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思路

2024-06-20

明确思路(精选十篇)

明确思路 篇1

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设备、新理念层出不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等余波未定,智能终端、超高清、立体显示、人工智能等风声又起。IT服务作为一支新生力量, 在工信部等部委以及众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异军突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的编制完成、以及中电标协信息技术服务(ITSS)分会的成立给IT服务的未来发展和推广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此外, 随着目前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LED等绿色节能环保产品也渐渐成为产业发展重点。为此,本刊紧密追踪产业重点和行业热点,以宣传标准、推动标准化的行业应用为己任,组织了相关热点技术专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标准是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为此,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明确了2014年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支撑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服务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产业自主创新”为主线,将改革创新贯穿于标准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的标准制定,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优化标准体系结构,为保持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此,本刊将继续关注、跟踪和报道行业及产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化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问题,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在密切跟踪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同时,重点聚焦标准的行业推广应用,从而更好地履行标准宣贯的使命。

理清思路明确指标 篇2

---规范“两基”档案建设,扎实做好迎国检准备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龙山镇中学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校检查“两基”建档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经过短时期的建档工作,在县“两基”办的正确指导下,我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 基本完成了“两基”档案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与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在此,我就龙山镇中学“两基”迎“国检”建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档案建设是“两基”迎国检的一项极其重要、极为繁重、工作极为辛苦、难度较大的工作,也是教育系统迎国检的重点工作和主要任务之一。档案建设虽然细小,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做好“两基”文件材料收集建档工作十分关键。规范档案是“两基”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两基”验收过关的重要前提。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人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两基”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其他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两基”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两基” 档案的指导、协调和建设工作。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1、“两基”档案资料建设的重要性

“两基”督导评估的工作性质本身决定了材料的重要性,是检验和评价普

九、扫盲水平的依据,审核“两基”档案资料料是国检的重要内容。“两基”档案资料的真实、准确,是保证“两基”督导评估判断准确性的关键。“两基”档案资料的完整、充分、条理、清晰,可以反映“两基”工作的水平。规范“两基”档案资料是“两基”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两基”验收过关的重要前提。我校注重归档保存价值,做到该立则立,该建则建,精简高效。力求让档案资料客观翔实地再现“两基”工作过程,真实完整地反映“两基”工作实绩。

学校结合上级会议精神,对“两基”档案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建档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县上文件精神开展“两基”档案建设。学校落实了专门人员负责“两基” 档案的建设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教职工在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走家串户,完成了龙山镇中学服务区《家庭人口基本情况简表》、《甘肃省少年儿童基本信息卡》的摸底统计工作。

2、“两基”档案应遵循五项原则

为使建档工作有章可循,我校在建档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档案资料建设的灵魂,档案建立要求真、求实,指标数据务必准确,各类

材料语言文字应能准确反映工作事实,也就是档案资料建设不仅要全面,更要有质量。

(2)系统性原则:对实施“两基”的全部过程、全部内容逐一显示,不能割裂,不能只显示成绩而不反映问题,不能只显示局部而不反映全体。

(3)科学性原则:是档案建设水平的集中表现,它要求分类科学、内容针对性强、逻辑严密。

(4)规范性原则:是主要考虑到便于操作。无论从形式、内容、时限等方面,必须强调规范,做到标签准确,目录清晰,以免查验指标以及自我使用时,耗时费力,难以查找。

(5)统一性原则:是在一定范围内及在宏观要求方面,做到标准规范统一,就是要做到一个乡(镇)有一整套“两基”档案。

3、做到四个务必

学校档案务必做到“一要就有”(是“两基”档案建设的前提);务必做到“一看就懂”;务必做到“一查就实”;务必做到“一核就准”。

4、做到两个杜绝

学校档案杜绝“一看就假”;杜绝“一查就虚”。

三、加强培训,注重细节

“两基”档案资料是国检的重要内容,是第一信息源。为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学校“两基”档案材料,核实相关数据,完善各种旁证材料,确保在预定的期限内做好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我校多次召开“两基”档案管理工作会。

为认真做好“两基”建档工作,我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建档工作上台阶。一是结合我校实际并与县“两基”办积极联系,学校先后举办了五次建档培训会,针对“两基”国检指标要求,讲解了档案表册间的逻辑关系、填写注意事项,以及档案建设的要求。强化建档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紧迫感、责任感,使他们高度重视档案资料建设,确保“两基”档案一查就准,经得起推敲,顺利通过检查。二是划拨专门经费用于建档工作,确保迎检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根据“两基”办公室的要求,学校档案统一要求、统一封面、统一归类、统一格式、统一装订,实现了文书类档案书本化、普及程度档案规范化、档案归类系统化。

四、严格标准,充实完善

档案资料是反映我校“两基”工作成果的核心材料,也是接受验收的重要内容。充实、完善和规范“两基”档案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我校严格按照“两基”档案目录的要求,再核实、再梳理、再充实,确保数据衔接统一、规范一致,不能出现数字“打架”的情况,更不能造假。要做到“一要就有、一看就懂、一查就实”。按国检要求,我校建立“两基”工作痕迹档案,特别是开展好自检自查整改存在的问题,并向“两基”迎检办报送自查报告。我校高度重视“两基”建档工作,决不能因“两基”档案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

五、勤勉踏实、迎难创新

根据县“两基”办公室提供的《基本档案目录》,我校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创新,并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学校原始基础资料补

充完善。新编纂《龙山镇中学学校历程》一书,展现我校辉煌的历史,受到领导的赞扬。

我校在整理档案中创新。一是卷宗封面。卷宗档案盒标签分为封面标签及背脊标签两部分。封面标签及背脊标签样式统一,彩色打印。“两基”档案分类别、分按一定顺序组卷、装盒,一盒装订不下的,可分盒组卷,其目录排列序号一次延续。二是编制档案总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档案总目录依据建档时间先后、档案内容编写,目录中每个项目的标题、时间与该卷宗(或档案盒)上标题、时间一致,便于检索、查阅。卷内文件目录按照卷内文件内容,填写清楚目录表中 “类目名称”、“类别号”、“目录号”、“序号”、以便查阅。卷内文件目录设有“整改意见”和“补充资料”栏目,以便添加遗漏的材料。三是整理装订。档案整理要做到整齐、美观、大方、结实,所有表册档案采用A4纸横向左侧装订。每份资料都盖有档案专用印章,其上填写“资料名称”、“归档盒号”、“日期”等,以便查阅核查后档案的归档。

六、勤于督查,认真整改

督查是保证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深入档案室督导检查,围绕“两基”各项指标,及时排查解决“两基”迎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改进的意见、建议。建档人员进一步改进、补充、完善,保证了建档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目前,我校“两基”档案按照规范、齐全、准确的建档标准以全面完成建档各项工作。

明确新问题 探索新思路 篇3

【关键词】三农 农业 农村 农民 新问题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落后区域,农业是中国经济的薄弱部分,农民是中国民众的弱势群体,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没有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农业结构的全面优化,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党和全社会迅速达成了共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1.新阶段的新问题

抓农业和农村工作,一方面要把追求数量增长转到优化品种和提高质量上来,另一方面要把农产品的市场开拓作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的突破口。新阶段的新问题农业和农村最突出的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二是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不到一半,这就使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三是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比较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四是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比收入差距更为悬殊。据国家统计局官员指出:如果把所有东西包括城镇居民的财政补贴都折算进来,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要达到6:1,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2.新阶段的新变化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整个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严峻形势。到2000年底,从国家统计局牵头制定的总体小康的16项检测指标来看,我们没有实现的3项指标,恰恰都和农业和农村问题密切相关。农民年均纯收入、农民每人每天从食品中摄取的蛋白质、当初设计2500多个县市到2000年都要建成初级医疗卫生保障系统等三项指标都未达标。农民收入上不去,最直接的问题是严重影响了内需的扩大。新阶段的新变化在农产品供给这么好的形势下,农民收入增长面临这么大的困难,这和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很密切的关系。

2.1从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角度看,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

2009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是37.7%,并随收入提高逐步缓慢下降。用于食品消费的比重减小,对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增长有很大的影响。从食品收入弹性系数看,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会导致食品收入弹性系数降低,这就造成了农产品市场很难扩大、农产品价格很难提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购买农产品的城市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比例太低。

2.2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对农业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阶段,资本和技术开始大规模替代劳动力。

3.新阶段的新思路

这可以概括为三个“新”。第一个“新”,就是中央明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来考虑。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小康”的解释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如果农村不实现小康,就不会有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第二个“新”,就是十六大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仅仅在农业和农村内部兜圈子,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第三个“新”,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中央抓农业农村工作,大的思路就是两条线: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抓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基本含义是要把农业的结构调整转到以品种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且要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舞台。 战略性结构调整有几个大的方向,所有的农产品都要改善品种和提高质量;进一步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化来转化初级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优化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业带;继续支持农村办好二、三产业,进一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借当前农产品供应较为充裕的机会,抓紧生態环境建设,促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要在稳定中不断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主要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承包政策;二是减轻农民负担。

明确思路 篇4

一、寻找问题切入点, 灵活证明不等式

用基本不等式证明时, 要注意四个字“正”、“定”、“等”、“同”.“正”是指均值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各项均为正整数;“定”是指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 和或积应为定值, 这时常常需要运用拆项、补项、平衡系数等变形技巧;“等”是指利用均值不等式时, 应注意探究等号是否成立, 即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具备, 若等号不成立, 则不是最值, 若等号成立, 才是最值;“同”是指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时, 等号成立的条件中的变量的取值范围应相同.由于不等式的形式多种多样, 所以证明的方法也灵活多变, 具体证明时要注意方法的选择.

1. 正用:

它是对基本不等式从左往右使用, 由积式向和式变形, 有的时侯还要先分析所求证的不等式, 根据特征进行适当的变形,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证明.依据不等式的结构, 凑出常数因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 逆用:

它是对基本不等式从右向左用, 即由和式向积式的变形.根据对数的运算法则, 往往可以把两个正数的乘积的对数转化为它们的对数的和, 而基本不等式特别适合解决两个正数的和与积的转化问题, 所以与对数函数有关的不等式证明问题, 要多考虑基本不等式的灵活运用.

3. 叠用:

即叠和的形式, 利用基本不等式的变形, 并且连续使用, 在连续使用时要注意两次取等号条件必须一致, 否则是错误的.

4. 拆项:

如果题目中的部分项已具备使用公式条件, 则要根据题目特点, 通过加减项的方法配凑成可使用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5. 配凑项:

如果对不等式进行各种变换都不能达到目的, 此时可考虑对原式进行再处理或添加一些特殊的项, 达到构造公式的目的.但要注意必须保证等号同时成立.

二、思维拓展应用, 求解最值问题

本题除了上述解法外, 还有更多的考虑策略, 如考虑条件与结论中的字母的对称性, 可运用均值代换, 即令去求证有关t的不等式或者考虑将原不等式转化为的不等式.有些题目不具备应用基本不等式的特征, 则要根据求证式子的特点, 分析等号成立的条件, 通过对一些数或式子的拆分, 达到能运用不等式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

明确职能定位转变工作思路 篇5

关注居民健康用心为民服务

随着卫生的改革,凤凰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在各级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明确中心职能,转变工作思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全面提升、科学发展,把群众的需求当做我们的追求,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宗旨。在卫生局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真抓实干,2011年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向领导和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

一、明确职能、转变思想,紧跟医改步伐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单位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研究和策划,统一思想和认识,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服务理念,把为个体服务为主转移到为群体服务为主,既把以临床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中心主任第一个从临床一线上走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心管理上来;二是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任组长,设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组建了由10名专职人员和16名乡村 1

医生组成的公卫队。由中心主任坐镇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亲自指挥;三是把大型手术室和产房撤除,把二楼整体全部让出来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专用,设置了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健康教育科、宣教室、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预防接种门诊、慢病管理科、重性精神病管理科、卫生监督协管科等相关科室,公共卫生用房占业务用房总面积的一半,临床开展了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重病人一律转诊。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以及将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服务地点、采取的措施,以告居民一封公开信的形式,制成宣传板、宣传手册进行了广泛宣传;五是制定了各项制度措施和方案,并组织公卫人员去东阿、茌平、临清等地,进行考察学习,购买了为群众查体的B超、生化、心电图、血糖仪、透视机、录像机、照相机、电子秤、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仪器设备,印制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积极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二、用行动感化群众,用辛勤赢得群众

每季度的健康随访想要做好做细,人人满意,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开始有很多群众不能理解,常常是风言风语、冷嘲热讽,认为我们只是作秀,不过又是忽悠老百姓的形象工程,不会坚持多久的,不配合是常有的事,因此,上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成效甚微。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在每个村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利用多媒体在大队部、学校或者卫生室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群众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并特别强调公共卫生服务是免费的,是

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是长期的服务,每年一次全面健康查体,并对重点人群和慢性病人员定时随访,做好儿保、妇保、叶酸宣传与发放,征得群众的理解,给予支持配合。中心领导班子每个季度带领公卫队进村入户,入户到人,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无论严寒酷署,不影响为群众随访服务,夏季迎着风雨,冬季顶风冒雪,不间断上门服务,直到群众满意后为止。健康查体,包括内、外、妇、儿、B超、心电图、化验、透视等项目,并且尽可能为查体群众提供一切方便,经过磨合、宣传,每次随访,公共卫生人员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夏季拿出西瓜、矿泉水,冬季捧上热茶,甚至要挽留公共卫生人员吃顿便饭以表示感谢,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公共卫生人员的无私服务。也因此让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获。

三、细化信息资料,建立健康档案。

每月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全年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

次,举办健康讲座13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0余份。由于开始时了解的内容不全面,建立档案不真实,通过随访,随时更正重新整理,不存在虚假、不存在死角,档案有人包村,建立健康档案26275人,建档率90.2%。2011年已管理高血压650人,糖尿病235人,重症精神病患者39人,孕产妇251人,0—6岁儿童1745人,65岁以上老年人2282人。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第一个月是档案信息的调查归纳整理,计免资料也是随时搞好记录,做到卡证相符,及时上报;第二个月入户随访,记录信息;第三个月根据随访情况更正填写档案与随访记录,以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与全面性。

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共投资93万元,也因此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吸引市卫生局、开发区、阳谷及东昌府区乡镇卫生院到我院考察观摩。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转变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工作下沉,加大投入,继续把公共卫生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争取公共卫生工作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较大提高。

凤凰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明确思路 篇6

虽然不是第一次接触拍摄,但是作为一部剧作的编剧还是第一次 。不能天真地以为摄影师是万能的,可以拍出所有你想要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让别人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感情,真正的好剧本要让大部分人都了解剧本所写的感情,这样的片子受众才会广泛。

通过本次微电影训练营的实践,我知道了作为编剧的不易。编剧不仅仅要会写剧本,还要知道镜头语言的综合运用。曾在某知名电视台听到这么一句话,好的编剧可以罢免自己的导演,开始我是不相信的,可是这次微电影训练营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思路明确清晰,感情抒发清晰调理,即使一万个导演有一万种表现方法,但是编剧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是大致相同的。呈现给受众的意识形态可能在视觉感受上会有所不同,但是最精华的思想所传递出来的内容是大致一样的。综上所述的种种都需要编剧将一个思路和感情明确的剧本呈现给导演。编剧不能将剧本片段化,一旦将剧本片段化,那么这个剧本就是一堆废纸,没有一个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先整体后片段才是最重要的。此次微电影的剧本创作就犯了一大忌,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情感的表达,给后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本次微电影训练营跟着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老前辈们,我还明白了要想有一个感情真挚的故事,足够的阅历也很重要,自己体验过的感情才最真挚。回到家里,我开始恶补电影,学习他们的镜头语言;开始拿起书本了解外边的我不曾接触过的人或是事件,把自己放进主人公的世界去感受;开始在公交车或者路上与陌生人攀谈来了解一个新的世界,作为一个倾听者,也是感受者,有时我发现听到的别人的故事多了,自己的故事慢慢地也多了起来。或许有一天我会分不清我究竟在谁的世界里,但是我相信现在我可以写出更好的更有情感的剧本,用我的方式写出我所经历的感情。

明确思路 篇7

一、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提高对完善学校顶层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的顶层设计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1985~2005年, 为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以办学体制改革和院校合并为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 1998年以来的高校大扩招, 成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第三个阶段, 即现在所处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段, 此阶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特征。

1. 完善顶层设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 首要的是要有创新型人才, 要大力发挥高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高校顶层设计的根本指向和核心是人才培养。因此,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 高校应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首要目标, 在其发展战略中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2. 完善顶层设计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新世纪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 2008年毛入学率达到23%, 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成了高等教育大国, 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由此, 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开始由数量扩张型的外延发展转变为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型的内涵发展。怎样才能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

3. 完善顶层设计是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本”“以学生家长满意为本”。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高校就是希望受到优质的教育, 并为此倾注了很多感情、精力和财力。因此, 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高等教育, 高校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 完善顶层设计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顶层设计关乎学校办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 因此, 确定学校的顶层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校情, 不贪大求全、好高骛远, 而要科学预测,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使确定的目标既鼓舞人心又能经过共同努力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 顶层设计必须考虑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统筹发展。具体来讲, 学校的发展必须在“改革” (规范内部管理体制机制) 、“质量” (人才培养和学术水平) 、“服务” (为学生服务和为社会服务) 、“提高” (办学层次) 四个方面下工夫。

二、认真梳理洛阳师范学院本科教育阶段的发展历程, 准确制定学校的发展指导思想

制定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 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实际。可以说, 洛阳师范学院是伴随着解放思想的步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蓬勃发展起来的。1978年12月, 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学校的高师层次;1988年, 学校被原国家教委首批表彰为全国优秀师专;1998年, 学校党委抓住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机遇, 提出了“勤攀登、勇拓展”的口号, 作出了本科层次办学的重要决策;2000年, 学校成功实现了向本科层次的跨越。从2002年的第一次党代会到2008年的第二次党代会, 短短几年间学校便在本科层次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洛阳师院升本以来, 在近10年的本科办学历程中, 办学指导思想的变化具有紧密的连续性、清晰的阶段性和强烈的时代性, 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向性、规范性、前瞻性、跨越性的意义。办学指导思想变化的阶段性标志是“两次党代会和一次评估”。

1. 围绕“以合格本科建设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

2002年, 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 指导思想中明确了“以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中心”“坚持规模和效益协调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 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格局”“以创建开放性、多学科、合格的本科院校为目标”等关键词, 提出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 以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突破”, “三位一体”, 协调发展。其间, 学校又制定并实施了“十五”规划, 基本构建了适应本科教学需要的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

2. 围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力争优秀”的办学指导思想。

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在构建规范的本科教学工作体制、机制的过程中, 学校又确定了更高的“力争评估优秀”的指导思想, 提出并着力按照以下关键点为发展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 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亮校、科研强校战略”, “坚持师范精神,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 精心培育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开放性、多学科、教学型师范大学”。这样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层次提升的发展思路。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学校内练硬功、外树形象, 积极实施“十一五”规划, 着力加强教学建设。2007年, 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围绕“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指导思想。

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 学校发展迈上了新的平台, 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为此, 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开阔的视野更新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构筑发展新优势, 实现发展新跨越。经过一年多的讨论和探索, 我们形成了广泛共识:一是以把本科教育做大做强为基础, 二是以努力实现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师范大学建设为突破。这样的目标顺理成章地写进了2008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队伍建设为重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硕士授予单位和师范大学建设为目标, 强化科学管理, 突出发展内涵, 彰显办学特色, 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提出了实现硕士授予单位和师范大学建设“两大新跨越”的奋斗目标。

三、紧紧抓住影响洛阳师范学院发展的关键点和制约点, 强力推进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完善顶层设计的目的是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推动学校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因此必须找到制约或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点和制约点, 抓住关键点, 突破制约点。具体讲就是:强力实施“四大战略”, 实现“两大新跨越”。

一是实施“质量立校”战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质量立校”是全方位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本科教学质量。本科教育是学校的基础, 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因此, 要切实强化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意识, 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增加教学经费投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构建具有洛阳师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 打造一批知名的特色专业;加强课程建设, 深化课程改革, 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以新课改为重点的基础教育研究, 不断提高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能力;等等。同时, 要努力拓宽办学渠道, 以本科教育为主,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和示范性软件学院, 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实现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

二是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资队伍是高校人才队伍的主体, 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坚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思想, 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生活和工作的良好环境,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引进人才方面要思路清晰, 在不断提高现有师资水平的同时, 把引进人才的重点放在新专业和重点学科急需的人才上面, 以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为重点, 以培育优秀学术团队为目标。另外, 要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 努力打造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名师荟萃的师资队伍。

三是实施“科研强校”战略, 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和源泉。我们要以重点学科、硕士点申报为依托,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承担国家级项目为重点, 积极推进自主创新, 力推学术精品, 打造标志性成果。同时, 我们要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构建具有优势和综合竞争实力的学科体系、学术创新团队、学术创新保证体系, 重点扶持优势学科、强势学科, 力争省级重点学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 为尽早实现硕士授予单位的突破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实施“特色亮校”战略, 打造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 树立强烈的特色意识, 强化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 依托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地域文化, 加强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建设, 打造特色鲜明的知名高校。在教学评估中, 我们打造了两个特色项目, 现在, 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特色理念, 切实采取措施, 真正使我们的特色亮起来, 起到引领和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让社会认可、公众认可, 打造洛阳师院真正鲜明的个性特征。

明确思路 篇8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紧迫、意义重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研究部署。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总书记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2月, 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这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 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理论创新、发展目标的全面部署。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确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头号工程”, 作了全面部署, 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 对于肇庆来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刻领会, 结合肇庆实际, 充分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坚定不移调结构, 脚踏实地促转变, 集中精力打好这场“硬仗”。

第一, 从肇庆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 要尽快扩大总量、提高质量,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 肇庆积极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势头, 去年肇庆工业增加值、实际吸收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但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仍是肇庆当前发展中最根本性的问题。在经济总量方面, 2009年全市GDP占全省比重为2.21%, 人均GDP22415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 (40748元) 低18333元。在发展质量方面, “吃饭财政”的格局仍未改变, 2009年全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49%, 比全省平均水平 (9.34%) 低2.85个百分点。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方面, 肇庆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009年工业化率是33%, 比全省平均水平45.9%低12.9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也比较低, 肇庆目前城镇化率约45%左右, 比去年全省平均水平63%低18个百分点。因此, 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迅速壮大经济总量, 增强实力。首先必须改变靠投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外延型扩张模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立足扩大内需, 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努力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 把“好”和“快”有机结合起来, 把加快壮大经济总量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 从肇庆产业结构的现状来看, 要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产业竞争力,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 肇庆采取扎实措施,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总体看肇庆产业结构层次还比较低。2009年全市三大产业的比例为19.2∶37.1∶43.7, 全省是5.1∶49.3∶45.6, 肇庆一产比全省高14.1个百分点, 二产比全省低12.2个百分点, 三产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从第二产业内部看, 肇庆工业支柱产业不强, 去年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金属材料、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等六大重点产业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2%。尤其是生产性重大工业项目缺乏,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很大。从第三产业内部看, 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不高, 2009年肇庆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仅为44.03%, 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57.2%) 。因此, 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推进“三化”统筹, 切实加快工业化进程, 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强做优第三产业, 从而推动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 从肇庆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看, 要提升区域竞争力, 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规划纲要》把肇庆整体纳入珠三角地区, 为肇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对我们加快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纲要》赋予了肇庆与珠三角其它城市同样的历史使命, 要求肇庆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同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 我们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肇庆经济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其它城市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2009年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和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22415元、1470元, 分别仅为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33.3%、27.8%。这就意味着肇庆要实现《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 必须要付出比其他市更艰苦的努力。单从人均生产总值这一项指标来看, 到2012年肇庆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30000元, 到2020年要达到80000元, 比2009年增长2.57倍。去年是《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年, 在六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中, 肇庆有4项在珠三角排第一位, 有2项在珠三角排第二位, 取得了良好开局, 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珠三角各兄弟市正在积极抢抓《规划纲要》实施机遇, 加强经济发展战略谋划, 在经济总量大的基础上, 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比如, 惠州市去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大关, 今年上半年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高达18.9%和33.5%, 均高于肇庆,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保持34.3%的增速。如果我们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取得新突破, 切实增强区域竞争能力, 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发展中落伍, 很难跟上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第四, 从肇庆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看, 要统筹城乡,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 肇庆经济中心区和山区各县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呈现出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山区受区位、环境等因素制约, 经济发展与中心区相比存在较大落差,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是肇庆的一大难题。从经济总量看, 去年经济中心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69.5%, 山区约占30.5%;从人均水平看, 去年经济中心区人均生产总值33134元, 山区人均生产总值12898元;从增长速度看, 去年经济中心区生产总值增长14.2%, 山区生产总值增长13.4%;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情况看, 去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063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91元, 分别增长10.4%和7.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39∶1, 且增速来看, 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因此, 要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作为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 推动城乡区域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自由流动, 形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第五, 从肇庆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看, 要保护绿水青山, 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肇庆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和水源保护区,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十分重要。一直以来, 肇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 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一手促发展, 一手保环境, 在经济加快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 肇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可以说,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肇庆最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突出, 日益彰显其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的重要意义。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肇庆的加快发展将给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特别是污染减排工作任务很重, 环境质量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 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确保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 环境的负荷逐步下降, 继续发挥肇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这是肇庆在加快科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六, 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来看, 要让人民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 不仅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 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就必须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就必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 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为经济发展创造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就必须妥善协调和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如果社会事业、民生改善不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那么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社会和谐稳定也无法保证。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切实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汪洋书记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强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抓紧去“干”, 去落实, 真正做到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落实力度, 加快工作进度, 早日收到实效。要做到明确总体思路,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重点在“八个加快推进”上下功夫。

(一) 明确总体思路。肇庆市委十届八次全会, 对肇庆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判断, 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对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四个统一”的要求,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 我们既具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良好条件, 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既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势头、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夯实发展基础, 更要“好”字当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把“好”与“快”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既要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更要高度重视扩大消费、努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们既要着力谋划重大项目建设、构筑新的发展优势, 更要优化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从肇庆实际出发, 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的要求, 紧紧围绕“两个尽快”、“两个成为”的奋斗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三促进一保持”、“双转移”战略。着力扩大经济总量, 增强经济实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推进自主创新, 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统筹城乡,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不断改善民生。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 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兼顾各方面的发展要求, 统筹考虑, 整体推进。针对肇庆实际, 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既要抓好当前、切实加快发展, 又要谋划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切实做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 实现当期增长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 促进当前经济增长的举措与促进科学发展的长远之策相结合, 在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 着力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大的功夫, 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二是正确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迅速壮大经济总量, 争先进位, 增强实力是肇庆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总量的扩大会引起结构的变化, 结构的优化会带动总量的增加。扩大总量必须以优化结构为基础, 优化结构必须以扩大总量为目标, 在优化投资结构、优化项目选择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使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相辅相成, 使经济发展更具稳定性、更有竞争力。要坚定不移地扩大招商引资, 谋划重大项目建设, 以增量促进存量的优化, 在结构调整中促进总量的扩张, 逐步构建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 也是扩大投资、拉动消费、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大力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 着力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 通过办好民生实事进一步扩大内需, 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得到实惠、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四是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从全国、全省来说, 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国、全省一盘棋思想, 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不折不扣地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从全市来说, 各地也要树立全局意识, 坚持率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统一。经济中心区具备率先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要加大发展力度, 建设成为肇庆加快科学发展的先导区;山区要充分发挥优势, 克服各种困难, 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三) 在“八个加快推进”上下功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必须把握关键环节, 突出工作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重点在“八个加快推进”上下功夫:

第一, 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指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 对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 肇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是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趋势, 加快谋划重大项目, 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要坚定不移谋划重大项目。没有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的突破, 就不可能有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要在加快推进正在建设的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上, 把谋划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工作来抓, 加快推进亚铝二期、封开华润水泥、国电大旺热电联产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积极谋划肇庆核电及核电装备制造、封开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 加快谋划建设一批规模超百亿、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 努力在引进重大工业项目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二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目前, 肇庆已形成了金属材料、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等重点产业, 但普遍存在产业链短、竞争力弱的问题。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 加快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集群, 推进高要金利小五金、广宁林浆纸一体化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 创建电子元器件、精密压铸、金属加工等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坚持以质取胜,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引导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三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 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肇庆高新区、中巴软件园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做大做强肇庆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基地、粤台光电产业园规划建设,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 积极培育软件、文化创意、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要着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演进历史表明, 从发展趋势上看, 服务业的比重随着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上升;从发展速度上看, 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逐步高于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把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着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连锁经营、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 培育发展“总部经济”, 做强做优旅游产业,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经济。五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继续加大农业投入, 统筹城乡发展,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做强做优农业主导产业,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 促进农户增收。六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 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 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 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与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市场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措施来抓, 不断增强群众的消费能力。要下大力气改善消费环境,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拓展消费空间, 改善消费结构, 逐步提高消费层次。要用足用活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 精心组织“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下乡”等促销活动, 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第二, 在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上下功夫。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要紧紧围绕肇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要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 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贯穿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要坚持技术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 立足肇庆发展优势和产业特色, 围绕事关肇庆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和重点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科技重点项目, 争取一批重点创新项目进入全省自主创新100强, 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加快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与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支撑肇庆重点产业发展。二要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财政性资金对自主创新支持, 带动企业增加自主创新研发投入, 支持企业创办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站和研发中心, 充分发挥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深化校市合作和产学研合作, 围绕汽车配件、金属加工等重点产业, 加强产学研创新联盟、示范基地建设, 协同推进自主创新。三要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以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 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和集聚肇庆经济社会建设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 形成结构合理、专业互补、引领创新的人才团队, 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制度环境, 在实践中锻炼、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的自主创新人才。

第三, 在加快推进广佛肇一体化上下功夫。以广佛同城化带动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也是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全力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加快推进广佛肇一体化发展, 积极建设广佛肇经济圈, 为肇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一要全面落实合作项目。积极配合实施珠三角五个一体化专项规划。全面落实首次广佛肇市长联席会议议定事项, 共同编制《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 加快实施广佛肇首批重点合作计划项目, 出台第二批合作项目。推进广佛肇城际轨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 重点加强与广州铁路新客站、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港等战略性基础设施的交通对接, 扎实做好广佛肇车辆通行费年票互通互认后的各项配套服务工作。二要拓展合作空间和领域。加强与广佛地区产业对接, 加强产业转移的引导, 探索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 积极吸纳广佛地区产业辐射和人流、物流、科技等经济发展要素, 把肇庆打造成为广佛肇经济圈产业发展新载体。拓展合作领域层次, 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多层面合作, 努力在公共领域协调共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要加强工作考核督查。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纲要》工作跟踪检查考核机制, 完善考核奖惩办法, 将肇庆《实施意见》确立的23项发展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 (市、区) 、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 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第四, 在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下功夫。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推动经济中心区率先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带动山区跟上全市融入珠三角发展步伐, 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要切实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是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增加投入、拉动消费、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战略, 认真落实“城市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要求, 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城市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 以规划引领城镇化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三旧”改造, 加大土地储备力度, 加快市区一体化发展;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进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要逐步放宽城镇落户条件限制, 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和农民工有序地转为城镇居民。二要推动经济中心区率先发展。要抓好经济中心区一体化发展规划, 加强交通建设、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要明晰产业重点, 促进产业集聚, 融入珠三角产业体系, 把经济中心区建设成为经济总量大, 产业结构优, 城镇化水平高, 综合竞争力强的先导区域, 成为带动全市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三要加快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山区各县要充分发挥资源、生态优势, 优化产业规划布局, 加强沿江沿路产业园区规划, 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壮大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矿产开发加工等资源深加工产业, 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 跟上全市融入珠三角发展步伐。

第五, 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这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如果没有体制上的重大突破, 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着力破除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 建立健全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立大部制的要求, 全面推进县、镇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大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二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配合做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 积极参与建立“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隔层财政保障机制。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实现产权多元化,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动市属国有经济新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核准制和备案制, 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加大农村综合改革力度, 积极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宅基地交易制度,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激活旅游投资市场, 增强市级旅游企业开发融资能力, 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 加快全市有线广电网络产权重组。大力推进文化产业投资多元化,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第六, 在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上下功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切实措施, 扩大对外开放,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为肇庆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一要加强园区建设。按照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尽快实现产值5000亿元的目标, 加快肇庆高新区建设和发展, 推进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工作, 积极扩大融资规模,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增强产业集聚功能, 把高新区打造成为肇庆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央企、省企扩张发展的重要基地。各县 (市、区) 的工业园区要积极探索市场化手段以及产业转出地与承接地合作途径, 加快园区开发建设, 提高产业承接和对外开放的能力。二要扩大招商引资。继续创新招商机制和方式, 瞄准大企业、盯住500强, 精心策划和组织好各类经贸洽谈活动, 加强对港澳台、美欧、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 落实重大项目促建促产制度, 力争引进重大项目和实际吸收外资取得更大突破。要继续实施省“双转移”战略, 积极承接优势产业转移。三要力促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全面落实外贸出口扶持政策, 支持企业抢抓订单。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 巩固扩大欧美日传统市场, 积极拓展东盟、非洲、中东、南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引导支持出口企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 增强出口竞争力。

第七, 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之上。一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生态效益优先。配合做好珠三角绿道网工程规划实施, 加快肇庆绿道网建设。实施自然村“万村绿”工程, 再创一批绿色学校、“生态示范村”和“生态示范乡镇”, 加快推进沿江防护林建设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进一步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抓好村庄规划编制, 继续创建省卫生村和生态文明村, 努力建设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乡风文明的现代新农村。二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既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腾出环境容量, 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坚决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大气和河涌污染防治,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降低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 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文明之路, 重要途径在于发展循环经济。要着力推进清洁生产, 开展循环经济园区和低碳经济园区试点, 以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和肇庆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为重点, 合理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支持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走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第八, 在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有助于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久动力, 必须更加有效解决好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 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水平, 推进“强师振教”工程。加快文化强市建设, 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 打造文化特色品牌,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改革和完善医药服务体系, 落实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二要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努力统筹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拓展就业空间。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 切实做好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推进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和设备配套工作。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泥砖住房改造试点。切实抓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三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逐步实施社会保障卡制度,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 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扩大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巩固新农合参保率, 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业务。建立健全救灾救助体系, 完善低保、五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发展普惠型社会福利, 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四要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切实增强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意识, 努力从源头预防矛盾和纠纷的发生。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 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盯着问题抓落实, 敢于突破解难题, 攻坚克难谋发展。因此, 肇庆市要着力于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 自觉接受监督。大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办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提案。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制度, 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务、厂务、村 (居) 务公开, 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二是必须提高执行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执行能力是核心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 执行力就是政府生命力。提高执行力, 要求各级政府领导和干部要转变、升级现有的知识结构, 掌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需知识, 实现与高端产业的知识对接, 切实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执行力, 要求领导干部有创新的意识, 有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 既雷厉风行, 勇挑重担, 又能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 善于化解各种矛盾, 从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必须严格勤政廉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大兴勤政之风。要坚持解放思想, 坚持求真务实, 进一步转变作风, 把精力和心思真正用到抓落实上, 下大气力解决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 下大气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要坚持清正廉洁,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要率先垂范, 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带头廉政勤政, 确保安全发展。

四是必须加强督查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必须加强督促检查。要围绕提高政府执行力这个目标, 完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目标责任制、行政首长问责制, 建立重点工作专责制和倒逼机制, 明确责任, 加强监督, 量化考核, 强化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好为民惠民十件大事, 市政府已进行了分工, 落实分管领导和部门的责任, 市政府将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听取专项工作汇报, 对重点工作报市委常委会研究, 提请人大、政协检查督办, 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进一步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真抓实干, 坚定不移地打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场硬仗, 全力推动肇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是肇庆最大的优势, 这种优势,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突出, 日益彰显其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的重要意义。

明确思路 篇9

一、发展思路

我省蔬菜产业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支撑, 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 以满足城乡鲜菜市场供应、冬春蔬菜“南菜北运”和加工专用蔬菜原料需求为目标, 通过强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发展商品化处理、完善市场流通设施、推动精深加工、创新发展机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我省蔬菜产业生产水平、科技水平、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大幅提升, 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 全省蔬菜面积1 800万亩, 产量4 000万t以上, 鲜菜收入640亿元, 农民人均蔬菜收入640元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 蔬菜基地无公害整体认证达到100%, 蔬菜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蔬菜商品率达到80%, 蔬菜加工率达到20%以上。到2015年, 全省蔬菜面积2 000万亩, 产量5 000万t以上, 鲜菜收入900亿元, 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 000元以上, 蔬菜加工率达到25%左右。

三、政策措施

1. 加快优化蔬菜产业布局

大中城市郊区要建设以保障市场供给为目标的专业蔬菜生产基地。攀西早市蔬菜、川西加工外销蔬菜、川南早春蔬菜、川东北特色蔬菜、高原秋淡蔬菜五大蔬菜生产区, 要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基地, 根据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产品供求变化规律和市场缺口保障难易程度, 确定重点发展品种:攀西和川南重点建设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专业化生产基地, 川西重点建设叶菜类、根菜类、茎菜类为主的蔬菜专业化生产基地, 川东北重点建设优势特色蔬菜专业化生产基地, 川藏高原重点建设秋淡蔬菜生产基地。

2. 进一步落实蔬菜产业扶持政策

一要整合金土地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 重点支持蔬菜育种攻关、良繁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和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 做到田网、路网、水网、电网配套。二要征收菜田建设基金, 加强“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 由国土部门统一从被占用蔬菜基地的土地出让金中收取, 资金由财政部门设专户、专项管理, 农业部门组织实施。三要建立蔬菜价格调剂基金, 菜贱补贴农民、菜贵平抑市场。四要将蔬菜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着力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加大蔬菜产业信贷支持力度。

3. 切实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一要将蔬菜生产基地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在大中城市郊区, 按城市人口人均20m2菜田的要求, 划定以保障市场供给为目标的专业蔬菜生产基地, 常年生产各类蔬菜。二要在蔬菜生产优势区, 按照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基地, 重点建设“稻菜水旱轮作”、“千斤粮万元钱”的粮经协调、高产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三要实施蔬菜品种改良工程和种子 (种苗) 繁育工程, 在全省蔬菜集中生产区建立10个新品种引进、展示和新技术集成的区域性良种繁育中心, 在30个现代蔬菜产业强县培育县分别建设1个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四要发展设施栽培, 2012年全省新建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面积100万亩。

4. 强化蔬菜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一要强化新品种选育引进, 加快构建以引进新品种、品种研发和育种攻关为重点的蔬菜科技创新体系, 大力培育突破性新品种。二要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 大力推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作业新机械的研发、集成与应用, 加大省工节本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机械作业技术的集成组装, 做到农耕农艺农机技术相结合, 良种良法良制配套, 实施新型菜农培训工程。三要强化蔬菜加工技术研发, 鼓励开展采后处理与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现代物流与市场营销等环节的科技创新研究与集成示范, 加强“四川泡菜”加工生产工艺和营养学研究, 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5.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

一要加快蔬菜市场体系建设, 在优势蔬菜集中生产区和集散地加快布局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集散型专业市场, 在城乡加快社区菜市场和农村农贸市场改造建设, 逐步形成跨区域与区域性市场结合、批发与零售市场协调发展的蔬菜交易市场体系。二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 积极推进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建设, 创新鲜活蔬菜流通方式。三要加快蔬菜市场信息预警预报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蔬菜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信息的采集、发布, 防范市场风险。四要积极开展产后商品化处理, 大力发展以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 以分选、清洗、包装为手段, 促进基地农民多次持续增收为目标的产地商品化处理, 鼓励支持建设冷藏库和冷藏运输设施设备, 逐步建立从田头到市场的冷链销售系统。五要大力发展蔬菜加工, 重点发展泡菜加工业, 推进蔬菜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条。

6. 完善蔬菜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

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 积极引导菜农、业主、龙头企业、超市、批发市场等经营主体, 联合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 推进蔬菜适度规模生产, 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二要积极鼓励农超对接、农批对接, 减少蔬菜运销环节, 提升蔬菜从田头到货架的流通速度, 增加菜农收入, 稳定菜价。三要由政府协调在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设立蔬菜基地农民直销点, 直接销售基地菜农生产的蔬菜。

7. 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和环境保护,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地安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对基地农产品进行全覆盖监管。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投入品使用档案、生产记录、产品检测档案, 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完善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8. 加快打造蔬菜知名品牌

加强基地无公害产地整体认证,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 基地蔬菜无公害率达100%, 努力提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重。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多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和保护工作, 打造地域品牌。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商标, 并通过实施商标战略, 争创四川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推行蔬菜商品销售等级标准化, 提高我省品牌蔬菜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9. 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明确思路 篇10

目前, 绥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25个, 注册成员2511人, 其中农民成员2490户, 入股资金2.4亿元, 合作社拥有资产总额为2.8亿元, 带动农户4420户。规模经营耕地36.4万亩, 经营品种有粮食类和畜禽类产品。按照产业划分, 种植业89个, 占总数的71.2%;服务业17个, 占13.6%;畜牧业15个, 占12%;渔业4个, 占3.2%。领办形式以村组领办和大户领办为主。2014年有14家合作社成功入选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示范社名录, 有2家合作社获得本年度省级扶持资金项目, 有6家合作社成功获得省级500万元农机合作社扶持项目。

二、明确思路

2014年按照“三个一批”, 即新建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 发展建设绥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 形成梯队式发展步伐, 进而引领带动全体合作社健康发展。同时按照“五有合作社”, 即有经营组织、有经营资本、有财务管理、有经营活动和有目标市场的总体要求, 上下联动去打造好、规范好典型农民合作社, 在增加成员收入方面有所作为。

三、发展重点

1.

新建一批方面, 以北岗乡永昌农机等13个合作社为新建对象, 重点培育富强乡鸿途水稻等4个农民合作社, 逐步影响带动和扩展至其他9个新建合作社的发展, 重点在合作社运行方式和财务管理方式上做好扶持工作, 使新建的合作社初步达到“五有”要求, 力争入社成员人均收入比入社前高出15%;

2.

规范一批方面, 以北岗乡永顺水稻等13个合作社为规范对象, 突出规范忠仁镇建边水稻等5个农民合作社, 同时典型引领其他合作社共同规范, 使得规范的合作社能够达到“五有”要求, 重点在合作社基础建设和财务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形成入社成员分工明确、社务管理民主透明、成员收益显著增加、社会影响力逐步上升的发展态势, 力争入社成员比非入社成员人均收入高出20%;

3.

提升一批方面, 突出抓好绥滨镇向日农机等9个合作社, 重点在合作社项目申报、财政资金扶持、基础设施投入和效益提升方面做足功课, 努力实现在合作社产品种类、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突破, 入社成员人均收入高出非入社成员30%以上。

四、存在问题

1. 合作基础尚不稳固。

多数合作社并不具备最基本的合作意愿, 互不信任, 相互猜忌, 常常想着伸手向上级要扶持资金, 空手套白狼, 坐享其成, 不劳而获的思想极为严重。有的合作社即使能够运行起来, 运行效果也不佳, 时办时停, 不能持续发展。

2. 管理人员极度短缺。

目前, 很多合作社理事长、监事长、财会人员和机务管理人员严重匮乏, 导致合作社综合管理能力上不去, 进而反映出费用减低少、收入提升难、收益分配不合法、不规范, 资金运行不合规等等, 最终导致合作社难以为继地深入发展。

3. 扶持项目难以入社。

目前, 合作社的发展数量增幅较大, 然而质量上不去, 缘由之一便是对合作社扶持的项目计划的多, 落实的少;门槛定的高, 入社获取少;考量生产规模的多, 考核增收分配的少, 严重影响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

五、工作措施

1. 抓规范管理。

以管理民主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为内容, 以明晰各种关系、加强民主管理和财务管理为重点, 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并将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今后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财政支农项目时的必要条件。

2. 抓典型培育。

选择一批产业发展明确, 对农民带动力强, 产业化程度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先进典型, 及时协调解决在登记、培育、发展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3. 抓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我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建设。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采取多种形式, 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4. 抓培训指导。

上一篇:提高实验效果下一篇:益气化瘀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