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学

2024-05-17

群学(精选四篇)

群学 篇1

说的是拿破仑在一次战斗中与卫兵走散, 又被敌兵追赶, 惶急之下, 求助于一个毛皮商人。商人将它藏于一堆毛皮之中, 追兵对着毛皮一顿乱戳后走了, 这位皇帝的卫兵也赶来了。毛皮商人问拿破仑:“当敌人对着毛皮乱戳的时候, 你是什么感觉?”拿破仑大怒, 命令卫兵枪毙这个口不择言的商人。商人面向墙壁, 听着身后整齐的拉动枪栓的声响, 刹那间百感交集。等了很久, 拿破仑微笑着对商人说:“现在, 你知道我当时的感受了吧?”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深刻的教育, 是能够触及灵魂的教育。亲身经历过这样一次死的威胁, 才可能真正了解当死亡的威胁来临时的感受, 不然, 任何人怎样述说, 也是隔靴搔痒。

二、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 一方面, 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薄弱, 独学起来就有困难。另一方面, 他们又不愿向其他同学请教, 最终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对数学望而却步, 更无法体会数学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和教育性的功能。教师

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从“惟教”到“惟学”, 从“惟师”到“惟生”。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心里, 将课堂还给学生, 实施从“独学”到“群学”。

三、从“独学”到“群学”的课堂模式的优势

1.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自主探究精神。学生即有独立思考, 又有合作探究, 体现了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后作补充, 评价和引导, 把握课堂方向, 凸显其主导地位。

2.小组成员亦师亦友, 在合作学习中, 既锻炼了交流表达能力, 又解决了疑难问题。群学的最终目的是“能独学”, 是“我会学”, “我要学”。

3.小组的相互竞争激发了学习斗志, 增强学习信心, 培养责任意识。学生问学生, 学生教学生, 学生检查学生, 学生影响学生, 学生引领学生。因此, 群学不仅使学习上学生之间乐于互助, 还有个性互补和人格影响。真正实现智育和德育并举。

4.小组成员在群学互助中, 能找到成就感, 归属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感恩, 真诚待人等良好品质, 并促进学生情感, 意志, 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群学案例

本人所执教的高二 (1) 、 (2) 班分别有34人, 36人。按成绩均分为6小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别人的师傅, 所以由学生自己推选一个小组长, 负责检查与管理, 并给小组取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有的取名为“先行者”, “开拓者”, “小智者”等。教师还定期评选“优秀组长”, “优秀组员”, “优秀小组”及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捆绑式学习对抗赛。

(一) 群学在课内

片断1:《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教师要求各小组准备好白纸, 无弹性的细绳等学习用品, 并设计一些问题:椭圆是如何画出来的?绳长、F1, F2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什么量,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改变绳长, F1, F2两点之间的距离后, 画出的椭圆会有什么变化? (为探究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作铺垫)

然后让两位同学按照教材的要求作图。而其他各小组成员也马上合作起来。

不同学生作出的图中, 可以很快地做个比较, 可以讨论问题出在哪里。可能绳子未拉紧, 可能两定点F1, F2离得太近或太远。通过比较, 教师引导, 学生再做调整。每个学生都百分百投入, 为了画一个自己心中的椭圆。

小结:这一群学中, 无需学生有太多基础,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付出的努力劳动而画出来的椭圆, 就自然地掌握椭圆的定义 (式) 。在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 学生自己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自身的进步, 感觉数学就在身边。

片断2:抛物线的定义

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动画演示, 并让学生观察, 思考问题:在动画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动点M应满足什么等量关系?

抛物线是如何生成的?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

小组1:通过动画演示, 抛物线应是动点M的轨迹。

小组2:F是定点, 直线l是定直线。H是直线l上的动点。

小组3:M是交点。M既在线段HF的中垂线上, 又在以H为垂足的直线l的垂线上。当点H在直线l上移动时, M的轨迹就是抛物线。

小组4:点M满足的等量关系是它到定点F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直线l的距离。

全体学生: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小结:这一群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 发表自己的看法, 感觉抛物线离自己很近。几何画板的演示, 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设问, 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研究;通过讨论,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并直观地掌握抛物线的定义, 以及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的性质—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

通过这样的群学,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优势, 相互帮助, 提高每个成员的进取心, 而且多种复习旧知识点的方法巩固了基础知识, 而且最终达成有效课堂, 突出本节的重点和突破它的难点。

(二) 课堂在课外

教师布置小组长们检查与批改成员的作业, 同时借鉴他人的思维。而在成员们订正作业时, 学习他人优点, 改正自身缺点。

片断:组长组织成员们构建知识结构—《圆锥曲线》。

该表格的大部分知识点是基础的, 学生可以默写或翻书找到。而细节部分, 比如题型 (渐近线与离心率) 、方法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设而不求, 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 等内容, 可以相互讨论或者请教老师。

通过列表格等方式来构建知识结构, 牢牢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综合美, 简洁美。另外, 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建立其他章节的知识网络结构。

另外, 教师可让小组长们调查成员们的群学情况与感受, 及时反馈到自己如何去调整课堂的主导地位, 提高课堂有效性—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结语

老子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同样, 教书育人就是一直在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做着一件件平凡而又细微的事情。从“独学”到“群学”不仅实现了教师一一辅导的可能, 而且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资源。同时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更多有创新的课程思想和教学思想, 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去做去做智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林伟民, 候建成.活力课堂:还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艺术[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120-124.

群学 篇2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对学、群学呢?在不断摸索中,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对学、群学环节,可以通过听、问、示范这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

听:当学生对学、群学时,教师就要到小组里听一听,听学生在说什么,如何说。如果学生在对学、群学时说的方向不对,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如果不会说,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说。比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分组对“如何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这一展点进行群学。在学生群学的过程中,我走到其中的一组去听他们是如何推导的,发现他们直接运用课本总结出来的圆柱体积公式进行计算。于是我及时提醒:“展点是如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而不是直接利用课本总结出来的公式进行计算?请你们回想以前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有一个同学马上就说:“是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另一个同学也反应较快,说:“可以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通过长方体来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如果教师没有走到学生当中去听,没有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可以说这一组学生的群学是无效的。

问:走到小组中间,问一问学生对学、群学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在一次试卷讲评课上,学生独立改正会改的题目后,紧接着就开始对学了,最后聚焦在本组黑板前进行群学。从表面上看每个环节都很紧凑,学生的表现也很积极,但经过询问了解他们的对学情况,我发现他们是轮流逐题说解题思路,这与我们的对学要求有点出入。课后,我找来一些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在对学、群学的时候是怎样做的,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说对学时是对子间轮流逐题说解题思路,群学时是组长指名逐题说解题思路。因为他们怕展示时说得不好,为了展示时能说得更好,所以就当是展示前的排练。了解情况后,我马上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再次强调对学的是不能独立完成的题目,群学的是对学之后留下的疑难杂症,展示的是错得很多的题目,并以一份试卷为例,和学生一起经历对学和群学的过程。有了这次经历,学生对对学和群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效果也比以前显著了。

示范:我们的学习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一个组内会不会对学、群学,对学、群学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组长,因此,对小组长的培训至关重要。必要时教师可以充当组长的角色,做好示范,组织学生进行对学、群学。比如刚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对学、群学这两个环节用时很少,深入了解后发现,原来学生在这两个环节只是对答案,小组成员间一起读答案。发现问题之后,我就专门利用一节课单独对4名小组长进行对学和群学的体验式培训:老师是组长,4名小组长是组员,用一份导学案为载体,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说,一句话一句话地培训,强调学生要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而不仅仅是大家聚在一起对答案。有了老师的示范,小组长就能够模仿着组织组员进行对学、群学。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对学、群学的方法。

(责编黎雪娟)

编者按:为了活跃教研氛围,本刊《教学沙龙》栏目拟从2012年第10期起向广大教师征集沙龙话题稿件。10月话题:作为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面对新任教师,您能给他(她)什么样的听、评课经验介绍?请联系您的教学实际来作出指导。截稿日期:8月15日。11月话题:教学反思是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一环,不管是关于学科教学上的反思,还是育人的反思,请结合教学案例把您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截稿日期:9月15日。12月话题: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截稿日期:10月15日。投稿邮箱:gxjydd@126.com。来稿请在文件主题中注明“教学沙龙稿件”字样。

群学 篇3

● 群学网概述

群学网设计的概念, 融合了学习社群的运作 (community of practice) 与中小学校教学应用环境的隐喻。因此, 在群学网中, 每位注册的学友皆会视其在实体社会中的角色而有一个虚拟的自主空间 (private virtual space) 。例如, 中小学教师将会有一间专属的研究室, 中小学学生则会有自己的书房, 而社会人士 (含家长) 也将有自己的工作室。除了自己的虚拟空间外, 全体学友可通过共享的空间 (shared virtual space) , 如数位图书馆与讨论区等, 进行知识的分享、经验的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 教师与学生还可以通过虚拟教室来实施主题探索课程。在课程实施中, 学生可将其作品置于自己的数位学习历程档案 (digital portfolio) 系统中, 并视需要与教师或同学、同侪分享。群学网也提供了个人身份 (identity) 确认机制与社交空间 (social virtualspace) , 如个人学习名片 (learnerprofile) 以及学友间的各种交流与沟通渠道。

● 群学网的主要功能

1.主题探索课程设计工具箱

鉴于协助教师设计主题探索课程的重要性, 在中小学教师自己专属的“我的研究室”中, 以及在社会人士的“我的工作室”中, 群学网皆提供了主题探索课程编辑工具箱 (PBL template) , 让教师与社会专业人士很容易根据这个工具箱的设定与引导, 按部就班地来设计主题探索课程。

2.共享主题探索课程:数位图书馆

在群学网的应用环境中, 教师不但可以将设计完成的主题探索课程直接由主题探索课程编辑工具箱汇入数位图书馆中存储, 而且可以检索与分享存储在数位图书馆中的所有主题探索课程。任何一位教师在浏览到满意的主题探索课程并欲将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时, 可以将此主题探索课程发送一份至自己“研究室”的“公文包”中, 以便进行教学应用。

3.提供混成式学习的应用环境:虚拟教室与数位学习历程档案

缺乏一个融合教材准备、班级管理、知识管理与社群经营等功能的整合式数字化教学应用环境与平台, 是目前世界各国中小学在推动信息教育与数位学习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鉴于此, 群学网对教学应用环境的建构特别用心。

如前所述, 在群学网中, 教师可将在数位图书馆中检索到的主题探索课程发送至自己“研究室”的“公文包”中, 当教师决定采用他收集在“公文包”内的主题探索课程进行教学时, 他只要按个按钮, 群学网便将这份主题探索课程送至教师所设定的任教班级的所有学生的“书包”中, 并在群学网中建立起一间“虚拟教室”, 教师与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公文包”或“书包”中进入主题探索课程的“虚拟教室”中, 并进行主题探索课程的学习活动。

在“虚拟教室”中, 除了呈现课程内容之外,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 通过“课程作业管理”的功能, 设定作业的提交规定。除此之外, 群学网还提供了数位学习历程档案 (digital portfolio) 的功能, 每位学生皆可进入自己私有的数位学习历程档案系统, 以便在线提交课程作业, 而教师也可以通过“课程作业管理”的功能, 检查学生作业的提交情况, 甚至可以直接在线批改作业, 并将批改结果送回至学生的数位学习历程档案中。

4.家长参与学习活动

虽然群学网“虚拟教室”的主要使用者, 设定在教师与学生, 但群学网对家长参与学习活动的意义与信念却是相当坚持。因此, 在功能设计上, 群学网特别提供了家长参与学习活动的权限。家长在确认自己小孩的身份与关系之后, 便可以随时进入小孩的“书包”, 检视他们正在进行的主题探索学习课程, 甚至可以进入各课程的虚拟教室, 以便了解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进展情况, 并进行学习评量或讨论。群学网希望通过这项特别的设计, 将传统学校教育的师生学习情境, 拓展为亲、师、生三者的共学社群。

5.开创跨校和跨区域的合作学习模式

群学网原来仅提供实体班级与同校跨班两种主题探索课程的上课模式, 但目前已增添了虚拟学校上课模式。实体班级是指学校内的制式编班, 同校跨班是指将同校内不同班级的学生临时编组成一个虚拟班级, 虚拟学校班级则更进一步, 它可以将不同学校的学生或社会人士临时编组成一个授课虚拟班级。

凭借虚拟学校所提供的跨校或跨区域合作学习的功能, 再配合协同教师的设定机制, 群学网充分应用了信息科技来建构虚拟学习环境, 让学习活动可以在云端中进行, 也让创新的学习模式得以开展。

群学 篇4

同时,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 互相推动。学生先在课外预习好明天要学的学导案, 完成独学环节, 教师进行批改。第二天课上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先对学, 解决独学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就要进入群学的环节, 群学就是在小组内解决对学中遗留的问题, 或者由小组长组织进行部分重点的小组内展示。而群学后如果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要暴露出来, 在班内解决, 由教师根据学情, 决定学生要展示的任务, 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我们展示的不是一般的问题, 而是学生容易出错的、有疑惑的问题。对学群学之后, 必须要求学生暴露问题, 根据暴露的问题我们进行下个环节的讲解和展示, 问题没有暴露, 我们展示什么呢?学生的任务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由此可见, 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对学和群学这个环节上的学习, 对有效安排上课时间、提高班内大展示的效果和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校学习小组的创建是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因此每个小组内都有一对A组优秀学生、一对B组中等生和一对C组学困生。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 组外强调竞争, 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促使A组学生去帮助B、C组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在这其中就要开始巡视课堂, 指导学生对学, 适时得解决部分学生的问题, 并带领学生进入群学阶段。当然其中的对学或群学的开展可以灵活调节运用, 可以是组内学习, 也可以是组间学习, 不必拘泥死板。

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2 What’s the matter?期末复习内容中的“对学群学”环节为例。

该单元的复习目标是掌握身体疾病的表达方式并学会用情态动词“should”、“shouldn’t”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学生在独学阶段已经完成对以下内容的预习, 为在课堂内的对学和群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一、知识回顾

1.词组。从书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组或欣赏的佳句。

2.句式理解和复述。

(1) What’s the matter?What’s wrong (with sb) —I have a stomachache.

(2) Maybe 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 and shouldn’t eat anything.

(3) I’m not feeling well.I don’t feel well.

(4) It’s easy to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it’s important to eat a balanced diet.

(5) Everybody gets tired sometimes.

(6) I hope you feel better soon...

3.语法。重点语法知多少, 请完成下列各表。

从词性、用法等方面分析比较下列词 (你能举例区分吗?) 等级

这样, 在课堂上, 笔者先让对子之间相互交换导学案, 用红笔相互批改预习内容: (1) 从文中找出词组和内容; (2) 语法点归纳, 在有质疑处用圈、点、勾等不同的记号方式画出来, 之后对子互相纠错、解疑答惑, 同时要求C组对子能把句子互读和翻译给对方听, 要求发音正确, 译文合理。B组对子要求理解后, 能将重点句子叙述给对方。对A组对子的要求是两人轮流地把每个句子进行知识点的剖析和延伸学习。要求对子间对学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在表格等级中根据对方的认真程度打上A、B、C三等。我当时巡视了小组情况, 对子间互相争说、讲解、倾听、订正。

几分钟后笔者组织学生在对学过程中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多为内容 (3) :对于易混淆词的用法区分和归纳) , 放到小组内通过群学相互解决。这时, 我们就要利用组间竞争机制, 去激励A组对子帮助B、C组的对子同学解决刚才对学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问题。你可以要求一个A各带一个B、C的同学, 也可以是6个同学聚在一起, 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对重难知识点和困惑点的理解, 并随时记录整理。当然, 有时候也可以要求各个小组之间互相串岗交流学习, 进行组间学习。在对学生群学的巡视和指导中, 我发现对学生而言最难的是语法内容, 他们通过在群学中能区分理解并通过举例子掌握“it’s+adj.+ (for us) +to do”, “too much, too many, much too”, “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 “health与healthy”这些重点, 而对于“should与need的用法”、“until, not...until在肯定和否定句中的区别”这些难点的归纳存在不全面和不了解的现象, 对于这些疑问要求每个小组备案下来, 可以在下节课前汇总在黑板上去, 通过全班大展示来解决。

可见, 在对学和群学的过程中, 同学们相互讨论、提出问题, 不断内化自己的思维, 再将它公诸于众, 形成初步的共识, 最后全班进行组间交流, 这是各组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进步的过程, 通过组内交流, 把小组的结论转化成全班的共同认知成果, 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同时在相互学习的成果中, 能认识到自己小组与别组的差距, 正视自己, 齐心协力, 共同进步, 使整个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摘要:课堂以学生为主, 强调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内容之一, 这就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本校所开展的高效课堂为前提契机, 针对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所开展的合作式的对学和群学能否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进行了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关键词:对学,群学,初中英语,理解,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刘涛, 夏飞华.影响小组合作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9, (11)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群学】相关文章:

上一篇:刑事保护下一篇:减排温室气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