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实验室

2024-06-09

食品专业实验室(精选十篇)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1

1.研究方法

正确地规定实验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考评一份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按照学校实验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讨论分析的规范格式要求执行。通过制定评分标准, 选出几个关键的评分点, 实行量化评分。最终逐项评分和进行统计分析。

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中评分标准为百分制, 包含6项内容:实验目的10分、仪器材料10分、实验原理20分、实验步骤30分、实验结果10分、讨论与分析20分。对每个实验项目评分后分类, 进行统计分析。在5项内容中均按照得分正值计算, 不以负值评分, 其中实验目的、仪器材料、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计80分为基本得分点。如, 学生对实验目的是否明确, 实验目的中是否包含实验名称和内容;实验原理是否包含化学原理反应方程式;实验步骤是否按照实际实验情况写出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中实验记录和实验计算是否准确。讨论与分析20分, 是食品分析实验报告的重点。从这项重点内容中, 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对食品分析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程的动手能力。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小值和最大值。

2.结果与分析

2.1班级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班级成绩分析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2班的平均数标准差总体大于1班, 说明2班的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程度大, 而1班其值小说明比较集中, 2班平均成绩低于1班。从变异系数来看, 1班大于2班;只有分析与讨论一项, 变异系数最大, 说明一部分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中, 不注意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 以及思考题答错。从最大值、最小值看, 2班差别较小, 1班差异较大。

2.2性别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性别成绩分析见表2。由表2分析得出, 男生的平均数标准差总体大于女生, 说明男生的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程度大, 而女生其值小说明数据比较集中, 男生的平均成绩低于女生, 男生的标准差也大于女生。从变异系数来看, 男生大于女生, 其中分析与讨论一项差别最大, 说明男生不注重对实验报告中分析与讨论的撰写, 态度不认真。各项最小值中男生与女生差别明显, 而最大值基本相同或接近。

2.3分数段成绩分析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分数段成绩分析见表3。从表3看出, 90分以上的学生有25名, 占37.87%。在实验结果一项变异系数最大。80~89分数段的学生有39名, 占59.09%, 在分析与讨论环节变异系数最大, 说明有的学生没有提出实验改进意见进行讨论。80分以下的学生有2名, 占3.03%, 由于人数少, 分数段跨度宽则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的差异当然就大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食品分析实验报告分数人员情况见表4。由表4可知, 90分以上的24名学生中女生有21名, 占了87.5%, 而2班女生11名, 占了45.8%, 说明女生对食品分析实验的具体操作、实验报告等各项内容都做得很好;在86~90分数段中, 男生与女生人数接近, 81~85分数段中, 女生只有2人, 80分数以下的均为男生, 说明男生要从态度上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 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实验要求的各项内容。

3.结论

3.1班级成绩分析结果:2班平均成绩低于1班;2班的平均标准差大于1班;1班变异系数大。

3.2从性别成绩分析得出:男生成绩低于女生, 最高分数为女生, 最低分数为男生, 男生变异系数大。

3.3 90分以上的学生中女生占绝大多数, 60%的学生位于80~89分数段, 8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少;分数段成绩说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施较好, 评分合理, 呈现正态分布。

3.4讨论与分析部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在食品分析实验报告中的薄弱环节, 也是实验过程中要强化的重点, 在规范食品分析实验及报告的过程中, 这部分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 特别是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 一种办法是重做实验, 另一种办法是详细分析实验过程与步骤, 查找和分析失败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孟利, 雷虹, 苏源德.食品分析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7) :247-249.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称国家局)保健食品化妆品指定实验室(以下称指定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指定实验室是国家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

第三条 指定实验室主要任务是根据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和发展的需要,在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技术、安全功效评价、风险控制等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问题,培养科研和检测技术人才,全面提升我国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促进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 职责

第四条 国家局负责指定实验室布局规划、遴选确认和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指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支持指定实验室建设和发展;

(二)编制指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制定相关规定;

(三)组织指定实验室的遴选、考核与评估。

第五条 依托单位是实施指定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保障指定实验室运行经费、人事、后勤及其他相关条件;

(二)负责指定实验室建设和运行,配合做好指定实验室的验收、评估与考核工作;

(三)负责聘任指定实验室负责人;

(四)负责督促并检查指定实验室各项工作。

第三章 推荐与遴选

第六条 指定实验室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荐或有关单位自荐,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指定实验室的技术研究领域应符合国家局有关发展规划与总体布局要求;

(二)实验室应具有独立法人或法人授权资格,原则上已对外开放5年以上;

(三)实验室应具有本专业领域技术特点和学科优势;

(四)实验室能够承担和按时完成国家局交办的工作任务。

第七条 申请实验室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单位自荐报告,并附电子版;

(二)自荐报告涉及的相关证明资料;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荐的,还应出具推荐意见。

申请单位提交的自荐报告及相关证明资料应当规范、真实、完整。

第八条 国家局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按照指定实验室条件的要求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组织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第九条 国家局从现场检查通过的单位择优遴选指定实验室。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条 指定实验室不得设立实体和分支机构。提倡依托现有资源,争取地方政府等项目资金向指定实验室建设倾斜,鼓励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指定实验室建设,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保障指定实验室可持续性发展。

第十一条 指定实验室应积极完成国家局委托的各项工作,每年向国家局提交总结报告,主动接受国家局的监督与指导。

第十二条 指定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及实验室运行建设。

第十三条 指定实验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由国家局委托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均应署指定实验室的名称,专利申请、技术转让、申报奖励等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考核评估

第十四条 国家局每5年组织对指定实验室进行考核评估,评估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指定实验室的技术水平、科研能力、运行情况、任务完成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考核评估工作采取专家评议、现场检查等形式。

第十五条 建立退出机制,考核评估不合格的指定实验室,取消指定实验室的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XX指定实验室”,英文名称为“Designated Laboratory of XX,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XX指定实验室”,英文名称为“Designated Laboratory of XX,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第十七条 国家局委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指定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3

【关键词】食品专业综合实验 实验超市 开放教学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1110XJ2915023);浙江工商大学课堂教学创新项目(1110XJ2915089);基于产学研政协同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Xgyw161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9-02

1.食品专业综合实验的课程特色

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是食品学科的专业实验课,是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追求实验内容创新和学生自主性发挥是该课程的重要方向[1,2];食品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食品工程能力的重要渠道,具有课时数少,设备仪器投入大,专业针对性强等特点。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所依赖的实验室不仅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独立工作和实践能力、培育发明创造意识、培养专业技能及科学作风的重要基地。

2.食品行业发展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食品行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对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分层次、多元化教学,以便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各种教学功能,服务于学校教育和学生培养,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3]。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对传统的实验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管理是目前大学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4]。

3.超市化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食品工程实验超市”是一种新的实验教学组织模式;该教学模式就是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实现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的分类化、模块化管理和最大化利用;“食品工程实验超市”提供一个包括原料分析仪器、产品加工设备、产品分析仪器、工艺技术参数等单元在内的资源库;资源库内容涉及常见典型食品的开发研究和加工过程;平台可实现原料分析、设备选型、生产线构建、工艺优化、设备操作、产品分析、研究报告书写等实验实践环节的教学讲解、过程练习、技能考核等功能;相关学科的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自由选择课题、自主组装设计生产工艺、自行开展实验研究。

食品专业综合实验的超市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科学研究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变,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通过“食品工程实验超市场”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食品工程技术实验实践的兴趣与激情,努力实现学生在竞赛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系统地、全面地、广泛地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实现学生创新实践、竞赛实践、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提升其课外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同时还与本科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5-7]。由此可见,“食品工程实验超市”的构建、超市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可行性。

4.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建设目标

(1)提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食品工程实验超市”。该教学模式将实现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的分类化、模块化管理和最大化利用,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实验实践。

(2)建设“食品工程实验超市”实验项目库,将实验项目分类管理、不断更新,实现科研成果的教学用途转化,实验项目涉及食品工程常用典型实验设备和试验工艺。

(3)建立健全“食品工程实验超市”管理制度建设,学生实验活动由过去的课堂参与模式改为创新项目模式,实现学生分散预约实验,自由选择实验,老师集中管理、分别指导实验[8]。

(4)优化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学生实验总结由实验报告模式改为项目研究书模式,在校园网开辟创新研究专栏,用于实验研究报告的发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研究报告进行评估打分,给出实验课程成绩。

(5)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基于超市化管理模式的实验教学新方法,实现示范性应用;编写适用于“食品工程实验超市”教学模式的实验指导手册。

5.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1)“实验超市”实验项目库的建设

实验项目包括黑木耳蛋糕、土豆面包、真空油炸果蔬脆皮、即食调味水产类休闲食品开发、浓缩果汁加工、香橙泡腾片、固体啤酒、速食香菇汤、干酪生产、葡萄酒生产等。

将实验项目划分为:基础型实验项目、专业型实验项目、综合型实验项目、创新型实验项目;将各类实验项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思路进行规划,既可满足试验教学的要求,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用学生在规定框架下结合兴趣和目的自选实验项目代替传统的规定限制的实验项目。

(2)“实验超市”实验指导手册编写

实验指导手册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的重要指导材料,确保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编写针对性强、适用范围广、涵盖内容全面的实验指导手册,是“食品工艺学实验超市”正常高效运行的需要,是夯实学生食品工艺学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学生食品工程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食品仪器设备操作能力的有效保障。

(3)“实验超市”管理制度建设

利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方便快捷的校园上网环境以及先进的管理,让学生分散预约试验,自由选择试验,老师集中管理,分别指导实验。

从实验方案的选取,实验步骤的确定,测试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到最后学生自己撰写小论文发表或者编写试验项目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仪器、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分析、工程应用领域和前景及改进建议等)等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9,10]。

(4)课程成绩评价建设

学生实验活动由过去的课堂参与模式改为创新项目模式,实验报告模式改为项目报告模式,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意义、技术路线、实验方法、任务分解、经济技术指标、市场分析、经费预算等部分,强化学生的科研实验能力和科研报告编写能力,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工程能力。

在校园网上开辟相关创新研究专栏,用于实验研究报告的发表,增进学术交流。推荐具有创意和特色的优秀实验项目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营造良好的研究、创新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性成果申报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

(5)“实验超市”完善发展机制建设

“实验超市”的完善发展包括实验项目、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不足、改进更新;结合国家级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平台建设工作,实现网络虚拟实验与现实动手实验的有机结合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6.结论

结合食品行业新的发展背景和人才需求,研究食品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任务目标,在原有课程模式基础上,着力建设“食品工程实验超市”实验项目库,健全“食品工程实验超市”管理制度,优化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并实现示范性应用[11];将实现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的分类化、模块化管理和最大化利用,为学生创新实践与实验平台高效利用搭建良好桥梁,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实现学生理论学习、自主实践、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4):3-4.

[2]李延华,孟岳成,王伟军, 等.基于工厂实际案例剖析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13:108.

[3]宗国升.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途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163-165.

[4]杨立军,梅杓春,刘晓平.本科专业设置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J].教育发展研究,2008(17):41-44.

[5]王宪青,于长青,陈丽芬,等.对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6,190.

[6]杜鹏,许晓曦,孔保华.“3+1”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18-21.

[7]卫晓怡,崔琳琳,白晨,唐立伟.商科院校中食品工艺学课程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04):77-79.

[8]吕兵,何志勇,姜启兴,许学勤,李玥.食品工艺学实验创新教学的改革与思考.高教学刊,2015,(14):83-84.

[9]耿新,陈心浩,姜臣林.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50-152.

[10]熊芳,刘甫.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144.

[11]李延华,王伟军,陈杰,等.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30: 16-17.

作者简介: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4

一、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室的意义

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实现实验室内容对学生的开放,学生可以依据科研课题进行相关科研实验,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仪器,开展课外科研活动或做科研课题等,课题立项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未来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通过开放式实验室也可以获得科研水平的提升,在帮助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

2. 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开放,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提供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获得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高校通过投入经费、师资力量,辅助相关规章制度, 可以有效地促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开放式实验室是创新实验基地的雏形,是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多功能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平台。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室构建路径

1. 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

一是实验室时间的开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时间安排随时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也可以采取提前预约的方法。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将实验室预约情况, 包括实验项目、实验人数以及实验时间予以公布。通过开放的形式,使学生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二是实验室仪器的开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中,学生在进行相关实验的练习和考核基础上,可以自主使用包括贵重仪器在内的实验室仪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验室规章制度进行登记、检查和使用完毕后的交接。

三是实验室内容的开放。除教师布置的课程必做实验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探索性实验。对学生而言,通过自主探索性实验,可以获得实验能力以及学术水平的有效提升。 同时,对其后续的学术研究和相关领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经费保障机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设立实验室专项运行费用,主要用于开放式实验室的日常费用支出; 另一方面, 设立开放式实验室基金,主要用于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实验室仪器的折损以及实验资源平台构建等。总之,通过构建开放式实验室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开放式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满足校内师生进行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的需求。

3. 制订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激励措施

为保证开放式实验室发挥应有的价值,除了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及经费保障外,还应注重对教师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激励,充分调动起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师生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师生的实验热情。此外,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而言,将实验室开放工作作为实验室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充分激发实验室管理人员投入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积极性。

摘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多学科综合、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室对专业实验教学的开展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开放式实验室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及科研的重要性基础上,从开放实验室时间、开放实验室仪器、开放实验室内容、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制订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激励措施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式实验室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开放式实验室,探索

参考文献

[1]吕远平,卢晓黎,贾利蓉,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4):138—140.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 篇5

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实验室管理层:在实验室最高管理者领导下负责管理实验室活动的人员。至少应包含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质量负责人:在实验室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分管质量工作,负责建立、和维护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主持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不符合项的纠正。

技术负责人: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对技术要素的控制责任。

控制样品:已知样品成分含量、可用于重复性测试及控制测试过程准确度的样品。1 实验室自己制备添加已知值的阳性样本。2标准物质。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使实验室客户能够确信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结果或服务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内部质量控制是为了实验室内部各级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够确信本实验室和本部门能够达到并保持预定的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质量活动。为了让客户信任,通常要对实验室实验室质量体系中的有关要素不断进行内部评价和审核,并开展如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样品重复性测试、与外部实验室的测试比对、参加能力验证等各种控制活动,以证实实验室、某个部门或相关人员具有持续稳定的 4.1质量负责人负责主持保密工作

4.3质量负责人:

4.3.1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

4.3.2监督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及时纠正降低实验室检测能力,影响公正性和诚实性的偏离行为;

4.3.3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反映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

5.2.12内审和管理评审要把公正性声明和公正性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审核和评审内容,质量负责人要跟踪与此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其落到实处。

5.3.4 最高管理者应经常召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研究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评审的情况,推进质量体系运行的水平,始终保存质量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5.4.4质量负责人应保持与最高管理者的沟通,及时反映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协助最高管理者维护本中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

5.5.1最高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来自法律、法规,顾客的抱怨和意见,检测能力的验证和比对结果,当发现本中心的质量体系屡次出现同一类似的问题时,应召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3.1 质量手册由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主任批准,综合办公室发放。

5.2.1.2 程序文件由综合办公室组织编写,送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5.2.1.7 质量记录由综合办公室编写,综合办负责人审核报质量负责人批准使用。

5.2.3.6 重新颁布新版本时,旧版本作废,已作废的文件应由综合办公室收回,需销毁文件,填写《文件销毁记录》,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统一销毁。如需留作历史资料或参考资料时,应加盖“作废”和“归档”章。

6.3 未经批准不得复印或转借,如确实需要,按文件受控要求,质量手册需主任批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需质量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借阅、复印,如中心内使用,领用时由综合办公室加受控章、编号。

3.3质量负责人审定外部支持服务和物资供应采购计划,技术负责人签字。

②质量负责人对检验分包方的能力,资质进行调查,并将检验分包方的情况告诉委托方得到委托的书面认可

3.1 质量负责人组织申诉和投诉的处理工作,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受理客户的申诉和投诉。

4.2.3 通过复核,认为投诉理由不成立时,报质量负责人审核后,签发投诉不成立报告,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向客户做出耐心解释。

3.1质量负责人负责本中心不符合工作的控制处理和纠正措施的审批。

4.2.2质量负责人一般通过内、外部管理体系审核,对检测报告定期抽查。

4.3.1无论是谁,也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发现的不符合工作,都要及时填写不符合工作报告上交质量负责人。

4.3.2质量负责人对不符合报告所描述的不符合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做出处置意见。

4.4.2对经常重复发生和可能造成严重结果的不符合工作,质量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行评审,立即采取纠正和补救活动,防止不符合工作造成的损失继续扩大,责任部门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质量负责人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4.4质量监督员对停止检测工作的责任部门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质量负责人,由质量

负责人决定是否批准恢复工作。3.1质量负责人对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工作予以评价,确定责任部门,批准纠正/预防措施并协调实现,检查验证措施的效果,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4.1识别不符合工作,确定责任部门

(1)各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按照《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规定的途径,识别出已发生的不符合工作,填写《不符合工作报告》上交质量负责人。

(2)质量负责人对不符合工作情况进行评审确定实施“纠正”还是“纠正措施”的处置意见,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向责任部门发放《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

(3)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按《内部审核程序》执行。

5.2预防措施的制定

(1)质量负责人在收集了潜在不符合工作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可能影响的范围及部门。

(2)质量负责人与所涉及的部门一起分析潜在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应由主任批准。

6.2 纠正措施由质量负责人批准,预防措施由主任批准。

7.1质量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实施纠正/预防措施所发生的质量活动记录,交综合办公室存档保管。

3.6 质量负责人负责批准质量记录格式。4.3检验原始记录规范

所有原始记录格式要规范化,质量记录格式由质量负责人批准使用,技术记录格式由技术负责人批准使用,其信息内容要全面,以能保证复现检验过程。

①检验员应认真、准确、客观地填写原始记录,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使用经批准的专用原始记录格式。

②检验过程中的记录、计算和数据转换等都必须进行认真校核。③检验原始记录内容中应包含足够的信息,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标题(如XX产品/项目检验记录); b)唯一性编号; c)样品状况,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状态(异常情况应详细描述);

d)检验依据或参考的检验方法(标准代号必须包含年号); e)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f)检验数据、计算公式和导出结果; g)检验时的环境条件;h)检验中的意外情况的描述及处理记录; i)检验日期、地点; j)检验员、核校人员签字;

k)有分包项目,应附以分包检验报告。

④原始记录不允许涂改,修改原始记录时,应在数据上划两道横线,将正确数据写在原数据上方,并加盖修改人印章或签字。

⑤原始记录要在检验过程中及时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得追记、补记或事后抄整。若确需抄整要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将原始记录和抄整记录一并存档。

⑥记录要真实、准确,描述要具体。

⑦原始记录所有项目都应填写完整,应有检验人(记录人)、校核人(或审核人或批准人)的签名。记录中没有内容的空白项要划“”杠掉。

⑧原始记录应与检验报告一同存档,保存期一般不少于三年。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 3.1.1 主持内审工作;

3.1.2 审批审核实施计划及审核报告; 3.1.5 对有争议的质量管理问题有裁决权。

4、工作程序

内审工作每半年进行一次,并且要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实验室的所有部门。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适当增加内审频次: a、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b、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

c、实验室组织结构、人员、技术、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d、第二方或第三方现场评审前

5、检验报告质量审核工作程序

5.1 检验报告质量除随体系全面审核外,每季进行一次质量审核(体系全面审核当月除外)。

5.2 检验报告质量审核,由质量负责人任审核组组长,并确定审核员。

5.3 检验报告审核,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当月检验报告的10%,按《检验报告质量分等规定》的判断。

5.4 审核员填写《检验报告质量检查表》和《 年 月检验报告审核汇总表》,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分发相关部门,并在综合办公

室归档保存。

6、附加内部审核

6.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质量负责人应针对责任部门或要素及时附加内部审核;6.1.1 出现质量事故,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6.1.2 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6.1.3 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6.1.4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6.2 附加内审计划内容同4.2中程序内容。

5、教育培训

(1).质量负责人每年都应对员工进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员工职业健康及安全意识。

4.10.7.2质量负责人

a、批准内审计划并组织实施 b、指定组成内审组及任命组长 c、将内审计划通知组长和受审核部门 d、负责不符合项追踪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6

摘要 以荆楚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实验的开设为研究对象,探索培育现代食品行业应用性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富有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体系,为基层型大学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积累经验。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 改进

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我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荆楚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坚持立足荆楚,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定位,始终立足基层、研究基层、服务基层,初步形成了“面向基层、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验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开设的实验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和生产实际脱节,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兴趣,所以,对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

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脱节,可以说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通病。这个问题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里面也同样存在,比如在果蔬加工环节里面,有一个实验项目是测果蔬的呼吸强度,在实验室里用密闭静置的方法,实际上这个方法由于精度不高,得到的值可信度差,国外其实早已经有动态气体成分分析仪,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改革教学方法。

2.实验教材和培养目标不一致

很多实验课程由于采用外校的教材,每个学校的定位不同,内容编排上和我校的定位可能有很大出入。比如说食品工艺原理实验,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材更突出基础理论研究,而我校的办学定位更突出实用性,对纯理论的研究可能要求要低些,过多的基础理论研究反而影响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3.实验课程和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不紧密

学生实验和企业需求不相符,不能为就业提高能力,纯消耗性的实验造成了经费短缺和资源浪费,经费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学生的技能训练实效性差。

4.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而建立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更要重视“学”。推行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板书一讲解一学生动手,模式僵化,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了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二、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改进

1.改革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走访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食品行业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在调研和学习中拓宽眼界、创新思维,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合理、更科学,课程设计更贴近生产实际。比如当前保健食品的发展,在过去传统的食品科学教学中是没有的,那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增加“功能食品开发”这门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

2.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特色,自编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

食品加工实验教学内容较多,教材多种多样,各个学校必修、选修的界定不分明。为了适应我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发动教研室的老师走出去引进来,自编实验大纲与实验教材。因为食品加工有很强的地域性,东南沿海的水产品特别是海产品加工就是一大亮点,广西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甘蔗制糖也是具有区域性,荆楚理工学院就要立足荆门本地的特产,来设计实验大纲。比如在生化分离与提纯的实验设计中,就可以设计以钟祥当地特产葛根为原料,提取葛根素,在食品加工学的干制实验这一章中,可以设计葛根粉的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定位。

3.实验课程与企业生产相结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很多实验都是消耗性实验,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料和试剂等耗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就会造成浪费。因为资金消耗量大,经费往往不能满足实验开设,又导致实验开出率不足。将实验和生产结合起来,将实验课程开设到实际生产当中,则是双赢的事情。比如烘焙工艺学这门课,教研室组织了和当地烘焙企业的座谈,经过研讨,很多实验都可以与他们的生产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设计实验项目与时间,与企业洽谈,节约了学校的经费开支,企业则可以在旺季获得劳力支持,一举两得。“食品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程试剂费用相当昂贵,中兴农谷则有很多样品需要我们检测,在制定实验项目的时候,可以将对方检测的项目指标作为实验内容,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解决了试剂费用,还可以获得企业的劳动报酬。

4.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

传统的实验课10分钟讲理论,10分钟操作,固定了操作流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必须丰富实验教学的手段。

首先,允许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围绕某个目标制定实验方向,以此为主线,将相关实验理论、实验技能贯穿在一起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实验课程开设部分自选实验,将班级分组,制定组长,小组讨论本组的实验项目,制定实验方法,最后小组互评,老师总结,学生除了锻炼实验技能,更能锻炼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其次,要在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在理论课上已经能够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验教学当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实验课的板书一般都是固化的,很难有新的补充,也不够生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可以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等一并在多媒体中现,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改革研究与实施,有助于全面提升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食品类专业实验课教学综合改革研究 篇7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求职定位和谋求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 可进一步培养锻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食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是食品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它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类专业的基本理论, 掌握必要的食品保藏原理和食品分析测试技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实验教育现状相比, 我国高校学生的理论基础较扎实, 但动手能力较差, 缺乏创新意识, 这是由我国现有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形成的。目前, 我国武陵地区高校的实验教学尚存在如下问题:1.武陵山区的欠发达现状, 造成的实验教学队伍相对薄弱。2.近十年的扩招形势, 重创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纽带地位, 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 存在着“重理论, 轻实践、重课堂, 轻课外”等弱化实验教学的倾向。3.因交通不便造成的高校学术交流的障碍给实验教学体系、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带来了诸多不便。4.实验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实验室不规范, 实验设备落后等问题。

二、食品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树立以学生为本,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始终围绕培养学生合理的科技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一总目标, 借着“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 结合武陵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当前人才需求形势, 极力深化教学方法、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具体地说, 从如下方面改革:

1. 更新教育观念, 突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纽带关系。

自古就有“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古训, 而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每一类食品原料或食品产品的安全程度和营养价值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 忽视实验教学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实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实验教学改革应从人才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 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武陵地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2. 培养实验教师的敬业精神, 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武陵地区崇山峻岭, 交通不便, 没有一支思想觉悟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队伍, 就谈不上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保证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 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进, 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设置和实验仪器、设备向先进性方向更新, 对实验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科研实践经验的教师, 才能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 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

(1) 努力培养实验教师的敬业精神。在当前市场经济年代, 高校要有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除了用丰厚的待遇留住人才的同时, 还应培养教师讲奉献;

(2) 选拔实验教师, 建立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推选并鼓励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教师指导实验;

(3) 完善用人制度, 健全激励机制。确立实验教师的重要地位, 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4) 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明确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

3. 打破专业界限, 整合实验资源。

传统的按理论课和专业课进行实验室设置和建设的方法构建的实验平台存在着多隶属关系结构, 这必将导致实验室专业覆盖面不全, 设备利用率低, 难以发挥其规模效益。打破专业界线, 构建一个同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平台, 可拓宽专业基础, 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为学生进行知识融合和知识综合打下基础。为此, 结合当前实验改革的实际, 我院已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分析和检验和发酵工艺学等课程实验挂靠到我院生物示范中心完成。这样充分利用了我院的实验资源, 避免了因专业实验区别造成的实验设备的重复投资, 充分利用了实验资源, 且为我院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科研创新等实践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4. 结合地区资源优势, 修订专业实验大纲, 合理设置实验教学模块。

为了避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门课程实验的重复, 我们在原有实验大纲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实验大纲。在对实验项目和内容的调整时, 我们结合武陵地区资源优势, 将特色资源的开发纳入创新实验内容, 并设立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三个层面, 力求建立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承的、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即全面考虑实验类型和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 并根据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处的层次, 合理安排、优化实验项目。具体应注意:

(1) 重视基础实验。在改造和拓宽专业口径时, 应对各专业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优化、重组, 使实验教学不再分散, 实现从基础到专业的过渡;

(2) 遵循认知规律。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和过程应遵循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 根据教学的进展、学生知识的积累, 在实验的难度、灵活性、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上, 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

(3) 创新实验与地区特色资源开发相结合。我们将武陵地区莼菜、薇菜、蕨菜等地方野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纳入创新实验内容,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产品研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行导师负责制, 革新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带实验”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大二就可选择指导教师, 学生创新实验的指导工作就由这些导师负责, 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实验环境, 真正实现从“教师带实验”到“教师指导实验”的转换。具体措施有:

(1) 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准备。学生参与导师的课题, 在导师的指导下, 有选择地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验的设计和准备工作, 包括实验方案的提出、工艺路线的设计和论证及研究要点的设置等,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实验交流,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创新。杨振宁曾说过:“中国教育给了我严谨, 美国教育给了我创新。”创新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 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除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还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靠理论教学来实现, 而主要靠实验教学来实现。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内容和方法, 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6. 建立开放实验室, 给创新实验提供良好环境, 深化实验教学。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靠课堂内有限的几个实验是不够的, 可采取课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一个时间开放、仪器设备共享的开放实验室, 以加强实验能力提高的效果。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开放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让学生自主地选定实验课题、自行设计实验和选择仪器设备, 且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应把握如下几点:

(1)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从实验内容的提出、资料的收集、研究路线的设计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工作都应学生自己来做, 导师主要在辅导、解答疑难问题和管理实验室等方面起部分作用。

(2) 注重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学生通过开放实验室进行创新实验的过程中, 导师对学生有辅导责任外, 实验管理员有引导学生加强安全和环保意思的义务。

(3) 合理处理开放与约束的关系。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 虽然实验过程开放, 但需有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与之配套, 以达到开而不乱的效果。

7. 改善实验手段, 提高实验质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黑板讲授、教师示范、学生实验、问题反馈与解决等实验手段为主, 这极大地限制了实验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为真实有效的提高实验质量和实验效果, 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讲解, 增加实验课堂的信息量。

(2)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 弥补教学手段的不足。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 学生可以反复地进行模拟实验, 更多地了解实验中无法观察和操作的内容,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如在《食品工程原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采用食品工程原理仿真实验软件 (如东方FES仿真软件) 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辅手段。但应注意, 尽管仿真教学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 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决不能用仿真实验完全取代实际的操作实践。

(3) 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 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在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中, 利用网络技术, 结合计算机仿真实时互动教学网络, 可弥补实验室软硬件资源的不足。

(4) 更新实验陈旧设备, 加强实验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较好的实验教学条件,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有机融合, 提高实验效果和质量。

8. 进一步完善实验管理机制。

改革考评制度完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 应从如下四方面着手:

(1) 科学合理配备教学资源, 增加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 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实验平台。

(2) 加强实验教学文件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包括实验教学大纲的更新、实验教材编写、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和整合、实验课程教学计划修订、实验项目卡的建立等等。

(3) 严格实验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实验报告的批阅等。

(4) 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的质量管理。实验教学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检测。应加大实验课程考评力度, 对学生在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三、结论

在我院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武陵地区地方高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个应长期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在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扶持民族地区教育”的精神指引下, 我们应继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视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重视民族传统食品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队伍,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培养新型实用型创新人才为出发点, 结合地区民族高校的实验教学实际, 从实验教学模式合理化、创新实验资源优势化、实验手段先进化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实验课总体改革思路。

关键词:武陵地区,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国庆, 骆培荫, 王洋.高校实验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5, 5

[2]袁莉.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6

[3]杨富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4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8

1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设计实验, 讲解实验内容,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机械地完成实验步骤, 被动应付, 兴趣不高,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这些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尤表现为突出, 仪器分析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1.1 仪器设备数量不足

由于资金不足和设备价格较高, 导致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相对偏少, 而学生数量较多, 不可能有那么多学时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上机操作, 使得学生动手机会较少, 很难在规定的学时内掌握这些大型设备的使用方法。

1.2 学生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部分, 况且一般都是考查, 并不单独考试, 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

1.3 预习质量不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 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价格越来越高, 内部机构越来越集成化、封闭化, 导致学生对价格比较昂贵的精密仪器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按照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在实验前, 只能通过实验教材进行预习, 而很难对所涉及的仪器设备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等一片茫然, 甚至相互抄袭, 应付差事, 预习质量不高[3]。

1.4 缺少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很难发挥学生实验时的主观能动性, 导致学生发现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差[4,5]。

1.5 教材通用性不强

由于各学校、各学院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厂家和型号很难保证相同, 类型相同而厂家或型号不同的仪器设备操作步骤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这就导致没有一本完全符合我校的仪器分析实验课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更快更准确的新设备不断涌现, 这样常常导致教材上介绍的与实际教学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型号脱节, 进而影响学生预习的效果[6]。

2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根据现有仪器设备,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在仪器分析实验课上所用的仪器一般价格比较昂贵, 导致仪器设备数量有限, 不同院校拥有的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型号参差不齐, 因此能够开设的实验内容、实验个数都不一样,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 我们教学组编写了一本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仪器分析实验教材。

在教学内容上, 保留了一些经典、成熟的内容。同时, 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 根据当前社会热点, 与时俱进, 适当增加或修改一些实验项目。比如, 当前社会比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在液相色谱实验中, 开设了牛奶中三氯氰胺的检测;在原子吸收实验中, 将牛奶中铜含量测定修改为胶囊中铬含量测定。

在教学时间上, 根据现有仪器设备数量, 对仪器设备数量较少的实验项目, 适当增加学时并减少每批人数;而对于仪器设备数量较多的实验项目, 适当增加每批人数。比如, 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实验中, 由于设备台数有限 (各有两台) , 将首次使用该设备的实验项目学时增加至3学时, 每批人数减少至12人;在电位分析实验中, 由于设备数量充足, 每批人数增加至20人。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操作设备, 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 同时了解仪器分析的应用范围, 真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强调课前预习, 确保预习质量

为了提高预习质量, 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首先, 我们从直观入手, 在每一批学生完成上一个实验后, 由我们统一带领这批学生去下一个实验项目所涉及的设备房间进行参观, 让学生零距离地观察设备, 同时我们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给学生简单地介绍设备的结构和操作, 并提出预习要求。其次, 我们通过互联网, 将编辑好的视频或图片教程发至公共邮箱, 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邮箱获得这些较为直观的教程, 便于他们了解设备的结构及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 再预习本次实验内容,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实验目的, 确保了预习质量。

2.3 增加设计性实验,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现阶段,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已经增加两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还会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通常是指导老师给出多个题目, 学生根据意愿选择其中一个, 选择相同实验项目的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实验小组, 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和小组讨论, 确定实验方法, 通常理论上可行的方法不止一个, 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实际能提供的仪器设备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路线和具体的实验步骤, 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创新力。

我院开放性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现阶段已经完成门禁系统的建设, 实验室对跟着老师做课题和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已经做到完全开放, 但对其他学生还没有做到完全开放, 这是因为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 若对其他学生也完全开放, 则需要专职老师全程陪护, 以防学生操作不当, 导致仪器设备损坏,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出。开放实验室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随着我院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和完善, 实验室的开放范围会越来越广, 实验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2.4 完善仪器分析实验考核制度, 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 我校尤其重视实验教学。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 已经成为一门与理论课并重的必修课程, 而不仅仅是理论课的附属部分。现阶段, 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即技能操作成绩占40%, 实验报告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各占30%。技能操作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对其掌握的程度;实验报告成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实验预习、书写、数据处理和思考题的作答;期末考试是以实验项目为基础, 考查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这样既能考核学生, 又能促使他们把整个操作再温习一遍, 以考代学,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 结语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改革还在不断进行中, 改革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积极创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摘要:针对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的现状, 指出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结合仪器分析实验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阐述了该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将来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以培养更为出色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宋健, 史晓敏.《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资讯, 2011, (9) :196-198.

[2]李金淑, 张琳霞, 周珊珊.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9 (3) :90~93.

[3]王焕英.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 2011, 13 (1) :79~84.

[4]顾斌, 黄余改, 方夏.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 (2) :66~67.

[5]徐小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 :49.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问题, 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培养大批熟悉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估方法以及测评标准法律法规体系的高素质人才也显得越来越迫切[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从2002年开始正式批准招生的专业, 该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明确为:培养掌握各种食品品质检验技术和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 能够从事食品检测分析、质量管理、安全评价与品质控制等实际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民办高校应顺应国家教育需求, 培养合格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专业的学生, 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性较强, 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由于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是民办高校教学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2]。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 结合自己所属专业, 重点探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 实验室的设置

由于各种教学资源条件的约束,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实验内容不合理, 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开放式等实验比例偏低不能实验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3]。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实验技能形成和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发展的规律, 应建立符合“厚基础、宽专业、大综合”要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 其组成如下。

1.1 基础学科实验室

基础学科实验室主要是提供学生化学、生物等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 承担食品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普通微生物学等课程实验。开设基础学科实验, 有利于巩固和加强理论教学效果, 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 同时加强基本技能培养和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的培养。

1.2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室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室又可根据分析检测的方法不同分为食品理化分析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分析实验室、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食品毒理学分析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仪器检测手段,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性、食品营养价值的能力。承担食品分析、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掺伪鉴别检验、食品安全检测等课程实验。

1.3 食品质量控制实验室

以食品加工企业质量控制技术训练为目标, 让学生掌握ISO, HACCP, SSOP, GMP, QS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食品质量认证等相关知识, 熟悉它们的规程和具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承担食品质量原理与控制技术、食品质量管理等课程实验[4]。

2 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

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既要有基础实验技术, 又要有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结构合理的实验内容, 按照基础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设计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等层次组织实验教学, 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和综合创新实验。

2.1 基础技能实验

由于民办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要弱一点, 这是实际情况[5], 因此基础实验仍然是民办院校的教学内容之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实验包括化学基础实验和生物基础实验, 如有机实验、无机实验、食品化学实验、普通微生物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等。主要是提供学生化学背景和生物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基础实验要着重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应具备的实验技能。

2.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综合知识或以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的实验,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专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强化综合技能训练, 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开设食品掺伪检验综合性实验, 将食品的感官检验与理化分析和仪器分析等检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较各方法的特点, 提供安全检测的可靠性。开设食品质量控制综合性实验, 将食品加工工艺与食品质量控制关键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体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技术的特点, 力求满足学生实验技能全面培养的需要。如在果蔬饮料制作中, 学生首先运用动植物检疫检验学课程中的实验技能对果蔬原料进行检疫检验, 接着在制备的每道工序中, 应用食品有害微生物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实验技能对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控制, 在得到产品的基础上, 应用食品现代分析与检验课程中技术对产品的理化和卫生指标进行分析。

2.3 研究设计性实验

研究设计型实验是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 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 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肉制品中肉毒梭菌的检测”, 在原来经典实验基础上, 可改革扩充为自己设计的实验, 要求学生从日常的饮食生活中, 选择主题、选择材料、选择方案, 实验室尽可能提供所需条件。并以此为素材, 指导学生完成一篇科技论文的写作, 评选出优秀的习作, 让学生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或由学生自选题目,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一项目, 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分析、设计和动手能力, 并继续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2.4 应用性实验

将学生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如说成立一个食品安全监督小组, 深入学校食堂、超市以及校办企, 采集样品, 对其进行检测, 既能确保学校食品的安全, 又能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 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也可以派遣学生进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短期的教学实习, 让学生既能让自己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又能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工作和生活。

3 实验教学平台硬件建设

我国民办高校的本质特征是“投资办学”, 与西方私利高校的“捐资办学”存在很大的差异, 表现在办学过程中较多地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 关注“盈利”问题, 由于“投资办学”的体制使得实验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6]。针对民办院校的这种特点, 可采取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措施来加强实验教学平台硬件建设。

对于民办高校资金投入短缺, 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数量非常有限, 常采用传统的由教师操作演示, 学生进行观察或参与小部分操作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了解设备的用途和工作的基本原理, 不能进行实际操作, 更谈不上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 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虚拟实验室作为新兴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平台, 拥有传统实验室不可比拟的优势, 且正在逐步应用于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7]。虚拟仿真实验室运用虚拟仪器技术, 可以用现有设备搭建功能强大的实验系统, 给实验者更高性能的仪器设备, 从而节省大量的购置设备费用, 显著降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成本, 提高实验效率[8], 在民办院校实验室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国家开发建设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虚拟仿真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大型仪器分析仿真软件, 如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分析仿真软件。一套仪器的虚拟仿真系统连接多台系统终端设备, 可同时开展多人的仪器操作实训, 实习“一人一机”模拟操作练习。二是虚拟仿真3D食品生产车间质量控制系统。在虚拟仿真典型的食品生产环节与生产设备, 可进行干燥、杀菌、包装、检测等基础单元操作过程。三是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系统。安装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的质量控制图, HACCP, ISO22000, ISO9001、食品市场准入申报流程及审核过程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软件, 利用人机界面进行食品安全体系的实操。虚拟仿真系统还可通过配置一些食品生产加工设备以及大型仪器分析设备等, 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室。

4 结束语

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和经济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 是该专业办学亟待解决的课题。作为民办院校, 如何建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出应用型人才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调研, 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 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努力建设符合新世纪民办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熊振海, 明晨超, 黄立安.食品安全实验的Flash网络虚拟教学系统开发[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 :87-88.

[2]刘海燕, 孙红梅, 王广慧.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 30 (1) :72-73.

[3]陈文伟, 黄光荣, 王革.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5 (4) :22-23.

[4]龚加顺, 袁唯, 赵灵芝.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农业教育研究, 2010 (2) :16-18.

[5]巢云.重视基础实验锻炼实践能力:浅谈民办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会[J].科技信息, 2007 (23) :199.

[6]王成全, 孙曙光.民办高校实验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8 (4) :49-52.

[7]石新丽, 唐飞羽, 孙梦雯.虚拟实验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 (6) :114-116.

食品专业实验室 篇10

1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都是老师设计实验, 讲解实验内容,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机械地完成实验步骤, 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验证和说明,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3], 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 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1 学习内容多, 学时少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融合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这2门基础化学实验课, 学习内容没有减少, 而实验学时减少了一半, 仅为原来的一半。

1.2 学生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部分, 况且一般都是考查, 并不单独考试, 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3]。

1.3 学生人数多, 老师少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6个班, 同时开设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学院规定每批学生人数不得超过24人, 即使这样, 每批学生人数还是偏多, 并且大一新生刚刚接触化学实验, 实验过程中容易出错的操作较多, 出错的学生也很多, 导致1位老师很难做到及时指导学生更正错误或不规范操作, 难保证教学质量。

1.4 污染严重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污染较为严重, 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虽然每个学生每次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很少, 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 实验数量大, 每学期所产生污染物的数量很大, 若处理不当, 实验室将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4]。

1.5 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且单一, 验证性实验较多, 综合性实验较少;经典的实验较多, 设计性实验较少[5]。导致学生缺少实验兴趣, 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得他们的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3]。

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改进实验项目, 提高课堂效率

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计划中, 首先需要删除重复的实验项目, 之前由于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各自安排, 造成实验项目在内容上重复, 如酸碱滴定分析实验在这2门实验课中都有;其次需要删除过时的实验项目, 如分析天平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已经取代分析天平, 成为实验室最常规的称量工具, 由于电子天平使用简单且在其他实验项目中都被广泛使用, 因此没有必要单独开设电子天平的使用这个实验项目, 在其他实验项目教学中, 只需要很少时间讲述电子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即可;第三根据专业特点, 调整某些实验项目的内容, 如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常常需要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B、C的含量, 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根据这样的专业需求, 将“铁的比色测定”改为“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做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尽快地适应工作[2]。

2.2 完善考核制度, 加强学生的重视程度

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 我校尤其重视实验教学。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已经成为一门与理论课并重的必修课程, 单独考试, 再也不是理论课的附属部分。现阶段,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成绩由2部分构成, 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由课堂纪律, 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这3个部分构成, 分别占10%、60%和30%。课堂纪律成绩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遵守纪律;技能操作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对其掌握的程度;实验报告成绩主要包括4个方面, 即实验预习、书写、数据处理和思考题的作答;期末考试是以实验项目为基础, 考查学生的操作、对实验知识点掌握程度及相关注意事项。这样既能考核学生, 又能促使他们把整个实验操作和知识点再温习一遍, 以考代学,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3]。

2.3 至少2位老师在场指导、更正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院领导将6个班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全部安排给我们3位老师, 我们主动成立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组, 一起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一起做预实验, 一起讨论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 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次带实验的老师, 必须上交首开实验记录, 由实验室主任负责检查。为了及时更正学生错误或不规范操作, 我们决定每节实验课至少2位老师在场, 当发现学生操作有误或不规范的地方, 及时做到一对一的指导、更正, 有利于让学生记住出错的地方, 避免以后再犯, 进而提高课堂效率[6]。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 正确掌握实验技能,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4 绿色化学实验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只注重训练学生的技能操作,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般按照“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来处理实验造成的污染。新兴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提出绿色化学, 其目标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产生”, 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又能够实现防止污染。

首先, 实验规模的绿色化改造, 即微型实验, 它以尽量少的化学原料和试剂获取尽量多的化学信息, 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与传统常规实验相比, 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节约90%以上, 时间缩短1/2左右, 同时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其次, 实验内容的绿色化改造, 在保证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得以训练的前提下, 尽可能开设对环境友好的实验项目;选择低毒、污染较少、价格相对便宜的实验项目;删除或修改传统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对环境污染大、毒性大、危险性大和三废后处理困难的实验项目[7]。如在沉淀实验项目中, 选择无毒的Cu2+、Fe3+作为沉淀离子代替传统实验中的Pb (NO3) 2、Ag NO3, 选择无毒的Na OH作为沉淀剂代替传统实验中的K2Cr O4, 这样就避免了有毒重金属离子Pb2+、Cr6+排放到水中, 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4]。

2.5 合理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现阶段, 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已经拥有1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还会增加, 5年之内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至少增至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通常是指导老师给出多个题目, 学生根据意愿选择其中一个, 选择相同实验项目的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实验小组, 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和小组讨论, 确定实验方法, 通常理论上可行的方法不止一个, 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实际能提供的仪器设备以及这些方法的优缺点, 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法, 设计实验路线和具体的实验步骤, 最后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力[3]。

我院开放性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现阶段已经完成门禁系统的建设, 部分专业实验室已经对学生做到完全开放, 但无机与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争取2年内建好, 完全对学生开放。

3 结论

近年来, 我们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 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只有与时俱进, 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积极创新,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摘要:本文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 分析了当前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 阐述了该课程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 以培养更为出色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润霞.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5) :44-45.

[2]李祥, 黄宁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改革探讨[J].大学化学, 2003, 18 (6) :16-18.

[3]陈尚龙, 巫永华, 李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4) :156, 163.

[4]黄良仙, 顾玲, 李俊国, 等.实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试剂, 2010, 32 (2) :186-188.

[5]马全红, 路春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合二为一的构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0 (3) :28-31.

[6]刘莉, 王文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 2013, 41 (4) :189-190.

上一篇:朴实课堂下一篇:建筑及边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