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机制

2024-05-29

闭合机制(精选三篇)

闭合机制 篇1

有关职业教育的国家及地方性法律法规对教材建设都非常重视,都有专门条款对教材建设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关于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等条款中指出,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做好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建设规划,要形成优化配套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体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关于以强化技术支持为重点夯实高技能人才工作基础中指出,应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加快适用于高技能人才现代培训技术和特色教材的开发;关于切实加大投入,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中指出,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工作经费投入,确保高技能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实施,并对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职业教育大省广东省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关于统一资源配置健全共享模式中指出,鼓励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共同开发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课程标准和精品教材。其它一些地方性关于职业教育的规章条例等也都强调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在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程序化开发研究项目建设过程中,借助有关平台通过对有关师生等人员的调查,以及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查阅,对目前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建设现状及开发建设程序进行了研究,初步拟定了高职教育专业教材开发的流程及教材更新模式。

一、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促进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业教材编写队伍水平不高,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教材内容陈旧、特色不鲜明,教材呈现形式单一,低水平教材重复出版现象严重。

1. 教材编写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其一,专业教材编写队伍中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编写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适合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教材难度较大;其二,教材编写队伍中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点存在问题,只注重所编教材内容的数量、不讲究教材的质量;其三,教材建设投入费用不足,激励机制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高水平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有些教师对高质量专业教材的需求意识不强,相反愿意采用已经熟悉的教材,从源头上造成不同水平的教师都可以编写专业教材。

2. 教材内容与职业教育培养理念不相符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只有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现有的一些高职专业教材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未体现整个工作过程,有些专业教材中编入的内容,在实际生产中基本用不到;第二,理论与实践融合不到位,目前大部分专业教材还是按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编写,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进行教学;第三,专业教材缺乏先进性,教材内容没有纳入相关专业理论以及工艺、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因此不能满足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需要,势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第四,专业教材缺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色,由于高职教育时间短、缺乏经验,很多高职教材是在本科教材基础上改编而成,这些高职教材大多带有传统高等教育的痕迹,未能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材的特色。

3. 专业教材呈现形式单一

目前的专业教材仍然以纸质教材为主、形式单一。教材作为一种学习材料仅纸质教材一种呈现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纸质教材仅能静态地呈现显性知识,对于适合呈现无法用文字描述的隐性知识的视频、模拟仿真等教学媒体相对缺乏。

4. 专业教材更新机制落后

现有教材通常采用“开发→销售”的简单销售模式,通常是按照销量来判断教材的质量。教材的更新完全由教材开发人员决定,教材更新时间往往较长。此种模式对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来说非常不合理,因为各行业工艺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数年才更新一次教材,肯定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建设程序及思路

1. 组建专兼结合教材编写团队

组建高素质的教材编写队伍是保证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建设质量的前提,尤其应该组建专兼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成员应分别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行业协会技术专家等人员构成。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收集教学素材、相互交流,最终形成建设方案。专业教师在理论研究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具有优势,会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作为兼职编写人员的企业技术人员或企业管理人员了解生产工艺的真正技术水平,知道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更了解胜任岗位职责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有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等密切合作,依靠编写团队集体智慧及力量,才能编写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专业教材,才能逐步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制定专业教材建设计划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以及课程设置体系,确定专业教材建设计划。内容包括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调查研究,以及教材名称、教材主要内容、编写进度、教材呈现形式、字数、出版时间等。针对示范专业、特色专业、一般专业的教材建设,国家、省、校级专业教材建设等不同层次、类别,分别安排建设进度,相应地实施建设质量跟踪和管理。

3. 确定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要体现职业素质教育,要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应反映生产工艺中正在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等。确定专业教材内容时需要注意划分基本工作过程、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确定典型学习任务,这样会使教材条例清晰。确定教材内容时还应该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融入企业因素,能否将企业元素合理地融入教材,是评价高职专业教材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职教材与其它教材的主要区别所;2)采用项目导航、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较好地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3)嵌入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标准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要求嵌入或融合教材之中,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融合,保证“双证书”目标的实现。

4. 打造立体化配套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材的呈现形式向多元化、数字化、立体化方向发展。纸质教材从信息容量到视觉效果都难以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相提并论。因此,在纸质教材得到发展的同时,电子教材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子教材主要包括电子版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利用教材之间相互补充和有机结合,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协调发展,可以实现教材资源的合理配置,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节约授课教师备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三、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程序流程及更新机制拟定

本文作者在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程序化开发研究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资料查阅及网络调查等手段,对比各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建设流程和模式的基础上,拟定了如图1所示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程序化开发流程。此流程中综合考虑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因素,如教材建设团队、教材定位、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入、教材内容、教材编写模式、立体化配套教材等。

此开发流程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等方式对专业课程教材开发背景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分析,以避免教材重复、知识点重复的情况出现。接着,在确定教材定位、开发思路和职业资格证融入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教材规划、开发方法、能力本位教材开发方案、教材呈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为教材开发奠定基础。之后,教材开发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研究成果,实施专业课程教材开发。最后,建设包括工程案例、文献资料等文本类、图形类、视频动画类于一体的立体化配套教材。

按照上述开发流程开发出版专业课程教材后,教材更新机制模式拟定为下述闭环形式,即“开发销售使用开发”。与现有教材通常采用“开发→销售”的简单销售模式不同,本教材更新机制模式借鉴服务行业的“增值服务”模式,在教材销售推广过程中采用增值服务,增加信息反馈,同时建立动态闭合更新机制,对专业课程教材的更新、推广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和建设中还存在诸如教材编写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依靠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及有关主管部门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还要指出的是,好的职业专业教材在专业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确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要使职业专业教材能充分发挥作用,相关专业授课老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质量再好的专业教材也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话,化大力气开发和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就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克广,何杏.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专业教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6):80-83.

[2]高翔,王蕊.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开发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8):62-64,68.

[3]楼美云,张雁平.高职示范院校教材开发建设的理念与举措[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3):5-8.

闭合机制 篇2

对煤矿安全监督检查实施全过程监督与控制,即从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现场检查→监察处理→情况通报→监督整改或复查→整改反馈→总结归档的闭合管理。

1.编制方案。根据公司要求和部门工作计划,结合安全形势和各煤矿实际,确定执行计划具体的监督检查项目。根据具体的监督检查项目,组织监察人员,编制有针对性的监察检查方案,确定检查方式、内容和重点。

2.现场检查。根据被检查煤矿的实际情况,确定分组检查内容和负责人。

井下检查。应将主要生产区域列为重点检查区域。分区域的检查负责人及其他监察人员同时要对沿途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危及作业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立即责令撤出作业人员,并要求煤矿采取措施。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的处理。

地面检查。应对地面生产系统、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系统包括相关证照、管理制度、规程措施、图纸资料等进行系统检查。

3.监察处理。现场检查人员汇总检查情况,填写《现场检查问题处理表》,注明检查路线、资料等;由监察人员集体研究处理意见,根据情况,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分别作出限期或立即整改的处理决定;需要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法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发现相关证照不符合规定等重大事项的,要及时上报省局。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不属于监察机构职责的,及时移交有关部门。

8.通报情况。召开监察情况通报会,通报本次监察情况,宣读各类执法文书,由被监察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9.监察公示。将执法文书、隐患情况张贴到公告栏内,接受监督。

10.整改复查。执法文书所列限期整改的问题,由分局按期负责组织整改复查,或委托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复查,并报分局备案。

11.总结归档。监察活动结束,有关监察人员对本次执法活动进行分析、总结,与相关文书一并归档。

附图:监察执法闭合系统流程图(略)

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察闭合系统

确定隐患→下达指令→挂牌公示→检查指导→整改验收→备案存档。

1.确定隐患。通过执法监察、隐患报告审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发现、确认重大事故隐患。省局每、分局每季度对企业报告的隐患进行审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建立台帐,逐一记录煤矿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或整改的情况。

2.下达指令。对发现或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决定。

在监察执法和隐患报告审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下达执法文书,责令立即停产整改或整顿;

对未按规定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对事故隐患未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对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对重大事故隐患擅自降级处理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政处罚;

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未认真履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职责的,依法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通报。

3.挂牌公示。在矿井主要入井通道悬挂公示牌板,将重大事故隐患情况及整改要求(计划)予以公示。

4.检查指导。对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检查,对隐患排查治理监督工作给予指导。

5.整改验收。参与由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督促煤矿企业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6.备案存档。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备案存档,对已整改完毕或消除的隐患及时销号。

附图: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察闭合系统流程图(略)

四、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闭合系统

企业申请→初审→资料审查→受理→征求意见→现场审查→领导小组研究→颁发证件→归档→监督管理→日常检查→通报公布→上报备案

1.企业申请。煤矿企业按照《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山东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规定,向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请书和相关的文件、资料。

2.初审。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行政许可大厅按照有关要求对申请人的法定申请条件和提交的资料项目是否齐全进行审查。

3.资料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组织各专业人员对煤矿企业提交的各项资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补正意见,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4.受理。对经资料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许可证办公室通知行政许可大厅予以受理,并发出受理通知书。

5.征求意见。对已经受理的申请,按照省属煤矿和市(地)及其以下属煤矿两类,征求省级煤炭管理部门或各市(地)人民政府煤炭主管部门的意见,煤炭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征求意见函之日起5日内回复意见。煤炭主管部门回复同意的,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煤炭主管部门回复不同意的,不予审查,并书面告知煤矿企业。

6.现场审查。现场审查组对煤矿企业的申请材料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填写审查书,在接到审查通知的20个工作日内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提出审查意见。

7.领导小组研究。安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汇总审查情况,提出综合审查意见,连同审查书、审查组审查意见一并报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领导小组进行讨论,做出颁发或者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决定。

8.颁发证件。在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领导小组做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由行政许可大厅向申请人送达安全生产许可证件;延续、变更的,收回原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决定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由安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自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煤矿企业并说明不予颁发的原因。

9.归档。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查资料进行整理,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登记和归档。

10.监督管理。省局应当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

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已经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超越职权颁发的,违反规定程序的,不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

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终止煤炭生产活动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被依法撤销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被依法吊销的。

11.日常检查。分局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省局。

12.通报公布。应将颁发管理情况通报煤矿企业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每6个月向社会公布一次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情况。

13.上报备案。安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应每季度将矿井数量情况报省局。省局应每年1月15日前将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和管理情况上报国家煤矿安监局,并备案存档。

附图: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闭合系统流程图(略)

五、行政处罚闭合系统

立案→调查→裁量→告知→听证→决定→执行→结案

1.立案。在监察中受理举报或发现重大违法行为,认为应当立案调查的,应填写案由和案情摘要,报领导审批,形成《煤矿安全监察立案决定书》。

2.调查。由指定的承办人(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调查取证;承办人出示执法证件;制作《煤矿安全监察调查取证笔录》。

3.裁量。承办人根据认定的违法事实,对照有关法律依据,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提出处理意见,经领导研究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

4.1.告知。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处罚相对人有陈述和申辩或要求组织听证的权利。

4.2.听证。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听证的,按有关规定指定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并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听证应制作听证笔录;听证主持人根据陈述和申辩情况,形成听证意见,提交听证报告。

5.1.决定。做出处罚或不予处罚的决定;对进行听证、情节复杂或重大处罚的事项须经办公会集体讨论做出处罚决定。

5.2.备案。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生产的煤炭产品或者采掘设备价值5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停产停业整顿、撤销有关资格、岗位证书或者吊销有关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省局有关处室备案。

省局处以10万元以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生产的煤炭产品或者采掘设备价值10万元以上、责令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停产停业整顿、撤销有关资格、岗位证书或者吊销安全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的,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10日内报国家煤矿安监局备案。

5.3.移送。根据违法情节,制作移送书,移送有关部门吊销证照;涉嫌犯罪的,制作涉嫌犯罪移送书等移交有关部门。

6.送达。制作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告知当事人享有行政复议或诉讼的权利,并按有关程序进行。

7.执行。督促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予以履行;银行对帐,查看罚款到位情况;逾期不履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8.结案。承办人提交结案报告,经领导审查同意存档。

附图:行政处罚闭合系统流程图(略)

六、监管监察协调闭合系统

图略

1.1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为省、各市、各县(市、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

1.2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为省局、监察分局。

2.1 履行地方监管职责:对本地区煤矿实施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监督煤矿企业事故隐患的整改并组织复查;依法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负责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参与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对煤矿职工培训进行监督检查。

2.2 履行国家监察职能:对煤矿安全实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实施行政处罚;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负责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和“三项岗位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负责建设工程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组织煤矿事故的调查处理。

3.工作协调机制

3.1工作通报

①半年向地方政府通报一次监察情况;

②重大问题随时相互进行通报。

3.2联席会议

①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各产煤市、县分管领导和监管、国土等部门参加。

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监管部门相互参加工作会。

3.3信息交流

①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文件、信息及时送监管部门。

②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及时送工作情况等信息。

3.4联合执法

重大隐患、重大违法行为联合监管、国土等部门联合执法。做到共同拟定执法方案、共同开展执法监察、共同下达执法指令、共同复查整改效果。

4.总结提高

闭合机制 篇3

1 强化学习, 切实提高对隐患整改工作的认识

国家煤监机构重要的职责是监督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对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只有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掌握理解到位, 才能使之通过监察工作贯彻落实到监管部门及煤矿企业, 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

1.1 对现存的重大隐患进行分级。

首先, 将近年来国家及黑龙江地区制定的相关法律文件进行整理汇编, 集中分局监察人员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分局多次组织关于“分局重大隐患分级管理监察”为主题的业务学习活动, 通过大家不断的研究、交流, 使全体监察人员逐渐对《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黑龙江省煤矿重大隐患分级监管办法》和《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察实施细则》等文件, 深刻理解文件出台的重要意义、目的以及具体要求;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考核, 最终使每位监察员都达到了对发现的重大隐患, 准确把隐患按规定等级进行及时处理。

1.2 加强对县区监管、行管部门和煤矿企业的宣传教育。

目的是不断规范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 督促企业安全基础标准化不断推进。企业是主体责任者, 而县区行管部门就是具体实施者。监察人员经常为煤矿企业免费提供相应的文件材料, 并向企业负责人强调、讲解, 同时利用执法权力严格要求, 将此项工作作为我们日常下矿监察的一项内容, 对多次督促而不整改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采用联合执法或工作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不断向县区强调重大隐患分级管理的重要性, 并定时要求县区上报辖区煤矿企业重大隐患分级登记及整改闭合情况。通过自身的学习及宣传教育, 隐患整改闭合工作在辖区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大的隐患由分局联系, 监察室到期复查, 一般问题和隐患由县区监管部门监督整改, 并将整改结果上报分局, 使隐患整改闭合工作不断得到提高。

2 建立制度, 不断完善长效运行良好机制

为充分发挥重大隐患分级管理的作用, 分局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措施。

2.1 是建立了分局隐患分级登记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将此项工作细化到实处, 按照国家局《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黑龙江省煤矿重大隐患分级监管办法》和省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察实施细则》文件要求, 对隐患分级管理工作进行了重新的理顺, 要求各监察室在日常的监察执法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隐患认真做好分类登记、分级以及闭合整改工作。为提高工作效率, 统一流程, 便于管理, 分局设计制定了《每周执法情况统计表》、《分局重大隐患跟踪问效情况登记表》和《监察室重大隐患分级跟踪问效情况登记表》, 成立了专门督办机构, 综合监察室具体督办。对于一类隐患, 由分局统一汇总, 交由监察室主管领导负责督办企业整改落实;对于二类、三类隐患, 由联系监察室负责督办, 并要求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跟踪监控, 督促企业认真整改, 整改完毕的隐患及时销号。

2.2 是充分发挥预案制度作用, 将预案的制定与隐患分级管理进行结合。

分局在下矿进行监察前, 事先收集该矿井的相关信息资料, 将以往该矿在重大隐患登记表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编入监察预案, 在入井监察时给予重点关注。对监察中发现存在重大隐患问题或存在问题较多的矿井, 分局建立独立的重大隐患分级管理登记档案, 将所有问题归入该档, 将每次下矿监察预案及相关文书进行存档, 直至重大隐患得到解决, 并由分管领导签字档案入库为止。

2.3 与考核挂钩, 奖惩并行。

分局在制定考核方案时, 将隐患分级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和奖惩规定, 对隐患分级不明确、隐患跟踪管理不到位、超过整改时限等连续两次以上出现工作不到位情况的监察室给予取消评优资格并通报批评, 对好的经验做法, 在分局范围内进行交流学习, 共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2.4 是注重联合治理。

分局对煤矿企业存在的重大隐患问题, 经常与双鸭山分公司监察部和县区政府进行交流, 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分局注重与地方县区行管部门建立网络化管理, 通过联合治理共同达到一种群策群力, 煤监煤管全覆盖的效果。

2.5 是注重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企业是主体责任者, 这是所有要素的重中之重, 一切措施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企业这个主体身上。分局不断督促煤矿企业按照省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察实施细则》开展工作, 并将其列入日常监察计划, 通过分局督促, 县区监督, 企业自律, 不断完善标准, 构建安全有序和谐发展的煤矿企业隐患管理模式。

3 注重实效, 不断推进隐患整改工作的跟踪落实

通过不断加大对辖区隐患的跟踪督促,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分局在重大隐患分级登记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解决国有重点煤矿长期悬而未决的隐患问题, 取得良好效果。

对今年没有按照时限完成整改的6处矿井进行了严格的处罚, 并督促全部整改完毕, 做到了重大隐患登记销号闭合。

3.2 发挥监察执法意见书或建议书的作用, 对地方政府、安全监管及大型煤矿企业的隐患整改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

举一反三, 这是监察工作中始终强调的一个工作方法, 要从一、两个煤矿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中去提炼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并针对这些专项方面的问题去指导县区政府、监管部门、及煤矿企业集中解决, 防范更大范围事故的发生。在这方面, 分局将辖区水患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辖区安全形势。由于辖区地方煤矿开采时间较长, 关闭小煤井较多, 地质条件复杂, 相关地质材料不全, 已关闭矿井的开采范围难以实测, 这些地区的防治水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分局针对此情况向县区政府和煤矿企业下达意见书, 要求相关县区对该地区地质存水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 最大限度的将辖区水患情况掌握清楚, 同时, 组织人员针对老矿空区积水问题进行了调研, 将掌握的相关材料与矿井现况进行了分析, 向涉及水患威胁的县区及各矿井都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书。

结束语

显而易见, 哈东分局通过完善煤矿重大隐患分级管理闭合机制的工作方法而采取一系列措施, 为煤矿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而使哈东辖区煤矿安全形势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摘要:总结介绍了哈东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对辖区煤矿隐患分级管理和重大安全隐患闭合机制监察的工作方法。首先对辖区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进行分级管理,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形成良好运行机制, 不间断地推进隐患整改工作的跟踪落实。

关键词:隐患,分级管理,闭合机制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2011.

[2]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05]133号.

[3]黑龙江省煤矿重大隐患分级监管办法.黑安发[2007]20号.

上一篇:泡沫混凝土层下一篇:学科单元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