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镇村

2024-06-05

美丽镇村(精选九篇)

美丽镇村 篇1

1 广电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及优势

2015年3月25日, 聂辰席在出席第23届CC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作主题报告时提出“打造智慧广电”的概念。聂辰席提到, 面对智慧化的新浪潮, 广播影视要把加快构建“智慧广电”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对于正处于三网融合、体制机制变革期的广电行业而言, 无论是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还是信息管道的合理集成与竞争, 都与智慧城市的诠释有着紧密的贴合, 智慧城市无疑将是广电行业“十二五”阶段最为重要的发展机遇之一。

广电网络相比起国内的其他网络运营商, 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具备以下几大特点。

1.1 广电网络覆盖面广, 遍布城乡

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依托物理网络, 在这个前提下, 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是让居民能够更快捷、高效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其对网络的要求就是覆盖面要广, 而广电网络覆盖范围广、频带宽的特点恰好契合了这一点。目前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4亿户, 涉及医疗、交通、教育、社区等各个方面, 作为接收终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1.2 广电网络传播面广且公信力强

广播电视作为家庭媒体, 传播内容经过严格把关, 适合所有人群收听收看。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布“限广令”、“限娱令”, 规范广播电视传播中的广告播出和娱乐节目制播, 要求加大新闻节目和道德节目数量, 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可以说, 在当今众多媒体类型中, 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最为健康, 负面影响最小, 公信力较强。

1.3 广电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的资金量相比其它运营商较小

智慧城市建设点多、面广、线长, 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 如果全部依靠新建网络或对现有相关网络扩容, 资金投入非常庞大。但广播电视网络经过多年的改造, 有着大量的闲置传输能力, 可以充分应用到智慧城市的数据传输上, 从而减少网络平台建设的投入, 能够有效缓解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资金压力。

2 吴江“智慧城市·美丽镇村”云媒体电视本地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背景

2013年, 江苏省经信委发布《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提出将加快推进江苏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促进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主要目标包括: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 社区和商务楼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 在全国率先实现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 完成“智慧城市”试点布局, 建成无线宽带城市群, 热点地区实现无线宽带全覆盖, 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全面融合,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资源中心普遍建成, 云服务得到广泛应用。

2013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文广新局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苏州市关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和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 于2013年6月全面启动“美丽镇村信息通”工程建设, 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 实现村级信息平台资源共享。

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 结合江苏省委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及吴江区委“美丽镇村信息通”工程建设要求, 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于2013年9月份重点推出了云媒体电视。作为云媒体电视前端的本地互动电视信息平台投资近2000万, 是2013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 可满足全区有线电视用户使用。云媒体电视包含互动电视点播、本地信息发布、电视统一支付、电视视频通话等功能, 具有“信息服务个性化、社区服务便捷化、居家生活智能化、电视节目互动化”四大服务特点, 可在电视屏幕前为广大高清互动用户提供文化、政务、便民、娱乐、生活、商务等一系列服务。同时, 利用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可管可控的双向网络以及云媒体电视机顶盒, 已快速实现上述业务在吴江地区的全面覆盖。

“智慧城市·美丽镇村”云媒体本地信息发布平台, 旨在为全区各乡镇党委政府、区机关行政单位及辖区内各行政村建立专门独立的本地信息发布平台, 专门用于公开党务政务, 宣传党和政府涉农政策法规以及农村科教文卫等公共信息。该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 借助有线电视网络传播优势, 采用双向化网络技术完成辖区内党政机关及各行政村的本地信息栏目建设任务, 让全区居民能够通过该平台享受到各种医疗、政务、娱乐及生活等多方面的智能服务, 同时也能保证全区居民能及时、准确地接收各项政策信息或相关单位发布的各种通知公告, 接轨信息时代, 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3“智慧城市·美丽镇村”云媒体本地信息发布平台的栏目建设情况及案例分析

江苏有线网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吴江分公司云媒体电视主要包含:直播电视、互动点播、美丽镇村、政务咨询、便民服务、娱乐世界、电视商务、系统设置共8各版块, 如图1所示。

在云媒体平台中, 本地信息发布主要集中在美丽镇村、政府资讯和便民生活三大版块中。该平台自2014年始起建设, 至2015年4月截止, 其中本地信息发布平台已经成功实施了政务资讯栏目共计4个, 便民生活栏目共计6个, 美丽镇村栏目共计18个。

3.1 案例分析一: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针对全院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字化、高清化、互动化改造, 使用数字电视机顶盒 (含高清互动) 终端接收有线电视信号, 彻底改变原有模拟电视频道单一、画面失真、模糊不清的局面, 为就诊病人提供画面清晰、选择众多的数字电视频道。同时医院自身在形象展示、文化宣传方面也有着内在需求, 如何在电视端拓展个性化、智能化的内容服务, 也是医院提高人性化服务的一个发展趋势。

针对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日益突出的挂号难问题, 解决苏州市吴江区内广大百姓就诊需求, 方便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减少患者在医院排队挂号时间, 吴江第一人民医院与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共同合作建设云媒体电视《一院挂号》栏目, 共同打造智慧电视平台。吴江第一人民医院云媒体栏目一共分为5个子栏目:医院科室介绍、就医指南、医院公告、医院视频、预约挂号。如图2所示。

3.2 案例分析二: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汤角村

2014年6月全面苏州市吴江区启动“美丽镇村信息通”工程建设, 汤角村在2014年对全村455户村民家中进行了高清互动机顶盒全面整转, 同时村委会利用江苏有线吴江云媒体平台进行“智慧城市、美丽镇村”的建设, 汤角村村委会和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共同合作开发了美丽镇村——汤角村栏目。此栏目的上线标志着吴江美丽镇村建设与农村信息化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全面推广“有线智慧社区”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极大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

汤角村栏目一共有六个一级栏目, 分别为:首页、党建风采、今日汤角、和美乡风、学习园地、通知公告。

4“智慧城市·美丽镇村”云媒体本地信息发布平台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思考

智慧城市建设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关系到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所有市民, 体现公益性、服务性和商业性。江苏有线吴江分公司通过云媒体电视双向网在全区的覆盖率逐步提高, 立足本地, 通过大力发展本地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后期通过建设云媒体信息系统数据库向大数据业务平台方向拓展增值业务服务。

首先, 基于现有BOSS系统、CMS系统及现网运行的多个栏目等信息资源, 开发建立起基础信息系统数据库, 如图3所示。此系统建立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

(1) 逐步完善家庭——家庭成员——电视终端的对应关系。

(2) 设立广电系统唯一码 (家庭唯一码、成员唯一码) 。

(3) 通过广电唯一码 (以具体业务为准) 与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唯一码 (医院就诊卡号、社保号等) 进行业务对接, 为职能部门乃至第三方业务运营提供包括推送在内的其他各类应用。

其次, 依托后台基础信息数据库及完善的消息推送服务, 未来通过各移动端和电视端的绑定的对应关系, 可以进行跨屏的信息推送业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广电网络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和优势, 通过案例分析, 对吴江“智慧城市·美丽镇村”云媒体电视本地信息发布平台的栏目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思考。

镇村换届总结 篇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按照县委、县政府两办《关于做好全县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的统一部署,**镇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自2011年8月全面启动,至2011年9月底基本结束,历时2个月,顺利完成了换届选举各项任务。现将选举工作总结如下:

一、换届选举基本情况

我镇此次参加换届选举的行政村共八个(响龙村因故延期)。各村换届选举大会均按原定计划顺利举行,各中心会场秩序井然,广大村民踊跃参与投票,依法选举产生第九届村委会成员32人,各村主任、治调、财经、妇女委员配备齐全,农村干部体系的完善,为农村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镇严格按照《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村民自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普遍、差额的原则进行换届选举,整个过程合理规范、结果合法有效。

二、主要特点

依法规范有效。我镇本次换届选举工作,切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严格按照村委会换届程序,逐一开展民主评议、选民

登记、候选提名、竞选演讲、正式选举等各项工作;换届选举工作期间,各项工作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选民、候选人资格、当选人得票数等完全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以透明、公开的工作方式赢得群众信任,选举过程中无一人投诉,选举结果合法有效。

充分反映民意。本次换届选举充分发扬民主,9月5日和6日,全镇八个村通过民主提议,推荐选举共推选产生名村民代表,这些村民代表大多深孚众望、了解政策、敢说真话实话,为实现村民自治夯实了基础力量。本次换届工作中,各村村民自发自觉参与,认真学习《选举法》,关注换届选举各项公告,依法监督换届工作,志愿参与流动票箱投票,积极协助会场组织秩序、监票、计票、唱票;正式选举前各村广泛开展“海推”、“海选”的民主推荐,各村工作组严格落实村民直接提名,产生村委会候选人,充分体现了民情民意,村委会候选人员大多是各村致富能手,工作能力强、道德素养高、工作作风硬,他们在民主推荐中脱颖而出,反映了农村群众渴望致富、追求发展的迫切愿望。

干部结构优化。新一届村委班子采取老中青相结合、高学历与多经验者相结合,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为主体,干部结构不断优化。全镇村委干部中党员人,高中以上文化的32人,占%;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提

升、视野更为开阔,妇女干部10人,占%,35岁以下的2人,年轻干部大多学历较高,思维活跃,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35岁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上届留任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对村情民情了解深入。村委会干部结构的完善,保证了农村发展的延续性,又增添了班子活力,有利于工作开展和创新。

三、具体做法及经验

统筹部署、具体指导,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本次换届选举工作的核心保障。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选举,把它作为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书记为副组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参加的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八个指导组分赴各村,全面指导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各村也相应成立村选举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8月12日,镇政府召开了全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县选举指导组、民政局领导同志亲临会议现场指导工作,镇党委书记陈爱国作了动员部署,要求将村委会换届选举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分管领导及组织委员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和日程安排。随后,各村也召开了全体选举工作人员、村民代表参加了选举筹备会,分层落实县、镇工作要求。换届选举实施阶段,镇党委政府先后

召开18次会议,关注各村选举动向,检查核实工作进度,发现和解决问题,最终确保选举一次成功。

创新形式、广泛宣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为换届选举营造良好氛围。全镇采取集中培训、换届选举法规政策专题讲解等办法,组织全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成员、选举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结合全省统一编发的的选举材料和@@县选举工作方案,使工作人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熟知换届选举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增强法制意识,依法规范选举。各村把宣传发动作为换届选举工作的中心环节,扩大宣传面,创新宣传形式,营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声势。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栏、标语横幅、《公开信》、公告以及村民大会、屋场小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造势,对各村外出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媒体、QQ、手机短信等形式,确保人人知晓,让广大村民充分认清选举意义、明确选举步骤、掌握选举规程、行使选举权利,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效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支持选举、参与选举的政治热情。大力营造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浓厚氛围。

周密组织、依法选举,实施科学制定的工作方案是本次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依照全县统一安排,本次换届选举自8月中旬开始,全部工作必须在9月中下旬结束,时间紧、任务

重,**镇依照法律,借鉴以往及其他各镇经验,结合实际,合理制定了涵盖各项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具体措施和相关要求的工作方案。各指导组、各村据工作方案,把握时间节点,自8月中下旬陆续展开各项工作,按照工作方案的安排,分为宣传发动、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和建章立制等5个阶段。每个阶段分若干个步骤,重点突出、程序规范、内容公开。在组织选举过程中,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选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法把好“四关”,即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推选关、选民登记关、提名确定候选人关和投票选举关,严格规范程序,细化操作环节,预防和避免了违反程序、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牢牢把握投票这个中心环节,详细研究,周密安排。各村坚持以人为本,考虑群众秋忙实际,提前一天开始流动投票,让流动票箱深入田间地头、流到群众家门,尽可能多的使村民参与选举。在各村中心会场,均设立代写处和秘密写票处,确保每个村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当家人”。由于实施方案科学合理,本次选举的村民参选率达到了84%。

多方协作、群众参与,全镇上下的共同关注支持为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凝聚了强大合力。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镇政府协调各部门就换届选举有关事项开展专题研究,要求各单位提供物资、人力、车辆等支持,累

计出动车辆60余次,出动警力30余人次;为确保换届选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镇政府调动全镇机关干部、二级机关工作人员51人成立各村指导专班,协调借用镇中医院医护人员、镇中小学教师29人,充实到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中,各村也广泛动员党员、村民代表,广大村民不顾耗时耗力,自觉自愿协助选民登记、提名推荐、流动票箱投票、中心会场组织等工作。广大选民积极登记,关注各项公告,自觉监督各村选举工作,提出了许多可行建议,坚持到场参与各村、组的村民大会、屋场会,配合提名候选人工作,并踊跃投票,为确保选举成功做出了贡献。

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全面总结滩坪试点工作经验为换届选举提供了有力借鉴。滩坪村是本次换届选举的全县试点村,根据县委、县政府、民政局要求,滩坪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各项工作均提前一天,并于9月23号召开选举大会。我镇自设立滩坪试点以来,工作组深入调研,在滩坪先行先试,以滩坪村换届选举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来检验选举工作方案是否可行、准备是否到位、考虑是否周全;在滩坪经验的不断总结中,我镇不断优化工作方案,调整具体安排,并根据滩坪村选举开展所出现的问题,按时间节点进行总结,及时通报其他各村工作组,督促其他各村更好的落实;在提名候选村委会成员过程中,镇党委、镇政府高度关注村民思想动态,及时了解相

关情况,收集问题,研究解决,迅速召集各村工作组组长、副组长会议,进一步规范提名工作,合理引导村民把党委政府信得过、人民群众靠得住、个人得失放得下、富民重任但得起、百姓意见听得进、利民法子想得出、冲突矛盾化得开、党群力量凝的住的能人、牛人选进村委班子;结合滩坪流动票投票情况和群众意见,我镇在其他各村全面实施“1+1+1+1”模式组织流动投票,即一名监票人员、一名村民代表加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三结合的流动票组,每发放一张选票要求一个选民签字,避免出现多投代投以及暗箱操作,这一做法受到广大选民的拥护和支持,选举结果也更令人信服。

四、存在问题

从本次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来看,村委会的换届也遇到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村域调整以后,给选举工作的组织带来难度。农村乡土意识、宗族意识较重,行政村合并,村民大多倾向于选与自己原所在村村民,村内各地意见分化,选票分散,极有可能出现票数不过半的情况;二是各村组织动员能力参差不齐,加之许多村民在外务工,组织选民参加选举投票的难度大,三是各村合并后,投票人数较多唱票、计票时间过长工作量大,而且各村监票人员大多为志愿参与,没有酬劳;四是个别移民村还有少部分村民为了移民拆迁等问题借选举时机进行上访、甚至干扰选举。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镇实际,今后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建设。我镇正在积极筹划开展村两委班子交流会,邀请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老支书、老主任“开班授课”,并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范村民自治、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经行探讨交流,因地制宜推广典型村的管理经验;同时,我镇将定期组织村委班子成员开展各项业务培训,增强农村干部服务农村、发展农村的能力。

二、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督促指导各村建立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和以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十个全覆盖”要求,加强村级管理;积极倡导村务公开、工作透明,逐步推行村务公开分工负责制、检查监督制。

美丽镇村 篇3

一是成立基层财政资金稽核机构。在县综改办成立基层财政资金稽核股, 对辖区各项财政涉农补贴、项目资金、民生投入、非税收入及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 (含村组) 的自有资金收支进行全面稽核监督。合理分配稽核人员业务工作, 严格遵守稽核程序, 提交稽核报告, 提出处罚及处理意见。稽核工作分季度稽核、重点稽核和交叉稽核的方式, 加大对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

二是设立基层财政所资金监管员。在18个基层财政所各设一名资金监管员, 由县财政统一审查任用。制定基层财政所资金监管员岗位职责, 明确资金监管员不得兼职其他会计岗位。银行账户预留印鉴实行分离保管、相互制约制度。统一报账流程, 按照财务工作流程, 资金监管员负责银行账户余额对账, 填写账户资金信息传递表, 对各分管会计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各基层财政所长负责对原始凭证、专项资金拨付和经费支出报账单进行审核, 审核无误后交资金监管员进行复审;各分管会计根据账户资金信息传递表及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 做好账务处理。

镇村居安全制度 篇4

一、例会时间:每季度末月下旬。

二、参加人员:村安全管理站全体人员。

三、主持人:村安全管理站站长。

四、会议内容:传达贯彻学习上级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精神;分析辖区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安排部署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一、定期向镇安监办报送下列情况:

1、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情况。

2、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管情况。

3、安全生产检查、隐患整改情况。

4、安全生产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经验及对策措施。

5、镇安委会、安监办布置的各类材料和报表。

二、随时向镇安监办或有 2 关部门报送下列情况:

1、出现重大险情、灾情,发生公共应急事件的情况。

2、辖区内的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事故。

3、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计划、总结等有关资料。

4、安全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5、上级要求报送的安全生产其他资料和报表。安全巡查制度

一、村安全管理站每月组 3 织开展一次辖区内安全生产专项巡查。对辖区内各单位、各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

二、检查人员要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进行全方位检查,做好书面检查记录并督促及时整改。

三、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报告镇安监办或有关部门,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处置,消除隐患。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村委会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全村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和危险源排查。

二、村安全管理站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隐患治理不力的行为及时向镇人民政府或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安监局报告。按照村安全管理站的职责做好职责范围内监管的有关设施、设备、场所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重大事故隐患要做到责任、资金、措施、时间、预案“五落实”,实行市、县、街镇三级挂牌督办。

四、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隐患单位及监管单位要 书面报请县政府安办验收消号。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村支两委主要领导每季度参与一次本村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发现重大危险源立即内向镇安监办和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

二、督促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制作《重大危险源报告 书》,并上报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三、村安全管理站对本村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承担监管责任,设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其实施监督管理。

四、重大危险源必须进行评估、登记、建档,并实行分级管理。应急救援制度 7

一、村委会组织制定本村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村民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订,使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四、发生突发事故,立即向村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和镇人民政府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安排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及疏散人群。

五、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等工作。

宣传教育制度

一、把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真正做到教育先行。

二、制定计划,落实宣传教育措施,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强化村民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三、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律进行防火、防事故、防侵害、防中毒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事故预防、避险、自救、逃生的能力。

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一、按档案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的各类资料、表册的清理、归档工作,专柜保管。

二、建立健全工矿商贸企业、道路交通(车辆、驾驶员、道路通行状况)、水上交通(渡口、船舶、船员)、地质灾害、农业机械、水利设施、病险塘库、辖区内在建项目、危房、烟花爆竹、森林防火、人员密 集场所、消防安全监管台帐;安全检查,隐患监管、整改台帐;危险源基本情况及监管台帐;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情况台帐;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安全信息报告记录等。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毁坏、涂改档案,需要借阅档案必须经安全管理站站长同意。安全工作值班制度

一、安全管理站坚持24小时值班,落实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

二、安全管理站人员必须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与上级和辖区内的单位、企业保持联系,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三、“五一”、“国庆”、“春节”等国家法定重要节假日和中央、市、县、镇重大活动期间落实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物资准备,并坚持每天向镇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报告值班情况。

四、在汛期和易发森林火灾的季节,每天24小时有值班人员,以便处置洪水、森林火灾的突发事故。

五、值班人员必须严格履 行岗位职责。凡擅离职守、工作马虎,因失职、渎职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防火防汛安全管理制度

一、落实防火、防汛安全责任,责任到人。

二、编制村民防火、防汛公约,并印发到户,加强防火、防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自觉遵守。

三、火灾易发季节,组织护林人员加强森林防火巡查,严密监控野外用火。

四、配合镇林业工作组设 13 置好本村范围内林区的防火隔离带。

五、汛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搞好村范围内的塘、库、堰的监控,有问题及时报告,并及时组织抢险。地质灾害监测监控管理制度

一、建立本村地质灾害安全监测监控网络,落实专(兼)职人员管理本村地质灾害工 作,责任到人。

二、做好地质灾害体的日常监管,加强汛期巡查和小时值班。

三、值班人员必须做好记录,接到险情报告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上报值班领导。

四、具体监管人员须加强隐患监管,做好监管详细记录和分析,发动群众做好群防群治,经常性地观测房屋裂缝、地表裂缝、房前屋后的变化情况,发现新的变化和险情及时预警,疏散群众迅速撤离,同时迅速上报。

五、中到大雨至暴雨时期,或连续几天下雨,村、社各负责人、监管人在汛期必须增加巡查次数,必须做好实地巡查和安全检查,按照“人命必保,损失要小”的原则,发

24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通知群众撤离并立即上报。公路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村级公路安全管理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路段到人。

二、加强村级道路管护人员的责任心,维护维修好村级公路。

三、村安全管理站对本村公路维护维修情况应经常开展检查、指导,确保本村公路 16 的通行安全。

四、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村级公路的警示标志设置,并加强管理,确保标志的完好无损。

五、配合有关部门搞好道路交通安全检查。安全生产公约

一、不参与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活动。

二、不参与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和非法建设活动。

三、不带烟火进入林区和 易燃易爆场所。

四、不私拉乱搭电线和损坏水利等公共设施。

五、不参与机动车辆非法营运和不乘坐非法营运或超载的车辆。

六、自觉参加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

七、自觉保护公路等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

八、自觉参加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等应急救援行动。

九、自觉抵制和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

十、自觉按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生产、建设、劳动、作业活动。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任务和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二、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分析本村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和部署阶段性安全生产工作。

三、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定期和阶段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执行情况。

四、协调辖区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安全管理站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镇安委会、镇安监办、村居安全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

二、制定本村居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安全管理目标、任务、考核奖惩办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作措施。

三、负责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地质灾害、道路基础设施、船舶、烟花爆竹、消防、森林防火、防汛、水利工程、农业机械、生产作业场所、危房等安全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台帐。

四、及时向上级报告辖区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事故;按时报送安全生产各类资料、报表。

五、加强对本辖区企业、危险区域的安全检查;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作好记录,并跟踪督促整改,直至整改完毕;发现重大事故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控并及时报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六、抓好辖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七、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群众进行演练。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向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迅速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安排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及疏散人 群,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积极参加辖区内突发事故抢险救援行动,协助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八、完成村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办的安全生产其他工作任务。主任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村委会主任是本村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村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二、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制度。在组织制定本村居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时应同时制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目标,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 理人员,解决办公场所,落实办公经费和办公设施。

四、组织制定和贯彻执行本村居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五、按要求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六、督促分工领导和有关人员做好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及时消除辖区内各种安全事故隐患。

七、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以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事项。安全管理站站长工作职责

一、主持村安全管理站的全面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文件精神。

三、组织开展好辖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村(居)安全工作计划。

四、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工作基础台帐,及时上报有关报表资料。

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六、制定本村突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并组织群众进行演练。并协助领导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七、及时、如实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和 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安全管理员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

二、负责本岗位安全管理项目的全面管理,随时检查,督促相对责任群体或个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收集每月安全生产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总后向村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记录,并组织实施。25

四、做好日常、专项及综合检查工作,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隐患,及时告知隐患责任单位,并跟踪督促整改,直至整改完毕;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紧急情况时可越级报告上级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五、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督促责任单位、责任人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限期整改,并实施事故隐患整治跟踪,做好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高危企业进行登记建档,明确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逐级上报。

六、对安全管理范围内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督促其完善安全“三同时”合法审批手续,并及时上报。

七、建立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台账,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收发归档工作。

美丽镇村 篇5

珠海市门诊统筹采取“定点到社区”的就医管理措施, 即参保人按个人意愿, 在本市门诊统筹社区定点医疗机构选择一家作为其门诊就医机构, 一定一年。但是, 由于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水平偏低, 实行村级定点难以为农民所接受。而根据国家医改规划, 又必须扶持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发展, 在医保定点上, 不能把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排除在外。经过深入调研和论证, 珠海市决策部门顺势而为, 利用现有的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允许参保人在一体化内多点就医:参保人只要与一家镇卫生院签订门诊统筹定点协议, 就可自由选择在该卫生院及其下辖的任何一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这种镇村一体定点办法既方便了农民群众就近就医, 又兼顾了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以占全市农村人口80%的斗门区为例, 参保人数为36.97万人, 门诊统筹签约人数达25.13万人, 签约率为68%, 享受门诊统筹待遇的达59.11万人次, 就诊率达235%。全区5个镇的卫生院, 下辖88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 2008年门诊人次数为445655人次, 门诊费用为229万元;2010年门诊达777124人次, 比2008年增长74.38%, 门诊费用达379万元, 比2008年增长65.69%。其中, 到村级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数占一定比例。门诊统筹还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带来连锁效应。斗门区莲洲镇卫生院每月住院人数由门诊统筹实施前的不到10人, 增加到目前每月300人, 促进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美丽镇村 篇6

早上六点半, 李堡镇陈庄村公交首发。每天这个时间点, 上学的孩子、买菜的主妇、进城务工者, 各色人等齐聚, 将公交站台挤得热热闹闹。

这是海安“村村通公交”的一个缩影。2011年底, 海安县首批开通5个镇共计7条镇村公交线路。到2012年底, 镇村公交实现县域全覆盖。

尊重百姓出行规律

2011年, 在镇村公交线路规划之前, 海安就成立镇村公交工作组, 深入基层, 倾听村民和沿线企业意见。虽然事前做足了功课, 但是实事工程并未赢得预期中的一片叫好声。

城东镇施秦村10组的钱锦凤大妈家门前就是首批镇村公交的“施秦—西场线”。开通一段时间后, 钱大妈颇有看法:“公交开了是好事, 但里面没多少人坐, 就这么空空地开来开去多浪费!”“为什么老百姓有车乘还不说好?”

海安交通运输局局长张元春认为, 镇村公交的主要客源是农村的留守妇女、儿童以及老人, 因此在保证百姓有车可乘的前提下, 还得尊重老百姓的出行规律。如果照搬城市公交模式, 公交车不停地开, 没人坐, 老百姓自然心疼。

问民生才能得民心

经过调整, 在2013年1月10日的第二轮镇村公交投放中, 镇村公交运营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村民出行的高峰时段, 如早晨6点至8点, 由于需要送孩子上学、到镇上赶集、进城办事的人比较多, 班次由原先的40分钟一趟调整至20-30分钟一趟, 而其余时间采取约时发车, 一般是以整点段为准, 每小时一班。

所有开通的镇村公交都在车厢内及沿途公交站点公布了运营时间、线路走向和运营班次。“农村居民赶时间的并不多, 只要知道发车时间和规律, 老百姓非但不埋怨, 反而觉得经济实惠。”采访中, 笔者听到如此评价。

因地制宜赢取发展

发车有规律, 不意味着一成不变。

2011年, 海安开通303路“角斜—沿口”镇村公交线路, 后由于区镇合并, 角斜镇与老坝港镇合并成立老坝港滨海新区, 原沿口的群众要到合并后的老坝港滨海新区办事很不方便, 需要换乘两次才能到达。

公交公司每天增开5班直达线路, 解决群众出行难题。“镇村公交并不一定局限于镇村连接, 还应根据实际需求巧妙连接城乡干线, 提升乘坐率。”曲塘镇万扬村的“万扬 (东线) —曲塘”就是针对这一理念增加的一条线路, 这一线路有效衔接了4条城乡干线, 大大方便百姓进镇进城。

美丽镇村 篇7

关键词:宁夏,村镇规划,多规合一

1背景

为了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宁夏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召开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组织编制了《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宁夏村庄布局规划》、小城镇规划、美丽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加强和改进村镇规划编制、执行和管理水平,有效解决规划水平不高、执行不力等问题,科学引导宁夏村镇建设。 地域空间上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有序指引和控制村镇地区建设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 也是探索“多规合一”的意义所在。宁夏村镇特殊的地域环境、经济基础、人口规模、建设发展条件, 需要“一张蓝图”来指导村镇的建设,本文从城市总体规划的横向体系和村镇规划的纵向体系的角度探讨宁夏村镇规划编制的“多规合一”。

2“多规合一”的释义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体现了“城乡融合” 的理念,“田园城市”实质是创造人与自然和谐, “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生态良好, 环境优美的城乡环境。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是城乡规划融合的萌芽,体现了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以及城乡规划等规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思想,是一个集多种因素和多种规划为一体的综合理论。

2008年随着《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学者对“三规合一”的理论、冲突、不足、整合路径开始了讨论,但是缺乏对“三规合一”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 2011年,秦淑荣对“三规合一”的新乡村规划体系构建进行了系统研究。2013年,丰晓棠以太原市为例对“三规合一”的技术标准进行了研究。随着国内部分城市“三规合一”的实践,学者在“三规合一”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空间的“四规协调”、“多规合一”。2009年,王辰昊对滨海新区实施“多规合一”进行了探讨。蔡云南认为当前社会发展复杂性越来越高,“多规融合”是解决规划体系各自为政及在地域空间上冲突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镇村规划底层设计中因为西部地区的镇村规模较小,多层次规划一是浪费资金及时间,二是实用性、指导性较差,为了提高规划的效率,笔者认为应在镇村规划编制中采用“多规合一”的方式。 “多规合一”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城市总体规划横向的“多规合一”,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个专项规划;二是村镇规划纵向的“多规合一”,包括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村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美丽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等。

3宁夏村镇发展的现状

3.1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宁夏城镇化速度加快,2000年城镇化率为32.5%,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52.01%,略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3.7%,在西北五省(区)中位居第一, 乡村人口向城镇逐步转移,宁夏正由乡村宁夏向城镇宁夏快速迈进(见图1、表1)。

3.2村镇空间形态

宁夏地形地貌分为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南部山区和以平原为主的北部川区,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生态环境承载力弱。从空间布局上看,河流水系、 交通对村镇发展的诱导作用非常突出,村镇主要沿河、沿山麓、交通干线分布,主要是沿黄河两岸、 包兰铁路、109国道、中宝铁路沿线发展,占建制镇总数的55%,特别是3条交通线两侧城镇非农业人口更占到全区市、镇非农业人口的80% 以上。从发展形态上来看,村镇分布主要呈带状不均衡分散分布,村镇分布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生产条件最好的北部黄河灌区,形成村镇密集分布区。

3.3村镇规模

村镇规模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产业规模,由于用地规模和产业规模随着人口规模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村镇规模以人口规模计算。宁夏村镇地区人口集聚度低,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川区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山区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人口集聚的效益难以发挥。截止2012年,宁夏有建制镇101个,乡92个,行政村2283个,自然村14350个。101个建制镇中,除县城所在建制镇以外, 镇区人口大于3万人的只有3个;92个乡中,乡集镇人口大于1万人的只有1个。全区平均每个行政村1405人,平均每个自然村233人。

3.4村镇规划存在的问题

3.4.1规划协调性差

目前,各个乡镇组织编制了总体规划,存在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不衔接问题,建设内容落实不到空间物质载体上,政策优势、资金支持等内容在村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4.2规划体系不健全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普遍缺失,规划层层脱节,规划就村论村, 就镇论镇,在区域层面上缺少科学、完善、有针对性的规划指引,上层次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难以发挥。

数据来源:2013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13 全国、各省(区)国民经济

3.4.3规划层次较多

一方面经济条件有限,地方政府难以承担编制多层次规划的经费;另一方面规划编制周期长,村镇建设项目施工周期短,任务紧,不能作为地方村镇规划管理工作人员指导村镇规建设的依据,满足不了当前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需求。

3.4.4规划的实用性不强

规划内容单一,不充实,不够深入和详细,导致地方政府随意调整规划,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不了。村镇规划管理人员缺少审查申请规划许可的条件,如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建筑退让距离等的规划依据。

4宁夏村镇规划编制“多规合一”的探索

各项规划有不同的法理基础,在法律地位上的明显差异,因此,“多规合一”是各项规划协调的过程,不是统一编制一个规划或取代其他规划,而是强调规划横向和纵向的协调。

4.1规划横向体系的“多规合一”

规划横向体系的融合,至少应建立统一的融合平台,在规划内容上统一城乡发展目标、空间布局、 空间管制,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障、基础设施布局, 在规划内容上实现统一协调。在建立统一规划融合平台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保障。

(1)成立跨部门的协调机构,作为管理主体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各专项规划出自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的利益分割和权利范围是“多规合一”的最大障碍,也就是说体制是“多规合一”最大制约因素。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各个规划管理部门之上成立更高一级的联合组织,由联合组织开展“多规合一” 的工作,统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发规划、交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 目前,宁夏成立了自治区城乡规划委员会和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区城乡规划工作。

(2)建立统一协调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规划的控制作用, 才能保障凡建设必规划,凡建设按规划。《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这两部法律体现了规划协调和统一的思想,为规划融合奠定了法理基础。 2014年7月,宁夏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指导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目前,宁夏正在着手准备《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立法工作,将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法定化,指导全区城乡规划工作。

(3)实现横向总体规划的“多规合一”。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下达了《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宁夏开展了部分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的试点工作。同时,《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各专项规划统筹,实现总规层面横向体系的“多规合一”。另外,宁夏组织修编《宁夏城镇体系规划》、《宁夏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宁夏村庄布局规划》,开展各市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为下一步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多规合一”做准备工作。

4.2规划纵向体系的“多规合一”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任务,2014年自治区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编制了30个重点小城镇、100个美丽村庄规划。在30个小城镇总体规划中,我们将总体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镇设计、风貌设计、建筑设计同步考虑,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如作为福建与宁夏两省区友好情谊见证的闽宁镇规划,代表宁夏北部川区小城镇的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规划,代表宁夏南部山区小城镇的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规划,编制总体规划时,其编制深度均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程度, 落实道路交通、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具体布局,考虑主要道路、街巷出入口、公园及小游园、景观小品的设计。100个美丽村庄建设规划, 从产业布局、村容村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建筑设计(单体、结构、外墙、门窗、屋顶)、 村庄公共活动空间、小游园以及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等方面统筹指导村庄建设,实施效果良好。

5结语

美丽镇村 篇8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规划编制,评估体系

1 概述

苏州城镇统筹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0多年来农村发展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然而随着城镇化深度推进, 数量更广的处于县 (市) 、区级个别保护的集镇、村落或者未列入到保护名录的村镇聚落由于历史客观原因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有效保护其特色风貌远远不够。为此, 苏州市开展文化资源评估工作, 开展评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为特色村镇建立档案, 为下一步申报提供基础资料, 另一方面结合苏州文化行动工作指引, 深入挖掘特色村镇的特色元素 (物+非物质) , 在新型城市一体化条件下, 提炼总结传承地域特色, 为新一轮镇村规划提供空间素材。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大市范围内共102处集镇村落, 其中50处风貌和格局保存比较完整的村镇, 52处风貌局部尚存的村镇。

2 规划实践

2.1 规划构思

评估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内业资料准备和资料搜集工作:搜集地方志, 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关资料, 查找村镇区位、历史沿革、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文化与名人、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等介绍与图片;根据相关资料列出文保、控保、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清单, 设计调研线路和内容;整理出村镇的地形图、影像图。第二阶段是实地踏勘阶段:对评估村镇展开实地踏勘, 与当地部门座谈, 了解村镇格局, 文保、控保、历史建筑数量,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信息, 用地现状图和规划图、相关保护规划编制情况、具体保护和整治措施等;对每个文保单位、控保单位、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现场勘查、拍照、记录, 填写调查表, 清晰的记录老街全貌、河道全貌、建筑单体和立面街景等的照片;与村民交流, 整理访谈记录, 了解村镇历史、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民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总结村镇文化特点、整体风貌格局特色、风土人情。第三阶段是后期成果阶段:调查点详细报告102份, 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 重点是当地情况的描述以及评价和建议。苏州古村落的水乡特色及古桥见图1, 图2。

2.2 调研实施

现场调研是项目实施的主要构成部分, 是后期评估报告形成的基础。现场调研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召开座谈会, 二是现场踏勘。座谈会围绕苏州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调查评估展开, 在102处调查点的调研过程中, 调研组以镇为单位开展座谈会, 共计召开座谈会50余次, 参与调研会人员一般为政府主管规划建设负责人、文化站站长及镇志编纂相关人员、规划部门相关人员。会议内容一般是:调研小组人员介绍该项目的内容, 政府部门介绍调研点的村镇概况及近几年的发现, 规划部门人员介绍调研点目前的规划, 文化站人员则介绍调研点的历史文化情况, 以及文物点的相关情况 (见图3, 图4) 。

2.3 成果形式

本次评估形成“四库一系统”体系, 四库是指文本说明库, 现状留存现状资料库, 评估体系库, 保护建议结论库, 一系统是基于GIS现状查询分析系统。文本库包括村落的区域状况、历史沿革、人文现状等, 现状留存现状资料库包括用地规划图、文保、控保、历史建筑分布图及照片、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及照片等, 评估体系库包括调查评估内容列表等, 保护建议结论库包括评估后形成保护建议等, 基于GIS现状查询分析系统是指空间化每个传统村镇, 具体包括地理区位图、每个调查点建筑风貌分类图、每个调查点重点建筑示意图、每个调查点重要环境要素示意图等。

3 历史文化资源评估

3.1 评估体系构建

在评估原则方面, 一是注重综合性, 基于价值分析中的多个层面来进行综合评估, 不仅仅局限于对建筑景观与文化遗产的单一评估;二是重视可持续性, 依据影响因子的判断, 将现有价值要素的存续可能性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三是现时性, 基于现状的评估, 对已毁弃的要素不再纳入评价范围。

在评估体系构建思路方面, 历史文化村镇的评价体系是目前我国较系统、较完整的定量评价体系。在本次苏州集镇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价值的规范标准方面,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为参考, 结合本次苏州农村集镇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评估的本土性。1) 重新量化指标体系中分值和等级。重新探索这些指标的定量化评价方法。本指标体系通过多次试验严格的设置打分项, 考虑到各种因子不同的等级和阶段, 重新量化了指标体系中分值的确定。2) 重点强化环境风貌及整体格局、街巷 (河道) 格局等方面评价。环境风貌及整体格局是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的根植地和背景区域;而街巷格局则反映了村镇的传统秩序和脉络, 是历史文化村镇的视觉走廊, 这些都是苏州集镇历史街区和传统村落价值特色评价不可缺少的地方, 有些集镇和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可能不一定非常的明显, 历史人物、历史建筑等遗存不多, 但由于自然环境的优美, 江南水乡、农桑渔田的特色凸显, 独特的景观风貌、田园风光也值得受到我们的保护重视, 也值得我们传承这格局特点。3) 补充非物质要素中民俗文化、科学研究价值等评价内容。历史集镇和传统村落的范围较小,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通常是在镇、区或者市的层面, 苏州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相近, 通过民俗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两点拉大不同调查点的非物质要素价值的差异,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 增设附加分项。苏州的村落发展“共性”中亦有着“个性”, 江南水乡田园的风格中孕育着不一样的特色文化。本次评价体系增设了加分项, 对极其有价值的情况进行加分的处理, 周边环境带动、历史事件影响深远、农耕文明典型、一流人物影响、交通要道带动发展等等。

评估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分为4层, 即目标层 (A1) 、综合评价层 (Bn) 、要素评价层 (Cn) 、方案评价层 (Dn) , 构建以“物质文化遗产B1”“非物质文化遗产B2”为Bn因子, 并确定最外层A1-Bn层的框架, 奠定评价体系的研究基础, 由此确定要素层Cn。

评价体系要素层 (Cn) 评价要素的选取:1) “物质文化遗产”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 即聚落环境风貌—传统街巷 (河道) —建 (构) 筑物, 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 并在对国家现行评价指标调整的基础上, 确定“环境风貌及整体格局C1”“街巷 (河道) 空间形态C2”“建 (构) 筑物遗产价值C3”作为B1控制下的C层因子。2)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素。包括反映村镇历史性价值、文化性价值、科研性价值和延续性价值四方面。历史性反映村镇的久远度、历史职能等价值;文化性反映村镇的传统文化及相关要素;科研性反映村镇选址、格局、风貌的特殊性和合理性;延续性反映村镇原住居民的多少和传统的保留传承情况。确定“特色历史价值C4”“传统民俗文化C5”“科学研究价值C6”“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延续性C7”作为B2控制下的C层因子。在Cn要素层控制下确定了各个Dn层因子, 进一步建立苏州农村集镇历史街区与传统村落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将指标层次确定为4层, 即目标层A, 综合评价层B (2项) , 因素评价层C (7项) , D (18项) 。评估体系结构见表1。

3.2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体系及具体情况, 对调研点进行打分, 通过打分制简洁直观的展示各点的现状。根据102处调研点的打分, 将各调研点划分为五个分数段, 进行总括:0分~40分:农村集镇历史街区或者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较小, 现状保存较差, 不建议保护;40分~50分:农村集镇历史街区或者传统村落在物质要素或者非物质要素的某些方面存有历史价值, 建议针对各调研地方的突出点保护;50分~60分: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群且风貌保存较好, 可连成线, 建议划定范围, 针对性的改造整治其风貌, 注重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 保护现状街区;60分以上:历史文化价值大, 环境风貌、街巷格局、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传承的较好, 建议制定保护发展规划, 确定绝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开发平衡区以及商贸区等, 建议纳入苏州市级的古村落保护名录或者申报省级、国家级保护单位, 进行重点保护和发展。除此之外, 划分了一个40分~60分的分数段, 作为发展江南特色水乡村, 在该范围内历史价值不高, 但整体格局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值得保护。苏州传统聚落 (镇、村) 调查点保护等级分类建议见表2。

4 规划思考

在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 位于城镇中心区域的历史集镇和城市边缘地带的传统村落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城乡统筹过程中, 市场机制的引进, 加速了城市更新改造的过程。开发商片面强调投资回报, 原住民的乡土观念逐渐迷失于土地级差地租、房屋出租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外来流动人口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 进一步加剧了对历史集镇和传统村落的破坏。实现“在保护中求发展, 发展中更好地保护”的良性循环, 不能局限于技术层面, 还需要政府、社区 (原住民) 、开发商三个利益主体之间协调与配合。

参考文献

[1]赵勇, 张捷, 李娜, 等.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村) 为例[J].地理科学, 2006 (4) :497-505.

[2]吴晓, 陈薇, 王承慧, 等.历史文化资源评估的总体思路与案例借鉴[J].城市规划, 2012 (2) :89-97.

美丽镇村 篇9

1 材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旨在掌握全市乡镇、村级小水厂卫生状况, 设计和制作了“南京市2010年乡镇、村级小水厂卫生状况调查表”、“南京市2010年乡镇、村级小水厂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登记表”, 内容包括水厂基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人口、卫生监督检查情况等基本情况。对乡镇、村级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水质监测评价[1,2]。调查数据、监测结果采用Excel软件和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南京市乡镇、村级小水厂基本情况

2.1.1 数量与分布情况

南京地区现有涉农区县7个, 共有乡镇、村级小水厂134家 (含2家乡镇企业自备水厂) 。90%的小水厂分布在远郊的六合、溧水、江宁、高淳4个区县。其中江宁区境内的小水厂最多, 共有乡镇、村级小水厂57家, 占全市的43%。

2.1.2供水单位类型

2010年全市乡镇、村级小水厂合计134家 (含2家乡镇企业自备水厂) , 各类型水厂具体为乡镇水厂45家, 村级水厂87家, 乡镇企业自备水厂2家。其中乡镇水厂占34%, 村级水厂占65%, 乡镇企业自备水厂占1%。

2.1.3 管网设备年代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134家, 2000年以后新建的水厂共25家, 占全市18.7%。部分区县还存在70年代建造的水厂, 其余均为上世纪80-90年代建造, 其管网设备相对老化, 水质卫生情况堪忧。

2.1.4 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运转情况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134家, 从总体来看有正常运转的水质净化设施及水质消毒设施的48家, 没有正常运转的水质净化设施及水质消毒设施的86家, 全市有正常运转的水质净化设施及水质消毒设施的厂家仅占总数的35.8%。乡镇水厂47家 (含自备水厂2家) , 43家有正常运转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 占乡镇水厂总数的91.5%。村级水厂87家, 仅5家有正常运转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 仅占村级水厂总数的5.7%。乡镇水厂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运转情况明显好于村级水厂。

2.2 水源类型与供水人口

2.2.1 水源类型

从调查结果看南京市2010年乡镇、村级水厂水源类型主要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全市134家水厂中, 仅六合有29家其水源类型为地下水, 其余各水厂水源均为地面水。 (表1)

2.2.2 供水人口

2010年南京市共有乡镇、村级小水厂134家, 供水总人口达107.54万人。其中乡镇水厂45家, 供水人口达85.22万人, 占总供水人口的79%;村级水厂87家, 供水人口达21.75万人, 占总供水人口的20%;乡镇企业自备水厂2家, 供水人口达0.57万人, 占总供水人口的1%。 (表2)

2.3 水厂水质自检情况

2.3.1 水厂水质自检概况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134家, 仅有26家开展水质自检工作, 占总数的19.4%。其中乡镇水厂 (含自备水厂2家) 47家, 开展水质自检工作25家, 占总数的53.2%;村级水厂87家, 开展水质自检工作1家, 占总数的1.15%。其中六合区所有乡镇、村级水厂均未开展水质自检工作。高淳县仅有1家乡镇水厂开展水质自检工作。

2.3.2 自检项目数、检测频次及合格率

开展水质自检的26家水厂中, 其自检的项目数也不相同, 最多为11项, 最少为2项。江宁区13家乡镇水厂检测频次为2次/日, 其余均为1次/日。建有实验室的水厂, 其水质自检合格率均为100%。

2.3.3 向卫生部门报送检测资料情况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134家, 仅8家水厂向卫生部门报送检测资料, 报送率仅为5.97%。

2.4 卫生监督及检查情况

2.4.1 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明以及涉水产品索证情况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134家, 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43家, 占总数的32.1%, 其中乡镇水厂 (含自备水厂2家) 47家, 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41家, 占总数的87.2%;村级水厂87家, 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2家, 占总数的2.3%。乡镇水厂只有溧水6家没有有效卫生许可证, 而江宁和高淳的村级水厂均没有有效卫生许可证。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134家, 其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明93家, 占总数的69.4%。乡镇水厂 (含自备水厂2家) 47家, 全部持有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村级水厂87家, 持有健康证明的有47家, 占总数的52.9%。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90家 (除去江宁44家村级水厂相关资料填写缺失) , 其涉水产品许可批件索证40家, 占总数的44.4%。乡镇水厂 (含自备水厂2家) 47家, 涉水产品许可批件索证39家, 占总数的83%;村级水厂43家, 涉水产品许可批件索证1家, 占总数的2.3%。

2.4.2 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情况

全市共有乡镇、村级水厂134家, 卫生管理制度健全90家, 占总数的67.2%, 其中乡镇水厂 (含自备水厂2家) 47家, 卫生管理制度健全43家, 占总数的91.5%;村级水厂87家, 卫生管理制度健全47家, 占总数的54%。

2.5 水质检测监测结果

2010年对南京市乡镇、村级小水厂共采集水样1 953份, 合格水样1 371份, 合格率为70%。其中, 出厂水水样1 154份, 合格水样是846份, 出厂水水质合格率为73%。共采集用户末梢水799份, 合格水样是525份, 末梢水水质合格率为66%。乡镇水厂出厂水水样512份, 合格366份, 合格率为71%;村级水厂出厂水水样642份, 合格480份, 合格率为74%;乡镇水厂末梢水水样534份, 合格405份, 合格率为76%;村级水厂末梢水水样265份, 合格120份, 合格率为45%。

3 讨论与建议

3.1 科学规划, 加强卫生学评价, 政府应对农村尽可能推行区域供水

乡镇水厂和村级水厂 (站) 多数建于90年代初, 管网运行时间长, 普遍老化, 加上政府农村改水后经费投入减少, 供水成本又较高, 绝大多数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技术水平停留在较原始阶段, 采用常规的净水工艺, 无任何深度处理工艺, 甚至有些供水单位连常规工艺都无法有效执行, 更有不少供水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直接加压供水, 最终导致村镇水厂水质差。有许多研究表明, 农村水厂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 逐渐加大投入实行区域化供水是提高水质的有效途[3,4,5,6,7]。

随着经济的发展, 建议政府对现有的村、镇水厂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 积极采取措施撤、并现有村、镇水厂数量, 实行区域供水, 从根本上解决饮水安全隐患。

多数水厂无实验室, 检验人员缺少,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乡镇水厂缺乏必要的专业水质检测设备, 专业检测人员缺乏, 有的只能依靠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抽检来确定出水水质状况。

3.2 科学管理, 将量化分级引入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中

量化分级管理是针对村、镇小水厂分布散, 水厂自身管理能力不高的现实情况提出的一种简单实用的管理手段。量化分级管理把水厂生产的各个环节对水质的影响的程度进行量化管理。水厂根据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管理, 可提高水厂的自身管理水平。因此, 研究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量化分级引入到农村水厂的监督管理中是当前的重要工作。

3.3 加强乡镇水厂和村级水厂的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水厂监督监测经费的投入, 卫生部门应根据规范的要求, 对乡镇水厂实施强化监督监测, 尤其是对水质处理基础设施较差、供水管道老化的乡镇水厂。应加大对供水水质的监督监测频次, 并采取不定期巡查检测的方式, 随时随机地对乡镇水厂进行监督检测。对条件较好的水厂, 配置水质快速检测箱 (可检十几项常规项目) 。在条件许可时, 鼓励各区县争取建立2~3个区域性水质检验室 (一定区域内的几个水厂共同出资) 。

参考文献

[1]GB/T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GB 5749 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3]王厚红.2009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J]地方病通报, 2010, 25 (2) :49-50.

[4]卫祎丽, 原春生.三门峡市2008年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医学动物防制, 2009, 25 (2) :18-19.

[5]程莉, 何晓青, 张德友, 等.北京农村饮用水中病原细菌污染特征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06) :120-123.

[6]赵艳玲, 姚伟, 李洪兴, 等.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 (01) :11-12

上一篇:中越文化下一篇:无形资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