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山丘陵

2024-06-17

低山丘陵(精选三篇)

低山丘陵 篇1

一、畬田

畬田是一种不设堤埂、顺坡而种的坡田, 是早期利用山地的方式。宋代范成大在《劳畬耕·并序》中给出了畲田的定义:“畬田, 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 伺有雨候, 则前一夕火之, 藉其灰以粪, 日雨作。乘热土下种, 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山多硗确。地力薄则一再斫烧。”

“畬田”一词多出现在唐代文献中, 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畬田行》很好地描述了畲田的形成和危害:

“何处好畬田, 团团缦山腹。钻龟得雨卦, 上山烧卧木。惊麏走且顾, 群雉声咿喔。红焰远成霞, 轻煤飞入郭。风引上高岑, 猎猎度青林。青林望靡靡, 赤光低复起。照潭出老蛟, 爆竹惊山鬼。夜色不见山, 孤明星汉间。如星复如月, 俱逐晓风灭。本从敲石光, 遂至烘天热。下种暖灰中, 乘阳拆牙孽。苍苍一雨后, 苕颖如云发。巴人拱手吟, 耕耨不关心。由来得地势, 径寸有余金。”

诗的大致意思是山民在初春时期, 先将山间树木砍倒, 然后在春雨来临前的一天晚上, 放火烧光, 用作肥料, 第二天乘土热下种, 以后不做任何田间管理就等收获了。

从诗中我们很容易理解畬田是放火烧山, 开出来播种谷物。《太平御览》五六引《魏名臣奏》, 也有“其山居林泽有火耕畬种”这样的话, 这所谓“畬种”显然正是放火烧山开田。这样说来, “畬种”或“畬田”的称谓至迟在三国时期就有了。那时中原大乱, 逃难的人跑到山僻之处开山造田, 本也是意中事。《三国志·吴志》中很多地方讲到了孙吴政权镇压山越的军事行动。古代称长江以南的土著为“越人”, 所谓山越, 就是中原人大量南迁, 土著的越人被逼进了山区, 他们要种田, 自然只有在山坡上开垦, 可以想象, 那个时期一定是开出了不少的山田。也就是说, 他们开出了大量的山田, 从而在不小的程度上改变了南方广大丘陵地带和山区的景观。应该说耕种山田在当时南方农业生产中也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唐代诗人所歌咏的正是这种生产活动的继续, 而且达到了畬田的鼎盛时期。

在唐代, 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畲田造成的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现象相当严重, 而且使用寿命很短, 一般只能种三年, “历三岁, 土脉竭, 不可复树矣” (杜甫) 。到了宋代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就开始逐渐被人们淘汰。但在少数偏远地区, 到了近代还在使用。

二、梯田

梯田是在畲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地利用方式。梯田是利用水土资源比较合理的一种山田, 通过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沟、筑埂, 修筑成一层层的水平台阶, 利用截短坡长、减缓坡度的方法, 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骖鸾录》中说:袁州“仰山 (在今江西宜春境内) , 绿山腹乔松之磴甚危, 岭阪上皆禾田, 层层而上至顶, 名梯田。”显然, 这里讲的是高山梯田。建造高山梯田, “下自横麓, 上至危巅, 一体之间, 裁作重磴”, 这种做法就是吸取了陂田建设中的依山地坡势筑成梯田的经验。“裁作重磴”之后, “如土石相半, 则必叠石相次, 包土成田”, 这样就将唐人那种顺坡而耕种的畬田改造成田面水平式的山地,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在有水源的南方, 营造梯田可以跟挖塘、筑堰、垒坝结合起来, 使“水无涓滴不为用, 山到崔嵬犹力耕” (宋泉州知府朱行中诗) , 从而巧妙地将垦山、用山跟治水、治土结合起来, 创造出一条开发、利用山地的途径。

在宋以前就有梯田出现, 著名的云南哈尼族梯田有1300多年的历史, 到南宋时期, 梯田已普遍可见。元代王祯在《农书》中不仅给出了梯田的概念, 而且还最早总结了梯田的修造方法。根据王祯的记载可以看出, 梯田的开辟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土山, 这种情况只需要自下而上, “裁为重磴”, 即可种艺;二是“土石相半”, 有土有石的山, 就必须垒石包土成田;三是如果山势非常陡峭, 似乎就不能按照常规去开辟梯田, 则只好“耨土而种, 蹑坎而耘”。不管是哪种梯田, 只要有水就可以种植水稻, 没有水则只能种旱地作物, 如粟、麦等。

到了清代, 丘陵、山地的耕地面积大为增加, 其中, 有一部分是辟成梯田, 如安徽省《英山县志》中提到:“东西二河上游, 及左右山垄之田, 大都倚岩傍涧, 屈曲层迭多成梯形。”另外, 四川、贵州的山坡地, 很多都开辟成层层的梯田。

梯田逐层滞留山坡的流水, 使泥沙不致被冲刷, 虽取代原有的森林, 但不致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 是增加山地农田面积, 且较不损及生态的一种开山法。清代, 梯田的垦辟较以往更为普遍, 多少减缓了山区水土流失的速度。

梯田, 自唐宋出现以后, 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在一些山区仍然有大量梯田存在。梯田对于扩大耕地面积, 增加粮食总产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梯田的恶性发展, 也会使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并导致水土流失。

三、分层利用

为了解决巨大的人口压力, 清代包世臣支持劝垦政策, 并鼓励人民广泛从事种植, 他赞成开山垦殖, 但也注意到水土保持和地力维持等问题。他设计一种开山方法, 包括分层利用山地、开沟灌溉农田和顺依土性栽植不同树种等措施, 以防范水土流失。如《齐民四术》记载:

开山法, 择稍平地为棚, 自山尖以下分为七层, 五层以下乃可开种, 就下层开起……无论秋冬, 先遍种萝卜一熟, 此物最能松土, 且保岁, 根充疏粮, 叶可饲猪及为粪……乃种玉黍、稗子, 杂以芦、稷、粟, 其土膏较重者, 亦可种棉花, 皆宜择稍平地, 掘坑种芋、山药、各瓜菜十数畦, 以充蔬且备谷……两年则易一层, 以渐而上。土膏不竭, 且土膏自上而下, 至旱不枯, 上半不开, 泽自皮流, 限以下层润足周到。又度涧壑, 与所开之层高下相当, 委曲开沟于涧, 以石沙截水, 停满乃听溢出, 既便汲用, 旱急亦可拦入沟中, 展转沾漑也。至第五层, 上四层膏日下流, 下层又可周而复始, 收利无穷……其田农就山岭开地种麦者, 实为非计, 去家远, 粪溉不便……山其赤白土者, 阴宜种茶, 阳宜种竹, 若去出水在五十里外者……以种油桐为宜, 或种松、杉、鸦臼也。其黑黄土者, 阴宜松、杉, 阳宜树漆, 收利略远, 而计入十倍。

包世臣设计的开山法:首先, 选择比较平坦的地面, 自山尖以下分成七层, 只开种底下五层, 从最下层开始栽植。经芟草、锄土后, 在初开的地上种植萝卜。萝卜最能松土, 根可做蔬菜、粮食之用;叶可饲猪, 得猪粪。接着, 栽种玉米、稗子及稷、粟等作物, 土壤较肥沃的地方, 亦可选择种植棉花, 再种十数畦的芋、山药、瓜菜以充实蔬菜、粮食。第二年再往上开种一层, 渐次而上。由于不开辟上半山层, 山水会往下流注, 滋润各个土层, 故各层的土膏不致枯竭, 旱季也不会干枯。再者, 将高下相当的涧流开成沟渠, 以沙石拦截水源, 蓄满听其溢出, 不仅可用来汲水, 干旱时也可引水灌溉各个地层, 周而复始, 便可获得无穷之利益。另外, 他建议农民垦山种植, 要栽植多年生树木, 而不要栽植麦子等杂粮作物, 因为离家远漑粪不易, 且土壤多属赤土杂有砂砾, 种麦不容易有收获。在开山种树方面, 他建议土质赤白土者, 阴宜种茶树, 阳宜种竹树, 或是种植油桐、松树、杉树等;黑黄土者, 阴宜种松树、杉树, 阳宜种漆树。植树收利的时间较长, 但收益能达十倍。

包世臣倡导的开山法, 将山地分层加以利用, 只在山岭下层种植农作物, 上层仍维持植被良好的状态。其次, 利用山上水流挟带的“土膏”, 滋润下层田地, 或是开通沟渠来灌溉农田, 以避免干旱。再者, 依据土壤之特性, 指导农民在山区栽植多年生树木。这种兼顾地力且不固执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做法, 确实较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并获取长远之利益。

但这种模式在古代并没见实施, 而现在江西赣江流域千烟洲的农业, 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千烟洲利用地形优势, 发展立体农业, 从丘上到丘下, 农业布局大体为用材林—经济林或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田—鱼塘, 这种山地利用模式, 是一种良性的生态系统, 经济效益实现了包世臣收入十倍的目标。

摘要: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在利用低山丘陵的过程中, 不断探索, 从不合理的畲田到现在广泛采用的梯田, 甚至提出了现在认为最合理的分层利用的立体农业,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利用低山丘陵过程中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思想。

低山丘陵金太阳杏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篇2

1 科学建园

1.1 园地选择

金太阳杏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但以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壤肥力较好, 有灌溉条件, 排水良好, 交通便利的地块建园为好。金太阳杏耐涝性差, 不宜在低洼地建园, 高燥地带建园也应挖好排水沟, 以便涝能排, 旱能灌。

1.2 整地

挖长、宽、深各80cm的定植穴, 挖时表土与底土分开放置, 回填时先把底土填入30cm。6667m2施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100kg。与剩余表土混匀后回填, 然后灌大水沉实, 以备栽苗。

1.3 栽植

金太阳杏具有一定的自花授粉能力, 但异花授粉效果更好, 可配置授粉树,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4:1为宜。栽植时, 选择根系完整、植株健壮、芽饱满、无病虫害、高80cm以上2年生优质壮苗, 于4月上中旬按2m×4m株行距定植, 定植后及时灌水封穴, 整平树盘, 每株覆盖1m2的地膜, 以便增温保墒。金太阳杏枝条较软、干性较弱, 可紧靠苗木插1根竹竿或木棍, 把树干绑在竹竿或木棍上, 然后在70~80cm处定干。

2 土肥水管理

2.1 土壤管理

栽后每年结合秋施基肥, 进行深翻扩穴, 3~7年全园翻1次, 翻后及时灌水。幼树冬季在树盘覆草, 利于苗木抗冻越冬。

2.2 施肥

金太阳杏树开花早, 果实生育期短, 应特别注意基肥的施用。基肥应在秋季进行, 施肥量为全年的70%~80%。于9~10月结合土壤深翻, 667m2施入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 施后灌足水。以后每年随树龄增加施肥量。

花前肥以氮肥为主, 每株0.25~0.5 kg;膨大肥于5月上中旬环状沟撒施或沟施, 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每株追施300g;采后肥于采果后每株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0 g;施后覆土浇水。根外追肥:花前用0.5%~1%尿素液喷干枝, 花期喷0.3%硼砂+0.2%尿素液, 花后喷0.2%硼砂+0.3%磷酸二氢钾溶液, 果实成熟前半月喷0.3%~0.4%磷酸二氢钾促进果实膨大着色, 以后每隔15~20天喷1次叶面肥, 连喷3~4次。

2.3 浇水

金太阳杏在春季萌芽前浇1次透水, 以满足根系生长对水分需求, 在花期应严格控制水量, 以免影响坐果。果实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增加, 此时应增加浇水次数, 以保证果实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采果后应控制浇水, 以抑制新梢旺长, 促使花芽分化和枝条充实。

3 花果管理

金太阳杏果实生育期短, 坐果率高。宜及时疏花蔬果, 花量大时要注意疏花, 疏除晚花、弱花和不完全花。花后2周疏除病虫果、小果、畸形果和双果, 按8cm间距定果。花量少气温低时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并且花期要喷0.3%的硼砂+0.3%尿素。花前10天灌水, 可降低土温, 推迟杏花花期, 防止晚霜冻害。

4 整形修剪

树形采用纺锤形。于3月下旬在剪口下30cm内, 选留方位适当的芽或梢, 培养第1主枝;利用剪口下第3芽培养第2主枝;此后用主干新梢上发出的副芽选留第3、4主枝。各主枝螺旋状上升排列, 相邻主枝间距不小于20cm。第1年冬剪时, 对选留主枝留60~70cm进行短截;第2年冬剪时, 对下部主枝短剪, 促进其延长生长, 上部主枝一般不短截, 3年完成树形培养, 在主干上均匀分布8~10个主枝。幼树期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牢固的树体骨架, 利用辅养枝早结果和稳定树势。金太阳杏当年生枝即可成花, 利用夏季摘心和冬季短截培养结果枝组。初果期时, 轻剪主枝, 一般需留全枝长的2/3短截。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和强旺枝, 缓放中庸枝, 成花或结果后及时回缩培养成结果枝组。盛果期对主枝延长枝进行中短截, 使其继续抽生健壮新梢。对衰弱的主枝和结果枝组以及下垂枝进行回缩, 更新复壮。回缩或疏除树冠上部和外围的过密枝、强旺枝, 改善光照条件。花前短截部分花量大的结果枝组。

5 病虫无公害防治

入冬至发芽前, 冬季剪除病梢、有虫卵枝, 清除园内的病叶、病果和树上的干杏, 集中烧毁或深埋。萌芽前喷布5°Be石硫合剂, 压低越冬病虫基数。花后杏树展叶时喷1~2次1:1.5:200的波尔多液。雨季开沟排水, 降低果园土壤和空气湿度, 增施磷钾肥, 增强树势, 可减少病虫害发生。

花后15天喷50%多菌灵1000倍液可防治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杏疮痂病等病害。在杏幼果膨大期喷70%代森锰锌600倍液防治杏的褐斑病、炭疽病、球坚蚧壳虫。5月下旬果实采收后视病虫发生情况, 交替喷布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防治。

6 果实采收

低山丘陵 篇3

主要采取“控、增、保、养、节”的技术路径。控:即坡岗地黑土保护, 控制黑土流失。通过改长坡为短坡种植, 等高修筑地埂、种植生物篱带等措施, 保护黑土和控制养分流失, 遏制黑土地退化。增:即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途径是: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养:即黑土养育。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等措施, 实现黑土地用养结合、持续利用。节:即节水节肥节药。通过推进节水灌溉、保水保肥、提高水肥利用率, 使项目区黑土地资源得到恢复和提升, 实现农业生产用水、肥、药的高效利用。

1 坡岗地黑土保护

1.1 建立“草业冠”

在丘陵顶部及坡度较大、黑土流失严重、土层薄不宜耕种的耕地种草, 使丘陵顶部形成“草业冠”。种草品种为紫花苜蓿。亩保苗要求:出苗后1个月幼苗达到15万株/667m2 (220株/m2) 。

1.2 缓坡环耕 (横垄) 种植

丘陵缓坡环耕护土技术针对丘陵浅山坡顺垄种植、长垄种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耕地而采取的一项农机农艺结合技术, 该项技术在对顺山种植的地块进行整地的基础上, 改顺坡种植为环耕 (横垄) 种植, 改长坡种植为短坡种植, 减少水土流失, 巩固坡耕地的土壤, 从而改变原有种植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

1.3 筑地埂、种植篱带

在丘陵的坡地上, 修筑地埂, 埂上种植苕条等小灌木打造生物防护篱带。根据《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SL446-2009规定, 对坡度为3~5°的坡地沿等高线修筑地埂, 以截短坡长, 减轻水土流失。

1.4 拦截水 (顺水) 沟

山上植被茂密, 蓄水能力强, 致使林地下面的坡地过水浸水时间长, 造成顺垄水土流失, 横垄存水, 为防止坡面来水进入耕地, 在耕地上侧与林地交界处挖截水沟, 以截坡面来水, 将雨水顺排到沟底, 避免坡面来水冲刷耕地。

1.5 挖排水沟、栽植防护林带

在截水沟和路边沟汇水出口处设计排水沟, 将水流引入河道。农田路一侧修建路边沟, 预防雨水过道进入农田, 修边沟的土进行清理平整后做成树床, 栽植防护林带, 根据实地情况, 为少占耕地, 排水沟断面设计采用矩形断面, 设计尺寸为宽2m, 深0.8m。

2 增加有机质含量

2.1 秸秆还田

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用秸杆粉碎机将秋季收获后的玉米茎杆粉碎成小于5cm的碎段, 均匀抛撒覆盖在地表, 在次年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械进行保护性种植的一项综合农业技术。

秸秆堆沤还田:将玉米秸秆粉碎打包后, 运到堆沤地点, 按照标准掺拌尿素和腐熟剂, 能迅速催化分解秸秆的粗纤维, 使其在短时间内转化成有机肥。

2.2 增施有机肥

阿荣旗有机肥资源丰富, 主要种类有羊粪尿、牛粪尿、猪粪尿、人粪尿, 畜禽粪尿等。施入农田后, 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 改善土壤结构, 培肥地力;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

2.3 种植绿肥

种草品种选择紫花苜蓿、饲料油菜、草木樨豌豆等。

3 黑土养育

3.1 粮豆合理轮作

通过玉米—大豆、玉米—大豆—马铃薯轮作套作, 提高土壤肥力, 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实现黑土地用养结合、持续利用。选择适宜种植区域的大豆, 发挥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积温, 确保大豆增产;选择合理的除草剂, 避免种植玉米、大豆出现药害。

3.2 缓控释配方肥施用

缓控释肥料是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新型肥料。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 与一般肥料相比, 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曲线与作物生长曲线一致, 大大降低化肥养分在土壤释放过程中挥发、淋洗、反硝化损失, 提高肥料利用率。

3.3 秸秆掺拌深松联合整地

通过大型动力机械配套灭茬旋耕等机具, 对地表秸秆和根茬进行粉碎的同时, 采用联合整地机械完成旋耕作业的一项技术。通过机械作业把粉碎的秸秆、根茬掺拌入耕层内, 提高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和耕层结构, 并使耕作层达到待播状态。

3.4 田间砾石清理捡拾

先对地表的砾石进行人工捡拾, 再用捡石机对0~15cm耕层内的砾石进行清理捡拾作业。要求地表和耕层内直径在5cm以上的砾石全部清理捡拾到地外, 集中堆放在不影响农业生产及交通的场地。

摘要:近年来, 阿荣旗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 探索出一条黑土资源利用率、产出率和生产率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复制、可推广、能落地”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为更大范围地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阿荣旗,黑土地,保护技术

参考文献

上一篇:河南低碳旅游发展研究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