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败毒散

2024-06-14

荆防败毒散(精选三篇)

荆防败毒散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全为门诊患者, 最小年龄4个月, 最大年龄69岁。病程最短3d, 最长20余年;病种有脓疱疮5例, 热18例, 痱子并感染12例, 疱疹6例, 槭树过敏5例, 溃疡性皮肤癌1例, 银屑病1例;传染性软疣3例, 虫咬性皮炎15例, 疥疮1例;疗程最短2d, 最长2个月。

1.2 临床表现

局部或全身瘙痒, 斑丘疹、渗液、鳞屑, 具传染性或 (和) 无传染性, 可伴全身症状或无, 实验室检查血象表现不一。

1.3 方药组成

方1 (内服方) :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茯苓、川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薄荷、僵蚕各15g, 甘草、蝉蜕、牛蒡子各10g。、便秘者加生大黄6~10g, 枳壳易枳实, 年老体弱者加当归12g。

方2 (外洗方) :在内服方基础上加苦参、白鲜皮各30g, 黄柏20g, 芦荟5~10g。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除, 皮肤光滑。有效:症状体征减轻, 后又复发, 或未能坚持治疗者。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痊愈64例, 占95.6%;有效1例, 占1.4%;无效2例, 占3%。总有效率97%。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性, 36岁, 教师。初诊:自诉双上肢起疣样丘疹2周, 用西药治疗, 外涂软膏, 症状不减, 入夜痒剧, 甚是痛苦。证见双上肢前臂及手背布满豌豆大小的丘疹, 形状似疣, 颜色暗红, 抓破者渗出淡黄色浆液, 少数丘疹顶部结痂, 根部仍高凸皮肤, 此起彼伏, 伴大便干燥, 舌质淡红, 脉浮微弦。给予方1加大黄8g, 枳壳易枳实, 二剂, 方2, 二剂。复诊:瘙痒减轻, 无新丘疹出现, 破溃者无渗出, 大便通畅。照原方去大黄, 内服外洗各二剂。1周后来院相谢, 述用药后效果奇验, 现症状体征全无, 皮肤光滑, 仅留暗黑色素沉着斑, 索方保存。

例2:患者男性, 4个月。父母代诉:患儿出生以来, 一切均正常。满双月后, 头面及跨下出现红色丘疹, 哭闹不宁, 用市售痱子粉涂擦无效, 皮疹逐渐蔓延全身, 多次以西医药治疗, 起始尚有效果, 之后则全无作用, 至今2个月, 遂来看中医一试。证见:患儿消瘦, 毛发稀黄, 营养发育极差, 头面肢体起白色鳞屑, 下隐红色粟粒状丘疹, 双大腿内侧光亮如镜, 丘疹隐隐。哭闹躁扰, 夜间尤甚, 乳食减少, 便溏尿黄。给予方1加当归、口芪各15g, 苦参10g, 芦荟3g, 二剂, 煎汤沭浴, 早晚各一次。复诊:前2例沭浴1周, 皮屑减少, 小儿稍安。上方再配二剂。三诊:症状大减, 丘疹消退, 皮屑减少, 皮肤光泽, 乳食增加, 夜间安宁。照上方去苦参、芦荟, 加党参、山药各15g。配二剂, 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 小儿一起正常, 未再复发。

4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 皮肤病的产生, 外因由风、湿、燥、热、虫、毒、疠气侵袭, 致气血郁滞, 经络阻隔, 遂发疮疡。经曰:“风为百病之长”, “汗出见湿, 乃生痤”。内因七情六欲, 损人神气, 气血不足, 邪客机表而引起。其病机为:肺主气、主宣发, 外合皮毛;脾主运化, 是气血生化之源, 且主肌肉四肢;由于脾肺功能失常, 气血乏源, 肌腠不实, 卫外不固, 风湿燥热虫毒疠气等乘虚而入;或是邪气太盛, 侵袭机体, 郁阻于肌腠之间, 内不得通, 外不得泄, 致使营卫不和, 气血运化失常, 肌肤失于濡养, 邪郁肌肤, 气血凝结, 发生丘疹、疣目、渗液、瘙痒、侵淫四窜等症。根据中医“治病求本”, “审因论治”原则, 以银翘荆防败毒散加味治之, 药证相符, 故能获效。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轻宣透表;荆芥、防风疏风解表, 荆芥兼能透诊止痒, 防风祛风胜湿;羌独活散风寒湿邪;柴胡解表和里;前胡、枳壳、桔梗宣肺利气, 祛痰湿;蝉蜕、僵蚕、牛蒡子、薄荷疏风透诊;川芎活血祛风;茯苓、甘草健脾和中。合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祛风、胜湿止痒、宣肺透表、健脾宁中功效。外洗方加入大剂量苦参、黄柏、白鲜皮、芦荟。四药具有燥湿解毒, 杀虫止痒功效。所以, 内服外洗, 标本同治, 效果益彰。

如何用败毒散败毒 篇2

关于败毒散的源流早有分歧,学者们支持的来源主要有《南阳活人书》《小儿药证直诀》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据考证,败毒散最早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败毒带原方药物组成及用法:“前胡(去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柴胡(去苗)、甘草、桔梗、人参(去芦)、芎、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上十味,各三十两,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中医理论中的毒

中医理论中毒的内涵丰富,涉及到了大内科、皮肤性病科、肿瘤科等诸多医学分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广泛性。追溯其源流,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已提及毒,分别为箭毒与有毒药物;《黄帝内经》记载有“寒毒”“热毒”“大风苛毒”等名词;《金匮要略》中有“阴毒”与“阳毒”,并记载了治疗方药。中医药中毒的含义有热毒、风毒、疫毒、瘴毒等外邪;丹毒、毒痢、脏毒、中毒等病名、病证;病理因素或疾病产物;药物的偏性、毒性或副作用。根据毒的来源可分为内毒和外毒。内毒是指机体内精气血津液的运行、化生环节障碍,导致的病理因素或疾病征象,包括痰湿毒、瘀血毒、败血毒、滞气毒、败精毒、火热毒、燥屎毒、尿毒等。外毒指自外而来,侵袭机体的病邪,有外感毒、药物毒、食物毒以及动物毒等,可概括为环境毒。

败毒散所败之毒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文述败毒散“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哕寒热,并皆治之”,应为感受“时气”所表现的症状。再观《南阳活人书》与《小儿要证直诀》,均称其“治伤风、温疫、风湿”。“伤寒时气”的提法较“伤风、瘟疫、风湿”更古朴,其实都是外感之邪。故败毒散所治疗的实为外感毒,具体而言当为风寒湿之邪积聚而成。正如《金匮要略心典》所言:“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又《黄帝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是患者卫表不固,风寒湿邪外袭,形成推墙倒壁之势,蕴结不解。明代朱楠的《普济方》首先记载了败毒散治疗痢疾的经验。现代贾波认为败毒散所治之痢疾以“风寒束表,邪气内陷,滞于肠道,气血不调”为基本病机,临床使用本方当以痢疾兼见表证为要点。外感风寒湿为此毒之性,卫气虚乃酝酿成毒的根本。

为何言本方“败毒”

毒邪致病发病急,病情重,热象盛,传染流行以及传变迅速复杂。败毒散所主外感病,发病迅速意在言下。笔者推测该方制方本意并不是为单一病患而设,而是用于同一时期病症类似的众多患者;而文下又载有“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二·治伤寒》)。由此可见,败毒散主治的病症符合毒邪致病的特点。败毒散组方中羌活入太阳而理游风,独活人少阴而理伏风,兼能祛湿,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直折邪气;柴胡、薄荷散热升清,川芎和血平月十祛风,助羌、独辛散透达;前胡、枳壳降气化痰,桔梗利咽开肺,升降相因;茯苓健脾除湿;人参益气助卫,甘草和中,协人参扶正以驱邪。本方解表之余疏理气机,以挫邪气结聚不解之势;助以人参,防邪深入,同时助正祛邪。败毒散辛温散邪,疏导气机,挫其毒势,故曰败毒。

目前,大众儿提到毒,十有八九是指热毒。然而,败毒散所败之毒不仅非热,而是因正气不足、风寒湿之邪蕴结不解而成。败毒散集辛温辛散之品于一体,助以少许人参,实为开结驱邪之良方,可挫风寒湿邪气结聚之形势,故名败毒。经后世医家不断发展,目前本方的应用范围已经不止局限于原文记载的外感病症。当代学者对败毒散推陈出新,将其广泛用于治疗感冒、牙龈炎、肺癌引起的胸部不适,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性荨麻疹,各种痛证(正气不足邪气偏盛证),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方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心悸、心痛、季节性咳嗽、瘿痈等病证时,效果亦佳。

荆防败毒散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宏顺养猪场。

(2) 试验分组:选择保育后期体型相近的保育仔猪30 头,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5 头。 试验组每吨饲料中添加荆防败毒散500g,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原来常规日粮) 。

(3) 试验时间:试验期50 天, 从2015 年6 月5 日至7 月25 日结束。

(4) 试验药物:荆防败毒散的主要成分为荆芥、防风、羌活、独话、柴胡、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川芎和甘草等, 兽药批准文号: (2013) 060285127, 由铁岭中宝天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20131229。

(5) 饲养管理:试验期内2 组的基础日粮、饲养条件和管理措施相同, 由同一饲养员饲养

(6) 观察指标:记录育成日期、保育重 (试验初) 、育成期、育成重、饲料用量、发病数、死亡数及治疗费用等相关情况, 并对试验所获得的各项指标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生物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试验结果见表1。

注:同一列标以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标以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小写字母P<0.05, 大写字母P <0.01) 。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 统计软件分析,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断奶体重和保育体重 (试验初始重) 差异极显著 (P<0.01) 。 为了消除初始体重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初始体重的影响进行校正。经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育成期50 天日增重和保育期50 天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极显著 (P<0.01) 。 50 天日增重试验组0.61±0.063 高于对照组0.555±0.095, 同时保育期50 天增重试验组30.565±3.136 高于对照组27.665±4.736。 结果表明, 50 天育成期料肉比试验组为4.86:1, 比对照组4.82:1 高0.04;50 天育成期治疗药费对照组310 元为比试验组150 元高60 元。

3 结论与讨论

(1) 试验表明, 在育成期的生猪饲料中添加荆防败毒散500g/t, 对育成的增重有显著效果。试验组比对照组保育日增重提高2.9kg、日增重提高5.5g, 差异极显著 (P<0.01) ;虽然育成期50 天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少0.04, 但是50 天育成期的药费减少60 元。

(2) 荆防败毒散方中的羌活和独活发散风寒, 除湿止痛, 羌活长于祛除上部风寒湿邪, 独活长于祛除下部风寒湿邪, 合而用之, 为通治全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 共为君药。 川芎行气活血, 井能祛风, 柴胡解肌透邪, 且能行气, 二药既可助君药解表逐邪, 又可行气活血, 加强宣痹止痛之力, 俱为臣药。 桔梗辛散, 宣肺利膈, 枳壳苦温, 理气宽中, 与桔梗相配, 一升一降, 是畅通气机、宽胸利膈的常用组合。 前胡化痰以止咳, 茯苓渗湿以消痰, 皆为佐药。 生姜、薄荷为引, 以助解表之力。 甘草调和药性, 兼以益气和中, 共为佐使之品, 再加荆芥、防风, 故解表发散之力增强而无益气扶正之效。 综观全方, 用羌活、独活、川芎、柴胡、枳壳、桔梗、前胡等与茯苓、甘草相配, 构成邪正兼顾, 祛邪为主的配伍形式。 扶正药得祛邪药则补不滞邪, 无闭门留寇之弊;祛邪药得扶正药则解表不伤正, 相辅相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荆防败毒散】相关文章:

上一篇:背景变化下一篇:酒精性肝损伤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