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色彩秩序研究

2024-06-13

城市色彩秩序研究(精选十篇)

城市色彩秩序研究 篇1

现代城市色彩理论中对于城市色彩特征的形成有这样的阐述:每一个城市的色彩景观都应该是不同,这种色彩的个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是城市的文化因素;另一个就是城市的纬度因素,也就是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凡是有着明显色彩特征的城市,这两方面的因素也是突出的。反之,色彩特征模糊的城市,或者是淡化了城市的文化背景,或者是忽略了本土的自然环境色彩。在当前的国内城市建设活动中,保护地方性文化环境的特征和个性,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拯救工作等等。但是对本土化的自然环境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重视程度,对地方性的自然色彩景观更是少有认识。

自然环境色彩的价值,可以借用日本色彩学者小村秀雄的关于色彩论述来说明:“色彩是破碎了的光……太阳的光与地球相撞,破碎分散,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美丽的色彩……”。这段优美的语言,阐述了色彩的自然属性,也极为生动地表达了自然环境在色彩形成中的决定作用:自然环境是城市色彩的基本载体,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构成元素。

自然环境色彩由城市的总体自然背景色彩和自然要素类色彩构成。其中,城市的总体自然背景色彩是指由地理纬度、山水格局、气候特征、特别是光照云雾等构成的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大面积环境底色;自然要素类色彩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土壤、岩石、水系、植被、花卉、果实等具体类型的自然要素色彩。自然环境色彩塑造着城市的整体色彩环境,不仅构成了该地区地方性色彩的基本特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的色彩取向和偏好。

2.典型自然色彩景观解读

自然环境色彩对地方性城市色彩的塑造是持久深刻的,也是细致入微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对城市色彩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即是光照和气候条件。温湿度、光照、云、雾、霾天气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特别是色光源,会决定性的影响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色彩景观。通常,柔和的光线使色彩的鲜艳度增加,而强烈的光线使色彩的鲜艳度减弱。例如,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日照时间长,阳光入射角度大,城市建筑阴影区域少。由于光照强烈,需要在城市色彩环境中减少高明度色彩的使用,以降低耀眼的反射光线的刺激,同时强光照也会降低色彩的彩度,需要使用彩度较高的色彩。因而,并不象一些想当然的想法那样,认为越是阳光强烈、温度较高的地方,一定会避免暖色,使用冷色等。

“高原明珠”墨西哥城,位于北纬19°36′-19°03′之间的北美大陆南部,海拔约2240米,阳光灿烂,日照强烈。作为视觉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对色彩感觉的补偿,城市建筑色彩中大量使用中至中高纯度的色彩。除了使用浓郁民族风情的建筑色彩之外,具有传统图腾原色风格的大型建筑壁画也是当地喜爱的建筑装饰手法(图1)。而且,在20世纪20至70年代的墨西哥壁画运动的推进下,色彩浓丽、大气磅礴的壁画在城市中大量涌现,为墨西哥城增加更多亮丽辉煌的色彩风景线。反差强烈的土红色、橙黄、天蓝等建筑色彩与色彩响亮的大型壁画,构成尺度宏大、色彩斑斓、浓重绚丽的城市色彩景观(图2),在墨西哥中南部高原的灿烂阳光下热烈壮美的绽放。

典型自然环境类型要素对色彩特征的影响,以土壤和植被最为明显。例如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被誉为“沙漠中的花朵”的阿联酋,地处干旱沙漠地区,属阳光普照、蓝天烈日的热带沙漠气候,境内除东北部有少量山地外,绝大部分是海拨200米以上的荒漠、洼地和盐滩。在缺少丰富植被的自然地理背景下,漫漫沙海与岩石的土黄色和太阳光辉的金黄色,是自然环境色彩的基本色调。同时,人们对城市色彩倾向的选择,也深受强烈自然环境色彩特征的影响。与地方性的沙漠环境色彩极为相近的土黄色(中明度、中低纯度的Y)石材、涂料是该地区常用的建筑色彩,从而铸就了与沙漠环境色彩高度统一的城市建筑色彩环境(图3)。

而中国闽南沿海地区的厦门,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由当地红壤制成的红筒瓦、红墙砖与红地砖,毫无保留的将大地的红调挥洒在海天之间的民居建筑上(图4)。用闽南地区乡土树种针叶植物马尾松作为烧窑薪柴,烧制的红色粘土砖,不仅凝固了土壤的红色,也将灰绿色松枝的烟雾,刻画在砖料上。带有黑紫色纹理的红砖(图4),被称为“烟炙砖”,也因为黑紫色条纹衬托得红色砖石更加娇艳,而称为“胭脂砖”1,可谓一方水土,塑一方色彩的典例。

3.自然环境色彩在城市色彩形象塑造中的再现与表现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自然环境色彩从环境背景、气候特征、土壤植被等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塑造了地方性的色彩特征,构筑了城市“肌肤”的底色。因此,深刻解读本土化的自然环境色彩资源,保护原生态的自然色彩特质,提取并运用自然环境色彩基因,是塑造城市专属色彩形象的重要途径。

3.1遵循自然之道的色彩环境营造

对于自然环境特质突出、自然色彩景观丰富的城市,城市色彩形象的塑造,特别需要从自然环境色彩中寻找色彩的基因,包括分析自然环境的色彩特征,提取自然环境色彩色谱等,将自然环境色彩的形成与变化规律,作为城市色彩塑造的重要依据,以遵循自然之道的理念,营造城市色彩环境。

自然景观特质突出的城市,需要特别关注城市整体自然环境的基底色彩,包括气候特征的影响。例如,广州是北回归线上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数充足,夏季炎热,有日照时过量。广州常年暖热少寒、夏长冬短、相对湿度大、降水量丰沛,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但是受季风环流控制,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且北部受山地阻挡,风力较弱,加之近年来空气中灰尘颗粒物较多,灰霾天气有增多趋势。我们在广州城市色彩规划中,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解析广州的强日照和多雨特点,以及近年来增加的灰霾天气对城市色彩特质形成的影响,采用光线环境模拟比色的方式,为广州城市建筑色谱的选择,界定了明度较高、纯度较低,有阳光感、较明朗的淡雅粉调的色系范围,在质感上,推荐色感觉光洁、冷感的材料,以适于大雨冲刷或强日照天气。

广州由北向南延伸的白云山、从西向东穿越的珠江水、南部的海洋、红色系到黄红色系的地带性土壤、红色砂砾岩为主的岩石色彩,共同为城市色彩构筑了大面积的背景色,四季常绿的植被与海洋的蓝色,又为广州自然环境色彩增添了稳定、冷静的笔触。有“花城”美誉的广州,丰富多样的花色植株和典型观赏果实植株相互映衬,构成多彩热烈、姹紫嫣红的色彩环境。在广州城市色彩规划中,我们提取云山、珠水、海洋、土壤、植被的色谱样本,整合出丰富明丽、充满原始活力广州自然环境色彩总谱(图5),并以此作为城市环境底色,通过比色融合剔除等方式,选择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契合的建筑推荐色谱,形成具有“阳光明媚的粉彩画”2特点的广州城市色彩体系,以加强城市色彩体系的独特性和本土性。事实上,许多传统岭南建筑中艳丽、浓烈的色彩装饰(图6),正是对广州繁花似锦的自然环境充满赞美的描摹。对于广州这样有着热烈明媚的自然环境的城市来说,城市色彩环境的营造需要以尊重自然、凸现自然的方式来达成。同时,自然色彩景观也润物细无声地塑造着当地的色彩审美取向。

对于季相分明的城市来说,把握自然环境色彩的变化和差异,是强调本地自然环境色彩特征的重要方式。例如在苏州城市色彩规划中,我们分析四季气候特征下季相色彩的变化,提取季相色彩的典型色谱(图7)。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冬季的苏州,日照量较少,早晚雾霭浓厚,大气透明度低,植物景观为香樟、广玉兰等常绿乔木和银杏、榉树、垂柳等落叶植物,少有花卉植物,色彩景观呈低纯度中低明度的蓝绿灰调;春季迎春、海棠、杜鹃等百花烂漫,新绿初绽,植物色彩丰富,色相分布广泛,呈生机盎然、明快鲜亮的多彩明调;夏季的苏州,绿色沉郁浓厚,紫薇、夏荷、紫叶李、凌霄、石榴等典型花卉和彩叶植物色彩主要集中在红到红紫(中高纯度中高明度的R、RP、P),而且因为6、7月“梅雨”天气的雨水雾气,降低了色彩的明度与纯度,呈现出“烟雨江南”的朦胧感;秋季的苏州,是银杏、梧桐等植物黄叶飘舞的季节,也是金菊怒放的时节,加之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天气,自然景观色彩呈中明度中纯度的黄绿色调。在苏州城市色彩规划中,通过对上述典型季相色彩特征和色谱的分析,为苏州确定能凸现地方季相景观的城市色彩体系,用遵循自然色彩变化之道的方式,塑造“浓墨淡彩、写意江南”3的城市色彩形象。

3.2再现自然之色的色彩景观塑造

与广州地理纬度接近的珠海,却因为自然环境色彩的构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景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珠海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倚山临海,海域辽阔。珠江入海水网、海洋、山体、植被、沙滩、岛屿、岩石等构成其自然环境背景。与广州不同的是,珠海拥有690公里长的优美海岸线和广阔的海洋,这使得滨海景观色彩成为其自然环境色彩的主要内容。

然而,珠海的海不像三亚的海,湛蓝壮阔;也不似马尔代夫的海,碧蓝无暇。当众多珠江水道,经过千山万壑在此汇入大海时,水色是不能一眼望透的黄绿灰色调。珠江水道与海洋交汇的近海,波澜不惊的吟咏着平静的慨叹和满腹的惆怅。在北纬21°48′到22°27′之间强烈阳光的照耀下,海水不紧不慢的闪烁着珠玉般的光泽。事实上,因为珠海滨海带是由西江和北江入海冲积物聚成的,滨海海滩多为富含黄色二氧化硅和石英砂,多呈浅黄色。由于受地球自转的影响,珠海口的泥沙多堆积到西岸,近海20公里以内的海水颜色多受滨海沙土色彩影响,故呈黄灰、黄绿灰色。尽管远离岸线的海水开始变的碧蓝,但是对城市整体色彩环境的影响是较弱的。因此,珠海总体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滨海的景观,这个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地方性色彩,也是滨海的色彩。绿岛黄岩细砂的陆地,从黄绿灰调向蓝绿灰调过度的海水,以及江、河、海水的光泽和韵律,都是这个城市自然景观的核心。鉴于此,在珠海城市色彩规划中,我们着力分析并提取珠海的滨海景观色谱,使之以色彩基因的形式再现在城市色彩体系中,通过分析提取与珠海自然环境色彩浑然天成的推荐色谱(图8),为珠海描绘“水韵华彩百岛城,珠颜玉色山海间”4的色彩图景。

3.3表现自然之美的色彩形象创造

自然环境色彩,不仅仅作为城市色彩内在基因和比色的参照,也可以是独立表现的色彩要素。长期以来,城市色彩形象塑造,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人工环境色彩,尤其是针对固定色,也就是对建筑色彩的塑造和引导。其实,城市自然景观色彩具有重要的色彩表现力和影响力,更有较强的色彩可塑性。近年来,已有一些城市结合绿化景观工程,通过配置各具色彩特征的乔木、灌木和花卉,取得了较好的植物色彩景观效果。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植物色彩景观毕竟是少数,人们对植物色彩景观的认识较少,对植物景观色彩的设计需求也较弱。而目前很多植物景观设计往往从单纯植物色彩的角度进行配置,缺少城市整体色彩环境背景的指引,使植物色彩的表现成了没有环境依托的表演,显得孤立和没有缘由。

在安康城市色彩形象规划中,我们以营造城市整体色彩形象为目标,在研究确定安康城市色彩体系和推荐色谱的前提下,为安康提供分层次、分系统的色彩形象塑造策略。植物景观的塑造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色彩系统工程。植物色彩景观的色彩范围和配色指引,是从属于城市色彩整体环境引导中的一部分,与建筑色彩、城市标志色和城市标识系统色彩等,共同构成丰富、立体的城市色彩形象。因此,规划针对安康季相变化的特点,选择本地景观植物类型,创造符合“水润彩绘、诗意田园”5的城市色彩形象,如图(图9)中为滨江植物景观带所作的色彩设计示例。

在利用植物色彩营造城市色彩形象方面,最重要的是本土植物的选择。我们在设计植物色彩中,强调本土化的原则、适地适树的原则等,积极选择具有本土色彩特征的适宜植物,如香樟、银杏、珙桐、广玉兰、侧柏、毛白杨、紫荆、夹竹桃、油菜花、三色堇等乡土植物等,尽最大可能维护本土化的植物景观,以塑造这个城市专属的色彩形象,使植物色彩的表现属于环境、符合环境、又优于环境,并且能够点染环境,这也是在城市形象趋同的全球化背景下,通过突出乡土植物个性,维育城市本土植物景观形象,塑造城市地方文化和个性的重要策略。

4.结语

不同地理环境的自然景观色彩本应构筑各具差异的城市色彩面貌。但是,在全球趋同的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雷同、平庸的城市色彩面孔。究其原因,本土化的自然环境色彩弱化,自然景观色彩表现的缺位是最突出的缘由。事实上,自然环境色彩是城市色彩形象的基础,也是城市色彩体系的来源。城市色彩景观的塑造不仅不能放弃地方性自然环境色彩,还需要遵循自然之道,探寻自然色彩的特质,提取城市色彩的基因,并且在城市色彩形象的塑造中积极的再现自然之色,表现自然之美,因为,自然环境的色彩,是城市色彩最真实的来源,是城市最自然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郭红雨、蔡云楠著,《城市色彩的规划策略与途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p39-51;

[2].陈文著,《厦门古代建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2,p188-221;

[3].陈支平、曹春平等编著,《闽南建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p16-18;

[4].广东省珠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珠海市志》,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p11-32;

城市夜晚照明色彩设计研究 篇2

关键词:城市;夜晚照明;色彩设计;研究

美丽的城市夜景不但能够增加城市的美感,同时也能够给城市的旅游和商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突出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特色,同时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城市照明主要是是通过光来塑造城市的夜景,人类对光的色彩的敏感力为80%,而对形状的敏感力约为20%,这就可以看出色彩对人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在漆黑的夜晚,光的色彩更加引人注目,因而城市的照明色彩具有其吸引人的地方,但不合理的照明色彩,会造成对城市夜间的色彩污染,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会影响交通安全,因而关于城市照明色彩,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研究出好的照明色彩设计方法。

1 城市照明色彩探究

随着城市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城市的夜晚装扮也越來越富有美感,城市的照明称为城市照明色彩,其主要是指光源的各种色彩和构成城市夜晚景观的各个元素搭配在一起,通过在灯光的照射下所呈现的一种色彩面貌的总的效果,这种色彩面貌主要是通过被照物的固有色和光源色搭配在一起所决定的。简单地说就是光源色和构成城市夜晚景观的各个元素,诸如道路、建筑物、绿化、公共设施等在灯光的照射下所显现的色彩综合在一起时所形成的总体色彩关系。

2 城市照明色彩体系规划与设计的原理

城市照明色彩体系是指通过光源色来构成城市夜景观,通过不同的灯光色彩搭配城市景观的各个元素诸如道路、建筑物、绿化、公共设施等,使这些城市景观能够在灯光的照射下显现的多样的色彩,通过把色彩进行综合在一起,最后所形成的一种总体关系。城市的灯光设计效果主要是指通过配合城市的各种建筑或者景色,所搭配出的一种光源色彩。对于城市色彩研究,需要结合总体来考虑、筹划和设计,结合城市整体景象对照明色彩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城市的主要夜晚景观主要是通过灯光照明色彩来展现城市的夜景,需要对城市夜晚照明色彩设计进行研究。关于城市照明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进行设计研究:

2.1 城市照明主色调

城市照明主色调是指能够决定城市夜晚整体环境的色彩氛围与特征,是能够给人一眼多能感知的一种城市照明色彩,它对城市的主要色彩基调起起到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城市照明的光源大部分都是“高压钠灯”光源,受“高压钠灯”光源的限制,我国城市夜晚主调色温一般在 1900k~2500k左右。虽然不同的光源设计在显色方面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基本差别不是太大,因而基本主色调都没有多大差别。城市照明主要通过与不同的城市景色搭配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

2.2 城市照明辅助色

城市照明辅助色主要是起给主色调进行装饰配合作用,与城市照明主色调进行相呼应,来平衡主色调的冲击效果,使主色调能够起到一定的变化效果。由于城市照明的主色调大体区别不大,可通过照明辅助色来达到针对不同的城市景色效果,来达到不同的灯光色彩效果。在选取照明辅助色的时候,根据所被照明的景物,来需要选取合适的颜色,同时还需把握好与主色调的协调度以及面积比例关系。辅助色的主要是用来衬托主色调,需要比主色调的面积范围小,除了选择合适的颜色外,也需要注意用色的数量,辅助色相对来说数量要较多于主体色,关于色彩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城市照明规划意图、城市性质、历史传统、民族习惯、地方特色等来考虑。

关于辅助色如何与主色彩进行搭配,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可循。明亮的颜色搭配亮色能够使亮色主调显得更亮,使得暗色显得更暗,彩度对比使高彩度的光更加鲜艳,低彩度的光更加灰淡。同时,还有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与肌理的对比等等。总之,要依据城市功能和特色采取适当的方法恰当运用辅助色,但是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辅助色运用和选取应该与主色调既形成色彩和面积上的相互区别与对比,又达到城市照明色彩上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2.3 城市照明点缀色

城市照明点缀色相比于照明辅助色,在面积上相对于更小。点缀色能够给整体光影成果带来亮点,能够起到点缀的作用,给城市的光影灯光增加活力,使最终的光影色彩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点缀色在照明色彩中具有必不可少的地位,能够使整个光影色彩不在缺乏单调感,能够使得城市景观色彩更富有特色与活力,更具丰富力。

3 城市照明色彩规划与设计方法

3.1 规划设计原则

照明色彩的搭配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关于色彩搭配,最终需要看整体效果,因而,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城市照明中的色彩系统有几个主要色调所构成,通过对各色调的搭配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灯光照明效果,因而需要考虑整体效果,考虑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补充的综合效果;不同城市具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在考虑城市照明色彩规划中要遵循文脉性原则,把文化背景与灯光设计联系在一起考虑,例如我国的中国红就具有我国所特有的文化特色;除了文化性原则外,中国是个少数民族居多的国家,不同的名族对颜色的钟爱也有所不同。

3.2 规划设计方法

对城市整体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方法,需要首先对一个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人情风貌、城市规划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城市灯光设计整体中,需要道路灯光系统、商业区、景观区、行政中心区、居住区这几个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工业区、铁路站场以及仓储区等等,对于不同的区域在光色选择上需注意在照明设计中满足各个区的功能需要,注意不同的区域具有其不同的个性,通过其不同的功能,选取适宜的光色照明。

4 结语

因而,随着城市夜生活的增加,人们的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因而需对城市的灯光设计进行合理设计分析,在关于城市夜晚照明色彩研究中,首先需要考虑照明色彩的几种主要色调,需要把色彩搭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景观搭配在一起,同时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在对城市夜晚照明色彩研究过程中,需要首先对城市进行统一规划与设计,把握不同的城市特点,把城市特点与灯光色彩照明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张馨予.光与色的格调——城市景观照明光环境设计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0.

[2] 王晖.城市特色性夜景观照明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

[3] 李素云.城市照明色彩体系规划设计方法初探[J].山西建筑,2009,35(3):50-51.

[4] 郭乐峰,郝佳佳.色与光的交织——北京城市照明色彩研究初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29(2):59-61,64.

日本城市色彩规划与研究 篇3

1 城市色彩在日本的发展历史

1.1 原始色彩性发展

这是城市色彩发展的初期阶段, 人类秉承着自然元素的提取, 不断累积、学习、模仿、搭配, 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为基准, 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森林、湖泊、地势、气候等来想象、创造、运用到城市的色彩中去, 人们向大自然学习, 通过学习利用木材、山体走势建造房屋, 像大自然学习处理房屋的布局, 随着文化的启迪, 宗教思想不断的传播, 人们利用色彩处理出有特点的宗教信仰标示, 体现主题思想, 统治者建立华丽的宫殿以确立自己统治地位的稳固。这是当时日本的初级阶段。

1.2 混乱的随意色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 原始的城市生态色彩状态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业的店铺、商场, 它们建立在醒目的地点, 装饰出醒目的色调, 没有法律的约束, 随意处理想要的颜色来勾勒自己的房屋, 城市变得色彩混乱, 人们不能通过自然色彩区分建筑, 城市杂乱无章。

1.3 规程化色彩管理机制

渐渐地, 政府意识到色彩在城市建设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杂乱无章的色彩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政府出台法规确定城市使用色彩的规定, 对建筑物的性质划分, 规定不同的用途的建筑物可以使用色调, 确定以高调、明快的、明亮的色彩处理本国的城市建设。这样合理的规划和确定严禁的管理规程将日本的城市色彩建设重新定义, 确定了日本城市色彩如今井然有序的发展。

2 城市色彩在日本的管理方式

2.1 国家统一的城市色彩规划管理

日本在城市建设上主要以色彩的管理为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从国家到个人, 无一例外都是按照这些规定建设他们的国家, 这使得每一个人都不约而同的确定了对于色彩的价值统一性, 这对于日本可以在城市色彩管理上有重要意义。它以国家法律为基准, 结合各地区城市的特点, 结合地方特色编制合理的城市色彩, 使城市色彩既具有统一性, 又具有地方特色性。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 多方式、多途径的开展确立执行方案。国家、地方上均建立专门的城市管理部门。如, 景观执法团体、景观维护团体等, 这些部门隶属于国家管辖范围, 具有独立的自制和处理权利。主要负责对主要的色彩景观进行完整的规划和要求。根据规划确定建设本地区的可以实施的建设城市方案, 对其地区的城市色彩景观进行审核和通过, 对景观色彩进行监督管理, 组织开展景观审核会, 组织相关人员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审议。景观整备机构有行政团指定担任, 主要工作是为居民提供相关的、有必要的、合理的信息, 帮助其本地的重要景观建设, 重要树木和其他的公共管理下的相关部门的调查研究。他是为了促进城市色彩协调、平和的达到统一而成立的部门, 基于相关法律条例, 对所需要相关处理和协调的项目进行考察和协调, 达到意见的统一, 做出的统一决定相关人员必须服从其规定安排。这样的处理有益于城市色彩的强制性的统一化。

2.2 自主的城市色彩化管理方式

日本除了有政府主导的色彩城市规划外, 还可以组织专业的政府部门进行规划, 其步骤有前期调查研究、城市概述、色调的确立、区域的规划、施工的管理、监督体制的建立。从方方面面自主处理城市色彩化管理下, 建立的独有的管理方式。

首先要对城市建设做基础性的研究, 了解好自然条件、地理特点、文化历史, 对其土壤进行取样研究, 将整个城市建立成一个全面的概念化骨架;通过色彩构架空间处理编制出有利于施工和规划管理的色彩构架;确定其编制目的、功能性、对城市色彩的景观进行概念化描述, 对城市景观进行策略内容归属, 对不同城市的不同构架进行分区划分, 确定适合的色调归属,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色调方向的引导和处理意见;对于整合系统规划中的建筑进行规模、大小比例、用色范围等做明确的意见, 对符合相关规定的色彩方案实施申报审核处理, 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色彩方案做监督管理和改正的处理办法。对于申报的色彩方案必须满足城市规划和色调的具体要求, 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逐级审核, 通过审核的施工方案方可以施工;对于特殊的大型建筑物采取事先协议规程, 虽然其隶属于政府部门, 做过事前协议, 但仍然需要做审核工作, 只有满足需求规定的才可以做事前协议, 做审核工作, 审核通过的建筑工程需要在规定中完成建筑的建设, 保证其工程质量, 定时做监督管理审核工作, 工程竣工后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验收, 验收合格后的工程才可以被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去。

3 结语

通过了解日本本国的色彩城市建设规划, 了解并学习其优秀的, 有利于我国城市色彩发展的方式方法, 及时而有效的整合处理, 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去,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城市色彩建设越来越好, 管理的越来越完善。

摘要:学习和了解日本的本土文化和日本城市的发展进程, 需要细致的分析日本的历史和相关文化, 适合日本人文需求的发展是日本城市的色彩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何可以从法律制度、机构的完善、设计规划等方面多重考量定位日本城市色彩的发展逻辑、规划框架、操作手段和创新手法, 研究和探索日本城市色彩文化的演变过程和成功经验, 以便于我国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中优秀的设计、管理、施工方案, 可以使我们本国的设计管理者, 开拓思路, 处理好我国未来城市色彩文化上的研究。

关键词:日本 (Japanese) ,城市色彩 (city colour) ,研究 (Research)

参考文献

[1] (美) 斯文诺芙, 著.城市色彩——一个国际化视角[M].屠苏南, 黄勇忠, 译.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2]吴松涛.城市色彩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城市色彩秩序研究 篇4

关键词: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色彩设计

就当下我国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城市化步伐日益加陕,传统的城市布局面』临着较大的改善,人们对城市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美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城市建筑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城市规划布局建筑出现了老化现象,外表渐渐失去了审美,这对于城市没话来说,—卜分不利。同时,城市建筑的老化,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形象,对城市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工程,科学、合理地进行色彩设计,可以使原有城市建筑焕发新的生机,使城市建筑根据现代化发展特征。本文对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色彩设计研究,将更加注重于城市色彩规划控制,使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更好地改善城市形象,提升贼市品位。

一、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特点介绍

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区老建筑的破损情况,对城市整体美观度来讲,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工作,就是针对于原有破损、陈旧建筑的一种修复,通过合理的技术施工手段,使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本文对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特点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修复与维护的特点分析

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工程,主要针对于旧城区而言,通过对旧城区的建筑物进行修复和维护,使其更好地融入于当下城市发展的主体景观氛围中,使城市整体看上去更加整洁美观。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新建筑物的崛起,老城区的落魄与新城区的光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落差感,使城市整体感官存在着很大的不协调现象。旧城区涵盖着城市历史发展内涵,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都市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忽略老城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加强老城区的修复与维护工作,是当下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就是对旧城区的一种“翻新”,通过修复与维护工作,渐渐恢复老城区建筑的原有色彩。

(二)全新涂刷的立面改造活动

老城区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表面出现破损的现象,原有的色彩渐渐退去,建筑物整体呈现一种灰暗的现象,如同垂暮的老人一般,丧失了以往的神采。老城区建筑的陈旧与当下建筑物的鲜明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针对于这一问题,对老城区建筑进行全新涂刷就显得势在必行。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活动,会对原有建筑进行全新涂刷,对建筑物整体进行色彩改造。在全新涂刷的立面改造活动中,将注重其协调性,色彩的涂刷将和城市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符合城市的整体环境。

(三)材料外包功能

根据老城区的实际情况,由于城区建筑的破损较为严重,单纯的涂料粉刷已经无法实现最终的目的,这样一来,材料外包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材料外包,即在原有的建筑立面增加一层新的建筑立面,可以更好地给人一种视觉感官特征,使建筑物的整体感观与四周的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更好的审美感受。材料外包功能与幕墙的实际情况息息相关,材料的选择多以幕墙的色彩为主嘲。

二、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色彩设计的基本图式

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色彩设计的基本图式,是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图式设计,可以更好地进行色彩选择,从而促进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在进行实际改造过程中,基本图式的选择,将对建筑立面改造的色彩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

(一)点构成的图式分析

点式色彩是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色彩设计基本图式中的一种,利用点式色彩可以给人一种活泼的、跳跃的感觉。点式色彩在设计过程中,更加遵循于建筑物发展的秩序感,可以更好地把握建筑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使色彩设计更加服务于建筑整体要求。点式色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点的数量的应用,往往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进行。同时,点式色彩设计中,点的位置、大小、方向存在一定的变化性,并且其主要应用于阳台、窗台等小的建筑构件当中。

(二)线构成的图式分析

线式色彩在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线性的力度和方向性特征。线式色彩可以在建筑改造中更加有力的体现出来,通过线式色彩设计,使老城区的建筑外表显得更具活力,并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协调发展模式,从而完成改造目标。线式色彩设计,主要应用于具有线性元素的建筑构件当中,例如百叶窗、竖向垂直的墙柱等。线式色彩在城区改造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其主要以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等形式具体应用于实际改造当中。

(三)面构成的图式分析

面式色彩是线式色彩的一种集成体,是线式色彩设计的一种延伸,其应用范围比点式色彩设计、线式色彩设计更加全面,并且其应用范围更大,更有利于既有建筑立面改造活动。立面是建筑结构中的二维性表面,符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面构成的图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由大面积的色块构成,整体感较为强烈,在实际应用中,更加方便、直观的表现出建筑的整体特征;第二,色彩选择较为简单,往往以单一色彩为主,但色彩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色彩选择要符合周围的环境特征;第三,面式色彩设计主要针对于建筑单元划分,需要考虑到面式色彩设计、点式色彩设计、线式色彩设计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注重三种色彩设计方式的整体应用。

(四)绘画式的图式分析

绘画式的图式色彩设计,是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起到一种装饰的作用。可以说,绘画式的图式设计更加的自由、灵活,其在城区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当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既有建筑死气沉沉的特点,让既有建筑焕发了新的活力。绘画式的色彩设计,将打破原有的布局规律,使原有的环境特点得以改变,这种绘画式的色彩设计方式,可以更好地带给人美感。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把握绘画式的色彩感知,注重周围环境的发展特点,对于更好应用绘画式的色彩设计方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色彩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色彩设计,必须保证城市的美感,设计和改造工作完成后,要对原有旧城区的面貌进行改变,使之更好地融入到现有的城市环境特色当中,体现形式美、文化美、内在美的特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形式美、历史文化、城市功能三方面原则。

(一)注重形式美的原则

形式美是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色彩设计需要体现的重要一环,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出发点就是要带来一种审美感观,使旧城区与新城区看上去更加的和谐。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原则,使立面改造工程符合这一发展原则。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要立足于新城区和旧城区的平衡点上,注重色彩的布局是否合理,注重统筹兼顾,从部分看整体,实现最终的协调发展目标。同时,注重点式图式、线式图式、面式图式、绘画图式四者的协调,综合运用这四种色彩设计方式,实现形式美的改造目标。

(二)体现历史文化的原则

一座城市的发展,其历经的时间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历史文化沉淀。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底蕴,也是城市发展的精髓和内涵所在。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改造,不能牺牲历史文化,这是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必须遵循的又一原则。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过度,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其独特的发展历史,这是一座城市获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在进行既有城市立面改造过程中,不能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破坏,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发展,使其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的风景。

(三)发挥城市功能的原则

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工程,其改造要以更好发挥城市功能为主要目标,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则。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其满足人们实际生活需要的关键。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城市内商业街、住宅区、办公区的实际情况,色彩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地区的实际情况。例如商业区要体现出热闹繁华,办公区要体现出整洁庄重,居住区要体现出亲切随和的特点,只有这样,满足于各个层次的色彩需要,才能促进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

四、结语

大连市城市色彩专项规划研究 篇5

本文基于城市设计分析的视角, 对城市历史、空间、环境进行提炼, 并在此基础上依据色彩理论和各城市案例分析, 塑造能够反映地域特色和协调自然环境的城市色彩形象。

2 国内外城市色彩研究

在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法国、日本、意大利等。

国内以城市色彩为对象的研究已经开始起步。主要开展色彩规划的城市有:北京、武汉、南京、重庆、哈尔滨等。

3 大连城市色彩分析

大连城市色彩和建筑风格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 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体系。一方面, 由于海滨城市的地理位置, 形成了“山—海”的城市格局, 碧海、蓝天、绿树成为城市的基底色。另一方面, 由于气温、气候和光照的影响, 大连具有四季分明、气候优越、阳光城市等特征, 形成了以清新、明快、淡雅、生动为主的暖色调色彩。此外, 大连城市的历史积淀也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特征。

4 城市色彩主色调控制

大连城市色彩规划应从符合气候特征、与山水底色互补、衔接历史文脉、洋溢现代与活力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同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经研究, 我们认为大连城市色彩主色调应定义为“清新淡雅 (纯度) 的浅 (明度) 暖 (色相) 色系”。

5 城市色彩片区控制

城市色彩片区控制主要是将大连的核心区、金州新区—保税区、旅顺口区划分为不同的控制片区, 然后提出该片区的色彩推荐色谱和建筑风格控制导则。

控制区:具有历史印记的老城区域。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为主, 凸显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 建筑风格以控制为主。

发展区:是重要的新建区域。在发展区内, 提倡运用新理念、使用新材料、发展新建筑。以现代风格为主、高层建筑适当运用玻璃幕墙、低层建筑可适当运用古典风格, 形成整体风貌。

过渡区:自然景观与城市建设区的过渡地段。建筑风格应注意考虑在生态环境和人工建设中适度平衡。

自然生态景观区:以保护绿色生态山体为基础。建筑力争掩映在自然环境之中。

6 城市典型色彩规划

典型色彩规划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选取五个主要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第二层次:选取五个城市的特色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它们的色彩特征在大连城市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 针对这些区域进行的规划思路和方法也是大连城市色彩规划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策略。

6.1 城市主要功能区

(1) 愉悦明朗的居住空间

居住建筑色彩是市民生活, 休息环境的重要景观成份, 居住区要求具有温暖、轻松、愉悦、安全的色彩环境。大体量的居住建筑要求具有稳重、和谐、明朗的色调。基本色以浅黄色、浅米色等高明度、低饱和度的暖色系为主, 配以少量的褐色、暖灰色系, 给人带来温暖、明亮、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

(2) 轴线过渡的商业金融

在步行轴线空间里考虑组织色彩序列的变化, 达到沿轴线过渡、突出亮点的色彩价值。采用简洁而鲜明的色彩配色, 能表现充满活力的节奏感。为渲染气氛, 选用高明度及中饱和度的黄色、白色等, 配以纯度较高的红色、蓝色等, 给人以醒目艳丽、新颖明快的色彩感觉。

(3) 厚重动感的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定义为厚重和动感的意向。厚重的色彩以中性的浅色系为主, 而动感的色彩则以纯度和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为主, 体现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工业气息。在色彩的运用上, 应提高现有建筑的色彩明度和饱和度, 局部建筑可增加色相变化, 同时应保持整个区域的协调一致。

(4) 精致含蓄的科教文化建筑

科教文化建筑定义为精致、含蓄。以高明度、低饱和度的色彩为主。可增强色相变化, 提高色彩纯度, 降低明度, 同时, 可辅以少量高纯度的色彩。

6.2 城市特色空间

(1) 整旧如旧的历史街区

整旧如旧的规划理念, 主要以保护修复为原则, 保持建筑总体原貌为目的, 对个别与周边色彩明显不协调的建筑按照整个区域总体色彩进行外观改造, 使其色彩达到与周边建筑群色相协调, 推荐色谱的多样性也使改造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2) 优化整合的第五立面

城市建筑的屋顶是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屋顶风貌特色的控制主要内容就是形态的选择与色彩的统一, 展现出建筑屋顶的层次性和丰富性。在坡屋顶的颜色上以红色、蓝色为主, 平屋顶建筑则力争屋顶绿化。其次建议以明度较高的灰色系为主, 同时应将时代特征有机地融入到建筑屋顶的形态设计上, 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大连城市“第五立面景观”。

(3) 体现韵律的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应在体现沿海建筑色彩的韵律感、节奏感的同时, 协调建筑与环境色彩。滨海空间是旅游者和市民喜好的休闲地域, 应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高彩度的色彩, 与天然城市滨水景观相映成辉。滨河空间两岸需要在色相上达成相近色彩关系, 在明度和纯度上既达成相近色彩关系, 又有节奏变化。

(4) 优雅温和的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体量大, 造型突出, 在城市中起标识性作用, 色彩选择应在与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 增加色彩变化, 突出大连城市色彩特色。高层建筑的色彩定义为优雅、温和, 色彩选择应在与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 增加色彩变化, 以稳重的中高明度、饱和度的暖色系为主。风格以现代简约为主, 在城市中起到标志形象作用, 同时应注重高层建筑的顶部空间设计。

7 结语

城市色彩规划应当成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一道程序, 其实施离不开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切实有效的政府干预和法律监督是规划控制得以实施的必要保障。其次, 还应依赖于市民对城市生活的理解和普遍参与, 应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与建议, 唤起公众的参与意识, 调动市民的积极性, 从而共同管理和完善城市环境。

摘要:针对大连城市色彩环境特征, 借鉴国内外色彩规划案例, 运用城市色彩规划理论与方法, 从城市色彩主色调控制、城市色彩片区控制、城市典型色彩规划三个层次进行大连城市色彩专项规划。

关键词:城市色彩,主色调,片区色彩,典型色彩

参考文献

[1]季津, 曹林, 李健.浅议城市色彩规划[J].城市规划, 2007 (9) 64.

哈尔滨城市建设中色彩问题的研究 篇6

1 哈尔滨城市建设中色彩的重要意义

1.1 视觉观赏方面的影响

色彩在生活中很常见, 街道是一个城市最直接表现色彩的地方, 它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相当于城市的骨架, 街道建设是城市功能得以完善的基础, 也是让城市对外开放的最根本的体现, 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味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提高城市建设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意义。 从城市街道这一点来说, 色彩是对视觉进行冲击最直接的元素, 对于观赏的影响起着积极的作用。 中央大街作为一个人口集散地, 使用了几乎一种颜色的地砖进行铺设, 这已经与道路建设的现代化有些脱轨了, 但是街道上的防撞栏在色彩运用上还是值得表扬的, 并且扩展到了车行道的道路铺设。 当然, 在进行色彩设计时, 要保持色彩的顺畅, 使行人与驾驶人员保持视觉上的连贯性,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对视觉进行干扰影响出行者的心情。

1.2 经济市场方面的影响

色彩是有一个规范的发展历史的, 2000 年左右, 相关科学家就编制了有关建筑物在色彩使用上的科学方法, 这也推进并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随之也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此后, 又有一些关于颜色量值方面的研究成果, 使各种颜色具有了严谨性, 也增加了颜色在数量值方面的进步, 使中国的建筑物充满了色彩使用上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这种趋势使中国的色彩使用更加具有国际化的意义, 为以后的色彩使用与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回看历史可以发现, 具有现代化的城市色彩规划在2000 年初逐渐的形成, 我们的首都北京也开始大规模的对城市的重要建筑物进行了刷新, 由此引发了色彩研究学界于群众之间意见的碰撞, 并展开了很多的讨论, 并的到了来自其他城市的人们的广泛关注。

1.3 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

从古至今, 人行道的建设就与车行道大不相同, 除了对交通进行组织以外, 还起到疏导人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道路建设开始倾向于注重美观, 传统的街道路面多以灰色为主进行铺设, 现代化的街道以经改变成更多的使用彩砖水泥, 有需要卵石的街道也使用了五颜六色的卵石或者文化石。 总之, 历史无法改变, 但是现在要使用颜色时应该从整体上进行色彩应用的考虑, 应该与周边的景色相适应, 更多的把人性化与故事结合在一起, 从而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

2 哈尔滨城市建设中色彩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应用毫无创意

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 正在积极的跟进我国城市化的建设的步伐, 在大规模的实施城市面貌与景观景点的改进, 但是, 在色彩的使用上仍然没有很大的创意, 颜色还是很暗淡。 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应该搞好城市的色彩规划工作, 要致力于增添活力的色彩, 以便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紧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提升这个城市色彩上的品味, 从而提升我们哈尔滨市的整体竞争力, 为了与其它城市进行比较做基础。

2.2 设计不规范

对于商业建筑来说, 色彩应该以别致、醒目为标准, 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广告宣传, 带来更低的营销成本, 但是哈尔滨体的商业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设计的不够规范, 不能够很好的利用色彩去体现自己的商业特色, 从而很难提升大众的购买欲望与忠诚度。 而完美的商业建筑应该考虑色彩的使用功能, 设计要与自身契合, 利用色彩突出该建筑在空间上的个性, 设计者应该了解相同的颜色应该在明暗上有所变化, 进而产生对比利于突出个性惹人喜爱。 而相同明度的色彩, 要使用不同的基底颜色, 使其在纯度上产生一定程度的对比。 此外, 在商业建筑中, 对于相近色彩的使用有利于色调的和谐, 在视觉上可以带来和谐之美。

2.3 搭配不合理

作为拉动经济的主体产业, 餐饮业是哈尔滨重要的产业之一, 因此在建筑上一定要别具一格才能够增加大众的食欲, 因此, 该种建筑要以明快的色彩为主, 而现有的一些本土餐厅, 并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 比如, 本土餐厅不能像肯德基那样, 使用明显的红色作为餐厅的主要色彩, 或者是像德克士那样选择橘黄色作为自己的招牌颜色。 当然这是快餐业的颜色选择特点, 而一些冷饮餐厅则要选择另一种颜色形式。 在大街上可以观察到, 一些本土的快餐厅不能使用一些纯白的冷色调作为就餐环境的颜色选择, 大多数选择的是暖色调颜色, 这是很错误的, 笔者希望餐饮业老板们多看一些关于经营色彩选择方面的书籍, 以便自己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

结束语

由于历史文化、地理风貌的不同, 每一座城市都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 而要想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度, 展现城市的魅力, 就一定要加大对色彩问题的研究, 将色彩很好的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所以, 要加大对色彩建设的重视程度, 结合城市发展特点, 科学合理的应用色彩, 用色彩的丰富内涵展现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长远的历史历程以及独居特色的现代风貌, 用色彩的独特魅力加快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

摘要:色彩在城市建设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很好的体现一座城市独有的特点, 还能推进城市色彩建设。本文将对哈尔滨城市建设中色彩的重要意义进行详细的说明, 并对哈尔滨城市建设中色彩应用存在的问题和应用要点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对哈尔滨这个城市中各种建设的多种要素进行了色彩上的分析, 对色彩的重要性做了详尽的解说, 无论是街道、建筑物、植物绿化还是灯光色彩的使用都与城市在色彩问题上的规划做了不同程度的总结与解析, 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额可靠的建议, 使整个城市在色彩协调的情况下变得更加美丽, 也为城市的旅游业增光添彩, 促进环境建设的和谐与统一。最后能够为城市的色彩建设打造新的征程, 其核心是对总体的规划有个合理的安排, 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整体的协调与稳定, 坚定体现变化、促进和谐的信念, 从而确保在整体规划上的落实工作。

关键词:城市色彩,建筑规划,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张长江.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城市色彩秩序研究 篇7

关键词:城市色彩,城市旅游形象,昆明

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城市旅游的激烈竞争,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城市色彩规划设计。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良好的城市色彩设计可以塑造城市旅游形象, 而城市旅游形象可以体现城市文脉、凸显城市魅力以及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城市色彩是树立和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一个新的元素, 它会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一、城市色彩与城市旅游形象

(一) 城市色彩和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义

城市色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法国著名色彩专家让·菲力普·朗科罗 (Jean Philippe Lenclos) 创立了“色彩地理学”, 从而为现代城市色彩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要观点是:城市色彩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文化和经济活动等因素下形成的城市固有面貌和品性[1]。我国对现代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 大多数学者采用“城市色彩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 包括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部分”这一定义[2]。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抽象的概念。我国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并随着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旅游领域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城市旅游形象, 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内在底蕴和外在景观特征的综合印象、认识、评价[3]。当前我国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主要涉及城市旅游形象的策划、城市旅游形象的营销、城市旅游形象的管理三方面[4]。

(二) 城市色彩和城市旅游形象的关系

色彩是城市形象的直观表现, 我们可以通过城市色彩解读出一座城市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市民的价值观等。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是获取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而城市色彩规划可以充分挖掘和再利用城市旅游资源, 弥补城市早期规划建设的不足, 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激活旅游市场, 增强城市旅游的整体实力, 从而间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对一个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昆明城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大多数城市更注重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 而忽视了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维护, 导致城市旅游形象实践效果不佳[5]。享有“春城”美誉的昆明,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拥有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等,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也是云南旅游的窗口。99世博会, 一句“昆明天天是春天”的口号把昆明推向世界, 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随着云南旅游强省的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工程的推进, 昆明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得到了很大改进。然而近年来, 昆明城市布局不合理、旅游形象不鲜明、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支撑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主导者对旅游形象的营销和管理较为薄弱, 没有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缺乏个性, 没有一个具有唯一性的、非同质性的旅游形象, 甚至“春城”的城市旅游形象也逐渐弱化和被人淡忘。

城市色彩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牌, 具有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功能。通过城市色彩的规划建设, 可以挖掘城市文脉, 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的城市形象。因此, 昆明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可以另辟蹊径, 利用和谐的城市色彩弥补城市建设的缺陷, 深入挖掘“春城”和云南民族文化内涵, 把“春城”作为昆明最核心、最富有特色和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品牌形象, 重新打响“春城”口号, 并着力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春城”。

二、昆明城市色彩现状与问题

昆明城市色彩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1905年以前, 建筑立面色彩以红色、黄色为主;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 建筑立面色彩以黄色、白色和灰色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 建筑立面色彩以红色、灰色、白色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 建筑立面色彩使用浅黄的频率较高;2014年昆明市发布了《昆明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导则 (试行) 》 (以下简称《导则》) , 对昆明的建筑色彩进行了规范, 明确建筑墙面主色调采用浅黄色系、浅灰色系, 辅色可多样选择。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和云南旅游强省的建设, 近年来昆明的城市建设在逐步加强。如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特色街区和建筑的打造等, 特别是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在昆明的举办, 都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和提升了昆明城市旅游形象, 扩大了昆明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然而, 尽管昆明的巨大转变有目共睹, 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色彩杂乱无序的问题, 使城市旅游形象越来越弱。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 笔者认为, 昆明的城市色彩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 城市色彩趋同, 缺乏特色

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 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建筑材料的快速发展成为城市色彩趋同乃至弱化的重要因素[6]。昆明早期的城市规划设计缺乏自己的色彩理论体系, 城市建设没有鲜明的色彩特征, 与其他城市的面貌趋同, 导致从建筑上根本无法区分昆明与上海、重庆等城市色彩的异同;毫无特色的城市色彩, 使昆明的特征和识别性逐渐弱化, “春城”和“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旅游形象魅力和独特吸引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当地市民也体会不到居住在这片旅游胜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 城市文脉断裂

城市色彩作为旅游文化的一个分支, 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累积形成的, 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昆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史, 文物古迹众多, 人文色彩丰富。然而,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城市现代化进程逐渐模糊了人们对于老昆明的历史记忆。随着城市改造进程的加快, 昆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建筑层面被边缘化甚至忽略, 城市独有的文脉渐渐迷失。主导者对色彩文化和文化传承认识上的缺失使昆明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千城一面的风貌让游客身处昆明却很难感受到古滇文化的气息。

(三) 商业化色彩污染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 商业化倾向造成的色彩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度注重加快发展, 使城市建设在色彩运用上盲目追求标新立异, 不考虑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的协调搭配, 从而对城市整体景观造成了破坏, 也对人们的身心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缺乏统一的城市色彩体系, 昆明建筑的“老味”逐渐消失, 如金马碧鸡坊等一些具有地标价值的建筑如今色彩鲜艳, 虽具有视觉冲击力, 却降低了城市文化的品质, 使昆明“春城”的旅游形象与城市建筑风格不相符, 给城市旅游形象的提升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昆明城市色彩形象策略

基于昆明城市色彩的总体情况和旅游形象的发展现状, 要想解决目前昆明城市色彩趋同、城市文脉断裂和色彩污染等问题, 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形象, 应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城市色彩形象策略, 向游客展示一个符合“春城”形象的和谐、秀丽、富有内涵且充满活力的旅游城市。

(一) 选色依据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要顺应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尊重城市的人文环境, 遵循自然美、符合地方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服从城市功能分区、突出个性、整体和谐等几大原则[7]。城市色彩基调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季节、地域、植被、土壤、水体等) 和人文环境因素 (民俗、宗教、城市文化、建筑风格、科学技术等) [8]。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城市定位的要求, 结合《导则》及以上诸因素, 笔者认为, 昆明市的城市色彩宜选用浅黄色作为主色调。

气候因素对城市色彩的定位有着重要影响。昆明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15℃, 冬无酷暑, 夏无严寒, 四季如春, 气候宜人。轻快明亮的浅黄色不但符合昆明的气候特点, 也能给人带来一种舒适感, 突出昆明“春城”旅游形象。一是在日照和光反射强的气候条件下, 浅黄色的吸热系数比其他深颜色要低, 有利于建筑墙体的隔热[9] (见表1) 。二是浅黄色能在四季的变化中与环境形成层次丰富的色彩景观效果。三是浅黄色符合昆明气候特征和地域特色, 能突显春天的色彩, 展现蓝天白云、四季常青的元素, 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积极向上的“春城”旅游形象。

(二) 应对策略

1. 建立城市色彩数据库, 创造城市个性色彩。

城市色彩数据库是城市色彩立法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也是指导城市色彩运用的原则。昆明城市色彩的建设, 要把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 通过翔实的城市色彩调研, 分析城市色彩现状的成因, 深入挖掘“春城”的内涵和外延, 建立一套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色彩图谱。通过寻找和归纳自身的色彩特性, 创造具有鲜明的昆明味道的城市色彩, 最终提升昆明旅游形象。

2. 加大城市色彩形象的宣传与营销, 全面提升旅游形象的影响力。

国外研究表明, 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旅游形象的传播和营销。昆明城市色彩形象的推广, 应结合昆明目前旅游市场发展特点和趋势, 采取新的旅游形象提升策略。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传播渠道, 全面加强对昆明城市色彩形象的宣传, 扩大受众面, 使旅游者通过城市色彩形象了解昆明旅游的新亮点。如旅游部门可以通过和《奔跑吧兄弟》、《舌尖上的中国》、《爸爸去哪儿》等热播电视节目合作, 对昆明城市色彩形象进行重点宣传;与央视合作推出“中国春城魅力花海”纪录片或宣传片, 将城市色彩作为引爆点, 展示昆明春城的魅力;开展全国性的文化节庆、节事和国际性会议等, 提升昆明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策划的同时加强对其维护和管理, 并根据旅游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旅游形象, 避免将城市色彩形象沦为“形象工程”。

3. 建立城市色彩立法机制, 加强色彩管理。

中国城市色彩建设目前普遍存在没有统一规划、缺乏明确管理法规和监管制度等问题。昆明城市色彩形象的建设, 应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 逐步建立和完善色彩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如加快《导则》的正式出台, 通过管理制度来规范色彩应用, 保证城市色彩协调发展;利用产业管理模式, 把昆明城市色彩的发展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来打造, 通过色彩经济的附加值来推动昆明旅游业的发展[10]。

4. 提高主导者和民众对色彩文化的素养。

一座城市整体在城市色彩观念上的缺失, 反映出的是城市文化根性的衰弱。由于民众缺乏基本的色彩文化修养, 导致《导则》公布之后不少市民调侃昆明将沦为“满城尽是黄房子”。因此, 昆明城市色彩形象的提升, 必须提高主导者和民众对色彩文化的认识, 激发市民参与城市色彩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主动参与维护, 进一步增强民众对昆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结论

城市色彩作为城市的最表层皮肤, 具有承载文化信息、塑造旅游形象、凸显城市个性等功能。昆明城市色彩形象的建设, 应在充分顺应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前提下, 进行科学规划, 并采取建立城市色彩数据库、积极宣传和营销城市色彩形象、建立城市色彩立法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民众对色彩文化的素养等策略, 从而全面提升昆明“春城”旅游形象。只有当真正找到自己的色彩感觉, 并树立城市文化自信时, 昆明这座城市的旅游业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宋建明, 翟音, 黄斌斌.浙江省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J].新美术, 2009, (3) .

[2]刘新荣.浅析城市色彩[J].经营管理者, 2009, (19) .

[3]Manjula Chaudhary.India’s Imag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a Perspective of Foreign Tourists[J].Tourism Management, 2000, (21) .

[4]彭新月.中国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报告[J].经济师, 2010, (10) .

[5]黄河.城市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应用效果不佳的原因探析[J].生产力研究, 2009, (14) .

[6]李玉.我国城市色彩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1, (4) .

[7]杨曾宪.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J].城市, 2004, (1) .

[8]张林玲.通过城市色彩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以重庆市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9) .

[9]陈婧妍, 田善淮, 郑行洋.浅谈城市色彩规划[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25) .

城市色彩秩序研究 篇8

在构成城市环境特征的各个因素中, 城市色彩凭借其“城市第一视觉”的特性, 先声夺人地表达了城市的文化品味、人文魅力和地域风情。然而在我国现代城市的建设活动中, 城市色彩规划始终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快速城市化的常州面临同样的问题。江南水乡传统的建筑色彩特征逐渐消失, 趋同的城市色彩已难以精确地传承地域特有文化、表达地域个性特征和展示现代城市形象。为形成整体有序、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城市色彩景观, 客观需要一个城市的整体色彩进行合理控制和引导。

一、争议中前行的城市色彩规划

城市色彩规划20世纪50年代从欧洲兴起, 而后普及至美、日等发达国家, 目的为解决新兴建筑过度个性化所造成的“色彩污染”。

城市色彩规划需要控制吗?专家、建筑师、广告商家和广大民众存在不同的看法。可以说, 色彩规划就是在一片争议中摸索前行。

二、色彩规划管理的国内外管理与实践

国内外主要管控方法可归纳为如下三大类型, 各有侧重。

欧美模式 (历史街区控制) 特点是管控区域效果显著, 依据充分, 但对历史街区以外的其他重要区域控制不足。

日本模式 (立法全面控制) 特点是法律依据充分, 管控措施得力。但过于一刀切, 应对特殊情况不力。

专家模式 (专家全程控制) 特点是有利于于色彩总体意图的落实。但管理过程即再创作过程, 审批专家水平决定实施效果。

三种模式各有特色, 但操作层面均存在相当的难度。

国内色彩从98年的杭州西湖湖滨地区色彩规划肇始, 已有几十个城市编制了不同空间层级、不同技术类型的城市色彩规划从现有的色彩管理编研统计情况。从后续的跟踪实施情况来看, 色彩规划普遍存在“编制易, 实施难”和“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局面。

通过走访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 管控实施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未形成体系化、层次化的色彩规划与设计编制体系;

(2) 未与法定规划结合, 特别是缺乏控规层面的色彩条件;

(3) 未与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结合, 缺乏针对具体建筑的色彩设计;

(4) 没有立法, 包括色彩规划、技术导则, 色彩条件、色彩管理规定等。

目前, 国内编制色彩规划的城市 (包括地区、重点地块) 已经超过100个, 而出台建筑色彩管理规定的城市仅有十几个。

三、常州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和探索

通过本次研究, 结合常州管理和审批现状, 初步确定符合常州色彩管理模式的构想。

1. 分区分深度加以控制, 并相机颁布《常州建筑色彩管理技术规定》

市区范围分四级管控, 其中Ⅰ级控制对应市级具有特殊意义重要历史区域。由城市色彩修详明确到墙面、屋顶的色号控制构件的材质及色彩, 并需专家审议。

Ⅱ级控制对应城市建设重点地区或区段, 一、二级特殊意图区, 由片区色彩控规控制墙面、屋顶主导色, 推荐辅助色和点缀色。明确禁止色, 并需专家审议。

Ⅲ级控制对应由《常州市总体城市设计》确定的重要景观轴线、节点和主要滨水岸线, 由城市色彩控规推荐各区段主导色、辅助色和点缀色, 明确禁止色。

Ⅳ级控制对应城市其他一般区域, 由城市色彩总体规划按功能分导, 明确禁止色。

2. 分阶段色彩控制

(1) 批前审查阶段 (针对Ⅰ级、Ⅱ级控制)

用地规划许可证发放时, 由用地规划管理处给建设单位提供色彩条件, 要求提交建筑色彩设计方案。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放前, 由建管处审查建筑方案时, 审查色彩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色彩条件的要求, 其中重大项目需提交专家委员会审批。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前, 由建设局审查项目施工图的色彩内容是否与规划局审批通过的色彩设计方案一致。

(2) 批后管理阶段 (针对Ⅰ级、Ⅱ级控制)

在开工建设前, 应在其施工现场将审批后的建筑立面色彩效果图和公示牌予以公示。

在施工过程中, 对规划主管单位应加强对建设单位的检查。特别在主体外装修前, 应告知建设单位按审批的色彩及材质进行施工, 并由审批人员、验收人员、设计院、施工单位、产权单位签订责任书。对建设单位, 应要求按照审批确定的建筑色彩进行建设, 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 应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在竣工验收时, 建设单位应将相关资料、设计方案效果图、竣工各立面彩色照片、实际使用外墙材料的色号和材质说明一并报规划分局纳入建筑规划验收范围。规划局验收合格的予以签章, 颁发规划验收合格证。

对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已建建筑及附属设施的色彩影响城市市容的, 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四、结语

色彩管理和控制的有序有赖于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体系的构建, 必须在对城市色彩构成要素的充分认知基础上, 以科学严谨的方法, 形成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多尺度研究城市色彩的导控方法, 并能够与实际地块规划条件等法定规划相互呼应协调。常州市城市色彩规划研究对常州色彩的管理与控制的探讨仍处于初期阶段, 有待于在若干特殊意图区中, 通过管理实践, 不断地探索、完善和改进。

同时, 在城市色彩管理制度及有关法规体系等方面, 应通过切实有效的政府干预和法律监督来保障色彩规划的控制得以实施。从而将色彩规划纳入法定规划, 进入制度化管理。这样色彩规划才能真正得以打造城市特色, 以彰显色彩魅力。

摘要:色彩景观是构成城市面貌的要素, 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要素之一。常州城乡规划立足于城市特色塑造展开实践, 本文结合常州发展实际, 面向色彩规划的不同管理阶段, 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城市色彩,管控

参考文献

[1]张楠楠.杭州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探索[J].规划师, 2009.

[2]赵春水, 吴静子, 吴琛等.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天津城市色彩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 2009.

[3]宋建明, 翟音, 黄斌斌.浙江省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J].中国美术学院学报, 2009.

城市色彩秩序研究 篇9

通过对淮安具有代表性的新建建筑组群的色彩进行提取,分析其色彩形成的内在因素与外部表征,从而对淮安该类区域的整体色彩进行描述与概括,并以此切入点进行淮安城市色彩的综合性研究,为类似城市的色彩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

关键词:

新建建筑 城市色彩 色彩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 07-0023-03

1 城市色彩的认知

城市色彩是一个裸露在城市公共空间,能够被人感知的事物,它是一个广泛、综合的概念,包括城市建筑、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广告标牌、城市绿化、河流水文等城市人造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色彩,城市色彩与人们的活动空间息息相关,对人们的视觉感受也有着深刻影响。

毋庸置疑,色彩对一个城市的影响是极大的,每个城市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表现在城市色彩的不同色调、建筑形体和独一无二的特色。任何一个有品位的城市,都有着简洁明快而又和谐统一的色彩,城市色彩运用得好,能够为城市景观增加无尽的魅力,对城市发展的各层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淮安城市色彩形成的影响因素

色彩作为城市的特殊“语言”,不仅清楚明了地表达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展现城市的文化历史,渲染城市的特性,好的城市色彩还能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标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有了各自的城市色彩定位,比如北京城市色彩是以灰色调为主,哈尔滨将米黄、黄白作为城市代表色,杭州以青灰色、灰绿色和绿色组成具有水墨情调的国画色彩,无锡为清新淡雅的浅色调。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一直以青砖黛瓦的老城区作为名片。

2.1 地域特征

自然地形是城市形成的基础,苟子《强国说》便有“其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势也”之说。自然地形从整体上影响着城市的形态风貌,如山地城市的错落有致,滨水城市的婉约灵秀等,并藉此形成了不同的城市风貌和各具特色的城市环境。

淮安市位于江苏北部的中心地带,总体地势平坦,主要地貌为平原,同时境内水网密布,河流密集,是典型的“平原水乡”。淮安是运河之都,因此城市色彩的灵魂自然离不开水,建筑色彩多为古朴庄重的灰色调。

2.2 气候特征

气候条件不但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也是决定建筑形式和材料的重要因素。材料作为色彩的载体,使得城市的人工色彩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和地区,气候条件对建筑形式与材料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比如,徽州民居和云南名居在色彩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气候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高,现有的技术手段已足以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创造出同样的人工景观,但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延续地方特色等角度来看,对地区气候条件的把握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横贯于淮安市境内,它也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因此淮安市南北气候特征兼具,以苏北灌概总渠为界,南方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为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淮安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阳光充足,热量富裕。

2.3 人文因素

自古淮安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了军事将才韩信、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枚乘、枚皋、神话巨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刘鹗、甲骨文专家罗振玉、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建安七子”之一陈琳等享誉千古的名人,也是伟大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正是因为历史人文的积淀,淮安的城市色彩也是以传统青色、黛色、灰色来体现这座历史名城的沉稳大气。

3 准安新建建筑组群色彩分析

3.1 古淮河又化生态景区建筑色彩分析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位于淮安市的清河新区,是江苏省最大的婚庆产业园。

景区中古淮楼·江淮婚俗馆是景区内代表性建筑。古时候就有“淮角楼”,它始建于宋代,后来因为战乱和水灾,古淮角楼被毁,2008年底恢复重建,并撰《古淮楼记》于此。而婚俗馆也位于此处,并占了古淮楼地上的一至三层,为了更好地重现江淮的特色婚俗文化,特别的分划成了四个部分——即序厅、牵手厅、成双厅和偕老厅。值得一提的是,顶楼上的一座大钟,称为幸福铜钟。钟身呈圆柱形,由上向下渐大。提梁饰双龙纹,肩有九乳。腹有龙凤二对,寓意龙凤呈祥,将钟身分成上下两部分。当有新人结婚或者伉俪乘兴来此撞钟祈福时,它就意味着“幸福终身”,象征意义鲜明,如图1。

景区内设有清河文化馆,采用了青砖灰瓦,用古色古香的中国明清古典内院式布局,四周用连廊连接,东侧馆外另有游廊延伸至古淮河边,清静而幽深。馆前的鸿禧广场左右两侧嵌有十二生肖图案,生动描绘了民间属相搭配的婚俗文化。

中国西游记博览馆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座综合应用声、光、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对《西游记》进行全面溯源和演绎的大型文化主题展馆。馆的正中间是《西游记》历史原型沙盘,沙盘内呈现着中国和中亚、南亚的地形地貌,非常真切。在馆内的四周,分布关于西游的各种展示,告诉你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的灵感是来自于何处的。

长荣大剧院.荀派艺术馆。以著名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先生的名字命名,为“苏演院线旗舰剧院”,有可容纳800人同时观看演出的大剧场和可供60人观看演出的小剧场,是一所具备戏剧表演、影视放映、音乐综艺、会议论坛、展览等功能的综合性场馆。剧院中的荀派艺术馆展现了苟派京剧艺术的源远流长以及著名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先生的艺术生涯,使游客更深刻地了解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把握荀派京剧的文化脉络。

3.2 金鹰国际购物购物中心建筑组群色彩分析

金鹰购物中心,地处淮于安市中心地段,属于商业聚集地,该区域可以作为一座城市的地标性色彩,而对城市街区色彩做出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是改善一个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能不断地带给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新的感官体验,也能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在未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城市街区色彩的改造与建设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且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城市的规划中把城市街区色彩的创新与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通过系统、科学的分析城市的坏境和人文的内涵,做出统一的城市色彩的设计,创造出属于淮安的有特色、有个性的城市色彩,学会利用淮安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留下的地方色彩,通过这些色彩的特质来创造出属于淮安的富有个性的城市街区形象,打造出城市街区的气质。

nlc202309011252

城市街区色彩的更新设计还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色彩的营销和开发还能够让人从中获得收益,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街区色彩的营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会专门的找一些色彩方面的专家,将色彩营销用于城市街区中的商业行为中,来取得更大的效益,并且,从另外—方面来讲,城市街区色彩的更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的资源消耗、物质消费,降低建筑开发的运行成本。更加重要的是,美观大方的城市街区色彩可以为一座城市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这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来这座城市投资,所以城市街区色彩的更新设计一定会促进这座城市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

在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的建筑群色彩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高楼大厦已经取代了以前的传统民居,但是墙体的颜色任然是青色和灰色为主的,在配以一些浅黄色(缃)的配色,和一些其他的过渡色。所以在确定好城市建筑的基本的主色调之后,整个城市的建筑物包括公共建筑物,住宅小区、商用建筑甚至是公交站台等一些小型的建筑物都要以这几个颜色作为一个基本的主色调,并且在这样色彩定位的前提下,在植物或者其他的一些雕塑等物件上做出一些色彩的改变,增加一些靓丽的色彩,这样的改变不仅不会显得突兀,还会让整个城市在稳重中增添几分活泼的气息,就以金鹰建筑群为例,整个墙体的主色调都是灰色为主,在金鹰的门前却常年会更换一些色彩靓丽的场景或者是摆件,为整个建筑群增添一些活泼感,整个建筑组群就可以使得这样的一个色彩的定位和设计,成为淮安具有创生性的地标色彩,可持续的提升城市色彩品味,如图2。

3.3 淮安万达厂场区域

淮安万达广场位于淮安市水渡口广场东北侧,周边有教学区,商业街,医院等,人流量大,交通路线多,非常便捷。由图3可以看出,淮安现代城市的颜色主要以灰白色,绿色,以及蓝色为主,而在万达周围街区的商业街,则色彩十分丰富,由多种色彩作为装饰,但是主色调仍是灰白色。经过调查,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新式建筑没有统一色彩,使得城市色彩看上去杂乱无章,融入不了当地和周围的环境。因此,城市相关部门要重视色彩的污染,增强城市市容改造。通过对万达广场及周围建筑色彩的采样和提取,我们发现了构成万达广场的建筑色彩呈现出了色彩分区极度的跳跃和色彩分区极度的不明显的两级情况,主要以灰白蓝色为主色调,因此,大面积的色彩将成为城市色彩的主色调。

3.4 中央国际新亚商城和高教园区

一座城市最核心的部分莫过于建筑物,建筑色彩是最能吸引人们对城市视觉。淮安中央国际新亚商城地处商业金融地区,建筑色彩以黄暖色为主,外墙面是低明度的暖色,配以蓝灰色玻璃。由于地处商业金融区,周边大型建筑较多,在色彩规划和定位都较为接近,各建筑之间色彩相对统一,如图4。

淮安市高教园区位于市区南部,园区内包括淮阴工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淮阴商校和市委党校等院校,作为高新教育产业区,整体以白、灰色、黑色、黄暖色为主,并辅以低饱和度的红色、蓝色。在视觉上,这种色调沉稳、内敛。总的来说,园区的整体氛围和谐统一,如图5。

淮安城市色彩受地域特征、气候条件及历史人文影响较大。在城市建筑的色彩运用上多借以湖水、土地的自然色调,优良的气候条件,使得城市绿化面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从而创造了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新技术新材料得以广泛运用,城市建筑色彩也在不断变化中,淮安城市建筑形式多为现代风格,外立面造型简洁,建筑材料多样,颜色以低饱和度的黄暖色调为主,辅以蓝灰色。然而,城市得到发展与建设的同时,有的地区色彩缺乏一致性,色彩设计杂乱无章,不顾周边环境,采用高饱和度颜色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从而破坏了城市原有的和谐色彩,也对城市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目前针对淮安城市色彩形象设计,最为迫切的就是完善和规范城市色彩体系。而城市色彩规划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怎样把城市色彩组织到城市中去,并且形成和谐统一、富有独特性的城市色彩。只有制订出符合城市特征、具有文化内涵、体现城市人文精神的长远的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并在认真实践下,才能提升城市色彩的层次,从而使我们居住的城市更具美感、和谐、自然。

城市色彩秩序研究 篇10

关键词:色彩学,校园环境色彩规划,类似色调,诱目性,色彩控制基准,噪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城市整治、改造与保护过程中的色彩设计问题日益突出,探索一种既能满足改善人居环境条件、营造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且舒适宜人的城市景观,又能够合理妥善地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在此大背景下,基于城市建筑与环境景观规划下的色彩基础实践研究课题应运而生。项目在“色彩地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知识体系与发展脉络,通过对于色彩学、色彩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等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点的整合,探索一套适应现代城市建筑环境色彩文化特点,具有一定实际运用价值的城市环境色彩规划理论基础和实践体系,为我国历史建筑色彩保护与传承提供指导方法和实施策略。

1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国外相关研究根植于“环境”主题下的城市色彩景观环境研究,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是人类对科技与自然、科技与文化关系的深刻反思,这不仅包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包括了人文环境的保护和传承。最初的环境色彩研究主要从人体功效学的角度拓展了色彩设计的内涵,该项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中期,1957年来自12个国家的建筑师、设计师、色彩学家在荷兰组建了“国际色彩顾问协会”(IACC),将色彩和人工环境的功能目的、文化意义和使用者心理感受的关系作为色彩研究的主题。研究内容涵盖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照明工程技术生态学、视觉工程学等多个学科方向。将环境色彩研究提升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交叉协作的层次。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肯定了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人们开始从反思技术进步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展开环境色彩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期法国的让-菲利普-朗克洛提出“色彩地理学”的方法论,他强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色彩,认为正是由于这些色彩的参与才共同建构了一个民族和文化的本体。“色彩地理学”不仅从美学意义上规范了色彩在城市环境中的使用,而且使得色彩研究在全球化趋同的趋势下挖掘、保护、延续和创造地域性的文化和传统成为可能。

中国的环境色彩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形成上主要是对西方色彩学理论的引入与借鉴,对色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色度学以及实用色彩方面的研究较多。2003年清华大学尹思谨女士的博士论文系统阐述了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与学科定位,我国环境色彩研究已经从建筑单体设计走向从外部环境和城市景观角度进行研究的范畴,但对于历史建筑保护与传承基础上的建筑环境色彩规划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应用的项目实例。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经进入高速城市化进程之中,城市更新改造工作从改善人们居住环境逐渐发展成为展现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由于城市历史建筑环境色彩规控体系的缺失,从而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产生诸多环境色彩问题。一些城市盲目拆建造成资源浪费,致使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传统街区文化色彩景观遭到破坏,城市历史建筑环境色彩保护与传承问题成为制约城市环境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反思与保护环境主题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2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历史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对于历史建筑群的保护是延续城市历史风貌的基础。我国城市除少数历史建筑纳入国家及省市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外,还有大量未能入选的一般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同样记录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变迁,构成人们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手段。

2.2 有利于平衡历史与现代建筑景观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景观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更新过程中不仅要保护那些反映城市历史进程的建筑,还要营造符合现代精神的建筑景观。如果将它们都作为城市更新所必备的限制条件,那么建筑色彩之间的调和将成为平衡这种差异的重要手段,以历史建筑色彩保护与传承为基础,探索以视觉美学为基础的环境色彩调节手段,有利于平衡传统与现代建筑环境景观之间的矛盾。

2.3 有利于营造地域特征鲜明的城市景观

中国有660多个城市,近年来城市更新与再造运动使得城市趋同化问题严重,盲目照搬发达城市的模式,许多历史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随着旧城改造过程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一些地区盲目拆迁致使一些历史建筑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历史建筑色彩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历史建筑色彩传统的再生与保护有利于营造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色彩景观,有助于改善“千城一面”的建设误区。

2.4 有利于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讲,长期以来对历史建筑色彩保护与传承问题的忽视,导致了我国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我国与国外相关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有大专院校的相关研究机构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决策与城市管理方面的滞后,对于历史建筑色彩保护与传承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因此,建立一套可供推广的历史建筑环境色彩保护理论及操作体系,对于弥补该项领域研究的空白,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 城市环境色彩规划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1 建构视觉美学层面上的理论研究框架和方法论

色彩学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的、视觉美学理论依据。色彩心理决定的色彩印象日渐成为城市环境色彩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色彩与构成环境的要素关系密切。在城市建筑环境中,周围环境颜色决定了那些颜色的建筑会与之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在视觉美学的层面上探索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

(1)抽象审美体验。

第一,色彩的形式语言:从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个基本要素之间配色研究。第二,色彩的关联性:色彩的相互关系。第三,色彩的诱目性:色彩的对立与统一。第四,色彩的群化与分节:探讨色彩的呼应、韵律与节奏。第五,色彩的情感语言:色彩的地域色彩心理、环境塑造心理、生活色彩心理。

(2)传递设计意图。

历史建筑色彩现状与设计师的意图有关,但环境色彩规划设计本身仍然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即使意图出于实际目的,也会包含一定的美学因素。如何在城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实践中展现美学精神,同时将设计意图内化为公众审美体验的一部分是城市环境色彩研究必然要面对的难题之一。

3.2 探索历史建筑色彩在城市改造、整治、更新过程中方面的作用

第一,历史建筑保护——历史文脉延续的基础。第二,历史建筑色彩的更新一平衡新旧建筑环境景观的手段。第三,历史建筑环境色彩的整治—展现地域文化特征的主要方式。

4 城市环境色彩实践方法

城市色彩实践研究应立足于历史建筑色彩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之上。

4.1 项目现状调研

影响一个城市色彩景观因素是复杂而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将历史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各个方面纳入调查范围,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是实现城市景观色彩规划设计的重点。城市环境色彩景观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解读已知条件信息和制约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展现城市地域文化特征与环境保护目标下色彩信息进行再创造过程。因此充分理解各种条件和制约因素是进行环境色彩规划的第一步。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调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条件,项目的色彩现状和信息等。解读历史建筑街区的色彩信息和历史背景是现状调研的重点。

4.2 明确制约条件

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城市环境色彩规划是需要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密切合作。从城市色彩景观设计总体策略的制定,到逐步分级设计、贯彻和实施,都需要以城市总体规设计原则为依据。了解城市性质、规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和要求,是确立相应的城市环境色彩规划和设计思想的基础。同时需要通过问卷向广大市民征集意见和意向。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设计者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和公众审美意识引导时,必须充分理解城市的地域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不可将自己的主观色彩偏好强加于人。

4.3 建立三维数据库对色彩数据进行分析

建立一套基于色彩数据与三维数字景观模型分析为基础的环境色彩规划设计实践方法,以色彩数据模型作为分析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历史建筑色彩整治、改造与保护基础上的环境色彩规划研究提供科学严谨的技术手段。这个阶段主要对收集来的色彩信息进行整理。采用列表的方式按照景观视觉元素的种类进行分类,数据库的色彩采用HV/C孟塞尔色彩体系的标注办法,结合项目三维建筑环境景观模型进行色彩数据分析。

4.4 确立色彩设计概念

确立城市色彩设计概念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总体发展战略,对调研中取得的设计制约条件进行仔细的分析。将城市历史建筑色彩保护与传承作为色彩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概念既要符合区域性质特征的视觉美学品质,又要以恰当的方式展现地区历史和城市传统文化精神。

4.5 归纳总结推荐色谱

以历史建筑色彩现状为基础,以城市色彩设计概念为依据,以城市环境色彩设计原则为手段,最终总结出色彩控制基准与推荐色谱。该色谱以“控制”为目的,希望对城市环境色彩进行总体把握。既要解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人文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营造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城市景观,又要防止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还要给城市建筑环境修缮、整治与更新留有足够的设计空间,在总体色彩设计原则指导下,营造和谐统一又丰富多样的城市环境色彩景观。

5 结论

历史建筑保护与传承基础上的城市环境色彩规划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融的新兴研究领域,涉及色彩学、色度学、色彩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等学科。其重要内容之一便是从视觉美学的角度对城市历史建筑群落环境色彩要素进行研究,建立相应的历史建筑环境色彩规控标准。这些色彩标准一方面能够为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与更新提供色彩依据,并作出规划设计,另一方面能够对城市整体环境色彩设计提供控制标准和指导方案,为现代城市更新过程中提供明确的环境色彩指导原则,从而达到创造美观、协调、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环境色彩景观的目的。本文对这一复杂、多元化的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尝试,希望能为今后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吉田慎悟.环境色彩设计技法——街区色彩营造[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11.

[2]沈青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

[4]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第一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中国网络营销下一篇:多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