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的用药指导

2024-06-25

糖尿病病人的用药指导(精选七篇)

糖尿病病人的用药指导 篇1

关键词:糖尿病,病人,用药指导

1 一般资料

口服降糖药物常用的有四大类, 即磺脲类、非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应根据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指导病人在不同的时段服用。

1.1 磺脲类

包括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糖适平、甲苯磺丁脲 (D860) 等。该类药物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由于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因此, 服药时间宜选在餐前30min左右。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 对正常人和糖尿病人都有降糖作用, 故选用本药时应慎重, 尤其是老年人;糖适平半衰期短, 只有5%从肾脏排泄, 是老年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最佳选择;美吡哒、达美康宜用于老年糖尿病有心血管并发症者以及单用饮食治疗未能达到良好控制的轻中度病人。

1.2 非磺脲类

此类药物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 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瑞格列奈为苯甲酸衍生物, 与36k Da结合后起作用, 于餐前或进餐时口服, 每次0.5~4mg, 从小剂量开始, 按病情逐渐调整剂量, 不进餐不服药, 用药较灵活, 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6mg。那格列奈为D-苯丙氨酸衍生物, 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有赖于血糖水平, 故低血糖发生率低。常用剂量为每次120mg餐前口服。

1.3 双胍类

包括苯乙双胍 (降糖灵)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作用机理是促进外周组织 (如肌肉等) 对葡萄糖的作用, 抑制肝糖元异生和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 从而使血糖降低。该药物对血糖正常者不起作用, 特别适用于饮食控制效果不佳、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这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 应指导病人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1.4 α-葡萄糖酐酶抑制剂

常用制剂拜糖平, 能竞争性且可逆性抑制小肠壁绒毛的α—葡萄糖酐酶的活性, 使复合碳水化合物分解、消化、吸收减少, 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适用于餐后高血糖的病人。不良反应有肠胀气、肠鸣、腹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偶有腹泻等, 一般应在进餐吃第一口饭时嚼服, 从小剂量开始, 避免与抗酸药、肠道吸附剂及消化酶同时服用, 以免降低其降糖作用。由于该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口服糖无效, 应静脉注射葡萄糖。

2 应用胰岛素的指导

2.1 教会病人或家属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剂量、部位、时间及药物保存方法。

普通胰岛素每瓶含量400IU (有个别包装为每瓶100IU) , 每0.1毫升含4IU。诺和灵 (甘舒霖) 一般每支300IU, 每一格为一个单位。注射部位通常有腹壁、双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及臀部等。胰岛素通常放在冰箱冷藏室 (4℃~10℃) 内保存, 特殊情况可以放在阴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处, 注射前30~45min内取出, 待药液接近室温再注射, 餐前15min注射。抽吸前检查胰岛素外观、剂型, 将胰岛素 (胰岛素笔) 在手中上下摇动几下使瓶内药液充分混匀;混合两种胰岛素时, 必须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 如果把中效或长期胰岛素混入短效瓶内, 这瓶胰岛素不能再继续使用, 抽吸药液后排气, 常规皮肤消毒, 45°进针, 注意让病人掌握针头刺入到皮下的深度, 以免过深造成肌肉注射, 影响降糖效果, 抽吸无回血即可注药, 推注完毕后针头要在皮下停留10s再拔针, 干棉签按压针眼。

2.2 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2.2.1 低血糖反应

表现为饥饿感伴疲乏无力、出汗、恶心、心悸、面色苍白、紧张、焦虑、心动过速、血压偏高、反射亢进、手足震颤等, 重者可昏迷[1]。睡眠中低血糖时病人可突然觉醒, 皮肤潮湿、出冷汗、烦躁不安、呼之不应等。老年糖尿病人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时, 易造成降糖药物的蓄积而发生低血糖, 常表现为短暂的大脑功能损害, 如精神障碍或嗑睡、谵妄, 甚至昏迷, 常常无任何前驱症状即出现意识丧失。防治:加强用药知识宣教, 让病人和家属掌握应用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发生低血糖的处理方法。

2.2.2 注射部位异常表现注射部位周围红、肿、痒, 皮下脂肪萎缩或肿块。处理方法: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防止皮下脂肪萎缩。

2.2.3 胰岛素过敏及皮肤感染

过敏常表现皮肤瘙痒、红斑、皮疹及皮下硬结, 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预防皮肤感染应保持皮肤清洁, 注射胰岛素时严格无菌操作。

参考文献

高血压病病人的用药指导 篇2

1 心理护理

高血压病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心理活动较为复杂, 个体差异也较为突出。常见的心理反应有探索心理、依赖心理、抵触心理、治愈心理等, 这些心理反应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的完成。高血压病病人需坚持长期服药, 渐渐产生畏惧、厌烦心理, 表现在不愿意接受治疗, 不按时、按量服药, 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 护士应掌握病人心理状态, 通过与病人交谈, 了解病人用药的心理状态, 并根据病人的表现、态度、行为观察其心理。对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对策, 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 使药物治疗在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最佳疗效。

2 根据病情坚持合理用药

2.1 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选择副反应小、疗效佳的药物。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 根据病人的血压水平, 适当增减剂量, 达到治疗效果后调整至维持量巩固治疗。对血压较高的病人, 不可降压过猛, 应逐步降低, 防止因血压骤降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而产生不良反应。

2.2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病人用药指导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病人血压为 (18.5~21.0) / (12~14) kPa, 若器官无器质性改变, 可使用一些镇静药, 以解除其紧张和烦躁情绪, 提高睡眠质量, 使血压降低。肥胖者控制体重亦能降低血压。降压药一般选用作用温和、副反应小的药物, 也可适当使用小剂量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2.3 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用药指导

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提倡合理联合用药。在联合用药时两种药亦应从小剂量开始, 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某一种药物的疗效不好, 或病人感到不能耐受时应换另一种药物, 并尽可能使用长效制剂。并应根据血压变化适时用药, 如早晨醒后, 血压较高时应服用常备降压药, 卧床休息30 min再起床。如虽经常规律服药, 出现头痛等症状, 血压较高时应及时服用降压药。当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胸闷、心前区不适时应及时舌下含服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等药物。

3 药物治疗期饮食指导

饮食与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表现为饮食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与饮食的配伍禁忌等。护士在给病人用药时, 要避免饮食对药物的不良影响, 选择恰当的饮食, 如高血压病病人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 (如苯乙肼、帕吉林、呋喃唑硐等) 时, 忌食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 如香蕉、酵母、巧克力、腌鱼、鸡肝、葡萄酒、啤酒等, 否则酪胺在体内难以代谢而蓄积, 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导致高血压危象。服用排钾利尿药, 如双氢克尿噻类, 应指导病人食用含钾高的食物, 如橘子、梨、菠菜, 可防止低血钾症。相反服用保钾利尿剂, 如服用螺内酯时要停止食用含钾高的食物, 以免血钾过高。要鼓励病人建立和养成有利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生活习惯,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适当控制体重, 坚持低盐饮食, 食盐的摄入量每日≤5 g, 少食高胆固醇类食物。

4 定时监测血压, 定期检查身体

高血压病病人最好学会自己测量血压并坚持每天测量, 切实掌握血压的变化情况, 掌握引起变化的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要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病人用药中的各种问题, 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配合治疗, 做好自我保健, 有效地控制血压。

4 小结

糖尿病病人的用药指导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护士加强用药指导后在消化内科住院至少3天以上、自愿接受调查的病人120例为观察组, 再随机抽取2009年的住院病人120例为对照组, 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由护理部干事每月中旬发放至全院各病区的病人或病人家属。每病区10份, 问卷内容清晰明确, 便于病人选择, 问卷由病人或家属逐项填写。每项须填写完整, 不重复, 否则视为无效。

1.3 调查工具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参照医院护理管理相关内容自行设计。涵盖的内容有病区环境、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4个纬度共20个条目, 每条评价方式为"满意 (5分) "、"较满意 (3分) "、"不满意 (不得分) "或"能 (5分) "、"有时能 (3分) "、"没有 (不得分) "3个选项, 分别给予记分, 按百分计算满意度百分比。还设置了"您最满意的护士或最不满意的护士"及"对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 请根据亲身感受, 提出宝贵意见"2项开放式问题。

2 结果

加强用药指导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护士工作在临床一线, 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 也是用药过程中的监护者, 她们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 患者已不仅是满足有药可用, 而是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 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2]。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 为保证合理、正确、安全、有效地给药, 护士必须掌握药物知识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认可和配合, 使满意度提高。

3.1 正确掌握口服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方式的不同可以导致不同的效果。如口服硝酸甘油片时, 因硝酸甘油首过效应大, 口服后90%以上药物会被肝脏代谢而失效, 且起效缓慢。而经舌下含服, 可避免首过效应, 药物不经肝脏代谢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药物吸收既完全又迅速。又如复方甘草合剂, 摇晃后口服, 服药后不能立即饮水, 以免冲掉粘膜上的药物降低治疗效果。

3.2 静脉输液须严格注意配伍禁忌, 保证患者联合用药的安全药物的联合作用, 首先要考虑用药的安全, 其次是用药的效果。由于药物的不断更新与换代目前临床使用的配伍禁忌表已不能为临床提供最新的信息。因此, 要求护士在配药时应严格遵守配药制度, 不仅要做好"三查七对", 还要监测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配伍禁忌。还应安排好输液的顺序。有些药物混合使用后, 不但未起到药效, 还会堵塞静脉通路[3]。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类药物很容易与别的药物发生反应, 应单独使用。

3.3 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护士应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反应, 持续评估药物的疗效.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提供信息, 以便调整用药的方案,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此外还要控制输液速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根据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心肺肾功能调节输液速度。输入刺激较强的药液宜慢;纠正电解质紊乱, 速度宜快。输入硝酸甘油可采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同时,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等。

3.4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 防止药液渗漏准确地将药物输入到血管内是治疗疾病的前提。由外周血管输入有些升压药物、氯化钾、甘露醇等, 一旦发生药物外渗后, 易引起局部剧烈疼痛与组织坏死等。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 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3.5 科室定期进行药物知识培训。许多护士对于药品的商品名较为熟悉, 而对通用名则较为陌生, 应加强药物通用名的学习, 因为通用名的了解有助于认识药品的分类, 从而杜绝医疗差错发生[4]。每周组织护士通读各种药品的说明书, 了解各种药品的毒副作用, 从而指导用药观察和健康教育。

4 小结

通过对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单项满意度评价分析, 能发挥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导向作用, 及时发现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改进方法, 对拓展护理服务空间, 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5]。

摘要:目的 探讨内科护士用药指导对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查消化内科2009年120例住院病人的满意度, 与2010年护士加强用药指导后的120例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加强用药指导后住院病人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结论 通过调查, 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护士,用药指导,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俞惠敏.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11) :2007-2008.

[2]刘凤环, 郑红, 侯爱华.护士静脉输液时告知药物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24) :2284-2286.

[3]朱剑秋, 乐卫, 汪风.内科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的监护与管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9) :833-834.

[4]朱玲玲.临床心血管护理与合理用药[J].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 (1) :44-45.

糖尿病病人的用药指导 篇4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用药指导,作用效果

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由于糖尿病为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药物治疗, 在用药治疗中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予以患者有效的指导, 降低患者的用药差错率[1]。本研究选取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组研究, 探究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中心收治的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44例, 女34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8.1±2.4) 岁, 病程1~8年, 平均 (4.2±1.6) 年, 将其分为对照组 (n=36) 和试验组 (n=42) , 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试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予以降糖药物治疗, 在治疗期间, 对照组行常规的用药监护, 即由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的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试验组行用药指导, 具体如下: (1) 向患者发放免费的用药指导手册, 其内容包括药物的常用剂量、服用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处理方式等, 使患者掌握该药物的性质和药用机制。 (2) 向患者讲解用药的方法, 药物的名称, 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 (3) 慎重选药: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下降, 因此, 对于不利的药物, 尽量不选或者少选, 告知患者不可自行用药, 减轻对患者损伤, 在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不适, 及时告知医生。

1.3 观察指标

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正确用药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 分析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的作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糖尿病正确用药知识的掌握率为75% (27/36) , 试验组患者糖尿病正确用药知识的掌握率为93% (39/42) 。试验组患者糖尿病正确用药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对照组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 包括2例酮症酸中毒, 3例低血糖反应, 2例高血糖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 试验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包括1例低血糖, 1例酮症酸中毒,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 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敏感性差, 功能下降, 对药物的敏感度不高, 尤其是糖尿病等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 用药周期较长, 因此如果不予以良好的指导和监督易发生用药意外, 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2]。用药指导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用药教育, 加强患者对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 可以正确的用药, 从而可以自我监控, 降低用药不安全的风险性[3]。相关研究报道, 老年患者因年龄较大, 缺乏医疗知识, 对药物的了解少, 易出现错服、误服现象, 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安全, 予以患者有效的用药指导避免了上述现象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4,5,6]。

本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组患者糖尿病正确用药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合上述观点, 综合性分析认为应用用药指导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方面, 作用效果明显, 提高了用药知识的掌握率, 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可以在临床用药方面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芳.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9) :1635-1636.

[2]方锋.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4, 30 (6) :120-121.

[3]骆婷婷.浅谈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21) :149-150.

[4]李玉莲.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3) :507-508.

[5]杨慧, 陈志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26) :277-278.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用药指导 篇5

1 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共收治3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男的13例,女的17例,患者年龄大约在45~75岁之间,重度患者4例,中度患者26例,30例患者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好转的患者有28例(93%),死亡的患者2例(6.7%)。

2 用药指导

药物知识:①适应证: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口服降糖的药物进行降糖,但效果较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大手术后和分娩的时候容易发生。②制剂类型:按照药效的快慢与维持的时间的长短来划分,分为速效、中效和长效3类;按照来源可划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3类。③使用原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不同的人的用药量是有所不同的。在治疗中,若过量注射可能会导致低血糖,会影响到人的神经系统,甚至是神经中枢,会使得患者软弱、出汗、神智昏迷,如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致死。通常来讲,胰岛素的用法是由少到多的,然后根据患者的餐前尿糖量来确定调整药物注射量。即使是已经稳定的患者,还是需要继续注射普通的胰岛素药物来观察一段时间的。对于婴幼儿以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讲,一般不提倡使用胰岛素治疗,需要用另外的方法进行调理。

用药观察:①低血糖反应:这类状况是比较常见的,较高发于消瘦体型的患者。一般是在大量的运动的,或者饮食量少的情况下发生,主要表现是有饥饿感、头晕、虚弱、出汗、心悸等,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昏厥、抽搐、昏迷不醒的状况。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通过摄入糖饼或糖水或者静点葡萄糖水的方式来为患者补充适量的糖。②过敏反应:只有极少数的患者会有过敏反应,一般是所使用的药剂中含有杂质所造成的。比较常见的过敏反应有胰岛素性水肿、屈光失常,需要通过口服药或者采取小剂量多镒胰岛素皮下注射来进行脱敏处理,对于视力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后自会消除。③脂肪营养不良:注射的部位处于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的状态,更需要更换注射部位才可缓慢自然恢复[1]。

注意事项:①胰岛素需要保存在冰箱的冷存室内,温度大概是2~8℃,假若没有冰箱设备,则可将药物放置在窗外阴暗较凉处,避免其直接受热、光照和冰冻。在注射之前的1 h,从冰箱里取出药物升温至室温后再进行使用,切记过冷的药物不可以直接注射,因为注射后不易被吸收,并且可能导致脂肪层萎缩。②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应当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主要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的补充糖的过程。具体的方案选择需要按照个体差异进行制定,然后按照血糖达标为目标来逐步的按照阶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努力实现尽早控制血糖平稳达标的目标。③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主要选择在脂肪深层或者是脂肪与肌肉之间的部位,可以是上臂外侧、大腿前侧、臀部等部位,每次的注射部位需要有所不同,每次注射都需要距上次注射处3 cm以上,而且至少间隔8周才能在同一不为再次注射。④患者需要每天定时的注射胰岛素,而且需要及时的注射,不可拖延。在注射药物的30 min内必须进餐,禁止进行剧烈运动,而且注射药物的部位不能被碰触。如果患者稍有不适,便需要及时的调整用药剂量。患者的餐饮时间与数量是不可随意更改的,需要营养均衡,避免在空腹、药物反应期内剧烈运动,在餐后1·h后可以适量的进行运动。⑤在患者的各个审理阶段都需要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观察。空腹的时候血糖值一般控制在7.8 mmol/L,在餐后两小时的时候不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11.1 mmmol/L,还需要严格的监测血红蛋白的含量。医疗工作人员需要教患者熟悉掌握测量血糖的方法,必要时再去医院求助。⑥糖尿病患者在外出工作或者旅行的过程中也有诸多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的必要行囊是应当随身携带的糖块或胰岛素药物,还需要避免药瓶置于高温及阳光下。在外出时还需要尽量的避免过于劳累,以免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3]。

3 结语

糖尿病患者是需要随时的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的。糖尿病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疾病,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也是无法治愈的,只有通过患者自身合理规范地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来稳定病情。需要患者自己树立自我保健的意识,不要因为病情变化而影响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用药效果的评价,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30例临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的用药指导,并且观察其治疗效果,判断方法是否合理。结果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后,患者降血糖控制在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将血糖含量尽量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我们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满意,这一方式有效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审恭,李雷达.内科护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2(3):33-35.

[2]潘晓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用药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12,7(7):668.

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用药指导 篇6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药物,注意事项

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和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5大综合治疗法,其中药物治疗这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法非常简单,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且可以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然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方法有一定的弊端,糖尿病患者如果对药物的用量掌握的不够好,就会影响临床用药效果甚至对身体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要想保证糖尿病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和控制好用量,就要对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展开相关的教育和指导。

1患者状态的评估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指导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才可以确定患者的用药类型和用药量,因为不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效果不同。而对患者的评估主要包括该患者平时控制血糖的情况、患病的年限、病程、对糖尿病的了解多少、自身已接受过哪些教育、心理状况、生活方式、家庭情况、年龄、饮食情况等等。通过对患者评估可以设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的最佳目标,并且可以采取最有利的教育方法。

2口服降血糖的药物的主要分类

因为口服降血糖的药物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磺脲类、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而对不同的患者适合用于不同的药物,换而言之,相同的药物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产生的效果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相同药物的不同用量在相同的患者身上产生的药效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患者能够准确分辨各种口服降血糖药物,选择出较为适合自己的药物,并且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缩短治疗周期。

3药物服用的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1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和餐时血糖调节剂均属于胰岛素分泌剂,此类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体重增加和低血糖。而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第一方面,该类药物最好在餐前或餐中服用,这样可以促进药物更好的吸收;第二方面,服用药物之间的时间要有固定的周期;第三方面,服用药物期间要对血糖进行定期的监测;第四方面,该类药物还可能引起低血糖的现象,要让患者懂得在发生该种情况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第五方面,如果患者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发生低血糖的现象,需要告知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第六方面,服药期间要格外注意饮食;第七方面,如果患者饮食较多,应该增加药物剂量。

3.2双胍类

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典型代表是二甲双胍,此药物可以引起胃部不适、恶心或腹泻等严重不良的反应。而不良反应的程度和药物剂量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大多数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好。与胰岛素分泌剂明显不同,二甲双胍不会引起低血糖。但是有一种不良反应非常严重,这种情况是乳酸性酸中毒,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几率非常大,因此在服药期间要有规律的检查肾脏功能。在服用双胍类药物时需要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此类药物需要1d服用1~3次,且在进餐时或进餐后立刻服用;第二点,在刚开始服用药物时,需要在正餐时服用,且服用的剂量需要逐渐增加,增加至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最大剂量;第三点,服药的周期要固定;第四点,服药期间需要有规律从的检查血糖情况;第五点,服药期间要严重控制饮食,即有规律的进行饮食。

3.3噻唑烷二酮类

此类最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易发胖和腿脚浮肿。因此服药期间需要格外注意四方面的事项。首先,此类药物的药效的体现周期较长,大约在1~2个月;其次,餐前后均可服用,但是需要固定;再次,服药期间对血糖情况定期记录;最后,饮食要有计划性。

3.4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表现为胃肠胀气、腹痛、腹泻。而这些不良反应的程度与药物用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服用此类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在进餐第一口时服用该类药物,每天服用1~3次;②只有进餐时才需要服用药物;③剂量的选择从最小剂量开始,呈现递增的状态服药;④定期检测和记录血糖情况;⑤注意饮食计划;⑥该类药物在和能够产生低血糖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如果发生了低血糖的现象,需要立即服用葡糖糖、糖水等升血糖快的食物进行挽救,而且一定要避免饼干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4结语

由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生活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心理状况、对糖尿病了解程度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服用糖尿病药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使得多服、少服或者误服药物的情况常有发生,甚至产生服药期间就不同控制饮食的错误或者可怕的想法。所以,该研究对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做了详细的概述,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药物分类和不同药物服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的信心和加强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宏,陈艳芳,方庆全.糖尿病使用降糖药的处方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15-217.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篇7

糖尿病是主要慢性病之一, 是一种需长久治疗的内分泌疾病, 能否得到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及并发症控制是相当重要的。临床上使用的是降糖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 根据作用机制以及结构, 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涉及到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等。因降糖药在临床种类较多, 特点各异, 合理应用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2 合理用药的对策分析

医务工作者对糖尿病患者应提供完善的药学服务, 对患者服药时间、选择药物、合并用药进行详细的指导, 同时加强合理和坚持用药的健康教育, 使患者逐步改善饮食习惯, 坚持好的生活方式, 采用正确的服药方法,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药师经历, 探讨一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对策。

2.1 个性化原则选择药物

首先, 糖尿病患者不能过分相信广告, 更不能盲目跟风用药, 因为每位糖尿病患者之间都存在差异性。药师应该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以及现有用药情况等诸多因素合理选择药物。通常情况下,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 可优先选择双胍类或者是α糖苷酶抑制药,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如果属非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则应选择磺酰脲类为宜。

其次, 糖尿病患者还伴有其他基础病, 则应区别用药。若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 则选择格列齐特以及格开吡嗪, 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若患者肝肾功能不全, 宜选择苯乙双胍, 对于一些强效降糖口服药一定要慎用;若患者伴有肾病, 则选择那些通过肝脏代谢的降糖药, 这样可以缓解药物对肾脏造成的负担, 如格列喹酮。

此外, 口服药物的剂量应该从小剂量开始, 若患者服用一种降糖药物后效果不明显, 在患者耐受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增加该药物的剂量, 若仍不能有效控制, 可以联合使用2至3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2.2 适时使用胰岛素

对于一些新发病, 且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糖尿病患者, 临床医师可以给予患者胰岛素。因临床医学研究表明, 新发糖尿病患者早期给予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的话, 能够对胰岛β细胞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出无明显原因的消瘦, 也应该尽早给予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坚持正确生活方式以及口服降糖药的前提下, 血糖还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控制, 可以考虑口服药物与胰岛素的联合用药。此外, 若糖尿病患者口服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时, 也可加入胰岛素进行治疗。

2.3 合理用药时间的选择

对于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药师应该嘱咐患者在餐前5~20min内服用是最佳的。因为这类药物在葡萄糖成份存在的前提下, 起效迅速, 所以只有在患者用餐时才可以很好地刺激β细胞分泌, 如果患者选择在餐后或者餐前30min以前服用, 很有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症。

对于磺脲类药物, 药师应告之患者在餐前30min服用为宜, 因为这类口服降糖药是借助于胰岛β细胞的刺激分泌出胰岛素后才产生疗效的。有些降糖口服药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 并加以咀嚼, 如阿卡波糖以及优利波糖等, 这类药物能够延迟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 从而达到餐后降低血糖的疗效。

对于双胍类的药物, 患者应该选择在饭中或饭后口服, 因为这类药物会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 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腹胀等不良反应, 选择在饭后服用可缓解不适。另外, 患者若服用胰岛素增敏剂等药物, 须在清早空腹时口服, 只有这样, 才能增加患者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血糖, 且该类药物一般可以维持一天的降糖效果, 每天只需要口服一次即可。

2.4 低血糖症的合理用药

对于一些低血糖症的患者, 应该立即给予糖水, 同时药师应该告之有些药物不但能够加强降血糖药物的作用, 而且可以诱发或者加重低血糖症, 比如水扬酸类、氯霉素以及吩噻嗪类等。若患者低血糖症比较严重, 可以先给予肾上腺素药物的注射治疗, 这样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降低葡萄糖的吸收, 再给予胰升糖素的肌注治疗, 等患者完全清醒后可视情况给予葡萄糖的输液治疗以避免低血糖的复发。尤其是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 可以选择短效的诺和龙、美吡达, 而一些长效的磺酰脲类制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症, 一般不建议服用。

3 总结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 随着病程的延长, 可造成患者眼、肾以及心脑等器官上的病变, 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失明、下肢坏疽以及脑血管意外等现象。因此, 临床药师应该充分掌握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特性以及药物联合使用的相关影响, 针对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 根据合理使用降糖药物等基本策略, 制定科学的用药控制方案, 从而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达标率。

参考文献

[1]邹兴宇.关于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分析[J].医疗教育资讯, 2010, (8) .

[2]李红鹰.浅谈口服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2 (1) :129.

上一篇:师生态度下一篇: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