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

2024-06-02

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精选四篇)

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 篇1

一、乐的标准:“美”

本文对“音乐”这一概念的界定是:“美好的声音”, 或者说“噪音的对立面”。声音很难被清晰划分, 这只是一个较模糊的、不能称之为“定义”的界定, 但是这一界定或许并无偏颇之处。无论喜怒哀乐, 无论长短, 无论风格, 无论人声或自然, 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声音, 皆可称为音乐。当然, “美”的具体判断标准会因人而异, 对“美”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关于“美”的标准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但关于“美”的观念并非不能统一 (只是这“统一”容易流于宽泛, 而“美”本就不是可以严格定义的东西) , 真正的美是毋庸置疑的, 是有力量的, 是有无穷感染力和魅力的。回到王维的诗上来, 虽然读者没有“美是什么”的统一答案, 但是都不会否认诗中流淌出的音乐之美。声音使得整首诗浑然天成, 就像音符使得乐曲完整、流畅、和谐。因此, 本文把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描绘的大部分声音归入音乐的范畴。

二、乐的内容:自然之声与人造之音

声律一般分成韵脚, 旋律 (节拍) 和声调 (高低徐疾) 。 (1) 那么, 声音的内容可以作何种分类?下文尝试按声音的源头, 将其分为“自然之声”和“人造之音”两类来分析。

自然当然是山水田园诗的主角, 王诗中对声音的描绘也集中在自然之音。王维描摹最多的是鸟鸣, 如“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送梓州李使君》) , 遍山的杜鹃凄鸣渲染了忧伤的气氛;又如“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 黄鹂轻快的鸣啭似乎在为辋川庄的雨过天晴欢欣;再如“落花寂寂啼山鸟, 杨柳青青渡水人” (《寒食汜上作》) , 暮春时分的鸟鸣给渡过汜水的诗人平添了几分寂寥与黯然。鸟鸣似乎是山水田园里亘古不变的背景音乐。除了鸟鸣, 还有风声, 雨落声, 水流声, 蝉鸣声, 树叶的沙沙声……这些都是山水田园必不可少的标志性声音元素。如“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寒蝉本象征愁绪伤情, 这里却“一反常态”没有了伤感的色彩, 成为了挚友相聚时一段悦耳的配乐;又如“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 在峻峭山中流淌的泉水似在幽咽一般, 一个“咽”字准确描摹了泉水阻塞缓流的声音和情态。

王诗中除了有纯粹的自然之声, 还有人声或者丝竹之音。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人有得《奏乐图》, 不知其名。维视一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 一无差。咸服其精思。”史书记载王维曾担任太乐丞, 精通音律的他具有深厚的音乐功底和很高的音乐造诣。平日里他爱抚琴吹箫, 如“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 , 在松风里对月弹琴, 颇有乐趣;“吹箫凌极浦, 日暮送夫君” (《欹湖》) , 箫声里尽是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情;“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竹里馆》) , 抒尽心中逸气。除了乐器演奏的声音, 还有深山传来的低沉钟声:“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 还有兴之所至的歌唱:“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还有人们的日常交谈:“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还有远处传来的人声:“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鹿柴》) 。王维对人造之音的描摹在山水田园之外的题材中出现得较多些:如“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凝碧池》) , “健儿击鼓吹羌笛, 共赛城东越骑神” (《凉州赛神》) , 等等。

三、乐的写法:点到即止与有无相生

说到王维的声音艺术, 点到即止是其特点之一。和《李凭箜篌引》、《琵琶行》那样直接描写和铺陈声音的篇章不同, 在描写声音的时候, 王维大多是不写其声, 只写其动作或情态;或者说, 王维并未对声音进行详细的铺展与描绘, 只是含蓄和干净地点到即止, 停留在叙述这一层次上。不管是“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 , 还是“吹箫凌极浦” (《辋川集·欹湖》) ;不管是“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还是“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不管是“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 还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辋川集·竹里馆》) , 这些声音都需要想象来还原, 属于间接描写, 王维仅仅点到即止, 是读者完成了整个音乐的创作过程。这一过程并不难, 相反非常自然。由于王维画意渲染和氛围营造都极其成功, 读者犹如被带入王维时空的幽静山林, 在这一超然物外的世界里, 鸟鸣、风声、水声、丝竹之声都“各得其所”, 只等人们来体会;在这一时空里, 所有的音乐都已在心中。

这种点到即止的间接描写典型是风声。比如“松风吹解带” (《酬张少府》) , 只是描摹风吹的动态, 然而隐藏的音符———风声仿佛就在耳边;又如“隔牖风惊竹” (《冬晚对雪一壶居士家》) , 并未直说风声如何, 但风穿梭在竹林间的声音和竹林摇曳的沙沙声依旧扑面而来;再如“人闲桂花落” (《鸟鸣涧》) , 花落无声, 但却似乎可以隐约听到相伴的风声, 如此轻缓柔和。这些诗句没有直接描摹声音, 含蓄中别具韵味和诗意。

王维描摹声音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以声衬静, 有无相生。这不仅有环境的静, 还有心的静。有人称之为“此时有声胜无声” (2) 。明明是对声音的描摹, 却营造出悠远平和的境界, 收到空寂静谧的效果。如果不是在安静的山林, 怎会连最细微的声响都收入耳中?如果没有宁静的怀抱, 怎会注意到平常声音中的悠远意味?

以《鹿柴》为具体例子来分析。此诗的前两句“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响”有“回声”之义, 诗中不言“声”或者“音”, 而称“响”, 可见声音的清晰与悠扬往复。在偌大的山林里, 如何才能听清人语?声音穿越层层枝叶到达耳边时, 怎还明确可辨?不难想见, 这只能是由于山林之幽, 鹿柴之静。这种“以声衬静”的曲笔的写法, 非常精妙含蓄, 颇具意趣。这与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和《诗经·小雅·车攻》中的“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诗句都有言外之意———表面上写有声响, 实际上是描写一派静谧。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皎然在《辩体有十一九字》中说:“静, 非松风不动, 岤林未鸣, 乃谓意中之境。” (3) 赵山林先生注《鹿柴》时说:“人语响”是有声, “返影入”是有色。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 偏从有声有色处写, 而愈见其空。诗人可谓深谙“有无相生”之理。这一点评精辟到位。“有无相生”是王维的声音艺术的精髓。从反面着笔, 有含蓄曲折之美, 令人回味无穷。

四、乐的意蕴:流淌的静与自由的禅

前文提到王维“有无相生”的技法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不动是静, 动亦是静, 动静是相对的。事实上, 没有不动的事物, 表现事物之静的最真实自然的方法就是使其处于动之中, 所谓“以动衬静, 使静更静”。王维写的是声音, 达到的却是宁静。又因为这种独特的写“静”手法, “静”又有了动态的效果, 不是沉默的、死气沉沉的“静”, 是有生命的“静”, 简直是一种“流淌的静”。

都是山水田园中并不罕闻的声音, 无甚特别, 然而它们

WENJIAOZILIAO

并非无生命的堆砌要素, 它们汇成通透的自然乐曲, 带给读者无穷的美的享受;美, 多半就是因为这种“流淌的静”。说到这种“静”的生成, 则不得不提“禅”。山林之静是人人皆能体会到的, 再烦躁的人也会受到这种的“静”的感染, 但这很有可能只是偶然的、暂时的变化, 是心情的静;王维诗中展示的是一种更深广意义上的、永恒的宁静, 是心境的静。这与王维的禅学修养有很大关系。王维曾被友人评价为“当代诗匠, 又精禅理” (4) 。诗人的心灵完全开放, 他与纯粹的自然交流, 内心享受极大的自由。在开放的心灵中, 人能与自然建立一种亲密关系, 由此体会到真正的内在的和平、心境的静。正如孙昌武先生在《禅思与诗情》一书中说的:“ (诗人的心) 像一面镜子, 它领纳万物而不乱光辉, 反而更表现出自身的明净。” (5)

禅意入诗, 本无法可循, 是天然自在的事情;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王维的声音艺术中一探禅味的踪迹来由。首先, 诗中描绘的声音主要是鸟鸣、风声、水流、人语、丝竹等, 它们本身就是宁静的承载, 或者说能引发与“静”和“远”相关的想象和感觉。其次, 王维的描摹极尽自然, 不事雕琢;告别浮艳, 返璞归真。真即是美, 美使得诗中的声音具有“音乐”特质。像音乐一般明澈纯净, 自由流淌。

王维通过点到即止和有无相生的手法, 达到“诗中有乐”的效果。“诗中有乐”使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一股流淌的静, 也带来更悠远的禅味与意蕴。综合王维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的身份, 我们不难理解他诗境、画境和乐境三境一体的诗从何而来。王维诗中体现的超越的精神与高远的境界, 无疑带给后人独一无二的珍贵的审美体验。若不能似王维一样有超高的艺术造诣、打通五官、禅入诗境, 能循着他的踪迹聆听山水清音, 也是乐事一桩。

参考文献

[1]葛杰选注.王维孟浩然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2]杨仲义.汉语诗歌文化学.学院出版社, 2008.

[3]蒋伯潜, 蒋祖怡.诗.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

[4]周振甫.周振甫讲古代诗词.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篇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以其恒久的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在唐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在众多的诗人中,我最钟爱王维以及他的作品。

王维一生的生活经历较为坎坷曲折而又丰富,至今存诗400余首,收藏在《王右丞集》,

在王维的诗歌中,尤其以山水田园诗居多,也是山水田园诗的成就最大。在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景色方面,王维有着独树一帜的造诣,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同期的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他的诗歌继承了陶渊明的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超强的表现力创造了一种“诗中有情”“诗中有画”“诗中有禅”等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使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在晋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飞跃的发展。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在我国唐代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纵观他的山水田园诗歌,无论是写雄伟壮阔的名山大川还是农家田园的自然景物,相对其他诗人而言,有着他独特的艺术特点,从而使他的诗歌魅力永存,为后人所赞叹。我们可以从“意境”“构图”“禅趣”几个方面来阐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艺术特色:

一:王维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进行刻画,使诗情画意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将读者带入诗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感觉。

王维的许多诗歌写出了自然界的幽静恬适之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以普通得景物写高洁的意趣,以自然美表现理想美。诗歌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形成一种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点明地点、季节、时间、天气。“空山”点出这个地方犹如世外桃源。山雨过后,空气清新。颔联写景,作者捕捉住几个典型的秋景意象: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写出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由景及人,诗人抓住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浣纱归来的女孩子在竹林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莲花的动态。从听觉到视觉描绘出淳朴的山村生活。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外物的描写转入内心的抒写,表达诗人隐居山林的心情。

整个全诗犹如一首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如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将秋日晚景的自然美和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活动和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动静结合,声色并茂。既写了山野的清净幽深,又描绘了农家的恬静与安适。诗人把隐逸的情怀、淡泊悠闲的心境、高远雅洁的志趣与自然恬淡的外在形象巧妙的融为一炉。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另如《竹里馆》: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片竹林里,诗人独坐其间,写出了一种极度优雅脱俗的境界。诗人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在独坐中弹琴。一曲终了,情有不足,情不自禁的掷琴长啸。长啸之后,又是一片幽寂。在这深林中是没有人知道诗人在干什么的,只有一轮明月映照在他的身上,仿佛一位知音,倾听诗人的心曲。使诗境的画面形成一种清幽而不`枯寂的效果。

诗中“幽簧”“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月夜深林之景,如此幽深;弹琴复啸之人,如此超然。诗人心境平和,忘却世情,脱离了尘俗,融入了自然,进入了一种与自然同体的境界。另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现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而富有生气的意境:在夕阳的映照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诗人以“苍茫”“遍”“稀”等词来渲染寂静的氛围,又用“新粉”“落”“烟火”等字眼,传递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人们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此外,王维许多充满牧歌情调的田园诗歌如《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等,同样充满了宁静、悠闲、恬适安详。这类诗中的宁静、悠闲、恬适安详的意境,既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诗人对黑暗社会的现实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心理反映。

王维也有许多的诗歌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以疏放的线条和苍劲的笔力来勾勒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重神似不求形似,写出一种萧疏清淡的水墨写意画意境。我们来看他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中南山的总轮廓,写出终南山之高,终南山之广,正是以夸张写实,是远眺之所见。“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诗人由远及近进入终南山,白云弥漫,人仿佛浮游于白云之间,一路行走,白云让出眼前的山路。驻首回望,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起来,汇成茫茫的云海。终南山的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等都笼罩在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在白云青霭之下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变模糊,由朦胧而隐没,诗人只用了简单的十个字“画了出来。“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晴。”诗人位于中峰山顶,纵目四望,四周群峰罗列,在透过云霭的阳光照射下,由于众峰远近高低和方位的不同,显的或浓或淡,千姿白态。使我们读了这首诗,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的《汉江临泛》则是写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是一首描绘襄阳风光的诗,先写楚地的形势,颔联采用以虚写实的`手法,将所见的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的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长,江面之宽。颈联再用“浮”“动”以错觉写出了郡邑在波澜的撼动中的漂浮之感,真切的体现出汉江的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又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过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一首描写壮丽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篇。这里用“直”来写孤烟,写出了大漠的辽阔,用“圆”来写落日,使夕阳也显得艳丽壮观。

二:王维的诗歌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诗情画意。苏轼说“味诘摩之诗,诗中有画,观诘摩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是个诗人同时有是个画家,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融入绘画的技巧,两者互相融汇,浑然一体,创造出一种与水墨丹青具有相同意韵的诗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

(一)王维善于选择确切的视点,捕捉事物的形象,把众多个别的景物通过位置的经营,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溪.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日里,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整个诗犹如一幅照片,立足点是柴门外,诗人捕捉了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性的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溢的山水田园图.再剪入作者和裴秀才两个隐士的活动镜头,画在人眼中,人在画图中.寒山秋水,一静一动,落日孤烟,一上一下,倚杖听蝉的老人,酒醉狂歌的朋友,一个悠闲,一个不羁,确实构成一幅令人神往的画面.又如<<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椅杖候荆扉。雉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全诗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家晚归图,诗人选取了几个农村生活的个别现象:太阳余辉笼罩的村庄,徐徐归村的牛羊,一个慈祥的老头拄着拐杖,正在柴门外等候放牧归来的小孙子,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阵阵野鸡的啼鸣.,桑叶稀稀拉拉,蚕儿吃饱了开始做茧了,营造自己的安乐窝,辛劳的农夫扛着锄头回来了,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欢乐的交谈着.诗人最后用“闲逸”两个字将这些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和谐而又具体生动的完整图画,赞美田家生活的朴素和安闲,富有牧歌的情调,寄寓了作者渴望隐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再看王维的另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歌《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天的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格外的清新。一轮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松林的缝隙照射在地面。一泓泓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一阵喧哗声从竹林中传来那是洗衣服的姑娘回来了。亭亭玉立的荷花摇动起来了,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在这里,秋天的夜晚,雨后的天空,雨后有泉水,有明月,松与月相依,泉与石相伴,月色,松色,水色,与泉声,竹声,人声,天上的月,空山的松、与涧中的清泉,泉下的山石,空中的月光与水下的月影…….光影声色构成一幅明净和谐的山涧秋月图。宁静幽洁,欢乐清新,简直是一个世外的桃园,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王维在诗歌的画面中非常善于捕捉住表现其生活情趣的形象,所以很少对大自然作泛泛的描写,而是象一个高明的摄像师那样善于抢镜头,迅速拍下那最动人的一刹那。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花开花落,月出鸟惊。“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中的返照在青苔上的那一缕阳光,使画面显得恬静和平而又不死气沉沉。

(二) 王维还善于抓住自然界的色彩和声音以画家和音乐家敏锐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将它们融入自己的诗歌中,使诗中有画,有声有色。他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绘型,还可以摹声。

与陶渊明和孟浩然的古淡悠远的风格相比,王维更着重于绘彩.王维的许多诗歌以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的描绘了山林幽美清空的境界,诗歌也显得较丰润而有生机.且看《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董源水墨山水画艺术风格探微 篇3

董源, 字叔达, 江西钟陵人, 是五代南唐的画家, 也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1]88, 其在水墨山水画上的造诣可谓平淡自然、清新脱俗。董源不仅擅长山水画, 还对人物、禽兽都有研究, 他的水墨山水画大多是以江南的真实山景之色入画, 其用笔力度沉雄, 所画之笔无不具奇峭之美。在五代的《画鉴》里就有关于董源的记载:董源的山水有二种, 一样水墨, 一样着色, 疏林远树, 平远幽深, 用色浓古, 二种皆佳作。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有提到:董源善画, 多写江南真山, 不为奇峭之笔。画史中也把董源、范宽、李成, 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不仅有着基本的美学, 还有着丰富的创新意识, 不仅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的美学风貌, 其画作也深深体现出一种平淡的别样美。

一、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董源是南派山水画的领军人物, 他的水墨山水画更是为后世文人所推崇, 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不仅有着平淡之美, 其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显出一种禅意的情怀, 使得其画作更加真实生动[2]62。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中《潇湘图》被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其绘画作品现存的还有《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等, 以下就一一介绍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董源在年轻时由于受到禅宗的影响, 因此他在水墨山水画上更是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在他的《潇湘图》中, 就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书中记载, 潇湘就是位于湖南省的潇河与湘江, 这两条河最后汇入洞庭湖中, 《潇湘图》画的就是江南真实景色, 在画中可以看到山峦连绵、云雾暗晦, 江南的山水树石都被笼罩在空灵与朦胧之中, 不仅显得平淡而幽深, 而且也显示出苍茫而深厚的禅意境界。《潇湘图》中画的岸边几组船上人物, 远处坡下还有张网的渔人和船只。董源就是通过对平淡事物的记录唤起了自己的一种心境, 用绘画的形式将超然于物理的图像在水墨山水画的创造中表现出来, 使其作品表现出平淡的别样美, 更是画作具有创新的艺术风格。董源的《潇湘图》, 是花青运以水墨, 显得清淡湿润, 董源的山水画更是有“水墨类王维, 着色如李思训”的评价, 可见其水墨山水画的技艺之高。

董源在游历江南风景时, 因为当地风景优美, 深受感触, 就创作了《溪岸图》, 其整体都体现了“平淡天真”的江南画风以及山野水滨之处的隐居环境。他在画中还是以墨色来染出山石体面, 对于溪水波纹则是以细笔画出, 他还在上端绘画崇山峻岭, 在耸立的山口间露出蜿蜒而下的溪流, 山涧之中又有流泉飞瀑, 让景色更加仙丽迷人。董源还在山脚画出了水流的汇集之处, 在山麓中还筑有竹禽茅舍, 在岸边水榭中还有高士闲坐, 这种怡然自得的平淡生活, 恰是这幅画平淡美的体现。汤在他的《画鉴》中就说, 董源的作品淡墨轻岚, 在他的这幅画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董源的《夏山图》, 不仅画面气势辽阔, 而且在用笔上更是浓淡相间, 更是展现出了江南的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草木茂盛的夏日景观, 他还绘画了辛勤劳作的山民、家畜, 洋溢着浓厚的自然气息与生活闲趣。他在作画时, 其图更是高远取景, 画幅中重岚叠冈、树木华滋, 体现出江南浓浓的山乡气象。

二、董源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董源在山水画法上既能作水墨意笔, 又擅长于青绿山水, 其绘画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一种平淡的别样美[3]124。董源在绘画中使用皴法、造型、植被、禅意等相结合的方式, 构造出具有创新性的水墨山水画艺术风格, 清新脱俗, 禅意四起, 给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遐想。以下就介绍董源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在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中, 天工自然, 意境清美, 表现出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比如在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中, 其云峦苍林, 捕渔人家都能让人感受到其画境, 真情流露着悠远平淡之感。董源的水墨山水画的平淡天真, 还能使骚客词人的思绪为之牵动, 因此就有元代画家吴镇的“北宛时翻砚池墨, 叠起烟云隐霹雳”之诗句。在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中, 董源通过对真山真水的体验, 并融会了胸中蕴涵的情感, 将其形之于笔墨, 使得他的画作无不真率、自然平淡, 极具别样的艺术之美。在山水上, 董源对江南的土质丘陵更有着切身的审美感受, 他使用皴法的手法将松散舒展的线条铺展出江南丘陵绵延不断的起伏之态, 轻松自然, 就像散开的植物麻, 这给后世不少江南山水画家以创作上的启迪。

董源的水墨山水画布景平远, 多是以南方自然山水为绘画对象, 其布景多是平缓、幽远的辽阔景象。在董源的《夏山图》中, 就表现出水墨山水画的平远幽深, 不仅是冈峦重叠, 更具有烟树沙碛的景致, 并将人物、桥亭、牛羊在其间点缀, 既显出气势辽阔、平远的感觉, 又不失董源画作的平淡之美。董源的《潇湘图》水墨山水画则是典型的平远山水长卷, 不仅简明、辽阔地表现出南方水乡平淡景致, 董源更是运用有限的平行线景物, 衬托出无垠的江水与两岸山岭的风景。董源山水画布景平远, 在作画时还讲究画作的布景结构, 并善于从细处来构局, 使其画作显得精密而不零散, 表现出一种奇绝之势, 不仅体现出南方山水画派的艺术特色, 更能体现出南方派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在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中, 还体现出一种南方情怀, 董源的山水画中通常融入了真挚的情感, 在他的画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独特的表达技法, 宗旨是在抒发对南方山水的爱恋之感。董源的画中体现出一种浓浓的南方情怀, 画作中不仅赋予山水生命, 更是将平淡无奇的江南生活通过画作表现得更加诗意、清秀、幽深、旷远亦或是美好, 董源的这种作画风格不仅打动人, 还能勾起人们对昔日的思念, 这也正是董源水墨山水画的独到之处。在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中, 不仅有萋萋芳草, 还有杂树与绿水荡漾, 待转入烟雾笼罩的崇山峻岭, 就又以舟、桥、水榭、楼阁、寺庙等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 有着浓浓的禅意, 又不失生活的平淡之美。董源的画作使南方人们真实的生活情况如在眼前, 体现出南方的风土情怀, 人们对董源的画有着“世人爱画不爱真”的赞誉。

董源的水墨山水画有着秀雅温柔的艺术风格, 突出表现了南方山水的秀雅之气, 通过对南方山川湖泊的精细且整体的描绘, 不管是构思还是创作, 都表现出秀雅温柔的审美标准。董源的画作给人一种淡墨轻岚、温雅柔润的感觉。董源的水墨山水画法中, 秀雅温柔反映在山石轮廓的主干线条不突出, 用笔圆曲柔浑, 还多用披麻、雨点皴法等。在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中, 不仅是层层叠叠的山峦, 而且皴笔柔和, 浓淡交融, 处处都抒发着无比温柔的南派画作情调。

三、董源对我国水墨山水画的影响

董源水墨山水画风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其江南水墨山水画的创造中, 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不仅内容丰富, 还具有创新意识, 并将禅意的思想观念通过水墨技法表现在画作之中, 给人带来一种平淡的别样美感。以下就介绍董源的水墨山水画风格对我国水墨山水画的影响。

董源的山水画改革了我国水墨山水画的技法, 我国的水墨山水画自隋唐发展以来, 技法上还是不够丰富的, 董源水墨山水画中对于线条的勾勒、攒簇、皴法等, 说明董源的点、线把握技术纯熟, 这种技法大大丰富了水墨山水画的表现力, 同时董源的山水画也有一些写意的成分, 这在《潇湘图》、《溪岸图》中都有所体现。

董源还开创了南派山水画, 在我国的山水画中, 北方山水是一统天下的, 自董源水墨山水画的问世, 开启了南派山水画的发展。董源的水墨山水画多以南方实景来画, 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 平淡之中又透着些许禅意, 他开启了南派山水的主流阵营, 使得南方画派崛起发展, 使得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以及山水画风更加生动, 南派山水画派至今仍在发展之中。

在董源的水墨山水画中, 惯用集约性的用笔效果, 使得画作更加虚灵生动, 妙趣横生, 因此在后世的画家中无不继承其作画风格。比如在《潇湘图》中董源将笔墨随机运用, 使得画中体现一种有形的气氛渲染, 通过笔墨痕迹的浓淡与干湿的交叠, 以及点线、攒簇构成的墨韵, 董源的山水画给人带去意境之美。其弟子巨然也继承发展了他的风格技法, 湿则以枯化之, 点线集约其成, 并采用留白映衬、阴阳对比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山水画的绘画。当然宋代的米氏云山、清代龚贤、近现代黄宾虹、李可染等的水墨山水画, 也都受到了董源艺术风格影响, 董源的水墨山水画对后世的创作影响深远。

董源画中有着创新精神, 我国的水墨山水画是在封建环境下的创造更新, 董源突破了限制, 将所有的画作对象进行创新, 这给后人山水画创作中带来不少的灵感。《潇湘图》就有浓浓的禅宗意味, 打破了传统的限制, 在董源的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创作中, 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相互结合, 更是强调绘画者本身素养对人生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艺术源于生活, 董源水墨山水画的平淡之美不仅只是写实江南风景的画作, 更体现出董源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如此, 我国的水墨山水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董源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不仅是笔法自然生动, 其独到的艺术特色, 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新形式, 更表现出江南水墨青绿山水的平淡之美。通过对董源水墨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微探, 可启发人们学习前人师法的绘画艺术, 将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平淡融合在一起, 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摘要:董源是五代南唐的画家, 同时也是南派山水画的鼻祖。他的水墨山水画有着平淡的别样美, 更是能呈现出文雅柔润、淡墨轻岚、缥缈轻逸的独特风格, 至今董源的绘画艺术仍被人们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董源,水墨山水画,绘画风格,山水画,探讨

参考文献

[1]康林虎.试论董源《潇湘图》中的绘画艺术[J].大舞台, 2011 (2) .

[2]贺万里.从董源到王原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9 (4) .

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 篇4

一、不同民族文化心理视阈下的艺术风格

美国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在这种民族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动画创作大多注重表现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英雄主义和娱乐至上创作理念的影响下,美国动画具有鲜明的大众娱乐性。“相对于美国文化的个人主义,中国文化更强调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1]正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中国的动画创作表现出“寓教于乐”的特质,注重动画片对指定受众的教化作用。美国则把动画里的视听元素立足当代、构想未来,用滑稽幽默、精彩绝伦的声画表现当代人的价值观和情感诉求。

在《山水情》中,画面中的层峦叠嶂在悠扬的笛声中晕染开来,水墨绘画技法加上民族旋律:渡口、小船、孩童、老翁,民族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充满了中国式韵味。片中传达出一种承继关系:恩师传授,师徒拜别,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说。《超能陆战队》则用充气机器人大白与天才少年小宏联手一群小伙伴组建超能战队、一起打击犯罪阴谋的情节设置,表现少年无畏、拯救世界的个人主义英雄观。不同民族文化心理下的创作显示出迥异的艺术风格。

二、空白视野下的写意和直观形象下的写实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布局和留白,画面中的“空白”就是中国画空间中的“气”,是一种幽远的意境。“空白导致了文本的未定性。空白从相互关系中划分出图示和文本观点,同时触发受众的想象活动。”[2]追求写意和力求写实是中美影视创作中最明显的区别,这种写意和写实的对比在动画电影中也能看出。

在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中,画面中大多用寥寥几笔表现河水流动、小船前行,水面远处的山川也是于空白处隐约晕染。这就是特属于中国水墨的空白写意,这种空白更能表现出偶遇于山水间的师徒深厚的情谊。《超能陆战队》镜头里出现的是三维动画人物,尤为注重写实。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多用特写镜头来表现,因为细节描写才能更直观形象地表现真实。虽然镜头里有些画面很夸张,但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和生活中的现实人物形似,这与《山水情》中的神似截然不同。

三、含蓄悠长和率直强烈的情感意蕴表现

鉴赏一部影视作品,很重要的一个依据是情感意蕴的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视听元素的一些局限性,尤其是缺少现实生活的立体感和生命性,这些缺憾的东西,在情感的衬托和环绕下,才更加贴近生活的真实。”[3]相比于其他电影类型,动画电影的情感表达更有难度。怎样更好地赋予动画人物以恰如其分的情感,并把它升华为影片整体的情感意蕴,这是动画电影要尤为重视的。国内的影视作品讲究语言和情感的含蓄性,美国片中的对白往往直截了当,情感表达也直率强烈。

在动画电影《山水情》中,师徒之间的情感表现是沉默的、安静的。水墨动画晕染出的飘逸和洒脱给了这种情感无限回味的空间。《超能陆战队》在情感的表达上则率性直接。小宏的哥哥泰迪火中遇难,小宏的悲痛情感表达直截了当。片子最后大白用手臂弹射出小宏的瞬间,浓烈的情感更是充斥银幕。

上一篇:预付费卡下一篇:北京韩国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