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有效温度

2024-06-04

标准有效温度(精选十篇)

标准有效温度 篇1

一、布置有效性作业的意义

1.检查学生学习基础, 了解学情。

在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需要, 以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的需求, 就必须给学生布置有关学习准备的作业, 依据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为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有的缺欠和不足, 了解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以便更好地针对各种学情, 设计并采取必要的策略, 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2.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

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一向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也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在平日教学中, 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布置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和语文素养。

3.了解学生学习结果, 有效反馈。

对于教师而言, 有效的练习与作业, 能及时、准确反馈教与学的效果, 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获取全面、真实的学情信息, 及时查漏补缺, 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设计有效性作业的依据

1.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明确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 而作业环节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设计有效性的作业必须依据课标, 全面落实其中规定的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2.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 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 而作业环节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设计有效性的作业必须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3.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语文作业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的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 质量要高, 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三、有效性作业的分类

(一) 课前预习作业

1. 预习的内容与方法。

预习指在教师讲课之前, 学生自学新课内容, 做好上课准备的过程。预习的内容指学生在现有水平上, 能够自己学习的所有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正确认读课文的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三读课文, 对课文内容有大概了解或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读课文, 结合课文导读或课后思考题, 对课文内容进行圈点、勾画或批注, 查阅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针对学习需要搜集相关信息, 整理学习材料;五读课文, 进行质疑。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边读边思考, 记下疑难问题;第二天听课时有的放矢, 如果仍有疑问, 则提出来课堂中解决。

预习符号是学生预习中不可缺少的, 学生学会使用预习符号, 可以极大提高预习效率。如下列预习符号可供学生使用:

2. 预习的布置。

预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 也可以利用课上时间集中进行。在课上集中预习时, 教师不要过多干预, 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预习设计一般要提前三天呈现给学生, 有的内容甚至要提前一单元。有条件的可以以学案或提纲的形式印发给学生;条件不允许的, 可以让学生标注在书中或写在预习本上。

3. 预习的检查。

小组检查。在检查预习时, 小组成员每人都要承担检查任务, 每个人检查的任务要经常变化, 人人检查别人, 人人被他人检查。每课的检查, 都要有一个组长, 除负责自己分工的检查任务外, 还要负责记录小组内每个人、每个题的预习情况。教师要及时反馈预习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完后, 教师要抽查或普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可以现场检查验证小组的检查结果, 现场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 把学生的预习本、课本、预习学案收起来集中检查。

(二) 课堂或课后作业

1. 课堂或课后作业的形式。

书面作业。即以书面形式为主,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作业。基础知识类作业包括:选择正确读音, 看拼音写词语, 多音字组词, 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各类词语、优美句段的积累等。基本能力类作业包括: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选词填空, 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鉴赏句子中关键词语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综合运用类作业包括: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续写或补写课文空白内容, 仿照课文的句式、结构或写作方法写一个句子、写一段话、写几段话或写一篇作文等。

口头作业。即以口头语言表达、叙述、朗读或背诵为形式的作业。

实践性作业。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所做的社会调查、实验、手工、采访、编辑、手抄报、读书笔记、搜集整理的资料等。

2. 课堂或课后作业的要求。

布置课堂检测性作业的要求:课堂教学中, 由于许多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 所以, 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少而精地设计一些训练性的作业来检测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此类作业设计应做到:直接指向教学目标;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及时检查批阅;题型要典型、适度和适量, 不宜过多, 完成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分钟。

布置课后巩固性作业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全面设计巩固性作业, 既要有书面作业, 又要有口头或实践性作业。要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多背诵、多积累。要鼓励学生多实践、多动笔, 在实践、练笔中, 不断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分层, 设计不同层次的、可选择性的作业, 既有必做的作业, 又有选做的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难度, 一方面使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夯实, 一方面使他们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得到培养;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提高要求, 设计一些理解性强、拓展延伸性的作业,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

3. 课堂或课后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仅有对作业的精心设计, 没有对作业的精心批改, 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教师要通过批改作业, 获取教学上的反馈信息, 学生通过老师对作业的评判, 得到自查自改的指导, 从而纠正错误, 不断进步。因此,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精心批改作业, 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实效。

批改要重互动。转变作业批改的形式, 由单一的教师独批转变为多种批改形式的结合, 包括教师抽批、学生自批、生生互批, 提倡面批面评。学生自批、生生互批的作业, 教师要进行复批, 以准确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境况。

反馈要及时。为了确保作业的效果, 要求教师及时批改,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一般作业要在24小时内和学生见面, 不积压, 作文的批改可延长至三天与学生见面。必须有错必纠, 学生订正后, 要进行二次批阅。充分发挥反馈功能, 认真整理, 形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多一些面批。尤其是学生在做阅读作业理解有偏差时, 更需要教师通过面批, 启发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这样的指导效果更佳。习作的批改更是如此。但是学生每天都会有作业, 教师的批改量已经很大, 不可能每次习作每个学生都做到面批。但一个有心的教师应该每周有目的地安排需要面批的学生, 争取每个星期、每个学生的习作都能面批一次, 这样, 会大大加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四、有效性作业的成功做法

1.教师研做作业。

即布置给学生的作业, 无论难易, 教师都要亲自做一遍。教育部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生的睡眠及作业时间, 提出“学校要统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这样算来, 如果抛除其他学科, 就语数英而言, 平均每天每科家庭作业的时间仅为20分钟, 要想保证这20分钟的作业效果, 实现“减负增效”, 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和筛选有针对性的作业题。只有教师设身处地研做, 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 真正体会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时的难易程度, 才会对学生的作业时间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 作业反馈时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点。学生也才会练得准, 练得及时, 练在刀刃上。

2.适当让学生参与布置作业。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布置作业, 并选出“最有价值”的作业, 以激发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供暖温度标准 篇2

虽然今冬集中供热第一周西安整体比较平稳,但仍有部分小区没能按时供热,或供热质量不达标。11月15日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在凤城路区域未按时按标准向用户供热,西安热电阳光热力有限公司在土门、大寨路、西关正街区域存在未按时按标准向用户供热情况,西安市市政公用局依照《西安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规定,对西安市热力总公司、西安热电阳光热力有限公司分别处以3万元罚款,并责成这两家供热企业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延伸阅读

供暖原理

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热泵机组的能量流动是利用其所消耗的能量(如电能)把吸取的全部热能(即电能+吸收的热能)一起排输至高温热源。而其所耗能量的作用是使制冷剂氟利昂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从而达到吸收低温热源中热能的作用。

健康生活的温度标准 篇3

健康的环境温度

每个人都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中医尤其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天气变化对健康有决定性的影响。

20℃是最佳室温和睡眠温度

在春秋季,使室温保持在20℃左右,是让人最舒服的温度。我们常说“温暖如春”,就是指北方春季的室外气温平均为20℃左右。这个温度和人的体温有着密切关系,因为200多万年前人类刚出现时,白天的平均温度就在25℃以下,最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

同时,20℃也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会容易醒转,不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卧室室温一般以20℃左右为佳,湿度以60%左右为宜。如果是办公室,温度最好恒定在17℃,这是最适合人类思考的环境温度,也是最佳学习温度。

室温超过25℃时,人体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你会有热的感觉。若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你会感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胀、全身不适和疲劳,有昏昏欲睡的感觉。相反,当室温低于4℃,你会感到寒冷;当温度在8~18℃时,人体就会向外散热。除了温度本身外,人们感受到的冷热还和湿度有关。气象专家统计,当相对湿度在30%时,中暑的气温是38℃;当相对湿度达80%时,气温在31℃就会有人中暑。

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天和炎热的夏天,想维持恒定的室温就有些困难了。一般来说,冬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16℃,最好在18~20℃之间;夏天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3℃,最好在25~27℃之间。这样的温度既可保证舒适,也不至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生病。

降温10℃,最易生病

最容易让人生病的,并不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而是气温骤降的时候。一般来说,24小时内的气温下降超过10℃就可以算是骤降,这时人对温度的耐受能力赶不上温度变化,抵抗力出现“盲区”,最容易感染伤寒。除了关注绝对温度外,也应关注温度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大风降温或是北方冬季早晨的低温时分,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太阳出来后再出门锻炼,每天回家后,及时用热毛巾捂脸并用热水泡脚,这是冬季防病的最好办法。

生活中的最佳温度

35~38℃:最佳饮水温度

这一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对于热饮来说,冲蜂蜜水的最佳温度为50℃;热牛奶、热汤等在60℃时味道最好。无论如何,饮水和进食食物的温度,都绝对不要超过60℃。对于冷饮来说,汽水在5℃时最可口。

39℃:洗澡水最佳温度

洗澡的水温应该在35~40℃之间,略高于体温的39℃最适合。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肤的保护层,使皮肤丧失对污染及细菌的抵抗能力。建议洗时先用手试试,如果手觉得烫,那么对于身体其他部位来说也烫。

38~43℃:泡脚的最佳温度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篇4

一、学生学习效果

(一)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和探求欲。

(二) 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提高了思维水平。

(三) 就某问题的相关内容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后, 知识得以丰富, 技能得以提高。

(四) 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 乐于参与交流, 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益。

以上五个方面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 具体体现为知识的丰富、智能的提高、情意的陶治和人际的和谐。课堂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也是发展的主体, 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 这些方面得以完成, 课堂提问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的双提高。

二、教师教学效果

(一) 能及时了解学情, 相机调整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二) 能掌握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 引导生成目标的完成。

(三) 拓展了学生的参与度, 体现出教学的公平公正。

(四) 课堂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石家庄供暖温度标准 篇5

热用户认为室温不达标的,可以向供热单位反映。供热单位应当在接到反映后12小时内提供测温服务,测温结果由双方签字确认。热用户与供热单位对室温达标有争议的`,可以委托具备室温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因供热单位原因造成室温不达标的,按合同约定予以退费。

石家庄最新供暖热线电话:

在11月15日正式供暖前,8小时工作日内可以接听。在11月15日正式供暖开始后,全部24小时开通。

●各供热企业投诉热线:

石家庄华电供热集团有限公司:966366;

国家电投石家庄供热有限公司:85053918;

石家庄西郊供热有限公司:8500;

石家庄诺奇热力管网有限公司:67591115;

河北三友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400―0880543;

石家庄金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3333210732;89920575、89920577―806;

石家庄瑞帕克热能技术有限公司:80893098;

石家庄市富奥热力工程有限公司:87246245;

石家庄华发供热有限公司:68075718;

石家庄日升供热有限公司:86122992、86109018、15373658041;

石家庄国融安能分布能技术有限公司18132039362、13383036620、13383039320;

石家庄市北站热力站:86122992;

石家庄西岭供热有限公司8588;

河北融投清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85040232;

石家庄市名瑞供热有限公司:85021846、89849205、89849207;

河北艾克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89679688、1803368;

河北盛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2620668、87162388、66039999;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6033385、80790193、18730118739;

河北玉石高营热力有限公司:85031368、85033776;

河北河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8033878858;

河北筑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0769971;

石家庄华茂供热有限公司:67306059、15830986239、15373113798;

石家庄城投天启热能有限公司:83801013、83803153;

石家庄华行供热有限公司:80924019。

●市内各区供热服务监督电话:

桥西区供热办:88606569;

新华区供热办:86952970、86952145;

长安区供热办:85996269、86252944、86252947;

裕华区供热办:86578664;

高新区供热办:85095502;

石家庄市供热管理中心66688993。

●市内各区区长监督电话:

桥西区:88606606、83031131;

新华区:87053517;

长安区:85996111;

裕华区:86578225;

关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标准的思考 篇6

在对待语文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上,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三方面去审视:一是这堂课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效益意识;二是这堂课是否常态;三是这堂课是否体现语文价值。其中第一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和在单位时间里的工作效率问题;第二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使好课人人能上;第三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价值。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笔者以为下面这几点可以作为有效课堂的标准:

思考之一:有效的课是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课

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

思考之二:有效的课是目标简明,内容简约,原生态的课

专家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就一堂课而言,它是高效的,在教育理念上,确实给我们听课者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他们为这一堂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却几倍于平时的课前准备,是平时的教学中无法效仿的。也有的公开课,是对设计的一种重演,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标准。

思考之三:有效的课是重视语言积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课

我们经常说语文要教出语文味来,要能体现语文的价值,语文味该怎样教出来?语文的教学价值该怎样体现?这几个问题,目前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而且极力想在操作层面上弄明白。历史上语文课曾经上成思品课、常识课、鉴赏课、故事课,其重要原因都是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弄明白了,語文该教什么也就明白了。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 篇7

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 所谓“有效教学”, 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意味着教学视点的变革。也就是说, 意味着冲破旧的教学研究的束缚, 立足于新的教学研究的视点展开。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诉求的。

“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聚焦学生成长的评价;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创造“有效学习”有助于实现教师文化的创造, 开拓“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实践空间。在新课程实施中, 中小学展开的“有效教学”研究, 冲破了孤立地研究教学方法的陋习, 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这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转型, 从“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1. 国外的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起, 英美等国家便开始制定有效教学的标准,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非常复杂、需要高技能的活动,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学会怎样教, 高质量的教与学依赖于有没有专业性很强的标准。

在英国, 从1994年始, 教师培训机构主动为教师开发有效教学的标准, 目的是能够“对关键性角色作专业性鉴定”, 为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标准框架。

在美国基础教育阶段, 最有影响的两个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标准框架一是由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开发的“有效教学”的标准, 另一个是由夏洛特·丹尼尔森研制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

美国“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开发出“有效教学”的五条评价标准。标准一: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活动, 以促进学习。标准二: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 提高学习者素质。标准三: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标准四:挑战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复杂的思维能力, 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标准五: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该中心开发的标准与其他标准不同的是, 这些标准可以用于中小学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 每一条标准还有一些具体的指标, 以揭示他们的行动要素, 以及对教与学所产生的功能。

夏洛特·丹尼尔森研制的“专业实践构成框架”是美国基础教育另一具有影响力的有效教学标准框架。这个标准框架包括四大领域, 22个组成部分, 以及66个要素。丹尼尔森研制的标准框架为:领域一:计划与准备。组成部分包括:掌握教学内容与方法, 了解学生, 选择教学目标, 利用资源, 设计教学, 评估学生的学习。领域二:教学环境。组成部分包括:创设尊重与和睦的教学环境, 建立一种学习文化, 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 管理学生行为, 管理物理空间。领域三:教学。组成部分包括:清晰准确地交流, 运用提问与讨论技术, 使学生参与学习, 为学生提供反馈, 灵活、迅速地作出反应。领域四:专业职责。组成部分包括:教学反思, 保持准确的记录, 与学生家长保持交流与沟通, 服务于学校和社区, 专业成长与发展, 表现出职业 (专业) 风范。每一个要素又有“不合格”、“基本合格”、“熟练”和“优秀”等四个层次的行为发展水平要求, 这些要求和操作层次水平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供了一个方向或者指南, 每一个专任教师都能在这四个领域显示自己的才能。

从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注重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是从教师专业性的角度进行制定, 评价标准本身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 旨在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供参考。第二, 主要采用自下而上的归纳方法。这种方法通过选取足够大的样本, 让教师开放性地描述自己认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根据某一种教学行为被提到的多少来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第三, 注重情感评价。评价标准关注教师是否注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否创设了有效的学习环境等。

2. 国内的研究

我国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 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研究也是在20世纪末才逐渐兴起。我国许多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钟启泉认为,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 就是说, “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而学生成长并不是仅仅凭借学业分数能够评定的。因此, “什么是学生成长”、“如何判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也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崔允漷指出,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龙宝新和陈晓瑞认为, 有效教学不是要给学生确立一个发展的典范, 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底蕴, 一种内涵, 一种潜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有效教学的传统评价标准, 不是以学习结果、认知水平来确立‘效’之高下, 而是要用学习过程、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等质的方面来确定‘有效’的状况和水准。”何善亮认为, “以学论教”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根基, “人的生成”是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他认为, 教学能否促进,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 (学生知识发展、能力发展、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创新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等的达成度) , 是我们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一个更为基本的标准。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具体的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李学红通过上海市普陀区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 形成了以下“有效教学标准”: (1)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 (3) 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 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 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 让学生获得对学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文信基于有效教学评价原则和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变量, 提出有效教学评价的五条标准:一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二是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 这是有效教学的依据;三是学生主动参与, 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四是重视学习策略的教学, 这是有效教学的重点;五是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 这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总的看来, 国内外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评价理念、评价指标、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国内外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我们发现, 我国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我国许多理论学者注重从学生出发去评价教师的教学, 即通过对学生、对学习的深度关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这是符合新课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的。但在实践中, 对有效教学的评价还是重点关注教师本身的各种教学行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 我国学者制定的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缺乏具体指标, 不能很好地起到指导教师改进具体教学的作用, 不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三, 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缺乏实证研究。我国绝大多数研究是对评价标准的理论思考与设计, 在真实课堂上进行的观察评价研究非常少。评价标准和指标来源于自上而下的理论推演, 没有获得自下而上的实地观察数据的配合与支持, 就缺乏信度和效度。不过, 不同国家制定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与基础教育改革, 我们不能照搬。但通过借鉴英美等国家制定评价标准的经验, 必然能为我国有效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学习知识是教学的基本目标。知识中蕴涵着能力、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和方法首先是知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是实现知识教学的目标, 然后是分别实现发展能力、形成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认识过程和应用学习方法等目标,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各自几个具体目标的统一, 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各自几个具体目标的全面统一。同时, 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应是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是外显的、可观察的, 能通过学生的操作、表达、演示等具体的活动展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并由此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构建“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有效的教学是表层的显性课程教学与深层的隐性课程教学、“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平行互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生成性教学。提倡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批判预设性教学, 并不是要将教学活动从预设性完全转向生成性, 而是要辩证地处理教学“二重性”之间的关系。“有效教学’既是预设的, 又是动态生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 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 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和封闭性, 生成体现教学的艺术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当精彩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相遇时, 课堂教学的智慧就产生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就随之提升了。

精彩的预设强调教师通过理解教材与了解学生来反思与设计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案;精彩的生成立足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感悟、理解、体验、知识联动、问题驱动, 以及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实质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要通过精心的教学准备与情境设计, 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 教师必须关注课堂生成, 因势而变, 顺学而导。表面看, 课堂上学生的“旁逸斜出”使教学活动离开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 但若教师能给予恰当的引导, 教学就完全有可能超越教师的预设, 使学生获得非预期的生成性发展。因此, 有效教学必须懂得“预设”的设计、策略、准备, 去引导“生成”的教学影响、因素的出现, 促使学生在教学中淡化教师“牵引”的感觉, 在“自由”的氛围中, 实现对教学知识、技能的主动“内化”, 使教学的“效果”随之彰显。

3. 形成教、学并重的有效教学思维

有效教学应该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的平衡, 使教学各要素之间和谐一致。在各种构成要素中,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个最为重要的要素, 两者和谐平衡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 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发挥上求得平衡,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上求得平衡, 同时也要求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学业发展上求得平衡。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教教师“学会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既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 也依赖于学生有效的学。如果把教学的“有效”观仅仅停留在对“教”或“学”的片面关注之上, 必然使教学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 不利于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 我们认为,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 应该和谐共存, 平等相待, 互动互惠, 在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 互相作用, 互相交流, 共同承担着信息的传递、加工、生成和共享工作, 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 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

要使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有效, 师生须能开展有效的对话。对话意味着互为陈述、互为补充、互为启发、互为质疑、互为辩论。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不应仅仅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权宜之需, 更应是当今对话时代背景下教学原则和教学精神的体现。

师生对话, 是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尤其意味着教师要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能说, 有话敢说, 有话会说。有效的师生对话具有两个维度的特点:充分和体面。前者强调给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和时间, 而不是教师装样子, 急于催促, 或替学生表达;后者强调学生能够恰当表达并受到尊重。这看似是对学生的要求, 实则反映的还是教师的水平, 是教师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精神和情怀的体现。

5. 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如, 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 以及对待一时处于激情状态的学生时, 教师所表现的能力。

“关注课堂生成”、“顺学导教”等教学原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情境中, 尽可能地发现各种可能性, 并在课堂中不断地发展和解释这些可能性, 在实践的进行中完成了课程的意义。这要求教师既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去捕捉、甄别、重组学生涌现的各类信息, 还要能把有价值的信息、问题纳入教学过程, 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 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既给学生生成的时间和空间, 更善于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 因势利导地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预设目标, 促使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更好地为预设目标服务,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 2007, (6) .

[2]龙宝新, 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 (4) .

[3]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李学红.区域推进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实践.上海教育科研, 2007 (2) .

有效公开课:本质内涵与评价标准 篇8

一、公开课的本质与内涵

公开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具有中国特色。几十年来, 公开课的形式、性质与作用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与发展。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开课, 使其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有效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是我们今天关注公开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何谓公开课?我国《教育大辞典》的解释为:“公开课即公开教学, 又称‘观摩教学’, 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为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为探讨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 或推广教学经验, 进行教学改革实验。”从《教育大辞典》对公开课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的特殊形式, 即公开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之所以“公开”, 主要是为了“观摩”, 供教师和有关人员观察与研究, 供教师借鉴与模仿, 故也称“观摩教学”, 是一种教学活动。从《教育大辞典》对开课解释可以看出, 实施公开课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教学研究, 即通过实施公开课, “探讨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二是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三是为了教学改革实验, 即通过公开的课堂教学形式, 探索与研究教学规律, 创新教学方法, 实现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革、试验。从字面上看, 《教育大辞典》对公开课解释似乎只是关注了公开课的外在功能 (人为赋予的观摩、教研等功能) , 而忽略了公开课的内在本质功能 (作为一节课的教学功能) , 其实不然。《教育大辞典》对公开课的解释, 实际上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公开课本质上是一种课, 只是以“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即“公开”的形式呈现, 其外在作用是由于其具有“公开性”这一“特殊形式”的特征而赋予的。

综合上述, 我们认为, 就课程本质属性而言, 公开课实际上也是一种普通课, 只是以开放的课堂形式呈现, 它不仅仅是45分钟或50分钟的课堂教学, 而且是整个课程实施的活动与过程。角度不同、视野不同, 对公开课的理解也会不同。从教师职业实现角度来看, 公开课应该包括备课、上课、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与教学的持续改进等几个基本活动与过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 应该包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 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采用并优化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反思与评价, 学习策略的改进等几个活动与过程。可见, 那种把公开课的实施部分, 即通常说的45分钟或50分钟展示部分, 视为公开课的全部的认识与做法是对有效公开课的误读和曲解。因此, 要从课程本质属性和“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本身来认识、研究、实施和评价公开课。

二、有效公开课的评价标准

标准有效温度 篇9

一、关注生活, 积累素材经常化

写作是一种输出型的语言现象, 然而要输出, 就必然要有足够的“内存”.这里的内存, 便是素材的积累.“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 文章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关注生活, 积累素材, 是写作的前提, 也是作文的源泉.离开生活, 缺乏体验, 作文写作犹如空中楼阁.学生惧怕作文, 究其原因, 是“无米下锅”, 即无材料可写, 无话可说.没有材料, 为了完成作文, 作文只好东拼西凑.

那么,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境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面向生活, 关注生活, 参与生活, 体验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把自己在日常生活的见闻、情感历程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样, 日积月累, 就能获得写作的第一手素材, 也解除了写作时“无米”的窘境.

观察是认识自然、走进生活的好老师, 人、事、景、物皆是观察的范围.例如:观察一个人, 可以观察他的外貌, 也可以观察他在不同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 继而可以揣摩他的心理;观察一件事, 可以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 大事小事家常事, 凡事都要留心;观察景, 可以是春天的田野、夏天的雨景, 可以是秋天的雾景、冬天的雪景;观察物, 可以是身边的小猫小狗、河中的游鱼戏虾, 可以是校园中的花草树木、田野中的棉花稻谷.

平时,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阅读, 帮助学生认识生活, 理解生活.我经常给他们安排大量的阅读时间, 经常到图书馆为他们选取课外书籍, 让他们广泛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和刊物, 丰富自己的词汇, 汲取营养, 拓宽视野, 学习和掌握别人的写作技巧,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抄写优美的语句、语段, 时间长了, 我明显地发现学生的“采蜜本”越来越厚了, 学生作文时的语言也生动多了.事实证明, 阅读积累, 是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一大帮手.

二、作文训练指导层段序列化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的训练要求分别是

第一学段 (1~2年级) :写话

1. 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 (3~4年级) 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三学段 (5~6年级) 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

从以上标准和要求可以看出, 《标准》认同了儿童写作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儿童写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层段性, 因此, 在写作指导中, 我们应有意识地按照《标准》的要求, 按照从兴趣到自信到自我的顺序, 达成儿童写作的不同图景.

在写作的表现状态方面, 《标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低年段为“乐于”, 中年段为“尝试”, 高年段为“珍视”, 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在培养儿童写作心理状态方面的要求.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写作意识, 但他们爱表现, 这种爱表现、获得自我确证的品质, 我们应予以重视;中年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观察生活, 已经能够对自我产生一些思考, 因此能够积累习作素材, 但对于如何运用, 还在积极探索, 所以我们应鼓励孩子们对写作素材进行“尝试性”的运用;而到了高年段, 孩子们已经开始逐渐进入社会化, 他们更加注重交往, 更加希望发现个性的自我.《标准》同时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 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这也能说明儿童习作图式的发展.

可见小学作文要遵循序列化训练的原则,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因此, 我们教师在实践中, 应本着由感性到理性, 由简单到复杂, 由分解到综合, 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关训练.

另外, 在具体写作实践中, 我坚持从说到写, 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基础, 降低书面表达能力训练的难度.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书面表达.学生的书面表达, 也是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复杂的提高过程.学生开始可能只写一两句话, 渐渐地扩展, 能够写个片段, 再渐渐地扩展, 就能够写成成篇的作文了.所以从段到篇, 也是写作文必须遵循的“序”.因此, 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说后写, 连句成段, 仿导结合, 循序渐进, 从段到篇”的作文教学方法.这样构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次清楚、螺旋上升的作文训练框架, 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 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特别是写作水平和能力.

三、写作过程合理人性化

《标准》鼓励学生作文“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这就要求教师的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是, 目前的作文教学, 首先在写作流程上, 就已经使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失去了施展的平台.

通常的作文训练流程是“命题→辅导→写作→批阅→讲评.在这五个环节中, 只有“写作”由学生完成.很显然, 这种作文教学法, 教师牵着学生走, 在某种情况下, 教师限制并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束缚的状态.写作的主体地位已大大弱化, 没有主动性, 也就很难学会写作, 更谈不上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在《标准》的指导下, 我更加重视的作文训练流程应是命题→写作→研讨→自改→互评→再写作.“命题”、“研讨”、“互评”三个环节, 由师生共同完成;“写作”、“自改”、“再写作”三个环节, 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参与写作的全过程.并且在命题或半命题之后, 教师对具体的题目不作任何指导, 由学生独立写作.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 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也完全合乎新课标理念———自主写作.但在写作的过程中, 我并没有完全摒弃教师的地位, 教师作为指导者, 具有梳理立意、引导建构、辨词析句的作用.

四、作文修改互评合作化

《标准》明确规定, 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学生作文, 教师批阅, 弊多利少.最大的弊端不仅在于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在于把学生摆在被批评的被动位置上, 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过去的讲堂为真正的学堂,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学会自己去找路、走路.自改、互评合作化的作文修改教学方法, 正是遵循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标准》这样阐述关于修改作文的要求:

第二学段 (3~4年级)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第三学段 (5~6年级)

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由此, 我必须改变学生自改、教师独批的传统做法, 必须由自为到合作.

首先, 我让自主、互动评改占领作文批改的“主阵地”.教师评改作文固然有助于学生写好一篇作文, 可是归根结底, 是教会学生修改作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 在于学生自能读书, 自能作文.”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修改习惯, 就不会修改作文, 也就谈不上形成写作能力.

其次, 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不厌百回改”, 一篇文章要多读几遍, 要多修改几遍;另一方面, 教师也要精于“授人以渔”, 教学生学会批改方法.

1. 制定修改标准.

可以从错别字、漏字, 标点是否正确, 用词是否贴切, 句子是否通顺进行修改;也可以从事例是否典型, 内容详略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修改.

2. 修改的流程.围绕自改→同桌或四人一小组互动评改→改中辅导→反馈交流→教师总评的流程进行.

3. 评改要求.端正态度, 积极参与, 高度负责, 取长补短.

第三, 学生学习修改作文有利于学生评价鉴赏能力的提高.相互修改作文为学生创造了机会, 学生逐渐感悟出作文应该怎样写, 而不应该怎样写.这好比拿着一面镜子, 镜子擦亮了, 既能照清他人, 又能照见自己.这样一举两得, 对他们今后的写作好似一个无声的规范和指导.久而久之, 学生评价和鉴赏的能力必会有所提高, 而且将有助于今后的写作实践.

自改、互动评改作文的方法, 搭起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平台.它决不是一种权宜之计, 而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全面实践新课标理念, 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有效教学标准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篇10

一、有效教学标准概述

1.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它具有三个特征: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往往用经济学的方法把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是对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1]

2. 有效教学标准

有效教学从产生至今,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教育实践者的视野之中。目前国内外对有效教学标准都做出过很多讨论和研究,不同的人研究有效教学标准的侧重点不一样,提出的分类也就不一样,比如有学者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特色等方面来研究有效教学标准;有学者是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标准上加以研究;有的甚至还加入了有效教学评价标准这一项;甚至有的学者还提出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来研究。但他们在研究有效教学标准的时候都有一些最根本性的东西。有效教学标准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属点,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是否有效的基础,他是随着有效教学理念的出现而出现的,遵循着最基本的要求,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组织建立起来的,是适合教学行为的,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领悟。

国内方面专家把标准从基础和发展两方面来分析。

(1)基础性: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2)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2]但是这样的一个标准有人提出了批评。

另外在国外也有研究。美国学者指出有效教学的标准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标准1: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标准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标准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学习经验。标准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标准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3]

二、有效教学标准的内容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定义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这一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因此他是隐蔽的。而所谓的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的第一个就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使得“学习”这个行为可以进行并持续的根本。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有效学习必须是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学习,不能是由教师强制性的灌输和教授,一味的压迫和强制只会激起学生内心的抗拒感和厌恶感,慢慢的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不得不履行的强制性义务,而不是自己有选择权的义务。学生的创造性的消灭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当代学生的发展观认为:学生的发展是蕴含在学生主体的自我活动中的。没有学生自我的参与,这样的“发展”不是发展,只是一种中性的变化,有时候糟糕的是连基本的变化都没有。人类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是在某一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没有动机,活动在某一瞬间就会消失。

2.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这一标准是针对当前教学脱离实际提出来的,部分学生在学习了之后总是会有这样的感觉,学到的用不着,需要的没学到。要改变这样的方式,那么有效教学就是要克服和避免这一缺陷,将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要将教学实用化、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从个人来说,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为社会做出贡献。杜威说过我们的教学应当要生活化、社会化。一个无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的教学,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意向的。

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要从当今时代出发,紧跟时代潮流,尤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即不是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时代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教师们自己认为学生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师应该要学会打破这种只教教材的局限,转向利用教材教学的状态,要多关注知识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价值意义。“若使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对其个人生活或社会大众不具有价值,甚至反而危害个人和社会,则教学将不具意义。”[4]

3.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成长

这一标准是针对现在的教学不管学生的个性,统一的进行教学的缺陷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是有自己的个性的,有自己的独特性,盲目地进行统一的要求只会妨碍学生潜力的统一成长。因材施教,孔子早就提出的口号,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因为外部的种种压力,因材施教这个标准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和实施。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特殊的还要给予特殊的照顾。不同的课堂教师也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给予太标准的答案,不允许有一点错误。提出这个标准实质上是想让教师真正地能注意到这点,不是喊喊口号。

4.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使获取知识的过程得到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是取决于他们和这个知识的心理建构。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和自己先前的经验、知识、生活背景、经历等密切相关,并且还和自己当时的参与动手操作有关。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不是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就可以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真正可以运用,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和动脑并存。

学习共同体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权威的象征。教师要和学生在创设知识的过程中共同学习。教师对于不知道的知识要敢于、勇于和学生一起探讨。教师在此共同体中,不仅是传授者,同时也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担负起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学习的任务,促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个人整合。

学习共同体注重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氛围是一种安全、尊重、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一种环境,这种环境的互动目前有些主要是体现在课堂上。

三、建立有效教学标准的必要性

1. 是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里经常会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为了抓升学率,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痛苦之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建立有效教学的标准就成了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一样,他是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他是以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效益的标准。而传统的教学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数,这样势必造成将学生当成是知识的承载工具。崔允漷指出:对于有效教学,我们要关注它的三个特征: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所谓的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有效率,往往用经济学的方法把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是对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1]

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考虑该教什么知识,还要考虑应该组织这些知识才能是有效的。求知热情、内在的学习意向是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催化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当变换刺激的呈现方式,给学生带来新、活、趣的学习过程,释放学生的激情、潜能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益的同时有利于学习情趣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毫无疑问肯定会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共同的发展,获得轻松和愉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质量,为更好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合。

2. 是教学专业化的需要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那么作为教师从事的行业——教育,和医学、法学等一样,也是一个专业性的职业,他需要特定的从业标准。为了维护这个行业的权威,我们势必要使教育专业化,不断的更新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学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理所当然地要符合这个发展趋势。教学的专业化是在整个社会职业专业化浪潮的推动下进行的,也是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才是专业的呢,需要哪些行为规范呢?那么这就是我们有效教学的标准要讨论的问题。

3. 是当代社会发展观的基本诉求

发展应当以儿童为中心,儿童为主体的发展。我们要尊重儿童,教师要站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来指导和发展教学,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权威,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教学应当要围绕着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发展不仅仅是片面的几个儿童的发展,发展要面向全体,使得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发展也不是儿童知识技能的偏向发展,发展要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一起跟着发展。未来的接班人是要有良好的体质、有创新能力、有实践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环境适应力等等集聚一身的人。教育担任着如此艰巨的任务,要培养这样的人,我们必须要实施有效教学,建立有效教学标准。

教师都要追求有效的教学,在有效的教学中促成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标准是抽象的,具体的实施还是要依靠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己从中体验,慢慢成长。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0,(11).

[3]谌启标.美国有效教学标准框架及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 (06).

上一篇:判决“执行难”下一篇:家蚕农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