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文化

2024-06-28

特定文化(精选十篇)

特定文化 篇1

日语语言表达形式不一, 在生活中较为频繁使用的主要有日常用语, 即固定的句型表达形式、词汇表达形式和省略表达形式3类。

1. 句型表达形式

句型表达方式, 是日本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习惯用法, 是具有代表性的日语语言。可以说, 外国人学习日语的精髓, 就在于是否能掌握句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并像日本人一样用形似更神似日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下面以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主要句型为例进行说明。

(1) “我要开动了” ( 「いただきます」)

「いただきます」来源于「いただく」这个单词, 「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自谦语, 表示从对方那里得到, 也就是领受恩惠的意思。「いただきます」是日本人饭前坐到座位上, 一拿起筷子就会脱口而出的用语。作为饭前的寒暄语, 无论是独自用餐、和家人一起还是被人宴请, 日本人都会毫不吝啬地说出这句话。

(2) “什么都没准备” ( 「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

日本人在款待客人时, 常常在一番忙碌之后说「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どうぞ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 ( 什么都没准备, 请您尝尝看) 。外国人对于这样的表达通常会难以理解, 桌上的食物明明已十分丰盛, 却仍要说“什么都没有”。

(3) “对不起” ( 「すみません」)

这句话原本用来谢罪, 一般理解为“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 当给别人添了麻烦、想要表达感激和内疚之情时, 也使用「すみません」来代替「ありがとう」 ( 谢谢) 。用「すみません」来表达问候, 替代「こんにちは」 ( 您好) , 更是屡见不鲜。可以这样说, 「すみません」已成为万能句型,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 日本人都将其挂在嘴边。

2. 词汇表达形式

能否正确使用日语中的特定词汇, 成为掌握日语、特别是能够讲一口地道日语的基础。尤其是其使用的场合和对象, 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 「はい」

通常用于对疑问进行肯定回答, 或应答召唤。例如:

これは本ですか。———はい、それは本です。 ( 这是书吗? 是的, 那是书。)

这种表达, 更多地用于会话过程中听话人对说话人的附和。据某项调查所知, 日本人在日常会话中附和与点头的频率高达几秒钟一次。而在和外国人交谈时, 日本人则对对方的冷淡不知所措, 常常产生“他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说话”这种疑问。显然, 这些误会是由于不了解「はい」还有表示附和这一功能造成的。

(2) 「ちょっと」

「ちょっと」在日语中的使用可以称得上相当广泛, 既能表达数量程度少, 时间距离短, 如:そのチーズケーキをちょっとだけ食べたいな。 ( 我想吃一点奶酪蛋糕) ; 还可以表达程度之深或和否定形式呼应表达“不太……”的意义。例如, この問題は、彼にはちょっと難問かもしれない。 ( 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可能是个相当难的问题) ; 更可以表达婉拒。例如, 明日はハイキングに行きませんか? ———明日はちょっと… ( 明天去远足好吗? 明天啊, 明天不太方便……) 。正是由于用法丰富, 误用的场合才特别多。外国人若想正确使用「ちょっと」, 必须掌握其在各种场合下的深刻含义。

(3) 「遠慮」

作为日本社会中常见常听的词, 不得不提到「遠慮」。无论在图书馆、博物馆, 还是在机场、车站, 都能经常地看到它。在日语中学者将「遠慮」翻译成“回避”“谦辞”“谢绝”等含义, 它与汉语中翻译成“禁止”的语气区别非常大。因此, 看到这个词时, 常会有被委婉提醒的感觉, 进而规范了动作者的行为。

3. 省略表达形式

这种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 开场白方式的省略表达

日语表达常常在发话前使用一些开场白, 使得话题不那么突兀。由于这种表达方式能给对方思考和回应的时间, 也能顾及到对方的感受, 所以使用频率很高。当有意见要陈述时, 往往不是单刀直入, 而是先委婉暗示。例如, 率直に申し上げると… ( 坦率地讲……) 或ご不満もおありでしょが… ( 我知道您有不满, 但我还是要说……) 。

(2) 文末未说完的省略表达

日本人之间的交谈, 常常在一句话没有说完时结束。这种用法频繁地出现在拒绝、道歉、解释原因等场合。假设对方邀请自己去做某事, 如果想对对方传达自己时间不方便的信息, 就会说“今日はちょっと…” ( 今天嘛……) , 而不是直接说我很忙我没有时间之类的话; 如果在图书馆感觉到喧闹, 就会说“あのう、ちょっと声が…” ( 不好意思, 您的声音能不能……) , 而不是直接要求对方说话小点声或注意一下。

二、日语语言特定表达展现出的日本文化精髓

1.「和」の精神 ( 和的精神)

模棱两可的措辞和永远不会从脸上消失的微笑, 是日本“和精神”的完美体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关系中, 日本人都极力回避给对方造成伤害、让对方为难或令对方出丑。正如「すみません」、「ちょっと」、「はい」、「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等的使用, 因为蕴含着对对方尊重和体谅的深意, 所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日本文化中的“和精神”。不仅是人与人之间, 日本人对自然也保持着一份尊重和爱护, 在这样的“和精神”下诞生了「いただきます」。

2.「察し」の文化 ( 体察的文化)

永远将对方的想法和看法放在第一位、不会生硬地拒绝对方、不说激怒对方的话、不做伤害对方的事、从言谈举止中感受对方的真实意图等方面是日本典型的“体察的文化”。「遠慮」一词以及省略表达的运用正是这种文化的完美体现。

3.「以心伝心」の文化 ( 以心传心的文化)

日本人在交谈过程中, 会时刻注视对方每个细节动作、面部表情及每句话中的措辞。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尽量从对方的谈吐、表情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从而判断对方谈话的真正意图。日本人把这种表达方式称之为“以心传心”。意思是心领神会, 心心相通。日本人认为只要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文化背景, 即使不把事情和盘托出, 对方也能完全明白。在这种文化的基础上, 才有了省略表达的频繁使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文化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和」の精神、「察し」、「以心伝心」构成了整个日本社会最为显著的人际交往基础, 因此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精髓所在。

摘要:在日语教学的时候, 通常会遇到特定表达, 怎样合理运用特定表达, 将是日语学习的关键部分。从日语语言表达形式的分类问题着手, 并以此为根据探究日本文化的精髓所在。

关键词:日语,精髓,特定表达

参考文献

[1]祝大鸣.强调“以心传心”的暧昧语言文化——日语语言文化特点续探[J].外语学刊, 1999, (01) :89-92.

医院文化的特定礼仪 篇2

1、新职工入院,举办专题培训,了解院史,学习院规,培训院

歌,就职仪式上齐诵院训,感受医院文化。

2、庆祝建国、建党、建院、职工代表大会等重大活动或特定场合中,奏国歌、挂国旗、党旗、院旗、放院歌。

3、在“5.12”国际护士节纪念日,悬挂南丁格尔肖像,朗诵南丁格尔誓言,举行授帽仪式。

4、在中医师承启动仪式上,举行拜师仪式,受业学生向传道老师行礼,并向老师敬茶、献花。

5、在全院青年护理人员中选拔举止优雅、气质上佳、品行端方、工作突出的优秀佳丽专门组成医院形象礼仪天使,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担当引导、迎宾、颁奖等形象展示工作。

6、职工生日之际,向职工表示祝福,职工生病休养,主管领导、工会、科室代表专门进行探望,职工及直系亲属去世,工会、人事科及相关部门代表医院前去吊唁并表示慰问;职工家庭出现困难,院领导、工会及相关部门代表医院了解情况,组织安排,积极救助,排忧解难。

特定文化 篇3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民居;吐鲁番;装饰艺术

新疆地处亚洲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是典型的大陆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新疆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吐鲁番地区少数民族民居作为维吾尔族民居有代表性的几个地区之一,在民居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

一、 吐鲁番地区民居的建筑造型特征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著称。为避高温,维吾尔民居的庭院布局通常均呈现内向封闭或半封闭形式,民居建筑部分可有“一”字型、“L”型、对称型或三合院的形式。吐鲁番地区冬季较寒冷且时间短,风沙大,所以居室门窗都较小,为了采光,有的在屋顶上开设天窗,因为吐鲁番地区几乎终年无雨,墙体构造上全用土坯砌筑完成。吐鲁番维吾尔民居色彩多为原生土色,房屋的轮廓线平直单纯,内外墙几乎无装饰物,偶有简单的圆券或尖券装饰线条。院落大门多为圆拱形,院墙墙体厚重,宽07M~1M。庭内建筑主次分明,主体为两层,上层檐廊,附属房间一层不设廊。

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庭院内的建筑随个人需要和生活习惯建造,布局灵活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后部设置主要的房间,主要房间前的室外空间设置一宽而大的土台,供人们日常生活聊天坐下休憩。入口大门沿街设在庭院的一角或者中间,杂物间设置在庭院的一侧。葡萄晾房多设置于杂物间或者入口大门的上部,这种类型一般房间围合成为封闭式的庭院。整体而言庭院布局对外封闭,但内部布局开放,既满足了对新疆气候较恶劣对庭院封闭的要求,又满足了维吾尔族家人及招待客人习俗的具体需要,维吾尔族人十分好客,庭院已经成为维吾尔族人完成迎客、以歌舞待客等仪式的主要场所。这种习惯性做法已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维吾尔民族院落文化。

高棚架式装饰风格是吐鲁番民居中独特的建筑组成之一。高架屋棚的四面透空,遮阳的同时通风效果也很好,在炎热的夏天,任何时间都能在屋棚下留下一片阴凉的空间。现在很多住户已经把原来的高棚架改为了葡萄架,更加经济实惠,并且给庭院增添了美丽迷人的景色,夏天可以在葡萄架下招待宾客,使建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柱廊是吐鲁番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于建筑的二层,是户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当地基本不下雨,屋面不需排水,居住建筑中大量的错层、半错层土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此起彼伏的土建筑外廊空间。

在吐鲁番,民居不但沿袭了1500多年前交河故城、高昌古城的土建筑文化历史,而且经过长期的生活中的改造修缮,使之更加符合当地人对现代居住环境的要求。

二、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民居的装饰技巧特征

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吐鲁番地区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气候条件,逐步形成木雕、石膏雕花、彩绘、砖拼花、毡毯等多种元素的装饰习俗。其纹路美观,结构精巧,以几何图形、花卉及生活实物为主(没有人物)。体现维吾尔族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居装饰艺术特征。

1木雕装饰。木雕装饰主要在喀什地区出现,在吐鲁番地区较少。其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特色。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或者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它可以使建筑装饰凸显出来。

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于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内外窗间墙壁等处。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图案。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

3彩绘。彩绘也是吐鲁番民居中常用的装饰工艺,其彩绘工艺总结起来大致有平涂、肌理、叠色、描金等几类。通常不会单一出现,而是交叉、搭配在一起运用。图案纹样中既有西亚传来的藤蔓纹和繁琐的花卉纹,也有佛教中习惯运用的莲花纹、对叶纹,还有来自中原的牡丹、梅花、兰花、菊花纹等。

4砖拼花。砖拼花偶尔会用在墙面或清真寺、塔形建筑上。砖拼花是用普通砖或者印花砖、异形砖组合成图案拼砌于墙面上进行装饰。砖拼花装饰材料大多用黄褐色砖块,往往在一组建筑物中会运用多种组合纹样,远远望去凹凸起伏,细部纹样精美,整体感觉雄伟壮观,极具新疆的地域特色。

5毡毯装饰。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盛,发达的畜牧业为毛织品生产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这里独特的原材料优势,以及维吾尔族人对毡毯的喜爱,使得毡毯行业在新疆特别兴盛。民居内墙壁,尤其是炕周边的墙壁,维吾尔族居民尤其喜爱用毡毯进行装饰而且色彩鲜艳民族风味浓厚。千百年来毡毯逐渐成为维吾尔族民居的必备品,是民居装饰中最具地域特色、最普及、同时也是装饰意味最浓厚的兼有功能性的装饰物件。

三、 深刻体现地域性文化的鲜明特征

吐鲁番民居装饰是多国、多地域、多民族文化艺术相互撞击、融汇、排斥吸收的结果。同时,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维吾尔族民居装饰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的美学理念是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装饰性的,这是一种对事物和色彩的高度提炼和加工。民居装饰主体性上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特征,但也并非完全受限于宗教的制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灵活性和地域特征,这种特点也正是吐鲁番地区少数民族民居装饰艺术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 结语:

在当今“城镇化”大兴土木之时,很容易忽略传统民族居住建筑包含的文化地域特征。建筑师在设计之时,很少去了解当地特定的地域及气候区的民居特点、文化背景及风俗习惯等,盲目采用所谓的经典户型来代替所有地区的居住环境设计,强迫人们去适应现代设计所营造的新环境,这样不仅失去了现代建筑所提倡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忽略了建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这一基本宗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的频繁交流,地域性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发扬传统的民俗建筑文化,是亟待社会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传统民居特点的介绍,试图说明一点:传统民居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化,已经深深的融入当地的气候、文化、社会、历史和生活之中,有着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无法取代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参考文献

[1][美]卡斯滕·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马平等·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3]王振复,杨敏芝·人居文化——中国建筑的个体形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吐鲁番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J]·新疆文物·1988,(3)

特定文化 篇4

关键词:二战后的现代主义美术,“后现代主义”,特定时期

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种、不同的语言, 势必就会造成区域文化。这么多纷繁复杂的文化中, 我觉得美国的文化是特殊的, 因此美国美术的发展有他不一样的影响力。当然, 美国的文化又是在世界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 有他的继承性, 因此他的美术发展也与其他文化影响下的美术有共性的点。相对于其他文化来说, 他的文化的凸现点或者说最有自身特色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能表现出来。这也是我所探讨的点的界限。

文化对美术的影响, 为什么会影响?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怎么产生化学反应?我想通过下面一些想法来阐述上面的问题。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他的祖先来自于全球各地。有很多不样的人种。他们的移动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挪动一下, 而是把他们所在国的风俗习惯等带到了新的居住地。但美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由于战争的关系, 美国文化可以说是是欧洲文化的延伸, 因为美国人的语言、他的人口构成, 以及他的立国精神都源于欧洲。另一方面, 美国文化与欧洲又不同, 因为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上驱赶走印第安人后, 在一片荒芜旷野之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文明。美国文化有他的片面性, 像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 追求民主自由, 崇尚开拓和竞争, 讲求理性和实用, 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 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 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刻意塑造自我, 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 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这种大背景的文化也促进了美术方面的诸多繁荣景象。然而, 人人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 整个社会也会缺乏凝聚力, 这个也是一些美术派别不能长久的客观因素。因此他的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既有相同性又有相异性, 反映到他的美术方面也是如此。

美国在20世纪前期经历了两次世界打战后, 因为战场在欧洲, 还有1922年苏联公开批判现代主义美术, 使现代派艺术家纷纷逃亡美国, 以及美国经济复苏后罗斯福总统推行“联邦艺术计划”, 以及罗伯特.亨利等八位画家组成最早的现代美术美术运动的团体, 这些政治因素和美国特有的自由的开放的文化使现代主义美术的中心从法国的巴黎转向美国纽约成为必然。从50年代起, 像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后绘画性抽象、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 (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 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其他领域。它的含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70年代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或称“超级写实主义”, 80年代“新表现主义”这些派别或主义的大量涌现, 从一方面可以说是主导的本体真实, 而来到当下以观者中心的解释真实, 形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为此, 对艺术真实的考察最终要把艺术研究与艺术的社会文化思考融汇在一起。

注释:

1.《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第17页.

2.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第143页.

3.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洪汗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国文化的大背景或者说大众的观念没有统一性, 所以才是美术绘画的各种派别得以出现和成长, 人们不特别注重统一性, 久而久之, 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想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对异质文化和不同的评议持宽容和可接受态度, 这也是不同的绘画派别各有其追随者与继承者, 也为美术各个方面得成长提供了客观载体。

美国的文化强调个人, 这种刻意塑造自我, 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艺术家们把欧洲的现代艺术的各种手法在美国实践了一遍, 绘画技巧等各方面都摒弃了传统和殖民地时期的各种意识形态, 艺术家的风格和观点以及表现形式等都开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这是他积极的一面, 艺术家主动自觉的通过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带动了自身对艺术无限的创造力。但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许多绘画派别在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上都有自己的不足, 但我觉得有些艺术家通过自残这种行为主义的发生, 以及一些长达数小时的内容一样影像资料, 我觉得这些都太过于自我,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太过于极端。当然, 每种事物的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 但我觉得这种美国文化影响下的艺术对于公众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影响, 或者这些艺术家就是太过于追求自我,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不考虑其他因素, 像有的人就会去模仿, 给人们造成伤害。

在二战以后纽约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是当时世界文化和艺术的缩影, 各种主义在美国都有充分的体现和发展。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达, 他的文化也经历着自我反思、自我分化与自我裂变。像后现代主义的一大特点是重新回到绘画, 同时回归自然、回归历史、和回归往昔, 这也恰恰体现了文化在这个时期反思的表现。

美国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 不管文化带领下产生的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美术现象, 都能被这个特定时期的美国所认可。这些特点的表现从一定程度上都是美国文化大背景的反应和体现。

艺术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应, 而美术是艺术的一个方面。可以说美术是生活文化的另类表现方式。美术有时代表的就是纯文化, 文化意义有时全部反映在某一领域。美术与文化的结合, 体现了一种体用关系, 就像技法与表现的关系。我们只知道一种事物而不知道其用途, 只知道掌握了技法, 而不知道表达什么, 就没有太别大的意义。从美国特有的鲜明的文化中可以看出他特有的美术发展历程, 以及他所给美术发展带来的意义, 在美术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出这个时代发展的影子。

我们可以从文化对美术的影响以及美术与文化的联系中, 让我们了解和认识文化中的美术和美术中的文化, 两者是相互的、有联系的。从具象上来说, 美术可以说是某一特定文化的体现和反映, 同样, 通过某一地区美术的存在, 我们可以获知许多特定区域的文化气息和造成这种气息的文化大背景。

参考文献

[1]《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特定文化 篇5

一、新入院职工,举办专题培训,了解医院发展史,学习院规、院制感受医院文化。

二、遇重大节庆活动,在全院青年护理人员中选拔举止优雅、气质上佳、品行端正,工作突出的优势佳丽组成医院形象礼仪天使,担当引导、迎宴、领导等形象展示工作。

三、在历届师承教育工作启动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授业学生向仁道老师行礼,在拜师仪式上学生向老师行礼敬茶,向医祖岐伯献花篮。

四、在职工婚聚下嫁,院领导工会组织进行探望并表示祝贺,职工生病休养及家属丧葬情况院领导代表医院前去吊唁并表示慰问,职工家属出现困难,院领导工会极核实部门代表医院了解情况,组织安排,积极协助,排忧解难。

五、医院制定了《员工手册》,规范服务用语及诊疗规范。

庆城县岐伯中医院

日本实施特定产品保养制度 篇6

特定产品保养制度的内容及出台背景

随着产品的长期使用,由于年久失修产品会出现安全故障。2007年2月份,日本发生了小型燃气加热器致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产品年久失修质量恶化。鉴于此,日本在第168次临时国会上通过了“部分修改《消费生活用产品安全法》的法律”,并于2007年11月21日公布了该法律。根据该法律,日本制定了“妥善支援消费者对产品进行检修及其他维护保养的制度”(长期使用产品安全检修制度)。于2009年4月1日开始实施。

该制度由六个部分组成:特定保养产品的定义、从事特定保养产品的生产制造或进口企业在产品上标示维护保养信息、信息循环传递制度的构建、特定保养产品的检修及其他维护保养体制的完善、检修工作的实施和国家的职责。

新法规选定九种特定保养产品

目前日本已经选定以下九种产品为特定保养产品。符合这一标准情况的产品,即便是该产品上标示有“商业用途”的信息,也必须要将其列为特定保养产品。《消费生活用产品安全法》施行令规定,燃气消耗量在70千瓦以下的产品、室外型产品除外。

这9种产品是:都市燃气用瞬时热水器、液化天然气瞬时热水器、都市燃气浴用锅炉、液化天然气浴用锅炉、燃油供水机、燃油浴用锅炉、燃油取暖器、电力洗碗机和浴室用电力干燥机。

日本规定,上述九种产品无论其生产制造与进口日期,包括修改后的《消费生活用产品安全法》施行日(2009年4月1日)之前生产制造与进口的产品(包括目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属于特定保养产品的对象范畴。但是,对于目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本身,厂商已经不可能对其进行标示。因此,产品本身的标示义务,只适用于2009年4月1日以后生产制造与进口的特定保养产品。

“特定生产制造企业等”并不是品牌企业

日本现行的《消费生活用产品安全法》规定,关于要求符合技术标准的特定产品(譬如压力锅等产品),“特定生产制造企业等”并不是品牌企业、而是实际从事生产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如果是贴牌生产的情况,那么“特定生产制造企业等”即为供给原始设备的企业)。在“长期使用产品安全检修制度”中,要求企业在产品上标示出特定生产制造企业的名称及地址,同时,还要求特定生产制造企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譬如产品拥有人信息管理、产品检修通知、检修工作的实施等)。具体可参照日本“《消费生活用产品安全法》OEM.PB产品处理指南”。

特定产品须在设计中即设定安全期限和检修期限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规定,关于特定保养产品、特定生产制造企业等必须在其设计中设定标准使用条件下的安全使用期限(简称“设计标准使用期限”)以及防止设计标准使用期限内产品因年久失修引发质量危险的检修期限(简称“检修期限”)。但是,上述规定并不适用于关于出口的特定保养产品。

制定这一要求的目的是,使企业如实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可以安全使用至何时”、“产品何时需要进行检修”等信息。起到避免风险的作用。其性质与消费者在购入产品时生产厂商保证一定期间内给予无偿修理等承诺是不同的。

产品检修期限必须设定在设计标准使用期限之前、时间跨度为一年以上三年以内。虽然检修期限的时间跨度是由各企业自己规定的,但是希望各企业在考虑其此前的生产制造与进口业绩等情况基础上,能够妥善地应对检修期限内的检修要求。

须在产品机体显见位置标识特定保养产品字样

根据日本法律规定,特定保养产品机体上必须标示特定生产制造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生产制造年月设计标准使用期限检修期限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检修及其他保养相关咨询单位足以证明该产品为特定保养产品的事项(譬如生产制造序号等)。

根据法律的规定,关于这些标示信息,必须要位于产品机体上显而易见的位置。另外,譬如浴室用电力干燥机,如果仅仅在产品机体上加以标示,那么消费者并不容易看见该标示,所以可以在远距离操作装置(譬如遥控器)上进行恰当的标示。

为了让消费者或者特定保养产品营销企业及相关企业更好地理解其产品属于特定保养产品,在修改后的《消费生活用产品安全法》实施日以后,关于生产制造或进口的特定保养产品,必须要在其产品的标注方框内标明“特定保养产品”字样。

五类产品须标示三类消费风险提示

随着产品的长期使用,其质量恶化会发生重大事故,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使消费者放心,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是制定该制度的目的。

根据上述认识,2008年5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部分修改规定电器用品技术标准的经济产业省政令(2008年经济产业省令第34号)”。该修改政令认为,尽管产品因年久失修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并不高,但由于其存留数量较多、长期使用的情况较多,所以对因年久失修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重大事故的产品,生产制造与进口企业要在此类产品上加注标示、以便提醒消费者规避风险,制定了长期使用产品安全标示制度。(施行日期为2009年4月1日。)

在指定对象产品时,关于主要消费生活用产品,要根据对年久失修所导致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结果,选定因年久失修而导致重大事故在一定数量以上的产品为对象产品,即下列五种产品:风扇、换气扇、制冷空调、洗衣机(具有干燥装置的产品除外)、脱水机(仅限于与洗衣机成一体的产品)和电视机(仅限于显像管产品)。

根据经济产业省基于《电器用品安全法》第八条第一项规定所制定的电器用品技术标准政令,下列事项必须标示在机体明显位置、易于阅读、且不易消失:一、产品生产制造年份;二、产品设计标准使用期限(标准使用条件下使用时,可以安全无故障地使用标准期限,该期限被称之为设计层面设定的期限。);三、“超出设计标准使用期限后仍然使用该产品时,可能会由于年久失修质量恶化而导致起火或致人受伤等事故”。

通过科学实验确定特定产品最终设计标准使用期限

设计标准使用期限与特定保养产品相关的设计标准使用期限一致,将生产制造年份作为起始时间,关于其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频度,设定一个标准数值,以此为基础,通过科学试验(譬如加速试验、耐久试验等)、并对所得数据加以计算,根据该数据确认产品因年久失修质量恶化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可能性极低的情况,或者计算出无法判断安全隐患这一情况的期限,并将该期限作为最终的设计标准使用期限。另外,与特定保养产品的情况一样,关于使用有与对象产品同一种主要零部件的产品,如果保有根据其科学试验结果所计算得出的数据,那么其设计标准使用期限即可根据该数据以及零部件样品,合理计算得出。

我国输日家电企业尽早了解日本安全检修制度

虽然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企业没有义务向消费者出示使用条件的设定、根据试验计算标准使用期限的依据。但是企业必须在产品说明书等资料上提供相关信息。在设定设计标准使用期限时,企业要尽可能地按照统一的考虑进行设定,关于各种对象产品的标准使用条件,必须要由相关业界团体来决定。今后,关于该标准使用条件,日本经济产业省也计划推行JIS(日本工业规格)标准化。

该制度出台的意义在于,日本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明确了相关业者在产品标识方面的责任,对保护生命健康,消除产品事故隐患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输日家电企业应尽早了解日本此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进口国的标准组织生产,避免输日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特定文化 篇7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大潮中积极参与海外市场。2013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3 年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流量达到1 078.4 亿美元,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增长1.4%的背景下,同比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2013 年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到6 604.8 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84 个国家(地区),位居全球第11 位。这些年来中国企业OFDI收购活动日益活跃,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三一重工在美国、德国、印度和巴西建立研发和制造基地。不同OFDI模式在资源获取、风险规避、控制程度上有区别。中国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时,要深入考虑针对自身的竞争优势、东道国的环境选择合适的OFDI模式,考虑影响OFDI模式的影响因素,保持企业核心优势,实现最优边界[1]。

目前中国企业OFDI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是针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进行的,如Dunning的折衷范式,从资源利用角度解释了跨国企业是如何利用所有权优势与东道国区位优势相匹配,无法解释新兴经济体OFDI的战略资产探索目的[2,3,4];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在解释进入模式选择上不够清晰,甚至相互矛盾[5,6];演化论、知识视角从企业内部视角考虑跨国企业化国际化经营,多为内生常量,忽视了东道国环境等外生变量的影响[7,8,9]。虽然不同理论结合起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解释了跨国企业OFDI模式,但是并未考虑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差异,无法解释同类跨国企业为何在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OFDI模式。鉴于此,本文考虑新兴经济体企业的资源利用,探索战略目的,结合Rugman的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框架,考察企业特定优势和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度对OFDI模式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企业内部资源和东道国区位优势对投资模式的影响程度也会因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区别而不同,本文将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OFDI模式的影响。

本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Rugman提出的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框架,将两种特定优势进行匹配,提出匹配度的构念,并深入研究匹配度对OFDI模式的影响。第二,考虑了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跨国企业以不同OFDI模式进入东道国,能否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的制度特征。第三,限定OFDI模式研究范围为并购与合资新建。在OFDI进入模式选择问题上,从建立方式的选择上考虑,分为新建和并购;从所有权结构的选择上,则分为独资和合资。对企业来说建立方式和所有权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决策,并购与合资都是企业获得组织外部资源的合理有效途径。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指明企业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抉择的,将并购与合资新建进行对比研究是可行的。

二、文献综述

(一)OFDI模式研究

选择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是跨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企业以后的绩效表现及战略选择。OFDI模式的早期研究主要为折衷范式(OLI范式)和交易成本理论研究。前者关注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是如何影响企业在三种主要国际进入模式间的选择:许可证贸易、出口、对外直接投资[2,3,4];后者研究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搭便车几类交易成本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股权选择[5,6]。OFDI模式的后期研究引入制度理论解释企业是如何在面临制度约束时进行抉择的,同时还出现了不同视角的研究,如演化理论(evolutionary process logic)关注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积累国际化经验、增加对东道国文化的了解[8,9];而知识视角(the knowledge-based per-spective)则强调将企业视为有效创造和转移知识的社会组织,企业的某些隐形知识是嵌入在组织中的,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利用自身知识获得利益,其交流、协调成本决定了企业的边界[7]。由于新兴经济体在政治、经济、制度环境上的差异,这些理论并不完全适合新兴经济体OFDI模式研究。

针对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Buckley et al运用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发现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对外开放政策以及文化的接近程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0];Luo et al认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各种制度约束,自身的国际化经验也影响对外投资决策[11];李平等实证研究中国企业OFDI模式得出:企业技术优势、国际化程度与企业选择并购模式显著负相关,东道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企业选择并购模式显著正相关,而文化距离、产业壁垒对进入模式并没有显著影响[12];张建红等研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影响因素发现,并购双方政治体制、中国企业国际化经验是影响跨国并购的关键因素[13]。

(二)FSA/CSA框架与OFDI模式

总体上说,不同的理论和视角研究主要是从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探讨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Rugman将Duning折衷范式中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归为企业特定优势(firm specifi advantage,简称FSA),区位优势归为国家特定优势(country specific advantage,简称CSA),并形成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框架(简称FSA/CSA框架)。该框架正好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14,15]。Rugman认为企业特定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能促进企业形成独特能力、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管理层经验以及人力资源等;国家特定优势是指各种资源在国家间分布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相对优势,主要来源于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创新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因素[14,15]。

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两种特定优势息息相关。Rugman提出当企业特定优势弱而东道国特定优势较强时,东道国特定优势对企业OFDI起决定作用。母国企业希望通过OFDI获取东道国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或者是战略资产。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对关键战略资产极为渴望,但是战略资产的转移很难通过合资模式实现。当企业特定优势强而东道国特定优势较弱时,Rugman认为母国企业特定优势的比较优势开始显现,并购或是合资都能实现资源利用的目的。而当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都弱时,不会产生OFDI[16]。Buckley et al在研究印度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中得出,母国-东道国特定优势是影响印度企业跨国并购数量和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母国所有权优势中的资本市场、官方语言为英语与海外并购正相关,东道国的区位特定优势与海外并购正相关[17]。企业在引进外资后,两种企业特定优势———研发、广告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来自同一区域的IFDI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倒U型[18]。

从以上研究不难看出,传统国际战略理论在解释新兴经济体OFDI模式选择时很难同时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协调起来,FSA/CSA框架正好实现了这个目的。遗憾的是,尽管两种特定优势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但其对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模式选择的解释并不清晰。下面将此框架运用于新兴经济体的OFDI模式选择研究,并考虑不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约束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与OFDI模式

企业在选择OFDI模式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还要考虑东道国特定优势。企业在母国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一系列特定优势,Rugamn认为这些优势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依据[15]。从企业利用/探索(exploit/explore)战略视角来看,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两种情形。

一种是企业特定优势强,而东道国特定优势弱,此情况多为发达经济体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Wernerfelt提出当企业具有稀缺、有价值且不易替代、复制的资源(如专利、技术、品牌、管理、整合资源的能力、以自身为核心的价值链等)时,企业具有竞争优势[19]。这种竞争优势使其能够在东道国特定优势弱的情况下利用自身的优势开辟东道国市场,并获得垄断优势[20]。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另一种情形是企业特定优势弱,而东道国特定优势强,这种情形多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对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随着国际化经验的积累和母国产业竞争程度的增加,尽管自身优势不明显,但新兴经济体企业寻求技术、品牌等战略性资产的动机变强,这将推动新兴经济体企业向发达经济体的投资[10]。企业希望通过探索东道国战略资产来弥补自身竞争劣势,将在国外构建的优势传送回母公司,最终在跨国企业内部形成企业特定优势[21]。

可以看出,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定优势之间存在一定互补性,我们将二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互补性定义为匹配度,两者的互补性越强,则匹配度越高。当两种特定优势匹配度高时,如果企业特定知识更多表现为隐形知识时,东道国特定优势较弱,则内部化交易将保证转移的效率,还大大降低技术外溢的风险,跨国并购相较合资技术溢出的风险更小[22];如果东道国特定优势强,跨国并购使得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关键战略资源,继而通过整合快速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跨国并购中的知识转移[11,21]。当两种特定优势匹配度较低时,企业利用/探索能力的目的无法得到更好的施展,两种特定优势互补性很弱,达不到利用/探索能力的效果。此时,企业更多考虑通过合资降低资源投入,减少成本,保持灵活性,降低投资风险,扩大自己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力[23]。因此,随着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匹配度的上升,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市场。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匹配度与并购正相关。

(二)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Delios et al认为东道国宏观层面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OFDI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24]。企业进入不同制度环境的国际市场,不同OFDI模式实现的收益也有区别,企业内部资源与东道国优势对OFDI的影响程度会因为国家制度层面的区别而不同。因此Hoskisson et al认为在研究跨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时,要将制度环境作为OFDI的调节变量来分析[25]。

1. 正式制度约束的调节作用。Rodric指出一国正式制度(如法制完备性、执法效率、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等)直接影响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影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26]。例如跨国经营中的“外来者劣势”———东道国政府对跨国企业实行歧视性待遇,对企业所有权份额、经营领域、持股比例等加以限制。当正式制度约束较强时,为降低经营风险,跨国企业通常会减少自己的资源投入[27]。企业选择合作型的进入模式不仅能获得当地合作伙伴的庇护,还能获得其拥有的互补型资源,例如获得对方的关系网。但是当两种特定优势匹配度高时,较强的正式制度约束使得企业资源利用或探索关键战略资产战略受到政治不稳定、经济波动的威胁,使得企业难以通过高控制程度的OFDI模式发挥自身资源的特定竞争优势,无法实现知识转移。因此,国家风险越强,匹配度与OFDI模式控制程度正相关关系会减弱。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a:东道国正式制度约束对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匹配度起到调节作用,且预期调节作用为负。

2. 非正式制度约束的调节作用。东道国对跨国企业的非正式制度约束主要为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例如风俗习惯、文化意识、道德观念等。文化认知上的差别加大沟通中产生误解的概率,这会加大沟通成本。由于跨国企业需理解当地行为规范和社会价值观,较大文化距离隐含了更大投资风险。而通常情况下,企业更偏好有吸引力且风险小的市场,例如选择文化相近国家进行投资[28]。但是当文化距离较大,即投资风险大时,企业倾向于合资模式,这样可以适当减少资源投入,降低投资风险,保持灵活性,而且还能获得当地知识。但是当两种特定优势匹配度较高时,较大的文化差异性使得信息传递和交流产生的交易和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企业难以利用自身优势获得垄断地位,不同文化背景在转移隐性知识时面临更大困难,并购收益降低。因此,文化距离越大,匹配度与OFDI模式控制程度正相关关系会减弱,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2b:东道国非正式制度约束对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匹配度起到调节作用,且预期调节作用为负。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以200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中国企业发生的并购、合资新建事件为样本,剔除:(1)我国企业间的并购交易、(2)在中国注册的合资新建企业、(3)企业集团内不同子公司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4)注册地为维京群岛、开曼群岛以及百慕大等避税天堂的交易。另外,为准确获取与企业特定优势相关的研发支出和广告费用数据,对未公开此数据的企业进行剔除。同时还剔除了目标企业所在地在Hofstede评分表中无法获取数据的吉尔吉斯、蒙古、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最终获得73 例样本,并购50 起,合资新建23 起。

并购、合资新建数据来自Bureau van Dijk商业电子数据出版社(Bv D)提供的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企业层面数据利用国泰安、Osiris全球上市公司数据库综合整理得到;宏观数据主要采用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ICRG)机构发布的政治风险指数、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年报、Hofstede的文化维度记分。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根据上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和前人的研究经验,构建的二元Logit回归模型如下:

在这三个模型中,π 代表企业选择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的概率,相应的1-π 是合资新建的概率。模型(1)用于检验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度对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影响,模型(2)、模型(3) 分别检验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匹配度与并购模式正向关系的调节影响。

匹配度(FIT)的计算方法主要参照冯米等的测量方法[29]。将研发密度、营销密度作为企业特定优势的测量指标,并将其整合为一个数据用FSA代替。研发密度用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测量,营销密度用企业的广告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测量。全球竞争力指数测量国家特定优势,用CSA表示,该指数来自世界经济论坛每年的全球竞争力指数年报,包括了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能力等12 个指标,能够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的特定优势。匹配度的计算分三步骤:

1. 标准化企业特定优势和东道国特定优势。,FSAi表示企业i的企业特定优势,Min(FSA)表示整个样本中企业特定优势的最小值,Max(FSA)表示整个样本中企业特定优势的最大值。,CSAj表示东道国j的国家特定优势,Min(CSA)表示整个样本中东道国特定优势的最小值,Max(CSA)表示样本中东道国特定优势的最大值。

2. 定义最佳匹配。本文假定标准化转换后的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之间的匹配是完全负相关关系,可以用以下函数表示:FSA+CSA=1。在这种情况下,任何FSA和CSA相加不等于1 的情况都不是最优匹配。

3. 建立匹配度公式。FITij=1- FSAi+CSAj-1 ,其中FITij表示企业i的特定优势与东道国j特定优势匹配度的值。表1 描述了匹配度的四种极端情况。以第一种情况为例,企业特定优势为1 意味着企业特定优势强,具有竞争力,而东道国特定优势为0 意味着东道国优势较弱,但最后两者的匹配度为1,表示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之间的匹配度较高。该值越大,说明两者间的匹配度越高。表2 描述了各变量的表示方法及说明。

五、实证结果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 展示了主要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自变量、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值为0.582,变量间多重共线性不明显。对回归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VIF值最大为2.03,小于基准值10,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表3 中可以看出,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之间的“匹配度”与企业OFDI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19,p<0.01),这个结果初步验证了假设1。以下采用Logit回归分析检验上述假设,分析软件为Stata 12.0 版本。

注:*、**、*** 分别表示在10%、5%和1%统计水平上显著。

(二)模型回归结果

表4 显示了各影响因素对企业OFDI模式的回归结果。模型1 是只包含控制变量的基础模型;模型2 是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匹配度对OFDI模式的回归;模型3 和模4 分别在模型2 的基础上依次加入国家风险、文化距离以及与匹配度的乘积项;模型5 是包含所有变量的全模型。

在基础模型中可以看到,控制变量国际化经验(EXPE)、企业年龄(AGE)、规模(SIZE)、所有制形式(SOE)对企业OFDI模式有显著影响,企业成立时间越长越希望采取合资新建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而企业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通过并购进入东道国市场,国有企业背景不利于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揭示了国企近几年海外并购失利局面。加入自变量后,结果仍然显著。

模型2 为假设1 的检验结果。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度(FIT)与OFDI进入模式(MODE)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相关,假设1 得到验证,即:中国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通过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从模型3 到模型4 可以看出,分别加入两个调节变量后,这种影响还一直存在。而且,从模型1 到模型2,拟合优度提高,这意味着匹配度是影响企业OFDI模式的重要因素。

模型3 为假设2a的检验结果。东道国国家风险(CR)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调节了匹配度与并购之间的关系,减弱了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假设2a得到验证,即:中国企业进入东道国时,东道国国家风险越大,企业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度对企业选择并购模式进入东道国影响减弱。

模型4 为假设2b的检验结果。文化距离(CD)对匹配度与并购之间的正向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假设2b没有得到验证。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与中国自加入WTO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关,在全球化进程下,各国文化交融加深,文化整合困难变小,文化距离对企业OFDI模式的影响变弱。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与表4 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

注:*、**、*** 分别表示在10%、5%和1%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发现:(1)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度与选择并购模式显著正相关;(2)东道国国家风险减弱了两种特定优势匹配度与并购模式的正向关系;(3)文化距离对两种特定优势匹配度与并购模式正向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间的匹配度是影响企业选择合适OFDI模式的重要因素,企业衡量自身优势与东道国优势的同时还需考虑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正式制度对匹配度与并购模式正向关系影响明显,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正逐渐弱化。

基于上述结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建议:(1)应重视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选择合适的OFDI模式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对跨国组织控制、投资风险、资源投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在选择目标国家时企业要关注企业特定优势与东道国特定优势的匹配度,根据两者之间的匹配度选择合适OFDI模式。(2)应重视正式制度的影响。东道国国家风险如政治不稳定、汇率变动、经济波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都会直接决定市场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政府政策的变化影响外资企业受益,极端情况下政府甚至会没收外资企业的资产。(3)企业国家化经经验验、年龄、规模以及是否国有企业等微观因素在选择择OOFDI模式时不能忽略。

特定条件离子共存试题突破 篇8

离子共存型试题是高考中重现率较高的题型之一。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试题发现, 多数试题是“赋有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 这些条件往往是人为设置的“暗礁”或“陷阱”, 给考生答题带来诸多障碍。请看下面的例题:

原题: (2013年安徽卷)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银氨溶液:Na+、K+、NO3-、NH3·H2O

B.空气:C2H2、CO2、SO2、NO

C.氢氧化铁胶体:H+、K+、S2-、Br-

D.高锰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涉及胶体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诸多考点。于经典中求创新, 共存题的环境由通常的溶液变化为今年的分散系, 给考生一个更新、更广的视角。

B选项中NO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NO2, 不能共存;C选项中氢氧化铁胶体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D选项中高锰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A

误区警示: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应先看清试题的前置条件, 如“在强酸性溶液中……”“在无色透明溶液中……”“在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13 mol/L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等, 再分析离子间的相互反应情况。本题的新意在于前置条件“指定的殏分散系中”, 从思维上就打破了传统的在四个选项中找特征离子的方法, 一些考生往往只关注这点而忽略了其他。

点评:离子共存题是高考中重现率较高的题, 尽管每年的考题在形式上常有所改变, 限制条件 (所谓的题设“暗礁”) 有氧化还原反应型、酸性、碱性、无色透明型、水解型等, 但考查内容却基本相同。

类题一: (2012年安徽卷) 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K+、Ca2+、Cl-、NO-3

B.K+、Na+、Br-、SiO2-3

C.H+、Fe2+、SO2-4、Cl2

D.K+、Ag+、NH3·H2O、NO-3

答案:A

误区警示:平时做离子共存题时, 最好将四个选项都分析一遍, 考试时为节省时间, 最好用排除法。分析时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回答的是能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是一定能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等问题, 不要选出相反的答案。具体到题目中时, 可能是上述条件之一, 也可能是上述条件的组合, 分析时, 要逐一找出, 同时满足要求, 才能正确解答试题。

类题二:某溶液中加入金属铝放出氢气, 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Al 3+、NH+4、Cl-、SO2-4

B.Na+、Cl-、SO2-4、HCO-3

C.Na+、Cl-、K+、NO-3

D.Na+、Cl-、K+、SO2-4

解析:据题意可知, A项中Al 3+、NH4+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 B项中HCO3-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C、D两项中的离子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均能存在。在解答时学生往往只考虑选项是否符合要求, 而忽略了“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 与活泼金属反应不能产生氢气”。

选项C中各离子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存在, 似乎正确, 但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 与金属铝反应不能产生氢气, 与题干“加入金属铝放出氢气”要求不符, 故不正确, 本题符合题意的只有D。

答案:D

误区警示:硝酸根离子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具有氧化性, 但在酸性溶液中, 就相当于有硝酸存在, 显示强氧化性。对于NO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知识的隐含考查, 往往易被学生忽视, 造成解题错误。请同学们关注这几类:酸性条件下NO3-离子氧化金属单质方面的隐含, 酸性条件下NO3-离子氧化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隐含, NO3-离子氧化性在定量计算方面的隐含, NO3-离子氧化性在离子检验方面的隐含。

拓展: (2013年江苏卷) 常温下,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2-4、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

C.0.1mol·L-1 AgNO3溶液:H+、K+、SO2-4、I-

D.0.1mol·L-1 NaAlO2溶液:H+、Na+、Cl-、SO2-4

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碱性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碘离子与银离子、偏铝酸根与氢离子等共存问题的理解程度,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选项B中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 铜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共存;选项C中银离子与碘离子不能共存;选项D中偏铝酸钠与氢离子不能共存。

答案:A

误区警示:离子共存问题可以用“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来概括, 判断依据是: (1) 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2) 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隐含条件) 。

点评:近几年高考出现的离子共存判断题, 绝大部分限制条件都是综合型的。“功为百艺之基”, 突破离子共存“陷阱”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思维变通能力。变则活, 不变则落于“陷阱”之中。

【纠错巩固】

1. (2013年重庆卷)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Ba2+、Cl-、NO-3

B.Pb2+、Hg2+、S2-、SO2-4

C.NH+4、H+、S2O2-3、PO3-4

D.Ca2+、Al 3+、Br-、CO2-3

2.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Fe2+、Ba2+、Cl-、NO-3

B.Na+、AlO-2、Cl-、SO2-4

C.Ca2+、Mg2+、NO-3、HCO-3

D.Na+、Cl-、CO2-3、SO2-3

3. 室温下, 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OH-) 为1.0×10-12 mol·L-1, 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Na+、SO2-4、Cl-

B.Ba2+、K+、ClO-、NO-3

C.Ba2+、K+、Cl-、NO-3

D.Na+、Ca2+、Cl-、AlO-2

4.某钾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3、SO2-4、SO2-3、CO2-3、Cl-、I-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 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若:

(1) 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2) 加入稀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3) 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4) 加足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不褪色;

(5) 加足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在滤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NH4) 2Fe (SO4) 2溶液, 再滴加KSCN溶液, 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共含NO-3、CO2-3、Cl-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 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 即可得出此结论 ()

A. (1) (2) (4) (5) B. (3) (4)

C. (3) (4) (5) D. (2) (3) (5)

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1) 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Al 3+、NO-3、Cl-

(2) 在pH=11的溶液中:Na+、AlO-2、NO-3、SO2-3

(3)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K+、NH+4、Cl-、CO2-3

(4) 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K+、NH+4、Cl-、SO2-4

(5) 室温下由水电离的c (H+) 和c (OH-) 的乘积为1×10-24的溶液中:Ba2+、NO-3、K+、Cl-

A. (1) (3) B. (2) (3) (5)

C. (2) (4) (5) D. (1) (2) (3)

6.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1) 无色溶液中:K+、Na+、MnO-4、SO2-4

(2) pH=11的溶液中:CO2-3、Na+、AlO-2、NO-3

(3) 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2-4、NH+4

(4) 由水电离出的c (OH-) =1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Br-

(5) 有较多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

(6) 酸性溶液中:Fe2+、Al 3+、NO-3、I-、Cl-

A. (1) (2) B. (3) (6)

C. (3) (5) D. (2) (4)

7.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 而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Mg2+、Na+、SO2-4、Cl-

B.K+、CO2-3、Cl-、NO-3

C.Na+、K+、NO-、SO2-

D.NH+4、Na+、SO2-4、NO-3

参考答案:

1.A【解析】选项A, 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 正确;选项B, Pb2+与S2-、SO2-4反应生成难溶物PbS、PbSO4, Hg2+与S2-反应生成难溶物HgS, 错误;选项C, H+与S2O2-3反应生成S、SO2, H+与PO3-4结合可生成HPO2-4、H2PO-4、H3PO4, 错误;选项D, Ca2+与CO2-3反应生成难溶物CaCO3, Al 3+与CO2-3发生双水解反应, 错误。

2.B【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包括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反应、沉淀的生成、气体的产生及离子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等。关于溶液中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的这类题型, 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 但本题涉及的离子种类多、变化大, 因而能很好地测试学生掌握无机离子性质及其反应的化学基本知识的程度和熟练应用的能力。

(1) 溶液变成强碱性, 故在碱性溶液中会沉淀或会分解的离子不能再共存;

(2) 溶液中生成氧气, 故具有还原性的离子不能再共存。

本题四组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共存的, 但若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 由于溶液变成了强碱性, 且具有了氧化性, 此时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因为这组离子中的所有离子在碱性条件下都不会产生沉淀或气体, 且都不会被氧化。

室温下, 由水电离的c (OH-) <1.0×10-7mol·L-1时, 溶液的酸碱性是未定的。还有类似的情况, 如在某溶液中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可以是酸溶液, 也可以是碱溶液。这些情况在解题时要格外注意。

4. C【解析】本题是离子组合推断、离子鉴别实验综合题。本题难点是:各种离子检验时的干扰因素和隐含条件的洞察, 本题采用的出题方式与平时不同, 很有新意。

(3) 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Cl-存在、I-不存在, 且放出无色气体, 可能有SO32-、CO32-的存在。故需确认SO32-不存在。 (4) 加足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不褪色, 可确认SO32-、SO42-不存在, CO32-一定存在。 (5) 加足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在滤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 (NH4) 2Fe (SO4) 2溶液, 再滴加KSCN溶液, 显红色, 说明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存在具有氧化性的NO3-, 将亚铁离子氧化成了Fe3+。故选择 (3) (4) (5) 即可。

5. C【解析】本题考查有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 属中等难度题。 (1) Al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生成H2, Al 3+、Fe2+在OH-存在时生成沉淀, 不能共存; (2) pH=11, 即碱性条件, 这四种离子均能共存; (3) 溶液显酸性, 即CO2-3 不能共存; (4) 能和Mg反应放出H2, 该溶液显酸性, 这四种离子均能共存; (5) 该溶液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这些离子均能共存。综上, 本题答案是C。

6.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 可用筛选法快速找出答案。MnO-4呈紫色, 筛掉包含 (1) 的A。 (2) 中的离子相互不反应, 也不与OH-反应, 所以可以大量共存。在余下的选项中只有D包含 (2) , 所以正确选项为D。

7.C【解析】本题考查有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 较易。A项中的Mg2+在碱性条件下会生成沉淀;D项在碱性条件下有NH3产生;B、C在碱性条件下均共存, 而B在酸性条件下仅放出CO2, 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在酸性条件下NO-3可以将SO2-3氧化。故本题答案是C。

论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 篇9

教育是一定社会中的一种独特实践活动,教育方方面面的发展都会受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种条件的影响。没有哪个社会的教育不会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而独立地达到自由的发展。

笔者主要从教育目的的角度分析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表达了教育的内容体系及价值取向, 它反映了教育活动本身的等级性及教育的本质特征。

不同的社会, 在不同的时代及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对教育有不同目的。教育目的反映的是特定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层次的需求。因此教育的发展应为社会服务,教育应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为目的。由此总结教育与特定社会的关系如下:

一、服务与制约的关系

教育是为特定社会服务,特定社会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教育受特定社会生产力的制约

比如在石器时代, 教育目的是培养会使用简单石器的氏族成员;在铁器时代,生产以手工操作为主,就需要培养一定的劳动技艺;在机器大生产时代,就需要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的劳动者;到了现代,则需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教育受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政治)的制约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往往通过政治决定教育, 因而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阶级社会、封建社会里,教育常常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所控制,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统治阶级的政治接班人而存在;在现代社会,“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培养着专门人才及各级各类的劳动者。

3.教育受制于特定时代人的身心素质发展水平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其他各种现实问题诸如人口问题等的影响和制约,教育不可能超越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只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供为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所以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坚持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发展需要。故而教育应着眼于社会,为人的长远发展创造坚实的社会基础条件。

二、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的, 社会是随着教育的改革而进步的。“教育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社会、培养目标的不同则反映出不同的人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的不同认识。比如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作为维护阶级特权的工具, 着眼于满足社会统治的需要,教育成了功利性手段。近代社会的教育着眼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教育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有助于推动政治民主化建设; 教育将人类在历史实践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文化、文明成果传递、传播下来,并进行创造和更新。现代社会的教育则成为一种追寻人生幸福,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手段,并根据社会的要求更改教育的培养目标,使教育走出功利化、工具化,走向多元化、人性化。

特定区域的豪华社区再创新 篇10

关键词:社区,规划,设计,居住环境,舒适性

中海西安国际社区7号,8号地高层区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旅游度假新区——曲江新区的北部。西安曲江新区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2003年7月,经西安市政府批准,更名为“曲江新区”,是西安市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五年西安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更是西安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华夏历史文化园的重要板块。整个曲江项目南临大唐芙蓉园北湖,地块中部为曲江海洋世界,西距世界著名旅游景观——大雁塔约800 m。整幅地块被其中的曲江景观大道——曲江大道、唐城路、唐城二路、唐城三路分为六块。7号,8号地位于曲江大道南侧、唐城二路西侧,基本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部位。用地共分为两块功能区,南部为别墅区,主要为3层的连排别墅,北部为高层区,高层区占地面积12.28 hm2,总建筑面积507 470 m2,限高100 m。全部规划设计工作由我公司完成。

1 规划理念与目标

1.1 规划理念

方案设计中力求创造一个最佳途径以平衡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四大主要问题,即经济性、城市性、生活品质、生态性。

经济性:环境保护、生活品质、宜人的居住社区,所有这些都不可避免的与项目的经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性决定了整个项目,控制建筑成本,因地制宜,巧妙设计使得项目经济合理。

城市性:本项目的实施,必将对大唐芙蓉园及周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中力求使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包括对本项目沿四边道路的界面研究,都希望能够对城市有所贡献。

生活品质:生活品质将直接影响到住区发展的成功与否。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重组景观,还包括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和友好的邻里社区关系的创造。

生态性:环境破坏是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旦丧失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任何发展都会失去意义。除了其基本的生态功能外,环境品质对我们的生活品质具有绝对性的影响,因此,环境品质也影响项目的经济价值。

1.2 规划目标

贯彻“大社区、小组团”的概念,营建“都市、豪华、生态、宜人社区”的高性价比的新型居住空间,鼓励积极乐观、舒适自然的生活方式,实现“离尘不离城”的目标,即:

1)宏观生态环境,微观精致品质。

2)舒适休闲氛围,城市精巧户型。

中海西安国际社区7号,8号地高层区鸟瞰图见图1。

2 总体设计

2.1 规划格局

1)强调空间分级: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通过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园林景观、建筑设计,带来丰富空间层级,让住户在其中实现更多的生活形态,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为居住者营造一处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

宅和社区。制止因住宅而引发的疾病,营造健康生活。2)构筑新型的街坊邻里关系,依据不同的居住模式设计大小不等的邻里单位。3)景观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绿地、水体的边界效应,并充分发掘社区配套对物业的增值功效。4)建筑设计体现,力求简约、自然、含蓄及诗情画意。5)分区管理,道路自成系统。中海西安国际社区7号,8号地高层区总平面图见图2。

2.2 交通规划设计

本方案分别在曲江大道和唐城二路上设小区主入口和次入口,各出入口的设计分为人行出入口、车行出入口和混合型出入口。小区内部按照便捷、安全与消防的原则组织道路系统。停车采用地下集中停车的方式,通过车行出入口可直接进入地下车库。除应急车辆外,机动车不会进入到小区的内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车分流,使得小区更加安全、人性化。

3 建筑设计

本项目由高层住宅、底层商业以及地下车库等构成,住宅及商业沿用地周边布置。其中,商业部分位于沿曲江大道住宅楼的底层及沿唐城二路的部分集中商业模式。商业人流在外,居住人流在内,实现了动静分区。

3.1 户型设计

本项目的户型设计北侧沿街一排以中小面积住宅为主,二室和三室户型为主体,面积主要分布于70 m2~130 m2。部分户型设计为4室,面积紧凑,实现了大家庭居住的理想。中间一排以中等户型为主,面积为120 m2~180 m2,按照一梯三户设计,南侧则考虑布置有部分大户型,面向芙蓉园以取得良好的景观朝向。

户型设计充分重视户内空间灵活分隔,尽量避免竖向井道布置对空间可变性的限制,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提高了室内空间利用率。户内动、静功能分区明确,餐厅、起居厅相对独立、正式。

3.2 建筑风格

中海7号、8号地高层住宅区域全部由18层、33层的高层住宅楼和局部1层~2层的商业用房组成。经典的比例,精致的细节,结合自然的景观环境,熏染出一派浓浓的、尊贵优雅的居住氛围。建筑主体色调含蓄典雅、视觉联想丰富,暖色基调的外立面,光影变幻中,犹如古老的宫殿般,洋溢经久品鉴的细节美。尊贵的浪漫,外显低调,雅而不骄,凝聚深沉。立面设计强调对比、强调反差,体现中海地产一贯的“比例优雅、细部严谨、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风格。建筑体量应高低错落,立面本身应有凹凸变化,并形成韵律感(见图3)。

3.3 空间体量

本地块各建筑单体北高南低,与整个居住区的规划相一致。高层住宅标准层高度为2.9 m,达到宜人的居住空间。楼的层数分别为33层,26层,18层,错落的建筑高度既丰富了城市轮廓线,又满足了城市规划对限高的要求。商业部分层数为1层~2层,建筑体量沿横向展开,局部架空,小区景观与外部环境之间渗透融合。

3.4 环保节能设计

在小区建筑设计中,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和节能型产品,做好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设计,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4 景观设计

本地块绿化景观设计采用集中设计中央景观区的手法,为每一住户创造温馨可达的户外环境。沿轴两侧结合建筑的围合形成组团形式的主要景观区。主要景观区接近住户,适于观赏与创造气氛,适宜于居民活动其中,两者相结合实现优美的景观环境。

5 结语

上一篇:土壤的秘密下一篇:网络会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