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栏目

2024-06-03

真人秀栏目(精选七篇)

真人秀栏目 篇1

一、真人秀之真

真人秀的主体是所谓的“真实的人”或者说非角色扮演真实状态下的人。观众厌烦了银屏上的千篇一律,他们渴望看到基于人的个性本身千差万别的特别呈现。因此真人秀之“真”是其核心与命脉。

《等着我》是寻人真人秀,参与者是想找到自己亲人,爱人和恩人的普通人。为了达到最真实的状态,他们要穿平常的衣服。和主持人的交流过程不被预设,可以畅所欲言。因而录制时长度会达到一个小时以上,最后浓缩为15分钟左右的节目播出。倪萍和广大观众一样对委托人毫不知情,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她会针对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发问,这也正是观众想要了解的。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有对精彩故事的遗漏,也有惊喜。对于寻人结果委托人、主持人都不知情。摄像机记录下参与者,主持人,嘉宾和场上观众知道结果时的错愕,惊喜,尴尬种种情绪,力图达到最真实的呈现。

二、节目结构

1、节目流程设置

(1)前期采访

尽管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每一个参与者在入场前都是怀着无限希望,心情忐忑而复杂的,这一真实状态最悸动人心。在入场前求助者会被安排到一处僻静封闭的地方独自面对摄影机,说出自己此刻的心理感受和对结果的预判。对这一状态的记录能与知道寻人结果后的状态对比。委托人是真人秀的主体,他们的情感、心理变化最吸引人。

(2)希望之门——悬念设置

悬念是推动真人秀故事发展的动力因素。参与者与主持人通过聊天的方式围绕想要找到的这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将观众带入情境,产生共情。观众也期望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能如人所愿,这一悬念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动力。

希望之门是一种开启瞬间的震撼,是节目营造的固定形式,大屏幕开合“希望之门”打开,通过这个门委托人找到自己想要找的人。希望之门的设置是最大的悬念。

(3)心灵导师——嘉宾设置

在嘉宾的设置上,节目组选择了赵忠祥,张春蔚,于志凌,陈世渠等。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类型。

知心大姐型:善于共情,眼泪多,多理解多安慰,如专栏作家张春蔚。

直率毒舌型:偏理性但不体贴,给出理性分析和合理建议,如赵忠祥。

公益救助型: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公益形象,可以给予求助者现实支持。

自我成长型:感性,乐于分享自我故事,正能量充足有喜感,看问题积极主动,如于志凌。

委托人想要找到那个人,是为了找回有他时的幸福,这种美好的缺失是他们找下去的动力。与其说找人,不如说是对心灵的补缺。找到委托人想见的人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打开他们心里的结,无论生命的谜底揭开后是什么结果,观众都希望,他们走下舞台的时候,能收获幸福。嘉宾以心灵导师的角色进入剧情,和主持人一起完成节目剧情的架构。帮委托人打开心结,带给他们心灵上的抚慰。

2、叙事故事的戏剧性和感情成分

(1)故事的戏剧性

每一委托人都是单独的个体,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找亲人、找朋友、找恩人、找邂逅。这些故事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委托人强烈的心理动机,也在于荡气回肠的过程和让人回味的结局,而戏剧性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2014年上半年收视率最高的第五期,收视率达到0.437,较前面四期0.301的平均收视有了超常提升。达到收视高峰的时间段是90后女孩找火车上邂逅的男孩一段,最高达到0.5459。女孩是一个90后像白兔的女孩,火车上偶遇男孩,后悔当时太矜持没和男孩多交流,希望能够再见到他。在她的叙述中观众渐渐喜欢上她,期待好的结局。希望之门打开,男孩上场,却抱着刚满月的儿子携着漂亮的妻子。故事的戏剧性让人感叹。

(2)情绪渲染

舞美灯光音效。乐嘉版的《等着我》(香港播出)舞台为年轮造型,主题色为黄色。倪萍版的《等着我》舞台上铺满绿草右侧是一棵树,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主题色是绿色,使人镇定,充满宁静感,同时绿色也寓意着希望。当参与者讲到令人感动或者感伤的情节时后面大屏幕会出现祈福天灯,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屏幕背景色是蓝色。蓝色是最为沉静的颜色,具有镇静的效果,也代表了追忆的感伤。希望之门打开前会有“怦怦……怦怦……”的心跳声,渲染紧张的情绪。

后期艺术加工。在有第二现场的情况下,交叉蒙太奇的使用能够达到增加人物情感冲突的效果。如家暴丈夫找离家出走的妻子,丈夫在第一现场讲述,第二现场的妻子通过返送可以同步看到场上的情况并与丈夫的叙述对峙,产生强烈的情感上的撕扯。另外定格和慢镜头的使用能够突出对情绪的表现。后期音乐大多使用抒情的轻音乐,能够结合当时的场上的人物状态把观众更快带入情境,有催化作用。

(3)主持人的主持

栏目的主持人最初选定乐嘉后换为倪萍,男性视角擅于理智与冷静的分析。倪萍在性别和年龄上有天然的优势,阅历上的丰富使她对委托人的缺失多了一种悲悯的关怀和感同身受的理解。

上海知青寻找30年前被自己丢弃的女儿的故事中,下乡知情为了返城,争取工作机会等原因把自己3岁的亲生女儿丢弃在军区大院,自此后悔一生,在台上失声痛哭,倪萍老师抱着安慰,向观众解释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她对那个年代的理解与宽容是别的主持人少有的。在六旬老人携着老伴寻找初恋的案例中,希望之门打开,两个年轻时代的恋人各自携着另一半在台上相见,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有什么动作,气氛稍显尴尬。倪萍打趣说让他们拥抱一下,看似玩笑,却是慈悲。他们各自陪着别的人走过了半生,以后他们的生活仍无交集,这种相见只是为了弥补心里的缺。

三、对真人秀纯娱乐性质的超越

尼尔·波茨曼在其代表作《娱乐至死》中说过,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这句话似乎为我们身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提供了很好的注脚。大多数的真人秀节目是娱乐性质的,《等着我》不一样,它是属于引领心灵的。

自开播以来,数百名委托人走上这个舞台,完成寻人的夙愿。他们悲欢离合的故事,吸引了大批电视观众陪他们重温过去、经历幸福。这不仅是让失去的重聚,更是对心灵的补缺,每一位委托人最后得到的是心灵的安抚、生命的拾遗。观众是善良的,仅仅消费苦难并不是旁观者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学会在别人的故事里成长。帮助观众从别人的缺失中学会完成心灵的自我梳理,了解到幸福的概念。对一档栏目来说,这是它最大的社会价值。

尽管《等着我》在节目中对观众所期待的寻人过程表现太少,对新闻性话题的把握较弱,但是它对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上却是迈出了坚定而平稳的脚步。从第一期29.835的观众忠实度到最近一期的42.9的忠实度,说明忠实观众越来越多,它所体现出来的公益性和对人的关怀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摘要: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是央视和灿星公司共同合作的一档寻人真人秀节目,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文章从真人秀角度对《等着我》做浅要分析。

真人秀栏目 篇2

(一)真人秀的定义

真人秀的起源产生于西方,它的英文名称为“REALITY TV”或者“REALITY SHOW”。而与这个名字有渊源的还有一部1998年上映的电影《楚门的世界》(THE TUREMEN SHOW),真人秀正是这里的英文的直译非常简单易懂。在此基础上,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在《真人秀节目课题研究报告》中又对真人秀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普通人在规定情境中的制约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做出的自由行动并被记录或者加工播出的节目”。除此之外,“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特定的行为、记录和加工”这七个基本元素构成真人秀的共同点,并分析了真人秀的三个关键词:“真”是特色,体现了这类节目必须是纪实的、非虚构的;“人”是核心,意味着节目必须要有人格和人性的凸显;“秀”是手段,节目必须设置虚构的规则。”

(二)真人秀的突出特征

首先,游戏性的特点。之所以把游戏性放在首位是因为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的类型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娱乐的,是为了使人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真人秀这种将游戏的形式搬到大屏幕的新策略使得游戏的范围得到了大范围的满足。真人秀节目饱含冲突的情节设置、巧妙新意的剪辑方式和精彩激烈的游戏场景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观众的心,使得观众尽管为真实参与其中也能感觉到游戏的快感。

其次,互动性的特点。基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了大众更多参与节目的新途径。各家真人秀节目的演播形式将与观众的互动提高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观众可以通过多短信、微博和微信等众多的途径参与到节目的播出中来。这样的互动性不仅能获取观众对节目的直接反馈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而且可以更好了提高观众与节目的粘性,吸引观众持续收看。

第三,明星性的特点。真人秀节目的吸引力不仅要从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出发吸引收视,节目参与人物的选择也越来越成为各家电视台争相竞争的切入口。就像大制作电影一样,更多更强的明星阵容不仅可以保证收视,而且满足了观众对于明星在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窥私欲。从另一方面来说,电视台通过明星赚取了收视率,而明星通过电视台的播出也增加了自己的曝光度和知名度,这是一个双向互惠互利的形式,所以才会有某些艺人宁可参加综艺节目也不拍电影的情况,毕竟谁都愿意玩着也能把钱赚到手。

最后,商业性的特点。电视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归根到底都是商业性的,收视率的高低一方面是节目受欢迎程度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商业价值的反映。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冠名费用为6000万,而第二季的冠名费则一路飙升到了2亿元人民币。

(三)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发展

第一,从零星点点到如雨后春笋。早先的真人秀节目只有在央视与个别几家电视台进行尝试,如央视综艺频道的《开心辞典》、广东卫视的《生存大挑战》。自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引起广泛关注后各家电视台纷纷效仿,由于对于节目的策划和运行机制不了解,更多的是购买国外成熟节目的版权进行本土化移植。如湖南经视移植法国著名节目《阁楼故事》创办了《完美假期》、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则来自荷兰的《激情唱响》。至此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纷纷出现在各家电视台的荧屏上。如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天津卫视的大型求职类节目《非你莫属》、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等。

第二,节目形式由偏向于选秀竞赛类到记录体验类的转变。真人秀节目的最初发展形式是偏向于选秀竞赛类的,这类节目的成功首先是抓住了全名参与的热点,通过门槛较低的海选选拔出能力出众的选手登台演出,并由广大观众进行评选,选出最后的优胜者。这类节目的代表当属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做的相当成功。在此类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电视台遍地开花后一种新形式的真人秀节目又出现了。走在前沿的湖南卫视又推出了《爸爸去哪》这一种明星记录体验式的真人秀节目,选取三对明星父子(父女)进行户外的生存体验活动,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了社会的的广泛好评。

第三,节目人物由大众向明星偏向。从《超级女声》的大众海选展示才艺,到《爸爸去哪》《奔跑吧,兄弟》等众多一线明星的广泛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参与人群逐渐向明星化靠拢。明星的参与为真人秀节目注入了一道新鲜的活力使得节目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大放光彩。而从目前比较火爆的几档节目来看,明星真人秀无疑成为了真人秀节目的主力军。

二、明星真人秀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电视、电影和网络新媒体的竞争力日益凸显。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得益于电视的生活性和大众性电视依然是受众面最广泛的媒体,所以各家电视台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是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明星认真秀的发展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具体方面包含以下几点:

1.遍地开花,竞争混乱。首先真人秀节目的高收视率促进了各家卫视争相创办自己的真人秀节目,而明星真人秀更是真人秀节目中炙手可热的板块。在对现有的真人秀节目进行观察比较不难发现,在众多的真人秀节目中无论是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都存在雷同的现象。这是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下大家都想分得一杯羹,从而争相引进或者模仿国内外的真人秀节目而忽略了在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上的创新,造成了大片的雷同的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众多雷同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不仅会使得观众产生审美上的疲劳而且混乱的竞争环境也不易于节目的长期健康发展,甚至有些电视台在节目形式和内容难以创新的背景下着力比拼参与明星的重磅程度。

2.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了《我是歌手》明星类真人秀节目一时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而不久之后江苏卫视便推出了《蒙面歌王》同样是明星类的真人秀节目,而且同样是以音乐歌曲为载体,同样有资深的音乐人来评判。缺乏创新和同质化严重的节目过多的出现是目光短浅的表现,是不利于一种节目长期发展下去的。一种节目的生命力是要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一味追求暂时的利益而放弃不断探索只会在这一形式的节目失去生命力之后便抛弃,寻求新的节目形式,这是永远不会发现和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和更加贴近本土观众的节目的。

3.民族文化底蕴浅,缺少更多的价值导向。真人秀节目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一部分既要做到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目的,也要充分响应寓教于乐的民族价值导向主张。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娱乐活动的精神源泉,缺少民族文化的节目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另外,大众文化承担了更多的价值导向作用,如果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会对正确健康的社会舆论价值导向造成误导。面对各家电视台一味追求商业利益的局面,我们必须做出必要的回应。

三、明星真人秀未来发展的出路

1.根植本土民族文化,贴合本土实际生活。对待我国现有的真人秀节目及其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不能过分依赖国外已经成熟的节目形式,必须在把握“度”的原则下充分从本土的民族文化观念出发探索出一条贴合我们本土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超级女声》的成功首先突出表现在其新颖性,无论是在节目形式还是节目内容方面都是国内首次,其通过海选、短信投票等方式的选拔方式也都紧贴我国一贯倡导的民主化原则。只有在充分调动观众主体审美和娱乐主流的基础上才能将节目做大做广,在获得持续收视的基础上也会增加节目的生命力。

2.增强节目独创性,丰富节目内涵。纵观荧屏上的众多的真人秀节目,其无论在节目形式上还是节目内容上都五花八门纷繁复杂,但都只是存在形式上的表层不同,真正形成独特风格的节目少之又少。我们都知道一档节目的生命周期存在四个阶段:初期,发展,顶峰,衰落。而一档成功的节目其顶峰持续的状态是很长的,这就需要编导在节目播出的同时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充分抓住拉近与观众的契合点但也要避免由于过度商业化而庸俗化,而节目内涵的展现则需要从警人、育人等方面引导观众。节目的独特风格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与受众不断沟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节目风格就需要编导在增强节目独创性和丰富节目内涵两方面下功夫。

3.避免过度商业化,增加人文关怀。我们不能否认商业性是促进电视节目飞速发展的一股重要动力,但是日益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环境促使一些电视台将商业性的目的过度放大甚至唯利益是从。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中明星选手生硬的广告插入往往牺牲了节目的流畅程度与美感。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观众收看节目的初衷是为了从繁忙的现实生活中寻求一些放松和安慰,在这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也就显现出来了,而这也是观众的需求。节目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从观众的精神需求出发切实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以达到从精神上愉悦人的目的又不失正确的价值引导。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真人秀节目从最初传入到明星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给我国电视节目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介于真人秀节目的在大众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我们不得不深入研究切实从节目形式和内容等诸多方面全面优化改革,规范行业制度从而保证一种优秀的节目形式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摘要:就像电影作为舶来品一样,电视真人秀作为以电视为载体的舶来品其起源于西方,深受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繁荣至今。自2000年广东卫视推出国内公认的第一部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以来真人秀的节目形式便在中国大地这片沃土和急切需求大众娱乐的中国观众的热情下繁荣起来。从《超级女声》《交换空间》和《星光大道》到《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和《奔跑吧兄弟》真人秀节目的参与主体逐渐由默默无闻的草根人物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明星更多的参与固然能提高节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但从节目长期的健康发展来看,各家电视台过多依赖拼“星”势必会导致真人秀节目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本文主要从真人秀节目的起源、发展、初入国内、前十年发展到2015年明星真人秀的火爆以及其火爆的背后原因、潜在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明星效应,媒体竞争,新媒体,创新

参考文献

[1]尹鸿.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0).

[2]高敏.浅谈真人秀节目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导刊,2015(14).

真人秀栏目 篇3

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喜欢游戏、电影、电视?因为比起欣赏传统艺术,它们增加了更多的参与感,那些画面同时辅以一定的声音、语言,就会以一种感性直观的力量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更准确地说是视觉和听觉,这种感官享受的背后孕育着人类对知、情、意的期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中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想达成的目标,都可以通过游戏、电影和电视曲折地实现,而观看是那么容易的一种行为。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种创世纪的冲动,这是新兴艺术产生的心理根源。

下面我们以国内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为例,从电影、游戏艺术两方面探寻其启发。

一、电影艺术对电视真人秀的启发

(一)寻找与观众情感的共鸣点

电影的内核是优秀的主题思想和成熟的价值观体系。在综艺节目中,同样要在吸引、娱乐观众的同时传递一些顺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这既要保证主流方向,又能够保证收视率。

有人说这样的观点“文化主题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为主体转向娱乐本体的平民文化为主体,快乐原则取代经典艺术的审美原则,从强调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转变为强调收视率的功利性原则”,但在我看来不尽然,一些糟粕的娱乐节目可能会因为一时顺应了时代大众低俗的需求而红极一时,但是难以长久地吸引人。一些王牌节目,有着正确价值观的,或者说引领正确价值观的节目会用很久的时间证明它的价值。时代有时代的需要,在不断竞争中才可以有好的节目质量。在全球市场化下,观众参与存在必要性,这种参与不仅是指有的现场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到游戏的进程中去,更为重要的是心灵参与,即在情感上与节目的游戏性发生互融、共振。

中国以前对综艺的定义比较狭隘。“娱乐节目给观众提供的最浅层、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观众从中获得心理的松弛和压力的缓释。”在很多人眼中,娱乐和文化不可兼得。可以让人捧腹大笑的娱乐性质的节目只能是“低俗的”“谄媚的”“大尺度的”,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没有文化内涵的,而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从来都是有板有眼,不具备大众识度性,也不具备娱乐性。而新时代的娱乐综艺节目已经打破了这一言论。我们来看2015年的“大戏”《极限挑战》。

《极限挑战》给我们带来的是比较准确的综艺定位。它不会拿绯闻来回炒作,不会在让嘉宾尴尬于出丑。嘉宾的选择上都尽力选择了一些“私生活”比较积极的嘉宾。最重要的是,游戏虽然被导演百般刁难,但观众和嘉宾都不会认为那是一种出丑的状态,而是人最真实最贴切的常态,我深信一点,这个世界没有“男神”,都只是人们愿意想象出来的状态,所以当原来以为的“男神”,被泥巴沾满了全身,虽然有时吃得满嘴都是切糕,依然快乐地面对镜头的时候,观众会感受到得不是尴尬落魄而是快乐、青春和开心。除此之外,通过一期期节目的推进,观众明显感觉到“极限男人帮”之间从生疏礼貌到默契亲密的转变,开播这么多期中,这些明星常常私下互动,在节目上虽然互相诋毁,还是私交很好的好朋友。这对传递积极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二)引进成熟节目叙事

现如今,叙事已经不再是讲故事和如何让观众听懂故事,而是怎样让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观看的人欲罢不能。我们从而得出,电视叙事的最直接的来源可能就是就是电影,电影叙事是近期国内综艺大片模仿的重要叙事方式,这得益于电视综艺和电影都属于视听一体化。

根据对电影剧本成熟叙事的借鉴,各大综艺节目越来越向悬念和故事性靠拢,像拍电影一样将比赛进度层层推进,勾起观众的“追剧”心理。同样是“周播制”,综艺节目已向美剧制作模式靠拢,美剧的一大法则就是在末尾留下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但是,如果说,电影的叙事话语主要还是属于非现在时的,它往往拒绝承认观众的在场,或者说,它让观众采取偷窥者的立场,这种立场依赖于一种可靠的、连续的注意程度;电视综艺的叙事话语则主要是属于现在时的,对于电视节目的受众来说,广播电视需要与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注意对象相竞争。也就是说,广播电视的叙事话语在总体上更具有即时性与参与性,向观众致意,引起观众的兴趣,并把观众卷入叙事中来,叫他们去看、去听,参与到那些可供收看、收听的节目中来,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主演阵容与大牌明星的标配

明星制最早出现于电影的制作中。明星制的形成使得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出现重大转机,即利用演员的知名度和特色表演而极大地提高了电影的商品价值。明星制甚至曾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征战世界的秘密武器。这种制度逐渐被包括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在内设袭。广播电视艺术传播当中的明星效应逐渐被电视综艺真人秀所沿用,成为其争取受众与征服受众的有效途径。

综艺节目正式走入“大片时代”,不仅意味着大制作,更重要的是有明星。《极限挑战》更充分利用明星效应获取较好的视听接收效果。这几个演员和歌手分布于不同年龄段,他们的脸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它的表情变化可以体现出任何语言文字所不能比拟的丰富性。他们几个的语言是十分个性化的,没有任何一种艺术会像电视画面那样将人的脸这个丰富的表现矿藏挖掘的如此深邃,展现得如此细腻。在他们的相处中,他们的个性也是一本书,它会根据不同的关系和情景而调节相互之间的距离和亲密程度。在真人秀中,通过明星之间的“关系”,来达到让观众阅读的目的,也是作为“秀”的魅力。

(四)电影化的剪辑风格

电影剪辑中,一般为了渲染某种气氛,达到导演的想要的效果,通常为了达到导演的预期和剧情效果通常会使用多种蒙太奇手法。每个镜头按照一定顺序,能够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

按理说,电视的流动画面几乎具备和电影同样特性和原理,即电视画面的叙事也有很大的渲染性。但是由于电视的兼容性,使得电视的说理方式往往不会像电影那样曲折、复杂,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对情绪的渲染,比如搞笑、温情……但是蒙太奇对情感的抒发原理是一样的。我觉得剪辑最重要的意义主要是:选择和取舍素材。另外,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

《极限挑战》全片采用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的剪辑手法,通过各种倒叙和插叙的表现,悬念感和逻辑性会更强。在节目中,一个角落就有130个机位。采用多机位拍摄方式,保证多角度拍摄,最全面地记录被拍摄者的表现,甚至在被拍摄者移动的过程中,会配有不同摄影师跟拍,能够全程记录行踪。这就使剪辑素材会非常的庞大。我们知道,真人秀中一半以上的戏剧性都是通过剪辑再创作的。

除了剪辑效果类比,比电影制作更加丰富的一个特点是添加文字漫画效果,一般来说,因为时间比较短,要在综艺节目的荧幕上展现心理活动比较困难,但是在做游戏或问答的过程中,一些即时的反应往往表现了其当时的心理状态,用适当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就能够成为笑点,这时就运用了夸张的漫画形式来表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极具趣味性。

二、游戏艺术与电视真人秀的类比应用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游戏经历。因为“游戏是人类本性的需求,因此在原始社会,依然有众多的游戏设计者”。在通讯不便、信息无法快速传播的时代,人类凭借本能将游戏传播到各地。就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总有小孩子在玩猜拳、跳皮筋,是人类处于本能的喜爱将游戏一代代传递下去。当现如今信息时代,人们不光享受自己参与游戏,也会享受观看游戏。越是精彩越是情绪高涨,甚至超越自己亲身在游戏中的体验。而真人秀节目中,体现“秀”的部分,基本都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所以我们想到游戏设计技巧对真人秀节目有很多借鉴意义。而策划者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设计的游戏,不是玩起来最好玩,而是看起来最有意思。

(一)真人秀节目游戏框架搭建

游戏性是建立在游戏框架中的。在《极限挑战》里面,我认为它的叙事主线是“快乐和刺激”。在这个主线下,构建框架,搭建游戏终极目的。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中,仍然有主次,仍有主调和副歌,我们知道线性和非线性和穿插带给影片一种节奏感。从而,作为一种复合型的电视综艺节目,其叙事模式一定不是想起来什么就编排什么的无序组合,一定是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和情景设想。

我们知道一个重要的道理,好的策划都是为好的偶然性做铺垫的,能够引出这种偶然性非常重要。在游戏的框架下,记录明星们的反应。想法是随意提出的,然后要有丰富的逻辑思维来构建它,没有完全确定的事。《极限挑战》的主题一般是本期的题目,以当期的地点或者或者终极游戏的名字来命名。然后其大框架是“小游戏+终极游戏”的模式。小游戏的获胜是为了获得提示线索,获得提示线索后会对终极游戏有帮助。这种主次结构引导人们进入一个更好的综艺情境。“游戏包括作为整个节目框架的整体游戏规则和作为节目构成。一般来说,整体游戏规则本身并不直接提供搞笑元素,但其中已经暗含了摄制搞笑元素的可能性。而局部游戏形式则肯定是有趣的和能产生笑料的。”

有一个故事框架能够保证娱乐节目的流程和发展方向,每一期节目如果构建一个主线的故事框架,不仅能够使节目看起来有内容、有情节,吸引观众连续关注,而且在流程实施过程中再加入其他元素就可以丰富节目的娱乐性。

(二)真人秀设置游戏的节奏感

游戏中,游戏设置抑扬顿挫,让玩家有惊有险才是个好的游戏。作为观众来讲,一开始就知道结局,中间没有任何变化的故事是寡淡无味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柳暗花明又一村”才是观众追求的体验。

在《极限挑战》某期里面,“特工潜伏记”就是很好的悬念制造范本。节目最一开始,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神秘人”。这个神秘人是谁,剧中的主持人和观众都不得而知。这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这个悬念一直维持了一大半的节目时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才揭露剧中谁是特工。然后观众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是就是观众知道“坏人”,局中人不知道“坏人”的经典模式了,观众开始为剧中人揪心和快乐。类似这种制造悬念的剧情非常多。不断变化的游戏模式也吊起了公众的胃口,很多期的节目往往因其设置的悬念而成为一个个有情节的小剧场。

一个节目的这种节奏感不光调动了玩家的投入感,也让观众全身心地感受这种节奏感。此外,奖励和惩罚的比例、间隔和强度配置,也是节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游戏很难,但良好的节奏能让玩家产生屡败屡战的动力;有些游戏很简单,但节奏感的平淡令玩家觉得索然无味。

真人秀节目是以受众心理为导向的。目前国内的受众由于生活压力大,心理需求主要是“乐趣”,而这个乐趣不是享乐,而是基于心理上的深度乐趣。而游戏、电视、电影又是信息时代观众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探究它们的艺术性和“取悦观众的能力”,并且使之互相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宗匠.电视娱乐节目理念、设计与制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真人秀节目研究 篇4

“真人秀” (Reality TV) 也被称作真实电视、记录肥皂剧、真实秀等, 是用全程跟踪的电视纪实手法, 按照制作者预先精心制定的规则, 如实记录和反映一些经过特别挑选的普通人, 在特定环境和情景中的真实反应和表现的大型综合性电视竞赛游戏节目。

最早向中国观众介绍“真人秀”节目《幸存者》的中央电视台《地球故事》制片人张晓阳把该类节目形态的特征概括为:“采用纪实性的创作手法, 同时包含了游戏节目、益智节目、室内剧、竞技类、直播类、脱口秀的节目风格。”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的《娱乐旋风》一书当中概括了“真人秀”的7个关键元素:自愿参与者、竞争行为、真实记录、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艺术加工 (强调节目“秀”的成分) 。应该说, 对于绝大多数真人秀来说, 这7个元素都是基本具备的。

二、真人秀被观众喜爱的原因

1、戏剧化的真实性

传统的电视节目形态包括了新闻纪实类和戏剧类。新闻纪实类是通过声音和影像如实地反映和逼真地体现发生活的事件, 不论是世界各地发生的国际大事或者是生活中身边的小事, 只要真实且具新闻性就是这类节目关注的主题。报纸的出现是基于人类对真实信息的诉求, 而新闻节目的出现, 是对报纸这种无声读物形式上的延伸。戏剧类节则目刚好相反, 它是由虚构的剧本或者小说产生, 是小说的一种形式上的延伸。

2、娱乐化的节目形式内容, 满足观众好奇心

真人秀作为综艺节目当中的一种, 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娱乐性内容。它通过游戏等娱乐要素为观众释放心理压力, 为普通人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满足大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与此同时, 真人秀节目还极大的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暴露隐私在电视节目中并非始至真人秀, 谈话节目和传统的综艺节目都有这类内容。从明星到普通百姓, 都在不同的节目中不同程度地将他们的隐私公开。然而这些节目是通过比较间接的方式—讲述—来传达隐私。真人秀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一点, 他将诉诸听觉的间接刺激改变为诉诸视觉的直接刺激, 给观众呈献出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3、观众与节目的互动

电视传播过去一直是单向传播, 在互动性方面做得很不足, 观众很难真正参与其中。而真人秀节目是在现阶段观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电视节目。在真人秀节目中, 节目中的主角不是演员, 而是从普通观众中选拔出来的。制作者有的时候更会深入到观众当中去, 把舞台架设在观众中间, 聆听和关注他们的声音和表现, 使得观众本身变成节目的组成部分。

三、真人秀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我国走过了将近10年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 中国真人秀节目在不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 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不能单纯的照搬照抄国外的表现形式。因为美国的电视制作力求表达中产阶级理想, 中产阶级趣味是大众社会中的一种主流文化趋势, 享乐主义和娱乐价值代替了传统的道德观。而与美国电视不同, 中国电视中更多的是张扬平民精神和平民意识因为中国社会中占大多数的人群还是平民阶层。另外, 美国电视中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而在中国电视里, 集体主义的英雄精神则长盛不衰。这些都是真人秀在本土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西方, “真人秀”节目往往着力“真实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性、隐私、残酷的竞争、博彩等内容, 以满足人们普遍的“偷窥欲”。显然, 中国的“真人秀”不可能以此为卖点。面对着传统的差异和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 中国的电视人必须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节目。使得节目更符合中国人的接受心理和欣赏习惯, 受到观众的认同。

不过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不是这种节目本身必然带有的, 真人秀是一种电视节目制作理念, 使符合现代电视节目传播规律的, 关键看制作者如何运用。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股“向生活要内容”的设计理念, 正在逐步远离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 这是真人秀节目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持其魅力的必然要求。正视并重视真人秀的娱乐功能, 容许其回归本来的娱乐身份, 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力求“秀得精彩、秀得有趣”, 才是本土真人秀的必然出路。

摘要:作为一种颠覆式的节目形式, 真人秀从诞生起就引发广泛争议。然而这种边缘色彩颇浓的节目的风行却势不可挡, 仅短短几年时间, 已摇身变为全球荧幕的主流新贵。真人秀不仅仅只包含业界常提到的游戏竞赛类“真人秀”, 还包含了生活记录类、服务类、偷拍类以及其它各类的“真人秀”节目。本文首先阐释了真人秀的定义, 总结了真人秀的特征;然后介绍了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最后分析了我国“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本土化建议

关键词:真人秀,娱乐,电视节目

参考文献

[1]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2006年。

真人秀栏目 篇5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越是受到非议的真人秀节目,越是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反之亦然。不管这是一种阴差阳错,还是一场喧嚣的“共谋”,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它必然会表现出媒介的迷失[1],因此在真人秀本土化的过程中如何维持“真”与“秀”的平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不得不成为国内电视工作者们的首要思考题。

1 减少环节中的人际因素、合理讲述情感故事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将媒介分为两类:热媒介和冷媒介。冷、热媒介的划分依据在于要求参与程度的多寡。电视,由于其要求的参与程度高,所以被称为冷媒介。作为以电视为播映载体的节目类型,早期真人秀的制作方很少鼓励大众的参与,在多数技能性节目或大奖赛节目中,胜负往往由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来裁定。这种判定方式虽然专业,但电视媒体的互动性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经过初期的探索,之后的许多真人秀节目都开始注重节目与志愿者以及和观众之间的联系,所以志愿者胜利和失败绝不仅仅体现为竞赛行为的好坏,而是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人际因素。例如,在《老大哥》第14季中,制作方规定淘汰者是由非淘汰候选人的其他成员共同投票决定的,这种规定使原来单纯的竞争行为具有了社会行为的性质。

此外,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视互动功能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把“权力”移交给了大众,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来决定节目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但随着真人秀节目互动性的增强,也引发了大众对网络投票、手机投票等数据真实性的争议。于是,广电总局立即出台管理细则,要求所有省级、副省级电视台上星频道以及中央电视台“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

广电总局的紧急叫停是对真人秀节目的一次及时而必要的调整,因为观众早已深谙“投票”的含义,真人秀不仅是一场人脉资源和经济成本的大比拼,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商业游戏。因此,减少淘汰环节中的人际因素是保证真人秀节目公平、真实的方法之一。

另外,要平衡好“秀”与“真”,合理讲述情感故事十分重要。“打煽情牌”并不是真人秀节目的首创,而是整个传媒产业在收视率驱动下的必然选择,它由来已久,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制作方往往会自觉地按照悲情模式“做故事”。但“做故事”一定要适时适度,适时意味着在合适的时间讲述故事,一上场就“痛陈家史”的做法不但不能拉近观众与志愿者的距离,反而还会给节目组引来造假煽情之嫌;适度意味着讲述要把握分寸,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要以“眼泪”为最终目的。

2 避免剪辑对素材的失实性夸大渲染

真人秀节目往往在前期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段,而在后期采用戏剧化的剪辑方式。运用蒙太奇手法,制作方可以突出志愿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强化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而增强真人秀的艺术品格。

如果说在纪录片中最高的准则是“摄像机不撒谎”的话,那么在真人秀当中,有限度的“撒谎”往往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表现性蒙太奇的运用,的确能使真人秀节目具有像电影一样艺术张力,并产生一种比单镜头更为明确、强烈的含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在不破坏节目真实性前提下进行的“撒谎”是完全可以被观众接受的。

然而,正如美国真人秀的个体编辑杰夫·巴奇所说:“你的确可以把黑的变成白的。”通过剪辑,制作方可以破坏完整的场面和段落,打乱事件的因果联系,突出强化某一细节,从而编造出一个个比真实故事精彩上万倍的“谎言”。现实已经完全按照制作方的思路进行了重新组合,这种失真性的夸大渲染使得真人秀的真实魅力消失殆尽,只剩下一层虚假的外壳。因此,为了实现“真”与“秀”的平衡,制作方应避免对素材的失实性剪辑。

3 结语

真人秀节目强调的是“真”与“秀”的结合,任何一个元素的缺失或过度展现都会让真人秀的魅力消失殆尽。目前,国内外真人秀节目普遍遇到的问题是“秀”的泛滥,为秀而秀的做法不仅暴露了人性的弱点,也揭露了媒介责任感的缺失。

一味强调“秀到极处”的时代早已过去,收视市场早已厌弃了浮躁骚动和急功近利。从目前的收视情况来看,观众更乐于接受高品质的、平和的、具有超越性的真人秀节目。据此推测,未来的真人秀节目应该会更加注重节目内容和文化内涵上的创新,并强调自身独立而优秀的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玩转素人真人秀 篇6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 被市场认可和追捧的明星真人秀依然是主流趋势, 真人秀要完成从“名人秀”到“素人秀”的蜕变, 通过素人来打造真人秀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这对节目制作单位是一场考验。本期“封面话题”聚焦素人真人秀, 通过如下问题的思考, 探讨电视人如何“玩转素人真人秀”:

明星当道的真人秀市场, 素人真人秀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新一波的素人真人秀与之前荧屏上流行的选秀类、相亲类素人真人秀相比, 有什么新的变化?

明星真人秀的核心看点是“明星”, 而素人真人秀的核心看点是什么, 如何戳中观众的痛点与兴奋点?

除了引进模式, 原创类的素人真人秀的市场在哪里?

真人秀应当搭载更多的价值内容, 素人元素如何与其他元素嫁接, 以体现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

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 明星仍然会在真人秀中扮演重要角色, “明星+素人”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趋势。那么, 真人秀如何巧妙地进行“星素结合”?

真人秀栏目 篇7

(一)创新节目形式寻得突破,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广电总局副总编辑、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黄勇在《数字化———中国广播电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谈到目前推进传媒行业发展的困境是:定位不清晰、用户认可度不高。

随着电视和网络传播技术的日渐成熟,从2009年起我国综艺娱乐节目迅速热络发展,不同类型的娱乐综艺节目纷纷落户各大卫视,囊括歌舞、美食、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但是,纵览全局,会发现国内的媒体产业发展缺乏创新能力,各大卫视的电视节目集群化、雷同化,例如歌舞类节目泛滥,但是表现泛泛,加上当前国内各卫视的竞争仍属于较为混乱的状态。大范围的节目雷同时有发生。总体缺乏创新能力和独立竞争力。

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正是诞生于电视收视不景气的大局势下,创造并开拓了一片“蓝海”,从《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花样爷爷》到近期的《奔跑吧兄弟》,各大卫视都在倾力开辟明星真人秀这一片新兴的综艺娱乐节目形态,并且相对有意识地进行区隔化发展,类型囊括歌曲、亲子、竞技游戏等,融合娱乐性、话题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明星真人秀节目大有爆炸式发展态势。据收视调查表明,当前在电视艺术各门类中,综艺节目的受众人数最多,而真人秀节目由于其创新的形式,受众人群分布广泛, 甚至囊括老中青三代。真人秀类型的综艺节目成为电视台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打造区隔性发展,创造了多个电视现象

明星真人秀节目截止至当前,包括《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传奇》、《明星到我家》、《囍从天降》等节目在内,各大小卫视已有超过20档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正在播出。接下来,众多同类节目也将陆续开播。

以湖南卫视为例,湖南卫视在2013年打响真人秀品牌战略,开创了国内野外综艺节目的经典,将传统的谈话式、游戏式的综艺节目搬离摄影棚,走出电视台,在一个野外的地方进行拍摄,开辟了新的题材,同时使中国真人秀节目迈出室外,在室外真人秀节目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其实,这样的野外拍摄门槛和标准要求很高,湖南卫视为《爸爸去哪儿》节目配备了大量的摄影、收音器材,甚至大面积的高空航拍、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充足的后勤设备。为什么湖南卫视要尝试大力投入这样的野外综艺呢?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不平衡和区隔性发展,在国内大多数综艺节目还在摄影棚里面探索新游戏、从草根打造明星的“神化”模式的时候,他们抢先占领野外综艺这块宝地,并反其道而行之,让明星平常化,同时,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不仅基于原有的电视台的基础上放映,更融合了优酷网、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网络传媒的途径,俘获受众众多。《爸爸去哪儿》博得的眼球和口水,证明了这样的野外综艺让观众摆脱那种”结果就是如此“的想法,该节目首播当晚,收视率1.1%,同时段排名第一。让众多中国人重新审视亲子关系、父子关系,节目也从最开始的萌、开心上升到全民热议的亲子教育、父爱不缺席等社会现象讨论。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电视现象。

(三)打破电视单向传播现状,和新媒体结合更加紧密, 打造多元电视文化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成为电视节目视频的长尾播放平台。在网络上看电视,包括各大视频网站以及应用APP,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前卫的休闲方式,真人秀节目利用网络带给人们以更多的参与和深度的情感沟通,弥补了电视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不足,拉近了网络与用户、电视与受众的距离。例如《爸爸去哪儿》与搜狐视频合作,打造了另一观看平台,俘获网友的眼球。此外,弹幕技术也被用在了网络电视节目上,让传统的单向传播的电视成为可以实时互动的媒体。

此外,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都重视微博的蝴蝶效应。借助微博激活年轻人热点话题,吸引年轻受众关注,建构固定的网络受众群。例如,《爸爸去哪儿》每一期都会形成几个热门的讨论话题,# 为爸爸洗脚 #、# 第一次做饭 #、# 萌娃变泥娃 # 等话题都引起网友热议和点赞,不时还会有各大娱乐头版盘点和整理这些热门话题,观众随时随地对所关注的真人秀节目进行收视和互动,实现无成本传播。

除此以外,还有门户网站、手机终端、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新一代媒介的崛起集体打造多元电视文化,在推广和传播中和节目相结合,和媒体相结合,制造关注点。

二、明星真人秀节目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营销

(一)节目内容触及社会现实,具有社会关怀和社会责任

依据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它强调大众媒介必须为大众和社会利益服务,要恪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不管是简单的亲子类、游戏竞技类节目,还是较高层次的生活改造类甚至身份互换类真人秀等,这些明星真人秀节目大都触及社会现实。明星真人秀节目可能细分成亲子、游戏、婚姻、情感等多个领域,但总会指向具体的社会问题,跟社会发生关联。下乡体验的明星与外界发生实质、深度的互动,这不是在荧屏前演一幕电视剧,他们真实地在做着喂猪、砍柴、浇粪等农活,一窍不通、甚至出糗都是真实的生活。这些明星真人秀节目有一些很自然地切换到中国观众关心的住房、养老等问题、有一些涉及亲子的互动,正是因为涉及社会问题的敏锐探讨而赢得关注和观众的喜爱,符合观众的心理诉求和大众文化的市场取向。

各大卫视要想在这一场“真人秀”大战中具备独创性、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就必须先关注社会议题,可以参照的是英国的著名真人秀节目《The Secret Millionaire》(《神秘的百万富翁》),它旨在让百万富翁走进平民社区,了解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人们。推动社会阶层的交流。国内的真人秀节目要进行突破和大发展,也应当着眼于这些社会议题,勇敢地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和社会关怀。

(二)持续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化发展

让明星以常态参与游戏,而不是摈弃真实,过度做秀,更不是倾向于盲目的造型运动。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就目前可以看出,它开始把电视节目的“服务性”、“教育性”、“社会性”等功能置于“娱乐性”之前,摒弃低俗、过激的言论, 从细节处创新创优。

从“愚”乐至死,到全民优质娱乐,明星真人秀节目尝试将新颖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本土的优秀文化甚至传统文化比如亲情、孝顺、拼搏等进行有机结合。娱乐荧屏上的百花齐放、“优质娱乐”将持续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向健康化方向发 展。

(三)打造广电传媒品牌文化强化竞争优势

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省级卫视的品牌节目,内容元素丰富,并整合了网络、社交媒体应用等播出渠道,在形式、内容、手段上都有大胆的颠覆与创新,在收视表现和创造价值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对于扩大电视频道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

它形式新颖、与观众互动密切、致力于技术融合,这些方面对于电视产业链运营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不少电视台致力于优秀真人秀节目的引进和研发,在播出后收视率不断刷新记录,其品牌影响力和卫视影响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根据相关网络监测数据显示,湖南卫视的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 # 第二季》在互联网络的传播表现可圈可点, 关注度、提及量、点击量均位列2014年上半年综艺栏目前十。微博热门话题上榜层出不穷,可以说,明星真人秀节目对于打造传媒品牌优势,强化竞争力有着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

(四)“本土化”改造打造创新力

《汉字英雄》这档真人秀节目的落脚点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精粹,旨在弘扬中国的汉字文化。它抓住了受众的文化心理诉求,用流行的真人秀形态包装文化内容,体现了综艺节目的文化责任担当。这种形式就是“本土化”改造,打造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典型例子。

目前国内的各大电视机构纷纷设立节目研发部门,各路电视节目制作者也纷纷走出家门,四处求教。国内真人秀节目一般都是以国外引进为主,创新能力不足。所以各大电视台在开发真人秀节目的时候要考虑到为了使节目符合中国观众收看习惯,必须要对引进的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打造自己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而不是仅仅依靠娱乐和插科打诨博取眼球。

三、结语

上一篇:急救设备的日常管理下一篇:纳税服务理论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