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纸质媒体

2024-06-26

传统纸质媒体(精选十篇)

传统纸质媒体 篇1

关键词: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现状,发展

1 新媒体环境下给纸媒体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我们能够更快捷、更迅速地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它的迅速发展也给纸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及时售罄”的纸媒体的风光不再,如今人们获取与阅读最新的信息只要依靠互联网客户端就能够即时获得,甚至公众本身就能够作为自媒体存在,其本身就具有新闻传播的功能特性,他们能够首先了解新闻,并通过微博、朋友圈等方式曝光出来,调查显示,当前越来越多的新闻曝光事件是公众通过微博等方式首先曝光出来的。因而,不得不承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纸媒体曾经的优势已经越来越被弱化,甚至其吸引力也大不如前,因而,面对互联网给纸媒体带来的冲击,纸媒体亟待通过自身的优势解决这个问题。

2 传统纸质媒体的优势

根据笔者在上文所陈述的,以自媒体为主的新媒体形式的瓶颈在于其内容输出有限,很大程度上,自媒体或者新媒体在传播内容的时候都以快为主,因而其很容易忽略掉新闻内容本身的深度,很容易忽视新闻本身的可挖掘程度,因此,这也就给纸质媒体带来发挥其优势的方式与途径,并且经过证明,纸质媒体的很多优势是无法也不能够被新媒体所取代的。

2.1 纸媒体的公信力仍然存在并长期存在

纸质媒体长期以来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根深蒂固并长期存在。纸质媒体作为第一媒体长期以来受到大众的广泛信任,无论其内容与传播形式,都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以及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其权威性不容置喙。

2.2 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彰显其权威性

纸质媒体拥有着非常专业的采编团队,其团队当中拥有着许多资深的且素质极高的记者与编辑人员,他们对所搜集采编而来的零碎信息具有极其敏锐的新闻触觉与强大的处理、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从碎片化的信息当中理清楚其脉络与线索,迅速的掌握新闻的内容与新闻背后的真相。反之,网络媒体经常成为新闻谣言的众矢之的,其失实的信息使其缺乏公信力与权威性。

3 传统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的现状

3.1 关于深度报道

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界众说纷纭,并且也没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含义来定义它,笔者认为深度报道就是在新闻事件背后的,能够系统且真实客观的反应新闻事件的,并能够呈现新闻前因后果揭示新闻事件背后意义的新闻报道形式。从目前纸媒体的深度报道来看,其已经成为在当前的新闻发展现状下,纸质媒体应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最重要的优势与最强有力的武器。

3.2 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前景

深度报道作为纸质媒体最强有力的武器与优势,并没有随着当前媒体网络化而消失,足以证明当下的受众对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依然是有非常强烈的需求的。以《南方周末》为例,虽然其定价上涨,但其订阅量并没有受到其涨价的影响,反而订阅量有所增长,足以证明了读者对深度报道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人们称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为碎片化阅读与速食阅读,因而在互联网媒体以外,事实上人们对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量的深度挖掘、分析与报道是有着极大需求的。可见,在当下的网络媒体的生态环境下,人们对新闻事件、社会问题背后的现象是有着极大地需求的,读者希望看到社会问题背后的来龙去脉,希望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的前因后果。因此可以说,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是拥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前景的。

3.3 纸质媒体深度报道当前的不足

第一,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选题不能引起重视。新媒体通常以“标题”来吸引读者博得点击量,与新媒体不同,纸质媒体的新闻选题则更为重要,新媒体以“标题”博噱头,而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则以选题制胜。纸媒深度报道的选题关乎着深度报道内容的生命,如果选题错了,就意味着整个报道从源头就发生了错误,写出来的内容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关注,而在当前媒体资源的争夺战当中,新闻选题的正确性与高质量性已经成为纸媒体深度报道的“投枪”,谁的报道更为深入、更为深刻,谁就能够在竞争当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谁就更能够获得广大读者的支持。但从目前来看,纸质媒体很多时候在选题方面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影响,在内容方面缺乏深度,在语言表达方面失去了准确性与生动性。

第二,新闻体制亟待完善。在我国的新闻体制当中,一些干部对深度新闻报道认知错误,认为其报道的是负面信息,会影响到其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公信力,从而在纸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过程当中进行一定的压制与阻挠,甚至会对新闻部门进行行贿行为,以此来压制新闻报道。这种不健全的新闻思想与新闻体制是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的,因为我们的新闻体制不够完善,才使得我们的记者在进行深入报道的采访时会畏首畏尾,导致最终的报道不能够客观深入,出现了片面性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坚持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新闻影响力,将深度新闻报道做到底,当然,国家也应在体制上对新闻媒体给予保障,保障我们的深度报道能够积极有序的运行。

第三,深度报道在内容方面的发掘不够深入。当前很多声音都提到纸媒体会不会衰亡,这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笔者认为首要原因就在于纸媒体很多时候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开始仅仅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内容的深度性,甚至为了与网络媒体抢速度,都不能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这就与纸媒体深度报道的本质本末倒置了。因而,纸媒体在进行新闻的深度报道的时候不能够仅仅流于形式,只感慨新闻事件的本身,从而忽视了新闻背后的大事件与新闻内涵。

4 传统纸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策略

首先,从新闻事件的选题入手,发掘有价值的新闻。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述,新闻选题是深度报道的源头与灵魂所在,因而深度报道应该从选题入手,发掘出新闻背后的事件。如《新京报》“核心报道”的深度报道形式常常从世间百态着手,以平实朴素的语言彰显新闻背后的内容,从平时当中看尽世间百态;《苏州日报》的“新闻+1度”则从日常新闻的素材当中通过叙事的口吻,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的呈现出新闻内容。

其次,从新闻事件的素材入手,让深度报道有“据”有“料”。深度报道的本质还是在于新闻的内容,要想使得新闻能够更加深入,必须要做好新闻的内容,让新闻具有可看性,具有内容性,如果新闻没有内容,无论新闻的形式再怎么新颖都只是无病呻吟,无法做到深度。另外,深度报道在新闻有“料”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据”,要能够由点窥面,由此及彼,要能够做到理性思考,拥有自己独到的视角,从自己的角度看待新闻,分析新闻,次啊能够报道的有新意,有内容,只有有视角,有内容,才能够看出事件的本身。

最后,深度报道要有“型”。深度报道在报道形式方面应该能够不拘一格,不仅仅是报道大新闻事件,大社会问题,还要能够从小处着眼,从民生入手,从多元化,多视角,多形式呈现报道,让深度报道能够具有可读性、易读性,阅读起来主次分明,能够迅速的找准新闻的重点,让新闻报道既有深度,又有可看性。

5 小结

我们的纸媒体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在新媒体的层出不穷的环境下,其目前的地位比较尴尬,因而,纸媒体应该扬长避短,发挥网络媒体不能够做到的特点,将深入报道这一优势充分的发扬出来,不断创新选题,深入发掘内容,完善新闻体制,将深入报道在纸媒体领域夯实下去。

参考文献

[1]卓越.论深度报道在纸质媒体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13):35-36.

[2]卢浩然.以深度内容赢取深度读者——纸质媒体如何在与新媒体竞争中拓展新的生存空间[J].新闻窗,2011(6):79-80.

[3]周爱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发展策略[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4.

[4]刘亚群.做强深度报道使传统媒体更具生命力[J].青年记者,2015(9):39-40.

传统纸质媒体 篇2

互联网时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传导至统计调查上,网络调查法,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网络调查,亦即互联网在线调查,它是指以网络技术为工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电子邮件等网络通信工具,收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兴调查方法。由于网络调查较传统调查更经济更灵活更快捷,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调查应用越来越广。但如果将网络调查数据直接应用于科学学术研究,学者们还存有诸多质疑。本文以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为例,分别用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再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以此来探讨针对同一调查主题,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调查结果是否会有差异?在哪些方面有差异等问题,从而提出应用问卷调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和调查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数据信息资料的工作过程。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统计报表。常用的初级资料搜集方法主要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访问法、问卷法。本文对比论述的两种调查方法,主要是指非全面的问卷调查。

(一)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主要过程和特点

传统问卷调查,通常首先要设计问卷、印制大量调查问卷;其次由专门的调查人员进行走访和调查,对一些调查内容特殊的调查主题,还要进行邮寄、访谈等,这使传统的问卷调查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不足。此外,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在调查完毕后,对纸质的问卷进行整理、筛选、录入和汇总的工作量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由于工作人员长时间进行输入,难免会产生人工误差。总之,传统的纸质问卷调查,调查人工成本高,调查广度不足,人、财、物、时耗费多。

(二)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网络问卷调查是指通过网络邀请会员参与回答问卷以获取数据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属于在线调查的一种。其主要方式有:网络电子会议、电子信息邮件调查和网页问卷调查等。网络会议是类似于网络在线的会议座谈,进行一对一的访谈或者多人进行座谈的一种网络调查方式;电子邮件调查,是把统计调查问卷设计成电子邮件形式,再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方式实现收集调查资料的方式;此外,现在也流行在朋友圈中发放电子问卷,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式。

网络问卷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时效性强、随机性强等。总之,首先网络调查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小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其次网络调查效率高;但网络调查面向的主要是上网冲浪人群,而不是所有人群,因此,样本代表性不足。

|两类调查方式同类问题数据梳理

以笔者及小组共同进行的一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为例,用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同时收集资料,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比对,以此比较探讨在两种不同调查方式下,针对同一调查主题,调查结果是否会出现差异。

调查问题分三类:一类是身份特征类,一类是生活满意度类,一类是敏感话题类。其中,身份特征类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问题;生活满意度类主要包括:生活费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专业满意度、住宿餐饮满意度等日常生活问题;敏感话题类主要包括:性取向、性格、恋爱状况、人际关系等相对私隐问题。

(一)研究思路

调查问卷分三部分内容:首先,通过反映身份特征类问题,收集了社会人口统计学的数据,通过此类问题,比较回答人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存有差异;其次,针对日常生活满意度类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学校满意度、同学相处和谐度、生活费满足度、住宿与用餐满意度、所学专业喜爱度等问题,通过此类问题,比较回答人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存有差异;最后,通过敏感话题类,比如性取向、性格、同学关系和谐度等问题,通过此类问题,比较推断回答人口对这类问题两种不同调查方式是否有差异。

(二)调查情况

1。 传统纸质问卷调查。首先针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问题设计了问卷,并进行试调查,经修改完善后,再实施正式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5 所大学部分在校学生,采取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共发放2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5份,另有25 份问卷因回答不完整而作废,回收有效率为87。5%。

2。 网络问卷调查。利用电子邮件调查、微信好友朋友圈两种网络调查方法,针对在校大学生校园生活主观感受问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39 份有效样本。

(三)数据整理

传统纸质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调查在生活满意度类话题、敏感类话题中,均存有显著差异。

(一)生活费满意度类问题再解析

对有差异标志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经百分比同质性检验得出结果倾向于:网络调查的满意度明显比传统调查的满意度低。每个特征选项中的“非常满意”这一选项都小于0。5 存在明显差异。在“满意”“一般”这一选项中,只有学校满意度的P 值是0。0752 小于0。5 有明显差异。其他两个特征选项都没有存在明显差异。至于“不满意”这一选项,生活费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住宿餐饮满意度都存在明显差异。

(二)敏感类问题再解析

对敏感话题特征数据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以看出:传统纸质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在真实性格、最烦恼的人际关系和性格乐观与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性取向、恋爱状况、同学相处和睦度三个选项上,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有显著性差异。经百分比同质性检验得出,总体看在相对偏隐私的人际交往类问题同学相处和睦度的特征选项中,“非常和睦”和“一般”两个选项的P 值小于0。5 存在明显差异。而更倾向隐私的恋爱状况和性取向两个特征问题中,每个选项都小于0。5 存在差异。此外,从恋爱状况问题选项的差异还可以解读为:处于甜蜜恋爱中的在校大学生可能忙于快乐约会,没有太多时间在网上回答网络问卷。而恋爱受挫中和单身的在校大学生消耗在网上的业余时间所占比重多一些。由此可见,在设计网络调查问卷时,也要参考被调查者的个人状态。如果在恋爱、怀孕、照顾孩子等人生状态下,可能无暇将业余时间消磨在网络上,回答问卷的概率低,也可能影响信息的收集代表性。相比之下,性取向在所有敏感性问题中P 值很小,但差异性最大。由此可见,随着敏感性增强,网络调查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的差异性也在逐步增大。

总之,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对一些日常生活类满意度评价较高。但在网络调查中,同样问题,消极面评价则较多,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因为面对面,可能会在某些方面给被调查者有一定的有顾虑和心里压力。而在网络调查中,对于一些较负面的选项,被调查者因轻松,更利于更勇敢选择表达本人真实意愿,更容易表达内心的不满。在敏感性类问题方面,两种调查中,随着敏感性的增加差异性也在增加。在传统问卷调查中甚至还出现了敏感问题不答现象。而在网络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需要与调查者接触,使被调查者没有被别人窥探隐私的顾虑,因此,能做出更真实的回答。

|应用网络调查的三点建议

进行网络调查应注意的问题很多,如果是企业产品营销调研,应该区分开是哪类产品,比如是器具类、食品类、服装类等。但无论哪类调查,首先都必须制定网上调研提纲,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研题目、时间、问题、标志、要求等。如果是要了解市场需求,则要从顾客的角度来了解客户需求。如果调研对象是产品的直接购买者、提议者、使用者,则要对他们的具体角色进行分析,比如,代理某种时尚品牌休闲女装,其目标销售对象应当是年轻女性及成功中年女性,但实际客户市场不仅仅是这部分人群,还包括他们的父母、男友等角色。因此,实施网络调研时,只有将调研市场对象进行角色细分,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准确性地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针对具体的校园生活感受类的调查,实施网络调查时主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选择针对网络人群的内容进行网络调查。从本次在基本身份特征类调查中可以发现:男性、理工科专业和大二、大三同学为经常上网人群,更适合进行网络调查。因此,将研究对象主要限制于网络使用者或是经常上网人群进行网络调查比传统调查更具有优势。由此推理,适合采用网络调查的调查项目有:网络游戏的满意度调查、新产品试用效果测试、网络广告投放效果测试等。

二是根据敏感性程度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从对满意度和敏感性问题方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传统纸质问卷调查,由于白纸黑字,有可能会带给被调查者带来压力,而网络调查则相对会更容易表达真正的情绪和意愿,真实性更强。因此,可以针对敏感性程度不同,采取传统纸质调查和网络调查方法结合的方法进行,从而弥补两种调查方式各自的不足。三是以赠小奖品等形式激发被调查者参与的兴趣。网络是虚拟世界,如果在网上调查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奖品激励,调查会获得更多的参与者。如摩托罗拉慧笔和惠普在网上做调查时,都有奖品激励参与者。某医学杂志在做调查时,提供样刊赠阅,也获得了积极的反馈。从这次网络调查中也发现,网络调查因为无约束性,被调查者参与热情不高,回复率低。如果以赠小奖品或支付少量薪酬等形式及方法,可能会大大调动被调查者参与调查的热情,从而大大提高信息的回复量和回复速度。

纸质媒体,明天更精彩 篇3

作者认为,纸质媒体“冬天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作为一个文明社会,不管是初级文明、中级文明还是高级文明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不断地有新的传播手段出现,但是,纸质媒体会依靠其自身的优势而长期存在。比较而言,纸质媒体具有更多的优势。

深度报道的优势。人们需要新闻,不只是需要了解有关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等浅层信息,还希望了解关于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未来趋势等深层次信息。纸质媒体对新闻采写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报道深度上的把握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真实性与公信力。当关于一件事的报道出现网络和纸质媒体两种不同的声音时,大多数人还是更相信纸质媒体。商业网站上的信息虽然非常丰富,但是由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人们无法证实的假新闻假信息很多,诚信度很差,网络的这个缺陷反过来会增强纸质媒体舆论主导的把握度与公信力。纸质媒体拥有高素质的采编队伍,具有掌握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向读者提供更多真实的新闻内容。

阅读的习惯。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有一个长期养成的凝神静观的习惯,可伏案而读,或躺而仰读,纸质媒体可以捧着品味,可在上面做笔记,使人感觉到另一种情怀,还有励志、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等功能。而在网络上看书,特别是看长文章,大多数人会感到吃力。

纸质媒体的收藏价值。纸质媒体不再是即看即扔的瞬间型信息承载物,它对新闻事实的全面报道和为受众提供的理论性的观点评论,将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这种工具无疑具有收藏价值。

纸质媒体携带阅读方便,价格便宜,也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上网需要一定的设备,而报纸、杂志可随取随看。

总而言之,纸质媒体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它从整体上所表现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为纸质媒体赢得了读者的情感优势。纸媒的风格,是在办刊、办报方针和思想的指导下,经过采编人员长期实践所确定的。不同的纸质媒体有不同的风格,这符合读者兴趣爱好的差异。读者注意力一旦被某种纸质媒体所吸引,就会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读者从这种纸媒上不只是获取新闻,也会获取审美愉悦和文化的享受,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千姿百态,生活节奏变快,流动性增强,对媒体的选择也会不一样,这就决定了网络媒体不可能代替纸质媒体。更何况中国还是一个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短时间内要让所有人都能上网还难以做到。因此,网络媒体对纸质媒体的冲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地被取而代之。

因此,当前虽然收入有所下滑,纸质媒体仍然是广告业的主流,以日本为例,目前仍有88%的老读者继续按月订报,日本人对纸质媒体的忠诚度高居世界第一;美国多数居民仍然把边吃早餐边看报当作“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瑞典900万人口仅日报就有200种;英国报纸的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新闻,仍然比电视和网络新闻更具优势。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网络媒体对纸质媒体的挑战,实际是新的传播方式对旧有传播方式的挑战。网络具有非常好的互动性,这也是纸媒不具备的优点。但是纸媒的优点是保存比较方便,信息的可信度也非常高。同属于传播媒体,其实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就奠定了两者携手合作的可能性。

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亲密合作,已是不争的现实。合作的方式主要是报纸通过与网络媒体的整合,为自己开辟一片广阔的新天地。整合并不意味着谁取代谁,而是以共存为前提,从全局看,媒体的整合表现为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的相互依存、相互嫁接、相互适应,优势互补,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网中有报,报中有网”,是网络传播时代的特有格局。

近年来,不少传统报刊掀起了一股上网热。应该说,报纸的网络化是转变传统办报方式的一种手段,也是固有运作方式的有益补充。重要的一点是要认清和发挥纸质媒体“原创地”的传统优势,作为专业传播机构,无论是在新闻采集制作方面,还是在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方面,有着一般网站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纸质媒体的网络版,在突出新闻性、时效性的前提下,还得发挥纸质媒体版面长于阐释的功能,在其传统的强项——深度报道、跟踪报道、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上狠下工夫,加强新闻评论、新闻分析以及相关的新闻背景资料介绍。纸质媒体只有强化这种传统优势,并借助网络先进快捷便利的传播手段,巧用网络之长,才能实现飞跃。

据美国报业协会的一项报告,2006年一季度全球报纸广告总收入同比增长1.8%。报纸网站的在线广告总收入为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9%;而传统的报纸纸张版的广告收入则只增长了0.3%。据美国报业企业预测,纸质媒体的在线广告收入将逐年增加,预计到2010年,在线广告收入占报业总收入的比例将从目前的6%增加到12%至15%。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纸质媒体与网络相结合,不仅是可行的,也必然是一种发展趋势,纸质媒体应当认清这一形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能源》杂志社)

多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的发展道路 篇4

一、纸媒的“两网三屏”

数字报业是纸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唯一道路, 发展数字报业要结合现有网络和终端平台来制定相关的技术措施。“两网”指的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 三屏主要是指媒体终端, 包括PC机、手机和其他电子阅读器。

二、“两网”技术研究2.1传输高速化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宽带多以共享带宽模式为主, 在上网高峰时段网络传输速率很低, 而移动通信网中数据传输的速率则更慢, 无论是中国移动的TD业务 (中国自主开发的3G网络标准) 还是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 (WCDMA是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3G无线通信标准) , 在实现HSDPA (HSDPA技术是WCDMA的增强型技术, 通过HSDPA技术可使下行速率打到14.1Mbps, 是WCDMA移动运营商进行大流量移动多媒体服务的首选技术) 的情况下其下行速率也仅仅才达到7.2Mbit/s。因此数字报业要解决大量媒体数据信息的传输问题, 就要充分优化纸媒业务运营架构体系, 结合云技术建立媒体数据中心, 将媒体信息“大型机”化, 即由传统的物理大型机转向以虚拟大型机为主的数据信息广播模式。

2.2适应“2.0”模式

20世纪初互联网业最大的变革是从web1.0升级为web2.0。web2.0最大的特点是无固定网络中心, 内容聚合化、用户内容交互和六度分割。这些特点使得网络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互动, 纸媒体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充分适应web2.0 (Web2.0是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它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 的网络环境特点, 利用其网络交互的特点, 在技术上要建立灯塔型媒体信息中心, 例如论坛、播客等, 使得用户可以形成“新闻模式”的人际关系。

2.3融合通信

通信网的融合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目前国内的网络平台依然是双网并存的状态。纸媒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双网的优势条件, 在平台间开展交叉业务, 在网络运营商的选择上, 纸媒企业要充分考虑联网阅读器的商业条件, 例如3G移动通信的通信特点是在于移动信号的稳定性方面, 而现在流行的wifi热点, 它是由IEEE定义的无线网络技术, 通过家庭或企业宽带路由的内置功能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 实现智能终端设备的无线上网功能, 其特点是传输速率快, 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受障碍物和距离影响较大, 在人员较为密集区域可以采用wifi热点, 在高速移动状态下可选择更适合移动通信的3G热点。

三、“三屏”技术研究3.1便携联网

数字化发展带动了数字终端硬件设备快速升级, 联网阅读器作为纸媒的信息终端, 亦要满足便携的趋势。终端上网意味着设备在传输数据的同时也要支持语言环境, 纸媒阅读器的发展应以电子纸技术 (电子纸技术实际上是一类技术的统称, 其显示效果接近自然纸张效果, 免于阅读疲劳) 为研究方向, 电子纸兼具纸张的微薄度和柔韧性, 同时也易于携带, 具有较高的对比度。

3.2智能化操作

智能操作是当今数字设备的最大优势。目前在PC端和手机端智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而由于在纸媒阅读器中DRM技术 (DRM: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的研究滞后, 终端设备中基本都没有安装操作系统。所以说智能化操作系统在纸媒终端的部署是纸媒阅读器的发展重点, 同时, 在此项技术尚未成熟之前, 纸媒阅读器应充分利用终端设备的联网功能, 实现智能操作的网络化实现。

3.3终端多播

随着三网融合的政策实施, 信息终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种混沌的状态, PC机、手机和阅读器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 因此纸媒数字化要兼顾多点终端播报的功能, 大力发展组播技术利用Core IMS (是IP多媒体系统中解决方案控制部件, 能够实现网络鉴权、会话控制等功能) 中的业务回话管理机制, 实现媒体信息的终端切换的断点续传。

四、总结

纸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 是其培养造就忠实读者的前提。在网络时代, 媒体间的融合变得不可避免。面对网络的冲击, 报纸媒体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危机所在, 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形势, 及时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 篇5

关键词: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方法;现代方法;分析研究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在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包括石器、陶器、铁器、纸质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积淀,而且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尤其是纸质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在文物资源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鉴于纸张的特殊性质,在保管中很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加之纸质文物的年代一般都非常远,时间长了经常会发生纸质变色、发霉甚至破碎等情况,给纸质文物的保管增加了难度。所以做好纸质文物的保护就变得相当重要。笔者试就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和现代方法,谈些粗浅的认识。

二、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几种传统与现代方法分析

1.传统的保护和修复方法

一是传统的纸质保护修复方法。一直以来比较常见的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方法,主要是装裱、套封、复制或者进行防蛀、防潮等处理。这种方法在博物馆、图书馆比较常用,并且用于书画、古籍经典等比较多,主要是对纸质文物进行物理保护和修复,不改变纸质文物的形态,而且在进行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的时候,往往按照专业的修裱规范和质量标准来进行。比如,在《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中,就详细地列明了纸质文物的干揭、蒸接和溜口、叶衬等技术,而且规范标准中提到的补纸修复的传统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效果非常好。

二是填充纤维素修复方法。这种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方法很早就开始使用,只不过在纤维素的填充材料上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一旦纤维素组分比较简单往往无法发挥较好的文物修复效果,所以现在应用比较多的是经过改善的纤维素材料,以增加纸质文物的固定作用。因为纤维素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所以一般经过水解的化学处理就能够衍生出新的纤维素,并且在酯化作用下能够增强使用性能,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坚固程度,所以目前在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上,应用这种传统方法也比较多,对于防止纸张的老化作用非常明显。

2.现代的保护和修复方法

一是等离子脱酸方法。由于纸张里面有酸性成分,对于纸质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所以加强对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清除纸张中的酸性物质非常重要。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液相和汽相等离子脱酸的技术,在纸质文物的纤维素中加入脱酸的液体,以此来削弱纸张中的含酸系数。比如使用甲醇、碳酸镁溶液等就能够将酸性物质清除掉,或者改变纸张中的酸性成分,增加含碱度,增加纸质文物的保护年限。在化学上,这种等离子脱酸的纸质文物保护方法,主要是利用中和作用降低酸性物质对于纸质的腐蚀情况,不过如果纸质中碱性的液体过度,也能够加速纤维成分的快速分解,使得纸质加快老化或者影响字迹的清晰度,影响纸质文物的保护寿命。所以目前在应用这种等离子脱酸技术的时候,通常需要改进脱酸溶液的使用效果,防止影响纸张上字迹的辨别和留存性能。而且近年来在使用这种等离子脱酸技术时,经常会应用吗啡啉或者使用比较容易挥发的碱性物质,避免添加剂充分长时间地留存在纸张上,这种现代保护方法效果非常好。

二是氧氣隔绝保护方法。这种方法是物理措施,通常对纸张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应用这种纸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措施,主要是通过进行密封处理,将纸质文物同空气隔离开,防止紫外线或者红外线对纸质的侵袭,并且使用真空措施将氧气全部抽掉,让纸质文物保存的空间内没有氧化、酸化、灰尘、光线、潮气的干扰。这种隔绝氧气密闭处理的技术,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气温、湿度等影响造成纸质文物出现破裂或者褶痕等情况,而且近年来很多博物馆也应用了氦气对纸质文物进行氧气隔绝的保护,效果也很好。尽管这种氧气隔绝的纸质文物保护方法比较科学,不过要想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也不是很容易,而且费用支出相对也比较大,每种纸质文物需求环境也不尽一致,所以对于纸质的温度、湿度还要有所区别,以增强纸质文物保护效果。

三是增加坚固程度方法。由于纸质文物中纤维素是主要的物质结构,所以目前应用这种技术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主要是在纸质文物里添加进杆菌、根瘤菌等微生物,利用其快速衍生出纤维素的新陈代谢功能,来改善已经损坏的纸张中的纤维素成分,增强纸质的坚固程度,提升纸质文物的保护性能。而且目前这种技术措施在石质和丝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中应用的也比较多,也是利用这种微生物的衍生变异性能,对文物进行快速修复,效果也比较明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对这种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不仅仅沿袭了以往的传统技术,而且在等离子脱酸、氧气隔绝、添加微生物、增强纤维素结构等现代方法的应用上,也非常普遍,但是每种保护和修复的措施都各有异同也各有优劣,在纸质文物的使用上效果也具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使用等离子脱酸方法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主要是为了改变纸张中的酸碱度,弱化酸性物质对纸张的破坏作用,不过由于碱性物质成分的存在,也会影响纸张的使用寿命,减少纸质文物的保护年限。氧气隔绝处理方法,主要是减少纸质文物中氧气的存在,避免纸张出现氧化,同时在纸张中添加微生物成分,利用其新陈代谢功能改善纤维素结构,对比较珍贵的纸质文物能够避免损坏加重,通常这两种方法在推广使用上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在对纸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的时候,一定要切合实际,按照纸质的结构特点和形成年份,科学地选用技术方法,一旦纸质文物比较重要,而且需要紧急抢修,就要综合考虑几种措施的结合应用,以确保纸质文物的质量,增强文物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彤、王云峰、詹长法.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1).

[2]奚兰彩.现代科技在纸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文化遗产.2004(3).

[3]李玮.西方现代修复原则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以清代《书联》修复为例[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4).

[4]梁嘉放.关于纸质文物保护新方法的设想[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2).

纸质媒体的宣传功能 篇6

自媒介诞生之初, 便与宣传紧密结合。在封建社会, 国家产生之后, 宣传成为国家管理事务、统治思想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时期的木铎、露布、檄文、谕旨、公文等都成为了宣传的媒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 媒介的形态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传播速度、保存时间、传播效果以及成本消耗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的改进与提高。因此, 宣传更紧密的附着在媒介之上, 利用媒介的种种特性与优势来达到宣与传的目的, 实现统治阶级、政党、团体以及各方面的宣传目标。

2 报纸——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它以纸张为传播载体, 以文字为传播形式。其内容包括新闻、评论、图片、广告、副刊等。报纸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说明性强、以保存、可重复以及主动阅读、权威性等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 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应运而生。报纸的生存环境在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与电子媒介相比, 报纸作为纸质媒体, 在传播速度上以及信息的承载量上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然而报纸作为最早的媒介, 以其内容的深度性、携带的便捷性、绿色的阅读方式等独特的优势仍然在传媒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经久不衰。报纸也是大众媒介中最具权威性的。因此, 报纸依然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优先选择。

报纸作为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 从其诞生之日起便被人们寄予了厚望。报纸向来被视为观点的自由市场, 成为了文人政客们发表观点、宣传己见的舆论阵地。

3 报纸与宣传的结合

所谓宣传, 也就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学者拉斯韦尔在其经典著作《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对宣传进行深入的研究。拉斯韦尔认为, 能很好利用宣传手段的国家在战争中具有巨大的优势, 甚至能影响战争的胜负。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判等多种功能, 其基本功能是劝服。即通过多种内容和形式, 阐明某种观点, 使人们相信并跟着行动。报纸的出现, 使得宣传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宿主。人们无不利用报纸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与产品。

3.1 报纸与政治宣传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期, 报纸成为了广为传播自由思想与观点的重要的载体。在美国的这场革命运动中, 报业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启蒙、宣传和鼓舞人心的作用。法国大革命期间, 报纸的宣传依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报纸成为各政党与政治领袖发表观点的阵地。借助报纸进行的宣传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舆论基础。其中, 马拉主编的《人民之友报》在大革命期间撰写了大量尖锐生动的争论, 成为大革命期间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在我国, 报纸历来就是宣传的基地。清朝末期, 无论是来华的传教士, 还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 无不通过报纸来宣扬理论、阐明观点, 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 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也正是借助报纸的宣传, 从而为革命做足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 最终促进了革命的胜利。二十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报刊大论战, 也就是两派的宣传观点的交锋。

抗日战争期间, 报纸也成为了战争双方的宣传武器。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报纸的宣传职能。因此, 在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功的运用报纸的宣传功能, 从而取得舆论的同情与支持。而这一重视宣传的传统也在解放战争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 报纸仍然是重要的政治宣传载体。我国的党报就是最重要的宣传阵地。通过党报, 政党与政府得以传播自己的观点、思想与政策。通过政治宣传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引导舆论, 从而达到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然而明显而直接的宣传在现在已经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了。于是报纸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从内容到形式, 从版面到文字, 从评论到文学, 无不透露出报纸为加强宣传力度而进行的变革。这种改革让报纸的读者在专注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宣传的影响。

3.2 报纸与商业宣传

报纸与商业宣传是通过广告而连接起来的。最早的商业宣传是通过在店铺门口挂上字号以及实物陈列等形式进行的。报纸出现之后, 其商业宣传的潜质便被人们发掘。报纸的读者众多, 发行周期短, 而且能以文字及图片的方式呈现信息, 因此受到商家的青睐便在所难免。1622年英国托马斯·阿切尔创办了《每周新闻》, 并在报纸上刊登书籍广告, 这被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广告。

在报纸与商业宣传的联姻中, 实现了报纸与商业宣传的双赢。报纸得到了客观的运营费用, 即广告费。而商家也通过报纸这个途径实现了宣传自己形象、产品、服务的目的。商业宣传对于报纸的利用可谓极致。报纸不仅开设了广告版, 而且在用隐性以及植入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面对着报纸中遍地开花的商业宣传, 读者无论是主动阅读还是被动接受, 媒介和商家的目的是达到了。

4 结论

宣传一直是附着在大众传播媒介之上的。无论是报纸、广播、杂志, 还是电视、网络, 宣传可谓无处不在。而纸质媒体的宣传功能从不示弱。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显示, 2010年, 中国报纸发行量增长14%, 达到500亿份。在媒介竞争高度激烈的今天, 报纸仍然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这一点正是宣传主体看重报纸的原因。在宣传无处不在的现实中, 人们饱受各种宣传的困扰。传单、广告、海报等各种各样的宣传媒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大众传播媒介向来被视为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公共空间,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纸, 宣传功能并不是唯一的功能, 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 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应该为受众提供更为中立、客观的信息, 改变从前的宣传方式, 为受众构建一个真正的大众宣传领域。

摘要:报纸作为现今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之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报纸诞生之日起, 宣传就被视为其最重要的功能。报纸上的新闻、评论、副刊、广告等内容, 无不包含着宣传的职能。报纸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说明性强、易于保存以及可重复阅读等特点而成为了政党机关、团体以及各种组织的重要宣传阵地。

关键词:报纸,宣传,传播媒介

参考文献

[1]李斌.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纸质媒体的现状及发展 篇7

1 纸质媒体的作用

纸质媒体这些年来它与生俱来的、持久的顽强生命力证明了它与其他媒体的同中求异、互利共赢的经历。在网络时代, 纸质媒体再也没有新闻时效、信息质量及互动方面的竞争优势, 但是, 纸质媒体就其高度的公信力和深度的报道以及独特的原创性的优势赢得了读者的高度认同。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纸质媒体优势, 目的在于出版更具特色的纸质媒体, 不断发挥自身作用。

1.1 公信力与权威性

以党报为核心的纸质媒体在众多的新闻信息采集中有着紧密的新闻编辑和公布过程, 它始终在新闻的原创性、真实权威性以及缜密的社会分析能力方面超越其他任何新兴媒体, 公信力就是纸质媒体的最大优势。当今社会,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信息传达方式, 但是大量、快速、多样的信息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 人们很难找到正确的信息, 也就使新闻失去权威性。因此, 网络媒体的出现让纸质媒体对信息真实性、权威性及深入分析能力的优势更为明显。比如说,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 《科学时报》针对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谣言发表了专家及时为公众答疑解惑、科学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减少了谣言扩散。

1.2 深度性和原创性

纸质媒体的优势主要是内容深刻, 表现形式丰富, 对报道对象深入分析, 从不同角度、层次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报道。很多纸质媒体聘请专家参加研究并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信息, 其权威性和专业化优势是任何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

1.3 方便性和直观性

纸质媒体一纸在手, 它不需要像新兴媒体那样要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它也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及使用手段的限制, 直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咨询。飞机上手机不能开机、火车上网络信号极差、公交车上因玩手机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发生, 这时纸质媒体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总而言之, 传统的纸质媒体报刊会像我们所用书籍一样, 不会因为新兴媒体的产生、发展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即使是在网络发展日益壮大的未来, 它也不会消亡, 纸质媒体报刊会与新兴媒体共存, 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2 纸质媒体生存状态的实证分析

2.1 纸质媒体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纸质媒体在与新兴媒体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先天优势被新兴媒体占尽不说, 还给纸质媒体的生存带来巨大的挑战。2011年, 相关数据显示, 中国的网络用户增长速度已达9400万, 从这增长的数字可以看出纸质媒体失去了巨大数量的读者, 网络媒体拥有的受众群体数量巨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严重影响了具备先天资源优势的纸质媒体的发展。

(2) 网络媒体拥有信息交流更快、更广、更互动及低成本的有利条件。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媒体, 在信息量、传播速度、时效性、自主选择性和互动性方面占尽优势。网络媒体信息覆盖范围广、受众群体多, 还有信息多元化、易存储、检索的优势。

(3) 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趋紧使纸质媒体进入生存困境。相关数据显示, 2011年,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 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底,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在与网络媒体的争夺中, 传统纸质媒体处于劣势地位, 生存空间已日渐紧张。

2.2 纸质媒体生存的有利条件

(1) 网络时代毕竟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的, 尚未完善的网络媒体造成纸质媒体还具备一定的潜在发展机会,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受硬件环境的限制, 因地理位置及天气影响使视频信号的传送无法实现制约网络媒体应用;其次, 受网络响应速度制约, 也降低了网络服务速度的深度与丰富性;三是受网络管理法规影响, 网络媒体公信力不足。由于网络未经过的严密的采编和审核, 大量的有害无益的信息诸如谣言、伪科学等也易传播扰乱人心, 使网络媒体缺乏社会信誉, 不能正真给读者带来信任感。

(2)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给纸质媒体带来了有利的生存环境。由于人们长久形成的习惯, 大家还是喜欢从纸质媒体中获取可靠信息。另外, 我国整体网络水平不高, 网络技术发展不发达, 这些都为纸质媒体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3) 传统的纸质媒体有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传统优势。德国大众传媒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了纸质媒体在网络遍布世界各地的时代中存在的优势, 解答了纸质媒体还有何优势的问题。一方面, 纸质媒体更具备品牌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另一方面, 纸质媒体更具备公信力和权威性;另外网络媒体缺乏消费引导, 导致大量顾客花费了时间还没找到有用的信息;最后“虚拟的网络化”让人们越来越怀念纸质媒体的“真实存在感”。

3 网络传播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深度报道, 强化专业性质

在这信息多样化的网络时代, 高质量的新闻内容、信息内容尤为重要。众

网络传播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和普及, 网络传播学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受重视。随着今天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网络传播作为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 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性, 网络传播给我们生活的时代提供了便捷的传播方式, 使人类如虎添翼迅猛发展。网络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不仅影响了政治经济方面, 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并渗透到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诸多方面,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改变着全世界的面貌。

按照美国学者的定义, 一种媒体使用人数能达到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就被称之为大众传媒。中国的上网人数在世界上最多,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09年前半年已超过40万人口, 宽带互联网连接数量在2011年上半年上升10万, 用户达到93.5万人。因此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众传播媒体的概念被提出来了。从1995年开始, 我国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建立网站, 运城广播电视台这一市级广播电视机构也在2008年建立属于自己的对外宣传窗口, 运城视听网, 笔者也从过去的电视编辑转身开始琢磨互联网方面的业务知识。

1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媒体传播是在原来媒体的基础上加强了对互联网络的延伸和挖掘。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传播, 有大量学者和专家对传播做过种种解释, 有人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 有人说成是“说服影响”, 也有人认为是“刺激反应”, 还有认为是“人类传递和信息交流的行为方式”, 等等。我们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是单一的传播形式, 而网络传播是发挥了多媒体、多形式、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互动式交流, 是社会发展现代化信息革命的产物。

笔者也是从广播电视编辑起家, 在传统的“沙漏模式”下, 记者和编辑在

电视网络媒体的传播和现存的问题

文丨周霞

摘要:本文概述了电视网络传播媒体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解决困扰视听网站发展的瓶颈所在。

关键词:电视网络媒体;特点;存在问题

所周知, 网络媒体的传速度快且新闻时效强但缺乏的深度, 因此达不到其预期想要的传播效果, 因此纸质媒体可以以打造自身的深度报道品牌赢得广大读者的喜欢和信赖。另外, 纸质媒体需要大力培养可以进行深度报道的专业人才及能高度挖掘信息、判断信息的人才;第三, 优化配置新闻的比重和版面设置。

3.2 坚持本土特色, 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地域限制的原因, 纸质媒体最大的媒体市场在于当地。当地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之所以在所在地域被传播, 其“本土化”优势是最关键的因素。通过本土化的方式, 能充分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 从而合理地采取行动以适应环境。因此, 报刊等纸媒必须充分发挥其“本土化”优势, 打造地方特色媒体。

3.3 改革报道形式, 提高视觉效果

首先, 新闻报道方面, 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报道时可以有自己的文字风格。纸质媒体只能依靠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冲击其视觉效果, 它可以利用文字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含义、情感, 因此, 在纸质媒体中文字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新闻写作报道中纸质媒体需要用简洁明了、贴近民生、生动有趣的词汇、句子进行表述。其次, 在版面设计上相对于网络媒体那强烈的视觉效果, 纸质媒体也可利用不同类型的图画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版面加强其视觉效果。

3.4 融合网络媒体, 提高互动交流

首先在内容上互相补缺, 不但网络媒体能便捷的转载其他新闻媒体的新闻, 报刊广播电视也会利用其他媒体的信息。因为网站的言论信息源不固定、自由度较大、公信力得不到保证, 所以对来自于网上的信息报刊需谨慎检索;其次在资源上实现共享: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纸质媒体密不可分。网络媒体必须依靠纸质媒体雄厚的人力资源, 强大的品牌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也是它不可或缺的, 纸质媒体在岁月的磨练中形成的传播经验也特别值得网络媒体借鉴;有新闻登载权的商业性门户网站、纸质媒体的发展也是如此。借鉴国外网络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其发展经验, 网络媒体在纸质媒体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而纸质媒体通过办网络版, 拓宽了媒体的受众范围, 提高了媒体的影响力, 扩大了媒体的服务功能。

摘要:当前, 正在出现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既给出版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也给出版产业带来了以前从未出现的挑战, 就是数字技术的挑战。本文通过实例深入分析并力证了网络时代纸质媒体的优势, 进而阐明纸质媒体发挥的作用及其独有特色, 最终提出网络传播时代纸质媒体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纸质媒体,网络时代,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在杰.纸质媒体在网络媒体的挑战中如何实现自身发展[J].科技传播, 2010 (4) :34-35.

[2]王谦.网络时代纸质媒体的优势与拓展[J].新闻知识, 2011 (10) :102-103.

论我国俄语纸质媒体的全媒体转型 篇8

加速前进。俄语纸质媒体, 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员, 需要在新形势下应对并参与这场正在重新洗牌的传媒变革, 以实现对外传播和自身发展的双重目标。

1 我国俄语纸质媒体的格局和基本状况

伴随着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以英语为龙头, 俄语、日语等多种语种,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 中央级和地方级并存的多层次立体对外传播体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伴随着中俄两国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俄语媒体的发展也备受重视, 俄语对外传播的格局也逐步形成。具体到纸质媒体, 目前中央级俄语媒体为俄文《中国》杂志 (《人民画报》俄文版) , 由人民画报社主办、创刊于2005年11月, 在俄罗斯莫斯科市印刷出版, 发行范围覆盖俄罗斯全境及其它独联体国家俄语地区。我国地方级俄语纸媒主要集中在与俄语地区毗邻的省份, 如黑龙江、新疆, 具体包括《远东经贸导报 (俄文版) 》、《伙伴》杂志、《大陆桥》杂志等。《远东经贸导报 (俄文版) 》是由黑龙江大学主办, 1988年创刊, 以对俄经贸信息独家报道和我国与远东地区 (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 日本、朝鲜、韩国等) 经贸合作状况的报道为主。《伙伴》杂志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 创刊于2002年10月, 是一本是面向俄罗斯读者介绍中国社会的生活杂志。《大陆桥》杂志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 创刊于2001年5月, 旨在准确、客观地对外介绍中国, 宣传新疆, 发展中国与中亚各国及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 我国俄语纸质媒体全媒体转型的必要性

“全媒体”的“全”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 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 并在近年来得到很大的发展, 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运用广泛。为什么我国俄语纸质媒体在全媒体背景下需要转型?究其原因, 其中既有我国纸质媒体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也有俄语类媒体内部的原因。

2.1 全球新媒体发展迅猛, 传统纸质媒体增长放缓

得益于日新月异的技术, 新媒体对纸质媒体的挤压和替代作用越来越大, 纸媒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广告发展乏力, 发行下滑明显, 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阅读报刊的热情和时间大大减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 达到5.13亿, 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 达到38.3%。与此同时, 根据著名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的数据, 约有7100万俄罗斯人使用互联网, 其中三分之二居住在大城市。俄罗斯网民的年增长速度达27%, 是世界最快的国家之一。

2.2 国内其他俄语媒体快速发展, 全媒体趋势明显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俄语媒体的发展、其中网络、电视、广播等俄语媒体的发展尤为迅速。如中央电视台开办俄语频道、填补了我国缺乏对外俄语电视频道的空白、俄语电视节目一方面借助卫星实现全球传播, 同时利用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实现直播和点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俄语节目, 可以通过上网收听直播或进行点播, 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尝试出版了《中国风》杂志;新华网俄语频道、中国网俄语版、人民网俄语版更成为我国俄语传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利用网络媒体的天然优势, 以网络平台为基础, 综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 全方位推进对俄报道。所以, 与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媒体在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相比, 传统媒体起家的俄语纸媒明显存在着不足。

3 我国俄语纸质媒体全媒体运作的现状和范例

虽然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的压力和挑战, 我国俄语纸媒的从业人员依然客服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的困难, 积极尝试全媒体运作, 利用传统纸媒拥有的品牌、采编和内容优势, 争取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综观国内俄语纸质媒体, 笔者认为俄文《中国》杂志在全媒体运作方面已先行一步, 取得了一定成绩, 粗具雏形。俄文《中国》杂志在办好纸质本刊的同时, 结合图书、网站、i Pad电子杂志、社交网站、读者俱乐部等多种介质和渠道, 从编辑出版到营销宣传、发行乃至广告的整个运行过程中, 多维度地展开全媒体运作, 对外宣传推广“中国”杂志品牌。俄文《中国》杂志于2009年11月在杂志创刊四周年之际, 推出全新的《中国》网站。网站上除刊登部分纸质杂志内容, 采取专业俄文网站的业态模式, 每日更新要闻, 制作热点专题、还开通了网上商店, 实现了杂志的订阅、邮购等功能2011年3月, 俄文《中国》杂志又在“新浪微博”开通账户, 通过微博与国内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预告杂志、网站报道信息、通告杂志相关活动动态, 并适时举办有奖参与活动等, 截止目前粉丝数已近8000人, 在国内俄语类媒体中仅此于央视俄语频道和新华网俄语版。与此同时, 俄文《中国》在俄罗斯最知名社交网站“Vkontakte”上开通俄文《中国》主页, 由俄籍雇员负责管理、每日错时更新信息, 内容涵盖杂志、网站主要信息, 以及关于中国时政、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讯息, 目前订户已超千人。面对苹果i Pad为电子阅读器和电子书市场带来的结构性变化, 俄文《中国》杂志也积极做出应对, 适时地推出俄文《中国》的i Pad版, 但这不是对杂志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是再包装和再创新, 利用i Pad给读者所带来的独特阅读感受, 为国内外读者呈现出立体的《中国》杂志。此外, 俄文《中国》杂志团队利用在俄罗斯所具有的人脉资源优势, 积极联系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学出版社联合出版《长寿的秘诀——中国菜》一书, 还与国内相关出版社强强联手, 合作出版《茶》一书, 这在国内外都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从这些一连串的众多举措中, 不难看出俄文《中国》已通过全媒体运行受益匪浅, 并为长远发展不断布局, 其成为中国最好俄文杂志的发展方向也初见雏形。除了俄文《中国》杂志, 《远东经贸导报 (俄文版) 》、《伙伴》杂志和《大陆桥》杂志也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容特点和受众对象, 借助网络实现了纸质读物的网络化, 以及读物的在线订阅和邮购。

4 我国俄语纸质媒体实现全媒体运作的出路

4.1 从业人员的观念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面临席卷全球的媒体革命, 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积极去学习各种新的技术和媒体知识, 勇于尝试和使用新的媒体形式;纸媒工作人员在做好原有工作的同时, 要把自己当作全媒体运作模式中的一分子, 用长远的决心和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全媒体运作的发展。

4.2 纸质刊物是核心, 内容是根本

作为俄语纸质媒体, 其“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依然是纸媒的内容, 坚持以内容制胜, 这样才能为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奠定好良好的基础。因为无论媒体的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都不能废弃纸刊的内容质量, 读者最终做出的选择落脚点仍在内容上。对于俄语纸媒来讲, 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俄语国家和地区读者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让他们不但觉得文章内容有趣, 还认为语言质量高, 翻译地道。

4.3 建立复合型, 全媒体一专多能型的人才队伍

全媒体业态的发展要求纸质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 全媒体一专多能型的人才。这些人员不仅要具备普通编辑的编校技能, 还要熟悉媒体及互联网行业, 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与整合提炼资讯的能力, 熟练进行相关软件的使用和网页制作等等。此外, 他们还能够捕捉用户的心态、针对不同用户和市场进行分众化、精细化、个性化的营销。对于俄语纸质媒体的从业者来说, 由于其本身外语和对外传播的职业属性, 全媒体发展对其个人的政治素质、新闻敏感性、外语知识以及对外传播技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4 充分了解俄语国家和地区的全媒体发展状况, 借助当地力量实现媒体影响力的扩大

不论是那种俄语媒体形式, 最重要的是让对象国民众通过媒体客观和真实地了解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情况, 所以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是我国俄语纸质媒体的必修课之一。因此, 通过与对象国当地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媒体自身影响力的扩大。

参考文献

[1]侯迎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报道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科技经济社会, 2009 (1) .

[2]张笑阳.浅议期刊的全媒体运作模式.编辑之友, 2009 (12) .

[3]刘恒.传统媒体如何向新媒体发展转型.新闻传播, 2012 (3) .

[4]胡雅娟, 柴葳.我国对俄罗斯宣传现状成因与对策分析.国际新闻界, 2011 (12) .

[5]罗兵, 李萃.我国俄语媒体现状扫描.传媒观察, 2010 (8) .

[6]杨曙.论全媒体对传统期刊的影响.传媒观察, 2012 (1) .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篇9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发展道路,时代变革

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下, 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电子书, 网络图书, 电子杂志等新的阅读平台用其各自的优势来吸引读者。在全媒体的时代下, 纸质图书可以说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因为电子阅读所带来的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信息量大等巨大优势是纸质图书所不能企及的, 这对纸质图书的策划人员来说是一种巨大挑战。

1. 全媒体下纸质图书所面对的冲击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 纸质图书产业度过了关键的起伏期。在2009年, 电子图书的销售量首次超越了纸质图书, 表明了电子图书已经走进了阅读的主流, 各大网络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在网络上抢占纸质图书的市场, 使纸质图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伴随着移动网络, 移动电话的普及和发展, 电子书具备了各种各样的优势, 例如价格低廉、购买简便、随时阅读、携带方便等, 它们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给纸质图书可以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断的有读者改变其阅读习惯, 加快了电子图书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 整个市场重新洗牌, 导致大量书店、出版社倒闭, 给剩下的出版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全媒体时代下纸质图书存在的机遇

2.1 在经典文献展现的机遇

我国是文明古国, 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著作流传于世, 这些文化是宝贵的财富, 是中国人民需要继承、发扬、光大的珍贵文化。而这类图书只能以纸质图书的方式来阅读, 因为图书的发行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能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历史文化, 而不会出现电子图书里面的种种胡编乱造、歪曲事实和错字百出的情况。

2.2 在深层次的研读方面的机遇

电子阅读虽然带给读者便利的阅读条件, 但是其自身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电子阅读具有很多缺点。电子阅读是碎片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的阅读方式, 是一种浅阅读, 他不能取代纸质图书的直观和深度的地位。在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的时候, 人的注意力不会是高度集中地状态, 很难对书中的一些信息作出思考, 从而难以形成相应的逻辑方式和系统, 这是深度阅读和科研阅读的巨大障碍, 人们很难将从电子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变为自身的知识或能力。在电子阅读的过程中, 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且会经常弹出一些广告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想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能力, 进行深层次的科学探究, 就需要有系统的、参与思考的深层次的阅读。在纸质图书向电子图书的过渡阶段中, 深阅读的纸质类图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读者的首选, 虽然深度阅读的读者相对较少了一些, 但是其忠实的粉丝仍然会给出版社带来相当可观的利润。所以, 一些出版社坚持走高端学术方面的论著, 这类作品的销售量比看起来市场要大一些的大众图书更好一些。对于快速消费的电子图书来说, 一些经典的作品通过纸质出版后, 在装订印刷上都会做的非常精美, 具备了实用性, 观赏性和收藏意义, 这也是纸质出版能够长久生存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2.3 电子阅读的庸俗所带来的机遇

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 人们都是通过微信、微博、QQ等各种媒体形式进行交流交谈, 在这些平台上将各种文本进行随意的传播。很多信息不具有准确性、健康性, 这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粗制滥造、漏洞百出的电子文本。还有各种恶劣的不良文本, 严重影响着国人和广大青少年读者的身心健康。而经过出版社再三校正的正规的纸质图书, 在内容上也是健康的有益的。这样的电子图书过于粗烂给于纸质图书的一种机遇, 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使纸质图书销售量获得提升。

3.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的突破

3.1 高品质的内容

对于出版行业来说, 不管是电子出版或者是纸质出版, 所经营的项目都是内容。所以, 想要维持纸质图书的销售, 要在书籍的内容上多下功夫, 只有书籍具备一定的高品质的内容, 才会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境界, 尤其是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 出版社更需要加强内容品质的提高。只有书籍的品质足够优质, 才能吸引优秀的作家前来投稿, 拥有知名作家的高品质作品, 才能达到吸引众多的读者目的,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 想发布一本畅销的书籍, 不光要有一个优秀的作者, 更需要一个优秀的编辑, 优秀的作者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高水平编辑保证了策划和编校的质量。全媒体时代对纸质图书编辑的要求更加的严格, 专业素质永远是一个硬件指标, 还要善于使用各种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 较高的专业素养便于同高水平的作者进行对话, 善于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是便于开放创新性的选题, 使要出版的纸质书籍具备高品质的内容。

3.2 精细的分工是图书质量的保障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 所以出版社需要使用更多的人才, 让他们到达各种的岗位, 完成其各自的工作, 达到精细的分工。很多成功的出版社都是将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分开的, 而且不仅仅是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 还有专门的催稿人, 组稿人等为策划编辑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使策划编辑能更好地完成编辑工作, 开发创新性的选题, 更能让文字编辑更好地保证内容的质量。这样的精细的分工可以让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做事更加认真, 保证了其质量和效率。为纸质图书在当前的全媒体时代下的竞争增加的筹码。书籍设计家吕敬人认为, 书籍的形态是以美观、方便和实用意义所组成的直观的静止之美, 和众多易懂的知识、惊人的创意、条理的层次、趣味的内容所构成的流动之美。而在全媒体时代下, 新媒体所展示出来的传播优势, 纸质书籍也需要将自身雕琢一番, 使纸质图书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分一杯羹。

3.3 全方位的营销

因媒体的文章短、频率高、速度快的特点为纸质图书的传播和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在网络购物盛行的今天, 各式各样的销售网站为纸质书籍销售带来了便捷的途径。出版社可以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来发布或者预告新书的信息, 而在出版纸质书籍的同时也出版电子书籍, 电子书籍的销售也是对纸质书籍销售的一种带动。让各种媒体同时传播同一个内容, 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全方位的良性营销循环, 全方位营销会为纸质书籍的销售带来巨大的推动力。所谓差异化的销售是通过这种营销模式让读者可以看到作品之间的相互差异, 还有包括营销手段本身的差异。在进行差异化销售的过程中, 成本预算是一个关键环节, 低成本高回报买卖才是赚钱的买卖。要节约成本, 还要大的收益, 就要发挥作者和粉丝的营销潜力, 通过平台让作者和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引导话题讨论。发挥粉丝的推广能力, 通过媒体平台, 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扩散式传播。所以让作者深度参与营销和为图书打造忠实的粉丝团, 是一种高效的营销策略。

总结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的自由的获取想要的信息的时代, 它促进了传统纸质图书产业的市场变革。传统纸质图书产业的转型将是必然的, 因为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 纸质图书虽然不会永远的消失, 但是肯定会日渐式微, 也许到一定时候只会用于纪念和收藏。而在这个过渡期间, 纸质图书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仍然会给出版社带来可观的利润。出版社应抓住机遇, 实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杨迎春.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的机遇与突破[J].现代出版, 2015, (5) :59-60

[2]赖晓华.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探讨[J].编辑之友, 2014, (7) :19-21

传统纸质媒体 篇10

【摘要】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学生来说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随之应运而生的英语APP也被学生应用到学习中,然而传统纸质学习材料就受到了挑战。

【关键词】英语APP 传统材料 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前言

在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开发和使用极大的改变了学生群体的学习模式。由此而衍生出的各类APP层出不穷,针对英语学习的各类APP被广大大学生和教师应用到英语的学习与教学中。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针对英语APP与传统的纸质英语学习材料的对比来探究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英语APP与纸质材料的对比分析

1.听力。英语听力的APP有很多,其中比较实用的有沪江听力酷,普特英语听力,可可英语,扇贝听力,VOA慢速英语,BBC英语。英语听力APP中囊括了各种听力节目和听力素材,音频资料很丰富且更新及时,很多网络热门新闻和词汇在英语APP上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材料,并支持离线学习,操作比较简便。在我们所做的关于英语APP的调查问卷中,约有70%的学生比较看重英语APP的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的特点,50%的学生看重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的特点。然而,英语APP也有其不足之处,在我们所做的调查问卷中,约有50%的学生反映在使用英语APP的过程中,存在泄露隐私、病毒、广告等安全问题,浏览、运行时常有卡机,黑屏,闪退的情况,常常需要更新和下载,花费较高的网络流量费。而对于传统的纸质英语学习材料来说,传统的纸质英语听力材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错误的或者不懂得地方可以及时的标注出来,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做笔记,另外也比较容易翻阅,不受硬件的影响。

2.口语。英语APP针对口语所做的并不多,比较实用的主要有沪江口语,英语流利说,爱卡微口语,能飞英语学习软件。其中能飞英语学习软件主要特色是看电影学英语,通过操控学习英文电影及其字幕,可以标注生词和重点,它可以同时进行英语听力及口语的训练,可以连续播放进行模仿和跟读,另外有配套测试题可以测试自己的口语水平。另外英语流利说也比较受大众喜爱,这个APP最好在于大量用户在平台上讨论发音标准和技巧,可以找到自己的发音问题并进行改正。而纸质练习口语的材料只能够朗读,听原声进行模仿,自己纠正,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不论是英语口语APP还是传统纸质材料,都必须找真人进行练习,真正地说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口语水平。

3.阅读。纸质英语学习材料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相对于英语app,没有那种紧张、过于集中;在阅读的时候,纸质材料可以很方便我们去做一些随心的笔记和记号,让自己学习的经过清晰可见,而英语app在做笔记方面没有纸质材料来的随意舒心。但是,纸质英语学习材料比较笨重不便于携带,不易保存易损坏,更重要的是它的知识容量很有限,不可及时更新。相对的,英语app的方便便捷易保存,另外内容和实时性可以得到更大的扩展。此外,英语app还有视频播放功能,能更生动便捷的学习阅读,这对幼龄学习者有很大吸引力。例如奇速英语app,它的功能有:时文阅读功能(只需摸出手机,就能轻松进行时文闯关)、在线视频观看功能(点击在线视频模块,就能轻松在掌上进行视频观看,进一步学习英语)、在线考试功能(点击在线考试模块,就能在掌上进行英语测试,检验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

4.写作。写作水平的提高,跟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如果读得足够多,有了信息的输入,等到要写的时候自然就不愁没有信息可输出了。纸质英语学习材料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可以随心记下自己总结的句子,市场上关于写作的资料有很多,但是千篇一律,都是提供模版和好的例句进行模仿,这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方法。英语app有实时新闻,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时事,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大量的阅读,对于英语app来说很轻易就能提供很多时文。写作基于阅读,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也应该选择合适的就好,两者互补使用。

三、结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英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关联的。听是交际能力的奠基石,说是交际能力的第一层,读是交际能力的中坚力量,写是交际能力的漂亮封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纸质学习材料是原始的学习方法,最初的教育必须有纸张。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英语app的强大功能征服了使用者,英语app的使用者越来越多。此外,人类的环保意思加强,纸张不再受到欢迎。然而,纸张或者app,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合适的就是好的,我们只能提供些许建议。在不同的场合,对于不同的学习者和学习内容而言,纸质英语学习材料和英语app可谓各有利弊。因此,为获取最大的学习效果,我们应各取所长,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丛传锋.移动终端App在高校英语学与教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4.

[2]张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

上一篇:承包经营合同下一篇: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