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2024-06-09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方法(精选十篇)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1

一、魅力式语言导入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靠的就是语言, 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更是直截了当:“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我们面对的是知识掌握还较少的小学生, 因此, 教师首先通过导入来感染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汉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从而产生学好语文的思想意识。魅力式语言导入要求教师能尽量运用简洁明了又感人肺腑的语言去打动每一个学生, 简洁、形象、生动是基本要求。

如笔者在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时这样说:“大家一定看过不少长征题材的电影电视, 知道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红军长征时, 前面有敌人的重兵阻挡, 后面有穷凶极恶的追兵, 天上还有敌人的飞机狂轰滥炸。红军每天不仅要跟敌人作战, 还要经受雪山绝壁、草地沼泽、忍饥挨饿等数不清的困难。据统计,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纵横11个省份, 长驱二万五千里,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 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渡过24条河流, 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这还不包括红二方面军历时11个月的长征和红四方面军历时18个月的长征。面对如此多的艰难险阻, 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却以乐观豪迈的形式出现, 大家一定想知道毛泽东的这首诗是怎样写的吧?他老人家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相信这样的语言导入一定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连环式疑问导入

疑问导入是所有导入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 疑问能使他们产生对知识渴求的愿望, 能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许多教育家对课堂设疑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 我国古代先贤就曾经指出:“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笔者在教学中往往喜欢运用连环式疑问,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一般不超过三个) , 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好奇、探求的心理, 而且连环问还能使学生的思维连贯、注意力集中。例如, 讲《二泉映月》 (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 , 为了让学生能很快切入到课文, 笔者提了三个问题: (1) 你们知道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吗? (2) 你们想懂得在这二泉边生活过的民间艺术家阿炳吗? (3) “二泉映月”不仅是课题, 而且还是一首世界名曲, 想深入了解吗?三个问题三个角度, 分别介绍了风景绮丽的无锡惠山和天下第二泉、阿炳简况和二泉映月的诞生。三个问题都与二泉有关、与阿炳有关、与名曲有关。三个问题, 紧扣题目, 层层深入, 很好地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惑。连环式疑问需要精心设计、反复斟酌, 连环式疑问运用得好, 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多媒体课件导入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的图画和轻松的音乐, 能够很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教学《安塞腰鼓》 (同上, 见六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时, 笔者轻点鼠标, 黑板前的屏幕上就显现了一望无际的西北黄土高原, 随着画面的移动, 出现了一群头系白头巾、腰扎红腰带、斜背响鼓的后生, 背景是大片大片的高粱地。突然, 一锤敲响, 疾风骤雨般的急促的鼓点响了起来。这气壮山河的、热烈壮观的安塞腰鼓, 通过不同的舞姿、不同的鼓点震撼了中原大地, 也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当腰鼓表演结束时, 笔者又点击鼠标, 介绍了安塞腰鼓的漫长历史、流传地区、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由于课件的容量大, 虽然内容介绍了很多, 但是跟传统教学中导入相比, 时间并没有多用。通过这样的导入, 再跟学生一道学习课文, 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需要指出的是, 多媒体课件因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要准确把握, 不要因为有趣耽误了正常的教学进程。

浅析英语课堂中的导入方法 篇2

一、旧知识导入

由旧知识导入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由检查和提问旧知识开始,从而自然地把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过渡到新知识的教授,这样可以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比如,要教学一般过去时,可以先从一般现在时入手,设计一般现在时的几个题目。“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Who is your English teacher this term?”“How old are you?” 然后过渡到一般过去时“How many students were there in your class last term?”“Who was your English teacher last year?” 从一般现在时自然而然引出了一般过去时,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二、实例导入

如果能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只选择学生熟悉的或关心的实例导入新课,往往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实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与教师的教授融合在一起,造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讲到与sports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校园中或者国内外正在进行的体育比赛导入新课。

三、直观演示导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板书、版画、图片、实物、录音、多媒体等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分析和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导入方法,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这种方法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在教学英语单词时,利用实物导入,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深厚。

四、故事导入

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内容的.教授作铺垫,还可以通过故事本身使学生练听力,获得更多的语言感受。如在讲授Bill Gates时,可以收集一些关于Bill Gates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

五、设疑和悬念导入

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阅读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和阅读的能力,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例如,在教学Lesson 22 Under The Sea 时,可以问学生:“Do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sea?”“What can you find under the sea?”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把他们能够想到的都说出来,也可以借助词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方法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沉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底蕴,脱离文化的语言不存在,而文化传播以语言为载体。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英语是一种语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文化,进而为英语学科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使中学英语教学发挥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导入文化时,必须坚持一定的方法,以充分发挥文化导入的积极作用。

一、文化导入中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未能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能力素质得不到全面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导入文化,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文化导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利用英语进行交流。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造就语言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文化导入,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例如:old译为“老”,但在英美国家中,如若“old”用于年轻人,则表示该人毫无用处之意,带有贬义色彩。其次,文化导入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对英语有更多兴趣。

二、文化导入中学英语教学的方法

文化导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方法相对较多,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中学英语教师必须采用正确方式进行文化导入,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创设语境法。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在英语教学中,许多词汇应用于不同语境中,其语义有差异,甚至形成强烈反差,如若学生不能将词汇正确应用于语境中,则不利于英语交际。所以,中学英语教师在文化导入时,可以利用语境创设法,对学生对话过程中的时间、地点、话题、角色、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明确,并鼓励学生利用对话表演形式进行训练,如此,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此外,在文化导入过程中,能够烘托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对比分析法。在文化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分析法而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效区分中西方差异文化,进而在英语学习中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熟人见面打招呼的对话中,中国人习惯用“你吃饭了吗”或“你要去哪里”等问语,而对话会作出明确的回答。但是,如若将此类问语与英国人或美国人进行打招呼,则对方可能表现出十分厌恶的情绪,甚至直接回答“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利用对比分析法而进行文化导入,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效区别中西方文化。

3.多媒体引入法。中学英语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具实现文化导入具有必要性,有助于清除学生的理解障碍。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英语影片,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既能深刻感悟影片中人物对话交流时的表情、语气等方面,又能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例如:在Friendship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原版电影《荒岛余生》,进而对文本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记忆,对学生更好学习英语知识内容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课外延伸法。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延伸法而导入文化。首先,利用专题报告、讲座方法而导入文化,根据单元话题而进行专题讲座,如英美节日、名人轶事等内容。其次,通过拓展阅读方式而植入英美文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从中获取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因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阅读相关文化资料的兴趣,以达到课外延伸的目的。最后,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而导入文化。通过对英语教材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自觉组成小组,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进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表演或比赛等,可以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

5.旁白法。在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旁白法而导入文化具有必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了解异域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对于中学英语教材而言,其涉及的国家、文化、历史、人物等内容相对较多,且文本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文本内容而介绍一系列国家相关的文化等,既能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能强化学生记忆,同时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讲解英美英语差异时,教师可以对英美相关文化因素进行简单介绍,以增强学生的认知。

结论: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在施教中,应以文化为根基,进而开阔学生视野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但是,许多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未能有效导入文化,导致英语教学效果大大折扣。对此,有关人员有必要针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文化导入方法借鉴,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以提升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06:937-938.

[2]刘婷.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9:9.

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归纳 篇4

一、情景创设法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教师用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语言,或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堂学习的一种导入方式。《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不妨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让学生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容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悬念设置法

教学中的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巧设悬念的教学方式能给学生造成一种紧张心理和强烈的悬念,使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真正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佳的教学关系。如学习《狼》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设置一个令人担心的悬念:“有一个屠夫,傍晚卖肉回家,半路上遇到两只狼,虎视眈眈,紧紧地跟在他后面……这个屠夫后来怎么样了?”这样,马上让学生产生悬念———提心吊胆,并急切想知道屠夫的最终命运,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篇课文。又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老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叫孔乙己。”老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答道:“是绰号。”教师紧问一句:“他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学生纳闷起来,渴望读小说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悬念的设置要击中学生的兴奋点,让悬念变成一块磁铁,学生一经被它吸引,就把学生和悬念捆绑在一起,使学生身不由己地跟着它走,这就是“悬念”的魅力。

三、知识迁移法

指教师依据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的导入方式。因为有已学过的知识及曾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很感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用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四、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可以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或放一首歌曲,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提高听课效果。如讲《背影》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有这样几句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都说养儿能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同时也是对父亲最真的写照。之后,可以播放另一首歌曲《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曲终,向学生讲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由于学生受歌曲情景的感染,很快就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图片,通过网络资料也可查询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做到图文并茂,以此导人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爱莲说》一文时,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菊、莲、牡丹图,并这样开头:“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三幅图画,同学们在欣赏完后,请说出你所喜爱的是哪一种花,并说说喜爱的原因。”学生们各抒己见后,再进一步引导:“诗人周敦颐和在座的部分同学是一样喜爱莲花的,但他喜爱莲花是因为莲所具备高尚的品格。这位大诗人唯独喜爱莲的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爱莲说》。”

六、时尚话题导入法

运用此种导入,既可抓住学生追求时尚的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借机给学生一个正确引导。如上《雨霖铃》时,可针对学生们对流行歌曲较感兴趣的特点,首先问学生喜欢哪些流行歌曲,当然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说出自己喜爱的歌曲、歌星。此时,教师话锋一转,说:“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我国宋朝非常流行的歌曲———《雨霖铃》,了解这首歌的作者———我国著名词人柳永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他的歌在当时是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用当时人的话说是‘凡有井水饮处皆有柳词’,可见其流行之广。”学生一听,热情马上来了,都竖着耳朵听,想知道这位宋朝大明星的“轶闻趣事”、“花边新闻”。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5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客户往往要要将其使用的 excel 存储的数据导入到其它数据库中,下面的工作主要是将 excel 导入各种数据库的汇总

准备:在数据库中创建从 excel 要导入的表结构;

一、excel 导入db2 的各种方法

1 :使用文本方式导入

1 )、将 access 导出具有标准格式符的文本文件,例如以逗号分隔的文本文件

2 )、在 db2 的命令行处理器中,连接上数据库,用 import 语句导入,语句如下:

import from table.txt of del modified by coldel , insert into table

同理,导出命令:

export to table.txt of del modified by coldel, select * from table

2:使用csv文件 方式导入

1)、把excel文件另存为table.csv文件

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6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学习每一科知识的重要条件,无论干什么事情,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开始,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尤为重要。新颖别致的导入,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进入积极上课的心理状态。上课导入得好,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唤醒学生智慧的心灵,使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教无定法,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也必然不同。即使是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教法。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导入,讲究导入的艺术性,把课的开端和新知识之间的衔接做得息息相通,通过导入,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为我所用。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以旧迎新导入法

课堂上在温习以往知识时穿插部分新知识,让学生感到似是而非,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发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思考。教师要让学生们带着兴趣来学习,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是由数学知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其关键在于教师,必须熟悉教材,能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切入点,设计问题也要似在温故,而实在知新。可以把新的知识点同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从以往的知识点复习当中获得新知识。如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内容及证明。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引发学生思维,为学生学习“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理论基础,让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思考,当三角形的顶点慢慢拉开,从点变成线段时,三角形就变成了梯形,进行新旧对照,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方法。

二、直奔主题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非常清楚教师上课的重点和中心的一种方法。如在讲相交弦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数学课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心理,即“疑中生智”,从而达到“疑中生趣”,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给同学们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解答,当然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一定会认识到解答过程的困难点,在这其中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适时地进行点拨,经过认真地解答,学生们得到的结果确定为正确答案时,就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学生处在一种急于得知结果的状态下,急于弄清头绪,同时又充满了疑问,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导入当天学习的内容,提示给同学们:“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是根据什么样的特殊关系来解开的这个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短短几句话,就引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同时保证这了堂数学课的效率。当然,创设情境要注意适度,不“悬”问题学生不用心,这样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对此问题的好奇心;太“悬”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深思不解,这样更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问题引诱导入法

数学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实例是数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的最好最新的材料。因此教师可以把生活材料演变成数学问题,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如讲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够不爬山就能知道山的高度?不过桥就能够知晓桥的宽度?能不能从学校不用到车站就知道两者间的距离?……”同学们要想解答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解直角三角形。这样一来,教师简单的几个问题,就很轻松地把学生们带入到学习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很容易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就大大超过了直接奔向主题收到的成效。

五、类比推理导入法

在讲n边形的内角和时,可以从三角形内角和为例类比。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度,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大于或等于3)。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六、实践操作导入法

实践操作导入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矩形的判定时,让学生用小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时,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矩形。当学生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时候,这个平行四边形也变成了矩形。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轻松掌握所学知识点,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7

一、歌曲导入法

在进入新课之前, 可以放一段音乐, 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 以创设一种情境, 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 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提高听课效果, 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讲《背影》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有这样几句歌词:在我心中有一座山, 险峰万里它最伟岸, 爸爸, 亲爱的爸爸, 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想儿是一封家书, 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 一袋闷烟, 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 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 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 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 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

二、设疑导入法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 觉悟之机也”。一个问题的提出, 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并激发他们思考, 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 分析标题含义, 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 开门见山, 简洁明快, 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

三、图片导入法

每册语文课本前都有几页插图, 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 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通过网络资料可查询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充分发挥其作用, 以此导入新课,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渲染导入法

这是一种运用形象生动、情感激昂的语言开讲, 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 引发学生相应的情感, 进而吸引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抒情性文章的教学。例如, 在教语文第三册中的八首诗时可这样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 “诗, 像种子一样, 有一股顽强的爆发力, 好的诗歌破土而出以后, 它的芳香会和民族精神融合, 长久地滋润大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八首, 有的已距今九百年, 有的距今约一千五百年, 然而, 诵读、咀嚼仍可品味到其中的芳香。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五、背景导入法

学生明白了写作的缘由, 写作的目的等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如在讲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时, 我是这样向同学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新课的: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开始, 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大片的国土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放眼望去, 祖国大地满目疮痍, 此时。著名的爱国诗人戴望舒因反抗日本侵略者被捕入狱, 1942年7月, 在日军阴暗潮湿的地牢里。诗人用伤痕累累的手掌, 触摸着想象中的地图, 抚摸着祖国破碎的山河, 想象着温暖的春天和民族的未来, 不禁泪珠与笔墨齐下……让我们饱含激情的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课题)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8

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 如价值观念, 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 重视家庭亲友关系, 西方国家则崇尚以个人为中心, 宣扬个人主义至上;还有民族习俗、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等均不同。然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要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让文化与语言结合在一起,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地、适时地导入文化因素, 意义重大。第一, 可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二, 可以使课堂内容更丰富, 课堂氛围更活跃, 学生参与热情更高涨, 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热情, 形成一个从语言到文化, 再由文化到语言的良性循环。第三,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 是多层面的、不可触摸的, 也很难建立一个关于文化的硬性标准去学习, 英语中一个小小的知识点, 往往连接着一个大文化, 如果不在历史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锁定其位置, 英语就像手中的沙土, 你尽力去抓住它, 却往往只剩手心中的一点点。所以文化应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导入,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 使学生的英语扎根于英语对应的历史文化中, 建立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上, 这样学生才能更灵活、得体的应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流。第四, 学生通过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日后能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 更好的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 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发展中的中国, 以达到对外交流的通畅和平衡。所以,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对学生日后能应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英语教学历来是重视语言教学, 轻视背景文化学习, 忽略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恰当、准确的应用,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 如相关课程和书籍较少、受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部分教师本身对文化引入的轻视等等。其实文化引入只要重视起来, 很容易实现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引入, 因为文化引入并不难实现, 而且方法有很多。

一是重视并加强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每一种语言都能折射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文化现象, 如英语中的Thanksgiving, 如果你不了解其文化背景是无法正确体会其含义的, 所以只有了解文化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

二是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差异融进教学, 把二者在称呼、问候、感谢、赞美、关心、价值观、信仰等等各方面加以比较, 渗透到教学中。

三是利用多渠道、多种手段, 吸收和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可通过英语国家的电影、录像、电视新闻、纪录片或展示一些关于承载西方文化的图片、物品, 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这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培养语言能力很有益处。

四是在词汇中学习文化。英语单词是交流、写作的基础, 故词义准确把握很重要, 它分为指称意义和隐含意义, 指称意义为基本含义, 而隐含意义则往往带有文化内涵, 如fox意思是狐狸, 隐含意义是狡猾。由于各民族的特性, 有些词汇的指称意义相同而隐含意义不同, 这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所以在讲授词汇时, 不能让学生对词义的掌握停留在表面, 要让学生领会词义的隐含意义的同时了解这个词所反映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等。

五是课外阅读中学习文化。教师课堂上的文化引入不可能面面俱到,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看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报刊、书籍, 推荐一些高质量的课外读物给学生, 这样既能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文化, 一举多得。

总之, 语言和文化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文化导入对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有重要意义, 所以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并加强文化的导入,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正确、合体的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

摘要:在现实大学英语教学中, 我们在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 也包括掌握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 而且必须要在英语教学中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使学生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宗教以及其风土人情等, 能够在实际中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交际

参考文献

[1]王雅芳.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英语影视教学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吴卞.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科技信息, 2006.

[3]娄凤芝.大学英语教学与西方文化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杨辉, 刘统霞.文化导入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新颖导入方式,分析研究

在历史教学中,导入的新颖程度与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息息相关,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兴趣倍增,更加积极地开展学习探究。反之,程序式简单化的导入则让历史教学氛围大打折扣。

一、运用疑问设置导入法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设疑激趣是许多历史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几个具有思维引导作用的提问将学生带入历史学习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探究的欲望,积极性更高。笔者在这一导入方法运用过程中重点把握好三个关键节点。首先,疑问的内容要来自于教材或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思想上更加感兴趣,也乐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深入探究;其次,为了保证设疑导入的有效性,防止出现冷场,笔者在课前有意识地要求几名学生对照这些方向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在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有提问、学生有回答,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另外,笔者在疑问设置导入法运用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和态度,给学生以一种亲切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习过程之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法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手段使得历史教学所容纳的信息量倍增,演示方法也更加灵活。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借助于电教手段的帮助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活动一环紧扣一环有序推进。例如在《红军长征》一课教学中,笔者事先搜集了有关红军长征的影视资料片段,翻雪山、过草地这些典型的场景是红军长征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教学导入时播放了一小段这样的视频,辅之以简要的介绍,让学生对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导入相对于教学中的口头导入形象化程度更高,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效果也更为明显。在许多内容教学中,笔者都坚持以多媒体手段的帮助提高导入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就接触到生动的信息,使整个历史课堂充满了生动因素,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

三、运用新闻信息导入法增强学习感悟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都代表了发展阶段中的某一个关键节点,在那个时代、那个年代都是振奋人心的大事。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以运用当时的新闻信息作为导入素材,还原当年的场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对于提高学生内心感悟效果帮助非常明显。例如香港回归举世瞩目,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倍感振奋的大事,九七回归是中华儿女永远铭记的一个场景。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教学中,笔者专门上网搜集了九七回归当天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新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进驻香港的场景,使得每一位中国人热血沸腾。当这样的新闻场景再次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波澜的时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笔者播放这一段视频让学生重温了九七回归的震撼场景,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对于学生深刻领悟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历史教学内容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选取那一时代、那一刻的新闻信息作为导入素材,可以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深刻地领悟学习内容。

四、运用资料介绍导入法丰富历史教学课堂

历史教学中涉及到不同阶段、不同人物,其中有许多趣味故事可以为教学活动增加生动的因素。教师以这些趣味小故事作为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这样的小故事要和教材内容一脉相承,前后连为一体。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课教学中,笔者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了有关孝文帝改革旧风俗习惯的小故事。在这故事中,孝文帝知人善任,主张以改革开放包容的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生活方式和制度规章入手,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这样的小故事与课文所讲述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进方式理念的一个缩影,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由此导入新课,师生可以开展有效的互动,较好地丰富了教学课堂。资料导入可以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形象效果,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运用对比感悟导入法突出教学知识要点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知古论今,从中发现规律、受到教育。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鲜明的对比进行导入,进一步突出教学知识要点。例如在《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一课教学时,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专门制作了一组多媒体图片对比,从现在的生活条件和三十年前群众的生活条件进行对比,以一组交通工具、住房条件、生活水平等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进行对比,这样的直观形象对比更具震撼效果。从步行、自行车到小汽车,从低矮的平房到高耸的楼房,学生能够在图片的对比中感悟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在历史教学中,为了突出对教学内容中某一观点、某一思想的感悟,教师可以借助于对比导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强化思想认识、提高领悟效果,可以体现教学知识要点的强调。

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数学中的运用探析 篇10

一、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导入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它的有效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 教学工作者总结了大量的方式和方法, 以便在该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课程的秩序化营造良好的氛围。科学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受年龄段的影响, 有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 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需要一点一点累积, 如果无法在课程开始阶段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则无法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采用导入式教学,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安排, 将知识点逐步引导出来,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学生除了掌握基础性的计算方法之外, 还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如果在数学教学中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则学生难以很好的接受, 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因此, 必须重视导入式教学法的运用。但是,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数学教师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从而确保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导入式教学方法是非常灵活多变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人的理解, 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引入, 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氛围。现阶段的导入式教学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导入法。在课程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直接明了地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重难点及教学范围。将教学的目标直接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思考, 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做好课本的预习。目前, 有些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重难点把握不准确的现象, 而直接导入式的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对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非常有利。但是, 该教学方法不建议在低年级使用, 在高年级使用时也需要教师灵活对待。

(2) 间接导入法。1) 疑问式导入。在进行某知识点教学前,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点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进行探讨, 然后, 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给出答案。教师需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及关联性, 必须立足于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选取。疑问式导入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利, 且适用范围非常广。2) 趣味导入法。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案, 小游戏或小故事讲解都是不错的选择。从使用效果上分析, 低年级的可行性较大, 并且在具体的执行中较为便利可行。如在规律及分类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参与分组、归类的比赛, 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实践证明, 使用该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但是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及方法, 以此来保障教学工作的秩序化。3) 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主要是指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生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场景。在数学教学导入式中, 教师可以用情境创设的方法, 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情境创设法可简单分为六类: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根据数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效益性来看, 一般采取的情境创设主要是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例如, 教师可以讲述自己购物的一些细节, 让学生对价格进行计算, 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他们更积极地学习数学。4) 多媒体导入法。在教学信息化的背景下, 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大量运用。数学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导入的效果非常显著, 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形象生动, 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 对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非常有效, 因而使用频率较高。

三、结束语

数学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合理运用现有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技巧, 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今天,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这不仅给教学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 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 教学工作者需要慎重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按照具体的教学实情进行方法的改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导入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摘要:分析导入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从直接导入法、间接导入法 (包括疑问式导入、趣味导入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导入法) 两个方面, 探讨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导入式教学方法,数学,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唐夏玫.问题导入式学生活动探究模式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5 (07) .

[2]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 (06) .

上一篇:遗传管理下一篇:企业内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