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电价

2024-07-03

动态电价(精选四篇)

动态电价 篇1

电力期货市场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后,引起各国重视。为了提高各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用电价格,各国分别建立起电力期货市场。世界上第1份电力期货于1995年出现在北欧电力交易所(Nordic Power Exchange)。之后,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的交易所也相继推出了电力期货。中国自2002年启动电力市场改革以来,已提出了建立电力期货、期权等电力金融市场的目标,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着手研究电力期货商品的交易问题[1]。在电力现货市场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前提下,为规避现货市场的经营风险而出现的期货市场已经成为电力市场改革深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2,3]。

国外的电力期货市场经过近10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国外的学者们运用这些数据对电力期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献[4]采用“预测误差”方法对美国电力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1996~1999年的时段,期货市场拒绝了有效性假设,但在1998~1999年的时段则接受了有效性假设。文献[5]紧紧抓住电力不可储存的特性,研究了电力期货套期保值的基差问题,分析了利用期货对电力交易进行风险管理的特殊困难。文献[6]在美国四个电力现货市场历史统计数据基础上,分析比较了直接套期保值与交叉套期保值两种策略在降低保值头寸价值风险(即减小标准差)的效果。文献[7]对纽约商业交易所的2支期货(COB,期货交割地点为California-Oregon Border;PV,期货交割地点为Palo Verde)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了较悲观的结果,期货套期保值并不能减少交易的风险。国外的文献对电力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和套期保值进行了一些研究,而对电力期货市场中期货电价和现货电价的动态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对电力期货市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基本上仅限于提出电力期货市场的概念和对电力期货市场做出简单的介绍。

鉴于此,本文将借助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经济计量模型,利用美国PJM电力市场和北欧电力市场的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以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研究电力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动态关系。主要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电力市场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如果有,则表明电力期货市场是有效率的,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不存在少数市场参与者操纵控制价格的现象;(2)如果电力市场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它们是否表现为一种领先、滞后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出什么特征,是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还是两种价格相互引导?

1 面板数据模型

1.1 面板数据

面板数据(Panel Data)是既包括了截面数据又包括了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数据类型[8]。采用面板数据来开展计量经济分析,具有以下优势:

(1)面板数据结合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截面数据能更好地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却难以刻画单个个体的动态变化;而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恰好与之相反。这样面板数据起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2)观测点数量的扩大有助于提高计量估计的有效性。

(3)面板数据可以很好地控制无法观测到的变量以及经济计量模型中省略的变量。

面板数据分析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比较成熟的经济计量手段。面板数据同样会表现出时间维上较长的延续性和非平稳性,因而,时序分析中的伪回归单位根、协整问题也不可回避地存在于面板数据模型之中。面板数据的建模理论和方法及其实证研究成为目前计量经济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1.2 面板数据模型

单方程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xit为k×1维向量,βi为1×k维向量,k为解释变量的数目;误差项εi t均值为零,方差为σ2。模型(1)常用的有如下三种情形:

情形l:αi=αj,βi=βj

情形2:αi≠αj,βi=βj

情形3:αi≠αj,βi≠βj

对于情形1,在横截面上无个体影响、无结构变化,则普通最小二乘估计给出了αi,βi的一致有效估计。相当于将多个时期的截面数据放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

对于情形2,称为变截距模型,在横截面上个体影响不同,个体影响表现为模型中被忽略的反映个体差异的变量的影响,又分为固定影响和随机影响两种情况。

对于情形3,称为变系数模型,除了存在个体影响外,在横截面上还存在变化的经济结构,因而结构参数在不同横截面单位上是不同的。典型的面板数据是横截面单位较多而时期较少的数据。这样,该技术主要集中于横截面的变化或异方差上。

面板数据包括两维的数据:横截面和时间。如果模型设定不正确,将造成较大的偏差,估计结果与实际将相差甚远。所以,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时必须控制不可观察的个体和时间的特征,以避免模型设定的偏差,并改进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2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期货和现货电价的动态关系

2.1 数据的选取

数据来自北欧四国的电力运营机构Nordpool(详见http://www.nordpool.com),和美国PJM电力市场(详见http://www.pjm.com),选取2004年9月24日至2005年12月23日每周的现货电价和期货电价组成面板数据。图1和图2分别显示出北欧四国和美国PJM现货电价和期货电价的变化曲线,其中fpr表示期货电价,spr表示现货电价。

2.2 期货与现货电价面板数据的动态关系分析

2.2.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Levin和Lin于1992年首次提出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即LLC法[9]。1999年,Hams和Tzavalis证明在时间跨度较小时,LLC法的检验能力较差。二人对LLC法进行改进,并提出Harris和Tzavalis检验法。Im、Pesaran和Shin在1997年建立了IPS法,但Breitung于1999年发现IPS法对限定性趋势的设定极为敏感。同年,Maddala和Wu提出了MW法,该法的优点在于允许在进行单个ADF检验时可以有不同的时滞。2003年,Im、Pesaran和Shin在考虑异方差和残差自相关后,建立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W检验[10]。为了避免单一方法可能存在的缺陷,本研究选择LLC检验、IPS检验和Hadri检验三种方法来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对期货电价和现货电价两个变量分别进行LLC单位根检验、IPS单位根检验和Hadri单位根检验,检验回归式中包含常数项,滞后阶数根据Schwarz准则自动选取。经检验发现,期货电价和现货电价的水平值经三种方法检验,均说明有单位根。而期货电价和现货电价的一阶差分值经三种方法检验,其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上表现为无单位根,说明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现货与期货电价的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注:表中*表示在5%下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

综上所述,此面板数据中的时间序列是一阶单整时间序列。也就是说面板数据中的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有人曾经对不平稳时间序列的一阶差分建立回归模型,但是这样做出来的模型很难对实际的经济现象做出解释。所以我们不采用那种方法,而在下一节采用对此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的方法,达到在原始数据整体的基础上研究期货电价与现货电价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的目的。

2.2.2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迄今为止,面板协整检验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原假设为非协整,使用类似Engle和Granger(1987)平稳回归方程,从协整回归式中得到残差构造统计检验,计算其分布,这一类问题的研究可见文献[11~13];另一个是原假设为协整,基本的检验基于残差,详细的检验过程可见文献[14]。

Pedroni提出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可以检验多个面板时间序列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同时允许面板数据中各面板单位的协整关系中短期动态系数和长期协整关系系数不同。

Pedroni建立协整方程

其中:t=,1,2,T;i=,1,2,N;m=,1,2,M;T代表样本的时间跨度个数,N代表样本单位个数,M代表回归变量的个数。在模型中,单位之间的斜率、固定效应系数和个体确定趋势系数不同,因而面板单位间允许存在很大的差异。Pedroni提出了7个面板数据的协整统计量,其中4个是用联合组内尺度(Within dimension)描述,用“Panel”来表示;另外3个是用组间尺度(Between dimension)来描述,用“Group”表示。

注:原假设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当统计检验值小于临界值-2.58,说明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在表中用*表示。现货电价与期货电价之间的协整方程为:

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现货电价与期货电价两变量均表现为一阶单整,因此两变量间有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根据Pedroni提出的方法,检验现货电价与期货电价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表2显示出7个检验统计量中存在6个统计量,即Panel rho-Statistic、Panel PP-Statistic、Panel ADF-Statistic、Group rho-Statistic、Group PP-Statistic和Group ADF-Statistic在1%显著性下拒绝原假设,只有1个统计量Panel v-Statistic没有拒绝原假设。对于小样本来说,Group ADF-Statistic是最有效力的,其它的统计量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尽管Panel v-Statistic没有拒绝原假设,综合所有7个统计量的结果,我们仍然认为期货电价和现货电价存在面板协整关系。

2.2.3 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及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面板协整检验,建立了协整方程(3),但时间跨度较小。下面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更为准确地说明现货和期货电价之间的动态关系。现货和期货电价面板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式中:∆表示一阶差分运算,ECM表示长期均衡误差。

如果长期均衡误差项系数λ为零被拒绝,说明误差修正机制发生作用,检验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可靠的,反之则是不可靠的。如果式(4)中的β1k或式(5)中的α2k为零被拒绝,说明短期因果关系成立,反之则无短期因果关系。

现货和期货电价面板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见表3。在以期货电价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中,ECM项回归系数0.428,其概率值为0.000,显著不为0,所以误差修正机制发生作用;变量∆sprt-1和∆sprt-2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34和0.021,其概率值分别为0.636和0.772,显著为0。所以现货电价不是期货电价的格兰杰原因。

在以现货电价为因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中,ECM项回归系数-0.245,其概率值为0.008,显著不为0,所以误差修正机制发生作用;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834,其概率值分别为0.000,显著不为0。所以,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期货电价是现货电价的格兰杰原因。

3 结论

从国外电价制度看电价改革 篇2

关键词:电价制度;电价;改革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生产和消费,电价作为电力市场的支点,在电力市场中对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国内外电价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现我国电价的改革,以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同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行为的基本依据。

一、国外电价制度

1.英国的电价模式。英国电力市场中的电价形成主要基于发电方的报价及电力负荷预测,买电方(地区电力公司和大用户)并没有参与其过程。每天下午前,各发电厂将第二天每台机组每半小时的运行数据报给电力库。根据以上数据及电力库对系统每半小时的负荷预测结果,由计算机对发电机组进行排序,并于下午3点公布。随后,根据全网购电成本最低的原则,确定发电计划,得出第二天48个时段的电价。该电价共分两种:一种是由电力库向发电商买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购买电价,另一种是用户从电力库购电的电价,称为电力库的销售电价为实时电价。

2.法国的电价政策。法国的电价把用户容量和电压等级结合起来进行分类,分成蓝色、黄色和绿色电价三大类:①蓝色电价。适用于容量为3kVA-36kVA的低压用户,电价结构由年度电费和电量电费构成,并按居民与农业用户、市政和小工业不同类别分类制订不同的收费标准,包括简单电价、分时电价、避峰日电价。②黄色电价。适用于预定负荷在36kVA-250kVA的低压用户,按用户的用电时间分设电价,供用户选择。黄色电价在蓝色电价与绿色电价之间起到较好的衔接作用。③绿色电价。适于容量大于250kVA的中压、高压和超高压用户,并由用户预定需量,按照用电季节和用电时间分设电价:冬季实行严冬高峰、严冬正常、严冬低谷、冬季正常和冬季低谷电价,夏季实行夏季正常、夏季低谷和盛夏电价,其中,严冬高峰电价最高,盛夏电价最低。该电价结构采用的是利用小时数越高、基本电价越高,千瓦小时电价则越低的成本分摊原则。

3.日本的电价情况。日本的现行电价是以社会高福利和推进节能为出发点的。对照明用电施行三段电价制,对電力用户采用了特别电价制。①三段电价制。第1段是生活必需用电;第2段电量电价约为第1、第3段电价的平均值;第3段用电,其电价最高。这一制度反映出用电越多,电费越高,这对节能和高消费有一定的调节作用。②特别电价制。特别电价可说是一种递增电价,是参照历史用电量确定各类用户的电量基准,对合同电量和用电量未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采用低电价,对超过基准电量的部分则采用分段递增的高电价,新增用户则采用较高的电价。③季节电价制。为了满足季节性高峰用电,需增加大量的发供电设备和线路,随着季节变化,用电负荷减少时,设备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使运行和维修成本增加,根据成本为主的原则,必然在电价上有所反映。此外,对于任何季节,都存在昼夜用电的峰谷差,因而还有白昼和夜间的峰谷电价制。④二部电价制。在各种电价中,除定额照明电价按二部电价制外,其余各类用电电价均为基本电价(即容量电价)加电量电价的两部电价制。

分析国外的资料可以看出,利用价格手段促使用户调整负荷方面有很多方法,几个发达国家都是给出几种电价供用户选择,这样做的一个目的就是使用户的用电安排有利于电力生产的安全和经济。

由此对照中国的电价结构,不仅已出台的电价政策大多存在缺陷,而且也不能有效覆盖变化了的(厂、网分开)的火电企业。

二、目前上网电价现状

煤、电价格联动不能充分地反映电力的燃料成本变化,上网电价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电力行业结构。销售电价总水平监管尚未执行任何规范性方法,以河南省为例,2009年电价主要分为六大类:基数电价(非电热联产机组实行峰谷分时电价),优惠电价,大用户直供电价,关停小火电替代,新机调试电价,跨省跨区送电电价,电价检查后得以调整。

1.基数电价即标杆电价峰谷分时电价本身符合国家电价政策,问题是各地出台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未按照国家确定的前提条件制定,由于电网企业负责调度,加之部分电网企业拥有调峰电厂,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发电企业无法自主选择在高峰时段多发,低谷时段少发。

2.优惠电价是由地方政府出台的、未经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对高耗能企业的一种变相补贴,导致发电企业上网电价降低,国家价格管理权限紊乱: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严格落实对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政策,坚决纠正地方越权实施优惠电价,凡是自行对高耗能企业(包括多晶硅)实行电价优惠,或未经批准以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双边交易等名义变相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的,要立即停止执行。严肃查处电力企业不执行国家上网电价、脱硫电价政策的行为,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大用户直供电价国家明令禁止实行优惠电价后,地方政府假借大用户直供电名义继续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电价优惠,大用户直供电价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大用户直供电价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凡是自行对高耗能企业(包括多晶硅)实行电价优惠,或未经批准以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双边交易等名义变相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的,要立即停止执行。不得假借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名义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未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试点。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要坚持企业自主协商的原则,禁止以大用户直接交易名义强制推行对特定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不得以政府名义制定交易价格,不得组织供需双方强行交易。

4.新机调试电价新机调试电价严重低于标杆电价,电网企业并未因此而降低销售电价。调试差额资金主要用于新建机组调试期间对新建机组提供服务(主要指备用服务)的补偿”。资金使用方案由所在电网企业商发电企业提出,报相应电力监管机构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5.跨省跨区送电电价电网企业出台跨区送电电价严重低于发电企业的标杆电价,受电地区并未因此而降低售电电价,实质是电网企业之间的内部关联交易,发电企业无发言权和知情权,被迫参与交易。

6.关停小火电替代电价,按照河南省发改委文件,应当执行标杆电价,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脱硫机组未考虑脱硫电价增加。

我国现在的电力行业发电行业基本上形成了竞争性市场结构,电网公司则输配售合一。而目前的上网电价结构并没有相应系统的安排,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电力行业结构。表现在:已实行的上网侧峰谷电价并没有促进合理的上网电价结构形成。

三、完善我国电价政策体系的建议

1.加强监管力度,多实行像2009年发改委等六部委的全国电力价格大检查,规范电价。取消地方电网变相降价的电价种类,如优惠电价。

2.改进煤、电价格联动,我国的“煤、电联动”性质上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电价与燃料价格联动”相同,实际上是对发电企业不可控成本部分的反应机制。但近几年来,直接影响发电价格50%以上构成部分的发电机组造价大幅下降,由原来的每千瓦6000多元降到每千瓦4000元以下,降幅达30%以上。对燃料价格等不可控成本的变动,价格应基本上予以全额反映,以使消费者准确地感知这类成本的变化,及时调整消费行为。而对可控性成本,应定期审核,而且应有“效率不断提高”的要求。如果确认成本可以或已下降,价格就应及时下调。“煤、电联动”中的居民电价调整程序应简化,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电价与燃料价格联动是一种电价自动调整机制。由于燃料价格上涨的信息透明且可准确掌握,因而作为应对燃料价格突发性变动的电价调整方式。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应按照机制要求及时足额到位。

阶梯电价是电价改革的阶梯 篇3

1 关于阶梯电价的概念

电力产品单一, 但由于电力不可能大量储存, 发电、供电、售电和用电要求同时完成, 于是电力供应的基本特点是要为电力用户提供两种服务:一是供应用户实际消耗的电能;二是为电力用户随时用电提供电能作准备, 即电力工业的发电、供电和售电能力要大大高于用户的用电需求。另外, 电力企业向电力用户供电的成本也有两个主要部分, 即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服务和第二种成本, 与供电数量没有严格的正比例关系, 因而使得电价计价方式变得复杂起来。为了保证电力用户支付电费的公平、公正, 合理负担, 就需要设计多种电价的计价方式。

联合国秘书处经济与社会部1972年编写的《电力成本和电价概论》一书中, 归纳世界各国所实行的电价计价方式有:单一制电价、两部制电价 (即霍普金森电价) 、区段电价 (包括简单区域电价、固定电费的区段电价、复式区段电价、分摊固定费用的区段电价) 、避峰电价, 趸售电价 (大宗供电电价) 、力率奖惩电价、燃料价格变动电价, 还有阶梯电价 (即递增区段电价) 等。实际上世界各国所采用的电价计价方式还要多得多, 例如我们目前实行的电价中还有分时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等。设计多种电价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功能, 所以我们不能要求阶梯电价解决电价中存在的所有问题, 例如峰谷差太大, 为了移峰填谷, 就应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为了消纳水电站丰水季节的季节性电能, 就应当实行季节性电价。阶梯电价不可能解决移峰填谷和消纳季节性电能问题, 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也不可能解决阶梯电价所承担的任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国家发改委在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明确提出“各地在推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基础上, 可同时制定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办法, 是否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由居民自行选择。”这就是说, 阶梯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可以并行不悖, 可以单独采用阶梯电价, 也可以采用阶梯电价的同时采用峰谷分时电价。

2 实行阶梯电价是为了建立一种电价机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电价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电价水平偏低;二是电价结构严重扭曲;三是电能与其他能源比价不合理, 主要是电能价格比煤炭、石油、天然气价格低。电价结构扭曲中最大的问题是居民生活用电电价严重偏低。改革开放前, 居民电价高于工业电价、商业电价。改革开放后, 为了照顾低收入居民生活, 对居民电价采取低价政策, 每次调整电价时, 总是居民电价不调或少调, 结果造成居民电价严重偏低, 低于平均电价, 也低于工业电价和商业电价。其结果是富人用电量多, 享受的补贴多, 而贫困户用电量少, 享有的补贴少。例如富人每月每户用电1000千瓦时, 按现行电价比合理电价低0.5元估计, 补贴为500元, 贫困户每月每户用电1千瓦时, 补贴额仅5元, 相差100倍。正如征求意见稿所说的“既没有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 也不能合理体现电能资源的价值, 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有必要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

阶梯电价、阶梯水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机制, 防止富人、中产阶层的人搭穷人的便车。“谨防富人搭穷人便车”的办法就是阶梯电价, 第一档较低的电量、较低的电价就是为穷人所设的优惠电价, 第二、三档电价就是让其他人付正常的费用。

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这几年提出实行阶梯电阶?这是因为近年来居民生活用电量越来越大, 补贴额越来越大, 被交叉补贴的工业大用户又通过自备电厂和大用户直购逃避支付对居民生活用电的补贴, 电力企业连年亏损。拿五大发电集团来说, 已经从过去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情况, 变成资产负债率达85%以上的高水平, 电力企业已难以继续承受居民生活用电低价造成的巨额的交叉补贴。电力企业在2008年出现了最严重的全行业亏损局面, 全国火电企业亏损达到700多亿元, 其中五大发电集团亏损达324亿元, 盈利同比下降630亿元, 这一年五大发电集团资产负债率上升了4个多百分点。2009年情况略有好转, 但是利润很低, 其中五大发电集团2009年实现利润平均每家41.8亿元, 净利润平均每家为-1.26亿元。我们再来算一算居民生活电价严重偏低造成多大的补贴额, 2009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到4575亿千瓦时, 如按每千瓦时补贴0.5元计算, 总补贴额达2287亿元。这部分补贴一部分靠提高工业和商业电价来交叉补贴, 另一部分靠降低电力企业利润或亏损来补贴, 这种巨额补贴已难以为继。实行阶梯电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居民生活电价走向合理化的机制。实行阶梯电价, 做到既不使贫困用户增加电费负担, 又使富裕户支付合理的电费, 以改善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 并达到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3 实行阶梯电价不是变相涨价

“变相涨价”是居民对实施阶梯电价担忧的关键词。据说在人民网“人民调查”关于阶梯电价的民意调查中, 表示“担忧, 可能增加百姓负担”的网友有35314人, 占调查总数的89%。其他平面媒体对于“变相涨价”的担忧也有报道。

2009年11月, 电价提价2.8分/千瓦时, 当时居民生活用电以外的电价都提高了, 只有居民生活电价为了实行阶梯电价, 使居民电价合理化, 推迟到2010年。所以实行阶梯电价的涨价, 是为了完成2009年11月规定的提价任务, 确实是提价, 不是变相涨价。再说实行阶梯电价后的涨价, 按照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第一方案, 在居民用电户中, 占居民总户数70%的用户电价保持稳定, 只有30%的用电数量多的用户适当提高了电价。对这些收入比较高的富裕用电, 已经搭便车使用了几十年的廉价电, 这次适当提高电价是必要的。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第二方案, 起步段电价每千瓦时提高1分钱左右, 大约只相当于2009年11月提价水平的1/3左右, 即使用电量达到140千瓦时, 也只提价1.4元, 是很轻微的。

我们应当认识到, 能源价格和电价改革是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措施。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和电价改革, 实行阶梯电价是电力行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指示的实际行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继续深化电价改革, 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 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制度, 所以实行阶梯电价是落实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之一。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一次指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资源产品价格关系, 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我们应当认识到实行阶梯电价是对居民生活用电长期采取低电价改革的纠正和调整, 也是让居民电价做到反映用电成本的合理回归。

4 关于阶梯电价的第一档电量问题

对于征求意见稿中居民阶梯电价中可供选择的指导性方案, 大家的意见是:对于电量分档的各档电量设置偏低, 尤其是第一档电量不能覆盖绝大部分居民用电的基本要求, 希望加大第一档电量。

征求意见稿指导性方案, 第一方案第一档电量可以覆盖70%的用户, 第二方案第一档电量可以覆盖80%的用户, 应当说享受低电价的用户范围是相当宽的, 据估算, 全国居民生活电量中享受优惠电价的生活用电量也大致在70%和80%, 优惠电量的数量也是很大的。

从国外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情况来看, 第一档电量的多少, 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电力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电气化水平有密切关系。经济发达、电力工业发展水平高的国家, 第一档电量定得比较高, 相反, 经济欠发达, 电力工业发展水平低的国家, 第一档电量就定得比较低。从表1可看到, 阶梯电价第一档电量占每月每户用电量的比重, 多数国家在20%以下, 像马来西亚、韩国和我国台湾这个比例只有5%稍多一点, 而我国的两个方案已占22%~28%, 只低于菲律宾、印度和捷克。阶梯电价第一档电量占每月每户居民生活用电量的比重, 我国的两个方案比重分别为193.3%~246.0%, 高于表中所列出的所有国家, 所以应当说, 国家发改委在征求意见稿中所提出的第一档电量是相当高的, 覆盖面是相当大的, 阶梯电价中第一档电量是为贫困人口设计的, 是关怀低收入居民户的, 如果把第一档电量定得过高, 就失去了阶梯电价的意义。具体数字见表1。

关于我国阶梯电价方案中第一档电量的高低问题, 我们还可以从第一档电量形成的总的补贴电量来看, 我国的补贴电量是若干国家中补贴电量最高的国家。第一档电量最高的美国, 由于人口比中国少得多, 所以他的月补贴电量大致与中国相当, 但美国有些州阶梯电价第一档电量低于600千瓦时, 所以美国阶梯电价第一档补贴电量实际小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 人口大国印度虽然人口达到11.23亿, 但是它的第一档电量低, 而且电气化普及率仅43%, 因此它的月补贴电量仅96.6亿千瓦时, 也大大低于中国。我国阶梯电价若按两个方案的第一档电量标准估算, 月补贴电量为286~364亿千瓦时, 全年补贴电量可达3435~4372亿千瓦时, 如按每千瓦时补贴0.5元计算, 需补贴1717~2186亿元, 是相当可观的。具体数字见表2。

注:1.表中1、3两栏数据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展部、国网能源研究院编《2009国际能源与电力统计手册 (下册) 》P49~52。2.表中2、4两栏数据, 按1、3两栏的人均用电量和人均生活用电量乘以每户人口2.5人, 再除以12个月得出的每户每月用电量和每户每月生活用电量。3.表中5栏数据系根据国家发改委阶梯电价征求意见稿背景资料一:“国外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情况”。4.表中6、7两栏数据根据2、3、5栏数据计算得出。5.美国数据中人均年用电量和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为全国平均数, 美国阶梯电价中第一档电量数各州不同, 这里用的是新泽西州的第一档电量, 是美国各州第一档电量较高的一个州。

注:1.表中第一栏根据国家发改委阶梯电价征求意见稿背景资料一:“国外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情况”。2.表中第二栏人口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展部、国网能源研究院编《2009国际能源与电力统计手册 (下册) 》”P1-2。3.表中第三栏居民户数统一按每户2.5人, 由人口数折算而来。4.居民用电普及率, 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2》,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P229-232。5.表中第五栏, 估计月补助电量=阶梯电价第一档电量×居民户数×居民用电普及率×50% (即补助电量每户平均用电水平) 得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档电量的覆盖面是宽的, 补助电量是很大的, 第一档电量不宜再提高。

5 关于阶梯电价各档电价水平问题

对于阶梯电价征求意见稿方案, 大家的意见是:希望适当降低第一档电价, 增加一档生命线电价, 另外增加一档累进加阶档, 适当扩大各档次的电价差距。有的居民认为, 阶梯电价方案是惩罚有余, 激励不足。

我国目前征求意见的阶梯电价方案是在居民生活用电电价长期采取低电价政策、居民电价严重偏低条件下逐步回归合理电价水平的一个方案, 第一档电价水平很低, 即使第二、第三档电价也并没有达到合理的电价水平。对第一档用户实行的低电价, 就是对第一档用户的奖励。在第一档的居民用户, 只要用电量不超过110~140千瓦时, 每多用一千瓦小时电, 就有一千瓦小时的奖励, 用得越多, 奖励越多, 这是最好的奖励用电的办法。而对于第二档、第三档的用户, 虽然电价有所提高, 但还远没有达到合理的电价水平, 对于这两类用户, 电力工业仍然对他们进行了补贴, 仅仅是比第一档用户补贴减少了一点, 所以还谈不上惩罚。大家意见中关于增加一档生命线电价和拉大各档电价的差距, 增加一档累进加价档, 是很有见地的, 值得进一步研究。

联合国秘书处经济与社会部对于阶梯电价定价原则是这么说的:“阶梯电价最低的区段 (即第一档电价) , 其价格应该定得不低于变动成本。这等于说在用电量低的阶段, 给予用户的补贴仅限于固定成本部分。后面连续的各区段 (即第二档、第三档等等) , 其价格递增的级差, 应当定得使用电量提高到相当程度以后, 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 可以补偿当用电量很低的最初区段里付出的补贴。”如果以此作为阶梯电价的定价原则的话, 那么以现行的居民电价作为第一档电价是比较合理的, 不应再降价, 至于第二、第三档电价应按照大家的意见提高电价水平, 拉大各档之间的电价差距。可能一次难以达到, 但是应当作为阶梯电价合理定价的方向, 最终能使第二档电价能获得合理利润, 第三档电价除获得合理利润外, 还要补偿第一档付出的补贴。这就是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遵循的原则中所说的, 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阶梯电价近期应着力于建立机制, 保证大多数居民电价基本稳定, 长远目标要逐步反映电力资源价值, 引导居民节约用电。

6 关于阶梯电价对节能减排的作用问题

在对阶梯电价征求意见时, 对于阶梯电价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居民生活用电是刚性需求, 实行阶梯电价和提高居民电价都不可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另一种意见认为实行阶梯电价和提高居民电价不利于鼓励居民使用清洁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 不利于家用电器下乡。

国家发改委关于阶梯电价问题答记者问中, 讲到在全国全面实行居民阶梯电价主要是考虑建立3个方面的机制, 其中有一个机制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机制。即“通过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可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引导用户特别是用电量多的居民用户调整用电行为, 促进合理、节约用电, 从而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当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的时候, 阶梯电价和提高居民电价, 应该可以对促进节能减排起到作用。

电力与水、空气、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是有差别的, 人类生活最离不开的是水、空气和粮食。在古代社会没有电力, 人类照样生活得很好。到了现代社会, 人类生活确实离不开电力, 但是在居民生活中电力的刚性需求主要表现在照明、通讯、电视、电脑以及冰箱、洗衣机, 其他大量用电需求如电炊、空调制冷、采暖以及洗浴设施不能算刚性需求, 电炊用电可以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替代;采暖可以用热电厂、锅炉房供热替代, 还可以用燃气供暖;空调制冷、采暖还可以发展冷、热、电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来满足;洗浴设施可以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能源的洗浴设施来替代。所以在居民生活用能中, 对电力的刚性需求是十分有限的, 即使是刚性需求, 也还有节约的余地, 如照明可采用节能灯, 少开灯和人走灯灭;电视、电脑可以购买节能型的, 电视音量不开得过大, 看完即关电视;冰箱、洗衣机等都可采用“以旧换新”, 更新为节能型的机型, 衣服尽量手洗, 少用洗衣机, 不仅可以节电, 还可以节水。居民电价合理化以后, 对于居民调整用电行为, 促进合理、节约用电还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

近年来对于能源替代, 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 盲目提倡“以电代柴、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 以为多用电就能节能减排;错误宣传用电最便宜, 其实中国的低电价是靠电力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和电力企业的普遍亏损来维持的, 这种低电价是不可持续的。当今世界终端能源主要还是依靠一次能源, 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20%左右。据统计, 2006年全世界终端能源消费中电力只占19.2%, 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占20.3%, 在发达国家中这个比例最高的日本才占24%, 美国只占20.4%, 而我们中国这个比例并不低, 2006年为20.4%, 与美国相等, 2008年提高到21.7%, 已高于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和美国。当今世界电力还主要靠煤、油、气等化石能源转换过来, 用电代柴、煤、油、气, 等于用煤、油、气代替柴、煤、油、气, 所以有许多替代不可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我们在进行电力替代时, 一定要从经济上、节能减排上仔细算算账。能源合理替代最好的办法是使电价合理化, 从这个意义来讲, 我们也应当推行阶梯电价, 通过居民电价改革, 逐渐回归合理水平。

动态电价 篇4

关键词:居民用电,单一制电价,拉姆齐定价,阶梯电价

近年来, 居民年用电总量和人均用电量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幅度, 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4571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2.55%, 对比香港、纽约和东京等城市的用电构成比例, 居民用电占总用电量的22%-30%左右, 未来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居民用电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引导居民用电消费, 优化能源配置, 节能减排已是我国下阶段能源战略的必然选项, 利用价格机制引导电力消费也逐步为各方面专家所重视。

一、居民生活用电存在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 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很快, 在电力资源紧张与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暴露出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电价不能补偿成本, 交叉补贴严重

居民用电是低压电, 具有使用量小, 用户地点分散, 技术投入与设备硬件投入较大, 能量损耗与输送成本比工业用电要高的特点, 应分摊的供给成本也较高, 按照价格合理性, 居民用户应收取较高的价格, 而我国的居民用电电价仅为工业用电价格的二分之一强。近年来居民用电价一直稳定不变, 居民生活用电电价偏离供电成本, 产生的亏损部分则由工业用电进行交叉补贴。

(二) 社会福利的无效分配

单一制电价结构造成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 用户负担不平等, 经济条件好、用电越多的家庭补贴越多, 经济条件差、用电较少的家庭补贴越少的不合理分配, 导致富人搭穷人便车, 社会福利不能有效向低收入倾斜, 反而照顾到高收入群体的现象, 形成不合理不公平的暗贴怪圈。

(三) 价格不能调节供求关系, 造成电力能源低效使用

居民用电价格近二十年没有进行过调整, 也没有用电高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的价格差异, 居民家中大功率的空调等电器全天候开启, 无法有效引导居民养成合理用电和削峰填谷的用电习惯, 由于无论是用电高峰还是低谷期, 都优先保障居民用电, 限制工商业用电, 每年出现的大规模对工业用户的限电情况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电力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四) 居民生活用电问题原因分析

居民用电电价水平偏低。居民用电执行同一个电价, 企业在居民用户上亏损的部分则全部由工业企业用户较高的电价进行补贴, 这样的补偿机制就导致了全社会的居民用电均享受福利电价, 加重了工商业的负担, 补偿机制有待改进, 只补贴需要补贴用电量较少的低收入群体。

电价结构不合理。目前居民用电实行的单一制的线性电价结构, 无法体现用电量少, 用电量稳定的用户与用电量大, 季节性不稳定用户对电网设备结构要求的差异, 导致了用户供电成本无法体现差异, 用户负担不平等。同时线性电价结构导致用电越多享受补贴越多, 用电较少补贴越少的社会福利不合理分配。

二、我国居民用电阶梯电价方案设计

(一) 国内外电力产品定价理论

关于电力产品的定价, 英美等国经过市场化与国家管制两个方面反复改革, 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开发出多种价格管制方法, 常见的有边际成本定价法、Ramsey定价法、高峰负荷定价法、两部制定价法、资产报酬率管制法、上限设定模型定价法等。

对于居民用电电价的研究, 齐放、张粒子等进行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 按照拉姆齐定价模型测算出分类用户次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福州大学的黄睿通过考虑几个经济因素对居民用电电价的影响,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电价上涨承受能力系数法预测居民用电电价。人均GDP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居民用电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相关性, 相关度非常高, 说明居民用电量与这两者密切相关。西安交通大学的张保会, 陈天翔在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定价策略一文中指出递减式定价方法的不足。

本文在居民用电电价的制定方案设计与实施上进行积极探索, 对已有的电价定价理论进行分析, 以实现社会总福利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 的最大化为基本原则, 提出适用于居民用电这一用户类型的定价理论基础, 提出了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定价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二) 阶梯电价设计原则

1. 效率与公平均衡原则。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考虑, 居民用电价格要反映供电成本, 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收入群体对电价的承受能力, 充分考虑效率与公平均衡, 设置合理的电价结构与电价水平, 既让低收入群体用得起电, 又要引导高收入群体合理用电。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同收入群体电价承受能力的经济载体, 图1统计了从1990到2009年广东地区人均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用电量。由图1可以看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用电量的正面影响非常显著, 尤其当收入水平较低的时候, 几乎达到线性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 家庭可支配收入对低收入家庭的用电情况影响很大, 低收入家庭的用电弹性大, 所以居民用电电价尤其是第一阶梯电价要充分考量可支配收入这个参数。

2. 遵从国家政策法规框架原则。

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电量分档和电价确定作了如下规定: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将城乡居民每月用电量划分为三个阶梯, 电价实行分档递增。其中:

第一阶梯电价原则上维持较低价格水平, 三年之内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今后电价按照略高于销售电价平均提价标准调整。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 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 补偿环境损害成本。起步阶段提价标准不低于每度电0.2元, 今后按照略高于第二档调价标准的原则调整, 最终电价控制在第二档电价的1.5倍左右。

(三) 阶梯电价方案设计内容

阶梯电价的设计包括阶梯电量结构的设计, 电价水平的设计与计费模式的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用电量的经济基础, 本文根据将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用户的经济承受力、心理承受力和消费需求效用差异作为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 研究制定每个阶梯合理的电量与相应的电价。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得到满足, 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高的用户实行高电价, 而对电能使用支付意愿低的用户实行低电价, 实现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和电能资源的高效配置, 促进节能减排。

1. 阶梯电量结构安排与分段依据。

(1) 阶梯电量结构安排。我国的阶梯电价改革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过于复杂的结构安排不利用改革的推进,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性指导文件, 在我国实行分三档的阶梯电价结构。电价水平依次递增; (2) 阶梯电量分段区间的划分依据与方法:

第一档电量 (0-Q1) :分段电价可以按如下原则制定:第一档电量为基本电量, 其主要目标是满足低收入家庭最基本电量需求, 综合低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 分析确定满足最基本需求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 用电量的测算依据就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 接着统计该地区居民家庭用电量与总户数, 测算家庭平均月用电需求, 参考美国加州对满足居民用户基本需求电力消费量的规定, 即平均居民消费量的50%-60%。

第二档电量Q2, 也称为门槛电量, 通常定为平均消费水平或多数家庭的消费区间。综合中等收入群体的电器消费状况与该地区或者全国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确定, 先根据百户家庭拥有电器数量的统计数据, 分析确定满足中等收入家庭的用电设备数量与类别, 用电量的测算依据也是用电设备功率与月使用时间。综合借鉴国外对第二档电量上限的规定, 一般是第一档电量上限的2倍以上。

2. 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依据与方法。

三个阶梯电价应该依次递增, 起步电价不应太高, 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阶梯之间要有一定的跨度, 达到才能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引导合理消费的目的。第二阶梯电价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供电成本, 第三阶梯电价体现资源稀缺状况, 补偿环境损害成本, 综合考虑脱硫加价、脱硝加价与可再生能源附加。

第一, 居民电费用支出承受力评估。电费支出承受力是阶梯电价方案能否实施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是对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产品定价是否合理的重要考量, 因此要根据历史经验值对居民生活用电费用支出的承受力进行评估。

根据经济学的敏感度分析理论基础, 用各因素变动相对量之间的比值作为考量系数, 将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的比重系数作为评估电价调整承受能力的参数。其中, 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以ΔI表示, 居民年人均电费支出变化以ΔE表示, 二者的比值用λ表示:λ=, 可以看出, λ值与承受能力是负相关的关系, λ值越大, 表明电费支出增加比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要快, 居民的承受能力越弱, 反之就越强。

为了进行定量比较, 需要对历史上的比重系数进行统计, 以便得出承受能力参数的经验值, 将当年的值与经验值进行比较, 评估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

第二, 居民电费支出比重的确定。根据对电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比重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 可以发现居民对电费支出比重历史上达到什么比例, 只要不超过这个比例, 便不会对居民造成有压力感的负担, 分析确定居民生活用电无负担电费支出比重, 作为制定电价水平的一个引入计算的参数。

第三, 各档电价水平的制定方法

第一阶梯电价水平要照顾到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

第一阶梯电价

第二阶梯电价逐步调整到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并获得合理收益的水平。起步阶段电价在现行基础上提价10%左右。

第三阶梯电价在弥补电力企业正常合理成本和收益水平的基础上, 再适当体现资源稀缺状况, 补偿环境损害成本。

3. 计费模式的选择。

第一种模式是每月电费以各级别用电量乘以该级别电价计算, 即:M=P1*Q1+P2* (Q2-Q1) +P3* (Q总-Q2)

在这种模式下, 所有用户将享受到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 补贴范围和数额较大。如果实行这种模式, 第一阶梯电量即基本电量的制定非常关键, 如果基本电量太高阶梯电价发挥不了作用, 容易使绝大多数用户都享受优惠电价, 与原来普遍实行的低电价相比没有什么差异, 失去制定阶梯电价的意义;如果基本电量太低, 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将会受到影响, 造成社会福利损失。

第二种模式是月用电量小于基础电量的用户才能享受有补贴的第一阶梯电价, 只要总用电量超过基本电量, 全部用电量按第二阶梯电价计算费用, 超过门槛电量, 全部用电量按第三阶梯电价计算费用。即:

如果Q总≤Q1, 则M=P1*Q1

如果Q2

如果Q总>Q2, 则M=P3*Q总

在这种模式下, 第一阶梯的电量可以适当提高一些, 也不会产生很大的补贴金额, 对于低收入用户用电是一种保障, 同时也可以引导居民节约用电。

第三种模式是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或峰谷电价或季节电价并行实施。因为有的省份已经在居民生活用电中推行分时电价, 对于高峰负荷的转移分时电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已经实施分时电价的省份, 如果能将阶梯电价与分时电价结合起来运用, 将会起到既能节约用电, 又可以提高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以上三种实施模式, 以第三种模式最为优化, 但是考虑到居民用电一直是单一的线性电价制度, 一次改革过于复杂, 不易于为民众所接受, 同时也加大电网企业的计费与改革的复杂程度, 推行的难度比较大;第一种模式阻力最小, 容易被用户接受, 电网企业相应的配合难度也相对较小, 但是交叉补贴额仍较大;第二种模式改革力度比较大, 虽然可以大大减少交叉补贴额度, 但推行阻力大, 容易激化供需矛盾;故采用第一种实施模式较为妥当, 以温和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居民用电电价改革。

三、阶梯电价设计方案评价

第一, 本文所设计的居民用电阶梯电价实施模式是以拉姆齐定价模型的理念为基础, 目的在于在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电力产品, 达到改善目前单一制电价产生严重的交叉补贴现象, 实现合理补偿成本, 公平负担的目的, 达到社会总福利的次优状态。

第二, 方案设计基于社会公平与效率均衡的原则, 同时结合国家发改委的政策框架, 设计了阶梯电价最适合的实施模式和阶梯结构, 使方案更具可操作性。

第三, 方案设计中电量的分段制定综合考虑不同收入群体电器消费差异与地区整体家庭平均用电量的水平, 使方案的设计更贴近居民真实的用电状况, 使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四, 方案设计中电价的分段制定, 引入电费支出增加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中所占的比重λ, 对居民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 引入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β, 通过对该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居民电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 确定居民无负担电费支出比例值, 在此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电价进行测算, 充分考虑了居民实际生活状况, 方案更人性化, 符合社会公平原则。

第五, 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二阶梯电价的制定没有综合考虑到企业的购电成本与运营成本。

在推行居民用电阶梯电价的同时, 实行季节性电价、峰谷分时电价等其他电价制度。发展到今天, 单纯的阶梯电价手段在促进节能降耗方面的效果逐渐放缓。因此, 日本等国家正在逐步采用峰谷平电价和季节性电价, 鼓励用户避高用低, 不再单纯鼓励节约用电总量, 以提高电力设施的利用率。因此, 居民用电价格未来的改革方向, 必定是向着阶梯电价与峰谷平电价以及季节性电价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Isamu Matsukawa, Madono Seishi, Nakashima Takako.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Ramsey Pricing in Japanese Electric U-tilities[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1993 (3) .

[2].Ramsey, F.P.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axation[J].Economic Journal, 1927 (38) .

[3].陈凌, 何源.居民生活用电定价策略的经济学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7 (7) .

[4].发改委出台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J].价格与市场, 2010 (11) .

[5].齐放, 张粒子.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 (2) .

[6].肖勇, 王恒山.对上海地区居民用电实施阶梯式电价体系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9 (11) .

[7].张保会.居民生活用电分段式的定价策略[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5 (2)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动态电价】相关文章:

电价知识04-13

电价分析04-13

电价工作思路04-26

我国电价分析05-06

我国电价政策06-12

电价影响研究06-21

电费电价计算范文05-25

居民阶梯电价介绍04-14

电价自查报告范文04-21

电价管理制度04-22

上一篇:网络视频流下一篇:当今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