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2024-06-28

环保(精选十篇)

环保 篇1

“哈利法塔”竣工刚刚三月有余,这个世界第一高建筑就要面临挑战了,我们不得不佩服人类的造物功能。这一切都起始于工业革命。

1 现代性的悖论:工具合理性行动与编织“铁笼”

现代化或工业化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圈地运动。从圈地运动开始,大量的农奴成了自由民,给工业提供了劳动力。这样农奴获得了自由,成了市场上的自由人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于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从英国开始,人们开始慢慢步入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形态的现代社会,社会显示出一种不同于以往社会的现代性。

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形态的不同以及现代性的特征,许多社会学家都做出过自己的描述。涂尔干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说、马克斯·韦伯的理性行动与非理性行动、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以致后来帕森斯的五组模式变相等。其中对现代性的论述产生持久而深远影响的,笔者以为首推韦伯。

韦伯认为,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行动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行动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情感的行动,由现时的情绪或情感状况决定,另一种是传统行动,由习俗以及惯例决定。理性行动又包括价值合理性行动和工具合理性行动两种。价值合理性行动指的是以固有的价值为目的的行动,而不管这个目的是否会取得成就,对于价值的追求就是其终极目标。工具合理性行动的目标则是最大化地追求利润,而不管这样做产生的后果,利润本身即为目的。在这种理性主义行动,尤其是工具合理性行动的作用下,我们现在的世界相比于韦伯时代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当年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汽车,现在被普通人所拥有,而且更舒适;拉着长长的线的电话,被手机甚至PC机取代。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物质享受时,我们也不能不为自己的享受买单。当我们开着汽车吹着冷气去遛玩时,头顶上空的臭氧层正在慢慢变薄;当我们筑起水坝来发电时,我们也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无数先辈已经注意到了这其中的悖论。韦伯在提出合理性行动时,也发现存在着“铁笼”。当工具理性作用于个体时,它让个体失去自由,成了铁笼之中的奴隶。财富这个“身外之物”逐渐异化为奴役人们的一只“铁的牢笼”。

工具理性在拓宽世界的范围的同时也有控制我们生活的威胁。查尔斯·泰勒认为,现代性存在着三个隐忧:个人主义、工具主义理性和专制主义。如果我们顺着泰勒的逻辑顺延下去,就会找到“铁笼”产生的原因。它最终归结为我们生活与其中下的制度性结构,也即现代化的市场与国家。

2 国家市场与社会

那么市场和国家应该是什么关系呢?国家社会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苏珊·斯特兰奇在其《国家与市场》一书中曾用一个荒岛故事加以描述。在一艘船失事后,三批人先后来到一个荒岛上,并都认为自己是这个岛上的唯一主人。他们分别首先考虑秩序和安全、公正和平等、财富和生产效率,这三者对应着国家、社会和市场。当然,这样的划分是在不同的群体之间进行的,而且仅仅是一些理想类型。斯特兰奇分析的是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群体在现实中分别对应着不同类型的国家。那么在同一国家内部,我们又该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呢?面对“铁笼”,我们有没有出路呢?它的回答需要我们全人类组织起来共同努力。在现实表现中就是通过社会的力量与国家和市场三者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制衡。当然,这需要国家让渡出一部分权利,以使社会得以形成。

工具理性的追求是利润,它通过市场的运作得以实现。国家有时候会放纵市场,比如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有时又会取缔市场。历史证明,“我们不可能摧毁市场,但我们也不可能通过市场来组织自己。限制市场是要付出代价的,完全不限制它也是致命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采取放任市场的政策。这样的结果是市场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创造和发明了很多工业产品,全方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社会在国家与市场的双重压制下失去生存的土壤,以致生活中形成市场的独大。这样的后果便是社区生活的衰落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于是国家不得不一方面对市场进行干预,另一方面让渡出一部分权利给社会,重建社区,让社区中成长出能与市场对话或对接的主体,以便对市场产生制衡。尽管如此也改变不了人们继续遭受着陷入“铁笼”的危机。

反观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这里以中国为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实现了对市场的取缔,但同时而来的是政社一体。在没有市场的生活中,国家完全吞并了社会。这样的后果就是对于个体性的压抑,致使个体失去积极性。到七十年代末,国家不得不进行改革开放,恢复市场经济。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并没有对其形成有效的制衡,我们的市场经济还要面对很多问题。正如泰勒所言,我们所要面对的就是正确处理好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消灭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这样,我们虽然不能摆脱“铁笼”的威胁,但我们也不至于深陷其中。

3 结语

伊卡洛斯塔现在还没有落成,我们不好对其过多加以揣测。但有几点还是反应了我们讨论的主题。我们在工具理性的结构下不可能来反对工具理性本身,所以虽说是环保,其实是不可能。

首先体现出工具主义理性或市场要素的便是对于“第一高”的追求心态。按照惯例来看,其背后的推手无疑是市场化的操作以及对最大利益的追求。在这方面,哈利法塔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因为游客过多,哈利法塔曾有过被迫关闭的历史。

其次,在伊卡洛斯塔建造的描述中,那些所谓的环保手段体现的是什么?就算真的做到了和报道的一样环保,它又有什么作用?它所产生的能量除去自身所耗,还能剩下多少?伊卡洛斯塔所谓的环保不过是商业掩盖下异化的环保,它打着环保的旗号继续挑战着环保的底线。

本文并没有针对环保提出具体对策,只是对环保问题的产生进行描述和分析。环保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议题,为了创建或者说复原一个绿色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人去投入更多的努力。

4 注释

哈利法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160层,总高828米。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同时正式更名哈利法塔。

以上信息来自凤凰网,网址:http://huanbao.gongyi.ifeng.com/ngodt/detail_2010_04/09/516749_0.shtml。

摘要:工业革命让人类步入了现代社会,但现代化除了给我们带来目不暇接的商品、高耸入云的混泥土建筑,它还带来了无穷的生态灾难。以伊卡洛斯塔的设计理念为切入点,指出我们现在一边唤醒环保意识建立环保体系,一边又在破坏着自然界的悖论。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韦伯关与理性行动和“铁笼”的理论对我们思考现代性的悖论有何启示;(2)尝试把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关系与伊卡洛斯塔的建造结合起来,以探讨环境破坏的根源何在;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指出为什么说伊卡洛斯塔的环保设计不环保。

关键词:现代性,“铁笼”,国家,市场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4).

[2]侯俊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131.

[3][加]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1):6.

[4][英]苏珊·斯特兰奇.国家与市场.第二版.杨宇光等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

[5]张一兵,周晓红,周宪主编.社会理论论丛[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6):176-199.

环保 篇2

和大家一样是对王朝的情感,和大家不一样的是我演讲的思路。同事们都说了王朝对我们的教导与关心,王朝的辉煌与前景。既然王朝给予了我们这么多,那我们为王朝能做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是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就这么简单吗?对,就这么简单!

我门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而今天,我要说的不是服务。而是我们大家一直忽视的一个问题:节约降耗。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指引着几代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回顾一下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洗盘刷碗、洗脸刷牙、洗发洗澡、冲洗厕所的时候,你我可曾想过节约每一滴水?

在你我使用电灯、电器、电话电脑、空调、饮水机的时候,我们做到节约一度电了吗?

在你我使用矿泉水、纸杯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若干次后它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吗?

在你我将吃不完的饭菜视做垃圾倒掉的时候,我们想到节约了吗?

许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节能降耗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话题。

同事们:不要认为自己节约的一个纸杯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认为自己把变废为宝的东西从垃圾中捡出来是大失脸面的;不要认为做一个工程而反复精打细算是效率底下的表现;更不要认为这样的节约是多此一举;因为我们要明白,你与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会是彭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

同事们:就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为王朝节约每一粒米、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因为节约一分就等于企业赢利一分,更因为王朝在你、在他、在我、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现在,我惊喜地发现长明灯熄灭了、电脑几天不关消失了、没有人占用办公室电话拨打情感热心了、以前扔的东西又变废为宝了。现在我也终于明白,工程人员为什么站在报废物品的旁边,写写画画了。采购人员为了降低成本辗转在各大批发市场之间。同事们这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是啊!王朝在你我心中!我是王朝浪花里的一滴水,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润这一寸土地!环保主题演讲稿范文:环保重在坚持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同在,希望与困难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极为密切,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很久以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开幕,会上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同年10月,于对环境不够珍惜,随心所欲,滥伐林木,滥建厂房,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尘暴扬,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火灾频发,噪音刺耳,臭气熏天,酸雨赤潮,臭氧空洞……空中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河中死鱼漂荡,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废渣成堆……人为地破坏环境,无异于自掘坟墓,早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南极臭氧空洞正逐步增大,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皮肤癌发病率上升;1。2亿人口生活在混浊的空气里;12亿人口生活缺水;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

惊人的数字,令人毛骨悚然,这其实已向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如果只顾盲目地吮吸自然的乳汁,而不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护环境、拯救家园的战斗,最终毁灭的将是我们人类。

环保猪环保吗? 篇3

我们得从猪粪的污染说起。猪的粪便富含大量的磷,它是污染周边环境的罪魁祸首。猪粪中的磷如果流入江河湖海,就会造成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除此,还会促使藻类等水生物疯狂滋长,大量释放能导致温暖化的气体。上世纪80年代,丹麦的菲约尔特地区,受磷污染的面积波及方圆42千米,造成许多海洋生物死亡。后来,欧洲各国针对养猪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化环境管理的规章制度,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找到杜绝磷污染的良策。这种污染并非欧洲独有,在亚洲也一样。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宣称,在中国沿海地区,猪粪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已使“沿海岸生长的红树林和珊瑚礁及海藻等陷入深刻的生态危机”。

正是针对这种局面,生物学家们培育出这种对环境无害的“环保猪”。这种猪是由加拿大的生物学家巴格与菲利普斯培育出的,它确实能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证明,由环保猪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磷,最高能减少到正常猪的75%。这两位科学家采用一种崭新的DNA组合技术,使得猪的唾液中富含能将磷成分分解的酶。猪体通过这种酶,就能将从谷物中摄取的磷分解掉。

但是,这种猪的诞生引发了一场争论。首先,有人质疑这种猪的猪肉到底是什么味道?事实上,这种猪还在试验阶段。其肉味还没有被正式品尝过。但是,在欧洲,许多人对于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始终耿耿于怀,迄今仍在无休止地进行反对活动。而一些环境保护者则质问他们,由引进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环保猪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维护生态原貌,究竟有什么值得高喊大叫和大肆讨伐的。当然了,我们能够想象这种猪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厌烦心理,主要归咎于它们是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猪。

现在的养猪场里,通常都是以谷类饲料为主来喂养。这些谷类饲料里含有大量的磷成分。倘若使用转基因技术,从理论上讲就是用含磷量少的草料替代谷物,使喂养的猪在生长时粪便排出的含磷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实践证明,转基因技术能在农业领域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威力。目前掌握的资料表明,全球范围内只有38%的陆地面积可以用来耕作,而自然生态系统的恶化正在导致可耕面积的日趋萎缩和沙化。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若大力开发生产率较高的转基因作物,就能大大提高耕地的产出率,获得事半功倍的高产、多产。

因此,在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上,就要确立“既要善待自然,又不招致人工破坏”的理念。所谓“人工破坏”,实质上是有机农业技术支持派提出的拒绝和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句老生常谈。美国绿色和平组织的发言人甚至将环保猪戏谑为“妖怪猪”。

他们大都忘记了一点最最基本的常识。那就是,我们现在种植的任何作物和饲养的任何家畜,都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恩惠并施展突然异变的人工转基因方式培育和嫁接成功的。大自然从未直接将优良作物和优良家畜慷慨地馈赠给人类的。在自然界里,染色体本身也很容易因为强烈的宇宙射线而受到破坏,然后再结合,不断产生新的遗传基因。然而,人工的操作技术换来的效益,远远比大自然的直接馈赠要理想和实惠得多。

不过,这种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环保猪什么时候才能全面取代现存的猪,恐怕仍是雾里看花,难以预料。由环保猪产出的猪肉,与自然培育出的猪肉相比,是否对人体有害,尚需一定时日跟踪调查后才能下结论。

众所周知,人体的消化器官存有无数的细菌,跟环保猪一样,人体也含有能分解磷的酶。这样来理解的话,就可以进一步推论说,食用环保猪肉是安全放心的。不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培育饲养方式在欧洲一直备受推崇。近代农业的现代化手段很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等理论,在欧洲大陆也很盛行。这也难怪欧洲有机农作物生产农户会那么趾高气扬和理直气壮地排斥转基因作物。当然,欧洲委员会统一制定的“与有机农业法相关的若干技术标准和一系列旨在维系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破坏”的法律法规,也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实际上,人们忽视了一个基本现实,我们通常食用的自然食品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如果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家畜能减少环境破坏的话,是否意味着有机农业法的支持者们应该持欢迎态度?然而,事情并非那么想当然。不消说,他们的目的是全盘否定转基因技术,对任何一项转基因技术均持彻底排斥的态度和立场。如果一般的养猪专业户着手喂养环保猪,则肯定会立即遭到环保部门的无情取缔,被命令淘汰养猪设施。对环保猪的反对和污蔑,环保派的活动家们最是分外眼红、同仇敌忾,肆意制造的有轰动效应的新闻层出不穷。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天然食品安全,但事实上,每年因为食用天然食品而患上过敏症的命案中就有许多儿童。所以说,转基因食品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哈曼,正在着手研究能抑制人体过敏反应的大豆。他的研究若能成功,则能通过抑制遗传因子的活动,促使65%过敏反应基因得以消除或抑制住。哈曼宣称,用这种由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大豆“既不会改变一般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更不会减少原来的高产量。其蛋白质和脂肪等的成分也没有什么变化。”

同样,有不少人对花生和龙虾等也存在着过敏反应。如果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的是能抑制这类动植物过敏反应基因的花生和龙虾等,或许会使人感到,转基因食品要比自然食品“安全”得多。

目前看来,尽管还没有国家直接颁布法律来禁止引进能抑制过敏反应的自然作物,但在许多消费者心目中,对转基因技术的排斥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好多农民即便是对多少有些安全感的转基因作物的栽培持欢迎态度,但也一直心存余悸,持慎重立场。

实际上,用于规模化养殖的环保猪的前景也不容乐观,许多研究工作已停滞不前。环保派在激烈的抗争中占了上风。总的看来,今后的养猪业仍以继续污染环境的老办法为主。人们应当明白的是,墨守成规的旧式养猪理念,是难以长久维系地球环境之原始自然风貌的。但是,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关于环保猪的争论相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环保 篇4

一、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解决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身先示范, 看见废纸就拾, 亲自动手擦洗花坛, 打扫卫生, 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 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 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 成立绿色小卫士队, 齐抓共管, 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 定时请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 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长期以来, 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宣传环保知识, 自觉保持环境卫生, 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爱护绿化,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三、深化课堂教学渗透,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教育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全民性和全程性, 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 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 并且尚未有现成的环境保护教育方面的材料和教学大纲。学校是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环境保护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结合教材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尽可能以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知识。各科教师, 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选好环境保护的切入点, 统一协调, 把学科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树立环境意识。

环保:环保大会将启动修复机会 篇5

环保大会将更加明确产业支持政策。此次大会召开之前,已有《“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大会之后,《“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重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也即将落地,从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传统市场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传统水务和电力脱硫建造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产业链将继续向下游运营延伸,预计年底前污水处理费(目前为0.8元/吨)将面临新一轮的上调,上调幅度0.2-0.4元;12年初脱硫补贴电价面临调整,同时脱硝补贴电价将在12年初出台。这一系列调价措施将大大利好下游运营商。目前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市场集中度低下,行业整合在所难免。在水务处理设施和电力烟气脱硫设施运营领域领先的企业将受益最大,推荐重庆水务、兴蓉投资、国电清新。

环保 篇6

1 创新环境执法模式非常紧迫和必要

当前, 我国传统的环境管理措施和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生态文明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 不能呼应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强烈需求。旧的问题尚未解决, 新的情况层出不穷, 历史欠帐难以偿还, 环境风险不断加大, 环境执法人员疲于奔命, 环境管理人员被追责事件屡有发生。尽快解决多年积累、短期暴发、成因复杂、治理困难的环境问题成为环境管理面临的挑战[1]。创新环境管理执法模式, 实现最大限度和最大力度的执法监管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 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建立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常设联络员和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制度”, 这对于强化环境执法, 改变现有的环境执法结构, 加大环境执法的强制效用, 强化环境执法强制执行权力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 目前环保公安联动执法的几种模式

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环保与公安的联动执法, 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模式一, 在公安内部成立环保警察专职队伍, 专司环境违法追究。此种模式典型的, 如在不断增强的环境压力和不断提升的环境改善期待中, 昆明市、河北省、黄石市, 均正式成立了环保警察类队伍, 以期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模式二, 公安机构安排少量警员在环保机构内部成立驻环保警务机构, 公安环保一起出动, 互相支持, 密切配合开展环境执法工作。如浙江、河南、山西等省份均有成功案例。模式三, 公安、环保不定期联合执法, 共享信息, 按约定的方式推进执法效率。此种形式被全国大多数地区采用和实践, 并被环保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与公安部门执法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文件推进和要求[1]。该文从实践角度, 重点对模式二进行分析。

3 公安驻环保警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公安驻环保警务室是环保、公安紧密型联合执法的一种形式。不完全统计, 全国有超过100个省辖市、县 (市、区) 利用此种模式, 强化环境执法效力, 严厉打击排污行为, 彻底解决群众投诉,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以浙江省最为典型。

据了解, 截至2013年5月, 浙江省11个市均已设立公安驻环保工作警务室 (或联络室) , 8 4个县 (市、区、开发区) 也都相继设立了公安驻环保工作警务室 (或联络室) 。除浙江外,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山西省阳泉市盂县、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等县市或地区, 也建立了各自的公安驻环保警务机构[2]。这些派驻机构多采用当地平级公安部门派遣若干警员到环保部门成立警务室, 发挥环保、公安的各自优势, 共同开展环境执法工作。派驻机构的活动经费、专用车辆、工作保障等由当地政府直接解决或由公安和环保协商解决[3]。

4 公安驻环保警务机构运行模式及效用分析

总结起来, 目前公安驻环保警务机构运行模式可以分三个层次。

一是建立环保公安环境联动执法领导机构。浙江省绍兴等地均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 负责两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的组织协调和重大事项的决策, 指导推进公安驻环保警务机构建设, 研究推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领导小组由环保、公安局级领导共同组成, 成员由环保现场监察、监测机构和公安治安机构等负责人共同组成。

二是建立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机构并明确职责。如绍兴市公安局在治安支队专门设立了环境执法大队。明确其职责为通过会同环保部门共同取证、联合行动、密切配合的方式, 共同组织开展重大环境违法行为线索排查和环境执法活动, 办理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和环境治安案件;对阻碍环保执法人员依法执法公务及暴力抗法的行为, 及时依法查处;参与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以及有关环境犯罪和治安案件的移送;参与查处重大突发性污染事故、上级环保部门通报和督办案件;协助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治和危险废物 (含危险化学品) 的检查;指导督促公安机关派驻环境执法机构的工作。

三是建立环保公安联合执法的具体化工作机制。全国多地在推进过程中均明确专门警力和专职人员, 成立公安驻环保警务室, 明确相关职责和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案件联合查处机制、案件移送机制、重大案件会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从实际运行的角度解决环保、公安执法两张皮, 扯皮低效等不良现象。

公安驻环保警务室作为环境执法联动机制的一种有效形式, 对于环保执法有质的推动。从已有的报道来看, 公安在环保部门设置派驻机构, 从双方共识、纸上文件、执行落地三个层面构建了机制、固定了人员、明确了职责、取得了成效, 能促进环保公安开展常态化工作交流, 保护环境执法人员免受现场威胁, 促进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执行, 直接打击抗法企业违法负责人员, 严厉打击、有效制止各类恶性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环境安全和公众环境权益。例如: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公安驻环保警务机构成立以来, 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久拖未决的环境重复信访, 大大提升了执行效率, 非法电镀酸洗、露天焚烧、严重扬尘、多次违法等基本杜绝, 群众信访满意率普遍提升, 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1年, 路桥区共行政拘留企业环境违法人员126人, 刑拘5人, 判刑1人, 总处理人数和次数占浙江全省的50%左右, 行政拘留人数占全省总数的38%。

5 公安驻环保警务室模式的创新之处

公安驻环保警务室作为一种新体制下推进环境执法的模式, 其创新之处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极大地解决了联合执法瓶颈问题, 联动不光是停留在纸上文件和领导共识层面, 更进一步向实质落地发展, 做到随时出发、一起出发、联合打击;其次, 部门合作有利于共同解决联合执法合作问题, 尤其是派驻人员更多了解环保法规的特点和程序, 环保部门更好提供相关证据, 对环境违法行的威慑力也提升了几何倍数;再次, 公安派驻环保警务机构是环保制度创新的产物, 首发于基层, 是基层环保人员为解决当地具体环境问题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 政府、公安、环保三方共同推动, 具有典型性, 且低成本, 高效率, 易操作, 能落实, 职责明确。此举不仅推动了我国制度创新, 而且有助于有效解决联合执法制度的具体化和落实性、可操作的问题[4]。

6 公安驻环保警务室联动模式的启示

环保、公安联动执法保护环境是落实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的有效行动, 公安驻环保警务室模式是落实行动的创新形式。由于环境执法人员在强制执行权、现场处置权和对违法行为责任人员的追究权方面处于弱势, 导致环保执法偏软, 引入公安部门的执法支持和联动机制具明显必要性。

根据我国未来发展的现状, 公安部门可以在其内部成立专门环保警察机构来支持和联动环保执法工作, 但是该方案对公安部门提出的专业要求、成本要求、人员要求等都较高, 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和更多的投入, 在短时间内有一定难度;相对而言, 公安部门在环保部门设置常驻机构, 来支持环保部门的执法工作, 以最低成本和最少人员实施高效的联动和联合, 不失为一种捷径。因此, 设置相对灵活, 涉及人员较少, 经费相对容易承担的合作型公安派驻环保警务机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另外, 公安派驻环保警务机构的运行较环保警察专门机构要简捷许多, 具更多可行性。一般来说, 市、县级环保部门的力量更弱, 而小型污染企业大部分在市、县范围, 由其环保机构监管, 市、县相应的公安部门只需派出数名警员驻在环保, 共同执法, 即可迅速有效开展工作, 很好实现两部门在打击环境违法, 解决群众投诉等工作上的有机结合;可以说一个小规模、低成本、高效能、易运行的“公安驻环保警务室”的建立不仅能有效的支持环保执法工作, 而且是联系两个部门、实现环保公安执法联动机制的最好纽带, 和最易实现的落地方式, 更具相对可行性。

7 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不仅涉及环境保护工作, 将会对食品安全、人民健康、国家安全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迅速改善环境质量, 创新环境执法的工作体制机制是重要途径。总结“公安驻环保警务室”的成功经验, 并将这种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可复制的模式, 能够在在全国县、市迅速推广开来, 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环保公安联动执法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创新环境执法模式的有效途径, 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创新载体,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该文调研了各地公安与环保联动执法基本情况, 汇总概述了目前我国环保公安联动执法的三种主导形式。分析了公安驻环保警务室模式在浙江等地的实践, 重点对部分地区公安驻环保警备室模式的机制构建、人员组成、职责、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阐述。认为这种形式灵活, 涉及人员少, 经费容易承担的公安派驻环保警务机构易于设立并迅速开展工作, 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击环境违法, 维护生态安全方面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公安,环保,派驻,执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文青, 王成, 刘海滨.国内外环保警察制度现状及启示[J].环境保护, 2014 (10) :70-7 1.

[2]张剑雯, 盂县有了环保警务室[N].山西经济日报, 2008-8-2.

[3]谢佳, 詹肖冰.11个市均设立公安驻环保工作联络室[N].人民公安报, 2013, 5-20.

环保 篇7

关键词:企业环保压力认知,环保行为,影响因素,建议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益严格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比以往承受了更多来自社会各阶层及自身发展的压力。

企业是在各种复杂的契约关系中运行的一个有机组织,联结了政府、各社会团体等多元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今,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表明,多元化利益相关者影响了企业的环保行为。因此,针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各方利益相关者,企业面对相互矛盾或冲突的要求时,其环保行为就可理解为,是其通过对拥有的稀缺资源的恰当配置,平衡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来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出恰当的回应。

在诸多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的因素中,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客观上存在着哪几方利益相关者?他们的需求是怎样的?冲突或矛盾来自哪里?这些问题,影响着企业管理者对利益相关者环境需求的认知、评价的因素有哪些,最终决定了管理者是如何认知、评价这些来自各方的环境需求的优先性。

鉴于此,有必要研究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环境需求重要性的认知是如何影响其环保行为的,以及当企业管理者认知到的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越大,企业是否会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响应行为等问题。

企业环保压力认知差异及其原因

1. 企业环保压力的认知差异

在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中,存在着如政府、消费者、投资者、非政府组织、本地居民、媒体等多元化结构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是企业所处的市场需求和整个社会环境责任制度需求的载体,发挥了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约束企业行为的重要作用。然而,一个现实存在的状况是:处在同一组织场域中的企业,尽管面临着相似的市场需求和制度需求,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认知。

假定这些压力能够均衡地施加在一个产业内的所有企业上,也并不意味着会对所有企业的环境响应行为和环境绩效产生同样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从压力到行为还存在着中间转化过程,即企业管理者在把客观压力转化为感知压力时,管理者的认知过程,决定了最终的企业响应行为。这就导致即使是在某一地区、某一个特定的行业内,所有成员所受的外部管制都是一样的情况下,企业响应方式最后的结果也是会非常不同。

2.环保压力认知差异的原因

(1)当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压力逐渐向企业慢慢渗透的时候,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往往会施加在企业的不同层级上。比如,企业股东的压力往往直接施加给管理层,而员工的诉求是直接传递给经理的。

(2)企业面对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可能存在相互冲突,难以兼顾各方。这就在客观上需要管理者综合判断后,做出权衡并对这些诉求确定一个优先顺序。

(3)并不是任何行业中的企业都用相同的标准,评价客观存在着的需求。企业管理者会依据其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对这些压力加以甄别,最终作出不同的评判。因此,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简单来说,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一客观存在的压力经由层层传递,被企业管理者主观地进行了评价,导致并不是任何利益相关者提出的诉求都能够得到同等重视。

企业环保认知的影响因素

1. 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未来持续经营的目的,在充分分析其控制的资源、拥有的能力以及所处的外部环境后,制定的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行动,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目前和将来要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安排。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可以提升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的效率和效果,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进一步促使企业实现创新管理,改善组织架构,增强企业对来自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应对。

如果一个企业谋划的是长期发展,那么,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企业管理阶层就会站在整体的角度和高度,将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对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种种重要的因素变化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比如,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变动、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偏好等。企业管理阶层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就会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企业环境责任,将环保作为一个关键因素纳入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中。一个企业拥有了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就会时刻关注企业未来。相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它对环保就没有任何认知,或者无视企业环境责任。

如果企业只有短期发展战略,企业管理阶层就会忽略企业长久经营的最终目标,不是追求基业长青,而是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仅仅是规模的扩张、利润的最大化。此时,环保将不再是企业经营管理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面对来自政府、媒体、消费者等的环保压力时,它的选择将会是逃避。

2. 企业运行管理团队和个人的综合素质

企业具有的特定组织结构,决定了其内部成员在行为上相互影响,心理上相互作用的特质,个体行为的总和即是企业最终表现出来的行为。企业成员特别是企业管理决策层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同,由于其拥有不同的环境行为偏好,最终选择其偏好的环境行为决策,表现为企业采取不同的环境行为。

企业运行管理团队和个人,实际上就是一个能够比较敏感的接收信息的受体。企业就是通过团队和个人来感知外部的环境信息,而企业运行管理团队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影响他对某些因素的一种敏感度,由此导致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不同。这种意识的差异,最终会反映到企业管理决策层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上,表现为选择的环境行为存在差异。

如果企业管理决策层的环境意识水平很高,运行管理团队和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就越高,往往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敏感度就越高,更偏好良好的环境行为,倾向于做出友好的环境行为决策。企业也会自觉关注环保信息,执行国家制定的环保要求,承担污染防治等环保职责。

反之,企业运行管理团队和个人的综合素质越低,团队及个人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敏感度越低。这种不敏感,会降低企业对环保的认知,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发展目标和思想路线等的制定时,环保将注定是被忽略或舍弃的一方。

3. 政府政策的可操作性

政策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是要使观念形态的思想,变为现实形态的行动,进而实现政策目标,政策的可操作性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政策的可操作性,是指政策拥有完善具体的措施,在实践中易于推行与实施,要在技术层面上体现其能够被有效执行。其核心是要使得政策能够在成本较低的基础上,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

政府政策可分为指导型、引导型、强制型三类。其中,指导型政策在政策的层级系统中是最深层的政策,是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它侧重于价值陈述,为企业提供价值评判的标准;引导型政策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的政策方案,侧重于目标陈述;而强制型政策则表现为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和行动方案,必然要求有对应的部门或机构来具体实施。

以上3种政策的可操作性逐次增强。其中,强制型政策是企业行为的底线,是政府及社会公众所能容忍的最后一道线,企业若违背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就会丧失其生存的合法性。强制型政策通过严厉的奖惩措施,来引导企业关注环境保护,发现其自身的环保问题,改善自身的环境行为。企业为了保有其生存合法性,避免被惩罚,就会采取一定的环保行为。

然而,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承受着相同程度的政策压力。当政府制定出台了一项新的环保政策,企业在获知这一新政策之后,会有一个学习、了解、熟悉的信息加工过程。此时,政策的可操作性等,就会影响企业决策者的认知及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比如,当政府政策是引导型时,团队素质高、战略眼光较远,他们可能很早就会意识到政府政策的引导方向,会在战略制定时以及企业发展中注意环保问题。但是如果团队意识不是很高,战略上也没有重视,那么,此时强制性的就会比指导型与引导型的更有作用。

总之,政府政策的可操作性越大,企业感受到的刺激就会越强;所受到的政府压力越大,越有可能主动采取环保举措。相反,政府政策的可操作性越小,企业受到的政府监管就会越少。或是缺少改善环保绩效的激励,或是违规后的处罚越轻,企业就不太可能主动采取环保行为。

4.市场信息反馈

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是企业重要的社会压力来源。比如,社区居民通过媒体舆论等方式对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企业采取一定的环保行为;消费者选择购买环境友好企业的产品,或自觉抵制非绿色产品,这些行为虽是非强制性的,但当消费者的诉求通过其具体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控制企业经营活动,最终会变成一种联合行动。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达到可通过法律法规或市场的力量表达出来时,必定会对企业造成一种实质性的紧迫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企业迫于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可能就不得不采取一定的环保行为。为了公平照顾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管理者会实施多样化的环境管理策略。比如,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致力于清洁生产,减少社区污染等。

如果消费者表现出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偏好,并自愿接受略高一点的价格,当此类消费者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环境友好标志产品”的设立,可能会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环境绩效。但是目前在我国,消费者的环保行为对企业的绿色环保创新实践并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我国经济现状分析,当前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绿色产品的价格对他们而言略高,相比之下更能接受不含环保成本的低价非绿色产品。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相比,目前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烈。国内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购买和消费过程,不像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那样,还会关注原料来源、产品的生产和寿命结束之后的废弃物处置过程。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办厂,这些企业往往会要求其中国供应商采用清洁安全的技术,提供节能环保的产品等。在一定程度上,这类更严格的要求会倒逼中国企业,使他们为了获得订单而进行绿色环保创新实践。

此外,也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压力的存在,对企业绿色环保创新实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而进行绿色环保创新实践,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等。这些行为可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不断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建议

大量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在做出有关环保方面的战略决策或行为选择时,正承受着来自政府、消费者、竞争者、非政府组织、媒体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多重约束力量。这些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会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来阐明他们与企业的利害关系及利益需求,在环境保护方面要求企业有所作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企业要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必须要制定的。没有发展战略,企业无法进入长期经营,就会感到前途迷茫,其结果恐怕终难摆脱被挤垮的命运。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大热,机遇的存在也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异常激烈。而且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定会面临资源短缺等种种问题,更多的企业事实上还处起步阶段,尚在为立足和短期的生存而挣扎,无暇也无力考虑环保问题,在其决策时就会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大量的短视行为。这时候,需要政府、媒体、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端正企业对发展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纠正其对社会责任在认识上存在的偏差,鼓励和引导企业制定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并将履行社会环境责任融入到发展战略中。只有将企业环境责任融入企业的战略管理当中,企业自身努力改变原有理念之后,才能从思想上对包含有企业环境责任的战略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企业自身而言,战略制定工作是一项涉及企业整个组织、专业性很强的重要工作。可将企业战略制定工作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

(1)企业在战略制定准备阶段时,应组建一个专门的战略制定小组,战略编制的各项具体工作交由它全权负责。然而实际情况是,战略制定对于大多数企业都是一种非常态的管理工作,一般企业都普遍缺乏战略制定方面的专业人才储备。为了提高企业战略的质量,企业可寻求外部资源支持。比如,与战略咨询专业机构合作,聘请其作为企业的战略顾问,帮助企业组建战略制定小组,开展面向企业领导层的战略辅导,借助其专业优势完成企业自身战略的制定。

(2)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之后,不能让其流于形式,而是必须将战略计划落实。要制定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和纠正措施,以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

2.强化企业运行管理团队和个人的综合素质

企业之所以采取一个特定的环境行为,首先是因为其对自身的环境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才会进一步审视自身的环境行为。而在审视、学习的过程中,企业对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的意识慢慢有了觉醒与提高,认识到这种责任承担对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性。这时,企业才会从根本的战略上转变经营理念,将环境目标等纳入其经营战略,进而做出环境行为决策。

具体到企业中的每个员工,只有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形成了良好的环保观念,认为企业应当履行社会环境责任、采取环境行为,并把这种观念根植到企业文化中,将改进其环境行为成为企业不断努力的目标,才能使企业环境行为的改进具有长久性。为此:

(1)企业决策管理层应有意识地培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根据环境变化对其注意力配置进行适时的调整,及时提升自身的认知结构,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另外,企业高管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心智与认知能力训练,充分利用组织内外部的各种机会,提升自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其认知的准确性。

(2)企业可从软实力着手,创建自己独有的绿色环保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环保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形态,并作用在企业内的每个员工身上,使企业在每个发展过程中,都能够得到优良文化氛围和绿色环保意识的指引,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绿色的经营策略。

(3)企业可利用媒体、网络等现代营销手段,积极向利益相关者辐射传播其绿色价值理念。这样做,一方面可鼓励消费者实施绿色消费行为;另一方面还可树立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4)企业应帮助员工树立起绿色价值观,通过开展实地参观、培训讲座等方式,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供应链、生产制造流程等,并对员工在实施绿色过程中的创新进行奖励等。

(5)大型企业可选择与高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共同组建企业研究院,中小型企业则可与高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进行项目合作。通过彼此合作,实现对生产技术难关的科研攻关,完成企业的低碳环保生产工艺流程的构建,以及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与“三废”排放的减量目标等。

3. 细化政府环境政策,增强可操作性

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因此,政策的可操作性是最为关键的。为了避免政策制定过于原则性而缺乏可操作性,应在制定政策时,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各方的责任,补充完善实践中发现的法规漏洞,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不断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其可操作性。

例如,在细化环保宣传和普及相关制度时,政府可制定环境宣传实施方案,将领导、公众、环保工作人员、广大青少年和生产经营者都纳入宣传的对象。在宣传教育手段上,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可建立环保网站并及时更新环保内容。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宣传环保知识。此外,还可举办环保讲座、鼓励社会大众参与现场观摩、绿色生产,甚至可通过举办摄影展、环保标语竞赛等活动,使得环保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同样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政府还要定期考察,以确保宣传效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联合环保部门、保监会等部门,依据“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规定,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或管理办法。对目前实施的“保险法”,也应对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内容作出适当调整。

政府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让消费者、环保公益团体等利益第三方了解和监督企业的环保行为,促使企业规范其生产过程,自觉提高其环境污染的处理能力。因为引入市场和公众等第三方监督企业的环保行为,有时甚至比罚款更为有效。

4. 加强市场信息反馈

在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过程中,极可能会出现“寻租”行为,增加环境的治理成本。对此,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比如,进一步推动排放许可证或其他使用自然资源的许可证贸易,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在全国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市场。与此同时,还需要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加以调节,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企业的环境负担,实现企业环境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推动企业积极的环境行为。

(1)政府应积极推动“绿色消费",带动市场的绿色消费行为。可通过绿色采购等举措,引导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这本身可以成为最大的绿色消费者,为绿色产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2)加强对消费者的绿色教育。由于消费者存在一个成熟的过程,随着消费者更加理性、市场愈加成熟,市场会反馈给企业一个信息,企业的产品越环保,就越会受到市场欢迎。因此,政府可加大对环保公益广告的投入,培养和加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完成绿色购买行为。

(3)环保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环保行为的披露,一方面,通过新闻和披露性节目,对企业积极的环保行为进行公开表扬。另一方面,则增加对污染企业的报道与批评,让消费者对各企业及其产品的污染情况有个理性和全面的认识,为他们的购买行为提供参考。

(4)媒体应增加对环境现状的报道,使消费者了解现存的种种环境问题,提高其环境危机感。

(5)由于绿色价值观和环保意识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建立起来的,因此,还要重视对儿童的环保意识教育。要在现行普及义务教育中增加环保理念的占比,帮助儿童从小就开始树立一种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平军.浅谈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思路和要点[J].东方企业文化,2015(7):200-201.

[2]严荣.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可操作性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0(3):75-77.

[3]李怡娜,叶飞.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12):1884-1894.

[4]Delmas,Magali.Stakeholder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4,13:209-222.

[5]胡应得.排污权交易政策下企业的环保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路江涌,何文龙,王铁民,刘颖.外部压力、自我认知与企业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J].经济科学,2014(1):114-125.

[7]彭雪蓉.利益相关者环保导向、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组织合法性视角[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8]龚宏斌.企业环境责任的利益相关者驱动、响应及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9]李雪琪,朱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科学导报,2015(8):208-210.

[10]刘艳.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4):97-99.

[11]曹国,沈利香,应可福.环保压力、绿色创新与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4):64-76.

环保 篇8

十四年本土实践与创新, 相伴环保英雄一路成长

鉴于社区项目对整个环保议题的辐射效应, 和新媒体的几何式传播效应, 福特汽车从去年起, 增设“社区参与创意奖”, 以进一步鼓励具有创新思维、在社区中对公众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 且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环保团体。“长江源生态拯救行动”项目和“‘家园’三部曲公益微电影”项目分别被授予“自然环境保护—先锋奖”与“自然环境保护—传播奖”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 福特汽车环保奖的评选机制在十四年间不断地与时俱进, 本年度经全新改革的考核体系更为看重环保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对社会的模范和激励作用, 感召更多的人关心环保、并长期践行环保的生活方式。自5月奖项启动以来, 仅3个月, 组委会共计收到278份参赛提案, 提案总数比2013年增加了32%。值得一提的是, 有越来越多的环保新生力量涌现——在全部278份提案中, 有160份提案来自第一次申报的环保组织或个人。

“在福特, 可持续发展才是企业唯一的发展之道。我们始终致力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更强劲的业务、推出更精良的产品、创造更美好的世界。”福特汽车 (中国)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先生表示, “在过去十四年里, 我们与政府、民间组织、媒体进行广泛的合作, 同时借助合作伙伴恩派 (NPI)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资源, 见证并参与到中国环保大环境的发展浪潮当中。我们希望通过福特汽车环保奖的推广, 帮助到更多的优秀环保组织, 鼓励更多的公众自发参与环境保护。”

授之以渔, 全方位提升可持续发展源动力

于2012年启动的“绿色晋级”计划在今年也进行了全面升级, 培训项目包括“绿色晋级公益项目经历研修班”、“绿色晋级导师计划”、“绿色晋级公益创业营”、“学员蓄力联合营”及“环保案例开发和研究”共5项内容。培训网络拓宽至南京、广州、长沙、成都及周边地区, 历时12天, 惠及119家公益组织共计152人, 针对环保、社区发展、基金会、高校等不同背景的机构进行能力建设培训, 为中国的草根环保力量的成长输送养分。

谈及多年担任福特汽车环保奖评委的心得, 张立博士表示:“我非常荣幸地作为福特汽车环保奖组委会的一员, 与中国草根组织一同攻克发展中的难关, 分享发展的经验, 收获成功的喜悦。在这其中, 福特汽车环保奖的长期支持让草根环保组织得以持续的发展。”

环保 篇9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 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随着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 逐渐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 都在朝着资源利用合理化、废弃物少量化、对环境无害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产品, 包括商品和服务, 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发生在产品的某一个生命周期阶段, 也可能发生在从原材料获取、产品制造、使用直至废弃处置的所有生命周期阶段。因此, 开发和设计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也是当前国际产业界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热点。对此, 世界各国和政府都相当重视,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标准。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简单介绍目前与燃气具产品相关的国内外环保法规和标准的发展动态, 希望引起业界同仁对环境的重视。

2 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发展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ISO/TC 207) 自1993年成立后, 便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 其中最著名的是继ISO 9000之后推出的ISO 14000标准体系, 又称战略环境标准体系。这些对环境管理工具和技术的标准化旨在帮助组织预防污染、节能降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以持续改进环境行为, 在进出口贸易中也有助于减少非关税壁垒和摩擦。

ISO 14000系列标准适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及科研机构、机关团体、学校等, 当然也适用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毫无疑问, 燃气具行业也必然适用。

ISO 14000系列国际标准主要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该标准共分为8个系列, 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 共100个标准号, 统称为ISO 14000系列标准 (见表1) 。

作为产品, 在进行生态设计和开发时都应考虑上述环境标准, 其中环境管理体系中的《生态设计指南》ISO/DIS 14006、环境标志和声明 (EL) 、环境行为评价 (EPE)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LCA)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和信息交流的ISO/TR 14062都将环境因素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 其中《环境信息交流指南和示例》ISO 14063、《产品标准中环境因素导则》ISO Guide 64是结合使用最紧密的。而对于向空中排放气体的设备产品, 在设计和开发时就应该考虑上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

由于ISO和IEC的工作是紧密相连、相互跟进的, 故而同时发布了IEC TR 62139、IEC Guide 109、IEC Guide 114等相应的标准, 意在使电气行业推动环境生态发展。

另外, 世界资源协会 (WRI) 与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WBCSD) 正在制定产品生命周期标准 (Product Life Cycle Standard) 。

3 欧盟的环保指令及其标准发展动态

将环境因素引入生态设计, 其影响是全球性的, 世界各国都相继将ISO 14000系列标准转化为本国标准, 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无论是有害物的限制, 还是能源消耗 (能耗和能效等) , 以及温室气体和全球热议的低碳排放等, 都是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最好体现, 这已经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相关法规和标准化方面, 国外主要以欧盟进行得最为完善, 故在此仅简单介绍其发展动态。

3.1 欧盟环保指令

WEEE:《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要求电子电气设备和产品建立废弃物回收体系, 。2009年2月又提交了相关改写提案, 下一步动态有待关注。

Ro HS:《电子电气设备中某些有害物的限制指令》 (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 , 要求电子电气设备中不得含有Pb、Cd、Hg、Cr、PBB、PBDE等6种有害物, 并对其他有害物的含量予以限制。该指令考虑的是产品废弃之后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累积。2009年6月该指令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EUP→ERP:《耗能产品 (及其相关产品) 生态设计指令》 (Eco-Design Requirements for Energyrelated Products) , 要求耗能及其相关产品需要建立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评价体系, 建立环境特性说明文件。该指令不仅包括电子电气产品, 还包括所有使用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及气体燃料的产品, 把生命周期思维引入绿色产品的设计, 提高耗能产品的能源效率、环境绩效, 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并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2009年11月实施的ERP不仅针对产品能耗进行要求, 也对环境冲击的项目 (例如:危害物质) 予以管制。

欧盟新能源标志指令:2010年6月18日, 欧盟正式公布2010/30/EU《新能源标志指令》, 该指令规定了能源相关产品和其他资源消耗的指示性标签和标准产品信息, 且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成员国应在2011年6月20日前完成指令的转换, 旧指令 (92/75/EEC) 也将从2011年7月21日作废。

以上环保指令对应的很多相关产品的实施细则都已经或正在出台。其中, 仅ERP指令就预计到2010年年底就出台了13项产品实施细则, 并制定了指示性清单, 其中包括热水器和锅炉。

3.2 欧盟另外三大环保指令

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指令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该法规旨在对进入欧盟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 清单中的物质涉及家电、纺织、服装、鞋业、玩具、制药等多个行业。该法规取代了欧盟30多个关于化学品的法规指令, 包括67/548/EEC (危险品分类标志) 和76/769/EEC (危险品的禁止销售和使用) 等。该指令考虑的不仅仅是产品废弃后有害物质的积累, 也考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其涉及面是相当广泛的。在2009年6月底, 该指令开始进行第一次修订, 据悉, 其最终修订版将增加对600多种有害物质的限制。随着REACH的不断完善, 该法规无疑会逐步成为有史以来涉及面最广的技术性贸易绿色壁垒。

CLP:化学品分类、标签、包装指令。该指令是全世界第一部为落实联合国GHS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示协调法规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而制定的独立、完整的法规, 也为REACH起到配套作用。该法规2009年1月20日开始正式生效, 在2015年6月1日后, 将最终取代67/548/EEC《危险物质指令》和1999/45/EC《危险配制品指令》。

Po HS:消费产品中禁用特定有害物 (Prohibition on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consumer Products) , 这是挪威向WTO提交的新指令。该指令覆盖范围比Ro HS更大, 除了医疗器械、食品等少数例外, 它几乎涵盖了所有消费品。该指令规定限制18种物质, 其中只有两种 (铅和镉) 为欧盟Ro HS指令所包括。虽然该指令只是欧盟其中一个成员国——挪威本国的指令, 但其影响却很大。

另外, 欧盟还制定了一系列各级环境排放指令, 意图通过对不同行业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物, 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3 标准

对于各个欧盟成员国, 除了制定支持上述指令实施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 还制定有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其中, 有关ISO 14000的体系标准均已被各个成员国等同采用, 另外还等同了IEC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的有关标准。

4 我国相关环境管理法规及其标准

4.1 法律法规

我国出台了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大约有30多项, 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和相关实施细则可与欧盟的几大指令相对应。只不过我国的标准化体系和国外有所不同, 欧盟的几大指令是二级法律, 属于技术法规性质, 对应于我国则通过标准的强制性条款来辅助实施。

4.2 相关标准

(1) ISO 14000系列标准。我国于1996年12月颁布等同采用该系列标准, 由于14000标准序号已占用, 决定用GB/T 24000对应ISO 14000, 主要有5项重要标准, 即《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4001 (对应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GB/T 24004 (对应ISO 14004) 、《环境审核——通用原则》GB/T24010 (对应ISO 14010) 、《环境审核——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 24011 (对应ISO 14011) , 还有一些正在制定。其中, 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设计的理念引入我国的重要标准为GB/T 24062——2009, 等同ISO/TR 14062:2002。

(2) 电气产品行业考虑环境因素的标准有3个, 都是等同采用IEC的标准。《电工产品标准中引入环境因素的导则》GB/T 20877——2007, 等同IEC Guide 109:2003;《环境意识设计》GB/T 21273——2007将环境因素引入电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该标准等同于IEC Guide 114:2005;《在电气附件产品标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指南》GB/Z 22595——2008, 等同于IEC TR 62139:2004。

(3) 我国不同行业的环境标准加起来有100多项, 其中关于大气排放环境标准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标准各有十几项。

5 燃气具产品标准中考虑环境因素

鉴于全球的环境危机和国际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组织、ISO以及IEC都在各自管理区域内制定相应的措施, 发展到今天, 已开始将环境因素的内容引入到产品标准中。

同样, 我国燃气具行业也应予以关注。依据《标准化工作指南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GB/T 20000.5-2004的有关规定, 燃气具产品标准应按以下原则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5.1 一般性原则

标准的规定对产品应有促进作用, 应避免阻碍创新和环境改善。产品标准中尽量避免对材料做出规定, 这会阻碍通过采用另一种材料来降低对环境影响新方法的创新和开发;如果一定要规定材料, 则应提供采用规定材料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如何影响环境的考虑。

(1) 由于产品更新相当迅速, 当采用新技术可能会显著降低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时, 应考虑对产品标准进行复审。

(2) 按产品预期用途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 确定该产品对环境影响可达到的程度。当有合适的替代方案时, 标准中应避免出现有害环境影响的规定。

(3) 标准中应规定性能要求, 而不是设计要求。例如, 应集中在功能上而不是设计描述上。

(4) 应认可并采用降低有害环境影响的多选方案。例如, 规定不排斥适当使用回收材料的要求, 并且鼓励零部件的再使用。

5.2 环境影响

编制产品标准时, 改善环境的策略和技术应体现在资源保护、能源保护、预防污染和避免产生废物4个方面。

(1) 应尽量减少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2) 能源保护, 要考虑3个因素:各种能源的环境影响、选用能源的转化效率以及能量利用率。相应的能源管理可考虑以下情况:原材料的生产、由材料生产成零件和部件、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产品。采用安全而满意的方法使产品达到功能和使用性能要求 (应考虑产品停用时能自动关闭或切换到暂停状态的选择方案) 、部件和产品的包装和运输、部件和产品的废弃和回收、产品使用过程中能量利用效率。

(3) 污染预防, 指的是向水、陆、空释放污染物。有多种降低这些污染物的方法, 其中包括减少资源使用量、替代材料, 在加工过程中循环、再使用、回收及处理, 以减少危害物的种类。

(4) 避免产生废物, 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会产生废物, 可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工艺来降低。生产过程中, 可通过以回收材料代替原始材料, 以可回收包装材料代替一次性包装材料等;在使用过程中, 主要是更换部件, 应允许重新制造这些部件, 或者至少是可以安全废弃;这种措施也适用于产品整个有效的生命周期, 因此要将产品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5.3 燃气具产品标准中应考虑的环境因素

燃气具产品标准中应考虑的环境因素有:节约材料, 有效利用能量和资源, 减少释放物和废物, 产品的材料用量 (包括包装材料) 最小化, 降低不同材料品种, 替代或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 再使用、翻修部件或元件, 技术更新的可能性, 可维修性、拆卸性和可回收性方面的设计, 表面涂层或其他材料接合对可回收性的影响, 标注, 为用户提供足够的环境说明和信息。

6 结语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加强和不断推出的环境保护方案和公约, 人类对于减少环境的影响已发展到更深的层次。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制定环保标准并设定相应的技术壁垒, 且逐步在产品标准中加入相应的内容。这对进出口贸易而言, 影响是很广泛也是很大的。我国燃气产品应考虑到这种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 对于以上重要的国际/国内相关环保标准, 要很好地通过实际应用, 健全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 来提升企业自身抵抗环境风险管理方面的软实力。

其次, 企业应该同时着手燃气产品设计思维的转轨, 从设计初期就引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逐步健全环境意识, 使设计、生产、流通的燃气具产品具有一定避免环境风险的实际硬实力。

再次, 作为标准管理机构, 还要不断加强对产品标准引入环境因素有关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如何合理、恰当地编入相关内容, 如何通过标准对企业予以引导, 以真正实现既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能降低成本而使燃气产品逐步升级到生态优化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环保股走强天立环保获机构买入 篇10

从交易个股来看,单笔成交金额最大的前三只股票分别为九州通(600998)、乐普医疗(300003)和海普瑞(002399),成交金额分别为2.62亿元、1.3亿元和1.06亿元。而九州通已是连续两周位居大宗交易成交金额的榜首了。

这些交易中,折价率最高的为18.17%,较上周雏鹰农牧15.11%的折价率下滑了3.06个百分点。该笔交易发生在5月10日成交的亿通科技(300211)上,当日亿通科技成交180万股,成交金额2658.6万元,成交价14.77元,收盘价18.05元,卖方席位为东吴证券苏州狮山路营业部、买方席位为长江证券沈阳三好街营业部。此外,折价率超过10%的股票有17只股票,较上周增加3只,包括蓝色光标、荣华实业、机器人、华中数控、中化国际、开创国际、南风股份、新筑股份、九州通、海普瑞和力生制药等。

此外,本周无一只ST股上榜大宗交易。

在这些交易中,以下交易值得关注:

天立环保密集现身大宗交易:5月7日、9日和10日天立环保(300156)发生18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624万股,成交金额1.29亿元,成交折价率约为6%。卖出营业部席位是清一色的江海证券双鸭山西平行路营业部;买入方中有6笔交易为机构专用席位,其他12笔则为海通证券北京中关村南大街营业部。

天立环保主要从事炉窑清洁生产和资源循利用的节能环保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炉窑密闭生产,气高温净化与综合利用两大类别的技术系统,下游主要为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

从机构的大量接盘行为不难看出,机构对该股后市表现存在较强的信心。事实上,节能环保板块近期在政策的刺激下走强,天立环保也走出一波升势。有业内人士认为,环保股的走强主要是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将超5万亿消息的刺激,而且节能环保发展规划也有望在近期出台,到2015年节能环保行业的总产值将占GDP的7-8%,未来每年的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0%以上。

中金公司研究员指出,公司在手的大项目已进入执行期,将支撑今明年高增长。借助于电石/铁合金行业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加大节能减排设备投入的新增和改造机会,天立环保2011年以来累积的重大项目合同金额达到19亿,随着大项目实施进入快车道,相较于3.2亿元的2011年营收规模基数,公司未来2-3年营收增长保障程度高。此外,公司介入油页岩项目也许是资金关注的另一个亮点。不过公司曾表示,目前该投资项目正在进行精勘,何时贡献业绩尚难定论。

皖维高新溢价成交:皖维高新(600063)5月7日、9日和10日共计发生5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1835万股,成交金额8955.75万元,成交均以溢价成交,溢价率从1%到3.38%不等。卖出营业部席位均为国联证券无锡县前东街营业部;买入席位则有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场所)和国联证券无锡县前东街营业部。由于目前大宗交易普遍以折价成交,故皖维高新此次溢价成交值得分析。

公司业绩尚可,2011年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13776.63万元,营业利润12372.93万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888.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1.05%、30.82%和61.5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4元。宏源证券预测公司2012-2014年的EPS分别为0.20元、0.25元和0.28元,按2012年30倍市盈率,预测目标价为6元。

上一篇: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下一篇:文化殖民主义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