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教育

2024-06-20

口腔医学教育(精选十篇)

口腔医学教育 篇1

口腔医学教育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其中数量的增长现象尤其显著。数量的增长不仅反映在学生人数的增加, 也反映在办学主体的增多。质量的提升也可以借助口腔医学学生或口腔医师的学历层次比例、生师比、设备状况等指标来反映。近年专科学生人数的变化加剧使得口腔医学教育质量的跟进与否成为一个严肃而值得深思与探讨的话题。究竟口腔医学教育的数量游离质量多远, 口腔医学教育结构又应该做何种调整?亟待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数量与质量的均衡性研究。

本研究分两个角度进行:角度一, 分析口腔医学教育对象的数量与质量变化;角度二, 分析口腔医学教育办学主体的数量变化及结构分析

一、口腔医学教育对象数量与质量的变化

1. 口腔医学教育对象的历史数量。

口腔医学教育在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以解决口腔病患问题, 产生新的知识以引导和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方面, 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作用[1]。口腔医学教育对象对应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口腔医师, 因此口腔医学教育对象历史上的数量与质量可以通过口腔医师数量及其学历层次的比例得以反映。

首先, 分析口腔医师数量发展轨迹 (见图1) 。轨迹显现上个世纪中期的中国口腔医师奇缺, 1949年时仅约600人。相关资料显示, 当时的牙医人口比约为1:100万, 同期日本的比例为1:36808, 美国的比例为1:20000, 中国与之差距约在30-50倍左右[2], 人民生活在饥饿线上, 得不到口腔医疗保健[3]。直到1978年, 改革开放为口腔医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 口腔医师从当年的5741人发展到30年后的6万多人, 增长10倍有余。从新中国建国开始, 口腔医学教育先后经历了前20年的蜇伏期、中间20年的过渡期以及后20年的高速发展期。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口腔医师人口比已经达到1∶10000[4], 对比历史上的数量, 应该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其次, 从口腔医师学历层次比来看。根据2005年口腔执业 (助理) 医师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人员统计, 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7%、22.8%、3.4%、1.0%, 合计57.9%[5]。按2005年口腔科医师51012人计算, 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数有3万余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口腔医学高等教育以各种方式培养的专业人才存量。考虑到人才的职业转移与人员的境内外流动, 实际口腔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还要大于此数。由此可知, 口腔医学教育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数据来源[7]: (普通高校) [5]; (医学生) ;教育部信息中心 (口腔医学生) .

数据来源:教育部信息中心.

2. 口腔医学教育对象数量现状。

尽管中国口腔医学教育为口腔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是由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基数比较低, 而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 从而所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口腔专业人才距离世界平均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年鉴数据显示, 世界平均牙医人口比是中国的3倍。比较近年英国的牙医人口比为1:2180、美国的1:1703、法国的1:1471[6], 中国口腔医学教育对象的数量远远不够。

为制定口腔医学专业发展战略规划, 中国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180所 (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设置口腔专业院校的学生数据 (2005-2007) 进行分析 (见表1) , 结果显示:2005-07年口腔医学教育招生总数大致呈倒V型。对比同年的医学招生总数, 这3年口腔医学招生数占医学招生数的比例分别为3.75%、3.69%、3.68%。这3年逐年单调递降的数据, 说明近3年口腔医学生的招生发展速度不及整个医学招生发展速度。对比同年的普通高校招生总数, 近3年口腔医学占普通高校比例数分别为0.29%、0.29%、0.27%。这3年的数据说明口腔医学招生发展速度也不及普通高校招生发展速度。总的来说, 口腔医学教育数量相对外部有效需求与内部培养力度来讲都显弱势, 当前供给与后续供给两方面都显不足。

二、口腔医学教育对象质量分化

1. 口腔医学本科生占本专科生比例的自比研究。

根据教育部信息中心的调查数据, 2005-2007年本、专科口腔医学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及本科层次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据此对口腔医学院校教育办学层次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从毕业生情况来看, 近3年本科占本专科的百分比徘徊在26%左右没有突破, 直接制约口腔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的供给, 限制需求。 (2) 从招生情况来看, 2007年本科占本专科招生比例处于近年高位, 但招生比例尚不足34%。 (3) 从在校生数来看, 本科占本专科比例在近3年呈现逐年单调递减, 本科学生培养数量后劲不足。

总的来说, 无论从毕业生数、招生数还是在校生数, 本科比例明显低于专科比例, 处于弱势地位。口腔医学本科生主体地位缺失必然造成过低的本科学生比例, 本科培养环节的弱化必然导致下一环节供给的紧缺。无论是市场需求环节, 还是研究人员的选拔环节都将受到资源缺乏的挑战。

2. 口腔医学本科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比例的对比研究。

鉴于教育部网站上能够查询到的最新的2006年普通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 因此口腔医学本科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比例的对比研究选取2006年作为参考年。从在校学生数来看,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与专科学生数分别为9433395人、7955046人, 本科在校生比例为54.25%;而医学学科的3项数据分别为688777人、579810人、54.29%[8];口腔医学的3项数据分别为19815人、29589人、40.11%。对比这3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2006年医学学科在校本科生比例与总体本科比例基本持平, 但是其中的口腔医学在校本科生比例较医学学科及总体本科比例都偏低, 差距约14%。这说明口腔医学教育本科生培养不足, 近年本科毕业生供给受限。类似口腔医学本科在校生数占本专科比例较低的情况也同样体现在2006年的毕业生数与招生数中 (见表3) 。分析表3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普通高校总计数中, 本科毕业生比例占45.74%, 本科招生比例占46.35%。这两组数据均显示本科比例仅略低于专科数, 占46%左右。 (2) 医学数据中, 医学本科毕业生数和招生数的比例均在40%以上, 略低于普通高校中的相应比例。 (3) 口腔医学数据中, 本科毕业生占本专科毕业生比例为25.54%, 本科招生占本专科招生比例为26.99%。这两组数据显示本科比例不足, 反之专科比例过量。 (4) 对比口腔医学与医学学科及普通高校本科比例, 毕业生数栏目与招生数栏目情况基本一致。即口腔医学本科比例相对于医学学科本科比例低16.79%、13.85%, 相对于普通高校本科比例低20.2%、19.36%。这说明口腔医学本科比例不仅远不及普通高校本科比例水平, 甚至不及医学学科本科比例水平。

尽管2007年相关数据显示, 通过调整, 口腔医学本科招生比例略有回升, 但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比例过低的局面只有通过持续、稳定的供给才能在若干年后得到缓解, 才能使本科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教育。

三、口腔医学教育主体分析

1. 口腔院校分布广而不均。

根据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 180所院校共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仅西藏地区空白, 其中有30%院校集中在山东、湖北、浙江、河北四省。为总体了解院校分布状态, 按照全国七大区来汇总口腔医学教育主体院校的地区分布, 详见表4。根据表4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1) 口腔医学教育主体分布广, 全国七大地区均有存在。其中华东、华中、华北成为口腔医学教育集中地。 (2) 地区分布不均衡。华东 (北) 地区有32所院校实施口腔医学教育, 占据最高频次, 比例为17.8%;西北与西南地区各有14所院校, 占据最低频次, 比例各为7.8%。处于中间状态的地区分别为华东 (南) 、华中、东北、华北、华南。总的来说, 华东地区口腔医学教育主体数最多, 累积百分比为32.8%, 而西部地区的口腔医学教育主体最少, 累计百分比仅15.6%。

数据来源[7]: (普通高校) [5]; (医学生) ;教育部信息中心 (口腔医学生) .

2. 本、专科院校失衡。

2008年8至10月, 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调查了179所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按照办学层次统计, 进行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的院校有94所, 占院校总数的52.5%;单纯进行专科教育的院校有85所, 占院校总数的47.5%。涉及专科教育的院校有132所, 占院校总数的73.74%。正是庞大的专科教育主体直接导致了本科比例的失调。教育主体的地区分布不均与过多的专科教育院校分散了有限资源的供给。同年,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对这179所院校的专业培养资质问卷调查, 截至2008年底, 共收到回函109份, 回收率为60.89%, 涵盖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94所进行本科及以上层次培养的院校回函76所, 回函率为80.85%;85所单纯进行专科培养的院校回函33所, 回函率为38.8%。两类院校的回函率相差42.05%, 这反映出本、专科培养主体对于培养资质的重视程度相差较大。

本、专科院校失衡的主要表现还在于资源配置不匹配。根据对109份回函数据的统计, 将口腔医学专业的生师比、师资以及生均椅位数等与教育部公布的基本办学指标做对比,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生师比数据显示有69所院校能达到A级标准 (9:1) , 但仍然有22所院校小于C级标准16:1, 其中仅培养专科层次的院校有14所, 占不合格比例的63.6%;涉及专科层次的院校20所, 占不合格比例的95.2%。 (2) 师资项目统计数据显示, 低于C级标准 (本科≥30%, 专科标准≥15%) 的院校共有26所, 其中单纯培养专科层次的院校有15所, 占不合格总数的57.7%, 成为不合格的重要来源;占专科回函院校的45.5%, 即近半数的专科院校在师资基本指标上不合格。 (3) 生均椅位数据显示, 共有31所院校小于C级标准1, 其中仅培养专科层次的院校有13所, 占不合格院校的41.9%;涉及专科培养层次院校的有21所, 占不合格院校的67.7%。 (4) 上述三项指标都不合格的院校有4所, 均含专科层次培养;两项指标不合格的院校有19所, 其中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院校有8所, 仅培养专科层次的院校有11所, 集中在华中、华北地区;涉及专科培养层次的院校有14所, 仍然集中在华中、华北地区。结合口腔医学教育主体院校地区分布表, 华中、华北地区也正是口腔医学教育主体院校聚集区, 这两大区形成口腔医学教育两级现象且并不有效互补。

四、均衡发展口腔医学教育数量与质量的战略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本、专科层次院校数量与质量失衡, 从而导致口腔医学教育整体数量与质量失衡。口腔医学教育对象数量的偏移源于教育主体的偏移。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不均衡, 形成了口腔医学教育内部的学历差异;培养院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地区差异;同一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 所连锁的教育质量形成了较大差异。口腔医学教育可以提升未来口腔教育者与从业者的领导力[9], 口腔学历差异的量变可累积成为质变, 最终影响口腔医学教育整体水平以及整个口腔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转。鉴此, 按照教育部“以条件控制规模, 以改革保障条件, 科学发展, 合理调控”的精神, 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专业出入机制。

口腔医学教育中本科比例过低的原因在于培养专科层次的院校过多, 也在于没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推动本科及以上教育, 使其发展产生时滞。基于从业角度, 以非研究为导向的专科层次院校的举办, 更大程度上在于商业化的驱使[10]。一边有广阔的口腔医学人才市场需求, 一边没有有效的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出入机制, 致使新办专业或者已有院校中不具备完全资格的部分专业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 应该尽快建立专业出入制度, 从源头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控制不合格院校的生成;也应该尽快建立专业督察制度, 对已经成形的院校状况进行监督并反馈信息, 实施专业评估以判断其存在的有效性;还应该建立相对于院校与督察部门的第三方及其赏罚制度, 以保障专业出入机制的有效性与时效性。

2. 均衡办学层次, 发展主力院校。

通过对口腔医学教育主体的数量与质量分析, 可以得出本科供给不足与专科供给过量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水平上重复建设, 不能集中优势资源。院校地区分布的差异性也印证了这一结论。因此, 应该充分利用既有院校资源, 增加师资投入, 提高生师比;也应该增加资源投入用于发展主力院校。师资短缺与基础教学资源的短缺正是口腔医学教育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只有采取措施予以补充, 才可能推进口腔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1]。当前应该进行的工作是学历层次上的开发而不是大量的兴建专科院校。国际上口腔医学教育 (牙医学) 以长学制为主, 并且划分多种专科医师教育。中国的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是较多停留在专科教育中, 而专科教育是国力尚不强盛历史阶段的权宜之计[12], 无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口腔专业人才。医学教育结构不合理, 层次偏低, 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13]。因此, 应该均衡办学层次, 提高国家主力院校培养能力与培养层次, 带动整个口腔医学教育对接世界。

口腔医学教育 篇2

作者:贾国葆吴建胜黄智铭

论文关键词:教学技巧 教育质量 “对比式”教学 记忆窍门

论文摘要:结合消化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与实践,探讨了如何运用“对比式”教学、记忆窍门等医学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做法。

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改善医学教学技巧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医学教学技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与医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该文结合消化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从运用“对比式”教学和记忆窍门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改善医学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1对比式教学

“对比式”教学是改善医学教学技巧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科学,也符合哲学的规律,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因此,医学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过程,而真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权威经典的教科书也有“与时俱进”的过程,新观点、新资料随着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运用“对比式”教学。所谓“对比式”教学是教师在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对新旧教材进行总结及对比,让学生了解医学的演变和探索过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为例,至今己出版第七版,每一版的内容都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内容的差异反映了医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因此,“对比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让学生了解了旧版《内科学》的观点,也让学生明白了医学观念演变更新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比如:在讲解急性胰腺炎时,第41版、第52版《内科学》的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而第6版、第74版《内科学》的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是“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胰腺水肿、出血、坏死性炎症”。第4版、第5版强调的化学性炎症是片面的,因为急性胰腺炎病理上可以有水肿、出血、坏死性炎症;而坏死性炎症包括无菌性坏死和感染性坏死。感染性坏死是化学性炎症所不能包括的。因此,第6版、第7版《内科学》对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更科学。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上,第4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有重要诊断价值;第5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可以确诊;第6版、第7版《内科学》认为,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可以确诊;由此看出,血清淀粉酶的诊断值从绝对值(500苏氏单位)到相对值(5倍、3倍)的变化反映了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的不断探索过程。第4版《内科学》认为,尿淀粉酶在发病后8-12h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因此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超过300苏氏单位有诊断价值。而第6版、第7版《内科学》则认为,尿淀粉酶对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不大,基本上否定了尿淀粉酶的诊断价值。但是,临床上有一个问题尚未完全阐明,就是有一部分急性胰腺炎病人腹痛缓解,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很长一段时间后仍有尿淀粉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因此,对尿淀粉酶的`认识并不彻底,仍有悬案,尿淀粉酶的诊断价值会不会在新版的教科书中重新再评价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会问,为什么很多权威经典的教科书观点会有出人呢?比如:《内科学》与《实用内科学》观点就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科学,也符合哲学的规律,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因此,医学的探索过程也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过程,而真理是相对的,真理不是绝对的。权威经典的教科书也有“与时俱进”的过程。这就是每一版内科书教材的观点都有变化的原因。

2记忆窍门

记忆诀窍也是改善医学教学技巧的有效手段。医学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对医学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巧记医学知识,从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贬低记忆作用的偏见,认为当今是要求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时代,不应强调记忆,应该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实际上是把记忆和思维对立起来了。要知道没有记忆提供的充足材料,思维活动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很难想像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会有高效率的思维活动。如果光记不思,必然是茫无所得,如果光思不记,结果仍然是没有效果的。总之,不要把记忆等同于死记硬背。相反,科学的记忆就是要反对死记硬背。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记忆窍门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在这里,重点介绍4种记忆窍门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即理解记忆法、口诀歌诀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2.1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良好记忆的基础,通过理解加深记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反映医学中的很多知识点记忆难度很大,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只知死记硬背而忽略了记忆材料的本质、相互关联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识记材料,努力弄清它的本义、引申义和内容等。例如: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比较多。其中,激素能诱发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一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激素也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其他副作用如紫纹、高血压、感染、骨坏死(无菌性)、生长迟缓、骨质疏松、糖尿病、肌病、脂肪沉积,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如果概括成Cushingodmap就不难记了(C-cataracts白内障;U-ulcer溃疡病;S-purplest即e,大家记住S就行了紫纹;H高血压;;I感染并发症;N骨坏死(无菌性);G-grow生长迟缓;0-oste-骨质疏松;D-diabetes糖尿病;M肌病;A-adioi脂肪沉积;P-Pancrea胰腺炎)。

2.2口诀歌诀记忆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枯燥的医学知识变成“顺口溜”、歌诀等以简化复杂的识记材料,增强零散、少联系或无联系的知识点的联系来加强记忆效果。比如:肝硬化的十大病因可以概括成一句不易忘记的顺口语:毒酒淤胆血代谢,药物养虫免疫无;慢性胰腺炎五联征:胰腺钙化上腹痛,腹泻囊肿糖尿病;五联征者不多见,常以一种为表现;传染病从发病到出疹的时间分别是:水痘1d,猩红热(仙)2d,天花3d,麻疹(莫)4-5d,斑疹伤寒(悲)Sd,伤寒6d,即:水仙花莫悲伤。

2.3数字记忆法

医学中要记忆的数字很多,我们有必要将毫无意义的数字转化成有意义的事物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这就需要运用数字记忆法。比如:用于诊断肝细胞癌的甲胎蛋白(AFP)的标准为:血清AFP动态变化测定,如AFP>500pg/L持续4周,或AFP>500,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或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并且在排除活动性肝炎、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可以诊断肝癌。对于上述数值,长期记忆有一定困难,但是运用数字记忆法观察斜体的数字后,可以用“五四青年”、“芳龄二八”等来记忆。这样,长期记忆也就不会有困难了。还有对于肝功能的child评分,长期记忆更加困难,即使是临床的消化专业医师对child评分也是屡记屡忘,childA级为5-8分,childB级为9-11分,childC级为12-15分,大家知道child评分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5分,只要记忆了childB级的分值,childA级,childC级的分值自然也就记住了。我们观察childB级为"9.11”分,与美国的“9.11事件”是如此的巧合啊。

2.4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将记忆的材料在头脑中加以联系从而加强记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第6版《内科学》教材中,为了突出幽门螺旋杆菌及甲胎蛋白的重要性。论述中出现了“两个凡是”,分别为:凡是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初发还是复发,活动还是静止,有并发症还是没有并发症,都应该给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凡有肝病史的中年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肝大者,应作甲胎蛋白测定和选择其他检查,争取早期诊断。运用“两个凡是”,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在记忆肝硬化的并发症时,前5版《内科学》肝硬化的并发症共有6个,分别为:肝性脑病(hepaticcoma)、原发性肝癌(hepaticcancer)、上消化道大量出血(bleeding)、感染(infection),肝肾综合征(肾脏的英语为kidney)、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disorders),取斜体的首字母,为ccbike,记忆的诀窍为茜茜(公主)的自行车。而第6版《内科学》肝硬化的并发症共有7个,增加了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syndrome),取斜体的字母,为ccpbike,记忆的诀窍为cc牌自行车。这样既实现了双语教学,又避免了学生屡将腹水、脾肿大等作为肝硬化并发症的错误。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找差距,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篇3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教学也获得了较为显著的突破。从医疗教学的发展和研究来看,医学教学模式从最初的纯生物医学教学,渐渐的在向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过渡。在教学模式不断的变化之下,医学教育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从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人们对于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口腔教育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环境,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中,积极的应用了PBL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在临床医学的教育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强化PBL教学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PBL教学 口腔医学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40-01

医学既是一门重视理论性的学科,又是一门重视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医学教育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会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口腔医学主要是针对口腔问题的研究,但是在口腔教学中,必须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传统的灌输性教学中,往往是先教后学,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老师先进行理论的灌输,之后才会进行实践操作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而且由于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就会缺失。正因为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需要。

一、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PBL概念的引入

PBL教学这一概念在我国的引入相对较晚。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加拿大,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PBL教学认为医学教学不仅仅要研究生物医学本身,还要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情况进行综合的掌握,这样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把握综合要素实施有效治疗。当然,PBL教学和传统的教学不一样,传统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然后在遇到实际病症的时候再进行实践教学,但是PBL教学不同,这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在教学之初,就需要对教学结果进行设计,然后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或者措施利用,最终实现设计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和临床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提高了理论和临床的整体效果。

(二)PBL教学改革的探索

PBL教学改革的探索是其在现代口腔医学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五点上:第一是在教师的培训方面。由于PBL教学以结果为导向,所以需要教学人员能够很好的进行问题结果的设计。目前,利用PBL教学进行教师的培训,教师的教学结果导向设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二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由于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教学方案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PBL教学中,教学方案改变了传统按部就班的套路,临床应用性开始加强。第三是教学病例的设计。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学病例的设计不在是单纯的病例探讨,而是通过病例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和分析,比如社会因素,病例获取渠道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利用PBL教学,病例设计更加的具有实践性。第四点是教学资源的配备在PBL的应用中,临床性更加的突出。最后是教学过程,利用PBL教学的教学过程,探索意味更浓,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性更加显著,教学动力也更足。

(三)PBL教学效果的评估

就PBL教学效果而言,从国外的很多资料中都显示出此种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利用PBL教学的教学成果同样显著。在调查中发现,医学专业的学生有90%以上都了解PBL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有85.3%的医学专业学生认为PBL教学可以很好的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而有84.5%的学生认为利用此方法可以提高自身学习的分析能力,至于在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方面,91.6%的学生认为此方法效果显著。综合而言就是PBL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显著,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和喜爱。

二、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发展和展望

(一)教学教案的改革

目前,PBL教学的普遍应用使得传统教案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于PBL教学讲究的是实践性,所以在口腔医学教育中,通过PBL教学的强化,大大的缩减了理论教学的内容。在目前的教学教案中,除去必要的概念性和理论性的讲座以及一些仿真模型的操作之外,大部分的内容都变成了PBL教学病例的讨论。PBL病例讨论,不仅涵盖了一些大课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还对社会方面,比如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等进行关注,通过综合分析,病例教学方案具有更强的典型性。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PBL教学应用后不断发展起来的。自PBL教学在教育中得到推广之后,物质资源和教师资源便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目前,在牙周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以及口腔修复学等具体学科的教育中,利用PBL这种教学方式,老师成为了教育工作的引导者而不是辅导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进行均匀的环节划分,这样,学生的学习会变得更加的平衡。

(三)教学评估系统的完善

利用PBL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评估系统的完善。在整个PBL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中,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当然,还有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通过这样综合的评价体系来确定的评价结果,其可信度较高。另外,利用这种评价体系,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生的综合状况。

三、结束语

随着医学的现代化发展,医学教学也必须做好现代化的转变。PBL教学就是现代化医学教学的重要转变,此种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有医学教学重视生物医学的传统,转而开始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方面进行病理研究,利用此方法,口腔医学教学的临床性明显的增强,而且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军,陈生弟.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

[2]张玉峰,施斌.PBL教学模式在口腔种植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6).

[3]张正良,白郑海,许凤,孙江利,王晓博,裴红红.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5,(3).

[4]郑晓梅.病例导入式教学作为一种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

对我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模式的思考 篇4

1 改革教学方法

自我国口腔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确立以来, 口腔教育逐渐由之前的师承方式向正规化、系统化完善。随着口腔科室、口腔医院、口腔诊所等多元化市场的形成, 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也由过去单一的三年制教育向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口腔医学等多层次, 多专业方向发展, 以适应我国口腔医疗市场的的实际需求, 这一点是成功的。然而, 现代口腔医学国际发展日新月异, 我国大多数院校仍延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教学模式, 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Lecture Based Learning, LBL) , 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 学生记笔记、背书, 学期末参与学校统一的期末考试, 以卷面分数的高低衡量学生是否优秀以及掌握专业的情况, 由于教学与临床脱离, 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理解专业知识, 系统全面的分析疾病的能力差, 因此, 这种方法早已不再适合新世纪人才的培养要求。而新兴的PBL、CBL等教学方法已被证明更加适合现代口腔医学教育。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与传统的LBL的医学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加拿大一所医学院校形成, 随后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直到上世纪末, 欧美等众多医学院校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1] 。在PBL教学中, 5~10名学生围绕一个病案, 在一名教师的指导下, 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 学生各抒己见。对于讨论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学生课后查阅文献, 再到下次课时讨论解决。通过这种教学, 学生能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专业方面的不足, 同时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系统的将各科所学串联起来, 锻炼了系统全面推理判断疾病的能力。CBL (Case Based Learning) 是以病案为基础的学习, 是在PBL的发展之上提出的, 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 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与PBL相比, 强调了病例的选择, 更能使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调查表明, PBL与CBL教学法均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后者更适合于医学类学生,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易于被学生接受[2] 。

2 调整专业学科结构, 加强人文社科类修养

在我国, 本科类口腔专业大多采取五年制, 一般设置为一年级公共基础课, 二年级为医学基础课, 三年级才开始临床医学及少量口腔基础课程, 如解剖学、病理学等。而在四年级则集中开始口腔专业课程, 包括口腔内外科、正畸、修复等约十余门课程。也就是说, 口腔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如“填鸭”般在一年之内完成。同时, 由于教学方式不合理, 大多数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专业知识, 形成为了考试过关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这都大大不利于将来的临床实习。

此外, 新的时代要求口腔医学人才应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面, 完善的临床思维能力, 较强的医患沟通技巧, 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积极应变能力, 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 传统开设的一些课程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牙医的需求, 参考国外对于口腔专业学生是培养模式, 有必要对我国的口腔学科进程进行调整, 比如, 第一年学科设置应以医学基础知识为主, 包括公共课以外的如解剖学、组织生理病理学、细胞生物学, 为了使学生更多接触更前沿高端的技术, 同时应该开设如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第二学年仍以医学基础知识为主, 从第二学期开始开设临床医学课程, 并安排见习, 让学生及早接触临床, 培养学生系统性分析解决疾病的能力。随着相关立法使医疗卫生行业越来越规范的同时, 医、患关系引发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 为了预防纠纷, 必须加强医疗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 这既是对医生自身的保护, 同时也是对患者的保护。因此, 有必要在二年级刚开始接触临床医学的学生中开设医学法学课、伦理学, 通过具体案例, 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第三、四年以口腔专业课程为主, 除了现有的课程外, 还应开设口腔审美学、市场营销学、口腔社会学、口腔设备学等课程, 同时, 大量安排实习见习课, 通过实际操作, 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本所学。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专业素质高, 实践技能强的口腔专业人才。

3 增强实践技能

口腔专业不同于临床专业, 还是一门医技学科, 除了认识疾病, 了解疾病外, 更重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实际操作, 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 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然而, 大多数高等院校中, 口腔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都安排在大五集中一年的时间, 而此时又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复习的重要时机, 因此, 造成很多学生不能专心实习, 基本功不扎实, 另外, 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工作, 尚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环境, 这也使学生浪费了部分实习时机, 而临床实习则是由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环节, 因此,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实习, 可以在一、二年级的假期就安排学生进入将来所要实习的医院进行见习, 通过安排学生担当助手、采集病史、书写病历等, 使学生了解医院情况及接诊病人的常规程序, 还可学习到医患沟通的技巧, 这样, 学生进入实习期时就能更快上手, 缩短了实习的适应期, 并且面对患者也更加自信。而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参加口腔义诊、卫生宣教等活动也不失为一种及早接触社会的方法。同时, 应当增加口腔专业实验课, 充分利用特定教具、仿头模、数字模拟系统等对学生进行锻炼, 并成立口腔全科门诊, 通过特定病例,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考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才能督促学生, 使之不断进步。

4 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

当今, 我国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环境, 面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决策, 也是目前众多院校培养学生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而所谓创新型人才, 是指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丰富的文化底蕴, 极强的问题意识, 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人才[3] 。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是身心的自由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和思维环境, 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重视因材施教, 针对特殊人才特殊培养,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既培养了社会能力, 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项目。

在我国, 要培养口腔专业创新复合型型人才, 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改变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 探索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教育技术, 增加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 进行开放的学术交流, 鼓励学生对以往的方法、观点提出质疑、批判。大学应提倡学生从本科期间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参与部分导师的科研工作, 并加大学生自主科研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成立专项基金, 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这样, 才能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牢固、创新能力强, 系统性分析解决问题强以及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强的新时代创新复合型人才。

因此, 为了适应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我国现有的口腔高等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通过传统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的变革, 努力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 适应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新模式, 培养出实践技能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Polyzois I, Claffey N, Mattheos N, et al.Problem-basedlearning in academic health education[J].A systematicliterature review, 2010, 14 (1) :55-64.

[2]Srinivasan M.复旦教育论坛, 20097, (5) :88-91.

口腔医学教育 篇5

谢萍

张辉(中华医学会

北京)【摘要】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根据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于近期颁布了《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充分结合实际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以落实十一五规划为核心,在保证继教项目质量,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具体的规定。涉及继教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对项目评审、抽查及相关监督管理费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一并进行重点阐述。【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监督;抽查;财务管理 1有关背景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卫生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 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的关键时期。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缓解医患关系,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单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因此,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要求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实现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勇于改革创新,针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深入调查研 究,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继续医学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注重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具体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定期对各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每年都要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数不低于10%自9总体目标。并针对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监督管理薄弱等问题提出了纲领性措施。2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内容

为适应2l世纪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加强中华医学会对所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切实解决目前继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继教工作情况,于近日制定颁布了《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于公布之日起试行。管理办法的内容围绕继教项目全面管理展开,对于项目申报、审批、执行中的管理、评估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给予相应规定。特别在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工作措施。管理办法的实施使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学会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监督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水平的前提和条件。

百事管为先,规范管理是一切的基础,管理环节薄弱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管理办法紧扣“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措施,重点在于如何监督管理好项目,具体体现在相应的条款上。

2.1根据规划中“面向基层、注重实效,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有关规定,本管理办法在项目内容须符合的条件中,除了体现先进性的内容,还加入面向基层(如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适用知识和适宜技术以及涉及医学法律法规、指南规范的相关内容。2.2明确学会项目的申报时间,符合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从时间上较好地配合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时间为每年两次,每年12月底之前和每年6月底之前。具体时间和申报事宜以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发布的申报通知为准。

2.3收取一定的评审和监督管理费用。凡申报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且通过形式审查的需交纳项目评审费,作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审批和监督管理费用。收费标准为每个单次项目1000元(包括备案项目)。费用将完全用于项目的管理,包括评审和监督的各项工作。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提升项目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继续医学教育从数量向质量,从形式向内容的转变。有关该费用的财务管理情况将在下文详细阐述。2.4充分发挥医学会专家的优势和作用。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科专家组由学会领导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其职能包括:

(1)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制定相关工作标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2)评审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结果作为批准项目的依据;

(3)对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开展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估,即参与实际的项目抽查工作。

2.5规划要求加快继续医学教育信启、化建设,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信息,构建多功能、高效率、方便适用的信启、管理体系。要建立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数据管理中心,实时了解、掌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情况和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完成情况,建立统计报告制度,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和主动性。数据是检查监督的依据,也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管理办法注重收集翔实数据,并逐步加以利用,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项目管理。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将建立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数据库,以便实时了解、掌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各项目主办单位在项目活动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须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提供项目有关资料,包括:项目总结、项目活动正式通知、实际执行的日程表(课程表)、培训教材(讲义文本及幻灯片、授课录像录晋、网络继续教育课程的课件等)、学员通讯录、试题、授课专家名单(包括专家姓名、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所在单位、联系方式)、赞助单位名单等。文本文件须装订成册,电子文件须按指定方式提交。所有资料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办单位存档,至少保存五年,以备审查和查询。如拒绝提交上述资料,或逾期未交者,将影响该项目的备案或该主办单位其他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

2.6规划中提出的措施之一为检查监督、定期评估。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监督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定期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本管理办法做出有关项目抽查的具体规定,规定被批准项目应接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的监管。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每年不定期对批准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可以指派专人实地抽检。抽查项目数不低于举办项目数的10%。抽查到的项目主办单位应积极配合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做好检查评估工作,主动提交自评报告和项目有关资料,不得存在任何欺瞒行为。检查评估工作人员有权进入会场考查,并向学员、主讲人进行情况了解和调查。各项目主办单位须将确定的项目举办时间提前两个月报送到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将于项目举办前二十个工作曰内通知项目主办单位对该项目进行抽查。

管理办法颁布以后,应加强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并进一步细化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标准、模板和SOP,重视相关收费及费用的财务管理。在一段时期内试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规定。3 项目管理中涉及的财务管理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所需的经费,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资金筹集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中华医学会作为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是其一项具体而又重要的社会使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对相关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亦是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有效使用经费,节约成本,提高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的使用效益,使之发挥真正作用,顺利展开对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监督抽查工作,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逐步落实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

3.1依法对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相关领导要重视财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继教项目监管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要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科学、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财务管理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成本费用管理、支出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再次,与相关的价格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办理好有关收费的各项审批手续,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现合法收费。3.2强化预算管理,做好财务预测

应以继教项目管理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所有收入和支出,将预算编制与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特点紧密结合,科学合理地编制详细预算,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坚持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性,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坚持以收定支,不准随意变更预算,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事后考核和分析。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3.3编制财务计划,从严控制支出

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使用计划,加强成本核算,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方式,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成本核算管理。认真测算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开支情况,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最大限度地将经费用于项目的评审和监督管理,对于容易出现问题和漏洞的薄弱环节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真正做到取之于项目,用之于项目。

继教评审和监管费用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

(1)工作人员、专家劳务费;

(2)工作人员、专家的往返交通费,评审及监督抽查期间必要用车的费用;

(3)工作人员、专家评审及监督抽查期间的食宿费用;

(4)工作人员、专家的邮电通讯补贴;

(5)有关文件及证件的印刷费和制作费;

(6)有关办公用品费用,办公设备和会议场所租金;

(7)工作人员、专家因监督抽查工作而产生的医疗费用;

(8)其他必需的支出。3.4建立财务审批制度,杜绝浪费现象

DDI虽,财务风险意识,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对于继教项目在评审和监督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笔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经过审批后予以报销。制定规范的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的单据,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签字,主管领导审批,财务人员审核后才能给予报销。加强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坚持按制度办事,抵制不合理开支,杜绝浪费现象。3.5加强票据管理,合法使用票据

税务发票是收费的合法票据,应由各财会部门统一领购和管理,其他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购买,严禁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有关经费支出应取得真实、完整、合法的原始票据,否则应拒绝报销。

3.6强化对于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的控制和监督

严格遵守财经法规,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建立相应的管控体系,配齐专职财务人员,规范收支行为。对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或解决,并制定防范措施。定期公开财务,增加经费使用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完善有关考评办法,科学考核评估财务管理状况及经费使用效果的各项财务指标,通过制度化的考评促进中华医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效率与社会公信度的提高。3.7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对一定时期的继教经费财务活动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以客观地揭示财务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通过财务活动分析,让有关领导及时了解费用的支出情况和管理状况,不断地改进和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还要不定期地开展专题分析,及时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3.8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 “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较高素质。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内部考核,以各种形式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财会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促使其严格履行职责,增强责任心。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4 小结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卫生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应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在卫生事业改革以至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以此管理办法为契机,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医学教育有效运行机制,不断地完善和落实,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法制化建设。严格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要求,强化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卫科教发[2006] 349号,2006.9.[2]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07.4.[3] 孟群各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八制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8.[41 李朝0军,胡巧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审计与理财,2006.(4):56.

口腔医学教育 篇6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阐述;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更好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继续医学教育;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继续医学教育是在终身教育的思想影响下建立的,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发展能力的一种手段。继续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继续教育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医药卫生人员终身教育的必须阶段。继续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疗、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将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科技的进步使得医学知识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疾病的诊疗手段更加多样化,对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将面临新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继续医学教育在医药卫生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现已成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更新知识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现状

我校作为一所省属重点高等医学院校,近几年来充分利用大学在教学、科研、医疗、人才、信息和实验等方面的优势,对校内助教和住院医师进行以思想品德素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重点的规范化培训;对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注重国家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建设;努力实现校内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现代化,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以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为重点,面向社会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根据卫生部和广东省制定的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制定出《南方医科大学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内容形式、考核评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并成立了校院两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和日常工作办公室等相关组织机构,对全校的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指导。

近年来根据广东省人事厅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密切同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的约束力与强制性,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与教职员工年度考核、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执业再注册等紧密结合,达不到继续教育的要求就得不到职称晋升,从制度上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继续医学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

举办国家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形式,建立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则是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有利于开展高水平的对外继续医学教育,而且可以推动本校的学术活动和学科建设。为此,学校十分注重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举办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的建设,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优势申办高等级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各学院、临床医学院结合本单位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病例讨论学习、科室学习查房等活动,丰富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内涵。

二、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尽管继续教育学分目前已纳入有关考评指标,但部分教职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各学院积极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但总有相当一部分教职员工不能准时参加,认真学习,而是在学术活动接近结束时才纷纷到会,出现了为了拿学分才到会的情况,在主观意识上没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

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验证工作不重视,每年验证时,总出现某些专业技术人员马虎应付,不认真填写,特别是院内业务学习手册的填写,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甚至有些技术人员出现不肯验证的情况。从2003年起,由于继续医学教育的达标要求真正作为职称晋升必备条件,由此引起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出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达标而在学分证上乱涂、乱改、有的卫生技术人员不考虑专业是否对口,为学分而学习,甚至出现个别花钱买学分,从而背离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初衷,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育手段与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多样,教学质量不高。目前我校继续医学教育的方法还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自学等形式,形式创新不够,特别是远程教育技术还未被广泛应用,而且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和适应在职教职员工特别的求知需求。

三、改进措施

大学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科教、人事、临床等部门。因此,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一个领导有力、协调有效,措施到位的管理体系,并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大力宣传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对象、内容以及继续医学教育在医院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等,提高教职员工认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提高学习积极性。

严格按照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和广东省《实施细则》《学分登记考核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继续医学教育“三挂钩”“三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挂钩”即指把继续医学教育与教职员工的执业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年度考核挂钩。在执业过程中,把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再注册及考核的必备条件,未取得规定学时或学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再执业。在职称晋升聘任工作中,将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在年度考核中,继续医学教育不合格者,本次年度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三结合”即一是与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和切身利益相结合,继续医学教育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奖金、聘任、晋升、年度考核都受到影响;二是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相结合,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作为教研室和科室工作重要内容,并列入考核目标,使单位领导主动想方设法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调动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三是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学校重点学科、重点科室考核的标准之一。

各二级学院负责全院教职员工的继续医学教育日常工作,一定要统一标准,严格管理,认真做好继续医学教育验证和学分发放工作。

口腔医学教育 篇7

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是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以早期生物医学为主干的课程体系[1]。这种以生物科学为基础, 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为主干, 同时辅以适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以及自然科学 (数学、物理、化学) 、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 这种知识结构的优点是指向集中, 专业知识在深度和层次分布上比较合适。另一方面, 由于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格养成, 表现出综合素质不高, 与环境不协调, 缺乏适应能力、竞争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

事实上, 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 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 而是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 和社会科学 (人文学) 相结合的一门科学。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不仅与人的生理因素有关, 也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因此仅仅从生物学角度认识和对待现代医学健康和疾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在医学专业基础上, 重视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 拓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 使学生尽快融入社会, 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社会服务。

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全球广泛兴起, 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IME) 制定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该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 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保证其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 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 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由此可见, 医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过硬医术, 而且具备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医学生的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好的医学人才。

医学文化是人们在医学社会实践中所涉及、所形成、所追求的物质方面的内容和精神方面的内容, 以及驱使人们进行医学社会实践的心理指向和意志动力[2]。医学所要面对的是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不仅要治疗人类各种疾病, 还要关注人类精神健康, 减轻人类生理、心理的痛苦。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 了解社会需求, 理解人与社会、生理与心理、医生与患者等各方面的关系, 在医学实践中更好地解决医疗问题。因此, 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是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医学教育来讲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由以前简单的“治好病”向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宽慰等更高层次转变。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 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只有这样, 今天的医学生, 才能成为明天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3.1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中指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也强调,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 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青年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 多方位、多渠道的信息源造就了现代大学生思想的多层次、多侧面, 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 但欠缺鉴别能力。要做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就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待他们存在的问题, 要把时代变化带来的年轻人与上一代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上的差异与道德品质问题区别开。要以马列主义、以社会主义、以党的事业的要求为标准, 把同一件事情中正确的东西与错误的东西、积极的东西与消极的东西准确、合理区别出来。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大原则、大方向树立起来, 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要给学生创造接触马克思主义道理的经常性的、正面的途径, 做好耐心细致的调查研究, 避免工作中的偏差, 以强有力的政治思想教育对青年学生加以引导, 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造就素质过硬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队伍

教书育人者是否具备优良的素质, 是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要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势在必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人才和挖掘校内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并举, 合理组建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队伍。要大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自身的人文修养, 倡导广大教师把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向学生充分揭示科学活动和科学事业中的人文规律, 从而使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一致, 互补共进。

3.3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将人文社会医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体系中,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及共同提高的人才观, 明确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 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 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进入课程体系, 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 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3.4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圣地, 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过程。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因子, 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和影响力量, 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隐性课程作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学生的感性认知, 发挥着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磨练意志、激发灵感和直觉、发展想象力等多种功能。

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不仅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而且也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观念。校园制度负载着整个学校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信息。组织制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性格发展。民主、严谨、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 尊重学生人格, 鼓励个性发展,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博爱、诚信、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而形成的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对于培养大学生不怕困难、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 实事求是、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基础建设, 校园物态环境寓含着文化信息, 体现着高校的历史与价值理念,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人的心理性灵的调解具有长久性, 这是课堂即时教育所无法做到的, 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熏陶、感染, 从而约束其言谈举止、提升其道德观念, 达到化人育人目的[3]。大学校园文化常常还发挥着一种无形的、非限制性的道德或舆论范畴的约束作用, 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之不足。正是由于这种隐性的约束, 才能进一步使大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优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强化、情感得到深化。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刻、稳定地体现着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情操。当代大学生都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 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 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要把他们吸引到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必须从实际出发, 用辨证的方法深入分析大学生的特点, 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真实的生活, 努力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深造、就业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使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更加入情入理, 充满生活色彩, 富有生活气息。寻求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实际的结合点, 创新活动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受学生欢迎的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受、体会团队精神, 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加强对学校高水平科学文化成果和杰出校友成功事迹的宣传,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氛围, 强化群体行为举止对个体行为举止的影响。

3.5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这是医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也是良好人文素质的一种体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医学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社会实践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 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历史责任的重要途径。要创造各种机会, 提供必要条件, 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接触社会、服务大众, 开展慰问走访、体检义诊、导医护工、科普宣传、扫盲支教、社会调查及社区服务等多种活动, 以此培育医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尽责”的优秀品质和立志成才、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总之, 医学学科蕴涵丰富, 现代医学模式更需要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医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与人文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无论是时代的发展还是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要求, 都迫切要求进一步重视并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实现医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苗双虎.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2) :12-13.

[2]昝加禄.医学文化的基本含义及本质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0) :109-110.

口腔医学教育 篇8

1 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与意义

医学人文关怀是指重视在医疗行为过程中关注人精神心理方面的诉求, 关注自我与他人心理精神的发展, 尊重他人的价值, 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 是人文关怀在医学中的具体体现[2]。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心理、环境及社会等因素对人类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肯定了人文关怀对健康的意义[3]。而注重人文素质对人健康的影响因素, 体现出了医学人文关怀的精髓。所以, 医学文关怀的实质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关注患者多样的个体需求, 维护人在医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医学人文关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患者躯体疾病的关怀能有效减轻其生理方面的痛苦, 有利于其疾患的康复;2对患者心理的关怀可以树立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促进患者生理上的完全康复;3对患者环境与社会适应性的关怀, 可以使患者在疾病康复后迅速回归或重新适应家庭、社会, 减轻疾患对其社会适应性的影响;4对患者生命的临终关怀, 可以使无法治愈的患者在生命的终点前减少痛苦。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了医学“以患为本”的宗旨, 同时也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2 口腔医学中人文关怀教育现状

做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医学人文关怀与其它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情况相似, 一直重视医学技能培训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重在对口腔医学生医学基础、临床操作和实习操作能力的教育和学习, 而忽略了口腔教学中对学生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养, 从而导致口腔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教育的缺失,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中医学知识和人文关怀不联贯。在口腔医学课程设置中, 有关医学人文关怀的课程, 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等大多设置在医学基础课期间并且大多作为选修课而非必修课, 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教师很多不参与临床工作, 没有切身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经验。在后期专业课时, 却没有相应医学人文关怀的课程设置, 在口腔医学专业课中, 教师主要讲授所涉及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标准、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 在教学过程中对患者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涉及相对较少。所以在口腔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无法将两者有效结合学习, 从而导致人文关怀素质和医学专业知识培养的脱节。

口腔医学教育者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口腔医学教学实习过程中, 教师多重视对口腔医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决患者心理需求与人格尊重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教师, 对医学人文关怀的理解不足,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 认为人文关怀等素质的培养应由讲授医学基础课的教师完成。这就导致在教学或实习过程中, 有些学生以患者的疾病为笑料, 并以见过的各式患者的面部畸形为谈资的情况出现。

口腔医学生对人文关怀方面素质培养的理解不全面。现行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 多以患者的病症的诊断和冶疗为教育目标, 在专业课和实习课的考核中, 以学生掌握多少疾病的表现及治疗方法为考核指标, 而与患者的交流能力、人文关怀的能力、对待患者的态度、言语表达以及表情动作等多方面却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这些导致了口腔医学生认为只要能解决患者疾病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患者心理诉求是患者自已的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不应做为医疗的目的。所以在实习过程中, 不注重患者心理的保护, 如在对面部畸形患儿解释病情时, 直接说明患儿面部畸形的严重和复杂程度, 而这样做可能导致患儿心理上的不适;如自悲、自闭, 不愿意与家属或医生接触和交流, 长期可能导致患儿心理发育上的人格障碍。

3 口腔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教育都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口腔医学专业以治疗和预防口腔和颌面部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自身完美为目的。口腔医学所涉及的部位多与人体面貌与美容有关, 如口腔修复学所治疗的人体牙体缺失、牙列缺失等疾患是人每天与人语言交流的重要感观部位。口腔颌面外科与口腔正畸科所处理的一些患者是颌面部牙列或面部畸形, 这与每个人的面容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而对自我面貌形象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在解决口腔疾病的同时, 医师同时也需要实现患者对心理、生理和自我价值的需求[5]。以培养合格的口腔从业医师为教学目标的医学院校,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长期影响学生将来在从业中人文关怀的素养。这也突显出了口腔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4 加强口腔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对策

口腔医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 加入人文关怀相关学科的教育。在高校口腔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中, 为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基础文化课, 如医学哲学、医学史、社会学、美容学、医学辩证法、医患沟通方法及技巧等课程。同时, 构建多层次公共基础课课程、医学基础课课程、口腔医学专业课课程的立体课程体系, 加入人文基础课程, 并在口腔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 将各门课程有机整合, 不断向学生传授人文关怀理念, 全面充实口腔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口腔医学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和指导者, 在某种程度上讲, 教师的自身人文关怀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人文关怀理念会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所以, 口腔专业教师同样应加强人文关怀科学知识的训练, 只有高素质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口腔教师队伍才能将人文关怀的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因此, 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人文素质的培训, 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以身示教, 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在口腔医学的课堂与实习教学方法中, 授课教师多有目的让学生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 并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 如医患交流、志愿者义诊活动、病例讨论、步骤设置[6]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教师人文关怀的影响。而这也需要教师在后期的专业课授课时, 有意识的加入对患者年龄、职业、工作情况、经济情况、疾病情况、心理需求的综合考虑并以此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以身示教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 从而培养口腔医学生在将来的从业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素质。

在实习教育中, 设立多种的考核体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中, 学生依据考核体系的指向进行学习, 考核体系中多为对学生技术掌握能力及对基础理论的记忆。所以, 建立诸如患者交流能力、理解与体谅患者的能力、表情及言语表达能力、待人接物等的表现都应该是医学人文关怀的考核范畴。在口腔医学中, 建立多样的考核量表。如在与患者交流时寻找一个为患者心理及生理情况下最佳的治疗方法、在口腔中能够保留的牙体组织尽量保存、在制备洞形前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患者手术前将手术可能的问题及患者的要求相结合等, 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考核指标。多种的考核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人文关怀方面知识的积极性。

总之,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融入和加强医学人文关怀, 提高学生对人的尊重, 对生命的敬畏, 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人文科学的素质, 有利于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口腔医务工作人员。同时,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努力开展医学人文关怀教育, 也能帮助口腔医学生、教师和医务人员建全、丰富现代医学模式知识体系, 从而进一步的把医学人文关怀理念根植于广大医务工作者中, 能更好的培养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的医疗队伍。

参考文献

[1]杜珍媛.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26 (4) :43-46.

[2]杨咏.文化自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价值资源[J].医学与哲学, 2009, 30 (7) :65-66.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asic Documents, Forty-fifth edition, Supplement, October 2000.

[4]李芳, 李义庭, 刘芳.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 2009, 30 (10) :66-68.

[5]C.Loignon, P.Allison, A.Landry.Providing Humanistic Care:Dentists’Experiences in Deprived Areas[J].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10, 89 (9) :991-995.

浅谈现阶段口腔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篇9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系统、简明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从静态组成看,教学模式表现为特定的课堂结构;从动态组过程看,教学模式表现为一系列教学活动程序[1]。教学过 程包括诸多 因素如教学目的、教学手段、课程结构等,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呈现完美的教学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阶段我国口腔医师人数严重不足,与人口比例失调,口腔医学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口腔医师的重任。但目前大部分院校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仍为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课堂上采用教师集中讲授灌输的单一模式,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教学力量薄弱。“填鸭式”教学下,一方面学生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医学生虽然掌握了过硬的理论知识,但是临床操作、解决问题、创造性等能力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口腔医学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教育者们积极探索,努力适应现代医疗模式对于医学教育的需求, 由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集中培养医学生的分析与创造能力。口腔教学模式包括诸多因素,“单木不成林”,只有百花齐放,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才能为口腔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

1.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即特定教学模式下达到的教学效果。口腔医学教育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毕业就业率和医师考试通过率为目标。学生理论知识过硬,但是实践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2], 毕业后很难适 应知识的更 新 , 仅依靠学生时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很难胜任日后的相关工作。 医师首先是独立个体,教育首先要塑造人的良好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理念,其次为职业素质。教学目标要重视学生胜任能力的培养[3], 自主学习 的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 业能力、创 业能力和 发散思维 的能力。

2.教 学 模 式

现有教学模式主要为LBL[4](Lecture-Based Learning)传统讲授式教学, 课程多以大班为主, 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传播知识,有些教师通篇念书大量灌输,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产生倦怠心理。单一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现有的教学模式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办法。基于问题教学法(PBL Problem-Based Leading)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5]。PBL教学法突 出以学生为 主 ,教师引导 性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和互动学习的热情。TBL(Team-Based Learning)临床教学中,采用分组形式以团队为基础共同学习和完成案例分析的讨论式教学[6]。参与式教学[7]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采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反馈。非课堂教学模式是相对课堂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是对课堂教学局限性的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口腔医学教学多以附属口腔医院为支撑,每年开展的“9.20”爱牙日活动,定期开展的口腔义诊活动是典型的非课堂教学形式。基于概念图的医学教学模式[8]指通过概念图运用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良好技术平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目标[9]。新的教 学模式不断 涌现 ,这就需要我们 “火眼金睛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生搬硬套不是办法,一条路走到底也必将是条死路。我们需要的是学习它,吸收它,打造出适合口腔医学发展的教学模式。

3.课 程 设 置

课程体系要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出发, 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合理的人才知识和能力模块。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整合,突出实用性。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过去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现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实践操作的重视,同时加强打造个人素质教育的公共课程的建设,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口腔医学人才。

4.教 学 手 段

教学手段是把教学模式和内容呈现的直观表现形式。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思维的过程,过去陈旧的“填鸭式”、“黑板加粉笔”、照本宣读、电脑幻灯片从头放到尾的单一、死板、被动的教学手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学效果。随着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发展,电子化、数字化的教学手段逐步普及。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BLearning) 是把传统教 学和电子化 教学相结合 , 以达到最优 教与学的一种教学手段[10]。目前口 腔医学教 学中数字 化实验室操作平台充分整合实验室仿头模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模拟临床操作,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利用校内网站的资源,分享教师的课件,最新的专业动态,解答学生问题。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教 师 角 色

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角色要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更加强调教师“角色示范”作用,以保证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学效果[11]。教师人 才队伍建设 需重视 ,其中包括教师 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及教学能力等。

网络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篇10

1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1.1 口腔医学网络课程建设

口腔医学网络课程建设主要是将各种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供学生学习, 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师授课录像、课程标准、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实习指导书、电子案历、各教学单元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学生通过网络联入到课程中心, 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网上交流讨论。可以进行网上考试, 自动出卷, 自动评分。教师利用BBS论坛、QQ等进行作业布置与批改, 回答学生问题, 使教学的实施、教学效果的测试与评价都通过网络进行。

1.2 口腔医学网络实验室建设

口腔医学网络实验室主要配备口腔仿真模拟系统、多媒体演示交流系统、局域网络监控系统。

口腔仿真模拟系统是一套能够模拟真实临床, 辅助进入临床前操作教学的口腔专业教学工具, 其仿真设计缩小了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差距。口腔仿真模拟系统中综合治疗机完全根据临床实际配置, 其中快慢手机、光源、喷水冷却、吸唾系统、面板控制、椅位调节等也完全模拟临床, 模型牙齿的材质与天然牙齿具有近似的硬度和密度, 能给予学员操作时最大程度的逼真感;面罩装置模拟了人体口腔周围软组织环境, 有助于学生掌握支点选择、口镜的使用要点。

多媒体演示交流系统主要由教学电脑、控制面板、口腔内窥镜等组成, 教师通过教学电脑播放多媒体课件, 通过口腔内窥镜抓拍口腔制备的牙体、洞型等近距离的图像, 学生仿真头模旁配备的计算机, 可接受教师教学电脑传送来的图像、信息, 教师还能够直接监控学生的电脑屏幕。控制面板主要控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如图像发送、呼叫等, 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呼叫按钮, 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教学交流。

局域网络监控系统, 通过教室上方安置的摄像头, 教师可观察实验室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 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都能作为视频资料保存下来以供回顾, 最后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评价。

2 网络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 网络教学使口腔医学理论课教学生动化

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 使口腔理论课教学成为集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的教学[1], 将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的抽象内容及复杂的变化过程, 通过局部放大、动态模拟等方式, 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将抽象变为具体, 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口腔医学是一门重实践操作和形象化的学科, 以往教师单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即板书、挂图、幻灯片等授课, 学生由于理解力的限制, 大部分感觉抽象难懂。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口腔多媒体课件, 能够观察大量的临床病例照片、录像、动画, 弥补了目前临床见习课时少、罕见病例难以见到的不足, 帮助学生将临床与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 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网络教学使口腔医学实验课教学真实化

学生通过进入临床前课程的学习, 熟练掌握了口腔医疗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后, 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类似临床实际的治疗工作。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看的示教模式, 但由于口腔操作范围小, 学生视线受到手及头的阻挡, 观看视野有限, 难以全面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和难点。在网络教学条件下, 口腔医学专业实训可借助仿真模拟系统配备的口腔内窥镜与局域网络监控系统, 将教师操作过程进行直播, 使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教师在仿头模上的操作。如在牙体牙髓课程教学中通过内置摄像头将牙体根管预备的正确操作步骤传给学生观看。在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中利用肩台制备评估系统掌握肩台预备操作要点。网络教学环境下还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软件, 将牙体洞型制备等口腔操作过程通过三维重建、动画播放给学生观看。

2.3 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利用充分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医学院校普遍扩招, 但投入的教育经费又严重不足, 有限的教学资源如何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每一位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为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下颌阻生牙的拔除手术是口腔医学生实训的一个重点, 但30多名学生围在一个狭小的门诊病房中, 既不符合口腔外科无菌的原则, 也不能让学生看清楚, 而网络教学可以通过录像在互联网上反复播放手术的现况, 给同学们展现最直接的手术场景, 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的每一个步骤, 而且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资源无校界和国界, 从网上可以部分获取其他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 使教学资源利用充分化[2]。

网络教学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使教学更开放。只要有网络, 学生就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 对任何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 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2.4 网络教学使教学方式互动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少, 学生对一些没有搞懂的疑难点, 很少有机会向教师请教, 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少, 而网络教学可以实现真正不见面的互动教学, 学生在学完一个教学内容后, 对一些没有搞懂的知识, 可以通过BBS论坛、QQ即时和教师联系, 增加了师生的教学交流, 从而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2]。

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 通过实验室教学网络, 在口腔仿真模拟系统的装置旁配备一台接入了因特网的电脑, 教师的示范操作可以传送到所有学生的工作台上去;学生随时都可以通过呼叫按钮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呼叫按钮, 实现教师与学生间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交流, 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帮助时, 可以通过按“帮助”键和教师联系;教师通过摄像头对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监控, 及时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 这样的网络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

3 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网络信息技术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师生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教育变得更加民主开放。网络教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它必将在未来的医学教育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但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4]。相反, 网络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角色, 其重要作用无法替代。在使用网络教学中主要存在下面问题及不足。

3.1 教师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质量高标准的网络实验室教学需要教师对实验室网络设备的熟练操作, 现代化的设备和软件需要对教师进行整体培训。因此, 网络教学要求教师主动积极地接受新观念, 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 依据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特点, 研究、开发新技术, 探讨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进行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3.2 人文素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

网络教学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也很好, 但它的一些特点与优势也注定了它的不足, 特别是在人文教育和性情陶冶方面有着先天的缺陷[5], 学生和教师没有面对面的交流, 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生更多的是知识的获得者, 而得不到人格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必须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面授答疑、临床见习、案例讨论、标准化病人的引入、心理辅导等进行教学。

3.3 教育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

稳定的网络运行是整个网络实验室教学顺利进行的坚实保证, 网络硬件建设应作为口腔网络实验室重点投资对象。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口腔网络实验室需要很大一笔投入;目前国内使用的口腔仿真模拟系统配套耗材、模型等依赖进口, 而且许多模型属于一次性使用, 教学成本较高, 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教育被普遍认同为精英教育, 模拟实验教学多数需要学生额外付费, 国内口腔医学教育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在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如何搞好网络化的教学是每个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柴枫, 徐凌.国外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5 (2) :135~136.

[2]张昌明, 张晓燕.网络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3) :43~44.

[3]陈伟, 王培志.基于网络的口腔医学实验室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 :99~100.

[4]王琳, 陈伟, 朱晨, 等.关于口腔医学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实验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 17 (2) :114~116.

上一篇:动力测试技术下一篇:设计思维拥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