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经济

2024-06-24

中国新兴经济(精选九篇)

中国新兴经济 篇1

1、新兴经济体的界定

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研究报告,首次将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四国放在一起研究,并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金砖四国”被国际社会冠以新兴经济体的称谓。然而,何为新兴经济体,究竟有多少新兴经济体,现在尚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和准确的数字。2010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09年度报告》中,将20国集团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俄罗斯和土耳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首次提出了E11的概念,其总体经济规模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重点产品产出等方面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能够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相对快速的复苏与发展更是备受瞩目,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认为E11涵盖了亚非、中东、欧洲和拉美等遍布于世界各地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采用E11作为新兴经济体的讨论范围。

2、城镇化的概念

辜胜阻(1991)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力推中国的城镇化概念,并获得一批颇有见解、影响较广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城镇化”概念仍是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至今尚无统一的概念。

事实上,尽管对城市化内涵的界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从量化方面揭示城市化的特征并不困难。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或城镇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本文在中外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比较中涉及到城市人口的统计和数据时,中国采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镇人口包括建制镇的人口,外国的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网站,小城市的人口也属于统计范围。

二、新兴经济体及其城镇化发展情况

E11国家全部都是近几十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渠道的国家,因此,我们选取了1962—2011年E11国家的人均GDP、工业化指数(工业总增加值 /GDP)以及城镇化率(城镇人口 / 总人口)的相关数据,并对比典型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官方网站,俄罗斯采用1989年以后的数据。

图1—3显示,新兴经济体1961—2011年经济、工业化及城镇化发展情况如下:从总体趋势看,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十年来,速度明显加快,新兴经济体的城镇化率也不断上升,同时工业化水平越高城镇化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从发展水平看,新兴经济体国家城镇化发展差异较大,总体而言,人均GDP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若以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为判定标准,E11的城镇化发展较工业化发展同时存在同步、过度和滞后三种情况。

(注: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注: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注: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从进展程度上看,新兴经济体城镇化水平总体进入城镇化后 期阶段。 根据美国 城市地理 学家诺涩 姆(Northam,1975)提出的逻辑斯蒂曲线,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率在30%以下;中期阶段为加速阶段,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后期阶段,发展速度趋缓,城镇化率一般达到70%以上。在E11中有8个经济体城镇化率达到60%,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印度的城镇化水平较低。

三、中国与典型新兴经济体城镇化比较

到目前为止,E11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呈现各种状态,发展的历程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我们选取印度(人口、国土面积与经济规模相对较大)、韩国(较早期新兴经济体,城镇化过程较为完整)、巴西(代表拉美国家,国土面积与经济规模相对较大)、俄罗斯(前社会主义国家、国土面积与经济规模较大)、南非(城镇化水平略高于中国,但处于相邻阶段) 五个典型新兴经济体国家与中国在城镇化发展方面进行比较。

1、中国与印度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都明显高于印度。从近50年的中印人均GDP、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率数据看,印度与中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与中国不在同一个阶段,但过去都经历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中印两国都属于人口超级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导致两国的大城市及城市外围小城市在空间形态上连绵不断形成城市群。与中国相比,印度复杂的种性制度、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诸多不完善,导致印度的城镇化步履缓慢且问题重重。最典型的就是:印度重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导致涌入城市的大量劳动力在大城市形成规模很大的失业人口,即所谓的“贫民窟的异地转移”,大量存在的贫民窟和城市贫民也限制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入和建设,造成了城市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相同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国的部分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即是对相关问题的尝试性解决。

2、中国与韩国

作为早期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韩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均高于中国。韩国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力度较大,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城镇化模式。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新农村运动”开创了城乡互动式的城镇化模式,通过新农村运动韩国农民整体脱贫,城乡差距迅速缩小。在开展新农村运动的基础上,韩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网络群带建设。韩国城镇化的主要问题是首都圈过度集聚发展。集中型转移方式使其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涌向大城市,使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出现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严重、失业剧增等突出问题。

3、中国与巴西

巴西作为南美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中国,但其工业化水平偏低,这也形成了被许多学者称之为“过度城镇化”的现象。巴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重工业和其他资本密集型的工业主要集中于几个大城市,巴西政府在主要城市建设上的投入远多于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农业部门衰退,农村生活环境恶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大城市,造成巴西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但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无法吸纳大量增加的劳动力,工业化程度偏低致使大量城镇居民生活在贫民窟中,社会矛盾尖锐,犯罪率高企。中国城镇化发展虽然滞后于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但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相对健康,没有严重的城市病,城市中也不存在大量贫民窟,社会治安良好。

4、中国与俄罗斯

俄罗斯城镇化发展早已进入后期的减速发展阶段,但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与俄罗斯仍有不小的差距。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倒退和低速发展,但前苏联打下良好的工业基础,俄罗斯自然禀赋优越、人口素质较高、军事基础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这都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旦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进入稳定期,就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高速发展,但不可否认,在人口素质、军事、技术等诸多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中国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5、中国与南非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都略低于南非,但在工业化发展阶段上,中国在稳步提高。近几年南非出台了若干项刺激政策,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促进就业和减贫,出台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使南非经济快速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恢复并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这也为我国下阶段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有意义借鉴。

四、中国城镇化道路发展的建议

鉴于以上对新兴经济体的城镇化发展情况的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国情的路径,从而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1、发挥好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宏观管理调控职能

鉴于韩国政府引导和调控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印度城镇化过程中市场化严重而出现的城中“贫民窟”问题正反两个例证可知,虽然市场机制对其城镇化进程可以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但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必要干预和调解对于制定长远的区域和城镇发展规划,确保城镇化有序、稳定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的城市布局结构不合理,部分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膨胀、交通拥挤、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并且“城中村”和“城市贫民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需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规划方向,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进行科学编制规划,并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以求建立完整、长远的城镇规划体系,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确保发展稳定有序,避免走印度、拉美城镇化发展的老路。

2、保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协调,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城镇化与产业演进紧密相关。从新兴经济体发展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进入后期阶段,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产业调整、吸纳增加的城市就业人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7.8%,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新兴经济体的53%的平均水平,可以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也有可能成为阻碍进一步城镇化的“绊脚石”。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城镇的产业分工、就业和服务能力,是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借鉴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及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笔者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基础性服务业部门,重点推进主导性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构建新型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主导性服务业部门,在城镇的产业布局上形成现代服务业主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二要引进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扶持和发展服务业龙头企业,优化城镇产业体系。三是调整产业布局,特别是服务业的产业集聚,使城镇产业空间布局更为合理。

3、转变观念,提高城镇化质量,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发展推力和城市建设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简单地用城市占地的增加或城市范围的扩大衡量,城镇化归根到底核心依然“人的城镇化”。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其城镇化具有特殊性,主要在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体制性遗留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数以亿计的广大农村人口逐步集中到城镇中来,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要求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还要求城市积极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调整以吸纳增加的就业人口,但更重要的是解决数亿人口接受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于注重城镇化速度和规模的快速扩张,相关的体制制度滞后,改革不利,导致了如“同工不同酬,同城不同户”、“见物不见人,兴城不兴业”等问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人的城镇化”,就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住房、就业、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许多农民进城后仍然处于“半城镇化”状态。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农民工整体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是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关键。二是集约利用土地。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土地利用粗放的问题,如城镇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延续“摊大饼”的传统发展方式等。三是努力改善民生。在城镇化发展中,要牢固树立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意识,将全面推进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其他领域的改善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扩大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通过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努力使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新兴产业发展决定经济未来 篇2

新兴产业是与传统产业相对而言的,是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建立起来的有望成为支柱产业和对区域经济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当前,全球正孕育着新一轮技术突破与产业更替,霸州又已进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发现培育和加快发展若干个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将决定霸州未来产业层次和全国的战略地位。

机不可失 时不我待

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只有抓住科技创新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适时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 ,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明确了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日本在石油危机后重点发展计算机、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又把信息通讯、物资流通、节能和新能源开发、环保、生物工程、宇宙航空、海洋开发等产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干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反之,则会失去竞争优势,甚至于导致经济衰退。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汽车、钢铁、化学等工业在赶超,而新的优势产业没形成。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反思其过去30年“去制造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将重点放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寻找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上,酝酿着一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革命,培育领导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计划中,新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占了468亿美元,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性投入占了100亿美元。奥巴马认为:“领导世界创造新的清洁能源的国家,将是在21世纪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他想通过设计、制造和推广新的切实可行的“绿色产品”来恢复美国的工业,以培育一个超过二三十万亿美元价值的新能源大产业作为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我国高度重视相关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国家制定出台了相关产业规划,正在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投资规模可能超过2万亿元,这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从霸州看,当前正处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时期,面临保增长促转型的艰巨任务,面临保增长还要保环境的艰难抉择,面临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机遇期的关键点上,必须顺应国内外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抓住国家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快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为构建具有霸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重点突破 形成优势

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霸州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要从行业发展潜力、带动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结合技术发展和未来消费需求发展趋势,立足霸州特色优势和现实基础条件,选择适宜我省发展的新兴产业,掌握一批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实施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努力把霸州打造成为河北省主要的新兴产业基地。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大领域可以选择:

一是绿色新能源产业。为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河北省政府近日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发展环保型高纯硅等光伏原材料,提升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以英利新能源、宁晋晶龙、新奥集团等骨干核心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保定、邢台、廊坊等产业链条长、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光伏产业基地。

在制造领域,为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河北省在安排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将对光伏产业适当倾斜。达到重点支持条件,具有 带动力、影响力、竞争力的产业化建设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光伏示范、装备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或自主创新关键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助;采用省内优质产品达到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或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此外,符合重点支持条件的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优先安排项目用地,优先保障煤、电、水、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先向银行推介贷款和支持其上市、发行债券等进行融资。

二是新材料产业。1.液晶材料

液晶材料是液晶显示领域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的各种领域,包括计算器、来电显示、游戏机、手机、掌上电脑、仪器仪表、电子书、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新材料,无论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还是国家未来15年科技发展规划里,它同时跨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领域里的两项(信息技术、新材料),重要地位凸显。2.膜材料

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单元操作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飞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生物可降解材料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

在造成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塑料废弃物造成的公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其回归自然最终融入微生物循环的过程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因为其不可降解性而带来了严重 的“白色污染”。因此,发展生物降解材料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用于制备生物降解材料的原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淀粉类;另一类是聚酯类,其中聚酯类包括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聚己内酯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是被产业界定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降解材料,是环保包装材料的一颗明星,在未来将有望代替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材料用于塑料制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据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聚乳酸潜在市场需求量有可能爆炸性的达600万—800万吨,其中一次性包装领域约150万吨,无纺布约30万— 60万吨,农膜约200万吨,一次性医用材料(输液管等)约30万吨,玩具、文具、家电(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领域约200万吨。

聚乳酸是以玉米、糙米、白薯、土豆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过滤、酸解、短程蒸馏、聚合等工序深加工而成的高级产品,副产品可作为饲料,无三废污染等问题。此项目对大幅度提高城市环保水平、减少对不可替代石油资源的消耗,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同时,还将大大提高粮食的转化增值能力,缓解我省玉米主产区农民的卖粮难问题。目前,我省石家庄市新宇三阳有限公司已着手建设聚乳酸生产线。众所周知,我省的玉米,小麦、土豆资源非常丰富,能源用煤价廉易得,再加之我省环抱津京,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倡导绿色奥运,我们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商机,以聚乳酸材料为突破口,把我省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做大、做强。4.纳米材料

国际上将处于1NM-100NM纳米尺度范围内的超微颗粒及其致密的聚集体,以及由纳米微晶所构成的材料,统称为纳米材料。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材料的超微化、智能化、元件的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特性为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控了纳米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掌控了21世纪科技战略的制高点。当前,我省纳米材料产业的发展处在国内的中下游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技术配套差、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性能不高,不稳定,主要在低档次徘徊等。为了加快我省纳米材料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据,加快发展高端纳米材料产业化的进程,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大力发展具有巨大市场容量的新型能源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储能材料、热电转换材料等; ②发展具有环保功能的新型纳米环境友好材料;

③发展用于新型纳米器件的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信息材料; ④发展用于生物分子识别系统、临床疾病检测系统、药物筛选系统等的纳米生物材料。

综上所述,我省应抓住纳米材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传统产业的改造入手,特别是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产业,通过纳米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实现传统支柱产业的升级换代。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未来10—20年主流纳米技术方面进行布局,抢占未来纳米发展的主导地位,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纳米技术产业,抢占新的经济、科技战略制高点,为我省经济迅猛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是生物与新医药产业。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2007年,我省医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依次为447.2亿元、418.0亿元、44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5.1%、15.9%,总产值相比上年7.9%的增幅有较大回升。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有基因、细胞等工程产品,天然产物与海洋药物、生化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等;在生物化工和农药技术领域,重点研究生物催化技术、微生物发酵新技术、新型高效工业酶技术以及新型畜禽生物兽药和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及生物饲料等技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是电子信息产业及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创新非常快的产业,同时又能推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步伐,并与其融合产生出新的业态,如电子商务、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能力出发,优先发展壮大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通信产品制造业、计算机及网络产业、新型元器件产业;加速培育光电子及新型显示产业、数字视频产业、应用电子与装备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业务、新兴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等。

政府主导 集成推进

新兴产业往往都正处于成长阶段,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处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单纯依靠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政企合力,多管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而政府关键是要在建立发现和培育机制上下功夫,形成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具有前瞻性、系统化、集成化的强力机制。

建立新兴产业培育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抓跟踪研究,及时发现,确定方向,统筹规划,引导扶持,做好产业定位,编制相关规划,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把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破除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与制度保障。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设立霸州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扶持重点落实到项目和企业,支持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技术创新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投身新兴产业领域。

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发挥政府资金的 引导作用之外,还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省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吸引一批境外著名风险投资基金来我省拓展风险投资业务。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鼓励利用民间资金与境外资金。

完善新兴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积极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持续研发能力,并能实施重要产业化项目的海外领军型科研人才。以发挥科技人才最佳成效为目的,制定发现、吸引、培养和保护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政策与措施,充分调动新兴产业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兴经济体加快推动经济复苏 篇3

我们应该祝贺全球领导人,他们成功地在匹兹堡G20峰会上会聚一堂,共商应对数十年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大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齐集伦敦G20峰会之后的6个月,在亚洲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全球经济正在走出低谷。回升步伐虽然缓慢。但却不容置疑。

从许多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中国正在走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第二季度经济较去年增长7.9%,高于第一季度的6.1%增幅;印度宣布第二季度经济增长6.1%;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亚洲主要经济体均已重新开始经济增长;即使是欧元区的两大经济体——德国和法国也已踏上复苏之路。

然而,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仍是全球贸易的主要引擎)美国仍处于衰退的阴霾之中。这也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的最漫长、最严重的衰退。企业不断裁员(主要是美国及欧洲),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口再度陷入贫困,同时,全球金融机构在撤销超过1.6万亿美元的信贷亏损之后,对借贷及投资依然十分谨慎。

由此不难看出,全球决策者有足够的理由延续其精心设计、但实施不到一年的财政及货币刺激方案。毫无疑问,各国政府及央行确实需要制定同样协调一致的退出途径,以在全球经济真正摆脱危机时回收规模空前的流动性。但这个时刻尚未来临。

事实上,匹兹堡举行的G20峰会恰逢其时。全球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如果美国、欧洲及日本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得不到控制,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未能减少债务、增加储蓄以及扩大消费,那么目前的全球经济复苏局面将不堪一击。

除了延续宽松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外,齐聚美国制造业中心的决策者,还须反思目前已在解决危机产生的根源——全球失衡问题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由亚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累积的过剩流动性流入西方,并经投资于西方的政府债券令全球利率维持于低水平,同时导致美国及西欧消费者的过度开销现象加剧,使得全球经济出现失衡。

尽管因经济及金融危机导致西方消费者削减开支,亚洲出口型国家年内的贸易盈余已大幅减少,但无需多时亚洲的消费需求将大幅回升,这足以弥补西方的消费需求下滑。而实现由消费带动的增长模式对亚洲各国至关重要,但这需要数年的时间。亚洲各国政府正在解决的是:为人民提供社会安全网络以及医疗卫生保障,这从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消费者为不时之需而过度储蓄的问题亚洲各国政府还需继续通过实施经济改革、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及生产水平,此外,深化及扩大亚洲的资本市场,以为吸收当地居民的巨额储蓄资金做准备。一直以来,亚洲企业过分依赖股市融资,经常导致市场波幅过大,甚至催生资产泡沫缺乏深入而流动性强的企业债务市场也限制了企业获得长期资本的途径。

显而易见,对西方国家而言,修复金融及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影响并实现可持续增长需要漫长的时间。为此,推动相对更快经济复苏之路的重任,主要落到了中国、印度、韩国、印尼及其他新兴市场大国的肩上。

事实上,这些新兴经济体已越发意识到它们的责任,并开始充满自信地履行自己的新职责中国出台规模空前的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为年内的全球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而近几个月来,印度与韩国及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提高亚洲的贸易及投资奠定了基础。

对于亚洲领先的新兴经济体(G20集团的成员)——中国、印度、韩国及印尼的增长主要受内需推动,相对较低的个人债务水平、高储蓄以及庞大的人口,意味着这些经济体能在转向以消费带动的增长模式后,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

中国新兴经济 篇4

今年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我国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保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 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落实和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 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新兴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如下:

1.要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相关政策, 加大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加大用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 加大研发投入,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支持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在诸如钢铁、煤炭、石油、汽车、铁路、运输、医疗、区域商业连锁等行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大力扶持节能减排等优质企业, 着力打造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产业升级。

3.要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搞好农产品市场调控, 鼓励新兴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 发放助农贷款和小额补贴, 加快完善家电下乡, 汽车下乡和科技下乡的战略规划。

4.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强化目标责任制, 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已经明确表态, 将为世界气候作出我们的贡献, 在今后几年中, 我国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加快新能源建设步伐。

5.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完善稳定外需政策, 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积极扩大进口,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今后几年我国将在电信、教育、传媒等许多方面开展尝试。

6.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落实好国家促进区域发展各项规划和政策, 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2009年到2010年, 我国先后提出了新疆、西藏、海南、上海、海西、环渤海湾 (天津滨海新区) 等一系列区域振兴规划, 还有更多的政策与规划正在进行当中。

7.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加大就业促进政策力度, 加强住房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对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力度, 积极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办学条件,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积极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综上所述, 我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下的新兴产业结构调整是必要的, 是可行的, 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布局中, 我国将逐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到那时, 世界将看到一个无比强大的中国。

摘要:目前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也是我国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壁垒、反倾销等困难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 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 全党全国坚定信心、共渡时艰, 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调结构等各项工作,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产业结构,新思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财经网分析.

[2]费英秋.管理人员素质与测评[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3]马义爽.连锁经营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中国新兴经济 篇5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随着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必将需要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镇江市2012年末拥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等普通高等院校5所, 在校学生8.9万人 (含研究生) , 应该说人才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作为地方高校, 如何发挥人才优势, 服务于镇江新兴产业经济, 是摆在镇江高专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镇江市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 镇江已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比较优势。截至2012年末, “五大”新兴产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3家, 在岗职工14.5万人, 实现销售2252.8亿元, 比2011年增长35.1%。但是2011-2012年的统计数据同时也显示, 镇江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五大新兴产业中高端新兴产业规模依然偏小, 总体上仍处于产业链低端, 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偏低, 而对于利润丰厚的前端研发和后端品牌销售阶段生产经营存在不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层次、集聚水平亟待提升;二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支撑;三是人才瓶颈制约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产业发展环境还不够完善。

二、地方高校对接镇江新兴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 镇江的就业结构也趋于优化。镇江地方院校在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上积极对接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要求, 但就目前来讲,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设置专业对接镇江新兴产业明显不足。

目前,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在专业设置上, 还存在传统专业多, 新兴产业少的问题, 与镇江市主要产业关联度较强的专业还存在盲点, 如造纸、新材料、新能源等专业方向几乎没有对接专业。这样就造成办学特色不鲜明, 区域内社会认可度不高。从镇江市的高校来看, 普遍存在培养的人才多、留住的人才少的情况。在利益驱动下, 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到较为发达的其他城市就业, 留在镇江的比例较小。镇江高专近两年的招生就业情况统计情况 (见表1) 也验证了这一点, 留在镇江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2. 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相对不够。

虽然镇江高专加强“工学结合”、“讲训并重”, 开展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但是从现状来看, 校企合作依然存在合作方式单一、合作领域较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校企浅层次合作多, 深度合作少, 尚属起步阶段, 校企合作的内容还不丰富, 合作深度还有待加强, 缺乏一种紧密稳定的合作伙伴, 合作成效不够明显。企业缺乏对合作的积极性, 忙的时候要学生, 闲的时候不愿意接受的情况。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践教学, 也造成了企业急需的人才招不到、地方院校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3. 教学改革不深入,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镇江地方高校还没能跳出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显得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由于实训环节投入大, 对教学设备的仿真性和先进性要求高, 而地方院校资金来源不足, 与本科院校的资源又难以共享, 学校设备更新跟不上技术换代节奏, 从而制约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二是由于“双师型”师资的不足, 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大批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都非常高的复合型专业教师, 但地方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教师缺乏现场经验, 动手能力不强, 成为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4.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有待提升。

地方院校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 是否能够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与支持, 是高职院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镇江的产业发展不仅迫切需要地方院校直接提供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更需要科技支持与服务。而目前镇江的地方院校还缺乏足够的科研设备和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三、地方高校服务镇江经济的路径探索

1. 合理设置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 推进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统筹规划, 合理设置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专业设置要求镇江地方高校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镇江高专未来的专业布局重点是面向镇江市的现代装配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产业, 形成以现代装配制造业类为重点、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为拓展的专业发展格局。要做到这一点, 地方院校必须具有敏锐的觉察力和快速应对力, 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更新和补充教育内容。在专业设置上, 要根据镇江市产业经济特点, 对应相关行业, 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 又要有应变性。专业设置要与区域内新兴产业快速对接, 以培养朝阳专业、满足新兴产业爆发增长为需要, 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 为镇江市长远发展集聚人才。

2. 推进校企共同发展, 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校企合作不是任务, 它是地方高校的生存之道。地方高校要主动与企业联系, 依托行业、企业、项目合作办学, 取得企业深层次的参与, 通过企业拓展技术和技术培养的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的适应程度。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培养人才, 才能真正有利于镇江新兴产业的发展。

实行校企合作教育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一是选派专业教师去企业生产一线学习锻炼, 或者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兼职教师, 直接指导学生实践项目, 从而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企业联合办学, 企业可以直接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 参与教育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 推行“订单式”培养, 同时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三是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信息资源集中的优势, 承担部分企业和相关行业的课题, 配合企业搞技术革新和科研, 形成双向互动发展。

3. 推进“4F8M”课程模式, 施行“教学做”一体化, 直接为镇江市培养高技能人才。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根本, 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 镇江引进了二重、中节能、鼎胜铝业等规模以上企业落户, 新兴产业发展正面临中高端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和生产一线产业工人共同短缺的现实难题。教育要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在规模、结构与发展模式上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走出一条富有镇江特色的人才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镇江高专近年来基于“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创立了“四平台 (Flat) 八模块 (Module) ” (简称4F8M) 的课程模式。“四平台”是指基本素质教育平台、职业能力培养平台、素质拓展平台、综合能力提升平台;“八模块”则对应于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基本能力课程模块、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创新实践模块。

推进“教学做”一体化, 就是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 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做人与做事相结合, 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的、创新的、积极的学习过程, 从而有效调动其学习兴趣, 真正做到“教师演示, 学生照着做;教师指导, 学生学着做;教师引路, 学生独立做;师生探讨, 学生创新做”, 实现从“基础层次—应用层次—综合创新层次”梯次提高的目标,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4.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全方位对接镇江市新兴经济发展。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镇江高专立足镇江, 与中国二重、金东纸业、江苏柳工、镇江液压、江苏华通动力重工、苏果、苏宁等百余家企业, 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在技术创新研发、人才培训培养、校企文化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横向合作。但是要发展, 还必须紧扣地方特色, 与镇江市的支柱产业、新兴行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 实现与地方产业的真正互动。

中国新兴经济 篇6

1.新兴产业的初步认知

新兴产业, 它相对旧产业来说, 指那些依靠新技术形成的一系列产业, 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明得到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时空不同, 其内涵也不同。新兴产业大致由三大部分构成。

(1) 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

比如新能源, 相对传统能源主要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 使得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成为现实, 而与之相关联的就形成一些产业链。在每个产业链产业化过程中都存在许多技术创新, 就得应用新技术, 人们就称这一类的产业为新兴产业。泰州海陵提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就是这样的产业。

(2)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形成新产业。

如泰州的特种机床产业, 一般认为是传统产业, 一些小作坊敲敲打打生产出来的机床, 没有什么特别技术含量, 只能买2万元, 就是传统产业产品。江苏冬庆公司一个教授, 带着一帮博士、硕士研究很长时间, 形成一系列专利技术, 生产出别人不能轻易仿制, 一台能买上百万元的机床, 这样的产业就可列入新兴产业序列。海陵区的新装备产业就是这样的产业。

(3) 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所形成的新产业。

以前人们把文化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 贴钱运作。现在市场放开了, 将其当作产业来运作, 从而形成了新兴产业。如创意产业、现代传媒等。

我国政府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提出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泰州市提出打造“1+3+N”的产业体系。所谓“1”就是指装备制造业这个传统优势产业, “3”是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N”是指其他新兴产业。与之相称的, 海陵区发展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四新”产业, 就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兴电子”四大产业, 这是符合海陵区情的, 也是与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产业布局相呼应的。

2.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必要性

(1)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利于落实市委确立的“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发展, 海陵的“四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强劲, 一批优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当前, 海陵经济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发展新兴产业, 对于海陵落实市委确立“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前不入提出, 围绕全市产业规划, 加快形成“一城一区一园一带”的产业布局。其中的“一园”就是在海陵区打造新能源产业园, 这是海陵发展重要的机遇, 一定不能错失发展良机, 要充分认识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策并举,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动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使新兴产业成为海陵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新兴产业具有低耗能、低污染和高效益的特点, 为此,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

据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统计, 江苏新兴产业迅速成长, 规模不断扩大, 新能源在连续3年倍增的基础上, 仍保持20%以上的增幅。同时发展新兴产业能扩大就业, 因为它具有市场前景广阔, 产业带动能力强, 就业机会多等特点。

(4)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

我国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启动较早, 有的与国外同步甚至先于国外。只要战略对头, 行动有力, 完全可以抓住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变革和科技变革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发展新产业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人们的需求层次也会大大提高, 传统产业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但更高层次的需求, 必须要依靠技术进步, 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来满足。如人们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就希望拥有便捷的电子信息工具, 电子信息产业大大地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又比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 更好地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等。

3.关于海陵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

海陵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应着重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 目标定位。

泰州市海陵区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和新兴电子四大产业, 符合区情, 也与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产业布局相呼应。但是作为新兴地级市的主城区, 在新的发展阶段, “四新”产业目标内涵应当有所深化。个人以为在发展定位上应当各有侧重, 区别对待。首先, 重中之重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方面海陵的新能源产业有着非常好的产业基础, 中盛、春兰、林海、汇能等企业近年来科技投入较大, 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另一方面, 发展新能源产业与省市整体产业战略布局相吻合。江苏全省虽然拥有300多家光伏生产骨干企业, 然而, 中盛光电却是做发电系统的重要企业, 在全省光伏产业发展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春兰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及管理系统, 作为国家首批“自主创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智能电站等多个领域, 它将引领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泰州市委要构建“一城一区一园一带”的产业布局, 打造“1+3+N”的产业体系, 无论是建设新能源产业园、还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海陵都毫无争议地充当着领军者角色。因此, 海陵应当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 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扩充、填齐、拉升上下大功夫。其次, 重点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海陵区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 要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大力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嫁接、改造与提升, 形成新装备产业。结合泰州市海陵区情, 当前重点是发展和提升现代农业装备、特种机床装备、汽摩装备等产业。第三, 着力培育新材料、新兴电子产业。现在海陵材料产业规模较大, 然而, 属于真正的新材料目前还不够多。新兴电子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 且多为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产品, 虽然, 随着纬创等重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入驻泰州, 对海陵新电子产业将起到带动作用, 然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迅猛增多仍有一个过程。不过, 尽管海陵区的新材料、新兴电子产业基础薄弱, 但毕竟有了些培育的基础, 而且新材料、电子信息是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此有必要着力培育这两个产业。此外, 海陵作为泰州市主城区, 还应适当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当然, “四新”内涵如何深化, 还需要方方面面加以认真论证, 总之, 必须要有相对明确的主攻方向, 明确的目标定位。

(2) 规划建设。

首先要抓紧编制好规划。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要求, 结合海陵目前城市建设和产业现状, 按照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发展要求, 组织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抓紧研究编制海陵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 系统提出有关政策措施, 作为指导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做好规划衔接。既要注重上下衔接, 使海陵区的规划既能够融入全国大局, 又能注重横向衔接, 包括新兴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衔接, 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衔接, 新兴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衔接。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在园区中集中, 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实现最大效益。三是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严格准入门槛, 避免重复建设。四是要高标准, 快速度建设。对于新能源产业园, 要举全区之力, 高标准、高档次、大手笔, 快速度地建设好, 坚持精品意识, 加强园区生活设施配套, 优化园区生活环境, 丰富文化娱乐生活, 体现人文关怀, 从而更加有利于吸引高端的人才和产业进驻。

(3) 创新驱动。

新兴产业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发明得到应用而出现的新部门和新行业。因此, 它的培育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驱动。一是加大投入。在区本级科技经费安排使用上, 要确保绝大多数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科技部门要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 进一步增强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引导企业重视研发, 加强创新, 并借此撬动社会资金投入, 为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注入强劲血液, 并据此提高全区R&D投入强度。二是组织攻关。着重瞄准一些科技前沿, 组织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部门应每年安排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 集中力量进行突破。要明确知识产权导向, 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 对科技项目实行专利前置审查, 计划项目必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是积极上争。科技部门要认真辅导并组织相关企业申报和承担上级各类科技计划和其他部门的资金引导计划。通过课题计划实施,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注入新兴产业的发展, 弥补企业研发经费不足, 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助推海陵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四是构建平台。针对不同规模企业, 进行分类指导, 打造企业创新平台, 提升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支持春兰、中盛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企业研究院 (所) , 利用其自主研发能力强的特点, 引导它们实施原始创新;引导申视管料、冬庆数控、宇成农机等中型企业, 积极开展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 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行联合攻关, 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面对小企业, 主要是通过引进与培植一批科技中介机构, 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项目包装、技术咨询、专利代理等科技中介服务, 使企业在集成创新上有所收获。无论是企业研究院、工程中心, 还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科技部门都要加大培育力度, 争取将其创成省级研发平台, 并积极争创国家级研发平台。五是科技与金融结合。这是解决新兴产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有益探索。首先是抓住上级要求各市 (区) 设立创投基金的机遇, 设立区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 可通过政府设立“种子资金”拉动社会资金投资建立风投或创投机构, 并聘请专业管理机构进行运作, 让其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其次可建立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 成立科技担保公司, 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三是加强银企对接, 创新金融服务, 如对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实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对符合要求的新兴产业的新产品提供新品贷款。四是加强辅导培训, 做好相关服务, 大力支持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融资。六是建好孵化器。全力推进区科创中心建设, 着力强化功能, 提升服务能力, 在做好场地提供、物业服务等常规服务的基础上, 想方设法, 为新兴企业提供业务帮办、成果交易等深层次服务, 努力将其办成培植高新产品, 培养创新人才, 培育新兴产业的创新载体。

(4) 人才支撑。

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科技部门将和其他相关部门一道着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重点打造六支人才队伍, 支撑海陵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是科技型企业家人才。通过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 帮助企业家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 热心技术创新, 使他们成为海陵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二是高层次领军人才。通过创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 建立新兴产业人才库等方式, 引导用人单位, 加强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 鼓励企业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等多种方式, 实行只为所用, 不强求所有的柔性引才策略, 引进国内外智力, 借“脑”发展。三是基层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实施企业博士创新计划, 青年骨干研发人才培养计划, 着重引进和培养一批企业博士、企业硕士、高水平本科生等青年科技人才, 让他们挑起海陵新兴产业发展的研发大梁。四是高技能应用人才。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 建立一批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在泰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设立相关专业, 培养新兴产业技术应用、营销管理和经纪人才。五是高级专家咨询人才。邀请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 为新兴产业发展“听诊搭脉”, 并搭建专家与企业家沟通交流的平台。六是高素质科技管理人才。科技部门要加强部门能力建设, 干部职工都要带头学习新兴产业相关知识, 认真研究并大力宣传各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科技政策, 学会从科技政策、创新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资金投放与争取、帮助企业利用科技政策减少税负等多方面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5) 招商选资。

要转变招商理念, 全面实施招商选资, 做到“有所招, 有所不招”。全力主攻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经济大项目, 全力主攻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项目, 加快新兴产业集聚。一是明确相关园区、镇街作为招商的主力军, 明确“一把手”是招商第一责任人, 并加大考核与奖惩力度。园区、镇街要对招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实行专业化招商。二是加强产业链招商。要依托重点新兴产业的企业和大项目, 积极引进配套企业, 大力延伸产业链。进行“补链式”专业招商, 可以在“四新”每个产业选择2~3家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帮助, 依托上下产业链优势, 进行重点产业链招商。三是抓好新兴产业招商推介工作。加强招商推介工作, 在国内新兴产业集群区举行大规模的招商推介会。四是大力促进相关研究机构的新兴产业化项目落户。收集各大研究机构的新兴产业化项目, 定期举办产业化项目对接会, 积极引进新兴产业化项目落户海陵。五是重视科技招商。要着力打造一支科技招商队伍, 围绕新兴产业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为目标, 及时收集研究机构的新兴产业化项目信息, 举办技术与项目对接会, 积极引导区内实力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转移, 实现转型升级。

(6) 扶持服务。

一要成立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领导小组, 下设若干个专业办公室, 全面负责全区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 统筹协调全区相关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与考核、重大资源配置等。二是设置专门的产业培育发展管委会, 具体负责落实新兴产业园区的融资、建设、招商、优惠政策兑现和其他各项管理服务等全方位事务工作。三是结合区情, 制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各相关具体政策。加大现行政策执行和落实力度, 切实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当前要举全区之力, 重点建设好新能源产业园。实施优惠政策、凝聚政策和资金等优势, 建好新能源产业园。与此同时还要按照专业分布、集中成片、错位发展、各具优势的原则, 适当扶持其他产业园区建设。四是以扶持重点项目为突破口,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最终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规模, 在全区重点扶持几个新兴产业项目, 重点培育若干个战略性产品, 重点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 重点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五是做好服务工作。园区要成立帮办服务中心, 出台考核办法。对重点骨干企业、成长性企业, 要实行由领导牵头成立挂钩帮办服务小组的“多位一体”式办公室;严格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制, 严禁一切乱检查、乱摊派行为, 严查一切不作为、乱作为等中层梗阻、基层板结现象, 切实提高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效率。六是要高度重视氛围营造。要加大对高技术新兴产业知识宣传, 营造领导重视、各部门支持, 社会各界关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 引导干部群众研读新兴产业的系统知识。只有概念清晰, 才能便于思考;只有分类精准, 才能便于优选;只有掌握国家、省、市相关产业规划, 特别是周边区域的相关产业规划, 才能便于抉择。其次, 要大力宣传新兴产业的成功范例。尽可能筛选全国、全省、全市新兴产业范例, 特别是周边区域的新兴产业范例, 便于从市场层面、从产业链角度、从创新领域、从人才引进和培养、从扶持资金投放等多方面去制定本地规划和选择当前工作突破口。再次, 要认真研究并大力宣传本省、市及区的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有了总体思路, 才能在大局安排中找准位置, 切实掌握了各级政府的政策精神, 才能在工作中把握关键, 更加有力地推动和服务海陵区新兴产业的发展。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新兴产业的概念认知, 提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并围绕目标定位、规划建设、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招商选资、扶持服务等方面问题对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苏人, 沈宏婷.江苏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考[J].群众, 2010 (4) :11-12, 16.

[2]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 2010 (2) :1-6.

[3]张和平.对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与建议[J].经济界, 2010 (3) :55-60.

[4]祝宝良.构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体系[J].科技成果纵横, 2010 (1) :7-9, 12.

[5]姚晓霞.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J].江苏商论, 2010 (3) :134-136.

中国新兴经济 篇7

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增长乏力将拖累2016年全球增长,但随着发达经济体增长逐渐加快,经济活动增速应能从2015年的2.4%温和回升至2.9%,世界银行2016年1月期《全球经济展望》如是说。

大部分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同时呈现疲软,带来对实行减贫与共享繁荣目标的担忧,因为这些国家在过去10年一直是全球增长强有力的贡献方。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产生的溢出效应将会抑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对来之不易的扶贫成果构成威胁,报告警告说。

“世界贫困人口中超过40%集中在2015年出现增长放缓的发展中国家,”世界银行集团行长金墉说,“发展中国家应集中精力给疲软的经济环境建立韧性,并对最脆弱的群体给予保护。改革对于治理与营商条件具有巨大的潜在效益,可以有助于抵消大经济体增长缓慢的影响。”

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因为大宗商品跌价、贸易和资本流动疲软以及一系列金融波动事件耗竭了经济活力。未来增长加快将有赖于高收入国家保持复苏势头、大宗商品价格趋稳和中国逐步转变到消费和服务主导的增长模式。

报告预测发展中经济体2016年增长4.8%,低于先前预测,但高于2015年4.3%的危机后低点。预计2016年中国增长将会进一步放慢,俄罗斯和巴西将会继续陷于衰退。预计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将会成为一个亮点。最近达成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可能给贸易带来受欢迎的推动力。

“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表现差异加大。与6个月前相比,风险有所增加,尤其是与一个主要新兴经济体出现无序放缓的可能性有关的风险,”世界银行集团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说,“财政与央行政策双管齐下,可以有助于缓解风险和支持增长。”

尽管可能性不大,但大型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放缓速度快于预期可能产生全球性的后果。前景面临的风险还包括围绕美联储紧缩周期产生的金融压力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加剧。

“发达市场增速加快只能部分抵消主要新兴市场国家持续疲软的风险,”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说,“此外,在借债成本上升的新时代,金融动荡的风险依然存在。”

地区前景展望

东亚太平洋地区:预计该地区2016年增长会从2015年略低于预期的6.4%继续放缓至6.3%。报告预测中国增长将从2015年的6.9%进一步放缓至6.7%。在不包括中国的情况下,该地区2015年增长4.6%,与2014年大致持平,因为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增长疲软的影响被越南增长加速和泰国温和复苏所抵消。存在的风险包括中国增长放缓速度快于预期、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动荡的可能性和融资环境的突然收紧。

欧洲中亚地区:随着油价下跌放慢或企稳、俄联邦经济改善和乌克兰复苏,预计2016年增长将从2015年的2.1%上升至3%。预计2016年俄罗斯的经济活动继2015年收缩3.8%之后将会进一步收缩0.7%。在包括东欧、南高加索和中亚在内的东部地区,如果大宗商品价格趋稳,增长可能出现温和回升。在包括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土耳其和西巴尔干在内的西部地区,在欧元区复苏的推动下,2016年应能实现温和增长。

拉美加勒比地区:预计该地区2016年将摆脱衰退出现温和复苏,在2015年收缩0.7%之后增长0.1%,因为该地区在奋力应对大宗商品持续跌价和国内挑战对该地区最大经济体的拖累。不过,次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中北美及加勒比的发展中国家增长走强抵消了南美经济疲软的影响。巴西目前的经济衰退预计将持续到2016年,但2017年有望回归增长。虽然受到低油价及相关财政压力的拖累,预计墨西哥会出现增长回升,得益于实施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红利和美国市场的需求走强。

中东北非地区:报告预测该地区2016年增长将从去年的2.5%加速至5.1%,因为暂停或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使其在全球能源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预计其他石油出口国也会出现增长回升,主要基于油价趋稳的假设。该地区面临的严重风险包括冲突升级、油价进一步下跌以及未能改善生活状况而引发社会动乱等种种可能性。

南亚地区:预计该地区将成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前景中的一个亮点,2016年增长将在上年7%的基础上加快至7.3%。南亚作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地区,将得益于全球能源跌价。与此同时,由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较低,该地区也避免了受到其他经济体增长起伏波动的影响。就2016-2017年而言,印度作为该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预计增长将加快至7.8%,预计巴基斯坦增长(基于要素成本)将加快至4.5%。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报告预测,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该地区2016年增长将从2015年的3.4%加快至4.2%。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的经济增长会有差异。石油出口国受燃料成本上升影响,消费增长将继续疲软,而石油进口国的通胀降低,有助于提振消费支出。预计尼日利亚继去年增长3.3%之后今年增长4.6%,南非去年增长1.3%,今年略微加快至1.4%。

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展望概要

近期发展:报告估计东亚太平洋地区2015年经济增长为6.4%,与2014年的6.8%相比有所下滑,原因是中国及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增长继续减速。尽管大宗商品出口国增长放慢,但该地区在不包括中国的情况下增长大致与上年持平(2015年为4.6%),得益于大宗商品进口国、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表现强劲以及泰国出现温和复苏。

中国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实行了旨在推进增长再平衡和降低部分经济部门债务水平的政策,2015年增长从2014年的7.3%放缓至6.9%。增长放缓在房地产和制造业尤为明显,服务业则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之相伴的是一系列金融市场波动和夏天发生的股市大幅修正。

尽管发达经济体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2015年东亚太平洋各国的外部融资环境出现收紧,尤其是对大宗商品出口国和融资需求较大的国家而言。

前景展望:报告预测2016年东亚太平洋地区增长会放缓至6.3%,预计中国增长放缓至6.7%在不包括中国的情况下,预计该地区2016年增长会小幅加快至4.8%。

预计中国的增长放缓会抵消东盟成员国今年增长温和回升的影响。预计该地区将得益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走强、能源低价、政局趋稳,以及尽管美国货币政策预期紧缩但全球金融市场仍保持良好状况。

预计印尼2016年增长将从去年的4.7%回升至5.3%,前提是实施鼓励投资和提高生产率的改革。由于内需放缓,预计马来西亚2016年增长可能会从去年的4.7%降至4.5%。预计泰国2016年增长从2015年的2.5%放缓至2%,原因是家庭债务高企抑制消费和出口增长乏力。

预计菲律宾2016年增长将从2015年的5.8%加快至6.4%,得益于公私合作模式和政府支出对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由于投资、消费和出口快速增长,预计越南2016年增长将从2015年的6.5%加快至6.6%

风险:增长前景面临的风险包括中国的增长放缓速度快于预期,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和信贷受限的可能性也构成对增长的风险。美元大幅升值和高收入经济体增长加速程度慢于预期,也会影响该地区的增长前景。

对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一个关键性的短期挑战是推进经济再平衡转变到消费和服务主导的增长模式,同时限制金融脆弱性。主要依赖对华贸易的国家可能需要推进经济多元化。

中国新兴经济 篇8

一、如何界定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这一概念始终没有得到过统一, 主要是因为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对于新兴经济体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认识, 但是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新兴经济体正在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虽然概念得不到统一, 但是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却是十分明显的。新兴经济体的前身可以说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体”, 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各国都将重点放在工业化的发展上, 并且在随之而来的改革过程中, 更多国家的经济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 这是新兴经济体所带来的力量, 只有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才能实现更高的收入, 确保世界经济的稳定。目前, 关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主要具有六种划分的类型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划分, 最重要的就是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经济确实具有十分显著的变化。

对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经常是以少数几个国家组合并且冠以特定称谓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例如前文中所说的“金砖四国”, 就是指中国、巴西、印度以及俄罗斯。另外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新钻”国家、基础四国等, 都是常见的一种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的方式, 这些被纳入到同一集团的国家, 有着共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或是在经济发展中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人们可以通过其简单明了并且鲜明的特定称谓对这些国家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因此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中, “金砖四国”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尤为突出, 对于全球事务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新兴经济体的界定直至目前来说仍然不甚明确, 并且在国家名录上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例如有些观点认为世界各国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发达经济体, 二是发展中经济体, 三是转轨经济体, 在后续的观念中, 又将世界各国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亚洲为首的经济体系, 另外一种是其他新兴市场以及体系, 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数量每隔几年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如2010、2014、2015 年的数量分别为43、56、58 个, 而其中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数量为23个, 分为两个梯队, 其中之一是先进新兴梯队, 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南非等5 个国家, 其他国家则主要包含在第二梯队中。

总结历史上关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 将满足新兴经济体的标准分为如下几点要求。一是在二战以后, 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国家;二是人口总量以及经济规模必须要满足相应的要求;三是当前的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四是对于经济的开放程度处于高度开放的状态;五是在发展中经济体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在上述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当前明显具有上述几个标准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阿根廷、巴西、韩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阿拉伯、土耳其、南非以及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可以称之为E11, 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国家, E具有三层含义, 一是新兴, 即Emerging;二是经济, 即Economic;三是经济体, 即Economy。

二、世界经济格局中E11 所处的地位

当前, 以中国为首的E11 国家在领土、人口、经济以及增长速度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是领土的问题, 领土是人们的生存空间, 对于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中国、巴西以及俄罗斯的领土面积位居E11 中的前三位, 整个E11 国家共同的领土面积占据世界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可见新兴经济体在领土上的影响性是十分之大的。

其次是人口, 拥有领土也就是为人口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占有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而E11 中的所有国家将人口数量合计起来, 在世界人口数量中占有一半以上, 所以, E11 中的中国以及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 对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E11 都具有较大幅度的发展, 其中又以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较快, 但是虽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 但是中国与印度均是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 人口基数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均经济增幅不大, 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仍然需要加快速度增长, 使得人均GDP的差距不断缩小。

E11 在当前的发展中需要注意, 要想加快增长速度, 实现更加稳步的发展, 就需要加强教育基础以及基础设施等相关方面的建设。教育发展的首要条件, 只有具备了高素质人才, 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振兴提供重要的保障, 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在教育投入上明显还严重不足, 其中小学的入学率依然具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而中学以及大学的教育经费投入需要更大的改善, 只有加强教育基础的投入力度, 才能有效的保障经济发展, 提升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实力。此外, 在创新方面, 美国以及日本在专利申请的数量上占据前列, 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只有中国与韩国发展较快, 其他国家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更加良好的进展。并且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点, 无论是通讯还是互联网, 都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两样“武器”, E11 中的各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明显存在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这样才能在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上述几点问题是当前E11 国家中存在的劣势, 除此之外对于欧盟等国的依赖也相对严重, 只有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 才能真正实现发展的要求。

三、E11 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发展情况

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金融危机爆发后, 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 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 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 而发达经济体则总体陷入衰退, 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增长格局。随着近几年的调整, 发达经济体, 特别是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投资和消费信心有所回升, 带动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并出现小幅回升。与此同时, 新兴经济体则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 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即便如此, 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在危机爆发前的2004 年-2008 年, 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 (44%∶56%) 。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 年, 二者的差距扩大至13%∶87%。相应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之比已从20世纪80 年代的约4∶1 变为目前的约2∶1。而到2015 年底,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比基本上已经达到了7:5。不过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 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所放慢, 但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当中, 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2010 年以来, 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 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自2010 年到2015 年间, 中国经济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但依然处于不断增长态势中, 到2015 年, 中国的GDP已经占全球的11.5%。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大幅提高, 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空前提升, 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当前世界经济体系中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势态, 这也恰好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所占据的位置愈发重要, 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虽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在经济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但是E11 各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逐渐摆脱了金融危机的阴影, 可见其影响力是巨大的, 因此一定要重视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并以此为出发点, 逐渐将世界经济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要:新兴经济体主要针对的是正在发展中的国家, 如中国、巴西以及墨西哥等, 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年中持续走高, 并且对于世界经济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当前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都是与这些新兴经济体中的国家密不可分的, 所以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本文从新兴经济体为出发点, 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体系在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创造出共同的价值。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张谐韵.世界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定位[J].学术探索, 2012 (02) .

[2]张茉楠.练好内功迎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J].中国经贸, 2010 (06) .

[3]纪军.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走势[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 (04) .

[4]周洋.世界经济中金砖国家的地位及作用分析[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5 (10) .

浅述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历程 篇9

中国现代美术的现实主义作品正是由新兴版画开拓的, 它以崭新姿态出现在艺坛上, 发挥了特殊的战斗作用。把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也是从新兴版画开始实践的,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理论认识。

抗日斗争生活使艺术家成为战士, 艺术作为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版画家们到了40年代, 更多地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发挥艺术的政治作用, 在这一点上又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 延安木刻是这种进步的突出代表。古元的《减租会》、彦涵的《抢粮斗争》、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胡一川的《牛犋变工》;罗工柳的《马本斋将军的母亲》, 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斗争生活, 而且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这些翻身作主人的劳动人民成了画面的主人, 这一点也是与过去表现劳动人民题材的美术作品的不同之处。

新兴版画在画面当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劳动人民, 首先迎来了人民美术的诞生。这种质的飞跃首先由新兴版画来实现, 与当时的战争环境、物质条件十分困难, 没有条件从事大幅的油画和国画有一定的关系。新美术到延安时期有了质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由新兴版画来完成的, 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艺术不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 版画家关注的是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另外从艺术形式方面来考察, 新兴版画也是从借鉴外来形式转向了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鲁艺”木刻工作团率先向民间美术学习, 古元、彦涵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作品问世之后, 内容与形式的问题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得以突破, 他们的实践体现出深入生活的重要, 在他们投身于火热斗争生活之后, 从观察、体验当中认识了解生活, 捕捉形象, 创作了题材鲜明的好作品。

全国解放后, 客观形势起了巨大的变化, 版画家进入统一的全国美术家组织, 为工农兵服务成为创作的目标和方向,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版画成主要借鉴对象。五十年代初期的我国版画, 更是明显地打上以上诸方面影响的烙印。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新社会的新人新事以及带有鼓动宣传性的作品, 构成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的基本内容。其最大特点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对生活基础的重视以及对群众欣赏观点的适应。因而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大多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 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俗易解的表现形式, 使版画能拥有更多的观众。

十年动乱时期, 文艺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版画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间, 是新兴版画的转型时期。文艺事业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版画由于有三、四十年代较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对西方新潮艺术的冲击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积极的影响是促进了版画在题材主题和形式风格以及艺术语言方面的丰富多样。

新时期的版画创作, 已不是木刻的一统天下, 石版、铜版、丝网版、石膏版及其它综合版在创作中被广泛运用, 其制作技巧之精到与艺术语言的纯化, 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新的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 扩大了版画品种的范围, 各种表现手法的尝试使版画突破了以写实为唯一途径的表现模式, 出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等各种表现方式的作品, 而新的制作技术和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索创新, 成为版画家刻意追求的中心。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家主观创造精神以及版画本身艺术特点的充分发挥, 是新时期版画前进的重要标志。

新时期的版画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那种疏离生活、淡化主题思想的倾向仍然是与其它文艺部门共同存在的问题。版画家缺少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雄厚的生活积累, 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是版画难得有激动人心的力作产生的重要原因。现在是文艺创作条件最好时期, 是“艺术民主”与“创作自由”畅行无阻的时期, 是“画什么”和“怎么画”不受任何约束和干涉的时期, 关键就在于版画家的主观努力。我并不对版画的现状抱消极态度, 不存在所谓“版画危机感”, 并一直认为, 近二十年来的版画基本上仍是沿着正常、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 主流是好的。我们应该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行动上的急燥性, 以更冷静、更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位。更好地发扬三、四十年代版画家关注社会现实、参与革命实践的战斗传统;学习五、六十年代版画家深入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保持八、九十年代版画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 团结奋进的优秀品质, 齐心协力使新兴版画有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中国版画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是古复制版画, 直至1931年后, 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 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新兴版画不同于古复制版画, 在中国美术史上仅七十年历程。新兴创作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 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

关键词:新兴版画,延安木刻,历程

参考文献

[1]罗工柳.鲁艺木刻工作团在敌后方, 原载1960年第23期《版画》, 收《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

[2]鲁迅.“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M].

[3]陈琦.技巧只是精神的载体[J].中国版画, 2000.

上一篇:复合型航空物流人才下一篇:消化性溃疡的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