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贡献

2024-06-20

医学贡献(精选六篇)

医学贡献 篇1

阿拉伯文化的崛起源于公元570-632年间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先知,他用伊斯兰文化将阿拉伯人统一成使用一种语言的国家。波斯在公元636年成为信奉伊斯兰文化的国家,阿拉伯医学也开始扎根。公元529年,被流放的基督教医师和无宗教信仰的哲学家在gundishapur创立了著名的医学院,之后其被流放,医学文化也随之向东传播到阿拉伯和波斯诸地。第一个在医学院学习的并不是普通人,他是穆罕默德的表弟Al Harith ibn Kilda。随后两百年,这所医学院成为学习Hippocrates、Galen等古希腊医学家医学知识的圣地,对当时印度、中国的医学知识也有所触及。在学习其他国家医学知识的同时,阿拉伯人民也进行了一些原创性的医学探索,对西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公元809-873年的ibn ishaq,841-926年的AL-Razi-Rhazes等[3]。其中ibn ishap翻译了很多古希腊医学著作,其自身也创作了非常著名的作品———治眼病十法,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系统性眼科学著作。Rhazes是波斯人,被认为是阿拉伯医学中最伟大的医师,一些西方医学家甚至称他为第二个“Hippocrates”。他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写了一百多本关于医学的著作,他创作的《儿童之病》使一些历史学家称其为“儿科之父”。他认为治病时应该注重观察症状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权威的治法,由此他创立了病理学和生理学。例如,他首次研究了发热这一临床症状以及产生的不同原因,首次发现了毛细血管光反应,首次阐述了麻疹和天花的区别。Rhazes将自己的研究整理成了一本医学百科全书,并被翻译成拉丁文,在当时广为流传。这本书包含的研究类似于现代的生物医学,也包含神经医学和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他在书中描述了大脑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理学信息,探讨了许多精神疾病的成因,如失眠、记忆力减退、昏迷、眩晕、癫痫等。Rhazes是当时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之一,也是AL-hakam二世的御用私人医生。此外,Rhazes的研究还涉及了整形外科和泌尿学科领域,其创立的缩胸术至今仍被使用,创立了采用向尿道插入导管清除尿道结石的先例[4]。正是由于Rhazes的突出贡献,手术这种治疗方式才被引入西医学中。

除了医学科学的发展,阿拉伯时期的综合科学也得到显著发展,包括牙科学、化学、药理学等。牙科学在当时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包含在综合医学里面的。Rhazes所著的医学百科全书中有采用假牙替换坏牙的详细步骤。他还强调保持口腔卫生对牙齿健康的重要性,提倡用当地盛产的一种名叫Siwak的健齿树枝来清洁口腔。200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Siwak清洁口腔的效果甚至优于常规的牙刷[5]。

阿拉伯时代同样是药剂师这种职业诞生的时期。有相当一部分药剂师是从研究炼金术的化学师转行而来的,因此也引入了一些新药,如番泻叶、樟脑、檀香、麝香、桂皮、酸角。新的药物制剂手段也相继产生,如人们尝试采用玫瑰花泡水或橘皮煎水。当时药剂师还会去到不同的国家进行交流,如非洲、中国、印度、喜马拉雅山地区等的一些研究成果被收录到古希腊医学家所著的药物学著作中。当时诞生了一种对手术具有重要作用的药剂,称为“催眠海绵”,通过吸入可产生催眠效果,这种药剂是由海绵浸入到hashish、papver和hyocymine的提取液中制得,将海绵放置到病人鼻部,可使患者陷入昏睡状态,减轻手术痛苦。

阿拉伯医学著作对欧洲医学的影响从12世纪持续到17世纪,在这期间,阿拉伯的医学家们,Rhazes、Avicenna、Albucasis获得了比古希腊医药之父Hippocrates和Galen更多的关注。两个著名的欧洲大学,巴黎的蒙彼利埃大学和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都开展了对阿拉伯医学的研究。那不勒斯大学和牛津大学受到蒙彼利埃大学的影响,也开设了阿拉伯医学的课程。历史表明,阿拉伯时代在近代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衔接之处做出了桥梁性的贡献,其不仅使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也大大推动了综合医学的发展,可以说,阿拉伯时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阿拉伯文化时代起源于拉丁语的流传,终于伊斯兰文化的衰退,阿拉伯语言的没落、英语的普及使得西方医学冉冉升起,引领近代医学进入了现代西医的时代。

摘要:现代西医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西医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分成熟,但近代医学对其发展的贡献往往被忽视。这种忽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对现代西医历史的阐述方式,他们过分强调文艺复兴时期医学的发展以及古希腊一些医学家的贡献。西医发展的这几百年来,许多国家的医学都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尤其是被广泛忽视的7-13世纪的阿拉伯医学时代。

关键词:阿拉伯医学,近代西医,现代西医

参考文献

[1]EKNOYAN G.Arabic medicine and nephrology[J].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1994,14(4-6):270-278.

[2]VERNEAU R.Arab Medicine and Surgery:A Study of the Healing Art in Algeria[J].Nature,1923,32(3-4):326-328.

[3]BREWER H.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health.Early Arabic medicine[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ealth,2004,124(4):184-187.

[4]DOLS M W.Leprosy in medieval Arabic medicine[J].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Allied Sciences,1979,34(3):314-333.

伏羲在医学上的重要贡献 篇2

伏羲与轩辕、神农并称为三皇。

伏羲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

“伏羲制九针”则是针灸的起源。

《太平御览》记载:伏羲出生在甘肃天水,是大地湾原始部落的首领。

成为中国文化的肇始者,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他和妻子女娲繁衍了后代,成为创世人物。

他们发明了新的生产手段,探索出新的生活方式,使人类摆脱了洪荒时代的蒙昧状态,为中华的文明史和兴旺发展奠定了根基。

伏羲潜心修研八卦,他以阴阳鱼图规法自然,演示了天地万物间的种种变化,创造了人生的哲学体系,并取名为八卦玄学易理。

伏羲在医学上的重要贡献即是尝百草制九针,从此始有针刺疗法。

此前为砭石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故有砭、针、灸、药、导引五大医术之说。

从石器的砭,到金属的针,显然是质的飞跃。

嗣后,针刺疗法又与药灸珠联璧合,发展成针灸法则,沿用至今。

伏羲制九针

根据传说,伏羲属海岱民族(又称泰族),是东夷人的祖先,大约生活在距今1万-40前。

伏羲曾教民众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因此,将其视为原始畜牧业时期的代表。

伏羲使用画八卦的方法记事,这比结绳记事有了较大的进步。

伏羲还尝试百药,创制了九针,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用针具治病。

有关伏羲的传说从侧面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对砭石的使用及有关药物的发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神农据说即是炎帝。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

神农发明了木制农具,教人们进行农业生产。

当时,人类维持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类和肉类食物,由于人多兽少,人们主要还是靠采集天然植物为生。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曾多次中毒,但也从中积累了不少药物知识。

神农为了发现更多的药物,遍尝百草。

张仲景对医学的贡献 篇3

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

一次,有个病人大便干结,排不出,吃不下饭,很虚弱。张仲景仔细做了检查,确认是高热引起的一种便秘症。当时碰到便秘,一般是让病人服用泻火的药。但是这个病人身体很虚弱,如果服用泻药,他会经受不住。但不用泻药,大便不通,热邪无法排除。怎么办呢?张仲景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做一种新的尝试:他取来一些蜂蜜并將它煎干,捏成细细的长条,制成“药锭”,慢慢地塞进病人的肛门。“药锭”进入肠道后,很快溶化,干结的大便被溶开,一会儿就排了下来。大便畅通,热邪排出体外,病人的病情立刻有了好转。这就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门栓剂通便法。

坐堂医生的由来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所以对他谋得一官半职很是看重。张仲景不愿违背父命,落一个不孝之子的名声。因此在188年汉灵帝时,取得孝廉学历,进入官场。公元196年,被朝廷派到湖南长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疗。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人工呼吸首创者

还有一次,张仲景外出,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人叹息,有几个妇女在悲惨地啼哭。他一打听,知道那人因家里穷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杀。张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时间不太长,便赶紧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过棉被为他保暖。同时叫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蹲在那人的旁边,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双臂,一起一落地进行活动。张仲景自己则叉开双脚,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随着手臂一起一落的动作,不到一个小时,那人清醒过来。这就是现在急救中广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撰《伤寒杂病论》

虽然张仲景的医术非常高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医治。自公元196年汉献帝开始,战乱繁频,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有2/3死于瘟疫,其中又有7/10是死于伤寒病。张仲景痛定思痛,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公元205年,他到岭南隐居,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到公元210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16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公元219年与世长辞,终年69岁。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人们还在河南南阳修建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张仲景对我国医学发展的历史贡献 篇4

一、张仲景对我国医学理论发展的贡献

张仲景的大部分医学理论来自于对《内经》的继承和引用。《内经》中包含的医学理论分为实学与虚学两种学术观点。虚学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与医学相结合, 构建多元模型, 将人体复杂的生理结构、药理学知识与病理现象都按照其固有性质在模型中分别归类, 使各部分统一联系在一起, 形成有机整体。这些多元化的模型包罗万象且坚不可破, 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和同化性。虚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模型中各部分内涵和结论的阐述不够明确严谨, 如人体五脏按照虚学理论既对应五行之说, 也可以对应阴阳理论。实学理论通过对人体解剖的观察和记录得出结论。他们用数据记录人体各部分器官的体积, 记录各种疾病的症状, 还分析研究人体新陈代谢方式。实学理论派认为疾病大多是由于寒暑、燥湿、阴阳、风雨、居所、饮食和情绪等因素引起。他们将气的理论与医学相结合, 研究人体经络、代谢和内脏器官的运行规律, 从而得出气在经络、脏腑中运行的理论。《内经》中实学理论派的研究为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此外, 张仲景的部分医学理论还来源于《汤液经法》,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许多经方都与此书有共通之处, 如泻脾汤用于治疗卫气不同, 小朱鸟汤用于治疗内生烦热、心气不足等症状。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是围绕气这一中心展开的。气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元论的核心。气既不代表空, 也不代表有, 既呈现出空的性质, 也呈现出有的特点。气能够聚集在一起构成人们肉眼所见的存在物, 也能够弥散在空间中无法触及却无处不在。当气的概念被引入到医学范畴后, 被广泛运用于医学理论的各个层面和领域, 成为传统医学理论中的灵魂与核心。张仲景认为人体五脏气血通畅则身体健康, 阳气不通畅身体会觉得冷, 阴气不通畅身体骨骼会疼痛, 阳气不足会怕冷, 阴气不足则会麻痹, 气散身体会虚弱, 只有阴阳协调气才通常。张仲景认为, 阴阳与气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学说, 而是互通关系。张仲景认为人体内有阴经和阳经, 阴阳自和身体才会健康。人在生病之后如果能够发汗、呕吐, 达到阴阳自和, 病就会痊愈。张仲景在研究病症时, 非常注重人体内阴阳的自和与失和, 他曾在《伤寒论》中写道, 晕厥的症状就是由于阴阳气不通畅而导致的;瘅虐主要是由于阳气过盛、阴气孤绝而导致手足发热、烦躁和呕吐的症状。张仲景在《辨脉法》中也将气与阴阳理论相结合来诊断脉象。

张仲景在他的医学理论中将人体结构分为津液、血、经络和脏腑。津液与血属于人体中流体组成部分, 经络与脏腑, 包括皮毛、肌肉和筋骨等属于人体中固体物质结构[2]57。由于张仲景的医学理论源自《内经》中的实学理论, 因此具有科学性。张仲景指出, 肾主水, 与小便异常相关联;脾主血, 手足烦热、四肢酸疼是脾出现问题的表现。张仲景认为, 经络是津液和血在人体内运行的通道, 保证经络通畅, 人体内代谢才能正常进行;津液和血对经络和脏腑起到温润滋养的作用。这种将人体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理论, 为我国医学发展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 张仲景在继承和发扬前人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以气为中心强调阴阳平衡与自和, 又开创了中医里以人体结构认知为出发点的病理学理论研究,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学理论的发展。

二、张仲景对我国医学伦理发展的历史贡献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道德范畴内的一门学科, 自古中医文献并未有专著论述, 但张仲景高瞻远瞩地提出过比较系统的医学伦理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古代医学伦理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张仲景提出天下万物皆以人贵, 要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给予充分尊重。早在《内经》一书中就有内容体现出尊重人格权利的人道主义医学思想, 如“天覆地载, 莫贵于人”。无疑, 张仲景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主动的继承和发扬, 他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提到“百年寿命……不固根本……危若冰谷”, 此话不仅点明了人之生命的宝贵, 也对轻视生命只顾追名夺利的人进行了批评。张仲景这种贵人尊生思想闪烁着最朴素也最耀眼的医学伦理光辉。

张仲景提出医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乃是救世济人。作为医者, 学医前要有明确的目的, 行医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不能以医谋私利, 而要时刻谨记救世济人的宗旨, 精究方术、留神医药。唯此, 才能上可治疗君臣疾病、下可救济百姓之厄、中可保众人之养生, 从而受到君臣百姓的普遍信任和爱戴。假若没有救世济人的理念, 或者思想有失端正, 就难以对病人产生热爱之情, 更不能施展精湛医术治病救人。

张仲景提出医者行医不能夹杂贪财贪色、念权念势之心。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 本以官高而足, 但他在权势面前并不贪图, 继续在大堂行医治疗百姓病疾之苦, 而且最终选择弃官从医。这一崇高医德深受当世之人和后世敬仰。除此之外, 张仲景还非常厌恶那些奔走于名利之间、企权盼势之人, 甚至对他们进行过严厉的抨击和揭露。

张仲景提出对医界同行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对于那些具有高超医术甚至医术超出自己能力的医者, 张仲景虚怀若谷, 从不打击、贬低他人以显示、抬高自己。他虚心向他们讨教学习, 充分尊重对方的医术、人格, 同时也在学习交流当中不断提升着自己的医术水平。随着与同行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 张仲景深知博采群芳、勤求古训的重要性。他仔细研究他人所著的《胎胪药录》、《阴阳大论》、《八十一难》、《九卷》、《素问》等医书, 汲取其中的宝贵经验并结合自己长期行医所得见解最终完成《伤寒杂病论》。可见,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贡献及其医圣的盛名与他取长补短、虚心学习、尊重同行的精神有着莫大的关联。

张仲景提出医者应毫不保留地公开医方。中国古代医术多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 而且大多传男不传女。更有甚者, 徒弟在学习时被严令要求不得外泄医方, 或者总有一方一药是师傅无论如何也不会传授的秘籍。张仲景非常反感这种始终顺旧、各承家技的做法。他认为这一陋俗对医学的发展十分不利[3]36。他在《伤寒杂病论》中有言:此书虽然不能包治百病, 但翻阅此书大多可以见病思源, 对很多疾病甚至疑难杂症都有参考之效。张仲景将毕生所学、所集的宝贵医学经验公诸于众让世人和后人有机会学习, 足见其医学伦理情操的高尚。

总之, 张仲景对我国古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高尚医德也值得后人学习继承。然而在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影响下, 张仲景的医学伦理思想难免带有阶级和等级观念烙印, 例如他对君臣百姓的医治在很多方面都有上中下等之分, 这些并非现代医学伦理所要传承的历史元素。

三、张仲景对我国医学护理发展的历史贡献

张仲景的行医经验及其《伤寒杂病论》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 而且对中医护理工作具有意义非凡的指导作用, 为我国医学护理的历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有关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护理。

张仲景首创腑脏经络的六经辩证, 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辩证护理的先河。他观察病情时应用四诊, 以六经辨病, 然后运用适当护理技术和护理方式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护理。例如对阳明病的护理就要对湿热内结、脘腹痞满的程度进行辨析, 为使腑气通而为用, 要存津液、保胃气、急下存阴。再例如张仲景在恶寒发热病症的医疗护理方面, 重视保护阳气、脾胃以提高药效。《伤寒杂病论》中提出, 在临床护理中要特别注意服药时间、次数、方法以及禁忌, 还要随时准备对药后反应进行补救。此外, 药性的辨别、煎法和用药量视症候而定也是张仲景辩证护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 起居护理。

起居是病人护理阶段要注意的一个重要事项。张仲景认为, 染上风寒病症的病人起居要时刻注意保暖, 切不可随意解衣揭被, 要借用理中丸的温补之效补阳气之虚;治疗过肾病的病人在护理阶段要用毯或被将腰间围住, 使腰部在用药之后处于温暖的环境中, 唯此治疗肾病才能起效快;用“汗法”治疗时, 要注意药后以温覆助汗[4]62。张仲景还认为, 天地阴阳、寒暑消长于普通人而言都有程度不一的影响, 所以他特地提出人们应顺应天地刚柔转变, 秋冬季节养阴、春夏季节养阳, 此外寒暑温度的变化要求夏季大汗之身切不可以冷水冲洗, 亦不可以风扇吹干, 否则易生病灶。

3. 饮食护理。

张仲景非常重视治疗和用药之后的身心调养、胃气顾护, 因而非常强调和讲究饮食护理。《伤寒杂病论》里有言明确指出:服用过桂枝汤的病人切忌辛辣、生冷、臭恶、黏滑的食物或者饮酒。因为桂枝汤乃是性甘温的调和营卫、祛风解肌之剂, 所以服用期间所进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这样可以助长桂枝汤调和营卫、滋阴和胃之功效, 例如服用后再喝一碗热稀饭对发汗立竿见影。如果所服药物与饮食相忌, 则会有失药物功效, 甚至令药生毒。张仲景曾总结用药后的饮食护理道:肾病忌甘、肺病忌苦、脾病忌酸、心病忌咸、肝病忌辛。由此可见, 张仲景的饮食护理思想是辩证护理思想的具体表现。食物之四性五味决定了在饮食护理方面应做到食物属性和护理对象的疾病属性相适。例如温热属性的食物具有散寒、救逆、通络、温阳的效果, 可用于寒症、阴症;寒凉属性的食物具有解毒、凉血、泻火、清热的效果, 可用于热症、阳症;平性属性的食物具有补肾、开胃、健脾的补益功效。

总之, 时至今日, 上述张仲景的辩证、起居、饮食护理经验仍然广受认可, 有些还成为百姓日常养生的常识, 是他为我国医学发展所作贡献的一项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 医圣张仲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为我国医学理论、医学伦理、医学护理等均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他一生行医所得之经验总结与所著之医学典籍都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珍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刘世恩.张仲景全书[M].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7.

[2]程如海.张仲景疾病学[M].中国医药出版社, 2012.

[3]郑全雄.张仲景方方族[M].中国医药出版社, 2005.

运动医学专家郑怀贤的成就与贡献 篇5

一、师从百家, 技艺节节攀升

1897 年的9 月15 日, 新安镇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 降生了一个男婴, 父亲给他起名叫郑怀贤, 当时期望他能成为一个贤能的人, 这个长大之后不负父望的孩子, 小小年纪即表现出了超强的记忆力, 虽然由于家庭贫困, 他只读了两年私塾, 却深得老师喜爱。

1910 年, 由于机缘巧合, 郑怀贤得以投在当地著名的“飞叉大王”李二庆门下, 一边学习飞叉手艺, 一边学习治伤接骨技术, 在那个年代, 这都是生存的能力, 他们以飞叉捕鱼, 卖膏药诊伤, 经过五年, 天资聪颖的他就成为了与师傅齐名的“新飞叉大王”, 人们会为了一睹他的叉鱼神功而纷纷购买他的鱼。

1918 年, 他被路过新安、人称“赛毛遂”的著名镖师魏昌义慧眼相中, 征得李二庆同意, 魏昌义成为了他的第二任师傅, 用三年时间, 郑怀贤从他那里学到了戳脚翻子的硬功夫。

魏师傅年迈时, 怜他的聪明与孝顺, 便将他推荐给了自己北京的老友、号称“铁臂金山”的魏金山。又三年, 郑怀贤在第三任师傅处学习鹰爪翻子的同时, 还提高了自己的接骨技术。期间, 他经常到北京的天桥卖艺, 表演他最拿手的飞叉, 目的是为了寻访各路武林高手, 以互相切磋技艺。

1924 年, 魏金山深感郑怀贤的天赋过人, 需要更高武功的人指点, 于是将他介绍给了孙氏太极拳的创始人“、赛活猴子”孙禄堂, 在孙师傅这里, 他不仅继续深入学习飞叉、戳脚翻子等武功, 还新学了形意、八卦和太极等功夫, 并且收获了一些稀有的特效骨伤偏方, 正是在这里, 他拓宽了武功眼界, 完善了医术体系, 使自己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闯荡上海, 威名远扬奥运

1928 年, 郑怀贤已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 孙师傅建议他独自外出闯荡, 可他感到自己尚未学尽孙师傅的武功, 迟迟不肯离开。于是, 孙师傅便推荐他到自己在上海的另一个徒弟, 怀贤的师兄孙存周处。在上海, 好学的郑怀贤一面先后在多个大学和体育会教授武术, 一面继续跟随孙存周学习孙氏八卦拳。

一次, 一位民族资本家在自己的产品展览会上, 邀请了郑怀贤来表演助阵, 他运气使力, 将一柄钢叉贴身舞得滴水不漏, 然而意外竟在刹那发生, 当他起脚要把钢叉带上肩时, 力度稍大, 钢叉便径直飞向了记者席, 看台上顿时一片哗然, 有人惊呼起来, 还有人目瞪口呆反应不过来, 却见郑怀贤趁钢叉尚在空中飞行的瞬间, 背朝台口, 双手反向一撑, 整个身体迅速跃起, 脚借身体之力一勾, 便将钢叉勾回接着贴身翻飞, 满场观众这才从惊愕中醒来, 顿时鼓响雷鸣般的掌声。第二天, 此事便登上了上海多家报纸的头版, 郑怀贤成了名人, 聘请他任教的大学增多了, 他还当上了药房的代言人, 名声如日中天。

1936 年, 中国为了参加8 月举办的第11 届柏林奥运会, 除了组织运动员代表团、体育考察团之外, 同时还打算组建一支武术表演队, 以扬国威。于是该年春天“, 中国国术表演队”在上海进行了选拔, 郑怀贤以第三名的成绩入选, 临行前, 蒋介石与宋美龄郑重地在南京行政院为他们送行。郑怀贤与其他八名武术队友果然不负众望, 在德国掀起了一阵中国武功热。这一年是中国第二次参加奥运会, 虽然出动了一个总共一百多人的代表团, 但是所有参赛的20 余运动项目全以失败告终, 反而是歪打正着的国术团, 在德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8 月1 日, 在开幕式举行的柏林奥运体育场上, 中国国术队的队员们凭借出色的表演, 征服了现场的十万观众, 尤其是郑怀贤和寇运兴的棍棒对练, 以及郑怀贤的钢叉表演。对练表演十分悍猛, 看得观众惊心动魄, 安静的场面直到表演结束才终止;而郑怀贤的钢叉表演, 更是引起人们的赞叹。当他的表演结束时, 德国体育部长走下主席台与他握手, 孰料突然被他握得两膝跪地, 身体瘫软, 连忙阻止了正走下来也要与郑怀贤握手的希特勒, 他们认为他手上带电。回国后, 曾经有成都的记者在采访郑怀贤的时候提到这件事, 郑怀贤解释说, 自己是因为听说希特勒存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心理, 曾拒绝握美国黑人运动员的手, 所以心里气愤, 这才故意在握手时点了体育部长的穴, 以示责罚。

运动会正式开始之后, 他们不断被安排到不同的比赛场地进行表演, 有一次在一个两万人的剧场里, 柏林市长也慕名与市政府官员驱车同来, 而且很快就被运动员们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郑怀贤表演的还是飞叉, 炉火纯青的演出, 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市长却直言不讳地质疑, 他身上是否藏有电池或磁铁, 并跑上前去检查, 查完钢叉又查鞋子, 当发现什么也没有时, 不禁啧啧称赞, 连连竖起大拇指说“:真了不起!奇迹!”

三、弘扬武艺, 精研伤科医术

因为随代表团一起出国观看奥运会, 时任国民党考试院院长的戴季陶, 亲眼目睹了国术团成员们的精彩表现, 当他知道郑怀贤回国后可能面临失业的处境时, 便推荐郑怀贤回国后, 到前身为黄埔军校的国民党中央军校, 担任国术教官。1938 年, 郑怀贤跟随军校西迁至重庆, 自此定居四川, 没多久他辞掉了军校教职, 在成都多条街道上开过诊所, 授过武术, 并将重心放在对中医骨科的研究上, 很快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1950 年, 郑怀贤担任了成都体专的武术教研室主任, 恰逢重庆举办五四青年运动会, 郑怀贤也到场观看,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 空军地勤队的一名队员受伤, 无法站立, 郑怀贤立刻上前给他做了几下简单的按摩, 只一会儿, 受伤的队员就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赛场上了, 这一幕给当时坐在观礼台上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留下了深刻印象。

贺龙的手在战争年代曾经负过伤, 治愈后又数次复发, 1955年, 他住在成都期间手伤再次复发, 便想到了郑怀贤, 请来郑帮助治疗。贺龙出生于武功世家, 精通武学, 与郑怀贤一见如故, 两人一边聊着武功, 郑怀贤一边治疗, 只一会儿工夫, 贺龙手上的疼痛就消失了, 贺老总要警卫员付钱给他, 他推辞不过只收了一角七, 而这样的价格, 正是他平时为贫苦的搬运工人治疗时收的费用。

1958 年, 在贺龙的支持和鼓励下, 郑怀贤创办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这是我国第一所体育医院, 他亲任院长, 这个医院的创办, 让他终于有了一个能尽情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中, 把自己自幼从师学到的正骨法、按摩法和药物配方, 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归纳出十二正骨法、十三伤科按摩法、八种经穴按摩法, 以及五十五个疗效显著的伤科按摩穴位。他的妻子当时担任住院部主任, 因精通药学, 所以她同时兼管药厂, 两人夫唱妇随, 配制出了许多独家药方“, 舒活酒”“、抗骨质增生丸”“、虎骨木瓜酒”“、铁弹丸”等郑氏中药。这些本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和药方, 全都被他分别写入了《正骨学》、《伤科按摩术》、《实用伤科中药与方剂》等多部医学和药学著作中, 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

四、桃李天下, 结出硕果累累

郑怀贤一生授徒无数, 既有武术上的高徒, 也有医学上的得意门生。因为自己从小求学时所怀揣的学须学尽的想法, 常常需要经过十分的付出才能实现, 所以当他自己成为师傅之后, 他便能想学生之所想, 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绝学悉数传授, 没有任何门户之见。因此他的学生中, 有的成为了武术大师, 如曾任中国武术科研委员会副主任的习云太, 被评为“中华武术百杰”的李毅立, 以及曾被定为全国武术大赛示范表演者的吴兴与等;有的成为了运动医学界的专家, 如国家体育总局体能恢复与运动营养专家组副组长张世明, 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常振湘, 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杨礼淑等。

在他担任成都体院附属医院院长期间, 他还同时兼任学院的教学工作, 一边在医院进行科研, 一边将自己研究中呕心沥血获得的成果, 和盘托出, 教给学生, 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运动医学骨干。为了更好地发展运动医学, 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 20 世纪在60 年代初, 他从自己学生中选拔优秀者, 派遣到天津, 跟随骨科专家方先之学习中西医结合骨折诊疗方法, 跟随骨伤科专家尚天裕学习用小夹板固定、中西医结合以及内药外练相结合的治疗骨折的方法。获得他无私教诲的学生, 后来遍及了全国各地, 乃至境外很多国家。

郑怀贤因为痴迷武学, 所以多方拜师, 又因孝顺师傅, 刻苦努力, 因此尽得真传, 他秉承并弘扬了多个师傅的武功和骨伤治疗技术, 融合两者, 集其大成, 结合实践, 创立了郑氏伤科学术, 最终奠定了中国运动医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牟希瑾.郑怀贤老师医德、医风拾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4 (12) .

[2]柏昱.绝技写春秋——著名武术家郑怀贤先生传略[J].体育文史, 1993 (10) .

医学贡献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 男性29例, 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38岁, 最大者84岁, 平均 (68.12±2.81) 岁。既往均无精神病史, 也无精神病家族史。

1.2 病例选择

50例患者均经检查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 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已获知自己患了恶性肿瘤, 对于疾病的恶性程度了解得不甚清楚。50例患者中, 胰腺癌12例, 肺癌2例, 乳癌24例, 肝癌4例, 肠癌4例, 子宫癌2例, 黑色素瘤1例, 恶性淋巴瘤1例。50例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进行分类, 其中轻度抑郁者25例, 中度抑郁者23例, 重度抑郁者2例。结果分析:总分<8分:正常;总分在8~20分:可能有抑郁症;总分在20~35分:肯定有抑郁症;总分>35分:严重抑郁症。

2 治疗方法

2.1 心理疏导

(1) 根据患者对自身所患恶性肿瘤的知情程度, 通过心理疏导, 首先使患者情绪稳定, 树立“既来之则安之”的泰然心态; (2) 使患者认识到恶性肿瘤虽然是一种凶险的疾病, 但并不等同于不治之症, 通过适当的治疗, 是可以缓解病痛, 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的; (3) 安排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帮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念,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

2.2 中药治疗

中药以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为基础方, 结合具体病情进行辨证加减。方药为:炙甘草、淮小麦、大枣、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广木香、当归、远志、炒栀子、柴胡、香附、姜半夏等。1剂/d, 口服2次, 每次200 ml。6周为1个疗程, 一般患者均经两个疗程治疗, 最短的5周, 最长的14周, 平均治疗 (7.64±2.14) 周[4,6]。

2.3 气功治疗

气功是中医学重视身心统一的创举。其治病的理论原则是“意念控制”, 即有意识地阻断外来刺激因素, 能动地控制植物神经调节, 使之改变外界刺激对躯体功能造成的恶性循环, 从而恢复情志条达, 心身和谐, 达到治病的作用。“采用气功法松静功之一拟睡眠催眠气功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 相关报道有效率达75%[6]。

2.4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患者伴发抑郁的手段。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 其特性与五脏五行相对应,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脏腑功能。有相关报道已经论证, 中医五行音乐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较好的效果[5]。

3 结果

依据《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判定疗效。显效 (主症及兼症经1个疗程治疗后各有3项以上消除, 未出现反复, 睡眠时间达到6个小时以上) 8例;有效 (主症及兼症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有3项以上消除, 睡眠时间达到4个小时以上) 33例;无效 (主症及兼症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消除的症状不足3项;睡眠时间不能达到4个小时) 4例;恶化 (主症与兼症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无消除, 反而加重) 3例。总有效率为82%。见附表, n=50。

4 讨论

目前, 中医有关一般抑郁症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很少, 而且尚无专门针对肿瘤抑郁症的调查。虽然单纯抑郁症与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症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 但包括了恶性肿瘤并发抑郁症的许多症状。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对探讨恶性肿瘤并发抑郁症的证型有很强的指导借鉴意义。曾有人向全国102位专家发放了抑郁症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 专家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精神疾病委员会的委员, 地域包括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行政区的21个省市, 共收回92份有效问卷, 回收率为90.20%。结果50%以上的专家认定, 各类中医证候累加总分较高的5种常见证型依次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与肝郁血瘀证。由此认为, 气机郁滞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 而肝郁气滞则是贯穿整个病程的基本中医证候[4]。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心理障碍较正常人群普遍, 发生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的比例约为40%。病程短、病期晚、文化程度低的恶性肿瘤患者, 更多出现焦虑、心境抑郁等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情绪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气机郁滞和气阴两虚两个证候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情绪表现影响较大, 以气机郁滞型患者较易出现心理障碍。不良情绪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免疫的网络, 焦虑抑郁情绪可进一步抑制患者免疫功能, 不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随着生物医学的, 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 但是这种进展还不足以消除人们对恶性肿瘤的恐惧。国内外发现, 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癌症患者的情绪反应又以抑郁最为常见[1,2,3]。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祖国医学认为, 恶性肿瘤在人体内形成, 除了外邪的入侵外, 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 以致邪毒 (致癌因子) 乘虚而入, 日久则形成肿瘤。而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又成为抑郁症产生的基础。《灵枢.移精变气论》云:“血脉和利, 精神乃居。”说明脏腑活动是情志产生的物质基础。血脉充盈、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协调有序, 是各种心理活动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反之就会导致情志异常, 而情志异常又会加剧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的异常和紊乱。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成因复杂, 影响因素众多, 涉及肿瘤的预后与治疗、社会心理调节水平、社会及家庭的生活压力和宗教信仰及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中医历代文献中专论肿瘤抑郁症病因病机的很少。中医学认为, 癌症属于“癥瘕”、“积聚”等范畴, 对于病因认识比较重视内源性因素, 特别强调七情内伤。如《素问·举痛论》认为:“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情志不遂久则导致气机不畅, 气火内郁, 痰浊内结, 气血凝滞, 邪毒内著, 壅滞经络, 聚而成积;正如《丹溪心法》云:“气血冲积,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因此, 癌症在人体内形成, 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 以致邪毒 (致癌因子) 乘虚而入, 日久形成肿瘤, 而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又成为抑郁症产生的基础。中医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症认为, 养心安神, 和中缓急, 兼补脾气, 健脾养心, 燥湿化痰,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病患心情疏畅可以帮助症状改善。针对恶性肿瘤抑郁症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笔者采用攻补兼施、扶助正气为主的治疗方法, 方中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兼补脾气;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柴胡、香附、姜半夏疏肝理气、燥湿化痰。诸药合用, 共奏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健脾燥湿之功。中医治病历来重视心理治疗。《灵枢·师传》日:“人之情, 莫不恶死而乐生, 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 导之以其便, 开之以其所苦, 虽有无道之人, 恶有不听者乎?”明确提醒医生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要注重“告”、“语”、“导”、“开”等疏导方法进行心理治疗。《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明确指出, “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强调治疗抑郁症不能离开心理治疗。

肿瘤抑郁症即肿瘤相关性抑郁或癌症相关性抑郁, 是由癌症诊断、治疗及其合并症等导致患者失去个人精神常态的情绪病理反应。其发病率国外为3.70%~58%, 国内为25%~75%。甚至有学者认为, 几乎90%的癌症患者遭受抑郁的长期折磨。肿瘤抑郁症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增加疼痛敏感性, 加重不良反应, 提高肿瘤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风险, 降低生活质量, 使生存期下降10%~20%左右, 甚至有些肿瘤患者的直接死亡原因可能不是肿瘤而是抑郁症。迄今, 仍有20%~25%的癌症患者并未意识到患有抑郁症, 致使经常就诊或住院, 增加了医疗费用。经过有效抗抑郁治疗后, 抑郁症的有效率可高达80%~90%, 与本组病例 (82%) 符合。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7,8]。

目前, 由于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抑郁症均程度不同地存在性功能障碍、焦虑、失眠、消化道症状、困倦、头痛、血压改变 (升高或降低) 、过度兴奋、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维持时间长、停药易反跳、价格昂贵等问题, 从而制约了临床使用。因此, 对于这样一种由生物、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 通过多层次、多靶点作用的中医药治疗更具优势, 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并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 前景广阔, 有待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当然, 对恶性肿瘤抑郁症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只有当恶性肿瘤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的抑郁症状才能得到最根本的缓解。

参考文献

[1]ESCHWEGE F.Depression and cancer[J].Encephale, 1994, 20 (4) :657

[2]MSSIE MJ.HOLLAND JC.Depression and the cancer patient[J].J Clin Psychiatry, 1990, 51 (suppl) :S12-S17.

[3]STEFANEK ME, et al.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on cology out-patients[J].Psychosomatics, 1987, 28:530-538.

[4]叶琴琴, 杨亚娟, 王冬梅.癌症患者抑郁状态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8) :362-366.[4]YE QQ, YANG YJ, WANG DM.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of related with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Nursing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2003, 22 (8) :362-366.Chinese

[5]韶红, 李铁菊, 游丽莹, 邓秀红, 谢晓花, 罗选红.音乐治疗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2) :961-963.[5]SHAO H, LI TJ, YOU LY, et al.musical therapy and nursing ca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2006, 25 (12) :961-963.Chinese

[6]王华, 何姗諲, 陈建男.中医情志病研究概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4) :554[6]WANG H, HE SY, CHEN JN.Investigation and Summary on E-tiology of Emotional Diseases[J].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5, 14 (4) :554.Chinese

[7]吴美华, 吴艳云, 陈秀英, 张弓, 陈小红, 杨秀玉.癌症化疗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 2004, 6:152-154.[7]WU MH, WU YY, CHEN XY, et al.Investigation on related factors of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its nursing strategies[J].Fujian Medical Journal, 2004, 6:152-154.Chinese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医学贡献】相关文章:

科研专家杜淑云荣获"医学杰出贡献奖"05-29

卓越贡献05-08

音乐贡献06-08

邮政青年贡献05-18

按贡献分配05-02

用户贡献系统06-11

中国贡献论文题目05-07

为做贡献方案04-22

感恩母校做贡献04-25

讲理想比贡献04-26

上一篇:驻留行为下一篇:社会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