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用药制度

2024-06-06

基本用药制度(精选十篇)

基本用药制度 篇1

关键词:基本药物政策,合理用药

不合理用药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 还造成了全球药品资源的巨大浪费。鉴于临床不合理用药对患者和社会带来的严重不良影响, 积极倡导临床合理用药已成为医药界面临的当务之急, 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便是推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行又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主要手段之一。

1 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概述

继1975年WHO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后, 1977年WHO在第615号技术报告中正式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 即基本药物是能满足大部分人口卫生保健需要的药物, 它与合理用药相结合。具体的说, 作为基本药物, 首先必须安全、有效、性价比高;其次应该供应充足、剂型合适、质最保证、药品信息丰富、个人和社区都负担得起。基本药物的概念是一个有弹性的概念, 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 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国家执行, 现在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概念[1]。所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是国家流行的一种医药保障制度, 它由国家按照安全、有效、必需、廉价的原则, 确定三四百种基本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满足80%以上临床用药需求, 对这些药物国家实行定点生产、统一价格, 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并通过配套政策, 让这些药物成为医疗机构的主打药。

药物合理应用即患者所用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 所用剂量及疗程符合患者个体情况, 所耗经费对患者和社会均属最低。”根据这一定义, 形成临床合理用药如下判断标准: (1) 按药物临床用药适应证选用药物; (2) 所用药物对受治患者而言, 具备有效、安全、适当和经济四要素; (3) 个体化地确定临床用药剂量、用法及疗程; (4) 受治患者应无所用药物的禁忌, 力求所用药物对受治患者引发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低; (5) 药物的调配适当, 并提供适合患者阅读的有关药品资料; (6) 患者对临床所用药物有良好依从性。

2 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 积极响应WHO的倡导, 开始推行基本药物, 但从我国基本药物政策的不完善和不合理用药严峻存在的客观现状来看, 基本药物政策尚未真正起到促进合理用药的作用, 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推广。我国现有基本药物政策缺少有关法律层面上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导致其推行仍处于初级阶段, 推行力度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基本药物政策缺乏有力的普及性宣传, 民众缺乏合理用药意识。因而不能推动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 也不能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

3 推广与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促进合理用药

鉴于目前我国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状况, 积极推广该政策、促进合理用药就成了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首先应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化基本药物遴选标准, 理顺多个药品目录关系, 压缩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可评价、可控制的困家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制度能否完善的前提应该是可评价、可控制。只有通过评价, 才能发现制度的缺陷或不足, 才能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国家应加强基本药物政策在医疗机构的推广力度医疗机构是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的基本单位, 对于推行围家基本药物政策, 促进民众的药品获得及合理用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的非盈利性地位决定其有义务和责任贯彻国家的基本药物政策, 以谋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 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贯彻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是协调、指导医院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的常设机构, 其主要任务是推荐医院用药, 帮助制订药物的评价、遴选和治疗使用的专业政策和有关规定, 传授药物知识, 完善医务人员的有关药物使用的知识。因此, 应充分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积极宣传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保证所有医疗卫生人员能拥有基本药物目录, 医护人员的培训内容应增加基本药物方面的知识, 在执业医师 (药师) 考核时包括基本药物的内容, 使每个医务人员都能了解基本药物的重要意义。

加大基本药物政策的宣传力度, 国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来宣传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使社会公众清楚的认识到基本药物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 是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首选的药物[2]。可采取电视讲座、广告、网络等对其进行大力宣传。尤其注重加强农村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药物知识培训, 使其能够合理的应用这些药物。

4 结论

基本药物政策推行的成功与否, 与合理用药水平能否提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社会公众应用药物治疗疾病期望的主要目标是有药可用、用药合理。药品获得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 必须要做好基本药物的推行工作, 才能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人群用药安全, 维护人民身体健康, 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 兰奋, 李少丽.基本药物的概念及其推广.中国药房, 2000, 11 (3) :100-102.

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管理制度 篇2

(试行)

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广东省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管理指南》等政策法规的要求,为加强我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规范管理,建立透明和受到监督的药品遴选、调整管理制度,优化新药引进、品种增补及替换、淘汰机制,确保药品购销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管理机构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医院药事会)负责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初步遴选、审核、提出调整建议和日常管理工作。

医院药事会定期组织召开医院药品遴选专家会议,负责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遴选、新药引进、品种增补和替换、淘汰等管理工作。

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遴选、审核、新药引进、药品采购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当进行目录遴选或新药引进评审时,须抽派代表参加,负责对全过程进行监督。‘

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遴选调整原则

1、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品规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种。

2、医院基本供应目录药品原则上从广东省药品集中采购挂网目录中遴选,优先选择国家和省市医保药品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

3、目录调整严格执行如下规定: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

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

4、各临床科室每一要在医院现有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中,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临床首选的原则,结合本科的诊疗科目、用药特点,合理确定本科基本用药的药品品种、剂型,建立科内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做到品种齐全,比例恰当。同时上报医院药事会统一备案。

5、医院药事会综合分析各科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每一定期组织召开一次遴选会议,参加遴选的专家应当在25人以上,对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和调整。

6、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药品应当由药库统一采购供应,临床上非经医务科同意不得使用非由药库采购供应的药物。

三、药品增补

1、药品增补是指对本院已有药品(按药品通用名计)增加剂型、规格或其他生产厂家品种。

2、临床科室要增补药品,必须由科室主任组织召开科室药事管理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填写《药品增补申请表》,和《廉洁承诺书》一并经小组成员签字后,附讨论会议记录递交临床药学室。

3、药品增补原则:

(1)能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2)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已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的产品。涉及同类或同种药品的比较,应综合考虑药品安全质量、生产企

业规模、价格、品牌等因素。

(3)原则上不超过“一品两规”,如有特殊临床需求,有多种剂型和规格时,优先考虑临床常用剂型和规格,兼顾特殊人群用药(老人、孕妇、儿童)安全性;

4、药品增补须经药事会审核讨论,2/3以上与会委员投票同意的申请品种方可进入新药引进评审专家会议,获得参加新药引进评审专家会议50%(不含50%)以上专家同意,才可正式纳入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四、新药引进

1、新药引进是指医院引进以前没有使用过药品(按药品通用名计),且具有临床无可替代性。因各种不良事件停用一年以上的药品亦需按新药引进管理。

2、新药引进入围条件:

(1)近年批准的国家级新药(通用名)或进口新药(通用名)。优先考虑国家一类新药和专利期内的原研药品。

(2)先进剂型的品种;

(3)我院尚未有同类产品,临床需要引进。

(4)我院已有同类产品,但品种较少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5)我院已有较多类似品种,但其在安全性、适宜性、经济性等方面有显著特点。

3、以下申请材料不符合新药引进入围条件:(1)上次申请未通过的药品(隔年可以再申请);

(2)同一品种已申请两次未获得通过的品种;(3)已被本院淘汰的品种。

(4)近年来发生过药品销售违规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生产企业的产品。

(5)近年曾发生过严重质量事件的厂商生产的品种。(6)被北美、欧盟、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禁用的品种。

(7)非申请科室专科用药的品种。

4、新药引进程序。

(1)临床科室申请新药必须由科室主任组织召开科室药事管理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按表格要求如实填写《均安医院新药申请表》(科室版),和《廉洁承诺书》一并经小组成员签字后,附讨论会议记录递交临床药学室。相关文档资料可在内网“临床药学室/资料下载”文件夹中下载。

临床科室申请新药应尽可能详细写明申请理由,可另附文献证据原件或复印件(指南推荐、专家共识意见、系统评价、教科书、随机对照试验),也可上传电子文档。

(2)厂商推荐新药先到药剂科门口索取《新药申请表》(厂商版),按表格要求如实填写,和《廉洁承诺书》一并签字后递交到临床药学室,同时尽可能提供以下资料:药品说明书,最好能够同时提供药品样品;文献证据:指南推荐、专家共识意见、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其他相关资料:新药证书,中药保护品种证书,进口药品注册

证,药品检验报告,推介人员委托证明、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许可证、营业执照、认证证书等。

(3)由医务科、临床药学室、药库共同派人组成新药评估小组,客观公正地评估所有新药申请,根据招标入围情况、在用同类品种情况、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等资料填写《新药申请评估报告》。(4)临床药学室在药事会召开前三天将需要讨论审核的所有新药申请资料放到内网“临床药学室/新药申请”文件夹中,通知药事会委员、新药遴选专家库成员上网下载审阅。

(5)医院药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审核该季度所有新药申请资料,2/3以上以会委员投票同意的新药申请可进入新药引进评审专家会议。

(6)药事会议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召开新药引进评审专家会议,与会人员从药品遴选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每次会议人员不少于15名。与会专家对申请目录中的新药逐一审核讨论并进行实名制投票,赞成票至少超过有效票数50%(不含50%)者视为该药通过最后审议,决定可纳入医疗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7)新药引进评审专家会议讨论结果一式两份,集体签名,由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主任和药事会秘书处分别保存,遴选结果出来后在医院公示栏和内网上及时公布。

(8)通过最后审议的药品由医院药事会秘书整理,报医院药事会主任委员审批签字后纳入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5、审议通过的药品由药剂科10天内执行采购,并交付相关药房

使用,药房要及时通知各临床科室。

五、暂停使用和暂停购进

1、对于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严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药品,医务科有权作出紧急暂停使用的决定。

2、对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超过2例、一般不良反应超过5例的同一批号的药品,临床药学室应及时上报医务科作出紧急暂停使用的决定,药剂科应与药厂、供应商商量更换批次药品,必要时上报医院药事员会采取调整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措施。

3、对已产生严重耐药性的药物,医院药事会应作出暂停使用的决定,必要时进行品种调整。

4、根据医院阳光用药监控信息,对于出现异常使用现象的药品,经医院药事会主任委员同意后可采取暂停使用、暂停采购或减量采购等相关措施;

5、对于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严重违反医院有关行风规定所涉及的药品,由行风办向医院药事会报告,医院药事会主任委员有权作出暂停使用、暂停购进等决定。

六、品种替换

1、品种替换是指药品生产厂家或经销商因各种原因不能向医院正常供应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时,或医院因上述各种原因暂停购进某些药品时,原则上不予替换,但如无同类药品可替代且确因临床需要,可暂时替换购进其他生产厂家、其他剂型、其他规格的同一药品通用名品种。

2、对于本院现有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已有同类或相类似作用的品种,特别是中成药和辅助性药物(包括能量及营养成分补充药物、免疫增强剂、脑循环与促智药、活血化瘀类药物、抗肿瘤辅助药等),不予替换。

3、药品替换由药剂科提出申请,列出所有可供货的候选品种,注明是否入围等情况,由医院药事会主任委员书面批准后方可临时购买,如原基本用药目录中药品恢复供应时或暂停使用药品决定取消后,应停止替换。

4、替换购买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属于长期替换,长期替换药品必须按药品增补程序执行,可由药剂科主任组织召开科室药事管理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填写《药品增补申请表》,和《廉洁承诺书》一并经小组成员签字后,附讨论会议记录递交临床药学室。

5、对于基本用药目录中正常供应的在用药品,如需替换成其他厂家、剂型或包装规格时,必须按药品增补程序执行,由临床科室填写《药品增补申请表》。

6、对于因上述原因缺药、暂停使用药品,药库应及时通知科室并列出同类替换药品目录,在医院内网中进行公布。

七、品种淘汰

1、医院使用的药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从基本用药目录中淘汰:(1)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停止使用或厂家被吊销GMP证书的药品;(2)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

(3)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影响医疗安全的药品;

(4)经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论证,可被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所替代的药品;

(5)在充分考虑专科用药的特殊性情况下,连续六个月内仍无人或少人使用的药品;

(6)经查实,违反医疗机构有关规定,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临床促销的药品。

(7)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认为应当淘汰的其他情况。

2、药品目录品种淘汰,由药剂科收集、提供有关资料,填写《拟淘汰药品目录》,报医院药事会讨论审批后正式停止购进和使用,并从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中剔除。

3、特殊情况下可先由医院药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决定停用,事后再报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审议是否正式淘汰。

八、临时采购

1、临时采购仅限于临床治疗必需、而本院现有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药品无法提供有效治疗的情况。不得临时采购本院现有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已有同类或相类似作用的品种、中成药和辅助性药物等临床非紧急、必需的药品。

3、临时采购应当由临床科室主任组织召开科室药事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填写《药品临时采购申请表》和廉洁承诺书,集体签名后向药剂科提出申请,获得医院药事会主任委员审批同意后,方可由药库一次性临时采购。情况紧急时,药剂科可先口头请示主任委员,经同意后进行紧急采购,事后应及时补办审批手续。

4、临时采购申请一次性有效,不得连续购买。

5、通过特殊审批临时购买的药品,只能由所申请的患者专人专用,不得用于其他患者。

6、确因临床需要连续采购,或每年采购超过5人次的临时采购药品,必须按药品增补程序执行,可由药剂科主任组织召开科室药事管理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填写《药品增补申请表》。

7、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或某一患者的特殊临床需要,需使用医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原则上为一个患者一个疗程的使用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由药剂科召集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严格控制临时采购抗菌药物品种和数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不得超过5次,如果超过5次,药库采购人员应向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申请讨论是否将该药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8、在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中未入围、但在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且无法由其他入围药品替代的药品,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理由,进行非入围药品临时采购备案,由医院药事会讨论审批,审议通过的每个品规首次采购前必须报区卫计局备案。

八、供应商遴选管理

1、供应商遴选办法由由医院药事委员会和药品采购监督委员会共同制定,供应商遴选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质量优先的原则,根据经销商企业规模、配送实绩(能力、信誉)、经营范围等客观评价,选择一定数量有配送能力的供应商。

2、对某一具体入围品种,只能选择一个供应商配送。供货关系一旦确认,在采购周期内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如特殊情况需变更供货关系的,需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新选择,并报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备案。

3、选定供应商后,医院在与供应商签定购销合同的同时,双方应共同签订《购销廉洁承诺书》。

4、药库采购人员要设立供应商信誉记录本,对不及时供货或误供等不良记录进行登记,每季度汇总后向药事会汇报。

九、药品供应管理

1、新药申请、增补药品申请通过后,临床科室应对申请购进的药品进行临床使用量评估,合理制定出月采购数量,并在3天内上交《药品供应情况表》到药库。

2、药剂科应在收到《药品供应情况表》后7天内按要求安排采购,如公司无货应及时通知申请科室和药事委员会主任。药品购进后应及时调拨到相应药房,药房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使用。

3.药库、药房应合理设臵申请药品的最大库存量,保证药品的供应,满足临床正常需要,不得无故缺药或断货(医院规定的限购药品除外)。全院库存总量(指药库和各药房库存量的总和)一般情况下

不得超出申请药品月采购数量的两倍。

4.药库和药房发现药品积压现象应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近期药品应在药品有效期前三个月向临床科室提出书面警示。因不及时警示造成药品过期的,由药库或药房负责所有过期药品的经济损失;因药库超量采购造成大量积压过期的,药库应负担两倍月采购数量以外那部分过期药品的经济损失。

5.申请药品购进后,申请科室应保证及时临床使用,无故不用或少用而导致药品积压过期的,临床科室应负担两倍月采购量以内那部分过期药品的经济损失。

6.药库可按临床实际需要及时调整采购量,当最初制定的月采购量与实际临床需要差距较大时,药库应及时联系申请科室共同商讨更改月采购数量。

7.今后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变更剂型、规格、生产厂家的药品,参照本规定,申请科室应与药剂科共同填写药品供应情况表。

十、按规定需要集中采购的医疗耗材在专项规定出台前参照本制度执行。

此规定下发之日起生效,原《医院新药引进遴选办法》(试行)废止,其他药品管理文件中与此文件有冲突者以此文件为准。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合理用药的基本内容 篇3

合理用药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药物的选择:用药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①是否有用药的必要。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无需用药。②若必须用药,就应考虑疗效问题。为尽快治愈患者,在可供选择的同类药物中,应首选疗效最好的药。③药物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成瘾等。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患者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防止滥用药物。④联合用药问题。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少毒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是联合用药不当所致,会对患者产生有害效果。

制剂的选择:同一药物、同一剂量、不同的制剂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这是因为制造工艺不同导致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制剂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

剂量的选择: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通常采用最小有效量以达到最大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之间的那一部分剂量作为常用量。临床所规定的常用量一般是指成人(18~60岁)的平均剂量,但对药物的反应因人而异。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等对用药剂量都有影响。小儿所需剂量较小,一般可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按成人剂量折算。老年人所需剂量可按成人剂量酌减。另外,对于体弱、营养差、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剂量也应相应减少。

给药途径的选择:不同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与疗效关系密切。临床主要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来选择。①口服给药。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具有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患者;主要缺点是吸收缓慢而不规则,药物可刺激胃肠道,在到达全身循环之前可在肝内部分破坏,不适用于昏迷、呕吐及婴幼儿、精神病等患者。②直肠给药。主要适用于易受胃肠液破坏或口服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少数药物。③舌下给药。只适合于少数用量较小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剂舌下给药治疗心绞痛,可避免胃肠道酸、碱、酶的破坏,吸收迅速,奏效快。④注射给药。具有吸收迅速而完全、疗效确实可靠等优点。皮下注射吸收均匀缓慢,药效持久,但注射药液量少(1~2毫升),并能引起局部疼痛及刺激,故使用受限;因肌肉组织有丰富的血管网,故肌肉注射吸收较皮下为快,药物的水溶液、混悬液或油制剂均可采用肌肉注射,刺激性药物亦宜选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可使药物迅速、直接、全部人血浆生效,特别适用于危重患者,但静脉注射只能使用药物的水溶液,要求较高,较易发生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需慎用。⑤吸入法给药。适用于挥发性或气体药物,如吸人性全身麻醉药。⑥局部表面给药。如擦涂、滴眼、喷雾、湿敷等,主要目的是在局部发挥作用。

给药时间间隔、用药时间及疗程的选择:适当的给药时间间隔是维持血药浓度稳定、保证药效的必要条件。给药时间间隔太长,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间隔过短可能会使药物在体内过量,甚至引起中毒。实际应用中,大多数药物是每日给药三四次,只有特殊药物在特殊情况下才规定特殊的给药间隔。

药物的服用时间应根据具体药物而定。中和的药物应饭前服,如抗酸药;易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而镇静催眠药应睡前服,以利其发挥药效,使人适时入睡。

疗程的长短应视病情而定。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但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者,应根据规定疗程给药。

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

有些患者对某种药特别敏感,称为高敏性;反之,对药物敏感性低则称为耐受性,等等。因此,临床用药既要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也要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做到因人施治。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和营养状态等。

基本用药制度 篇4

关键词:基本用药制度,感染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各类疾病应用最为普遍的药物种类, 其不合理应用及滥用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严重问题, 我国在抗菌药物滥用方面尤其严重, 高达80%~90%的住院患者使用过抗菌药物[1]。基本用药制度属于全球性的卫生政策和监管手段, 其意义是为了保障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2]。我院于2011年1月正式实施基本用药制度, 本文以此为背景, 探讨基本用药制度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感染科1200份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历, 其中2010年1—6月病历600份 (基本用药制度实施前) , 2011年1—6月病历600份 (基本用药制度实施后) , 统计并分析基本用药制度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比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抗菌药物使用途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抗菌药物用药时间等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种类比较

实施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 实施后使用最多的是青霉素类, 其他药物使用比例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途径比较

实施后, 静脉注射给药途径使用率明显降低, 口服用药使用率明显上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内注射及外用比例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实施前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比较

实施后抗菌药物单用率明显上升, 联合用药二联率、三联及以上用药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比较

实施后用药时间≤5d者 (30.3%)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时间6~10d者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时间>10d者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问世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由于部分医生缺乏合理用药常识, 加之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 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明显存在不合理现象, 如无感染指征的预防性用药、无论病情轻重一律采取输液治疗、动辄应用高价抗生素及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等[3]。这些现象的存在, 一方面加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使得机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 诱导耐药性的产生, 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诱发因素。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合理分配有效的医疗资源, 满足人民群众卫生保健的需要, 我国在2009年开始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4]。陈钟鸣等[5]对16篇有关基本用药制度实施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Meta分析后认为, 基本用药制度实施后减少了抗菌药物的滥用。陈岷等[6]随机抽取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用药制度前后用药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实施基本用药制度后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实施前下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降低, 联合用药比例较实施前下降, 抗菌药物大剂量使用情况较实施前好转。

本文结果显示, 实现基本用药制度后, 使用比例最多的药物由头孢菌素类变为价格相对低廉且抗菌效果肯定的青霉素类。从给药途径分析, 静脉注射给药使用率明显下降, 口服用药、肌内注射使用率明显上升, 提示抗菌药物用药途径更加合理;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分析, 抗菌药物单用率明显上升, 二联用药、三联以上用药明显下降, 提示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更趋于合理性;从用药时间分析, 用药时间≤5d者明显增多, 用药时间>10d者明显减少, 提示感染科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有所缩短, 降低了耐药性及院内感染产生的可能, 使用药更合理。

综上所述, 实施基本用药制度有助于规范临床用药, 提升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但与WHO所推荐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内容的宣传, 规范患者用药观念, 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杨春艳, 杨诗汝, 向小曦, 等.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对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 2013, 26 (1) :17.

[2]史波英, 张明君, 戴伟芬.基本药物制度对社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12, 21 (12) :70.

[3]徐丙发, 秦侃, 李春水, 等.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合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J].中国药房, 2012, 23 (16) :1533.

[4]李天平, 梁墷, 于磊, 等.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情况对比[J].中国药业, 2012, 21 (14) :1.

[5]陈钟鸣, 尹文强, 王飞, 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8) :3297.

妇用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篇5

1、用药应明确指征。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有病不用,因为疾病本身对孕妇和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

2、孕期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非病情必需,尽量避免孕早期用药。

3、用药应尽量用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未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4、用药应尽量用最小有效量,最短有效疗程,避免大剂量,长疗程。坚持合理用药,病情控制后及时停药。

5、用药尽量用一种药,避免联合用药,当两种以上药物有相同或相似的疗效时,就考虑选用对胎儿无危害的药物。

6、用药前应注意药物《说明书》中提到“孕妇慎用”、“孕妇禁用”的药,尽量不用。

7、孕妇不要随便使用非处方药,一切药物应得到医生咨询后方可使用。

基本用药制度 篇6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165-01

处方集就是处方汇编,加强医院处方集制度是为病人治疗选择所需的药品提供可靠的资料,帮助医师、药师,开方调配和使用的一种工作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医药科技工作也大大的向前推进,获得批准上市的药物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处方集在用于指导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可以为药物的疗效评价,药物的选择应用和如何节约经费提供指导资料。所以推行医院处方集制度是医院药剂科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1977年11月美国制定处方集收集,1978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指导委员会批准了《医院处方集指南》,1981年英国根据药物增长出版了新的处方集。我国医院处方集制度起步晚,除大医院外,有一部分医院还没开展这项工作,不少医院药事管理机制运行尚不完善。有些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大处方,开贵药、进口药,不注意处方的合理配伍,影响了药物的疗效,以至于不良反应、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增加,使疗效好的一般药物用量逐渐减少。门诊开方随意,不能按处方规范标准化进行,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医院的声誉。

1 推行医院处方集制度势在必行

1.1 医院处方集制度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它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降低成本,增加医院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1.2 医院处方集制度现行目标 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药品,提高医疗质量。其内容包括:医院药事机构批准使用的药品资料,各药的基本治疗资料,医院药品使用管理制度资料,例如,药物剂量规则和计算图表以及各种药物的百分浓度等。

1.3 健全医院内部管理机构,调整药剂检查员制度严把药品质量关,严格购药及制度管理,做到定期考核,并且根据医院专科特点,就诊人数,技术设备等实际情况,有分管领导组织,以药师、医师等人组成医院处方集编写小组。

1.4 其处方集内容 包括健全完善的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如处方的调配和使用考核方面的管理制度,药房工作制度。首先,药品按性质分类,特别根据临床的需要,制定出一整套临床切实可行的院内协定处方,以减少病人的等候。其二,药品的目录是处方的主体,每个处方都要有注解,其主要内容和的大小根据需要和资料范围灵活安排,如:病人的开方,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有效期的药品以及服药的注意事项。(如混悬液摇匀再服)。

1.5 药品处方书写应规范化、标准化 列出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药品名称(通用名)主要作用用途,剂量、规格、用量用法等。

1.6 将医院处方集印成袖珍手册 医师、药师人员人手一册,作为开展临床用药工作的参考工具书。

1.7 推行医院处方集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可采用两个指标来衡量 一是使用药物类型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节约经费的状况要全面的记录下来,根据数据来判定推行医院处方集管理后的工作效果,从中找出经验。

2 讨论

2.1 医院实行处方集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需要人、财、物各个方面的投入和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所以要让每个人都重视这项工作。

2.2 处方集的实施难度大 如收集信息资料,评审论证,编写出版,都需要医院有关领导的的重视和支持。

2.3 为了便于收集、查阅、突出医院的特色 可分成中药,(包括中药外洗协定处方)中成药、西药三部分。

基本用药制度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南京市高淳县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患者, 了解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感受、认知和评价。

1.2 方法

调查现场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按照规模和运营情况较好、一般以及较差分三个层次, 考虑到调查方便, 确定了古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漆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阳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调查员对门诊患者的调查采取在中心出口处随机拦截的方法, 问卷调查的方式采取面对面直接询问的方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于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情况及对药品和医疗单位的关注情况、患者用药行为等。问题的形式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调查时间是2011年7月8-13日。本次调查共发放550份调查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544份, 有效回收率98.90%。

1.3 分析方法

运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 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为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计调查门诊患者544人, 其中男性占47.6%, 女性占52.4%;60岁及以下占82.7%;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占42.8%, 初中占29.6%, 高中/中专19.5%, 大专及以上占8.1%;无业或失业占30.9%, 在业占到60.4%;在业人群中, 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分别占35.5%和25.7%, 个体工商户占15.4%。74.9%的被调查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9.7%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2.2 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情况

2.2.1 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

共计调查门诊患者544人中, 没听说过基本药物制度436人 (80.1%) ;听说过但不了解的84人 (15.4%) ;较了解的有24人 (4.4%) 。

2.2.2 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与人口学特征关系

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分别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就业情况、参保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人群对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34, P=0.042) ,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年龄组分:30岁以下、31岁到45岁、46岁到60岁、61岁以上。不同年龄组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859, P=0.001) , 趋势性卡方检验P值为0.001, 故不同年龄组之间, 随着年龄的增大, 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呈现负向变化;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287, P=0.000) , 且趋势性卡方检验P值为0.000, 表示随着文化程度越高, 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越好;不同职业类型的人群对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800, P=0.000) 。就业情况 (χ2=5.004, P=0.171) 、参保情况 (χ2=0.013, P=0.908) , 故这两个变量之间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设入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的界值为0.05,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四个变量, 将这四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影响因素的性质及赋值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 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在影响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职业类型这一变量是影响基本药物知晓情况的关键变量,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对基本药物制度知晓发生比是农业劳动者的13.993倍, 其影响在0.05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说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可能性要明显大于农业劳动者,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2.2.3 基本药物制度知晓途径

在108名表示听说过或者较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患者中, 104名对知晓途径问题项给予应答。知晓途径主要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同事或朋友为主, 分别占总知晓人数的65.4%、28.9%及23.1%, 另外通过医生以及网络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占了总知晓人数的17.3%、11.5%, 在选择其他选项中, 知晓途径包括了手机报、医院宣传栏等。

2.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农村门诊患者用药行为的影响

2.3.1 门诊患者用药需求满足情况

最近一年内, 除去这次看病,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过病的305例门诊患者中, 认为上次看病医生所开药的疗效很好的占10.8%, 较好占到69.2%, 一般及以下的占到20%。

在上述305名门诊患者中, 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经常遇到需要或者想要药品没有的情况占到7.6%, 偶尔遇到占16.8%, 从没有遇到用药需求不能满足的占75.6% (2名门诊患者该问题未给予应答) 。

2.3.2 农村门诊患者用药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分析

对74例用药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 药品疗效不满意比例12.2% (9/74) ;因为药品名气不大、药品副作用大、药品使用不方便、药品价格过高比例分别为1.4% (1/74) 、2.7% (2/74) 、1.4% (1/74) 和4.1% (1/74) , 回答药品种类缺乏比例95.9% (71/74) 。

一般疾病常用药品的缺乏, 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显示例如消炎药、皮肤病用药、眼科用药等都存在缺乏的现象, 此类药品缺乏占到总例数的40.6% (30/74) ;慢性病用药例如慢性胃炎、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用药缺乏占到28.4% (21/74) ;儿童疾病专用药品缺乏占到21.6% (16/74) , 其他种类药缺乏占5.4% (4/74) 。

2.3.3 门诊患者在用药需求未能满足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在上述经常有或者偶尔遇到用药需求不能满足的被调查患者中, 31.1% (23/74) 的患者选择到上级医院就诊, 40.5% (30/74) 的患者选择到药店购买, 有20.3% (15/74) 的患者选择更换其他药品, 8.1% (6/74) 的患者选择了其他方式, 包括到到私人诊所购买药品, 或者放弃药品治疗而选择食疗。

3 讨论

3.1 农村门诊患者人群对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不理想

在《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 应当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和信赖度,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3]。调查显示, 农村门诊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低, 仅有五分之一不到的患者听说过或者较了解基本药物制度, 大部分患者没有听说基本药物制度, 更无从谈起了解该政策对合理配置医药资源、保护社会公众药品获得的权利以及防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4]。在患者缺乏对基本药物制度了解的前提下, 制度也很难引导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

本次调查选择的样本机构处于农村地区,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较低, 集中在小学和中学的水平,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不同职业类型对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可能性要明显大于农业劳动者。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农业劳动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知晓情况较差。而这些人群往往基本医疗可及性较差, 应属于基本药物制度发挥作用的重点人群, 因此这些人群也是基本药物制度宣传的重点人群。

在知晓途径分析中, 发现大部分患者了解基本药物的途径是电视广播等公共媒体渠道, 通过医生了解的人数不到五分之一。医生作为最能影响患者的工作人员, 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工作并没有到位。

3.2 基本药物目录满足农村门诊患者用药需求方面有待完善

在调查中发现, 有24.4%的患者遇到过想要或者需要的药,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获得的情况。在这些缺药的情况中, 大部分是对药品种类的不满意, 占到了总例数的95.9%, 其中缺乏一般疾病用药和慢性病用药品种占到了总例数的69%, 缺乏儿童用药占到了22.6%。在遇到用药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有20.3%的患者选择更换其他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 有31.1%的患者选择到大医院就诊, 这样反而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和经济负担。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能满足基层需求的情况, 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 2009增补目录和2011年增补目录的药品分别达到了292种和281种。增补目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用药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 但是基本药物目录仍然需要调整, 在药品种类上适当增加慢性病、儿童疾病等专用用药。

另外, 患者用药不能得到满足的原因, 既有基本药物目录本身的原因, 也存在医生及患者的用药习惯问题及基本药物配送供应问题。保障患者对基本医疗的可及性不仅要完善基本药物目录, 而且需要统筹解决上述问题。

3.3 基层医务人员执行基本药物的主动性有所欠缺

基层医务人员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是最能影响患者行为的环节。目前基层医务人员执行基本药物的主动性不强。调查发现仅有17.3%的患者通过医生了解到基本药物制度。在用药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仅有20.3%的患者更换了药物, 尽管用药需求不能满足是多种原因引起的, 但由于对基本药物知识掌握欠缺、收入水平下降等一定程度上导致医务人员欠缺动力来引导患者更换基本药物。据了解, 高淳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财政投入不足, 绩效工资迟迟没有落实, 医务人员的收入明显下降, 工作积极性受到了负面影响。经费不足同时也影响了绩效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监督和激励作用的发挥。

4 建议

4.1 有针对性地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力度

建议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基本药物制度宣传策略, 来扩大政策的认知度和信赖度。如在调查中发现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基本药物制度的人数较多, 有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或者手机报、网络等途径来宣传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及相关政策。针对农村地区农业劳动者人群, 有关部门可以采用更通俗易懂方式进行宣传, 比如笔者在其他地区进行现场调查时了解到, 当地医疗机构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 利用当地的地方戏编写了宣传曲目, 健康教育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针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 可以结合健康教育活动, 这样的宣传形式即生动又高效。

4.2 培训、监督和激励相结合,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作用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 影响医生处方基本药物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使用基本药物的信心、担心因处方基本药物出现医疗事故以及不清楚哪些是基本药物[5]。因此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初级阶段, 应当将基本药物政策、基本药物合理使用以及熟悉基本药物目录作为当前培训的主要内容, 定期组织医生开展专题学习。

医生作为最能影响患者的环节在调整自身用药习惯的同时, 也要积极引导患者改变用药习惯。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刚性, 将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宣传工作纳入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 考核结果与收入挂钩。政府应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营投入, 保证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不下降, 解决其后顾之忧[6]。对医生和其他医疗机构存在利益关系而“倒卖病人”的行为应严厉惩罚。

4.3 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 满足公众基本医疗需求

基本药物目录应当适当增加慢性病、儿童疾病等专科疾病用药。对目前药品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情况, 应采取灵活的手段比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院代购药品, 暂时解决患者用药问题, 尽量保证患者能在基层就近获得必须的基本医疗服务。在调整药品目录期间, 可集中向有关部门反映缺药问题, 在充分的调查和专家论证后, 有关部门应当合理调整药物目录。

4.4 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立法, 保障政策权威性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基本药物制度的办法, 但无论在供应、采购、配送环节还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环节, 都存在不规范现象, 基本药物制度仍然缺乏政策刚性, 推行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基本药物是用于保障公众基本医疗, 拥有较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国家比如印度、澳大利亚等都在法律层面上对其作出了规定[7]。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将基本药物涉及的关键环节如生产、流通、使用、财政投入等设立相关的法律来保障和促进基本药物的推行, 维护公众健康权利。

摘要: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制度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采用分层抽样法, 对患者采用随机拦截法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农村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制度实施对用药行为的影响。结果:544份有效问卷中, 仅有19.8%的农村患者表示听说过或者较了解基本药物制度, 在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职业类型是影响知晓率的关键因素。有24.4%的患者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用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现象。结论:农村门诊患者人群对基本药物制度知晓情况不理想;基本药物目录满足农村门诊患者用药需求方面有待完善;基层医务人员推行基本药物的主动性有所欠缺。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力度;培训、监督和激励相结合, 充分发挥医务人员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作用;合理调整基本药物目录, 满足公众基本医疗需求;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立法, 保障政策刚性。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知晓率,农村门诊患者,用药行为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0年) [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7846/200904/39876.htm. (2009-04-7) 2010-10-23.

[2]孔海生.高淳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3:137-138.

[3]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EB/OL].2009, 8.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wzc/s3581/200908/42498.htm.

[4]刘宝, 武瑞雪, 叶露.论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障碍[J].中国药房, 2007, 1 (14) :1041-1043.

[5]杨世民.提高全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信赖度的建议[J].中国药房, 2010, 2 (12) :1075-1077.

[6]闫抗抗, 杨世民.377名基层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KAP调查[J].中国药房, 2010, 21 (44) :4209-4221.

门诊处方基本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 篇8

关键词:处方分析,基本指标,合理用药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2011年工作方案的要求,每月由专人抽取门诊处方,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点评。本文对2012年1月~12月的分析统计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每月16日从当天的门诊普通成人(≥16岁)处方中抽取100张处方。如遇16日为法定公休日或节假日时,将抽样时间提前至公休或节假日前的一个工作日。将抽取的处方输入预先设计好的Excel表格,最后进行统计。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就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就诊使用注射剂处方的百分率,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

2结果

处方基本指标情况,见表1。

不合理处方653张,占处方总数的8.13%,其中单张处方大于5种药品的16张,占24.62%;就诊不明,以症状为诊断的15张,占23.08%,例如:诊断为“头痛”、“肿物”、“通水”等;用法用量不合理的14张,占21.54%,例如:氨曲南、美洛西林、头孢哌酮钠等β-内酰胺类qd给药;诊断与用药不符的11张,占16.92%,例如:颅脑损伤,开具右美沙芬,咽炎给予胃脘舒+氟桂利嗪。药物选择不合理的9张,占13.85%,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依替米星注射液。

3讨论

3.1平均用药总数为2.61,较国内其它医院相比较多[1,2],开具药品数超过5种的大处方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需要开具多种药物有关。3.2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根据调查结果,2012年1月~12月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13.71%,较上海市的一个多中心调查结果(33.70%)[2]和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调查结果(24.18%)[1]要低。这与抽样方法只抽取普通成人处方,不包括急诊及儿科处方有关。

3.3注射剂的使用率注射剂的使用率平均为22.17%。较国内已有的调查数据高[1,2,3]。频繁使用注射剂,使机体处于开放状态,易引起感染等不良反应增多,所以医院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注射剂的使用率。

3.4单张处方金额及抗菌药物所占比例单张处方平均金额257.97,抗菌药物金额占处方金额的6.83%。与国内报道相比[4],我院单张处方金额偏高,与我院大处方,单张处方品种数多,开具昂贵进口药物等有关。

3.5不合理用药本次所抽查处方中不合理处方653张,约占8.13%。其中主要为诊断不明,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医师应写明临床诊断,药师了解临床诊断,才能对处方进行药学审核。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单张处方不超过五种药品。不合理用药的问题主要是药物选择不适宜及用法用量不适宜。

3.6医院干预2009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我院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开始行动,根据卫生部要求对我院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成立专家小组定期抽查监管。制定各项措施:门诊开具抗菌药物需填写抗菌药物使用登记表,门诊部定期抽查点评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学习合理用药知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药事委员会每月进行处方点评,将每月不合理处方在院内网上进行公示,并与奖金发放挂钩;药剂科定期出版《药讯》,向临床医师介绍处方点评实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通讯、药物警戒,为医师提供用药参考。

参考文献

[1]龙华,吴红卫,王丹阳,等.6000张门诊处方基本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4):280.

[2]陈莲珍,王淑法,王青,等.多中心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对照研究—现场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7):438.

[3]严亚明,王洗青,张晓晨,等.上海郊区二级医院合理用药国际调研[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2):124.

基本用药制度 篇9

1 合理用药内涵

所谓合理用药, 就是指安全与有效、理性与合适的治疗, 这一观念最早来自于合理治疗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人士开始加大对合理用药问题的关注, 他们认为, 以当代的医疗体系与药物系统为基础进行的安全与有效、经济与合适的药物使用才可以被称为合理用药。

2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1]

合理用药, 保障使用药物的药效性是每一个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责任。世界卫生组织在1985年进行了关于合理用药的专家性会议, 在此次会议上合理用药的概念被再次提出, 即为了满足患者具体病情的治疗需求, 要求患者接受疗程正规、价格合理的药物。

药物是人类健康生存与社会稳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可以利用的药物的种类是有限的, 这与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和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是不相符合的, 因此, 医疗机构一定要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但是, 不合理的用药, 对抗生素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医疗人员的医疗手段与控制能力的不足, 会使得有限的药物资源被无故浪费, 加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引发严重的药源性事件。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医疗水平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为促进医疗的公平性, 必须要利用国家基本药物政策进行合理用药的监督, 加大对县级医院合理用药现状的研究。

3 国家基本药物政策

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与我国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 国家的基本药物政策, 可以对我国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进行理论性指导;第二, 我国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行为可以使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更加充实, 实施更加易行。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 我国在1979年发布了基本药物政策的制定计划, 并在四年后公布了我国第一版基本药物目录。直到三十年后的医疗改革, 使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得到公布与实施, 对我国合理用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我国县级医院合理用药现状

我国县级医院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 不合理用药已占到用药总额的10%~30%。我国每年入院的5 000万患者当中, 约有200万人的病情与不合理用药相关, 还有约10万人因不合理用药而丧失生命。

在我国县级医院的所有用药中, 不合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抗菌性药物。除此之外, 药物的配伍不合理、药物的服用剂量超标、服用次数不当、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当、用药得利等都是不合理用药的具体表现[2]。

药物存在的价值就是预防与治疗患者的疾病, 而正规药物被不当使用, 不仅不会起到药物本身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还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县级医院就诊的患者大多为当地人民, 其医疗水平十分有限, 认为医师所言都极为正确, 所以, 县级医院的合理用药问题十分重要。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也因此而具有很大的价值, 其对县级医院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不容置疑。另外, 基本药物政策当中的药物处方与诊疗指南对医生的临床指导也有正确的规范作用。

5 推动县级医院合理用药对策[3]

5.1 利用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推进合理用药

国家的基本药物政策对县级医院的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 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制定力度, 促进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科学性的提高。在制定过程中, 要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作为关键内容, 坚持安全与保证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政府部门要推进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在县级医院的落实, 使之成为医生处方合理化、药物供应合理化的理论基本, 使县级医院的用药行为可以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 彰显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重要作用。

5.2 制定合理用药辅助性指南

要促进我国县级医院的合理用药行为, 就要为其树立一个用药标准, 因此, 加大辅助性指南的制定就成为我国进行合理用药改革的重要内容。《标准治疗指南》与《国家处方集》都是重要的医疗指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 国家处方集应当是以本国的基本药物政策与治疗指南等多类医疗书籍而制定的指导性书目。所以, 这类书目可作为医生的行医指南, 应以此为标准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5.3 提高医疗人员综合素质

医生是合理用药行为中的导向性人物, 所以, 县级医院要对医生进行培训, 使其明确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则, 认识医疗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使医生利用正确的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为其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6 结语

综上所述, 合理用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因此, 本文从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出发, 对我国县级医院的合理用药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帮助广大医生认识到自己的医疗职责, 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 从而合理诊疗。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改革, 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是有大量的医疗机构存在严重的用药问题, 导致了许多用药事故与不良药源性事件的发展。县级医院是我国医疗机构中的基层单位, 其合理用药情况对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合法利益有直接影响。因此, 将以基于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县级医院合理用药现状研究为题, 对合理用药的概念进行阐述, 分析我国县级医院在合理用药方面的现状, 提出针对性的整改对策。

关键词: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县级医院,合理用药,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曾繁典, 吴健鸿.基本药物与药物流行病学[J].中国药房, 2010, 7 (20) :89.

[2]曾大勇, 王长连.医疗机构药品处方集的制定与应用[J].海峡药学, 2008, 10 (11) :79-80.

[3]吴仲洪, 司徒冰, 郑师明, 等.2006—2007年非手术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 9 (8) :76.

基本用药制度 篇10

本文旨在将2012版NEML《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儿童用药与2009版NEML《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儿童用药进行对比, 分析新版NEML在药品类别、剂型、规格及处方集药物说明方面对儿童用药的补充情况, 为提高我国儿童用药可获得性, 进一步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原卫生部发布的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1]、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以及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2]、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4]。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表, 录入两个版本目录的药物分类和具体药物, 对其中的药物剂型、规格、使用说明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2012版NEML中标注儿童用药整体情况

2012版NEML共收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 标注儿童用药的药品有194种, 占所有涉及儿童用药类别药品品种总数的63.6%, 分布于22个类别中, 除妇产科用药和计划生育用药外, 均有所涉及。标注儿童用药的药品包括标注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 也包括未标注儿童用法用量, 但在注意事项或用法用量项中对儿童用药有相关的语言描述, 如镇痛药哌替啶在其用法用量上标注麻醉前用药“儿童滴速相应减慢”, 或者出现对儿童年龄、给药剂型的限制等标注, 均纳入标注儿童用药的范畴。

2.2 2012版NEML中标注儿童用药同2009版中标注儿童用药比较

2.2.1 标注儿童用药类别对比

2012版NEML比2009版NEML中一级分类新增抗肿瘤药大类, 包括七个二级分类, 共收录抗肿瘤药26种, 其中标注儿童用药12种, 占46.2%。根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5], 近几年肿瘤疾病无论在成人群体还是儿童群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增加, 在我国儿童群体中肿瘤更是第四大致死性疾病, 所以将肿瘤药物遴选入目录中符合基本药物的精神内涵和药物遴选的基本原则, 说明2012版NEML更加注重了与重大疾病的衔接。在二级分类上药物的增加情况 (见表1) , 除抗痴呆药和利胆药之外, 均有涉及儿童用药。此外, 消化系统用药中, 在2009版NEML肝胆疾病用药的基础上, 2012版又进一步细分成肝病辅助治疗药和利胆药, 并增加了微生态制剂和治疗炎性肠道病药, 使目录中类别的划分更加科学和具体。

2.2.2 标注儿童用药的品种数对比

将两份目录中标注儿童用药的品种数进行对比 (见表2) , 其中2012版NEML标注儿童用药的品种数为194种, 较2009版增加了62种。尽管从所占收录药品的比例上看, 两份目录收录的儿童用药所占22类涉及儿童用药的大类中所有药品的比例基本一致, 但新增的标注儿童用药的药品在22类中均有所涉及, 且从两份目录收录的标注儿童用药的药品重合数可以看出, 除2009版NEML神经系统用药中地西泮和其他镇静催眠药被调整到治疗精神障碍药大类中, 导致2009版NEML在神经系统用药中收录的儿童用药较2012版多1种之外, 2012版NEML中标注儿童用药的药品数量在一级分类中较2009版有所增加或保持不变。从整体上看, 2012版NEML标注的儿童用药品种数是在2009版NEML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

2.2.3 标注儿童用药的药品剂型和规格情况对比

2009版NEML在药品剂型方面只是标注“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注射剂”等, 并未标注具体剂型, 也未对药品规格进行标注, 剂型和规格具体信息在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中才能查阅。2012版NEML对药品剂型和规格都进行了较详尽的标注。2012版NEML涉及的药品中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药物增加了适合儿童使用的颗粒剂、干混悬剂, 使得儿童更易接受。但同2009版NEML相比, 2012版NEML将唯一一个糖浆剂盐酸氨溴索调整出了目录。

[n (%) ]

在药品规格方面, 2012版NEML增加了部分药品的规格, 以满足最小年龄段儿童的使用, 其中青霉素注射用无菌粉末的钾盐增加了0.5g (80万单位) 规格, 其钠盐增加了0.25g (40万单位) 规格, 头孢曲松增加了0.25g规格, 氢氯噻嗪片增加了6.25mg规格, 氨喹增加了2mL∶80mg规格。同时, 2012版NEML还将很多较大规格的药物调整出目录, 使相同药品不同规格的收录更加科学合理。从整体上看, 2012版NEML对药品剂型和规格数量的记录明显减少, 有利于指导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合理用药等环节。

2.2.4 标注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情况对比

在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上, 2012版NEML较2009版NEML进行了更加细致科学的标注, 以抗菌药物为例 (见表3) , 一些药物增加了对新生儿用法用量项的标注, 同时有些药物还区分了不同疾病或疾病的轻重程度, 并按年龄或日龄结合体重细分给药途径、剂量和频次。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中结合儿科学的相关内容,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分期, 并对儿童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儿童用药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儿童用药剂量, 2012版处方集也按儿童体重、体表面积和年龄分别给出公式, 规定了儿童说明书中未标注儿童剂量时的计算方法。

3 讨论

2012版NEML优化了目录结构, 补充了抗肿瘤药大类。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位致死疾病, 将肿瘤药物遴选入目录, 可以大大降低疾病带给患者的经济负担, 符合基本药物的理念, 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基本药物的需求。

在优化目录结构的同时, 2012版NEML增加了基本药物的品种, 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品种也相应有所增加, 特别是抗微生物药、消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数量增加明显。新增加的抗肿瘤药大类收录的适合儿童用药的品种达到了12种, 增加了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利尿药腹膜透析液等。新版目录既注重了同我国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特别是重大疾病相结合, 同时也注重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相衔接, 成为2012版NEML新增药物品种的显著特点。

2012版NEML更加细化了药物剂型的标注, 增加了部分药物的剂型, 儿童服药的依从性得以增加, 使得医师或药师可以更合理地根据儿童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剂型。在药品规格方面, 增加了部分药物的小规格,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资源浪费的现象, 同时方便儿童用药, 保障儿童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012版NEML对儿童给药剂量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说明, 并对一些药物增加了对新生儿用药的说明。此外, 多数药物都标注了对药物使用年龄的限制, 有的说明中按日龄、月龄加以限制, 同时增加了疾病种类、疾病的轻重程度、体重等指标, 减少了由于指标的不确定性给儿童用药带来的安全隐患。

4 建议

2012版NEML和2009版NEML相比, 充实了适宜儿童用药的品种、剂型和规格,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儿童用药不足的状况, 但是2012版NEML仍然缺少新生儿特殊用药、血液制品、血浆替代品及消毒剂等药物类别, 在剂型上也缺少糖浆剂、刻痕片、泡腾片、咀嚼片等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用药问题仍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参照国外儿童基本药物目录制订的经验, 依据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原理, 进一步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 使儿童获得更加安全、有效、方便的专用药物。

摘要:目的:比较我国2009版和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童用药的情况, 为提高我国儿童用药可获得性, 进一步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比较两版目录的差别, 分析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药品类别、剂型、规格及说明方面对儿童用药的补充情况。结果: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增加了抗肿瘤药;部分药物增加了适宜儿童使用的剂型或规格;部分药物增加了对新生儿用药的说明并增加了使用的年龄限制。结论: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充实了适合儿童用药的品种、剂型、规格和说明,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儿童用药不足的状况, 但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用药问题仍需要长期复杂的过程。

关键词:儿童基本药物,儿童用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3-29.

[2]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5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EB/OL].http://www.sda.gov.cn/WS01/CLOO53/7110.html.2013-03-13.

[4]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编委会.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619.

上一篇:检测评估计算机安全下一篇:广基性声带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