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024-06-17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精选十篇)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1

一、让生活进入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 (试验稿) 》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入手, 立足学生生活上好数学课。

1. 开展模拟实践, 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学习活动是“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活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从而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比的应用”中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师:这82根铅笔要分给我们班的学生, 按每组学生数来分发铅笔给4个组的学生, 第一和二组都是11人, 第三组10人, 第四组9人, 该如何分发呢?”

生1:铅笔总数除以总人数算出每人可得2根, 再用2根乘以每组人数, 就可以得出每组分到的铅笔数。

生2:算出每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再用总根数乘几分之几等, 就可以得出每组分到的铅笔数。

师:这种按份数多少分配的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 计算出各组可得多少根铅笔。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事例为教学内容, 令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从而爱上数学, 产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数学思维, 观察认识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应“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 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观察、认识生活。如教学“百分数”时, 课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问题涉及百分数。课前开展“购房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调查各房地产业的环境、绿化面积、房价、房屋面积、契税和贷款等有关问题, 记录下来, 利用掌握的百分数, 计算你推销的房屋面积、房价、绿化面积、契税、购房总价和每月还贷款额, 还要求设计详细购房方案, 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等知识在购房中的应用。同时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学生在收集整理、运用中, 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 增强了学习信心。

二、让课堂再现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师要给学生研究、探索、展示的空间,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体验,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要让课堂再现生活。

1.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 使学生准备着数学问题参与课堂学习, 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习“平移”时, 为了让教室变成一个小游乐场, 各式各样的玩具都被请进了课堂, 放满了教室。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情境中自由地游戏, 分享自主学习的快乐, 同时也认识了一种运动叫“平移”, 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特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愉快地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 在学习中活动, 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习动机,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挖掘数学资源, 探索数学奥秘。

现行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 使知识有了现实背景, 为学生提供了活泼的学习材料与环境。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教材资源,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交流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使用教材时应立足学生实际, 根据教学所需设计课堂教学,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挖掘身边数学, 体现数学的价值, 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三、让学生积累生活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发现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有助于学生积累数学知识, 激发探索兴趣。如学习“时、分、秒”, 结合教室墙上的大钟表, 观察上、下课时间, 还可以观察自己一天中学习、活动的时间。这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学、用数学的热情, 培养学生探索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经验,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从而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 为了使学生认识它们, 可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地方有这样的图形, 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观察、回忆。大多数学生发现:书面、课桌面、黑板面、门、玻璃、商店的牌匾的形状等都是长方形;地板砖、磁盘等都是正方形;楼梯扶手、篱笆格子、玻璃的影子、编织图形和家具上的某些图案等都是平行四边形。又如引导学生理解“单价”时,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有关“单价”的例子:“每支铅笔10角、每件外衣150元、每双鞋76元、每斤鸡蛋5元等都是单价。”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如日常购物问题时刻伴随着学生生活, 买东西、量东西、出门散步, 都与数学同在。教师要尽量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思考生活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数学走向生活, 令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与数学时刻在一起。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2

摘 要:若想让中职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专业学习,有力地促进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本文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旨在促进职业学校更好地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

关键词:中职数学 专业知识 结合

中职教育具有特殊性,主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当前很多学校仍旧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职数学教学没有结合专业需求,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当今的中职数学教学需要大胆的改革,实现数学教学和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学习基础。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近年来,我国中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生入学基本不设门槛,学生的数学基础通常比较差,一些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甚至出现了断层,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甚至严重厌学。

2.数学教师知识面比较狭窄

一些中职数学教师具有深厚的数学知识,但是他们不够了解专业和专业知识,未能主动将数学教学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往往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数学知识,为教数学而教数学,致使数学知识在专业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3.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材通常是统一的,因此教学内容也基本相同,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要求来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教材,数学教育也无法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学生们常常会感觉学习数学没有意义,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中职学校的数学教材和普通高中具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整体上看差别不大,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并未对专业课提供服务。不同专业的学生利用一样的教材,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等都是相同的,不同专业对于数学教学也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当前利用的数学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之间存在脱节问题,流入专业课需要利用某个数学知识点,但是数学课上并没有利用这方面知识。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没有用,因此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把数学教学放到整个专业学习、学生培养的大框架内来思考。在日常教学中,将数学理念、数学方法、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到专业学习中。在专业课教学当中数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理工类专业更为直接,专业课教学对数学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数学课的密切配合,这样才可以使专业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数学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提高对于数学课的重视程度。例如在学习会计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思考这些问题,建立起会计知识和数学知识的联系。挖掘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共通点,数学教师需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课对于数学的要求,明确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使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现相互渗透,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

2.主动培养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职业教育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数学学习需要实现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要求,找准数学和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使数学和专业学科距离变得更近,让学生的?W习兴趣不断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中职数学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精通数学,还要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深挖相关专业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细致寻找和专业有关的问题,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明确他们的课程需要,共同探讨在专业问题当中涉及的数学问题。一个具有“大数学”观的数学教师,势必能更好地提高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3.进一步优化教材

中职数学教学需要结合专业实际,学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为出发点,重新整合教材资源。编写教材主要分成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两大内容,数学教师负责编写基础模块。这样的数学知识适合所有专业学习,内容通常就是数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专业模块的编写则需要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这样可以使数学为专业课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需要加大力度开发校本教材,本着“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突出其应用性。教材要分好层次,教学程度的定位也要适度,可以满足特定专业学习的需要。利用这样的教材,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枯燥、难学的问题,既增强了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为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切实促进专业学习。

4.在课堂中结合专业知识实现教学活动

教师可利用导入专业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引入专业有关的知识背景,学生感到新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机电和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充分必要条件时可以导入电路图,串接各个知识点,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例题专业化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结合数学知识点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例如数控专业,在数控加工编程中经常需要计算节点的坐标,在学习专业模块的过程中,利用平面、立体几何、三角函数等相关的知识,可以强化学习和训练专业版块的重点内容。

5.采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使知识表达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呈献给学生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使中职数学教学难度不断降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结合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大力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其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使教材的呈现方式得到改善,再整合数学教材和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信息化。例如在学习“椭圆标准方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画出椭圆形状,让学生明确椭圆的特点,随后让学生自己画椭圆,进一步理解椭圆的抽象理论概念。

三、小结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中职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确实具有密切的关系。数学属于基础学科,要为专业课程提供更多的服务。在数学教学中有机结合专业知识,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得到增强和丰富,最终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3

教学实践表明,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创造欲望。新编教材也重视了数学内容的情境化,但有些内容还是比较抽象、缺乏生活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捕捉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背景,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数学。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抓住生活中大家都熟悉、感兴趣的抽奖活动,假如你是某超市的经理,准备设置一、二、三等奖,怎样设计既赚钱,又吸引顾客。这一下可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致,根据生活经验,把一等奖设计得很少很少,二等奖稍为多一点点,而剩下的全是三等奖,我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学生自信地答道:一等奖的奖额特别大,要设计得最少,抽到的可能性就小,商店才能赚钱;三等奖的奖额很小,要设计得最多,抽到的可能性大些,这样不仅能赚钱,更能吸引顾客。他们的猜测到底怎样?只有动手验证,亲自抽一抽,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高潮。可见,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生活情境,一下子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潜伏着数学知识,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这么亲切自然。

二、生活中“找”数学,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生活在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巧妙地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教学《时间与数学》时,我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时间。在汇报时,有的找到身份证、户口本上出生年月日;有的找到商品的包装盒上有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我夸他在生活中是个有心人),有的找到商店、银行门口标有营业时间……趁着气氛活跃,我话语一转:“根据收集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关于时间的数学问题?”你说我说,问题众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整节课都是在生活中找数学、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更能激起心中的热情,他们更能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结合生活情趣,组织数学游戏

儿童喜欢做游戏,符合他们好动的天性,如果课堂上能有机地、适当地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生活游戏,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吨的认识》时,“吨”是一个很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很难体会到。为了建立1吨这个概念,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先让大家估计班上一个学生的体重(大约25千克),接着同桌相互抱一抱,然后5人一小组,让其中一人去抱一抱其他四人,感觉怎样?(他们体会到了100千克的重量)最后班里40人站起来,他们的体重加在一起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学生很惊讶,原来1吨有这么重呀!这么一个实际生活中学生无法体验感受的概念,而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亲身经历过了,在头脑中牢牢建立起了这个概念,在数学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味道,他们变得想学、乐学了。

四、巧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数学知识只有转化成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才会使知识真正根植于学生心中,并在头脑中成活起来。所以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为自家的桌布设计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这就需要学生经过调查、测量、计算,把求周长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后,动员学生回家帮着妈妈做菜,看一看谁配得菜最好吃、最有营养;这样,学生既能在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又能配出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提高营养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成长。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真正走出教材,走进生活。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高新区

室内设计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4

一、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子、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 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 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许多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个空间环境具有使用价值, 也反映了历史文脉、环境气氛、建筑风格等因素。创造满足许多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的目的。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型的学科, 用来设计人类居住、生活和学习的室内环境, 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室内设计一方面是功能设计, 另一方面也是艺术设计, 实质是“实用与优美”的结合。不再是单一的学科, 而是横跨两个学科以上的一种新型学科, 所设计作品实际上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产物。室内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 一直具有相当独立的地位。

二、室内设计的“环保化”, 提高人的文化品位

“环保化”的室内设计是指室内设计无论从观念构成, 还是到设计、选择材料和施工, 都应该符合绿色环保的原则, 即最低限度地消耗资源和能源, 减少废气的排放, 减少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破坏, 达到与自然共生的目的。绿化环境, 环境的主宰是人, 切实提高人的文化品位。

1. 室内“场景化”的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种类比较多, 时下流行“场景化”风格, 即追求营造一种真实的环境, 来表达某种室内设计全新的艺术理念。这种真实的室内环境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 也不等于把山水搬到某大楼中去。真实是指艺术设计的真实, 采用典型化的方法和符号, 非常适合表达某种真实的场景。任何视觉符号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机地与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艺术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符号作用。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并且营造出一个情景交融、清新、亮丽、自然、和谐的环境美, 令人格外陶醉。引入自然景观, 如瀑布、山石、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 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装饰陈设于室内, 这在公共室内空间应用较普遍。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 更好地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绿化要注意体现“少而精”的原则, 是一个“动”的因素, 具有活跃的生命力, 要从“观花、闻香、赏叶、看果”等方面来欣赏, 它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结合体。精心布置室内绿化物, 可以使环境情趣盎然, 充满诗情画意。例如, 君子兰能表现出卓而不凡的君子之风。这些品格特征也是主人文化修养的体现, 也是室内空间内涵的自然流露。随着人们场景化意识的增强, 居室内的场景陈设将会越来越多, 使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和谐对话。

2. 室内“多元化”的环境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 室内设计中已经非常注重其文化元素的含量, 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 推出了多元化的设计, 千姿百态的设计形态和方法层出不穷。众多的流派风格、表现手法多样化, 使现代室内设计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体现出了设计的多元化风格融合, 强调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品位。多元化的室内设计风格主要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受中国传统风格和国外建筑艺术的影响, 室内设计出现了中西、古今结合的混合型风格。室内布置既现代实用, 又吸取传统的特征, 在装潢风的上溶中西于一体。例如设计用传统的屏风、古香古色的摆设和茶几, 配以现代风格的墙面和门窗装修、西式新型的沙发;欧式古典的琉璃灯具和东方传统的家具等。设计风格匠心独具, 总体构图和视觉效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室内设计整体的多元化的发展, 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室内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 体现出别具一格, 风华正茂的态势, 体现了室内设计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设计师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民族的个性。室内设计既要有时代感, 又要兼有民族性, 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有创意性的设计, 显示出崭新的设计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使命感。

三、室内设计“人文化”, 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设计师在近几年的设计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和人文化的重要性, 因为室内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的主要空间, 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最大程度关心他人, 是室内设计的本源。在设计时要注意到无障碍设计, 关心老人和孩子的生活需要;提倡“简装修、高陈设”, 帮助人们营造方便、科学、舒适、和谐的家园;注意室内空间的通风, 力求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丰富人的精神生活。

1. 室内设计和谐化

人性化和人文化的主题设计首先来源于室内环境的“和谐”, 即:空间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空间的和谐、人与空间和环境的和谐等。中国室内设计的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数都有和谐的意义, 贯穿人文意识的载体很多, 除壁画外, 还有雕刻、匾额、楹联、书画以及挂屏、铜镜、文房四宝等。匾额、楹联等有突出的特色, 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 产生一种和谐之美, 又能从内容上起到警世、激励、自勉的人文作用。

20室内设计的智能化

人的一生, 绝大部门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 许多人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 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出产勾当的质量, 关系到许多人的安全、康健、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 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许多人的身心康健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许多人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采光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 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智能化家居设计是今后家居装饰的重点发展方向。家具、门窗、照明器具、电器、厨房卫生间用具等, 都将根据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时间的不同需求作相应的智能化配置, 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总之, 人创造了室内设计, 而室内设计发展的成果也在不断的改造与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 它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 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探索和研究。未来的室内设计将更注重绿色、环保和多元化的设计。我们要利用科学的设计, 将人文、艺术和自然进行巧妙整合, 设计出具有较高文化内涵, 合乎人文化的生活空间。现代室内设计的精神与价值取向的新变化, 促进了室内设计在现代人精神文化领域的新生, 越来越焕发出博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呖.室内设计经典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5

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我们将从以下五个角度阐述如何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

一、板书的意义与优势。

二、媒体的特征与优势。

三、初中数学的主要特点。

四、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五、初中数学教学中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建议。

我会充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来分析讲解,以期与老师们分享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后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一、板书的意义与优势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章节标题;在引入新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求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法则;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途径;在证题、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答过程;在复习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点。总之,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板书可活跃学生的思维, 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学习的习惯 , 激发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 , 增强记忆的效果。那么如何将板书的作用发挥得更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板书的内容

1.授课提纲 :包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程序、知识的系统结构等;

2.教学要点和重点:包括重要的定义、原理、规律、结论、注意点和学习要求等;

3.补充材料和其他内容:包括图表、例证,说明、图示、学生练习等。

(二)初中数学板书的种类

1.按功能分类:

(1)自学类板书:可以展示自学提纲要求。

(2)示范类板书:可以展示例题解答与证明。

(3)探究类板书:可以书写探究的问题和图形。

(4)复习类板书:可以将知识进行串联。

(5)试卷类板书:可以将试题进行分析归类。

2.按设计分类:

(1)提纲式板书:可以在复习课和探究课时用。

(2)表格式板书:可以在分析图象性质和解方程应用题时用。

(3)互动式板书:可以使师生都在黑板上进行练习分析讲解。

(4)结构式板书:在章节复习时常用。

(5)图示式板书:上几何课、函数图象课常用。

(三)板书的书写技巧

1.书写规范,有示范性

2.表述准确,有科学性

3.层次分明,有条理性

4.重点突出,有鲜明性

5.合理布局,有计划性

6.形式多样,有趣味性

7.直观清晰,有启发性

板书的书写技巧告诉我们了规范性和艺术性,掌握了这些技巧,应用时可以更好的为学生做好示范。

(四)板书的教学原则

1.双边活动原则:可以使师生共同书写,常见的有学生练习和学生探究的问题或结论。

2.参与过程原则:边讲边写,能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

3.注重结构原则:结构是板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更好的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

4.直观教学原则:可以是学生的思维过程、解题过程、教师的分析过程及图形表述都直观明确。

5.促进发展原则:可以将学生原有基础和新的学习内容相结合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6.突出感知原则:丰富的实例演示、概念的前后关系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感知。

7.集中注意原则:教师和场景相对集中,语言、手势、板书内容就可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8.加强记忆原则:黑板上长时呈现可以随时加深学生的记忆。

(五)板书设计的误区

1.书写随意凌乱,无板书设计

2.主副板书不分,疏密不合理

3.书写层次无序,手涂不干净

4.字大小不协调,排列不规范

5.有科学性错误,用词不准确

这样的板书会人为的导致学生学习的不认真 和对 老师的不信任,从而降低数学学习效果。

(六)板书自身的局限

1.不能动态的显示数学图形的变化过程。

2.不能用图片、视频、动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板书书写受书写人的字体的影响将提高或降低教学效果。

4.板书受黑板大小和书写速度的影响易造成教学内容的减少。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更好的教学辅助方式来弥补板书的不足,而媒体的进入就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看看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媒体的特征与优势

(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征

1.信息量大。旁征博引,挖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课堂传授知识内容增加1.5—2 倍。

2.感染力强。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静止的问题按指定的轨迹运动,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色彩缤纷。

3.模拟性真。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减轻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变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讲等腰三角形和其性质时,用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展示出等腰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不但获得视觉的享受,美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兴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重要应用,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认识。

如追击问题中动画跑步的例子可以形象生动的反映出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形象性:使抽象内容具体呈现,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多样性:通过各种媒体、软件的辅助,可以是学生多角度的认识问题。

趣味性:动画的描述增强学习兴趣、数学美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直观性:其动态的过程一目了然。

丰富性:融合古今中外的场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阅历。

这样通过数学美的展示,各种曲线的变幻、充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三)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创设学习情境 : 难转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讲抛物线:通过喷泉的动态演示,展示了抛物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认识了抛物线的特征。

如讲三角形中位线是 1/2 底长的性质时:采用三角形运动的方式体现出其中线段长度的相互关系。

如讲一次函数的应用:可预测未来运动员在 110米栏的比赛中速度的可能值。采用奥运知识画速度图象可使学生兴趣大增。

2.加快教学节奏:

如概念的掌握:是在应用中得知,反馈及时快捷的方法是展示概念应用的小题进行课上练习,可提高课堂效率。

如讲图象性质应用:省去作图时间可提高课堂效率,并重点突出。

如讲评学生的书面练习:变板书为投影展示可提高课堂效率。

如发散学生的思维的设计:将学生的想法几何画板图示可提高课堂效率。

3.突破教学难点:

如讲三角形外心位置:几何画板动态图示一目了然。

如讲中心对称图形:旋转 180o 的过程展示易理解。

如讲反比例函数性质k对图形性质的影响。

如讲圆周角性质定理:动态演示与圆上角顶点位置无关。

在动态的演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变得发散和活跃,对问题的理解就会趋于深刻。

4.丰富教学形式:从黑板、纸张、道具到下面的方式。

(1)计算机各种软件

ppt 演示文稿:增大信息量、具有文字图形美化的功能。

几何画板:可以动态演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flash 动画等:生动、有趣、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2)投影幻灯、视频演示:生动、知识掌握反馈及时,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了如指掌,及时调控。

(3)网络、机房体验授课:学生参与体验过程中更好的感悟数学的形成过程和创新过程。

(4)教学白板:将黑板与 ppt 演示文稿有机结合。

(四)多媒体在教学使用中的误区

1.缺乏新意,形式呆板。有的设计 仅是提纲、图表、题目、定理、原理。情景设计不到位,效果是黑板移位体现不出媒体的优势。

如有一个数学问题的设计,想用 明代南海才子伦文叙为苏东坡 《 百鸟归巢图 》 题的数学诗引出问题是如果只是文字就凸现出情景设计不到位,难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我们将 《 百鸟归巢图 》展示给学生时,将媒体的优势充分挖掘,此时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文化的震撼,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提高。

2.篇幅太多、不够精炼。重点不突出、使学生记录、理解跟不上,容易造成学生视觉、心理疲劳、导致教学实效性差。

3.颜色太多,重点不突出。

4.文字太多,阅读量大理解慢。

5.布局不合理,视觉造成心理压抑。

6.媒体使用单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归纳内容很重要,就应该在板书上进行,有尝试的视觉效果,重要的法则不应该是一闪而过。

(五)多媒体自身的不足之处

1.翻页特点易造成没看清没记住的负面效果。

2.受屏幕所限字体小易造成视觉疲劳。

3.室内灯光暗易造成视力下降。

4.过多的使用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

如探索切线性质的内容,屏幕上显示大量的文字、符号、和图形,整个一页满满的内容,造成学生过大的心理负担和视觉疲劳,同时阅读量大,理解就难以短时高效地完成,建议分散一部分内容到板书上或学案上会减少媒体使用的负效应。

再如有理数的计算、重要定理的小结和对比性研究我们建议用板书表述,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加深学生的记忆和重视效果。

所以可以这样说,媒体是互动交流,非满堂放映;是动态创新,非静止不变;是辅助教学,非板书变异。

三、初中数学的主要特点

(一)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样的理念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让学生都喜欢数学,并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其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需要我们为学生展现数学文化的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 提供学生实践与探究的场所。

4.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好的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学生数学学习的引路人。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初中数学教学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课堂上媒体在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及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媒体对其提供的支持,学生的想法、猜想是否具有可行性也可以在媒体的支持下得到快速的解决。

(三)初中数学教学学段分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知识与技能的初始教学非常适合板书演示和一步步分析讲解。

(2)使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图形的研究和探索过程比较适合媒体实现,几何画板就是比较好的研究辅助手段。

(3)使学生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汁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在网络机房的教学中将突显其优势。

2.数学思考:

(1)使学生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这部分的内容适合多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媒体给出大量信息和图形的变换,板书辅以解题的过程和探知的结论。

(3)使学生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4)使学生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5)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这样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将收集数据和猜想可以交给媒体,演绎推理交给板书处理。

3.解决问题: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媒体提供的场景和板书展示的多种方法可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对结果的合理性有深刻的认识,如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问题。

4.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样的内容就需要我们用媒体创设生活中的数学场景。

(2)使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需要我们用几何画板展示知识上的难点,同时传达给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方法。

(3)使学生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需要我们用媒体告知学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其重要性。

(4)使学生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5)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明确告知我们用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四、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 :

(一)初中生学习心理特点:

1.初中生是指在初中阶段就读的中学生,年龄大约在 12—15 周岁,心理上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到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较强,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2.初中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形成与他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在教学中加大感性直观场景激发兴趣、合理引导、积极探索,以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由于成长因素造成的问题

1.在课堂上听明白,作业有难度。理解不深刻造成的。

2.抽象的内容理解困难,给出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够。3.创新性能力欠缺,原因是创设的情景和问题设置少。

4.知识记忆不深刻,知识呈现时间少是原因之一。

(三)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建议:

1.上课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讲课的过程中将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可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要帮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抓住主要内容,把知识点用板书按层次排列;在学习结束时,用短暂的时间进行复习,这个时候效果最好。

3.好的辅助教学手段的设计,不但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成绩。

4.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做归纳总结,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之后,应该用板书作出一个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间更广泛联系的过程,增强学生对每一章节知识的了解,便于复习和知识的掌握。

五、初中数学教学中媒体与板书的有机结合建议

(一)明确板书的特征、优势、不可替代性和局限性;

(二)明确媒体的特征、优势、辅助特性和局限性;

特别说明:媒体用好是精彩,用不好适得其反;

(三)选择媒体与板书的辅助方式时,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力和学习力;

学生程度好的学校和弱校的学生是有区别的;

(四)凡是培养学生技能的知识用板书为好;

如讲有理数的运算或者几何证明。

(五)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用媒体为好

如数学对称美的介绍。

(六)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动手体验与学案相结合或网络教学为好

如梯形中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的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得发现过程等。

(七)实施启迪思维,解决难点问题时媒体动态演示较好。

如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与角顶点在圆上位置无关,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能将媒体与板书有机结合就可以增加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浅谈地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6

一、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

1.利用日常地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天气变化等。对于这些地理现象,许多学生熟视无睹,从来没有很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如果我们在教学时从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入手,在相关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地理现象,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乐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2.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中,创新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网络很发达,中学生非常喜欢用QQ聊天。例如,在教学“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时,我就使用了QQ聊天教学形式,把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让两组同学在QQ群里面进行学习、讨论。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捕捉生活素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要把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要研读教材外,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地理学科的生活素材很多,如学生身边事、时事新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等。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国内外运动员常到昆明进行集训?为什么“出门要看天气”?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建房、购房者购房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把这些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另外,为引导学生掌握生活素材、开拓视野,教师可以让学生订阅一些地理报刊,收看电视台播出的地理节目,借阅学校图书馆的地理书籍,通过网络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等。

二、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

1.回归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从生活与教学的关系上说,生活决定教学,而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出力量、价值。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地理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地图”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这样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关于地图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地理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认识到地理课程的重要性。

2.锻炼生活技能,应对未来生活。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生存发展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入手,把对学生生存发展有用的技能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正确使用指南针判断方向,运用地图识别方位、估算距离、了解地形,了解地震、海啸、台风来临时正确的逃生技巧、避难措施等。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7

一选择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生活

农村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匮乏, 但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 学生们有很多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越的教育资源, 延伸教学空间, 把课堂搬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回归大自然,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教小学一年级时, 学生自制力差, 一堂课四十分钟很难从头到尾都坐得住。往往半节课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情况, 这时, 我就会对他们说:“小朋友们, 咱们去外面走走吧。”学生们听了都很兴奋。让学生们用自己随手拣拾的树枝、花瓣拼拼画画刚刚在课堂上学习的字, 看谁摆得快、画得好!学生们一听, 个个争分夺秒, 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把所学的知识吸收消化了。

二讲授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

教师在教学课本上的内容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得到新的体会和感悟。如在学习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时, 欣赏了北大荒秋天的美景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家乡秋天的田野、果园、菜地、耕牛、犬吠、鸟啼、虫鸣、花草等景物都蕴含着独特的乡土气息。当学生们用心去观察、静心去欣赏时, 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朴实的家园也是一个祥和安宁的世外桃源。

三加强情感教育要结合学生生活

新课标指出, 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农村小学学生多为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 跟着年迈的老人一起生活, 孩子一定程度上缺乏亲情的关爱与正确的引导, 所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情感教育, 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奶奶的白发》、《陈毅探母》这两篇课文都渗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这些课文时, 教师应注重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 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累、要懂得尊重长辈, 不让长辈操心。作为留守儿童, 老师更要教导他们体会父母养家的辛劳, 要好好学习,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创设教学情境要结合学生生活

教学情境的创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文本内涵,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小学教学条件简陋, 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农村有一望无边的田野、成片的大豆、挺拔的高粱、花鸟虫鱼, 也有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场面等, 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课堂教学能合理地运用这些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如在苏教版四语一次习作练习中, 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描写一种小动物。于是笔者就让学生们先仔细观察家里养的鸡, 还让学生带一只雏鸡到课堂上来, 学生们听了欢呼雀跃,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农村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再熟悉不过了, 同学们一改平时写作无话说的尴尬局面, 抓住小动物的特征进行生动形象地描述, 课堂效果非常好。

五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要结合学生生活

口语交际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 学生生活经验贫乏, 课外阅读量小, 积累的词汇不丰富, 以致学生在交际时结结巴巴, 不会说话。还有一些学生胆怯害怕, 让他们到讲台来说, 便扭扭捏捏, 脸涨得通红, 缺乏勇气, 不敢说话。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困难的现状,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教师对“口语交际”课要做精心的教学设计,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说话题材, 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比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时力求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可以进行言语交际训练。如家里来了客人, 你是如何接待客人;你是怎样跟同学朋友相处的, 说说自己的家人、家乡、校园……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 学生不觉得陌生, 说起来也得心应手。此外, 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 例如朗诵诗歌、讲故事、说笑话、读自己写得最好的作文、分角色表演等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 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还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 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要想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面向社会、适应生活需要的综合素养, 就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根植于学生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开花结果。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对提高语文课堂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认为, 一切课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8

一、数学史对我们初中数学实际教学的影响

首先, 教师适时地利用数学史引入数学概念, 而不是单纯地传授数学基本知识, 会使得课堂更为生动有趣,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在接触历史的条件下, 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 同时, 也给老师提供了借鉴前人经验的机会. 在这两项优势条件之下, 就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好了准备. 再次, 老师在课堂上渗透数学历史文化的同时, 还促进了学生的爱国教育, 使得学生在了解数学光辉历史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并最终对学生爱国热情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 这种模式也使得学生以更为高端的眼光审视数学, 从而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本身的美学意义和数学多样化命题的独特美感, 这样, 学生从小就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喜爱, 无疑对我国数学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启蒙意义.

二、两者结合的有效方法

(一 ) 渗透相关数学背景 , 锻炼学生合理的思维习惯

初中教师应该适时地把基本的数学背景穿插到日常教学里, 把相应数学知识的历史创作历程合理地讲解出来, 而不是局限在模糊的概念介绍上. 比如, 在教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内容时, 教师在课堂中, 需要介绍相应的无理数方面的数学史和发展史, 指出在17和18世纪这一时间段里, 无理数从不被人发觉, 到19世纪左右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定义无理数 (所有的有理数和我们现在熟悉的无理数都是可以在数轴上找到对应点的, 仅仅有理数则没办法填充整个数轴) 的点点滴滴的发展历史, 可以潜移默化让学生认识到, 无理数出现的前提是因为有有理数的存在, 前者只是在后者“不够用”的被动条件下被发掘的, 是对后者的一种扩展, 所以, 基于实际计算需要, 无理数必然会和有理数一同构成实数. 这样, 老师通过介绍相关数学背景, 可以加深学生对实数基本构成的认识, 并能逐渐形成追根溯源的数学思维习惯, 也为学生更好地使用这一概念做好了准备.

(二 ) 讲解我国优秀历史 ,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可以在充分考虑课程计划的前提下, 主动渗透相应的优秀历史知识, 从而把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 学生也会间接地接受正面的爱国教育, 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如, 对于“勾股定理”这一内容知识 , 我们可以把《周髀算经》中潜在的历史知识讲解出来.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 远在西周的时候周公就在测量中利用“勾股”, 并提出了“勾三, 股四, 弦五”的数学观念, 随之, 到了三国, 就由赵爽用割补法证明了该定理的正确性. 类似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介绍很多相关的数学史实和事例, 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时, 容易联想到我国先人的科技贡献, 自然也就很容易激发起我们源自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爱国观念, 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 ) 展现生活中的数学 , 体会数学的价值

数学史源远流长, 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教师应善于利用历史文化素材展现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比如, 老师在讲授图形的轴对称知识时, 就可以把历史中鲜活的轴对称图形、事物呈现给学生, 让他们发现, 其实中国的民间剪纸, 大都是按照对称的原则剪出来的.同时, 引领学生观察著名的伊斯兰古城堡和各种中国古典建筑群落布局图.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这些数学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内容, 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让学生在享受美和快乐时, 体会到了数学的博大精深和价值, 而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

(四 ) 在多个方面 、多个角度中传播史学知识

除了在课堂上, 数学史还可以贯穿于学生的课后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 组织学生进行适宜的课外数学知识学习活动. 如, 利用假期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来了解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写读后感, 加深体会;在班级中开设“数学一角”或者开展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 收集资料, 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可以开展数学知识竞赛, 营造更好的数学史学习氛围. 这样, 就有效避免了课堂的局限性, 使得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累数学兴趣和数学经验, 从而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改进提供了机会.

三、结合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授课的时候, 不可枯燥地讲解历史知识, 让学生知道某些数学原理的来源过程或是历史作用, 而应该把许多优秀数学家成功的励志故事带到课堂里. 如, 学生在了解到阿基米德冒死研究数学问题的故事时, 会真心的被他的精神打动, 从而在自身学习心理和态度上进行反思, 并间接地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以及他们数学观念和数学心态的改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篇9

一、系统地分析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 甄选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部分

经过多位数学专家的悉心选择以及多方面的考核所编写的小学数学课本, 考虑到小学生的成长以及心理形成, 其所涉及的知识易于小学生学习和接受。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多次改版更是让小学生的学习课本精益求精, 内容做到无可挑剔的地步。 然而其中适合用信息技术来教学的内容却并不多, 或者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还正在发展中, 其使用方法还不成熟。 所以教师需要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整合, 挑选适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部分。

二、整理所选择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通过多样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何在? 首先, 它的多样丰富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其次, 信息技术教学让教师从传统的固有模式中走出, 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教学;最后, 信息技术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可以更加全面和更具有科学性。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完全展现数学的魅力。 例如, 在讲解图形知识的时候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被利用。 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地反映图像, 这就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特点完全反映出来, 教师也可以指着图像中的图形, 为学生讲解其定义以及图形的性质, 而学生在对图像的直观印象中也间接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

三、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 并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改进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尚在观望时期, 因为信息技术的使用理念和使用方式并不是非常成熟的, 一切还在发展中。 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小的问题和瑕疵。 通过一系列的考察, 笔者发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教师所选择的数学内容不适合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过于活跃, 使教学效果下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课堂学习气氛不够等。

职中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篇10

一职中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紧迫性

数学教学虽然是职中基础文化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但近年来一直处在十分边缘的位置, 究其原因, 大体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 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职中学生本身学习能力较差, 且认为数学对以后的工作生活并无用处, 所以对其学习兴趣不足。教师们认为在中职学校教数学并不能获得较高的成就感, 课堂授课也只是应付差事。如此恶性循环, 职中数学教育就成了可有可无的学科。

2.“越俎代庖”现象严重

职中学校的专业课老师为保证教学进度, 在授课过程中涉及数学计算方面的问题时, 会强制让学生记住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 而不进行深入讲解, 导致学生们认为专业课老师讲的数学知识才是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专业课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补习数学知识, 因此就从心里更加排斥数学课堂。其实不然,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能够降低学习难度。而不会出现物流专业的教师在专业课上讲保险费率的计算, 计算机教师教学生数制转化等这类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的情况。针对目前职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迫切地需要建立新型的数学课堂, 实现职中数学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

二职中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将职中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首先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让数学为专业知识学习打基础,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训练来强化数学知识。职中数学教师要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定义, 使其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

1. 教学方式要转变

职中数学教学很多依然沿用普通高中传统的教学方式,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职中数学教学。职教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就要求职中教育应以专业授课为主, 基础学科学习为辅, 二者相辅相成, 而不能割裂地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职中数学要求能够更加具有实用性, 而不是无重点地赘述一些纯数学理论知识, 职中数学教育应与专业课密切结合, 使其成为专业课学习的工具和手段, 从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与学习兴趣。众所周知, 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衔接性, 因此职中数学教育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强调专业数学的学习。

2. 教学目的要明确

导致职中数学不受重视的一部分原因是教师授课的目的不明确。职中数学教育应该做到因专业施教, 学生专业不同, 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重点也会有差异, 如物流专业的学生更注重费率计算方面的内容, 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对数制转化更加感兴趣, 因其与专业课紧密结合。明确教学目的不仅可降低教师的授课难度,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各自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加上职中学生学习底子相对较差, 如果不增强数学教学的目的性, 脱离专业特点, 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 教师的授课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3. 教学内容要调整

专业不同对数学的应用性也各有差异, 理工类专业要求有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一些艺术类和文科类的专业则只需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力就可以。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要更加实用, 实行区别对待。这就要求职中数学教师对所授课班级的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 掌握各专业数学学习的侧重点。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 调整教学内容, 重点讲、详细讲与专业结合较密切的地方, 并结合一些专业实例, 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专业问题, 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与掌握,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而与专业相关性不强的地方则可进行概述性的讲解,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职中教学作为一种职业性教学, 其教学目标与普通全日制高中必然有所不同, 这也使职教数学教学与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有显著的不同, 教学应该做出适应性的改变, 而不能完全照搬旧的教学模式。职中数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使学生能够较完整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职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降低理论深度, 调整教学目的、方法与内容, 同时与各专业紧密结合, 重构数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姜涛.关于职中数学与专业教学整合的一点心得[J].语数外学习 (数学教育) , 2012 (9)

[2]黄雪峰.职中数学教学的三个接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11)

上一篇:现代设计图形艺术下一篇:中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