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育苗技术

2024-06-19

高产水稻育苗技术(精选十篇)

高产水稻育苗技术 篇1

一、两段育苗移栽主体技术

第一段育苗是在温室育苗, 播种时间3月17日, 每平方米播种量460克, 室内温度保持在22℃, 生火取暖, 苗床管理同常规育苗。

第二段育苗是移栽, 移栽时间4月17日在大棚进行, 移栽方法, 移到钵育盘内每穴单株, 缓苗后喷一次叶面肥, 棚内温度水分管理同常规的钵育苗相同, 插秧前3天每平方米追磷酸二铵150克, 另外, 为防止本田潜叶蝇的危害每平方米用40%氧化乐果4克, 稀释800倍液秧茎叶均匀喷雾。

二、本田整地、施肥、摆栽

1. 本田整地

秋翻20厘米, 春旋平耙细, 在插秧前8天灌水泡田, 在插秧前3天用手扶拖拉机加挂水耙轮带拖板整平田面, 做到寸水不露泥, 耕层土壤耙成泥浆状, 经沉淀后可防止土壤渗漏, 整地后保持田面水层, 保证泥浆沉淀不硬, 花达水状态待摆栽。

2. 本田施基肥:

腐熟好的农家肥每公顷20吨, 水稻专用复合肥每公顷500千克, 全层施入, 耙入耕层。

3. 摆栽:

摆栽时间5月18日, 摆栽规格 (12+6) ×4摆栽深度1.2厘米。

三、本田管理

1. 施肥采取有机肥和化肥结合, 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 施肥的原则是减N增P、K, 氮肥早施勤施, 看苗施肥。

第一次蘖肥在5月23日, 公顷尿素100千克, 第二次施追肥6月20日, 也就是水稻第7片叶末第8片叶露尖时, 每公顷追尿素50千克。7月21日追尿素50千克加叶面肥, 8月10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行大运等叶面肥。促进水稻生长, 提高稻株的抗逆能力, 提高粒重, 增加产量及效益。

2. 节水灌溉:

摆栽时花达水, 摆栽后水层保持苗高的2/3扶苗, 分蘖时水层保持3.3厘米增温促蘖, 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 增加土壤的供养量, 促进根系下扎。在水稻减数分裂期灌15~20厘米深水护胎, 浅水灌浆, 活秆成熟, 后期灌水4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黄熟期停水。

3. 及时除草防病虫害:

及时查田, 发现病虫及时进行防治, 特别是穗颈瘟的防治。

四、经济效益与分析 (测产表附后)

两段育苗水稻产量经测产亩产796.7千克, 旱育苗机插秧亩567千克, 亩增产水稻229.7千克, 水稻按1.5元/千克计算, 亩增收人民币344.55元, 公顷增收5168.3元。

两段育苗成本, 公顷温室取暖费、人工费1000元, 移栽人工费 (25个工×30元) 750元, 摆栽费比机插秧多用费用300元, 节约种子30千克折合人民币75元, 两段育苗比正常旱育机插增加费用1975元/公顷, 公顷纯增收入5168.30-1975元=3193.30元。

水稻两段育苗移栽技术打破了常规育苗方式, 提高了秧苗素质, 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突出表现在单株分蘖增加, 移栽前单株已带有2~3分蘖, 延长作物生育日数, 实现晚熟品种的越区种植, 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 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高产水稻育苗技术 篇2

北方寒地水稻苗床增温超早育苗高产机理研究

通过~3年试验结果表明: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6.62℃.利用两项苗床增温技术实现了寒地水稻超早育苗、育壮苗目的`,从而可以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垦稻14和龙粳18平均比空育131常规育苗增产9.45%,比空育131增温育苗增产7.3%.

作 者:朱宏 苗得雨 ZHU Hong MIAO De-yu  作者单位:朱宏,ZHU Hong(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分局种子管理处,黑龙江建三江,156300)

苗得雨,MIAO De-yu(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黑龙江建三江,156300)

刊 名:黑龙江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11 关键词:苗床增温   超早育苗   产量  

水稻新基质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篇3

水稻新基质育苗就是以废稻壳为原料,经过高温发酵处理代替育秧床土的一种新型的育秧技术。这项技术解决了取土难、破坏植被、拖延育苗时间的缺点,同时由于所用的原料已经过高温发酵处理,所以它比用旱田土育秧安全,能起到杀菌、除草的作用,从多个环节降低了成本,且育出的秧苗较健壮。我市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到2009年应用该项技术的面积已有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580千克,比全市平均亩产增产60千克。预计今年推广该项技术的水稻面积有增长的趋势。现将水稻新基质育苗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与秧田地选择

品种应选择通过审定且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秧田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耕地。秧田、本田比例为1∶100。

二、秧田整地与稻壳处理

秧田床面要整平、压实,确保育秧盘底部与床面能充分接触,保证没有缝隙,以防跑墒,提高保水性。秧床边缘修筑的畦埂要高出床面5厘米。育秧稻壳的用量:每公顷需40~50毫米孔径的稻壳400~450千克,每平方米需新基质育苗营养剂0.5千克左右。用稻壳做育苗土必须经过发酵,因未发酵的稻壳起不到土壤最基本的功能作用,其原因是蛋白酶、脲酶、磷酸酶和转化酶过少,活性不足,养分状况差,通气性差,更起不到杀菌、除草的作用。稻壳进行发酵处理,须经过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1. 按1公顷地用量计算,取450千克的稻壳,加250千克水浸泡,使其含水量达到60%~65%,堆积放置24小时以上。

2. 用2千克尿素对25千克水制成尿素水,均匀地泼洒在稻壳堆中,稻壳堆需堆放12小时。

3. 将1千克发酵助剂均匀混拌在5千克的米糠中,再与稻壳均匀混拌,以达到用手握成团不出水,落地即散开为宜。

4. 把用营养剂混匀的稻壳进行堆放发酵,稻壳堆高不超过2米,占地面积以不超过50平方米为宜。

5. 稻壳堆积后立即盖上透气性覆盖物(麻袋等),做到保温、保湿,让其在65~70℃环境下进行持续36小时发酵,然后进行第一次翻倒,此后再翻倒几次,直到稻壳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时发酵即成功。

三、播种

1. 摆盘。秧盘浇透底水后平铺在床面上,要做到秧盘与床土没有缝隙。

2. 播量。播芽种250克左右。

3. 覆土。由于稻壳易失水分,为防止芽种干,影响出苗,播后需覆0.5~0.7厘米厚的土。

4. 灭草。为防止杂草影响秧苗生长,覆土后每平方米用50%杀草丹0.4~0.6毫升稀释300倍液喷雾,然后盖1层地膜,出苗后再揭掉地膜。

四、秧田管理

1. 温度管理。①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温度不能超过32℃;②出苗至1叶1心期,见绿开始通风炼苗,棚温保持在28~30℃之间;③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强通风量,棚温保持在25℃左右,严防高温烧苗和高湿秧苗徒长;④秧苗2.5~3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⑤移栽前全揭膜,炼苗3天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2. 水分管理。①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再补水,床面有积水的要及时晾床;②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时早晨要浇水,每次要浇足浇透;③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3. 苗床追肥。秧苗2.5叶期如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2.5~3.5克、硫酸锌0.25克稀释成100倍液进行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秧苗可采用苗床施磷,起秧前1~2天每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铵100克,然后喷清水洗苗。插秧前1~2天喷吡虫啉药液预防潜叶蝇。

4. 秧田管理注意事项。①在浇透底水的基础上,如缺水时再补浇,因稻壳虽易干燥,但在浇透水的情况下仍优于土壤的保水性,有缓释作用;②由于稻壳在育秧中含20%的酵素菌肥,而酵素菌肥中的好气性微生物多,所以在覆膜之后要及时观察,一旦发现缺氧要及时揭膜,否则影响出苗。

五、稻壳育秧的优点

1. 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

2. 稻壳随苗带入本田,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一般比传统育秧方法降低20%~30%。

3. 可实现工厂化育秧,减轻了劳动强度。

4. 保护环境,避免焚烧稻壳造成的大气污染。

5. 比土育秧床温高1.5~2℃,根系也好,根数多一二条,且须根多,能增加养分的吸收量。

6. 能满足人工和机械插秧的要求,缓苗快。

7. 秧盘较轻,便于田间运输。

水稻软盘育苗技术要点 篇4

现介绍水稻软盘育苗技术要点, 为推广部门和农民提供技术参考。

1. 稻种选择

由于软盘育苗过程中, 秧龄短且叶龄小, 秧苗的生育期有延晚的倾向, 因此,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需要掌握以下原则:一是选择中晚熟的水稻品种, 二是适当搭配中熟品种, 三是水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抗病、抗倒的优点。鉴于水稻育苗规模化、批量大, 因此, 稻种选择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 在生产上一般选取纯度高、籽粒饱满、无病害、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

2. 种子处理

软盘育苗的种子处理分为以下5个步骤:一是种子使用前要在阳光下晒种3~5 d, 以降低种子含水量, 加速后熟, 提高种子发芽率, 杀死种子表面部分霉菌。二是先风选和筛选, 然后用盐水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具体方法是在50 kg水中加入12.5 kg食盐, 待盐水充分溶解后进行选种。选后的种子要用清水洗净种子表面的盐分, 以保证苗期苗壮。三是使用菌虫清2号 (16%) 10 g浸种5 kg, 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用咪酰胺 (10%) 10 g浸种5 kg, 防恶苗病;用浸种灵 (10%) 浸种5 kg, 防恶苗病。消毒后的种子要洗净干净。四是经过选种和消毒的种子要放在清水中浸泡, 用积温法计算浸泡时间。在10℃水中浸泡10 d, 或15℃水中浸泡6~7 d, 种子呈米黄色、胚部呈白色清晰可见即可。浸泡时需每天上下翻动1~2次, 以满足种子呼吸时所需的充足氧气。五是采取预热催芽法, 即将浸泡好的种子控干后放入45℃的水中, 预热1~2min后堆于室内, 堆下先用木头席子垫好, 四周用农膜覆盖保温。当温度升高到20~22℃时, 要经常翻动种子保持堆内温度一致。当9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 进行降温晾芽。

3. 床土选取

软盘育苗所用营养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秧苗素质。育苗床土应选择不粘、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无草籽、无病虫源、偏酸性的肥沃土壤。床土颗粒既不能太大或太小, 以粗中有细的土最为适合。干渠里的黑土和稻田土虽然土质较好, 但有机质含量低, 使用时应加入一定比例的优质农肥。

4. 营养土配制

当土壤pH值为4.5~5.0时, 育苗最为适宜。一般采用硫酸调酸法对床土进行调酸处理, 这样既可防病又可壮秧。每标准床500 kg土加浓硫酸3.5 kg, 兑水15~18 kg, 用喷壶均匀洒在床面或营养土上, 用试纸或土壤酸度计检测其pH值。酸化营养土时, 需将硫酸溶液拌入营养土中, 充分搅拌混匀后闷3 d, 经检查达到标准再使用。同时, 营养土的质量是软盘育苗的关键。配制营养土需加入一定量的速效化肥, 每盘加入硫铵5 g或磷酸二铵2.5g, 过酸磷钙10 g, 硫酸钾5g, 使速效化肥中氮磷钾比例达到1:2:1。化肥要混拌均匀, 不能有块儿。床土调制剂和壮秧剂中既含有氮、磷、钾、微量元素等多种养分, 又能调节pH值, 对立枯病有抑制作用, 在配制营养土时可施用。

5. 秧田选择

软盘育苗的秧田地最好选择在地势较高、土质较肥、通透性较好、用水较方便的地方, 也可在地势较高的稻田地育苗。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选择返浆重的地块, 土壤含盐量要低于0.2%。

6. 整地要求

整地作业要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秧田地最好用旋耕机松土而不用犁翻, 以防止床面下陷。在土壤疏松的稻田育苗, 也可不翻不旋。在春季刚化冻时除茬作床, 作床时先确定苗床位置, 再挖出长10~15 m、宽1.7~1.8 m的步道沟、床头沟和排水沟, 三沟深度保持阶梯式深度差, 步道沟高于床头沟, 排水沟低于床头沟。大田床高度为20 cm, 挖出来的土要打碎、整平、压实。

7. 播前准备

要根据机插秧的面积, 备好秧盘。育苗框架每组需2个, 以便交替使用, 提高作业效率。农膜、架材、绊绳等材料均需事先准备, 对破裂的农膜要提前补好, 对折断的架材要提早更换。填土前要检查底水是否浇足, 床面是否平整, 然后放育秧框架, 把软盘放入框架内, 盘底铺平。软盘摆好后填营养土 (厚度为2.5 cm) , 用木板刮平, 浇水沉实。苗床边要用黑土培好, 防止软盘端面脱帮。

8. 播种要求

与常规育苗相比, 软盘育苗的播种量较大, 这就要求每盘播种量要准确, 播种要均匀。由于插秧机秧爪取秧有一定范围, 若播种不均会造成各穴株数差异大, 甚至出现漏插现象。最好不用人工而用育苗播种器播种, 这样可以保证不漏播、不积堆。机插秧每盘插干种100 g。种子播完后, 用扫帚将种子拍入床土2/3, 再覆土, 用细土盖上种子即可。然后进行药剂封闭灭草, 一般可用丁扑合剂50 g兑水25kg, 喷180~200 m2。另外, 播种期也很关键, 软盘育苗的秧龄为30~35d, 比一般旱育苗要短5 d以上, 播种时也要相应晚5 d以上。各品种由于生育期不同, 因此其播种时间也各异。中晚熟品种播种期在每年4月15日前后, 种田面积在13.3 hm2以上的应考虑分期播种, 以避免秧苗过高而造成伤苗, 影响机插秧质量。

9. 苗期管理

1) 温度控制。出苗前, 一方面要管理好水稻发芽所需的温度。保持床内温度30~32℃, 压严农膜四周, 遇寒潮时覆盖草袋片, 促进早发芽、早出苗。炼苗阶段是关键, 要保证秧苗稳健生长既要预防低温寒害, 又要防止高温捂苗。特别是机插秧秧苗密度大, 要育出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必须加强苗期管理, 防止因高温引起徒长造成“牛毛秧”。当秧苗长至1叶1心时, 床内温度控制在25~30℃;2叶1心时, 床内温度控制在20~25℃;到3叶时, 床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 开始大通风, 可以昼揭夜盖。此阶段应使秧苗逐渐适应外界条件, 如果炼苗掌握不好, 不仅秧苗易发病, 还有壮秧变弱秧的危险。

2) 水肥控制。出苗前, 要保持床内水分。若苗床水分不足、干燥发白, 应及时补水;若床内湿度过大或返浆, 应选择晴天揭膜晾床。秧苗出齐后要适时适量供水, 一般秧苗展开叶片时应补1次水, 发现床土发白要补水, 补水时间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最好用晒过的水补水, 水温以14~15℃为宜。大地育苗可采取过水的方法, 过水后要及时排干床沟积水。当秧苗长到2叶时, 应根据秧苗长势情况施“断奶肥”, 用量为1m2用50 g硫铵兑水100倍液。傍晚浇施后用清水洗苗。土壤肥沃可不施。揭膜后, 插秧期临近。当秧苗长到3叶1心时, 要做好水肥管理。由于揭布后外界气温高、春风大, 苗床水分蒸发快, 园田和高台育苗易缺水, 需要适时补水。插秧前3~4 d, 可根据秧苗长势追1次“送嫁肥”, 1 m2用硫铵50 g, 配成1%的水溶液, 用喷壶浇, 然后用清水冲洗, 以免烧苗。如果秧苗健壮可不施肥。

高产水稻育苗技术 篇5

一、硼化矿砂新基质育苗

该技术是在高做床的基础上,在苗床上铺3道以上的地膜,在地膜上覆混合专用肥的硼化矿砂0.8~0.9cm、不能超过1cm(超过1cm,秧苗盘根效果不好),播种后覆河沙0.5~0.7cm。每平方米播芽种720g。育苗前50m2苗床面积的硼化矿砂基质中需要混拌专用肥1袋(每袋0.5kg),出苗后50m2苗床面积需要浇施用水稀释后的专用肥1袋,以后每隔七天,50m2苗床需要浇施用水稀释后的专用肥2袋。

硼化矿砂新基质育苗需要原料:硼化矿砂每袋25元,每袋可铺苗床12.5m2,育苗专用肥每袋11元,3道以上厚度的地膜,播种后覆河沙0.5~0.7cm。

成本:按8m2苗床可插本田1亩计算,硼化矿砂15元,育苗专用肥17.6元,地膜6元,河沙3.5元,药剂浸种1元,防病5元,人工3.5元,总需51.6元。

实用性:生态环保,保护植被不需用药,绿色环保,膨化沙无菌、透气、富含硅,不得病,根际无土壤阻力,活根多,苗体健壮,缓苗期短或不缓苗,省工省力,操作简单。该育苗方式苗床保水性不好,需要密切注视水分管理,视基质水分含量情况而不定期浇水。在秧苗1叶1心期以后,苗床的水分需要永远保持处于饱和状态,直到插秧期的前3天,不用浇水,秧苗前期状态不如普通育苗方式的,表现出叶色浅绿,但是苗齐、苗壮,根系发达,在基质里可以互相盘结到一起,好启苗,用专用工具可随意分割,适于机械插秧。

二、稻壳新基质育苗

该育苗技术是粉碎稻壳和鸡粪利用发酵助剂和尿素堆置腐熟后,在高做床的基础上,摊铺到育苗盘上压实后1.7~2.0cm厚,播种后覆土0.7~0.8cm。播量每盘播芽种120g。

稻壳新基质育苗需要原料:稻壳1t左右,尿素4kg,鸡粪300kg,米糠10kg。发酵过程为将粉碎稻壳与鸡粪加湿,按每吨物料加500kg水(浸泡)后,使水分含量达到60%~65%,堆积放置24h以上,再把4kg尿素兑50kg水,制成尿素水,均匀地泼洒在稻壳与鸡粪堆中,再经过12h堆放,然后将2kg微生物发酵助剂混拌在10kg米糠中,予以充分“稀释”,再均匀地撒在稻壳堆内,其堆积高度不超过2m,占地面积也不超过50m2为宜;堆积完毕后立即盖上透气性覆盖物,做到保温、保湿。当发酵温度达到65~70℃,并持续36h后,可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再翻倒几次,直到发酵全部完成。发酵过程管理核心是在“保温”的前提下协调好透气和保湿。稻壳、鸡粪不计成本,发酵助剂2kg50元,米糠25kg25元,尿素12.5kg18.75元,育苗盘0.23元/个(机插标准盘,长58.5cm,宽27.5cm,每平方米摆6盘)。

成本:按10m2苗床可插本田1亩计算,稻壳、鸡粪不计成本,发酵助剂1.4元,米糠0.5元,尿素0.3元,育苗盘13.8元,床土消毒1元,药剂浸种1元,封闭灭草1元,苗床防病5元,壮秧剂10.5元,人工8.5元,总需成本43元。

实用性:发酵后的稻壳粉育苗可以解决水稻育苗连年取土,造成土壤耕层结构的破坏和表层养分的流失,影响后作产量效益。用稻壳育苗解决水稻废弃物再利用问题,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发酵后的稻壳粉育苗可以减轻病害,稻壳粉经过高温发酵,杀灭菌丝体(主要杀灭鸡粪内含的菌丝体),可以有效的减轻病害。稻壳基质透气性强,保水能力差,严格控制苗床基质水分管理,一般2~3d,浇一次水。该育苗方式,苗齐、苗壮,叶色浓绿,秧苗直挺,此种方式必须用育苗盘,适于机械插秧。秧苗插秧时有缓苗期。

三、普通土育苗

适于机械插秧的需要在高做床的基础上,摆育苗盘,在育苗盘内装筛细的优质床土2cm厚,播种后,再覆土0.7cm。播量每盘播芽种120g。

普通土育苗所需原料:每公顷需筛细优质床土3m3,水田取土需隔年使用;育苗盘机插标准盘:长58.5cm,宽27.5cm,每平方米摆6盘。

成本:按10m2苗床可插本田1亩计算,育苗盘13.8元,床土消毒1元,药剂浸种1元,封闭灭草1元,苗床防病5元,壮秧剂10.5元,人工10元(含拉土、筛土、摆盘),总需成本42.3元。

浅谈水稻育苗技术 篇6

1育苗的基本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秧苗, 尽管壮秧的标准不尽相同, 但在形态和生理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壮秧的形态特征是茎基宽扁, 叶色绿中带黄, 根多色白, 植株矮健, 秧龄适宜, 4片叶以上的壮秧应长出分蘖, 整齐, 无病害。壮秧的生理特点是光合能力强, 干物质生产、积累多, C/N为15左右, 发根力强, 抗逆性好。

2育苗的主要方式

育苗的方式按水分管理方法可分为水育苗、湿润育苗和旱育苗。按温度管理状况可分为露地育苗、保温育苗和加温育苗。其中保温育苗又有普通小棚的薄膜育苗、有孔薄膜育苗、开闭式育苗、大棚育苗、无纺布育苗等。按床土养分状况可分为普通育苗和营养土育苗。按育苗地点的不同可分为本田育苗、本田高台育苗、旱田育苗和园田育苗。目前, 北方主要采用规范化的营养土保温旱育苗。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 使水稻生长的地上生态条件得到改善, 并使育苗时间提早了半个多月, 增加了水稻的生长期。施用营养土和适当降低床土含水量, 使水稻生长的地下生态条件得到改善。因此, 秧苗素质明显提高。

3育苗的基本环节

尽管东北各地的育苗方式有些差别, 但其作业环节基本相同。育苗的基本环节包括精细整地、做床、精选种子、做好种子处理、施足营养土、浇足底水、稀播匀播、药剂灭草、覆膜保温等。

4确定播种期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 播种期有所不同。在辽宁, 普通旱育苗的播种期一般在三月末至四月初, 选择冷尾暖头的好天气播种, 盘育苗则比其晚7~10天, 大致日期为4月10日前后。播期试验结果表明, 产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 每穗秕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 亩穗数、成粒率和每穗成粒数受品种和播期互作效应很强, 总体表现为直立穗型品种亩穗数和成粒率随播期推迟有下降趋势, 而半直立穗型则有上升趋势或变化不大。播期推迟使籽粒灌浆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推迟, 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灌浆前期时间缩短。各品种不同播期糙米率、精米率变化不大, 只有第四播期下降比较明显, 整精米率、长宽比均有上升趋势。

5育苗技术

5.1整地做床。早春或入冬前, 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园田地或固定的旱田地为苗床地。精细整地。做床, 床长一般10~15m, 床宽一般1.7~1.8m。大棚育苗的床规格要根据棚内的空间定。正常土壤做成床, 不保水的土壤做成畦。施足优质的底肥, 并把底肥均匀地掺合在表层10cm的土层中。

5.2配制营养土。施用营养土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可以明显提高秧苗素质。应用不同质量的营养土育苗, 秧苗素质差异较大。使用床土调制剂或经过调酸处理的营养土育苗效果较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倒细, 过筛, 与园田土或其它客土按1:2~3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盘苗一般用营养土4kg, 加床土调制剂100g, 或加硫酸铵5g, 过磷酸钙10g (或磷酸二铵5g) , 硫酸钾1~2g, 盐碱土注意调酸。化肥必须先砸碎, 筛细, 肥、土充分掺合均匀, 否则影响全苗。

5.3种子处理。选择稻种发芽率应达到90%以上, 早春选择好天气晒种。播前一周左右用比重1.1~1.13的食盐水选种, 选后用清水淘净, 将空秕粒和半秕粒捞出, 然后用浸种灵300~400倍液浸种。播种前将种子捞出晾干。

5.4浇足底水。播前根据土壤墒情浇足底水。浇1500倍的克枯星 (或壮秧剂、育苗灵) 溶液有利于防治立枯病。播后如果床土墒情不足, 也可适当补水。也可先播种, 覆土后再灌水。

5.5使用软盘或代替物。盘育苗是日本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我国自1979年引进以来, 在吉林、辽宁等省、区有了一定的应用面积。经过同我国传统的育秧技术互相渗透、融合, 促进了我国育秧技术的推陈出新。特别是在逐步发展机械插秧的同时, 利用软盘地棚育苗, 培育中秧实行人工手插秧, 体现了高效、低耗、省工、增产的多种优点。先将育苗盘在苗床上铺平摆放整齐, 覆营养土2.5cm, 如有不平整人工找平堵好床边。

5.6播种。稀播秧苗健壮, 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应根据秧龄确定播种量。盘育机插的3.0~3.5叶秧苗每盘100g, 盘育手插的3.5~4.0叶秧苗每盘60~80g。盘育手抛的3.5~4.0叶秧苗每盘60~80g, 4.0~4.5叶秧苗每盘50~60g。手插的4.0~4.5叶秧苗每平方米200~300g, 4.5~5.0叶秧苗每平方米150~200g, 5.0~5.5叶秧苗每平方米100~150g。均匀播种后将种子拍入床土2/3处, 再覆0.5-1cm后的过筛细土。

5.7药剂灭草。覆土后每10M2用丁草胺3g, 兑水1kg喷雾封闭, 也可以用除草颗粒剂。

5.8覆膜保温。先在床面盖一层地膜, 有利于床土的增温保墒, 一般出苗快而整齐。然后, 插架条, 拉内绳固定龙骨架, 盖塑料薄膜。采用开闭式覆膜形式较好, 利于通风炼苗。即采用两块农膜覆盖, 一般是一块整幅 (宽1.50m) , 一块半幅 (宽0.75m) , 两幅农膜重合20~30cm, 作为以后通风降温的开闭口, 重合处在苗床的侧上方, 窄幅放在背风侧, 重合处在下, 宽幅放在迎风侧, 重合处在上, 防止风将农膜从重合处刮开。最后, 拉外绳固定薄膜, 外绳与架条平行。应用0.04~0.06mm厚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农膜代替原来的0.12mm厚的聚氯乙烯农膜覆盖较好。线性膜薄而柔软, 透光好, 抗拉力强, 育苗不仅秧苗素质好, 而且成本低。用无纺布覆盖只盖单幅, 床面盖一层地膜。概括起来, 软盘育苗的技术操作程序如图1。

6苗期管理

6.1温度管理。出苗前的管理主要是保温, 注意防止大风吹开薄膜。出苗后, 及时撤走地膜。北方稻区早春气温低, 然而在晴朗的白天, 苗床内温度上升快, 中午前后封闭的苗床内气温可达40℃左右。因此, 2片叶左右开始看温炼苗, 上午9时前后打开通风口, 下午5时前后关闭通风口, 通风口逐步由小到大, 把温度控制在25~30℃, 后期20℃左右。防止高温徒长而引起青枯病或立枯病。

6.2肥水管理。一叶一心期适量施用速效氮肥硫酸铵, 每15 M2 0.5kg, 先配成母液, 再稀释至100~150倍液喷浇, 可在水稻秧苗离乳期发挥作用。之后马上浇1000~1500倍克枯星溶液, 冲洗秧苗, 防治立枯病, 并根据床土墒情适当补水。如果床面有杂草, 晾床0.5h左右, 每10m2用敌稗12~15g, 兑水0.5kg喷雾。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可提高作业效率。水稻苗期床内温度较高, 特别是通风炼苗以后, 床面蒸发和秧苗蒸腾耗水量较大。因此, 床土的田间持水量达到75%时应及时浇水。插秧前5~7d追送嫁肥。

参考文献

[1]陈温福.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1.

[2]宋长波.水稻培育状秧技术[J].北方水稻2012, 42:58-59、68, 3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篇7

一、育苗设施

现代化育苗工厂主要设施是大型日光温室、培养土配置混合机、苗盘播种机、现代化催芽室和喷水、肥、药等机械设施。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为秧苗生产创造个人可控制的环境条件。

二、秧田选择及配制营养土

1. 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松软通透性适中、有机质含量高的旱田或水田地、方便运输的地块

秋收或早春旋耕或潜翻地10~12厘米, 清除杂物, 刮平后压实, 摆盘前浇足底水, 每亩需要秧盘20~25个。

2. 营养土配制

(1) 选土质疏松的肥沃旱田土壤, 占营养土的70%。 (2) 优质腐熟的农家肥占营养土的30%。 (3) 水稻壮秧剂占营养土的0.5%。分别将前两种成分过筛后, 与壮秧剂分别按比例混拌均匀即可装盘, 每盘装3~4千克营养土。

三、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1. 选择种子纯度95%以上, 发芽势90%以上、发芽率95%以上, 籽粒饱满、发芽整齐一致, 抗病、高产等优秀品种。

2. 首先对种子进行除芒处理, 处理后的种子除掉了种芒和秸秆, 还清除了秕谷和杂物, 可以提高机械播种的均匀度。其次, 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在浸种前晒种2-3天, 用浸种灵杀虫双浸种防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浸种时间视水温而定, 水温10℃时需7~10天, 水温15℃时需5~6天, 浸种时每天翻动一次。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 米粒腹白可见, 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使浸泡好的种子在温控蒸汽催芽器的作用下, 经过32小时完成破胸催芽, 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四、播种育苗

根据插秧时间、机械作业能力及水利条件分期播种, 秧龄控制在30~35天, 不可苗等地。首批秧苗4月5日前后即可播种, 间隔5~7天分期播种。每盘播湿籽125克, 后期播种110克左右, 播种后覆土0.6~1.0厘米, 除草剂封闭灭草, 不可覆土过薄以免产生药害, 施除草剂后立即在床面上平铺一成地膜保温保湿。

五、苗期管理

出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 如遇高温晴天要及时通风、降温、浇水, 防止高温烤干盘土, 出芽不出苗。出苗后表土干燥发白或早晨秧苗叶尖无露水珠应立即喷灌补水。出苗到1叶1心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 夜间10℃以上。出苗后及时揭开地膜, 防止烧苗。炼苗, 从1叶1心到插秧为炼苗期, 要防止徒长, 使苗逐步适应自然环境, 以通风浇水为主, 保持盘土含水率35%~40%。1叶1心以后白天床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夜间控制在15~20℃, 利用晚间开闭通风口的大小, 调节夜间温度高低, 控制秧苗生长量, 达到适龄移栽的目标。移栽前全部揭开地膜, 炼苗3天以上, 2~3叶秧龄时追肥, 平均每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50克, 追肥后浇清水洗苗。

六、苗期病虫害防治

秧苗2叶期前后要及时用药防治立枯病和青枯病。用15%恶霉灵水剂每平方米5毫升500倍液浇施或3%恶甲水剂每平方米20毫升300倍液浇施后清水洗苗。移栽前5~7天用48%毒死蜱或25%噻嗪酮防治稻水象甲和潜叶蝇。

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 篇8

1.1 苗床地选择

苗床选择的好坏是旱育秧成败的关键。苗床应选择在土壤肥沃、质地疏松、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或菜园旱地。苗床需长期固定, 常年培肥, 以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肥力。

1.2 苗床制作

播种前3~5 d按1.7 m开厢, 厢面宽1.3 m, 人行道宽0.4m, 浅挖细堑床土, 拣尽杂草、石块, 做到厢面平整, 厢面比人行道高5 cm, 然后施腐熟清猪粪水15 kg/m2、过磷酸钙150~200 g/m2, 边施肥, 边翻地, 肥泥混匀, 垫细整平, 灌透底水。

1.3 调酸、杀菌、消毒

结合整地消毒、调酸, 施用壮秧剂, 可起到消毒、调酸、施肥、保水、化控、壮秧的作用, 同时可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一般在播种前20 d施用有机肥、过磷酸钙、氧化钾等作底肥, 视苗床肥力情况酌情, 在整地前施用, 通过来回细整连翻3~4次, 与床土充分拌匀。切忌施用碱性肥料, 如碳铵、草木灰、碳灰等。早育秧苗床的土壤要求p H值4~6。p H值为6.5~7.0时, 需施用硫磺粉50 g/m2调酸;p H值在7以上时, 则需施用硫磺粉100 g/m2。播种前25~30 d, 将硫磺粉均匀撒于土面, 翻耕, 混合均匀, 调酸;或播种前7 d, 用1%食用醋50~100 g/m2对水浇施调酸。然后用敌克松粉剂2.5 g/m2 (或50%甲霜铜粉剂) 稀释成1 000倍液喷施苗床, 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后用过筛细土盖种, 达到薄盖种但不见种的程度。并用50%辛硫磷对水1 000倍液浇施杀灭地下害虫[1,2]。

2 播种

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选无风晴朗天气晒种2~3 d, 采用旱育保姆拌种育苗, 使用旱育保姆拌种育苗, 具有对土壤调酸、对种子灭菌、对根苗助长和吸水保水等作用, 是保证旱育秧成功和培育壮苗的关键。具体做法是:先将种子放在史百克或强氯精消毒液中浸泡12 h, 滤干水后, 按1包旱育保姆 (350 g) 拌1kg稻种的比例拌种, 即拌即播, 拌后马上播入苗床内, 不能久放[3]。

2.2 播期

播种在4月15号以前, 秧龄40 d左右。一般大田用种量30 kg/hm2左右, 播种后覆盖厚1~2 cm的过筛肥土和细粪拌土作盖种土 (特别强调覆盖土内严禁加入壮秧剂、化肥, 同时不能用沙土、黏土做覆盖土) 。播种时应多次、均匀播种, 播后轻压种子, 使种子充分入土。

2.3 苗床地除草

播种盖土后用旱育秧专用除草剂或扫弗特进行苗床封杀除草, 控制苗床期杂草危害。除草剂不能与种子接触。因此, 要掌握覆土均匀不露籽、喷除草剂后不浇水、喷后2~3 h再盖膜。

2.4 盖膜

盖膜一般采取一平一拱的盖膜方式, 拱架一般高40 cm, 此法升温快, 但高温应注意揭膜降温, 否则易造成烧苗。盖膜后应将四周用泥土压紧, 以利于保温、保湿和防止地膜被风刮走。

3 苗床管理

3.1 温度管理

对较长时间没有出苗的苗床, 应及时进行检查, 如播期较早、时间较长, 确已烂种, 应立即更换早熟品种, 重新育苗。种子根芽较好, 应根据天气变化采取散湿增温、覆盖增温等措施, 控制床内温度25~30℃, 促其尽快出苗;一叶一心期、二叶一心期、三叶一心期的秧苗分别控制棚内温度25、20~25、20℃。特别是育苗初期出现倒春寒天气, 以及长时间阴雨天后晴朗的低温夜晚要防止发生冻害。当气温降至0℃时, 床面需加盖草席。同时, 也要严格防止床内温度过高发生烧苗[4]。

3.2 适时通风炼苗

出苗期 (播种至出苗) 以保温保湿为主, 保持苗床土壤湿润, 此期一般不浇水、不揭膜。若苗床土出现发白干燥现象, 应及时浇水;一叶一心期, 要求控温控湿, 防止徒长, 出苗见绿后, 若白天膜内温度超过35℃, 应两头小通风, 防止高温烧苗, 并注意鼠害;二叶一心期, 为提高秧苗素质, 则开始炼苗, 炼苗的方法是白天两头通风, 晚上盖严, 降温天应注意盖膜保温防寒, 一直炼到秧苗适应膜外温度时才全面揭膜, 严禁一步到位, 不炼苗就揭膜[5]。

3.3 水分管理

一叶一心期以前, 在浇足苗床底水的基础上, 尽量不浇水, 如局部缺水, 可少量喷浇。一叶一心期以后, 严格控制浇水, 保持床土旱田状态, 注意早、晚叶尖水珠大小、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萎蔫或卷曲、床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如床面发白, 根系发育良好, 早、晚叶尖水珠变小、无水珠或午间发生心叶萎蔫或卷曲, 应及时浇1次透水。在早晚浇水, 反复缓慢喷浇, 忌大水漫灌。插秧前3 d, 在不致秧苗萎蔫的情况下, 不浇水, 蹲苗壮根[6]。对苗床湿度大的, 要适当增加通风时间, 降低苗床湿度, 提高苗床温度, 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对本田地平作床的苗床, 若阴雨天气较多, 苗床出现积水, 应降低苗床温度。苗床的周围挖沟排水, 降低苗床水分。高温晴天应揭膜。

3.4 防病除草

二叶一心期易发生青枯病和立枯病, 用敌克松12 kg/hm2与适量细土混拌均匀, 撒施到秧床上, 然后浇1次透水。或用敌克松37.5 kg/hm2对成1 000倍液喷施苗床, 同时清除田间杂草。移栽前5~7 d用20%三环唑1 500 g/hm2对水750~1 125 kg/hm2喷防苗瘟[7]。

3.5 合理追肥

追肥一般应视秧苗长势而定。如果秧苗长势较弱或出现缺肥现象, 应及时补施一定肥料, 一般用磷酸二氢钾对水喷施, 移栽前7 d, 苗床可对水追施尿素75~120 kg/hm2作送嫁肥。

摘要:介绍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 包括苗床准备、播种、苗床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

参考文献

[1]谢美珠, 吴志源, 雷上平, 等.杂交籼稻新品种全优2689高产制种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 2011 (4) :22-24.

[2]卢寿春.水稻新品种谷优596及测土配方施肥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 2011 (4) :54-56.

[3]201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J].种业导刊, 2011 (4) :8-9.

[4]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麦类文摘 (种业导报) , 2006 (6) :33-34.

[5]罗炬, 潘晓芳, 焦桂爱.泰国的水稻发展状况及战略[J].麦类文摘 (种业导报) , 2006 (11) :38-41.

[6]吴文革.水稻机插丰产高效栽培施氮模式[J].农家顾问, 2011 (4) :31.

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篇9

选择土质肥沃、地势较高、通透性好、保肥保水性好的土壤。大棚育苗场地四周要挖排水渠, 宽1.5~2.0 m, 深0.8m, 棚之间要有小排水沟, 深0.3 m, 与围沟相通。

2 大棚建设标准

大棚长度一般不超过100 m, 宽度6~10 m, 高度2.2~2.7m;棚架从地面起往上1.5 m高处要与地面垂直, 不能有弧度;扣棚膜时在大棚底脚处埋入20 cm农膜, 距地面高1.5 m左右处做通风口;在大棚的迎风口方向设置防风账, 高度2 m。

3 棚内置床处理

育苗地要进行秋翻春旋, 标准为置床表面平整, 土壤细碎, 没有根茬, 10 m2范围内高低相差不大于0.5 cm;大棚内要铺设作业道, 方便作业, 宽约30 cm。

4 营养土配制

4.1 客土

营养土以结构好、养分全的田园土、河套土或鱼塘底土为好。按加工好的干土计算, 每盘需备土3.0 kg, 按330~375盘/hm2计, 至少备土1 125 kg/hm2。要用优质腐熟的农肥如猪粪、牛粪等配制营养土, 每盘准备优质农肥1.0 kg[1]。客土在使用前要进行粉碎, 过筛。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径在2~3mm为床土, 直径在1~2 mm的细土为盖土。

4.2 配制

营养土是由客土、农家肥和壮秧剂混合而成的。每盘客土3.0 kg、农肥1.0 kg, 壮秧剂按说明书添加, 将以上材料混拌均匀即可, 并适当调酸至p H值4.5~5.5即可。

5 种子处理

选优质高产适于机插的水稻品种;晴天在向阳背风处将稻种平铺8~10 cm, 并经常翻动, 晒2~3 d即可;用缸或塑料桶浸种, 浸种时一定使水面高出种子15 cm, 浸种、消毒时水温保持15℃以上, 浸种5~7 d, 消毒可用咪鲜杀螟丹药剂, 可参考药剂使用说明书。种子浸好后用清水加温至30~32℃高温破胸, 20~30 h破胸后降温至25℃催芽, 芽长1~2 mm结束, 在大棚或室内常温下晾芽, 晾芽3~6 h[2]。

6 播种

6.1 播期

4月10—15日播种, 早熟品种适当晚播。大棚育苗应选择塑料硬盘, 秧盘外径、内径分别为长60、58 cm, 宽分别为30、28 cm, 深3.0 cm。每盘播干籽100 g左右。

6.2 播种

机械自动化流水线播种, 一次作业完成装土、浇水、播种、覆土。装土厚度为2.0~2.5cm, 上平面低于硬盘面2~4 mm[3]。一般每盘浇水0.75 kg左右。浇水后盘底稍有渗水, 播种要均匀, 一般播2.3~2.5粒/cm2种子, 不漏播、不积堆, 覆土要盖严种子, 一般厚度为0.3~0.5 cm, 不得露种和过厚。

6.3 地下害虫防治

摆盘前置床用2.5%敌杀死2 m L/m2对水6 kg/m2喷洒, 或用5%锐劲特悬浮液10~20 m L/m2对水30 kg/m2喷雾, 或用5%锐劲特悬浮液10~20 m L/m2对水30 kg/m2+稻糠4 kg/m2制成毒饵, 播前均匀撒施于苗床。

6.4 封闭灭草

用苗床除草剂进行封闭, 秧田用60%丁草胺乳剂2 625g/hm2, 稀释成300倍液喷施。用丁扑粉剂按下限剂量封闭灭草。施药后床面覆盖地膜或无纺布。

7 苗期管理

7.1 温度

小苗1.5叶前主要是提温保湿, 促进快出苗、出齐苗。堵好大棚作业通道, 排除棚外沟内积水, 提高棚内温度, 不超过32℃时一般不通风;1.5叶后注意通风炼苗, 适时揭去塑料薄膜或无纺布, 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2.5叶以后做到昼揭夜盖, 温度控制在22~25℃, 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 白天底部棚膜可完全打开[4]。

7.2 水分

出苗期间适时浇水, 整个苗期严格控制水分, 浇水要透, 盘底稍有水渗出, 但盘土和置床不要有积水, 宜微喷。一旦发现秧苗打卷或早晚苗心叶没有水珠, 应立即浇水。

7.3 灭草

2.0叶时, 为防除杂草, 用10%氰氟草酯 (千金) 乳油1 500 m L/hm2对水225 kg/hm2喷洒秧苗。

7.4 病虫害防治

青枯病、立枯病是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病害。40 m2苗床, 1.5叶时, 用3%恶甲水剂500 g稀释成200倍液喷防, 同时通风炼苗, 以免秧苗徒长。插秧前3~5 d用阿泰克2 g对水15 kg喷100 m2秧苗, 防治稻水象甲和潜叶蝇。

7.5施肥

小苗3.0叶时, 即插前3~4 d, 追施送嫁肥1次, 用硫胺50~80 g/m2、硫酸锌10 g/m2稀释100倍喷施, 然后用清水冲洗叶片。若小苗2.5叶出现脱肥, 应及时追肥。

摘要:从大棚建设、种子处理、营养土配制、播种及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 以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棚,营养土,育苗,播种,苗期管理

参考文献

[1]韩志强.工厂化水稻浸种催芽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6) :67.

[2]张龙.机插水稻栽培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8) :94-96.

[3]刘云朋.关于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建议[J].民营科技, 2012 (8) :124.

棉花基质育苗创高产技术 篇10

一、科学规划,选好品种

针对无土育苗棉花栽后发棵慢、缓苗期长、棉苗整齐度差、遇旱须及时灌溉的特点,结合棉区自然生态条件,在选择种植区域和棉花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有利于发小苗的轻壤田。如江汉平原的油沙土田。质地较重的粘土田,发老苗不发小苗,加重了无土苗的缓苗迟发;二是选择水肥条件好的棉田。要求有灌溉水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三是选择中熟、早发不早衰的杂交棉品种。

二、分期播种、培育壮苗

针对无土育苗移栽适期紧,苗龄弹性小,大龄苗栽后成活率偏低的问题,强调适时分期播种。根据中短期天气预报,结合前作和劳力状况,江汉平原棉区一般选择3月25日左右为播种始期,分2~3期,每期间隔1~2天,做到“苗到不等时,移栽不等地”。苗床管理要做到“增温足湿促齐苗,揭膜通风防烧苗,促根控水稳长苗,练苗保叶育壮苗,防治虫害保健苗”。移栽时壮苗指标:真叶2~3片,苗高15厘米右,红茎比例60%~70%;子叶完整,叶片无病斑,叶色深绿;茎粗叶肥,根多、根密、根粗壮。

三、地膜覆盖、保湿增温

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除草作用,可使移栽成活率提高95%以上,缩短缓苗期3~4天,对促进无土育苗壮苗早发效果显著。一般于移栽前15~20天适墒铺膜,同时进行化学除草,铺膜前施足基肥。一般采用打孔移栽。栽后铺膜用工量大,地膜破损多,不利于增温保湿。

四、适时移栽,提高质量

气温稳定在15℃以上,地温稳定在17℃以上为移栽适期。移栽大田强调地平、土松、土细、土爽、底墒足、口墒好,若遇旱,需造墒移栽。移栽时剔除病苗、伤苗、弱苗、无根苗,做到大、小苗分级,当天起苗当天栽完,不栽“隔夜苗”。采用打洞或开沟移栽,亩施专用有机肥25公斤“安家肥”。移栽深度一般控制在子叶节高出土面2~3厘米,细土壅根,用手压实,要求根系舒展,不窝根、不露根。晴天要边栽边浇“定根水”,浇水要足,水中可加入4000~6000倍复硝酚钠(802)或配套促根剂促根促苗。

五、安全使用除草剂

棉田全程化学除草,省工省时省力,见效快,且有效期长,改变了“若要棉花好,要锄六遍草”的传统做法,比人工除草提高工效20倍以上。

棉行整地后移栽前:用金都尔或广佳安处理棉行,板茬移栽棉田,在棉苗移栽前5~7天用克芜踪或草甘磷满幅喷雾处理;或用高巧(无药害,每亩二包)、金魁移栽前喷一次,封行之前再喷一次。棉花现蕾封行前:用二羧氟草醚+高效盖草能喷雾;棉花封行后:用草甘磷进行行间定向喷雾,将杂草消灭在幼苗期。

试验结果表明:芽前除草,选用三种药剂组合72%异丙甲草胺(金都尔)40毫升+10%草甘磷 900毫升/亩、48%丁·异噁草松可湿性粉剂(百禾)100克/亩、72%异丙甲草胺(金都尔)40毫升+10%草甘磷 900毫升/亩 +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10%氨基酸均安全有效;茎叶除草选用药剂10%乙羧氟草醚乳油50毫升/亩、10%乙羧氟草醚乳油50毫升/亩+10.8%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亩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50毫升/亩+0.2%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对棉苗均有不同程度伤害,延缓棉苗正常生长10~15天,严重的致死。

使用甲黄隆、绿黄隆芽前打封闭,易造成棉苗初生根伤害,起苗困难,推荐小麦田用除草剂为“膘马”和“麦吉”,不能在使用甲黄隆、绿黄隆的麦田取土做钵。使用乙草胺芽前打封闭,易造成隐性药害,苗子难拿。农药和除草剂使用一个药桶很容易出现除草剂药害。旱作与水稻除草剂弄错容易出现除草剂药害。

六、肥水提苗、促早促壮

根据土壤墒情,栽后要及时灌溉补水1~2次。棉苗移栽后长出第一片新叶时,适当施提苗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45~60公斤,亦可叶面喷施4000~6000倍复硝酚钠(802)加入1%的尿素液,或穴施清水人粪尿。对长势弱的棉苗,要增加补水和叶面施肥次数,一般每周喷一次,共喷2~3次。早施蕾肥,一般在6月上旬或棉株有2~3个果枝时施用,并在蕾肥中增加速效氮肥比例,每公顷施尿素90~120公斤,氯化钾150~225公斤。

七、利用叶枝,促进平衡

合理利用叶枝可促进早发,减少用工,对棉花前期生长具有补偿效应。叶枝利用与无土育苗移栽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棉花轻简栽培,从而克服无土育苗苗期生长势弱、缓苗期长而带来的负效应,是实现无土育苗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棉花现蕾后保留棉株主茎第一层果枝下面的1~2个优势叶枝,其余的全部去掉,并当其生长二级果枝7~8个时,将顶尖摘除。在每个叶枝生长4个二级果枝和打顶后进行调控,采用前轻后重的原则,缩节胺2次喷施,每公顷第一次15克,第二次22.5克兑水喷施。

八、科学化调,前促后控

无土育苗移栽后苗期生长势较弱,蕾期生长稳健,花铃期生长显著加快,秋桃比例较高。针对这一特点,采用“苗期促、蕾期稳、花铃期控、吐絮期催”的化调策略。“苗期促”指使用植物生长促进剂,如“802”、叶面肥、促根剂等进行灌根或叶面喷施,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蕾期稳”指在早施蕾肥的基础上,不进行调控,保持稳健生长,构建丰产架子;“花铃期控”是指在棉株有果枝15~16层或真叶22~23片时,每公顷用缩节胺30~37.5克或助壮素120~150毫升兑水450~600公斤叶面及果枝生长点喷雾。打顶后一周左右,每公顷用缩节胺45~60克或助壮素180~240毫升兑水675公斤喷雾,抑制赘芽和无效蕾的发生,减少田间荫蔽;“吐絮期催”指10月中下旬,当棉田80%以上的铃期在30天以上,日均气温在20℃以上时,每公顷用40%乙烯利1500~2250毫升兑水750公斤喷雾催熟。

九、平衡施肥,增施钾肥

根据无土育苗的生长发育特点,要相应调整施肥策略和水平。其总的施肥原则是:调氮稳磷增钾,钾肥总量增加10%左右,增肥后移;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蕾肥,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基肥以有机肥、优质(配方)复合肥为主,在移栽前15~20天开沟深施。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0000~37500公斤或饼肥750公斤加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公斤,移栽时选用375公斤商品纯有机肥作“安家肥”。移栽缓苗后,早施提苗肥,其原则是“少量多次,看苗施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45~60公斤,灌根时加入复硝酚钠(802)配成4000~6000倍液,或穴施清水人粪尿。早施、增施蕾肥,一般在6月上旬或棉株有2~3个果枝时施用,并在蕾肥中增加速效氮肥比例,每公顷施尿素90~120公斤。花铃肥除每公顷增施氯化钾75~112.5公斤外,与营养钵苗基本相同。提高盖顶肥施用量,每公顷施尿素120~150公斤,时间在8月中旬。吐絮期注意根外施肥,对肥力不足的棉田,每隔7~10天用0.5%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雾,连续2~3次。

十、防病治虫,预防早衰

对无土育苗棉花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尚未做系统研究,但就试验和示范田间观察来看,“两萎”病、盲椿象、棉蚜、红蜘蛛、烟粉虱、斜纹夜蛾、棉铃虫是其主要病虫害,特别是“两萎”病、红蜘蛛、烟粉虱、斜纹夜蛾等发生加重,往往造成棉花早衰减产。要根据预测预报和田间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防病治虫,达到预防早衰,多结秋桃,增加铃数、铃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上一篇:分阶段健康教育下一篇:音视频媒体