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产生原因

2024-06-28

主要产生原因(精选十篇)

主要产生原因 篇1

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 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1.1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1.1设计计算阶段, 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1.1.2施工阶段, 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结构受力特点, 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 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 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1.1.3使用阶段, 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1.2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2.1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 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 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1.2.2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 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 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

实际工程中, 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张拉、劈裂、剪切性质。次应力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 仅是按常规一般不计算, 但随着现代计算手段的不断完善, 次应力裂缝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验算的。

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 混凝土将发生变形, 若变形遭到约束, 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 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 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

2.1 年温差。

一年中四季温度不断变化, 但变化相对缓慢, 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 一般可通过桥面伸缩缝、支座位移或设置柔性墩等构造措施相协调, 只有结构的位移受到限制时才会引起温度裂缝, 例如拱桥、刚架桥等。2.2日照。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 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 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 出现裂缝。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2.3骤然降温。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 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

2.4 水化热。

出现在施工过程中, 大体积混凝土 (厚度超过2.0m) 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 致使内部温度很高, 内外温差太大, 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3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 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 裂缝宽度较细, 且纵横交错, 成龟裂状, 形状没有任何规律。

研究表明, 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3.1 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

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 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矾土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另外水泥标号越低、单位体积用量越大、磨细度越大, 则混凝土收缩越大, 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例如,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施工时经常采用强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 结果收缩应力明显加大。3.2骨料品种。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长石等吸水率较小、收缩性较低;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收缩性较高。另外骨料粒径大收缩小, 含水量大收缩越大。3.3水灰比。用水量越大, 水灰比越高, 混凝土收缩越大。3.4外掺剂。外掺剂保水性越好, 则混凝土收缩越小。3.5养护方法。良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 获得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 则混凝土收缩越小。蒸汽养护方式比自然养护方式混凝土收缩要小。3.6外界环境。大气中湿度小、空气干燥、温度高、风速大, 则混凝土水分蒸发快, 混凝土收缩越快。

对于温度和收缩引起的裂缝, 增配构造钢筋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尤其是薄壁结构 (壁厚20~60cm) 。构造上配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 (φ8~φ14) 、小间距布置 (@10~@15cm) , 全截面构造配筋率不宜低于0.3%, 一般可采用0.3%~0.5%。

4 地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 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 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 导致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4.1 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

在没有充分掌握地质情况就设计、施工, 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比如丘陵区或山岭区桥梁, 勘察时钻孔间距太远, 而地基岩面起伏又大, 勘察报告不能充分反映实际地质情况。4.2地基地质差异太大。建造在山区沟谷的桥梁, 河沟处的地质与山坡处变化较大, 河沟中甚至存在软弱地基, 地基土由于不同压缩性引起不均匀沉降。4.3结构荷载差异太大。在地质情况比较一致条件下, 各部分基础荷载差异太大时, 有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 例如高填土箱形涵洞中部比两边的荷载要大, 中部的沉降就要比两边大, 箱涵可能开裂。4.4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大。同一联桥梁中, 混合使用不同基础如扩大基础和桩基础, 或同时采用桩基础但桩径或桩长差别大时, 或同时采用扩大基础但基底标高差异大时, 也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4.5分期建造的基础。在原有桥梁基础附近新建桥梁时, 如分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左右半幅桥梁, 新建桥梁荷载或基础处理时引起地基土重新固结, 均可能对原有桥梁基础造成较大沉降。4.6地基冻胀。在低于零度的条件下含水率较高的地基土因冰冻膨胀;一旦温度回升, 冻土融化, 地基下沉。因此地基的冰冻或融化均可造成不均匀沉降。4.7桥梁基础置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 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

5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 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 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 或由于氯化物介入, 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 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 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 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4倍, 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 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 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 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由于锈蚀, 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 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 结构承载力下降, 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 加剧钢筋锈蚀, 导致结构破坏。

要防止钢筋锈蚀, 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加强振捣, 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防止氧气侵入, 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 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尤其应慎重。

6 冻胀引起的裂缝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 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 游离的水转变成冰, 体积膨胀9%, 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 (结冰温度在-78度以下) 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 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 混凝土强度降低, 并导致裂缝出现。

一座桥梁从建成到使用, 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由上述可知, 设计疏漏、施工低劣、监理不力, 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因此,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 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运营管理过程中, 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摘要:近年来, 我省交通基础建设得到迅猛发展, 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桥梁。在桥梁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桥梁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混凝土开裂可以说是“常发病”和“多发病”, 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就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 与其产生的原因, 大致做了以下分析。

当前中国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篇2

1.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改革和调整,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一些掌握了一定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权力的腐败者正是利用体制缝隙和漏洞,通过各种手段侵吞、占有、攫取国家和集体乃至他人的财富。2.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足以遏制腐败的蔓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没有一部统一的《反腐败法》,对腐败行为的界定不清晰,党和政府部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高。此外,一些人们看到一些人非常腐败,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不少人心理不平衡,开始起而效尤,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也使得各种腐败行为因“低风险、高收益”变得非常活跃和猖獗 3.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各种不良风气有了滋生的土壤,并开始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有时候,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之士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甚至反受他人攻击;而见风使舵、拉帮结派、弄虚作假、鼠窃狗盗之徒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反被提拔。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就可能丧失。

二、当前中国腐败问题造成的主要危害

首先,腐败损害经济发展,不少研究成果表明,腐败从多方面会损害经济发展,腐败水平提高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大降低。保罗·莫罗的回归分析显示出,腐败指数(从1到10)每低2.4,人均收入增长率就高4个百分点。其次,腐败危害社会秩序。另外,腐败危及政治稳定改革开放开始后,利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时机,一些领导干部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大肆谋取不义之财,从而一夜暴富。非法致富,权钱交易,腐败泛滥,腐败危及政治稳定、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威信,并使人们对政府的决策制定和执行以及其他政府行为失去信任,严重的还会引发社会**和政府倒台。

三、当前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

1.紧抓道德建设

在加强政治理论建设时,我们要弘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唤醒权力主体的自律意识,培育廉洁自律的政治氛围。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风党性教育,勤政廉政教育,从而淡化权欲,诚心为民。2.引导舆论宣传 遏制腐败.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我们党艰苦奋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宣传扬善抑恶、以正压邪,反腐倡廉、以正胜邪;同时宣传从严惩处贪官污吏,消除领导干部腐败的案例。通过宣传一方面使反腐倡廉的思想占领导干部的思想阵地,造成一种学有目标,做有要求,赶有方向,比有标准的工作氛围,形成一种掌权为公,用权为民,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时代风尚。3.营造法律环境

惩治腐败,建设廉政,是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教育的、行政的、法律的多种手段,才能取得成效。

要严格执法。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它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和发展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建立健全机制 遏制腐败制度建设是关键。5.提倡民主监督

主要产生原因 篇3

【关键词】砖砌体裂缝地基沉降温差变形;主要原因

0.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基本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但是当今的商品经济社会潮流中,我国巨大的建筑市场的确又存在着令人无比担忧的诸多问题。建筑砖砌体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砖砌体轻微细小裂缝影响外观和使用功能,严重的裂缝可能影响砖砌体的承载力,甚至引起倒塌。在很多情况下裂缝的发生与发展往往是重大事故的先兆,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妥善处理。砖砌体中发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差变形、特殊砌体材料等方面。

1.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不合格及缺乏经验等。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这类裂缝几乎占全部可遇裂缝的80%以上。而最为常见的裂缝有以下几方面:

1.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裂缝尚随时间长期变化,裂缝宽度较宽,有时宽至数厘米。裂缝主要分为剪切裂缝和弯曲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常见的有:正八字裂缝和斜向裂缝。沉降裂缝多出现在房屋中下部且发生于房屋中下部的裂缝较上部宽度大。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缝、倒“八”字缝、水平缝及竖缝。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1.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最常见的温度裂缝出现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的顶层两端墙体和山墙上。如在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山墙上部的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等。

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温度裂缝有明显的规律性:两端重中间轻,顶层重往下轻,阳面重阴面轻。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砖砌体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砖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砖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温度应力超过砖砌体强度,而引起砖砌体开裂。

此外,由于混凝土屋盖,混凝土圈粱与砖砌体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1.3特殊砌体材料产生的裂缝

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砂砖等的砌体,前者致裂的主要原因是竖缝砂浆难以饱满以及特殊的构造要求未能跟上。后者一般使用南方地区蒸压灰砂砖,由于其本身对温差敏感、表面光滑等特殊性,虽然外观、尺寸指标均较好,但在实际使用中对严格的灰砂砖砌体施工规程不熟悉,缺少使用经验,导致除存在粘土砖常见裂缝外,还常见在较长墙段中及外墙窗台下的竖斜裂缝。其机理可以认为:

1.3.1刚出厂的灰砂砖稳定性差。灰砂砖主要由细砂和石灰组成,蒸压养护后,一般不到一周即已出厂,但根据生产经验,灰砂砖在出厂的一月内其释放的热量较大,存在着反复的化学反应过程,而且实际上一时难以完全反应,因此,体积极不稳定。

1.3.2对含水率有苛刻的要求,据有关试验资料和使用经验表明,含水率控制在7%~10%之间砌体可获得较好的粘结力和抗剪强度,否则影响明显。

1.3.3砖体表面太光滑,粘结性能差,特别是当含水率不当致使砌体砂浆强度低劣粘结不良后,直接地导致了在缝间抗拉剪强度低下。

2.砖砌体裂缝的预防措施

砌体属于脆性材料,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的裂缝给居住者在感观上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我国墙改、住房商品化的进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 高,对建筑物墙体裂缝的控制的要求更为严格。由于建筑物的质量低劣,如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也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因此加强砌体结构,特别是新材料砌体结构的抗裂措施,已成为工程施工、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房屋开发商共同关注的课题。

2.1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措施

2.1.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型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大时,应设沉降缝。沉降缝应从基础开始分开,且有足够的宽度,施工中应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碎砖、砂浆等东杂物体落入缝内。

2.1.2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使砖砌体可适应甚至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減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加强圈粱布置,都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1.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然后才可进行基础施工。

2.1.4不宜将建筑物设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同一区段建筑,一部分用天然地基,一部分用桩基等。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要妥善处理,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

2.2预防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措施

2.2.1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采暖,所处地点温度变化等)设置伸缩缝。

2.2.2在施工中要保证伸缩缝的合理作法,使之能起作用。

2.2.3屋面如为整浇混凝土、或虽为装配式屋面板,但其上有整浇混凝土面层,则要留好施工带,待一段时间再浇带中间棍凝土,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及两种材料因温度线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协调变形,从而避免裂缝。

2.2.4在屋面保温层施工的期间如遇高温季节,很容易因温度变化急剧而导致屋面开裂。故屋面施工最好避开高温季节。

2.3预防特殊砌体材料产生裂缝的措施

这方面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2.3.1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

2.3.2严格控制含水率。

2.3.3严格按有关灰砂砖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如在较长墙段中部及窗台下设统长构造筋等。

2.3.4改善砖面造型(如生产糙面灰砂砖)。如能切实落实这四类措施,在目前大力推广使用墙改材料的今天,灰砂砖还是有广泛的生产和应用潜力的。

3.结语 (下转第363页)

(上接第210页)综上分析,砌体裂缝因温差和砖的材质因素产生的较普遍,而以地基沉降、温度致裂的危害较大,但其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具体处理时务必正确区分,对症防治,且以防为主。治理的原则:凡已涉及结构安全且变化剧烈的,应当机立断,迅速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动力源,加固补强或做拆除返工处理;反之,如变化趋缓、稳定、仅与外观和评定有关、修复后不影响使用的,则重点放在表面处理上。总之,只要坚持对国家和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切实查明原因,砖砌体裂缝问题也是不难处理的。

主要产生原因 篇4

一、二战后至今挪威经济的发展历程

1.战后恢复阶段:1945年~1950年

二战结束后, 挪威工党开始长达近20年的统治, 致力于在5年之内重新建立一个贫困差距小, 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的社会。但由于遭受纳粹德国的侵占, 挪威的经济跌入谷底。直至德国战败, “德国人拿出挪威银行的现金用于支付他们在挪威经济中占领的货物和劳动力。除此之外, 对于其他方面的毁坏没有任何赔偿, 可以说总额不会低于15亿挪威克朗”。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损失, 挪威政府开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为重建国家赢取资金。首先, 依靠主要海洋运输业的拉动和木材、鱼类及金属矿工业, “到1946年, 挪威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1938年的水平。”其次, 挪威人吕格伟·赖依出任首任联合国秘书长, 挪威人对联合国报以厚望, 并主动融入西方阵营。1947年, 挪威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到1951年, 挪威获得美国共计约25亿挪威克朗的战后援助;1949年, 挪威完全摆脱战后的经济颓势。可以说, 挪威在没有受到纳粹德国的经济赔偿的情况下, 仅依靠自身的传统优势海洋运输业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就已经提前完成其经济复苏的5年计划。在工党的带领下, 挪威的经济开始走向平稳的发展阶段。

2.经济稳定发展阶段:1950年~1970年

20世纪50年代, 挪威呈半工业化国家特征。丰富的海洋和森林资源不仅成为拉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动力, 更成为拉动整个国家迅速恢复工业化的主要动力。但“鉴于渔业、林业和矿产资源的局限性, 挪威在进口替代和以出口为基础的扩张外型战略中选择后者”。至此, 挪威开启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 具有两大特征:第一, 通过固有优势项目扩大世界市场。以造船业为例, 挪威有领先于世界的技术, “在近海特殊船用设备和渔船生产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份额占世界9%, 60%用于出口”。第二, 积极加入经济组织, 扩大经贸合作。面对欧盟国家, 挪威是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在1960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挪威在各个方面寻求与欧盟成员国最大限度的经贸合作。面对非欧盟国家, 挪威展开外交攻势, 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 并以地理位置视俄罗斯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可以说, 挪威不仅发展同欧洲经贸的关系, 更注重与美俄的经济战略合作, 外加挪威自身的丰富资源技术等条件, 挪威的经济迎来稳定发展的阶段。

3.石油经济阶段:1971年至今

北海油田在1971年正式被开采, 标志挪威经济进入石油时代。挪威现今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天然气出口国。油气能源的开采促使挪威经济的外向性进一步扩大, 国际贸易市场急速扩张。上世纪90年代, 挪威取消石油生产限额, 致使大量外资的涌入。面对外界的冲击, 挪威实行汇率自由浮动, 扩大贸易顺差, 推动经济稳定向前发展。同时油气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很大原因上促进挪威经济奇迹的产生。此外挪威于1990年用石油收益建立政府全球养老基金, 国家的经济开支仅占石油经济的4%, 而其他的资金来源于石油基金的收益。跨入21世纪, 挪威的经济在原有的坚实基础上实现高速增长。到今天, 其经济水平位于世界第二。在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时, 依旧保持GDP3%的增长率, 财政盈余高达1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挪威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陷入欧美国家的金融漩涡之中, 而是以自身独到的发展眼光寻求最适合本国, 以及一种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使得自己的经济一直处于可以在自身可控的范围之内, 成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国家。

二、二战后挪威经济奇迹的产生原因

1.充分利用国家资源优势

挪威于1971年正式开始了以石油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挪威在欧洲几乎占据了一半的资源和原油生产, 并占据了20%的天然气”。一方面对于石油资源来说, “挪石油产业的波动会直接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影响, 它的停产或产量的增减都可能会造成世界油价的上下波动”。丰富的石油资源让挪威的世界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挪威也开始以一个资源大国的姿态重返世界舞台。挪威从此与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挪威石油收入剧增, 2012年的中央政府收入已经高达“1, 435, 467亿挪威克朗”。挪威“成为最富裕的发达工业化国家, 挪威人也因国民经济中的巨额石油财富而被称为蓝眼睛的阿拉伯人”。

另一方面, 挪威经济奇迹还依赖其他传统产业的带动。当石油开始开采后, 挪威政府没有放弃过去的优势项目, 反而将固有的优势工业技术进行技术的改良, 如海运、造船、渔业等传统优势工业, 增加知识经济的发展理念, 促进传统优势项目向深度发展。挪威如今已经形成了以石油经济为基础, 其他传统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 依靠资源但不完全依赖资源成为挪威发展可持续性经济的原则。

2.致力于建立政府全球养老基金

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是挪威经济发展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项经济行为。首先其是高收入高福利的经济来源。石油终会枯竭, 但是该基金收益将继续造福于挪威民众。所以, 挪威并没有像其他石油国家那样, 将国家的经济支出完全建立在石油收益之上, 而是将收入转化为基金, 形成石油经济效益的常态化。第二, 挪威目前的养老支出只消费利息, 而不动用本金, 意味着养老基金将持续会为挪威的子孙后代造福。如今, 挪威已经依靠国家石油基金建立起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挪威公民只要纳入其社保体系, 医疗和教育则终身免费。第三, 对基金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并预估其回报。目前,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是世界第二大国家主权基金, 挪威政府把其资金分别投资在世界各个国家, 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2014年挪威银行公布的报告中显示, “股权投资, 占基金的61.1%在季度末, 回报率1.5%。”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状况下, 挪威减少对美国和欧盟的股票持有, 降低了金融危机带给本国的冲击, 为此挪威还成为金融危机后全球最早加息的国家。第四, 基金的多元投资。“2007年挪威财政部扩大了政府养老基金多元化投资组合的领域, 允许股票投资比例, 从现有的40%升为60%”。多元的投资亦使得挪威主权基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推动挪威经济的持续增长。

此外, 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良好体现。挪威政府致力于建立全球养老基金, 让本已数额庞大的石油经济收益再创收益新高。目前, 挪威政府的开支仅是其基金的利息, 而且政府的支出还在逐年缩减。石油经济给挪威所带来的一系列优厚的福利保障得以延续。代际公平的经济发展态度令挪威在世界的经济发展中特立独行, 以国家主权基金的方式保证挪威石油经济的增长, 为后代建立起雄厚的经济基础。它也从侧面保障了挪威的经济的长久性发展, 确保挪威经济不会因为石油资源的枯竭而走向崩溃的边缘。

三、挪威经济奇迹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1.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虽然挪威在1970年后开始利用石油资源拉动本国经济, 但挪威没有像其他石油国家一样过度依赖于石油资源, 而是依旧深度发展传统优势, 选择多种资源共同发展。这样做有如下好处:第一, 减少石油经济带来的风险。把全部的经济都押在同一工业项目上是十分可怕的, 一旦该工业遭受风险, 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遭受巨大震荡, 难以挽救经济市场。所以, 挪威在发展石油经济的同时深度发展渔业、海洋业、造船业等, 分担石油经济风险, 进而保证经济良好发展。第二, 避免石油魔咒, 即对石油的过分依赖。美国、中国等国家, 均对石油过分依赖。而挪威对于其石油的消耗仅仅占其开采的10%以内。挪威本国对于石油的使用量较少, 而且挪威政府仍然要求减少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挪威求在资源耗尽前找到可代替的新型资源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三, 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挪威虽然是石油大国, 但是它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小。据统计, 挪威收入最高的油气开采与采矿业与收入最低的餐饮业收入差距相差不到一倍, 利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2.合理的政府开支结构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个国家的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当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增加时, 政府的财政支出也相应地提升, 但是挪威恰恰相反。即使挪威政府的收益逐年提高, 其国家主权基金的额度仍然累计增长, 但挪威的政府开支却从占GDP的46%下降为40%。与此同时, 美国、英国、欧盟的财政支出均有所提升。在挪威人看来, 节约是一种必备的美德, 即使国家经济水平达到世界第二, 但浪费资源和过度的财政支出是一种带有负罪感的行动。这种心理在其他国家很难见到, 通常来说一国的国民对于政府的经济开支似乎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更难以注意到政府是否应该缩减经济开支。恰恰是挪威人们这种带有传统的淳朴性, 让挪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力减少支出。这样就可以让国家累计更多的财政收入, 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h ttp://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norway.

[2]挪威政府.http://www.regjeringen.no/en/dep/fin/news/Speeches-and-articles/ministerens-taler-og-artikler/taler-og-artikler-av-finansminister-si-2/2014/The-Norwegian-Government-PensionFund-Global---a-financial-investor-not-apolitical-policy-tool.html?id=755283.

[3]挪威统计局.http://www.ssb.no/a/english/aarbok/tab/tab-466.html.

[4]中国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a=q&type=global&dbcode=hgnd&m=hgnd&dimension=zb&code=A070P04&region=000000&time=2011, 2011.

代沟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子女一辩陈词 篇5

我方观点为代沟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子女。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代沟的概念。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主语是子女,因此是子女种下了代沟的萌芽。有道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当代沟产生后,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愿意与子女进行沟通,消除矛盾的,但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也许我们的父母都不是心里专家,他们不懂得太多沟通的技巧,但是多少次父母轻轻地走进我们想要倾听我们的心声,走进我们的世界,又有多少次我们只留给了父母决绝的背影,只留下一声冰冷的碰门声呢?由此可见,父母有沟通的意愿却没有正确的方法,而子女是有沟通的能力却选择了拒绝沟通。所以,从代沟产生的过程中来看,子女助长了代沟的产生。

从更深一点的层次看,由于父母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已经形成,而子女的思想正在逐步的趋于完善,子女们从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社会中所获得的信息难免与父母的观念、行为有所冲突,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代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可是,作为子女的我们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便产生了自我中心倾向。本身代沟的存在是很客观的,但当代沟产生后,作为子女的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去找他人的原因,很少反思自我,故而导致矛盾愈演愈烈,最后甚至达到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难以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成为了大多数子女们的通病,父母也只能无奈的成为孩子们埋怨的对象,殊不知父母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看到对方辩友仍竭力维护自己的争议,我不免为您的父母感到痛心。

另外,我方想说的是,在子女小时候也是接受、认同的,但是,随着子女的长大,接受了新的东西,有了所谓的自己的价值体系的时候,就会与父母产生代沟,所以说,父母是不变的,变的是子女,这个主要责任当然在于子女。我方并不否认父母所一直固守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有句话说“经过时间淘洗沉淀下来的都是精华”,精华不一定没有瑕疵,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精华还是有它的值得我们借鉴的所在。因此,子女对于父母所特有的固执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使得他们抵触父母,这才造成了代沟的进一步加深。

主要产生原因 篇6

1.抗战时期是是民主党派的大发展时期。

抗战时期是近代中国民主发展的井喷期,这期间诞生了许多新党派,研究该时期中间党派的活动,成为研究中国民主协商、多党合作等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历程的重中之重。

研究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在重庆的活动,对于研究中国政治协商、多党合作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在万众一心的抗战大局下,民主党派与其他爱国者一样,奔走在抗战的前线与后方。因此,加强对该时期各民主党派在重庆的活动对于研究多党合作的历史由来以及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民主思想由来已久,战国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称得上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然而在漫长的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直到清末在各省设立谘议局,民主才算在制度、机构层面初露曙光。民国初期,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意在推行政党政治,国内一时间政党林立,民主思潮风起云涌。但随着宋教仁遇刺,很快烟消云散。第二次发生在五卅运动后,“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国内人民的共同呼声。然而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旧军阀后,很快新军阀应运而生。随着上海、武汉相继陷入白色恐怖,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浪潮被迫转入地下。

历史车轮很快碾压到抗战时期,在经历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片面抗战路线下,国府当局先丢东北,再失两京。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民,再一次掀起民主运动。这次民主运动,不但避免了像前面两次那样失败的结局,反而取得巨大的成功:诸多民主党派在该时期诞生,不但联合国共赶走侵略者,而且在抗战胜利后迅速演化成反独裁的第二条战线,并最终确立了民主协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国的民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重庆堪称“民主之都”。重庆在战时不但是首都,也是民主之都。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在重庆的活动,民主党派的成立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大陆现有的8个民主党派中,有“3个半”发祥于重庆(“3个半”是对外介绍重庆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时类似约定俗成的说法,“3个”是指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九三学社,“半个”是专指“民联”。将“民联”称之为“半个”民革。到了现代,出现了 8个民主党派4个发祥于重庆的新提法。)然而目前对于民主党派的研究却表现出淡化地域的倾向。不少学者对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和民主党派人士的研究过多侧重于历史过程,对地理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论述较少。例如有“民主之家”美誉的特园、国民参政会会所等地点在产生的原因及其发挥的作用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与评论,淡化了特殊地域对民主党派活动进程的影响。

二、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在重庆主要活动内容

民主党派的主要斗争方式与中共不同,他们主要的斗争方式不是从事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而是组织爱国民主运动。拥护国共合作抗战,反对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竭力为抗日救国献计献策,奔走呼号;力争政治民主,掀起民主宪政运动。以上是民主党派在重庆抗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国难当头,一切自然以抗日为重。对国共两党来说如此,对民主党派来说也是如此。不同的是,第一,民主党派没有政权、根据地与武装力量,他们有着与国共两党截然不然的抗日手段。各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着不同的人群,他们或是公务人员、商人、知识分子等,他们则是其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在各自的圈子里奔走呼号,用各自的形式来支援抗日。他们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

主要产生原因 篇7

1 泛塘的产生原因

池鱼放养密度过大和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会大量消耗池水的氧气, 易发生泛塘。气温高而闷热, 气压又低, 空气流动太缓慢, 致使空气中的氧气不能正常、有效地溶解在池水中, 易引发泛塘。夏、秋常出现高温闷热继雷雨的天气, 雷雨后池表层水温往往比底层水温低, 引发上、下层水急剧对流, 将池底大量的腐殖质翻起, 加快分解, 消耗池水中大量氧气, 造成缺氧, 从而引发泛塘。为防泛塘的产生, 有条件的要时常检测池水中的含氧量, 若溶氧量每升低于1mg, 就证明泛塘随时都可能发生, 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解救。夏、秋季晴热的白天吹南风, 晚上吹北风, 气温会快速下降, 使上、下层水迅速对流, 易使池水缺氧, 引起泛塘。泛塘发生前, 池鱼会产生一些征兆, 如能及时觉察, 可有效控制泛塘的发生。池塘缺氧时, 初期鱼在上风口处浮于水面, 张大口呼吸空气, 出现浮头。常发生浮头的鱼, 下颚表皮比正常鱼突出。黎明鱼浮头, 表明缺氧轻微;午夜鱼浮头, 是严重缺氧所为;鲢、鳙鱼浮头, 是池水轻微缺氧的表现;鲫、鲤鱼浮头, 是池水严重缺氧, 泛塘随时会发生。泛塘初期, 草鱼、青草、鲤鱼等圆筒体型鱼多搁在池边浅滩处;鲢鱼、鱅鱼、团头鲂等扁体型鱼多因浮头而十分乏力, 鱼体与水面角度由浮头始期的15°~20°变为45°~60°。

2 泛塘的预防

1) 冬季要清塘, 挖去池底过多、过厚的淤泥, 控制淤泥厚度不超过30cm。2) 不要追求高密度的放养和混养, 要使密度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3) 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肥做到少而勤;高温季节要减少施肥量和次数。4) 天天巡塘, 发现浮头即时换注新水或开增养机增氧。5) 每隔3~5天换注一次部分新水。6) 投饲要做到“四定”, 及时捞取残饲物。7) 池塘含氧正常时, 多看不到草鱼吃草, 只能看到浮于水面的草在翻动, 草一根根拖沉于水, 还可听到“嘎、嘎”的吃草声。若发现草鱼仅在浮草边上吃草, 表明浮草下的水溶氧很低;如发现草鱼嘴含草而不吃, 在池中游来游去, 表明池水的溶氧量在1.67~2.20mg/L, 浮头将要发生, 应及时换注新水或增养。8) 每隔5~6天, 按水体全池泼洒生石灰20~30g/m3一次, 可改善水质, 减少或减轻缺氧的发生。

3 泛塘的急救措施

1) 发现严重浮头或泛塘, 要迅速向池中灌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

2) 无法灌注新水又无增氧机的, 水面可速撒碳酸钠 (增氧剂) 等4~6kg/亩, 30分钟左右可消除浮头, 有效期可保持5~6小时。

3) 泛池发生后, 严禁围观和喧哗, 非必须工作人员, 严禁其他人走近或在池塘四周走动, 也不要急于捞取死鱼, 以免鱼受惊挣扎加快死亡。

4) 按水深1m/亩计, 全池泼洒食盐5kg或明矾3~5kg。

5) 按水深1m/亩计, 全池泼洒黄泥 (调成浆) 25kg或石膏粉2~3kg。

主要产生原因 篇8

1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 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 还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1) 设计方面原因。构件截面承载力不足;细部构造不合理;设计计算与实际构件受力不符;局部承压面积不足;设计未考虑某些重要的次应力作用。

(2) 材料方面原因。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 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水泥品种原因, 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配合比中水灰比 (水胶比) 过大;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 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 收缩越大;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 导致混凝土离淅、泌水、保水性不良, 增加收缩值。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4) 施工生产方面。外加剂拌合不均匀;搅拌和运输时间过长;泵送时增加过量用水及水泥;浇筑顺序失误;浇筑速度过快;捣固不足;混凝土终凝前钢筋被扰动;混凝土保护层过薄;施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下沉, 模板变形过大;模板漏浆、渗水;拆模过早;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 或受到振动;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构件运输或、吊装或构件堆放不当。

(5)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 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 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 或由于氯化物介入, 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 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产生锈蚀, 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 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 结构承载力下降, 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 加剧钢筋锈蚀, 导致结构破坏。

(6) 环境和使用方面。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急剧变化;干湿循环作用;冻澎冻融作用;有腐蚀介质作用;使用超载;反复荷载的疲劳作用;振动作用;生产热源高温作用。

2 裂缝的防治措施

2.1 设计方面

(1) 设计中的“抗”与“放”。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 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 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 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2)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3) 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中, 有相当部分都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2.2 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

(1) 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 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 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 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3) 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和外加剂目标已作为混凝土的第五、六大组份, 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的作用。

(4) 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5) 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 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 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 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3 现场操作方面

(1) 浇捣工作:浇捣时, 振捣捧要快插慢拔,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 避免过振或漏振, 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 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 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 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 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 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28天。

(3) 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 (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 , 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 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 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 以防止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4 结语

主要产生原因 篇9

1 高压配电网及线路损耗概述

高压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 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的, 并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

一般而言, 高压配电网是指输电线路电压在35~110 k V的范围内。高压配电网一般采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 其结构呈辐射状。高压配电线的线径比输电线的小, 导致高压配电网的R/X较大。由于高压配电线路的R/X较大, 使得在输电网中常用的这些算法在高压配电网的潮流计算中其收敛性难以保证。

线路损耗又称为“网损”, 电能传输过程中在导线上产生的能量损耗。主要是电流通过有电阻的导线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线与线之间和线对接间的绝缘有漏电及线路带电部分电晕放电所造成的有功功率损耗只占极小部分。

2 我国高压配电网线路损耗的主要原因

一个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管理包括规划、设计、运行与检修等各个方面, 同时还与线路、变电、用电等部门有密切的联系其中, 网络结构与负荷大小等也都是影响电能损耗率大小的相关因素。

2.1 导线所选材料的电阻率较低

电阻是导线本身所特有的属性, 导线电阻的大小受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影响。科学实验证明, 当温度不变时, 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相关关系, 与其横截面积成负相关。电阻率就是指长1 mm、横截面积为1 mm2的导线的电阻值。若导线使用的是如合金线等电阻率较大的材料, 则导线的电阻较大, 相应的电路的损耗就很大;若导线使用的是如金属铜等电阻率较小的材料时, 则导线的电阻就较小, 相应的电路的损耗就较小。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 大多数的导线所选用的材料电阻率都较大, 这就造成了线路较大的损耗。

2.2 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线损升高

高压配电网是经10/0.4 k V变压器降压后, 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 是三相负载与单相负载混合用电的网络。在装接单相用户时, 供电部门均能将单相负载均衡地分接在A、B、C三相上。但在电网运行中, 由于用电户私自增容, 或大功率单相负载的投入, 或单相负载设备的用电不同时性等, 均可造成三相负载不平衡。电网若在三相不平衡度较大情况下运行, 将会给电网带来以下一定的损耗。

增加线路电能损耗。在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网络中, 电流通过线路导线时, 因存在阻抗, 必然产生电能损耗, 其损耗与通过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当电网以三相四线制供电时, 不能很好的调整负载, 造成三相负载不平衡并不鲜见。当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时, 中性线即有电流通过。这样, 不但相线有损耗, 而且中性线也产生损耗, 从而增加了电网线路损耗。

增加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配电变压器是低压电网的供电设备, 当其在三相负载不平衡工况下运行时, 将会造成配电变压器损耗的增加。因为配电变压器的功率损耗是随负载的不平衡度而变化的。

2.3 无功补偿未普及和补偿容量选择不合适

高压配电线路补偿不够。35 k V及以上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无功设备由电力部门直接调度, 可随时保证功率因数在理想范围内, 但在10 k V配电网中, 由于电网损耗与客户无直接利益关系, 所以其对增加无功设备或根据功率因数自动投切无功设备的自觉性较差, 而电力部门既不能做到全面监管, 又无法直接操作用户电容器投切, 从而导致了功率因数降低, 电能的过多浪费。

3 高压配电线路降低损耗措施

3.1 更换变压器, 减少变压器损耗

想要达到变压器降低损耗的目的, 可以选择空载损耗较低的节能型变压器和合理调整变压器的负载率。例如型号为SFZ8-20000 k Va的变压器替代了型号为SFSL-20000 k Va的变压器后, 一年的使用过程可以节约非常可观的电量。根据主变负荷情况, 较为合理的选择变压器容量是降低损耗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3.2 实行电网升压改造

高压配电网降低损耗的过程中, 较为简单的电网改造, 即可满足降低损耗的要求, 同时还大大的降低了输电线路的输送电流, 减少施工量和施工时间。具体的就是利用已有线路和变电设备进行部分的更换, 对电网进行改造, 将输变电系统的运行电压等级升高。例如, 某电网中有两个变电站通过35 k V线路供电, 因为输送功率和供电量相对较大, 线路损耗相对较高, 甚至达到了3.1%, 每月的平均损电量为114 MWh, 则可以计算得出, 若将线路升压为110 k V电压等级运行, 电路损耗则降低90%左右。

3.3 降低电能损耗的管理方法

供电公司或相应的企业领导, 对任务的分配要具体到每个人, 实行区域管理, 对不同区域分配不同的人才, 充分的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 认真负责自己所管理的区域。例如, 某县对110 k V电网的线路损耗进行了分析和考核之后, 发现了该地区电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无功补偿不足、变压器损耗较高等线路损耗较大的问题, 该地区在进行区域性管理之后, 快速的找出并解决了这些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供电量也日益增多, 电网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高压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功率消损最主要的部分, 想要实现配电网的节能损耗, 就要对电网设计、运行和使用中所有的问题都进行及时的解决, 这对提高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配电网作为电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人们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电力支持。但是, 在现实的高压配电网的输电过程中, 线路损耗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严重的影响。供电企业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线路损耗问题, 线损综合的反映了电力系统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在电网线损的构成中, 高压配电线路线损问题是线损的主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压配电网及线路损耗相关的阐述, 分析了高压配电网产生线路损耗的主要原因与降损措施。

关键词:高压配电网,线路损耗,线损原因,降损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建发.关于高压配电网电能损耗的研究[J].科技论坛, 2011 (30) :69-74.

[2]刘雪松.配电网电能损耗原因及降损措施的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 (2) :85-88.

主要产生原因 篇10

混凝土在结构构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能力差、脆性大、容易开裂。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规范采用限制构件裂缝宽度的办法来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 有的破坏结构整体性, 降低刚度, 使变形增大, 不同程度地影响结构承载力、耐久性;有的虽对承载力无多大影响, 但会引起钢筋锈蚀, 降低钢筋的耐久性, 或发生渗漏, 影响使用及结构美观;同时造成使用者对结构构件产生不安全感。因此, 应根据裂缝发生原因、性质、特征、大小、部位, 结构受力情况和使用要求, 区别情况, 及时地进行治理。近年来,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 由于现浇混凝土板构件裂缝而引起业主的投诉较多。

现浇混凝土楼板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 混凝土工程中楼板等构件裂缝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 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 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 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通过多年的施工现场经验, 对于现浇混凝土板类构件, 结合一些实例, 总结了混凝土板开裂的主要原因, 本文仅对混凝楼板类构件产生裂缝的部分原因和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2 裂缝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板构件开裂可以说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经常困扰着工程技术人员, 特别是混凝土楼板开裂。实际上, 如果采取一定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很多裂缝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 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 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 但混凝土在工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不同类型裂缝

2.1 混凝土原材料原因引起的裂缝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原材料是引起构件裂缝主要的原因。例如, 混凝土配合比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 混凝土配合比对收缩有很大的影响, 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及灰浆比等参数。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的条件下, 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 但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 混凝土收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 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 但增大的幅度较小。砂、石骨料含泥量过大, 会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骨料颗粒级配不良, 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 诱导裂缝的产生。

另外, 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亦是混凝土构件开裂的有关因素。掺用化学外加剂会使混凝土收缩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掺减水剂用于改善混凝土和易性, 增大坍落度。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收缩值略大于不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掺减水剂用于减水, 提高强度或节约水泥, 混凝土掺减水剂后收缩接近或小于不掺的收缩值。掺氯化钙早强剂的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明显增大, 随氯化钙掺量的增大而成倍增长。而掺三乙醇胺与氯化钠复合剂混凝土收缩比不掺的大, 但增大的幅度比掺氯化钙早强剂的要小。

2.2 混凝土的干缩裂缝

对于钢筋混凝土楼板这一类构件, 板厚通常很小, 一般为80mm~120mm, 其截面积小, 混凝土干缩裂缝通常是板开裂的主要原因。干缩裂缝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而产生收缩裂缝;在施工过程中, 有时因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当, 致使施工水灰比掌握不恰当, 造成水灰比偏大混凝土过稀, 混凝土振捣后局部表面集中了较多水分、砂浆, 因遇天晴日晒、现场风速较大等情况, 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快, 内部损失慢, 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 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 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 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 产生干缩裂缝。另外,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新混凝土表面没有很好地养护或养护时间欠合适均匀以及养护不全面, 局部失水过多过快也都会造成干缩裂缝。经过试验对比, 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 混凝土收缩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在工程实践过程中, 由于水灰比不当引起的干缩裂缝, 通常表现为平行于楼板短边和长边的裂缝, 这类裂缝常出现在楼板中部, 多发生于楼板整体连续浇注的工程中。

2.3 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 混凝土将发生变形, 若变形遭到约束, 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 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梁中, 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板类构件温度裂缝变化主要原因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有所不同。大体积混凝土通常受到水泥水化放热, 致使内部温度很高, 内外温差太大, 致使表面出现裂缝。现浇混凝土楼板等构件的温度裂缝成因主要受到气温、养护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例如, 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 混凝土骤冷骤热, 内外温度不均, 易出现裂缝。屋面、墙面受太阳曝晒后, 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 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 出现裂缝。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 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另外, 钢制预埋件与钢筋或其它钢制件联结时, 若焊接措施不当, 铁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采用电热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构件时, 预应力钢材温度可升高至350℃, 混凝土构件也容易开裂。

在工程时间过程中, 温度裂缝通常表现为温度裂缝表现为45度斜裂缝, 该类裂缝主要分布在房屋四角及内外墙交接角部, 且大多数裂缝穿透楼板。

2.4 养护不足引起的楼面裂缝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板类构件的养护不足是现实施工过程中的通病。混凝土养护中主要存在过早养护、过迟养护、后期养护不足和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等养护问题。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 由于受风吹日晒, 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 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 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 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 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 因昼夜温差大, 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后期养护不够, 使混凝土碳化加剧, 造成碳化收缩。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产生裂缝, 通常伴随着板混凝土强度不足等结构问题。

另外, 目前国内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 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为7天左右一层, 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 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总收缩值较大的不利因素外, 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 这种情况在抢工期时较常见。

2.5 施工缝

建筑工程主体工程梁板浇筑过程中, 为了满足施工分段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通常要按照规范和方案的要求预留施工缝。后浇带施工过程中, 有些单位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 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 常常出现浇筑不连贯, 顺序不合理, 出现施工“冷缝”或施工缝处理不当。造成后期在施工缝位置出现贯通缝, 直接形成质量问题。

例如某户在顶板发现平行于横轴的裂缝, 上下贯通, 经现场检查并委托检测该裂缝最大宽度0.22mm, 混凝土强度、纵向受力钢筋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均符合要求, 经查阅施工日志等有关资料, 发现该裂缝与施工中流水段的划分位置相吻合, 根据裂缝形态及走向分析, 为两次浇筑混凝土接槎处的裂缝。裂缝产生原因为浇筑混凝土楼板时, 流水段施工中留设的施工缝未能按照施工工艺规程处理好。新旧混凝土未能紧密结合, 混凝土自身干缩, 收缩到一定程度在混凝土接槎处产生裂缝。

2.6 模板及支撑和荷载问题引起的裂缝

模板施工过程中, 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 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施工期间过度震动和其他人为因素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拆模过早, 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模板缝隙不严实造成漏浆、渗水。以上都是模板及支撑施工中造成板构件开裂的主要原因。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前过早拆模, 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 都可能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 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 如把板面负筋踩弯, 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 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 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

2.7 负弯矩筋保护层过大引起的裂缝

负弯矩钢筋在楼板中的抗拉受力, 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负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度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 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 致使负弯矩筋被踩踏下去, 保护层过大, 使板在负弯矩区产生裂缝。

2.8 预埋管线

预埋管线也是造成板构件的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多根管线集散处的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 容易导致裂缝发生。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 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 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 (即垂直于) 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 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 (即垂直于) 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 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这类裂缝位于板内埋设线管的地方, 裂缝分布沿线管走向。裂缝常常上下贯通, 缝宽较大。

3 楼板裂缝的防治

通过对楼板裂缝的原因分析, 结合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楼板构件施工的操作特点, 笔者总结出了防治楼板裂缝的一些技术措施, 并在公司承建的部分建筑工程建设中得以实施。

3.1 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方面上尽量选用低热、干缩值小的水泥。严格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及粗骨料粒径, 应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 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 如果砂粒过细, 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 不仅降低强度, 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应选用碱活性小的骨料避免产生碱骨料反应。另外还要加强搅拌站后台管理,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剂, 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中的外加剂的用量。施工过程中减少减水剂使用量, 对于早强剂, 尽量选用掺三乙醇胺与氯化钠复合剂, 对于氯化钙类早强剂严格控制其用量。

3.2 混凝土干缩裂缝及温度裂缝的控制

针对混凝土干缩裂缝及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控制养护条件, 保证养护时间是减轻和防止干缩裂缝的主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 严禁在混凝土施工中任意加水和外加剂, 注意施工过程板类构件的振捣方法和时间, 振捣避免出现漏振和过振。注意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时间和次数也是控制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的主要手段, 必要时初凝前进行二次捣固或终凝前表面进行二次抹压。

另外, 要严格控制外界温度因素影响构件的成型过程。降低拌合水、粗骨料的温度, 将浇筑时间安排在低温季节或夜间, 降低浇筑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前, 加强模板及支撑刚度, 模板用水均匀湿透, 避免模板干燥吸水, 必要时可采用钢模板。在高温季节施工时, 应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 加快混凝土入仓覆盖速度, 缩短混凝土暴晒时间, 并对混凝土运输工具实施隔热遮阳, 减少混凝土温度回升。

3.3 要加强现浇楼板浇筑后的养护

施工过程中, 不管是任何原因产生的板类构件裂缝, 都与养护的方法及时间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 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 尤其在高温下施工, 更应经常浇水养护, 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 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 有效控制裂缝。同时, 对混凝土地面, 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 并加强养护, 经常使楼面处于湿润状态, 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冬季施工时, 合理的采用电气加热法、暖棚法、蒸汽加热法以及在混凝土拌和水中掺入防冻剂 (但氯盐不宜使用) 等方法, 合理控制保温时间和强度, 对裂缝能够有效的控制。

3.4 模板施工过程中的裂缝防治

加强施工缝处理的管理, 正确的按照规范和方案处理施工缝。施工缝留置的位置及数量可以根据设计和规范的要求适当增加后浇带。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模板安装时, 吊运 (或传递) 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 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 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能力,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竖直对准, 并铺设垫板。楼板模板支撑系统要有足够强度及刚度,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变形, 模板支柱底部应垫通长脚手板防止支柱下沉。模板拆除应依据规范强度要求, 在拆除过程中, 严禁随意扔钢管、模板冲击楼板。

3.5 要严格控制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

负弯矩筋应设置钢筋支撑马凳并绑牢固, 防止操作时踩变形。要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 以有效减少板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 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要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 特别是楼板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预埋管线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 应重点整修。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条板, 扩大接触面, 分散应力, 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3.6 管线处理

管线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交叉布线处宜采用线盒, 板内管线直径一般不应大于板厚的1/3,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 应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防止裂缝产生。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针对楼板裂缝问题, 笔者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技术措施,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楼板裂缝有明显的减少, 保证了施工质量, 满足了业主们日益增高的质量要求。要进一步消除楼板裂缝现象, 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 采用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楼板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3.

上一篇:多样性分析下一篇: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