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临床试验

2024-05-25

Ⅰ期临床试验(精选九篇)

Ⅰ期临床试验 篇1

1 一般资料

6个Ⅰ期临床试验项目中,药代动力学试验3项,生物等效性试验3项;受试新药包括抗生素、降糖药、制酸药等试验药物;给药途经有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共有96名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其中男78名,女18名,共采集血标本8 956个。8 956个血标本采集时间均控制在±1 min,无一个血标本出现溶血或凝血,血标本合格率在100%。

2 护理管理方法

2.1 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2.1.1 护理人员的安排

I期临床研究室设立2名专职研究护士,笔者选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工作的态度、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操作技能、熟练的急救技术的主管护师担任;其职责是负责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受试者的招募与筛选,试验前所需物品与药品的准备,试验中标本的采集,受试者的管理,不良反应的观察,报告、记录与处理,试验后资料的整理,物品及仪器的清点与消毒等工作[3];特殊情况下如生物等效性试验时,若方案设计所需受试者的人数较多且采血点密集时,为了保证标本采集的时间及量的准确性,在临床试验启动前专职研究护士可通过医院护理部进行协调,在外科、ICU等科室招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过硬的2~3名护士参加该临床试验的血标本采集工作。

2.1.2 护理人员的培训

Ⅰ期临床研究室2名专职研究护士必须参加并取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培训合格证书;对Ⅰ期临床试验的基本内容与要求、GCP知识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一定的了解;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其他护士也要经过国家或院内GCP学习和培训,并取得GCP培训证书。每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开始前,参与临床试验的所有护士均须参加由试验负责人、临床医师、试验测定人员等参与的开题讨论,明确试验的性质、任务、目的,熟悉试验过程、步骤、要求[4],掌握标本采集的时间、量及注意事项,懂得采血时间在临床试验中的重要性,同时须充分了解受试者接受该种新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确保一旦发生不良事件或反应能及时处理,以降低受试者损害程度,保障受试者安全;另外参与临床试验的护士还须认真学习、理解护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如静脉留置针穿刺SOP、标本采集SOP等,保证试验中所有护士遵循一致的护理标准操作规程,将试验中的人为偏差减少到最小[5]。

2.2 血标本采集的流程管理

2.2.1 血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方案及无菌操作技术要求,提前做好准备工作。(1)人员的分工:为了保证采血时间与量的准确性,一般一名护士只负责4~5名受试者的血标本采集,同时增设1名机动护理人员且此人员必须由Ⅰ期专职研究护士担任。分工具体到哪位护士负责哪几名受试者的血标本采集,机动护理人员负责处理采血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状况如留置针阻塞或脱出及受试者的监护、不良反应的报告、记录与处理等。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2)物品的准备:依据试验方案采血要求制订采血个表,并按照采血个表准备每位受试者的生物样本试管,并在试管上注明受试者的编号、试验阶段、采血时间及采血点数;准备好封管液即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器、20G直式静脉留置针、肝素帽、3M透明敷贴、一次性7号采血针、棉签、0.5%碘伏等,避免血标本采集中因物品的缺失致采血流程时间延长、采血时间误差增大而影响药时曲线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临床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2.2.2 血标本的采集

严格按试验方案要求正确、及时、定量抽取血标本。采集血样的方法: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几乎所有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在临床研究中需于24 h内抽取受试者10余次的血样,为了保护血管,减轻受试者的疼痛,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血样采集创造条件,笔者选择用静脉留置针抽取血样。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后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贴固定,并用记号笔在敷贴上注明受试者的编号,消毒肝素帽待干,使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直接插入接有肝素帽的静脉留置针内后再与具备有真空的生物样本试管连接,以连续采集的方式采集第一次血标本,第一次血标本采集完毕,拔除一次性采血针,然后用0.9%生理盐水3 m L正压封管,防止因血液回流发生凝血堵管;再每次采血时需先用5 m L注射器抽取0.5 m L血液弃掉,其余步骤与第一次采集血标本相同。采集血样的注意事项:(1)血样标本采集时间点必须精确。护士应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每名受试者的采血时间,保证每次血标本采集时间误差为±1 min,如因某些因素导致时间误差超过1 min,应在采血个表上按实际采血时间点如实记录;同时采血时认真核对受试者编号、生物样本试管上编号及时间是否一致。(2)防止采集的血标本凝血或溶血[6]。避免血标本凝血或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若采集的血标本需要抗凝时,采集时一定要注意采集的血液与生物样本试管内抗凝剂的比例准确,避免因抽取的血液量相对试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同时血液吸入到装有抗凝剂的试管后需尽快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笔者选用的抗凝剂试管上均标有规定的抽取血量的刻度,采集时护士严格按试管上标注的刻度定量抽取,血液抽取后立即将抗凝管放在两手掌中滚动,即可充分混匀血样,又可有效防止溶血;为了防止血标本的溶血,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血针与生物样本试管,避免因针头过小、生物样本试管质量粗糙而致红细胞破裂造成溶血,笔者一般选用7号一次性采血针、BD公司生产的20G直式静脉留置针和生物样本试管。(3)采血部位的选择。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宜滑动、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采血。若试验药物是静脉滴注的,切不可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进行采血,以免因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出现检测结果误差。(4)其他。为了避免对临床试验结果产生的误差,采血时还应保持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尽量统一采血姿势、尽可能使用止血带1 min内采血等[6]。

2.2.3 血标本采集后的处置

血标本采集后按试验方案要求将血标本先静置,然后离心,再将离心后血清或血浆转移到血浆样本保存管中并将其按序、分批放于低温冰箱中专人加锁保管,最后将处理后的生物样本试管弃于生物样品垃圾袋中,按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理。

2.3 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设有专门的采血室,开展每个新药Ⅰ期临床试验项目前,要求该项目在正式启动前1周和临床试验进行期间,运用多功能动态灭菌机对采血室空气进行消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 h;参与临床试验采血的护理人员,应衣帽整齐,采血前应洗手戴口罩,采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严格按医院规定的《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理,并做好交接记录;防止交叉感染。

2.4 受试者的安全管理

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10余次的抽血让受试者产生恐惧心里,要求护士对受试者做好耐心解释工作,消除受试者恐惧心理,让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试验,有利于受试者的安全;同时新药Ⅰ期临床试验是药物首次在人体的试验,尽管有临床前动物实验提供的安全性方面的数据,但人与动物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试验中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效应、哪些不良反应都难以预测[7],因此试验中要求护士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3 讨论

总之,血标本的采集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其正确、及时采集血标本可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或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因此,在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为了保证所采集的每个血标本合格率达到100%,从而保证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就必须要对血标本采集这一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的护理管理措施:血标本采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员、物品等必须全部准备到位;血标本采集中,要求护士严格依从试验方案要求、遵循统一的SOP[8]、严格执行核对及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受试者的安全管理等。只有加强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才能保证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才能保障受试者的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新药Ⅰ期临床研究中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方法 对20092011年6个新药Ⅰ期临床试验项目的 8 956个血标本的采集进行全程管理。结果 8 956个血标本采集时间均控制在±1 min,无一个血标本出现溶血或凝血,血标本合格率在100%。结论 加强护理人力资源、血标本采集的流程及消毒隔离工作与受试者的安全等各方面管理,能够保证血标本采集的质量及能为试验结果的分析或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Ⅰ期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S].2003:1.

[2]张冬林.在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A):65-66.

[3]耿艳,周志群.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室设置研究护士的可行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22-3924.

[4]毕葸嫦,田少雷,陈孝,等.探讨药物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管理[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20(6):462-464.

[5]顾琼华.研究护士在国内新药临床试验中的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1):64-66.

[6]赵友林.提高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检验的质量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8):889-890.

[7]蒋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医疗监护的探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5):558-560.

Ⅰ期临床试验 篇2

1995年11月美国FDA发布 2009年6月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翻译

北核协会审核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I.引言.........................................................................................................................1

II.现行要求与操作规范............................................................................................2

III.现行新药临床申请法规的解释...........................................................................2

A.封面(FDA格式-1571)[21 CFR 312.23(a)(1)]:................................2

B.目录[21 CFR 312.23(a)(2)]:.................................................................2

C.介绍性声明与整体研究方案 [21 CFR 312.23(a)(3)]:....................2

D.研究者手册 [21 CFR 312.23(a)(5)]:...................................................2

E.方案 [21 CFR 312.23(a)(6)]:...............................................................2

F.化学、生产和控制信息 [21 CFR 312.23(a)(7)]:................................3

G.药理学和毒理学信息 [21 CFR 312.23(a)(8)]:................................6

H.研究药物既往在人体中使用的经验 [21 CFR 312.23(a)(9)]:........9

I.21 CFR 312.23(a)(10)、(11)(b)、(c)、(d)(e):.......10

目 录

本指导原则阐述了在美国将研究药品(包括已进行结构确证的治疗性生物工程类产 品)开始用于人体研究时,所需要提供的数据和在21 CFR 312.22和312.23中需要报告的 数据1。现有法规对IND申报资料中要求提交的各数据数量和程度给予了很大的灵活性,本指导原则同时适用于商业和个体研究者申请IND。因为已进行结构确证的治疗性生物工程类产品和其它生物制剂之间存在生产和毒 理学差异,因此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药物以及已进行结构确证的治疗性生物工程类产 品。对于本指导原则未覆盖的产品,应联系负责产品的相应中心以获得指导。需要澄清的最重要两点是:1)明确愿意接收毒理学检查结果的汇总总结报告,其 根据对已完成动物研究,但未经稽查的毒理学报告草案而撰写,旨在对人体研究提供初 步支持;2)适合1期临床试验研究用样品的生产质控数据。对于本指导原则未覆盖的产 品,应查询其它FDA指导原则。另外,还可联系负责产品的相应中心以得到指导。其中大部分取决于所处于的研究阶段和需要进行的特殊人体试验。但是这种灵活性程度 在某些状况中却并不是值得赞赏的,因此,FDA认为将申报资料的要求加以分类,在满 足向FDA提供评估拟进行Ⅰ期研究所需要的安全性数据的同时,增加透明度、减少模糊 性和不一致性、减少递交资料的数量,将有助于加速新药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时间。如 果遵照本指导原则,那么IND的1期临床研究递交的资料通常应以不超过两至三英寸、三 英寸的带3个环的活页夹(“文件夹”)进行装订。随着近期FDA成功实现《1992年处方药付费法》(PDUFA)审评行动的目标,使得 从递交上市注册申请至批准上市的平均时间和中位时间均显著缩短。FDA已将注意力转 移至如何提高药品开发过程中其它部分的效率,同时保证这种效率的提高不得以牺牲美 国人所期望获得的、具备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药品的标准为代价。其中有一个IND法规 特别值得关注,即关于在人体中开始进行药物试验的法规(即Ⅰ期试验),自McMahon 行动会议以来,对此课题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积极讨论,并且吸纳了各方不同层次的意 见。

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申报资料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I.引言 在整篇指导原则中,“药物”一词的含义还包括了已进行结构确证的治疗性生物工程类产品。

1II.现行要求与操作规范

按照现行法规,对于之前未曾得到美国上市批准的产品,如果希望在美国国内进行 任何应用,应首先需要向FDA递交IND。在21 CFR 312.22和312.23的现行法规中,包括 了IND递交申请的一般原则,以及IND内容和格式的一般要求。

III.现行新药临床申请法规的解释

本法规要求IND的1期临床研究申报资料中应包括下面列举的各小节内容,必要时,在各小节标题下面还提供了相应解释。

A.封面(FDA格式-1571)[21 CFR 312.23(a)(1)]:

无解释。

B.目录[21 CFR 312.23(a)(2)]: 无解释。

C.介绍性声明与整体研究方案 [21 CFR 312.23(a)(3)]:

法规重复说明了本小节的内容需要简洁。通常,两至三页足以满足要求。此处要求 针对药物的开发前景提供研发方案,从而能够帮助FDA预知申请者的需要。通常,申请 者进行第一项人体研究的目的只是试图早期确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可能的药效学特 征,然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再确定详细的研发方案。在这种状况下,申请者在本小节中 应对此剂型简单说明,而不需要制定和撰写详细的研发方案,因为随着对产品的进一步 的开发,研发方案极有可能进行大幅度的更改。D.研究者手册 [21 CFR 312.23(a)(5)]: 在国际药品注册协调会议(ICH)的支持下,已制定了一份关于研究者手册的一般 性指导原则,不久将发表在联邦文档中(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研究者手册指导

原则)。申请者应参考该文件以获得关于研究者手册中的更多建议。E.方案 [21 CFR 312.23(a)(6)]: 本法规要求递交关于进行各个临床试验方案的复印件一份。申请者应注意1987版中 的法规内容发生了更改,具体而言,其允许1期临床研究方案不如2期或3期临床研究方 案那么详细,从而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该更改的原因是因为已经认识到这些方案为早期 获得经验过程的一部分,其应当能够按照所得到的信息不断进行修正,该开发阶段的主 要关注问题是如何安全地开展这1期临床试验。本法规规定1期临床方案中的主要内容 应提供研究大纲:估计入选受试者数量;介绍安全性排除标准;介绍用药方案,包括给 药周期、剂量或确定剂量的方法。另外,上述方案应详细说明对受试者安全至关重要的 研究因素,如:1)必要的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监测;2)中止研究的毒性判定原则或剂 量调整原则。另外,本法规规定,如果1期临床研究实验设计的修正对关键安全性评估 结果没有影响,则修正可以仅以IND年报告形式递交给FDA。F.化学、生产和质控信息 [21 CFR 312.23(a)(7)]: 法规312.23(a)(7)(i)强调了对生产和质控信息的要求在程度上的不同。虽然 在研究中的每个阶段,均应递交足够的资料以保证对研究药物的结构鉴定、质量、纯度 和规格等进行充分的审评,但作出上述保证而需要递交的资料数量可因以下因素存在差 异:各研究分期、建议的研究周期、剂型、以及其它途径得到的信息量。例如,虽然对 IND所有分期产品的稳定性数据的要求是:新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理化参数在计划进行 的临床研究期间应符合要求,但是如果建议的试验周期极短,那么也可相应提供极有限 的支持性稳定性数据。

已认识到新原料药和剂型制备方法(甚至剂型本身)很可能随研究进展而发生更改,因此,对于在1期临床的CMC初步递交的资料,通常应着重于提供那些可以允许对计划 研究的受试者进行安全性评价的信息。根据CMC部分,如果对安全性问题产生担忧或数 据不足以进行安全性评价时,最好延缓临床试验。

产生担忧的可能原因包括,例如:1)由未知或不纯组分制造的产品;2)产品化学 结构具有已知毒性或极可能具有毒性;3)在计划实施的整个试验项目期间,产品不能 保持化学稳定性;或4)产品的杂质特征显示具有潜在毒性或未充分确定杂质特征及评 估其潜在的毒性;或5)主细胞库或工作细胞库未经过充分鉴定。

另外,临床前研究资料有助于确保人体试验的安全性,因此,申办人应能够建立 起动物毒性研究结果与人体试验的相关性,从而为后续的人体试验提供安全性方面的支 持。

以下以数字编排段落中讨论的信息通常应符合以下要求,以便能对1期临床研究应 用制剂的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有效的审评。在申请2期或3期临床试验时,通常还应递交 其它信息,以便对大规模生产时的制备工艺进行审评,此部分内容应作为申报2期或3期 临床试验、或作为上市申请资料中生产小节的一部分内容。如果申请者对于潜在大规模 IND临床试验、或潜在上市申请生产要求、或质量标准等有任何问题,可直接与CDER 新药化学办公室的相应部门或负责产品的CBER相应部门进行阐述和讨论。随着药物临 床开发的进展,申请者应与CDER新药化学办公室的相应部门或负责产品的CBER相应部 门讨论以下问题,即支持其产品在2期和3期临床试验中安全性应用所需要的生产数 据。

1.化学和生产介绍:

在本小节的开始部分,申请者应说明是否认为:1)原料药或制剂的化学性质,或2)原料药或制剂的生产过程,显示出可能造成人体危害的信号。如果出现上述信号,那么 应对这些潜在的危险信号进行讨论,并阐述为监测此危害所计划采取的步骤、或对这个(些)信号不予以考虑的原因进行分析。

另外,申请者应介绍临床计划应用的制剂,以及动物毒理学试验中应用的制剂在化 学和生产方面的任何差异,此结果为申请者对继续进行计划临床研究而做出的安全性结 论的依据,应讨论这些差异可能对制剂安全性特征造成的影响程度。如果两种制剂之间 无差异,那么应进行说明。

2.原料药 [312.23(a)(7)(iv)(a)]: 申请者应注意,按照现有法规可引用现行版USP-NF以符合某些要求(适用时)。

应以总结报告形式递交原料药相关信息,包括以下条款:

a原料药的介绍,包括其理化或生物学特征:

b生产厂商名称与地址:

应递交临床试验原料药生产厂商的完整地址(包括街道名称)。

c制备原料药的一般方法:

应递交简单介绍生产工艺的资料,包括使用试剂、溶剂和催化剂的清单。通常建议 采用常规最有效的方式,即详细的流程图形式进行介绍。在评估生物工程类药品或人/ 动物来源提取的药物安全性时,可能会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

4应递交简单介绍原料药的资料和用于支持其设定化学结构的某些证据。需要清楚的 是在早期药物开发阶段,对结构信息的了解程度是有限的。

d原料药的鉴别、规格、质量和纯度的可接受限度以及分析方法:

应简单介绍所用的检测方法,应提供基于简单分析数据之上的临床试验样品的预计 可接受限度(如以IR光谱法证明鉴别结果,以HPLC色谱法支持纯度水平和杂质特征),需提供检验报告复印件,应基于原料药来源和类型(如动物来源、植物提取物、放射性 药物、其他生物工程类产品)建立特定的方法。通常,在药品开发初期,不需要递交验 证数据和已制定的质量标准,但是,对于某些已进行结构确证的治疗性生物工程类产品,在某些状况下可能需要递交初步质量标准和额外的验证数据,以保证1期临床研究的安 全性。

e支持毒理学研究期间和计划临床研究期间原料药稳定性的信息:

申请者应注意,按照现有法规可引用符合现行版USP-NF中的某些要求(适用时)。

应以总结报告形式递交制剂相关信息,包括以下条款:

b适用时,可递交研究新药的组分数量,包括研究期间可预测到的任何合理变化:

c制剂生产厂商的名称与地址:

应递交临床试验药物制剂生产厂商的完整地址(包括街道名称)。

d适当时,对产品生产方法和包装步骤进行简要、一般性介绍:

采用图表介绍和简要书面介绍方式,提交生产工艺信息,包括对无菌产品的灭菌工 艺。建议以流程图形式对该信息进行常规的、最有效的介绍。

5应递交简单介绍稳定性研究和用于监测原料药稳定性的检测方法资料,可用列表形 式递交代表性样品的初步数据,不需要递交详细的稳定性数据或稳定性方案。

3.制剂 [21 CFR 312.23(a)(7)(iv)(b)]: a所有组分列表,可包括非活性化合物的合理替代物,其包括两种组分(预计会 出现在制剂中的组分,可能不会出现在制剂中但会应用在生产工艺中的组分): 一般应递交不超过一页或两页的书面信息列表。应引证非活性成分的质量(如NF、ACS),对于新型辅料,可能需要递交其它生产信息。

应递交一份对研究新药组分的简单综述报告。大多数状况下,不需要递交组分范围 信息。

e保证药物制剂鉴别、规格、质量和纯度的可接受限度和分析方法:

应简单介绍预计的可接受限度和测试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剂型选择不同的测试方 法。例如,对于无菌制剂,应提交无菌和无致热原性的检查方法。建议提供临床样品检 验报告复印件。在药品开发初期,不需要递交验证数据和已制定的质量标准,但是,对 于某些已进行结构确证的治疗性生物工程类产品,应提供适当的生物活性评估结果和初 步质量标准。

f 支持毒理学研究和计划临床研究中原料药稳定性的信息:

应简介稳定性研究以及制剂稳定性研究(包装在拟定的容器/包装系统中药品)中的 检测方法和贮藏条件。可用列表形式递交代表性样品的初步数据,不需要递交详细的稳 定性数据或稳定性方案。

4.对于计划临床试验中使用的所有安慰剂组分、生产和控制的简单一般性介绍

[21 CFR 312.23(a)(7)(iv)(c)]: 应递交图解、列表和简单书面信息。

6.分类排除标准的声明或递交环境评估结果[21 CFR 312.23(a)(7)(iv)(e)]:

FDA认为大多数产品均符合分类排除标准的要求。如果申请者认为其研究产品符合 21 CFR 25.24项下的排除分类标准,那么应递交一份声明,以证明其产品符合排除标准 的要求,要求以该依据给予分类排除(对于递交至CDER的IND,请见递交人用药品申 请和补充申请环境评估资料的行业指导原则,1995年11月)。

1.药理学和药物分布[21 CFR 312.23(a)(8)(i)]:

65.向每位研究者提供所有标签和标签说明书的复印件[21 CFR 312.23(a)(7)(iv)(d)]:

应递交一份将向计划临床试验研究者提供的模拟或印刷的标签(说明书)样本。按 照21 CFR 312.6(a)的要求,研究中的标签内容必须带有“注意”事项声明,该声明内 容为:“注意:新药–按照联邦(或美国)法仅限研究使用”。

G.药理学和毒理学信息 [21 CFR 312.23(a)(8)]:

[以下药理学和毒理学指导原则适用于本指导原则覆盖产品的所有IND的分期]。

本小节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如果已获得):1)概述药物在动物中的药理学作用 和作用机制;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相关信息。本法规未进一步介绍如何 报告这些数据,相反,其较详细介绍了如何递交毒理学数据。通常提供一份总结报告足 以符合要求,而不必提供各动物记录或各研究结果。多数情况下,五页或五页以下应足 以符合该总结要求。如果对本小节信息还未进行研究,那么则只需给予简单说明即可。

若上述研究可能对讨论安全性问题或辅助毒理学数据评价很重要,那么可能会需要 上述信息;但是,有效性信息的缺乏通常不会成为IND开展1期临床试验暂缓进行的理由。

2.毒理学:汇总报告[21 CFR 312.23(a)(8)(ii)(a)]

因此,如果IND递交时未得到全面质量保证的各研究报告,那么可递交根据已完成 动物研究的但未稽查的毒理学草稿报告,准备毒理学检查结果汇总总结报告。该汇总总 结报告应反映申请者对动物研究的评价结果,申请者以其为依据判定拟开展的人体研究 是否安全。可预测到,在最终审评和质量保证稽查期间,对形成上述判定依据的但未稽

7现有法规要求提供对药物在动物和体外的毒理学作用汇总报告。需要的特殊研究取 决于药品特性和人体研究分期。当种属特异性、免疫原性或其它考察因素检查结果显示 药物与许多或所有毒理学模型均无关时,建议申请者应联系审评机构讨论毒理学试验。

本法规未具体说明IND递交资料中所需要的毒理学数据报告性质和开展IND需提交 的最基本的研究报告性质。本法规未提及关于递交材料是否应依据以下内容:1)“最 终全面的质量保证”的各研究报告,或2)早期阶段未经稽查的毒理学报告草稿。大多 数申请者的总结认为:需要根据最终全面的质量保证的各研究报告要求递交资料,从撰 写已完成研究的但未经稽查的毒理学报告草稿时间计算,若要完成上述最终全面质量保 证的各报告,常常会使IND递交资料的时间向后延迟数个月。

另外,虽然本法规未特别要求递交各毒理学研究报告,仅涉及到对毒理学检查结果 进行汇总总结,但是因为21 CFR 312.23(a)(8)(ii)(b)要求提供一份各研究数据 完整列表以适合进行详细审评,这促使多数申请者主动提供各研究的详细报告。

虽然,GLP和质量保证过程及其原则对维持有效和可信的毒理学研究系统是极为关 键的,但是,就FDA所了解到的,在撰写“最终”全面质量保证的各研究报告(对于确 定人体应用是否安全是很重要的)期间,对已完成研究的但未经稽查的毒理学报告草稿 中的检查结果,进行更改的情况并不常见。

查的报告草稿可能会进行微小的修正。按照要求,应向FDA提供完整的毒理学研究报告; 在人体研究开始后120天内(将动物研究结果作为安全性结论的一部分依据时),按照 要求,应向FDA提交各研究报告,作为最终全面质量保证的文件形式报告。这些最终报 告应包括汇总报告中所有更改的介绍。在未发生变化的状况下,应该在最终全面质量保 证报告前明确说明。

如果汇总报告是根据未经稽查的报告草稿制备的,那么在人体研究开始后120天内,申请者应提交更新的最终全面质量保证研究报告,标明与初期汇总报告所递交信息之间 的所有差异。如果未发现任何差异,应在汇总报告更新时予以说明。

另外,在准备最终的、全面质量保证的各研究报告期间,如果发现了任何会影响受 试者安全性的新检查结果,按照21 CFR 312.32的要求,必须将该结果报告给FDA。

通常,10至15页正文和附加的表格(需要时)应足以符合汇总报告的要求,申请者 应提交对全部动物研究的预测性,特别是对人体试验是否合适做出判断。采用直观数据 显示法(如柱形图、树干和树叶显示法、直方图或实验室检测结果随时间的分布图)将 便于描述这些试验的检查结果。

总结文件应与IND递交资料保持同期准确性(如自申请者作出拟定的人体研究是安 全的判定结论起,若从已完成动物研究中获知新信息或新的检查结果时,应对IND递交 的资料进行更新,另外还应将新信息归纳到递交的总结中)。

对已完成的动物研究毒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总结,以支持拟定的人体研究的安全 性,其通常应包括以下信息:

a.简单介绍试验设计和试验进行中出现的所有违背设计的情况。另外,还应包括 试验实施日期。研究方案的参考文献和方案修正可作为本信息的一部分要求。b.系统呈现从动物毒理学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中得到的发现,如果某些检查结果被 博学的有经验专家认为可能是造成人体危害的信号,这些检查结果应被特别指 出。本部分总结格式可采用“系统审评”方法:(如CNS、心血管、肺、胃肠 道、肾、肝、生殖泌尿、造血和免疫系统、皮肤)。如果产品对某一特殊身体 系统的影响作用还未给予评估,那么应给予注释说明。如果认为任何已记录的 毒理学“信号”均未显示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那么应提供原因。另外,申请者 应注释说明上述检查结果是否在研究者手册中进行了讨论。c.评价动物安全性数据和得出其安全性支持开始拟定的人体研究结论的工作人员 身份和资格:该工作人员应在综述报告上签字,以证明该综述准确反映了已完 成研究中得到的动物毒理学数据。

d.应提供一份声明,说明进行动物研究地点和提供研究记录,保存地址以备将来 进行的检查。

e.按照21 CFR 312.23(a)(8)(iii)的要求,提供一份宣言,表示各研究者完 全按照良好实验质量管理规范(GLP)法规要求而进行研究,或者,研究未完 全遵循上述法规状况下,简单说明不执行的原因,并提供申请者对不执行状况 可能对检查结果所造成影响程度的解释。

注释:“c”、“d”和“e”段落中介绍的信息可能会作为汇总总结中的一部分或 作为下述全部数据列表中的一部分。

3.毒理学–全部数据列表[21 CFR 312.23(a)(8)(ii)(b)]:

对于支持拟定的临床研究安全性的各动物毒理学研究,申请者应递交一份全部数据 列表,以适合进行详细审评,其应包括对这些试验中每只动物的各数据点(包括实验室 数据点)的列表清单以及这些数据点的总结表格。为了能够说明这些列表清单内容,还 应与列表清单一起提供以下文件:1)对研究的简单(通常为数页)介绍(如技术报告 或摘要,包括方法介绍部分);或2)一份研究方案和方案修正的复印件。

4.毒理学– GLP证明[21 CFR 312.23(a)(8)(iii)]: 见上文中的第III节.G.2.e.内容。

5.监测这些阐述的作用:

在该新规程发布的前两年至三年结束时,FDA会汇总和检查早期和后期动物研究单 个报告存在差异的案例,以确定此类差异对进行人体试验安全性造成的实质差异。根据 上述结果,再检验以本方法报告IND毒理学研究结果的适用性。

H.研究药物既往在人体使用的经验 [21 CFR 312.23(a)(9)]:

按照现有法规的要求,仅对既往在人体中有使用经验的研究药物需提供本信息。如 果之前未有人体使用经验,那么应在递交资料中给予说明。

如果之前曾有人体使用经验,那么应在汇总总结报告中对此用药经验给予报告,而 不应定期递交各研究报告。

I.21 CFR 312.23(a)(10)、(11)与(b)、(c)、(d)和(e):

Ⅰ期临床试验 篇3

中国首支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接种完毕

2005年12月10日中国首支自行研制的艾滋病联合疫苗最后一组接种的15名志愿者在广西南宁完成接种。

我国1500万儿童患有弱视 有效治疗不足1%

我国弱视儿童占全国儿童总数3%~5%,有900万~1500万名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弱视,但真正得到有效治疗的不足1%。

“慈善垃圾”踢回美国

从2005年6月起,一箱箱“医疗垃圾”从美国进入了我国湖北、安徽、北京等地。国家质检总局责令实施退货处理。

扔医疗废弃物 云南15家医院收到9万元罚单

昆明市15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由于随意处理医疗废弃物,缺乏安全、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等,近日收到卫生部门共计9万余元的罚单。

城市人睡眠患病率极高

中国约有3亿成年人患有各种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42.7%,失眠上升为继头痛之后神经科门诊的第二大疾病。

涉及公共健康问题专利强制许可办法将实施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涉及公共健康问题的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将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在解决公共健康问题上面临的一些专利制度方面的法律障碍,我国已全部克服。

辽源中心医院为中国最严重医院火灾

在辽源处理医院事件的中国卫生部长高强说,辽源中心医院大火是1949年以来,中国医院中最严重的火灾。

我国全面实施鸡产品追踪

农业部将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卫生标准进行家禽饲养、加工及经营,保证生产、加工、销售安全健康的禽产品,使产品可追溯。

质检总局:未发现用疫区禽类产品加工的肉制品

国家质检总局对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禽肉制品、消毒液以及消毒用品等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未发现用疫区禽类产品生产加工的肉制品,未检出禽流感病毒。

港 澳 台

香港公营医院病床使用率最高达八成三

新华网香港2005年12月8日电,香港公营医院病床的整体使用率,在过去3年介于74%~83%之间。

为买名牌商品 台中大学生靠捐精捐卵换钞票

台湾台中地区的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甚至有的人为买名牌服饰和出岛游学,竟然靠捐精捐卵赚钱。

香港女性患乳癌趋年轻化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数字显示,乳癌已冒升成香港女性最大的健康敌人。且成年轻化趋势。

台湾六所大学开办爱情疗伤班

台湾六所大学陆续举办爱情疗伤课程,希望藉此让学生学习该如何理性分手。

台湾平均每天10人染艾滋病

截至2005年11月底,台湾艾滋病感染者超过万人,平均每天新增10名感染者。

香港肝移植专家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肝脏移植专家范上达荣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成为院士中唯一一位来自内地以外的人士。

防止性骚扰 台北捷运拟推出女性专用车厢

台北捷运公司规划2006年3月“试办”女性专用车厢,保障女性乘客搭乘捷运不受性骚扰。

国 际

美国71人接受冷冻 欲等科学发达时“死而复生”

“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里有71位接受了“人体冷冻”。希望经过“冷冻”的他们将来能够再次“苏醒”。

致癌物评估指导原则指出:儿童对致癌物更敏感

美国环保署发布的最新致癌物评估指导原则和儿童对致癌物敏感性的补充建议指出,儿童对化学致癌物的敏感性要远远高于成人。

巨细胞病毒可能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俄罗斯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感染巨细胞病毒并出现症状,有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俄罗斯208人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白蛋白

在过去6个月,俄罗斯有208人注射了有艾滋病病毒的白蛋白。一名35岁的女献血者被证实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美营养学家:餐餐有牛肉可防治头皮屑

每日三餐中至少吃一次牛肉,具有能帮助增长肌肉、提高免疫力和减少头皮屑等九大益处。

英国一家公司推出克隆头发 有望根治秃头

Ⅰ期临床试验 篇4

在北京佑安医院和地坛医院展开的临床试验显示, 28位试验者在注入了“艾博卫泰”针剂后情况良好, 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与以往不同, 此次临床试验直接进入到了患者试验阶段。”前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通常情况下, 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要先在健康人体展开, 随后再进入患者试验阶段。但是, 鉴于该药良好的技术水平, 国家科技部与相关部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药物。“艾博卫泰”问世后将填补这项国内空白。与此同时, 较之现用药品, 该药最大特点是使用周期间隔长, 从而降低了患者耐药性的发生几率。此外, 对艾滋病患者用药后容易出现的肝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副作用该药也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Ⅰ期临床试验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自治区肿瘤医院的86例Ⅰ期、Ⅱ期 (仅T2N0M0) 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患者 (保乳组) 、选择同期住院的91例Ⅰ期、Ⅱ期 (仅T2N0M0) 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患者 (改良组)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2 纳入标准

严格按2007年制定的乳腺癌保乳手术指南遴选病例, 两组均为Ⅰ期、Ⅱ期 (仅T2N0M0) 乳腺癌患者, 单发肿瘤且d≤3 cm;肿瘤距离乳头>2 cm;肿瘤与乳房比例适中 (1/4~1/6为佳) ;患者有保乳要求;腋窝淋巴结阴性;35~65岁妇女。

注: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排除标准:既往行患乳或胸壁放疗者;伴有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妊娠、哺乳者;切缘无法达阴性者;钼钯片多处恶性钙化者, 行保乳手术预后较差, 一般不宜行保乳手术。

1.3 手术方法

同时行肿瘤扩大切除 (或象限切除术) 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切口设计要兼顾两方面, 方便手术操作和获得满意的体形美容效果, 以两切口为宜:若肿瘤位于乳头上方, 行平行于乳晕边缘的弧形切口;若肿瘤位于乳头下方, 行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腋窝淋巴结清扫应另作切口, 平行于腋折线的斜切口, 长约5~6 cm, 常规清扫Ⅰ、Ⅱ站淋巴结, 淋巴结不少于10枚。术中注意保护重要神经、血管等, 手术精细操作。

1.4 评定指标

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生存质量、远期复发及转移率。其中:美容效果评价参照国家“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采用的美容评价标准[2], 所有患者评价从放疗后1年开始。

1.5 术后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术后免疫组化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AF、CMF、TA、TAC等, 并于术后2周开始 (21 d方案, 2周期化疗) 。术后7周开始放疗, 仅照射乳腺/胸壁, 照射量45 Gy/5周, 瘤床追加15 Gy, 放疗结束后再行4周期化疗。放、化疗全部结束后选择内分泌治疗:ER、PR阳性或单阳性者, 未绝经的患者给予三苯氧胺20 mg/d;绝经后的患者给予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2.5 mg/d。均为连续口服5年。

1.6 随访

随访36~60个月, 两组患者绝大部分得到最终随访, 随访时间以手术当月为起始时间, 6例复发, 其中4例多于术后1年内复发, 2例死于脑转移和骨转移。随访内容包括:术后1年内每3个月1次;2~3年每6个月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复查内容包括双侧乳房超声、钼钯、胸片、腹部B超、血CA-153、CEA、CA-125等肿抗。

1.7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经行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以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采用χ2检验, α=0.05。

2 结果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具有可比性;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生存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保乳组优于改良组两组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保乳组等同于改良组。由此得出保乳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少等优点, 且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高、各方面生活质量好, 且保乳组不会增加复发、转移率的风险, 避免切除乳房后带来的身心负面影响。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保乳手术的注意事项

保乳手术后复发与患者年龄、切缘、病理组织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综合治疗有密切关系: (1) 张保宁等[3]认为:小于35岁的年轻患者有相对较高的复发和再发乳腺癌的风险, 但年轻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 保乳愿望更强烈, 因此还是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2) 治疗越早乳腺癌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就越低。本文保乳组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4例, 再行改良根治术后疗效满意, 符合文献报道[4]; (3) 切除要彻底:不切除或切除少量皮肤, 游离皮瓣要充分, 应保证乳头的血液供应, 避免乳头发生萎缩和坏死。完整切除肿瘤及周边2 cm正常乳腺组织, 包括胸大肌筋膜, 保证切缘阴性, 多次切缘仍为阳性, 应放弃保乳手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在10枚以上。对于术中残腔的处理:如腔隙较大, 应放置引流, 否则可引起伤口积液, 导致愈合不良, 不建议使用负压引流。因负压引流可造成局部凹陷, 影响美容效果。靠缝合和拉拢腺体使残腔缩小的方法不可取, 因更容易造成乳房外形的扭曲影响美容效果。

注: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关于“早期”乳腺癌的问题

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部分学者[5]认为早期乳腺癌应具备以下条件: (1) 病变处于组织学或临床的早期阶段; (2) 癌局限于乳腺, 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3) 病变经适当治疗后, 90%以上可获得长期治愈。《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以病理组织学角度提出早期乳腺癌, 包括: (1) 非浸润性癌, 即导管内癌及小叶原位癌; (2) 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癌早期浸润及小叶癌早期浸润; (3) 原发癌d≤0.5 cm, 病理证实淋巴结无转移的浸润性癌。现已知:乳腺癌瘤体发展到d=1cm大小时, 其生长期至少已超过2~3年以上, 约半数患者已发生亚临床转移, 故不应称为早期。众多学者均忽略早期乳腺癌的概念, 通常认为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称为早期, 笔者认为这显然不妥。

3.3 注意保乳手术患者治疗的个体化、规范化

新疆处于祖国的偏远地区, 保乳手术率低, 很多患者来自农村、城乡结合部, 对保乳手术的认知程度、经济水平、心理适应及生存需求较国内发达地区有明显不同。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家庭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严格把握保乳手术指征, 向符合保乳手术条件的患者做好沟通, 解除思想顾虑。且不盲目跟风, 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在兼顾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4 前哨淋巴结活检 (SLNB) 的应用及腹腔镜下乳腺癌根治术

根据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从而安全、有效缩小手术范围, 消除因腋淋巴结清扫术带来的并发症, 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特别是行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时, 经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的患者, 免除腋淋巴结清扫术可得到更好的美容效果。近半年来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姜军等开展腹腔镜下乳腺癌根治术并一期假体植入、前哨淋巴结活检[6,7]、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术等 (以腋窝部位为入路) , 使美容效果堪称完美, 更加注重生活质量, 进一步微创化减少术后并发症, 能解决不切除肋软骨清扫内乳淋巴结的临床难题。但术后远期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等尚需大样本资料前瞻性对比研究, 结果将拭目以待!

总之, 中国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与切除乳房治疗的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对照研究表明:保乳手术在中国是可行的, 对Ⅰ期、Ⅱ期乳腺癌的生存率、复发率无负面影响, 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并重整体化治疗原则。本文也证实了此观点, 科学地开展保乳手术, 使乳腺癌治疗更加人性化、个体化。

参考文献

[1]桑晓雯, 王春英.乳腺癌保乳治疗现状及进展[J].海南医学, 2009, 20 (6) :135.

[2]万崇华, 张冬梅, 汤学良, 等.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R-B中文版介绍[J].中国肿瘤杂志, 2002, 11 (6) :318-320.

[3]张保宁, 邵志敏, 乔新民, 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5, 21 (11) :680-684.

[4]Poggi MM, Danforth DN, Sciuto LC, et al.Eghteen-year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breast carcinoma with mastecnomy versus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the Nationai cancer institute randomized trial[J].Cancer, 2003, 98 (4) :697.

[5]沈镇庙, 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7 (3) :121-124.

[6]陆旭, 李华, 华彬, 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安全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16 (9) :685-688.

Ⅰ期临床试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经确诊的高危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94例。年龄分布为43~65岁, 平均年龄为 (51.6±8.2) 岁。根据欧洲临床肿瘤学会和国际癌症协会的妇科肿瘤诊治指南, 94例患者中, Ⅰa期34例, Ⅰb期30例, Ⅰc期30例。细胞分化G1 41例, G2 53例。在所有患者中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63例,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2例子, 透明细胞癌7例, 腺鳞癌12例。肌层浸润深度<1/2有24例, ≥1/2有7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 对照组47例。两组之间年龄以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中15例行子宫切除术加双附件切除术, 14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 8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 10例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 且术后不进行辅助化疗。研究组患者中18例行子宫切除术加双附件切除术, 10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 10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 9例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且所有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主要是CAP (环磷酰胺、阿霉素或表阿霉素、顺铂或卡铂) 、CP (环磷酰胺、顺铂) 、TP (紫杉醇、顺铂或卡铂) , 相应剂量为:阿霉素50 mg/m2、表阿霉素50 mg/m2、卡铂350 mg/m2、顺铂6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紫杉醇135 mg/m2。疗程范围为1~8个, 平均 (4.4±1.2) 个。疗程间隔为3~4周。在安排疗程时, 需要考虑患者具体情况, 包括:病情、全身情况、药物毒性等, 根据患者情况不同, 一般为3~6个疗程。在疗程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 需要对患者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妇科、CA125、B超。同时在3个疗程后, 需要进行复查。

1.3 随访情况:

对于所有患者, 随访时间为2.5~3.5年。平均随访 (3.1±0.4) 年。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过程中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14.0进行分析,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

CA125正常水平为35 U/m L, 研究组在化疗后其CA125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因此可以看出研究组中高危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临床效果显著, 见表1。

2.2 随访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 研究组中死亡1例;复发例数为2例, 复发部位分别为盆腔和肝, 复发时间是第20个月和第25个月, 复发患者在手术后进行TP化疗1疗程;3年无瘤生存率为91.49% (43/47) , 总生存中位时间是29个月 (5~61个月) , 3年内总生存率为87.23% (41/47) 。对照组患者死亡4例;复发例数为6例, 其中盆腔2例, 盆腔和肝3例, 盆腔和肺1例, 复发时间范围是10~14个月;3年无瘤生存率为63.83% (30/47) , 总生存中位时间是21个月 (1~54个月) , 3年内总生存率为74.47% (35/47) 。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 研究组有1例恶心和呕吐情况, 停药3~4 d后情况得到缓解。2例食欲减退情况。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而言, 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宫颈或子宫下段受累等[3]。这些情况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在手术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子宫内膜癌性质, 使得其较易发生子宫外转移, 从而影响患者生存率。子宫内膜癌主要淋巴转移途径包括:浸润深肌层或者直接转移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累及子宫颈者同子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这两种都会使癌细胞发生转移, 而转移情况并不一定只会发生在Ⅱ期情况, 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样也会出现转移情况。所以仅仅通过手术, 有时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关于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方面的争论一直较多。有学者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必要性存在疑问[4]。

目前, 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术后辅助化疗,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降低盆腔局部复发率[5]。本次试验中研究组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和3年内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因此可以总结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采取辅助化疗是有益的,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中CA125在临床上属于子宫内膜癌的特异性标志物, 高危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水平较高, 对患者进行血清CA125检测的目的是辅助诊断恶性子宫内膜癌, 同时CA125也是患者术后、化疗后的临床观察指标。

综上所述, 术后辅助化疗在癌症治疗领域已有多年应用历史, 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几年, 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在手术后联合药物化疗已经逐渐癌症治疗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田芬.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化疗预后分析[J].河北医药, 2009, 31 (15) :1930-1931.

[2]Ferraioli D, Chopin N, Beurrier F, et al.The incid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micrometastases in the sentinel lymph nodes during surgical staging for early endometrial cancer[J].Int J Gynecol Cancer, 2015, 25 (4) :673-680.

[3]杨钦灵.顺铂辅助化疗在早期高危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综述, 2013, 19 (15) :2830-2831.

[4]Hardarson HA, Heidemann LN, dePont Christensen R, et al.Vaginal vault recurrences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nonirradiated patients-radiotherapy or surgery[J].Gynecol Oncol Rep, 2015, 11 (1) :26-30.

Ⅰ期临床试验 篇7

关键词:左半结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手术,临床分析

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是外科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预后较差[1]。引起患者发生急性左半结肠梗阻的原因为肿瘤、异物堵塞以及结肠扭转等, 其中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恶性肿瘤[2]。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手术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近年来出现的Ⅰ期切除吻合手术具良好的临床效果[3]。本文对我院2011年1~12月就诊的24例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进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 以确定临床效果, 为临床推广使用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梗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8例, 女6例, 年龄18~72 (平均59.1) 岁。其中由高位直肠癌引起者6例, 由左半结肠癌引起者15例, 由乙状结肠扭转引起者2例, 由局限性肠炎引起的患者1例。

1.2 方法

对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进行剖腹探查实际病情, 将患者体内发生左半结肠梗阻近端5~10cm切断, 将左半结肠近端提至切口外部, 若患者经过切除的左半结肠游离长度足够, 则可直接将切除部分放入污物袋, 并对结肠内部内容物进行挤排;若经过切除的左半结肠游离长度不足, 则可将左半结肠近端腔放置于已消毒的麻醉用螺纹管或粗橡胶管固定, 直径约2~3cm, 并经末端回肠作荷包切口插入22~24号Foley导管内, 通过回盲瓣作灌洗, 应用生理盐水, 剂量为3~10L, 加入庆大霉素、灭滴灵等药物, 反复灌洗直至灌洗液变为澄清透亮为止, 改用碘伏冲洗患者结肠, 浓度为6.7%。其次, 将梗阻远端游离后切断, 并将断端间断全层吻合。对于术中出现结肠壁水肿严重或者不适合进行吻合手术的患者, 应改为结肠造口术或进行Ⅱ期切除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手术后, 应在关腹前应用稀释后的碘伏对腹腔及吻合口旁置引流皮管进行冲洗。手术后应常规应用扩肛措施, 并进行直肠残便的排挤。

2 结果

24例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均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其中2例并发切口感染, 1例并发肺部感染, 1例发生吻合口瘘, 1例发生腹腔感染。未发生死亡病例。

3 讨论

临床证明, 应用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的优点为[4]: (1) 可避免患者进行多次手术引发的极大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 (2) 与进行Ⅱ期手术治疗所发生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围手术期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别, 甚至I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的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Ⅱ期手术治疗的患者。

在对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 下列情况不宜适用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方法[5]: (1) 结肠浆膜发生破裂, 或结肠壁菲薄, 以及结肠管高度扩张等现象; (2) 自身极度消瘦且出现贫血; (3) 发生感染性休克现象。

总之, 对急性左半结肠梗阻患者应用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6]。但在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用Ⅰ期切除吻合手术。在进行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时应严格进行术中对患者肠道的灌洗措施, 以及对患者术后进行减压措施, 并合理使用各类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7]。

参考文献

[1]德森, 陈功, 刘辉, 等.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 (4) :338-340.

[2]马树君, 刘君科.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术中灌洗I期切除吻合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5 (22) :124.

[3]余东升, 李恭根, 赵中辛.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不灌洗肠腔的探讨[J].临床外科杂志, 2000, 8 (2) :86-87.

[4]Mc Cregor JR, O'Dwyer DJ.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obstuctionand perforation of the left colon[J].Surg Gynecol Obstet, 1993, 17:203-204.

[5]冯文明, 孙鑫荣, 俞建平, 等.浆肌瓣覆盖吻合术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I期切除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 2000, 27 (5) :364-365.

[6]孙淑明, 吴利标, 陈淑贞, 等.术中结肠灌洗在治疗左半结肠癌性梗阻时肠内细菌学的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4, 7 (4) :292-294.

Ⅰ期临床试验 篇8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要求, 在临床Ⅰ期试验期间, 将进行人体耐受、人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试验。据了解, 近年来中国一类新药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只有少数几个。

据悉, 在经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试验研究后表明, 乙烷硒啉是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抑制剂, 它在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同时, 表现出具有抗肿瘤转移、抑制肿瘤生长、消退已形成肿瘤, 并在与其它药物联用时, 有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效。

甘肃省科技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透露消息称, 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乙烷硒啉片剂拟用于肿瘤治疗, 首选消化道肿瘤和肺癌等临床适应症, 并侧重其中的腺癌类, 对结肠癌、胃癌、肝癌、肺癌中的非小细胞肺癌、高转肺癌和高转移腺癌等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

Ⅰ期临床试验 篇9

关键词:眼内容物剜除,义眼台,Ⅰ期植入,临床体会

眼内容物剜除术能够有效保留自体巩膜, 多用于治疗失明性眼创伤、眼内恶性肿瘤、绝对期青光眼等[1]。一般情况下, 在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后植入义眼台能够改善眼部美观, 帮助患者消除自卑心理。本文对眼内容物剜除并Ⅰ期植入义眼台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眼伤患者, 男15例、女19例;年龄17岁~48岁, 平均年龄 (35.6±2.3) 岁。所有患者眼创伤均严重破裂, 眼内容物基本脱出, 其中角巩膜葡萄肿6例, 绝对期青光眼12例, 眼球塌陷变形16例。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眼内容物剜除并Ⅰ期植入义眼台,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植入材料

义眼台选用羟基磷灰石, 以天然珊瑚为材料, 眼球直径规格为16 m m、18 m m、20 m m、22 m m,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天然珊瑚与人骨的成分和结构十分相似, 有利于新生血管长入,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有助于患者安全康复。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并Ⅰ期植入义眼台, 具体方法如下: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和角膜, 将球筋膜囊分离, 并对眼内容物和葡萄膜进行彻底清理, 选用2%碘酒对巩膜内壁进行烧灼, 并选用75%酒精进行脱碘, 后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剪开巩膜, 四瓣状张开巩膜壳前部, 巩膜后部呈环形, 并剪断视神经, 使巩膜壳花瓣状张开, 以便放置义眼台。选用与植入义眼台相当的钢球进行植入模拟, 根据植入情况做好调整, 使义眼台处于最佳位置[2]。术后对术眼进行加压包扎, 同时使用止血药、抗生素以及激素等, 1周后将结膜缝线拆除, 并于1个月后安装薄壳义眼。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义眼台均成功植入, 无义眼台排斥发生, 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手术治疗, 患者眼部均取得较好的美观效果, 双眼对称, 义眼形态仿真, 具有良好的活动性, 无感染、排斥等现象发生, 治疗效果显著。

3 讨论

眼内容物剜除术是一种严重的毁容性手术, 容易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 患者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 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失常, 影响了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眼创伤容易导致患者失明, 其中以单眼受伤为主, 需要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逐渐提升, 眼创伤失明患者更多地选择植入义眼, 有助于患者恢复外表美观, 减少了眼部创伤感染。

患者在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后, 需要放置义眼台, 否则会出现眼窝凹陷、眼部形态异常等症状, 造成义眼安装困难, 影响了患者眼部美观[3]。在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并Ⅰ期植入义眼台, 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眼部美观, 临床效果显著。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作为全新的植入材料用于医学眼科,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安全无毒, 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主要材料是磷酸钙的复合体, 是构成人体骨骼或牙齿等组织的主要材料, 选用该材料作义眼台, 有助于新生血管生长, 并与眼内组织形成一个完美相容的整体, 减少了其他人工材料所产生的排异反应, 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防止了眼部产生畸形。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是一种表面多孔的空心球体, 重量较轻, 利于框内组织生长, 有利于提升义眼的活动度以及植入物的稳定性, 使患者所安装的义眼更加逼真, 保障了患者的眼部美观[4]。行眼内容剜除并Ⅰ期植入义眼台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临床体会:在行眼内容剜除并Ⅰ期植入义眼台时, 需要彻底清除葡萄膜组织, 避免在剪断视神经时视盘或周围色素组织陷落肌锥。在植入义眼台时, 巩膜一般呈花瓣状, 需要确保巩膜前后方向切口能够相互交错, 避免导致眼外肌受伤。在手术过程中确保眼外肌位置保持不变, 能够有效增加巩膜壳周径, 确保义眼能被牢固包裹, 保证义眼台的正常形态和活动度。患者植入义眼台直径规格一般为18 m m或20 m m, 植入位置与眼球生理位置相当, 眼外肌均保持正常, 眼球能够正常运动, 术后患者眼部美观效果理想。在缝合义眼台前方时, 巩膜瓣组织应部分重叠, 以保证巩膜厚度和坚固性, 以免产生术后义眼暴露的现象。无张力缝合眼球筋膜和结膜, 有效降低了眼眶内压和结膜张力。

综上所述, 眼内容物剜除并Ⅰ期植入义眼台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眼窝塌陷畸形, 具有良好的外观恢复效果,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洪涛, 曾小平, 王卫红, 等.严重眼外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一期植入的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 2013, 25 (3) :449-450.

[2]王义杰, 王士美, 林青梅, 等.63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27) :89-90.

[3]李澜, 程时富, 李小明, 等.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肌锥内自体巩膜后植入术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 2013, 34 (5) :642-644.

上一篇:质量监督行政执法下一篇:职业技能竞赛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