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管理科学化

2024-06-27

后勤管理科学化(精选十篇)

后勤管理科学化 篇1

医院后勤是开展医疗活动的支持保障系统, 后勤服务质量、效率、成本等都关系到医院整体的运营能力和医院综合竞争力。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不断转变, 医院发展对医院后勤支持保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医院后勤中引入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期特别策划特别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专家就医院后勤循证管理、应急体系建设、社会化管理等问题进行论述, 并介绍了他们的管理经验, 以期对我国医院管理者们和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李为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华西医科大学博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内科专委会肺癌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保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医院管理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主任委员。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特别是肺部感染与肺癌的早期诊断。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十余项科研课题;2005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3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后勤管理科学化 篇2

科学发展观不断赋予行政后勤工作新的内涵,作为一名从事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者来说,必须把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整个管理工作的始终,在琐碎复杂的事务中,振奋精神,理顺情绪,创新思路,推进后勤管理工作上水平。

我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敢于创新,创新要有新思路、新理念、新做法,尤其是在行政后勤工作中,不创新就不可能争创发展新优势,就不可能形成跨越发展的新动力,就不可能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超额完成。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办公的手段、设施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对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就必须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创造新成果。要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能,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寻求新的服务手段,思考新的工作思路,真正达到“高水平谋事、高效率办事”。

近年来,泰兴电视台行政后勤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先进部门相比,与上级领导要求和行业规范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少数同志的忧患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逐渐淡漠,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创新的理念。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不够,把握不准,总认为后勤管理工作是软任务、没指标,上面怎么布置我们就怎么做。二是缺乏责任意识。总认为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责职明确,管理上照搬照做,考核时对照打分,说了做了得罪人。三是缺乏吃苦的精神。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琐碎、复杂,变化多、事情多、问题多、挨批评多、嘴皮磨得多,有时吃力不讨好,想不开窍,图个安逸,还是坐办公室好。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部门内开展实现“三个转 1

变”、做到“四个一”、达到“五不让”的竞赛活动。“三个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常规服务向创新服务转变;由低档次服务向高档次服务转变。“四个一”:组织部门人员读好一本书,并联系实际,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答好一道题,每季进行一次考试演练,考试情况与个人业绩挂钩;填好一本手册,单位与职工家访联系手册;开好一个会议,每月部门必须召开一次会议,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五个不让”: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需要办理的文件、报表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牢骚怪话在我身上出现;不让单位和部门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通过活动的开展,部门内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浓烈氛围,人员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三个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多年的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工作是一件人人都会干而又都不愿意干的事;是一件容易干而又不容易干好的事。在一个单位来说,它虽不是重点工作,但它直接影响着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有时,因为某个细节不到位,就可能造成很坏影响,形成不良形象,产生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上水平。

1.去掉一个“懒”字。就目前行政后勤部门人员状况来说,大多数同志思想素质是好的,工作是比较勤快的。但也确有部分同志不想事、不干事、不管事,“懒”字占了上风。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在思想教育上必须把“懒”字提上议事日程,围绕“懒”字开展大讨论。同时,在制定考勤方案上必须出重拳、下猛药,让工作勤快的得到肯定、鼓励,让工作懒惰的得到抨击、抵制,使它无藏身之地。

2.提倡一个“苦”字。行政后勤工作与其它部门工作性质不一样,它不是坐在舒适的环境里办公,而是要在脏、乱的环境中去奋斗,要

在繁、杂的事务中去拼搏。因此,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必须具有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要真正体现哪里工作苦,哪里就有后勤保障人员的身影;哪里脏,哪里就有后勤保障人员在清理。要通过我们的双手刷新单位的面貌,通过我们的努力创建清洁、舒适的良好环境。

3.解决一个“混”字。现在有的同志工作无计划,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的同志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错误一犯再犯。这种混日子的思想比较严重,与加快电视事业发展极不相吻合。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管理的方法,管好身边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让他们在工作中增强主人意识。通过典型教育,触及灵魂;通过有力的举措,提高工作的自觉性,让那些靠混日子的同志苏醒起来过日子。

4.抓好一个“管”字。在解决职工思想教育的同时,干部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是工作的关键。目前,我们有些后勤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不到人,检查工作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能触及实际,甚至是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大胆管理,怕得罪人,造成了工作的一时被动。目前,我们必须认真抓好管理,加强对全体人员的团结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大局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力争做到在顾全大局、主动服务上体现一种大气;在部门内部管理上弘扬一种正气;在接受任务、面对困难上鼓足勇气;在对待繁杂事务上避免怨气。更好地肩负起行政管理工作的重任,使后勤保障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科学化探寻 篇3

【关键词】中小学;后勤管理;科学化

在中小学的管理工作中,后勤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校其他部门和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石。近年来,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学校管理也对后勤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之下,后勤工作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造成了影响。为了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一定要加强做好后勤管理的工作,为学校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一、中小学后勤管理特点和必要性

后勤管理,即是采取一定管理手段来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等方面的功能来展开管理活动的过程。如今,后勤管理涵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学生宿舍、学校饭堂、学校物资采购及其供应管理、学校医疗保障服务与卫生管理、学校的财务管理与基建维修等等。而中小学后勤管理具备5个特点,即专业性、全面性、时间性以及偶发性。在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整体性、教育性、方向性以及效益性等原则,做好四大方面的工作内容,争取实现开放育人:第一,提高学校后勤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其良好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学生;第二,优化学校的环境,为学生提供美好舒适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第三,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提升,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第四,加大教学设施基建与维修管理。

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1)是学习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物质保障。后勤工作可以为师生正常学习的物质基础,本质上延续了其公共服务属性内涵,同时也维护了社会宏观层面上的公平维度。

(2)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建设内容。在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之外,后勤管理工作更是通过给学生渗透德育理念,发挥其育人作用。

二、目前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现状分析

后勤工作在学校管理中是很重要的部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一直在努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后勤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其本质作用。

1.师资问题

在学校后勤管理团队中,工作人员很多是非专业人士,素质相对而言都比较低,团队合作意识不强。一般情况下,都能服从学校管理,完成后勤管理工作。但是,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态度不够端正,没有主人翁意识,重在谋取个人利益,不能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虽然劳动意识较强,但是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在水电、暖气及网络维护等方面技能不够专业,导致后勤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

2.管理问题

后勤工作不能尽善尽美,除了工作人员自身的问题外,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后勤岗位上存在着重复设岗、一岗多人、分工不明、职责混乱等多种问题,制约着后勤工作的开展,严重者甚至给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对策:

1.校领导加强后勤管理重视,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的混乱很大程度上是领导不重视后勤工作造成的。因此,首先要让领导意识到后勤管理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不仅给师生开展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环境,也利于实现学生的高素质水平。所以中小学应该对后勤管理的相关机制进行改进与健全,让学校的后勤管理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根据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相关行为,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后勤管理工作。

2.定期对后勤管理者进行培训,提升其整体素质

在后勤管理过程中,有关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强后勤专业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有经验、有知识的管理人员能更规范和科学地开展后勤管理工作;其次,对在职后勤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方面进行培训,打造出理想的后勤管理团队,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

3.实现后勤管理反馈机制的创新,增强透明度

一方面,对于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严格考核,将信息公开内容加入到绩效考核中,严格执行针对后勤工作者的流动监察制度;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电子公开模式,统一安排后勤工作岗位,构建全面的评价体系。此外,将后勤工作内容公开,加大师生反馈工作力度,了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督促工作人员改正。

四、结语

做好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完善后勤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同时通过引入专业人士,加强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科学、规范地做好后勤管理工作,为学校更好更快的运行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家耀.关于中小学后勤管理文献研究综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131-132.

[2]汪卫平.中小学后勤管理的服务性及改革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4,28:16-19.

后勤管理科学化 篇4

后勤科学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任务繁重, 头绪万千, 要学会理清思路、弹钢琴, 摸清其规律, 掌握其重点。实际工作中, 某些单位抓不住核心、搞不清重点、扭不住关键, 搞一线平推, 平均用力, 结果是心思没少费, 功夫没少下, 钱没少花, 苦累没少受, 成效却甚微;有的以点代面, 以偏概全, 结果是“抓了西瓜落了芝麻”, 挂一漏万, 顾此失彼, 既出成绩又出问题, 两头冒尖;有的把“抓两头”作为装门面、争头彩、显政绩的手段, 人往“两头”跑, 劲往“两头”使, 物往“两头”用, 出现了“抓两头丢中间”的现象, 影响了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情况, 后勤机关在指导基层抓科学化管理时, 应全面考量, 既要抓住重点, 又不能片面指导, “有侧重不偏重”才是符合《后勤机关业务工作规范》的“全面性”指导要求。由于各单位后勤管理的基础不同, 机关必须在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对各单位后勤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针对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两头促中间”。不同单位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和抓管策略, 不搞一刀切, 一锅煮。对基层后勤管理优秀的单位, 要重点帮助他们做好固强补弱的工作;管理较弱的单位, 要及时靠上去, 帮助他们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 拿出办法, 必要时集中力量进行整顿;管理水平良好的单位, 要帮助他们消除惰性, 破除“一般化、过得去”的等靠思想, 增强抓好管理的责任感、紧迫感, 肯定他们的成绩, 激励他们瞄准一流搞管理的信心。

2 坚持指导的“经常性”, 做到随机不随意

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只有坚持把指导实践渗透到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环节, 与科学化管理的发展变化同步实施, 才能确保科学化管理正常运转、全面发展, 达到提高效益保“中心”的目的。

坚持经常性指导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首先是组织计划制度。机关要根据年度任务部署, 结合部队的实际, 研究制定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工作抓什么、怎么抓、达到什么标准。指导基层订好落实措施, 并随着工作任务的变化, 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把加强科学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检查讲评工作中去。其次是形势分析制度。机关每月进行一次后勤科学化管理形势分析, 既要分析自身对基层后勤管理状况的掌握, 又要分析基层落实的具体成效。要重点分析后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把后勤法规制度当作指导后勤工作的根本依据, 做到筹划工作按照法规制度要求考虑和安排, 组织实施按照法规制度和程序进行, 出了问题要按照法规制度对照检查整改。再次是双向讲评制度。发动基层监督机关指导是否科学、有力, 促使机关指导经常化, 机关业务科 (股) 与基层相挂钩, 成绩共享, 责任共担, 调动各级参与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坚持指导的“层次性”, 做到到位不越位

近年来, 各级领导机关抓后勤科学化管理很有成效, 但有时也存在该抓的抓不到位, 不该抓的越了位的现象。机关指导不到位, 基层后勤工作就可能不落实或落实标准不高, 机关指导越位, 又可能造成基层忙乱。这些问题虽然并不普遍, 但也反映了机关指导基层的不科学性。后勤机关要发挥好作用, 就应该按照条令、纲要和后勤机关工作规范规定的职责和要求实行层次领导, 既要直接到一线发现解决问题, 又不能包揽一切;既要脚跟脚、手把手、肩并肩地指导基层, 又不能越俎代庖;既要结合“变压”, 又不能随意取舍。

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中, 要强化党委 (支部) 的职能作用, 使后勤科学化管理纳入党委 (支部) 日常议程, 党委 (支部) 怎么规划、书记 (副书记) 怎么统筹、分管领导怎么管理、官兵怎么落实, 都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同时, 需要全面推行各级责任制管理办法, 主官领导责任制、副职分管责任制、后勤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公物设施定人定位管理责任制, 使每个层次上的管理人员都有明确的管理范围、职责、权限和要求, 在基层单位形成人人有责任、处处有分工、事事有人管、时时有标准的良好局面。应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职责意识, 让各级干好本级应做的事。根据有关条令条例, 建立和完善分队建设责任制, 把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纳入党委 (支部) 日常议程、职责范围, 做到一级抓一级, 一级管一级, 一级向一级负责, 逐级抓落实。二是归还基层应有的自主权, 让基层当好自己的家。机关要大胆放权、放手, 不能事事不放心, 处处乱指示。否则会使基层产生逆反心理和懒惰思想, 使基层后勤管理处于抓抓进进、松松退退的原地踏步式的状态。三是树立群众管理的观念, 让官兵行使好自己的权。各级要积极调动官兵参与的主动性, 把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与部队行政管理一致起来, 与广大官兵密切联系起来, 要紧紧依靠官兵自己来管理, 后勤管理才能经常化、制度化。

4 坚持指导的“规范性”, 做到参与不干预

辩证法中,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只有在内因同频共振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指导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必须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实际工作中, 往往存在不顾内在条件一味施加外力影响的现象:有的对基层“恨铁不成钢”, 无端埋怨指责;有的对基层指手画脚, 该这么办, 不该那么办, 胡想点子, 乱出主意;有的甚至包办代替, 直接插手具体事务的处理。表面上看, 机关在帮助解决问题, 基层管理一时也有起色, 但是机关一撒手, 很多问题又会“反弹”、“回潮”, 基层后勤管理依然如故。

由于内外关系处理不当, 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基层的感情, 压抑了他们规范的积极性。所以, 提高指导帮助基层的效率, 务必注意把握主客观的统一和内外因的协调, 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的内在动力。首先, 把出发点放在“帮”而不是代上, 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地位作用, 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引导他们认识解决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 以激发他们依法抓管的主动性;其次, 把着力点放在“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上, 针对存在的问题, 引导他们动脑筋想办法, 自己动手解决, 让他们的思路引入问题的解决过程, 学会解决后勤科学化管理具体问题的基本套路;再次, 把着眼点放在长远建设而不是急功近利上, 坚持一项一项磨砺, 一点一点加固, 不懈反复抓、抓反复, 只有这样, 基层后勤科学化管理才能深入持久, 才能真正出效益。

参考文献

[1]庄红华, 王中.基层后勤管理应向科学化方向发展[J].国防大学学报, 2002 (5) .

后勤管理科学化 篇5

31处王家岭项目部党支部书记 李斌峰

后勤服务不仅是驱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给力点,还是彰显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窗口所在。基于这些认识,我任职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以来,在积极搞好企业党建中,也把后勤服务不断推向新台阶,从而使项目部的党建更加扎实,使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关系更为密切。

搞好后勤服务的最大难点是职工食堂的管理,其次是职工澡堂和职工宿舍的管理,还有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对于搞好这些管理,我在实践探索中的最深体会是:精神懈怠容易使后勤服务质量不稳定,凸显不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化水平;脱离群众容易使后勤服务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极大障碍;消极腐败容易使后勤服务不能发挥党建窗口的积极作用。

对于这三个来自主观上的现实问题,我通过自身的积极创先争优和廉洁自律,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取得了良好成效:

后勤工作是一门科学 篇6

一、后勤工作是一门科学

邓小平指出:“后勤工作也是一门学问,也需要学习,也能出人才,不钻进去是搞不好的”。从实践对象来看,邓小平认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后勤工作的都涉及人、财、物的管理,是领导者、管理者通过一系列特定的领导行为和管理活动,运用一定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手段,对人、财、物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达到保障和服务的目的,这从客观上要求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管理后勤工作,用管理制度、经济政策来规范后勤工作。从实践范围来讲,邓小平认为,后勤工作管理事务庞杂、运行机制负责、内外联系广泛,需要建立合理分工协作的组织体制。从实践关系来说,军队的后勤工作包括军需给养、武器弹药、装备器材等内容,地方的后勤工作包括经费物资管理、经费物资保障等内容,涉及到战略学、军事学、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建筑学、教育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需要采用科学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方法,需要培养具有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这就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后勤工作是研究后勤领域人、财、物的特殊矛盾运动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后勤工作地位作用十分重要

邓小平认为,后勤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战略全局和中心工作,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在战争年代,后勤工作直接决定战争胜负。在建设时期,邓小平总是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观察思考后勤工作。邓小平对科研、教育工作指出:“后勤工作很重要,它要为科研工作创造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资料、材料、仪器、机器。不是忠心耿耿的人,不懂的科学知识的人,是搞不起来的。这也是科研工作中的政治工作。党的、科研的、后勤的工作,三个部门,没有后勤,科研搞不起来。”“科研、教育的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十分重要。”“为了实现科学研究计划,为了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还不许做好后勤保证工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也是党委的工作内容。我愿意当单价的后勤部长,愿意同各级党委的领导同志一起,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三、后勤工作要坚持领导亲自抓

邓小平不论在革命时期,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改革年代,都始终一贯重视后勤工作,并要求各级领导亲自抓好后勤工作。邓小平指出,后勤工作需要偶人来抓、有人来管、有人来做,“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比如说,改革的决定,在你那个地区,那个部门,怎样贯彻落实?机关设备不够,怎样解决?机关经费不足,怎样筹集?干部的伙食,没怎样办得好一点?干部培训,怎样组织?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改进?等等。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部门、学校,倾听广大干部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反复强调:“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那种只靠发批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他勉励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发扬重视后勤的优良传统:“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现在这样做的人还有,但不多了。”“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事后,越要关心群众。”

四、后勤工作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

邓小平认为,“少花钱多办事”是后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反复强调:“搞后勤的要学会管家,学会少花钱多办事。”后勤部门管钱、管物,要自觉地当好“红管家”,通过“花好钱”来“办好事”,管好用好后勤资源,完成好后勤保证任务。邓小平指出:“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既要懂得政策,又要學会管理,“怎么花钱是个学问,要好好研究,精打细算,方针要对头,办法要对头。”邓小平要求,管钱、管物不仅要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还应该有管家持家的本领,“要当好红管家。”“管理也是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过去我们家当比较小,现在家当大了,怎么把整个后勤工作管好,也是个新问题,需要有适应新情况的一系列制度和解决办法,同破坏财务制度、铺张浪费的现象作斗争。”“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这些论述对做好新时期的后勤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后勤工作需要选好用好人才

邓小平历来重视后勤队伍的建设,十分关注后勤队伍的选人标准、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作风、廉政建设等问题。既然后勤工作本质就是服务,那么从事后勤工作的干部职工必须“要甘当无名英雄,勤勤恳恳,热心为大家服务。”邓小平明确指出: “要让党性好的组织能力强的人搞后勤。”“不是忠心耿耿的人,不懂科学知识的人,是搞不起来的。” “后勤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不要‘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定要廉洁奉公,当好红管家。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同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作斗争,要同假公济私、开后门的现象作斗争。”这论述既是对后勤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选用、考核后勤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

六、后勤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邓小平后勤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物质利益的思想。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及时地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否则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前进。各方面的新情况都要研究,各方面的新问题都要解决,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个方面问题。”“怎么把整个后勤工作管好,也是个新问题。”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冲破习惯势力的束缚,创造新的理念;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冲破僵化思想的羁绊,打开新的思路;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应对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走出新的道路。

高校后勤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探究 篇7

1 概念叙述

高校LWL管理主要是对于学生生活和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周围环境予以管理,LWL工作人员需要有健康证书,学校每年都要对LWL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品格,主要的工作内容:一是食堂饭菜制作、设备清洗和环境打扫;二是做好高校内部各部分、建筑的打扫和维修工作,其中包括学生的宿舍;三是高校内部植物和室外物品、道路等的建造和修理,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

对于LWL管理方面,明确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概念,便于制定具体的方法:一是管理的科学化,这个概念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出现的,主要是解决科学欠缺、管理方法落后导致的问题,科学主要指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于高校LWL管理来说,科学化改变主要就是注意到学校内部老师、学生等的变化,从现在实际情况制定管理的内容,并且对LWL的方法予以提升,做好信息化改进工作,根据调查发现,在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之中,高校LWL也已经进行相应变化,科学化的水平已经符合标准,而且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有良好的能力,可以全面对学校LWL内容进行管理,得到理想的结果;二是精细化的管理,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是管理不断进行科学化改进、提升水平的过程中出现的,出现的时候主要运用在对生产进行管理工作之中,主要的内容就是将管理的内容予以整合,通过细分,然后逐一考虑如何思考,保证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都可以更加有效,高校LWL中加以应用,可以使后勤内容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更加合适的管理方法,比如对食堂来说,重点做好卫生问题,而对于学生的宿舍,重点需要做好保暖、避免火灾等工作[1]。

2 高校LWL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是主要发展方向

高校LWL运用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未来LWL管理主要发展方向。第一,各国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社会上对各个工作岗位都有了较高要求,对于LWL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对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予以提升,那么单纯依靠人员来进行,并不能有理想效果,对管理工作予以科学和精细提升,可以有较理想的效果,也可以节约工作人员数量,节约更多的钱款投入到LWL工作之中;第二,从学校层面来讲,LWL工作之中除了上文概念中的内容之外,校园内部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主要内容,通过科学化的提升,运用先进的设备,可以保证安全;第三,每一个高等学校的能力不一样,实际情况当然也不同,对LWL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改进,可以将本学校没有的内容删除,添加独有的情况,保证LWL的全面性质,而且又不会设立多余的岗位,而且这也是学生在学校中生活的需要[2]。

3 关于高校LWL如何实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改进的相关思考

高校LWL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想要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国家先要完备相应内容的法律法规,提高高校负责人的认识,然后再从下面三点进行思考。

3.1 做好LWL工作人员队伍组建工作,对能力和品格予以提升

各个领域的LWL都在不断改进,高校LWL已经具有相对全面的内容,可以良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但是方法却比较落后,工作人员方面能力也不强,及时进行科学、精细地改进,也不会良好使用,所以想要保证LWL管理可以平稳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的改进,必须先对工作人员开始改进[3]。

第一,高校负责人明确LWL重要性质,了解进行科学化的含义,对自身学校LWL是否进行科学管理予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再进行精细方面改进;第二,根据研究的结果,做好LWL工作人员的组建工作,这需要认真考量本学校后勤的任务量,根据任务量确定工作人员的数量,在招聘的时候,对相应证件进行仔细审查,而且要考核应用电脑的能力,通过考核之后才可以工作;第三,定期地对LWL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品格,将LWL新的内容和管理的新理论予以告诉,这里强调要注重形成完备的培训模式:一是包括新员工、老员工分别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培训和具体学习的内容,保证能力的同时,要注意品格;二是包括对LWL工作人员的考察,其中要有奖励和惩罚;三是对涉及安全问题的LWL环节,如电、食堂燃气等,需要注意考察是否有不良记录[4]。

3.2 完备LWL相应的规定,对内容进行整合和细分

做好上一点内容之后,要继续对LWL的规定予以完备,为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改进工作予以正确方向:一方面,各个高校负责人要根据LWL的内容和现实情况,完备与之相应的规定,包括LWL管理各环节的工作顺序,明确权责,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及时找到负责人员,并予以惩罚,然后将问题解决,避免过多的负面结果,然后将LWL管理的内容予以整合和细分,便于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根据后勤LWL管理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内容非常广泛,对于学校内部的学生和老师也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一旦出现突然事件,如果没有提前的预防,必然不能解决,所以各个高校LWL负责人要认真总结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5]。比如停水、停电,那么食堂的饭菜怎样清洗和制作等,做好准备工作,并且安排解决突发事件的人员,及时行动。

3.3 做好信息化的提升工作,保证LWL管理的科学和精细性质

想要使LWL工作具有精细性质,必须先做好信息化的提升工作,从而提升科学化的水平,这样才能够为做好精细化的管理工作予以条件,所以高校的负责人要注意引进先进的LWL设备,LWL不同工作人员的人员要互相配合,保证整体工作更加平稳地进行,从而真正实现精细化的性质。如果有些学校的能力不强,可以与专门负责LWL的公司合作,聘请专业人员来进行LWL管理工作,使工作更科学[6]。

4 结论

总之,高校LWL的管理工作不断进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改进,对做好LWL工作有重要的正面作用,相应人员一定要仔细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各个高校还要做好对LWL的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LWL的效率和效果予以推动。

参考文献

[1]张晓泉.新常态下高校后勤劳动关系科学化管理研究——基于省内五所普通高校餐饮业劳动关系的调研[J].生产力研究,2015(12):120-123.

[2]谢宇.现代高校后勤队伍转型建设的思考——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视角[J].高校后勤研究,2016(1):92-94.

[3]沈红.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党建促后勤队伍建设——以北京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幼教中心党支部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6(2):119-120.

[4]吴名扬,梁玲岸,梁桂丹,等.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对高校后勤服务平台的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后勤服务平台为例[J].河南科技,2015(21):243-244.

[5]朱荣凯.学生公寓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基于南阳理工学院的实证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4(4):65-67.

后勤管理科学化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后勤,管理,思路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重要作用。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7月公布) 中强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2013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给清华大学的贺信中指出: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地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在此过程中,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应当担负起怎样的职责,才能使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从后勤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校人才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必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总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一个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只有坚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理念,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和处理后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才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走弯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保证高校整体工作充满活力,作为基础性、前瞻性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走在前列。因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方向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不断摒除旧的后勤管理工作机制,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体系中逐步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企业化的运行机制。 在实际操作层面就是要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逐步引入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去,采取竞争上岗,任务落实到位,实行岗位负责制,真正做到 “以人为本” “人岗匹配”,充分发挥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也要不断增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 “服务” 意识,要以学校整体工作为出发点,强调 “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后勤管理工作 “保障、协调、管理、服务” 的职能和作用,促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积极主动、 有条不紊地开展,杜绝 “人浮于事” 的现象。

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又快又好地发展,并最终形成人员结构科学合理、岗位职责分明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面临一些问题

1. 后勤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

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都无一例外地引入了市场化竞争机制,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向着社会化改革方向发展是一大趋势,也是增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活力的必要措施。但是,在市场化竞争机制下实行了分级负责、包干经营、独立核算等方式后,由于过度注重效益核算,忽略了其服务育人的宗旨,从而造成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失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角色不清,商业化气息浓厚,淡化了高校 “人才培养” 这一主体性功能,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2. 后勤管理工作与其他工作部门沟通协调不足

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虽然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但与学校教育教学等主要部门相比,往往又处于从属地位,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各部门间沟通协调不足的情况。尤其在市场化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一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忽视其他部门的制约权限,追求短期的效益,淡化风险意识,造成部门之间矛盾越积越深,协调难,解决问题更难。

3. 后勤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高校整体工作中是关键的一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仅完成后勤管理工作任务。随着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后勤管理工作人才的专业化支撑,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过分依赖社会化服务的效能, 使社会化服务与高校自身发展脱节,导致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队伍优秀人才缺乏,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4. 后勤管理工作方式不够科学灵活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逐渐增强。但对于以育人为宗旨的高校来讲,社会文化消极影响也随着积极作用发挥而逐步显现,原来相对单一、封闭的校园文化将转变为全方位、 多功能、开放型的 “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进驻学校,校园内商业服务性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在如何把握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度” 的问题上,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往往笼统死板,缺少科学性和灵活度。

三、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新思路

1. 要 “以师生为本” 提高服务意识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任务就是要管好、用好学校的财和物,创设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广大师生工作、 学习、生活的舒适度,从而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辅助作用。因此, 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必须增强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一方面,必须做好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 对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忠于职守,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思想, 具有任劳任怨、甘当配角、甘做教育战线上的无名小卒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必须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师生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主人翁觉悟,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

2.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与各部门工作的沟通协调

我国高等教育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又红又专”长期以来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准绳。因此,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育教学为主,这是高等学校长期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是学校工作人员所必须严格遵循的重要原则。学校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主的大方向决定了后勤管理工作必须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 一是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施,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二是根据学校各个阶段的特点,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各部门做好配合,使后勤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协调一致。三是及时收集信息,坚持调查研究,努力改善和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师生把精力集中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四是后勤管理工作要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就必须组织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增强后勤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3. 要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提升后勤管理工作内涵

为师生服务的原则,要求后勤管理工作尽量想方设法解除师生的后顾之忧,为师生创造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各种方便,让广大师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紧张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习中去。同时,后勤管理工作中也要克服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在做好为师生服务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 “配角” 思想。要肯定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看到它的重要性、基础性和前瞻性。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为学校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和谐校园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要经常教育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他们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技能,走职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工作针对性。

4. 要遵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性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性原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从客观存在事物的本来面貌出发,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后勤管理工作统筹安排。一方面,要提高对后勤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纠正认为后勤管理工作是杂务工作,只要做到 “眼勤、脚勤、手勤”,无须考虑科学性的错误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而教育教学本身就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 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也具有科学性,要做好学校的整体规划、环境绿化、基本建设、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结合等基础性工作,如果缺少科学性,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5. 要弘扬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

勤俭节约、廉洁自律是办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则,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可持续” 的发展理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使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学校教育教学作出最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总是与 “财和物”打交道,坚持以身作则、 不谋私利、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刘社章.“自办与引进相结合”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8(s1):141—143.

[3]魏平峰.高校后勤“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39—40.

[4]尹建康.高校后勤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江苏高教,2012(02):43—44.

[5]张豫江,徐桂莲.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高校后勤工作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2(09):100—101.

后勤管理科学化 篇9

第一, 提高后勤发展质量, 降低后勤发展成本。

一要提高后勤资源质量, 提高劳动者群体素质, 提高生产资料质量水平, 提高服务产品知识含量, 发展先进生产力, 提高专业化水平。二要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扩大资源配置范围, 建立先进生产关系, 建立有效竞争机制, 提高劳动生产率。三要把“服务育人”做精做实, 扩大社会效益, 形成优势特色。四要实行精兵简政, 减少办事环节, 降低人力成本, 提高产品“性价比”, 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二, 服务“以学生为本”, 创业“以员工为本”。

服务只有“以学生为本”, 后勤才有存在价值;增加“公益性”, 扩大选择性, 提供及时周到、物有所值的服务, 才能赢得顾客、占领市场;服务者要提高境界, 让学生享受服务、受到教育、学到本领, 服务中体现育人, 增加含金量和附加值。后勤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创业只能“以员工为本”, 不可能只靠少数精英;要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价值最大化, 合理分享发展成果,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改善群体生存质量。

第三, 构建新型保障体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社会化方向不动摇, 继续深化后勤改革、扩大市场开放、加快实体发展、提高行业建设水平, 把相关资源纳入市场经济轨道, 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政府主导作用与学校主体作用、行业规范自律与职能部门监管相互协调,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办学规律的新型保障体系, 形成内外和谐、资源节约、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现代服务方式, 满足现代大学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第四, 统筹兼顾后勤与学校、学生、社会及其内部利益关系, 争取多方共赢。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体现分工协作、协调互动、利益共享, 实现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后勤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高校主体作用, 兑现“早改革, 早受益”的承诺, 彻底解放后勤劳动者, 让员工心情舒畅地走市场化道路。

第五, 走出认识误区。

“以人为本”与深化改革并不矛盾, 不能与保护落后混为一谈;改革是主动调整不合理的利益关系, 防止矛盾积累形成不稳定因素;改革是摒弃低水平稳定, 追求高水平稳定。“因校制宜”不能成为拒绝改革开放的理由, 一校一户自办后勤, 毕竟资源有限, 配置范围狭小, 难以形成有效竞争, 很难提高专业化水平, 不把资源融入市场化轨道, 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

二、高校后勤“科学发展”需要相关主体协调互动

第一, 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一是通过政策的导向、动力、牵引作用, 促进相关主体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通过法规的约束、纠偏、匡正功能, 保证后勤市场的健康运行, 防范、减少市场弊端的消极影响。二是为“公益性”买单,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出台免税优惠政策等措施, 降低服务成本与价格, 惠及所有学生。三是转变政府职能, 组建后勤行业协会, 发挥规范自律的社会职能。四是把后勤效率效益纳入办学评价体系, 发挥学校改革主体作用, 进而调动后勤实体主观能动性。五是重视理论研究, 为决策提供依据, 籍以指导改革实践。

第二, 学校如何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有权“自主选择”后勤体制模式、服务企业、原料设备及“公益性”实现方式;有责任深化改革、开放市场、引入竞争, 但没有选择不改革的权力。

第三, 后勤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后勤能否实现“科学发展”, 取决于资源质量与配置水平;既取决于领导决策水平, 也取决于后勤干部能力。分析后勤改革的成功案例, 无一例外都是校长开明、老总能干, 充分发挥了后勤群体积极性, 不但校方都是最大受益者, 而且后勤、师生都是直接受益者。分析改革失败的案例, 或因政策苛刻, 或因违规操作, 或因干部无能;凡是强加性条款, 很少能够兑现;凡是一厢情愿的改革, 至今无一成功。

第四, 行业组织如何规范自律?后勤协会是提高行业建设水平的组织依托, 扮演多重角色, 发挥行业自律、关系协调、政府参谋、行业管理、行业服务、行业评价、行业监督、行业维权职能。协会要完善制度建设, 引导会员相互监督、合理竞争、共同发展, 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社会功能;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自律性与诚信度;对法律法规严格遵守, 对政策导向积极响应;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估制度, 把“诚实守信”落实到方方面面。

第五, 职能部门如何严格监管?职能部门拥有执法权, 具有权威性, 作用非常重要, 不可或缺, 无可替代。主要职能是净化市场环境, 维护法律底线;应当窗口前移, 全程参与, 文明执法, 严格监管;保护守法经营, 维护合法权益, 保护公平竞争, 支持正当获利, 防范过度逐利等消极因素滋长蔓延;鉴于校内市场特殊性, 应当创新监管方式, 提高监管质量, 降低监管成本;坚持“权力与责任挂钩, 权力与利益脱钩”的原则, 避免监管收费与部门利益相联系, 防止向企业转嫁监管成本。

三、高校后勤“科学发展”与否的评价标准

第一, 省市级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一看教育部门有无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 是否委派得力干部负责。二看后勤行业协会组织建设水平, 看机构设置、专人配备是否精干高效、实绩如何。三看是否建立高校后勤社会化评价体系, 是否进入操作运行阶段。四看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程度, 看实际监管水平。

第二, 高校推进后勤“社会化”水平。

一看有无后勤发展规划或规划是否科学, 对后勤实体定位是否准确合理。二看校内市场开放水平, 主要看通过公开、公平竞争选择服务企业的市场份额。三看校内市场“专业化”服务市场份额。四看校内后勤服务组织成本, “公益性”价格优惠是“缩水”还是“保值”、“增值”, 只要保持较低价位浮动, 服务由谁提供并不重要。五看舆论导向和学生消费者满意度。

第三, 后勤实体“企业化”水平。

一是生产力水平, 以本地区社会平均水平为标准, 主要看资源质量、非生产人员比例 (官兵比) 、间接成本比率 (毛利率) 、员工劳动生产率 (人均营业额或服务学生数) 。二是生产关系水平, 未注册后勤实体应当实行依法用工、全成本核算、同工同酬、与社会企业同成本公平竞争;注册后勤企业是否建立现代企业与产权制度, 看股权结构配置水平。三看专业化水平, 看资质等级、市场份额。

第四, 区域性后勤行业“市场化”水平。

一看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水平, 是否建立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与业绩、诚信记录, 计算大宗物资集中招标份额, 是否组织校际横向比较评价。二看区域内高校后勤市场总体开放水平, 看通过招标选择服务企业市场份额。三看专业化服务水平, 主要看一级资质企业市场份额;后勤市场的主体力量, 应当是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企业集团, 现代化后勤服务方式, 应当占据主流地位。

四、高校后勤距离“科学发展”的现实差距

第一, 政策供给不足, 改革缺少动力。

多年不见指导后勤社会化的文件, 一些高校领导抱怨政府态度不明朗。税收优惠政策走向不明, 后勤实体不愿注册, 长期“剥而不离”, 社会化进程受阻。一些省市教育部门无所作为, 后勤行业协会尚未建立, 市场化缺少组织依托, 各校后勤资源分散而不能整合。

第二, 一些高校领导无所作为, 未能发挥改革主体作用。

有的没有后勤发展规划, 没有坚持社会化方向, 对后勤实体定位模糊, 对校内市场监管不力;“处级干部”频繁轮岗, 满足于外行领导, 无心扎根创业;过高估计改革风险, 不敢开放后勤市场, 不能形成有效竞争;有的政策不合时宜, 把“老办法”延伸到“新校区”。

第三, 一些后勤实体的发展, 是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高。

摊子大了, 人马多了, 钱物多了, 而资源质量并未提高, 生产关系依然落后, 劳动生产率低, 专业化水平低。后勤机构庞杂, 非生产人员过多, 行政成本太高, 优质资源偏少, 只能干些看门、扫地之类的简单劳动。

五、高校后勤实现“科学发展”的政策支持

第一,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总结推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经验,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第二,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及早颁发《关于建立高校学生食堂的“长效机制”》的文件, 为高校学生食堂提供长治久安的政策支持。

第三,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与国家税务总局会商并报请国务院办公厅批准, 给予高校学生食堂、学生公寓长期免税政策。

摘要:文章立足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 紧密联系高校后勤改革的具体实际, 对后勤社会化现状进行了理性分析, 指出政府、高校、后勤、行业、部门等相关利益主体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政府主导之下协调互动;在此基础上, 指明高校后勤实现科学发展的方法途径, 分析了现实差距, 提出了评价标准和政策建议。

后勤管理科学化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高等学校后勤改革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 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地方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1993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又提出:“学校的后勤工作, 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1999年1月,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对高校后勤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 精简分流富余人员。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要同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进度挂钩。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城市组建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高校后勤生活服务集团公司, 从事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以及学校后勤生活服务。争取3-5年内, 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199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 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 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 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 发展教育产业。”

2 高校饮食工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2.1 高校饮食的特点

高校饮食是我国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餐饮具有共同的行业属性。但是, 高校饮食作为高校后勤服务的组成部分, 除具有社会餐饮的普遍性以外, 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消费主体是特殊的消费者, 学生和教师;消费者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饮食属于大众化、群体性固定消费, 办好基本伙食是高校伙食的基本任务;高校伙食具有姓“教”和姓“社”的双重性, 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 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具有经营和服务育人的双重职能, 以及“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双重特征。

2.2 高校饮食的发展现状

高校饮食作为后勤改革的重点和先锋, 自80年代初期开始,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 高校后勤饮食已初步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部分高校饮食实体在保障本校饮食服务的同时, 以校内为依托, 模拟连锁经营的方式, 积极托管其它大、中、小学的饮食服务,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3 深刻理解高校饮食服务工作面临的困境

高校饮食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 同高校后勤整体改革一样, 高校饮食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认识问题, 部分高校对改革的定位和思路不明确、不科学, 改革的态度摇摆不定;二是政府和学校对饮食改革的扶持和支持不够, 把高校后勤“公益性”的责任和历史形成的后勤包袱简单地交给后勤企业, 对社会化改革过于简单化、理想化, 致使消费者与后勤餐饮实体的矛盾突出, 饮食实体完全通过创收运转, 不仅饮食服务的“公益性”无法保证, 而且饮食实体的经营也十分困难;三是后勤改革还很不彻底, 学校和后勤实体的产权不明, 责、权、利不清晰, 后勤餐饮实体不具备法人主体地位;四是后勤饮食实体在经营理念、人员素质、现代化程度、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 与社会现代餐饮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4 强化管理、加强监督, 促进高校饮食改革

近年来, 各地在推进高校饮食服务业社会化方面, 引入新的管理理念, 或推行新的经营机制, 促进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对新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高校饮食服务应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可以先从两个基本方面入手:1、强化管理、加强监督是高校饮食服务工作的根本。一流的高校要有一流的后勤保障。创一流的后勤保障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 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根本。把高校饮食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必须增强管理意识, 加强监督, 导入竞争机制, 提高服务水平, 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前进。2、改善用人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才是高校饮食服务工作最宝贵的资本, 是高校饮食服务业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饮食服务业必定是一个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以师生为本的企业。改革用人机制是高校饮食服务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饮食服务业用人机制的改变, 要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双向选择, 能进能出, 自由流动;二是能者上, 庸者下;三是有职有权, 责权分明;四是建立奖惩机制, 报酬与职务、业绩挂钩, 有条件的可推行年薪制、股权制;五是强化监督机制, 约束不轨行为。

5 高校饮食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5.1 提高认识, 加强政府和学校的领导和支持, 为高校饮食改革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各级政府、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的经济属性、教育属性和公益属性, “政治伙食”、“稳定伙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中国高校后勤伙食的重要特点, 高校后勤社会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市场化。

5.2 科学规划高校饮食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和实现形式

高校后勤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 必须实事求是, 循序渐进。高校饮食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应本着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的指导思想, 并因校制宜地制定适合高校各自情况的改革进程。

5.3 高校餐饮实体“做大做强”的具体思路

笔者认为, 高校餐饮实体做大做强的总体思路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 学习和借鉴社会现代餐饮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念。结合高校餐饮的实际情况, 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苦练“内功”, 以校内餐饮服务为基础, 采用连锁经营、规模经营的方式, 建立高校特色的餐饮服务企业。以高校餐饮服务为突破口, 逐步向社会餐饮靠拢, 最终将自身做大做强, 并融入社会现代餐饮的行列之中。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再接再厉, 开拓创新, 全面推进、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报告〔EB/OL〕.www.pku.edu.cn, 2002-12-24.

[2]刘礼波.高校饮食改革的思考和探讨.四川大学后勤集团〔EB/OL〕.www.pku.edu.cn.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后勤管理科学化】相关文章:

后勤管理06-22

酒店后勤管理04-27

军队后勤管理05-02

行政后勤管理06-27

物业管理取代后勤管理03-18

后勤管理安全职责05-24

公司后勤管理总结04-08

煤矿后勤管理论文04-15

基地后勤管理论文04-15

企业后勤管理论文04-15

上一篇:发挥学生主动性下一篇: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