危及高新技术主要研制人员的生命或人员跳槽, 而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成功与否产生的风险。如美国硅谷著名的仙童公司在其主要技术人员相继离去后, 一蹶不振, 始终未能东山再起。

4、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指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 由于某些因素的变动而使企业受到损失的风险。这些因素有需求变化、售价变化、投入成本变化、固定成本的比重。如果企业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成本, 则当需求下降时, 企业的固定成本并不降低, 所以经营风险较高。还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招聘和雇佣到足够的合格员工。

三、科技风险承担的有价性

科技风险投资要冒如此多的风险, 为何风险投资还方兴未艾?实质上揭示了一个道理, 就是风险承担是有价值的。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知识的有价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风险从根本上消除是不可能的, 但风险决不意味着失败, 它指的是相对预期收益所可能付出的代价, 投资者一旦获得成功, 可获得极高的回报。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 当一个科技项目的预期收益是普通项目的5倍, 而它的预期风险是其他项目的4倍时, 这样的项目就值得风险投资;若风险公司投资5个项目, 每个项目的预期收益都在普通项目的5倍以上, 即使只有1个成功, 也不会赔本, 有2个成功便大发其财。这便是风险承担的价值, 道理虽简单, 进行投资决策时, 得需要相当大的魄力。

四、科技风险投资的风险防范

我们之所以愿意承担风险, 是因为将来可能有更多的预期收益。在保证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时, 我们便要设法降低和规避风险, 其主要途径有:

1、技术风险防范。

风险企业大多是高新技术企业, 其运作特点是先有研究成果, 然后再建立企业, 以实现技术的商品化。从研制成果到实现技术的商品化,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经过漫长的周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技术风险, 因此, 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及时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证风险企业的顺利发展。

1) 在进行风险投资时, 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必须预先了解风险投资市场的行情, 对高新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 选择那些具有先进性、可行性和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一旦选择了领先的或受保护的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就可以使风险企业很容易地进入市场, 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避免因开发方向失误所造成的风险。

2) 搞好高新技术产品的试制工作。在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过程中, 从实验到现实生产, 会出现许多新的技术问题, 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难关。否则, 会因为技术水平不高, 使试制出的产品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防范高新技术产品试制中技术水平上的风险, 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消化在进入市场之前。

3) 加速高新技术的开发进程。在现代社会, 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日益激烈, 在同一时期内, 可能有若干不同的企业同时获得了同样的新产品构思, 或在进行着同样一项高新技术的开发, 因此, 必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快新产品概念试验以及先进的市场营销计划等, 压缩高新技术开发的时间, 以比竞争对手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低的价格将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 抢占市场, 防范因技术竞争所带来的风险。

4) 密切注意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在现代社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高新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同时, 由于高新技术开发周期长, 在此期间可能会涌现出更先进的、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同类需求的高新技术, 因此, 每一个风险企业都时刻面临着更先进的高新技术的挑战, 使其丧失已有的先进性, 被更先进的高新技术所取代。这就要求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过程中, 必须密切注意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防范因科学技术发展给企业所带来的高新技术生命周期缩短或被淘汰的风险。

2、市场风险防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方面, 社会分工的日益发展使高新技术开发处在一种开放的、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状态中;另一方面, 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复杂多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所有这些都使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市场风险。如高新技术产品不符合市场需要, 难以通过投入期而夭折;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估计不足, 使竞争者夺走一部分市场;投放时机不当、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力量分散、促销组织不完善, 使高新技术产品难以打入目标市场, 等等。因此, 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由此而产生的风险。

1) 树立市场观念, 对市场进行全面调查、科学预测和可行性研究, 风险投资决策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对市场行情周密全面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通过市场调查预测, 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包括市场是否存在对该种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需求的程度、需求的潜量、需求的规模、需求的偏好、需求的发展变化趋势等, 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 选择目标市场;了解市场竞争形势, 包括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本企业预计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和本企业进入市场后会产生的竞争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最终正确选择高新技术的投资方向, 防范风险投资风险。

2) 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积极抢占市场任何一项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 都要通过用户或消费者的选择, 在竞争中接受检验。一项高新技术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 除了取决于它是否适销对路以外, 还取决于它进入市场的速度, 在市场上占有的领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另外, 随着高新技术开发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高新技术商品的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高新技术开发活动竞争更加激烈, 使风险企业难以准确把握科学技术开发的前景, 面临着市场风险。因此, 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必须增强市场竞争意识, 遵守市场竞争规则, 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技术贸易和技术交流,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加速高新技术产品的商品化和国际化, 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强者。

3、管理风险防范。

有了好的高新技术成果及其产品, 还需要先进的经营管理, 否则, 风险企业是难以得到发展。

1)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风险企业的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 直接影响着管理决策、情报信息以及对生产、科研的组织、协调和促进。因此, 风险企业必须有相应的组织领导人才和多种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 才能使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从而使风险企业获得发展。但从风险企业的人员构成来看, 多为科研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 或是某项新技术、新发明、新思路的发明者或拥有者, 普遍缺少管理知识, 不具备管理能力, 阻碍了风险企业的发展。因此, 风险企业要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同时科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也要逐步增强管理意识, 不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 促进风险企业的发展。

2) 加强科技管理, 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率和程度取决于科技管理的科学性和其管理的配套性。有些高新技术项目因管理要求不严, 不按科研程序进行或减少规定的试验数量等, 影响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质量和转化, 因此, 必须加强科技管理, 在高新技术向生产力各要素渗透的过程中, 通过采用与现代化大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相适应的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 以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3) 风险投资公司要积极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 提高风险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由于风险企业一般是新兴企业, 普遍缺乏管理经验和营销知识, 因此, 风险投资公司除了向风险企业投入资金以外, 还必须对风险企业的发展方向、生产规模和人、财、物的合理利用以及产品的销售等给予帮助, 如制定战略规划, 参与项目管理, 提供管理咨询等, 通过共同努力使风险企业获得成功。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有赖于新产品、新技术与新产业的不断出现。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环境下, 如何有效地结合资本、管理与创业精神, 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 将是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而科技风险投资正是对这一要素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关键词:科技,风险投资,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范柏乃.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2]、王立国.创业投资发展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高正平.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作用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风险投资成功运作的因素分析 篇2

(一)我国在运行机制上与国际上一般的运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见图2)

附图

图2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运行机制示意图

首先,政府在科技风险投资体系中的作用是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其主要任务为:1、建立保障风险投资正常运作的法律和规章体系。2、建立对各类机构运作的监督和调控体系。3、对各类机构建立、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植和支持。其次,我国风险投资法人股交易不畅和上市融资困难亦是主要的矛盾,这一点将在下文论述。

(二)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微观和宏观因素仍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融资。我国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风险投资的主体应该是愿意并且能够承担风险的个人、企业等私人部门。据1993年统计数据,在美国风险资本中,年金基金(主要是退休基金)占54%,私人资本占7%。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基金通常是由政府部门发起,以银行贷款、财政拨款为主要构成,很少有来自大企业、保险金、养老金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这一方面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另一方面还使风险集中于国家身上,而无其他分散风险的渠道。由于资金严重匮乏,不少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2万多项,专利2万多项,但是成果转化率只有20%。其中形成规模效益的只有15%左右,80%的高新技术成果沉淀,得不到转化。

2.评估。建立和完善技术评估机制。技术评估或技术定级是风险资本运作的起点。对技术项目进行科学、公正的技术评估,可以使投资者优选投资方案,降低投资风险,把资本投向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技术项目,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但由于我国技术评估机制很不健全,对高科技企业缺乏明确的技术界定,从而造成当前高科技企业称号满天飞,使投资者无所适从的现象。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评估机制,对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进行公正、权威的评估与界定,以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

3.退出机制。我国高科技企业上市还存在着较多困难,风险资本退出机制不够完善。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风险资本产权交易市场。就正式的股票市场来讲,我国能够公开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的数量还不多,限制了其作为风险投资基金“出口”的作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曾选列出截止年中期已在沪、深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20家,尽管这120家还是一个广义范围的、宽口径的数字,但其流通股本也只占市场流通总股本的14%。虽然,通过高科技企业“买壳”实现间接上市后进行股权转让,不失为风险投资基金退出的一个现实途径,但随着“壳”资源的日趋稀缺及价格上升,这种途径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在现有证券市场政策、法规框架下,由于股票上市实行配额指标制,公司股本总额和有形资产比重有下限要求,并且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有3年以上连续盈利的经营业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处于创业阶段高科技企业的公开上市。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这就使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因怕“投进去,收不回”而对风险投资望而却步。

4.现行法律和政策的限制。现行政策法律对风险投资发展构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如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进行投资,但现行法律规定,公司投资活动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0%,致使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再如现行的税收体制是以生产性增值税为主,风险企业一般具有成本抵扣少、附加值高的特点,这样风险企业必然承担比较高的实际税负,导致风险投资公司受到事实上的税收限制。

5.科技创新。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是投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高科技项目,而这个项目的科技水平高低与未来高回报的关联度是很高的。因此,风险投资的存在前提要有一批科技水平高的科研成果,考虑到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大势所趋,我们所要投向的科技项目其水准应该是世界一流的,省内领先、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都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有上乘表现。到底我们的大批科技成果有多少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目前我们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主要是学术评价,学者们的意见占主导,应当说,学者们对一项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评价是最权威的,然而学术价值高低与其中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大小决不是等同的,只提供了可能性,但不是必然性。对风险投资家来讲,只能以经济价值为准则,在国际一流的科技成果中筛选具有潜在巨大经济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应用开发方面的科技实力还不强,应该清楚地看到真正国际一流的科技成果还极少,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衡量,我国实际上科技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两个因素所影响制约,一是现有的技术积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科技资源主要分布在独立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成果主要来源于此,他们在科研选题上的学术偏好是难以避免的,使得部分应用课题完全脱离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这也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我国已有大批高水平、并有巨大经济价值的科技项目待风险资金投入。

同时我国具有风险投资运作知识和相关经验的人才不足,从对我国现存的近二十家风险投资公司实地调查,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风险投资有比较正确认识的只有三家。有再多的资金再好的项目,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才,也难以将风险事业搞成。另外,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还不规范、不成熟,这些都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

中国风险投资虽然面临着困难,但从总体上来看,发展前景是比较乐观的。首先,近年来风险投资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中央领导到地方官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专家学者、下至普通平民百姓,对于风险投资的关心和重视程度空前。其次,中国风险投

资的回报率比较高,正如美国IDG总裁麦格文所言,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比在美国风险小多了。因此,无论境内有志于风险投资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境外基金必将普遍看好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可以预计,未来的几年将迎来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风险投资发展高潮,当前迫切需要作好以下工作:

1.尽快建立完善适应风险投资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便于风险投资公司运作的相关法规的建设,如《风险投资法》等,克服制度设计上的障碍,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税制调整,激励投资者介入。这应是政府的主要任务。强化执法。

2.加快二板市场的培育,催促高科技板发育,为风险资金退出建好通道。这是风险投资较好的退路。同时创造条件尽量降低出售股票、场外交易、兼并、股权回购、清算等退出方式的运行成本,规范操作程序,完善资本市场。这些工作也只能由政府完成。

3.多渠道大力培养风险投资家,这类人才的缺乏会使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需要送出一批人在境外学习培养,同时引进相关人才。

4.政府部门要尽快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行为惯性,完全走上商业化轨道,追求利润最大化。否则,容易异化为政府行政行为,“穿新鞋走老路”。

债券市场加杠杆投资的风险因素 篇3

关键词:债券市场 质押式回购 杠杆 信用风险

随着股票市场去杠杆进程的推进,近期对于债券市场杠杆水平的关注和讨论也越来越多。笔者认为,就债券市场微观结构、债券的风险收益特征、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结构而言,债券市场的杠杆投资与股票市场有很大区别,在风险防范方面也很不相同。以下本文将以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杠杆投资为例,对债券市场加杠杆投资略作分析。

通过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加杠杆,是指以现券作为质押物进行质押式回购融资(正回购),再以融入资金买入债券,并以买入的债券进行下一轮回购融资,如此滚动续做,直至达到监管规定的上限,其杠杆水平=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此类杠杆倍数一般在两倍以内,债券型公募基金则要求不超过1.4倍。

加杠杆投资的出现背景

(一)市场存在高套利空间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在债券投资中之所以敢于加大杠杆,源于债券市场存在套利空间。

在投资界,一个经典的问题是:如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以1%的概率赢得100元钱,二是以100%的概率赢得1元钱,你会作何选择?明智的选择是:选择后者,同时放大杠杆。比如放大100倍资金量,则等于以100%的概率赢得100元钱。该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债券投资加杠杆的理念——把风险压缩到可承受的范围,然后放大杠杆。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供求状况反映得相对不够充分,为债券投资提供了套利空间。市场数据显示,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移动平均利率为2.41%,而主体评级为AA级的5年期信用债到期收益率是5.16%,两者的利差约为2.75%。粗略计算,如果将杠杆放大3倍,可以得到的年化收益率为8.25%,也就是说市场存在足够的套利机会。

(二)回购交易降低融资成本

债券由于具有价格相对稳定、流动性好等特点,天然适合作为融资的质押物。通过债券质押式回购进行融资,已在国外债券市场运行多年,并已成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就国内债券市场而言,债券质押式回购业务也一直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稳健运行。

以交易所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业务为例,其采用的是竞价交易、净额清算的交易和结算机制,提高了沪深交易所公司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增强了公司债的市场吸引力,降低了发行人的发债成本。根据上交所债券业务部的数据,目前上交所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日均交易额超过4000亿元。按照现行规则,债项评级为 AAA 级、主体信用评级在AA级(含)以上(主体评级为AA级的,其评级展望应当为正面或稳定)的公司债可纳入交易所市场回购质押库,流动性增强,这会显著提高投资者的参与兴趣,使发行成本下降30BP~50BP,实现公司债券发行人、投资者双赢的效果。

(三)参与主体存在行为差异性

我国债市参与者需求结构的多层次性、机构之间操作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投资策略的差异性,是债券交易杠杆化操作产生的土壤。一方面,部分机构在具备一定市场研判能力、拥有部分债券资产的同时,受到资金规模、监管指标等因素影响,同时面临经营利润的压力,这些机构在客观上有杠杆化操作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机构在资金成本构成、资产规模、收益率要求、风险管控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机构,有富余的资金提供给市场。正是机构在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债券投资业务杠杆化操作成为现实选择。

分机构来看,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商业银行通常是银行间质押回购市场的资金融出方。2013年6月至年底,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融出资金同比大幅下降,市场资金利率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抬升。2014年以来,政策性银行也在平衡市场资金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月平均融出资金规模从2013年的3712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6618亿元,2015年达到8938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券商和基金则主要作为资金融入方,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融入规模最大,其次为农商行。

加杠杆投资的风险可控

(一)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与股票市场散户占比较高有所不同,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个人投资者所占比重极小。

机构投资者一般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和流动性管理能力,能够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资金头寸进行投资,具有相对专业的投资研究能力。同时,机构投资者处于阳光监管之下,在自身合规性、风控方面相对规范严格,也使其能够以自身资本金来承担经营风险,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低融资成本和高票息保护

债券投资加杠杆时会考虑票息和融资成本的关系,主要以套利为目的,这与股市加杠杆有本质区别。

股市融资的综合成本约为8.5%,A股近三年现金分红率仅为0.85%,因此需要依赖于股价不断上涨才能覆盖加杠杆的融资成本。而债市融资成本远低于股市,融资量最大的1天和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近一年均值分别为1.94%和2.27%,且债券票面利息对杠杆资金提供的保护比较高——3年期AAA级企业债近一年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75%。所以债市并不依赖于债券价格上涨来覆盖杠杆成本,债券回购交易可以说“天然有底”。在债市进行回购融资一般不会出现价格一旦下跌,马上就面临警戒线、止损线、需强行平仓的情况。

总体而言,在股票融资中,负债是基本确定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在债券回购中,负债和票息收益都是相对确定的。债市回购交易的风险明显小于股票融资。

(三)市场波动率较小

与股票市场经常出现震荡不同,债券市场波动率较小,若以年度来看,债市常常呈现趋势性向上或向下走势,很少长时间陷入无序的上下波动中。这一方面是由于债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其投资行为通常较为理性,容易形成一致预期,进而形成趋势性走势;另一方面也是由债券固有属性所决定的,债券有票息、到期日引导价格走向。这些市场特征是对于杠杆操作都能形成有利的保护。

(四)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从平仓机理看,股票平仓要卖出股票,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会加剧个股下跌,进一步恶化市场流动性。而债券回购市场可以通过补券等方式降低杠杆,特别是债券价值比较稳定,相对于股票更加容易判断,由平仓降杠杆造成价格大幅下跌并进而引发流动性困境的概率比较小。

对当前债市加杠杆投资风险的分析

在债市加杠杆投资时,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素也不容忽视,要合理搭配债券投资中久期、杠杆、信用等级的组合。

从当前经济增长形势、CPI等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来看,目前利率尚未触及底部,未来利率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并不大。即使有所上涨,也不太可能造成债券价格连续跌停的局面。需要警惕的是信用违约风险,特别是那些产能过剩行业中处于经营困境、财务困境的发债主体,如果刚性兑付被打破,信用利差扩大,信用利差将打开上调空间,杠杆资金可能会连带受损。

投资风险中非理性因素影响研究 篇4

一、文献综述

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国外是起步比较早的, 很多期刊都经常刊登有关风险管理文章。风险管理最早是在1950年出现, 从1963年开始有了对风险管理系统研究, 梅尔和赫奇斯的《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威廉姆斯和汉斯《风险管理与保险》是风险管理研究的代表做。1987年C.B.Cha Pman教授在他的专著中提出了风险工程。在后面1998年,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也相应的出现。

(一) 风险管理研究

J.H.M.Tah和V.Car (2001) 提出了风险管理中的一些缺陷, 提出用工作分解结构来进行风险识别与分类, 从而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T.Raz和E.Michael (2001) 也想研究确定一种广泛适应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法。Stephen Ward和Chris Chapman (2003) 认为对于风险的研究管理应该放在不确定性上。Terry Lyons和Martin Skitmore (2004) 认为风险识别和评价是项目风险管理中比较重要的方面。Jiahao Zeng等人 (2007) 认为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是评估风险大小的要素。Tarek Zayed等人 (2008) 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研究风险和内部不确定性。Sameh Monir EL-Sayegh (2008) 研究认为相比于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文化风险, 业主风险比较重要, 而最重要的是经济风险。She-I Chang等人 (2008) 对于风险的研究是从模糊理论和审计风险模型设计的角度来进行的。Francis KAdams (2008) 是运用专家导出模型和贝叶斯方法研究相关风险问题。Shahid Suddle (2009) 则对安全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随着我国企业风险研究的深入, 也出现了一批相关的研究。谭光兴 (1997) 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度量进行研究, 定义了风险系数。应该芳 (1999) 对现代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想要建立一种事前的风险管理体制。阎华红 (1999) 也介绍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罗冬梅 (2007) 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角度研究了风险因素的作用。我国的企业风险评估研究已经起步, 但是系统化的风险管理过程机理分析和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 而且对风险评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还不足。

(二) 非理性因素研究

最早对传统理性人行为假设提出质疑的是西蒙, 他认为传统的完全理性假设应该用有效理性来进行替代。他认为在现实中, 想要完全达到利益最大化是非常困难的, 能够做到的一般只是有限的满意决策, 所以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都是有限理性人。Vemon (1962) 在行为科学研究引入了实验因素, 开始了实验经济学的历程。他将行为主体置于模拟环境中, 研究各个主体的行为反应。需要从环境、体系和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中进行研究, 提高行为的重复性和控制性。Klansman和Tversky (1979) 提出了期望理论, 认为个体总会受到直觉和经验的影响, 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行为选择。以此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行为问题。持有非理性观点的学者对于理性本身是并不否认的, 但是他们认为主体是不完全理性的, 理性和非理性的特征在人的行为中都会存在。所以非完全理性对于实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二、典型的非理性行为

对于非理性的研究发展到现在还没形成统一的概念, 不过一些明显的非理性行为却已经得到认可, 非理性行为研究中的代表就是过度自信和风险偏好。

(一) 管理者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发现, 在实际行为决策过程中人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而对于其他人的努力和运气则低估, 将失败归结为运气等无法控制的因素和其他人的无能, 对自己的过失视而不见。这种个体的特质被命名为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具有普遍性, 在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 很多不同领域的行为主体都表现出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对于过度自信来说, 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它可以使人更自信, 也可以使人盲目自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经验、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决策事项的难易程度等。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 企业管理者是成功人士, 他们走到领导者位置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成功的过程, 所以他们比普通人更倾向于过度自信。而管理者对于企业来说, 他们的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风险具有密切联系。

(二) 管理者风险偏好

在投资选择过程中, 需要投资者表现出对待风险的态度, 因为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投资收益和风险。代表的就是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而愿意承担风险大小的程度, 实际上就是对风险的态度。不同人对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有人谨慎, 希望低风险, 比较保守;有人喜欢调整, 勇于接受高风险, 比较激进。前者被称为风险规避者, 而后面的这种就被称为风险追求者, 如果对于风险的状态居于两者之间, 那么就被称为风险中性者。这三种不同的风险偏好状态也可以被称为风险厌恶、风险偏好和风险中性。

管理者对企业的整个投资过程有最后的决策权, 由于管理者存在风险偏好, 则会过度乐观和过度自信。相对于外部投资者, 企业管理者由于风险偏好和过度乐观, 可能会高估企业价值。风险偏好程度高的管理者更喜欢高风险项目, 企业盈余的波动性则会比较大。

(三) 其他非理性行为

还有一些非理性行为是超出过度自信和风险偏好。如心理账户, 根据资金的来源和用途等因素, 人们会将资金按不同的类别看待。人们受到非理性因素局限, 在实际生活中只关注一个心理帐户, 所以可能会导致决策出现偏差。如框架效应, 由于描述方式的不同, 对于决策的结果也会不同。这也代表着, 事件本身的出现方式会影响决策者的最终决策。个体在获益情境中更倾向于保守, 而在损失情境中更倾向于冒险, 做决策时受到决策参考点的影响出现框架效应。如羊群效应, 群体中的个体会在不确定信息环境下被彼此互相影响, 然后导致所有的个体作出相类似的决策。可以用羊群效应来解释从众跟风心理。如锚定效应, 人们会将最先获得的某个特定值作为估计事件的初始值, 并将它作为参照取得估计结果。也就是最初获得的信息对于事件的估计存在着制约的情况, 最终会导致估计与实际的偏差。另外相关的非理性行为还有囚徒困境、损失规避、享赋效应、处置效应等。

三、管理者风险偏好影响因素分析

风险偏好是管理者个体特征, 所以是管理者自身的内生变量, 所以主要影响因素都是来源于管理者自己。

(一) 性别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 男女性别不同, 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差异, 这也导致了在社会分工上的不同, 所以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结果就是相对于女性来说, 男性的冒险精神会更强一些。特别是在具有男权思想的社会中, 这些现象更突出。男性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强, 男性投资者相对于女性投资者来说, 更容易出现非理性投资行为, 男性的风险偏好程度普遍高于女性。

(二) 年龄影响

人的正常成长过程, 随着年龄增长, 阅历会逐渐增加, 智力也会不断上升。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 对事物的认识会越来越客观深入。年纪较大的管理者相对来说具备更多的实践经验和风险基础知识, 对风险的认识会少一些盲目性。而且年长者的性格也比年轻者更加成熟稳重, 也更加体现出保守类的行事风格, 所以谨慎性是他们做风险决策的首要考虑, 嫌贵来说对于风险承受力较小。

(三) 从业经验影响

管理者的经验会因为从业经历的增加而不断丰富,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一个成功的积累过程。这些过程会给管理者信息, 而高估自己的能力, 对现实的困难认识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高风险的可能性会增加。从业经验长的管理者更有机会占有风险决策带来的成果, 他们具有更大的动机进行高风险决策, 他们更容易作出具有变革性和挑战性的决策来。而与之相反, 从业经验短的管理者相对缺乏高风险决策的动机, 他们更喜欢维持现状, 倾向于选择获取稳定收益。

(四) 学历背景影响

管理者学历越高受教育时间越长, 那么他所掌握的知识也就越多, 相对的对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深入, 相比就更容易作出低风险决策, 他的决策更多来源于理性成分。学历低的管理者在决策中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更倾向于作出高风险的决策。他们的决策更多地是来源于直觉和情感因素。

(五) 个人财富影响

现实生活中的人, 财富少者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这些人会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选项, 期望获得赌博式高收益。但是如果拥有了较多的个人财富, 那么会因为已有的财富而产生顾虑, 希望找到低风险高收益的选项, 偏重于低风险。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 则是相反。个人财富与风险偏好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 个人财富增加会导致风险偏好程度增大。

四、结论与建议

对于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和风险偏好的情况, 想要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就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不同的管理者过度自信和风险偏好程度是不同的, 这个是管理者个体的非理性特质。但是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还是管理者个性的不同。所以对过度自信与风险偏好程度进行分析, 是必须要从管理者自身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社会关系、文化背景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的。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喜欢高风险, 那么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过度投资或过度交易, 还有就是希望持有高风险的投资组合。很多因素都会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产生影响, 其中包括性别、专业知识、从业经验、任务难度等。男性比女性投资管理者会更加容易过度自信, 如果管理者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也会容易过度自信。经验不足的投资人对比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会更加容易过度自信。任务难度越大, 管理者更容易过度自信。管理者会因为风险偏好而出现过度乐观和过度自信, 这种情况会导致的结果是, 他们比外部投资者更容易高估企业价值, 因为他们对投资项目更加乐观。

针对已经分析过的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和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 可以提出以下的政策性建议降低个人特质带来的企业投资风险。首先, 完善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机制, 建立健全的企业民主化、集体化决策程序, 将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企业战略的过度影响弱化, 减少负面效应。其次, 可以考虑在众多男性管理者中间引入女性管理, 约束男性管理者过度投资和过度交易等类似的非理性倾向, 这样可以约束管理者赌博式冲动。最后对于管理者的筛选应该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从业经验、文化背景和个人财富等因素, 考虑他们对管理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管理者, 防止管理者过度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Wurgler, J.,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58

[2]陈收、段媛、刘端:《上市公司管理者非理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20期。

[3]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4]李智勇、何明升:《理性与非理性的撞击——现代金融理论的拓展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

[5]梁立军:《行为金融学学科发展研究综述》, 《经济经纬》2006年第6期。

[6]王霞、张敏、于富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2期。

[7]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6期。

投资风险因素 篇5

关键字风险投资制度环境组织模式

1美国风险投资的经验

1.1雄厚的科技实力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基础

(1)加强科技立法。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国会颁布了各种各样旨在鼓励科技发展的法律,主要有《国家科学基金法》、《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国家竞争力转移法》、《小企业技术转移法》和《美国技术转移法》等等,这些法案清除了制约科技发展的各种障碍,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1.2特殊的优惠政策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3组织模式

从风险投资业在美国诞生以来,有限合伙制就在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4畅通的退出机制

目前,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有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发行方式(IpO),其他风险投资基金收购该创业企业,创业企业创办人、管理者和员工赎回方式退出,或者以创业企业破产清理方式退出。其中以公开上市最为普遍,美国的创业板市场为小企业上市提供了机会。

2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已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宏微观环境最好的三个城市,因此也成为风险投资机构较为集中的地区。三地风险投资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资金来源以国有资产为主。有关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基本是以国有股占控制地位的股份制。风险投资机构的来源以政府财政或国有机构出资为主。3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

3.1政府主导、官办官营

从上面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还主要是由政府牵头,各个风险投资机构还是国有股占主导地位,缺乏广泛的资金来源,而且,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尚在进行中,这种国有国营的方式势必会造成所有者缺位,对企业家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80%的资金政府部门,在具体运营过程中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透明度,投资效率低下,不能形成应有的示范效应。实践也证明,由政府主办风险投资运作违背了风险投资的本质,是缺乏生命力的。

3.2风险资本规模小、资金实力弱

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出资,民间资本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国内风险资本总额才9亿多美元,而实际上能投入项目的资金才有1亿美元左右,每个风险投资基金的规模不如美国平均单个风险基金的1/8。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只有几千万的资金,只能支持一些规模小的、短平快的项目。由于以上原因,我国风险投资不具备长期资金支持,抗风险能力低。

3.3缺乏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

美国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得益于有限合伙制这种制度安排,而在我国,《公司法》对有限合伙制没有明确规定,也缺乏对有限合伙制明确规范的法律条文。这使得有限合伙制的发展受到法律的限制。另外,《公司法》中对无形资产入股的限制过于严格,而且对无形资产的界定也不够清晰,这就限制了用无形资产入股的可能性,而且也使得普通合伙人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丧失从事风险投资的机会。

3.4缺乏畅通的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一般企业的存续期是10年左右,当企业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就要与传统的企业靠拢,风险资本就要退出,因此,一个完善的退出机制是很必要的。从美国的经验看,畅通的退出渠道是风险资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我国,二板市场还有待发展。企业上市门槛过高,审批程序繁琐,使得创业企业很难通过上市来达到风险资本退出的目的。

4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制度环境建设

4.1法律环境的建设

有限合伙制这一制度安排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而我国在法律上对有限合伙还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应该加紧出台针对有限

合伙的法律,严格规定风险投资基金的性质、经营目标、投资方式、投资方向等。修改《保险法》,使现有的保险公司可以便利地开展风险投资保险与技术转让的保险业务,放宽保险基金使用限制,使其可以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

4.2市场体系的构建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三大市场主体参与者,即风险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由于大量微观参与者的分散性,投资者很难直接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样,风险投资公司亦很难直接对项目和风险企业进行系统的全面评估。因而,三者之间不能紧密联系,导致那些具有很好风险项目的企业得不到风险资本的支持。这在客观上产生了风险投资对社会中介信息服务系统的需求,以便建立各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因此,风险投资离不开完善的中介组织服务系统。风险投资必需的中介服务系统主要包括技术评估、市场评估、产业价值评估、资信评估、法律评估、信息咨询等。

4.3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的方式有减免投资者的税负、减免风险投资公司的税负和减免风险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负。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现阶段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种方式:①降低风险企业所得税,在创业初期可以免征所得税;②对风险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只征收印花税;③对专门投资于风险企业的风险投资积极免征所得税,风险投资机构与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

4.4融资渠道

针对我国风险投资资本额小,缺乏长期风险承受能力的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可采取以下措施:

(1)放松对养老基金的控制,允许其在进行严格的市场调查后投资于风险企业。

(2)加强政府扶持,由于风险投资在初创期所需的资金量大,失败概率高,因此,国家应在种子期进行资金扶持,这种扶持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具有很大的长期发展潜力、但由于风险较大而尚未引起私营部门充分认识的科技型企业。

(3)引进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进行投资。风险投资的成功率比较低,如果我国的风险投资只建立在内资的基础上,一旦失败,就会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引进国外资金,一方面带来国际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来源。

(4)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目前,我国的居民存款每年仍以很大的速度增加。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来源。吸引私营企业参与到风险投资中来,制定优惠的政策和防范风险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松奇,丁蕊.创业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与2戴国强.风险投资:美国风险投资经验及启

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3(2)

3曾广波,蓝甲云,彭福扬等.风险投资发展与

环境支持体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

,美国风险投资经验看风险投资制度选择责任编辑:飞雪

投资者要充分估计股市投资风险 篇6

金融衍生品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突破了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的局限性,通过现代金融工程技术,将金融资产中的风险剥离出来,设计成独立的“商品”并进行定价,在不同风险偏好的群体之间进行买卖。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发展,并和基础金融工具结合,开发出更低成本、更便捷交易的结构化产品和指数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精确定价、灵活避险的需求,还能有效增加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改善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增加企业价值,增强创业、创新的信心。同时,还有利于打开金融创新的空间,提高金融市场的弹性,从而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据统计,全球主要金融机构是全球衍生品交易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持有92%的名义持仓额。标普500和世界500强企业中分别有七成和九成以上的企业使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美国独立经济智库米尔肯学会2014年的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年间,金融衍生品的普及使美国实际GDP提高了1.1个百分点,就业率上升了0.6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CDS、CDO等场外衍生工具的创新过度和监管缺失,金融衍生品再度引起了各方面的争论。但以期货、期权为代表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凭借其监管严格、规则简单透明和注重风险管理的优势,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实践证明,一国金融衍生工具越发达,金融市场越富有韧性,活力和竞争力更强,市场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也就越好。

作为我国首个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5年来,市场运行平稳,管理严格规范,市场规模发展迅速,交易额已占整个期货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全球第二大股指期货产品,对于改善我国股市运行机制、完善产品工具体系和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显著提高了股市内在稳定性。从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五年对比来看,沪深300指数涨跌超过2%的天数分别下降了52.27%和56.55%。据有关机构实证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联动良好,价格相关性高达99%以上;排除其他因素影响,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引入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降低了14%,股市波动极值范围大幅缩小,单边市特征得到改善。二是增强了投资者稳定持股的信心。截至2015年3月底,金融期货市场法人账户9211个,其中特殊法人3914个,证券、基金、期货、信托、QFII、保险等市场机构已有序进入股指期货市场。通过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机构投资者在股市的投资行为日趋理性和成熟,为股市提供了长期稳定的买方力量。以券商自营为例,权益类证券投资规模稳定在1300亿左右;股指期货参与程度较高的12家证券公司,其大盘蓝筹股持仓比例由不足30%提升至50%。三是提升了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市场服务能力。通过使用股指期货,财富管理机构实施了更为灵活的投资策略,加快了业务创新,吸引和推动各种机构和长期资金入市,也实现了稳健经营。目前理财产品中相当一部分已使用了股指期货,且使用股指期货的产品业绩效果好于未使用股指期货的产品。广大中小投资者也受益于理财市场的发展,通过机构间接参与并分享股指期货带来的红利。四是催熟先进投资理念。股指期货上市之后,投资者在参与方式、持股结构、投资理念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沪深300成分股日均换手率由股指期货上市前一年的609.2%下降到最近一年的126.8%。但是,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呈现持续上涨走势,许多新投资者纷纷开户进场。新入市投资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对股市涨跌缺乏经验和感受,对股市投资风险缺少足够的认识和警惕。为此,我们提醒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新入市的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要保持理性、冷静,决不可受“宁可买错,不可错过”等观点误导,要充分估计股市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量力而行,不跟风,不盲从。

五年来,股指期货市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对于金融衍生品的加快创新积累了实践经验。一是坚持遵循“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严控市场风险,确保平稳运行。股指期货的合约、规则设计适应了我国“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实际,突出风险防范,引导投资者有序参与。针对我国市场散户为主的特点,实行了分级结算、适当性管理、严格限仓、异常交易监控等一系列风控制度,五年来市场运行规范,未出现重大风险事件。二是坚持遵循“服从、服务于股票市场发展”的理念,促进了市场功能有效发挥。五年来,根据股市发展运行情况,主动回应市场关切,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限仓和保证金等主要业务规则,适度调整优化监管要求。自2012年以来,在对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客户不设限的情况下,先后将一般交易者的持仓限额由600手提升至5000手,将交易保证金由12%下调至10%,并由双边征收保证金改为单向大边收取,降低了市场成本,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三是坚持遵循市场“三公”原则,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注重规则制定程序的公开、透明。保证金、限仓及风控措施等规则,对所有参与者执行统一标准,注重规则内容的实质公平。在市场交易、监察制度的执行中坚持统一审查、统一处理原则,公正对待各类市场参与者,注重规则执行公正。

多年来,股票市场经历了牛熊周期转换,股指期货中性风险管理工具的属性已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在此基础上,开展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适应境内资本市场风险管理精细化的要求,符合股指期货市场标的指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截止到4月14日,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分别代表了大型企业和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占沪深A股的近一半,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形成有效互补关系,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投资者精确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覆盖面提高到73%左右,进一步促进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

nlc202309051348

与此同时,其他金融期货期权产品的创新步伐也在加快,市场功能逐步显现。5年期国债期货推出,在促进国债发行、提升现货市场流动性、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及时反映货币政策信号、加快金融机构产品和业务创新等方面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上个月10年期国债期货的成功上市运行,丰富了国债期货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升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加速现货市场互联互通向纵深发展,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今年2月,上证50ETF期权上市交易,市场运行平稳,投资者参与理性,交易、结算、风控各环节衔接顺畅,填补了我国场内期权产品的空白。

随着经济金融改革深入推进,资金与货币的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如何帮助市场主体有效管理风险,盘活存量金融资产,优化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都迫切需要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下一步,我们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不动摇,加快改革创新,守住风险底线,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当前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衍生品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能“自娱自乐”、“脱实向虚”。要主动适应和服务实体经济需求,顺应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需要,加快开发权益类、利率类、汇率类等金融期货期权产品和工具,进一步完善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支持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贴近实体经济的优势,开展场外金融衍生品创新并到场内市场对冲风险。

二是把握好市场运行效率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金融衍生品具有“双刃剑”的特性,要始终坚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将监管规则嵌入产品设计,强化以“看得见、说得清、管得住”为核心的市场风险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加大监管转型力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使监管能力与创新步伐相匹配。适应基础金融市场发展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则体系,提升市场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服务。

三是把握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大有可为。要立足于国内市场自身建设,平衡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通过开放倒逼国内市场改革创新,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运行制度,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夯实金融衍生品市场长远发展的基础。

四是把握好金融衍生品市场专业化与服务领域多元化的关系。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是实现市场专业发展、功能发挥的重要前提。要继续推动清理取消各种不必要的限制,积极引导有风险管理需求的机构入市交易。加大市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不同领域产业企业的认知度、理解度和参与度。坚持“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投资者”,积极主动对各类产品进行风险提示,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正式启航,发展好、培育好股指期货市场,需要有关各方大力支持、精心呵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要正确认识股指期货的风险特征,在吃透规则、认清风险的基础上,客观评估自身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承受程度,理性参与市场交易,切实做好自身交易管理和风险控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和服务工作,坚持把规则讲透、把风险讲够,加强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中金所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要健全风险控制措施和一线监管制度,加强跨市场监管合作,及时总结完善规则制度,促进期、现货市场健康发展。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要切实承担起市场监测监控和自律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监管联动。证监会要加强对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我们相信,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能够实现平稳起步、健康发展,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因素研究 篇7

所谓资源型企业, 是指通过占有自然资源, 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 辅以后续加工, 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 依靠资源的消耗实现成长的企业。而对外投资风险, 是指在进行国际投资活动中, 由于不确定性的投资环境变化, 导致投资者发生损失的风险。目前对资源型企业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产业转型的路径研究、区位选择方面的研究、对外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投资的战略研究以及从政府角度、企业文化影响角度、生态行为角度、环境机制角度等多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本课题组成员刘爽、孙倩曾在2013年发表的“基于利益博弈的黑龙江省对俄能源合作路径探析”一文, 给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本文试图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对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遇到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为后期的风险预警控制机制研究起到基础性的规范作用。

二、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约束风险影响因素

(一) 国家因素。

伴随着全球资源竞争的到来, 从配置格局来看, 发达国家掌握着大多数资源。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占有量相关。据统计, 发达国家消耗全球资源要比发展中国家多, 在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下, 我国必须向发达国家一样实行全球资源战略, 积极参与资源重新配置,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国资源型企业紧跟发达国家并购浪潮, 正努力扩大自身规模, 大规模收购控制全球资源市场, 从而扩大对外投资市场, 进而增强对全球资源市场的控制力和占有力。

(二) 制度因素。

政治环境是对外投资的一项重要因素。东道国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投资方的风险, 是对外投资首先考虑的。所谓政治风险, 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 东道国政治制度风险, 如政策倾向、民族和宗教斗争、政权交替的方式等, 这些都很可能影响当局者对外投资的立场和态度;第二, 政策制定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也可能影响国外投资者的利益;第三, 投资壁垒风险, 这其中包含市场准入与劳务、签证政策两个因素在内, 它们针对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产生政策风险。

(三) 法律因素。

所谓法律风险, 是指由于违反了投资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章制度而引起承担法律责任或受到法律制裁的风险。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 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国内关于对外投资的相关立法不够完善, 对外投资的审批制度繁琐等;其二, 经济方面的法律风险。常见的有税法方面、知识产权方面、合同法方面以及公司治理方面。

三、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资源风险影响因素

(一) 市场需求风险因素。

市场需求风险因素是指东道国行业的市场容量、潜力和成熟度。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在受到本国及东道国行业市场规模影响的同时, 还受到东道国商品市场的供求状况、行业发展态势等方面的影响。具体分析, 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需求会直接影响资源型企业的发展。东道国的消费者需求偏好、消费品位以及消费方式既要受到经济和人口发展水平的影响, 还要受到国家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国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时既要通过分析国家文化差异, 还要通过明显的产品特征、文化属性引导甚至改变东道国的消费需求偏好。

(二) 自然资源风险因素。

所谓自然资源因素, 是指天然形成的并能提供基本物资和功能性的生态资产, 如土地、水、矿产、生物体、自我净化、清洁能力等, 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其资源储量影响资源型企业的长期发展前途;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影响资源型企业区域分布特点。

(三) 环境保护因素。

资源型企业大多数为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基础部门, 在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多年来,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都是建立在以资源、能源大规模消耗的基础之上, 对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程度不够,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超出负荷。无论是从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的角度, 还是从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 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背景下来研究资源型企业的对外投资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行为风险影响因素

(一) 技术风险因素。

技术作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存在的基础条件, 它是企业持续存在于发展的核心要素, 而技术创新程度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技术层面的风险。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技术整合或者工艺流程方式都会给单个企业的竞争带来优势。因此, 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下, 技术风险体现在对产业技术轨道的主导设计和控制能力上。技术风险因素取决于企业技术力量的强弱, 相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 资源型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密集度, 工艺、设备和技术的更新相对缓慢。当前, 部分资源型企业缺乏完善的、有效的、系统的技术研发平台, 造成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 资源利用水平较低, 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衔接不紧密的现象时而出现。

(二) 竞争风险因素。

竞争风险因素是指生产的产品具有相似功能、相似特点的资源型企业间互相竞争的局面或激烈程度, 其变现为现存企业的竞争、新设立企业的竞争、替代品的竞争、供求双方议价能力等。

(三) 人力资本风险因素。

资源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依托, 对其进行系统的发掘, 而在自然资源发掘过程中, 人力资本的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 它使资源型企业价值链条提升的同时, 也可以对资源型企业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配比结构进行改善, 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 生态行为因素。

资源型企业的生态行为是指由于内外力量的驱动, 促使资源型企业从事环境管理等活动, 例如改变生产过程、理念以及公司的产品, 从而使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好地适应环境, 向生态企业转变,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多, 人们关注的焦点已转向污染物排放多、资源消耗大的企业。与此同时, 规章制度、来自股东的压力、道德考虑、关键事件、获得竞争优势、高层管理者的观念等多种因素迫使企业采取生态行为。

(五) 文化风险因素。

文化风险因素是一项经常被忽视的因素, 资本在国际投资活动中运行的同时, 文化也在国际投资活动中相互渗透。由于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之处, 如在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一跨国公司的员工, 势必会存在潜在的文化风险, 如此多元化的人才构成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常常表现在各民族的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群体联盟, 这些是文化风险产生的根源。因此,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对文化风险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地可以从建立广泛的文化管理理念、进行有针对性的跨文化培训和文化审慎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 从而顺利地实现对外投资的目的, 控制好经营中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

摘要:资源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点转移到对外投资的风险影响因素上。本研究从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出发, 将研究分为约束风险因素、资源风险因素和行为风险因素等三大类风险影响因素, 并细化成11项具体风险影响因素。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1]陈菲琼, 王旋子.制度视角下中国资源型海外投资区域风险研究[J].科研管理, 2012.10.

[2]邓娟, 李烨.资源型企业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10.9.

[3]黎轲.对外投资动因、政治风险、制度距离与区位选择[D].博士学位论文, 2014.4.

投资风险因素 篇8

1.1 ISM简介

ISM是美国J.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首先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要素) , 然后分析组成复杂系统大量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 并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1.2 确定电力投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因素集

通过资料的分析和对现有技术人员风险管理经验的调研以及对不同层次需求的了解, 本文从一般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 以发电行业项目投资风险为例, 归纳出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有:电价风险;建设成本风险;融资风险及汇率风险;发电成本风险;电力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税收、能源、环境政策;排污费;洁净替代能源的价格;国家GDP的增长;电煤价格风险;市场供求关系;电力市场体制的改革;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于是, 就得到发电行业投资风险系统的要素集S={S1, S2, S3, …, S13}。需注意, 这里所列的要素集及其相关关系, 只是一种典型条件分析的结果。在具体应用时, 可视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风险要素有所增减或对要素影响关系有所调整。

1.3 建立风险结构关系的邻接和可达矩阵

下面开始通过ISM模型逐步分析风险之间的结构关系。

设影响发电行业投资风险的n个要素构成集合S={Si︱i=1~n}。对应上文, n=13。由表1可以建立要素集合的邻接矩阵A= (aij) m×nA表示了不同风险要素之间的直接结构关系。其中, 当某两个风险要素之间存在关系时, 矩阵相应位置的值置为1, 否则置为0, 即:

undefined

1.4 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

所谓级间划分, 就是将不同风险划分为不同层次, 以便风险管理者在进行管理风险时, 做到事先心中有一个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框架。首先了解几个概念。可达集:将可达矩阵第Si行中所有元素为1的列对应的要素组成的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可达集, 用R (Si) 表示。前因集:将可达矩阵第Si列中所有元素为1的行对应的要素组成的集合定义为要素Si的前因集, 用T (Si) 表示。最高级要素集:若R (Si) ∩T (Si) =R (Si) , 则定义R (Si) 为最高级要素集。由此定义可知, 当R (Si) 为最高级要素集时, Si影响的要素 (构成S的可达集) 完全包含在影响Si的要素 (构成Si的前因集) 中, 这说明, R (Si) 中的要素均能在T (Si) 中找到Si的前因。

下文首先按上述定义, 从式 (1) 结果中找出最高级要素。

由M知:R (Si) ={S1, S4, S8, S10, S11, S13}, T (S1) ={S1, S2, S3, …, S13}。因为R (S1) ∩T (S1) ={S1, S4, S8, S10, S11, S13}=R (S1) , 故R (S1) 是最高级要素集。同理, R (S2) ={S1, S4, S8, S10, S11, S13}, T (S2) ={ (S2) }。因为R (S2) ∩T (S2) ≠R (S2) , 故R (S2) 不是最高级要素集。

类似的, 可判断R (S1) , R (S4) , R (S8) , R (S10) 和R (S13) 也为最高级要素集。由最高级要素集对应的要素组成第1级L1={S1, S4, S8, S10, S11, S13}。在可达矩阵中, 划去L1要素对应的行和列, 得到第2级可达矩阵, 见表1。

在第2级可达矩阵基础上, 依据最高级要素集的定义, 判断出R (S2) 、R (S3) 、R (S7) 和R (S12) 为最高级要素集。由此时得到的最高级要素集对应的要素组成第2级L2={S2, S3, S7, S12}。再从第L2级可达矩阵中划去L2要素对应的行和列得到第3级可达矩阵。

1.5 建立骨架矩阵N和结构模型ISM

将某一级内完全连通的要素称为强关联要素, 所谓完全连通, 是指这些要素之间互为前因、互为后果关系。根据这一定义, 可判断出在L1~ L5中, 只有L1中的要素S1与S4, S8, S10, S11, S13是强关联要素。可以将S4, S8, S10, S11, S13减掉, 只选择S1为代表要素建立骨架矩阵。骨架矩阵实际上就是一种缩减的可达矩阵, 参见表2。

2 火电项目投资风险结构分析案例

2.1 案例条件

东南沿海M城市计划于2009年在其郊区投资300×2MW的燃煤机组, 以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M城市附近没有可以开发的水电资源, 国家也没有在该城市发展新能源的计划, 但该城市附近存在煤炭企业, 所以火电是其最佳的选择。然而, 该项目面对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电力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与环境保护措施等不确定因素, 会给项目投资带来风险。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提高竞争力成为该电力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2 风险结构分析结果

下文将利用上节解释结构模型分析的结果对该城市火电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解释性分析。第1级的6个要素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强关联关系。但从该城市火电项目投资的总体形势看, 有些要素自身还处于发展初期或所占规模很小, 难以在风险总量上对项目投资构成威胁。例如, 因为该城市附近没有可以开发的水电资源, 同时国家也没有在该城市发展新能源的计划, 因此替代能源和新能源在M城市火电项目投资中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可以在对此火电项目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解释性分析时省略要素S8与S13。另外, 考虑到该城市属于旅游城市, 重工业在其总的工业中所占比重不高, 出现电力短缺局面的概率很低, 故要素S11也可以省略。另外, 在考虑第2级要素对第1级要素影响关系方面, 鉴于M城市是旅游城市并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所以需要重点考虑排污费、电力市场化改革对上网电价的影响;由于上面忽略了S11, 故可以去掉第3级 (S9) , 并认为第4级 (S5) 直接对电力市场改革产生影响;同时, 将第5级 (S6) 分成环境政策、能源政策和税收政策三个子要素。这样, 表1可以变成表2所示为第4级 (S5) 直接对电力市场改革产生影响;同时, 将第5级 (S9) 分成环境政策、能源政策和税收政策三个子要素。这样, 表1可以变成表2所示形式。

由表2并结合该城市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环境、能源、税收政策是影响该火电投资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而该城市是旅游城市的特点使得环境这一问题更加严峻。另外, 电煤价格、燃料外的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是风险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 控制好它们, 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成功了一半。目前, 火电企业中电煤价格在发电成本中约占60%, 而该城市如何利用附近有煤炭企业这一优势, 在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环境中提高自身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样, 如何控制火电企业的运营成本对降低上网电价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上, 该项目在注意控制第1级要素风险的同时, 必须提高对排污费的重视程度。这是由该城市的旅游城市特点决定的。虽然这点不属于第1级要素, 但对该城市火电投资项目而言, 其重要性不亚于第1级要素。

2.3 规避风险的建议性措施

对于电煤价格风险, 发电企业为了获得稳定而相对廉价的煤炭供应, 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M城市正好可以与附近煤矿企业进行长期合作, 或将其收购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对于降低燃料外的运营成本, 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成本管理, 在各个环节上降本挖潜增效。至于排污费的问题, 现在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技术改造来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 如对焚烧炉进行脱硫改造, 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虽然这些改造将提高建设成本的风险, 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利大于弊。

3 结 论

影响发电行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 本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剖析了发电行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起解释结构模型, 可对于投资者发挥如下一些积极作用:有助于投资者理清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电投资风险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ISM模型化方法, 可以得到一个层次清楚、脉络清晰的风险系统结构, 为投资者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完整框架, 为风险量化提供了模型依据。为投资者理清了风险因素的主次关系, 以便风险管理者在进行管理风险时, 做到事先心中有一个孰先孰后、孰重孰轻的框架。

参考文献

[1]马歌.对中国电力投资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特区经济, 2006 (7) .

[2]熊伟.电力投资无法回避的风险[J].财经界, 2005 (1) .

[3]陈鹏.不确定因素抬高了电力投资的风险—与凯捷中国副总裁陈持平对话[J].中国电业, 2006 (5) .

投资风险因素 篇9

1 地质风险因素分析

1.1 勘查风险

矿业投资的特点是找矿难度大、成本高、效果差, 勘探、开发的风险是一般工业企业不可比的。勘查风险是矿业项目所固有的, 发现一座经济可采矿床的概率非常低, 并且从发现到探明一个经济可采矿床的平均成本相当高。例如, 加拿大的贱金属矿床为3800万美元、金矿床为2500万美元, 澳大利亚的贱金属矿床为1.1 1亿美元、金矿床为6300万美元。另外, 勘查与生产之间还存在着较长时间的准备期, 投资勘查矿床, 有限数量的勘查投资并不能保证成功地发现矿床, 因此勘查投资具有极高的风险。勘查投资高风险的存在意味着成功的勘查项目应能够获得超额的投资收益, 对不愿承担勘查风险而又致力于矿业开发的民营矿业公司来说, 直接购买采矿权是规避勘查风险的最好方式, 但其因此也要接受勘查投资者远高于该项目勘查投入的采矿权转让价格, 这也导致了项目前期投入较高, 增加了项目风险。

1.2 储量风险

矿产资源赋存隐蔽, 成分复杂多变, 在自然界中, 绝无雷同的矿床, 因而对它的寻找、探明以至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必然伴随着不断地探索、研究, 并总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存在。同时, 由于矿床位置、规模、质量及其它地质参数有其内在固有的复杂多变性, 因而也存在着储量风险。民营矿业公司投资决策是根据对与项目有关的储量、品位及其它技术参数的估计值而做出的, 因而也就存在着因储量风险引起的项目风险, 这些因素包括矿山收入、经营成本及资本成本的变化性, 将最终影响项目的收益特征。

2 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2.1 经济周期的影响

矿业活动的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这4个阶段。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 其发展直接受到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征决定了对矿产品的需求量和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矿产品主要用于冶炼、发电和化工, 行业的发展及周期性波动也将直接影响到民营矿业公司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因此, 经济周期的变化对民营矿业公司的经营业绩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矿业投资项目产品价格、投资收益受经济发展周期影响之大, 超过其它任何行业。

2.2 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是, 矿产品市场的发育却尚未成熟, 而且由于矿业开发的地域性强, 许多地方仍旧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矿产资源无序开采, 恶性竞争, 矿业综合利用水平低, 以浪费资源、不顾安全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来降低矿产品生产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矿产品市场的正常发展, 给正规开采的民营矿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3 政策风险因素分析

3.1 国外矿业政策的风险

矿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产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国家对矿业的发展制定了一整套政策法规, 对资源的开采、矿山的建设、产品的定价、运输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约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家未来对矿业行业政策的任何变化, 都将对民营矿业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政府和投资者目标的协调

对于任一投资项目而言, 政府和投资者的目标都是使其所产生的收入现值最大化, 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自身利益,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政府和投资者的看法是不同的。政府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税收、尽早取得税收收入、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和便于征收及管理、提供尽量多的就业机会;而投资者的主要要求是:足够的投资回报率、尽快回收投资资金、税收条款的稳定性和简便性、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矿业投资项目不同于其它工业项目之处就在于投资地域可选择性小, 由于矿产资源赋存的地域性较强, 矿床的位置是固定的, 为了获取该地区紧缺的资源, 有时不得不在投资前甚至在投资完成后接受当地政府提出的某些苛刻条件,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风险。

3.3 税收制度的风险

矿业税收制度是矿业投资环境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是评价一个国家矿业投资环境及潜力的一个主要指标, 同时还反映了一个国家矿业竞争力的水平。目前我国民营矿业公司承担的主要税费种类有:增值税、资源税、营业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房产税、印花税、城建税、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土地占用费、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费、育林基金、教育费附加、排污费、河道维护费等等。根据原国家经贸委的调查统计, 我国冶金矿山税费负担率为15%~25%、煤炭行业为1 2%、有色金属矿山为8.5%、钢铁企业为6.6%、黄金行业为6.5%、机械行业为6%。民营矿业公司税费负担率远高于其它工业企业, 造成民营矿业公司税费比例过高的主要税种为资源税和增值税。

4 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矿业活动另一显著的特点是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矿产资源与土地、水、森林、草原、动植物资源紧密相连。矿业开发本身就是对上述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直接破坏, 加之矿山分布面广, 所以对环境破坏表现为广泛性, 是大范围的污染源。对于环境和生态保护费用的支出也是民营矿业公司投资的风险因素之一。

5 项目建设风险分析

矿业活动还具有长周期的特点, 矿业投资项目建设周期长, 建设资金需求大。发现1座矿床, 一般需要2~5年;矿床的圈定和评价, 一般需2~5年;矿山建设, 大型矿业企业一般需3~7年, 中、小矿山企业需1~3年。矿业活动的长周期特点, 使得民营矿业公司投资承担了巨大的资金成本, 而且由于矿业活动的不确定性, 投资总额不易控制。我国目前生产的大部分矿山, 投资总额都超过预算投资, 而且超过预算投资5 0%以上的矿山不在少数。这一点再加上矿业活动的周期性特点和矿业项目资本需求大的特点, 使得矿业投资项目筹资困难。

6 安全风险分析

矿业活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大部分矿山都需要爆破作业, 使用大量的爆破器材, 特别是煤炭开采多为地下移动作业, 存在有瓦斯、煤尘、水、火、顶板冒落等灾害, 因此国家制定严格的安全法律法规, 要求矿业企业配备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和设施, 执行严格的保安规定和安全措施, 使得民营矿业公司增加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

摘要:矿业能源资源的稀缺以及全球资源价格的高涨, 使得全球矿业类企业更加关注资源的储量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矿业投资项目的高风险性主要表现在:矿石储量的动态变化性, 矿产储量的可耗竭性, 矿床的固定位置及物理性质, 矿业项目的巨额资本需求, 相当长的投产准备期及投资偿还期等。企业在投资矿业项目时要进行分析与研究, 尽可能地防范风险, 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

关键词:民营矿业公司,矿业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先芳, 娄纯联.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 宝钢国际矿业资源开发部.

[2]毛小兵.论我国矿业企业集团的矿产资源战略[M].中南大学.

投资风险因素 篇10

关键词:风险投资,制约因素,政策选择

中国的风险投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前进的阶段,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 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 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 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基于这种考虑, 我国的政策法规有必要重视风险投资的发展和促进。

一、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 法规建设措施欠缺

目前, 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明显受到了法制建设水平的制约, 企业投资要享受法律的保障公平性。所谓保障公平性主要是指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对称。也就是说, 政府部门在形式法律权利时, 要考虑到在经济轮回过程中, 是否保障了企业的权力和责任的对称, 如果政府部门只是根据特有的经济环境随意地作出投资权力要求, 那么就属于滥用权力的范围, 但是这些现象却常常出现在我国的法规建设中, 而对于权力更改后的补助措施也没有贯彻。比如:99年立的证券法, 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 立法经验不足, 总体上一个是比较严, 一个是比较粗。随着市场的发展, 制度建设就又面临着修改, 而在修改的过程中, 很多企业就不得不面临损失地危险。

2. 投资主体单一

资金渠道狭窄, 资金缺口大。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 政府和银行资金大约占70%, 大大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到9%的比例。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民间资金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渠道和运作机制尚未建立。这种依靠政府、银行和储蓄投资的方式过于单一, 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也十分有限, 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很难有应对大规模投资的能力, 同时投资主体过于单一也表现出来国家对于风险投资发展的不够重视。

3. 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的发展必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如今我国的风险投资人员明显存在着素质较低的弊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除了要有投资管理能力、核算能力等基本能力之外, 还必须有为投资企业提供改善管理的咨询;为创新企业提供后续融资或财务骨干;为创新企业提供兼并重组的顾问;为创新企业提供上市包装策划, 虽然说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不是要包办一切管理和核算工作, 但是对于风险投资而言, 必须具备战略性的眼光, 能够自觉地为所投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对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管理人员来说, 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是少之又少。反之, 股权管理人员在面临红包、津贴、佣金众多诱惑时, 往往会有不遵守职业道德的现象发生。

二、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选择

1. 政策的补充

要想从政府建设的角度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就必须要对现有的风险投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补充, 包括税收、知识产权、政府采购、风险投资保险等辅助法律制度的支持。同时, 在不得不变换现有制度时, 要对投资企业做出一些补偿性的政策优惠, 避免出现大批量的企业发展损伤。具体来说, 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辅助法律制度体系, 以促进风险投资业的加快发展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 修改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2) 完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法。 (3) 改进《破产法》。 (4) 完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法律制度。

2. 构建多种资金投入方式 (1) 基金建设

风险投资基金又叫创投基金, 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投资机构。它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机构和个人的资金, 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 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来说, 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属于新兴的行业, 有着无穷的魅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现有条件下, 建立风险投资基金, 应该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风险投资基金建设有着多种投资模式, 其中公司投资和合伙人投资是其主要的投资方式, 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如果想有更深层次地发展就要找到适合我国的投资方式, 其实我国可以采用中外合作的建设形式。由于中国缺乏合格的风险投资从业人员, 也没有多少风险投资的经验, 因此风险投资基金应该适当挑选国外一些资深的风险投资公司作为基金部分资金的管理机构, 与中方的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合作管理基金。

(2) 养老基金的资金投入

在我国, 养老基金目前还不允许用于风险投资领域。但从风险投资的角度出发, 养老金的介入将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而且国际经验证明, 允许少量养老金进入风险资本市场也是保证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一种很好的选择。在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 养老基金如果一成不变地维持原有发展现状必然会造成资金贬值, 风险投资可以保证养老基金的合理使用, 同时, 养老基金的投入也为风险投资企业创造了资金使用空间。

3. 培养高素质的投资人才

对于风险投资企业而言, 高素质的投资人才不可能从天而降, 必须要依靠自身企业的培养, 培养高素质的投资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加快对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 这类培养主要通过集体培训来实现, 而教育者可以由有丰富地投资经验的人员担当。 (2) 利用国际合作和交流, 吸引海外人才。同时也可以讲有前景的投资可塑性人才送出国进修。 (3)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任何岗位之后的培训都需要进行奖励, 因为只有伴随着激励机制, 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人才队伍的潜力。

总之, 我国的风险投资发展要重视对高素质投资人才的培养, 要构建多种资金投入方式, 完善政策的补充措施, 尽快地赶超欧美国家的风险投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锁永军高燕:安徽发展风险投资的SWOT模型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15)

上一篇:防火墙的技术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