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2024-05-28

化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精选十篇)

化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篇1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 蕴含的是品德, 是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 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发展智力, 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 是体格、体能和体质, 是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是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美, 是外在形象和气质, 内塑心灵,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培养高尚情操;劳, 是学会一定的生活本领和生存技能, 贴近与劳动者的感情, 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前的所谓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教育人, 是教育者居高临下的说教, 现在提出的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人平等, 展现的是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把严肃呆板的思想政治工作引伸到关心人内心的感受, 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他人, 正确对待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这拉近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对于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 离开父母的呵护, 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 他们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加需要来自学校方方面面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不仅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 而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事, 尤其是作为任课老师, 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任课教师的角度出发, 开展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研究和实践。

一、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2004年2月15日, 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内, 4名学生被同宿舍1名同学残忍杀害;2005年2月23日, 在北京动物园的熊山, 两只黑熊被清华大学电机系的一名学生泼了硫酸, 黑熊口吐白沫, 倒在地上, 来回翻滚, 口中发出“嗷嗷”的惨叫声;2006年12月3日, 一只可爱的流浪猫被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名学生残忍地摔死在100多位同学的面前;等等。这些事件令人震惊, 同时也发人深思,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事情出现在一个个高分高能、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身上, 所呈现的不纯粹是法律意识的淡薄, 更体现的是人的同情心的泯灭, 悲悯情怀的丧失, 其根本原因是情感教育的薄弱和人文关怀的缺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人文是与神文相对立的,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关怀, 注重强调维护人性的尊严, 提倡宽容, 反对暴力, 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世界观。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的形态经历变迁, 其核心基本保持了稳定, 这就是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主张人性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和谐, 倡导个性解放, 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在中国现阶段下的人文关怀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文主义的扬弃。通常认为, 旧中国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封建主义专制传统, 给人们带来了太少的民主自由传统, 也就是说, 霸道多, 人道少。像社会关系中至今仍然残存的宗法门第观念、等级特权观念, 人身依附关系和君臣关系中在身份上的某些不平等现象, 不尊重人格、人权的现象, 否定人的价值和个性解放, 思想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作风, 等等。但实际上, 宋明清等某些时代, 朝廷和六部九卿也都是广开言路的, 御史可以随时上书, 皇帝不能撕毁臣民奏折。在现阶段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伟大的革命和进步。在我国现阶段, 人文关怀的实质应该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 必须首先确立人的主体性, 确立一种赋予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文关怀不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 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等更高的层面充分实现人的价值。必须明确,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一名教师, 工作对象是处在成长期的学生, 除了传授其知识, 培养他们的能力, 进行人文关怀也是责无旁贷的。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又别于专职从事日常管理和思想工作的班主任或辅导员, 可以着眼于从学科文化以更深层次关怀。

二、数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容

数学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但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和人文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目标。如果说以前的数学教育脱离了人文教育,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 那么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的要求,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保意识, 这些内容体现了对人文教育和情感培养的重视。数学, 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社会文化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小学学过数字的四则运算, 在中学学过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 在大学学过微积分等数学课程。20世纪中叶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指出, 数学是反映现实世界的, 产生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 建立数学模型, 进而解决问题。一个人可以不识字, 但一个人如果不识数就很难生活。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指出: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数学无处不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取决于消耗数学的数量。

三、课堂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通常, 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 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宏观上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 承认人不仅是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 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其次, 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第三, 注重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从微观上来说,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 人文关怀是指不仅教会学生知识, 还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注意学生健康成长和身心和谐、协调发展。具体说来, 要从以下几方面关注教导学生: (1) 考入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结, 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 考上大学可以松一口气但不可以一直放松。明确告诉学生, 大学生靠自觉, 你自己不努力, 没有人像在中小学那样整天督促你学。这恰恰是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必须调节的。由于松散式的大学管理与中学大不相同, 很多学生就是到了大学以后迷失了自己, 上课昏昏欲睡, 下课沉迷电脑网络, 临到交作业抄抄抄, 考试挂科。 (2) 明确设定一个四年目标, 制定一份规划。四年大学生活一晃而过, 在如今就业压力大, 竞争激烈的社会, 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对毕业以后出路在哪里要有一个打算。比如, 选择考研, 就要在考研的那几门课程上,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平时不能只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上的作业, 考试成绩也不能满足于考试通过而已, 而是要立足于考研高分;选择考公务员或政府职员, 就要早早关注政府考试招录方面的信息, 熟悉欲报考职位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题型;选择就业, 就要打算好到哪里工作, 选择自己钟情的那一类企业去实习, 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选择创业, 要确定做什么项目, 人力资源从哪里来, 以及资金如何解决。 (3) 合理分配时间, 学习、工作、锻炼协调发展。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无论将来做什么, 大学时期都要把不少于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用于课程的学习上, 力争取得好的成绩。大学校园思想活跃, 管理松散, 各种社团掺杂其中, 这对于刚从高中沉重的升学压力下解放出来的大一新生们, 可以想象有多么大的诱惑。有同学参加好几个社团, 活动多, 疲于应付, 根本没有看书钻研学问的时间, 能保证不落课就不错了, 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4) 指导学生个人和谐发展愉悦身心, 规避偏激, 远离暴力。实现社会和谐, 首先应该是个体的人生和谐, 以个体人生的和谐促进班集体的和谐, 促进校园和谐, 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实现社会和谐, 人人有责。每个人的和谐人生是小和谐, 有了众多的小和谐, 才能构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树禾.数学思想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2]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3]郑其绪.求索[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0.

[4]李金和.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式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9) .

化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篇2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于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够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于人文关怀渗透的基本发展需要,本文将以人文关怀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内涵为着手点,探究人文关怀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相应关系,以此提出加强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渗透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在理论层面上提出相应的思考,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进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方式;教学管理;人文关怀

做好人文关怀的渗透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并且能够加强对于学生的基本人格的塑造与思想道德上的培养。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1]”,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切实落实好人文关怀的渗透工作,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针对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渗透探究这一课题进行具体的阐述,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以此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思想意识的转变。

一、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基本内涵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就是教育主体正确认识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人文关怀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们能够在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同时,保持思想健康,提升相应的思想道德素养。我们必须要明确人文关怀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够促进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以此优化实践工作效果。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目前高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够深度认识到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无法将“个体为本位”的教育实践理念与“社会为本位”的教育实践理念有机结合[2],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并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实际发展需求,统一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本特点。怎样针对现状进行转变,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

三、如何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渗透

1.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人文关怀可以将良好的人文环境作为载体,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进行渗透。因为环境是最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改变学生的一个因素,所以创建一个和谐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十分有助于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我们可以通过修缮学生宿舍、加强心理咨询、扩大图书馆规模、简化事务办理流程等多种手段,促进人文环境的进一步建设,这也是服务意识转变的`另一种体现,在丰富、良好、齐全的校园环境之下,学生在享受校园设施建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于人文环境的理解度与认同感。

2.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

不仅仅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里强调了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意义,同时在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沟通交流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3],不仅仅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指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之中,教育工作者能够最大程度上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与动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时候,多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变化是极为重要的,还可以及时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在沟通中明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才能够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与帮助。除此之外,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们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渗透中人文关怀的认同感和理解度,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3.丰富教育实践活动

仅仅是制度上的改变或是教育管理理论上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促使人文关怀渗透工作得以落实,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利用教育实践活动来促进人文关怀的渗透。在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们进行社区的义务劳动,看望孤寡老人、召开主题班会、撰写征文等多种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隐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4],以此来加强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4.提升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很多道德规范,需要教育管理人员规范自身的行为,以此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们带来相应的影响,促进人文关怀的渗透。教育管理人员同时也需要明确相应的教育管理内容,不仅仅是在工作上给予学生帮助,如学生奖助贷勤补减等问题,同时也要在思想上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疏导与就业指导,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培养学生自身独立的人格,将理论创新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灵活度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要在明确这些不足以及人文关怀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文关怀的渗透工作改变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丰富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教育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等多种手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渗透,以此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于教育行为的基本感受,培养学生的主动积极意识,在激发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教育管理工作中“全面育人”的基本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恒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现状审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2]殷海燕.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3]金绍荣.“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

中医护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 篇3

關键词:中医护理;人文关怀;关怀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的发展,人文关怀越来越受重视。在高职护理专业中,逐渐增设了护理人文、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但是,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还有待提高。笔者认为,应在专业课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充分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将人文理念贯穿在护生学习的始终,加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培养其人文关怀能力,使护生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以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文关怀。

一、中医护理的人文关怀特点

1.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蕴含人文精神

中医护理历史悠久,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中医学虽未明确将医、药、护进行区分,但是中医历来强调“三分治疗,七分调养”。“调养”即护理,所以中医护理实际上一直融合在中医体系内。早在原始社会,洞穴群居的人类就已形成“家庭式”的照护,达到减轻病痛的目的,后来提出了起居饮食护理、精神调摄、服药护理、养生和预防等。另外,中医史上还有一批具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神医”。比如,东汉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在公堂上为百姓诊治疾病;明代李时珍,亲自采药、煎药,为患者喂药,关怀体贴病人;当代的邓铁涛、周仲瑛、朱良春等“国医大师”,他们品德高尚、医术高超,受社会广泛赞誉。

2.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

中医护理的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中医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应把人看作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重视自然和社会对人生理、病理的影响。中医的整体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现代整体护理理念相一致。

3.中医护理方法多样,注重情志护理

中医护理方法包括生活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等。“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怒伤肝、喜伤心、悲忧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临床护理时,可以通过疏导宣散、移情易性、情志相胜等方法,及时化解患者沮丧、忧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4.中医护理技术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护理技术丰富多样,如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耳穴、足疗、贴敷等,具有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安全性好、疗效独特、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选取合适的操作,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二、中医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1.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灵活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构建。介绍中医护理发展简史时,可通过小组讨论,收集介绍古今名中医悬壶济世的事迹,通过这些事迹,对护生进行感染和号召。中医护理方法,可用案例分析法,让护生针对具体患者,制订护理计划,给予生活上的照料,指导其饮食、煎药、服药,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中医护理操作时,可设置情境、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病房,进行拔罐、刮痧等护理操作,指导学生在操作前评估病情,协助患者摆放体位,保护患者隐私;操作中注意患者安全,询问患者感受;操作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让护生学会耐心倾听,关注患者需求,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安排见习,护士言传身授

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安排护生到中医院进行见习。医院病房的环境设置、病床布置、标牌文字、墙面展板,都蕴含着人文关怀的元素。同时,临床带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使护生耳濡目染。

3.走进社区,服务广大群众

组织护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如社区义诊活动,为社区群众进行健康宣教,开展推拿、拔罐、刮痧等操作。通过志愿服务,加强护生自我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文修养。

4.及时评价,凸显人文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在理论和操作考试中,加强人文考核;课程结束后,通过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人文教育的效果,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可以帮助护生强化人文关怀的服务意识,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病痛和需求,更好地照顾患者,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今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光毅,郑翠红,李华萍.407名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09-412.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篇4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社会建设具体到学校和课堂上, 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首先,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改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相互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要真正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把握课堂的走向, 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其次, 构建和谐课堂要求教师多关心学生。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 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很容易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评价, 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比如, 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敢表现或者观点的另辟蹊径教师要及时表扬, 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 而且教师客观积极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外, 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这样就会增加很多话题, 也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再次,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 而非单靠成绩来界定学生的学习水平。思想品德课程本来就是一门关于道德的课程, 我们可以将学生平时参与集体活动或则集体讨论时的表现计入到期末的成绩中, 并将平时的品德表现作为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培养学生自主、自由的思维习惯

自主、自由是人文关怀的重点内容,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自由的思维习惯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关键, 这不仅体现出了教师的人文主义精神, 还使教师的人文关怀得到了传播, 并逐渐发扬光大。我们国家对于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言传身教”,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和观念的关键时候, 作为他们知识上的领路人和精神上的导师, 教师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这一点, 政治教师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导师,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则。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 就能够影响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教师行事光明磊落一诺千金, 学生们就容易养成信守诺言的好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负责, 学生们也会受到感染并认真负责。

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打开思维, 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条条框框, 表现出自己独立自主的活跃思维, 并且以实际行动对学生的自主自由的思维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引导。这种自主、自由的思考方式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创新的源头, 也是我们的学生缺乏的良好品质, 对于学生的发展能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 培养学生自主、自由的思维习惯, 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开展人文主义教学的作用之一。

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 因为人文主义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 人文主义作为现代人精神领域的重点内容, 显得越来越重要。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课程, 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文关怀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纪录片, 让学生从内心记住我们民族曾经的辉煌与屈辱, 这也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能够促使他们养成自强不息和爱国的精神传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就是一个人的抱负和人文主义情节的具体体现。

另外, 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不仅是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 更体现在个人的习惯与素养, 对待事物、对待朋友、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等各方面, 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主义关怀, 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重要写照。

人文关怀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教导过程中体现出的师德, 也是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品质, 因为具有人文关怀的课堂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和谐有效, 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 教师在进行良好道德品质传承的同时, 更应该培养学生自由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使他们具有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陈香琼.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解读及教学思路调整.国培专栏, 2012 (11) .

[2]王永胜.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012 (8) .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人文培养 篇5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人文这课的过程中,我确实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人文素养的匮乏,我是理科生,但是我明白文理兼顾的重要性。我很赞同我们分析化学老师的一句话:其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许多地方时相通的。所以我想谨借此机,在参考了一些资料之后,在此浅谈化学教育中有关人文社科类营养的“注射”等问题。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都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我国于2001年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要培育综合型人才,而综合的核心,则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掌握科学技术,获得一定的社会生产能力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而人文教育旨在改造人的精神世界,改造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展人的情感,合作精神,审美能力,并指导人们运用一定价值标准改造客观世界,建构人对社会的责任心。下面笔者就两个大方面说说在化学教育中贯穿人文教育的必要,并且对如何落实人文教育,略表自己陋见。

一、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必然性

长期以来,人们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而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被人为地分割成了两部分,很多化学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接受科学知识的“容器”,只顾传授科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科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轻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有些教育家批评这种教育是“忘记了教育的方向”,“丢掉了另一半的教育”。

化学与人文精神是相互渗透,辨证统一的,化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以呈现的形式表露于外,而是以潜在的形式蕴涵其内,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具有深刻的人文性,例如环境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化学研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决策者的重视和正确的决策,需要广大人民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点则涉及到了人文精神,因此在化学教育中只有与人文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二、化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探索

化学教师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主阵地是化学课堂,如何有效地通过化学教学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值得探索的课题。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观点。

1.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和品质。

有些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学习上怕苦怕累,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穿插化学史进行教育,使学生认识“天才在于勤奋”的道理。转变学生的认识。培养他

们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品质。

笔者在此举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又如氟单质的制取,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仍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终于在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了单质氟。

2.通过化学家的种种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人生观。

笔者认为:榜样是行为的目标,无声的命令,前进的路标。成功的榜样对学生的发展是具有较好的激励、示范作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故事潜移默化地正确地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

例如老师可以举例:通过介绍候德榜制碱法的历史背景,以及他谢绝国外高薪聘请,毅然回国,艰苦创业,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制碱工业的垄断,充分体现了候德榜的拳拳爱国之心。

此外,居里夫人发现第84号元素并将之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居里夫人发现并提取了镭,并将技术无偿公诸于世。以及将诺贝尔奖章给女儿当作玩具等,体现了伟大的科学家对名利和荣誉的淡泊,这对现代社会存在的较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有力的抨击。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反思、探讨人生的价值,以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名化学老师不知要无私地传授自然科学知识,还要在人文教育方面下足够的心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充分运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我国虽然是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拥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在《自然界中的水》的正文中有以下描述:地球上的水虽然储存量很大,但是真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缺水状态。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大约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一些地区严重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洗澡水冲洗厕所,洗脸水洗脚、浇花,漂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等。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具有不可再生性,但目前这些化石燃料仍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量的增长,这些能源将日趋枯竭,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就能让学生明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节约能源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而教育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提高节约能源的意识。

(2)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本世纪以来全球的环境污染已日趋严重:温室效应、南极臭氧空洞、酸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通过温室效应的危害,臭氧层不断被破坏的危害的控制,氢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教学中应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际,如让学生观看录像带——“带口罩的猴子”“北京的沙尘暴”等,让学生从身边找有关环境污染的实例,这些都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全球气候。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大量的植树造林和减少使用含碳燃料,可以减缓温室效应和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禁止使用氟里昂这一致冷剂可以有效防止臭氧空洞的形成。工业上的废水、废渣、废气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及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和无铅汽油等等。)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实践精神。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以客观表现的化学现象为依据进行的探究的科学,不允许任何空想和臆造,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探究过程的教学,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用实验事实寻找结果,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机构,教育应该是提升人性的过程,学校教育应该是“以教化为大务”,切不可只教不育。教师应该是点拨学生人生智慧的“灵魂之师”。而作为化学教师,将化学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统一起来是对学生人性的提炼和升华,这才是教育的真缔。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斗胆呼吁:化学老师须将化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真正担起一个“育人者”的使命!殷切期盼着我们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注射更多的“人文”营养!

陈良

80711052

化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篇6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中思政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85-01

人文关怀,即对人性的理解与关注,从人自身需求、欲望着手,保证人的利益,以充分尊重人权。思政教育的教导宗旨在于:指引学生懂得互相关心、爱护与尊重。人文关怀,可谓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向。该模式通过利用所有空间、时间内的教育资源,构建起立体化网络,从多方位、多渠道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其重要性为教育领域所关注。

一、人文关怀概述

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一种“人本理念”,其主要内容为:承认人作为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存在价值;承认人发展社会、发展自我过程中的核心与支配地位;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人的需求,凸显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思想进步、全面与自由。在思政教育中,“人”是主要的研究参与者,关注“人”的马克思主义理念,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基本依据[1]。基于此,现代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完善教育整体架构,同时也应实现人文关怀。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符合人性本质的需要。人文关怀理论教育,是高中思政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思政工作中,研究并应用人文关怀理论,符合人性的本质需要。郭金丰(著名学者)[2]认为,思政教育应充分尊重人的本性,并体现其合理性、合法性。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应以人的方式去关怀学生,并将育人、育心与育德加以结合。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的人性化需求被满足,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高中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将人文关怀融入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满足其人性本质的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目前,我国高中思政教育未见明显成效。有学者表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缺乏人文关怀。具体可从下列几方面予以体现:1.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过于浓厚,但其育人作用却往往被忽略。2.思政教育中,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却忽略了他们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培养,更未重视对其人文精神的培育。3.思政教育中,一味注重学生的客体性而忽略其主体性,学生得不到充分自由。高中思政教育如脱离了学生实际,其教育成效将大大降低[3]。所以,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三、高中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施途径

(一)创新教育管理,全方位育人。实施人文关怀前,需认真了解高中生的思想动态、生活和学习情况,注重沟通与交流,并抓住时代思想脉搏,以寻找最佳着力点。从现阶段中学实践分析:“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家庭教育信息交流机制”等教育管理模式有助于调动各类因素,全面整合育人资源,实现对高中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管理。实际中,创新教育管理办法,应先成立核心领导力较强的工作小组,在认真开展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搞好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应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可循,构建约束力、凝聚力较强的教学局面。思想教育工作并不轻松,因而需选出政治先进、素养高的优秀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思想交流,帮助学生获取学习机会,取得更快进步。

(二)营造和谐氛围,提升综合素质。学校应定期组织拓展训练、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及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让高中生从中接受教育、历经磨炼、增长才干和增强责任感。积极举办迎新晚会、篮球联赛等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有利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增进学生间的了解,提升其集体荣誉感。个体行为和思想往往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且群体行为对个体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基于此,开展思政教育时,我们应将思政对象置于群体中,以逐步感染受教育者。一个正能量充足的群体氛围,对个体有极强的激励作用,它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达到熏陶、塑造人的目标。

(三)开展课外活动,提供良好教育平台。教学实践中,适度的课外活动有助于丰富和补充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拓宽其视野。高中思政课外活动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内容,以思政教育为宗旨,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即兴演讲、讨论会、辩论赛等等,以熏陶学生的思想,帮助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健康精神,并从活动中树立科学的政治、道德观。人文关怀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除举办上述集体活动外,还可通过指引学生阅读新闻,以改善高中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所谓“言教莫如身教”,教学活动为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引导者,教师自身的人格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还应时刻注重个人仪态行为,不断加强政治道德修养,充分借助课堂教学、言传身教,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帮助高中生形成诚信、坚韧、友善的道德品德和创新进取精神,肩负起教书育人之使命。

结论

在高中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既符合学生的人性化需求,同时也带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我国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們需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的价值,深入研究高中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论,并将其融入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推动高中思政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波.重庆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报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

[2]向军,徐建军.群体人际互动理论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功能拓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3]章羽.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观念支持与内在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04).

作者信息:

闻颖,女(1982.03-)。汉,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关怀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篇7

要办好教育, 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大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 向社会各界输送合格人才, 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教育报》披露,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学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结果表明, 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0%, 并且有调查表明, 教师的心理障碍已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甘肃太京中学教研室也对全校教师的生存状态做了一个简单调查, 结果显示:感觉工作压力很大的占60%, 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持比较满意以上的只占24.6%, 而想跳槽的竟高达70%。绝大部分教师的身体和心里都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教师的编制问题、教师的职称问题、学生成绩问题这些都深深困扰着他们。大学毕业应聘来到学校当老师, 教书多年, 工作能够得到领导和学生的认可, 既不缺学历也不缺能力, 可是解决编制问题依然遥遥无期。此时人文关怀显得是那么的重要。有制度就要坚持好、落实好, 对所有人应该一视同仁, 要任人唯贤, 不能只任人唯亲, 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会使人更容易克服压力, 明确目标, 对教育事业更有归属感。对教师坚持人性化管理即尊重教师的自我价值和人格尊严;欣赏每一位教师, 带着“你能行”的眼光去勉励教师, 要有宽广胸襟, 既要容人之长, 又要容人之短, 还要容人之异;理解教师的难处;给予鼓励, 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公正和谐的教育环境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支高素质、热爱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队伍对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期待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师德的核心, 是取得好的教育结果的有力保障, 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人文教育。这种教育关注生命活力和丰富多样性, 有了这种观念, 教师在工作中就不会对行为偏激的学生本能地加以拒绝;就不会对一时间不能学会的学生失去耐心;就能够尊重学生人格以至于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能够关怀和维护学生的成长。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 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 把外部形象与内部素质结合起来, 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 提高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 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 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还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 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 具有爱心。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 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时下有些老师为了课后开学习班赚钱, 做出重点知识课上不讲, 课后在补习班讲这样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 这样做不单单是增加了学生家长的教育成本, 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有些老师安排送自己红包的学生坐到前排, 并且经常提问, 督促学习, 对不送红包的学生则态度冷漠, 如此“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岂不只是笑谈。

综上所述, 人文关怀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会使老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它会使学生对老师的教导产生更加积极的回应, 对于实现全社会的教育目标起到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失去人文关怀, 会使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产生迷茫困惑, 会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一个不和谐的教育环境必然影响教育效果, 所以当代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摘要:人文关怀是站在生命的角度对人的终极关怀, 是师德的核心,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有人文关怀就有和谐的教育环境, 就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就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所以当代教育不能缺少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文关怀,素质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三度.浅谈学校的人性化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5) .

[2]欧小松.教学管理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3) .

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篇8

一、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运用

(1)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融入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想要对学生的人文意识进行培养,就需要在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教师的人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教师本身具有人文意识,才能够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人文关怀的教学内容进行发现与挖掘,从而将其融入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进行遵守诺言的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人文关怀对课文进行选择,《永远的梵高》能够体现出这种人文关怀,并实现对学生遵守诺言的引导。教师在这篇文章的讲解时,应该从人文角度入手,将遵守承诺、坚信理想的人文精神灌输给学生。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能够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2)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融入人文关怀。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有效的培养,可以在课堂的写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选择的题材通常与实际没有密切的联系,这样会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培养,就需要语文教师对作文题材进行精心的挑选,从而使得题材与人文关怀有所联系。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父爱相关的话题作文,这种话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角度进行写作,并且能够将写作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将人文关怀有效地融入到写作教学中来。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3)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能够通过阅读对作者的内心情感进行体会,从而实现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合理地选择人文关怀,并将其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例如,在进行《我与地坛》的讲解时,母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将《合欢树》与这篇文章进行结合,从而将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培养。

二、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策略

(1)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教师可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改变,从而使得教学中的人文效果得到提升。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重点培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能够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予以重视,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力。在进行道德品质培养时,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加强学生道德培养。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起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就需要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应该以德服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2)提高人文关怀的教育质量,重视人文关怀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提高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质量。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还需要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重视,通过语文教育不断提高人文关怀的教育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够使得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相融合,语文教学应该结合教学的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选择,通过教学目标的制定使得人文关怀教育质量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与认识,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对学生进行激发与引导,从而提高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教育质量。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环节、写作环节中融入人文关怀。通过人文关怀的融入,能够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息。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受到人文关怀的熏陶与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合理地进行人文关怀的融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质量。教师在进行人文关怀的融入时,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中进行融入,并且采取合理的策略进行人文关怀教育。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合理进行人文关怀的融入。从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的运用和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策略两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人文关怀,融入

参考文献

[1]李京.基于人本思想谈中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篇9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

1. 忽视学生的个性教育。

人文关怀的基本思路在于关心人、尊重人的本质, 张扬个性。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采用刻板的灌输、管理等方法, 强制学生服从的教育模式, 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注重外在制约力, 而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性思考。高校应该让在校大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状态下接受包括道德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基础不尽相同, 每个学生都存在身心差异, 思想教育工作者不能视所有的学生认知结构都一样, 实际思想教育过程中常常注重群体而忽视个体, 不能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 这样的教育就只能流于形式。

2. 对学生的生命情感教育不到位。

“生命的道德教育是情感的道德教育, 因为情感是真正属于个体的, 它是内在的、独特的, 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它的任务是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提高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目标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 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弑母”案、“弑师”案以及现今高校层出不穷的自杀案件都反映出了现在的大学生对于生命的漠视, 同样也折射出了我国在生命情感教育上的缺失。

3. 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不到位。

道德情感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 陶冶道德情感, 锻炼道德意志, 树立道德信念, 培养道德品质, 养成道德习惯。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 社会上还广泛地存在着企业间的不正当的竞争以及缺乏诚信、行业或职业道德败坏等现象。这些使大学生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从而导致他们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的淡漠, 有的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就在家长的溺爱环境中成长。这一方面容易使子女形成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 唯我独尊, 缺乏责任感;另一方面, 升入大学之后, 他们中的不少人表现出了自主自立能力较弱、适应生活的能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以及心理素质较差等弱点。

二、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 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 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把人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通过彰显人文关怀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使之形成符合我们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 进而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 人文关怀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

近几年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表明,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 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情况;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 社会责任感缺乏;少数大学生诚信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 甚至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所谓“信仰危机”, 人文关怀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本质性的、终极性的问题, 可以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是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效的必然要求。

3. 人文关怀是回归思想教育本质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生生存发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 也是对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关怀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 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一定的教育来改善人的思想行为,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学生生存发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 也是对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关怀途径。所以说,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质上就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价值, 激活人的潜能,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给人以更多选择和创造机会的人生哲学”[2]。

三、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 坚持以学生为本。

要对学生有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激励人, 要关心和爱护学生, 帮助学生学会认知, 学会反思, 学会批判, 学会创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的实际, 要围绕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理论问题以及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工作;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解决困扰学生的问题, 同时启发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2. 努力建立欣赏型的师生关系。

所谓欣赏性的师生关系, 就是平等的交往关系。师生间的对话要以平等的交往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采用双向交流式的教学方法。不应把学生看作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器皿, 而是一个个有着各种不同需要的学习主体。在师生间营造一种民主与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这样, 在平等的师生之间就可以在思想、情感和信息诸方面得到交流。教育者在尊重、理解、爱护受教育者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学识、言行、风范来启发、引导、帮助受教育者。

3. 关心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关心学生的疾苦, 体察学生的难处, 设身处地去关心他们, 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切实贯彻落实人文关怀的深刻蕴意。特别是对贫困学生要想办法解决其经济问题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疏导, 可以有效地解决或缓解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心理困惑, 减少他们的焦虑、抑郁、恐慌等不良心理状态,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大力发展校园文化。

校园是社会文化的发源地和重要的传播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背景, 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各自不同的精神气质, 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陶冶人的情操, 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重视通过网上党校、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等有益的网站建设拓宽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理论水平;要重视通过校运动会、辩论会、文艺晚会、棋艺活动等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要重视通过社会调查、构建学生模拟创业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等途径, 来提高学生对国情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其教育实效性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 因此, 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价值, 才能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焕发它固有的生机和活力, 用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抗拒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道德教育的提出及内涵[J].现代教育论丛, 2003, (6) :8-11.

化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篇10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是为了所有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应该塑造现代人完善的人性, 应鼓励现代人追求幸福的生活,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对最美好最圣洁的爱情的追求。

一、初中生爱情教育的必要性

著名作家池莉在《恋爱是一门课程》一文中也指出:“我认为恋爱也是学习课程之一, 如果获得好成绩, 一辈子的幸福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职责, 不仅在学业上把学生培养成才, 还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爱情教育实际上构成了学校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要的潜在课程或隐形课程。当然, 爱情教育的目的, 不是去鼓动孩子们如何谈情说爱, 而是要用“理解、尊重”的态度把爱情讲得美好、自然、公开, 将他们青春的觉醒、爱情的萌动, 向精神层面上提升, 教育他们真正懂得爱, 懂得美, 成为真正的人, 获得幸福的人生。

对学生爱情进行封闭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明智的, 因为社会在影响着他们。初中生多在12-15岁之间, 心理和生理上正处在青春萌动期, 对爱充满了向往和疑惑, 假性恋爱倾向在初中校园里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谁来告诉他们真爱是什么, 应该怎样去爱?承担主流教育任务的语文不该沉默而要挺身而出, 用语文中的美丽爱情为懵懂少年启蒙。

二、初中生爱情教育的现状

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是人一生中最美丽的东西, 但我们的文化缺少爱的理念, 爱情始终没有在心灵及信仰范畴内取得独立地位, 也难以在我们的文化中确立其高贵价值。因此, 我们整个社会始终缺乏一种作为文化精神的、高扬生命力的爱情创造力。

1.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 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教材中有关爱情的内容, 要么蜻蜓点水, 要么羞羞答答欲言又止, 甚至略去不讲, 不做开发, 枉费了教材编写者的一片苦心。

2.学校、家长也视爱情教育如洪水猛兽, 无端认为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爱情教育必然引发早恋现象, 影响孩子的学习。殊不知, 不经过教育的恋爱后果可能更加严重, 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

3.另一方面, 我们的孩子正处于生理与心理的重要发展时期, 这时的他们自然会产生对异性以及爱情的懵懂向往, 这时是我们进行爱情教育的大好时机, 如果得当, 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爱情的话题已逐渐被教育部门所关注。早在2004年, 上海市就率先在初中语文教材里增加了一个谈论爱情的单元——爱情如歌。长期的禁锢, 使学生对“爱情课堂”既不信任又好奇, 充满了向往之情。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不应该把爱情这一课题排除在“人性化”教育之外。通过鉴赏感受作品中那些纯洁美好的感情, 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和品味, 使之趋向一种健康、高尚、优美的生活境界,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三、初中生爱情教育的操作方法

1.深入挖掘文本内容。人教版教材中, 体现“爱情”的篇目有很多, 其形式既有课内学习的, 也有课外背诵拓展阅读的, 形成课内外横向拓展的局势。以九年级为主, 年级越高, 涉及内容越多。这样的设置也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温庭筠的《望江南》细腻地写出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这首词可以作为初中爱情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基点。开头“梳洗罢”三字略含喜庆, 有一脉深情。“女为悦己者容”, 她期望丈夫回来, 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 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 提高久别重逢时的爱情质量。由此可以告诉学生, 爱情应该是相互尊重、相互吸引的。一个“罢”字之后, 紧接“独倚”, 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 刚梳洗完毕就匆匆地赶去望江楼了。这又告诉学生:爱情是让人期待的美好情愫, 一种内心的隐秘渴望, 无半点污垢, 是非常纯洁自然的。同样, 教材中的其他文本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真确的爱情观教育。

2.文本前后联系, 形成系统的爱情观。人教版的教材安排, 对于孩子形成正确的爱情观既有重复又有补充。从《致女儿的信》中我们知道, 爱情需要忠贞, 也需要一点物质的基础。《简爱》又告诉我们, 爱情是不受任何身份地位限制的美丽情感。《浪之歌》中的海浪形象极为感人。主人公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 爱得热烈, 爱得深沉。作为教师,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时, 也要正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有重点地展开。

3.文本拓展, 与经典爱情故事结合。例如阅读《麦琪的礼物》时, 引导学生从德拉的家庭环境以及好的心理、行动、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 由此理解主人公的崇高品德。家庭的贫困, 没有亲戚朋友可以求助, 衬托出德拉给丈夫买一件有价值的圣诞礼物的艰难。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 忧虑矛盾了大半天, 最后, 德拉不得不卖掉了自己无比珍贵的头发, 几乎翻遍了所有的店铺才买到称心的表链。这些描写表现了德拉为了爱情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4.文本与爱情电影交融。优秀的爱情电影, 不仅展现唯美的爱情故事, 也给孩子提供除文字以外的另一种审美视角, 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高尚情操。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人公在生死之际, 为自己选择了死亡, 把生的希望和信心留给了爱人。通过这样的赏析, 学生会被主人公的高尚情操感动, 并从中受到爱的教育, 得到美的享受。

5.爱情教育与生活联系。爱情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孩子的生活, 帮助他们甄别和判断日常生活中身边的爱情故事。在此种判断的基础上, 慢慢明确爱情观, 明确自己所要寻找的爱情本质。

语文课堂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情感教育中的爱情教育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几百年前, 曹雪芹就曾在《红楼梦》里试图用一种理想的纯粹爱情来补中国文化之天;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更应该承担起这个重任, 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爱情世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朱艳容《关雎蒹葭缤纷入双眼, 爱情教育阳光进课堂——利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爱情教育初探》, 《读与写杂志》第7卷第5期。

[3].张翼《爱情教育——关于中学教材爱情主题的探讨》, 《文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1期。

[4].黄耀红《爱情教育, 她是个难题》, 《湖南教育》2010年第1期。

[5].杨玉平《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5期。

上一篇:境外国企下一篇:优质竞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