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部创伤

2024-06-29

胸腹部创伤(精选九篇)

胸腹部创伤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我原普外科收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7~70岁,平均年龄(41.3±12.1)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35例,刀刺伤20例,坠落伤15例,挤压伤15例,钝物击伤5例。

1.2 治疗方法

针对相应脏器破裂损伤的临床情况,其中40例采取胸腔闭式引流,50例采取开胸或开腹手术治疗。

1.3 简明损伤评级(AIS)评分标准

准根据人体每处损伤的严重程度不同定为1~6分,同时将人体分为9个解剖分区,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值为身体3个最严重损伤区域的最高AIS的平方和,范围为1~75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与开胸或开腹手术患者AIS-ISS评分的比较

(表1)

注:表示与胸式闭式引流患者比较,*P<0.05

2.2 治疗结果

9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治愈8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48h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1例。

3 讨论

胸腹部创伤患者多发生合并颅脑/胸部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往往伤情较严重,同时伴随又休克或意识障碍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进行简明损伤评级,通过对患者的简单评级分值选取相应的术式进行治疗,同时AIS是一套用来描述全身损伤严重度的系统,其优点在于伤者的每一处损伤均有一个评分值,且只评定伤情本身而不评定损伤造成的后果。而ISS是在AIS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伤后对伤情轻重进行评估。AIS-ISS评分标准的优点是对胸腹联合伤进行准确的评估,不仅可以为相互交流提供可靠的、可比的创伤严重度,亦可衡量本单位的创伤救治水平,提高救治质量,为尽最大能力的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组研究表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AIS-ISS评分明显低于开胸或开腹手术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胸腹联合伤的明确诊断,首先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及抗休克处理,在进行胸腹部创伤的治疗。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体会如下:(1)出血性休克的救治:抢救重度且有活动性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时,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在6.65~7.98k Pa,时间在30min内,此时患者大多数可耐受,但抢救患者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尽早手术止血。如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连枷胸者,可给予气管插管,并即刻进入急诊手术室在1h内行损伤控制手术或确定性手术。本组本院首诊90例并发休克者,及时手术成功救治88例。(2)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胸腹部损伤的患者应注意胸腹部以外的多发性损伤、腹腔内的多脏器损伤、以及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对于可以耐受手术的患者应给予彻底性手术,如仓促结束手术,以至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多重打击,即可容易诱发MODS的发生。对于MODS应尽量注意如下:(1)尽早发现首发的功能障碍器官并给予及时治疗,阻断病理连锁反应。(2)对已发生功能异常的器官应进行支持治疗。(3)阻断炎性介质的产生。(4)实施阶段性的代谢营养支持治疗,尽可能及早地给予胃肠道营养。(5)在病情危重的特定情况下可联合应用以短程大剂量的山莨菪碱与地塞米松为主的冲击疗法。(6)连续性的血液净化疗法不仅仅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治疗MODS的有效措施。综上所述,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部创伤9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胸腔闭式引流患者AIS-ISS评分明显高于开胸或开腹手术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后48h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1例。结论对诊断明确的胸腹合并伤,首先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有效循环量,进行AIS-ISS评分,积极做好手术准备。

关键词:胸腹部创伤,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张文飞,陈宇开.胸腹部创伤为主的复合伤280例救治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883.

[2]张建中.闭合性创伤性小肠破裂31例诊治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8,13(3):255.

头面颈胸腹部中英文复习题参考答案 篇2

-------摘自《局部解剖学实习指导及中英文习题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C4.B6.E7.B 12.D13.B14.A15.A17.B18.D19.E20.A

24.A25.B26D27.C28.A29.B30.B31.E32.B33.E34.B

35.B36.C37.D38.B39.B40.D41.D42.C43.D44.C45.B

46.E47.C48.B49.A50.A51.B52.B53.B54.E55.B56.B

57.E58.C59.C60. E61.A62.B63.C64.D65.E

颈部中英文复习题

-------摘自《局部解剖学实习指导及中英文习题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E2.C3.C4.B5.B6.E7.D8.C9.A10.C11.C12.C

13.A14.C15 .A16.B17.A18.C19.C20.A21.C22.D

23.C24.C 25.A26.E27.C28.E29.B30.C31.C32.A

33.C 34.D 35.A36.A37.B38.A39.C40.C41.C 42.A43.D

44.E45.C46.C47.B 48.A49.C50.A51.C52.A53.D54.E55.D

56.E57.B58.E59.B60.D 61.A 62.C63.C64.C65.A66.C67.D

68.D69.D70.C71.D72.C73.B74.C75.B76.D77.C 78.B

79.D80.E81.C82.E83.B84.B85.B86.A87.C88.D

89.A90. C91.B92.D93.A94.B95.D96.E97.A98.E

99.C100.B101.C102.B103.A101.E102.C103.D

胸部中英文复习题

-------摘自《局部解剖学实习指导及中英文习题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C2.D3.E4.C5.B6.A7.E8.A9.E10.E11.E12.B

14.A16.C19.E25.E29.C32.E34.A35.D36.A37.C

38.D39.E40.D41.C42.A43.A44.A45.D46.C47.C

48.B49.C50.B51.E52.D54.D55.A56.B57.D58.A

59.D60.E61.C62.E63.B64.B65.A66.D67.C68.B

69.C70.D72.C73.B74.D75.D76.B77.B78.D79.C

80.A81.E82.C83.B84.E85.C86.E87.C88.C89.B

90.D91.C95.C96.A100.A101.C102.A103.B104.E105.A106.B107.C

腹部中英文复习题

-------摘自《局部解剖学实习指导及中英文习题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B2.B3.D4.B7.A8.C10.E12.B14.B15.D24.D

27.A32.C49.C41.C42.C43.E44.D47.D 48.E49.C

51.E54.B58.E59.C60.D 62.A64.B65.D68.A70.C

胸腹部术后压疮预防护理 篇3

[关键词] 术后;压疮;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76-02

1?临床资料

207例胸腹部手术患者中,男155例,女52例,年龄42~84岁,平均(67.0±5.1)岁。其中胸部手术62例、腹部手术145例。患者均为全麻术后患者,80%以上患者带有各种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内置留最长时间为14~21 d,最短为2 d。笔者针对患者临床症状,术后患者清醒情况,对患者实施压疮预防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2?护理

2.1?预防术后压疮一般护理方法

患者术后安返病房,按全麻外科一般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用气垫褥,上面铺床单和中单,保持床上用品和病服平整干燥,整洁无皱褶碎屑,污染潮湿及时更换。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20~22℃之间,湿度55%~60%之间,利于患者呼吸和皮肤散热。每隔1~2 h翻身1次,防止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发生压疮。每日温水浴1次。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患者感到舒适。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有关预防压疮知识的宣教,了解压疮的危害性,引起其在思想上的重视。

2.2?预防术后压疮特殊护理方法

2.2.1?全麻苏醒期护理?此时患者对刺激反应迟钝,长时间一个姿势平卧背部受压易发红,护士要每隔1 h将双手平伸患者一侧身下,用双手指腹部从肩甲部按压至尾骶部,重复按压2~3次[1],肥胖者可先按压一侧,再到对侧按压,促进血液循化,降低床与背部温度。

2.2.2?高热出汗患者的护理?泛发性腹膜炎术后24 h内患者体温一般在37~39℃之间,个别患者体温可达39℃以上,而且持续时间24~36 h,药物降温后患者会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保护功能下降,细菌繁殖,皮肤易发生破损和感染。任何原因引起皮肤温度每升高1℃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要量10%[2]。此时护士和患者家属要用洁净的软毛巾擦去患者全身汗液,保持皮肤干燥,在卧床骨突部位的皮肤上涂爽身粉或滑石粉,更换床上用品及病服,冬天注意为患者保暖,夏季注意为患者散热。

2.2.3?体内置有多种导管患者的压疮护理?开胸术后患者均带有胸腔闭式引流管、吸氧管,乳腺术后患者均带有切口引流管,腹部术后患者30%带有腹腔引流管1~2枚,均置有胃管,危重患者还置有监护导线,导尿管,所有术后患者都开通1~2条静脉通路。诸多导管置留患者体内,患者感到非常不适和痛苦,而且患者还要取置管一侧卧位或半卧位,这给压疮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采取每1小时更换1次体位的办法。即患者全身侧卧于引流管一侧,翻身时床与患者背部呈40~45°,后背垫一软枕或小被小毛毯,卷成大小不一柱状形、垫于患者肩部和臀部,1 h后改为仰卧位,抬高患者床头不超过30°,双下肢腘窝处垫一软枕(软被、软毛毯)。有研究表明,半卧式时,床头太高超过45°,患者最容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3]剪切力可撕裂组织,损伤血管。所以半卧位改为床头抬高30°卧位,即能保证引流通畅,又能减少压疮发生的机会。

2.2.4?肥胖特体患者的压疮预防及护理?体重超过100 kg特体患者,由于体胖动作迟缓,加之术后体内置管和切口痛,易出汗,患者术后前6 h要派专人护理,患者家属协助,实施每30分钟翻身法。即先抬起患者健侧肩部,用软枕垫起,30 min后将软枕抽出,垫到同侧腰及臀部,30 min后再抽出软垫,以同样的方法护理对侧受压肢体[4]。如果采用一侧45°翻身法,由于患者体重超重造成切口压力增大,加之术后体内置有引流管,加重疼痛引起心前区不适和呼吸困难。

2.2.5?消瘦患者压疮护理?对体重在40~45 kg以下的消瘦患者使用气垫褥时,充盈度达90%即可,过度充盈患者会感到气褥子有棱角硌皮肤。经常检查卧位侧骨突隆处有无红肿,可涂红花酒精进行适度按摩,每1.0~1.5小时翻身1次。

2.2.6?切口痛患者的压疮护理?完全清醒后患者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切口痛和体内引流管处疼痛,这要求搬动患者时幅度适宜动作轻,过大可引起切口牵拉痛和顿痛。卧位姿势要舒服、切口和引流部位不要受压、对疼痛剧烈不可忍受的患者,可按医嘱给于肌注止痛剂缓解疼痛。

3?结果

通过以上压疮护理方法的实施,203例患者术后痊愈过程中未发生过压疮,总有效率98%,4例患者发生压疮,发生率为2%。4例患者中,1例是嵌顿疝合并肠坏死和泛发性腹膜炎,年龄84岁,男,术后持续高热,体温在38.7~40.0℃,血压40~80 mm Hg之间波动,患者家属拒绝翻身,骶骨部出现深Ⅱ度压疮。1例为1名120 kg体重的女性,47岁,行双侧乳乳腺癌根治术,由于双上肢包扎紧疼痛,活动受限,双侧肩胛部术后6 h发生Ⅰ度压疮。另外2例男性患者,分别为43岁和51岁,均为上消化道大呕血,处于休克状态。因病情所限9~12 h未进行压疮护理,患者脊柱和尾骶部发生Ⅰ~Ⅱ度压疮。

4?结论

临床压疮护理虽然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难题,但努力寻求、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总是能达到满意效果。针对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实际需求,按照常用的诺顿(Norton)量表[5]。对每位术后患者进行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制定周密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治疗计划,可把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效果,提高压疮的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20-21.

[2] 何华英,王静.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

[3] 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8.

[4] 冯灵,杨蓉.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 8.

[5]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280.

胸腹部创伤 篇4

关键词:创伤,高血糖,护理

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东北地区的复杂社会环境,各种意外损伤及刀伤病人不断增加,损伤机制复杂,死亡率高。我院2003年—2006年收治26例胸腹部严重创伤病人伤后早期出现高血糖。由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进行抢救和治疗、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进行有效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为胸腹部严重创伤后12 h内由“120”接诊的26例,近期无严重疾病史,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后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8 mmol/L。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7岁~72岁,平均37.5岁;受伤部位:胸、腹部复合伤8例,腹部多脏器损伤12例,双侧血气胸并多发性肋骨骨折6例;致伤原因有交通伤、刀砍伤、坠落伤等。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病人往往因突发事件而精神紧张以及陌生环境造成焦虑、恐惧手术等。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我们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以及类似手术病人康复情况,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抢救、治疗。

2.1.2 密切观察病情

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迅速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时开放深静脉通道,留取血标本做血糖测定和相关检验。迅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2.2.1 血糖监测方法

病人入院时及术后1 d、2 d、3 d、5 d、7 d(若7 d血糖还未恢复正常者适当延长时间)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糖值,以此作为诊断高血糖和使用胰岛素的依据,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静脉应用胰岛素期间每1 h~2 h监测末梢血糖1次,且必须先监测后用药,边用药边监测。病情及血糖值变化快且不稳定每0.5 h~1.0 h监测末梢血糖1次,待病情好转、血糖值稳定后8 h~12 h监测血糖1次,停用胰岛素、且早晨空腹血糖连续2次,正常后停止监测。

2.2.2 胰岛素的应用方法

高血糖病人一般不用或尽量少用含糖液体,而改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根据Hirsch等推荐的胰岛素强化治疗[1],入院后即给予静脉输注胰岛素,起始量2 U/h,对血糖>12.2 mmol/L的病人,则起始量为4 U/h,开始时每1 h~2 h监测血糖1次,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我们采用电脑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监测次数,要求在12 h~24 h内使血糖控制在4.4 mmol/L ~6.1 mmol/L,当血糖达到4.4 mmol/L~6.1 mmol/L的目标值后,胰岛素的用量维持不变,当血糖降至3.3 mmol/L~4.4 mmol/L时胰岛素用量则需减少,血糖降至2.2 mmol/L~3.3 mmol/L时应停止注射胰岛素,还需补充葡萄糖,直至血糖升至4.4 mmol/L为止。并将降糖速度控制在每小时下降3.3 mmol/L~5.6 mmol/L为宜[2]。

2.2.3 早期肠道内营养

能经口进食者(如病情允许),应鼓励其尽早进食;如不能经口进食者或昏迷者应早期留置胃管进行鼻饲,并制定总热量和根据食物成分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其原因是肠道内营养特别是其中的葡萄糖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后,通过肝脏的代谢、氧化的异生,可避免血糖浓度升高;早期肠道营养可降低应激激素的水平,降低创伤后高代谢和血糖浓度。其目的是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获得足够的营养,以降低高血糖、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

2.2.4 严密观察病情

①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消化道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②密切观察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以及引流速度。防止管道脱落、受压、折叠。③注意输液速度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情况,注意进出液量平衡,因为使用胰岛素,容易引起低钾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等发生,因而应加强监测[3]。

2.2.5 健康教育

对病人和(或)家属讲解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目的、方法和副反应,血糖监测必要性,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和步骤,讲解均衡饮食和食品交换的方法以及同种疾病病人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后的转归情况,以取得病人或家属的密切配合。

3 小结

严重创伤病人,大量失血刺激机体,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为主的全身非特异性适应性应激反应,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蛋白分解和糖原异生,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4]。因此,我们护理上除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做好呼吸道、消化道、各种管道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外,其关键是要做好血糖的动态监测。一旦发现血糖升高,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血糖值变化协助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争取在24 h内将病人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水平。

参考文献

[1]Hirsch IB.Coviello A,Maznski J.et al.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criticallyill patients[J].N Engl J Med,2002,346(120):1586-1588.

[2]王艺东.脑卒中急性期的血糖调控[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27):124.

[3]李丽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病人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4,3(1):32.

临床腹部创伤治疗 篇5

1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00例, 男性271例, 女性29例;年龄3~72岁, 平均42岁。致伤原因:交通意外182例, 撞击伤58例, 锐器刺伤21例, 坠落伤29例, 其它10例。受伤后1h~15d不等的时间里就诊, 伤后直接入院者184例, 合并休克71例, 转院者116例, 其中17例抗休克后转入。多发性损伤193例, 单器官损伤107例。大多数患者有典型腹膜炎, 器官损伤以脾、肝、肠系膜、肾、回肠和结肠创伤最为常见, 胃、胰腺、膀胱等亦可见到, 主要合并器官损伤主要是肺、心、脑损伤或骨折。

2 诊断方法及结果

2.1 诊断方法

由于腹部创伤大多为急性, 所以要求我们要快速进行病史的采集, 及时完成常规体格检查。对病情危急的患者紧急救治, 主要有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抗休克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 进行剖腹探查, 分情况进行保守治疗或积极的手术治疗。对于腹部实质器官的损伤的判断:腹部持续进行性剧疼;失血性休克;明显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呕血、尿血、便血。

2.2 结果

手术治疗242例, 非手术治疗58例。因为病情危急有6例未进行B超检查即开始急诊手术。242例手术患者中, 137例B超检查后即判断需要进行手术, 64例CT检查阳性后手术, 35例B超动态检查。3例由于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术中死亡, 21例再次手术后20例痊愈, 1例死亡, 其余痊愈。本院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肠修补术59例, 肠部分切除吻合或切除造瘘83例;脾切除51例, 脾修补19例;肝修补22例, 肝动脉结扎及修补21例;胃修补23例, 胃部分切除20例;肾修补16例;胰体尾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各2例。

3 讨论

3.1 急救

腹部创伤的急救是治疗腹部创伤的关键, 及时的急救对患者至关重要。腹部创伤的急救应该遵从以下几点。

(1) 建立静脉通路, 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液。大部分腹部创伤患者, 特别是合并休克的患者, 其内环境稳态被打破, 多数情况下需要快速补充体液 (首选林格式液) , 以恢复有效循环血液进而恢复组织灌注量, 阻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减轻了腹部创伤对机体整体的影响。但是大量输液的前提是控制出血, 以避免大量输液加重出血。在出血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 “延迟性复苏”可以降低出血的风险。在71例入院患者中, 2例患者由于重度创伤性休克导致死亡, 2例由于严重脑组织损伤死亡。

(2) 维持正常呼吸功能。由于休克、大出血、气胸等诸多原因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 必须立刻恢复其呼吸功能, 保障同期/血流比值正常。及时的恢复呼吸功能的稳定, 可以有效减轻通气障碍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的影响。

(3) 早期诊断中腹腔探查的应用。在腹腔穿刺等常规诊断检查不能作为腹部探查的绝对指征, 有资料称现有情况下探查方针, 据估计约有5%~10%的阴性探查, 另有15%~20%仅有轻微器官损伤。尽早进行应用床边彩色B超、X光检查可以有利于决定是否有腹部探查的需要, 可以准确及时的诊断损伤脏器。需要进行剖腹探查的表现: (1) 腹痛或腹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 (2) 长时间的肠蠕动缓慢, 有腹腔胀气者; (3) 明显有胃肠出血引起血压或血细胞数目变化; (4) 原因不明导致病情急速恶化, 出现口渴感觉、脉率加速、白细胞计数上升。权衡利弊后加以手术或保守治疗等不同方法, 对于腹部外伤尤其重要。在延迟性肝、脾破裂时, 如果肝脾实质破裂, 但是包膜完整, 容易形成被膜下血肿, 在张力不断增加时被膜易破裂, 形成继发性实质器官损伤, 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 的一般过程。剖腹探查在预防MODS时尤其重要, 由于腹部器官诸多, 及时阻断腹部损伤危害继发受损器官, 使其在间隔时间内得到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MODS的发生率。腹腔探查的目的, 首先为止血, 其次是制止胃肠道内容物的外溢, 然后才是系统的检查。

3.2 实质器官的治疗

对于实质器官损伤, 首先判断其有无手术的必要。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 判断为明钝性实质脏器损伤的患者, 或肝肾损伤轻微者, 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 给予患者有效的ICU监护, B超或CT动态观察。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进行及时的复苏、抗休克、止血、纠正酸中毒。对于多发伤除了腹部伤外, 其他部位损伤绝对不能忽略或放缓。例如颅内出血或胸部伤重于腹部伤者, 应该在全面诊断的基础上, 先处理重症或同时处理两处损伤。

3.3 术后处理

多发性腹部创伤术后影响因素众多, 合并颅脑损伤者及胸部损伤者, 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需要注意:恢复血容量保证供氧充足;保持体温、调节酸碱平衡、抗休克;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此外国外资料表明, 围手术期应激水平是影响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邓达治.腹部闭合性损伤156例首诊处理[J].广西医学, 2006:10

[2]韩艳林.腹部创伤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8) :138~139.

胸腹部创伤 篇6

1 原因

1.1 开胸术后胸廓的完整性被破坏

胸壁与膈肌的切开、食管和胃的游离以及淋巴结的清扫等均对病人造成创伤, 胸壁肌肉及膈肌的创伤损害呼吸肌功能, 并限制了排痰[3]。开胸手术尤其是食管和肿瘤涉及胸腔和上腹部的手术操作, 可引起膈肌收缩力下降, 致肺活量下降20%~50%, 持续1~2周[4]。同时, 因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内为负压, 肺脏处于扩张状态, 而剖胸后该侧胸膜腔即与外界大气相通, 负压消失, 该侧肺脏由于弹性回缩力的作用而萎缩, 纵隔被推向健侧;而且由于受呼吸的影响, 还可形成纵隔摆动, 故在剖胸当时即对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严重影响[5], 易导致术后呼吸衰竭。

1.2 开胸术后病人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

(1) 由于术中肺脏受到长时间的挤压, 开胸侧肺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肺水肿, 影响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机体为维护足够的肺泡通气量, 通过增加分钟通气量进行代偿。由于术后潮气量下降, 分钟通气量的增加只有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 这无疑会增加死腔通气[6]。剖胸术后肺容量 (FVC) 、第一秒呼气量 (FEV1) 和分钟通气量 (MV) 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 呼吸功能的代偿能力很差。 (2) 由于手术操作对肺组织机械性损伤, 引起组织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蛋白渗出[7]。蛋白含量增加会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的功能[8], 这样肺泡表面张力增高, 顺应性下降, 肺泡趋于萎陷, 致肺功能下降。同时, 肺损伤时PS的组成和功能可发生变化, 使气体弥散功能障碍, 从而影响肺功能[9]。 (3) 肺叶切除术, 大量减少了有效气体交换面积, 影响气体弥散, 换气功能障碍。

1.3 开胸手术并发症成为呼吸衰竭的诱因

术后喉头水肿、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水肿、肺栓塞、气胸、血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特别是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咳痰能力降低, 易导致术后并发肺不张。

1.4 术前合并心肺疾病者发生率较高

术前合并心肺疾病者, 心肺功能减退, 通气功能降低, 对各种应激反应和耐受性较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病人由于肺泡过度膨胀, 动态肺顺应性下降, 小气道阻力增加, 呼吸功能减退, 术后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呼吸衰竭;COPD的程度以及术前呼吸方式的损害程度是肺切除术后引起呼吸衰竭的主要因素。另外, 肿瘤病人术前营养状况较差, 免疫力低, 也易发生呼吸衰竭。

1.5 麻醉、镇痛药对呼吸肌的影响

全麻插管对呼吸道黏膜有损伤, 肌松药、镇痛药、镇静药的残余作用将导致通气不足, 心排量减少[3]。

此外, 术中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 长时间固定于一个体位导致支气管分泌物潴留, 以及手术方式, 对术后呼吸衰竭都有影响。

2 预防

首先, 应加强术前卫生宣教。对于吸烟者讲解吸烟的危害, 劝其戒烟。术前1周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 教他减轻切口疼痛的咳嗽方法。其次, 了解病人术前情况。有无心肺慢性疾病史、心肺功能情况等, 特别是肺功能检查对减少和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大多数病例通过此项检查能较准确地预测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一般认为, 当VC占预计值百分比≤50%, MV占预计值百分比 (MV%) ≤5 0%, FEV1<1.0 L或FEV1%<5 0%时剖胸术的危险性颇大[5]。国外有研究者提出MV%<3 5%, FEV1<0.6 L时不宜行开胸手术。此外, 还要结合病人全身状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加以综合分析判断能否手术。

术中应避免对肺组织的暴力操作。术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早期消除病人因害怕伤口裂开而逃避咳痰的心理顾虑, 适当使用镇痛药, 鼓励其深呼吸、咳嗽排痰, 采用雾化吸入、理疗等方法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必要时行纤支镜吸痰, 防止肺不张。

3 治疗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保障充分通气与供氧, 及时清除口、咽、喉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病人排痰功能健全时可应用祛痰药, 并注意气道的湿化、痰液的稀释。我们在临床上常见术后补液不足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故补足液体量亦十分重要。当排痰功能丧失时则应通过人工吸痰方式来排除, 可行鼻导管、纤支镜或气管插管 (切开) 吸痰。

3.2 氧疗

如病人无中枢及呼吸肌病变, 自主呼吸存在的情况下应予面罩或贮氧面罩加压吸氧;若为麻醉药残余作用引起者须立即予拮抗药物消除其作用。昏迷或意识不清病人由于口咽部及舌部肌肉松弛, 可插入口咽导管暂时改善通气。

3.3 病因治疗

开胸术后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道感染, 导致肺扩张不全或缓慢, 严重者引起肺不张, 对于由这类因素引起的, 应合理应用强效抗生素及促进排痰药物;肺水肿者则按强心、利尿等治疗;术后并发气胸、胸腔积液或胸内吻合口瘘、胸胃瘘、支气管胸膜瘘者要积极引流, 发生瘘者还要尽可能行修补术。

3.4 机械通气

高流量吸氧、解痉平喘、吸痰、抗感染等治疗中若病人呼吸频率>3 5次/分, 氧分压<6 0 m m H g时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以增加通气量。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等严重低氧血症反比通气 (即吸呼比>1) 有利于防止肺萎陷或使萎陷的肺泡复张;开始10~15分钟内吸氧浓度可设为100%, 以后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逐步递减至40%左右。机械通气期间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和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8]。近年来, 无创通气开始应用于临床。

3.5 一般支持疗法

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 补充血容量, 营养支持。能量供给不足是产生或加重呼吸肌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呼吸衰竭病人, 初期可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应用时间较长的病人, 待胃肠功能恢复后, 尽早经胃管鼻饲或经空肠造瘘管注入要素饮食, 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4]。此外, 重组生长激素可增加呼吸肌肌力和耐力, 使病人尽快脱机[9]。

总之, 呼吸衰竭是开胸手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也是开胸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过程中需要重视肺功能不全病人的术前准备, 包括改善病人全身情况, 加强呼吸肌锻炼;对伴有肺动脉高压或心律失常者, 术前给予保护和改善心肌功能的药物;必要时术前全身使用有效抗生素, 以控制肺部感染;局部给予雾化及药物吸入治疗。术毕应彻底清理气道分泌物, 呼吸道充分湿化, 鼓励并协助深呼吸及排痰, 取半坐卧位、早期下床活动以使膈肌下降, 增加肺顺应性, 同时应用有效的平喘、祛痰、抗感染药物和短期大量激素等, 均对防止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发生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应尽量建立人工气道及辅助呼吸, 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和具体方式应根据病情和血气监测结果来定, 按需要给予相应氧浓度;还可以给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 , 防止肺泡萎陷并增强换气功能, 充分发挥机械通气作用。对于循环呼吸脆弱、术前心肺功能欠佳者, 术后应给予呼吸机支持和充分的镇痛, 有利于麻醉恢复, 改善功能残气量和肺不张, 防止肺间质水肿, 纠正低氧血症。

参考文献

[1]缪时星, 宋于康.浅谈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治疗[J].中国乡村医药, 2009, 16 (1) :16.

[2]吴海涛.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 2008, 46 (11) :141.

[3]阎志金, 张利昌, 胡成广, 等.开胸术后低氧血症高危因素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1, 13 (4) :254-255.

[4]赵健, 王树成, 王善政, 等.开胸术后呼吸衰竭31例分析[J].山东医药, 2001, 41 (17) :52-53.

[5]常秀云, 刘金英, 刘秀荣, 等.肺癌开胸术前肺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 2002, 9 (4) :493.

[6]袁宝生, 苏春燕, 张宏伟, 等.AECOPD病人机械通气撤机策略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1) :97-98.

[7]刘岩青, 谭黎杰, 仇德惠.开胸手术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 2002, 4 (1) :26.

[8]杜贾军, 彭忠民.胸外科并发症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181-182.

腹部创伤95例诊治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95例, 男55例, 女40例, 年龄10~65岁, 全部有外伤史。受伤后就诊时间多为3h以上。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腹膜刺激征90例 (94%) , 休克16例 (17%) , 血色素比正常下降90例 (94%) 。均行腹穿, 阳性80例, 阳性率84%。车祸伤75例, 斗殴伤5例, 坠落伤6例, 锐器伤9例。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90例, 非手术治疗5例。术中所见:脾破裂65例, 肝破裂15例, 小肠破裂5例, 结肠破裂1例, 肠系膜撕裂5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胰腺损伤2例。手术方式:脾切除58例, 脾部分切除2例, 脾修补3例, 脾切除+脾片移植2例。肝修补15例。小肠修补4例, 小肠部分切除吻合1例。结肠修补1例, 肠系膜撕裂止血、修补5例。胰腺修补+引流2例。

2 结果

治愈90例, 死亡5例, 死亡率5%。死亡原因:严重失血性休克4例, ARDS1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5例, 早期肠粘连梗阻4例, 肠瘘1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5例。

3 讨论

3.1 重视腹部损伤诊断

接诊多发伤病人时, 要认真询问病史, 仔细检查, 多数病例诊断不难。对疑有腹部脏器伤时, 应首先行腹腔穿刺。如病情允许, 生命体征平稳时可选择性地辅以X线、B超或CT检查,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明确具体脏器的损伤, 但不要过分要求。本组有4例, 其中肝破裂2例, 脾破裂2例。因行辅助检查, 耽误抢救时间, 致病人严重失血, 休克时间长, 而导致抢救无效死亡。特别是对昏迷、脊柱骨折截瘫病人, 常缺乏腹痛和腹膜刺激征, 易忽视腹部损伤而漏诊。腹腔穿刺适应于闭合性腹部创伤怀疑有腔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 方法简便、快速、经济、安全, 准确率达90%以上[1]。本组腹穿阳性率84%。腹穿要注意假阳性存在, 为了排除假阳性, 腹穿应在多部位, 反复进行穿刺,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手术探查。对上腹部受伤者, 且时间短, 症状体征轻, 要警惕肝、脾包膜下出血, 应行B超、CT等检查或住院观察, 必要时还可行腹腔镜检查治疗。不应在门诊作一般处理后, 让病人离开, 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3.2 常发脏器损伤治疗

3.2.1 手术时机

手术以抢救生命为目的, 以快速、简单、安全为原则。对开放性损伤, 一般应尽早剖腹探查。对闭合性损伤, 一旦决定手术, 应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术前准备。特别是实质性器官破裂出血, 出血量大, 不应过分强调术前准备, 应边抗休克边手术。

3.2.2 实质器官

实质器官损伤以出血为主。本组损伤最多的器官为脾脏, 占68%。次之为肝脏, 占16%。脾破裂时施行何种手术, 应以救命第一, 保器官第二为原则。根据病人全身情况, 脾破裂程度, 医生经验及技术水平而定。因脾脏脆弱, 破裂后不易止血、缝合, 既往常行脾切除术。脾切除后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 出现肺部感染, 凶险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主张尽可能行保脾手术, 特别是少儿。本组2例, 治疗时应注意: (1) 血压正常或一过性休克, 经输液后血压回升正常平稳; (2) 血红细胞、血色素, 红细胞压积下降不明显; (3) B超示脾破裂范围小, 腹腔积液少; (4) 排除合并腹腔其它脏器损伤; (5)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天复查B超、血红细胞、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肝脏损伤应彻底清创, 降低坏死并发感染的发生率, 充分结扎创面血管和胆管, 防止出血及胆瘘。缝合创面应尽量穿过裂伤基底部, 防止死腔形成。本组以肝修补为主要术式, 一般不宜规则性肝叶切除, 尽量保留正常肝脏。

3.2.3 空腔脏器

小肠破裂一般行修补术, 损伤范围较大, 宜行肠部分切除吻合术。结肠损伤行何种手术 (Ⅰ期、Ⅱ期) , 对受伤时间短, 在6h以内, 腹腔污染轻, 无休克者, 右半结肠可行I期修补或切除吻合。左半结肠损伤较小时, 也可行I期修补。I期切除时, 术中行近端肠腔灌洗, 远端将大便挤出肛门, 确保上空、下通。否则行Ⅱ期手术 (肠造瘘) 。

参考文献

腹部创伤240例临床分析 篇8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0例中, 男性180例, 女性60例, 男女比例为4:1, 年龄4~79岁, 以21~40岁为多 (63.3%) 。致伤原因多为直接暴力, 其中撞击伤139例 (57.9%) , 坠落伤38例 (16.0%) , 挤压伤43例 (17.9%) , 锐器伤22例, 其他创伤19例。闭合性创伤227例 (94.6%) , 开放性创伤13例 (5.3%) , 单纯腹壁损伤11例, 腹内脏器和腹膜后损伤229例。单一脏器损伤或合并体表软组织损伤132例, 多器官或合并其他重要系统损伤120例, 其中脾损伤102例, 肝损伤32例, 胰腺损伤16例, 胆总管损伤7例, 胃损伤5例, 十二指肠损伤4例, 小肠损伤82例, 结、直肠损伤35例, 膈肌损伤5例, 肠系膜及其血管损伤48例, 腹膜后血肿68例。合并颅脑、胸、骨及泌尿等系统损伤76例。伤后2 h内入院206例, (86.0%) , 2~12 h入院24例 (14.0%) 。入院时呈休克状态者93例 (38.9%) , 昏迷21例 (8.7%) 。非手术治疗13例, 手术治疗227例。

1.2 主要损伤脏器的治疗方式为

①脾脏:切除48例;②肝脏:修补45例, 填塞压迫止血15例, 肝动脉结扎1例, 肝叶及部分切除2例;③胰腺:修补引流22例, 胰远端切除1例, 断端与空肠Roux-y吻合1例; (4) 十二指肠:修补造瘘及转流术8例; (5) 结肠:修补23例, 修补加造瘘15例, 肠外置2例, 一期切除吻合6例; (6) 腹膜后血肿:保守52例, 血肿清除引流12例, 髂内动脉结扎4例。

2结果

全组治愈230例, 死亡10例, 死亡率4.1%。其中死于出血性休克6例。实质性脏器中以胰腺损伤死亡率较高 (8.3%) , 空腔脏器以结肠损伤死亡率较高 (13%) , 死于器官衰竭3例。损伤脏器越多, 死亡率越高。术后并发症32例, 主要有切口感染、裂开22例, 膈下、盆腔脓肿2例, 肺部感染3例, 肾功能衰竭2例, 胆、肠、胰瘘各1例, 胆道出血1例, 心功能衰竭1例, 第一次手术遗漏损伤病灶而在短期内行第二次手术4例, 死亡1例。

3讨论

3.1 腹部损伤平时以闭合性为多见, 本组227例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所引起的出血性休克及空腔脏器破裂引起的严重感染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

3.2 早期诊断 腹部损伤常因合并伤的存在使其症状被掩盖, 而延误诊断。对腹部损伤应详细了解损伤原因、部位、暴力大小及腹部体征, 并进行其他系统的全面检查, 及时请有关专科会诊。对于多发伤, 由于伤势重, 多数有休克, 应尽可能少搬动患者, 认真进行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动态观察。腹腔诊断性穿刺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组穿刺213例, 阳性率为89%。当穿刺阴性而又不能排除内脏损伤时可行腹腔灌洗术。超声波、CT、血管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一经确诊或不能排除腹内器官损伤和短期内休克不能纠正者, 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剖腹探查术。

3.3 主要脏器损伤的外科处理

3.3.1 肝脏 肝脏是腹内最大实质性脏器, 致伤率高, 合并休克和多发伤较多。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尽早施行手术止血, 手术方法主要是根据损伤程度和范围决定。手术中多主张彻底清创、缝合修补、止血、引流。尽可能保留正常肝组织, 避免肝叶切除。严重肝外伤输血量大, 本组选择性应用自体肝血回输21例, 输血量300~2 000 ml, 无不良反应。由于及时恢复血容量, 有效地抢救了休克, 降低了死亡率, 并解决了基层医院受血源限制不能及时输血的矛盾,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病员家属的经济负担。因此肝血回输有一定地实用价值。

3.3.2 脾脏 脾脏损伤传统的方法是脾切除, 由于对脾的生理功能研究的进展, 认为脾是免疫器官, 对抗体的形成有一定地作用, 因此治疗上要求尽可能保留脾脏。术后随访表明, 保脾手术有一定地价值, 尤其是儿童和青年。但应严控手术指征, 要求脾内无大血管断裂, 脾组织无严重损伤, 血运良好, 脾本身无疾病, 无严重合并伤, 年龄在50岁以下, 全身情况好, 生命体征稳定。

3.3.3 胰腺 胰腺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处理比较复杂。早期手术时, 主要是止血、清创、控制胰腺外分泌, 但术后易发生假性囊肿和胰瘘。对胰腺横断伤的处理, 应以维持胰腺功能, 恢复胰液生理通道为原则。如横断伤位于肠系膜血管左侧体、尾部, 可采用一期切除, 手术简单, 并发症少, 不会引起代谢障碍, 但胰尾部与脾血管关系密切, 胰左半切除常引起脾静脉栓塞, 故通常在胰腺远端切除时把脾一并切除。本组1例胰尾部切除时成功地保留了脾血管, 使脾脏得以保存。对胰头部及肠系膜血管右侧胰体损伤, 由于与十二指肠及胆道解剖上的特殊关系, 以及手术损伤较大, 不宜轻率地切除。对靠近肠系膜血管右侧胰腺完全断裂, 可采用两侧断端分别与空肠行套式吻合。这样可以保存所有胰腺组织, 而且可以避免胰瘘及假性囊肿形成。

3.4 多发伤地处理 腹部损伤合并有其他脏器或系统损伤, 死亡率明显增高。在发现腹内一个脏器损伤时还应全面系统地检查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防止遗漏。如伴颅内出血, 应同时进行开颅、剖腹手术。对合并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者应先行胸腔引流, 对四肢骨折应作简单外固定。合并出血性休克地病例, 基本措施是补充血容量。本组伴有休克197例, 除10例抢救无效死亡外, 余均经快速输入平衡盐液及利用腹腔无污染自体血, 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而抢救成功。

腹部创伤110例诊治体会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性98例, 女性12例。年龄4~71岁, 平均26.8岁。闭合性损伤69例 (62.5%) , 开放性损伤41例 (37.5%) ;腹部撞击伤52例 (46.9%) , 刀刺伤27例 (24.6%) , 挤压伤24例 (21.6%) , 坠落伤7例 (6.9%) 。PATI评分>25分1例 (1.1%) , 21~25分2例 (2.0%) , 15~20分1例 (0.87%) , <15分14例 (12.5%) 。

1.2 术前状况

本组病例有明确的伤史, 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症状, 典型腹膜炎74例 (67.3%) , 腹部穿刺59例 (53.8%) , 阳性54例 (92.0%) , 血压<12/8 kPa16例 (14.1%) , 胸腔积液1例 (0.9%) , B超提示肝脾破裂36例 (33.1%) , 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14例 (12.5%) 。

1.3 术中发现

肝破裂13例 (11.7%) , 脾破裂31例 (28.2%) , 小肠破裂17例 (17.5%) , 结肠破裂10例 (9.13%) , 胃破裂9例 (7.88%) , 大网膜破裂10例 (9.1%) , 十二指肠破裂3例 (2.7%) , 肠系膜破裂10例 (8.9%) , 胰腺损伤2例 (1.8%) , 肾损伤3例 (2.1%) , 膀胱损伤2例 (2.27%) 。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

单纯缝合修复破裂64例 (58.0%) , 腺切除32例 (28.6%) , 小肠部分切除吻合5例 (4.8%) , 结肠切除吻合1例 (0.98%) , 结肠造瘘4例 (3.8%) , 肾切除1例 (0.98%) , 胰尾切除1例 (0.98%) , 其他2例 (1.96%) 。

2.2 治疗效果

死亡5例 (4.54%) , 无术中死亡, 术后感染中毒休克2例, 术后出血性休克1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 (MSOF) 1例, 治愈率为95.46%。

3 讨论

腹部创伤在和平和战争时都较多见, 其发病率占各种损伤的0.4%~1.8%。多数腹部损伤涉及内脏而病情危重, 死亡率可高达10%~20%。腹部创伤其主要特点:⑴腹部创伤分开放性和闭合性, 前者多系利器火伤所致, 后者则常发生于挤压、碰撞等钝性暴力之后。⑵腹部创伤多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 另外由于腹部解剖特点, 临床上称之为“哑区”, 症状不明显。 (1) 胸廓掩盖肝脾横膈伤; (2) 盆腔掩盖其内的膀胱尿道、部分小肠、结肠; (3) 腹膜后病变不易产生前腹壁症状及体征。

3.1 诊断

对于腹部创伤关键是确定是否有腹腔脏器损伤, 由于开放性损伤能够看到伤口, 诊断较为容易。而闭合性损伤考虑内脏是否受损, 诊断较为困难, 但如不能及时诊断, 可能贻误手术时机而致严重后果。我们体会以下几点对诊断有帮助。 (1) 详细了解受伤史、受伤时间、致伤条件、受伤到就诊之间的伤情变化和诊前的急救处理。 (2) 重视全身情况的观察, 至于有无损伤征象, 一般需要观察28 h以上。 (3) 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包括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疼痛程度、范围。肝浊音界改变, 肠蠕动是否受抑制, 直肠指检是否阳性发现。同时亦应注意腹部以外有无创伤。 (4) 进行必要的化验:血、尿检查如血红蛋白, 红、白细胞总数, 红细胞压积以及淀粉酶。 (5) 反复多部位的腹腔穿刺, 这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准确的诊察方法, 准确率可达90%以上。 (6) 腹腔灌注术, 其敏感性较单纯腹腔穿刺明显提高。 (7) 胸腹部X线检查:它可以发现膈肌有无提高, 活动度如何, 有无腹腔积液以及某些脏器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的改变。本组患者中X线准确率为51.7%。 (8) B超检查:为腹部创伤重要检查方式, 可探测某些内脏的外型、大小, 并测知腹腔内是否有积液, 脾肝有无破裂, 本组病例中肝破裂确诊率为84.1%。 (9) 腹腔镜检查:可直观受伤脏器确切部位, 损伤程度, 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同时可以进行较简单的手术操作治疗。 (10) CT、MRI检查阳性率较高。11剖腹探查:既是诊断方法, 又是治疗手段, 只要具备腹部探查指征应积极剖腹探查。

3.2 治疗

由于腹部创伤患者存在着种种个体差异, 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采取相应个体化对策为首要步骤,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严重的腹部创伤患者常常是多发复合伤, 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抢救工作需争分夺秒。因伤情而言, 综合分析, 果断决策。 (1) 术前治疗, 包括:保持呼吸道畅通, 积极抗休克治疗, 有效控制出血, 妥善处理伤口, 有利病情体位,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暂时禁食水, 排尿困难者, 予以导尿, 谨慎应用止痛剂, 择机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 一旦诊明确应积极治疗。手术必须遵循快速、有效、简单的原则, 先处理致命伤。“先查出血, 后探穿孔”, 必须详细, 避免遗漏贲门、胃后壁隔膜、十二指肠、结肠后壁等。凝血块聚集处往往是破裂穿孔的部位。对于腹腔内出血、渗液、肠道溢出物必须处理干净, 术后引流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3) 积极控制感染, 尤其对于开放型腹外伤, 由于外界细菌随穿透物由伤口进入腹腔, 以及肠内容物进入腹腔, 腹腔内积血、异物存留等造成腹腔严重感染。所以术后足量有效抗生素应用、防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出现, 是直接影响患者愈合的主要因素。 (4) 观察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 快速纠正患者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 是防止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志强.腹部创伤的临床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 1998, 8 (14) :195.

[2]韩书北.腹部闭合性损伤5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4) :45, 53.

[3]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0-15.

[4]林萍, 熊燕.急诊床旁超声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5) :117.

[5]徐景良.腹腔穿刺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9) :43.

[6]余效民.腹部闭合性损伤107例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5) :143-144.

[7]朱玮, 时开网, 刘家样.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单纯小肠破裂80例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0) :46-4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胸腹部创伤】相关文章:

胸腹部创伤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10-10

腹部创伤的诊治体会09-11

腹部创伤的诊治体会05-11

腹部病变05-05

腹部外科05-27

腹部术后06-27

腹部彩超范文05-16

腹部刀刺伤05-05

壶腹部癌05-29

腹部切口手术06-01

上一篇:粉丝团下一篇:垄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