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践行

2024-06-18

有效践行(精选十篇)

有效践行 篇1

关键词:有效英语课堂,实践,教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

长期的教学实践, 使我认为要想实现有效英语课堂, 不仅仅是教师需要要求自己, 对于学生也应给与适当的指导和要求, 教学相长, 方能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浅谈如何上一堂有效英语课。

从教师方面来说, 主要还是抓住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

一、课前备课

在课前备课阶段, 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就是既要仔细研读教材, 明确一节课的重难点;也要了解学生水平和特点, 思考合理的教学方法, 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 确定“有用”且“有趣”的教学内容, 方能吸引各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在备课这阶段, 笔者重点强调“课堂问题”这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是过于简单, 诸如“Yes”、“No”之类的提问, 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是提问超出普通学生能力范围, 问题过难, 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 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 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二、课中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课堂教学, 缺乏语言的实际运用环境, 机械地操练是很枯燥的。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使用语言的环境和氛围, 把课堂上机械操练语言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尤其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设备, 可以让学生亲历外国文化的同时, 对比本地生活实际, 组织小组讨论, 对话采访, 表演, 竞赛等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构词法”时, 我采取团与团比赛形式教学。在讲解派生法中的否定前缀“un-, in-, dis-, etc”时, 我让团内的每位团员通过查阅字典等各种参考资料进行查找, 然后把结果报告给团长, 最后团于团之间进行评比, 看哪团找的多, 找的对。最后再把所查到的词汇应用到我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进行填空, 造句等。采取这种教学模式, 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欲以及独自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有效英语课堂在轻松愉快中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后反思

事实上, 不管教师如何殚精竭虑地去备课, 上课, 每堂课多少都会留有些许缺憾, 几多瑕疵。所以课后反思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在脑海里回顾一下一节课的亮点和不足, 亮点要积累, 不足要加以改进。还要从学生角度来考察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虽然不能对于每节课都采取测试来获取反馈, 却可以从学生口中得到反馈。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不是教师单方面决定的, 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才是真正的衡量标准。所以, 我还采取阶段性测验来针对性地了解教学效果, 从而找出问题所在, 不断改进。

为了上好一堂课, 很多时候我们更加关注教师怎么做,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要求。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生为主体, 但并不意味着对于上好一节课, 学生没有责任和义务。为了能够呈现好的一堂英语课, 同样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来引导学生。

一、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课前什么准备都不做, 上课时目标不明确, 在课堂上进入状态比较慢, 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大, 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只有课前预习学习内容, 培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带着问题进课堂, 才能有的放矢, 达到有效课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比如, 对于将要讲解的文章, 学生要事先把该课的新单词查阅好, 并加以注释 (学生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那样他们才能多积累词汇) 。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长难句子, 也可以试着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句子成分。经验证明:这样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 学生才能养成积极尝试, 自我探究, 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 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课中互动

纵观现在的英语课堂, 尤其是高中英语课堂, 只能用“沉闷”两个字来形容。对于提问和小组活动, 很多学生不喜思考, 不喜参与, 因此整节课就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在唱着独角戏。但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课堂教学, 若只听不说, 学生学的只是“哑巴英语”。新课标英语要求学生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因此,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把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对话机制, 这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

三、课后复习

很多学生成绩不突出, 主要原因是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学习的内容, 即使课堂上明白了, 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所以课后学生一定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单词默写, 作文背诵, 记录好题好句子, 还可以总结错题, 错句子等来复习。日复一日, 学生养成习惯, 自然生成自主复习, 温故知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 一堂课的好坏,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各自发挥作用, 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 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形成生态课堂。虽然每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但是依然应该努力从一堂课做起, 从而努力上好一门课。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25.

践行课型模式 追求有效教学 篇2

追求有效教学

非常高兴我们又聚在一起共同探讨课型模式、课改模式对于推进和构建高效课堂的问题。在前面的大小型会议以及教研员讲课时,都对数学课型模式进行过不止一次的解读和培训,其实课型模式也是我们大家一直以来实践总结成果,所以还应该感谢大家。今天,市三小张江华老师为我们作了一节复习提升课三所学校代表发了言,因为大家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做了,所以讲得很好,谈得也很好,其他各校也都在认真践行和落实,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了自己的做法,要注意做好总结和积累。

教研室前段时间已经把课型实验的成果结集出版,进行推广,目的是让全市的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推动打造高效课堂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为了更好地促进践行课型、课改模式,交流外出学习经验,下面我以“践行课型模式,追求有效教学”为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简单的话题交流。

一、熟知深悟,灵活运用。

我们必须对课型模式做到熟识、熟知,才能灵活驾驭和运用。我们现在重点研讨的新知探究课和复习提升课,其实流程都很简单,新知探究课有6步,复习提升课有3步,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都可以呈其精华,灵活的以板块的形式把“魂”—— 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呈现出来。

本期,在调研听课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惊喜,比如迈着大步在课改路上前行的豫灵上屯小学,在他们的课堂上,老师真正的退居到幕后,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他们的课改做法和细节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改进的地方,但从他们师生坚持恒定的信念和生动精彩的课堂,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灵宝的“杜郎口”,他们高年级做得好,低年级也同样精彩。但在听课调研过程中,更多的课堂让我们沉思,教师串讲串问,学生被牵着鼻子走,任主任也多次强调:课堂问题不要一问一答,问题要扎堆出现,教师要退下来,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基于这样思路的考虑,在准备今天这两节课的过程中,我们以“体现学生是主体、是主人”为主旨,以课型模式为指导进行设计。市三小张江华老师所讲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由三部分组成,即出示目标—— 梳理单元知识—— 应用提升练习。梳理单元知识版块分3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由老师领着学生初略地阅读数学书,以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点,构建起单元知识大框架;第二层次以小组为单位,放手让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再次细读数学书,把每小节中细小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犹如把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第三层次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完善单元知识结构图,使单元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得以完整丰满地建立,知识得以复习巩固。三个层次的学习由扶到放,既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又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当家做主的乐趣,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我讲的三年级新知探究课《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分为6步:复习旧知——出示目标——探究新知——总结质疑——达标训练——堂清测试。在探究新知环节,我也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独学探究;第二层次是交流展示,交流展示是先小组,再全班;第三层次是读书深化。设想整个环节的用时占整体课堂的1/3,后面的达标训练和当堂测试占时大约1/2,这样设想的唯一目的就是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虽然今天的两节课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课堂上低年级同学的表现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他们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能力大大出乎我们的想象。习惯与能力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培养,并且需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课堂上力求体现的理念、设想的本意现与大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希望我们今天抛出的砖,能引出各位今后构筑的玉,也希望我们今后能不断地改善教学行为,打造高效课堂,这也是我们想要通过培训向老师传达的信息和要求。老师只有真正退下来,学生的能力才能锻炼出来,提升上去,这是我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和不争的事实。

二、追求有效,实现高效。

在外出学习时,“有效”这个词语不断地传入耳中,冲击着我的脑海。回顾反思,专家对高效课堂理念的解读就是实现“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充分”。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说:我们老师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像我们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样。教学有效了,才能实现高效,我们在第一、二届课堂达标活动中也举行过“教的有效和学的有效”专题探讨,所以今天和大家交流关于有效性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数学课堂教学将要关注的重点,因为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有效,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高效。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孩子和西方的孩子相比时,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强调自主独立,跌跌撞撞的自己走,所以,学习进展可能缓慢一点,但是摸索积累到了成功的方法,他们有创新的后劲。而我们的教育是一开始就老师家长包办代替,一下子学得很多,抱着他肯定走得快一些,所以说我们的起点就有问题;传统的教学还有个成功的经验叫“过关”——单元过关、学期过关、年段过关,但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就有问题,我教三年级,管好我的三年级“过关”,我教小学就管好我的小学“过关”,急功近利,目光近在眼前,我们的学生当然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保障。

我们教孩子3年、4年、5年、6年,但是要为孩子的30年、40年、50年、60年负责,一定要树立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

要检测自己的课堂学生学得是否有效、高效,大家可以围绕以下五方面来考察:第一,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兴趣是不是浓厚,热情是不是高涨,情绪是不是饱满、投入,学习过程是不是快乐、开心;第二,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否全程参与、是否人人参与、是否全身心参与,是否参与学和教;第三,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是否会认真地倾听,会积极发表意见,会进行互助学习;第四,看学生的思维状态。问题提的是不是有质量,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见解;第五,看学生的生成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状态的集中体现,看学生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三维目标的集中收获等。有效教学有三条“铁律”。

铁律之一: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和教学特征的著名教改实验有:(1)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2)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3)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4)卢仲衡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5)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随着学生年龄、年级的增长,他们的领悟、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这种能力也是老师放手培养出来的,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在低年级就要有这种意识,在这方面,豫灵上屯小学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它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停留在讲清楚知识上,而是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总结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讲授的内容,同时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让学生参与体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价值,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一方面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以学法指导和培养自学能力为重点的著名教改实验:(1)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教学法”。(2)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3)浙江省金华一中的“学案教学法”。(4)江苏省东庐中学的“讲学稿”。

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今天我再讲“教学有效性”,它的重要意义自不必说,我们可以从教师或学生的层面,在课型模式推行的过程中选取一个点来进行课题研究,对于这个研讨主题,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实施。

三、坚定信念,坚持践行。

今年十月我们到山东潍坊考察学习,11月7日我到卢氏县城关中学参加初中的高效课堂实验推进现场会,包括之前所到的一些地方学习,他们的课改成效令人震惊,反思我们的课改历程,我们的理念、做法、措施都不缺,缺的正是持之以恒、坚定坚持地信念与态度。实验小学的白校长说:其实课改和健身一样,健身是为了锻炼身体。那么你可以跑步、可以散步、可以学习八段锦、五禽戏、跳广场舞,也可以练瑜伽、学太极。事实上,不论哪种方式,只要适合你,坚持下去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不必在意学太极优雅有文化,跑步散步太简单不够档次。学校的发展是这样的,教师、学生的发展也是这样的,课型模式、课改模式的推广无疑也是这样。我们豫灵上屯小学就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

有关一些学习考察、平时入校听课及一些活动的总结体会都在我的博客上,希望大家可以看一看,以加强交流,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针对今后的工作布置2件事:

1、本期一年级起始教材进行了改版,咱们在暑假组织教师进行了教材培训,教材使用一个学期,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好的做法,还有什么问题和疑惑,咱们准备在12月中下旬举行一个“教材使用大家谈”交流会,希望各单位回去结合教学实际,总结经验,材料于12月15日前发到我的邮箱,咱们将择优进行大会发言。

践行有效英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有效英语课堂 实践 教师 学生 课前 课中 课后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认为要想实现有效英语课堂,不仅仅是教师需要要求自己,对于学生也应给与适当的指导和要求,教学相长,方能实现教学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浅谈如何上一堂有效英语课。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还是抓住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

一、课前备课

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就是既要仔细研读教材,明确一节课的重难点;也要了解学生水平和特点,思考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确定“有用”且“有趣”的教学内容,方能吸引各阶段学生的注意力。在备课这阶段,笔者重点强调“课堂问题”这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是过于简单,诸如“Yes”、“No”之类的提问,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是提问超出普通学生能力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

二、课中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课堂教学,缺乏语言的实际运用环境,机械地操练是很枯燥的。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使用语言的环境和氛围,把课堂上机械操练语言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尤其运用現代教学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亲历外国文化的同时,对比本地生活实际,组织小组讨论,对话采访,表演,竞赛等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构词法”时,我采取团与团比赛形式教学。在讲解派生法中的否定前缀“un-,in-,dis-,etc”时,我让团内的每位团员通过查阅字典等各种参考资料进行查找,然后把结果报告给团长,最后团于团之间进行评比,看哪团找的多,找的对。最后再把所查到的词汇应用到我所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填空,造句等。采取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欲以及独自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有效英语课堂在轻松愉快中达到教学目的。

三、课后反思

事实上,不管教师如何殚精竭虑地去备课,上课,每堂课多少都会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所以课后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在脑海里回顾一下一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亮点要积累,不足要加以改进。还要从学生角度来考察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虽然不能对于每节课都采取测试来获取反馈,却可以从学生口中得到反馈。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不是教师单方面决定的,学生是否掌握知识才是真正的衡量标准。所以,我还采取阶段性测验来针对性地了解教学效果,从而找出问题所在,不断改进。

为了上好一堂课,很多时候我们更加关注教师怎么做,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要求。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对于上好一节课,学生没有责任和义务。为了能够呈现好的一堂英语课,同样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来引导学生。

一、课前预习

很多学生课前什么准备都不做,上课时目标不明确,在课堂上进入状态比较慢,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大,学习效率不高。学生只有课前预习学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进课堂,才能有的放矢,达到有效课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比如,对于将要讲解的文章,学生要事先把该课的新单词查阅好,并加以注释(学生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那样他们才能多积累词汇)。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长难句子,也可以试着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句子成分。经验证明:这样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才能养成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课中互动

纵观现在的英语课堂,尤其是高中英语课堂,只能用“沉闷”两个字来形容。对于提问和小组活动,很多学生不喜思考,不喜参与,因此整节课就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唱着独角戏。但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课堂教学,若只听不说,学生学的只是“哑巴英语”。新课标英语要求学生要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把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对话机制,这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

三、课后复习

很多学生成绩不突出,主要原因是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学习的内容,即使课堂上明白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所以课后学生一定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单词默写,作文背诵,记录好题好句子,还可以总结错题,错句子等来复习。日复一日,学生养成习惯,自然生成自主复习,温故知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一堂课的好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各自发挥作用,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形成生态课堂。虽然每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依然应该努力从一堂课做起,从而努力上好一门课。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25.

有效践行 篇4

关键词:“4+4n”模式,学生主体,有效课堂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新课改的精髓。为此,我们变革课堂行为,打造有效课堂,推行了“4+4n”课堂教学模式。经多年实践,已显现出此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势。

一、“4+4n”模式的内涵

“4+4n”模式中,“+”号前面的4,是课首的情境引入、展示目标和课尾的课堂小结、综合训练4个环节;“+”号后面的“4”,强调课堂上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必须进行的自读文本、师生交流、质疑答疑和专项训练4个环节,其中质疑、答疑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环节;n是课堂所教知识点的个数。

有效运用“4+4n”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明确。一个原则,即先“临帖”,后“破帖”(严格模式———灵活模式———创新模式);两个明确,即明确每一环节的目的,明确每一环节的原则。

二、“4+4n”模式的实施

1.情境引入。目的: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原则:简洁性、目的性、实效性、趣味性、多样性、全程性。

情境引入是以情境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并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入的方式很多,可以是逼真的场景、故事,也可以是动画、实验、猜想等。这不仅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到具体情境之中,而且能够通过视觉、听觉、以及味觉、嗅觉、触觉的艺术整合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巨大的感染和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展示目标。目的:指引方向、确立航标。

原则:全面、具体、适宜、适量、有效。

展示目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有方向,能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目标制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目标的定位务求准确,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目标的设定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楚、具体适宜。

3.自读文本。目的:体验过程,掌握方法。

原则:生本对话、自读自悟。自学指导要操作性强、指导性强。强调“指”与“导”。

自读文本是生本对话、自我感悟的过程。自学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并表扬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学;特别是要重点巡视中差生,甚至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促使他们也能够认真地投入文本自读。在这整个环节中,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万不可只顾辅导一个,而放弃督促大多数。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把握、思考所存在的共性疑难问题,为下一环节的交流研讨作准备。

4.交流研讨。目的:展示成果、检测效果。

原则:气氛的和谐性、参与的广泛性、研讨的深入性、形式的多样性、程序的有序性、结果的有效性。强调“广”与“深”。

交流研讨环节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中,教师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检测自学效果,也可引导学生互相探讨问题,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智慧共享,以加深教学的深度,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扩展和深化。这部分应尽量让学生回答或板演问题,以最大可能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这一环节,应尽可能调动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

5.质疑答疑。目的:深化知识、解决问题。

原则:师激疑、生质疑,师生共析疑。强调“激”和“引”。

质疑答疑环节要让先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实在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要再次设疑。问题设置后,先由学生互答、探讨,学生解决不好或解决不到位的由教师补充。通过这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努力去启发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惑才能活跃思维,有了疑惑才能增长知识,有了疑惑才能敢于创新。不会质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可能深入,学生提不出问题,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深刻。

6.专项训练。目的: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原则: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适量性。本环节重在“固”和“查”。

专项训练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尝到学有所得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该部分设置的题目一定不要多,但要紧扣知识点,本着学啥查啥的原则,让学生在尝试到学会的积极情绪中增强自信。

7.课堂小结。目的:建构知识、结成网络。

原则:自主性、全员性、系统性、结构性。

课堂小结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不仅仅有知识的总结,还应有思想和方法的总结。小结的方法比较多,可以是学生自主小结,也可以是师生共同总结,但一定要注意小结的系统性与结构性,使学生通过课堂小结,将所学知识点串成串、联成线、结成网,实现了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8.综合训练。目的:达标检测、提升能力。

原则:综合性、发展性、针对性、阶梯性、适量性、多样性。

综合训练应选择适度适量的练习题,查漏补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信心,从而为学生搭好愿学、会学台阶;并及时反馈信息,做到堂堂清,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

“4+4n”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能促使学生按目标起航,在情境中增趣,在自读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在质疑中深思,在训练中巩固,在总结中提升。它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前提,以指导体验、强化过程为基础,以发展思维、着眼创新为重点,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元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

“4+4n”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了三个意识。一是问题意识。从情境引入、质疑答疑到课堂小结,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师生交流,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不仅在有疑处生疑,更在无疑处生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二是互动意识。遵循新课程的互动理念,采用对话的有效形式,本着尊重、平等、双向原则,先由学生自读文本,进行生本对话;接着小组研讨,进行生生对话;然后,全班交流,进行师生对话。通过沟通和倾听,师生的知识、道德和理性都得到升华。三是过程意识。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不会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而要在“自读文本→师生交流→质疑答疑→专项训练”四个环节中螺旋式的提升认识。

有效践行 篇5

货运改革是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是提高铁路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为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真正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铁路服务宗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铁路系统积极改革铁路货运,是铁路发展所需、时代发展之必然。

曾经的铁路货运,是铁路“朝南坐”的“铁老大”面对“四方来贺”,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笑傲市场经济的生动缩影。过去,货主将所发的货物送到火车站,然后自己办理发货的一串串超多手续,货物到站时,提货人自己到站来取。现在,货运组织改革不再“雾里看花”,而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感受到了改变。

一是铁路在货运办理方式上由“客户到站找我们办”向“我们在网上替客户办”转变,这一变使客户不用申报车皮计划,联系审批事项,只需在网上简单操作、不用反复联系就能发货,原来的各种手续均由客服人员帮助办理,客户的体验将大大改善。

二是在运输组织方式上,由“以月计划为基础组织生产”向“以旬计划为基础、以日计划为依据组织生产”转变,实现了计划服务市场需求、运输围绕订单生产。三是构建新的营销体系,货运由“多部门管理”向“一体营销”转变,突出了营销责任主体职能,使铁路更好地与市场对接。

四是实行运力配置两级互保,由“能力紧缺型运力配置”向“能力满足型运力配置”转变,确保了铁路配置运力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五是推动全程物流发展,由“货运、物流分着办”向“货运物流一块办”转变,促进了铁路形成物流服务整体,使铁路利用优势迅速占领物流市场。

六是严格清理规范收费,由“各环节分头收费”向“一口价收费”转变,成为了铁路竞争市场的砝码,使铁路运价低廉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也使客户得到更大实惠。

铁路系统充分借鉴客运组织改革的成功经验,全面深入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最大限度的为客户提供方便,这一举措再一次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郑州集团房地产营销策划分公司

高增顺

构建高效课堂 践行有效教学 篇6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依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的方案》,学校制定了“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与研究”的活动方案,开展了系列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两点做法、一点体会、三点反思如下:

一.两大做法

1、以科研为引擎,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

学校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提高认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责任到人,强化落实。学校重视科研兴校,科研先行,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指导教师学习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行动研究的起点,培养教师自主研修意识,鼓励广大教师要从理念力、文化力、践行力、指挥力、执行力等方面促进专业化成长,自觉做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科学有效、质朴实用的方法、策略和模式,以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小组互助探究学习、传统讲述式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为主要路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陆先泽校长作了《落实“五有”原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报告,我撰写了《高效课堂的正能量》论文,领导带头科研,激发了老师们学习研讨的热情。如针对高效课堂的概念、高效课堂的内涵、高效课堂的标准、高效课堂的走向、高效课堂的鉴定、高效课堂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得出一些科学性的共识,使老师们明确高效课堂是应该以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性、教学途径和方法、学生的接收完成率四个方面作为判标志的。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效课堂的五大标准:师生全身心的投入,达到乐学状态;全息化的思维,达到善学的层次;全方位的互动,达到会教的高度;全层面的提升,达到善教的深度;最终进行全维度的达标,从而形成高效的课堂。这些为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以课堂为抓手,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行动展示。

学校各教研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精心举行了一系列展示活动。语文组展示活动历时两周,共计16节,听课达103人次,校长、书记等领导全程参加听课评课,教研员莅临指导,还邀请特级教师作精彩的点评。数学组、英语组、理综组等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比武活动,在备课组预赛的基础上,进入决赛的教师由评委现场评分,一等奖者推荐参加学校的教学展示。文综组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切入点,10节展示课面向社区、学区开放。

学校展示课于12月26日在微格教室隆重举行,教育局徐局长、王科长、杨主任、魏主任亲临现场听课指导,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听课。五位选手的展示课精彩纷呈:生物组的徐艳、语文组的汪萍两位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成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拓展思维;地理组的秦卫松、英语组的李丹两位老师在传统讲述式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炬,赢得了全班学生的掌声;蔡红老师的一节历史课真正体现了新课改意识,做到了让学生——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精彩我创造。

学校教研组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三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存的良好局面。语文组“自主互动六步导学法”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注重体现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科学引导,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其内核是“自主”,是在教师引导下有计划、有过程的活动,要动口、动手、动脑、动情;“互动”是形式,包括学习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交流)、人机互动(多媒体手段的科学合理使用)以及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互动;“导”是重要保障,是指教师在准确把握新课标与高考考纲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教学各环节,以导学案的形式导疑点、展重点、释难点、讲盲点、练关键、找规律、悟学法。一堂课的设计一般遵循六个步骤,即导学习得、合作探究、激趣点拨、训练内化、拓展延伸、反思提升。

英语组、文综组“五步自主合作式”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五个基本环节:“问题——合作——展示——小结——检验”。第一个环节(4-6分钟):问题即问题驱动。第二个环节(8-10分钟):合作即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可分为三个阶段:自主学习阶段、合作探究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第三个环节(12-15分钟):展示即互动展示阶段,本阶段也分两个阶段: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发现问题的阶段和答疑阶段。第四个环节(5分钟):小结即归纳整理。第五个环节(7-10分钟):检验即训练提高。

数学组、理综组“121”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时间和教学活动划分为“121”三个部分,即:前10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在“一标两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中间20分钟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这其中包括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典型问题的讲授与示范,学生的讨论与展示等;后10分钟的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减轻学生课余负担,并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总结、归纳、深化、提高。

二.一点体会

“正能量”这个词语近年出现的频率很高,又值此今年市区教育局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引发对“正能量”与“高效课堂”关系的思考,想探讨什么是高效课堂的正能量,算是一点体会,求教大方之家。

高效课堂的正能量来自于学生。一节高效的课,应该是学生富有激情的课。学生在激情的燃烧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态度端正,心态阳光,才能达到乐学的状态和善学的层次。学生的这种上课激情就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正能量。

高效课堂的正能量来自于教师。教师干的是同样的工作,有的人精神焕发,激情四溢;有的人则怨声载道,疲惫不堪。前一种人心态良好,状态积极,他们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体会到幸福感;后一种人则反之。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就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创造快乐的情绪,想象完美的自己,感到生活的幸福。面对学生,教师的激情乐观、积极向上就是高效课堂的正能量。

高效课堂的正能量来自于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节高效课堂,应该是实现了有效互动的课堂。全方位的积极互动是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关键,更是高效课堂的正能量。

高效课堂的正能量来自于教师团队。备课组是教师团队的最小单位,集体备课是大面积提高课堂质量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集思广益,在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一个高效的备课组里散发出来的正能量,总能凝聚起同一个目标,激发出个体的无穷干劲,最终达到幸福课堂的高效。

高效课堂的正能量来自于学校的管理。管理是能量,管理出效力。学校领导“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服务指导”的管理内容、“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正能量。

总之,正能量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向上力,是教师幸福成长的原动力,是学校科学管理的核心力。只有不断地倡导正能量、聚集正能量、扩散正能量,高效课堂才能更精彩。精彩的高效课堂就一定会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成就学校。

三.三点反思

1、思考不够,急于将现成答案告知学生。据此,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践行新课改理念的力度。各校要“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转变教学观念刻不容缓。放手是开发学生潜力的良药,点拨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大胆放手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和智慧,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去做。

2、高效课堂中的先学环节效度不够。所谓先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文本进行自学。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化教为学”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而这一环节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有的教师不出示自学问题或是所提问题不恰当,有的教师没有深入学生去真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时因缺乏有效指导而没有实际效果。因此要重视加大先学环节的效度,学生先学时,老师一定要出示合适的问题,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记下来,为后面有针对性地施教提供依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时,不能只追求有“合作”的形式,更要追求合作的内容,将一些有穿透力的问题拿来“合作”探究才有价值。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践行环境保护 篇7

一、合理规划, 统筹安排, 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城市幼儿园的占地面积有限, 为保证优质教育所必需的充足场地, 是缩减招生人数, 保证人均面积, 还是用违章搭建、占领公共区域甚至征地扩建等办法扩充空间?我们的做法是:

“一室多用”, 节省空间资源。作为小区配套设施, 我园两个园区的规模都较小, 没有足够的功能室和户外活动场地, 建筑用房等资源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所需。为使有限的空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我们秉持“一室多用”的理念, 避免了功能区域重复设置、利用率低的浪费现象。比如大中班部不设一天仅用两个小时的床位, 改为榻榻米, 午睡之外的时段可以作为活动区供孩子们学习或玩耍;游泳池在春、秋、冬季开辟为沙水游戏和沐足锻炼的区域。小小的门厅也是“一厅多用”:既是家长和财务往来单位的接待处, 也是教职工的餐厅, 还是下雨时的晨检室和小组运动场。

合理安排时间, 提高场地使用率。我园多种场室几乎都是全天候使用, 没有半点闲暇。比如音乐室上午作为各班轮流使用的教室, 中午作为孩子或教师午休的睡室, 下午用作早教或混龄区域游戏室。阅览室地面设计为离地三十厘米的榻榻米, 四面靠墙摆满柜子, 下面几层放孩子们的图书或床上用品, 上面则放教师用书。如此一来, 阅览室每天上午就成为各班轮流使用的读书区域, 中午作为某个班的睡室, 下午用作教师的阅览室。小托班部的半日班课室, 上、下午各安排一个托班, 中午是全日班孩子的午睡点。户外场地不够, 我们就采取分组与错开户外活动时间的办法, 保证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我们深信:通过对空间与时间的统筹安排, 众多幼儿园在保持现有园舍规模的情况下, 也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成长环境。

二、安全回收, 巧手创造, 化废旧物品为教育7、自省

作为最具环保意义的行为———废物利用, 在幼儿园已成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很多幼儿园在废物利用的过程中陷入浪费的新误区: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造废旧物品, 制作的教玩具精美但脆弱, 经不起孩子们的“折腾”, 或者是比不上市场上已有的、并不昂贵的材料。我们在废物利用的时候, 注意权衡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做到省物的同时也要省力。

对废物的利用重在创造地巧用。比如酸奶杯可以装不同的种子供观察, 也可以作为手工材料制作成装饰品, 还可以当作调色盒装颜料;用坏了的电话机可以用作角色游戏;五颜六色的购物袋、广告纸可以作为美术活动材料;鞋袋可以当作魔术袋。再如月饼盒回收后, 利用其美丽的包装, 可以组织有趣的美术活动、语言活动;月饼盒可以代替学具篮, 成为好用的容器;月饼盒还可以成为结构区的材料, 当中型积木使用。元旦后回收的旧挂历可用做教学挂图, 也可以作为大画纸;台历可以成为教学参考资料、区域操作材料、图书等等。家长送来镶嵌式化妆品盒, 可让孩子们将多个瓶瓶罐罐正确放进盒内相应位置, 锻炼手眼协调、手部小肌肉动作, 感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对应、空间关系等等, 其教育价值与昂贵的蒙台梭利教具相比也毫不逊色!

对废旧材料的改造主要是简单加工, 而不是面目全非的大制作。比如空调机的包装箱可以装饰成小房子、车厢等;易拉罐、玻璃瓶、破损的锅碗瓢盆在师生共同装饰后, 成为音乐区、表演区的打击乐器;大可乐瓶开个口, 稍作修饰, 即成为供小班孩子喂食的娃娃;鞋盒盖开几个不同形状的洞, 贴上不同颜色的边, 可取代专用的塑料学具“图形桶”。

我们认为:只有在废物利用的过程中重视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才是全面、正确的环保行为!

三、友好相处, 资源共享, 让无限的社区资源为我所用

无论幼儿园有多大, 物质条件有多丰厚, 相对于广阔的园外世界而言, 其资源仍显不足,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小型幼儿园更是如此。于是, 我们将教育延伸到围墙之外, 共享外围资源。

借助公共资源, 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我园毗邻天河公园, 在新园开办前, 我们就先一步谋划如何充分利用这块有着丰富内涵的教育资源:安排各班组人员分别到公园不同方位查看地形, 了解植物种类、安全情况、设施分布等, 拍好照片, 回来后集中交流, 介绍本小组观察的情况, 并提出自己对此地块资源运用的初步设想。开学后, 我们要求每班一周至少到公园进行两次活动。经过多年的尝试, 我们已形成了相关的公园活动制度。天河公园不但解决了我园户外场地不足的困难, 更重要的是其中丰富多样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教具”。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 在溪水边捞蝌蚪, 在竹林里嬉戏, 在广场上写生, 在草丛里吹蒲公英, 在大树下捡拾落叶……公园不但成为各班常规性活动场地, 而且在节日时也成为两个园区和分园进行大型亲子活动的首选地。每年我们都在公园开展慈善义卖、读书节、游园等活动。我园和天河公园建立了和睦的友邻关系, 后者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利用社区资源, 提供有用、真实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坐落在生活区, 周边有着种类繁多的生活设施, 教师们就带孩子到消防教育基地接受安全教育, 并实地演习;到小学去参观, 为升学做准备;到菜市场认识蔬菜、水果等;到超市认识日用品, 学习分类、购物、合作、整理;到理发店观察理发程序。这些利用社区资源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开展角色游戏、结构游戏提供了直观的生活经验, 也为他们学习生活常识、发展社会性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家庭也是重要的社区资源。我们在了解家长的职业、兴趣和特长等情况后, 邀请家长来园担任助教, 解决教师在某些专业领域知识欠缺的问题;帮助建立“友好家庭”, 将幼儿园难以胜任的教育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延伸到家庭中;开展“我们的社区”“我爱我家”等主题活动, 到社区老人或同伴家中访问, 学习做有礼貌、讲卫生的小客人或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有效践行 篇8

一、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 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就必须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对话。那么, 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学呢?

1.相信学生, 挖掘学生潜能。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 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有很大的潜能可供教师开发。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够自主地解决许多问题, 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技能与方法的整体提高。不要认为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无法自主完成探究, 而由教师包办代替, 这样先学就失去了支撑。

2.深入探究, 实现深层学习。先学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预习, 而是要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 实现深度探究。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设计预习问题时具有前瞻性、探索性与开放性,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 还要学会怎么用。如对于单词, 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音形义结合起来, 会读会写会用, 能够自如地应用于交际之中。

3.合作探究, 提高学生认知。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不能简单处之, 而是要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与交流。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来解决一些问题, 对于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拿到全班来进行集中讨论。

二、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 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但并不是说教师的教不重要。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以学定教。以学定教, 所要解决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教师直接告知, 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展开的师生互动探究。这需要教师做好调查与组织工作, 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有导引作用, 那么要搞好教学, 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 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生活阅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 要明了全体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 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这样才能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 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即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即大多数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集中讲解, 而对于个别学生所存在的个性问题, 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是利用其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尽量不要占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共同时间, 因为那样会降低时间的利用率,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 我们首先要确定让学生多学什么, 教师少教什么, 否则教学就会陷入误区, 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多学, 不仅是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能力、情感与思维。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新课改倡导要改变以往只重知识的教学倾向, 要打破学科界限, 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技能的提高、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的培养, 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少教, 并不是不教, 而是不直接灌输。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提供更多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来展开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思维认知活动, 让学生分享知识、方法、能力与思想等, 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我构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就英语教学而言, 我们要让学生多运用语言, 在交流中提高英语水平。英语对听说读写具有很高的要求, 要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 即使教师传授再多的经验与方法, 学生不亲身运用同样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为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交际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运用语言素材, 让学生大量输出, 这样才能在运用中提高学生对单词、语法、句型的理解, 才能灵活地运用于交流实践中, 促进语言素材的内化。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用英语进行教学, 鼓励学生说英语, 同时还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活动, 激起学生说英语、用英语的激情。如表演课本剧, 选取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或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设计成剧本, 来扮演相应的角色。这样的活动更具趣味性, 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同时更具创造性与开放性, 学生可以融入更多个性因素, 使得剧本与表演更具个性色彩。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整体提高, 同时还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的热爱, 让学生将英语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摘要: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观, 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在探究中得到知识与技能等的全面发展, 以实现有效教学。践行生本教育, 实现有效教学这是英语教师所普遍关注与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研究, 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本教育,英语有效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

参考文献

[1]许建明.践行生本教育理念,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中学英语之友:下旬, 2010 (11) .

[2]胡青忠.初中英语课堂生本教育反思.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11 (6) .

有效践行 篇9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下要求:准确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自觉转变角色, 提高教学水平。可新课改推行将近一年了, 作为一位一线语文教师, 我发现新课改只是改了课本, 改了要求, 教法上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仍然回归到旧的套路, 究其原因, 是没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借鉴和推广。

前些时候, 偶然看到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学理念及源于西方20世纪上半叶的有效教学理念, 觉得这两种教学理念在表述上有所不同, 但核心是一致的, 可以对新课改有所借鉴。

首先来谈谈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理念。以往的教学规范曾这么要求: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练为主线。但真正践行的教师却不多, 因为许多教师已经十分熟悉固有的教育体系了, 大家都在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 指挥棒指向哪里, 我们就走向哪里。殊不知, 教育走向了死胡同。学生没有主动思维, 只有被动接受, 这与教育的本质完全背离。可以这么说, 我们原来的体系基本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 也就是一切都是为教师的教而设计的, 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生本教学理念倡导的则是“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再来谈谈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不管是生本教学还是有效教学, 它们同一的地方都是着重发展学生的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重要核心都是关注学生的需求。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表现, 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 是诚信、关爱、协助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 是实行新课改的重要前提, 没有尊重学生, 课改无从进行。

有了相应的教育理念作支撑, 可具体到课堂我们又该如何操作?我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降低知识要求起点

也就是设计教学活动要简单一些, 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让全体学生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教师的设计简单明了, 学生的活动就更容易开展, 从而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做”的机会, 也让更多的学生有能力“多做”。在教学实践中, 降低起点其实是营造一种近乎没有教师干预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思考、自由发挥, 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如在教学《边城》时, 我布置的课前预习是:翠翠到底喜欢谁?翠翠为什么梦里会飞到山顶上去采摘虎耳草?现在的学生对情爱不会陌生, 他们会有不同的理解, 交流起来自然没有障碍。当然, 还应当把握一个原则, 即所选择的切入点、所设置的问题, 都必须是适合学生的, 是他们感兴趣的, 也是他们容易完成的。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通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自己精心设计出来的、认为尽善尽美的内容, 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甚至学生无法完成。这个时候, 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设计是否真的尊重学生?是否真的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不断反思, 教与学才会有所进步。

2. 注意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是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新课改语文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很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个体进行前置性小研究 (有目地的预习) 后, 在小组里畅所欲言, 交流各自的思想, 分享自己的发现, 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交织, 小组学习的理想状态莫过于此, 同样也凸显新课改“人文”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注意有目的地编排小组, 在编排小组时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是否合得来等多种因素。这样的安排让小组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小团队, 好的学生有发展, 弱的学生有进步。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每个学生都会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 特别是学困生, 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中, 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会让他产生明显的成就感, 表达愿望会更强烈, 这时只要给他一个平台, 给予适当的激励, 可能会使其对下一步的学习产生更强烈的渴望, 从而走向学习的良性循环。一定要避免习惯性地提问学优生, 而对学困生视而不见, 那样只会培养课堂上的“贵族”, 产生更多课堂的“贫民”。小组间可以互相竞争,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弟”具体是指谁?这个问题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有的小组说是弟弟, 理由很充分;有的小组说是姐妹, 也同样有根有据。其实就在这样的争论中, 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师会发现上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因为课堂里充满了学生思想碰撞的火花, 满溢着学生智慧的美丽, 还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3. 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

正确的评价起到导向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增强学生的合作动力和提高兴趣, 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当小组在台上进行交流时, 与台下进行互动, 请台下的学生来点评, “你说得很正确”、“你们组的方法很好”等, 侧重于肯定、欣赏别人的优点, 进行激励性评价, 增强学生的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适时调整教学。在课堂中, 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 或是赞赏, 或是批评, 或是认可, 或是否定。纯粹凭借语言作为评价的方式肯定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 要能够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 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当然评价要注意“度”。有一些教师喜欢在学生答对问题后有规律地进行鼓掌, 我个人认为鼓掌是发自内心的, 一味地追求激励的方式大可不必, 它反而失去了鼓掌的价值和意义, 削弱了激励的作用, 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

有效践行 篇10

关键词:中职数学,少教多学,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信息加工理论中强调,教学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内部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这个理论为构建“少教多学”模式提供了依据.然而,大多数中职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中职数学教师,应深刻理解“少教多学”的含义,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把老师的传授作为礼物来接受.”我们知道,中职生的数学基础不好.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前应要求学生开展预习活动.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已经大概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在课上就能更好地探究未知的内容.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在教学《空间直线》时,可要求学生在课前了解:(1)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在平面几何中,怎样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学生通过预习,再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问题就容易得多,他们不需要教师讲太多,就轻松掌握了知识.因此,“少教多学”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促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我们知道,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好.因此,教师在践行“少教多学”模式时,应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可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分组,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方程》时,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直线方程,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了解了求直线时应设立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稍难的问题.最后,教师让学生计算直线与圆的方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讲太多,学生经过小组交流与讨论,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三、先学后导,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而先学后导是启发式教学的创新.教师不再担任主体角色,而是扮演一名引路人的角色,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促进学生加快适应自主学习模式的步伐.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内容,包括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温习和对下一章节知识的预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在学习的大方向上给予学生慷慨的指导,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而对于具体步骤,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推广》时,教师可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角旋转起来时,360°还“够用”吗?学生自己去观察旋转着的动态角,立马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物体,如转动着的风车等,最终得出现实生活中的角常常会超过360°的局限范围的结论.

四、练习讨论,调整学习方法

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充满求知欲的,不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都是渴望了解未知事物的.只不过成绩好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所以将自己的求知欲表现得更外在了,而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因为经常受到失败的打击,所以总是把自己的求知欲隐藏出来.对于这种隐藏的求知欲,外人往往是无法察觉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万万不能忽视这一点,而是要讲究方法,尽全力把每一位学生的求知欲都激发起来.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就要把握好时机,设计练习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纠正错误.例如,教师应多找一些典型的易错题和难解题,安排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并且要求他们对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在学生代表讲解完后,大家可以交流讨论.这样就能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总之,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的真实水平和具体情况,采用“少教多学”模式,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涛.试论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

[2]毛志军.中职数学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上一篇:船舶融资租赁交易下一篇: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